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市场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5 04:54:32

中介市场

中介市场范文篇1

关键词:保险中介市场规范性

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主体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保险中介人。目前保险中介人包括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三种。根据我国相关保险法规的规定,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保险公估人是独立于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以外的中介服务机构,其接受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三者之间在保险市场中占有不同的地位,是保险市场不可缺少的主体。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险中介市场的规范性不足

从目前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来看,主要是政策法规滞后,中介机构得不到有力的引导和扶持。虽然颁布了《保险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一些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相对滞后。有些保险中介法规规定了市场进入的条件及其考核办法,但在保险中介交易秩序的维护、保险中介市场环境的建立、保险中介市场环节及其监督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还缺乏法律依据。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失信现象的存在、保险中介机构的违规操作等。

(二)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观念淡薄

为追逐眼前利益,保险中介机构紧紧围绕的是保险公司和大客户,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也不打算面对社会公众宣传自身品牌和功能,导致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相当多的人对中介机构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的业务几乎不了解。作为被保险人,往往把中介机构等同于保险公司;有的虽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如何利用中介机构为自己服务。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有些对中介机构有所了解,但对于如何借助中介机构进一步搞好保险公司的经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还不能与专业保险机构建立良好的信任及在此基础上的稳定业务合作关系,甚至将其作为竞争对手来看待。

(三)保险人的角色定位不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有关管理规定,保险人分为专业人、兼业人和个人人三类。保险人角色定位不明,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人在《保险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而保险公司内部的保险营销员实际上就是个人保险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人在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特别是寿险公司业务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保险公司没有将他们纳入公司内部编制,他们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建立在委托合同上的委托关系,不仅不能够享受与保险公司职工一样的福利待遇,而且连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养老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二是兼业人的角色定位不明。早期的保险中介人主要就是带有保险市场特有色彩的兼业人,他们对我国早期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有些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仍来源于兼业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兼业人出现角色错位或不到位现象。角色错位是指兼业人作为投保人的代表,接受投保人的委托,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同保险人进行谈判,签订保险合同,赚取手续费;角色不到位是指因激励不够、缺乏专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兼业人只是充当了保险产品展示橱窗的作用,销售努力不够,未能充分发挥营销渠道应有的功能(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特别是保险经纪和公估从业人员人数少,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低,与业务发展要求相距很远。按照有关规定,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员工持证率有相应要求,但市场上绝大多数保险中介机构的持证率偏低。2005年9月,中国保监会组织辖下各保监局就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业务人员持证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此次统计的机构有1575家,从业人员47316人,平均持证率为58.76%,其中公司39708人,平均持证率61.85%;经纪公司4686人,平均持证率39.31%;公估公司2922人,平均持证率47.98%。此外,即使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也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从业技能、经验和能力。

促进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渠道应有功能

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来说,保险公司和社会公众均是其顾客。保险中介机构应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有关信息,特别是保险中介的职能和作用,以启发、推动或创造对保险中介服务的需求,同时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保险中介机构应积极促进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可达成以下共识:保险中介是保险企业营销渠道的重要构成成员,既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又可以发挥渠道的协同作用,使用共同的后援支持系统,从多方位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同时,营销渠道常常被视为保险公司或金融集团的关键性战略资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重视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审核保险中介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其次,建立和发挥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优势。应继续坚持严格的资格认定标准。可以在基本资格考试的基础上设定分级分类的资格考试,以对从业人员进行更高专业技能的认定。在执业活动中也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还应争取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历教育、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等途径,接受再教育,掌握最新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动态,以使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保险业需要。最后,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保险中介机构应合理使用和培养员工,既立足于员工个人在智力、体力、能力、生理、心理、人格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又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纳入企业的组织发展目标之中,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在保险中介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执业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在履行其职业责任、从事保险中介服务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这一行业普遍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包括守法遵规、诚实信用、客户至上、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保守秘密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保险中介业的诚信建设,减少失信行为,而且有利于保险中介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险业整体的长期发展。

中介市场范文篇2

关键词:保险中介市场规范性

一个健全的保险市场主体包括:保险商品的供给方、需求方和充当供需双方媒介的保险中介人。目前保险中介人包括保险人、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人三种。根据我国相关保险法规的规定,保险人是根据保险人的委托,向保险人收取手续费,并在保险人授权的范围内代为办理保险业务的单位或个人;保险经纪人是基于投保人的利益,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提供中介服务,并依法收取佣金的单位;保险公估人是独立于保险合同当事人双方以外的中介服务机构,其接受当事人委托,专门从事保险标的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的单位。三者之间在保险市场中占有不同的地位,是保险市场不可缺少的主体。

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保险中介市场的规范性不足

从目前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来看,主要是政策法规滞后,中介机构得不到有力的引导和扶持。虽然颁布了《保险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一些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相对滞后。有些保险中介法规规定了市场进入的条件及其考核办法,但在保险中介交易秩序的维护、保险中介市场环境的建立、保险中介市场环节及其监督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还缺乏法律依据。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失信现象的存在、保险中介机构的违规操作等。

(二)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观念淡薄

为追逐眼前利益,保险中介机构紧紧围绕的是保险公司和大客户,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也不打算面对社会公众宣传自身品牌和功能,导致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相当多的人对中介机构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的业务几乎不了解。作为被保险人,往往把中介机构等同于保险公司;有的虽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如何利用中介机构为自己服务。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有些对中介机构有所了解,但对于如何借助中介机构进一步搞好保险公司的经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还不能与专业保险机构建立良好的信任及在此基础上的稳定业务合作关系,甚至将其作为竞争对手来看待。

