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舞弊的手段及识别信号诠释

时间:2022-04-29 11:14:00

收入舞弊的手段及识别信号诠释

关键词:收入舞弊;舞弊手段;识别信号

摘要:企业营业收入是衡量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的关键指标之一,是企业核心盈利能力的标杆,所以在虚假的企业财务报表中,许多上市公司进行收入的舞弊,而且占到比较高的比例。所以在CPA审计中,有效识别上市公司收入舞弊的手段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收入舞弊的手段

稳定增长的营业收入是上市公司经营良好的象征,也是股价攀升的有力依托,许多上市公司在粉饰财务报表时,几乎都进行收入舞弊,以此获得投资者的青睐。常见的收入舞弊手段如下:

(一)伪造收入

伪造收入指通过虚构交易事实,据以确认收入,这是操纵利润最直接、效果最明显的舞弊行为。这种舞弊手法从虚构原材料购进到产品生产、发货、运输等,根据这些虚构的原始凭证和单据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制度的要求制作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会计信息。有些公司通过有交易的客户虚构销售业务,使其收入远远大于真实的收入,等到次年再作退货处理或对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即不增加税负,又提高了收入;有些公司利用关联方交易虚构收入,通过母子公司之间的转移定价操纵收入或互开发票等。www.gwyOO.

(二)非营业收入营业化

上市公司利用一次性、偶发性的非营业收入操纵利润很容易被查到,将非营业收入操纵为营业收入,既满足了操纵利润的需要,又满足了投资者对营业收入的偏好,主要的手段有:

1、投资收益营业化。投资收益不属于企业核心经营活动所创造的现金流量,所以投资者和财务分析师在评价和预测企业的核心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创造能力时,一般不在乎投资收益,而只关注具有可持续性特征的营业收入,所以很多公司将投资收益营业化来修饰公司的业绩。如将股票收益通过虚开销售发票,伪造销售合同等手段计入主营业务收入。

2、营业外收入营业化。营业外收入同样不能代表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将营业外收入包装成为营业收入成为许多舞弊者的共同手段,如将罚款收入、补贴收入直接操纵为营业收入,可以通过谈判将罚款收入转为签订销售合同而获得销售收入。

(三)提前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是把本应该属于以后年度确认的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提前予以确认,它操纵的只是收入确认的时间而没有改变收入总量。这种舞弊手法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容易误导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状况的判断。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法:

1、委托销售收入提前确认收入。在委托销售中,委托方向受托方发出产品,但仍持有商品的拥有权,由受托方去找寻最终的消费者。在这种销售方式下,库存仍然停留在委托方的账簿上,委托方在发出商品时不应该确认销售收入,待受托方实际将商品卖出后,委托方才能确认收入并结转相应的成本。如果委托方在产品发往受托方而受托方没有实际售出的情况下确认销售收入,就是违反会计准则而提前确认收入。

2、递延收入提前确认收入。有些项目特别是服务性项目或劳务型项目,一般是提供者先收取全部或部分的款项,在未来的一定期间内提供服务和劳务。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这种项目一般作为递延受益处理,等实际提供服务或劳务时再按一定的比例确认收入。许多有收入操纵动机的公司往往在收到款项时立即确认为收入,而不管未来是否提供服务,这是一种常见的舞弊手法,特别是收到款项马上出具销售发票时,这种手法具有隐蔽性和欺骗性。

二、收入舞弊的识别信号

在销售收入的审计中,分析性复核的应用能显示出非正常的销售变化,从与销售有关的一些比率的异动变动来判断企业是否存在舞弊行为。

(一)销售收入与应收账款增长幅度的比较

一般来说,销售收入的增长能同时带来应收账款增长,并且二者按企业以往的数据测算有一大概比例,如果报表中显示当年销售收入与往年比较,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应收账款年初与年末的增长幅度,那么企业就可能存在虚拟销售业务的嫌疑。又如当期确认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占过去几年销售收入的比重明显偏高,可能是企业虚开产品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因为是虚构收入,所以货款是收不回来的,只能将货款挂在“应收账款”中,通过坏账准备的提取等方法处理。

(二)销售收入与存货的关系

一般来说,企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收入不断增长,所需的原材料等存货应随之不断增长,若报表中显示收入在持续增长而存货却在下降,则预示着企业有可能虚拟收入。企业售出的商品已经确认收入,因质量或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到原因发生退回时不论销售的是当年的还是以前年度的都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但企业为了不减少收入,对退回的商品不入账,形成账外商品。

(三)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之间的比例关系

销售收入与销售税金保持着一定的比例,而且在金额上不会有太异常的变化。如果销售收入大幅上升,而销售税金的增幅却很小,这时就应怀疑企业是否有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嫌疑。现在还有一种情况,企业不惜多缴税费来掩盖其虚增收入的事实,这种虚假交易隐蔽性更强,更需要审计人员多加关注。

参考文献:

1、宋传联.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信号的审计识别[J].财会研究,2005(11).

2、胡亚敏,李刚.主营业务收入舞弊及审计对策[J].财会通讯,2006(12).

3、李铁群.企业收入舞弊行为的一般财务特征、手段及具体审计技术方法[J].财会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