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专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9:40:37

中专部范文篇1

1、一年来能按党总支、学校行政布置,组织好党员、中专部教师的政治学习活动。增强本部教师的了解和凝聚作用。

2、协助搞好中专部全体学生的主课学习竞赛活动、总结及颁奖。

3、组织本支部党员参加对大菉中学的支教助困捐款活动,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捐款、物助残、困等活动。

4、协助学校做好艺术节、中陶会的准备工作及组织工作,组织学生干部抓好学生的礼貌仪表检查和教育工作。

5、年下半年组织召开中专部第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针对当前学生素质变化情况,进行探索和研讨新的工作方法。

6、组织中专部学生参加市民歌节狂欢活动,保证安全完成任务。

7、组织抓好本部教师的“四五”普法宣传、考试及改卷工作。

8、做好“十户联保”工作,保持单元住户安全和睦。

9、协助学校抓好女生宿舍的安全疏散演习工作及男生新生安全教育及往返路队组织工作。

10、协助学生科检查男生宿舍的安全隐患,保障住宿安全。

11、协助学生科做好违反纪律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调查、处理工作。

12、协助学生科晚间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及时做好处理及调查。

13、协助教务科做好考试作弊学生的查验、谈话、思想认识等工作。

14、做好党支部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及职工代表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15、本学期组织好支部党员学习好“两个条例”,人人专题发言,并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杨为民的先进事迹,激发党员争优创先。

16、每学期做好支部计划及总结工作。安排好党员与班级联系,党员与青年教师联系、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工作。

17、积极与班主任共同探索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进行了“跟踪教育”的试验工作,并逐步推广。并在学校德育工作会上作了汇报。“跟踪教育”取得了成果,推动了一些班级的工作。

18、本学期与部主任协同组织各班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基础上分年级召开经验交流(对话)会。

19、布置各班召开与科任老师的座谈、对话会,师生共同研讨如何提高学习质量。

20、协同部主任组织并召开“你如何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班主任工作第二次研讨会。

21、协同三部、学生科、教务科搞好“让师德在课堂中教学中闪光”展示教学、班会课活动。

22、每学期认真指导中专部团总支工作,召开团干会指导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23、积极发展党员工作。与青年教师7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7人谈话,三人列为培养对象,支部发展党员1名。

24、一年来抓好二、三年级业余党校党课组织、作业收阅工作,并抓好一年级业余党校班的组建工作。

25、配合学生科搞好“五四”青春形象、小品大赛工作及英语教研室的英语晚会、理化生教研室的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

26、配合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并做好本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心稳定工作。

27、协助学校进行百色地区各县的招生宣传工作。

中专部范文篇2

1、一年来能按党总支、学校行政布置,组织好党员、中专部教师的政治学习活动。增强本部教师的了解和凝聚作用。

2、协助搞好中专部全体学生的主课学习竞赛活动、总结及颁奖。

3、组织本支部党员参加对大菉中学的支教助困捐款活动,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捐款、物助残、困等活动。

4、协助学校做好艺术节、中陶会的准备工作及组织工作,组织学生干部抓好学生的礼貌仪表检查和教育工作。

5、20*年下半年组织召开中专部第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针对当前学生素质变化情况,进行探索和研讨新的工作方法。

6、组织中专部学生参加南宁市民歌节狂欢活动,保证安全完成任务。

7、组织抓好本部教师的“四五”普法宣传、考试及改卷工作。

8、做好“十户联保”工作,保持单元住户安全和睦。

9、协助学校抓好女生宿舍的安全疏散演习工作及男生新生安全教育及往返路队组织工作。

10、协助学生科检查男生宿舍的安全隐患,保障住宿安全。

11、协助学生科做好违反纪律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调查、处理工作。

12、协助学生科晚间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及时做好处理及调查。

13、协助教务科做好考试作弊学生的查验、谈话、思想认识等工作。

14、做好党支部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及职工代表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15、本学期组织好支部党员学习好“两个条例”,人人专题发言,并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杨为民的先进事迹,激发党员争优创先。

16、每学期做好支部计划及总结工作。安排好党员与班级联系,党员与青年教师联系、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工作。

17、积极与班主任共同探索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进行了“跟踪教育”的试验工作,并逐步推广。并在学校德育工作会上作了汇报。“跟踪教育”取得了成果,推动了一些班级的工作。

18、本学期与部主任协同组织各班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基础上分年级召开经验交流(对话)会。

19、布置各班召开与科任老师的座谈、对话会,师生共同研讨如何提高学习质量。

20、协同部主任组织并召开“你如何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的班主任工作第二次研讨会。

21、协同三部、学生科、教务科搞好“让师德在课堂中教学中闪光”展示教学、班会课活动。

22、每学期认真指导中专部团总支工作,召开团干会指导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

23、积极发展党员工作。与青年教师7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7人谈话,三人列为培养对象,支部发展党员1名。

24、一年来抓好二、三年级业余党校党课组织、作业收阅工作,并抓好一年级业余党校班的组建工作。

25、配合学生科搞好“五四”青春形象、小品大赛工作及英语教研室的英语晚会、理化生教研室的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

26、配合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并做好本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心稳定工作。

27、协助学校进行百色地区各县的招生宣传工作。

中专部范文篇3

组织好党员、中专部教师的政治学习活动。增强本部教师的解和凝聚作用。1一年来能按党总支、学校行政布置。

2协助搞好中专部全体学生的主课学习竞赛活动、总结及颁奖。

参加工会组织的各项捐款、物助残、困等活动。3组织本支部党员参加对大菉中学的支教助困捐款活动。

组织学生干部抓好学生的礼貌仪表检查和教育工作。4协助学校做好艺术节、中陶会的准备工作及组织工作。

针对当前学生素质变化情况,52003年下半年组织召开中专部第一次班主任工作研讨会。进行探索和研讨新的工作方法。

保证安全完成任务。6组织中专部学生参加南宁市民歌节狂欢活动。

7组织抓好本部教师的四五”普法宣传、考试及改卷工作。

保持单元住户安全和睦。8做好“十户联保”工作。

9协助学校抓好女生宿舍的安全疏散演习工作及男生新生安全教育及往返路队组织工作。

保障住宿安全。10协助学生科检查男生宿舍的安全隐患。

11协助学生科做好违反纪律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和调查、处理工作。

及时做好处理及调查。12协助学生科晚间处理学生中的突发事。

13协助教务科做好考试作弊学生的查验、谈话、思想认识等工作。

14做好党支部委员会的换届改选工作及职工代表会的换届改选工作。

并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杨为民的先进事迹,15本学期组织好支部党员学习好“两个条例”人人专题发言。激发党员争优创先。

党员与青年教师联系、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联系工作。16每学期做好支部计划及总结工作。安排好党员与班级联系。

进行了跟踪教育”试验工作,17积极与班主任共同探索做好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并逐步推广。并在学校德育工作会上作了汇报。跟踪教育”取得了成果,推动了一些班级的工作。

18本学期与部主任协同组织各班召开学习经验交流会的基础上分年级召开经验交流(对话)会。

师生共同研讨如何提高学习质量。19布置各班召开与科任老师的座谈、对话会。

20协同部主任组织并召开“如何提高学生学科成绩”班主任工作第二次研讨会。

21协同三部、学生科、教务科搞好“让师德在课堂中教学中闪光”展示教学、班会课活动。

召开团干会指导提高他工作能力。22每学期认真指导中专部团总支工作。

三人列为培养对象,23积极发展党员工作。与青年教师7人、入党积极分子5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7人谈话。支部发展党员1名。

并抓好一年级业余党校班的组建工作。24一年来抓好二、三年级业余党校党课组织、作业收阅工作。

25配合学生科搞好“五四”青春形象、小品大赛工作及英语教研室的英语晚会、理化生教研室的科普知识竞赛等活动。

并做好本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和人心稳定工作。26配合学校进行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27协助学校进行百色地区各县的招生宣传工作。

中专部范文篇4

一、全市面上基本情况

从全市看,采取公开招考方式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我市部分县(市)区起步比较早,但实施的区域并不广,主要集中在余姚、慈溪、宁海和鄞州等四个县(市)区,截止到*年10月,四地已累计公开招考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305人,目前还有216人分别在213个行政村任职,占全市行政村总数的6.9%。现职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中,中共党员122人,占56.4%;女同志106人,占49.1%;平均年龄26.3岁。从现职人员的任职情况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在实施范围上,以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为主。招考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余姚、慈溪和鄞州等三个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县(市)区。慈溪市在这方面工作相对比较超前,而且也形成了比较规范系统的做法。

