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写作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20:20:05

作文写作论文

作文写作论文篇1

“微写作”作为一种正式的写作题目已经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进入2014年北京市高考,大有与传统高考作文一小一大、分庭抗礼之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微写作”本身,还是以“微写作”带动传统写作,于高中作文教学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微写作”与中国写作传统的联系

“微,隐行也。”从汉字源流来看,“微”的本义是隐蔽,藏匿,引申为“秘密的,不显露的,暗暗的,”“细微的”“精妙、深奥的”等。从“微”字的释义来看,或可对“微写作”的特性有所了解,即私密性、隐蔽性、微小、精短、玄妙而见性灵等,总之一句话,微写作是贴身写作,是及物写作,是性灵写作。它必定是从作者的切身事物出发,抒写真情实感且颇见独特性灵的写作。立足生活,观照自身,及物而抒写性灵,正是中国古典写作传统之一翼,从对联到诗词,以及后来晚明小品,无不与瞬间灵感迸发的即兴式性灵写作有关。此间之道,正与今日“微写作”暗合!而贴身的、及物的、见性灵的写作又几乎是一切成功写作的必备条件。如果能深入挖掘“微写作”这一与生俱来的特性,引领学生从短小而灵妙的角度切入写作,涵养文字,陶冶文思,练成开口即成金玉良言的能力,那无论是对继承中国优良写作传统,还是开拓当今高中作文的新文风,都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三、微写作与高中作文教学

当前高中作文教学,大弊有二,一是丧性灵,二是失魂魄。二者互为因果,以致恶性循环,渐成绝症。今日普遍意义上的高中作文教学,重在呼唤灵性的重归,有灵性方能从内向外生出兴趣。而“微写作”的即时性、趣味性,恰可在消解写作这一显在目的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微写作”可赋予传统高中作文以久失的性灵

任何意义上的写作,其实都是作者性灵的舞蹈。而性灵的生长与呈现是需要宽容而自由的环境的,是需要一种私密甚至幽暗的环境来荫庇的,是需要兴趣的激发的。但在当前高中作文教学的现实景观中,老师视学生作文如做贼,非当堂布置,当堂完成不可,且严加监督,严加剪伐,将本来活泼泼如幼树的学生束缚修理成了了无生趣的盆景,或者即如梵蒂冈内的园林植物,整齐划一而僵硬呆板,不见一丝一毫的性灵。此一弊,梁启超先生早在九十年前就已教训道“:我是教他作文,不是教他做贼。”意即学生作文需有自由与空间,教师也正该为其创造自由与空间。而“微写作”恰可在自由抒写中重新赋予学生以性灵。“微写作”文字精短,基本在140字到200字之间,学生不视其为畏途,且“微写作”多切学生之身,与其生活距离甚近,言之可有物,不至于强为文而空洞言。尤其重要的是,“微写作”有一定程度的私密性,学生多可在其中表达自己的真实心声,抒写内心真正的情感,而这些恰可为学生营造一定的写作自由与宽松的言说空间。如果能在高中作文教学中重视“微写作”,并将其特点与传统作文教学有机相连,则不但“微写作”能有所成,传统的作文亦可性灵顿显,面目一新。

(二)“微写作”可使传统高中作文魂魄立显

当前高中生作文,因丧失性灵而导致学生好空言,洋洋洒洒、连篇累牍,却难见中心,此为空具其形而失其魂魄之病。而要想使文章魂魄立显,必须具备迅速呈现文章核心内容、意旨的能力。其实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将某一事物描述清楚,将某一事件叙述完整,或者将某一情感抒发到位,将某一观点论述明白,根本无需长篇大论,只要具备迅速呈现中心的能力,即可在限定字数内直达目的。而“微写作”140字的字数限制,恰恰具备使作者专注于呈现核心内容的功能。所以我们认为,“微写作”所具备的言简意赅以及直接呈现核心的写作技巧,对当前高中生作文长篇累牍却难以抓住中心,难以说清问题的“失魂病”是有对症下药之效的。

四“、微写作”忌浅俗与零碎

作文写作论文篇2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一定的材料,闭门造车,难于撰写出有价值的文章。搜集与占有资料、整理资料,是研究工作的起点,同时也贯穿于撰写财务会计论文的始终。

(一)资料搜集的范围。搜集资料时,首先要明确哪些资料是有用的,不可或缺的;哪些资料是必需首先了解的、急需的等。只有这样,才能有目的地进行资料搜集。写作论文一般应收集以下几类材料:

1.论题的核心资料。它是指所研究对象本身的资料。例如:《知识经济对财务会计的冲击与挑战》这一选题,其核心资料是围绕知识经济和财务会计学的相关知识,如《21世纪社会的新趋势:知识经济》、《会计理论》、《会计计量理论研究》、《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研究》、《国际会计准则》、《论财务会计概念》等书籍。核心资料,往往是“参考文献”所列的书目、篇目。

2.背景资料。它是对核心材料起参照、比较、深化作用的资料,包括已有研究成果资料和与论题相关的参照材料。学术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积累的过程,后人通常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前进,因此,要重视已有成果资料的收集。可以编制已有成果目录,从标题上掌握论题研究的线索,收集具有代表性的各派观点的资料,以便寻找新的角度,提出新的见解;有些资料还能用于行文中的理论探讨,以增强文章的理论性。

3.具有方法论意义的理论资料。专业论文不能停留在就事议事的层面,而要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学科理论来分析和阐述问题。因此,必须注意这方面的理论资料收集。

