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策略分析

时间:2022-12-15 11:58:42

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策略分析

摘要:树立高校形象,校园绿化精细化养护管理工作极其重要。通过调研,结合绿化养护管理工作实践,提出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影响绿化养护的直接和间接因素如气候、土壤、植物选择配置、师生人为因素、管理人员技术、投入等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绿化养护管理机制,优化绿化养护管理模式,科学选择配置与养护植物,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努力提升绿化管理效率,满足功能需求,融入生态文化活动,塑造校园文化,提高环境育人成效。

关键词: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策略

党的提出大力弘扬尊重自然规律、维护生态平衡的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持续生动诠释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国家倡导新的生态发展理念,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高校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力量,将大生态理念融入校园绿地生态建设,既要尊重自然,还要突出以生态为本,重视校园文化塑造,更好地发挥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功能,业已成为推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提升校园绿化生态品质,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管理养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课题组通过对高校绿化养护工作的调研,结合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养护管理实践,以现状问题分析为切入点,开展策略研究,以期为高校绿化养护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高校绿化养护工作现状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0个专业,在校学生18000人。地处于陕西省西咸新区沣西新城,校园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平均温度9.0~13.2℃,属暖温带半湿润落叶阔叶林灌丛褐土带向北部暖温带半干旱草原黑垆土带过渡区,地形平坦。咸阳职院秉承“绿色、开放、人文、生态化”的理念,学校景观高起点规划布局,形成“一轴、一核、一廊、一环、六区”的景观体系。绿化美化高标准设计,形成乔、灌、草不同组合立体配置,并将育人与植绿有机融合,融入环境育人理念,大力实施校园绿化、美化、亮化工程。2009年校园建成,成立专业绿化养护队伍,抓住浇水、排涝、防治病虫害、修剪、施肥、中耕除草、防寒、防风和环境清理等绿化养护管理各环节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于2018年,形成“管养分离”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近3年累积投入资金600多万元,绿化面积达16.6万m2,校园绿化覆盖率达到62%,绿地率达到43.7%。逐步形成了花香鸟语、青草覆地、造型特色、绿树成荫宜人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2019年咸阳职院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荣誉称号,为高校绿化及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榜样标杆。

2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咸阳职院和其他高校一样在校园绿化养护中遇到一些共性问题。2.1规划设计与建设监管不力。校园局部绿地规划设计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绿化规划设计与校园建筑基础建设同步,设计时追求即时成景,对当地小气候、土壤等因素考虑不充分,选用的部分景观树种如鹅掌楸、元宝枫、七叶树等适应性差,生长势弱,表现不出树种原有的季相变化特点,造成校园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另外,校园整体设计时地下管线及喷灌等设施布局不合理,同时地下填埋过多的建筑垃圾影响植物生长,增加了养护管理难度。2.2绿化养护管理投入不足。绿化养护工作是提升绿化景观效果的重要措施。在校园建设初期,多数高校但求有绿,对校园生态建设、绿化效果要求不高,对校园绿化养护工作认识不足,导致对校园绿地内植物整形修剪、松土除草,灌溉与排水、施肥、有害生物防治、改植与补植等相应管理工作经费投入有限,绿化养护难度大,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使得绿化效果达不到最初的规划设计标准。2.3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目前,多数高校将绿化养护工作放到后勤部门,咸阳职院在校园建成初期亦是如此。没有专业养护队伍,根据季节需要临时用工来完成绿化养护任务。缺乏专业从业人员,导致校园绿地内植物的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改植与补植等关键环节缺少专业技术支持,养护管理工作错过关键时间节点,造成病虫害泛滥,景观达不到理想效果,生态文化塑造乏力,影响校园形象,制约了生态教育功能的发挥。

