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组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5 16:13:02

中介组织

中介组织范文篇1

一、评议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专项评议与日常监测相结合、部门评议与群众评议相结合、服务对象评议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相结合的原则,力求评议结果与实际情况相一致,力求评议活动促进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更好地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二、评议对象

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效能评议对象,按照行业特点、行业性质、业务内容和隶属关系划分为公用企业、通讯邮政、金融系统、公共交通、医疗卫生、基础教育、综合服务、中介组织八类,参评单位共94家(见附件)。

三、评议内容

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效能评议内容为七个方面:

(一)单位“三优”情况。主要看服务是否优质、秩序是否优良、环境是否优美。

(二)收费公开程度和合规合理情况。主要看收费标准是否公开,是否严格按物价部门核准标准收费。

(三)服务行为文明礼貌情况。主要看文明服务制度建立和服务行为文明规范情况。

(四)业务活动诚实守信情况。主要看有无服务承诺制度,业务活动依法依规情况,有否业务欺诈行为。

(五)行业自律规定执行情况。主要看行业自律规定公开情况,有否违反行业自律行为。

(六)实施便民、利民措施情况。主要看是否结合行业和业务特点,在缴费、办理有关业务上实施方便群众办事的措施和办法。

(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情况。主要看2012年以来,救灾、助学、扶贫济困、重大社会活动方面的捐赠资助和自发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情况。

四、组织实施

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专项效能评议活动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从市机关效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成评议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政府纠风办,承担日常工作,市政府纠风办、市效能办、市文行办负责组织协调工作。为了保证评议活动的公正性和公信力,成立由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市纪委党风党纪监督员、市监察局特邀监察员、市政府纠风办政风行风监督员组成的评议活动监督组,对评议活动进行全程监督。

五、评议方式

评议方式为群众评议、主管部门评议、服务对象评议、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评议和日常监测五种方式。

(一)群众评议(20分)。集中一个时间段,在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设评议站,进行现场问卷评议,监督组现场监督,问卷现场封存。

(二)主管部门评议(20分)。集中时间和地点,由公共服务行业和市场中介组织主管部门进行评议。监督组现场监督,评议材料现场封存。既没有行业主管部门,也没有业务主管部门的,以服务对象评议分为该项评议分值。

(三)服务对象评议(25分)。各单位提供30个服务对象,在监督组监督下,评议办公室随机抽取20个服务对象为评议者,组织人员进行点对点问卷评议。

(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评议(25分)。评议办公室委托市人大人事代表选举工委、市政协社会法制委分别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发放评议表进行评议。

(五)日常监测(10分)。日常监测以明查暗访、投诉查处为主要方式,主要内容为服务制度建立和执行、文明服务、投诉、收费等情况。服务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没有建立服务制度扣1分,违反行业自律1例扣1分。文明服务情况:工作纪律及诚实守信等方面,发现一个问题扣1分。投诉情况:由市投诉受理机关提供,不文明服务行为、不守信用的服务行为投诉等情况,查实1例扣1分。收费情况:收费标准没有公开、违规收费、价格欺诈,发现1例扣1分。以上四项扣完10分为止。

中介组织范文篇2

市场中介组织作为市场经济发展下的产物,是一个崭新的行业,其发展程度必然要经历逐步完善的过程。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市场中介组织逐步兴起,据调查统计,截至2012年底,注册登记的市场中介组织有85户,范围涵盖、咨询、监理、行业协会等多个领域,市场中介组织在改善市场环境、优化资源配置、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㈠市场中介组织逐渐成为政府转变职能的重要载体。由于中介组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独特地位,政府可以将具体的执行性、操作性、技术性职能授权或委托给中介组织。如审计部门每年要承担大量的企事业单位的审计业务,任务重而力量不足,如果有会计师事务所,就可以将具体的事务性的审计职能进行委托。又如,县城正在进行搬迁重建,有大量的市政建设项目,住建部门有工程监管职能,但是项目较多、工作量很大,工程监理职能就可以委托给第三方中介组织行使。其次,中介组织使政府与企业、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有序,成为政府管理企业的有效手段。如工商、税务、人民银行等部门每年都要对企业进行相应的年检年审,对企业的继续经营资格、经营情况、纳税情况、企业账户进行审查,这些都可以委托给会计师事务所,他们通过出具审计报告,为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从而提高行政效率。

㈡市场中介组织承担着一部分社会事务性的职责,成为社会化服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中介组织的宗旨是面向社会,面向各个行业,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近年来,我县中介组织服务范围不断扩大,项目逐渐增多。如我县的房地产中介机构在活跃市场流通、促进整个房地产市场持续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㈢市场中介组织成为维护社会经济生活正常秩序的法律保证。一些中介组织围绕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着眼于促进市场交易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如律师事务所作为专业性的法律服务机构,为公民、法人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法律服务和援助,“有事找律师”正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县现有2家律师事务所。

二、市场中介组织存在的问题

虽然市场中介组织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我县市场中介组织起步较晚,主体偏少,发展较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如行业分布不广,市场化程度不高,体制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等。

㈠基础不牢,发展不平衡。机构规模偏小,专业化程度不高。随着经济的持续增长,新兴的行业越来越多,专业分工越来越细,相应地对中介组织的业务能力、服务水平和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更加激烈。我县市场中介组织普遍存在规模小、实力弱、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从地域来看,除县城有市场中介组织外,乡镇基层基本没有,从行业来看,热门行业的中介组织较多,行业覆盖面较窄,一些传统行业中介组织发展初具规模,但新兴行业非常弱小甚至一片空白。

㈡监管不力,制度不健全。由于市场中介组织起步晚、时间短,在体制机制上还不够完善,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既没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也缺乏统一规范的监管体制和统一协调的监管机构。加上市场中介组织的类别较多,业务差异性大,又不能采取固定的组织模式,就会存在各行其是的情况。

㈢要求不严,秩序不规范。市场中介组织普遍没有健全的能适应并承担自身法律责任的法律形式,一些市场中介忽视自身建设,偶尔存在通过人情关系、钻政策空子来取代优良的专业水平和优质的服务,破坏了市场的公正和规范,违背公平竞争,扰乱了市场秩序,不利于市场中介组织的健康有序发展。

㈣水平不高,人员不专业。虽然我县中介组织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有的自身素质不高,有的功能不全,有的服务质量和业务水平较低。我县缺乏一支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素质,精通本专业业务,通过严格资格审查的专家队伍。另外,我县市场中介技术手段和管理经验也十分有限,使得有些中介组织不能很好的发挥其服务、沟通、、监督作用。

三、规范市场中介组织的对策建议

对于市场中介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非一下子就可以彻底解决,它依赖于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育和成熟。要按照“引导、扶持、规范、完善、提高”的要求,加大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创新力度,不断提高中介组织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逐步建成特色明显、结构合理、功能完善、信誉良好的现代中介市场体系。

㈠进一步明晰和规范政府与市场中介的关系。政府实现公共服务职能的方式是“掌舵”,而不是“划桨”。因此,要在明确划分各自职能的前提下,通过适当方式逐步把政府承担的中介组织的职能分离出来,放权于中介组织,要避免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职能交叉,形成独立的机构或行业。同时,通过实施一定的政策、措施,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兴办各种市场中介组织,保护公平竞争,防止行业垄断,使之形成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㈡加强对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的总体规划。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研究制定市场中介组织社会化、规范化、产业化总体规划,既要避免一哄而上,各行其是,又要防止规模的不足和结构的不合理,努力保证市场中介组织系统结构、规模、布局的合理性,运作的规范性、独立性。

