企业营运管理能力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时间:2022-06-08 10:02:39

企业营运管理能力与技术进步的关系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9-2017年我国景点、旅行社、酒店和餐饮4类28家旅游业上市公司样本,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计算全要素生产率,实证量化研究技术进步与企业营运管理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增长状态;4类细分旅游行业之间有差异,旅行社类技术进步和营运能力均为最高水平,酒店类技术进步与营运能力均最低;技术进步对旅游企业营运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可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内生激励机制促进了技术进步。最后,针对旅游企业的技术进步及其应用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关键词:旅游业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技术进步;企业运营管理;全要素生产率

当今社会,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核心能力在于创新能力和技术进步,从企业家对技术的商业潜力的认识而最终将其转化为商业化产品的行为过程(熊彼特,1991)。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上升,技术进步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日趋重要。关于旅游业技术进步的研究,早期主要聚焦于企业内部管理、网络销售渠道开拓、顾客关系管理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熟,新媒体营销、移动金融支付、虚拟现实体验、服务智能化应用等领域逐渐得到学界关注,但忽略了旅游业使用高新技术的效益激励机制分析。基于此,本文选取旅游业上市公司为样本,侧重于研究企业营运管理能力与技术进步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从大量实际调查数据可以发现,若企业运营力伴随着技术革新进步而发展,则两者呈现正比发展态势;反之,则可以从旅游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完善等方面,找到旅游企业发展放缓甚至停滞的原因所在。本文基于28家我国景点、旅行社、酒店和餐饮4类旅游上市公司样本分析,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以下简称DEA)计算全要素生产率,探讨技术进步与企业营运管理能力的关系。相关文献综述技术进步对旅游业效率的影响已成共识,随着量化分析的兴起,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被提出并应用,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首次阐释(Solow,1957),全要素生产率(以下简称TFP)是衡量生产中纯技术进步作用的指标。国外关于旅游业TFP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要素资源配置效率水平。Anderson等(1999)较早运用DEA评估美国酒店业经营,发现其平均经营效率处于较高水平。随后再以同样方法分别对西班牙、土耳其2006、2007年餐饮行业劳动率、旅行社经营效率进行评估,同样发现旅游业效率增速较快。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研究视角既延续了国外的产业经济视角,也有空间发展(赵磊,2013)、城镇化(崔宇明,2013)、制度变迁(余凤龙,2013)等视角。研究尺度涵盖以省域为单位的全国范围(吴琳萍,2017)、跨省域的中观尺度(周慧慧,2016)、特定省市的微观地域(王松茂,2016)。同时,研究方法也日趋成熟,如超效率DEA(邱舒航,2016)、Bootstrap-DEA纠偏模型(曹芳东,2015)以及三阶段DEA(李亚男,2017)等,以求准确测算TFP。国内用DEA评估旅游业效率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旅游细分行业(简玉峰,2009),对旅游城市以及景区景点进行评价(马晓龙,2008)。目前学术界对旅游业营运管理能力和技术进步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果,同时可以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做进一步深化探索。一是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还未成熟之时,人们就通过旅游行业的一些统计数字对旅游细分领域做出相关判断(胡志毅,2013),或对区域旅游行业进行分析(黄秀娟,2009),对企业研究较少,且对技术进步的价值和意义存在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旅游业营业收入主要依靠技术革新(赵海涛,2013),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规模是收入增长的重要原因(徐波,2012)。二是以往研究关于大部分旅游企业对技术领域的投资规模、能力、风险承受能力方面没有充分而精确的认识。DEA的最终评估效果会对政策走向产生影响,通过对旅游业上市公司技术与经营能力关系的研究,希冀为我国旅游产业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有益借鉴。

技术进步测量

(一)研究方法、指标及数据

测量方法。Malmquist指数是测量TFP的指标,TFP增长表现为技术进步水平不断提高,Malmquist指数可进一步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EC)与技术变化指数(TP)。EC反映企业内部资源配置能力,在EC以1为衡量标准时,如果大于1,可以推断企业内部在管理方法和水平、资源有效配置方面处于积极状态,大大减少了企业自身与相关前沿之间的差距,反之亦然。TP反映最佳生产前沿的移动变化,从旅游企业角度,TP包含引进新技术、产品创新、营销创新等,反映生产前沿的外推,但各决策单位需要成本和时间来模仿、学习和消化吸收新技术,所以该指数并不反映全部决策单位实际技术进步水平;换言之,TP和TFP对应的是可能的技术进步和实际的技术进步(吴磊等,2010)。指标选取。Malmquist指数是一种生产率指数,测定生产率的函数为Y=F(x1,x2),其中Y表示总产出,x1表示资本投入,x2表示劳动投入。在本文计算和表述中,以旅游企业员工数量作为劳动投入,员工数量、固定资产和成本作为投入项,主要经营业务作为产出变量,主要经营业务所产生的成本和固定资产净值作为资本投入变量。样本数据。首先选择2017年10月之前在沪深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的A股旅游类且上市时间较长的32公司为主要样本,并最终通过样本筛查选择其中28家为蓝本,原始数据主要来自Wind和Choice数据库。根据DEA经验法要求决策单元,样本数是投入、产出指标之和的两倍以上,本文确定28个样本,投入、产出指标之和为4,符合该准则规定(28>2*4)。行业细分。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进一步分为酒店、景区景点、旅行社和餐饮四大类,其中旅行社类公司5家,景点类公司14家,酒店类公司6家,餐饮类公司3家。

