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勤管理及应急防控工作研究

时间:2022-02-07 08:38:06

高校后勤管理及应急防控工作研究

摘要:高等学校应急防控是国家联防联控机制中的重要一环。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涉及的领域广泛,旨在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在高校疫情防控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回顾和总结学校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经验,探索学校后勤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管理机制变革,精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守护全校安全与健康。

关键词:高等学校;后勤管理;应急防控

一、背景

长期以来,学校将工作重点放在教学、科研与创新上,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建设与研究尚有不足[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高等学校应急防控是国家联防联控机制中的重要一环,防控效果关乎校园安全和社会稳定。高等学校学生来源于全国各地,学校学生人群密度大、流动性强、人群组成复杂,学生的安全社会关注度极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预防对维护社会发展及师生员工健康安全有极大的意义。在学校的管理工作中,后勤管理系统作为学校三大子系统之一(教学科研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系统和后勤管理系统)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主要涉及到技术后勤管理、资产财务管理、生活膳食管理以及校园基本建设管理等内容,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也较为复杂,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基础。正是后勤管理工作的丰富触角决定了其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必然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本文从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后勤管理及防控应急工作进行分析,探索高校后勤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高效机制。

二、高校突发公共事件的特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例如,新冠肺炎疫情即为重大传染病疫情,对于高校来说,其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高校人员密集,集体活动较多,学生思想活跃,高校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高校突发事件具有以下特点:1.突发性:突发性是突发事件的根本属性。尽管突发事件存在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很难事先知道其发生的时间、地点,难以做出准确预测和识别;此外,突发事件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难以预测其蔓延的范围、速度和结局。高校突发事件往往让人措手不及。2.表现形式多样性:引起公共卫生事件的因素有很多,例如生物因素、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事件、传染病流行等,表现形式多样。3.后果的严重性:突发事件可以造成人群的中毒、发病或对健康的长期影响,严重者甚至会造成大量死亡、公众不安并扰乱社会稳定和安全。高校人群密集,集体上课、集体就餐、宿舍居住等方式为突发事件尤其是传染病的快速蔓延提供了相对有利的条件,大大提高了传染病的暴发概率,严重干扰高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4.可控性:通过建立健全高校应急管理机制、提高高校应急管理能力可以提前做好应对高校突发事件的准备。

三、后勤管理工作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服务于全校师生,涵盖餐饮、物业、绿化、宿舍管理、维修、水电运行和医疗等众多领域[3],涉及校园各个场所,旨在为全体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保障服务。21世纪以来,高校后勤管理系统社会化改革不断推进,绝大多数不再是封闭式的管理模式,餐饮、物业、维修等相关领域逐渐向社会开放[4],市场化带来的社会服务信息化、专业化水平提升是现阶段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显著特点:1.后勤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各种领域。在教学体系上,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在后勤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设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信息、电子登记等,高校正逐步搭建后勤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信息化管理平台。2.后勤管理工作队伍组成更加复杂:在高校后勤管理系统社会化改革推进下,后勤管理工作队伍组成涵盖事业编制、劳务派遣、临时工以及参与后勤管理工作的企业人员等,人员构成更为多样,成分更为复杂,外聘和社会企业人员已逐渐成为后勤管理工作的主体成员。3.后勤管理工作专业技能要求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工作涉及餐饮、物业、绿化、宿舍管理、维修、水电运行和医疗等众多领域,对人员的专业技能提出了极高要求。后勤管理系统社会化改革使得高校可以通过市场化机制,选择更具有经验和专业技术的人才或团队,以保证后勤管理工作的质量。后勤管理工作是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人数越多、密集程度越高,防控任务越艰巨。面对突发事件,后勤部门全面肩负着食堂、公寓、浴室、校园等场所的消杀、安全保障等工作:1.面对突发传染病疫情,隔离观察是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一环,是控制传染源的最直接有效的措施,隔离观察区的选择与搭建需要防疫相关部门联合后勤管理部门共同完成。2.面对突发食品安全事件,食品来源、餐饮工作人员操作情况及健康状况、用餐环境调查等需要后勤管理部门配合进行。3.校园环境清洁、消毒工作需要后勤管理部门部署开展。4.相关疫情处置物资储备需要后勤管理部门提前规划。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绝不仅限于上述几点。现阶段,高校疫情防控工作已经逐步转向常态化工作。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着师生用餐、住宿等刚性需求。此外,教职员工、学生和服务高校的社会人员之间在校园内的接触机会逐渐恢复;校园设施维修、水电系统维护、学生住宿调整和校园环境绿化等后勤管理的系统性工作也逐步恢复。如何在保证后勤业务开展的同时,完善应急处置体系,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发生及扩散风险,是高校后勤管理工作面临的挑战[5]。