此外,还要熟悉国家有关方面的政策。

(二)搜集资料的途径。面对如山似海的资料,怎样才能迅捷地获得我们所需的资料呢?这需要了解搜集资料的途径。

1.社会调查。这是获取第一手资料(包括亲身体验)的主要方式。大量实用的富有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存在于人们的社会实践中,有的尚未被人们用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去获得。业务部门和企业的规章制度、经验总结、分析报告、凭证账簿及报表内容格式等等,都是重要的实际业务资料。虽然这些资料比较零散,但它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手资料,能给人们深刻的感性认识。写作论文时可重点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具体方式有:

(1)普遍调查。它是对论题所涉及的一定范围内的有关情况,作出全面性的调查。例如,探讨我国国有企业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等问题,就要对各地区、各单位作全面的了解,对其人员管理体系和管理机制、队伍建设的状况,作系统的调查分析,了解其全面情况,掌握各种有关数据和事例,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提高财会人员的素质的管理方案。这样普遍的调查,难度会大一点,需要花费较多的物力和人力。

(2)专题调查。它是针对某个问题作专门的调查。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就要对沪深两市的所有纺织类的股票的股本结构、财务指标、市场价格、政策倾向等资料进行横向、纵向的比较;对各股票市场价格高或低的原因作重点的剖析,预测各股票的未来走势,并进行技术分析。

(3)典型调查。这是根据调查目的,在对被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探索其内在规律性,然后以调查结果推论全面情况。“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从典型可以看到共性,即一般面上的情况。因此,典型一定要注意有代表性,可以选取上下两头,也可以选取上中下三类。例如,要研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问题,可以选取非常成功的邯郸钢铁制造厂的“模拟市场,成本否决”的典型调查,分析其降低成本的方法、原因、经验,然后总结出降低成本的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设想。典型调查单位数目少则一两个,多则三五个,属小型调查,能节约时间、人力、物力。

(4)抽样调查。它是按照科学的原理和计算方法从所要研究的现象的全部个体单位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个体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取得资料,然后推算出全体数量特征的一种方法。它一般是在总体数量庞大时运用。例如,对证券市场上纺织类股票进行比较研究,由于纺织类股票家数较多,要想对所有股票的情况一一进行调查,实际上工作量很大,有时也并不需要这样做,这时就可以运用抽样调查法,将其进行分类,每一类选择一两家有代表性的股票进行分析比较。5)重点调查。它是在被调查对象的全部单位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以求对总体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所谓重点,单位是指在所研究的内容方面数量比较大,占有较大的比重,而不一定要求有典型性的单位。

(6)个案调查。它是对某一具体社会单位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与典型调查有许多共同特征,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而不是定量研究方法。其缺点是主观随意性较大,优点是耗费的人力、财力相对较少,可全面深入细致,方法多样,得到的资料十分丰富、生动、细致,是其他方法不能比拟的。

进行上述调查,可以通过观察、开会、问卷等调查方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其中,观察是获取信息的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根据研究课题,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和其他科学手段(如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对所研究的对象进行考察、搜集资料。开会,是指调查主体(调查者)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有关调查对象(被调查者)举行会议,或直接参加有关部门举行的一些相关会议、报告会,利用开会这种形式来搜集资料、分析和研究某一社会现象(调查内容)的一种调查方法。此种调查方法比较方便,与会者彼此可以相互交谈,相互启发,相互修正,从而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信息;问卷,是指采用邮寄,直接询问等方式,依据调查设计的问题(亦称调查问卷),经调查对象作答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一种调查研究、获取资料的方法。问卷的设计要鲜明、准确、易于填答人理解,才能提高回收率。

2.文献资料搜集。文献,通常是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但我们写财会论文,所指的文献,是广义的文献,即与论题研究对象信息有关的一切书面文字材料。财务会计方面的文献资料有许多,如,《财务与会计》杂志,侧重于介绍会计法规、会计实务工作经验;《会计研究》杂志,则侧重于对财务会计中理论问题的研究与探索;中国会计学会每年编制的《会计学论文集》,则选择了当年有代表性的财会论文。各省、市、自治区有关学会的刊物、文集亦可选读。

有关财务会计书刊资料名称,可以参考本书第三部分的“参考文献索引”。

总之,搜集资料既要丰富又要适度,要有重点地阅读与选题有关的内容,而不要漫无边际地阅读。文章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有的可精选,有的可精读,有的只需大致浏览一下即可。

(三)搜集资料的方法。检索资料的方法主要有:充分利用论文撰写者自己的藏书,善于利用图书馆、档案馆、书店、书展等。每一个研究者都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建立自己的藏书系统。可以直接在资料上做阅读记号,或者插上若干纸条,随时备用,这可节省大量抄录时间。此外,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有大量专著、报刊、统计报表、历史资料和技术档案,而且经过整理开发,以其资料齐全、检索方便的优势,吸引着研究工作者。到图书馆查阅是获取文献资料的基本途径。当然,经常逛书店、看书展,往往也可以获得最新的图书资料信息。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利用图书馆、档案馆、单位的资料室、侧重于平时积累,经常做卡片、记笔记、剪贴(复印)报刊。是书,注明作者或编者(译者)、书名、出版单位、发行年月;是报纸,注明作者、篇名、报名、第几版、年月日;是杂志,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年月(期号),以便附录在论文的后面“参考资料”项,也便于文中注释引文的出处(是书最好还要加上页码)。

怎样才能快速地查检到所需的资料呢?

