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20:30:5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1

在第24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与会的全体老师们、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听了之后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新修订《规范》讲三点意见,也是三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去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伟大使命。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在新的时期,学习贯彻《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大教师忠于职守,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全力以赴抢救学生,在大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用鲜血和生命彰显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爱与责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可贵的精神面貌。在生死关头,老师们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几乎每一个遇难老师的手都指向门口,几乎每一个遇难老师的身下都呵护着学生;在危难时刻,老师们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奋力抢救危难中的学生;在困境之中,老师们竭尽全力,顽强拼搏,历尽艰险组织受困学生转移,并强忍悲痛,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学校的复课和灾后重建工作,让地震的废墟上响起琅琅的读书声。灾难面前,老师们以大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在全社会产生极大反响,赢得了高度赞誉。灾区教师在抗震救灾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示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高尚师德和伟大师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学习贯彻《规范》,就是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要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以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全面准确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重新修订并颁发的。《规范》修订过程采取了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此次修订工作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既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提出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先进性要求,使广大教师有更高的道德目标。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规范》既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尽量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三、切实抓好《规范》的学习贯彻实施工作

颁布新《规范》,对于促进师德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师德《规范》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与教育系统工会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学习贯彻《规范》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要采取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要改进创新学习方式,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使广大教师对新《规范》积极认同,入耳、入脑、入心。要将《规范》的学习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学习贯彻《规范》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从点滴做起,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要大力宣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媒体尤其是教育媒体,要结合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广泛深入宣传新《规范》颁布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贯彻《规范》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声势,努力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要贯彻落实。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贯彻实施新《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要将学习贯彻《规范》与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相结合。要采取切实措施,把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作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2

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教师队伍中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在今年发生的四川汶川大地震中,震区广大教师奋不顾身地保护学生,表现了崇高的师德精神。在新形势下修订并重新印发《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全面准确地理解《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年修订)》的基本内容

《规范》的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规范》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起指导作用,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国家、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基本行为准则。《规范》不是对教师的全部道德行为和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不能取代学校的其他各项规章制度。《规范》的许多内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关条文的具体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在学习贯彻时应注意和教育法规的学习结合进行。

三、认真做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年修订)》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工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系统工会和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好《规范》的学习宣传。要通过开展主题学习、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学校领导要言传身教,率先垂范。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3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教师该如何培养崇高的职业道德呢?通过此次学校组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我把自己的学习心得简单谈谈。

一、爱岗敬业。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尤其是党员教师,要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工作,不求最好,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二、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素养。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在假期系统的学习了《义务教育法》、《中华人们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文件,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恪尽职守,遵守社会公德,忠诚人民的教育事业,为人师表。

三、爱心是师德素养的重要表现。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党员教师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加入到学校组织的读书活动中去,做一名“学习型”的优秀教师。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4

一、依法执教。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清醒的认识到,一定要依法执教,过去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态,我们一定要纠正,我们一定要相信孩子,孩子有孩子的学习方法,他们各自接受新知识的能力也有所区别,我们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来帮助孩子来学习,我们也不能因为自身的着急对孩子动粗,那样是不对的,今后我将继续依法执教,对孩子对一点宽容,多一点理解,我相信对于孩子的成长还是十分有利的。

二、教书育人。虽然表面上只有4个字,但却含有丰富的内涵。以前总认为,我按照大纲要求,将学习知识传授给学生,教一些做人的道理,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但现在我重新认识到其实作为一名教师,更要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责任,当作一种义务,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教育,同时最后的评价也要改进,不能将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手段,要充分运用综合的评价的手段,将过程作为评价的主要指标。

三、为人师表。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榜样,那就要处处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深处扎根发芽。学生在学校的与老师交往的时间甚至比跟父母交流的时间都多,所以我们要充分运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做人的各种道理的教育,只要这样才能不枉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我们应该自身做一个道德行为的楷模。

四、终身学习。以前总是强调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实际上现在已经不够了,随着知识的多元化,综合性的加强,现在的教师要具备更多的知识,现在要做自来水,甚至都不够,必须要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这样,才不会被社会淘汰。今后我将利用课余时间不断充电,不断学习,将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

