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困境与路径

时间:2022-08-20 10:49:14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困境与路径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数量的不断增加,部分高校教师出现“四化”(职业道德虚化、育人意识退化、敬业精神弱化、利益追求腐化)等职业道德建设下滑的现实困境,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认真思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科学内涵,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科学提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困境;立德树人

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深入贯彻立德树人重要思想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不仅指明了今后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而且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新的标准和要求。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教师队伍数量的不断增加,部分高校教师出现“四化”(职业道德虚化、育人意识退化、敬业精神弱化、利益追求腐化)等职业道德修养下滑的现实困境,这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鉴于此,认真思考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科学内涵,深入剖析目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从高校教师自身角度出发,实事求是地提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用高校教师的实际行动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根本上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内涵

通过CNKI数据平台进行检索与梳理,可以发现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界定,学者们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其中关玫玫(2010)认为,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等关系中需要遵守的教师职业道德。王鹏(2014)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指高校教师在工作过程中与学生之间、高校教师之间关系的处理,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观念意识。李宜江(2013)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为学生树立的榜样所形成的职业品德规范。综上所述,学者们关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的界定核心在于强调“关系”以及“规范”,因此,笔者结合学者们的界定,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也有一点自己的总结与思考。笔者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主要是指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的教育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关系以及准则规范的总和。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转型时期,加强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任重道远,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践行以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迫切需要。

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职业道德虚化。新时期部分青年教师缺少对高校职业道德内涵的切身体验与思考,误认为职业道德是“虚化”的规则,而具体的教学任务才是“实化”的标准和要求,必须引起重视,而“虚化”的规则只要停留在理论上、口头上就行了,没必要认真对待,反正做的“好与差”又没有具体的考核标准和体系来衡量。部分教师甚至认为课堂之内可以遵循规范,课堂之外可以追求自由、我行我素,例如:2017年10月4日陕西科技大学一海归教授蛮横殴打环卫清洁女工,在网络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一时成为热议的焦点问题。另外,有些教师还养成了一些、酗酒等不良的嗜好,严重损害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二)育人意识退化。在当前的教育实践过程中,有部分专业课教师“授业”,不重视思想道德修养教育,即“育人”。片面地认为自己的本职工作在于“授业”,把自己的专业课上好,把规定的任务完成好就可以了,“育人工程”是辅导员以及班主任的事情,“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专业课教师没必要“越俎代庖”。导致育人意识严重退化。(三)敬业精神弱化。部分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缺少研究与创新,照本宣科、照屏宣科,所讲内容枯燥乏味,课堂氛围非常沉闷,没有任何的课堂互动与思考,教师讲自己的课,学生干自己的事情,甚至上百人的课堂,听课者寥寥无几,讲话吵闹着不绝于耳。学术上固步自封,工作上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敬业精神严重弱化。(四)利益追求腐化。古人云: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才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部分高校教师热衷“赚钱”、“发财”,利益高的事情就抢着做,无利可图的事情不愿做。个别高校教师重视个人利益追求,轻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通过自己掌握的课程考试大权来进行“权力寻租”。还有部分高校教师热衷于自己的“第二职业”,打着教师的旗号,开各种“补习班”、“培训班”等等来获取高额的利益收益,把利益追求作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利益追求严重腐化。

三、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是时代的需要,社会的需要。部分高校教师错误地认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虚化”的规则,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办法对其进行衡量和考核。因此,转变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观念,让职业道德由虚化的规则,变为实化的标准,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体系建设势在必行。通过建立以“师德、师风、师质、师效”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评价体系,不断完善职业道德评价制度,使得考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推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不断提升。例如:建立“四级”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完善职业道德“一票否决”机制。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结果作为高校教师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和标准。(二)发挥思想育人与专业育人合力。高校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职责不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应该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专业优势,科学合理地实施专业育人工程,让当代大学生在大学课堂上不仅能够学习到专业方面的理论知识,夯实自己的专业理论基础,同时,也可以学习到修身、立德、奉献、牺牲等思想方面知识,与学院辅导员或班主任积极沟通和有序协作,或者采取辅导员“三进政策”(进教研室、进课堂、进实验室,进教研室主要是让辅导员加入到专业教师队伍的行列,体验换位思考;进课堂主要是指让思想政治辅导员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更好发挥合力作用;进实验室主要是让辅导员能够与学生一起参与实践性教学环节,拉近育人的距离),建立健全高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想政治辅导员的合力育人机制,推动思想育人与专业育人的协调发展,发挥思想育人与专业育人合力。(三)实现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融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来源,而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终极目标与追求。由此可见,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致力于高校教师自身专业的发展。正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尤其是高校青年教师应该坚持“终身学习”,强化“创新发展”,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理论、新方法、新路径,革新理论教学方式,打造特色精品课程,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实现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融合。(四)促进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是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关键。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锻造高校教师过硬的思想作风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立德树人的理想人格,坚决抵制“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正之风,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度,将高校教师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放在新的高度,促进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实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质的飞跃。

四、结语

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建设德才兼备高校师资队伍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古人云:“教无德不立,德无教不续”,“教”与“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高校教师不仅是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者。而且是大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担负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重担,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直接影响“育人工程”的质量,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科学构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指标体系,着力发挥思想育人与专业育人的合力,促进敬业精神与专业发展有机融合,推动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抓起来,从根本上提升育人工程的质量水平。

【参考文献】

[1]关玫玫.教师职业道德修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王鹏.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浅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2)

[3]李宜江.关于大学青年教师身份与年龄界定的探巧[J].化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2)

[4]费文晓等.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及应对策略[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09)

作者:孙江艳 曹骞 单位: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