①要熟悉图书分类法。一般来说,图书馆都是把所藏图书资料按内容的科学性或其他特征,以一定的标准划分类型,有规律地排列出来。开架图书,我们可以自己查找;对于闭架图书,我们可以查看图书馆编制的目录。目前使用得较为普遍的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此法把资料分为五大部类二十二大类,一级大类目下,根据图书属性又划分为若干二级类目,其下再分为三四级类目,并采用“八分法”和“双位制”编码。比如,要查找财政、金融方面的资料,就要先找经济大类,它属于社会科学大部类的F项目,然后找到政治经济学项,再下找至“8财政、金融”,在此项目下就可查找到你要找的相关论著,用专门纸条写上编码、书名交给管理员就可以了。此外,有些图书馆还同时使用书名目录、著者目录、主题目录,读者可以按其中的一项进行查找。总之,如果不熟悉图书分类法,可以选一本简明的“图书分类”浏览一下,掌握这方面的知识。我们在翻检图书分类目录时,可编制参考书目。每本书名用一个单独的卡片,既便于借阅,又便于保存,还可以从书的标题中估计与本论题的关系,然后“按单索骥”,借阅图书。

作文写作论文篇3

一、总分式

先提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即论点,然后加以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展开论述的。

说“思”:

1、学会动脑筋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提出问题)

2、搞好学习、工作、科研等都需要多动脑筋(分析问题) 3、要养成多动脑筋的习惯(解决问题)

二、并列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并列地从几个方面分别对总论点加以论述,即论述部分是由并列的几个分论点的论述组成的。并列式的几个分论点常常放在每段开头,以显示层次。运用这种结构形式的关键,是对一个总论点能够从不同的侧面来加以认识,并能够并列地排出几个能说明总论点的分论点来。 说“思”:

1、要养成多想的习惯(总论点)

2、多思才能把知识学活(并列分论点一)

3、多思才能有所发明创造(并列分论点二)

4、多思脑子才越用越灵(并列分论点三)

三、递进式

按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一层深入一层地论证论点。“深入”的路子很多:可由现象说到本质;可由可能性说到必然性;可从经验说到问题,再说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从“是什么”说到“为什么”,再说到“怎么样”??这种结构形式能使问题的剖析如层层剥笋,步步深入。 说“思”:

1、“思”就是提倡动脑筋(是什么)

2、“勤思”的重要(为什么)

3、还要“善思”(怎么样)

四、正反式

提出论点后,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论证。任何一个论点,既可以从正面论述,又可以从反面论述;把两方面结合起来,说明才更透彻。有些论点可侧重从正面论述,结合进行反面论述;有些论点可侧重反面论述,结合进行正面论述。 说“思”:

1、要提倡多动脑筋(提出论点)

2、多动脑筋的重要(正面论述)

3、不动脑筋的危害(反面论述)

五、对比式

通过对比来论证论点。对比有正与反的对比,现在和过去的对比,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的对比,同一事物各个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比,等等。对比可以使观点更为鲜明。

说“思”:

1、生活中的两种人:勤于动脑的人;懒于动脑的人。(态度对比) 2、不同态度的不同结果(结果对比)

3、不同态度的不同思想根源(思想根源对比)

4、应学习第一种态度,做勤于思考的人(结论)

六、归纳式

先摆出一系列能说明总论点的事实,然后归纳得出总论点。归纳式往往用于段落里对某个观点的论证,而用作全文结构形式的较少,一般与其他形式结合使用。

说“思”:

1、牛顿从观察苹果落地到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实例一)

2、瓦特从观察烧开水到发明蒸汽机(实例二)

3、马克思从观察商品交换到发表剩余价值学说(实例三)

4、凡事必须多动脑(归纳)

七、证明式

先提出总论点,然后用一系列事实证明之。层次安排与归纳式正好想反。(实例略)议论文是每一个命题,几乎都可以按这几种结构形式构思。多进行“一个题目,多种构思”的训练,有益于开拓思路。当然,以上只是议论文的几种基

本结构形式,在具体运用时要求灵活变通,驾驭自如。

托福作文考试议论文写作方法概论

议论文亦称论说文,目的在于论说一种观点.论说的过程包含对别的观点的驳斥."托福"中议论文作文题所给的条件一般包括一个问题,两种观点或几种选择,要求考生加以评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或选择,并说明理由.

作文写作论文篇4

【关键词】文书写作;会议记录;会议纪要

1.引言

会议是人们为了解决某个共同的问题或出于不同的目的聚集在一起进行讨论、交流的活动,它往往伴随着一定规模的人员流动和消费。作为会展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型会议特别是国际性会议在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市政建设、创造经济效。会务工作在企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不可或缺,会务工作文书总结直接影响到整个会议的成效及后续工作开展的力度与实施效果。本文主要针对会议方案、会议通知、会议讲话稿等的特点、类型与写作要点等进行了论述。论述了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的特点、类型与写作要点,分析了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

2.会议记录

在会议召开的过程中,由记录人员把会议的组织情况和具体内容记录下来,就形成了会议记录[1]。会议记录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会议的组织情况,一般要求写明会议的名称、开会的时间、地点、出席人数、缺席人数、列席人数、主持人、记录人等;另一部分是记录会议的内容,要求写明发言、决议、问题。这部分是会议记录的核心。

2.1会议记录的基本要求

会议记录主要有如下要求:

准确写明会议名称,开会时间、地点,会议性质。

详细记下会议主持人、出席会议应到和实到人数,缺席、迟到或早退人数及其姓名、职务,记录者姓名。

忠实记录会议上的发言和有关动态。

记录会议的结果,如会议的决定、决议或表决等情况。

2.2会议记录的重点

会议中心议题以及围绕中心议题展开的有关活动。

会议讨论、争论的焦点及其各方的主要见解。

权威人士或代表人物的言论。

会议开始时的定调性言论和结束前的总结性言论。

会议已议决的或议而未决的事项。

对会议产生较大影响的其他言论或活动。

2.3会议记录的写作技巧

会议记录需要满足一快、二要、三省、四代。一快,即记得快。二要,即择要而记。三省,即在记录中正确使用省略法。四代,即用较为简便的写法代替复杂的写法。

3.会议纪要的制作

会议纪要是记载和传达会议情况和议定事项的公文[2]。会议纪要是独立的公文文种,是会议的总结性文件,是对会议成果的如实记录和集中整理。会议纪要必须是在会议记录的基础上加工整理而成,但它又不同于会议记录,它重在“纪”字上,是对已开会议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梳理,是一种经过加工的兼有备查、传达和指导性的下行文。

3.1会议纪要的写作特点

通知具有如下特点:

纪实性:会议纪要是根据会议的宗旨、议程、决议等整理而成的公文,必须如实反映会议内容。

概括性:会议纪要并非记录,要对会议内容综合概括,归纳精髓。

约束性:对于会议纪要,作者无权变动会议议定事项,更不能随意改动会议上达成的共识和形成的决议。

3.2会议纪要的类型

会议纪要主要包括下面两类:

办公会议纪要――用以传达由机关、单位召开的办公会议所研究的工作、议定的事项和布置的任务,要求与会单位和有关人员遵守执行。

专项会议纪要――是指专门工作会议、专题讨论会、座谈会、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会议形成的纪要。

3.3会议纪要的标题

会议纪要的标题应采用下面几种命名方式:

会议名称十文种

发文单位名称十会议名称十文种

纪要内容十文种

正题十副题

3.4会议纪要的正文

(1)开头部分――会议概况

开头部分要高度概括会议的基本情况。

会议召开的目的、指导思想或依据;

会议的时间和地点;

会议名称和主持单位及与会代表;

会议的主要议程;

会议的主要收获和总体评价。

上述各项,并非每件会议纪要都需要具备,要根据需要取舍及论述详略。会议概括完成后,可用“会议纪要如下”或“会议确定了如下事项”为过渡转入会议主体部分――主要精神部分。

(2)主体部分――会议事项,即主要精神:主要撰写会议讨论问题的意义、目的、工作情况、今后应注意的事项及工作的安排。

可以选择应用不同的方式撰写:

条项式写法:把讨论的问题和决定的事项,分条分项写出。会议讨论了几个问题,纪要就以几个问题各自成一点写出;

综合式写法:按性质综合为若干部分,然后逐一写出。这种写法有利于概括丰富内容,从原则高度上把问题说深讲透;

摘录式写法――摘要直记会上发言内容,按发言顺序或按内容性质归类写出。这种写法可以使人觉得客观、真实。

会议精神撰写注意事项:

要综合提炼会议结论,善于区别一般意见和表态性的结论意见;

要善于抓住主管领导人或某些权威人士发言的精神实质;

要紧紧抓住会议主持人的意见,尤其是其总结性发言;

要把握多数与会人员的意见,特别是对重大问题产生分歧而最终未能统一时,应以多数人的意见作为结论性意见。

(3)结尾部分:一方面会议纪要可以在最后提出要求和希望,或发出号召;有的会议纪要则将要求和希望放在会议主体的主要精神部分。另一方面,此部分一般对会议评价或向会议主持单位表示致谢等。另外,标明成文日期,日期也可在题注中标注。

4.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区别

会议纪要与会议记录的主要区别如下:

性质上:会议记录不是公文,是会议的原始记录,用于存档备查;而会议纪要的性质是法定公文,要发送给有关单位,写作要求按需使用,不是每会必写。

内容上:会议纪要是对会议记录进行整理加工的会议上达成的一致认识,是会议内容的要点;会议记录是会议发言的原始记录,基本上应该做到有言必录、全而不遗,每会必录,如实反映会议情况,不加整理归纳。

形式上:会议纪要基本上按照行政公文的规范格式;会议记录没有统一的格式,多是各单位自定。

功能上:会议记录一般不公开,无须传达或传阅,只作资料存档;会议纪要通常要在一定范围内传达或传阅,要求贯彻执行。

5.结语

本文针对会务工作文书写作,论述了会议记录、会议纪要的特点、类型与写作要点,及其会议记录与会议纪要的区别。对于会务文书写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作文写作论文篇5

一、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仿”作文,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学生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仿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老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时不应限制学生,而是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

二、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积累写作材料,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什么一回事?是吸收。好像每天吃饭吸收营养料一样,阅读就是吸收精神上的营养料……写作是什么一回事?是表达。把脑子里的东西拿出来,让大家知道,或者用嘴说,或者用笔写。阅读和写作,吸收和表达,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这两件事,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是经常需要的。”他还指出:“实际上写作基于阅读。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写得好。”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

如朱自清的《春》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写法,写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平时的材料积累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普遍提高。

三、生活素材,让学生的心“活”起来

学生要写作,首先要有素材,而素材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言之无物,没有时代感,没有生活气息,根本原因在于离开了写作的活水源头——生活。曾有人说:“语文一旦与生活相联系,马上就生动活泼起来。”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生活,做生活的主人。但长期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写作限制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无话可说,时间长了,写作给学生加上了沉重的枷锁,周围的生活使他们觉得很平常,没有新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很空洞,更多的学生则为了完成任务,东搬西凑,写出来的文章没有真实性。为了改变现状,我认为:在写作前要让学生实地观察生活中活的事物,让他们了解事物,感受生活,使他们的心也随着新鲜的事物“活”起来。只要学生有想写的欲望,就能从生活中找到活的素材,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活的。