(三)保险人的角色定位不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有关管理规定,保险人分为专业人、兼业人和个人人三类。保险人角色定位不明,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人在《保险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而保险公司内部的保险营销员实际上就是个人保险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人在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特别是寿险公司业务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保险公司没有将他们纳入公司内部编制,他们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建立在委托合同上的委托关系,不仅不能够享受与保险公司职工一样的福利待遇,而且连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养老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二是兼业人的角色定位不明。早期的保险中介人主要就是带有保险市场特有色彩的兼业人,他们对我国早期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有些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仍来源于兼业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兼业人出现角色错位或不到位现象。角色错位是指兼业人作为投保人的代表,接受投保人的委托,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同保险人进行谈判,签订保险合同,赚取手续费;角色不到位是指因激励不够、缺乏专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兼业人只是充当了保险产品展示橱窗的作用,销售努力不够,未能充分发挥营销渠道应有的功能。

(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特别是保险经纪和公估从业人员人数少,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低,与业务发展要求相距很远。按照有关规定,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员工持证率有相应要求,但市场上绝大多数保险中介机构的持证率偏低。2005年9月,中国保监会组织辖下各保监局就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业务人员持证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此次统计的机构有1575家,从业人员47316人,平均持证率为58.76%,其中公司39708人,平均持证率61.85%;经纪公司4686人,平均持证率39.31%;公估公司2922人,平均持证率47.98%。此外,即使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也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从业技能、经验和能力。

促进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渠道应有功能

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来说,保险公司和社会公众均是其顾客。保险中介机构应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有关信息,特别是保险中介的职能和作用,以启发、推动或创造对保险中介服务的需求,同时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保险中介机构应积极促进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可达成以下共识:保险中介是保险企业营销渠道的重要构成成员,既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又可以发挥渠道的协同作用,使用共同的后援支持系统,从多方位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同时,营销渠道常常被视为保险公司或金融集团的关键性战略资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重视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审核保险中介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其次,建立和发挥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优势。应继续坚持严格的资格认定标准。可以在基本资格考试的基础上设定分级分类的资格考试,以对从业人员进行更高专业技能的认定。在执业活动中也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还应争取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历教育、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等途径,接受再教育,掌握最新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动态,以使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保险业需要。最后,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保险中介机构应合理使用和培养员工,既立足于员工个人在智力、体力、能力、生理、心理、人格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又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纳入企业的组织发展目标之中,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在保险中介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执业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在履行其职业责任、从事保险中介服务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这一行业普遍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包括守法遵规、诚实信用、客户至上、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保守秘密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保险中介业的诚信建设,减少失信行为,而且有利于保险中介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险业整体的长期发展。

中介市场范文篇3

保险中介的市场化特征

保险中介是保险市场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组成部分,市场化是保险中介最显著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险中介运行机制的市场化

保险中介由不同类型的主体构成,专业性强。不同种类的保险中介之间,以及保险中介与投保人、保险人之间存在着服务与被服务、和被的关系,这些关系的确立是通过各种契约的签订来完成的,通过签订契约把公平竞争的市场机制引入到保险中介市场,在保险市场中保险人、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保险人以及投保人等各种市场主体,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确立相互关系,明确市场定位,发挥特有的市场作用。保险中介市场体系的健全,完善了保险市场结构,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降低了保险交易成本,充分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保险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保险中介创新了保险业的用人方式

保险中介把市场化的用人机制引入到保险市场,突破了保险企业过去以“大锅饭、铁饭碗”为特征的传统用工制度,率先采取了灵活的用工方式。1992年保险营销制度引进以来,保险营销员按照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对企业的贡献获得报酬,调动了营销员的工作积极性。这种市场化的用人机制,激发了每个人的潜能,使保险业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促成了保险业的快速发展。灵活的用人制度,吸纳了大量社会人才参与到保险业发展中来。目前,保险中介从业人员队伍人数已超过150万,这支队伍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一大批中国保险业高级管理人员从保险营销队伍中成长起来。与此同时,保险中介作为一个新兴职业,解决了上百万人的就业问题,对于扩大社会就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保险中介推动了保险监管制度创新

一是率先在保险市场中实现了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是我国金融保险市场中最早实现市场准入和退出的法制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市场主体。2003年,中国保监会在行政许可制度改革中取消了筹建期,建立了法制化的市场准入机制。对符合条件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实行法制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市场准入制度,使一大批符合条件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进入市场运作,使保险中介市场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专业中介机构由1999年的5家发展到目前的近2000家,市场主体的增多,使中介市场的竞争机制日益完善,服务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同时,也自然淘汰了一批不适应市场竞争的中介机构。

二是率先实现了对所有投资主体的一视同仁。2001年,中国保监会制定了《保险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和《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取消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比例限制,对所有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投资主体一视同仁,允许个人、私营企业设立保险中介公司,调动了社会各界投资保险中介的积极性。在以上三个中介管理规定中,还进行了中介机构企业制度创新,在保险业内率先引入了合伙制这种企业形式。

三是打破了经营区域的限制。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促进了我国保险监管制度的创新,改变了我国保险机构长期以来只能通过层层设机构、上网点和人员才能开展业务的情况。按照以上三个中介管理规定,保险经纪和公估机构从市场准入开始起就可在全国开展业务,保险机构从市场准入起就可在全省开展业务,拓宽了保险服务区域,为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开拓了空间。

保险中介市场的发展促进了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

经过几年的发展,保险中介的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与保险公司的合作不断加深,为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促进了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

促进了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转变

保险中介的出现,为保险公司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传统经营模式创造了市场条件,使保险公司有条件专注于保险产品的设计、风险的管控和资金运用等核心业务环节。目前,保险中介市场已发展成为保险业服务社会的主渠道,促进了保险公司经营模式的转变,提升了中国保险业的专业化服务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