(二)测量结果分析

旅游上市公司Malmquist指数变化。表1报告了DEA测算结果,发现:旅游企业TFP总体增长,年均增长12.2%,但2012-2013年、2013-2014年TFP小于1,表明这两年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在相应期间的TP低于1,给TFP带来负面影响,其他年份TFP均大于1;2009-2017年,28家旅游类上市公司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平均分别增长了12.4%、10.7%和1.6%,正面影响TFP,而TP平均为-0.2%,表明这9年间平均技术进步水平较低,对TFP产生了消极影响。各效率指标变动情况显示,2009-2017年各项效率指标均波动较大,尤其是TP。总体而言,TFP与TP变动趋势大致相同,且两者之间影响较大。分行业Malmquist指数结果。通过表2报告的分类估计结果发现:2009-2017年,4类公司TFP均呈增长态势,餐饮、酒店、景点、旅行社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6%、6%、20.3%、28%,其中酒店类最低,旅行社最高;4类公司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均值均大于1,正面影响TFP增长,4类公司TP均值分别为1.042、1、0.98、0.998,只有旅行社类TP大于1且增长率仅为4.2%,对TFP增长贡献较小,而酒店类和景点类TP为-2%、-0.2%,对TFP增长起负面作用。

实证分析

(一)旅游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分析

表3报告了2009-2017年4类旅游业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均值结果,发现:主营业务收入方面,4类上市公司中主营业务收入由高到低依次为旅行社类、景点类、酒店类、餐饮类;固定资产方面,4类上市公司固定资产由高到低依次为酒店类、景点类、旅行社类、餐饮类,酒店类显著高于其他类,酒店类企业具有固定资产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特征,而旅行社和餐饮类具有轻资产的投资属性;营业成本方面,4类上市公司营业成本从高到低依次为旅行社类、景点类、酒店类、餐饮类,其中旅行社类和景点类营业成本显著高于其他两类且呈逐年增长趋势,而餐饮类和酒店类营业成本均有波动;职工人数方面,景区景点、旅行社、餐饮、酒店4类公司职工人数呈递增趋势。

(二)营运能力比较分析

以企业资产周转率即主营业务收入除以固定资产后的比值反映企业营运能力,结果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4类旅游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中,旅行社类公司显著大于其他类。旅行社类上市公司固定投入偏少,组织构成、人员配置相对简单,且主营收入稳定增长,所以资产周转率较快。景点类上市公司中,有依赖原有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而发展的企业,前期固定投资不高,营业收入较稳定,如桂林旅游;也有结合游客需求创新旅游业态的公司,如宋城演艺,依托文化资源后期投资,打造文化创意公司,虽后期投入较高,但能借助演艺、舞台、灯光等技术多方位满足顾客体验,赢得市场认可,所以资产周转率相对偏高。餐饮类上市公司固定资产投入虽不高,但营业收入来源受限,技术应用程度较浅,行业平均薪资偏低、员工流动大、服务品质难以保证,导致资产周转率不高。酒店类上市公司前期固定投入较高,行业竞争激烈,客房均价难以提高,营业收入增长受阻,资产周转率处于最低水平。

(三)旅游业上市公司营运能力与TFP的关系

TFP表明了公司经营能力和技术革新的一致性。EC、TP和TFP与营运能力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97和0.83。从表5可以看出,TFP和企业营运能力呈正态分布,技术发展对于企业的经营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四大类中,除旅行社在技术革新和经营能力方面最高、酒店类最低外,景区景点和餐饮处于差距并不明显的中段水平。结论及对策建议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我国旅游业上市公司TFP从2009年至今整体呈增长态势。以不同方法对旅游业四大细分领域关于技术进步和经营管理能力关系的推算和研究得出,技术进步对于企业经营运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即认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内生激励机制促进技术进步。基于本文的研究结论,针对未来旅游企业技术进步及应用的提升提出如下建议:一是拓展新技术应用领域。随着“旅游+”的融合发展得到推广,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乡村农业、休闲体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为新技术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例如,乡村旅游的网络营销、智慧景区的生态化管理、酒店预订的虚拟现实化、酒店服务的人工智能化等。可继续探索信息技术、文化创意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经营管理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更好实现旅游市场的供需平衡。二是优化技术创新应用的制度环境。为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政府应当给予适当的税费减免、投资补贴等政策扶持,并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旅游目的地或企业开展试点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发挥示范作用。将新技术应用纳入旅游企业级别评定标准,以标准推动旅游企业融入新技术创新应用发展中。三是保障创新型人才的供给。技术进步的实践应用,最终要依赖旅游服务与管理中的执行者,创新型人才的供给尤为重要。首先,需加强对旅游从业者思想观念的教育,充分理解技术创新及应用的意义,并通过相应活动帮助员工适应新技术应用;其次,鼓励旅游院校及相关专业开设新技术应用课程,促进学生熟悉行业技术应用现状与趋势,满足旅游业岗位需求,为技术转化应用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作者:杨玉英 郜宣 鲍富元 单位:三亚学院海南旅游消费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