四、帮助学生归纳写作方法和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教给学生写作的技巧——定靓丽的标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要使文题靓丽新颖,可引导学生采用如下方法:①引用式。直接引用与材料中心相吻合的诗句、名句、歌词、俗语、广告、做文章标题。这类文题醒目,易引起读者的共鸣。②修辞式。即用修辞格拟标题,常见的有比喻、拟人、借代等手法,用这种方法拟定标题形象传神,有感染力。

提供策略方法的指导——写好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引人注目,给人以先声夺人之感,好的结尾回眸一笑百媚生。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方法。例如开头的写法有:巧用修辞,展示风采、悬念入题,引人入胜、抒情开篇,真情感人、转折入题,生动深刻、描写入题,自然真挚。结尾的方法有:自然收束式、画龙点睛式、首尾呼应式、名言警句式、抒情议论式。

作文写作论文篇6

1998年~2000年,高考作文的命题思路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连续3年,命题只为考生展开联想、想象提供一个既有开放性又有约束力的“话题”,如,1998年关于考生“自己心理承受力”的话题,1999年关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话题,今年的关于“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话题。这一类“话题作文”往往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供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余地很大,写法更是可以灵活多样。它的写作旨趣是追求思维的发散性、创造性,要求大胆想象,自由发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种命题方式是对束缚学生手脚的写作教条的大解放,是对僵化的“叙—议—联—结”的写作模式的大反拨。 从今年的阅卷实践来看,“话题作文”确实解放了学生的思想,引发出了多样化的表达。学生的作文也是“丰富多彩”,佳作迭出。从内容来看,有的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生命的意义,有的描述对美的不同的感悟,有的呼唤各逞风采的个性……从文体来看,有一般意义上的记叙文、议论文,也有文学意义上的小说、散文、杂文、故事、童话等等,甚至还有写得很好的戏剧小品和诗歌,还有书信、日记、招标书、诊断书等应用文。从表达方式来看,有鞭辟入里的议论,有条分缕析的说明,有惟妙惟肖的描写,有意味深长的叙述,有含蓄深沉的抒情。每天都有许多佳构妙作,引得阅卷教师拍案叫绝,击节赞赏。 然而,也有许多学生对这种“话题作文”很不适应,用的仍然是过去的“材料作文”的写法。有的硬从材料中抽象出一个哲理加以论证,这种写法也不是不可以,但总显得有点隔靴搔痒,空洞浮泛。有的对学者叙述的关于4个图形的这道题目本身进行评论或解释,显得思路局促,没话找话。有的根据这4个图形乱加比附,显得不伦不类。甚至有人只是对“材料”作了简单的扩写。今年的高考作文,第一次采用基础等级加发展等级的评分方法,诸如此类的作文不但得不到发展分,在基础等级中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往者以逝,来者可追。素质教育必然会给学生更大的自由创造的空间。而高考作文命题的基本原则是稳中有变,这种受到师生普遍欢迎的开放性的“话题作文”,很有可能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此,未来的考生必须掌握这种“话题作文” 的写法。“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并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

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前指导”;是引发考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考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是举一反三的“一”,“话题”并不是题目,它只是规定一个写作的规范,在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方面留给考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的空间都很大。今年的考题中就明明白白地写着:“只要与学者的这道题引发的思想感受有关,就符合题意。”“话题作文” 为你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你就尽情地在蓝天绿海中飞跃吧!

作文写作论文篇7

一、研究者的阅读能力与层次:

t1、阅读能力:

t 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首先要过的是文字关。因为古代文学作品都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只有多方面掌握古代语言的文字、声韵、语法等知识,能够自如地阅读古文,才能真正读懂作品内容。以广为流传的唐代诗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为例,(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如果不明白其中的“城阙”“三秦”“五津”“宦游”“比邻”“歧路”“儿女”等字词的意思,是无法理解这首诗表现的内容的。

阅读能力还包括对作品内涵的领会能力。譬如有时须了解作者的 背景与写作动机,用中国古代传统的说法是“知人论世”,也就是作者因何要写这首诗?这就需要许多历史、传记、文化背景、创作情况资料方面的积累,下许多考证的功夫。

t 以李商隐的《锦瑟》为例,(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历代评论家都有感于它的难解,它难解在什么地方呢?不在它的字、词、句意,而在于它的背景与动机。关于此诗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这是诗人追怀他死去的妻子王氏,是一首悼亡诗(见《玉溪生诗笺注》);有人说这是一首描写音乐的咏物诗(见《缃素杂记》);有人说这是李商隐晚年追叙生平,自伤身世之辞(见《玉溪生诗笺注》)。持这些说法中的任何一种,从诗的字句都分析不出来,都要有材料为依据,要有考据查证的功夫,如果不了解牛李党争、义山与王茂元之女的婚姻、王氏的夭亡、王义山自己仕途的坎坷,无法做出悼亡、感遇的推测;如不知旧版李商隐诗集以此诗为首,也很难判定其为诗序、诗论;至于王氏是否精通音律与偏爱锦瑟,这就更需要过硬的材料了。由此可见,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以扩大知识领域为基础。