四、后勤管理工作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中的难点

(一)后勤应急保障队伍不健全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和职业化服务团队是完善高校后勤保障系统有力保证高校正常运转的需求。现如今,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不断推进,高校后勤涉及水电、绿化、医疗、卫生保洁和餐饮等业务,后勤从业相关人员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该类人员构成较为复杂、文化素质水平偏低、人员流动性较大,教育管理难度较大,对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了解较少。高校后勤人员的工作与高校师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作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第一线的后勤人员,其相关知识储备及技能储备将直接影响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成效,如何教育、引导和监督社会企业人员,将学校的疫情防控制度真正落实到工作中,使他们成为疫情防控体系中的稳定因素,是一项具挑战性的工作[6]。高校后勤工作人员只有熟悉相关处置流程,掌握必要的处置技术,才能更好地为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提供有力的保障。

(二)后勤应急处置机制不够健全

自2003年的SARS暴发以来的各类传染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高校科教研的正常秩序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十分重视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置条例的实施,我国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防控处置预案[7],但是后勤保障体系内仍然缺乏相对完善的应急防控机制。部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压缩高校应急处置机制的相应时间,导致高校无法迅速进入疫情应急防控状态,给高校应急处置带来压力,增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校园传播的风险,影响了高校的稳定运行。高校后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缺乏专业的公共卫生与医疗人员的参与,应对和预防措施不够科学完善,加之缺乏相关经验的指导,因而疫情应急防控处置机制的科学性和完备性还存在一定问题[8]。

(三)后勤应急联防联控机制不够完善

疫情防控工作不是光靠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在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中,部分高校在联防联控方面暴露了短板。从小的方面来说,学校各部门间应紧密协作,不少高校学校、学院、班级三级防控体系运作顺畅,但后勤部门与教育管理部门工作存在脱节,例如未能及时掌握在校学生的发病情况,未能利用后勤管理工作特性加强对在校住宿学生的管理等。从大的层面来讲,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医疗机构、教育部门、卫生部门应该保持紧密沟通,确保信息交流及时、准确、顺畅。部分高校前期由于缺乏对相关传染病的准确了解,未能及时识别并与卫生防疫部门联系,以致采取相关防控措施不及时,造成疫情进一步扩散,导致事件升级。事件发生后,由于对接多个部门,可能出现信息沟通不及时、交流混乱等多种问题,使得相关防疫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第一手信息,不利于及时制定或调整防控策略。在疫情严重时期,全社会物资紧张,后勤部在采购高校需要储备的各种学习、生活、医疗物资时,资源整合不够及时有效,较为被动地处在寻求社会、政府等各界支援的位置[9]。

(四)后勤应急管理中心理疏导不够重视

就大学生群体而言,这是一个有文化、有活力、热情而又敏捷的群体,但也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行为自制力较弱[10]。一部分学生刚开始集体生活,独立生活能力并不强,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尚未成熟。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在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新媒体使人们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的同时,也给谣言传播提供了便利。各种虚假、负面消息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难免造成学生焦虑不安和情绪失调。对部分高校而言,少数民族同学集中,对不同类型信息来源的信任程度有所不同,对于突发事件的态度有所不同,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心理疏导并不仅仅是班级辅导员需要关注、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后勤应急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后勤工作由于涵盖了就餐、住宿、学习等多个领域,与学生接触的反而更加直接、紧密。且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不少学生需要情绪的宣泄,对食堂菜品不合口味、宿舍设备故障得不到及时维修等问题容易出现不满情绪,后勤部门接到相关的投诉可能也会更多。在此情况下,后勤管理人员应该理解到这些不满可能是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的焦虑情绪有关,应当耐心地予以疏导与处理,如果处理方式不当,可能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思考

