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10:22:15

作文创新

作文创新范文篇1

【考点讲解】

《高考说明》对“有创新”的具体要求是:

⒈见解新颖

要有新颖独到的见解,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

正面思维———立意更高更新更全面;

逆向思维———反其意而用之;

联想悟思创新———变换角度,出奇制胜。

⒉材料新鲜

现实中的鲜活材料;精心比较后选出的典型材料;虽旧而有新意、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的材料。

⒊构思新巧

这是作文创新中最引人注目的一点,也是考生最能发挥创新精神的地方,应该充分展开想象,以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思维,选择新的角度,新的形式,新的体裁,构思出独具慧眼,极富个性,令人耳目一新的好文章来。如下面选的几篇例文都是在构思方面各具特色、值得称道的。

⒋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

能突破思维定势,推导出与一般人不同的原因或结果:想象奇特、独到,或新颖别致,或含意深长,耐人寻味。

⒌有个性特征

文章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能表现自己独特的人性感悟,能抒发自己真实的喜怒哀乐,不是千部一腔,千人一面,人云亦云的东西。

【创新出彩】

⒈改变观念勇于创新

不要“怕失求稳”,只敢写保险文,不敢写“放胆文”,因而在构思时不敢大胆创新,不敢施展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缩手缩脚,怎能写出有创新的文章呢?其实话题作文的放开性,就是让你施展才华的。只要你围绕话题,不违背题意,无论怎么写,都不算跑题,所以我们要改变观念,走出“怕失求稳”的误区,大胆创新。越是“怕失求稳”,失分可能越多,只要大胆创新,才能获得高分。

⒉突破思维定式开展创造性思维

会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以获得正确的深刻的认识;学会换一个角度看问题,追求新的发现;学会将侧向与反向、纵向与横向、发散与聚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思维形式有机地融为一体,使思路开阔,思维活跃,文思泉涌。

⒊大胆想象形式新颖

这几年的话题作文,体裁非常丰富,各种文体应有尽有,除一般记叙文、议论文外,有研究型的小论文、诗歌(2001年重庆有诗歌获一类分的)、小说、寓言、童话、剧本、相声、书信,以及病历、广告、证明题一类的杂文等,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这些可以给我们以启迪。

⒋依托名著花样翻新

这几年的创新作文有很多是依托名著,选取某一细节,加以嫁接移植,写出新意来的。《唐·吉诃德新传》、《赤兔之死》、《阿Q新传》、《朱贵开店》、《新西游后记》都是如此。这也可以给我们以启迪。应该下功夫阅读名著。消化熟悉一两部名著,根据话题加以嫁接移植,可能会产生奇特的效果。

⒌善于联想巧用比喻

曾得作文满分的《有色眼镜引发的联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因感情亲疏而不能正确地看人,正是有色眼镜,比喻何等贴切,道光帝、韩日世界杯以及亲身经历的评选三好生,三个事例,那么典型,那么有说服力,这同样是创新,起码“材料新鲜”。

⒍巧用诗词名句深刻揭示中心

曾得高考作文满分的《莫把情云遮慧眼》,作者就在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作了巧妙的变化,翻出了新意,同时又紧贴了话题,让整篇文章生辉。真可说“题好一半文”。高考满分作文中,巧用名句的不少,如“月是故乡明””月若有情月长吟“等。

作文创新范文篇2

如何实现高考话题作文形式的创新呢?简要说来,就是把某些文学文体、应用文体或者专用文体的结构形式移植到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考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下面我结合最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体例创新的一些实际例子,谈谈在内容质量上乘的前提下几种文体形式上的创新。

(一)小说

小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情节、环境的描述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生动形象地解剖话题的内涵,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2003年福建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的愧疚》就是一篇小说。全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完整,开端——邮册丢失,发展——寻找邮册、怀疑妹妹,高潮——责问妹妹、发生冲突,结局——判断错误、无限愧疚。整个故事写得曲折跌宕,耐人品味。平时喜欢读文学作品,擅长记叙描写,想象力丰富,并且善于虚构的考生,在高考时不妨采用这种文学体裁来写作。