2、在所任职务上,以非主要领导岗位为主。主要集中在助理、团支部书记、文书、办公室主任等岗位,这些岗位人员共有137人,占76.5%(慈溪市*年招考的37人岗位尚未明确)。也有一部分进入了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和村经济合作社班子,进入村级班子的共有32人,占17.9%,其中:7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11人担任副书记;12人担任村委会委员(慈溪8人是担任村居合一的居委会成员);2人担任经济合作社成员。

4、在人员学历上,以大专学历为主。现职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中,中专学历26人、大专学历151人、大学学历39人,所占比例分别为12%、69.9%和18.1%,主要集中在大专学历层面。从历年招考情况比较,呈现出中专学历比例下降、大学学历比例逐步提高的趋势,以慈溪市为例,*-*年历年招考人员中,中专学历所占比率分别为23%、21.6%、6.3%、5.7%和0;大学学历所占比率分别为0、5.4%、15.6%、22.6%和68.2%。

5、在人员专业上,以管理、法律、计算机、财务和文秘等专业为主。虽然现职大中专毕业生的专业分布比较多样,但主要集中在管理、法律、计算机、财务和文秘等专业,其中管理类40人,法律类31人,计算机类29人,文秘类19人,财务类18人,这五类专业人员要占到总人数的63.4%。涉农类专业12人,占5.6%,人数相对较少。

6、在队伍稳定性上,总体上选择留任为主。现留任的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的人数为216人,占历年招考录用总人数的70.1%。其中余姚、慈溪两地的留任比率更高一些,达到了81%。离开的多因考入事业单位、公务员或进入企业。

二、主要动因分析

招考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一项新的工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符合中央的精神。从已实施这项工作的地区来看,组织上的重视、大学生的关注及社会上的认可,都推动了这项工作的开展。

从组织层面看:

1、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十分重视村干部队伍的建设,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村干部队伍文化程度偏低、年龄偏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一些村干部受自身文化、年龄的影响,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已不太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而选拔大学生担任村干部,无疑为进一步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同时,由于村里优秀的年轻人,通过考大学、参军、外出打工经商等渠道大量外流,留在村里可供选拔的人选非常有限。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将更多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人充实到村干部队伍中去,为进一步充实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奠定了基础,并且也为乡镇物色培养后备干部奠定了基础。

2、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提高农村工作水平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铺开,农村经济社会和基层民主的发展,农村工作越来越多地涉及到农业科技、生态环境、网络信息等方面的科学知识,涉及到村庄规划、建设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涉及到依法办事、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农村对科学技术和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当前农村人才的缺乏,无疑是影响农村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的关键。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让年纪轻、文化程度高、有一定专业知识和特长的大中专毕业生直接参与到农村各项工作去,能够进一步缓解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现实农村人才缺乏之间的矛盾,为提高农村工作水平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

3、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是缓解学生就业压力的需要。这几年,由于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农村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增多,高校毕业生也逐年增多,就业压力很大。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许多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宁可“漂”在城市,也不愿回到农村基层工作,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农村基层对大学生的迫切需求。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不仅仅是解决了一部分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在社会上倡导新的就业导向,进一步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引导更多的大学生将择业的目光转向农村基层。

从学生层面看:

1、把担任村干部作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部分来自农村的大中专毕业生,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村有一定的感情,他们认为现在中央和地方各级都在号召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去工作,投身于农村的建设。自己作为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更应该有这种责任意识,通过自己所学的知识来建设农村,服务村民,实现自身价值。

2、把担任村干部作为锻炼自己、提高能力的途径。部分毕业生认为自己虽然有了一定的学历和知识,但实际工作经验相对比较欠缺,担任村干部,通过在农村这个舞台上摸爬滚打,更能锻炼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能够更快地成熟和成长。

3、把担任村干部作为谋求稳定职业的途径。在现职的216名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中,有133人为历届生,在担任村干部之前,已有过一定的工作经历。他们认为现在企业工作不稳定,工作压力大,保障少,待遇也不高。担任村干部,工资待遇与企业基本持平,但工作环境、发展空间一般都优于企业,而且担任村干部也受到社会的尊重,不失为一份比较稳定的职业。

4、把担任村干部作为过渡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途径。部分学生认为,目前面向社会的公务员和事业人员招考竞争实在太激烈,竞争压力大。而先担任村干部,从事农村基层工作,一方面可以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为以后报考公务员作准备,另一方面也可以享受有关招考(聘)大学生村干部进镇(街道)事业单位的优惠政策,进入机关(事业)单位的机会更大。

从社会层面看:

1、大学学历已成为社会上普遍的职业要求。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对教育的重视,年轻人享受高等教育的范围在逐步扩大,使得社会上对学历的要求也是“水涨船高”,传统的大学生“高人一等”的观念正逐步为社会所摈弃,大学学历已成为社会上包括农村基层组织选人用人的基本要求。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学生也变得更加现实,在对待各种形式的就业上,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2、社会公众对大学生担任村干部的评价日高。选拔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突破了传统的大学生就业范围,也改变了传统的村干部来源途径,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农村工作中,很多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村三个文明的建设,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赞同和认可。在调研中,无论是县(市)区、镇(街道)的领导干部,还是村里的干部群众,对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予以了肯定,社会认可度在逐步提高。

3、家庭对大学生担任村干部的理解和支持。由于每年毕业走上社会上的大学生日益增多,许多学生家长对子女就业的期望也变得更加现实,传统的“考上大学就等于跳出‘农门’”的观念也正在发生着变化,他们对子女大学毕业后选择村干部职业,予以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在调研中,一些大学生村干部提到,正是由于家庭成员的理解和支持,自己才报考了村干部。

三、招录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在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工作中,各地结合实际进行实践和探索,形成了各自的一些做法,既有共性的,也有个性的内容。

1、在选拔对象范围上,一般要求为本地生源。考虑到农村工作要直接面对基层老百姓,必须熟悉本地语言、生活习惯等,因此各地一般要求选拔的对象为本地生源的大中专毕业生,而宁海县则将对象扩大到宁波大市范围。其他有关年龄以及学历的要求,也是随着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如慈溪市*年要求近三年和当年度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到*年调整为大专以上毕业生,年龄在30周岁以下。

2、在选拔程序上,实行“公平竞争、择优录取”。在选拔程序上,一般都参照公务员招考办法。以慈溪市为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计划申报,先由各村根据需要向镇(街道)提出招考人数,镇(街道)汇总分析后上报市人事局。2)公开报名,由市人事局根据各地申报计划,向全社会招考简章,公开进行报名。3)统一考试,由市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组织,分笔试和面试两部分,成绩分别占总分的40%和60%。4)择优录用,在面试合格者中,根据招考指标数1:2比例,按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入围人选,由各镇(街道)和相关村择优确定拟录用对象,报市人事局审核。余姚市则采取了“集中推介会”方式,即依托人才交流中心,挑选一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向有需求的镇(街道)、村进行集中推介,实行双向选择。同时,也有一些地方由乡镇(街道)出面进行招考录用,程序方法上类似于公开选拔后备干部。

3、在任用管理上,采用动态管理。一是聘用制。大中专毕业生被录用后,都与村签订聘用合同,如慈溪市规定一年一聘,余姚市、宁海县规定三年一聘。聘用的大学生列入专职村干部管理范围,但在是否占用村干部职数上,慈溪采用的是不占村干部职数的做法,而余姚、宁海则将人员列入村干部职数。二是试用期制。聘用人员一般都要经过一定时间的试用期,如慈溪市为半年,余姚市为一年。三是培训帮带制。新录用大学生村干部要实行上岗培训,工作期间每年一次进行集中培训。各镇(街道)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各类培训学习。落实镇(街道)联村干部或村干部为帮带责任人,在工作上进行传、帮、带。四是定期交流谈心制,由组织(人事)部门或镇(街道)定期组织大学生进行座谈和交流,了解掌握其工作、思想情况。五是定期考核制。明确日常管理考核由镇(街道)、村负责。聘用期满后,考核合格的续聘,不合格的解聘。

4、在待遇保障上,参照同类专职村干部或镇(街道)事业人员。在大学生村干部待遇保障上,慈溪市、余姚市参照同类专职村干部,宁海县和鄞州区则是参照镇(街道)事业人员。参照同类专职村干部方式的待遇主要有三块内容。一是基本报酬,一般规定不低于每月800元,试用期满后,可根据实际表现、职务情况以及村里实际适当逐年提高。二是养老保险。慈溪市是参照事业人员,集体部分由市、镇(街道)各负担50%。余姚市则是参照村三套班子成员标准,具体由镇、村与毕业生商定。三是年终考核奖。每年年终,由镇(街道)对村干部岗位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考核情况与奖金挂钩。此外,慈溪市还落实了医疗保险,具体参照城镇职工标准缴纳,费用由市、镇(街道)各负担50%;对市里集中考核为优秀和良好的大中专毕业生分别给予每月200元、100元的奖励。

