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创新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15:46:59

作文创新论文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1

如何实现高考话题作文形式的创新呢?简要说来,就是把某些文学文体、应用文体或者专用文体的结构形式移植到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考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下面我结合最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体例创新的一些实际例子,谈谈在内容质量上乘的前提下几种文体形式上的创新。

(一)小说

小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情节、环境的描述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生动形象地解剖话题的内涵,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2003年福建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的愧疚》就是一篇小说。全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完整,开端——邮册丢失,发展——寻找邮册、怀疑妹妹,高潮——责问妹妹、发生冲突,结局——判断错误、无限愧疚。整个故事写得曲折跌宕,耐人品味。平时喜欢读文学作品,擅长记叙描写,想象力丰富,并且善于虚构的考生,在高考时不妨采用这种文学体裁来写作。

(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指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也就是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这种写法,新颖别致,既可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又可以使文章轻松、风趣。高考作文时,那些阅读量大,文学功底深厚且富于想象,但缺乏实际生活体验的同学,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强的特长,以弥补实际生活素材不足的弱点。

2004年甘肃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的。作者以我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为蓝本,重新编述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谓独树一帜,别有新意。考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愚公移山是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为此,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苦干了几个春秋,最终修好了山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智叟则为了“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安家落户”“让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因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愚公的行为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尊敬,而智叟的行为最终被乡亲们唾弃。文章结尾用“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的碑文,对两人的行为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

(三)寓言

寓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劝诫或讽刺的意味;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寓言的主题往往是深刻而富于哲理性的;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作文时要表现比较深刻、带有劝诫性的主题,那么可以采用寓言这种文体。

2004年四川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我是一片叶》就是一篇寓言。作者写了一篇寓言故事:一片小树叶,顶风冒雨,去追求绚丽多彩的人生。作者通过小树叶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面对挫折,不要放大痛苦,因为再大的痛苦也敌不过生命的力量,痛苦的降临是为了让人有新的生命。

(四)戏剧

戏剧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文学体裁。戏剧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意图、行动等表现社会生活或某种思想、精神等。采用戏剧形式写作文时,一般适宜采用独幕的话剧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以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这种形式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相对集中,场景要求集中,对人物塑造不宜多,但求形象鲜活。如果考生擅长对话描写,的确有写剧本的能力,又遇到合适的话题,那么可以采用戏剧这种文体来写作。

2003年重庆市一考生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采用独幕剧形式写的一篇优秀作文。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改写了小说中“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情节。文章不是对小说情节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紧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采用戏剧的形式,删繁就简,紧紧围绕孔明的内心矛盾来写,塑造了一个执法如山、严明军纪的忠臣形象。孔明在军令、国家大事与个人感情之间,不顾与马谡的亲近感情,以国家利益为重下令将马谡斩者。戏剧矛盾冲突集中,人物刻画细腻,再现了蜀国忠臣的光辉形象。

(五)书信

书信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于交流思想、互通信息、联系感情的一种应用文体。使用这种文体,有利于作者表达真情实感。从高考写作的实际看,有些考生借助这种形式,运用文学手法,写出了感情真挚的令阅卷老师欣喜的好文章。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大都采用话题作文的形式。话题作文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体自由”,也就是说,考生可以围绕“话题”任意选择文体来写作。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再放开一点,在常规的记叙文、议论文之外,选择自己更擅长的,与要表达的内容更匹配的,更能展现自己写作个性的文体呢?例如,采用小说、寓言、戏剧、采访录、日记、书信等。如能在文章体裁的选择和运用上做好,有创新,也就是有可能在“发展等级”中获得高分乃至满分。如何实现高考话题作文形式的创新呢?简要说来,就是把某些文学文体、应用文体或者专用文体的结构形式移植到话题作文的写作中。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使考生拥有一个更广阔的写作空间,从而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下面我结合最近几年高考话题作文体例创新的一些实际例子,谈谈在内容质量上乘的前提下几种文体形式上的创新。

(一)小说

小说是一种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通过对人物的刻画和对情节、环境的描述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的好处在于可以生动形象地解剖话题的内涵,让人一见便生好感。

2003年福建省一考生的满分作文《我的愧疚》就是一篇小说。全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情节完整,开端——邮册丢失,发展——寻找邮册、怀疑妹妹,高潮——责问妹妹、发生冲突,结局——判断错误、无限愧疚。整个故事写得曲折跌宕,耐人品味。平时喜欢读文学作品,擅长记叙描写,想象力丰富,并且善于虚构的考生,在高考时不妨采用这种文学体裁来写作。

(二)故事新编

故事新编,指对人们熟悉的经典故事进行改造,在原有情节的基础上再创作、加工,也就是对原故事进行改写、续写,或者借用历史人物、经典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来表达现实生活的内容和主题。这种写法,新颖别致,既可起到借古喻今的效果,又可以使文章轻松、风趣。高考作文时,那些阅读量大,文学功底深厚且富于想象,但缺乏实际生活体验的同学,采用“故事新编”这种文体进行话题作文的写作,可以发挥自己想象力强的特长,以弥补实际生活素材不足的弱点。

2004年甘肃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就是采用“故事新编”的形式写的。作者以我国古代寓言《愚公移山》为蓝本,重新编述出一个故事,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意义,可谓独树一帜,别有新意。考生用当代人的眼光来观照古人古事,用现代意识对古代寓言加以改造、生发,将故事的主人公愚公和智叟的行为重新作了对比:愚公移山是为了“全村人世代的利益”“乡亲们未来的好日子”,为此,他“起早贪黑,风雨无阻”苦干了几个春秋,最终修好了山路,实现了自己的夙愿;智叟则为了“挣好多钱,然后到城里安家落户”“让自己的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因而倒买倒卖,牟取暴利。愚公的行为受到乡亲们的支持和尊敬,而智叟的行为最终被乡亲们唾弃。文章结尾用“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的碑文,对两人的行为作了总结,同时巧妙地点明了主题。

(三)寓言

寓言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寓言常常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带有劝诫或讽刺的意味;寓言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寓言的主题往往是深刻而富于哲理性的;寓言在创作上经常运用夸张、拟人等表现手法。如果我们作文时要表现比较深刻、带有劝诫性的主题,那么可以采用寓言这种文体。

2004年四川省一考生的优秀作文《我是一片叶》就是一篇寓言。作者写了一篇寓言故事:一片小树叶,顶风冒雨,去追求绚丽多彩的人生。作者通过小树叶的经历,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哲理:面对挫折,不要放大痛苦,因为再大的痛苦也敌不过生命的力量,痛苦的降临是为了让人有新的生命。

(四)戏剧

戏剧也是一种较常见的文学体裁。戏剧一般是通过人物的对话、独白、意图、行动等表现社会生活或某种思想、精神等。采用戏剧形式写作文时,一般适宜采用独幕的话剧形式。这种形式主要以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矛盾冲突,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这种形式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相对集中,场景要求集中,对人物塑造不宜多,但求形象鲜活。如果考生擅长对话描写,的确有写剧本的能力,又遇到合适的话题,那么可以采用戏剧这种文体来写作。

2003年重庆市一考生的《孔明挥泪斩马谡》就是采用独幕剧形式写的一篇优秀作文。作者充分发挥想象,结合自己对《三国演义》的认识,改写了小说中“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情节。文章不是对小说情节简单的照抄照搬,而是紧扣“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采用戏剧的形式,删繁就简,紧紧围绕孔明的内心矛盾来写,塑造了一个执法如山、严明军纪的忠臣形象。孔明在军令、国家大事与个人感情之间,不顾与马谡的亲近感情,以国家利益为重下令将马谡斩者。戏剧矛盾冲突集中,人物刻画细腻,再现了蜀国忠臣的光辉形象。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2

供材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给学生提供审题、构思和发表议论的依据。学生依据所供的“原材料”,比较只面对一个议论的标题而言,容易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的“形象”,自然地产生联想,打开思路。这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必然地要“过渡”到对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抽象逻辑思维活动。因为是供材作文,必须符合材料的要求;又因为是写议论文,必须按议论文的要求去审题、选材、组材和表达。

实践证明:教学供材作文,指导学生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自己有所认识并且能够论证清楚的一个论点,是学生通过习作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议论表达能力的前提。怎样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有一个思维导向的问题。

按照提炼论点的思维方向分类,大体上有以下四种导向形式:

一、顺向思维

“原材料”是正面褒扬的实例,而且作文命题是正面判断句式或短语。这样的供材作文,学生阅读“原材料”后的思维特征,大部分是调动自己感觉、知觉的同类材料,去论证标题确定的论点:一般很难提炼出一个既切合题旨,又有新意的论点。在“导向”教学中,可以循着“原材料”的直接指向,指导学生作顺向思维,使学生自然地说出相似的材料和自己的看法。他们这样说,不会感到困难。譬如写供材作文《愿做造桥人》,他们能读懂提供的材料:茅以升从小立志为祖国“造出长久不倒的坚固大桥”,经几十年奋斗,终成著名桥梁专家。他们也会从此例联想到茅以升成才后的事迹(如造南京长江大桥),联想到类似名人成才创业的事迹。教师针对学生“顺向思维”表达的看法,引导他们提炼出一个符合他们认识实际的论点,就不是困难的事了。有同学可在“顺向思维”的过程中,提炼出不同一般的见解:我愿人际和谐,做一个架设友谊之桥的人。“我学茅以升、更学上海造桥人。”大多能扣住“愿”、“做”两字进行论述,传输出较活泼的时代气息。

二、反向思维

供材作文的“原材料”如果是反面事例,或者是对所供材料以问句形式命题的,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顺向”的,往往是追究“反例”的根源,或者一味地对“原材料”质疑,而容易因阅历和认识的局限性,可能作出片面的偏激的结论。那么,一般的同学就会提出一个带片面性的甚至是不太正确的论点。这类供材作文,教师应首先做好提炼论点的导向工作。我认为,主要应抓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对论题作正确的分析,提高思想认识;二是结合“原材料”进行“逆向思维”的指导。去年在大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时,同时也披露了一些忽视科技工作的现象。《解放日报》曾登过一则消息:某乡镇企业由于产品不对路,没有经费研制新产品,科技人员不得不改行。最后提出一个问题:“靠科技振兴经济难道只是一句空话?”老师就以这一问句作题,出了一个供材作文题目,在指导教学中,首先抓住题中“科技振兴经济”这个短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联系中外有关的实例,分析“科技”与“经济”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进一步认识科技对发展经济的关键作用。然后,用这些认识去分析“原材料”,就把学生“追根”和“质疑”,从反面“逆向”地引导到“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上,对文题中“只是一句空话吗?”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答。经过“逆向思维”,学生大多能提炼出较正确较切实的论点,如“发展科技要有长远目标,振兴经济才不是一句空话”、“靠科技振兴经济,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科技人才对路,经济发展才能对路”等。

三、双向思维

供材作文中,有很多含蓄显示论点的客观性命题,如《谈谈“择善而从”》、《议“东施第二次仿效西施”》、《学然后知不足》、《徐洪刚的生命价值》这是倾向于褒扬的;《说“生日热”》、《漫话“自卑没有出路”》、《东坡错改诗》是倾向于批评的;《“我要学”与“要我学”》、《从课内到课外》、《“爱”的利弊》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在指导他们阅读、分析“原材料”时,注重从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起点进行“双向”思维的导向教学,对他们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帮助。同时为他们提炼出一个自己能把握的论点创造了条件。对此类供材作文的“双向”思维导向,既要达到帮助学生由“原材料”提炼出正确论点的目的,又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有利于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打开思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对“原材料”的分析,要以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依据,以便做到“思维导向”的有的放矢:(二)由正而反或由反而正,从一方面到另一方面的“双向思维”引导,必须以原作文命题的倾向为重点,即使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命题,也不可平均用力,而须有侧重点:(三)要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双向思维”过程中,提炼出反映论题的新颖论点,但对其因个人体会局限而表述片面的文句,必须作引导,再加提炼,直至表述的论点理正句顺为止。抓住这三点,通过一两个学生的典型指导,对其他学生依据“原材料”,结合本人实际,提炼出切合题意的论点。