(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指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也就是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这种写法,新颖别致,既可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又可以使文章轻松、风趣。高考作文时,那些阅读量大,文学功底深厚且富于想象,但缺乏实际生活体验的同学,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强的特长,以弥补实际生活素材不足的弱点。

2004年甘肃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的。作者以我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为蓝本,重新编述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谓独树一帜,别有新意。考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愚公移山是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为此,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苦干了几个春秋,最终修好了山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智叟则为了“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安家落户”“让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因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愚公的行为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尊敬,而智叟的行为最终被乡亲们唾弃。文章结尾用“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的碑文,对两人的行为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

(三)寓言

寓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劝诫或讽刺的意味;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寓言的主题往往是深刻而富于哲理性的;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作文时要表现比较深刻、带有劝诫性的主题,那么可以采用寓言这种文体。

2004年四川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我是一片叶》就是一篇寓言。作者写了一篇寓言故事:一片小树叶,顶风冒雨,去追求绚丽多彩的人生。作者通过小树叶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面对挫折,不要放大痛苦,因为再大的痛苦也敌不过生命的力量,痛苦的降临是为了让人有新的生命。

(四)戏剧

戏剧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文学体裁。戏剧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意图、行动等表现社会生活或某种思想、精神等。采用戏剧形式写作文时,一般适宜采用独幕的话剧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以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这种形式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相对集中,场景要求集中,对人物塑造不宜多,但求形象鲜活。如果考生擅长对话描写,的确有写剧本的能力,又遇到合适的话题,那么可以采用戏剧这种文体来写作。

2003年重庆市一考生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采用独幕剧形式写的一篇优秀作文。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改写了小说中“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情节。文章不是对小说情节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紧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采用戏剧的形式,删繁就简,紧紧围绕孔明的内心矛盾来写,塑造了一个执法如山、严明军纪的忠臣形象。孔明在军令、国家大事与个人感情之间,不顾与马谡的亲近感情,以国家利益为重下令将马谡斩者。戏剧矛盾冲突集中,人物刻画细腻,再现了蜀国忠臣的光辉形象。

(五)书信

书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于交流思想、互通信息、联系感情的一种应用文体。使用这种文体,有利于作者表达真情实感。从高考写作的实际看,有些考生借助这种形式,运用文学手法,写出了感情真挚的令阅卷老师欣喜的好文章。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大都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体自由”,也就是说,考生可以围绕“话题”任意选择文体来写作。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再放开一点,在常规的记叙文、议论文之外,选择自己更擅长的,与要表达的内容更匹配的,更能展现自己写作个性的文体呢?例如,采用小说、寓言、戏剧、采访录、日记、书信等。如能在文章体裁的选择和运用上做好,有创新,也就是有可能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乃至满分。如何实现高考话题作文形式的创新呢?简要说来,就是把某些文学文体、应用文体或者专用文体的结构形式移植到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考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下面我结合最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体例创新的一些实际例子,谈谈在内容质量上乘的前提下几种文体形式上的创新。

(一)小说

小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情节、环境的描述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生动形象地解剖话题的内涵,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2003年福建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的愧疚》就是一篇小说。全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完整,开端——邮册丢失,发展——寻找邮册、怀疑妹妹,高潮——责问妹妹、发生冲突,结局——判断错误、无限愧疚。整个故事写得曲折跌宕,耐人品味。平时喜欢读文学作品,擅长记叙描写,想象力丰富,并且善于虚构的考生,在高考时不妨采用这种文学体裁来写作。

(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指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也就是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这种写法,新颖别致,既可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又可以使文章轻松、风趣。高考作文时,那些阅读量大,文学功底深厚且富于想象,但缺乏实际生活体验的同学,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强的特长,以弥补实际生活素材不足的弱点。

2004年甘肃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的。作者以我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为蓝本,重新编述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谓独树一帜,别有新意。考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愚公移山是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为此,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苦干了几个春秋,最终修好了山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智叟则为了“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安家落户”“让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因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愚公的行为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尊敬,而智叟的行为最终被乡亲们唾弃。文章结尾用“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的碑文,对两人的行为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