t 研究要精,阅读则要博。读书的面不妨宽一些,古今中外文史哲,都应涉猎,这样才能有利于一个人的文化素质的提高。

t 在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他是20世纪最杰出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史家,很少有人能得到他在学术界的权威地位那样一致的承认。陈寅恪先生治学的范围非常广,除隋唐史外,他还研究魏晋南北朝史、蒙古史、西域民族史;除历史学外,他还研究佛学、文学、语言学等,并在如此众多的治学领域里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仅就治学工具——语言的掌握,他不仅超过了乾嘉巨子钱大昕,而且比王国维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同时代人回忆,他在欧美除了学习欧洲一般语言外,还学习梵文、巴利文、蒙文、藏文、突厥文、西夏文、波斯文、土耳其文,回国后又学习满文。因此,在占有资料方面,很少有学者能与他相比。

t2、阅读层次:

t 读书可以分几个层次,就古代文学研究而言,阅读主要分为读文学史、读作品选和读学术经典三个层次。

t (1)读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遗产非常丰富,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熟悉。如游国恩、王起等人编写,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等一类的着作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及其发展的历史,有助于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大概面目,对于一般水平的人来说,读一种或几种公认写得比较好的文学史很必要。

t (2)读作品选。为什么要读作品呢?因为整部文学史就是由许多时代的无数作家一起创作出来的,一个时代的文学现象是由当时许多作家一起创作所形成的,一个作家的成就也就表现在其平生遗留下来的作品上。所以无论是对一个作家或一个时代以至相续几个时代文学的研究,都必须立足于作品的研究。

t 文学作品是作家的精神产物,优秀的文学作品凝结着作家高尚纯美的感情,并以优美独特的手法表达出来,有着深厚隽永的艺术魅力,影响着读者的精神境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咏。”如研究宋词,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胡云翼选注的《宋词选》多为词人的代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词的丰富多彩,而且注释通俗完备,评析精当,是一个影响较大的宋词选本。但如果是研究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就应该尽可能读完他的全部作品。

t (3)读古代典籍。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首先应有个大致的了解。中国古代图书自唐以来一直分为经史子集四部,古典文学属于集部,但若要深入学习古典文学,对于经史子三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典籍都应了解甚至熟悉,这是研究古代文学基本功的一部分,不能忽视。

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主要包括十三经、古乐、文字等方面书籍,以及解释经书的着作,儒家经典了"十三经"为代表,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春秋》,后《礼》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三种,《春秋》分为《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三种,加上《论语》《孟子》《孝经》《尔雅》成十三经。

t 史部,主要是各种体式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别史、杂史等。研究古代文学,应注意其历史背景,一定要读有关的史书。比如研究先秦两汉文学,要用心读《史记》《汉书》;研究唐代文学,要读新旧《唐书》等等。史部还包括地理着作、政书、目录书等。

子部,收集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着作。此部范围广,收书也比较复杂,有哲学书,也包括算术、天文、生物、医学、农学、军事、艺术、宗教的着作,也包括笔记小说和类书。子部中也有一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书籍,如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等及其有关书籍。儒家思想,主要见于《五经》《四书》;道家之书以《老子》《庄子》最为重要性,儒道之外,法家的《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文辞优美,应加以注意;小说家中的《世说新语》记载魏晋名士言行,隽永有味,对后世影响很大,也应阅读。

集部,收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着作。一人着作的集子称别集,多人着作合编一起的集子称为总集。别集,如李白的《李太白全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韩愈的《韩昌黎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全唐诗》等。文学评论,如《文心雕龙》、《沧浪诗话》。

t

t二、收集材料的注意事项:

t 1、广搜博采,多多益善。大量有系统地阅读有关文献,可以借助于目录学,如根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书目答问补正》等书的指引,一部部地查找。一定要宽泛一些,以免顾此失彼。

t 2、透彻理解,发现问题。重要的材料是一字一句地读,反复读,方能获得透彻的了解并从中发现问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于古人行文的细小处发现并获得对问题具有关键作用的材料。搜集材料,要有耐心和恒心,注意积累,在阅读过程中要花工夫记下有价值的材料和 心得体会。

t 3、避免先入为主。应该做到一切从材料出发,而不是根据已有的观点来对材料进行取舍。例如要研究一位诗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读他的作品集,读他的有关资料,了解前人对他的研究状况。在这一过程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即你所发现的有些问题前人已经研究过了,那么这样的问题就不再有研究的必要;但也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一种是有些方面你认为值得研究但是别人尚未涉及的,另一种是有些问题别人虽然研究过,但你自己的体会有所不同,或者别人的结论与你所掌握的材料有矛盾,或者你所掌握的材料正好可以对前人的某一观点做补充,那么,这些独到的体会都将是适合你研究的课题。这样确定下来的选题比先主观地选个题目,然后很辛苦地往下做要容易得多,写起来也不会泛泛而论和流于一般化。

t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资料检索工具。研究古代文学过去主要靠背诵,现在背诵当然不能荒废,便在已经发展到信息时代的今天像旧时读私塾那样用很多时间背诵不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而可以运用网络,但要注意披沙淘金,如学术期刊网等。

t三、古代文学的研究方法:

t 研究方法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一种具体的操作手段,手段是否有效,如果撇开研究者本身的因素,主要看它能否与处理的对象相应,研究方法应该是根据研究对象而确定的。

t 近二十年来,古代文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与研究方法的更新与多元化有密切关系。我国传统的考据、点评等批评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的、历史的、社会学的批评方法仍然被广大研究者所运用;此外,现代西方众多的文艺研究方法,如神话原型批评方法、心理分析方法、形式主义批评方法、语义学、符号学、结构主义、接受美学、新批评方法、信息论的研究方法等都有所尝试,而且在运用这些批评方法时,还常常交叉、灵活地运用。从研究对象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多种研究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新时期古代文学研究的进展。