3高校绿化养护的策略

3.1影响因素分析。[1]3.1.1气候因素。气候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发育。高校校园绿化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制定周年的绿化养护方案,采取养护管理措施。春季及时春耕浇返青水,补充养分,做好病虫害预防;夏季注意防旱防晒排涝;秋季修剪清理;冬季注意防寒。3.1.2土壤因素。一般校园在建设初期,由于基建向地下填埋较多的建筑垃圾,回填土层较薄,校园绿地土质普遍较差,肥力不足,致使校园植物生长环境差,植物栽植虽能成活,但生长状况不佳,不能呈现植物固有的特征特性。有些树木成活数年后出现死亡现象。校园配置应尽可能选乡土树种,适地适树,必要时深翻土壤,进行土壤改良,改地适树,为植物生长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3.1.3植物选择配置因素。绿化设计中不合理选择与配置植物,不仅影响植物生长,还影响园林功能发挥。特别是高密植绿篱,营养供给不及时,透气性差,导致病虫害严重,增加养护成本。乡土植物对原产地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尤其在土壤和其他条件不良的地区[2],表现出超强抗性,树木生长旺盛,形成的森林群落结构稳定,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并构筑具有地域特色的绿地景观和校园文化特色。3.1.4师生人为因素。高校属人口高度密集区。学生素质不同,时常会看到学生践踏草坪现象,久而久之土壤板结,致使局部绿地受破坏,进而导致许多花草树木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增加了养护管理难度。为此,要在不同功能区树立宣传牌,在师生中加强宣传引导。3.1.5从业人员技术因素。从业人员的技术因质是决定高校校园绿化养护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之一。要根据植物年生长周期、生物学特性,制定科学的养护管理方案,因时因地采取除草、施肥、灌溉、整形修剪、防旱防寒、防病防虫以及补植、更新复壮等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保证植物正常生长。3.1.6经费因素分析。绿化养护管理经费是实现高水平绿地养护的资金保障。经费不足必然会影响绿化成果的巩固。要达到高水平的绿化效果,养护管理费用投入也必须跟上。要根据修剪、养护的人工费及肥料、农药、工具材料、机械、水电费、材料机械费、社保、灾害性天气抢险等发生的费用进行科学测算,设立绿化养护专项资金,保障绿化养护工作正常开展。3.2绿化养护工作策略。3.2.1完善绿化养护管理制度,规范管理。高校要将校园绿化养护工作作为提升内涵与品质的重要工作来抓。应成立专业管理机构,配备专业的管理人员,履行绿化养护监督管理等工作。根据中、省、市、校绿化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健全配套校园绿化建设工作管理办法、校园绿化养护质量标准和操作规范、校园绿地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巡查考核机制和考评制度,明确目标,制定考核评价方法和奖惩措施,加强对绿化养护服务外包单位的监管,提高绿化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提高养护管理的积极性,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3.2.2优化绿化养护管理模式,注入动能。为持续做好高校绿化养护工作,保证校园绿化养护效果,提高管理效能,绿化养护工作模式由高校自我管理向市场化社会化管理模式转变,实现管理主体与养护主体分离,避免职责不清,推卸责任的现象。通过学校采购与招标管理办法,经过严格的招投标程序确定的专业服务外包公司,为校园绿化养护带来专业养护队伍,进校后为绿化养护工作注入了新动能[3],从而为校园高质量绿化养护工作提供了保障。3.2.3科学选择配置与养护,提升景观。实现规划设计效果,根据绿地改造提升项目,本着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一方面要根据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生态习性,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另一方面改地适树,深翻土壤,更换营养土,保证植物的成活率。同时构建乔木-灌木、乔木-草,乔木-灌木-草,以及落叶-常绿等多种种植设计模式,通过养护营造三季有花,四时有景的生态景观,满足功能需求,提升景观效果。3.2.4提升管理人员专业水平,提高养护质量。不断提高养护人员精细化管理水平是高质量绿化养护的基础保障[4]。绿化养护管理是“三分种,七分养”,重视培养绿化养护理骨干力量极为重要。专业绿化养护管理团队,能全面指导绿化养护工作,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可以通过内培外训,加强专业从业人员培养。绿化养护外包服务单位要聘请富有绿化养护工作经验的从业人员。专业人员要具有持续学习能力,能引入新的绿化养护理念,不断更新绿化养护技术,应用在管理活动中。特别在病虫害防治、树木造型、草坪修剪等关键环节要采取针对性养护,避免因养护措施不当,造成花草树木死亡,绿化景观破坏难以恢复等不良后果。3.2.5融入生态文化活动,提高环境育人成效。通过制作微信扫码识树树牌,组织学生开展树木挂牌活动;通过各届校友认捐、在校学生认养活动;举办“花卉”展等活动,在不断挖掘植物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塑造校园文化,不但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还可以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爱护环境、美化环境的积极性,加快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增强环境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徐雪琴.影响高校校园绿化养护管理的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7):168-170.

[2]仝玉琴,王博.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与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以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园林景观设计为例[J].现代园艺,2012(11):41-43.

[3]杜静,朱能文.科学管理精细养护提升内涵与品质———江南大学校园绿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高校后勤研究,2018(7):39-42.

[4]张学庆.园林绿化养护精细化管理对园林景观的影响[J]绿色环保建材,2020(4):248-249.

作者:仝玉琴 亢菲 夏慧艳 王晓娥 单位:咸阳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