(三)寓言

寓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劝诫或讽刺的意味;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寓言的主题往往是深刻而富于哲理性的;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作文时要表现比较深刻、带有劝诫性的主题,那么可以采用寓言这种文体。

2004年四川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我是一片叶》就是一篇寓言。作者写了一篇寓言故事:一片小树叶,顶风冒雨,去追求绚丽多彩的人生。作者通过小树叶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面对挫折,不要放大痛苦,因为再大的痛苦也敌不过生命的力量,痛苦的降临是为了让人有新的生命。

(四)戏剧

戏剧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文学体裁。戏剧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意图、行动等表现社会生活或某种思想、精神等。采用戏剧形式写作文时,一般适宜采用独幕的话剧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以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这种形式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相对集中,场景要求集中,对人物塑造不宜多,但求形象鲜活。如果考生擅长对话描写,的确有写剧本的能力,又遇到合适的话题,那么可以采用戏剧这种文体来写作。

2003年重庆市一考生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采用独幕剧形式写的一篇优秀作文。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改写了小说中“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情节。文章不是对小说情节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紧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采用戏剧的形式,删繁就简,紧紧围绕孔明的内心矛盾来写,塑造了一个执法如山、严明军纪的忠臣形象。孔明在军令、国家大事与个人感情之间,不顾与马谡的亲近感情,以国家利益为重下令将马谡斩者。戏剧矛盾冲突集中,人物刻画细腻,再现了蜀国忠臣的光辉形象。

作文创新范文篇3

一、注重选材的真实

在选材时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首先,学生选的作文素材一定要真实可信,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更有说服力。初中作文有字数上的要求,一些学生为了凑够字数往往会编造材料,这样会使很空很假,直接影响作文的质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筛选素材时,一定要选择那些真实的素材。教师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具体的选材方法,比如让学生对生活进行仔细观察,记录那些真实的瞬间。同时,也可以回顾自己的经历,将那些让自己印象深刻的事情写下来。真实的内容才能够打动读者,这样的材料在文章中才会让作文有更强的感染力。在开展“写人要抓住特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设定“这就是我”的作文训练主题,让学生描写自己。为了保证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真实的自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列出作文提纲,写下自己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用尽量简短的语言表述,以凸显个性,然后用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填充作文内容,使作文中“我”的形象更丰满。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真实素材进行描写,写出的文章会直观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文章会更具可读性,这是作文训练要达到的目的。

二、注重选材的新颖

对于有些写作主题,教师在选材指导时要注重材料的新颖,让学生挖掘那些不落俗套,且有一定新意的材料,这样的作文素材可以优化文章,提高学生作文的质量。为了获得新颖有趣的材料,学生需要在平时广泛阅读,通过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素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拓宽知识面。同时,在材料筛选过程中也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搜集那些有代表性,并且新鲜有趣的材料时,需要学生结合具体的作文主题和写作要求作出判断。在教学“有创意地表达”时,教师可以设定“探索月球奥秘”的作文主题,让学生根据这个主题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让文章呈现出新意。想要获得这样的作文效果,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到图书馆和科技馆查阅相关资料,以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背景。同时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与月球相关的传统故事,如嫦娥奔月等,并将这些经典故事合理地运用到作文中,以增加文章的趣味性。相关材料选定后,将材料组织在一起,运用一些技巧从小处着手写作,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作文选材能力。

三、挖掘生活中的素材

作文创新范文篇4

一、“契机”创新。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曾获得“世界邮政日”征文一等奖的辽宁省学生曾晖在总结经验时写道:“苦思冥想几天,也没想出一个思路,收到朋友来信,我脑子里便来了灵感。”“找准契机就把握住了纲领,我写得很轻松,很潇洒,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

二、“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三、“求异”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对终身制);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

作文创新范文篇5

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

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善于观察,发展思维。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颖、鲜活多了。

三、方式多样,培养能力。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小老师》、《假如我是校长》、《异想大开》、《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又说:“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时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兴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