中介组织范文篇3

[关键词]农村中介组织作用

一、农村中介组织的组成形式

农村中介组织,是指连接农户与市场、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组织,是沟通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包括为农民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民的互助组织,主要有农产品购销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乡村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等。

在其组建形式上,主要有三种:

1.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中介组织。主要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互助组织,如农民经纪人协会、某个特色产品生产或流通协会等,可以不作社团登记,是比较松散的中介服务组织。协会的活动经费采取全体成员平摊、或由其中部分成员承担的方式,不以赢利为目的。会长由成员推举产生,或由主要活动经费承担者担任,为成员提供相应服务,协调内部矛盾和对外行动。

2.由农民和企业联办的中介组织。当地农民与其一主要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共同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协会或联合会,一般采用会员制方式,收取一定的会费。对非会员的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3.由农村基层经济技术部门为主导的中介组织。如农机、种子等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把农户利益与中介服务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入社(会)农户成为既是受益者。

二、农村中介组织在当前形势下新的地位和作用

在政府行政管理越来越弱化的广大农村,将农村社会管理的部分事项交给社会中介组织,不仅为政府履行农村管理找到一个承接载体,也为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限政府创造了条件。从农村中介组织的基本功能看,从国外的经验看,从农村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看,其作用也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中介组织作用,它既是农村经济组织的重要主体,也是农村最基本的组织协调者。归纳起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建立产销渠道,沟通市场信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特别是在农村取消“统购包销”的政策后,分散生产的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卖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搭起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带入了千变万化的市场,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签约、运输、贮藏、加工、信贷、保险及业务等多种新型服务,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2.引导农民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农村中介组织是农民利益的代表,了解农民需求,掌握农民意向。同时也是一个对外的窗口,连接着农产品市场,是市场信息的搜集者、分析者与者,帮助农民全面掌握、科学预测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结构、选择种植品种,从而有助于弥补农村市场信息不畅的缺陷,大大降低结构趋同的可能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3.促进“科技兴农”,提高生产效率。农民个体经营能力和经济能力有限,投入不足,往往影响先进技术的采用。而农村中介组织联合经营,依靠集体的力量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工业化生产,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4.改变生产模式,帮助农民增收。长期以来农户势单力薄,在面对市场经营时处于弱势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农民与市场之间,增加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由农民参与组成的农村中介组织,变成了“农户+中介组织+市场”。这种模式既保持了家庭经营的独立性,又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链接,降低中间交易成本,提高农户经营的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前提条件。

5.推动产业化,提升竞争力。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的保护受到国际规则的挑战,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促销手段和策略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农户处于分散的状况,组织化程度很低,在市场上明显处于不平等地位,必须通过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按照市场需求推广统一的产品品种,采取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统一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在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同时,提升国际竞争力。

6.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农村中介组织可以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要沟通渠道,在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农民的呼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减少社会动荡因素,保持农村的稳定。农村中介组织具有民办性、合作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它既是一种新的集体形式,又具有市场化特征,其承担的责任是现有政府组织所不能完成的,能起到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宽裕”之目的。同时又因其具有自愿参与、共同管理的特性,对农民个体自觉性的培养、农村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又具有巨大的影响,有利于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而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春萍谢升峰:农产品贸易争端与中介组织功能重铸[J].商业时代,2005

[2]丁声俊:从制度创新高度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J].中国合作经济,2004,(4)

[3]刘卫:浅谈农资经销商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农资科技,2004,(2)

中介组织范文篇4

[关键词]农村中介组织作用

一、农村中介组织的组成形式

农村中介组织,是指连接农户与市场、为农民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具有法人性质的经济组织,是沟通千家万户小生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它既包括为农民服务的各类经济组织,也包括农民的互助组织,主要有农产品购销组织、农民合作组织、乡村社区组织、农民经纪人等。

在其组建形式上,主要有三种:

1.由农民在自愿基础上形成的中介组织。主要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互助组织,如农民经纪人协会、某个特色产品生产或流通协会等,可以不作社团登记,是比较松散的中介服务组织。协会的活动经费采取全体成员平摊、或由其中部分成员承担的方式,不以赢利为目的。会长由成员推举产生,或由主要活动经费承担者担任,为成员提供相应服务,协调内部矛盾和对外行动。

2.由农民和企业联办的中介组织。当地农民与其一主要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在一定条件下,共同组成具有法人资格的协会或联合会,一般采用会员制方式,收取一定的会费。对非会员的服务可以收取一定的服务费。

3.由农村基层经济技术部门为主导的中介组织。如农机、种子等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可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把农户利益与中介服务组织的长远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入社(会)农户成为既是受益者。

二、农村中介组织在当前形势下新的地位和作用

在政府行政管理越来越弱化的广大农村,将农村社会管理的部分事项交给社会中介组织,不仅为政府履行农村管理找到一个承接载体,也为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有限政府创造了条件。从农村中介组织的基本功能看,从国外的经验看,从农村中介组织与政府的关系看,其作用也已经不再是过去传统意义上的中介组织作用,它既是农村经济组织的重要主体,也是农村最基本的组织协调者。归纳起来,其作用主要表现在:

1.建立产销渠道,沟通市场信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特别是在农村取消“统购包销”的政策后,分散生产的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民“卖难”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农村中介组织和经纪人,搭起农产品走向市场的桥梁,把千家万户的农民带入了千变万化的市场,向农户提供市场信息、签约、运输、贮藏、加工、信贷、保险及业务等多种新型服务,解决农民“卖难”问题。

2.引导农民生产,调整农业结构。农村中介组织是农民利益的代表,了解农民需求,掌握农民意向。同时也是一个对外的窗口,连接着农产品市场,是市场信息的搜集者、分析者与者,帮助农民全面掌握、科学预测市场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引导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生产结构、选择种植品种,从而有助于弥补农村市场信息不畅的缺陷,大大降低结构趋同的可能性,促进农业结构调整。3.促进“科技兴农”,提高生产效率。农民个体经营能力和经济能力有限,投入不足,往往影响先进技术的采用。而农村中介组织联合经营,依靠集体的力量引进和推广先进技术,不断更新和提高农产品的品种、品质,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各环节连接起来,通过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和工业化生产,实现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4.改变生产模式,帮助农民增收。长期以来农户势单力薄,在面对市场经营时处于弱势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农民与市场之间,增加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就是由农民参与组成的农村中介组织,变成了“农户+中介组织+市场”。这种模式既保持了家庭经营的独立性,又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各个环节的链接,降低中间交易成本,提高农户经营的效益,为农民增收创造了前提条件。

5.推动产业化,提升竞争力。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业的保护受到国际规则的挑战,不得不直面激烈的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现代促销手段和策略对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由于农户处于分散的状况,组织化程度很低,在市场上明显处于不平等地位,必须通过发展农村中介组织,按照市场需求推广统一的产品品种,采取统一的生产技术规程,实施统一的产品质量标准,进行统一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加快农业标准化进程。在大力开拓国际国内市场的同时,提升国际竞争力。

6.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新型农村。农村中介组织可以成为政府与农民之间的重要沟通渠道,在落实党和政府关于农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反映农民的呼声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利于减少社会动荡因素,保持农村的稳定。农村中介组织具有民办性、合作性、专业性和开放性等优势,把服务渗透到从生产到流通的各个环节,它既是一种新的集体形式,又具有市场化特征,其承担的责任是现有政府组织所不能完成的,能起到促进农村“生产发展”,实现农民“生活宽裕”之目的。同时又因其具有自愿参与、共同管理的特性,对农民个体自觉性的培养、农村生产经营环境的改善又具有巨大的影响,有利于农村“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进而为目前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夏春萍谢升峰:农产品贸易争端与中介组织功能重铸[J].商业时代,2005