5、在激励措施上,选拔优秀分子进入镇(街道)事业单位。部分地区为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农村工作,激励大学生在农村工作中建功立业,实行了招考(聘)优秀大学生进入镇(街道)事业单位的做法。如鄞州区*年招考大学生村干部时,规定大学生在三年聘期结束后,表现好且乡镇工作需要的,可以正式招聘为乡镇事业人员。慈溪市对到村工作满两年、年度考核合格且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进行“单招单考”,选拔进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对年度考核优秀、进村级班子、任村团支部书记、获得过市级以上单项荣誉的人员,分别给予加分。

四、工作实践效果

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有利于鼓励和引导大中专毕业生投身农村、建设农村、经受锻炼、增长才干;有利于优化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提供组织保证和智力支持。具体实践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有效地改善了村干部的队伍结构。从慈溪市*-*年选拔的且留在农村的150名大中专毕业生情况看,大专以上学历135人,中共党员71人,平均年龄25.1岁。这些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无疑给村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目前慈溪市60%的村进了大中专毕业生,对进一步改善村干部队伍文化、年龄结构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年底,该市村干部1963人,大专以上学历51人,占2.6%;年龄35岁以下的281人,占14.3%。到*年村级换届后,村干部1664人,大专以上学历134名,占8%;年龄35岁以下的258人,占15.5%。村干部大专以上学历、35周岁以下人员所占比率分别提高了5.4个和1.2个百分点。此外,村里的年轻干部面对这批充满活力且又有文化知识优势的大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许多人表示趁还年轻,要抓紧学习,否则就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慈溪市近年来有100多名村干部报考学历和专业培训,在村里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氛围。

2、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工作的水平。大中专毕业生年纪轻、素质高、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思想开放、视野开阔、接受能力强;法制意识和政策观念强,注重依法办事。他们的到来,无疑是给农村基层工作带来了一股新风,在大中专毕业生的积极参谋和努力工作下,村里的各类统计、报表、计划、总结、文书档案和其他上报材料等一些基础性工作的质量,与以前相比有了显著的提高;村里的村庄规划、环境保护、经济项目可行性报告等工作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村里的各项制度逐步得到建立健全,工作规范化程度也有了进一步提高;村里的各种活动也日益增多,给原本寂静的农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一些村主要干部反映:“不用不知道,一用还真少不了。”许多村民认为大学生文化程度高,个人素质好,政策解释透彻,处事公平,心地纯洁,值得信任。

3、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了后备干部队伍。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通过直接体验农村生活,直接参与农村基层的社会管理,既锤炼了他们的思想意志,又增强了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使他们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许多镇村领导反映,大学生几年工作下来,学生气褪去了,成熟感增强了,在一些事情的处理上老练了很多。大学生自己也认为,在村干部岗位上工作,考虑问题比以前要全面、仔细,办事情比以前稳妥、周到。慈溪市人事局一位领导对此颇有感受:在选拔到村工作满二年毕业生进镇属事业单位时,我们切实地感受到,与他们报考村干部面试时相比,在口头表达能力、思维反映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方面有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各个层面都对这支素质优良的农村后备干部队伍予以了肯定。

4、有效地拓展了大中专毕业生施展自身才华的舞台。近年来,随着农村的进一步发展,许多村积极拓展都市休闲农业、旅游观光农业、生态环保农业、出口创汇农业等一、二、三产业相结合的项目,农村广阔的天地,成为了大中专毕业生发挥自身优势、施展自己才华的舞台。在慈溪市海拔最高的大山村工作的俞城德,到村工作后,协助村领导先后拟订了大山村优质茶叶基地、千亩林业示范区、特色旅游观光等项目可行性报告;协助申报大山茶叶、杨梅2个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利用因特网推销村里的茶叶、杨梅、笋等特色农产品,促进了村里特色经济的发展,被村里干部和群众亲切地称为“村里的大学生”。大学生的知识优势、技能优势在农村得到了比较充分的发挥。

5、有效地改变了大中专毕业生的择业观。随着社会各届对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工作的认可,农村广阔的舞台以及相关的优惠政策,进一步鼓励和促进了广大大中专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就业。以慈溪市为例,大中专毕业生报考与录用人数比例呈逐年扩大的趋势,*年为11:1,到*年扩大到31:1,而且今年录用的37名大学生中,不仅有来自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省内知名院校,还有来自浙江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全国名校,其中18人是大学里的班干部、三好生和优秀毕业生,有13人是中共党员,充分说明了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生将择业的目光转向了农村和基层。

五、主要问题及下一步工作要求

*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18号)中提出:“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争取3到5年的时间基本实现全国每个村、每个社区至少有一名高校毕业生的目标”,中央已对这项工作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市部分县(市)区在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这项工作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些实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有待于下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过程中予以解决。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从上级组织层面看,部分组织(人事)、镇(街道)干部对此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干部有顾虑,认为推行这项工作会引起原有村干部的意见,影响其工作积极性;有些干部在观望,认为推行这项工作是好事,但上级没有出台具体的实施意见,不好操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从村级层面看,部分村干部对选拔大中专毕业生担任村干部还未形成共识。有些村干部认为选拔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工作,是组织上的安排,虽然接受,但内心上并没有真正通过;有些村干部担心大学生年纪轻、文化高,经过几年锻炼后,会对自己形成竞争,内心上有顾虑;有些村干部把大学生作为上面派下来的,没有将其真正作为村干部的一员来对待。从学生层面看,少部分学生缺乏长期扎根农村、服务农村的思想准备,存在“先就业、后择业”的思想,把担任村干部作为找到更理想职业前的过渡。

2、政策要求还有待明确。从已经实施这项工作的地方看,各地做法不一、进展不一,要求不一,存在着很大的不平衡性。既有县(市)级组织实施的,也有各镇(街道)组织实施的,还有各村自己组织落实的。在选拔对象、选拔程序、人员管理、激励保障等有关方面的要求和规定也不一样。如慈溪市规定,村级自行招聘的大学生村干部,不享受市里的有关待遇规定,不列入镇(街道)事业单位“单招单考”对象范围。近期来看,作为一项新的探索性的工作,可鼓励各地积极尝试。但从长远看,如没有原则性、统一性的规定和政策,不利于工作持续、规范地开展。

3、工作环境还有待改善。一是帮带问题。许多地方都明确专人联系大学生村干部,在工作上进行传、帮、带,但在具体的工作措施上不够有效,在帮带力度上还不够大,导致一些大学生村干部游离于村干部队伍之外。二是生活问题。由于部分村里没有提供吃饭、住宿的条件,给非本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带来了许多不便,许多大学生因此而成为“早上到村工作、下午到点回家”的“走读”式村干部。三是待遇问题。虽然部分县(市)区对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作了规定,但因各村经济实力不同,落实的情况也不同,尤其是经济实力不强的村,要完全达到上级的要求有困难。四是职数问题。各地对村干部职数有规定,各村一般也都是“满编”的,如果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占用村干部职数,容易造成村干部职数超编。

4、发展空间还有待拓宽。从各地实践情况看,仍存在许多不利于大学生村干部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导致大学生村干部发展空间比较有限。一是政策法规限制。《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本村村民,才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村委会选举中,异村任职的大中专毕业生无疑被排除在选民外。在政策上就限制了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的进一步发展。二是培养力度不足。虽然很多大中专毕业生村干部已被镇(街道)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但在培养上主要还是依靠村里主要干部。大中专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从使用的角度看,村里主要干部是欢迎的,但是从培养的角度看,村主要干部则是有顾虑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中专毕业生成长提高,影响了大中专毕业生的进一步的发展。三是成为事业干部名额有限,虽然部分县(市)区采取了招考(聘)进入事业单位的做法,但毕竟只能解决一小部分人员。如何拓宽大学生村干部的出路,已成为各地普遍关心的问题。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下一步在推进这项工作时,要重点把握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1、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良好氛围。一是要加强舆论宣传。通过新闻媒体,对选拔大学生到村工作的重要意义进行宣传,对大学生到村工作的典型事迹进行报道,让社会上更加了解、认同和支持大学生担任村干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二是要统一各级党委政府的认识。要把选拔大学生到村任职这项工作,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提高党在农村执政能力的政治高度,作为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村干部能力素质和农村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来理解、来对待、来落实。三是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思想。在鼓励大学生到村工作的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真心为民办事、长期扎根农村的思想,正确处理担任村干部与进入机关(事业)单位之间的关系,使大学生安心农村工作。