四、注意评价,培养人格

作文创新范文篇6

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利用想象,获取灵感。

当前,学生的作文模式化严重。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学生缺少想像力,特别是缺少创造想象力。写作文,仅写自己观察到的,往往使人觉得有骨无肉。“想象是作文的翅膀”,作文离不开想象。想象能够把记忆中的表象加以改造组合创造出新形象,可以使作者文思泉涌,浮想联翩,使文章内容更充实,文章形式更多样,文章的主题更深刻,思路更广阔。没有想象的文章,是干瘪无味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充分利用思维的形象性,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大胆想象,以此来指导作文。

比如在启发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提几个“这像什么呢?”,“看着这些,眼前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等问题。促使学生从实际的事物出发,由此及彼,塑造形象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例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满树的桃花开了,啊!这可太美丽了!完全是用香花组成的桃树,一朵朵花就像一朵朵小火苗,在绿叶中,像颗颗闪闪发亮的红星星。”这些描写小作者有重点地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合理想象,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景,这无不显示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作文时,必须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才能写出有灵气的好文章,才能培养自己的想象能力,创新想象的翅翼才能在广阔的生活天空中自由地翱翔,才能达到广阔的作文境界。

二、善于观察,发展思维。

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中捕捉灵感,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的根底厚了,想象与联想才有起飞的基地。很难想象,一个生活经验贫乏的人,能写出充满活力的文章来。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应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提倡他们写观察日记,留心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社会现象,做到触类旁通,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学生作文材料经常让人似曾相识:总是下雨妈妈送伞、老师给我补课、帮助孤寡老奶奶等等。这是不注意取材的创新,思维局限在部分材料的框架中。生活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只要用心观察、留意,“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世上所见所闻均可入作文。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材料的千变万化。家务劳动、校园活动、走亲访友、兴趣爱好都是写作的好材料。我们引导学生先学干一件不同寻常的家务活,然后写《记一次家务劳动》,材料果然新颖、鲜活多了。

三、方式多样,培养能力。

陈旧老套的作文题是束缚学生创新思维的枷锁、也是让学生感到作文无话可说的祸根。要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因此,作文命题中,要注重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写作的热情,命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力求新颖、有趣,如:《我们班的新鲜事》、《我当上了小老师》、《假如我是校长》、《异想大开》、《我是小小设计师》等题目,来自学生“生活近区”.自然有兴趣,也乐于写。我还时时让学生参与到命题作中来,如出一组有内在联系的题,让学生自由的选择,或请学生依作文要求,自拟题目,将作文命题补充完整再作文。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自由、快乐地作文,作文中独特的创新见解也跃然纸上。

除了作文命题,作文形式也力求多样化,片断作文,作文填空,连词口头作文、想象作文、编写电视剧等多种形式的作文,使学生如同游戏,兴趣盎然。心理学认为:“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又说:“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成为学生作文时追求的一种境界。

教给学生思维方法。训练小学生思维,需要老师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探索以小见大。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方式。为加强思维方法的训练,或结合课文、或结合范文,或结合学生生活实例,让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联想思考。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认识水平明显提高,并学会了运用逆向思维。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意想不到、耳日一新,如:《楼房高了,蓝天少了》、《我与凡卡比童年》、《“三国”卡热潮》等作文,充满童趣,又散发出理性思维的光芒。

利用活动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应当把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放在首位,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可以渗透到活动中去,如欣赏音乐作文,利用学生在音乐课中学到的节奏、旋律等知识,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欣赏和分析,体会乐曲的情感和意境,产生兴鸣,再进行形象思维,在头脑中构思创造出

四、注意评价,培养人格

作文创新范文篇7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生机勃勃写作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呢?