[2]丁声俊:从制度创新高度健全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J].中国合作经济,2004,(4)

[3]刘卫:浅谈农资经销商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农资科技,2004,(2)

中介组织范文篇5

摘要:通过对美国、德国、日本三国科技中介组织管理状况的研究,从宏观上了解了国外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状况,分析国外值得我国借鉴的先进管理经验,深入研究其对我国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国外科技中介组织;市场中介业;管理模式;技术转移;行业管理

市场中介业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在整个经济产业链中发挥重要的“纽带”和催化作用。美、法、德、日等国为促进科技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都依托中介组织在科技与经济、政府与科技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渠道,其科技中介组织现行管理模式对于我国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1美、德、日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模式

1.1美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及其发展现状

1.1.1美国科技中介组织服务机构简介

美国科技中介组织的规模一般不大,人员不多,但人员素质高。所有的中介机构不论是官方机构还是私营公司都参与市场平等竞争。民营中介机构是科技中介组织的主体,占整个中介机构数量的80%以上。它们能够为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提供各种社会化和专业性的服务,主要业务形式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技术指导、专利、各种培训以及提供发展基金参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建设等,涉及生产、营销、金融、人力资源、工程等方面。

1.1.2美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

(1)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政策环境的营造。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国会制定和与技术创新活动和技术信息服务有关法律、法规近20个,政府通过立法、政策导向,为发展科技中介组织业,引导科技中介业关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使科技中介服务在技术成果与市场之间架起转化的桥梁。

(2)美国政府对中介机构经营活动管理。首先,从经营目标上予以区分。如经营活动是为了慈善目的,可以免税,但如果事业做大了不仅仅是为了慈善,而是有了市场目标,那么,为市场运作的那部分就要缴税。其次是判定经营活动与科技中介组织自身工作的相关性来决定其缴税的部分。

(3)科技中介组织的行业管理与评估。美国的中介机构行业管理是美国中介组织自愿联合的产物。如美国独立部门、基金会联合会、美国慈善信息局等,全是由中介机构的负责人自发地联合组成的全国性机构。他们的主要功能是交流信息、组织会议、研究公共政策,增进组织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以保证科技中介组织具有活力的健康发展。

1.2德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及其发展现状

1.2.1德国科技中介组织简介

行业协会和技术转移中心是德国重要的科技中介组织,是科技中介组织服务体系主要的执行主体。

(1)德国的行业协会。德国的行业协会门类多,涉及行业广,组织体系科学完善,而且许多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行业协会依靠会费和自身造血来维持和发展,对政府依赖程度小,主要通过法制渠道来影响政府行政部门的决策过程。协会还依法享有直接参与国家有关立法的权利,政府与协会之间的联络透明度大。德国行业协会的中介服务功能十分强大,主要体现在信息、咨询、职业教育三个方面。

(2)技术转移中心。它是德国的一个全国性组织,原则上德国每个州有一个这样的机构,类似于我国的生产力促进中心。德国的技术转移中心以中小企业作为自己服务的重点,为它们提供技术咨询和科技创新服务、国内外专利信息查询以及申请专利的咨询;还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提供财政补助,帮助企业从欧盟申请科技创新补助经费和寻找欧盟范围内的合作伙伴;组织学术报告会、技术洽谈会,帮助研究院所、高校、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市场。

1.2.2德国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

(1)城市中介组织市场准入制度。在德国,城市中介组织的市场准入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作保证。德国法律规定所有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都要有培训要求,从业人员必须经过职业技术培训才能上岗,政府、企业和各类商会、协会联合会有责任和义务开展技术培训。所有新办的组织,创办者必须经过严格的技术考试,并取得资格,才有条件创办企业。德国手工业协会有127个专业行业,未经专业培训,没有获得执业证书,不能申请开业,否则罚款2-10万马克。

(2)城市中介组织管理的辅助原则。管理各类中介的机构不是政府机构,而是独立的、自治的机构;直接提供各类社会服务的机构不是政府机构,而是“自由福利协会”,它们是在资金上依赖政府补贴,在操作上享有自治权利的民间组织。

(3)科技中介人才的培养。德国科技中介组织注重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为了更好地为客户培训人才,科技中介行业协会史太白基金会专门创办了史太白大学,其目标是培养具有新理念并能应用于实际、会获得成功的新一代的工商和管理人才。

1.3日本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及其发展现状

1.3.1日本科技中介组织简介

日本的技术创新政策以政府直接引导和支持某些关键技术领域为特点,公共服务体系旨在为技术创新提供直接的支持和服务。这在其官方的科技中介组织的功能中表现十分明显。一般来说,官方中介机构的服务是有偿的,但日本政府对国民创业非常重视,给予“创业事业”充分的财政支持。对支付中介费有困难者,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申请减免或“风险事业融资担保”。日本科技中介组织更多的是按照市场机制运作的民营和私营机构,他们能为各个行业或一些特定行业的相关领域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主要业务形式是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专利等。

1.3.2日本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

(1)制定法律规范推动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日本政府仅从20世纪80年代起就先后制订了六、七部法律来规范和促进科技成果(主要是政府投入支持的公共实验室、大学等)向产业界的转移(主要是中小企业)。

(2)科技中介组织登记注册。在日本,根据《民法典》的规定,中介组织的成立必须事先得到政府有关部门的批准,而且申请注册中介组织要求具备3亿日元的资产和不少于3000万日元的年度预算。此外,政府常通过严格的减免税规定、提供资助、年度性的财务审查影响和控制中介组织。

(3)科技中介组织审查监督。日本科技中介组织尤其是公益组织必须每年提交一份项目计划,包括预算书、项目报告、财务报告以及类似文件。根据这些文件,监督机构可以对中介组织是否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做出总结评审。

2美、德、日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

2.1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的相同点

从美国、德国、日本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上看,采用的都是行业自律管理模式。发达国家的政府不直接参与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一般只通过宏观的政策和法规来引导和规范科技中介行业,为其提供一个充分发挥的舞台。在法律规范的外部条件下,这些科技中介组织通过行业协会组织进行内部的自律性管理。

一方面,行业协会代表了科技中介组织的利益,与政府进行沟通,研究相关的政策问题,为科技中介组织争取一定的优惠条件;同时,将政府的政策、对行业的建议等及时传达到行业协会内的各中介机构,保持中介行业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另一方面,行业协会通过统一制定的准则和业内标准,来规范协会成员的行为。对于搞不正当竞争、损害同行、侵犯消费者利益等行为,行业协会可以采取多种惩罚手段,例如取消行业协会会员资格,禁止继续在本行从业,甚至可以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以此来保证科技中介行业的服务水平。政府以公共服务监督者的身份,宏观把握总体的市场经济走向,而将行业的管理交由行业本身,使行业在充分了解科技中介组织的条件下,进行准确而有效的管理,既可避免政府的不正当干预,又保障了科技中介组织的发展的灵活性。

2.2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管理模式的不同特性

虽然美国、德国、日本对科技中介组织管理采用的都是行业自律管理模式,但由于各国经济、社会的环境不同,因此同样的模式在不同国家的科技中介行业也体现出不同的特性。

(1)自由主义型。美国对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采用了行政、经济、法律等多种手段。联邦政府不直接管理咨询行业,而靠行业自己管自己,政府只是从法律上规范其行为,同时政府对科技中介组织也采取保护。美国众多的科技中介组织基本上是独立经营的,与政府没有什么直接关系,但其经营要遵守有关商务法律和法规。相比较而言,美国更注重经济手段在科技中介业市场管理中的运用,政府直接对科技中介组织普遍采取扶植政策,用市场机制来刺激企业科技中介的需求。