五、关爱学生。作为教师,要像关心自己的孩子那样。关爱孩子不只是在孩子生病时送他去医院,在他家里出事时关心他们,而应该在平时就要更多的从生活、学习、身体等等各个方面来关心他们,在孩子生理、心理等各方面遇到困难、困惑时,我们都要做有心人,主动去关心他们,主动去疏导学生心理方面遇到的困惑,在这个意义上,教师也要再次认真学习心理学,做一个称职的心理医生。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5

在第24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今天我们在这里联合召开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座谈会。首先,我代表教育部向与会的全体老师们、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刚才几位同志的发言都非常精彩,听了之后深受感动、深受启发。下面我就学习贯彻新修订《规范》讲三点意见,也是三点体会。

一、充分认识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去年8月31日,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全国广大教师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他特别指出,“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师德建设工作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根本;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教师在传播人类文明、启迪人类智慧、塑造人类灵魂、开发人力资源、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地位、作用和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师德素养,对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成就,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我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伟大使命。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质量。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对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师德水平是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满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尺,师德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内在需要。

当前,全国教育战线正在深入学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先进事迹。在新的时期,学习贯彻《规范》,对于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和人民教师高尚师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灾区广大教师忠于职守,临危不惧,舍生忘死,全力以赴抢救学生,在大灾面前经受住了考验,用鲜血和生命彰显了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用爱与责任诠释了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人民教师的英雄赞歌,展现了新时期人民教师高尚的职业操守和可贵的精神面貌。在生死关头,老师们挺身而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几乎每一个遇难老师的手都指向门口,几乎每一个遇难老师的身下都呵护着学生;在危难时刻,老师们不顾个人和家庭的安危,始终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义无反顾奋力抢救危难中的学生;在困境之中,老师们竭尽全力,顽强拼搏,历尽艰险组织受困学生转移,并强忍悲痛,坚守岗位,克服重重困难,积极投身学校的复课和灾后重建工作,让地震的废墟上响起琅琅的读书声。灾难面前,老师们以大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生命长城,在全社会产生极大反响,赢得了高度赞誉。灾区教师在抗震救灾中可歌可泣的英雄壮举和感天动地的崇高精神,充分展示了当代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高尚师德和伟大师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前学习贯彻《规范》,就是要大力弘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要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以抗震救灾英模教师为榜样,模范地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对学生的挚爱、对教育事业的责任,以人民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二、全面准确把握《规范》的精神实质和基本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在我国社会经济和教育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重要背景下重新修订并颁发的。《规范》修订过程采取了教师共同参与、共同讨论,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方式。此次修订《规范》力图体现以下原则: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在新《规范》中充分体现“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办学以人才为本,以教师为主体”的理念,强调尊重教师,强调教师责任与权利的统一,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此次修订工作认真总结了原《规范》执行以来的基本经验,汲取了原《规范》中反映教师职业道德本质的基本要求,又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师德提出的新要求,将优秀师德传统与时代要求有机结合。

三是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规范》修订从教师队伍现状和实际出发,面向全体教师,对教师职业道德既提出了基本要求,使之成为每位教师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同时,又提出了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先进性要求,使广大教师有更高的道德目标。

四是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规范》既旗帜鲜明地倡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又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针对当前师德建设中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作出了若干禁行性规定,尽量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新《规范》基本内容有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爱和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

——倡导“爱国守法”,就是要求教师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人民教师要牢记人民的嘱托,要遵循法律的规范。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倡导“爱岗敬业”,就是要求教师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厚的感情。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倡导“关爱学生”,就是要求教师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

——倡导“教书育人”,就是要求教师以育人为根本任务。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倡导“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言传身教,以身立教。“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倡导“终身学习”,就是要求教师做终身学习的表率。终身学习是时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加强自己的师德学习和业务学习,潜心钻研知识,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

三、切实抓好《规范》的学习贯彻实施工作

颁布新《规范》,对于促进师德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充分认识学习贯彻师德《规范》的重大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与教育系统工会密切配合,认真做好学习贯彻《规范》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要采取形式多样和扎实有效的教育活动,组织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规范》,帮助广大教师全面了解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统一思想认识,规范职业行为,全面提高师德素养,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要改进创新学习方式,增强时代感和实效性,使师德建设更加贴近实际、贴近教师、贴近生活,使广大教师对新《规范》积极认同,入耳、入脑、入心。要将《规范》的学习列入教师继续教育计划。学习贯彻《规范》重在实践,重在自律,重在行动。学校领导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广大中小学教师要自觉践行师德规范,从点滴做起,把职业道德规范转化为实际行动。