四、多向思维

所谓“多向思维”,实质上是指使思考中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的发散性思维。不过,在供材作文的指导中,由于受到“原材料”和作文命题的限制,是不可能“任其自然”的。进行“多向思维”导向的供材作文指导,也要针对“原材料”与“命题”的特点来选定。这类供材作文,多数在“材”和“题”上就不拘泥于一个指向,不局限于一个既定的理解,给学生留有可作出切题的多种解答,可作求异创新论述的余地。

有这样一道作文题就只提供一幅漫画(见下图),要求学生“先仔细观察漫画、理解画中寓意,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根据个人认识,写出一个看法(论点)并具体地写出理由(论据),自拟作文题,写300字左右即可。”

死里逃生

(附图{图})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3

供材作文的主要特点,是给学生提供审题、构思和发表议论的依据。学生依据所供的“原材料”,比较只面对一个议论的标题而言,容易调动自己的感觉和知觉的“形象”,自然地产生联想,打开思路。这些具体、形象的材料,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必然地要“过渡”到对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等抽象逻辑思维活动。因为是供材作文,必须符合材料的要求;又因为是写议论文,必须按议论文的要求去审题、选材、组材和表达。

实践证明:教学供材作文,指导学生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自己有所认识并且能够论证清楚的一个论点,是学生通过习作提高阅读分析能力和议论表达能力的前提。怎样根据所供材料,提炼出一个论点,有一个思维导向的问题。

按照提炼论点的思维方向分类,大体上有以下四种导向形式:

一、顺向思维

“原材料”是正面褒扬的实例,而且作文命题是正面判断句式或短语。这样的供材作文,学生阅读“原材料”后的思维特征,大部分是调动自己感觉、知觉的同类材料,去论证标题确定的论点:一般很难提炼出一个既切合题旨,又有新意的论点。在“导向”教学中,可以循着“原材料”的直接指向,指导学生作顺向思维,使学生自然地说出相似的材料和自己的看法。他们这样说,不会感到困难。譬如写供材作文《愿做造桥人》,他们能读懂提供的材料:茅以升从小立志为祖国“造出长久不倒的坚固大桥”,经几十年奋斗,终成著名桥梁专家。他们也会从此例联想到茅以升成才后的事迹(如造南京长江大桥),联想到类似名人成才创业的事迹。教师针对学生“顺向思维”表达的看法,引导他们提炼出一个符合他们认识实际的论点,就不是困难的事了。有同学可在“顺向思维”的过程中,提炼出不同一般的见解:我愿人际和谐,做一个架设友谊之桥的人。“我学茅以升、更学上海造桥人。”大多能扣住“愿”、“做”两字进行论述,传输出较活泼的时代气息。

二、反向思维

供材作文的“原材料”如果是反面事例,或者是对所供材料以问句形式命题的,学生的思维如果是“顺向”的,往往是追究“反例”的根源,或者一味地对“原材料”质疑,而容易因阅历和认识的局限性,可能作出片面的偏激的结论。那么,一般的同学就会提出一个带片面性的甚至是不太正确的论点。这类供材作文,教师应首先做好提炼论点的导向工作。我认为,主要应抓住两点:一是引导学生对论题作正确的分析,提高思想认识;二是结合“原材料”进行“逆向思维”的指导。去年在大力宣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时,同时也披露了一些忽视科技工作的现象。《解放日报》曾登过一则消息:某乡镇企业由于产品不对路,没有经费研制新产品,科技人员不得不改行。最后提出一个问题:“靠科技振兴经济难道只是一句空话?”老师就以这一问句作题,出了一个供材作文题目,在指导教学中,首先抓住题中“科技振兴经济”这个短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政治经济学常识,联系中外有关的实例,分析“科技”与“经济”的相辅相成的关系,再进一步认识科技对发展经济的关键作用。然后,用这些认识去分析“原材料”,就把学生“追根”和“质疑”,从反面“逆向”地引导到“如何解决这一类问题”上,对文题中“只是一句空话吗?”作出正面的、积极的回答。经过“逆向思维”,学生大多能提炼出较正确较切实的论点,如“发展科技要有长远目标,振兴经济才不是一句空话”、“靠科技振兴经济,必须因时、因地制宜”、“科技人才对路,经济发展才能对路”等。

三、双向思维

供材作文中,有很多含蓄显示论点的客观性命题,如《谈谈“择善而从”》、《议“东施第二次仿效西施”》、《学然后知不足》、《徐洪刚的生命价值》这是倾向于褒扬的;《说“生日热”》、《漫话“自卑没有出路”》、《东坡错改诗》是倾向于批评的;《“我要学”与“要我学”》、《从课内到课外》、《“爱”的利弊》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在指导他们阅读、分析“原材料”时,注重从相反或相对的两个起点进行“双向”思维的导向教学,对他们结合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帮助。同时为他们提炼出一个自己能把握的论点创造了条件。对此类供材作文的“双向”思维导向,既要达到帮助学生由“原材料”提炼出正确论点的目的,又不要束缚学生的思想而有利于他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打开思路。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对“原材料”的分析,要以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依据,以便做到“思维导向”的有的放矢:(二)由正而反或由反而正,从一方面到另一方面的“双向思维”引导,必须以原作文命题的倾向为重点,即使是“从比较中见褒贬”的命题,也不可平均用力,而须有侧重点:(三)要允许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双向思维”过程中,提炼出反映论题的新颖论点,但对其因个人体会局限而表述片面的文句,必须作引导,再加提炼,直至表述的论点理正句顺为止。抓住这三点,通过一两个学生的典型指导,对其他学生依据“原材料”,结合本人实际,提炼出切合题意的论点。

四、多向思维

所谓“多向思维”,实质上是指使思考中信息朝多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以引出更多的新信息的发散性思维。不过,在供材作文的指导中,由于受到“原材料”和作文命题的限制,是不可能“任其自然”的。进行“多向思维”导向的供材作文指导,也要针对“原材料”与“命题”的特点来选定。这类供材作文,多数在“材”和“题”上就不拘泥于一个指向,不局限于一个既定的理解,给学生留有可作出切题的多种解答,可作求异创新论述的余地。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4

这里,办学理念独特: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

这里,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两套,图书、阅览、微机、摄像、广播系统完备。

这里,育才力量雄厚:107名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91人,属于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占五分之一,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里,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有25人教学班,1838名在校学生。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毕业率100%。

这里,教育质量上乘:综合实力属于黄冈市示范、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中考和竞赛成绩突出,校刊《山茶花》获全省一等奖。

这里,承担了“创新教育”、“综合实践”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小有成果。

起步——建构立项

为了确保教科研的落实,学校于20*年初成立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并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同时制定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

20*年以前,学校积极参与县域之内的异步教学和物理STS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上不了档次,出不了品位。20*年底,学校抓住市教科院下发的湖北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契机,向市院申报了涉及六个学科,八个子课题的创新教育立项方案,很快得到了市院的立项,正式投入研究,并建立了三个实验体系。

一是学科创新实验体系。语文确立了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课题;数学确定了“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确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学科确立了“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确立了“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确立了“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学科确立了“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实验班体系。开展之初,我校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全面铺开到学校24个班。

三是实践内容体系。全校107个任课教师全面参与人人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及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

跨步——有序推进

1、实验运行阶段

根据学科、类型与学段的不同,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课堂模式。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情——引导——动笔——互评”模式;精读课文“导——悟——创——评”模式;数学课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模式;物理课的“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释——归纳”八步教学模式;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模式;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情景与体验——创新展现”等模式。创新课实验推广到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2、全面实践阶段

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在教师中推广模式;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实践活动课;说讲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举办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调整完善各学科堂教学模式;全面探索新的创新策略。

3、踊跃投身课改

2004年秋进入新课改后,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七年级教师重点训练,在随后的全县语、数、外三大科研讨会上,分别推出了与课改俱进的三篇实验介绍。占全县发言材料的三分之一,学校在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主讲任务。

4、不断外派学习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5

这里,办学理念独特: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这里,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两套,图书、阅览、微机、摄像、广播系统完备。

这里,育才力量雄厚:107名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91人,属于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占五分之一,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里,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有25人教学班,1838名在校学生。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毕业率100%。

这里,教育质量上乘:综合实力属于黄冈市示范、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中考和竞赛成绩突出,校刊《山茶花》获全省一等奖。

这里,承担了“创新教育”、“综合实践”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小有成果。

起步——建构立项

为了确保教科研的落实,学校于2003年初成立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并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同时制定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

2003年以前,学校积极参与县域之内的异步教学和物理STS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上不了档次,出不了品位。2002年底,学校抓住市教科院下发的湖北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契机,向市院申报了涉及六个学科,八个子课题的创新教育立项方案,很快得到了市院的立项,正式投入研究,并建立了三个实验体系。

一是学科创新实验体系。语文确立了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课题;数学确定了“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确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学科确立了“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确立了“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确立了“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学科确立了“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实验班体系。开展之初,我校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全面铺开到学校24个班。

三是实践内容体系。全校107个任课教师全面参与人人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及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

跨步——有序推进

1、实验运行阶段

根据学科、类型与学段的不同,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课堂模式。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情——引导——动笔——互评”模式;精读课文“导——悟——创——评”模式;数学课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模式;物理课的“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释——归纳”八步教学模式;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模式;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情景与体验——创新展现”等模式。创新课实验推广到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2、全面实践阶段

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在教师中推广模式;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实践活动课;说讲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举办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调整完善各学科堂教学模式;全面探索新的创新策略。

3、踊跃投身课改

2004年秋进入新课改后,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七年级教师重点训练,在随后的全县语、数、外三大科研讨会上,分别推出了与课改俱进的三篇实验介绍。占全县发言材料的三分之一,学校在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主讲任务。

4、不断外派学习

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三年,我们先后派出12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学校相继在黄梅、市院参加全市的创新教育专题会议,并分别作了《稳步、科学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创新教育第二阶段小结》专题发言。

飞步——全面开花

我校积极稳步开展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充分肯定,在2004年的创新视导中,李小七书记、朱书超主任、王泽芳、商瑞国等老师亲临我校,指导实践,获得良好印象,并决定以我校为现场召开该课题全市第三次专题会议,在今年的5月中旬,全市在我校和红山中学召开了专题会议,学校推出了六节研讨课、一台创新晚会、一个电子创新汇报、一室创新展览、一套创新资料,市教科院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实践已进入结题阶段。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6

这里,办学理念独特:修德为先、启智为要、强体为本、成才为上。

这里,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实验、生活设备一应俱全。多媒体设备两套,图书、阅览、微机、摄像、广播系统完备。

这里,育才力量雄厚:107名教职工中,有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91人,属于省市级骨干教师的占五分之一,学历合格率达100%。

这里,办学规模逐渐扩大:现有25人教学班,1838名在校学生。适龄少年入学率达99%,毕业率100%。

这里,教育质量上乘:综合实力属于黄冈市示范、黄冈市普通初中先进单位、教育技术装备先进单位;中考和竞赛成绩突出,校刊《山茶花》获全省一等奖。

这里,承担了“创新教育”、“综合实践”等多项省级科研课题,并小有成果。

起步——建构立项

为了确保教科研的落实,学校于2003年初成立了科研处,配备了一名主任,并由一名副校长分管,同时制定了远期目标和近期计划。

2003年以前,学校积极参与县域之内的异步教学和物理STS实验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上不了档次,出不了品位。2002年底,学校抓住市教科院下发的湖北省十五重点科研课题——《初中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契机,向市院申报了涉及六个学科,八个子课题的创新教育立项方案,很快得到了市院的立项,正式投入研究,并建立了三个实验体系。