促进了保险市场创新

保险中介市场化的发展,改变了保险业以往被动为客户服务的方式,开始主动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一大批保险中介机构从需求出发,在产品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开发出了适合市场需要的保险新产品。如长城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为神龙汽车集团研发的“汽车自燃险”,并就该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与太保集团签署了相关协议;航联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借鉴国外的经验,开发出了“飞行员保险”。在保险销售渠道创新方面,一些保险、经纪机构尝试通过“社区保险门店”、“保险超市”、互联网等新型销售平台将保险产品送入不敷出千家万户。在保险服务创新方面,一些保险经纪公司积极开发教育、体育、农业、能源等各行各业的风险管理服务,主动协助各级政府参与一些高危行业和群体活动的社会管理;一些保险机构努力开拓农村保险市场,在农村网点建设和业务人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模式创新,在为“三农”保险发展服务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拓宽了保险业的服务领域

保险中介市场化的发展,使各类保险中介主体迅速增加。目前,我国有兼业保险机构13万家,这些机构分布在各行各业,增加了为社会提供保险服务的便利性,扩大了保险的覆盖面,拓宽了保险服务领域。目前,我国有上千万人曾从事过保险营销工作,社会上的多个行业都有保险服务兼业网点,银行保险和邮政保险网点已成为推动保险业发展的新渠道。

保险中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保险中介的发展,降低了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提高了保险市场的运作效率,促进了保险产品的销售,更好地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需求。目前,保险中介在服务保险业发展、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保险中介服务“农村、农民、农业”

近几年,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农村地区是保险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在广大农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和“因灾致贫”现象时有发生,广大农民迫切需要能够满足自身风险保障要求的保险新产品。近年来,一大批保险中介机构积极开拓农村业务,到农村设立服务网点,为农民提供风险保障,受到了农民的欢迎。

保险中介服务和谐社区建设

目前,一批保险机构在保险服务创新方面下功夫,采取社区保险服务门店的形式在社区开展保险服务。上海东方保险有限公司在社区推出以保障型为主的产品或产品组合,并为投保人提供各种保险变更、转移、退保、理赔等事宜,有效解决了客户在购买保险后碰到的诸多问题。保险中介进入社区,可以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满足老百姓生活中的保险需求。

保险中介服务教育产业

近年来,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致力于构建我国教育风险管理体系。目前,联合经纪的业务已经涉及到财产、人身、医疗、责任、信用等领域,保险与风险管理开始广泛深入到教育行业的方方面面。该公司推出的“大学生就学贷款保证保险”,不仅为国家助学贷款提供了保险保障,而且还解决了现行制度尚未顾及到的地区与学生群体没钱上学的问题,是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重要补充,不仅化解了社会矛盾,也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探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2002年以来,江泰保险经纪有限公司作为保险经纪人与山东省总工会一起合作,开发出了山东省职工补充保险,该险种包括了重大疾病、意外伤残及死亡和意外伤害等,具有价格低、保障好、服务优等特点,深受山东省职工欢迎。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已建立了较为成功的运作模式;职工补充保险切实维护了职工的利益,充分发挥了保险的社会管理职能,营造了企业满意、职工欢迎的良好局面,使原来的糊涂保险变为明白保险、富人的保险变为百姓的保险、麻烦保险变为方便保险。目前山东省的参保职工已达30万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稳定社会的作用。

保险中介服务医疗领域,化解医患纠纷

山东大成保险有限公司积极发挥保险中介在产品组合及创新服务方面的优势,将医患风险中的保险市场定位为公司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进行保险组合销售的同时提供保险增值服务,扩大保险期内服务范围,打造保险中介的核心竞争力。该公司借鉴国外先进的保险经验,针对目前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需求,在现有医疗责任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的基础上,联合产、寿险公司对现有的保险产品进行组合,并进行保险责任的扩充及确立内容的服务,及时地引入患者管理系统,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医患双方的需求,切实地化解医患矛盾。大成保险有限公司作为独立于医患双方的第三者,积极介入并肩负起赔偿、调解任务,充分发挥了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

保险中介服务大型项目建设

中介市场范文篇4

第一,观念的固化和利益的驱动使社会中介组织与政府职能部门互存交织性。

在我国,大多数人才中介组织都脱胎于政府这个“母体”,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转化物。

第二,社会中介组织竞争环境激烈,道德风险水平较高。

在我国中介组织多具有“官办”色彩,使得它们之间的竞争往往不是质量与信誉的竞争,而是演化成了挂靠单位之间权力的较量。消费者不能获得高品质的中介服务,久而久之便对其失去信心。

第三,缺乏统一规划和指导,法律法规延滞不畅,管理体制不健全。

中介组织对政府的“挂靠”导致中介组织管理存在地区性封锁、行业分割、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等不良现象。

第四,人才中介组织人力资源匮乏。

中介组织对从业人员素质具有较高的要求,但由于从业人员的市场准入把关不严,致使人员质量不高;且我国全面重视培养中介人才的时间短,向社会输送的中介人才有限;再就是,中介组织的社会地位不高,难以吸引到优秀人才的加入等原因,造成中介组织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

二、人才中介市场产生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人才中介市场由于求职双方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产生,随着市场发展,无论企业还是求职者都要求一个传递信息的专门机构作为媒介,因此人才中介市场应运而生。其产生的动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第一,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和社会分工细化,使得企业需要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信息社会求职者要求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搜寻成本。