回顾和总结我校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中的经验,拟在此基础上探索学校后勤管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管理机制变革,精细化管理,守护全校安全与健康。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为提高防控工作质量,统一组织领导是基础保障[11]。高校要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负责高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治责任制,确保学校各部门防治措施落实到位[12]。在学校防控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设置各工作组,明确分工、落实任务、职责分明,落实主体防控责任,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做好防控工作。

(二)预测风险,保障物资

要做好前期预防准备及风险预测,准备好各类防范物资储备。建立健全应急防控体制、机制,落实经费、人员、物资等各项保障。安排应急防控专项资金,提前储备必要的消毒液、体温计、口罩等防控物资,准备医学观察隔离场所保证应急防控所需。按照规定规范有序开展应急防控工作。

(三)精准施测,全面防控

在传染病高发季来临前,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心理疏导、摸排筛查、健康监测、环境治理、清洁消毒、隔离防护等措施,群防群控。1.组织开展师生员工每日晨(午)检。联合学生管理部门,做好体温测量及其他可疑症状排查,动态掌握师生员工的健康状况并建立档案;加强请销假管理,做好晨(午)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等各项工作,并及时汇总报告。2.规范开展校园公共区域和重点部位进行清洁消毒。每日开展校园环境清洁工作,并用含氯消毒液对教室、宿舍、食堂、水房、图书馆、实验室、礼堂等重点公共区域进行清洁消毒;对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区域进行开窗通风,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为广大师生创造整洁、卫生、健康的校园生活环境。3.强化食品卫生安全和用餐管理。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督和传染病防控工作。食堂从业人员实行健康体检及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培训。严格采购管理,严禁采购来源不明或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食品食材。严格执行加工、售卖、存储食品安全操作规范。保持餐厅空气流通,每餐结束后进行全面清洁消毒。采用餐盒分餐、错峰就餐,不安排聚餐活动,减少同时就餐人数,使就餐人员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4.严抓后勤员工管理内控。高校后勤员工人数多,情况复杂,管理难度大。通过微信公众号、后勤网站等多种新媒体手段推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习材料,强化后勤每一位员工知识储备与技能储备。组织开展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知识培训,开展应急处置演练,按照要求迅速反应,熟练掌握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技术,按照处置要求坚持规范操作和提供服务,并且能做到发现问题及时上报,确保信息传递通畅,实现及时、全面、有效地应对。不断加强对引入的社会企业的人员的管理,确保后勤员工自身安全,是守住学校安全的第一道防线。5.加强学生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青少年学生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和情绪失调的情况,作为后勤人员要高度重视,及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调整心态,积极应对各类事件,通过与专业导师、辅导员及心理健康辅导人员联系,对学生尤其是入学新生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同时,后勤相关管理部门要组织校园讲座、实践活动等帮助学生克服不安情绪。

(四)快速反应,信息畅通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畅通信息传递、反馈及报告途径,加强校医机构和相关院系、部门等的联动,迅速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与应急处置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反应机制,出现事件第一时间向学校及属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上报,按照应急预案进行科学有效地处理。构建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的公共卫生管理防疫网,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做到反应及时,信息畅通,各负其责,措施果断,从容应对,有条不紊。[13]后勤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强化对各类应急预案的学习、培训和演练,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预案的详细内容,快速响应,切实提升安全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多样,冬春季系传染病高发时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应结合冬春季传染病防控重点,根据自身特点,精准识别重点区域、重点人群、重点难点和关键环节,充分发挥联防联控的机制优势,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

作者: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