2、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推进工作。选拔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但在实际操作中,要注重结合本地、本村的实际情况,不能搞“一刀切”。一是要因需而行,合理配置人才资源。要正确把握组织要求和村里需求的关系,避免因组织上要求与村里实际需求不对应,使选拔大学生担任村干部工作成为一种形式。当前,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要求,着力做好现有村干部队伍整体情况的调研,逐村分析村干部队伍的薄弱环节、存在问题,重点要掌握村干部队伍的能力缺失问题,从而为有针对性地选择大学生提供依据,增强大学生配置的合理性、实效性。二是要因时而行,分类分步逐年实施。要正确处理好农村现实需求和长远要求的关系,避免因急于追求村村都要有大学生的目标要求,造成人才资源的闲置。首先,应先考虑村级规模较大、经济实力较强以及各类先进村、示范村任职。其次,再考虑村级规模、经济实力中等的村。而对一些村级规模比较小、经济实力比较差、实际事务比较少的村,可以暂时不选派大学生到村任职,结合以后撤村、并村工作同时进行。

中专部范文篇5

第一条为建立和健全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制度,根据国务院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暂行条例》的原则,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中等专业教育自学考试(以下简称“中专自学考试”),是对自学者进行以学历考试为主的中等专业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国家考试相结合的中等专业教育形式。它是自学考试制度的一个重要层次,同时也是我国中等专业教育的组成部分。

第三条中专自学考试的任务是:通过国家考试促进个人自学和社会助学活动,推进在职专业教育和从业人员就业前的专业培训,造就和选拔德才兼备的中级专门人才,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第二章考试机构

第四条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考委”)在国家教育委员会的领导下,同时管理全国中专自学考试工作。

全国考委管理中专自学考试的职责是:

(1)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政策、法规,制定中专自学考试的具体政策和业务规范;

(2)指导和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中专自学考工作;

(3)对中专自学考试工作进行检查、监督和评估。

第五条中专自学考试主要是地方性事业。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以下简称“省考委”)同时管理本地区中专自学考试工作。省考委的组成,应有一定比例的中专学校领导和教师参加。

省考委管理中专自学考试的职责是:

(1)贯彻执行中专自学考试的方针、政策、法规和业务规范;

(2)制定本地区的专业开考规划,审定开考专业、指定专业指导学校或组建专业指导小组;

(3)制定和审定开考专业的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组织编写有关自学用书和自学参考资料;

(4)领导和组织考试工作,颁发专业合格证书和毕业证书;

(5)指导社会助学活动;

(6)组织开展中专自学考试的研究工作。

省考委的日常办事机构可同时负责中专自学考试工作。

第六条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辖市、地区、直辖市的市辖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地市考委”)同时管理本地区中专自学考试工作。

地市考委管理中专自学考试的职责是:

(1)负责报名、考场安排等考试的组织工作;

(2)配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社会助学活动,做好课程自学考试大纲和自学用书的供应工作;

(3)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安排实践性环节的考核;

(4)管理应考者的考籍档案,颁发单科合格证书;

(5)负责组织对毕业人员的成绩复审和思想品德鉴定工作;

(6)在省考委关于开考专业的规划和原则指导下,根据本地区的需要和可能,提出开考专业申请。

地市考委有关中专自学考试的日常工作,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第七条专业指导学校由省考委遴选专业师资力量较强的全日制中专学校担任。专业指导学校在中专自学考试工作上接受省考委的领导。其职责是:

(1)受省考委委托,拟定专业考试计划、课程自学考试大纲;

(2)参与命题、评卷,负责实践性环节的考核;

(3)对考试质量进行研究分析;

(4)办理省考委交办的其他有关工作。

专业指导学校应设立中专自学考试办事机构。参照国家教委、劳动人事部(85)教职字008号文件精神,根据任务配备必要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所需编制列入学校总编制内,不另行增加。

省考委根据需要建立的专业指导小组,行使专业指导学校的职责。其组成由省考委自行确定。

第三章开考专业

第八条中专自学考试应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才需求的科学预测和开考条件的实际可能,设计考试专业。要防止单纯为了满足个人学历的要求,盲目设置考试专业。

第九条开考专业应有保证专业开考的专业师资力量,相应的工作机构,必要的专职人员、经费和保证实践性环节考核的必要条件。

第十条开考专业的考试质量标准,应在总体上保证与招收初中毕业生的全日制中专学校的同类专业相一致。

第十一条开考新专业,应经过有关部门和专家论证。专业考试计划须经省考委批准并报全国考委备案,在开考半年前向社会公布。

第十二条用人部门要求开考本系统所需专业的,可委托省考委组织办理。任何单位和部门不能自行组织中专自学考试。

第十三条跨省开考专业,须经有关省考委审核同意。有些特殊专业,可实行省际协作和委托开考。

第十四条停考专业须经省考委批准并报全国考委备案。

第四章考试办法

第十五条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具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或经过严格考核确认具有同等学历的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的限制,均可参加中专自学考试。

第十六条报考人员可自愿选择考试专业,但根据专业要求对报考对象作职业上必要限制的专业除外。

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原则选择考试专业。

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在校生不得报考。

第十七条报考人员应按本地区的有关规定,到省考委或地市考委指定的单位办理报名手续。

第十八条中专自学考试的命题由省考委统一组织。试题(包括副题)及参考答案、评分标准启用前属绝密材料。

第十九条中专自学考试以地区、市、直辖市的市辖区为单位设考场。有条件的,经省考委批准可在县设考场,由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

第二十条中专自学考试实行单科累计制度。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门课程的考试。

第二十一条中专自学考试同时实行中专专业证书、单科合格证书制度。中专专业证书的标准,应在本岗位专业知识上达到全日制中专同类专业相应的水平,符合本职工作对干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取得专业证书者继续参加本专业学历考试,可以免考专业考试计划中已及格的相同课程。

第五章考籍管理

第二十二条中专自学考试的应考者,取得一科合格证书后,应建立相应的考籍档案,其考试成绩长期有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之间相互承认。

第二十三条在籍应考者因户口迁移、工作变动或其他原因需要转考或转专业者,可按有关规定办理转专业手续。

转考或转专业后,原专业考试合格并与新专业相同或相近课程,要求相同或高于新专业课程的,不再重复考试;原合格课程比新专业课程要求低的,应重新考试。

第二十四条经批准停考的专业,在籍应考者可转入相近专业继续考试。无相近专业,应考者可重新选择其他专业参加考试。免考课程,按转专业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中专自学考试应考者符合下列规定,可以取得毕业证书:

(1)考完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

(2)完成规定的实践性环节考核任务;

(3)思想品德鉴定合格。

获得中专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学历。

第二十六条中专自学考试应考者的毕业时间,一般为每年的6月和12月。

第六章专业人员的使用与待遇

第二十七条中专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在职人员可以当干部(技术人员),也可以当工人。可由所在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本着学用一致的原则,适当安排。非在职人员(包括农民),可在用人部门需要并有增人指标的情况下,通过考试考核择优录用和聘用。

第二十八条中专自学考试毕业证书获得者的工资待遇:获得中专自学考试毕业证书后,新招收录用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当干部的,要有一年的见习期,见习期间的工资待遇及见习期间如何确定职务工资问题,按国发[1989]82号文件关于中专毕业的有关规定执行;新招收录用为工人的,按国家对工人的有关规定执行。原为国家正式职工,获得毕业证书后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原工资低于上述新招收录用人员工资标准的,可按新招收录用人员的工资标准执行,原工资高于新招收录用人员工资标准的,仍拿原工资。

第七章考试经费

第二十九条县以上各级所需中专自学考试经费,按照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在当地财政部门核定的教育事业费中列支。

第三十条各业务部门要求开考本部门、本系统所需专业的,须向当地自学考试机构提供考试补助费。所需费用,从按规定提的职工教育经费中开支,不足部分在自有资金或预算外资金中解决。

第三十一条中专自学考试所收缴的报名费,应用于自学考试工作,不得挪作他用。

第八章社会助学

第三十二条国家鼓励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力量,根据中专自学考试的专业考试计划和课程自学考试大纲的要求,通过电视、广播、函授等多种形式开展助学活动。

第三十三条各种形式的社会助学活动,应接受当地自学考试机构的指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为保证命题与辅导分开的原则,主考单位和命题人员不得举办或参与助学的教学活动。

第三十四条中专自学考试辅导材料的出版、发行,应遵守国家的有关规定。

第九章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个人或单位,可由全国考委或省考委给予奖励:

(1)参加中专自学考试成绩特别优异或事迹突出的;

(2)从事中专自学考试工作,做出重大贡献的;

(3)从事中专自学考试的社会助学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

第三十六条中专自学考试工作人员和考试组织工作参与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省考委或其所在单位取消其考试工作人员资格或给予行政处分:

(1)涂改应考者试卷、考试分数及其他考籍档案材料的;

(2)在应考者证明材料中弄虚作假的;