第三,人才中介公司所具有的信息传导性特点决定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人才中介公司是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求职者或用人企业)提供性、公正性人才咨询和市场信息服务并收取一定佣金而依法成立的经济组织。人才中介公司是企业化的中介机构,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采取企业化经营模式和成本利润分析方式。人才中介公司一般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社会经济组织,具有中立化的社会地位,这就保证了其在企业和个人之间传递劳动供需信息的真实性、客观性。

三、发展及完善我国人才中介市场的管理建议中介组织可以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传递公共信息以及平衡公共权力,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层次性。人才中介市场是围绕劳动要素的供需而展开的。而人很难分辨人才信息,人才信息会随着人才的流动而不断变化;同时信息的质量又因求职者的偏好不同而满意程度不同,所以在信息的及时性、可靠性、充分性、多样性方面对人才中介公司的要求较高。针对人才中介市场的特殊性和当前我国人才中介市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建议:第一,加快人才市场体制改革。建议人才中介行业协会不再隶属人事局管理,而应改制成市场化的行业自律组织。斩断绝大多数人才市场与政府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才中介走向市场。

第二,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提高求职者对人才中介市场的预期。为提高求职者对人才中介市场的预期,要制定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包括中介公司的规模、合理定价标准、服务合同的公平公正等,保证进入市场的中介公司有能力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减少求职者对市场的不良预期,消除或减弱其对中介公司类型的信息不确定性。

第三,强化人才中介的信用公示功能,建立健全信用体系。

当信用体系不健全时,中介会通过提供低质量信息服务来降低生产成本以扩大其收益成本;同时求职者也会出现虚报谎报个人信息现象,造成中介信息服务中不必要的成本增加。

第四,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制度,提高人(人才中介公司)违约的惩罚成本,加大对其的惩罚力度,如对存在夸大信息内容、公布虚假信息、随意收取费用等欺骗行为的人予以限期停业整顿等严厉处罚。

第五,加强中介组织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其社会认可度。人力资本在中介组织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强中介组织自身建设,必须加强中介组织中人力资源的积累,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型、复合型人才,建立统一的职业资格审查制度和后续教育制度。以专职专业化为主体,逐步营建区域性的“评估人才”资源库,实行资格认证制,树立和强化从业人员的诚信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把中介组织建成为学习型组织,促使其不断学习,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累竞争优势,保证前沿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介市场范文篇5

(一)保险中介市场的规范性不足

从目前保险中介市场的现状来看,主要是政策法规滞后,中介机构得不到有力的引导和扶持。虽然颁布了《保险机构管理规定》、《保险公估机构管理规定》、《保险经纪机构管理规定》等一些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相对滞后。有些保险中介法规规定了市场进入的条件及其考核办法,但在保险中介交易秩序的维护、保险中介市场环境的建立、保险中介市场环节及其监督活动的实施等方面,还缺乏法律依据。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保险中介市场的健康发展,同时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失信现象的存在、保险中介机构的违规操作等。

(二)保险中介机构的市场观念淡薄

为追逐眼前利益,保险中介机构紧紧围绕的是保险公司和大客户,根本没有意识到或者也不打算面对社会公众宣传自身品牌和功能,导致社会公众对其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从社会公众的角度来说,相当多的人对中介机构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经营的业务几乎不了解。作为被保险人,往往把中介机构等同于保险公司;有的虽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如何利用中介机构为自己服务。从保险公司的角度来说,有些对中介机构有所了解,但对于如何借助中介机构进一步搞好保险公司的经营,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还不能与专业保险机构建立良好的信任及在此基础上的稳定业务合作关系,甚至将其作为竞争对手来看待。

(三)保险人的角色定位不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及有关管理规定,保险人分为专业人、兼业人和个人人三类。保险人角色定位不明,主要表现在:一是个人人在《保险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而保险公司内部的保险营销员实际上就是个人保险人。虽然在现实生活中,个人人在保险公司的业务经营,特别是寿险公司业务经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保险公司没有将他们纳入公司内部编制,他们与保险公司之间不存在劳动关系,而是建立在委托合同上的委托关系,不仅不能够享受与保险公司职工一样的福利待遇,而且连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的养老问题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二是兼业人的角色定位不明。早期的保险中介人主要就是带有保险市场特有色彩的兼业人,他们对我国早期保险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目前,有些保险公司的主要业务仍来源于兼业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兼业人出现角色错位或不到位现象。角色错位是指兼业人作为投保人的代表,接受投保人的委托,代表投保人的利益,同保险人进行谈判,签订保险合同,赚取手续费;角色不到位是指因激励不够、缺乏专业性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兼业人只是充当了保险产品展示橱窗的作用,销售努力不够,未能充分发挥营销渠道应有的功能。

(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保险中介从业人员,特别是保险经纪和公估从业人员人数少,经验缺乏,技术水平低,与业务发展要求相距很远。按照有关规定,对保险中介机构的员工持证率有相应要求,但市场上绝大多数保险中介机构的持证率偏低。2005年9月,中国保监会组织辖下各保监局就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业务人员持证情况开展了专项检查,此次统计的机构有1575家,从业人员47316人,平均持证率为58.76%,其中公司39708人,平均持证率61.85%;经纪公司4686人,平均持证率39.31%;公估公司2922人,平均持证率47.98%。此外,即使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保险中介从业人员,也不代表其具有较高的从业技能、经验和能力。