(2)宏观调控型。德国实行的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即宏观控制的社会市场经济,它反对经济上的自由放任,也反对把经济统紧管死,而要将个人的自由创造和社会进步的原则结合起来。它既保障私人企业和私人财产的自由,又要使这些权利的实行给公众带来好处,政府在市场经济中主要起调节作用,并为市场运做规定框架。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科技中介服务业的重要手段就是采取扶持措施。

(3)协调型。日本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主要采取经济和法律并行的手段,既通过政府一系列的规范和准则,使科技中介服务行业走向规范化、标准化,同时也利用一定的资助政策积极促进科技中介组织与国际市场接轨。

3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的管理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3.1中介服务体系范畴要清晰、定位要准确

目前,我国对科技中介组织的定义五花八门,对科技中介组织服务体系的界定也含糊不清。通过对科技中介组织定义的清晰理解,明确了其是以提供科学技术服务和信息服务的为重点、以创业孵化与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服务型机构。因此,要充分发挥科技中介组织对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不仅要利用其科技信息咨询服务能力,还要为科技中介服务的发挥提供配套的机构,包括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创业服务市场等。同时,以法律法规政策体系为指导,在行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科技中介组织服务体系。

3.2营造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促进科技中介行业自律

目前,我国科技中介行业的法制规范还比较薄弱,造成行业发展不平衡,一些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低下、经营不规范等问题。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尽快建立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特别要加强对认证评估机构及认证评估培训、咨询机构的监督管理及资质认证。构建一个能够解决科技中介组织发展实际问题、保障科技中介组织合法权益、规范科技中介行业行为的完善的法规制度平台,从根本上改变现阶段我国科技中介服务所存在的不良状况。同时,还要加强科技中介组织行业自律机制的确立,维护行业信誉,反对各种欺诈、垄断行为规范行风行纪,促进科技中介行业的公平竞争和平衡发展,使科技中介组织真正成为推动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

3.3政府在科技中介组织建设中的作用

政府的推动作用是保证科技中介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首先,政府在支持科技中介组织服务体系建设中应重视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环境建设。目前,我国政府在对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上过于注重微观环节,忽视了宏观的引导作用。政府应及时退出具体业务的管理,借鉴美国政府的经验,出台一系列政策,营造有利于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促进科技中介组织的健康成长;同时,引导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配套机构的发展。其次,要加快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科技中介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平台,既然科技中介组织是以科技信息咨询服务为重点,那么信息的共享与交流就成为其发展的关键,因此信息网络平台是科技中介组织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而数据库则是实现科技中介服务的重要资源。政府应充分利用其自身信息资源丰富的优势,综合各行业的力量为其建立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平台和共享开放的数据库,满足科技中介组织的成长需要,降低科技中介组织获取信息资源的成本。

3.4加大各类型科技中介人才的培养、引进力度

目前,我国的科技中介组织普遍存在从业人员缺乏且素质不高的问题,这严重阻碍了科技中介服务业的发展。因此,不仅要注重科技中介服务人才的培养,促使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开设培养科技中介组织紧缺人才的专业,如在工商管理中增设资产评估专业、经纪人专业、拍卖师专业等;还要创造中介机构良好的人才激励环境,利用住房、户口、生活待遇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广泛吸引国内外的引进优秀中介人才。这样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地加速科技中介人才的培养,才能加快科技中介组织全方位服务队伍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岳东.发达国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现状与启迪[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3(8)

2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吴伟萍.国外科技中介组织的成功管理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03(5)

4朱桂龙,彭有福.发达国家构建科技中介服务体系的经验及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2)

5钟书华.中国咨询市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

中介组织范文篇6

社会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按照市委组织部统一部署,抽调6人,分成3个调查组,采取普查摸底、重点解剖等方式,对全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现状及主要做法

调查显示,目前*县共有利用非国有资产的社会中介组织20家,其中律师、公证服务类4家,会计、工程监理类2家,职介、广告服务类11家,旅行服务类2家,其他类型1家;共有社会中介组织从业人员136人,年龄普遍在46岁以下,有中高等学历或专业技术职称的占58.8%,其中中共党员38名;共建立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4个,全以党支部形式存在,其中独立式党支部2个,挂靠式党支部2个,4家党员人数在3人以上的社会中介组织因成立时间较短而未正式建立党组织。

这些社会中介组织集中在县城社区,大部分规模较小,以家庭式或合伙式为主,员工10人以上的仅4家,年盈利10万元以上的仅6家,规模最大的湖南德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县分所也只有从业人员15人,其中中共党员8人。它们的产生、发展源自于市场经济的内需拉动和政府职能转变的外力推动,总体上仍处于初创时期,其党建工作也处在以建立党组织为主、以培养建党积极分子为辅的摸索阶段。为做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近两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了“四个一”:

一是大力营造一种各部门单位齐抓共管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良好环境。县委提出了“不抓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就是失职,抓不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就是不称职”的口号;有关乡镇党委和部门党组织都把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基层党建的日常工作来抓;县委组织部把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全县组织工作考评的指标体系,规定从今年起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达不到要求的单位不得参与全县组织工作评先评奖。

二是适时组建一批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对成立时间较长、有中共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2家社会中介组织,我们及时指导其建立了单独的党支部;正式党员不足3名的5家社会中介组织,已按“就地、就近”原则指导开始筹建联合党支部;暂不宜联合设立党支部的,其党员组织关系暂挂靠所在社区或主管部门党组织。对没有中共党员的社会中介组织,我们正在尝试从主管部门派出党建工作联络员,协助做好建立党组织的前期准备工作。

三是高标准创办一个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按照先试点示范、再扩大推广的思路,我们选择全县规模最大的湖南德源联合会计师事务所*县分所作为市县两级首批基层党建示范点创建单位,从党组织领导班子、党员干部队伍、党建阵地和制度建设及党内活动开展等方面进行规范、引导,两年间就顺利完成了创建目标。今年6月,该所被授予“常德市基层党建示范点”光荣称号,在全县社会中介组织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四是积极探索一套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今年下半年,我们扩大了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创建范围,以德源会计师事务分所为重点启动了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长效机制建设,计划从规范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功能、为党建工作提供支持保障等方面入手,探索建立政治原则上把关、工作制度上落实、发挥作用上重视、具体事务上放手的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新机制。目前,已建立党员学习培训、民主评议、联系群众、廉政建设、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重要情况通报和公开等11项制度。

二、*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覆盖面难以进一步扩大。目前,我县社会中介组织规模普遍偏小,80%的单位员工数在10人以下,平均仅有从业人员6-7个,经营状况不理想,人员稳定性较差,管理分散、缺位的现象并存,旅游类中介组织甚至连相应主管部门都没有。在工作对象过于弱小、分散,依托工会、共青团开展党建工作也不现实的情况下,如何扩大党建工作在社会中介组织中的覆盖面,无疑是一大难题。

二是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需要。在社会中介组织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部门起到了“助产婆”的作用。特别是第一批成长起来的社会中介组织,多从政府部门改制、脱钩而来,其从业人员特别是党员的管理大多沿用机关事业单位的传统模式,普遍存在党支部活动形式单调、用业务活动代替党内活动等问题。随着个人合伙、股分合作、跨县联建等多种形式社会中介组织的出现,传统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三是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的的影响力和渗透力难以持续增强。由于“现代产权制度”提出的时间还很短,“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远未深入人心,社会中介组织本身对党建工作的认识还不统一,有的担心开展党建工作后会改变社会中介组织的性质或影响中介组织经营创收,因而对在本单位开展党建工作支持、配合不够。同时,由于社会中介组织本身不姓“公”,其党组织对单位的人、财、物没有控制权,功能定位与中介组织的价值取向有一个较长的磨合期,党员的个人诉求尚停留在求生存、保稳定的阶段,对如何保持自身先进性思考不多不深,从而制约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和影响力、渗透力的增强。