一、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新作文的写法.。

现在颁布试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写创新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头戏。

要进行创新作文,生活和阅读———创新的沃土。

要丰富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其创新写作的摸索,让他们去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创新写作的材料。诚然,教师也应该充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其动口、动脑、动手,纷繁多彩的生活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教师要教给学生筛选素材,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使学生创新作文的土壤越积越肥沃。同时,还应转变纯语文教学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外名著、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达到“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效果。

二、、写自己缘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

创新作文要求求真和想像并存。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作文是反映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和情感体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想像。”如果学生能够做到神思互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的。

1、求真和想象———创新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在今后的作文教材建设中,首先要更新观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也是生活的一种实际本领。而不是为了应试;要培养学生简洁、明了、准确地表达信息的能力,包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的习惯等。”创新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这应该成为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2、仿写到创写———创新的途径。

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要多仿形式少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可仿课外文章。如读过童话,让学生仿写,这是一种从仿到创的过程。再让学生自选素材另写童话,这则是深层次的创新。

3、我笔写我口———创新的秘诀。

创新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新作文应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话题,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或想像等。同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

三、“新”——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新”——鲜活的作文流程。

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作文就是这个理。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去感受生活,教会学生认真过好每一天,注意身边那些看起来细小琐碎的事情。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我们发现历年高考凡是满分作文,一般说来都有它过人之处的“新”奇。翻一翻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写作总在力求凸现一个“新”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新”起来呢?

1、题目要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常规做法是教师命题,写“我的老师”、“校园一角”、“桥”等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学生写烦了,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练好笔的目的。有时候老师也想到了要变个花样,出点有新意的有特色的题目,可一旦题目“新”起来,学生就无从下笔了。更多的时候,则是老师们难以命出一个有新意的题目来。那么创新题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拟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

2、“视角”要新。有一个全新的题目,仅仅是创新作文的第一步。接下来,是要确定写作的新视角。从哪里入手,怎样围绕话题立意,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像2001年围绕“诚信”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围绕“心灵的选择”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老张算命记》,就从拟题到行文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指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思作文,就要切实要求他们善于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诸方面的瞬间感受,深入挖掘。

3、语言要新。近几年的满分作文都在语言上占据了先天优势。有的靠风趣幽默取胜,有的靠清新明丽夺魁,有的靠婉曲动人得宠,……总之,在创新类作文中,语言本身的魅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缘于此情,语文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借鉴和模仿,修改锤炼,努力打造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作文创新范文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文教学也在不断变革。要求小学语文教师要多钻研教材,多学习教育理论,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法,让作文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纵观现在的作文教学,方法的传授压制了对学生情感的启发,学生的作文流于形式,缺少真情实感的表达。教师要丰富作文教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教学气氛中提高写作兴趣和写作技巧,从而实现作文带动语文成绩的提高。

1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1.1不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从作文教学现状来看,学生的作文重技巧轻情感情况突出。学生的作文要么记流水账,要么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没有真情实感的表达和流露。文章是有章法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教学生怎样在写作时遵循规矩,而不重视让学生在文章中表达情感情绪,学会用情感写作,这样的教育教出来的只能是作文机器,而不是真正喜欢写作的人。

1.2作文教学与现实脱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写作文,有兴趣的去表达比知道写作技巧更重要。很多教师更侧重于传授学生写作方法,让学生在考试中如何取得高的分数,或是告诉学生某一类作文如何写,急于让学生的作文达到一定的思想高度和境界。这往往都是欲速则不达的教学结果。学生的写作兴趣彻底被抹杀,只剩下机械的照搬模式写作,今后写作水平的提高很难。有句俗语“编筐织篓全在收口”,所以会看到很多小学生的文章,通篇的表述都稀里糊涂,就是收尾会有个很有高度的概括,一看就是根据老师教授的作文方法加上去的。这样的作文教学往往会让学生失去写作的兴趣,违背了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改变了他们对世界真实看法。

2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策略

2.1改命题作文为作文题目自拟。以前语文考试大多是命题作文,学生根据作文要求写的有板有眼,但是缺少创新,学生的思路总是围着文题,怕跑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考试作文的题目一般都是给范围,然后由学生自拟题目。教师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让学生开阔思路,学会自拟作文题目。享受更广阔的作文创作空间。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学会自拟文题创新的同时不跑题,教会学生创新的方法和规则。使学生的作文思维不断发散,打开写作思路。小学作文会在选题上不断发展,让学生更加感受到作文的文学魅力,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持续发展下去。