促进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渠道应有功能

对于保险中介机构来说,保险公司和社会公众均是其顾客。保险中介机构应以各种有效的方式向社会公众传递有关信息,特别是保险中介的职能和作用,以启发、推动或创造对保险中介服务的需求,同时树立和保持良好的企业形象,争取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保险中介机构应积极促进与保险公司之间的沟通,可达成以下共识:保险中介是保险企业营销渠道的重要构成成员,既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又可以发挥渠道的协同作用,使用共同的后援支持系统,从多方位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同时,营销渠道常常被视为保险公司或金融集团的关键性战略资产,也是其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二)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

首先,重视管理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按照相关规定,严格审核保险中介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其次,建立和发挥从业人员的专业化优势。应继续坚持严格的资格认定标准。可以在基本资格考试的基础上设定分级分类的资格考试,以对从业人员进行更高专业技能的认定。在执业活动中也要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坚持终身学习,与时俱进。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还应争取受教育的机会,通过学历教育、岗前培训、定期培训等途径,接受再教育,掌握最新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保险业动态,以使自己能够适应不断发展与变化的保险业需要。最后,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保险中介机构应合理使用和培养员工,既立足于员工个人在智力、体力、能力、生理、心理、人格等诸方面的全面发展,又将员工的个人发展目标纳入企业的组织发展目标之中,在促进个人发展的同时推动企业目标的实现。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近年来,在保险中介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部分保险中介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缺失、执业行为不规范的现象。保险中介从业人员在履行其职业责任、从事保险中介服务过程中,要逐渐形成这一行业普遍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包括守法遵规、诚实信用、客户至上、勤勉尽责、公平竞争、保守秘密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仅有利于保险中介业的诚信建设,减少失信行为,而且有利于保险中介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险业整体的长期发展。

(四)加大监管力度以促进保险中介市场的规范化

首先,进一步促进保险中介相关法则和政策的完善。通过保险中介法规的完善,实现市场准入监管,防止潜在风险;加大业务运营监管,督促已获准入的机构依法稳健经营,维护市场秩序,防范经营风险;强化市场退出监管,监督经营不善或严惩违规经营的机构依法按程序尽快退出市场,最大限度地减少市场波动,降低损失,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和整个保险体系的安全和稳定。其次,有计划地逐步规范兼业。在鼓励专业中介发展的同时,要适度地控制兼业的发展,尤其是要限制有名无实,有行政色彩的兼业机构;认真对现有的兼业进行审查,逐步压缩兼业机构的水分,清除以为名干预保险市场正常秩序的兼业机构。最后,应成立保险中介行业协会。要把自律意识通过订立公约的形式上升为规则,把贯彻规则变成一种自觉行为。在建立保险中介行业协会的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讲规范、重实效的原则,尽力做到职业化和专业化。同时,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应该准确定位,要在许多政府部门不应管又不便管的事情上,发挥监督、协调和信息服务作用。

中介市场范文篇6

关键词:农业保险中介;监管力度;人才培养;专业化经营;中介创新

一、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专业中介机构可分为三类,即: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从数量上看,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110家,其中保险机构1563家,保险经纪机构303家,保险公估机构244家。近年来,保险业通过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所占比重稳步提高。2006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4477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9%,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同期,外资合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纷纷登陆设铺,在这些机构中,有3家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保险经纪公司(美国达信保险集团公司、荚国怡安保险集团公司、英国韦莱集团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独资公司或子公司。从地域分布上来说,除西藏外,全国内地各主要省市基本上都设立了类型不一、数量不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但是,上述中介机构都以产险和寿险为服务对象,为农业保险服务的甚少,而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业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既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这是因为虽想用中介如人等拓展业务,但却缺乏可用的对象,致使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中介形式开展业务很难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法规方面的原因,也有保险机构自身的原因。

(二)存在问题

1.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如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也未出台鼓励和扶持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没有扶持举措,对不盈利的农业保险来说,很难通过中介达到展业的效果。

2.客户对农业保险中介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客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只会搅局,普遍持抵触情绪。

3.人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中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人来源复杂。在农垦系统,分场和连队从事农业保险中介的人等均是财务部门人员;在农村,乡镇和村里多是由经管站相关人员从事中介活动。这些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再加上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保险知识匮乏、对所的保险险种也不很了解、人员流动性又很强,因此产生了许多损害客户和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

4.人和经纪人业务范围不清。在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划分不清。许多农业保险中介者既是人又是经纪人,有时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有时又代表投保的农户利益,自身都很矛盾。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混同于保险人,导致其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5.农业保险中介行为不规范。部分农业保险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这种情况垦区甚于农村,因为垦区指令性事物多于农村。主要表现在欺骗误导客户、欺骗保险公司。这些都损害了客户和保险公司的利益,阻碍了农业保险的推广。

二、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市场的立法支持和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立法支持,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原有的、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同时坚决查处侵害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中介活动,对不具备准入条件的中介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以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和完善对农业保险中介入的监督与管理。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境外先进有效的监管理念与监管手段,包括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保险会计制度、年度审计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公司信誉评级制度等监管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中介人行业自律,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保险中介行业自律组织,如保险人公会、保险经纪人公会、保险公估人公会等,为行业自律提供保证。

(二)提高农业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水平

农业保险中介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依靠自己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去赢得客户。应健全组织架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独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在企业内部形成激励、约束、制衡的机制,确保公司有效运转。保险中介机构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的特征,在人事、薪酬、培训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机制,用现代管理手段搞好自身业务管理和营销管理。

(三)加强农业保险中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有计划地对现有中介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执着追求、立志终身从事保险业务的人才。二是要扩展农业保险中介队伍,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吸收进来,使他们成为人或经纪人,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对当地的风险等信息掌握较好。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等。

(四)明确农业保险市场分工,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在业务合作过程中合理分工,能使保险公司把主要精力用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以及资金运用等方面,而将产品销售、理赔等业务领域交给保险中介来完成,而且其人、经纪人和公估人等中介也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促进保险中介机构的良性发展。公务员之家