二要大力宣传。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新闻媒体尤其是教育媒体,要结合学习宣传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先进事迹和高尚师德,广泛深入宣传新《规范》颁布的重大意义,宣传学习贯彻《规范》典型经验和做法,形成声势,努力为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规范》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三要贯彻落实。各地政府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把贯彻实施新《规范》列入师德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订具体的实施办法和工作计划。要将学习贯彻《规范》与深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相结合。要采取切实措施,把贯彻落实《规范》的情况作为教师岗位责任制的要求,定期考核检查。把师德作为教师资格认定和新教师聘用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内容。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6

1、修师德,从勤于育人做起

当您漫步在校园时,您便会发现在这块实验田里,每一天都有一串动人的故事在编织着。在教书育人中我们要努力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是对那些特困生,更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2、修师德,从小小微笑做起

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永恒话题。如何体现教师的爱,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爱,我认为,最简单、最容量做到的、最好的效果是从微笑面对学生做起。

“微笑”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发展。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开启教育成功的大门,帮助学生们茁壮成长。

在教育教学中,我学会了微笑,学会把微笑奉献给每一位学生,把这温暖的阳光洒向每一位学生,让它滋润学生心田,让它点燃学生奋进的火花:当孩子们遇到难题时,我给他们送去鼓励的微笑;当孩子们淘气时,我给他们送去宽容的微笑;当孩子们取得成功时;我给他们送去赞赏的微笑……面对微笑,孩子们也学会了鼓励,学会了宽容,学会了赞赏。

3、修师德,从精于教书育人做起

苏霍姆斯基说:“只有把自己知识的百分之一用于课堂讲授就够了的教师,不是真正热爱自己学科的人。”可见,作为教师必须严谨治学,勤练基本功,既要精通学科知识,又要博采相关知识,还要有过硬的有关本领。为师者只有达到厚积薄发,游刃有余的境界,才能应变不惊,胜任教师职业。为此,我认为,在教育事业中,我们除了热爱自己所教学科,深入钻研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从而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并理解教材。还要注重夯实基本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一眼泉水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4、修师德,从多一点思考做起

严谨治学这一师德规范是指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它包含有非常广泛而深刻的内涵,其中包括努力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科研水平等。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7

教师不是神,爱情婚姻、子女家庭、经济收入、名誉地位等种种人生琐事必然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当心情不好时,很容易将内心的烦躁投射到学生身上,语言不检点,甚至动手施暴,打碎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美好形象,使学生感到紧张、委屈、怨恨,给学生造成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社会的不信任,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做人有做人的准则,干工作要求具备起码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如果说对教师有什么特别的要求,我认为,比“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更重要,还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的价值和意义的深刻认识和坚定信念,这是21世纪教师素质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个人和社会之间,体制和人性之间,国情和人情之间,传统和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张力,教师就会用自己柔弱的双肩尽量抵挡一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挤压,给学生腾出尽量多一点的自由空间和时间,让每一位学生得到最大的发展空间。因此,教师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社会和历史责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修养,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廉洁从教、精心育人、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形成互相尊重、互相爱护、善于交流、及时沟通的氛围,也是保持教师心理健康的必要环境。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

有人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这是对教师的崇高评价和美好赞誉。世人给教师带上了如此美丽的“花环”,我们更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这顶“花环”增添光彩。作为一名教师,最重要的是要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充满了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热爱,才会在教育岗位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热爱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温暖,产生愉快的情绪,激发学习的兴趣,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希望,集体对他的信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再次,教师要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态度,要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展需要。在市场经济、影视文化、网络浪潮的背景下,教师必须要经常的读书学习。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惯会影响学生。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世界,培养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自己应该清楚,作为教师,必须要坚持读书。