(3)纵容他人实施上述舞弊行为的。

第三十七条中专自学考试应考者在考试中有夹带、传递、抄袭、换卷、代考等舞弊行为以及其他违反考试规则的行为,省考委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取消考试成绩、停考1年至2年的处罚。

第三十八条有下列破坏中专自学考试工作行为之一的个人,提请公安机关或司法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盗窃或泄露试题及其它有关保密材料的;

中专部范文篇6

[关键词]新形势;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当今时代是以人才的竞争为主要标志的时代。掌握更多的人力资源的一方,自然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拔得头筹。各中专学校需在此新形势下充分做好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为培养出大量拥有专业技术的高新人才而付诸努力。其需不断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最终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1树立“人本”理念,构建公平机制

中专学校相关人员需站在一定的高度,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思想上的转变。中专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需注重因人而异,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树立人本理念,运用公平机制,可有效地调动中专学校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我国各中专学校的发展水平、需求也在日益递增。因而中专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也需随着多方面的因素的不断发展而调整。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中专学校相关人员需注重应多用平等的态度与理念去对待人才,多理解与尊重人,对其进行相关专业培训。进而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即在新形势下,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可运用公平机制,需不断对技术、人员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整。中专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是一个有待完善与发展的过程,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对相应的以人为本的理念及公平意识机制的认识与了解、重视程度也十分关键。首先,如何培养中专学校领导及工作人员先进的人力管理意识亟待解决,此已经成为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次,需根据中专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与目标对各专业人才进行经济管理、成绩考查等。考核标准需被进一步明确,激励措施必须有明确的标准,中专学校须有合理且明确的人力管理标准。在进行过程中,各中专学校必须制定与完善明确的奖惩原则,进行全面考察。还应充分注重不同专业类别人员与资源分配的问题。此外,中专学校相关人员应进行深刻分析,否则难以发挥人力资源先进机制如公平机制等引进的良好作用。因此,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发展需运用正确的管理模式,从而为学校及人才未来的良好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以提高综合竞争力。

2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

在进行中专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时,相关管理人员还需注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中专学校的人力管理激励机制是建立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之上的,相关人员需不断丰富激励机制及方式。中专学校内部人才管理体系的素质提升环节的关键因素即是对中专学校的人员、制度进行综合安排,譬如工资制度内容与管理制度内容等进行全面革新。以此使中专学校工作人员对于学校的管理与发展构建责任制体系,即关键注重中专学校的内部人才管理体系。此外,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的管理层的管理效率应得到普遍提升,还应运用自信进行管理。效率的提升可充分提升中专学校的教学及管理成果,反过来支持学校教学活动。大多数中专学校运用效率提升进而进一步改善人力资源管理的成果,注重扩大管理规模,此与人力资源管理队伍的优秀程度影响相关。中专学校需注重人力资源管理,中专学校人员有责任将资源管理与人员管理相结合,以分析与提供相关管理信息。此外,在进行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健全人才培养机制时,相关人员需总体考虑中专学校人才实际专业能力等因素,而中专学校总体资源的运用情况也仍有待预估。

3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价,提升人才素质

在新形势下,相关人员运用新理念即可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及体系。即中专学校相关管理人员需擅于提升专业人才素质,需制定出一套科学且完善的考核评估标准进行管理。教师需注重提出对于中专学生综合学力的考核要求,逐渐形成课堂教学考核与评价标准,注重运用多种考核形式。例如,在此过程中,相关人员可注重教师考核与评价的方式,相关人员对于中专学校人才进行科学且合理并有效的评价与考核研究,这是中专学校进一步得以良好、稳定发展的前提。中专学校自身需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考核机制中的应用方式,建立完整的考核评价机制体系,全面促进考核评价机制的发展。再如对中专学校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与时间的合理分配,进而建立公平、合理的制度。中专学校的管理者与领导者均有理念不断发展壮大学校规模,其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方面,其需持续支持适合自身学校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此外,从社会角度上也应加强对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视,注重其不容忽视的重要性。由于中专学校的性质存在特殊性,其是直接向社会输送专业人才。中专学校也需要制订长期的考核计划,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的人才,提高人才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促进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4结语

总之,在中专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运用科学且合理并有效的方式,且需从实际情况出发,加强改革的力度。通过树立“人本”理念,构建公平机制;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激励机制;进行科学考核与评价,提升人员素质等方式全面促进中专学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发展历程。

作者:吴占娜 单位:山东省招远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刘永鑫,陈曦,张晗.科技企业服务创新体系的政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下旬刊,2014(2):201.

中专部范文篇7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中专学校;会计管理;预算管理

7年,财政部针对过去政府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标准下各级行政单位及事业单位在其多年实地管理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预先提出新的事业及行政单位会计报表标准,以此提高我国政府下属部门的会计效率。财政部此次新的会计标准基于旧的会计准则的优势,进一步提出了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为一体的平行记账模式。该平行记账模式涉及以权责发生制为标准的财务会计体系、收付实现制为标准的预算会计体系。该种方式在货币资金、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应收账款等会计科目中体现了更为精确、一致的会计核算结果。财政部还在该新会计标准中重点强调各级政府单位要针对预算编制过程、决算报告编制过程进行双开展,从而能够使政府单位的期初期末财务状况更加合理和真实地展现出来。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是我国应对复杂的经济环境的又一创新性动作。国家下属部门以及事业单位经常与社会企业产生联系,当然中专学校也不例外,在产生联系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大量的会计实务预算、财务核算方面的问题。新会计制度也是国家在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的变革,它增强了中专学校会计信息的实用性,让中专学校的财务管理更具有科学性、完整性、系统性。

一、新会计制度的主要内容

国家财政部门基于旧政府会计制度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出台了新会计制度,以提高我国各事业单位、政府下属部门和国企的会计效率。新会计制度保留了旧政府会计制度的优点,进而提出了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为一体的平行记账模式。新的政府会计准则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会计管理改革创新点。一是财政部还在新会计标准中加强了各级政府单位要针对预算编制过程、决算报告编制过程进行双开展,从而能够使政府单位的期初期末财务状况更加合理和真实地展现出来。例如中专学校收到财政部门拨入的经费补助5万元,已经由银行存款账户进行了划拨。该事项在财务会计体系中的借方为银行存款增加5万元、贷方为财政补助收入5万元。而在预算会计体系中的借方为资金结存–货币资金5万元、贷方为财政拨款预算收入5万元。两个平行的会计记账体系保证了中专学校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而能够提高会计报告质量。新会计标准除去了财政和科教补助支出,各级单位都可以将费用支出列入业务活动费用、经营费用之中,而不必像旧的会计准则那样,将人员管理费、经营费用等纳入财政项目补助支出科目或者财政基本补助科目。这样使得费用支出的会计目录能够更加明朗,使得单位财务报表和决算报表能够保持一一对应。第二是新会计制度弥补了旧会计制度在资产负债表中会计处理方式的不足之处,其能够精确展示政府资产科目、负债科目的会计状况,并且规范了核算单位管理费用、运营成本的过程。三是新会计制度满足了政府单位财务审计报告中的信息需求,为后续审计工作提供了便利。这弥补了旧会计制度中存在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提高了整体的政府综合会计报告质量。新的政府会计准则最大的特点就是创新性地推出了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为一体的平行记账模式,从而让财务会计体系下的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费用收入表与预算会计体系中的拨款收入支出表、预算收入支出表、预算转结余变动表能够在会计账目上体现一致性。同时,新会计制度对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功能进行了强化,其主要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本期产生的支出和收入,不管是否在本期完成,都将作为本期支出或收入纳入会计统计中。

二、新会计准则下中专学校实施平行记账模式的意义

第一是新会计制度使得中专学校的财务会计体系和预算体系,变得既具有一致性,又具有独立性,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中专学校经济业务的实际状况。在这样的基础上中专学校能够及时发现自身的会计信息需求,并针对需求及时做出反应,这大大提高了中专学校会计信息的实用性。第二是明确了中专学校的财务会计功能的地位。“平行记账”模式能够整体地反映中专学校的运营状况和收支情况,也满足了中转学校对预算管理的需求,将财务会计管理和预算管理结合起来,不仅有利于中专学下实现资金的管理目标,还促进了新会计制度的落实。第三是加强中专学校内部各部门的信息沟通。新会计制度中,将部分会计职能逐级下放的形式,促进了中专学校财务目标的落实与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中专学校内部各部门间的沟通成本,减轻了各部门的工作压力。第四是使得中专学校能够把控财务状况全局。“平行记账”模式反映了中专学校实际的运营状况,能够使生成的数据更加科学有效,并能够促使中专学校及时进行预算的执行和监督考核工作。第五是有利于完善会计核算体系,“平行记账”模式能够使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具有一致性,这是旧政府会计制度无法做到的。新会计制度是旧政府会计在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一致性上的突破。