2.2应用多种形式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要想提高质量,必须改变教学方法,以往那种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被彻底淘汰。课改之后的小学作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形式多样,教学手段多元,随着作文课堂不断优化,学生对作文课堂越来越感兴趣,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朗诵自己的文章,讨论对作文题目的意见等等。学生们通过交流写作心得来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质量。随着多媒体教学的加入,作文课堂教学也更加生动起来,视频、音频的加入,让更多的好文章进入同学们的视野和耳朵,让学生在增加见识的同时也兴趣倍增。这种形式多样化的作文课堂,不但是课改的要求,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

2.3让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艺术源于生活。很多学生在写作时空洞无物,是因为他们没有经历,没有见识造成的。要想让学生写出一篇好文章,就要让他们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感受,然后把感受升华到情感,最后完成文字的表达。作为教师要利用作文教学,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机会,或是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多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和自然的美好。教师可以启发式的安排一些实践活动,比如观察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比如带学生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有这样的经历,学生再写作情感会真实很多。教师还可以组织作文比赛,对作文水平高的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

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3.1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写作才能会写作。要想让学生把作文写好,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兴趣入手。学生对写作有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现在有很多学生讨厌写作文,只能背作文,买来作文选一个类型的文章背一篇,等考试的时候就不用再写了。面对这样残酷的现实,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必须创新。要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喜爱写作,而不是讨厌和恐惧写作。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写出好文章。喜欢写作的学生会乐于收集平时生活中的趣事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良好的写作习惯就形成了。

3.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首先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作文几乎占据了考试的一少半成绩。一个爱写作的学生语文成绩不会太差。相反如果作文成绩上不去,语文成绩的提高就是空话。语文教师通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这么简单,也要多读书,丰富阅历,走出家门、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实践和感受。多进行作文练习,写作能力会加强,写作成绩也会有质的飞跃。

4结束语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是大势所趋,是教育规律的驱使,也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和语文成绩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观察,多收集写作素材,进行真情实感的表达,反映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展现学生的天性和童真,真正写好作文。

作者:周华 单位:大石桥市南楼经济开发区南开小学

参考文献:

[1]孙振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初探[J];中华少年;2016年11期.

作文创新范文篇9

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生机勃勃写作的创造力和想像力呢?

一、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新作文的写法.。

现在颁布试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因此,写创新作文已成为作文教学的重头戏。

要进行创新作文,生活和阅读———创新的沃土。

要丰富学生在学校、家庭、社会的生活,使他们情绪饱满地投入其创新写作的摸索,让他们去充分感受生活,从生活中提取创新写作的材料。诚然,教师也应该充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其动口、动脑、动手,纷繁多彩的生活会在他们的内心世界激起波澜,馈赠给他们写作的素材和灵感。教师要教给学生筛选素材,及时捕捉灵感的方法,使学生创新作文的土壤越积越肥沃。同时,还应转变纯语文教学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训练方式,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中外名著、名人名言,丰富自己的知识量,提高自身的素质等。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通过大量阅读,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和信息,增强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吸纳精华,达到“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的效果。

二、、写自己缘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

创新作文要求求真和想像并存。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作文是反映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和情感体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像,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想像。”如果学生能够做到神思互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的。

1、求真和想象———创新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在今后的作文教材建设中,首先要更新观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也是生活的一种实际本领。而不是为了应试;要培养学生简洁、明了、准确地表达信息的能力,包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的习惯等。”创新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这应该成为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2、仿写到创写———创新的途径。

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训练。要多仿形式少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可仿课外文章。如读过童话,让学生仿写,这是一种从仿到创的过程。再让学生自选素材另写童话,这则是深层次的创新。

3、我笔写我口———创新的秘诀。

创新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新作文应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话题,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或想像等。同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

三、“新”——作文教学的新理念。

“新”——鲜活的作文流程。

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作文就是这个理。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去感受生活,教会学生认真过好每一天,注意身边那些看起来细小琐碎的事情。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我们发现历年高考凡是满分作文,一般说来都有它过人之处的“新”奇。翻一翻近几年来的高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写作总在力求凸现一个“新”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新”起来呢?