一是学科创新实验体系。语文确立了作文个性化与阅读个性化“生活源泉与个性化发展”课题;数学确定了“探究式学习研究与实验”,“课堂教学中求异思维研究”;英语确定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物理学科确立了“物理合作学习研究”;政治学科确立了“政治实践途径研究”;音乐确立了“音乐地方特色研究”;美术学科确立了“美术乡土教材研究”等。

二是实验班体系。开展之初,我校只确定在三个年级六个班中开展实验;实验运行阶段,扩大到八个班,到今年初,全面铺开到学校24个班。

三是实践内容体系。全校107个任课教师全面参与人人自己的研究课题,个个都有整套的方案计划及实践过程记录、阶段总结与反思。

跨步——有序推进

1、实验运行阶段

根据学科、类型与学段的不同,反复探索,不断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创新课堂模式。语文学科的个性化作文指导“启发——激情——引导——动笔——互评”模式;精读课文“导——悟——创——评”模式;数学课的“准备——发现——探究——质疑——应用——延伸”模式;物理课的“设疑——操作——观察——小结——质疑——讨论——解释——归纳”八步教学模式;化学课的“问(激活思维)——动(多维互动)——探(探索求知)——导(归纳引导)——创(应用迁移)”模式;音乐课的“兴趣感知——模仿感悟——情景与体验——创新展现”等模式。创新课实验推广到大多数学科,涉及到绝大多数教师。

2、全面实践阶段

全面推行、全员参与、全方位实践;在教师中推广模式;开设示范课,观摩课和实践活动课;说讲创新研讨课,写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论文;召开学科创新说课听课研讨会;举办创新论坛;举办创新实践,创新反思讲座;调整完善各学科堂教学模式;全面探索新的创新策略。

3、踊跃投身课改

2004年秋进入新课改后,我校教师全员参与培训,七年级教师重点训练,在随后的全县语、数、外三大科研讨会上,分别推出了与课改俱进的三篇实验介绍。占全县发言材料的三分之一,学校在语文、数学、物理、音乐等学科还承担了全县教师新课程培训主讲任务。

4、不断外派学习

外派学习时不放过每一次机遇,近三年,我们先后派出126人次赴北京、武汉、黄冈、武穴、罗田、孝感、黄梅、蕲春观摩学习,参加研讨会,学校相继在黄梅、市院参加全市的创新教育专题会议,并分别作了《稳步、科学有序地开展课题研究与实验》、《创新教育第二阶段小结》专题发言。

飞步——全面开花

我校积极稳步开展的创新教育研究与实践,得到了市教科院的充分肯定,在2004年的创新视导中,李小七书记、朱书超主任、王泽芳、商瑞国等老师亲临我校,指导实践,获得良好印象,并决定以我校为现场召开该课题全市第三次专题会议,在今年的5月中旬,全市在我校和红山中学召开了专题会议,学校推出了六节研讨课、一台创新晚会、一个电子创新汇报、一室创新展览、一套创新资料,市教科院对此次会议给予了高度评价,该项实践已进入结题阶段。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7

一、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和初中生相比,高中生在个性心理方面趋于向稳定、成熟方面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特点,高中生在求知欲方面更加旺盛,考虑问题谨慎,凡事经过深思熟虑后,在有一定把握的基础上才表露自己的想法。他们经常喜欢模仿成年人思考、处理问题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好怀疑、爱争论,对现有的书本知识不满足,喜欢对新事物的探究,希望别人对自己以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喜欢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希望摆脱大人的束缚,发挥自己的个性,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独立生活。但其本身克服苦难的毅力不够,容易出现困惑、焦虑等现象。他们有着自己的广阔思维空间,自由地抒发个性体验。现代的教育工作中一直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写作的个性化发展,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个性化作文写作坚持下去,让学生在作文写作中能够用文字自由地表达自己内心思想。平时鼓励学生写周记、随笔,锻炼他们通过文字写作来吐露内心情感,消除对新的学习生活中持有的担忧和恐惧心理,热情鼓励他们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加以引导,使学生在充满信心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思考,发展健康独特的个性,了解学生的特长,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探微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杭琳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一种独一无二的写作风格。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视野开阔、增长见识、开阔思维,鼓励学生的个性写作,努力展现出最出色的一面。

二、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高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于学生现代语文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性的影响。作文教学在前辈的教学工作中相对积累一些可借鉴性的经验,但时展的不同,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同时对自身素质的提升也要同步进行。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人格修养的优劣,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在高中作文教学工作中,其本身的意识、知识、观念、能力对于作文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让自己的教学有一定的个性化风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自身必备知识的加强是必然,对于国内外的一些先进教育理念和创痛教学中的精髓要合理吸收、运用并传承下去,通过多种方式来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和自身素质。在教学工作中时刻保持精益求精的态度,在自身的教学方法中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加强自身学习,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一个有魅力的教师自然教出的学生也会个性鲜明、灵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文化、思想、情感等方面具有足够的品味、活力和能力,敢于向过去挑战,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除了有本体性知识以外还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在带领学生走向未来的人生道路上扩展学生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与创新精神。一个成功的教师是在不断自我创新、自我学习的过程中积累的,只有在汲取最新教育科研成果的基础之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带领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

三、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要注重体验社会实践

传统的作文写作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的作文内容空白,缺乏真情实感,对于某件事情的叙述似乎用很平淡的词语直接叙述完,没有一点感情色彩,甚至出现一些虚假性的编造现象,严重者甚至还有抄袭模仿、作文雷同的现象,每次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总是应付性的完成,久而久之面对作文写作,学生们开始出现厌倦、害怕等现象。其本质原因与传统的封闭式的作文教学环境有一定关联,学生对于自己一无所知的事物当然无话可说。文学创作的源泉来自于社会生活,因此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不失为一个办法,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然后鼓励学生记录接触过的某些事物或建筑,加上自己内心的感慨,用文字叙述出来就是一篇好的文章。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倡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自由发现、感受、体验并尊重学生对自然、社会的真实感受、活动体验、人生思考。在引导学生对实践活动进行观察和感受生活的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自然和自我,对于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要真正懂得,鼓励发展自身特长,着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对自己的独特解读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形成一定的培养,进而培养参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提高语文写作能力。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不仅仅出现在美文佳作上面,更重要的是对活动体验的认知能力的提高,没有情感的文章,即使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震撼读者的心灵,高中语文的个性化作文写作主要是将社会实践、个人情感、教师的自我提升和学生的个性创新结合起来,在对传统文化精髓有一定传承的基础上加进时代所特有的气息,才能更好地展现个性化作文的独特之处。

作者:杭琳 单位: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

第二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

作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现在许多高中的作文教学面临两种不同的局面,一是过度热捧,二过多冷淡。热捧表现为以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在作文教学上,过多追求文章的创新,而缺少实践的内容,无法坚持过久;而冷淡表现为将作文教学的时间和内容进行压缩,导致写作内容陈旧,学生的写作能力无法提高。因此要想展现高中作文教学的质量,要加强教学实践,并实践当中不断进行思考,从而促进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明确作文教学的目的

高中作文的要遵循的目的主要包括精准表达、高度立意、源于生活。要充实作文的内容就要多多融入生活,然后从新的视角来选择文章的主题,准确地表达文章的思想。只有要这三个方面进行融合才能使写作内容更加丰满,促进作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写作的灵感来源于生活,其中包含间接源于生活和直接源于生活。间接源于生活是指通过书籍、电视以及广播等途径来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悟。而直接源于生活指的是以自己日常生活和感情经历为基础,使自己拥有不同的写作素材。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老师在教授写作技能时要引导同学们充分发掘这笔财富。同时也要指导同学们在课后要多收听广播、观赏影片和阅读书籍,从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素材积累和知识体验。同学们对情感的领悟和对生活的真实感知可以在各自的文章中表现出来,而且同学们将中外写作方法进行对照。然后联想到现实和历史,可以充分表达各自不同的理想,揭露现实当中的丑恶与黑暗,才能使文章具有深远的主旨。要想文章可以表达出作者的所思所想,需要做到:正确提炼文字,准确裁剪段落,同时还要进行合理布局,完善遣词造句的过程。其文章内容要保证来源于生活,但是中心思想要高于生活。在另一方面,要规范写作格式,使文章的内容和格式进行融合,总而言之,作文教学需要同学们立足于生活,在寻常的事情上提炼出高度立意,同时也要进行准确表达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2010年江苏省的高考作文题——“绿色生活”,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在写作不能局限于寻常的事物,要把绿色生活拓展成新的生活理念。可以写各种和生活有联系的环保意识、永嘉人陈飞、浙江馆竹立方以及世博低碳馆等,同时也可以写在烦乱的世界里,让自己的心情绿色宁静;或者也可以写在过重的学业负担中,找到一种比较轻松愉悦的绿色学校生活;或者也可以写暗淡的生活中,寻找一种希望的光芒等。在另一方面,太湖蓝藻的颜色是绿色,其生活的重心是和人类争夺地盘——占领太湖;漂浮不定的浮萍的颜色是绿色,其生活的方式像许多在外工作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吴玲美的人们一样,随处停留,遭遇让人唏嘘。

三、实现作文实践的过程

在高中作文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常常要求学生要准确地表达、积极地思考、踏实地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让人以感动、积极向上、内容方法以及充满生活气息的文章,从而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考出好成绩。进行作文实践的方法为:第一要把“高度立意”与“源于生活两个方面看成是两个毫无关系的模块,接着进行不同的针对性练习。这个时候不对学生的写作有特别的要求。第二要把把“高度立意”与“源于生活”两个方面进行联系,接着将这两个模块进行融合,这个时候只对“精准表达”有专业的要求,等学生可以准确表达内心的情感之后,接着对“精准表达”进行针对性练习,然后再对“高度立意”“源于生活”进行培训,使学生可以写出好的作文。第三要对“高度立意”“源于生活”“精准表达”这个方面进行进行系统的专业的练习。这样稳扎稳打、稳中求进,学生在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看到显著的效果。现在许多学生在写作时,有的务虚,有的尚实,而且前者的情况比较常见。务虚的写作存在胡编滥造、虚情假意、脱离生活等缺陷。学生若是文章中掺杂了太多的虚假的事情和感情,不仅会影响写作的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进行高中作文教学时,要多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然后再去描写生活的感悟。同时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深入生活,这样可以让学生丰富自身的经历,也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一方面,让学生通过书籍、电视以及广播等途径来获得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悟,也是教导学生的重要的途径。只有体验丰富的生活,才能写出内容丰富的作文。在进行作文教学的时候,老师要指导同学们使用辩证的思维来看待生活和观察世界,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思想素质和写作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同学们在立意时可以更加有深度,接着提升层次指导,带领同学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使同学们写作的高度得以提升。而“精准表达”是指准确描绘生活的独特之处,使读者可以欣赏到与众不同的写作,同时把作者内心的情感和读者一同分享。假如把生活的体会看作是作文的内涵,那么准确的表达就是作文精美的外衣。在写作时需要言之有物,才能将作者的中心思想表达出来。同时文章的语言也规范化,才能使文章的语言精雕玉琢、富于变化。当做到这些的时候,对文章的书写、结构篇幅的编排都可以是辅助性的内容。

四、作文实践效果的评价

对我国10年的江苏卷和全国高考语文卷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考题对考生提出的要求可以表现为精准表达、高度立意、源于生活这三个方面。同时对操作的评分准则进行分析,也可以看出阅卷老师的关注点也在这三个方面。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时,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理论的教学上,因为每个文章的写法都有千变万化,所以不要把简单的问题进行复杂化。在教学时,老师要使用比较清晰明了的方法告诉学生,遇到一个作文题目时,要从何处进行思考,使用何种方法进行写作,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写出最好的作文。高中作文教学的道路是崎岖的,但也给人许多的期待。因此老师在教授作为方法时,不但要举例说明,还要定期进行总结。同时指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在写作时稳扎稳打、稳中求进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作者:吴玲美 单位:江苏省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第三篇

