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研究

时间:2022-12-17 10:18:55

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研究

摘要: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教育的独特性使得学校在管理学生和教学管理中需要建立柔性管理制度和机制,进而才能有效突出以人为本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满足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情感需求和社会需求。同时,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也需要通过创建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方式,从学生的行为、心理等多方面有效实施具有亲和力的教学管理工作,从而不断转变以往以古板制度约束的学生管理工作方式,营造以尊重学生良好思想和人格的校园管理氛围。

关键词: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

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对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起到了积极作用。以往刚性的学生管理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过于以规章制度和纪律监督为中心,被动地让学生接受相关工作内容。这种方式缺乏一定的情感性和灵活性,而且过于追求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形式,也会降低广大师生对于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工作方面的积极性。所以,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实现和运用,可以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一、柔性管理理论概述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们对于管理工作的心理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为有效促进高职院校全体师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得到提升,需要实现对柔性管理理论的应用。柔性管理工作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基础上,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和自主性,柔性管理理论与刚性管理理论相比,具有很大的管理意义和价值。柔性管理方式是以规章制度为核心,围绕员工的实际工作需求和工作情况,组织和推崇人性化管理工作,最大程度地实现全体师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更加自觉地参与到柔性管理工作当中。并且柔性管理具有持久性、内驱性、感应性等特点,可以通过内在驱动和奖励激励的方式促使人们主动提升创造意识和规范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实现对他人个性和独立人格的尊重,最大化地激发出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1]。作为与刚性管理理念相反的新型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会以营造良好管理氛围、刚柔并济等方式,对人的行为和心理进行有效引导,从而构建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促使广大师生团结协作,团队精神得到提升,全面突出柔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和价值。

二、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工作价值

(一)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在高职院校柔性机制建设以及制定柔性管理制度的过程中,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水平,增强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在传统高职院校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中,通常都是直接采用学校管理制度的方式,不断约束学生的相关行为和学习理念,未能有效结合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柔性的管理,而且传统的管理模式过于刚性,不利于更好地让学生与相关管理制度产生共鸣。但是通过对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应用,可以让学校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完善柔性机制管理制度和方式,并且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从学生人文关怀、情感教育等方面,实施柔性管理制度,进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运用。(二)形成以生为本的管理氛围。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运用,有助于加深广大教师对柔性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管理工作中。充分突出高职院校在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以学生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特点,实现良好校园文化和管理氛围的营造。同时,这种管理方式和制度不再以刚性管理和强制性的管理为主,而是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管理意识和潜能的方式,促使学生和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自觉的行动,而且是自然而然地参与到学校管理工作当中,不断由被动转为主动的状态,强化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实效性,推动学生有效地成人、成才、成功[2]。(三)提升学校管理的灵活性。加强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应用,可以解决活动过于程序、制度过于古板等问题,最大程度地发挥被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配合高职院校教学和管理工作,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另外,柔性机制管理制度,在运用的过程中,是通过有效的责任心、耐心、爱心等方式,为学生解决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并且能够采用让教师参与管理治校的方式,不断将广大师生和教职工的潜能挖掘出来,进而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进行,而且柔性管理模式,对教职工的工作也具有很大的激发作用,增强其责任感和自觉性,进一步促进职业院校良性发展。(四)符合学生专业发展需求。在新时代背景下,为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还需要通过应用柔性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的方式,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培养。高职院校在以往学生管理过程中,都是以规章制度为中心,未能将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专业发展需求相结合,虽然这种管理方式能够稳定和确保办学工作的有效发展,但是不利于对学生良好价值观和思想的引领。在应用柔性管理工作方式和制度的过程中,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坚持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充分对不同学生的专业性特点进行分析,并且通过情感教育、心理素质引导、心理教育等一系列的柔性管理工作方式,不断解决学生在思想、情绪和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而充分将学生视为高职院校服务和教学工作的对象与主体,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高职院校人性化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三、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对柔性机制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在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应用和实践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主要问题之一是缺乏对柔性机制管理工作的重视,由于高职院校教务和教学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较大,需要通过有效的柔性管理机制和制度,实现对相关工作的全面管理。现阶段,高职院校在应用柔性管理工作方式方面缺乏力度,未能通过引入柔性机制管理和制度的方式,实现各个工作部门之间的有效衔接,进而使相关工作在具体落实和推进的过程中,出现职责不明确、管理范围不统一等问题,影响高职院校柔性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的提升[3]。同时,在合理进行人员分配方面存在不足,未能结合柔性机制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对从事教务和管理工作的人员进行合理配置,进而使很多工作人员需要完成超负荷的工作内容,这对调动高职院校管理人员在柔性机制管理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不利影响。(二)忽略柔性管理中情感管理渗透。高职院校的柔性机制管理制度在应用和落实的过程中忽略柔性管理工作中情感管理内容的有效渗透,未能重视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实现对相关工作的柔性管理。在加强与教学管理人员和职工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方面缺乏力度,未能通过做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教师心理辅导等工作,实现柔性管理工作效果的增强,进而导致柔性管理工作的相关人性化管理特征难以更好地发挥出来,影响其教育各项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在人性化管理方式应用的过程中,还需要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工作通过人文关怀、心理引导的方式,不断解决教职工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进行人文关怀和心理引导方面存在不足,进而使得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工作与实际管理情况分离,影响了高职院校柔性管理工作制度的应用效果以及管理效果的提升。(三)柔性管理机制和模式有待创新。在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和师生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利用柔性机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实现对传统管理工作方式的创新。当前高职院校柔性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柔性管理机制和模式有待创新的问题,没有通过柔性管理工作中的激励机制、考评机制等,对员工进行物质和精神层面的鼓励,从而使得柔性管理工作机制和模式依然存在传统管理的局限性,影响相关柔性管理工作的有效推进,并且在结合员工实际成长需要,合理优化柔性管理机制方面存在不足,未能通过设定荣誉、信任激励、奖励等方式,调动各个部门和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不能更好地将人性化管理方式和价值呈现出来,进一步制约和阻碍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此外,在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实现高职院校柔性管理工作目标的过程中缺乏力度,未能通过健全信息化的管理体系和方式,对广大教职工进行柔性管理,导致柔性管理机制和模式依然停留在传统的工作管理层面,不利于将信息化的管理优势和作用在柔性管理机制中发挥出来,降低其管理工作效果和质量。