三、中专学校预算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全面预算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新会计准则下,预算管理正式纳入会计核算体系,并且成为衡量中专学校会计核算质量的关键标准。全面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平衡中专学校的财务收支,还能够提高中专学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首先目前我国多数中专学校尚未将全面预算管理机制完全融入会计核算工作中,从而导致会计核算的真实性不足。中专学校并没有根据自身发展规划和财务管理情况制定包含资源配置计划、资产负债计划、现金流规划以及成本控制在内的本年度资金收支管理计划,从而导致预算编制科学性不足。其次我国中专学校并没有开展全生命周期的预算执行工作,并且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落实预算执行。形式化的预算管理不仅致使中专学校资源配置失衡,还将影响中专学校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同时缺乏条理性的预算管理工作将直接导致收入、支出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的结果失真,进而降低中专学校的会计核算质量。我国大部分中专学校尚未将预算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进行有机结合,而是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相分离。预算执行结果是中专学校会计核算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预算管理与会计核算脱钩将导致中专学校无法在真实的预算管理成果之上对经营开支、合同收入、固定资产折旧以及风险准备金等进行准确地核算以及计提,最终致使中专学校的会计管理合规性不足。若中专学校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编制不符,则会严重影响其准确计提风险准备金以及开展资产价值核算工作。

(二)尚未构建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是中专学校风险防控的最后一道防线,同时也是中专学校管理会计的必要机制基础。然而当下大部分中专学校仅仅将会计风险管理列为财务部门的附属工作内容,并没有建立单独的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中专学校在会计指标分析的过程中仅仅结合财务报表进行,而没有将预算编制以及预算执行结果纳入考量。同时中专学校尚未建立全面的预算会计风险指标库,对经营过程中的财务数据进行全过程的监控,进而导致中专学校无法精确识别财务会计风险。财务会计指标库以及财务指标分析方法是中专学校财务指标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基础。完善的财务指标库能够使得中专学校可以对经营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对经营风险进行准确识别以及处理。财务指标分析方法运用得当不仅能够提高财务决策的准确性,还能够合理评估财务会计风险敞口。然而目前中专学校整体的财务指标分析的科学性还有待提高。中专学校预算会计指标库尚不够全面,仅仅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资产回报率、净资产回报率等较为基础的资产负债指标,并没有全面涵盖可持续增长能力以及内含价值等成长指标。中专学校尚未结合历史的风险敞口以及本年度的收支缺口确定预算会计指标权重系数,以至于权重系数无法真实反映中心学校的财务管理现状。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了中专学校开展准确、安全的会计核算工作,还提高了中专学校财务会计风险水平。目前中专学校财务风险识别和处理机制尚不健全,并没有制定统一的风险识别标准、风险事件处理规范、风险管理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权责内容。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不健全将直接导致中专学校风险管理失效,进而扩大了财务风险敞口,影响中专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中专学校尚未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系统性的预算会计风险管理平台,而是仅仅依靠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这使得中专学校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以及不准确性,降低了中专学校风险管理的质量。

四、新会计制度下中专学校预算会计管理质量优化建议

(一)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有机结合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会计、预算会计为一体的平行记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中专学校会计账目核算的准确性。第一,中专学校应该认清预算管理对于会计核算工作的重要性,积极落实预算管理工作。第二,中专学校应该将预算执行结果作为收入、支出以及资产负债核算的重要参考,若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编制相偏离,则不能够进行会计入账。第三,中专学校应基于全面的历史数据以及风险评估结果制定预算编制,同时在预算预算编制过程中加入前景分析以及可行性分析,从而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第四,中专学校应该制定预算管理工作与会计核算工作的对接流程以及内容,从而保障会计核算工作能够提供全面、真实的预算执行数据。第五,中专学校应该依据审慎原则并基于预算编制对应收账款等债权类科目提取合理的风险准备金,保障风险计提的合理性。第六,中专学校应该根据新会计准则对财务会计以及预算会计进行一致性账目管理。例如对于无形资产核算,如果相关支出确认为提高无形资产运作效率的后续支出,在财务会计系统中的借方应该登记为“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贷记无形资产。无论是为了提高无形资产运作效率而发生的支出费用或者是无形资产经营产生的支出在预算会计体系下都应该借方登记行政支出、经营支出等,贷方登记财政拨款预算收入、资金结存。

(二)构建一体化的预算会计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

预算会计指标分析是中专学校保障财务决策科学性以及规避会计风险的关键基础。预算会计指标分析的核心目的是对业务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绩效水平进行合理评估,并及时对潜在的经营风险进行识别,从而有效指导中专学校不断优化财务管理模式。第一,中专学校应该结合历史的风险敞口以及本年度的收支缺口确定预算会计指标权重系数。第二,中专学校应该制定统一的风险识别标准、风险事件处理规范、风险管理流程以及风险管理权责内容。第三,中专学校应合理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效的信息处理技术构建系统性的预算会计风险管理平台,而不是仅仅依靠管理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识别和预警。第四,中专学校应该结合预算执行情况以及会计账目对流动比率、负债与净资产比率以及财务杠杆率进行全面监控以实现预算会计风险的精确识别和处理。第五,中专学校在会计核算管理中需要保障会计数据的全面性,还需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监控,保障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结果具有一致性,进而降低会计核算失真的风险。第六,中专学校在会计核算过程还需要重点监控折旧摊销等会计科目的入账以及计量,从而准确反映资产管理情况以及风险因子。会计信息披露机制是国有企业会计核算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第七,中专学习需要准确地披露有关的财务会计报表,如实向上级监管部门上报资产的核算结果以及资产负债的运营情况。

结语

新会计标准下中专学校的会计账务处理相比之前而言是更加清晰明朗的。无论是在资产的取得、还是后续支出以及处置方面,整体的账务处理条例更加清楚,旧会计体系下出现的交叉、重叠核算问题得到解决。预算会计核算工作是中专学校资产负债管理以及风险识别的重要基础。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内容,需要与会计核算相结合才能够实现降本增效并保障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能够有效提高中专学校财务管理的能力以及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因此,中专学校在构建财务管理体系的过程中需要认清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财务管理体系建设的内容之一。

参考文献

[1]周会兰.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专学校账务处理初探[J].会计师,0(07):68–6.

[2]张楠.《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会学习,1(21):4–6.

[3]邵丹.浅析政府会计准则下高校会计业务处理[J].营销界,1(2):142–1.

[4]汪敏.新会计制度下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平衡问题分析[J].中国市场,1(21):25–26+.

中专部范文篇8

为有效配置大中专毕业生人才资源,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和合理流动,促进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1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6号)、中共省委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实施意见》(云办发〔〕11号)和中共省委组织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等六部门《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组通〔〕47号)精神,结合我实际,就进一步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大中专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大中专毕业生总量逐年增加,质量不断提高,为超前吸纳、储备人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一方面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和供求矛盾日渐突出,就业压力日益增大,接收大中专毕业生数量逐年下降;另一方面,广大基层、边远地区和艰苦行业又存在人才匮乏的现象。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改善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结构,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基层和艰苦地区或行业工作,对于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结构,促进青年人才健康成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和政府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领导,加快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步伐

(一)健全和完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协调机构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人事、教育、发改委、经委、公安、民政、财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扶贫、编制、卫生、农业、科技、税务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把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落到实处。各县要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领导组成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导协调机构,负责领导本地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实际,认真研究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扎扎实实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

(二)深化改革,创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机制

按照“加强政策导向、加大资金投入、突出工作重点、完善保障措施”的思路,强化公益性服务,把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统筹规划,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大中专毕业生人才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的长效机制。继续推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实行“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政策,坚持“凡进必考”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就业原则,机关、事业单位采取考试考核,各类企业通过市场采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吸纳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三)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需求的预测和调控

以人事部门为依托和主体,构建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控体系,建立人才需求信息定期报告、统计制度,以及人才需求信息征集、反馈、汇集机制。围绕我支柱产业对人才的需求,编制人才引进计划,在人事人才职能部门网站、刊物设预测固定专栏,定期不定期地重点或紧缺人才需求信息,采取综合性预测和专项预测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对三七、电力、冶金、建材、外贸、教育、卫生、生物制药等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需求进行预测和调控。

(四)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大中专院校教育改革

大中专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既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又要使学科专业发展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要重点发展支柱产业、优势产业、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要的学科专业,积极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学科专业,扶持紧缺人才和艰苦行业所需的学科专业。调整或停办社会需求小、办学条件差、就业率低、缺乏竞争力的专业。要加大学科专业改造力度,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学科专业水平,打造院校专业品牌。要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和社会实践,提高毕业生创新和创业能力,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需要。