1.传统教学模式下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的不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获得蓬勃发展,一些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难以适应时展的要求。尤其是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下,高中作文教学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第一,实际作文教学缺乏具体可行的方案。依据目前我国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由于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到语文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使得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缺乏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案,对于作文教学的难点也把握不足。故而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教师课前准备不够充分的现象。教师依据自身经验进行临场发挥,教学内容不够深入,使得教学成效不够显著,学生的写作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升。第二,教师过于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当前,部分教师在进行作文授课时,往往比较重视作文的讲评,而极少督促学生进行定期的作文训练,使得作文时间过程被严重忽视。其实,倘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长期忽视学生自身的写作体验,就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创作的灵感和技巧,也难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第三,教师自身知识广度欠缺。大多数专业资深且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年纪都比较偏大。这些老教师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热衷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喜欢重新接受新鲜的事物,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循规蹈矩的进行教学。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社会,将多媒体引入课堂教学早已成为时展的潮流,而这种新的教学形式在老教师群体中难以达到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它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非常熟练计算机使用技术,这就给支持广度欠缺的语文教师带来一些新的挑战,不利于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贯彻和实施。

2.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质量的策略

2.1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

教师在进行正式的作文教学之前,首先要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同时结合文章素材以及教学实际等制定出具有操作意义的教学计划。教师只有在实现制定出了明确的教学计划,才能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临危不乱,才能将教学不断深入,从而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要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逐步锻炼,同时要突出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行为,是实现个性化语言表达的一种重要途径。学生自身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他们在兴趣爱好、文化背景、生活阅历以及情感经历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地不同。基于此,学生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自由表达,大胆地进行有个性且充满创意的语言表达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爱好与特长,从而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方式奠定良好的基础。

2.3充分利用网络实施作文教学

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网络教学就是指教师在学校提供的网络背景下,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写作要求,多写作教学的内容或及流程进行有计划、有组织的教学活动。网络教学在无纸化的环境中进行,能够有效实现师生间的交流和反馈。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能够获取更加丰富的写作材料和资源,能够形成对自身作文成绩的多元化以及过程性评价。例如:教师在进行高中议论文写作教学时就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由于议论文写作教学本身具有一定的枯燥性,并且其难点在于对事实材料的分析。将议论文的事实材料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展示,配之以图片和动画等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眼球。同时通过学生对事实材料的不同辨析,能够通过网络实现观点的交流与共享,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立意,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3.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作文教学模式的探讨从未停止过步伐,经过长时间曲折的发展和变化,其教学效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并未从根本上彻底根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现如今,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网络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已经成时展的必然趋势,并且其定会带来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技术的革新。当然,除此以外要想不断提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质量,还可以从其他方面着手,例如教师在教学之前要制定明确的作文教学计划,为课堂教学效果的显现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教师要善于倡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写作爱好与特长,以此来调动学生对语文写作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作者:周树凤 单位:江苏省黄桥中学

第四篇

一、当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过分注重词汇的积累却忽略思维的培养

关于作文,小学生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简短的日记,由于小学阶段词汇的匮乏,作文的呈现形式多半都停留在简单、直白的陈述上,作文水平不高;到了高中阶段,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学生的词汇量也逐渐增加。学习能力好一点的学生,对于名言警句、成语、谚语等都能够倒背如流,并能灵活地应用,作文中也不乏华丽的辞藻。然而在高考中却不见得会取得满意的成效。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学生过分重视词汇的积累,却忽视了思维的培养。对于一些学习能动性差、连词汇的积累都做不好的学生,写作思维的培养就更不用说了。

2.过分注重教师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创新

在实际的教学中,作文教学大概都是这样发生的:作文课上,老师布置作文题目,或命题,或半命题,或其他形式的。学生经过两节课的查阅、构思、设定、准备,奋笔疾书地写好一篇作文,交由老师评判。下一节的作文课,就可能是一节专门的作文评讲课,想必语文教师都上过。这节课多半都是教师的“独角戏”。课堂上唾沫横飞、天花乱坠,课堂下鸦雀无声、昏昏欲睡。在老师嘴里的“举一反三”,到了学生的笔下,就变成了“搬抄仿照”。学生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对现成范文的模仿上,限制了自己的思维,导致大部分学生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来的作文始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二、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深入改革的措施

写作是一个思想认识的训练过程,他在指导学生认识社会、体验人生,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完善的人格、良好的思想品德等方面都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正确地指导学生去练习写出一篇通顺、平实、自然的文章,磨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并能够在写作的过程中真实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即便在非校园的成长道路上,也能自觉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语言文学功底,从而受益终身。

1.积累

过分重视词汇积累而忽视思维的培养,并不是否认积累的重要性。相反,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写作素材的积累是基础。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又怎么会有语言积累的作文呈现。试想,假如我们看到一道美丽的风景,心中万分欣喜。然而美景虽好,却稍纵即逝。没有词汇,如何源远流长?美景如斯,想与他人分享,没有词汇,如何表达与人?心情澎湃,却词汇匮乏,简陋的讲述,又如何通感于人?想必就是那种欲言又止,才叫人最为无奈。而大量的阅读积累,正式解决这一问题的良方。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只有多阅读,才能积累更多的词汇,才能在自主写作的时候信手拈来、随心所欲、涉笔成趣。在写作的教学中,教师应与阅读教学紧密相连,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自己喜欢的句子、词语、文人轶事、名言警句等多做摘抄。一方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能帮助学生加深记忆;另一方面,摘抄成册,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集中的学习和记忆,提高效率。这种阅读方法,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还应指导学生多写读后感,对于阅读的文本进行深入的、自主的思考,与作者深入交谈。其次,要拓宽学生获取素材的渠道。学生接受知识、积累素材,单纯依靠课本是很局限的。因此,教师应拓宽学生的积累渠道,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其一,课堂推荐。在教学中,出刊课本之外,教师还应根据高中生的特点,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推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其二,网络补充。现下,我们的社会已然是信息化的社会了,家庭电视、互联网络都可以成为学生汲取经验和信息的途径。如通过电视,观看新闻联播,进一步了解国家大事。通过网络信息,拓展视野,增加知识等;其三,生活感悟。“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作文的写作离不开生活,在生活的点滴中积累而来的素材,巧妙地应用在作文中,便犹如“画龙点睛”一般,使得作文更显平实和亲切、生机和活力。

2.思维

正如上边所说的,学生积累了足够的词汇,却依旧写不出好文章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在教学中没有融入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更应该将教学重点向思维的培养方面偏一点。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说到这里,很多人就会问,上文提到“仿写”会阻碍学生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这不是前后矛盾吗?其实,仿写是一种培养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只不过我们传统的应用却将其扭曲。仿写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将一篇优秀的文章,作为我们作文的一种目标和方向,它是督促并指引我们走向创新、得到成功,而并非封锁我们创新的道路。其次,引导学生进行改写。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件事情不停地改写,你就会发现很多不为人知的东西。换一个角度看世界,世界会呈现给你不同的样子。作文的过程也是一样。教师在进行作文训练中,完全可以借鉴这种模式进行训练,通过引导学生不断地改变看待一个问题的观点和角度,那么他就会慢慢体会到这个问题背后的秘密,从而拓展思维,迸发创新的灵感。

3.兴趣

素质教育注重人格的养成,个性的发展,弘扬创造精神。我们的作文教学也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和要求,让学生的个性、灵性能够从呆板、枯燥的应试教育模式的禁锢中解放出来,拓展写作的宽度和自由性。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更新观念,转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主体性,放开手脚,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着重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看尽世界斑斓,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冷暖,用自己的行动感受生活甜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真实、平实但却色彩斑斓的生活。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以上的种种行为就会变成自发的意愿,而并非强制的要求。学生的情感在情境之中,情境之中又会触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有话、有情抒,写作的兴趣活跃起来,不仅学生个性得到自由的彰显,而且也为作文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总之,作文教学并没有立竿见影的办法,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潜移默化的,没有捷径可走。

作者:余清芳 单位:宁夏盐池高级中学

第五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注重知识技巧,忽略心灵启迪。在如今的应试教育中,高中作文从高中一年级开始便以高考作文的目标为学生日常训练规范。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告诉学生,整篇文章要干净,字迹要整洁;题目要下工夫,因为在高考中,题目决定着评分老师的第一印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要写得精彩,语言要优美等,这样的格式化要求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不仅限制了自身的创作,还容易在三年的学习中磨灭已有的写作天赋。高中学生处于青春期,正是思想萌芽的时期,对于各种事物都开始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解析,对于写文章来说,也形成一套自己的风格,教师不应将学生的写作桎梏于简单的条条框框中。比如2001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赤兔之死》曾经名噪一时,这篇作文可以让一向对录取工作很严谨的南京大学阅卷老师在阅读此文章后,当即拍板,表示愿意采取特殊政策破格录取该生,其原因在于这篇文章的独特性和创造性。作文是根据提供的一段故事,要考生对“诚信”作出评价,而该考生的作文题目是《赤兔之死》,以熟谙的三国故事为基础,编撰了赤兔马为诚信而殒身的感人故事,突现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抒写了人生当择善而从、唯诚信是瞻的志向,使文章的主题立意更上层楼。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通篇用纯熟的古白话,明白晓畅,文采飞扬,老道的语言功底使众多考生望其项背,也令阅卷老师赞叹不已,一致打出了满分。同样是江苏考生,以《诚信》为题的考生大有人在,普遍都以议论文的形式出现,讨论“诚信”,给“诚信”不断地施加道德理论上的定义,这样的文章千篇一律,自然得不到评分老师的青睐。

(二)以成人的目光,忽略青年的思想。我国的语文教育把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语文变成了机械枯燥的应试训练,忽略了情感、意志和审美情趣的介入。特别在青年时期思想最活跃的时候,近八股文似的机械性教育使得学生的情感表达得不到宣泄,久而久之,便出现无感可言、无情可表的现象。当然,也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新概念作文大赛”才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它的出发点就是探索一条还语文教学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之路,让充满崇高的理想情操、充满创造力、想象力的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学科。“新概念作文大赛”发展至今,出现过不少我们熟知的青年作家,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熟知他们三人的都知道,独特的写作风格,区于常人的思想和对事物不同的理解是他们的标志。这使得他们三个在当时循规蹈矩写八股文的学生中独树一帜。

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对策分析

(一)建立开放的阅读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古至今,文人追求的都是这样一种境界。建立开放的阅读观,关注更多课内外的书籍,建立学生的精神家园。文章是用文字记载和刻画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期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所以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只有大脑里储存大量的“精神食粮”,才不会觉得生活过于简单和枯燥,才不会认为在“三点一线”的生活中没有乐趣,写不出东西来。

(二)建立开放的写作观。高中语文教师大可不必太限制学生的思想表达,多鼓励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即“我手写我心”,摆脱学生的写作束缚,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作文成为学生乐于表达的家园。另外,也让作文成为学生抒发独到见解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写作文将自身写作能力激发出来,这样才能避免作文考试中模式化文章的大量存在。

三、结语

在应试教育不可避免的现实中,高中语文作文教育被套上很多铰链的束缚是一种必然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高三学生对这个铰链的依赖性会更大。因此,高中语文作文教育的改革也将加大难度。但经过两年自由写作和本真的训练,高三的完整应试性训练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高考作文的写作。“多读心中有底,多写笔下生花”,即使是在应试教育下,高中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也会有很大的提高。