1、题目要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常规做法是教师命题,写“我的老师”、“校园一角”、“桥”等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学生写烦了,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练好笔的目的。有时候老师也想到了要变个花样,出点有新意的有特色的题目,可一旦题目“新”起来,学生就无从下笔了。更多的时候,则是老师们难以命出一个有新意的题目来。那么创新题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拟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

2、“视角”要新。有一个全新的题目,仅仅是创新作文的第一步。接下来,是要确定写作的新视角。从哪里入手,怎样围绕话题立意,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像2001年围绕“诚信”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围绕“心灵的选择”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老张算命记》,就从拟题到行文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指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思作文,就要切实要求他们善于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诸方面的瞬间感受,深入挖掘。

3、语言要新。近几年的满分作文都在语言上占据了先天优势。有的靠风趣幽默取胜,有的靠清新明丽夺魁,有的靠婉曲动人得宠,……总之,在创新类作文中,语言本身的魅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缘于此情,语文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地借鉴和模仿,修改锤炼,努力打造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作文创新范文篇10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是这样提出建议的:“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语文高考《考试说明》关于作文的考查内容要求,最后一点是“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精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可见创新对作文的重要性。必须指出的是,人们对创新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在教育领域讲创新,更多的是指创造力。所谓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产生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具有新颖独特成分产品的一种能力品质,它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作文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很好的形式。是否有创新是衡量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标准。然而在作文教学中,存在着对创新的一些错误认识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对学生讲要创新,老师自身的创新素质却值得怀疑。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主导作用,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创造力。日本学者恩田彰提出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教师具有下列特征:

(1)、自己本身具有创造力;

(2)、有强烈的求知欲;

(3)、努力设法形成具有高创造性的班集体;

(4)、创设宽容、理解、温暖的班级气氛;

(5)、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6)、具有与学生们在一起共同学习的态度;

(7)、注重对创造活动过程的评价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的做法却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背道而驰的。比如,在布置好作文题后,有的老师接着大讲特讲如何审题,如何立意,如何选材,如何布局,甚至讲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讲得滴水不漏。有的老师觉得这样讲还不够,于是又找出优秀范文来念。作文前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少而精的点拨,有时是必要的,但像这样的细心指导就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学生就会按照老师的指导去写,全班学生的作文基本上是一个模具铸造出来的,学生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从何而来呢?又比如,有的老师在讲评作文时,搞“一言堂”,自己讲这篇作文好就好,那篇差就差;一篇作文中这里好就好,那里差就差。没有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即使有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也不鼓励,不认同,一棍子打死,学生头脑中刚冒出的一点可贵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就这样熄灭了。可以想象,这样本身自己没有创造力的老师,却要求学生具有创造力,无异于纸上谈兵,缘木求鱼。

二、认为创造力只有极少数人才有,告诫学生不要创新。

有的老师认为,创造力是天才和伟人所独有的,在作文上不要轻易去创新。这种观点似是而非。随着创造力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认为,创造力应该是所有人都共同具有的一种能力品质。有人将创造力由高到低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层次,高级创造力是经过长期研究和反复探索产生的非凡创造,在某一领域作出自己独到的贡献,推动社会或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高级创造力的人数量极少。中级创造力是指经过模仿,在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重新组织材料、加工产生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初级创造力指对本人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不涉及到社会价值。在写作方面。具有后两种创造力的学生人数占绝大多数。因此,老师对学生在作文方面的创新不能期望太高,那样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从而影响他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在作文教学中,应该允许学生从模仿起步,因为模仿中包含着创新的因素。电视上报道有农民学着造飞机的,居然能飞上天,谁又能说这模仿不是一种创新行为?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写作活动也是这样。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发现学生的作文有一处闪光点,哪怕是跟他自己以前的作文比较而表现出来的闪光点,我们都应该给以肯定和鼓励。当然,在高考作文中,对创新要量力而行,如果实力不够盲目创新就会弄巧成拙,反受其害。但是,也要克服那种虽有实力为求保险不敢创新的怯懦心理。

