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价值诉求研究

时间:2022-05-27 09:54:29

高校师德建设价值诉求研究

一、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价值诉求

(一)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石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洼地、知识创新的高地、文化传承的圣地,是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高职教师是高职教育实施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高职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的实践者和示范者,其思想意识、品德情操、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如何,直接影响到校风、学风的好坏,关系到高职学生素质的提升,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大力加强师德建设,提高高职教师的道德素养,建设一支敬业、爱业、乐业、品德高尚、治学严谨、热心育人、务实创新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高职院校推进教育质量工程、培养创新型、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源头性工程。[1]

(二)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高职院校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实施者,在开展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特别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和崇高职责。大力加强高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价值体系教育是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要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就必须首先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高职教师是高职学生的引路人,是高职学生学习模仿的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他们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其自身所具有的理想信念、人生态度、价值取向、道德修养、治学方法乃至为人处事、言行举止等都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生活、性格、兴趣、心理、思想、观念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书者必先修己,育人者必先律己”,高职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行为世范,身体力行,真正成为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三)加强师德建设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柱

一流的高职院校必然要求建设一支一流的师资队伍,一流的师资队伍必然要求具备一流的师德素质。因此,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一流业绩的需要。只有具备高尚的师德师风和高深的师德素养,才能打造出一流的高职教师队伍,从而建设一流的高职院校。没有一流的高职师资队伍,就无法培养出一流的高职学生,更无法创造出一流的核心竞争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谁不注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谁不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完善,谁就是在砸自己的饭碗。毕竟,高职学生是“高职教育加工厂”生产的产品、是高职院校走向社会的名片,社会承不承认、行业认不认可、企业接不接收高职院校毕业生,首先就要看他们的道德素质如何。毕业生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高低,反过来又影响招生规模和生源质量,进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2]从这一意义来看,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加强师德建设的路径选择

(一)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机制

“师德兴则教育兴,教育兴则民族兴”。高职院校师德水平状况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形象提升和品牌打造。高职院校要把师德建设纳入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作为事关学校发展全局的要事来督促,列为师资队伍建设的大事来推动,作为年度目标管理内容来落实。要建立健全师德建设组织机构,构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师德管理部门专门抓,相关部门配合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明确师德建设的组织职能和制度,强化师德责任主体,做到领导有力,管理有方,监督有方,考核有序。[3]

(二)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教育培训机制

教育培训机制是推动和优化师德行为的牵引力。高职院校要把师德教育培训纳入师资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师德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师德培训档案,大力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提高培训等,组织高职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教育法规和《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等教育理论知识,使高职教师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涵和要求,明确自身使命、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有计划地选送高职教师外出参加骨干班、进修班、研讨班、学历班等各种形式的培训,提高高职教师师德修养和水准。[4]要组织开展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赛、师德座谈会、师德先进事迹展等,做好高职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纪律教育,提高师德认识,树立良好师德风范,将师德规范潜移默化到高职教师心灵中去。

(三)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监督制约机制

监督制约是对高职院校师德状况和师德行为的督促和约束,是对高职教师行为的强制性规范。高职院校要设立师德督导巡视组,组建教学督导组,成立教学工作纪律检查组,定期开展师德调查研究、检查评估,对教师师德加以示范、督促和警戒,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氛围。要加强师德监督体系建设,构建舆论监督与组织监督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网络监督与其他监督相结合、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师德监督体系,对高职教师中职业道德缺失、学术道德失范、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淡薄等不良现象予以揭露、惩治,使好的行为得到褒扬,坏的行为得以唾弃。[5]要建立健全学校监督、教师同行监督、学生监督三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把师德监督融入教育教学工作全过程,融入育人工作各方面,做到师德监督全覆盖。要通过专家评价、学生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多种途径,不断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工作,提高师德水平。

(四)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激励动力机制

管理心理学认为,激励能激发、鼓励并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之产生指向目标需要之动力的心理过程。师德激励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两个方面。在物质激励方面,高职院校要把师德工作纳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制度,对师德高尚、师风严谨的高职教师,应该在职务职称晋升、业务进修、先进评选、课时酬金、住房分配、津补贴发放等方面给予肯定和奖励,对师德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的高职教师,可以通过挂牌授课、落选待岗等方式,通过纪律处分和经济处罚等手段,增强其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促使其积极进取,提升师德素养和精神境界。在精神激励方面,高职院校要健全师德宣传机制,大力宣传师德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赶先进,争做先进”的良好氛围,达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要健全师德表彰奖励机制,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职教师要大力表彰,使先进者有成就、追赶者有目标,后进者有动力。

(五)建立健全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评价考核机制

师德评价是对师德行为表现及后果的评价,是高职院校师德奖罚的前提和依据。高职院校要建立“提出目标—实施评价—反馈结果—改进工作”的师德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健全包括教师思想道德水平、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学术能力、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能力等要素在内的师德评价考核内容,建立健全“自评、互评、考评和反馈”的师德评价考核程序,建立健全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监督网络,建立健全由领导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互评制度、学生评教制度和教师自评制度共同构成的“五位一体”的师德评价考核制度体系,使师德评价内容实在、标准科学、手段公开、结果公正。[6]对师德评价考核不合格的高职教师,要通过离岗培训、自学进修等方式督促其限期整改,逾期仍不合格者调离教师岗位。

作者:王泽华工作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