(五)进行农业保险中介市场创新

中介市场范文篇7

关键词:农业保险中介;监管力度;人才培养;专业化经营;中介创新

一、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上的专业中介机构可分为三类,即: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从数量上看,截止2006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中介机构2110家,其中保险机构1563家,保险经纪机构303家,保险公估机构244家。近年来,保险业通过中介渠道实现保费收入所占比重稳步提高。2006年,保险中介渠道实现保费4477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9%,比2005年提高6个百分点。同期,外资合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也纷纷登陆设铺,在这些机构中,有3家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保险经纪公司(美国达信保险集团公司、荚国怡安保险集团公司、英国韦莱集团公司)在北京和上海等地设立独资公司或子公司。从地域分布上来说,除西藏外,全国内地各主要省市基本上都设立了类型不一、数量不等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但是,上述中介机构都以产险和寿险为服务对象,为农业保险服务的甚少,而规范化的保险中介机构活跃在保险市场上,是现代保险市场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保险的供求双方均能起到重要的媒介和桥梁作用。特别在农业保险市场中,保险中介人可以将保险公司的经营触角延伸到农村的各个角落,既节约保险公司的经营成本,也能起到服务广大农民的作用。然而,以往我国保险公司几乎全部依靠自身的展业队伍承保农业保险,这是因为虽想用中介如人等拓展业务,但却缺乏可用的对象,致使充分利用农业保险中介形式开展业务很难落实,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政策法规方面的原因,也有保险机构自身的原因。

(二)存在问题

1.法规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我国虽然对部分保险中介机构如保险机构、保险经纪机构、保险公估机构制定了法律法规,但从总体上看,保险中介法规还不健全。有些法规显得相对滞后,也未出台鼓励和扶持中介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具体措施。没有扶持举措,对不盈利的农业保险来说,很难通过中介达到展业的效果。

2.客户对农业保险中介的认知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更是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客户不知其为何物,潜意识里认为其是“二道贩子”,只会搅局,普遍持抵触情绪。

3.人素质良莠不齐,专业中介人才匮乏。目前我国农业保险人来源复杂。在农垦系统,分场和连队从事农业保险中介的人等均是财务部门人员;在农村,乡镇和村里多是由经管站相关人员从事中介活动。这些人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差别较大,再加上由于缺乏正规培训、保险知识匮乏、对所的保险险种也不很了解、人员流动性又很强,因此产生了许多损害客户和保险公司利益的行为。

4.人和经纪人业务范围不清。在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业务和保险经纪业务划分不清。许多农业保险中介者既是人又是经纪人,有时代表保险公司的利益,有时又代表投保的农户利益,自身都很矛盾。这就使得保险经纪人混同于保险人,导致其专业水平得不到有效提高。

5.农业保险中介行为不规范。部分农业保险中介机构受利益驱动违法违规,这种情况垦区甚于农村,因为垦区指令性事物多于农村。主要表现在欺骗误导客户、欺骗保险公司。这些都损害了客户和保险公司的利益,阻碍了农业保险的推广。

二、我国农业保险中介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市场的立法支持和监管力度

一是加强对农业保险中介机构执业行为立法支持,在政策上积极支持原有的、具备条件的中介机构,同时坚决查处侵害保险人和被保险人利益的中介活动,对不具备准入条件的中介机构要坚决予以取缔,以进一步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二是加强和完善对农业保险中介入的监督与管理。要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境外先进有效的监管理念与监管手段,包括建立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保险会计制度、年度审计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公司信誉评级制度等监管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中介人行业自律,逐步建立全国性的保险中介行业自律组织,如保险人公会、保险经纪人公会、保险公估人公会等,为行业自律提供保证。

(二)提高农业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水平

农业保险中介机构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努力提高专业化水平,依靠自己的敬业精神、专业技能、服务质量和良好信誉去赢得客户。应健全组织架构,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独立、权责分明,各司其职又相互制约,在企业内部形成激励、约束、制衡的机制,确保公司有效运转。保险中介机构还应充分发挥市场反应灵敏,机制灵活的特征,在人事、薪酬、培训等方面采取更灵活的机制,用现代管理手段搞好自身业务管理和营销管理。

(三)加强农业保险中介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一是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快各类保险专业人才的培养。要有计划地对现有中介人员进行全员培训,全面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经营管理能力,有重点地培养一批执着追求、立志终身从事保险业务的人才。二是要扩展农业保险中介队伍,把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吸收进来,使他们成为人或经纪人,因为他们有一定的农业知识,对当地的风险等信息掌握较好。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完善分配制度等。

(四)明确农业保险市场分工,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农业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在业务合作过程中合理分工,能使保险公司把主要精力用在产品开发、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以及资金运用等方面,而将产品销售、理赔等业务领域交给保险中介来完成,而且其人、经纪人和公估人等中介也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这样不仅能有效减少保险公司的销售成本和管理成本,也有利于进一步拓宽保险公司的销售渠道,促进保险中介机构的良性发展。

(五)进行农业保险中介市场创新

中介市场范文篇8

一、明确中介市场的监管主体,制定统一的中介市场管理办法。

政府应明确授权市工商局负责全市中介服务市场的统一监管,行业业务主管部门协助部分特殊行业的准入审查,纠正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各种违规失范行为,共同维护中介市场秩序,保护中介服务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制定全市统一的《重庆市中介服务市场管理办法》,对中介机构的设立、资质条件、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将市场准入监管、市场竞争行为监管、市场交易行为监管与风险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中介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严格按照法律和统一的《管理办法》执行市场准入的审核,既不能为便于管理而擅自提高门槛,也不能放松审核而使市场无序,要做到繁荣与有序两不误。