三、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

(一)实施到农村服务计划

1.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根据我需求情况,积极向省争取指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各县、各乡镇农村学校任教,聘期为3年。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间,享受当地同条件公办教师同等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障待遇,除中央财政补助外,高出部分由地方财政承担。3年聘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自愿留在服务单位工作的,经人事局批准纳入国家正式在编职工管理;要求重新择业的,享受当年应届毕业生的优惠政策,选择工作单位和岗位。

2.继续做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省项目。有计划地组织高校毕业生到乡镇农村中小学、医疗卫生机构和农技推广服务机构开展支教、支医、支农和扶贫等工作,时间一般为2年。志愿者服务期间,每人每月发给生活补助费600元,交通补贴200元,人身意外伤害、住院医疗保险200元,由省级财政解决,其余部分由实施项目的、县负责解决。志愿者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在党政机关招考公务员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新增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招聘。

3.实施大学生“三支一扶”计划。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高校毕业生,安排到农村基层开展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服务期限一般为2年。服务期间生活、交通补贴、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省项目的有关规定办理;符合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可评定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在今后晋升中高级职称时(卫生系列指初晋中),其在基层的服务年限可计入专业技术履职年限,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服务期满后,原服务单位有职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单位应优先考虑接收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

4.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委会任职。从年起,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争取用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实现全每个村至少有1名大学毕业生的目标。选聘人员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村群团组织职务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也可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党组织、村委会的相应职务。选聘人员聘用期为3年,期满后可继续聘任,连续聘用不超过2个聘期。在农村工作期间,选聘人员享受的政策待遇按照《印发〈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组通〔〕47号)执行。给予人均每年1.5万元的补贴,用于发放工作、生活补贴及参加养老保险、购买医疗、人身意外伤害险,补贴按月发放。此外,按每人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所需经费,中央、省补助后不足部分,由任职所在地县级财政负担。

(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

凡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可持本人申请、毕业证、身份证及报到证等证件到创业所在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登记,符合规定条件的,可领取《自主创业证》。持《自主创业证》从事个体经营的大中专毕业生,工商部门对其登记、注册应优先受理、优先审批并简化登记手续。毕业后两年内在工商行政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外,自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具体政策按《国家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对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行收费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综〔〕7号)规定办理。对自主创业且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在其自筹经费不足时,可向当地经办银行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同级财政纳入小额担保贷款贴息承担50%。对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短期职业、个体经营等方式灵活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今后被招录、聘用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其自主创业、灵活就业期间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可计算为工龄。

(三)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到中小企业和非公制单位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定和人事档案管理方面与国有企业员工一视同仁;对从事科技工作的,在按规定程序申请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和经费、申报有关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时,要根据情况给予重视和支持。凡聘用大中专毕业生的非公有制单位,必须与大中专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需要人事服务的,由人事部门提供3年的免费人事服务;劳动部门提供劳动保障服务,依法加强对各类企业劳动合同签订、劳动报酬支付、参加社会保险、劳动争议处理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切实维护大中专毕业生的合法权益。一年内吸收大中专毕业生达职工总数10%,并签订5年以上用工合同的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单位,政府在税费政策范围内给予一定的倾斜。

(四)鼓励大中专毕业生服务国防建设

籍大中专毕业生在毕业当年服兵役的,可持毕业证、报到证、入伍通知书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正常退役后,其身份与当年毕业的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同等对待,同等办理就业手续。

(五)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实行跨地区就业

积极引导和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对外出务工的大中专毕业生,按生源地5年内实行免费人事,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其提供免费专门服务。今后,外出务工的大中专毕业生被招录、聘用在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在外务工的时间,凭用工单位劳动合同、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凭证和用工单位法人资格证明,可计算为工龄。

三、完善就业政策,提供就业保障

(一)完善机关事业单位考录政策

坚持“凡进必考”。各级机关特别是县、乡级机关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加大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录公务员的力度,基层公安、司法、工商、税务等执法部门新增人员,应首先从大中专毕业生中考试录用,以改善基层机关干部队伍结构,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素质。对招录到、县级党政机关,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大中专毕业生,应安排到县以下基层单位锻炼1年。坚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制度,积极引导事业单位主要面向大中专毕业生补充其新增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事业单位缺编补充人员,必须按管理权限向主管机关申报计划,经委组织部、人事局批准后实行公开招聘。

逐步扩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从基层服务的大中专毕业生中录用公务员和招聘工作人员的比例。具有2年以上基层服务工作经历的大中专毕业生,报考党政机关和应聘事业单位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年以后,、县级党政机关面向具有2年以上基层服务工作经历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公务员考录岗位(包括报考特种专业岗位)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二)采取积极措施,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各级政府和人事部门要按照《自治条例》的规定,重视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加大力度,加快少数民族人才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率,解决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保证少数民族干部与其人口比例均衡发展。党政机关在招考公务员时,要划出15%至20%的岗位用于定向招录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时,可采取按学历层次加分的特殊政策,对少数民族大中专毕业生给予照顾。

(三)重视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工作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把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援助纳入政府援助困难群体就业的政策体系。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特困职工家庭、城镇零就业家庭等生活困难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大中专毕业生户口所在地的就业服务机构进行逐户逐人登记,对符合条件的大中专毕业生,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优先提供就业服务和公益性岗位;在公务员考录、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过程中做到一视同仁;符合低保条件的,由民政部门提供最低生活保障或临时救助。

五、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一)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队伍建设

完善、县、乡三级就业指导和服务机制,履行好协调、管理、服务职能,开展好大中专毕业生供求信息整理、储存、业务和人事业务,指导大中专毕业生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并为各级政府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要加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按照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的要求,提升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各大中专院校要加大就业指导和服务力度,全面开展政策、业务培训和考核,逐步实现持证上岗。

(二)建立合理规范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

要进一步规范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市场,鼓励举办高效、小型、经常性的双向选择招聘活动。举办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会须经过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主管部门批准,严禁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大中专毕业生招聘活动。县人事和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各级各类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查处大中专毕业生招聘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大中专毕业生的合法权益。

(三)加快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

要本着“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尽快建立和完善互通互联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以及供求信息制度,为学校、用人单位和大中专毕业生搭建覆盖广泛、信息通畅、快捷高效、服务优质的网络平台,实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网上管理。凡需求大中专毕业生的用人单位应全部上网,逐步实现网上登记、网上审核、网上审批、网上统计。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拓展远程双选、远程面试、远程就业指导、网上技能培训等功能,完善和丰富就业服务手段;做好与国家、省及主要学校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网的相互链接工作,搭建信息互通平台。

中专部范文篇9

(一)中专体育教育机制不健全。中专体育教育是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引进的一种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发展,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教育发展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由于改革开放以来,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体育教育的工作者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思想保守、观念落后、发展缓慢等弊端,这就大大阻碍了体育教育的发展。中专体育教育出现新问题、新情况,大多数教育者往往不是首先思考如何面对新形势下研究出路和办法,谋求发展、找突破,而是一味地表现为教条主义的“说教”,认识不深,方法僵硬。这对于中专体育教育的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必须做好:一是抓住机遇,提高认识;二是改变工作思路,学会主动参与;三是变要条件为创业绩。建立健全体育教育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能够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从而可以使中专体育教育活力提升,组织机构能够促进体育教育场地与基础设施的建设,还能促进中专体育教育的改革,所以,机构完善对于中专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也与学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学校领导是学校的决策者和管理者,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导向作用,学校领导重视,体育教育才能进步,这也是教育环境下健全教育机构的必然要求。

(二)中专体育教育基础设施,教学环境有待优化要进行体育教学,必须要有相应的体育教育的专业器材,器材的完善,直接决定了体育教学的效果,一个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高,究其原因既有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有基础设施的完善,设施不完善,学校领导再重视也无济于事。调查显示,我国很大部分中专院校对于体育的经费投入不足,这就造成中专体育教学活动无法开展。经费不足,也造成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受到限制,体育器材数量不够、质量不高,严重影响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也大大降低了学生对于体育学习的兴趣。体育场地不够,质量不高,加之学校不重视,老师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这一系列问题的最终结果就是人民整体身体素质下降,严重影响国家的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中专院校体育教学环境,对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丰富校园文化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我国现行的中专学校体育教学普遍存在重形式、轻实效;重教师、轻学生;重技能、轻能力;重训练、轻教育等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优化体育教学环境,解决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必须正确地认识体育教学环境,不断改进和完善体育教学环境,这是高校体育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体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为工作的重点,处理好学生、教师、教材、教学要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关系,特别是在加强教学方法的同时能更好的研究学生的学法,这不仅是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是优化教学环境的重要的途径。