作者:吕德亮 单位:钟祥市旧口高级中学

第六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主要是以学生的自主写作为主,要求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学生往往都是运用一半的时间去构思和写作,再用一半的时间去朗读和评价。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内容,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写作手法和特点,以及优点和不足,通过这种方法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写作优势和缺点。这种模式在教师看来是科学的,它能够通过比较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去粗取精,不断完善自身的写作手法。但是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占据了学生大量的时间,没有给予学生独立的空间去发掘自身的写作天分。通过有关调查发现,学生难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实质性的帮助,很多学生都是运用这种方式在休息,很少去对自己和其他学生文章去分析和学习,久而久之就会逐渐形成两级分化的状况,严重影响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发展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二、优化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不同的模式和情境来培养实用性,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的学习积累以后,提高自身的写作技能,并且能够准确的掌握作文写作中的重难点。这种独特的教学模式可以发掘学生的写作天分和创造思维,并且能够在高考关于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和创新性的研究江苏省沭阳县华冲中学丁双梅来临之际,大幅度的提升作文分数。例如:教师可以详细的为学生分析作文得分的关键点。比如别具一格的开场白,可以快速的吸引阅卷教师的注意力。精妙绝伦的结尾可以为文章整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种首尾极具特色的文章,便能够在众多同类文章中取得较高的分数。因此,教师要以作文教学的实用性为出发点,将作文教学进行科学的整合、归纳、分类,从不同的角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首先就要加强作文的开篇写作练习。教师应该搜集各类作文题材,练习学生的开篇写作,并且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整理和归纳,不断积累写作经验,养成良好习惯。另外,也可以将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探究分析。比如对于象征性的文章,就需要通过叙述的方式,去突出象征性作文的中心思想。例如:某年的高考题目就要求以“父亲的肩膀”这一话题为写作题材。学生对于这类话题作文的构思和写作方向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是对于这类象征性作文,学生的写作方向如果单纯的局限在父亲的肩膀上,那么文章的内容就显得太过狭隘了。父亲的肩膀,大多体现的是父亲承担的责任。在我们小的时候,父亲的责任是要培育我们健康茁壮的成长,孝敬爷爷奶奶,承担的是整个家庭的重任。也可以延伸到长大后,我们承担的不仅是家庭的责任,还有对于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和义务。这样对话题象征性把握的比较准确,有较为新颖的理解,就能够使自身的文章与他人的相比别具一格。

三、优化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高中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相比,好像恰恰相反,但是实际上两者之间是互相弥补、相辅相成的。历年的高考中,有大量的优秀和满分文章出现,那么这样的作文到底有怎样的独特之处呢。其实关键就是其内容的大胆与创新,其写作内容和手法不仅使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也在不断的为作文教学迎来新一轮的机遇和挑战。但是这类作文的成功性不是必然,如果其文章内容主旨突出,论点充分、明确,就可以取得较高的分数。但是如果文章结构和内容较为零散,首尾联系的不紧密,也很有可能得到较低的分数。因此,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作文写作创新方面的培养,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的题材和例文要尽量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虽然有的高考阅卷教师,对于学生较为新颖的写作方式难以接受。也由于高强度的阅卷工作,很可能会使很多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精读文章内容。但是创新性作文教学依旧可以充分发掘学生的天分,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的写作方向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虽然这种创新能力可能不会在高考中体现出来,但是创新性作文教学仍然能够发掘学生的创新潜力,开发智力,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并且逐渐爱上写作。创新性作文教学是未来语文教学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由于高考作文具有不可忽视的特殊性。因此,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时,一定要慎重待之。学生在进行创新性写作时对文章主旨和形式,也要考虑充分。也就是说,创新性作文教学具有两面性,利用的恰当,可以在最短时间内,最大幅度的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反之,则可能会造成学生的分数和能力停滞不前、逐渐下降。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教师关注的焦点,从高考角度分析,作文教学应该着重发展其实用性和创新性,使学生能够快速的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从未来的作文发展来看,教师应该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写作天分,不断创新出新颖的写作方式。

作者:丁双梅 单位:江苏省沭阳县华冲中学

第七篇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教师还是遵循着传统的教学观念,使用的教学模式也过于传统、守旧;第二,学生对写作缺乏热情与信心,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1.教师方法守旧。在传统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都是用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些规律,进而制定出一套“系统”的教学规则,他们往往会要求学生一板一眼的按照他们的方法进行语文写作,学生也乐此不疲,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严重的局限了学生的思维,无法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与此同时,被动的听讲、被动的接受,会让学生愈加懒散,习惯“张嘴等食”。为此,教师必须要改变传统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人性化理念为基础对学生进行语文作文教学,让学生在感受到人文关怀的同时,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2.学生写作热情不高。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较重,学生们往往会利用时间反复进行一些题型训练,以此提高自身的学习成绩,而对于写作并没有太多的实践和精力去投入,他们认为,只要在考试的时候拿到一定的分数就可以了,写太好的作文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与作用,因此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并逐渐的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平时也不会想办法提高阅读量、积累写作素材,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提升。所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充分的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二、人性化理念下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认为人性化理念下的语文作文教学应该从三个方面做起:培养学生人性化写作意识;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将写作教学延伸到课外,走进生活。

1.培养学生人性化写作意识。教师应该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人性化的写作意识。为此,教师应该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写作观,这样学生才能在生活中不断的感悟生活,思考生命,并从中体验出人性的魅力,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然会形成人性化的写作意识,通过自身的思维,将人性体现在作文中,这是一种创造生命、创造生活的体现。第二,要帮助学生发展个性。学生的个性包括喜、怒、哀、乐等,这些情感都是人性在学生身上的体现方式,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学会用真性情与他人交流沟通,不要弄虚作假,将自身的真实情感抒发出来,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更有个性、更有新意的作文。学生的思维也会更加广阔,想象力、创造力都会获得一定的提升。

2.引导学生体验写作的乐趣。人性化理念下的写作教学,需要教师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给予足够的尊重与理解,多用一些积极的语言,鼓励和激励学生,对学生多一些引导,多一些关怀,多一些爱护,帮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让学生明白写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任务,通过写作可以抒发自身的情感,通过写作可以使心灵有所寄托,进而让学生深刻的体验到写作的乐趣,为此,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创造和发挥,并在教学中充分的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写作教学中,只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而不是一味的按照自己方式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教师的思维才不会牵绊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写作也不会再千篇一律。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在平时多组织一些作文交流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了解他人的写作,不断的提升自己充实自己,与此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点评,在点评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点评所使用的言辞,尽量多一些赞美和表扬,让学生为自己的写作感到自豪,进而提高写作的热情和兴趣,为教师日后的写作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将写作教学延伸到课外,走进生活。教师要将写作教学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找到写作的灵感和写作的素材,不断的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都能融入到写作中,这样学生在对生活有了足够的经历和体验后,就会充分的联想和想象,从伟大的亲情联想到自己要时刻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从爱国情怀联想到自己要努力奋斗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样学生才会在以后的写作中更加游刃有余,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语文作文教学一直是重点、难点内容,语文写作与数学、物理、化学中概念和定义有很大的区别,没有固定的语言表述,不受思维模式限制,是学生通过自己的主观思维创造出来的,同时也是学生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学生人性化的作文观念,培养学生写作的信心和热情,让学生回归生活,返璞归真,以此彰显人性之本。

作者:严丽雯 单位:江西省弋阳县第一中学

第八篇

1教师反复提

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材料的有意识积累主要是以老师为主导开始的。教师在课堂中、在周记的批改过程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关注课本、关注作家生平、关注报纸杂志……从而引导学生逐渐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但是,这些积累起来的材料就如同学生记字词、背课文一样,学生的“积累本”里没少记,但要由本子进入学生的脑子,如果不反复说、说反复,那么很快就会被学生淡忘,结果是本中有、脑中空。因而,老师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养成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只是做完了第一步,要完成陌生材料的“熟悉化”,在日常的教学中,老师还要做到有意识的提及这些材料。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反复提及这些材料,实现材料的“熟悉化”呢?其一,在文本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在总结课文主旨时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是自己写文章论证这一观点,自己将如何论证,拿什么材料论证?或者在讲完课文之后,让学生探讨本文出现的事例可以论证什么观点?这样做,既可以将作文教学融入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又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论据、提炼论点,同时课堂的讨论与发言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而且在发言的过程中又复习、熟悉了积累起来的材料。如,在讲完《廉颇蔺相如列传》之后,我让学生思考:“从不同角度分析本文,可以得出哪些观点?请说出观点并举例加以论证。”通过一节课的讨论,学生们不仅学习了如何准确提炼观点,而且在举例论证的过程中,在老师引导和同学间的互相启发下,不仅能够做到会用论据、用新论据而且能够运用论据恰切的证明论点。其二,在周记评语中、作文讲评中反复提及积累起来的材料,并结合作文题指导学生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材料。可以在“作文交流园地”张贴运用材料新颖到位的学生作文,鼓励学生间互相学习,激发学习的热情。可以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时候,重新选择论据论证观点。可以指定事例,让学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方法不一而足,但训练的目的明确,即积累材料、理解材料、使用材料三位一体,综合在作文写作实践当中。其三,在试卷分析中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积累材料、运用材料。试卷的信息量大,不仅是平时学习情况的检验,更是指导学生积累和运用材料的“阵地”。整张试卷中,古文阅读、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等试题,都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材料的积累。

2学生反复说

使用材料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要反复说,就如同反复记忆才会记牢单词、默写课文一样,学生反复说才熟悉的快、记得牢、会运用。学生反复说的途径很多,比如说,课前演讲就是很好的方法。其一,讲自己喜欢的东西、感兴趣的东西。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力的源泉。”让学生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爱讲、有的讲,讲得好,写的就好。其二,必须提炼出论点。讲自己喜欢的东西,学生的兴趣爱好虽然各不相同,但作为同龄人,一个人喜欢的东西往往是一些人共同感兴趣的,同龄人喜好的东西往往也会在同龄人中引发兴趣,于是,学生间的材料便可互通有无、多方积累。因为喜欢所以能牢记,材料也就不怕忘记。但光积累还不行,还要会运用。要会运用,教师就要在积累的基础上进一步提要求,即要有观点,要让学生从自己讲述的材料中提炼观点,并要求学生围绕观点展开演讲,从而训练学生深入理解、运用材料的能力。同时,正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的那样:“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要想引发共鸣,要想自己的演讲获得“满堂彩”,材料就要与观点相统一,文章就要既说理又有说服力,还得有情趣,让大家愿意听,爱听。这样,材料就变成了论据,演讲就成为议论文的写作训练。其三,关注生活,关注时事,讲新闻,做新闻评论。唐弢说:“一些常见的现象,往往包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需要我们很好地去采掘,去总结,只有总结得深,才能概括得高。”在讲喜欢的事的基础上,规定演讲内容,让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做新闻评述。通过讲新闻,引导学生在关注文本、关注试卷的同时,也去关注时事,关注我们的生活,去积累新素材,并通过评论来思考现象背后的深意,把握事件的本质,从而训练学生的洞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3综合反复写

仿写的乐趣:学生在学习了诗词单元后,诗词作品学到了不少,作家生平及名作也知道了不少,但时光是知道和了解还不行,还要能用、会用、用得好。于是我组织学生进行了如下仿写:仿照下边的示例,请你选择一位诗人或词人,写一段文字,用以描述该诗人的特点。示例:李白———他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总之,议论文写作离不开材料的积累,但积累的终极目的是运用。如何让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到、运用好自己积累的材料?我的经验就是这“三个反复”:老师反复提、学生反复说、综合反复写。让学生在反复中积累、在反复中熟悉、在反复中牢记、在反复中运用、在反复中实践提高,从而让陌生的材料熟悉化、生动化,进而实现积累到运用的飞跃,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作者:高莹 单位: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

第九篇

1.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应遵循的几大特点

1.1开放性。当代社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发散性的思维,因此学生的写作模式也不需要拘泥于一种,在日常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了解各种文体的写作方式,及时收集新鲜的写作素材,以达到写作内容上的开放性。另一方面就是思想上的开放性,虽然高考作文的题材没有对学生进行过多的要求,但是很多学生对于议论文却是情有独钟,并不是说不好,而是仅仅掌握议论文的写作方法是难以满足学生今后的求学需求的,因此在教学时要大胆鼓励学生去尝试新的文体。

1.2实践性。艺术来源于生活却是高于生活的,作文作为一种文字艺术同样如此,想要让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学生必须深入于生活之中来采集相关的素材,对生活有更多的体验和了解,这就是所谓的实践性。如今很多学生的作文读起来都让人觉得枯燥无味,甚至千篇一律,其主要原因就是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过少,这固然有课业繁重的原因,但是也有学生自身主动性缺乏的原因。只有通过实践来对生活有更多的了解,从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素材,才能够有效提高作文的品质。