t 近年来,古代文学研究在研究方法的探索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t 例如古代作家心灵研究。文学研究之所以要关注士人心态,是因为士人心态牵涉到当时的政局、哲学、社会思潮、以及士人本身的许多方面,如他们各自不同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他们生活的环境,所受的教养,以及更为特殊的一些心理因素等。社会文化背景对于文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当时士人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状态作为中介来转递的。一个时代社会、政局的变动,意识形态的变化,是种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造成了某一时代士人特定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心态,他们的审美趣味和文学爱好也随之发生变化。如南开大学罗宗强教授的《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中国社会科学院董乃斌研究员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等为我们提供了古代作家心灵研究的杰出范例。

t 又如历史文化研究的方法。什么是古代文学的历史文化研究呢?顾名思义,就是将研究的视野和重点投向古典文学同历史和文化的联系,对历史对社会采取文化的审视。置言之,是将古代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其他亲缘学科、特别是史学(还包括哲学、美学、心理学等)结合起来进行交叉和综合的研究。从一个时代历史文化的整体运动中来审视它的价值和作用。

t 着名学者傅璇琮先生,在其力作《唐代科学与文学》中成功地运用了历史文化研究的方法,作者把唐代的科学与唐代的文学结合在一起,通过史学与文学的相互渗透和沟通,收集古人在历史记载、文学描写中的有关社会史料,作综合的考察,来研究唐代士人的生活道路、思维方式和心理状态,并努力重现当时部分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习俗,以作为文化史研究的素材。这一研究成果,为人们深入了解和认识唐代文学现象提供了极为丰富

t 生动的参照。这种方法看起来好像与传统的综合研究相似,其实有本质的区别,即不再是机械地罗列影响文学发展的政治、经济、制度、哲学思潮等各种因素,而是将多种因素融为一体,找出其内在的深层联系,使历史文化背景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让某一具体历史时期的文学在文化的整体及其运动中得到真实全面的呈现。

t 再如比较研究。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不仅是欣赏的重要方法,也是研究的重要方法。

t 比较可以有多种类型,大多在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中进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作品立意的高低。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与白居易的《新制布裘》都表现了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新制布裘》

桂布白似雪,吴绵软於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馀温。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安得万里裘,盖里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後诗正与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曰"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同。

t 从立意着眼,有人认为杜甫用心更好,有人认为白居易更难得。应该看到,从各自的处境来看,用意都是好的,但杜甫诗中的“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表白,立意更高;

t 二是作品艺术的高下。如陶渊明《问来使》与王安石《道人北山来》、王维的《杂诗》三诗立意相似,写法相似,王维只有四句,其他两首诗较长,不如王维诗精炼。

《问来使》陶渊明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蔷薇叶已抽,秋兰气当馥。归去来山中,山中酒应熟。

《道人北山来》王安石

道人北山来,问松载东岗。举手指屋脊,云今如此长。

开田故岁收,种果今年尝。告叟去复来,耘锄尚康强。

死孤正首丘,游子思故乡。嗟我行老矣!坟墓安可忘?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作文写作论文篇8

关键词:学术话语;读者意识;功能语言学;语篇体裁理论

一、引言

英语在学术知识传播中成为主要媒介语言,大多数全球交流的学术论文都是使用英语的。非英语母语(NNS)学者在进行国际学术对话时,就要了解为学术团体所接受和认可的学术写作的范式,并按照这种约定的范式写作。传统论文写作观认为,客观、非人称和信息传递是学术话语的主要特征,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Halliday认为语言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1]。Hyland也认为,写作是为了达成某一目的:写作是完成某任务的手段[2]。学术写作是有写作目的的一种写作行为,是与读者具有互动的写作过程,本文将结合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意义理论和Swales[3]和Bhatia[4]的语篇体裁理论语,论讨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读者意识。

二、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学家Iser提出了“暗隐的读者”(Implied Reader)[5]的概念,这一概念符合艺术规律,也对作家写作和创作有借鉴意义。从写作创作角度看,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从写作教学角度看,读者意识是一种写作教学观,是从读者角度思考,根据读者阅读期待、审美标准、知识水平等不断质疑和完善写作过程的训练方式。从写作“读者”角度看,读者包括“自己”和为不同的读者写作的“他者”。针对不同的读者,结合不同的写作目的,写作的内容和过程也会不同,本文讨论论文写作中的读者对写作内容和体裁的影响。

(一)Halliday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元功能角度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把语言从系统和功能角度划分为三个语言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1]。语言是对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事物和过程的主观反映,是说话人对外部世界和内心世界的经验,被称为语言的“概念功能”。而语言又是社会人的有意义的活动,是做事的手段,所有语言使用都表达一定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即语言的“人际功能”。用语言表达人类完整思想,概念功能与人际功能结合,即语言的“语篇功能”。

传统的观点认为,学术语言是用非人称的客观语气传递客观信息的,因此学术话语被认为是以“概念功能”为主要特征。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学术话语的交互性和目的性,学术话语与其他的语言使用领域一样,作者在与读者进行交流信息,表达个人观点,进行学术对话,使自己的学术见解得到认可肯定或者讨论质疑。在学术交流中,作者的目的是展示读者其观点的可信性,并说服读者接受其观点,这就要求在写作过程中语言考究,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学术话语含有命题内容,也包含Halliday所提出的语言的人际功能。