三、对加强和改进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在社会中介组织中开展党建工作,必须坚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的原则。除加大宣传力度之外,还要认真抓好三大环节:

一是加强和改善对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地方党委应把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将社区党建工作、新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统筹考虑,动员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部门共同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为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营造更优更宽松的大环境。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相融合,个人、单位、党组织价值取向相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思路和规范性意见,努力增强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生命力。要建立健全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及相应的办公室,吸收括组织、工商、民政、财政、司法、劳动等职能部门和相关的社区党组织、行业协会参加,定期对全县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指导协调和督促检查,形成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是加大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建设和管理力度。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全县还有4家党员人数3人以上的社会中介组织未建立党组织,党员仍分散在各自居住的社区过党组织生活,由此想到了建立部门联合办公制度的必要。今后可以考虑建立组织、工商、民政部门联合办公制度,把党建工作情况纳入社会中介组织注册登记的申报事项,确保党务部门能及时了解社会中介组织的党建工作底子,确保符合条件的社会中介组织在成立时同步建立党的组织。同时要建立实施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联络员、信息员制度,使党务部门能随时了解社会中介组织的党建动态特别是人员变动、员工心态、单位运行等情况,为及时建立或调整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提供决策依据。在党组织设置类型上,尽可能首选独立党支部模式,减少挂靠党支部数量,优先考虑社会中介组织之间的联合,在党员过少的同类社会中介组织中联合组建党支部;在党组织隶属关系上,尽可能将社会中介组织党组织交由行业协会或业务最相近的事业单位党组织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党建工作在社会中介组织中覆盖面难以扩大的难题,还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社会中介组织的行政干预,淡化社会中介组织党建工作的行政色彩。

中介组织范文篇7

摘要:本文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公共事务和学术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中介组织”概念名实不符问题提出了质疑并进行了论证。通过论述什么是与不是中介组织,作者指出:目前流行之中介组织概念涵盖下的实体,如提供社会化服务的工程、技术、管理、财务、会计、律师、咨询公司及其行业协会应正名为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组织,并进而论述了正名的理由和原因。在此基础上,作者提请注意该类课题研究经费的合理配置,并指出:至少4个领域—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业经济学、专业社会学—中存在之相应概念、原理、理论、方法、技术可用来分析和解决诸如这些组织的运作、行业的规范、政府对它们的规制等问题,而那些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而发展理论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

自我国从70年代底开始的改革开放以来,无论是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人的讲话中还是在各种红头文件中,甚至在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工商管理等领域学术文章中,我们能频繁地听到或看到“社会中介组织”或“中介组织”这类词语①[1-2],并较为一致地将新出现之一大批提供社会化专业服务的组织,如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各类咨询公司、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公司、证券商,以及各种行业协会等囊括进“中介组织”的范畴。“中介组织”还成为一个研究领域,有关课题已经或正在得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种研究基金的资助并出现了一系列相关书籍和文章②[3-6]。笔者十分拥护对目前流行之中介组织概念涵盖下相关组织的关注和研究,该类组织在市场经济乃至服务经济或称知识P信息经济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因此对它们的关注和研究———正如大家现在正在做的———是完全应该的。然而,笔者认为,该概念目前约定俗成之内涵与其名称之间是相悖的。一个在公共事务中频繁应用的概念应该既严格又与国际接轨(应对中国已经入世之现实),至少应做到名实相符。而一个在科学领域使用的概念则具有更高的学理准确性要求,否则据此派生出的其他概念和演绎、归纳出的原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极可能带有与生俱来的谬误。正是鉴于以上理由,笔者拟在本文中对目前流行之中介组织概念名实一致问题提出责疑并进行论证,以期纠正一个认识上的误解和还那些被中介组织名义涵盖之组织以本来面目。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并不以组织理论中复杂的组织分类学说③[7]作为论述的出发点,那样会耗费太多的笔墨,而是在一般常识范围内来讨论组织与中介组织的问题。

1什么是中介活动和中介组织?

主要履行中介活动的组织是提供介组织。因此,要明确什么是中介组织首先应理解中介活动。从一般意义上讲,中介活动系指中介人(自然人或法人)居间帮助甲、乙双方达成某项协议P契约P合同的活动,在中介过程中,牵涉到中介人与委托方(甲、乙方或双方)签约、和传递信息、寻找委托方合作者、协调甲、乙方签约、帮助完成签约和追索并获得报酬等活动。中介活动的要件是“居间”,中介人的任务是为委托方找到合作者,他P她P它扮演了传递信息和临时协调人的角色,而不是甲、乙任何一方渴望之实质性合作伙伴角色或买者和卖者角色。中介人也可称为“中间人”(middleman)或经纪人(broker),这一职业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古已有之,并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发育壮大。由中间人或经纪人组成之主要(因为任何组织都可能不只履行某一单一活动)履行中介活动的组织则可称为中介组织。

2什么不是中介活动和中介组织?

笔者认为只有上述分析中的中介概念能给中介活动或中介组织带来与其他活动和组织具有显著区分的实质性分类意义。人们有时将某一产品或服务从原材料到成品过程中起中继流通环节作用的公司称为中介(intermediary)组织。例如,铁钉需经过矿石冶炼、切制锻造和加工成型的工艺过程才转化为成品。在1865年钢材工业尚未经卡内基整合前的美国,一些公司拥有把矿石熔为生铁的熔炉;另外一些公司拥有旋转粉碎机和将生铁加工成铁棍或铁板的锻造设备;还有一些公司则把铁棍或铁板加工成铁轨、铁片、铁钉、铁丝或其他东西,在这些独立公司之间,所谓的“中介组织”购买一家的产品,再卖给另一家生产商,并从中获利[8]。显然,这里的中介组织进行了实质性的商业购销本提供活动而非经纪或中介活动,对应于购买之产品的厂商他们是分销商,对应于销售与产品的厂商他们是供应商,而在政府或学者眼里他们与在商业流通领域里买卖其他商品的厂家毫无二致。

在另一种情况下,人们有时将某一产品或服务从成品出厂到到达最终用户手中这一过程中起中继流通环节作用的公司称为中介组织,包括商业商、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等。而这些所谓的中介组织履行着纯粹的商业购销行为。显然,将所有商业流通领域的公司包括一部分自营销售业务的生产厂商界定为中介组织无论在法理上还是在学理上都是荒谬的。

另一条思路将那些在国家与公众或国家与企业间起桥梁、纽带、媒介作用的组织称为社会中介组织。这一思路发端于我国的特殊国情,在原来的计划经济(确切地讲应该为命令经济)框架下,权力高度集中,经济中公有制占绝对统治地位,国家几乎包揽了所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活动,而个人则被国家的化身“单位”所捆绑和束缚。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实施市场经济制度以来,中国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经济中各种所有制并存使得社会中出现了无数国家权力不能直达的经济实体;权力下放和政企分家使得即使公共部门中的企业也获得了较大或一定的独立行事权和决策权;市场化促使企业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命运负责、从而个人与单位的依附关系转化为雇佣和被雇佣关系;总之,所有这一切造成了国家权力的健康弱化,在国家与公众或国家与企业间出现了一片缓冲地带。同时,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实际需要和政策的鼓励和许可刺激了专业服务行业(professionalservicesindustry)的出现、成长和发育。各级各类咨询服务组织、工程、技术、管理服务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提供智力服务产品的公司、实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或脱胎于原政府序列组织,或新建,并迅速进入社会化过程。在发达市场经济中,商务公司(businessfirm)既包括提供有形产品的组织,也包括提供无形服务商品的组织,而上述这些被视为服务行业(serviceindustry)中某一类提供智力密集型服务商品的公司则由于它们在中国最近50年中出现较晚、替代了部分原国家职能,并似乎出现在前述那片缓冲地带而被众口一词地定性为中介组织或社会中介组织。

用笔者在本文第一节中界定的中介活动和中介组织的概念来比照专业服务组织,固然,这些组织极有可能进行一些真正的中介活动,但是它们的主要活动并不存在居间要素,而是在与它们的客户(组织或个人)进行实质性的(服务)商品购销、且是零购零销活动。若是一定要说它们具有居间要素,那是指它们取代了部分原不该属于国家的职能而在国家与公众P企业间起了桥梁作用,照此类推,当今的中国企业也有类似的居间要素而在国家与公众间起了桥梁作用,岂非所有的中国企业都应称为中介组织?而那些真正在起桥梁作用的组织,如传媒、派、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等岂非都应统统称为中介组织?