1.3自主性。作文最初的目的是“以我手写我心”。但是很多学生都没有做到这一点,手中所写非心中所想,这是当前学生写作的主要情况。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应该对学生写作的内容进行过多的限制,最好让学生自由作文,自选题材,独立发挥,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写作时突出自己的生活经历以及真情实感,写出自己对于社会和人生的思考,这样的作文能够彰显学生的个性,体现最真实的自己。

1.4创新性。作文的写作不需要因循守旧,教师更多的是愿意看到创新性的文章,而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像是同一个模子里脱胎出来的。同样现代社会也对学生的创造性要求更高,写作作为一次自我创造的过程,不应该跟着别人的思路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应该是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用各种新兴的题材或者是作文题材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2.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效率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当今学生有这样的趋势:“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怕周树人是因为他的文章晦涩难懂,而害怕写作文是因为学生觉得作文没什么可写。这固然是一句玩笑话,但是却反映出学生普遍的观念,就是怕写作文。一来是因为学生觉得写作文很难,二来学生没有很强的表达欲望。想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写作文应该是抒发自己情感经历的过程,而不是去故意地拼凑经历。教师首先应该转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从自身的经历中来寻找素材,这样才不会觉得写作文太难。而观念转变之后学生能够从普通的情景之中找到触动点,从而将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转变为流淌于笔下的文字,这样学生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也能够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

2.2建构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能够单纯地从学生对于修辞手法的运用等方面来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会显得有些片面。教师在进行作文的批改过程中应该寻找作文中的闪光点,利用这些闪光点来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不至于觉得写作过程太枯燥。再者对于学生作文中有问题的地方也应该及时的指出,方便学生下一次的改进。作文评价不应该仅仅是给学生一个作文的分数,还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存在不足,哪些方面做的很好,这样才会有改进的动力和空间。

2.3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当前很多学生写作文都显得废话连篇,读起来让人觉得乏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是脱离了生活。教师在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时除了注重传授写作技巧之外,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在生活中发现可用的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片面地堆砌素材。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运行规律,可以说写作的素材随处可见,形形色色的人和物应该能够给学生带来丰富的素材收集。因此真正缺乏的不是素材,而是去发现素材的眼睛。在这一点上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去热爱自己的生活,帮助学生在生活之中获得各种各样的体验,在与人的交往之中、与自然的接触之中获得灵感,从而提高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能力,在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帮助学生写作能力的增长。

3.小结

写作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但是当前很多学生的写作能力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想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应该做到转变学生的观念,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构建科学系统的作文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回归生活,立足生活写作。唯有如此学生才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才能够真正写出高价值的文章,同时培养出热爱生活的态度。

作者:张薇 单位:贵州省铜仁市第四中学

第十篇

1高中作文教学的存在的问题

第一,不重视积累。众所周知,写作能力绝非一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不断积累的过程。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情感的体验,生活实践,生活感悟等,要解决这些问题,要求我们在写作教学中打持久战。但调查显示,所有语文老师都知道写作需要积累,但调查发现竟有近一半的老师并不这样做。第二,教学无计划、教法不灵活、指导缺招。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中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时,教学无计划,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作文教学随意性大,今天写记叙文,明天写议论文,题目陈旧,脱离学生实际,形式单一,使学生学习的写作知识不系统;作文从出题到评改,自己包揽,学生收获不大。由于写作教学的无序、无计划,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字词句教学,对写作的有关问题一概不讲或干巴巴的讲一些写作特点,不能很好的使阅读教学为写作教学服务。

2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不再害怕写作,愿意写、喜欢写的时候,教师的写作指导就会变得更加有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2.1及时鼓励表扬。作文教学中,适当的表扬有利于强化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行为,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反之,不当的批评,则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怕作文的心理。因此,我们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的重要性,并合理运用,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哪怕是一个好句子、一个用得合适的词语、一项新鲜的材料……及时给予表扬肯定,鼓励继续发扬。这样不断强化,不仅会使学生的优点巩固、缺点减少,也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自尊心,为写好作文提供巨大的动力。

2.2给学生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学生天性“好表现”,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使他们体验到成功。而这种成功感更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一是编写班级优秀作文选,把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作文编入,发给学生和家长留念二是选出最优秀的学生习作向报刊杂志投稿。这样做,学生就有了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进而就激起了浓厚的作文兴趣。

3将实用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将实用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指通过既定的模式对学生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在既定的时期内把他们的写作水平提升至某一程度,且能保证可以获取作文的基本得分点。定式化的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并不是意味着固化学生的思维,而对于集中体现应试教育含义的高考而言,这样的教学模式或许并不是一件不好的方式,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传授实用性作文的技巧,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获取作文得分点的亮点,比如抛砖引玉的题目必定会引起阅卷老师的好奇、鲜明的作文开头必定会让阅卷老师印象深刻、精彩绝伦的结尾又能再次体现主题,为整篇作文画上完美的句号,这样自然就会在众多作文中展现优势。与此同时,语文教师在传授实用性作文时,还可以从其它方面入手,例如分析不同类型作文的基本得分点以及规律,正常情况下象征性作文就必须利用叙事来体现文章主题,比如作文题目为“父亲的肩膀”,其实学生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可以入手的空间有很多,其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写作实力与潜在能力,但是这是一篇象征性作文,如果学生真的仅仅单一描述父亲的肩膀,就会显得学生理解能力不足、思想太过狭窄。因为肩膀象征着一种承担,一种责任,父亲的肩膀为我们的未来承受着众多的压力,是负责的表现,而我们作为家庭一员、朋友之友、社会人士、国家栋梁,是否也应当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为自己、父母、家庭、朋友、社会,乃至国家努力尽责呢?所以,学生在处理作文主题时,务必要准确把握文章的类型,抓住文章的重点,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在学习中锻炼写作能力,在写作中培养学习习惯。

4将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和实用性相比较,将创新性融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似乎有些前后矛盾,可是事实上以上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的。每年高考都不乏出现满分作文,可是为什么在如此多的高考作文中这些作文能够获取满分呢?他们是否具有独特的吸引之处呢?其实这最主要的一点是其具有创新点,创新作文集中体现了考生的应试胆量,这是一种大胆的突破点,可是这些学生事实上是在进行一场不赢就必输的,赢则事半功倍,输则功败垂成。那么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是否真的讲授创新性问题呢?是否真的要锻炼学生创新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写作能力呢?这是需要高中语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基本情况来制定的,一般地而言,有的学生天生好文采,对写作具有很大的天赋,有时能够突破常规,把隐喻明喻运用得淋漓尽致,让人眼前一亮,因此这样的学生值得教师进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

5结语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8

一、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

1.在职称评审中,普遍存在论文越多学术水平就越高的认识倾向。数量多,只是学术水平的一个方面,它不能完全代表学术水平。在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更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我们应该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学术创新和做好本职工作上来,而不是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情力主要引导到论文数量上去,搞学术短期行为。

2.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期刊级别越高论文质量就越高,而忽视对论文本身学术水平的认真考核。主办单位级别越高,管理相对越规范,整体论文学术水平相对高一些是事实,但不能绝对而论。期刊主办单位的行政级别不等于期刊质里级别,许多地方高等院校的学术期刊和专业学报的质远远高于一些由部级单位主办的期刊。在职称评审中,习惯认为部级论文水平高于省级论文,省级论文水平高于市级论文。其实,所谓“部级”,只是因为主办单位是部级单位,“省级”也是因为主办单位是省级单位。国家这种划分是出于期刊管理上的考虑,而不是对期刊质量上的分等定级,如果据此认定期刊的质量,贝是不科学也是不合理的。

3.由于学术评价的复杂性人们容易寻找更为简便的方法进行间接衡,如以刊物的级别代替论文的质,以科研基础上的立项级别和获奖级别代替成果水平等。在职称推荐和评审中,职称管理人员容易产生以简单代替复杂,以定量代替定性工作倾向。论文、课题的数和级别能够反映一定的学术水平,对其数量考核固然必要,但更重要的是对其内在质的深入考核。在基层推荐中,一般都是数论文篇数、看期刊级别,而忽视对论文和成果的质审核。在评委会上,由于各种原因,也大都是处于表面形式上的确定,很难进行实质上的水平考查。这样虽可以比较方便、低成本地对学术水平进行评价,但也容易滑向以定里代替定性、以简单代替复杂的‘·数字主义”,所以,我们在量化申报评审的同时,还要谨防以定代替定性的工作倾向发生。

二、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

1.在职称化申报评审条件中,一般论文数里、发表期刊级别要求较为明确,而另一些业绩成果条件要求贝较含糊。这就容易导致专业人员对照职称申报评审条件极力“打造”论文,把精力放在写论文和出书上,忽视提高工作能力和做好本职工作。职称化申报评审条件业绩成果中有软指标存在,单位推荐和评审时,也容易把注意力投向论文、著作这项硬性指标上来,甚至有的单位按多少排名次这样的推荐和评审导向,就会导致专业技术人员过度追求论文数里,破坏潜心治学的学术环境,出现学术浮躁和学术造假现象。

2.在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中,一般申报职称的级别越高,的期刊档次也就要求越高。这种能被很多人接受且看起来公平的方法,实质上掩盖了另外一种不公平。除按主办单位级别确定期刊质量等级本身就不尽科学合理外,由于工作环境和性质的不同,这种要求对于工作在基层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也存在着一种不公平性。发表省级论文对于省级单位的申报人员来说,比较容易达到。因为各省级厅局几乎都有自己的期刊杂志,省直属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发表省级论文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而对于乡、县、市及工矿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除上述不利因素外,还受交通不便科研和工程项目管理级别较低等条件制约,发表一篇省级论文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这样就不利于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不利于基层技术人员水平的提高。我国政府正在实施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鼓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进入城镇及农村医疗机构服务计划,我们的职称评定政策也要紧密配合积极改进和完善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为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服务基层奠定政策基础

3.职称评审数量以量化标准控制代替以往的指标控制,理论上是符合一个晋升一个〔这对职改部门是一个提高工作效率、简便快捷的好方法。但经过几年的化申报条件试行,仅用最化标准控制,难以实现严格标准,提高质量的目的。有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专业技术人员,也能及时凑够量化条件,基本形成够年限就晋升的现象。这样,职称评审就不能很好地起到竞争和激励作用。是职称申报评审条件定得过低还是专业技术人员素质提高过快,其实,这两种都不完全是,而是专业技术人员凑条件的速度太快。职称评定要求核心期刊,就有大量的核心期刊及增刊出现要求部级论文就有大批带有“中国”、“中华”字样的论文集、书籍出版。这不仅给职称评定带来极大的混乱,也对社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败坏了社会风气和学术氛围‘〕因此,职称工作要及时修正政策,避免不良倾向的发生。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目前,国家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逐步建立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职称体系形成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和“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职称运行机制。要贯彻国家深化职改改革精神,充分发挥职称政策导向作用,建立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达到培养、选拔优秀人才的目的,必须在职称评审政策上进行改革与创新。

1.职称评审实行资格比例和化标准双重控制政策在专业技术人员自由申报的基础上,需要政府发挥监督作用,根据不同单位的工作性质,下达每个单位高级中级资格比例,可以像正在实施的政府控制聘任比例一样控制职称资格比例。资格比例可比聘任比例高出左右。资格比例控制,不同于以前由政府统一下达评审指标。实行下达资格比例控制,可使单位自主权更灵活、更实际。在职称评定中,有适当的待聘资格不仅能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还能起到激励作用。但如果不控制资格比例,会使待聘人员过多,也会出现社会问题。有了职称资格比例控制政策,各单位就有了自控的依据,在必要时,就可以顺利实行自控措施,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能力和业绩的标准,形成各单位职称推荐竞争机制,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干好本职工作。在单位内部竞争中,专业技术人员之间还形成一种相互监督机制,从而有效遏制虚假行为的发生。由单位自控资格比例,一方面扩大了单位的自主权,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单位谋划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性。同时,还可协调单位内部主系列和辅助系列的晋升比例,解决主系列申报条件较高难于晋升的矛盾。由于各单位性质不同、情况各异,不可能制定出统一的能力和业绩标准来,只有在政府大政策的前提下,各单位进行微调才能更切合实际,才能更好地落实中央提出的“建立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机制”的人才评价精神。