(二)语篇体裁理论角度

以Halliday的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Swales[3]和 Bhatia[4]建立了自己的语篇体裁理论。体裁理论强调语篇的功能性,语篇与语境联系在一起为不同的语言社区服务。Swales在其所著Genre Analysis中将体裁解释为:“一系列交际事件,交际成员共享某种交际目的,这些目的职能为该话语社团所承认,因为构成某一体裁存在的基本理论。这一基本理据形成体裁的图式结构,并影响、限制内容以及文本的选择。”每一个专业领域的语篇都共享一定的程序、目的和语篇形式,这些都是由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约定承认并共同使用。Swales提出“体裁教学法”,根据语篇的“语步”和“步骤”作为语篇分析的基本单位,对语篇的各部分的体裁特征作了概括总结。

三、论文写作中的读者意识

大学生在应试级作文写作中,关注写作最终成品,读者也只有阅卷人。论文写作与应试作文写作在写作过程、写作目的和目标读者方面都有不同,而三者又是互相影响,并相互作用的。以科研为目的的研究生阶段学习,更重视其在学术研究的发展,其论文撰写过程也是要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应试写作是在考试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写作。二者在写作过程方面不同,前者需要经过文献查找、文献阅读、形成研究问题、研究设计、论文初稿撰写、再阅读、修改、反馈、再修改等复杂往复的过程,才能够形成最终的论文。应试作文写作要经过审题、作文大纲、初稿、终稿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论文写作的目的较多元,包括:结业毕业、学术交流、职称评定等,其动机也可以是其中几种的结合;应试作文的目的是完成考试考核,取得理想成绩。论文写作与应试作文在目标读者上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强调读者意识非常重要。

需强调论文写作中读者意识,是因为传统论文写作观往往忽略学术话语的交互性特征。论文写作需要说服读者,使读者相信其论证过程的逻辑性。论文写作并非完全客观、无人称的客观陈述,因此学术写作是有写作目的的一种写作行为,是与读者具有互动的写作过程。

四、结语

学术话语的作者与读者之间进行交互性的交流,学术话语是作者用以说服目标读者接受其论点正确性的手段,为了有效地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作者需要使用能够被学术社团成员接受的方式表达其观点,因此需要尊重该专业领域的话语社区约定承认并共同使用的范式。学术写作是作者与读者就学术领域的某些问题进行磋商的过程,这个过程要求参与者使用特定的社会与文化语境中规约性的表达方式。在论文写作中,强调论文写作中与读者的交互是达成学术交流目的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M].Edward Arnold Ltd.,1978.

[2]Hyland,K. Disciplinary Discourses: Social Interactions in Academic Writing [M].Michigan: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2004.

[3]Swales, J.M. Genre analysis: 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作文写作论文篇9

很多的毕业生接到论文任务时候,都感觉十分茫然,不知道怎么入手。而且论文写作期间大部分同学还有其他的工作要完成,一边需要完成论文写作,一边要完成工作。这样的状况下论文写作质量自然不高,写作进度也不快。论文写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有很多,今天大家就来聊一聊科技论文的修稿问题。 初稿写成以后,应再三修改,审查是否符合要求。事实上,人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很难一次就达到完善恰当的程度。仔细检查,反复修改,总会发现还有不恰当、不完善之处,大至问题是否提得鲜明中肯,论点和事例有无说服力,结构层次是否严谨,小至文字的修饰加工,有无废话,语言是否准确、鲜明、生动,等等,总会发现尚需修改之处,发现很多在提纲中看不出的毛病,原先估计不到的问题。写成初稿后反复审查和修改,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介绍了科技论文的修稿问题,掌握起来并不难。但是很多同学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修稿的重要性,一旦草草了事,就会影响论文的质量。大家可以多多阅读专业资料、期刊杂志,不但能够开拓眼界找到合适的论文题目,还能够更快熟悉论文的结构。了解论文的写作技巧之后,大家可以多多练习,通过实际写作将理论转化为自己的技能,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作文写作论文篇10

该书正是集作者20多年来学术期刊编辑工作经验、研究水平及教学水平之精华的一部力作,体现出了十分突出的优点。

文理合璧。该书前半部分专讲文科研究生论文写作,后半部分专讲理科研究生论文写作。文理合璧,构成了知识的完整体系。既可分开阅读,又可整书阅读;既可一得互参之妙,又可一睹全书风貌。文理科研究生一概适用。

针对性强。从研究生论文写作的基本规范与实际入手,没有抽象的不切实际的泛泛之论,句句切中肯綮,字字直指要害。全书从论文的规范、标准、选题、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检索工具、发表媒体选择、怎样署名、著作权保护注意事项、主要研究方法、论文基本结构、注释与参考文献的新规定等具体方面作了非常精辟透彻的论述。研究生写论文,只要照着书上的方法、规定和步骤去做,就可以收到“一步到位”的实际效果。或者遇到哪方面的问题,只要从书中一查即可明了。

解决问题。对于研究生论文写作中存在的各种主要问题,该书作者十分了解。论述中一一举例指明,并谆谆告诉注意事项与解决方法。例如参考文献著录中主要有两个问题,一是署名太随意,甚至有凑数之嫌,二是著录的顺序不对。书中就此明确指出:一、只著录最重要、最新的文献;二、只著录公开发表的文献;三、采用标准化的著录格式。又如:“写史论型论文最忌讳的是不查找有关的原始文献,只从别人的论著中转引材料”,“行文要保持汉语风格,否则读起来会令人感觉不像中文论文”,“借鉴的学科理论要与所研究的问题有机结合,防止两张皮”,”不是纯粹的为了借鉴而借鉴,为了求新而求新”,“不能只有形式的借鉴而无实质的借鉴,令人产生牵强附会的感觉”等快人快语的论述,真可谓一针见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