还有一种类似的观点将中介组织划分成公证性中介机构(指资产和资信评估公司)和性中介机构(指律师事务所、会计、审计事务所等)两类,并认为这些中介机构具有“公共政策裁判”功能[9]。且不论这样的分类并没有涵盖现时中介组织概念指认之全体,假如同意“服务贸易”(如WTO规章规制的那样)也是一种商品购销行为,则这儿的所谓中介机构的业务与提供有形商品公司所进行的活动本质上是一致的,且它们并不专司“公共政策裁判”功能。不能因为公共政策(法律和法规)规定专业服务组织在市场经济某些领域中可以发挥某些作用(如企业的年审、公司上市前的资产评估等)而将此视为裁判功能。④公共政策的裁判功能理论上属于全体公民,当然也属于所有社会组织(大家都可以提出意见),然而,实际履行中却被赋予代表了全体公民的国家立法(决定法律的出台,法律、法规的执行监督、评估和修改、废除等)、执法(决定法规的出台,法律、法规的执行,行政监督,法规的执行评估和修改、废除等)和司法(司法监督,违法审判、制裁等)部门而不属于专业服务组织。这里的道理正如不能因为法律规定餐馆经营场所必须建有合规的男女洗手间而将洗手间建设单位视为具有“公共政策裁判”功能、并进而成为中介机构一样。而同类型专业服务公司(如会计公司)的行业协会倒确实具有专业自律之自我裁判功能,但是,一个与国际接轨的说法也不将它们看成中介组织,而是称为专业组织(professionalorgani2zation)。

3为什么是专业服务组织?

从工业P行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nomics)角度看,服务工业P行业不仅包括餐饮、旅馆、娱乐、旅游等传统领域,以及诸如清洁、保姆、搬家、经纪、复印、商品售后服务等现代社会新兴领域,还包括一个知识密集型的专业服务(professionalservices)领域(当然,也有人将服务经济P工业中这一专门领域另列为知识经济P工业)。而要理解什么是专业(profession)和专业服务则需从专业社会学(thesociologyoftheprofessions)领域寻找答案[10-11]。简言之,专业社会学将人类社会中365行(当然不止)职业划分成一般职业和专业性职业两类,专业即专业性职业的简称。专业是那一类知识含量极高的特殊职业(如医生、律师、工程师和教师等),专业社会学专注于研究专业在社会整体中的作用、它们与其他社会单位(如客户、公众、大学和国家等)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自己作为社会有机体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专业、专业服务、专业人员(professionals)、专业组织(professionalorganizations)、专业主义(professionalism)、专业化(professionalization)等词语是该领域典型概念和术语。

从历史和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专业性职业的运作方式不断经历着结构性重组,这方面工程(师)专业的变迁最为典型。在较早阶段,工程师由建设商(builder)雇佣为内部(in-house)设计人员(design2er);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与工程师类别的扩展,他们成为公共和私人部门业主(owner)聘用的内部设计、技术、工艺人员;最后,经济、社会、政治条件促使工程师们不再满足服务于固定和单一雇主,大量工程师从履行有限且较为固定任务之雇主的象牙塔内搬迁到社会上,开始了工程技术服务全面社会化过程。工程师们组建各种综合、多项或专项工程服务法律实体,宣传和推销他们的服务产品,为众多社会客户提供各种各样、一定时间段内的合同服务,这样,工程技术专业服务组织诞生,众多的工程技术专业服务组织集合在一起又从而构成工程技术分支专业服务行业。其他专业性职业(如律师、会计师、医师和顾问等)的运作方式经历着与工程专业类似的变迁而分别出现相应的专业服务组织和分支行业。所有专业服务分支行业的集合则从总体上构成专业服务行业。专业服务组织和行业在服务经济和知识P信息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

4结语

以上对国内现阶段约定俗成之中介组织概念与内涵相悖问题进行了分析,还这些所谓的中介组织以专业服务组织或专业组织(指协会)之本来面目。这样做的目的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概念澄清以便与国际上对该类组织约定俗成之称呼接轨外,尚有更深层次的考虑和意义。勿庸置疑,在我国当前实施的市场经济中,专业服务组织、行业及其行业协会的作用是重大的,因此相应的研究是必需的。然而,研究的出发点至少必须设定在对概念的正确界定与前人(中国和外国)已有成果基础之上,更应避免将研究经费投向低水平的重复劳动。在学术界,可能我们有一种驼鸟式的不管不顾、生造术语、建立宏大体系以自我陶醉的癖好,然而,真正的学问必须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明确了本文提及组织系专业服务组织P专业组织及其行业为专业服务行业后,至少有4个领域。

———工商管理(businessadministration)、公共管理(publicadministration)、工业经济学(industrialeco2nomics)、专业社会学(thesociologyoftheprofes2sions)———中存在之相应概念、原理、理论、方法、技术可用来(或加以改造后用来)分析和解决诸如这些组织的运作、行业的规范、政府对它们的规制等问题,而那些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而发展理论的研究才是真正的研究。

中介组织范文篇8

追根溯源,体制机构不顺是制约中介职能发挥的根本所在。中介机构与主管部门由于业务依付性和利益关联性,造成政企不分,体制不顺,导致从业人员“干部化”,运行机制“行政化”,削弱了中介服务职能。法规制度滞后是阻碍中介组织发展的深层原因。国家没有对中介组织管理统一立法,现有制度又不完善、不配套,使中介组织管理的法治要求和社会要求没有上升到应有高度,中介活动缺乏统一标准,管理无章可循,发展方向不明,难以正确引导中介组织的健康发展。监督管理乏力是促成中介行为失范的客观诱因。由于没有统一的管理部门,各职能管理部门只得各自为战,力量单薄。加之行业自律规定普遍欠缺,中介机构自我约束不强,特别是一些执法管理部门履责不到位、管理不严格、处理不公正,违法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和有效制止,造成不规行为的恶性循环。入口把关宽松是引起中介服务质劣的人为导索。有的主管部门对申请成立的中介机构在必备要件方面,放宽政策,降低门槛,审批不严,使少数不符合条件的中介机构取得合法资格,而提供低劣服务,不能满足市场需要。

围绕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诚实守信、公平合理”的中介市场体系,必须强化措施,对存在的问题加强整治。

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一是加大中介机构脱钩力度。对现有中介组织在进一步清理的基础上,应从人员、财物、业务、名称等方面完全与政府和原主管部门脱钩;对在中介机构兼职的党政干部应按规定解除兼职,使中介机构真正成为市场独立法人主体,实现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政企不分的问题。二是加强整顿规范。对收费不合理、名称不合规、服务不到位、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按制度要求及时整改,促进规范。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和管理部门要强化管理和服务理念,加强政策研究和指导,不为中介机构招揽、指定业务,不发生经济往来,为中介活动创造宽松环境。建立中介机构统一管理机构,加强组织协调和宏观管理。