2.制定技术专利视同于学术论文、科研课题、奖项的相关政策,增加技术专利在各系列职称评审中的比重。目前,在专利拥有上,我国仅是韩国的,不及美国的。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欠缺。其实,我们民族的创新潜力是巨大的,只是近代以来,我们一直不注重技术专利的申请和创新思维的开发,致使创新意识淡薄,创新能力萎缩。为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职称工作要发挥其政策导向作用,鼓励专业技术人员勇于创新、敢为人先、。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水平的高低、创新能力的强弱、创新人才的多少,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和决定性因素。

3.降低职称量化申报评审条件中对论文数量的要求,淡化论文级别,引导专业技术人员注重论文内在质量的提高、降低论文篇数要求,并不等于降低申报标准。其目的是要把专业技术人员的注意力吸引到做好本职工作上来,吸引到出有创新思想的高水平论文成果上来,尽可能避免专业技术人员为了早日顺利评上职称,搞学术短期行为,从而引导专业技术人员走出越多学术水平越高的认识误区,净化学术风气,创造良好学术氛围。要在单位推荐中,比实际工作能力、比对单位贡献大小、比实际学术水平,而不是比论文数量的多少。职称评定作为一种导向,要把专业技术人员引向务实,而不是务虚。事实上,许多一流专家治学严谨,学富五车,但不多,在他们看来,只有真正具有学术价值、有创新观念的论文才值得发表。只有提高科技论文和科研成果的质,才能创造出更高价值和更具竞争力的成果,我国科技事业才能产生质的飞跃和发展。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9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1、抓好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师资素质。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和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为此我们把加强教师教育作为一项突出工作来抓。首先抓好师德教育和教育法规的学习,要求教师切实做到师德规范,以身立教,并把师德教育和常规工作的考评紧密结合起来。同时我们以开展“心系教育志在育人”主题活动为载体,工会和共青团分别在“三八”节、“五四”节组织了有关的教育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巾帼示范岗和青蓝文明岗的活动组织。平时我们及时表扬师德好,业绩显著的教师,并在期末评选出松陵镇优秀教育工作者18名;对个别工作不负责任的同志我们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教育,并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理,从而弘扬了正气,激励大家奋发向上。

为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我们继续抓好校本培训。本学期除了学校组织的双周六业务学习外,我们还组织教师参加进修校的有关学习和外出听课学习,组织部分教师参加了计算机培训考试。学期刚结束,我们就邀请教科室、教研室同志来校对课程改革和论文撰写作了全员培训,分四大组举行了论文报告会,并对100多位中青年教师进行了各项教育教学能力的综合考核,以便摸清情况,为下一阶段的校本培训作准备。

2、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实效。

(1)常规管理是德育工作的基础。为促进常规管理做到过程化、规范化,我们着重做了两方面工作。其一是改进常规管理的考评方法,以班级“四项”评比(卫生、纪律、早操、路队)为重点,加强过程管理,加快评价反馈,每天公布检查结果,每周颁发流动奖牌,每月评比“文明中队”,对“四项评比”差的班级在评良好班集体时一票否决。经考评本学期有81%的班级综合考评达到优良。其二是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组织学生参与管理,获得自我体验,进行自我评价,形成自我控制,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通过“学一学”,“做一做”,“今日榜样”等栏目,及时表扬先进,从多角度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形式多样的德育主题活动是德育的良好载体。本学期我们切实开展了争当“五小公民”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关心他人、关心学校、关心家庭、关心社会的责任心。每月评出“环境小卫士”,“六一节”全面表彰了各班推荐的“五小公民”,并评比出全校的最佳“五小公民”。我们结合春游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如低年级“寻找春天”,三年级“学习英杰”,四年级“少年军校”,五年级“野炊”,六年级“争当城市小小规划师”等活动,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了解家乡巨变,培养了主人翁意识和创新精神。我们利用艺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同学们围绕“陶与茶”的主题,开展了“茶香诗舞”古诗文诵读、表演,“茶香乐飘”民族器乐大挑战,“茶香书市”交易会及文艺汇演等活动,陶冶了情操,受到了教育。我们还对心理健康教育作了探索,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单亲家庭子女与后进学生的心理状<br>

况,开设“心理咨询信箱”,进行交心和疏导,通过参观“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请司法机关同志和家长、师生一起座谈《流星花园》的不良影响等,使学生受到了很好的法制教育。以上一系列活动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开展,因此具有较好的实效性。

(3)全面整合德育力量是提高德育实效的有效方法。班主任是德育队伍的骨干力量,因此我们十分重视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每月召开班主任工作例会和进行德育课题和案例研究来提高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能力。在此同时,我们强调全员育人,要求所有教师、职工都要关心每一个学生,并通过学生、家长问卷调查等形式加强反馈、评价。家庭和社区在德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以召开家长会、家委会的形式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并在实验班开展“家长半日开放活动”,还组织全校家长参加“家长学校”,听取了北师大素质教育研究中心陈峰教授所作的关于“成功家教”的报告,以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由于全面整合德育力量,(我校德育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3、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过程管理,提高“六认真”工作水平。教学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教学“六认真”工作的状况,为此我们以教研室的“六认真规范”为标准,坚持平时检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过程管理,主要做好四件事:一是坚持每月一次的校内视导,以随机方式检查一个年级或一门学科或一个班级的一日工作,既能全面了解教育教学一线的情况,也可及时以表扬、批评的方式激励教师努力做好“六认真”工作;二是落实教研组长的月查制度,要求组长每月检查一、二项内容,作好记载,及时反馈,以促使组长履行好指导督促本组教师的教学工作;三是加强随机听课评课,除了行政人员随机听课外,我们还聘请外校骨干教师担任评委,评课30余节,有力地促进了我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四是加强质量监测,我们采用常态下进行统测、抽测的方法,了解各级各科教学质量的整体状况以及特殊学生、后进学生、住宿生的质量状况,并制订了相应的评价激励制度,从而有效监测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2)开展兴趣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在抓好全面合格,提高整体教学质量的同时,我们致力于发展学生个好,促其冒尖。本学期我校开设各类兴趣组32个,“星期学校”兴趣班47个,学生参与面达70%。为提高活动质量,我们加强了管理力度,获得了可喜的成绩:四、五、六年级部分学生获省市《小数报》竞赛、奥林匹克赛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双语”班同学的英语小品获吴江市一等奖、苏州市二等奖,两名住宿生参加大市“海模”比赛双获一等奖,“机器人”比赛获苏州市第2名,暑假将赴姜堰参加省级比赛,唐琦逸同学的独唱获苏州市一等奖,陈梦秋、韩洋在“中华美德”征文比赛中分获大市一、二等奖,此外在吴江市古诗文整班诵读比赛,集体舞比赛,航模比赛等项目中我校也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校田径队也走出低谷,在市小学生田径比赛中获得了团体第十名的良好成绩。

(3)抓好业务学习,浓郁教科研氛围。为形成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把工作重点落实在教研组建设上,我们要求教研组活动做到“三定”:即定点、定时、定内容,教务处安排两个固定的教研活动室,教研活动必须到规定地点进行,避免干扰,以提高活动的实效性。在此基础上,要求各组努力进行教改研究,创出本组的教改特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五年级语文组的综合实践活动,六年级语文组的作文批改特色,三年级语文组的大阅读教育特色,二、三年级数学组的学生自我评价特色等,使教研活动的水平得到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提高。另一方面,我们继续抓好双周六业务学习和师徒结对业务练兵等工作,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开展听课评课活动,对参加市级业务竞赛开展校内选拔活动,我校许燕萍、浦菲分获小学数学、语文中青年骨干教师市级评课一等奖。此外我们还利用外省市教师领导来访,让部分青年骨干教师登台亮相,使他们受到了锻炼。

二、深化课题研究,进一步加强科技教育特色建设1、以主课题为龙头,制订特色建设规划,形成课题系统。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我们以“十五“省级立项主课题《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策略研究》为龙头,结合我校特色建设的具体情况和发展方向,制订了《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规划》,并经六届四次教代会审议通过。经过主课题组成员的讨论研究,我们围绕主课题,从科技操作室的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探究,绿色教育行动的开展,信息素养的提高,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及师资培训六个方面,制订了六个二级课题,从而形成了课题研究的系统,并对人员、经费、制度等各项保障制度的落实制订了相应的措施。随着规划的实施,我校科技特色必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以活动为依托,促使全员参与教育科研。

为激发教师参加科研的积极性,提高科研能力,学校以教科室牵头,整合各处室的力量,开展了一系列教科研活动。一是课题组研讨活动,除了主课题组的集中学习交流研讨外,各子课题组也都开展了相应的研究活动,从而使课题系统整个动了起来,推进了课题研究的深化。二是开展了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如“教海探航”、“师陶杯”征文,“绿色学校环保教案、课件”评比,电教论文评比,科技创新论文评比等,取得了多个奖项,并于期末举行了论文报告会。三是组织师生参加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共有九项分获一、二、三等奖,同时由我校教师指导学生撰写的“异想天开文库”系列丛书《拷贝绿色》一书也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四是组织师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例如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红十字活动等,撰写了多篇活动方案,并成功创建了吴江市绿色学校,还申报苏州市绿色学校并通过了验收。五是成功举办了以“陶与茶”为主题的第十届艺术节。

3、加强课题管理,促进课题研究。

为了将课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加强课题管理,我们制定了《课题组成员职责》、《课题研讨课计划》,下发了“课题研究问题申报表”,并推行了“课题月报制”。为使这些制度得到落实,我们将《实验动态》作为课题管理的一部分,开辟课题之窗,及时刊登各项课题研究进展情况,加强沟通交流,以先进促后进。本学期我们继续办好《金钥匙》报,组织专人录制红领巾电视台科技特色节目,定期更换科技信息橱窗,做好大市《实小科研》的组稿工作和学校主页内容的更换工作,期末认真细致地做好教科工作的考评,从而有效地促进了课题研究的进行。

三、抓住机遇,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和学校事业的发展1、以永康路商业街改造为契机,争取超常规发展事业。

由于永康路改建,对我校校园建设和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影响。但在市局和市政府领导的重视关心下,我们以此为契机,获得上级批准,同意在新区征地40余亩新建高标准“双语”分校,虽然投资大,困难多,且有一定的风险,但为我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前景。在此同时,校本部将利用暑假,紧张施工完成西大门教学用房的基建,全面整修校舍(钢窗调铝合金窗,内墙贴砖、粉刷等)。尽管工期短,任务重,资金缺,但发展是硬道理,相信暑假过后,我校将以崭新的面貌来迎接教育部对我市素质教育实施情况的视导检查。

2、搞好优质服务,扩大住宿部。

我校在艰难的条件下,去年创办了住宿部。近一年来在老师们的努力下,住宿部获得了良好的声誉,住宿生不断增加。在新的一年,一至六年级都将单列开班,这既满足了部分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为我们新建“双语”分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改善办学条件,发挥设施效益。