当前在中介企业登记审核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现象。对一些法律上没有要求前置条件的企业进行了前置审核,如广告业、职业婚姻介绍类等;但同时对法律明确规定了前置条件的部分中介企业的前置审核不够严格,如属经纪类的房地产、期货、证券、保险等各类经纪公司。这里面既有对法律的理解和企业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的考虑等原因,也有部门的利益造成的法规冲突等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在统一的《重庆市中介服务市场管理办法》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发展中介行业的形势需要,明确各类中介企业的准入条件,该设置前置许可的就严格审核,不需要前置条件的就坚决撤销前置审核。这个《办法》向全社会公开,也使全社会对中介行业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个行业。

下一步工商局将完善《经纪人资格证书》的考核、认定程序,加快建立资格证书的管理制度,并把资格证书的管理和经纪企业的登记审查结合起来,防止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入经纪市场。凡没有法律依据或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自行设立的中介服务机构,均需重新申报,符合要求的经批准可继续执业,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撤消。

三、大力加强对中介企业的监管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

设置严格的准入条件当然可以防止一些服务低劣、只顾经济利益丧失职业道德的经济组织进入市场,但是要真正形成一个长期良性运转的、重合同守信誉讲诚信的市场环境,日常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才是最关键的一环,这也是重庆市工商局的一项重要职能。做好对中介市场和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我们主要需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清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抓紧确立与WTO要求接轨的市场规则。

这方面我们要尽快完善和制定《中介服务机构年检办法》、《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检查制度》、《检查工作手册》等一系列的新的制度和规章,首先在制度上跟上新的形势。

(二)建立和完善中介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

好的管理建立在对信息的充分掌握上,因此这方面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中介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执业记录、统计资料、检查记录等监管台帐,掌握从业人员的持证、营业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对中介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

(三)加快中介服务制度建设。

由于中介行业是一个较为新颖、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对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影响较大的一个朝阳产业,因此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还很薄弱,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制度建设,包括建立中介服务从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执业质量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要及时清理和调整,执业人员一次违规终身出局;建立行业监督处罚制度,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警告、停业整顿、注销资质证书和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建立公正、科学、权威和高信誉度的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

对中介行业的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要建立一个政府部门联手监管,上下联动,同业互查,协会检查,质量评价,消费者投诉和公众举报与新闻曝光结合的社会监管体系。在机制上建立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市场主体动态监管机制,以社区维权网为基础的及时发现机制,以网上、电话热线投诉为基础的快速反应机制,以程序到位,调查确实,法律适用准确的快速处理机制。

(五)建立中介信用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失去了信用,价格信号就会失真,契约就得不到尊重,资源也无法正确配置,市场经济的所有优点都会丧失殆尽,结果只能是崩溃。而中介行业是整个市场的一面信用镜子,其行业的特殊性之一就是信用要求度极高,它既可以为整个社会树立起一面讲信用的旗帜,也可以因其丧失信誉而动摇市场经济的根基,美国的“安然信事件”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建立中介信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这面“信用镜子”的干净。这方面我们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中介市场范文篇9

一、明确中介市场的监管主体,制定统一的中介市场管理办法。

政府应明确授权市工商局负责全市中介服务市场的统一监管,行业业务主管部门协助部分特殊行业的准入审查,纠正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各种违规失范行为,共同维护中介市场秩序,保护中介服务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制定全市统一的《重庆市中介服务市场管理办法》,对中介机构的设立、资质条件、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将市场准入监管、市场竞争行为监管、市场交易行为监管与风险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中介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严格按照法律和统一的《管理办法》执行市场准入的审核,既不能为便于管理而擅自提高门槛,也不能放松审核而使市场无序,要做到繁荣与有序两不误。

当前在中介企业登记审核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现象。对一些法律上没有要求前置条件的企业进行了前置审核,如广告业、职业婚姻介绍类等;但同时对法律明确规定了前置条件的部分中介企业的前置审核不够严格,如属经纪类的房地产、期货、证券、保险等各类经纪公司。这里面既有对法律的理解和企业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的考虑等原因,也有部门的利益造成的法规冲突等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在统一的《重庆市中介服务市场管理办法》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发展中介行业的形势需要,明确各类中介企业的准入条件,该设置前置许可的就严格审核,不需要前置条件的就坚决撤销前置审核。这个《办法》向全社会公开,也使全社会对中介行业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个行业。

下一步工商局将完善《经纪人资格证书》的考核、认定程序,加快建立资格证书的管理制度,并把资格证书的管理和经纪企业的登记审查结合起来,防止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入经纪市场。凡没有法律依据或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自行设立的中介服务机构,均需重新申报,符合要求的经批准可继续执业,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撤消。

三、大力加强对中介企业的监管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

设置严格的准入条件当然可以防止一些服务低劣、只顾经济利益丧失职业道德的经济组织进入市场,但是要真正形成一个长期良性运转的、重合同守信誉讲诚信的市场环境,日常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才是最关键的一环,这也是重庆市工商局的一项重要职能。做好对中介市场和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我们主要需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清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抓紧确立与WTO要求接轨的市场规则。

这方面我们要尽快完善和制定《中介服务机构年检办法》、《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检查制度》、《检查工作手册》等一系列的新的制度和规章,首先在制度上跟上新的形势。

(二)建立和完善中介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

好的管理建立在对信息的充分掌握上,因此这方面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中介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执业记录、统计资料、检查记录等监管台帐,掌握从业人员的持证、营业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对中介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