有人说快乐是一种选择,有的人快乐,有的人痛苦,在于一念之差。教师职业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是苦是乐呢?这就必须考察这一行业在物质和精神上给广大教师带来的满足程度。从物质收入角度看,在我国,目前这一职业尚不尽人意,工资在总体上处于中、低收入之间。当然我们也看到,教师的待遇正在不断改善。近几年来,随着教师工资收入、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提高,职业稳定性的优势愈显突出,“清贫”不再是教师的代名词。从精神满足这一角度看,教师职业具有明显的优势,职业生活的情感性在当今利来利往的商品社会中已成为教师行当的另一大优势。教师职业有其苦,但更多的是乐:机智应变,巧引善导之乐;启愚化顽,学子转化之乐;弟子情操,慰师谢教之乐;桃李八方,来鸿千里之乐……我们当教师的,不仅仅在奉献,在孩子们中间,我们同样在汲取,在更新,在升华,亲眼看到学生一天天茁壮成长,就会由衷高兴,产生一种强烈的幸福感,这种职业的成就感是其他职业无法比拟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学生卷)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进行问卷的内容设计,共设计客观题15道,内容涉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六个方面,即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同时还设计4道开放性问题,以尝试了解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最重要的形象与特点可能有哪些.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呈现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在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关爱学生,8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使用文明用语,83%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能够按照教学基本要求认真备课,对学生负责以达到“教书”这一基本职业道德,9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符合教师基本形象.这些较高的比例均可以说明教师在教书育人、热爱学生、敬业奉献、为人师表方面有较为良好的职业道德.但是,数据中也凸显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高达58.9%的学生认为教师不能够平等对待学生,44.7%的学生曾经见证教师酒后上课或上课抽烟的现象,依然有42.3%的学生认为教师存在偶尔体罚学生的现象,高达50%的学生认为教师存在着“吃、拿、卡、要”的现象,19%的学生认为教师存在着从教不力或因为自身能力原因难以胜任教学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凸显进一步说明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与价值,特别是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基本要求,我们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爱国守法、敬业奉献以及终身学习这三方面.

2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家长问卷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家长卷)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进行问卷的内容设计,共设计客观题13道,内容同样涉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六个方面,即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同时还设计3道开放性问题,以尝试了解在家长的视野中教师最重要的职业道德是什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调查问卷(家长卷)所反映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更为良好,在设计的所有问题中,积极选项的比例几乎在50%以上,一些甚至高达95%.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呈现良好状态.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考虑可能影响问卷调查结果的各种因素.课题组认为影响调查结果的因素包括:一是家长普遍关心教师的教书情况,即能否将知识有效传递给学生,自己的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是最重要的.因此,可能会忽略教师其他方面对学生的影响以及素质.二是家长作为社会人,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家长已经不能够像学生那样无所畏惧的实话实说.因此,可能存在部分家长敷衍了事的回答问卷的情况.尽管如此,其中所凸显的问题我们通过两方面考量:一是上述调查结果所反映的问题.例如,教师对学生的关心爱护有6.8%的家长认为是一般的,8.1%的家长认为教师对学生只是一般程度的了解,3.7%的家长认为孩子是害怕教师的,依然有8%的家长了解到教师曾经利用工作之便办私事,15.3%的家长认为教师不能够经常性地与家长沟通,7.5%的家长认为教师接受过礼物或其他馈赠.这些数据尽管所占比例不高,但依然说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在爱国守法、关爱学生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二是将此数据与学生问卷的相关数据对比说明问题.例如,学生问卷中高达50%的学生认为教师存在着“吃、拿、卡、要”的现象,此比例与家长问卷中的“8%的教师曾经利用工作之便办私事”与“7.5%的家长认为教师接受过礼物或其他馈赠”形成对比,说明了问题存在,并且可能比家长问卷数据中所揭示的更为严重.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教师问卷分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调查问卷(教师卷)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版)进行问卷的内容设计,共设计教师自评客观题20道,内容同样涉及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六个方面,即爱国守法、敬业奉献、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见表3);同时还设计6道关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此部分数据分析将在下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现状)中分析.数据简析: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良好,这与前述学生问卷与家长问卷具有一致性.同时,也反映了部分问题.14%的教师会偏爱学生,这反映了教师不能够持有正确的学生观以及不能够平等对待学生;12%的教师依然坚持认为体罚学生的必要性,这一方面反映学生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反映教师需要遵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一步探索管理学生的有效方法;11%的教师对教育事业持无所谓的态度,这种消极态度反映在教育教学中是多方面的;31%的教师认为学生在他们眼中并不是那么可爱,这可能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关爱程度.