四、实现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路径

(一)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在高职院校柔性机制管理制度有效实现和推进的过程中,需要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实现对以往管理方式的创新。首先,加强传统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方式的有机结合,制定完善的柔性管理规章制度,让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优势互补。同时,在制定完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情感特征,积极对柔性机制管理制度进行宣传,强化学生对规章制度的正确认识。并且所修订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人性化管理特征相符合,进而有效避免以往按规章制度约束学生行为的管理工作方式。其次,在运用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教职工参与管理治校的方式,不断将教职工的潜能挖掘出来,进而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增强教师和教职工的工作责任感。最后,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应用,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不同学生的批评教育工作,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处理,进而才能让学生在高校柔性机制管理的过程中,感受到管理工作的温度,并且能够与柔性机制管理工作制度产生共鸣,实现对学生良好的教育和引导。(二)实现柔性管理的情感渗透。在柔性机制管理制度应用的过程中,为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灵活性,突出以学生为本的柔性管理机制工作原则,需要高职院校在柔性管理工作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工作目标,合理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工作。同时,还可以通过完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队伍的方式,做好教职工和相关教师的柔性管理的培训工作,进而全面提升柔性管理工作机制和制度应用的效率。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过程中,为推动学生有效缓解负面情绪和心理压力,可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交流,通过人文关怀、心理引导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得到提升,并且能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生活心态和学习心态。而且通过渗透情感教育和心理辅导教育,也有助于调动学生自觉配合管理工作的积极性,更加容易接受柔性管理制度和相关规定。在做好教职工柔性管理培训工作的过程中,要全面提升教师对柔性管理机制和制度的认识与理解,不断向教师分享柔性管理工作的优势和经验,进而调动教师柔性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并且能够更好地应用在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工作中。(三)创建柔性管理的激励机制。为给予学生和高职院校员工有效的人文关怀,提升高职院校在行政管理、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管理方面的工作效率,需要高职院校在应用柔性管理机制和制度的过程中,创建柔性管理的激励机制,针对不同层次的校园工作,采用不同的柔性管理制度和方式。比如,对于高职院校教职工,可以通过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的方式,对于工作效率较高和具有创造性的员工,给予相应的奖励,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知识层次较高的广大教师群体,则在柔性管理机制制度运用的过程中,通过实行福利培训化、职称评优、奖励激励等方式,提升教师的凝聚力和工作积极性,进而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教学管理和工作中,推动柔性管理工作制度和机制的有效运行。(四)加强优秀校园文化建设。在运用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过程中,有助于高职院校营造以学生为本的管理氛围,充分突出学生的柔性管理工作主体性,并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来规范相应的规章制度,实现对学生良好文化意识的熏陶,落实柔性管理工作机制。在高职院校运用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通过加强优秀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不断将校园文化的和谐性呈现出来,进而有效突出柔性管理工作的特征。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加强校风、学风、班风建设的方式,从多方面进行柔性管理,通过这些方式,对广大师生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行为方式进行引导,进而有效形成积极向上的高职院校管理工作氛围。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为突出人本管理的理念和原则,还可以通过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建高职院校自主管理网络平台的方式,引导教师和学生通过活动和平台,更好地参与到高职院校柔性管理工作中,充分发挥出柔性管理机制制度的作用和价值,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推动高职院校的和谐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在运用柔性机制管理制度的过程中,要采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模式、实现柔性管理工作中的情感渗透、创建柔性管理的激励机制、加强优秀校园文化的建设。转变以往为管理而管理的高职院校工作形式,进而充分将各项管理工作落实到位,最大程度地提升柔性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汪金杰.柔性管理在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以一所新建高职院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33—35.

[2]单文涛,王永青.京津冀协同发展下河北省高职院校师资柔性管理机制研究[J].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2018,16(1):62—65.

[3]陈晓玲.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刚性管理和柔性管理的完美结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5(10):15—16.

作者:赵侨月 单位:四川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