三、重形式创新而轻内容创新

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重视结构和文体技巧,比如,结构上的形式有:题记式,后记式,小标题式,日记式,书信式等;在文体上的形式有:戏剧、访谈、启事、处方、广告、小品、庭审笔录等。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本来,形式的新颖是相对而言的,像结构上的各种形式早就不新鲜了。至于文体上的形式因为写的人少而显得较为新颖,如果叫大家一窝蜂都去写,也就显得平淡无奇了。2001年高考作文《赤兔之死》是用文言写的,本来形式很陈旧,因为当年写的只有作者一人,才显示出了作者的创新才能。我在前不久的期中考试阅卷过程中,从一千名学生的作文里面发现一位同学的作文采用语文高考题型的形式,我眼前不禁为之一亮,加之内容、语言都很出色,我顿时拍案叫绝,给了最高分。而其它学生的所谓创新形式就显得黯然失色了。所以,只强调形式上的创新是没有多少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有的同学一味要写新的文体,由于笔力不够,结果写成了不伦不类的“四不像”。企图用新颖的形式来掩盖内容上的缺陷十有八九要失败。如果老师教学生形成这种华而不实的文风,更加误人子弟。

要做到内容上的创新非投机取巧所能奏效,需要日积月累,需要深思熟虑。比如要做到材料创新,首先就要到生活中去,到社会上去,到大自然中去,去听,去看,去体验,去采集。多多接触现实生活中层出不穷的新人、新事、新物、新风尚、新潮流、新经验、新问题,多多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和百姓的热门话题,多多采集紧扣时代脉搏的新鲜材料,然后分析思索积累贮存。“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许多学生没有生活积累,没有切身体验,写作材料要么来自书本,要么来自别人,能给人以新鲜感吗?再比如要做到立意深刻新颖,可采用“三番来者”法。古人说:“凡作文发意,第一番来者,陈言也,扫去不用;第二番来者,正语也,停之不用;第三番来者,精意也,方可用之。”三次立意,三个层面,一个比一个深,一个比一个新。这样写成的作文才耐人寻味,刻骨铭心。

四、重华美语言而轻创造性思维

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离不开语言。因为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思维活动的成果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使思想交流成为可能。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是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如果没有思维活动,没有思维活动的结果、认识活动的成果,也就不可能有思想,那么语言作为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也就不可能存在也不必要存在。因而,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作文,离不开学生的思维。作文要创新,离不开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但在作文教学中,老师们似乎只强调语言美,教学生如何做到“语言生动,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意蕴”。而对看不见的思维却无意去培养。致使有的学生刻意追求辞藻华丽,而整篇文章结构混乱,选材失当,立意模糊。

其实,一篇作文有无创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维是否创新。因为作文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思维。所以,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可小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举例介绍“一题多做”法:

圆像什么

(一)、你对圆不会陌生吧?在数学课上,在日常生活中,圆几乎无处不在地伴着你,它真可说是你的朋友了。请写一篇300字以上的科学小品文,介绍一下圆的特征和应用等,要写得生动有趣。

(二)、你说圆像什么?是像空虚,还是像充实?是像一无所有,还是丰满充盈?是成功者的花环,还是失败者的陷阱?是表结束的句号,还是表开始的零?请展开想象的翅膀吧,相信你能以圆作为某种象征,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三)、由圆很容易想到“圆滑”一词。圆滑的人,为人处世只顾对各方面讨好,对工作敷衍塞责。你在生活中一定见过这种人,也一定讨厌这种人,请展开想象,构思情节,写一篇讽刺性很强的记叙文,刻画一圆滑者的形象。

(四)、人们在大森林里或茫茫雪原上探索前进的道路,往往费了不少力气,走了很多路,却发现又回到出发地,只不过绕了个大圆圈。对这种现象加以认真思考,你一定能悟出点什么,请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想。

以上是通过对同一命题从不同的角度的理解,运用不同的文体练习写作,可以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性和求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