二、完善监督管理体系。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加快立法步伐,推进中介组织管理法制化。建立完善中介组织建设和经营活动相关制度,着重对执业过程的关键部位、重点环节、服务手段等方面配套制度的建立,力求制度无缝衔接,形成严密的制度管理体系,用制度制约和规范中介服务行为。二是完善准入机制。制定和执行全国统一的资质审批标准和条件,严格政策规定,严把审批关口,牢牢把握中介机构执业资格,确保服务质量够档次、经营能力上水平。三是加强监督检查。管理部门要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全面掌握中介机构的执业情况,认真总结推广经验,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主动给予政策指导。四是严惩违法行为。对于超范围经营、提供虚假鉴定、违规收费、欺诈执业、垄断经营、恶性竞争、行贿受贿等严重违法行为,坚决取消其经营资格,并按法律、纪律规定从严处理。五是改进管理方法。建立和推行中介机构诚信制、黑名单制、资质升降制、执业情况公开制等制度。探索和运用科技手段,研究电子网络管理办法,实行网上推介、网上服务、网上监管、网上公开,实现中介活动阳光运行。

三、发挥行业自律功能。一是大力推进

中介组织范文篇9

一、以地方立法方式保障农民合作组织

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如不具备合法性,就根本谈不上在市场竞争中成为一支抗衡力量,也谈不上增强农民自身的谈判地位。在国家短期内不可能出台有关法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可采取变通的方式,地方性的法规,促进当地合作组织的发展。如1995年5月20日,山东德州宁津县了县人民政府的红头文件"宁津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登记注册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核准登记注册时,对符合企业法人条件的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企业法人登记,核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从此在宁津县就出现了以合作社名义登记注册的营业执照,山东莱阳市也有类似的做法。地方政府的这一举措赋予了合作社与其他企业组织一样平等的企业法人地位,从而使它们可以合法地参与市场竞争。

中国农村现在的合作经济组织名称很多,形式各异,而且往往隶属于不同的部门,如中国科协下属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被界定为农民的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其中有一部分已成为经济实体型的组织,农业部亦负责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供销合作社和乡镇的一些站所(如畜牧兽医站)也领头兴办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这些组织的大方向一致,但由于各部门的条条领导及部门之间清晰的边界,农民合作社的组织资源无法整合在一起,发挥整体效益。因此,地方政府除了核准合作社的登记注册外,还要配套出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章程,明确合作社的性质,界定合作社的内涵、处延及内部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等,这样各类合作组织即可"对号入座",打破原来的部门界限,在统一的制度规范和名称下整合起来。

二、新旧组织对接关键:理顺双方产权关系

两种组织资源对接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处理政府有关部门(包括供销社、信用社等)与农民自发组成的合作社之间的关系。课题组在以前的研究中曾对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现在我们从产权关系上对这问题做进一步的研究。

1.理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供销社之间的产权关系。

专业合作社与基层供销社对接,能使农民更顺利地进入市场,而且通过专业合作社来改造基层社,但这种改造能否实现的关键是理顺专业合作社与供销社之间的产权关系,从理论上讲,产权清晰并不等于将资产量化到个人,关键是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监督制衡机制,而供销社母体和发育出的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之间的产权关系则要有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从而使专业合作社能将供销社改造过来,而不是供销社通过干预专业合作社的决策、让合作社安置供销社的冗员等方式最终将农民的专业合作社拖垮。显然,专业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将供销社的资产或股份逐渐赎买过来,使农民社员真正享有专业合作社的决策权、剩余索取权和对资产净值的处置权,这是使农民专业合作社保有生命力并具备改造供销社的能力的唯一途径。通过这种演进,供销社的干部职工或是成为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或是成为被专业社雇用的专业人员,其他各级的供销联社也将被改造成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联社,农民才能真正成为供销社的主人。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靠经济实力薄弱、组织形式不规范、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来融合、改造供销社,必然是一条漫长而又困难重重的改革路径,只有着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农民的自助组织(尤其是专业合作组织)成长壮大的制度环境,这条路径才有可能走通。

2.政府扶持的合作社成长起来之后,政府应理顺产权关系,逐渐退出。

有远见的政府在所扶持的合作社成长壮大后,应主动创造条件退出。

山东诸城市皇华镇由镇妇联牵头,组建"巾帼艺品股份合作社"。镇政府在合作社的运作中给予了强有力的扶持,一是直接向合作社注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合作社的董事长由镇妇联主席担任,副董事长由镇长助理担任,女副镇长担任合作社的名誉董事长。镇政府向合作社投入7万元财政周转金,并为合作社配备一辆吉普车、一部手机,两部程控电话,此外还计划再为合作社配置一部运输车。镇政府对于自己在合作社的投入,没有规定具体还款期限,只要求合作社在其发展起来后还款即可,并希望合作社运转成功后能够改善镇机关人员的福利待遇。二是积极协调合作社与各职能部门或企业的关系,大大降低了合作社的交易成本。为了解决合作社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镇政府亲自出面协调,由镇集体企业提供担保,为合作社争取了8万元的信用社贷款。为解决合作社的生产场地,镇政府将财政所的16间平房腾出,作为合作社的生产车间,并协调电力部门,为合作社及时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合作社规模扩大后,镇政府又与镇供销社协调,租用供销社闲置仓库,并投资15万元进行装修改建。三是直接为合作社联系业务。这个案例没有解决的问题是:镇政府的各种物质支持将来要获取什么样的回报?合作社与镇政府之间的财产关系应如何界定?这些问题如不及早解决,必然会留下隐患。

三、利用传统资源壮大新的组织

农民自发组成的合作社在资源禀赋上存在种种缺憾,如果能利用传统组织的各种资源(人力资本,组织网络,物质资产等),无疑会在较短时间内有较快的发展。

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多次指出,供销社要发展,必须立足于为"三农"服务、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服务。以供销社为母体,促进、培育和领办农民的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从而创立供销社的新机制。截止1999年末,依托基层社兴办的专业合作社有24000个,其中种植类11000个(其中棉花专业合作社1400个),养殖类4800个,服务类2800个,农资专业合作社4900个。到2000年上半年,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685.9万户,吸收社员股金11.49亿元。这种改革走向就涉及到如何充分利用传统的组织资源(供销社),并实现传统组织资源与农民中新发育的组织资源(专业合作社)的对接,最终通过兴办专业合作社来改造基层社。在实地调查中,基层社的同志也指出,资产经营,仅能解决供销社的"止血"问题(减少亏损),解决不了发展问题。为"三农"服务,供销社真正成为连接农民和市场的纽带和桥梁,这样供销社才能具有"造血"功能。

供销社作为一种传统的组织资源,它有哪些优势呢?