作文创新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阅读、改革、研究性阅读教学法、信息

什么是阅读?阅读就是通过视觉系统接受书面语言传递的信息,理解书面语言的意义、内容、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它是与听、说、写并立的。阅读能力指的是阅读者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技能完成语文阅读的本领。它包含“认读能力”、“理解能力”、“内化能力”、“运用能力”、“评价能力”、“创造能力”等等。语文是承载和传播人类文明的工具,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是教会学生以语言为工具,自由地、广泛地吸取思想,扩充知识,接受人类的认识成果。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要接受和处理的信息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应付不了的。所以,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长年以来,对于阅读教学我们还是停留在静态的阅读客体(文章)的分析层面上,单纯着眼于文本的内容分析、关系分析、结构分析、写作特点分析以及段落大意、内容要点、中心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归纳等等,具体包括“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辨别和筛选文中重要的信息”、“分析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分析文章的结构”、“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六项。即使是所谓的“阅读鉴赏”,也无非局限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表现的内容”,“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等等。诚然,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方法,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对于以打基础为主的初中生来说,它注重了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学生能通过每一次的阅读训练,来夯实自己的基础。但对于知识难度加大加深的高中生来说,零碎的基础知识对于他们的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多大的作用,更无法应付越来越难的高考阅读试题,因此,这种阅读教学法,学生除了能一个一个的解决阅读材料中的各项问题,却不能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内容,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可见这种阅读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于是,上课文阅读课时,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不见了,丰富真切的个人感受消失了,剩下的多是支离破碎的“尸体解剖”。

应该说,改革开放以来,语文教师的思想在解放,教学模式在改变,语文教改是卓有成效的。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使阅读教学有了大大的改观。比如,初中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许多意蕴优美的课文,来训练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和美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总的来说,这些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摒除旧的教学理念,以文章学为理论指导所进行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仍占统治地位。诸如“语文知识树”、“精讲多练”、“读写结合”等典型教法仍然十分流行。

“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由朱自清、叶圣陶等老一辈教育家提出并实践过的教学方法,在现代语文教学的早创时期,无疑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变化,这种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方向了。其主要问题是:一是从文章结构入手解析“范文”;从积累语文知识入手整理范文所提供的内容要点和零碎的语文知识点。多年来一直沿用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教学参考书》是典型的例证。其“参考”内容有:作者介绍、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手法、练习答案等等。这种用“生理解剖学”方法和以获得“生理解剖”结果为认知目的的中学阅读教学,违背了阅读的根本目的和阅读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不过是通过各种问题千方百计的将学生的思维点引导到标准答案上来,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发展。二是从“读写结合”入手,把对范文的解析同时扩展为模仿范文的写法来进行作文教学,而真正的专业性的作文训练指导几乎没有了。二十多年来,中学语文课本以文章体裁为依据编组课文单元,用“单元知识”归纳、阐述本单元课文的文体知识,学什么文体范文就设计什么文体的作文。这种课本编辑方式,实际上是把阅读与写作这两种不同的思维过程和心理活动混为一谈。课本成了阅读和写作的共同关照物,因而出现了用文章结构分析来置换、代替阅读信息处理的现象。阅读的目的就是为了写作,为了写好作文,应付考试。从写作的角度解读文章,是现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症结所在。

世上的文章,从其承载的不同信息来看,可分为二类:一类是表达理论、知识的理性文章;另一类是抒发情感,描写形象的感性文章。从创作目的来讲,则是让读者通过阅读来准确、具体地把握作者传递的信息。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是很难培养学生这种阅读能力的。这就象解剖了金鱼,并不等于就鉴赏了它的美丽;测量了长城,却无助于领悟它的雄伟一样。阅读,不能只是去专业性地分析文章结构,以及分析其中包含着哪些语文知识点,而是要根据阅读目的有效地清理作者表达在文章中的内容。

另一方面,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很注重识记与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文史知识与语文知识。必要的语文知识积累当然是必要的,但不能把语文知识的积累当作阅读教学的终极目的。事实上,世上的文章不计其数,课文只不过是一个例子。如果仅以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积累目标的话,那实际是挂一漏万;再说,如果学生不能自主的阅读课文、筛选处理信息,识记课文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写作特点、以及重点语段语意的标准理解,则意义不大。阅读教学不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标准答案并识记它,而恰恰是为了培养学生探求正确结论,准确获取文章信息的能力。

阅读是以准确、具体获取文章有用信息为目的的思想活动。但有用信息不是所有信息,判断是否有用的标准是读者的阅读目的。要教会学生如何确定阅读目的——提出问题,并据此准确筛选文章的相关信息——有用信息。以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杂文为例,按照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本文的阅读教学流程应该是这样:介绍写作背景——解题——分析各个部分(包括重点语句、语段)——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但是,当我们把这篇文章的阅读目的假定为如下几点时,情况就迥乎不同了:一撰写《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五位青年作家烈士》专题报告,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人的生平事迹、性格特点等材料;二准备做《鲁迅与青年作家》讲演,则要从本文收集有关五位作家与鲁迅交往的材料;三写作论文《试论国民党反动派对左翼文化的围剿》,则要从本文收集五位作家受迫害的材料。

同一篇课文,阅读目的不同,筛选认知的信息也就不同。这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无法解决的。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界普遍呼吁考试应该照顾到学生“学什么考什么”的教学实际,作为妥协,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就规定必教课文的“基本篇目”(暗示考试涉及课本内容的出题范围),这都是文章学阅读教学法理念大有市场的反映。而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方针的实施,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考试中不仅考课内的文段,也考课外的文段,学生往往课内的能按教师新授时的传授要点做好题,而课外的却答不到点子,把握不住内容。这些表明,中学语文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学生的要求需要了,这种教学方法必须改革了。

综上所述,我提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在现有的“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基础上,大力倡导开创思维的“研究性阅读教学法”。

因为,在一个资讯高度发达的社会,人们传递信息的手段,表达感情的方式,审美价值的取向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而对人才也有新的要求:不但要知识丰富,更要具备定向检索、分析、综合、利用知识(信息)的能力。中学阅读教学必须要适用这种社会要求。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基本内容是:以目的性为阅读前提,以信息论为阅读理论指导;以围绕阅读目的的准确、快速、有效地把握文章的相关信息为基本原则,不断提高学生筛选、认知、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在这里,阅读是被当作一种终身受用的技能看待的。这一点,十分符合当前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发展学生为最终目的的教育理念。在一生的学习与工作中,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之一,因而对个人的成长、成才、成就影响都非常之大。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无疑是必须而紧迫的。

就中学现阶段而言,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这个工具性就体现在:看学生习得的阅读能力能不能直接为数学、物理、化学、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自学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帮助的程度有多大?我们平时总是说某某学生理科成绩好,但语文不好,这实际上说的是他的语文专业知识不足,并不能说明他的阅读能力差。因为,很难想象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是如何理解题意、缜密思维的。一个理解力较好的学生可能写作欠佳,但定向筛选信息、研究问题的阅读能力可能很强,也就是说,一个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一定学不好理科。这样讲,不是淡化、抹杀语文的学科特征,恰恰是更准确地表述它的作用与工具性。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是以信息论为理论指导,阅读介质除了传统的书籍报刊外,还应包括视听信息、网络资讯、多媒体等等,它是把阅读材料看成一个系统的信息集,通过识码、解码、编码达到对它的有效理解与把握。过虑次要信息,压缩有用信息,使无序信息条理化,使隐性信息显性化,把信息原码重新组合加工,衍生出新的信息。在这里,阅读已不是语文范畴内的作业,而是读者获取信息的一种手段。因此,读者不能单纯将观察重点放在文章用了什么句式、什么修辞、什么写法等纯语文学科范围内的事情上,而更要关注语言表达了什么信息,什么是重点信息,如何阐述扩充关键信息的等等。也就是说,阅读过程是认知信息的过程,而不仅是识别语文知识的过程。这就是研究性阅读法与文章学阅读法的本质区别。就中学阅读教学的本质与根本目的的而言,要教给学生的就是这种筛选信息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来加强语文修养。不明了这一点,就永远也走不出文章学阅读法的圈子。

我们知道,阅读是人生基本能力之一,主要通过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来加以训练。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把它的主观认定为语文学科的专利,更不能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征来阉割它的技能性。其实,我们这里强调阅读教学的技能性,并不轻视和妨害语文学科的人文熏陶与专业修养。我们只是呼吁: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从传统的文章学阅读教学中的细微而零碎的语文知识训练中摆脱出来,从语文学科的片面中摆脱出来,培养一种应用于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阅读能力。

有了这种阅读观念上的更新,再审视现在中学的语文阅读教学,问题就明朗了。不妨举一个典型例子比较两种阅读教学法的长短。

例一:

从来的文章家都提倡简练,而列繁冗拖沓为作文病忌,这诚然是不错的,然而,文章的繁简又不可单以文字的多寡论。言简意赅,是凝练厚重,言简意少,却不过是平淡单薄。“繁”呢,有时也自有它的好处:描摹物状,求其穷形尽相;刻画心理,能使细致入微。有时,真是非繁不足以达其妙处。这可称为以繁胜简,看文学大师们的创作,有时用简:惜墨如金,力求数字乃至一字传神。有时使繁:用墨如泼,汩汩滔滔,虽十、百、千字亦在所不惜。简笔与繁笔,各得其宜,各尽其妙。(中学语文课本《繁笔与简笔》)

文章学阅读教学法阅读设计:

1给下列生字注音:冗沓赅汩。

2首句是多重复句,第一层在哪里?

3文中用了第三次冒号,其作用是什么?

4本段论述的大意是什么?

5写出三个“一字传神”的古代名句。

6与本段观点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A删繁就简三秋树,立异标新二月花。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意则期多,字则唯少。

D句有可削,足见其疏:字不得减,乃知其密。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阅读设计:

1文中要阐明的观点是什么?

2文段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

3请从作者的基本观点出发,引申出一些新的观点。

4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结合你的写作实践谈谈体会。

很显然,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着眼文章信息的处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筛选重点,注重创新。而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则着眼于繁琐零碎的语文专业知识的认识和识记,轻视思维。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并不排斥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但它们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语文知识,因此,它从不重复学生已经能够自己做好的事情,它从不要求学生识记可以通过工具书解决的一般性语文知识,它拒绝把语文知识性学习作为阅读教学的能力训练内容。学语文当然要注意字词的读音、字形、词形、意义、修辞、句式、文章写作知识等,但它们不属于阅读教学的范围,更不是阅读能力本身,文章学阅读教学法却把它们作为阅读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可以利用一切可供阅读的材料进行,而不仅仅是所谓的名著名篇。因为,对名文的学习是为了满足一种人文熏陶、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的需要,属于象牙塔式的品味阅读,除此,还必须进行大量非名篇的一般信息材料(尤其是科技性、理论性、资料性的)的阅读训练。公务员之家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的课堂组织形式应该是合作探索型课堂模式。其基本流程是:一、问题中心,确立阅读目标。以有一定涵盖性,综合性的问题定向;二、自主探索,筛选目标信息。由学生自主独立进行相关信息的采集、分析、综合、提炼和重组;三、切磋问题,提高阅读效能。分组讨论、争辩、启发;四、交流评价,反馈阅读质量。由学生主体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反驳、完善,教师评价。这种教学模式,在真正意义上将教与学完整的结合,实现了教学相长。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一、主动积极,乐于探索;二、潜心研究,独立思考;三、知疑问难,互动合作;四、善于发现,注重总结。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向教师提问特别多,师生问答不能是简单的对错判定,而应该是平等协商的讨论,所以,学生正确的提问方式应该是:先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再询问老师的看法并与之讨论,如不同意教师的意见,要进一步质疑。

研究性阅读教学法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变革。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做通才教师,而不是只懂语文。语文教师要特别重视自我全面发展;二、课堂教学的开放性,质疑问题的随机性,使教学过程可能出现不可预知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较强的智慧驾驭能力,还要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开放、民主、宽容、合作、平等的教学心态;三、教师不应是知识的仓库、权威和真理的裁判官,而应是学生学习的服务员,协助者和合作伙伴;四、要乐于吸取和研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乐于学习和运用新的教学设备(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乐于把阅读教学与现实社会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总之,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它对于中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阅读教学方法,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使我们的学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参考文献:

刘朝纲《以大学语文观组织和实施语文教学》1994年

露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4月

曾海芹《阅读学新论》语文出版社1999年9月

《高中语文研究性阅读法》侯定元广东省珠海市第二中学2000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