(三)师资队伍建设有待提高,制度保障不健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根本大计”。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我们工作的重心。教师作为实施体育教育的操作者,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一个专业负责的教师,能够带动学生进行积极的体育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形成终身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容忽视。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不仅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且教育资源也不均衡,中西部地区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整体体育师资队伍不如东部沿海地区,这就要求在教师考核上必须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把握质量关,确保教师队伍强大。制度是一种规范性要素,它规范着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规范着组织的学习体系,规范着整个学校的学习环境。完善制度保障,可以保证教师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方向性和稳定性。目前,我国大中专院校制度保障普遍不完善,个别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甚至有的体育教师不能胜任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还有些学校规章制度不完善,或者根本没有相应的制度,没有约束机制,即使有规章制度,也缺乏合理性、科学性。制度规范、科学管理,是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良好的学校规章制度能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有秩序有成效地进行,使教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化,学生在校行为规范化,提高工作效率。

(四)教学质量不高、教学形式有待提高由于中专教师队伍素质不高,教师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都不尽合理,使得教学整体质量难以有大的改善,教学形式呆板、单一,限制了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对于中专学生是极为不利的,中专学生群体相对来讲整体文化素养、知识素养都是社会学生群体中较低的群组,如果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偏低的话,就无法保证教育质量和教学质量,无法提高中专体育教育的教学水平,这对于中专教育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中专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在国民比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果教育质量无法提高的话,对于整个国民素质都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如何提高中专体育教学质量问题,是当前研究和面对的一个迫切问题。就教学形式来讲,由于教学设施的缺乏,使得很多教学工作无法开展,多数中专体育教师停留在传统教学模式上,以重复说教为主。而随着当前体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很多先进的体育教育经验和模式无法在当前中专体育教育中有效开展。同时,中等职业教育往往不受重视,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高等职业教育在当前倍受漠视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的境况可想而知,尤其在地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地方政府更是无力去投入中等职业教育。因此,中等职业教育为了生存,往往设置一些短线的,社会需要的专业,这种牺牲长远发展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整个中专教育是极为不利的。中专体育教育作为基础学科,很难为学校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因此,就其专业而言,无法受到管理者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这就无法为中专体育教育投入带来可能。由于教育投入的不足,硬件设施,教学设备,以及教师培训难以实现,因此,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无法生动开展是一个眼前面对,而又无法短期内解决的问题。

二、中专学校体育教育的改革

(一)更新教育理念,确定战略定位思路决定出路,战略引领未来。中专体育教育的发展基于当前的困境,首先应加强思想理念的教育,提高管理理念、思维方式是当前中专体育教育的出路和对策。从管理者到教师队伍,都要提高自身素质,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把中专教育放到与大专、本科职业教育一个体系中运营、发展,把体育教育放到专业领域的环境中去运营发展。也就是说,中专体育教育从办学层次上要定位在职业教育,形成中专、大专、本科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育,从办学专业定位上,要定位在体育专业行业内,与地方体育主管部门,与兄弟院校,体育院校建立联系,形成一致一体化的体育教育体系。真正把体育教育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打造全民健身,为社会服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以增加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性人才培养结构,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找对路子,为社会发展服务,增加学生就业,提高学生的应用技能。而不是照本宣科,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与讲解,脱离社会需要的教育理念。

(二)中专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中专学校要抓住发展机遇,创造条件,争取打好教育体制改革的攻坚战。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各级教育工作者要明确教育的目标,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把握好教材大纲,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无论是普通教育还是中专教育,要认真深究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采取各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就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工作者要研究教育改革的规律,实施科学化、有序化、合理化的改革,只有这样,改革才能长久,才能有实效。中专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一是用人制度的改革,要本着“精简机构,减员增效”的方针,中专学校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合理发挥竞争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体育教师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当好教育体制改革的“排头兵”和“先锋队”;二是关系改革,要处理好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师要有工作激情,学生要有学习兴趣,学校和社会和谐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这样才能推动中专学校体育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没有学生,学校如同一座“空城”,毫无意义,近年来,我国对于招生就业的改革力度不断加强,管理也趋向于科学化,这要求中专学校要重视学校的招生就业工作,重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中专学校要做好招生就业部门与社会的沟通,要加大对招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宣传力度,大力应用现代传媒、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型科技宣传各中专学校的管理、教学质量、专业设置、招生就业等信息,要增强学校对学生、家长的吸引力。同时要让社会了解学校,扩大学校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和知名度,学校要不断解决学生的就业,让家长看到学校的成果,对其学校满意。

(四)指导思想、教学方法的改革“终身体育是近年来流行于国内外教育界的一种新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对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未形成一个特殊的教学模式,有待于我们探索。”就当前的现状来看,教育教学改革在学校改革中应放在重要的位置。改革的首要因素要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一个健康健全的人为首要目标,首先把学生培养成人,其次才是培养成“器”的过程。既要重视身体技能素质的培养,又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同时又要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与熏陶,使学生真正健康成长、成才。教学方法的改革核心点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形成。当前中专体育教育为了应对就业和现实问题,更多侧重于针对就业需要所进行的一些改革,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一种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社会的能力而非一种纯粹的社会技能。

三、结语

中专部范文篇10

关键词:中专;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现代化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发展,教学手段开始呈现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并致力于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本文基于这种形式下的教学改革,针对我国中专学校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加以解决,并对财务会计课程改革的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

一、对于中专院校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

(一)中专财务会计教学观念较为落后

就中专院校的财务会计的学生与其他财经院校的学生相比,中专学生相对财经院校的学生来说,具备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强的实际特点,这也是中专学生在社会上得以立足的重要因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财务会计理论教学往往占据了学生大部分的学习内容。财务会计课程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对较强的教学科目,但是在实际的会计教学中通常存在理解片面以及教学观念相对落后的特点,造成会计实践教学中常常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

(二)中专财务会计教学环境较差,轻视实践

财务会计教学制度应随着其不断变化进行相应的修正以及改善,但是中专院校财务会计教师往往存在教学实践经验较为落后,与时代不相适应的现象。一部分教师由于常年进行会计理论教学研究,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实践经验落后与时展步伐。与此同时,财务会计的操作性以及实践性相对较强,现阶段,大多数的中专院校都相应的配备了模拟实验室,即使为学生提供方便的服务,但是教学经费较少、实验室的软件以及硬件不能及时更新,难以达到教学要求,教学实践也不能达到相应的标准。一些中专院校仍然采用手工教学实验的方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差距较大。一部分教师,刚刚毕业就开始从事财务专业的教学,不具备一定的财务会计的从业经验,在进行财务会计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实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导致教学的手法较为枯燥无聊,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严重影响。

(三)中专财务会计教学能力落后

现阶段就中专学校配备相应的会计专业教师团队的情况来看,大多数教师都缺少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这一问题的产生原因主要在于中专学校的教学管理计划过程中,没有将教师的财务会计社会实践教学融入相应的考核范围内,难免造成教师与实践教学相背离的现象,从而造成中专院校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二、优化中专财务会计教学改革的实践教学方法

(一)优化中专财务会计教学观念

其一,中专院校应进一步强化对财务会计实践教学的有效改革,教师应紧跟时展的步伐,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并将其有效的融入到财务会计教学中,注重于实践教学的研究,适当的增加财务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加大对财务会计实验经费以及实验设备的投资。中专院校应进一步提供给学生较多的实践机会,建设财务会计校园内外的实验基地教学;其二,中专院校适当的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机会,致力于培养出应用型财务会计人员,合理的设置财务会计专业课程。

(二)完善财务会计教学环境,建立财务会计实验室

首先,建立财务会计资料库。其一,教师应在组织的财务会计活动中不断的收集财务教学资料;其二,财务教师将实际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料进行有效结合,设计更加完善的教学资料;其三,从财务相关的企业获取教学资料。其次,完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建立。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的建立的是为了进一步强化财务会计实践教学。学生在模式实验室中采用模拟会计实务的教学工作,进一步掌握课堂学习的财务知识,并且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将教学与实践有效结合,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智能以及实践能力。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进一步增强教学的整体效率。现代化信息技术在不断的更新发展中,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价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逐渐运用到相应的教学中,并且营造出较为良好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造能力,提升中专财务会计的整体教学水平。

(三)打造专业的财务会计教师队伍

为了进一步完善财务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中专院校应进一步对财务会计教师提高要求,应具备过硬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实践操作技能。中专院校应积极的鼓励教师获取职业自合鉴定考证,并且进一步实现“双师型”教师的有效转化,中专院校应进一步鼓励教师参加财会进修或者专业培训等,进一步提高教师整体的理论教学水平以及财务会计实践教学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针对中专院校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是较为关键的教学体制改革,将财务会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效结合,进一步激发学生整体的教学兴趣,鼓励学生充分的利用时间进一步对会计知识进行有效学习。学校应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习氛围,进一步培养出高素质以及高能力的专业会计人员,从而更好的服务与社会。

作者:石巍 单位: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行政学校

参考文献:

[1]付晓.浅谈中专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3(31):8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