供销社的优势之一是拥有自己多年来形成的组织网络体系。截止1999年末,全国基层社所属的经营服务网点共有48.5万个,其中村级综合服务站12.5万个,占经营网点总数的1/4,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5.8%。此外,全国还有供销社办的庄稼医院2.8万个。村级服务站可以为农民提供生产与生活多方面的服务。

供销社的优势之二是在改制后,保留了一批掌握信息和拥有技术及管理经验的专业人才。

供销社的优势之三是拥有现成的场地和设施等物质资产以及一部分在资产经营后收回的由社里掌握使用的资金。

供销社拥有的组织网络、人力资本和物质资产都是农民经纪人和个体营销户所不具备的,所以如果经过改造后,完全有条件成为连接农民和市场的纽带和桥梁。但哪一条是可行的而又符合合作社理想的改造途径呢?农民的新老股金在供销社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很小,通过扩股的方式使农民成为供销社的大股东,进而成为供销社的真正主人,这条途径是不现实的。另一条途径是另起炉灶,供销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充分利用供销社这种传统组织所拥有的资源,同时充分发挥农民自发组织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待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壮大之后,赎买供销社的资产或股份,雇用供销社的干部职工,从而以专业合作社或专业协会为主体,改造、融合和"吃掉"供销社,通过这种方式使农民真正成为供销社的主人,实现两种组织资源的有效对接。

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功能

除了作为农村土地的所有者代表与公司打交道外,村社区合作组织还在农户与公司、农户与农民经纪人以及农户与市场之间发挥纽带作用。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经营制度确立以来,村级社区合作组织自身逐步退出生产经营领域而转向提供社区公共物品、管理协调、信息服务、商业担保等。在村级社区组织的个案中,一个突出的共同特点是社区合作组织原有的最重要的为农户提供统一营销服务的功能逐步由社区内的专业大户或经纪人所取代。这样做的结果是实现了专业大户、普通农户和村级社区合作组织三方的优势互补,为普通农户的产品建立了稳定的营销渠道,同时又使专业大户获得充足而稳定的货源,增强了市场议价的能力,降低了市场交易成本,取得了组织的规模效益。而村级社区合作组织则可以发挥其有效协调与政府有关部门的关系、生产公共物品、提供商业信誉等特殊功效,解决普通农户以及专业大户进入市场中十分需要而依靠自身力量又难以实现或交易成本过高的服务。

乡镇政府和"七所八站"的功能

随着乡(镇)机构改革的深化和乡(镇)集体企业的全面改制,乡(镇)一级原有的独立于党委和政府的经济机构将逐步解体,乡(镇)社区合作组织的建立将主要依托乡(镇)农业技术推广等为农民服务的事业职能部门以及妇联等群团组织。从发展趋势看,那些技术服务力量较强、社会动员能力较强且重视社区合作的乡(镇)将先行一步,重点是以乡(镇)农业技术服务职能部门的改革为切入点来发展乡(镇)社区合作组织,使农技服务部门与社区内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而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大改革也为此提供了新的契机。

1997年初,模仿山东省莱阳市成功合作社的方式,山东高密市拒成河镇政府与镇兽医站联合,以镇内养鸡专业户为依托,创建起合作社。合作社的董事会由镇政府主要领导和兽医站主要成员组成,监事会成员全部是养殖户社员。

合作社成立初期,凯远龙头企业仍然是与乡(镇)政府签订合同,由乡(镇)政府进行财政担保,向养殖户发放鸡苗。加入合作社的社员只要自己建起鸡棚后,其它一切服务都由合作社提供。

因此,拒成河镇肉鸡合作社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当地政府的直接参与和鼎力相助,政府从组建合作社、派代表在合作社的决策层中担任要职,到筹措合作社的运作资金、提供合作社的生产场所,扶了合作社一程又一程。这种状况在合作社的所在地山东的同类型合作社中有着较强的代表性,特别是在合作社的发展初期。但是一旦合作社进入正常运作后,政府所发挥的行政作用是呈逐步减弱的趋势,合作社的发展越来越依靠企业家。

乡村社区合作组织与其他农民中介组织的关系是多层面的,主要体现出两种基本的关系类型

第一,乡村社区合作组织是其他农民中介组织的母体。各类农民中介组织的发育不仅大多以乡(镇)或村地域范围为依托,而且在不少情况下是在乡村社区合作组织的培育下成长壮大起来的,但是从发展趋势看,随着农业市场化进程的逐渐深化,乡村社区合作组织对其他农民中介组织的这种母体性特征将淡化,各类农民中介组织的建立将日益依赖于按照专业化原则所形成的空间区域生产布局,打破带有行政性的乡村社区的界限。如广西贺州市水果专业技术协会,会员主要分布在广西的贺州、钟山、富川、平南等地,并且拓展到湖南江华、广东中山市等三省区六县(市),生产经营业务的一致性,而不是乡村社区,越来越成为会员之间的联系纽带。第二,乡村社区合作组织是其他农民中介组织的合作伙伴。这种伙伴关系又可进一步划分为紧密型和松散型这两种基本类型。其中,紧密型是指乡村社区合作组织与供销社、公司、农民经纪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建立起了产权关系;松散型则是指乡村社区组织与供销社、公司、农民经纪人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通过发挥各自资源优势而建立的业务合作关系。

四、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农民中介融资

在农村金融改革这一问题上,有关部门提出: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组织形式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改革重点则放在产权改革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上。这方面的积极动向是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已不再泛泛地提恢复"三性",改革策略更加务实和灵活,但存在的问题是仍把农村金融改革仅局限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改革。

由于实现垄断及获取垄断利润的一个必要条件是存在着生产要素或商品进入市场的障碍,而在资金市场开放后,任何一个资金所有者,无论其持有资金量大小,都可作为一个贷款人随时进入市场,不存在进入市场的障碍。同时在当前国家和城市资金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农村却是典型的资金卖方市场。所以在资金市场开放的前提下,具有不同经济成分的、多元化的金融组织将会应运而生,不可能出现由一种金融组织垄断资金市场的局面,这也就决定了农村的金融体系必然是多元化的。

虽然农村金融体系由多种金融组织所构成,但合作金融组织应是农村金融体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国家,合作金融组织已发展成全国性的完善的体系,成为农村金融体系的主体。在这些国家里,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是农村其他各类合作组织的坚实的依托,通过农村合作金融与合作保险的赢利来支持其他合作组织的经济活动。农村合作金融并为农民提供资本,从而促进农业和农村社区的发展。但在中国农村现实经济生活中,合作金融这一块的问题最大,可以说至今尚未破题,成为阻碍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

中介组织范文篇10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初始模式“公司+农户”中,公司凭借其拥有资本优势将农业产业链诸环节整合起来而形成产供销、种养加、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一经出现,便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重视,并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在全国迅速发展,为解决当时遇到的小农户难以进入大市场问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在“公司+农户”模式中,随着公司市场拓展能力的提升,其辐射带动农户的覆盖半径也相应增大,公司与农户之间缺少承担生产组织和利益协调的中介,—些公司所需的较大数量的优质农产品原料得不到稳定供给,公司不仅难以提高其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有的甚至丧失已占有的市场。有资料显示,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与龙头组织有订单合同关系的农户不到10%,履约率不足1/3。

“公司+农户”向“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演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的自我完善,其动力首先来自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引入,使农业产业链中各利益主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更容易成为现实。由于引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能促进公司和农户双赢格局的形成,这使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力量。据农业部统计,目前在全国9.4万个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中,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中介组织带动型达到3.2万个,占34%,销售收入达到2809亿元。

“公司+农户”向“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转型,由于公司与农户之间更容易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而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其方阵,有利于根据市场需求实现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的扩张,进而促进优势产业带的形成。以湖南省湘潭市为例,全市拥有伟鸿、港越、先锋、三旺、金锣等生猪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能力170万头。全市龙头企业创办了74个养猪协会,占全市养猪协会总数的59%。“公司+农户”向“公司+协会+会员”的转型,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全市以养猪为主的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5.3%,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个百分点。

农民专业合作社不仅具有中介功能,其龙头带动功能更是日益增强。①在众多的“公司+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社员)”的模式中,有的协会转型为合作社,不少协会、合作社拥有自己的品牌和注册商标,逐渐成为新的龙头组织。②在日益兴起的“合作社+社员”模式中,合作社独立兴办加工厂、开展市场营销业务,成为独立的产业化龙头组织。③在“合作社+公司+社员”模式中,合作社兴办自己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