(三)加快中介服务制度建设。

由于中介行业是一个较为新颖、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对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影响较大的一个朝阳产业,因此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还很薄弱,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制度建设,包括建立中介服务从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执业质量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要及时清理和调整,执业人员一次违规终身出局;建立行业监督处罚制度,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警告、停业整顿、注销资质证书和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建立公正、科学、权威和高信誉度的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

对中介行业的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要建立一个政府部门联手监管,上下联动,同业互查,协会检查,质量评价,消费者投诉和公众举报与新闻曝光结合的社会监管体系。在机制上建立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市场主体动态监管机制,以社区维权网为基础的及时发现机制,以网上、电话热线投诉为基础的快速反应机制,以程序到位,调查确实,法律适用准确的快速处理机制。

(五)建立中介信用管理制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失去了信用,价格信号就会失真,契约就得不到尊重,资源也无法正确配置,市场经济的所有优点都会丧失殆尽,结果只能是崩溃。而中介行业是整个市场的一面信用镜子,其行业的特殊性之一就是信用要求度极高,它既可以为整个社会树立起一面讲信用的旗帜,也可以因其丧失信誉而动摇市场经济的根基,美国的“安然信事件”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建立中介信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这面“信用镜子”的干净。这方面我们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中介市场范文篇10

一、明确中介市场的监管主体,制定统一的中介市场管理办法。

政府应明确授权市工商局负责全市中介服务市场的统一监管,行业业务主管部门协助部分特殊行业的准入审查,纠正相关中介服务机构的各种违规失范行为,共同维护中介市场秩序,保护中介服务市场参与者的权利,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制定全市统一的《重庆市中介服务市场管理办法》,对中介机构的设立、资质条件、收费标准、行为规范等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将市场准入监管、市场竞争行为监管、市场交易行为监管与风险监管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创具有时代特色的中介市场监管工作新局面。

二、严格按照法律和统一的《管理办法》执行市场准入的审核,既不能为便于管理而擅自提高门槛,也不能放松审核而使市场无序,要做到繁荣与有序两不误。

当前在中介企业登记审核中,还存在着一些不符合当前形势需要的现象。对一些法律上没有要求前置条件的企业进行了前置审核,如广告业、职业婚姻介绍类等;但同时对法律明确规定了前置条件的部分中介企业的前置审核不够严格,如属经纪类的房地产、期货、证券、保险等各类经纪公司。这里面既有对法律的理解和企业可能造成的社会影响的考虑等原因,也有部门的利益造成的法规冲突等因素,因此我们建议在统一的《重庆市中介服务市场管理办法》里,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和发展中介行业的形势需要,明确各类中介企业的准入条件,该设置前置许可的就严格审核,不需要前置条件的就坚决撤销前置审核。这个《办法》向全社会公开,也使全社会对中介行业有更多的了解,从而吸引更多的资源进入这个行业。

下一步工商局将完善《经纪人资格证书》的考核、认定程序,加快建立资格证书的管理制度,并把资格证书的管理和经纪企业的登记审查结合起来,防止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进入经纪市场。凡没有法律依据或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自行设立的中介服务机构,均需重新申报,符合要求的经批准可继续执业,不符合要求的予以撤消。

三、大力加强对中介企业的监管服务,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

设置严格的准入条件当然可以防止一些服务低劣、只顾经济利益丧失职业道德的经济组织进入市场,但是要真正形成一个长期良性运转的、重合同守信誉讲诚信的市场环境,日常的监督管理正确引导才是最关键的一环,这也是重庆市工商局的一项重要职能。做好对中介市场和经济活动的监督管理,我们主要需从以下几方面下工夫:

(一)清理不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现行法律法规,抓紧确立与WTO要求接轨的市场规则。

这方面我们要尽快完善和制定《中介服务机构年检办法》、《中介服务机构业务检查制度》、《检查工作手册》等一系列的新的制度和规章,首先在制度上跟上新的形势。

(二)建立和完善中介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

好的管理建立在对信息的充分掌握上,因此这方面我们要建立和完善中介企业的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执业记录、统计资料、检查记录等监管台帐,掌握从业人员的持证、营业情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对中介市场的日常监管工作。

(三)加快中介服务制度建设。

由于中介行业是一个较为新颖、对从业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对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影响较大的一个朝阳产业,因此各方面的规章制度还很薄弱,下一步我们要加快制度建设,包括建立中介服务从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执业质量审核制度,对不符合要求的中介服务机构和执业人员要及时清理和调整,执业人员一次违规终身出局;建立行业监督处罚制度,对违法违规的中介服务机构给予警告、停业整顿、注销资质证书和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建立公正、科学、权威和高信誉度的质量评价制度;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监管体系。

对中介行业的监管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要建立一个政府部门联手监管,上下联动,同业互查,协会检查,质量评价,消费者投诉和公众举报与新闻曝光结合的社会监管体系。在机制上建立以“经济户口”为基础的市场主体动态监管机制,以社区维权网为基础的及时发现机制,以网上、电话热线投诉为基础的快速反应机制,以程序到位,调查确实,法律适用准确的快速处理机制。

(五)建立中介信用管理制度。

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失去了信用,价格信号就会失真,契约就得不到尊重,资源也无法正确配置,市场经济的所有优点都会丧失殆尽,结果只能是崩溃。而中介行业是整个市场的一面信用镜子,其行业的特殊性之一就是信用要求度极高,它既可以为整个社会树立起一面讲信用的旗帜,也可以因其丧失信誉而动摇市场经济的根基,美国的“安然信事件”之所以具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建立中介信用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这面“信用镜子”的干净。这方面我们将具体采取以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