4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4.1对学生缺乏爱心,不能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我们的调查中,教师能否热爱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是学生最为重视的教师形象与特点之一.这本身就说明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中存在着对学生缺乏爱心、不能够平等对待学生的现象.有些教师不关心学生,对违反教学秩序的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采取打骂、关禁闭、罚站、示众、罚作业、言语侮辱、人格诋毁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缺乏对学生的引导性和教育性,而学生受到教师体罚导致的悲剧也经常发生.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缺乏本应该具有的爱心与耐心等基本教师职业素养.有些教师在与学生接触时,总是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模样,用千篇一律的教育方式去指导学生,不注重发现、挖掘、支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打压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对一些后进生不闻不问,不关心其学业和困难,不加以教育和引导,放任自流,对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和矛盾推卸责任.

4.2缺失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教师爱岗敬业的缺失表现为,工作不认真,态度不端正,对学生反映的问题敷衍了事;缺乏工作上进心和积极性,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滞后,不能适应新时期中学教育发展的要求;过分注重学生的分数,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注重个人举止行为;不遵照学校纪律,迟到早退、消磨时间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质生活驱动人们对金钱的向往,这种拜金主义的思想也波及到了中学教师,一些教师为了获取更多的金钱利益,利用家长关系给自己办事图利;收取礼品、钱财为学生安排座位,给予“特殊关照”;还有一些教师正常教学不好好教书,利用更多的时间私自办学、办班补课,索取家长钱财等.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9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较之于法制建设,构建“师德红线”的内容体系好比“立法”环节,也可以称为“制定规矩”环节。即规定一系列相应具体明确的行为规范,规定教师哪些必须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并以此作为鉴别、判断教师是否触碰“师德红线”、是否“合德”与“违德”以及应承担何种肯定与否定后果的标准。显然,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环节。构建“师德红线”内容体系应考虑师德内容涵盖的主要方面及其层级划分、考评原则与方法、考评主体与机制、考评结果处理等。

虽然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规范性、强制性、职业性、发展性、阶级性等特征,但职业性却是其本质特征。因此,构建“师德红线”内容体系必须体现职业性的特征。具体来讲,必须围绕教书育人这一职责和使命,对教师所应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作出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划定“师德红线”。事实上,无论从内容和形式上,或者从逻辑基础上看,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划定“师德红线”最直接的依据。前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总的概括性的规定,后者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的细化。由此说来,直接依据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划定“师德红线”是最快捷和节省的办法。当然,这种借鉴并非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一个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立足现实,还要展望未来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的过程。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过程,从1984年第一次颁布至今,我国共四次颁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继承与发展、与时俱进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每一次修改都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或者说都是与我国改革与发展的推动和要求分不开的。如1997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对传统道德价值观产生重大冲击,一部分教师受到“全民经商”浪潮的影响,出现了一些有悖于教育规律或与教师职业道德不符的商品意识或行为。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师育人工作产生负面影响。为适应新形势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要求,1997年8月7日,国家教委、中国教育工会修订并颁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增“廉洁从教”条目,旨在引导教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再如,2008年修订的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有6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此次修订距上次即1997年修订已有十余年,其间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本身发生了极其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其基本内容继承了我国的优秀师德传统,并充分反映了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对中小学教师应有的道德品质和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2008年6月26日,为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抗震救灾英模教师的崇高师德精神,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和师德建设,有关部门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布于众,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此外,2008年汶川5·12地震中由于教师的不同表现而引发的师德大讨论,也是推动本次教师职业道德修订的一个诱因。不可否认,此次划定“师德红线”,与我国近期接连发生的多起教师性侵学生、体罚学生等恶性事件以及明禁暗存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私自有偿补课等较为普遍现象的存在不无关系。综上所述,构建“师德红线”内容体系应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应依据我国现行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从横向结构考量现有内容是否涵盖了师德的所有方面,它们之间是否有遗漏或重复交叉之处,然后从现实性和前瞻性的角度进行取舍与优化。其次,从纵向结构按层级对现有内容进行细化,并以命令性规范或禁止性规范的形式具体列举出属于“师德红线”的范畴。这是一项操作性和技术性要求很高的工作,从理论上讲任何行为规范标准都不可能穷尽所有行为,因为客观现实是复杂多变的,何况教师的职业道德已渗透到教师生活的方方面面。

二、“师德红线”与教育政策、教育法律、学校管理规定等行为规范之间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紧扣“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总体目标,聚焦“提高有效教学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学习”,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有效开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有效学习内容”主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

二、培训对象

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含幼儿园)全体在职教师。

三、培训时间

(一)培训阶段

启动时间:2012年4月—6月。学习宣传《关于省“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研究制定年度全员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

培训实施:2012年7月—2013年4月。其中,新任教师岗前培训、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的集中培训环节在暑假期间进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的集中培训环节在寒暑假或分散在双休日进行。

(二)培训学时

1.新任教师岗前培训120学时。其中,集中培训72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2.在职教师岗位培训72学时。其中,集中培训24学时,远程培训或送培送教20学时,校本研修28学时。

3.骨干教师研修提高:集中培训环节72学时,并进行1个月的校本研修(行动研究)。

四、培训目标

(一)师德教育

帮助新任教师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树立教师职业理想,形成践行师德能力。帮助教师理解和领会《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提高教师职业理想和践行师德能力。

(二)业务培训

1.帮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科教师理解、领会和把握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

帮助全体教师理解《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把握《专业标准》的内容要求,主动将《专业标准》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提升专业发展水平的行为准则。

2.帮助新任教师掌握教学工作常规和班级工作常规,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3.帮助在职教师树立现代知识观,转变教育观念,掌握修订版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五、培训内容

(一)新任教师岗前培训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课程标准,中小学教育教学技能,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中小学学生管理规范。

(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

在职教师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修订版课程标准与学习内容要点,修订版教材分析与学科教学知识(PCK)构建,学科学习内容疑难问题分析与解决。

(三)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重点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专业标准,学科教学最新动态与发展趋势,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学生学习发展与评价,修订版学科课程标准与有效教学,教育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

(四)高中部分学科教师培训

聘请省内外知名教师来集中培训提高。

六、培训形式

集中培训、远程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培训研修与“送培到县”、“送教下乡”相结合。高中教师和城市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县镇和农村的初中、小学教师培训采用“集中+送培送教+校本”模式,有条件的农村初中、小学教师培训探索采用“集中+远程+校本”模式。

(一)集中培训

高、初中教师集中培训由市中小学继续教育中心统一组织分县区实施,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集中培训由各县区具体组织实施,原则上采用小班教学,紧缺特殊学科亦可合并集训。以“参与式”培训为主,进行培训专题的重点内容指导、远程学习的方法辅导和校本研修的操作指导,着力技能提升和能力提高。

(二)远程培训

线上学习与线下研修相结合,采取课程学习、在线答疑、互动交流和资源服务等方式,进行培训专题的自主学习和互动研讨活动,着力观念转变和知识更新。

(三)送培送教

采用基于学科、巡回送教的方式,市组织省培训讲师团“送培到县”(初中)、县组织市名师讲学团“送教下乡”(小学)。

(四)校本研修

在学校(中心校)的组织下,以“探究式”培训和“讨论式”培训为主,进行学科教学研修活动;成立学校(中心校)校本研修学科指导团队,指导有效实践,着力实践改善和经验提升。

七、培训考核

考核方式坚持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并重,以理念更新、问题解决和行为改进为考核重点。实行“教师培训档案袋”评价方法,建立健全参训教师培训档案(具体办法另文通知)。

“教师培训档案袋”规定的各项考核全部合格,由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和参训教师所在学校(中心校)于2013年6月向参训教师所在县、区教师培训机构报送合格学员名册及档案袋有关材料,小学和幼儿园教师由县、区教师培训机构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高、初中教师由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报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审核;市直学校教师培训名册及档案报市教师进修学校认定培训合格。

市直及各县区培训名册均报市教育局和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备案。

八、培训管理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市“十二五”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组织实施新任教师岗前培训和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分级分层开展骨干教师研修提高。

1.加强培训团队建设和培训资源建设。市组建市级名师专家库和名师讲学团,并进行交流巡讲送教。

2.加强培训需求调研,科学研制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2012年6月中旬,县区培训计划报市教育局审定、备案。

3.加强培训业务指导。围绕年度培训主题,市组织实施教师培训团队研修项目,提高教师培训者和培训管理者高质量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的能力水平。进一步完善校本研修相关制度,实现校本研修制度化、规范化,确保校本研修科学性、实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