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能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07:51:49

职能建设

职能建设范文篇1

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职能;生态治理

一、引言

生态职能作为地方政府的“第五大职能”,不仅具有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不同于政府其他职能的定位和特性。贵阳市在发挥政府生态职能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城区绿化覆盖率,已经分别达到44.2%、43.5%,饮用水达标率100%,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总体优良。

二、生态文明建设中阻碍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原因

政府生态职能能否有效发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我国各地市在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过程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生态职能的有效发挥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国际交流。毋庸置疑,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是提升自我能力的重要途径。同样,要想充分发挥政府生态职能需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相互借鉴经验,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20世纪也曾经历过生态环境恶化的困扰,如今其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所以西方发达国家在促进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过程中有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二)人才队伍匮乏。政府生态职能最核心的要素就是人才引进与培养。政府要具备战略思维引进高端人才为发挥政府生态职能增添动力,如若没有相关人才的配备,那么政府生态职能的有效发挥将会变成一纸空文,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也不会合理、有效,制定的相关措施更不会科学。我国在城市人才引进与培养方面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在能够促进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人才引进方面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三)生态治理不够精细化。众所周知,政府生态职能的有效发挥是一个系统化工程,在这个系统化工程中包含的指标有空气质量指数、水污染指数以及噪音控制指数等等。我国政府在发挥其生态职能中缺乏将治理项目分类,还是运用传统的管理治理方式胡子眉毛一把抓,城市管理人员不仅要管理城市生活餐饮所带来的污染而且还要对城市噪音进行监测和治理,而城市管理人员对于噪音的监测毕竟不够专业,在城市噪音监测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应该将噪音治理分配给专业人员进行监测和治理,这样一来既可以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又可以确保其科学性。(四)财政投入力度有待加强。拥有财政大力支持是开展一切活动的重要保障,同样在发挥政府生态职能的过程中也需要地方财政大力支持。我国在发挥政府生态职能过程中,财政支持力度还不够。在发挥政府生态职能过程中高端设备的引进,以及人才培养都需要一定财政投入,缺少财政投入那么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将会是一潭死水,会出现制定的方案无法顺利实施、会导致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疲软、乏力、最终会导致政府生态职能失灵。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促进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对策

虽然我国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其运作过程中仍有不够完善的地方需要弥补,为了更好地使我国政府生态职能有机永续发挥特提出以下建议。(一)建立人才引进机制求贤若渴,是用来形容对于人才需求的渴望,在这新世纪新时代人才是各级政府部门所渴求的,如何建立健全引进人才机制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也是有效发挥政府生态职能的重中之重。1.人才引进方式。政府生态职能有效发挥的关键之处还是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因为一个城市的建设如果没有高端人才的支撑则一系列治理措施与方案的制定很难得到保障,所以在人才引进方的物质面,首当其冲的是对引进过来的人才要给予物质上充分保障,比如提供基本保障性住房、随行家属予以安排工作、给予丰厚的薪资。2.人才培养。在培养人才的时候政府应当统筹全局培养复合型人才,应当制定相关人才培养的方案与计划。因为在发挥政府生态职能的过程中有些储备的人才要么有知识储备而没有经验,要么具备丰富的经验而知识储备不够,造成政府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会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工作当中可以实施互帮互助的办法,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同事可以帮助一些没有经验的新同事,而新同事也要将一些贮备知识与老同事进行交流和探讨。(二)加强国际之间交流。我国政府生态职能要想科学高效的发挥,其中极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加强与国外城市之间的交流,学习国外城市高效发挥政府生态职能的思路,借鉴其高效发挥政府生态职能的经验,如此一来有利于我国政府生态职能绿色、快速、稳定的发挥。1.积极借鉴西方国家环境治理经验。英国在20世纪50年代污染非常严重,1952年伦敦发生三次烟雾事件,其中1952年12月仅仅一个月因烟雾死亡的人数高达四千多人。造成该事件的原因是空气Y圆桌论坛UANZHUOLUNTAN中燃煤排放的粉尘和二氧化硫严重超标出现了市民呼吸困难,马路上所有汽车白天开灯,所有航班停飞,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在经过二十多年的环境治理伦敦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首先铁腕整治城市周边污染企业,采取重罚、搬迁、责令改进企业生产工艺等措施。其次开私家车上班政府将征收汽车行驶费,政府把征收的汽车行驶费再用于环境治理当中,如果上下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将会有一定的乘车补助,同时政府大大提高城市机动车停车费用,使公民的理念由想开车到不敢停车再到不想开车,如此往复久而久之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2.加强与国外高校的交流。我国在发挥正生态职能时应该扩宽思路,首先由政府牵头加强我国高校与国外知名高校的交流,常态化举办政府生态职能学术性研讨会汲取其经验,其次由政府牵头向国外知名高校以留学方式输送需要培养的人才,也可引进国外知名学者为教授在我国高校教学,为我国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注入新鲜血液,由此我国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才会更加科学、合理、高效。(三)精细化治理。一些面积较大的城市在生态治理过程中会出现因管辖面积大令治理人员力不从心的情况,鉴于此可以将相关一列指标如空气、水土、噪音等进行归类治理,每一项有专人负责可相互协调但不可相互干扰,最后化整为零逐个击破。在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过程中,可以把相关生态指标进行分类,设立相关生态文明建设委员会,下设职能部门,如空气质量这一生态指标由空气监测治理小组按组成,水土保持这一生态指标同样由相关专业人员组成水土监测治理小组,噪音控制同理由专业监测人员组成噪音监测治理小组,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效率。(四)加大财政投入。政府生态职能的发挥不仅需要相关人才的支撑,在治理的过程中也同样需要相应尖端设备与之相辅相成。如果仅仅依靠传统设备和监测治理人员的努力,很难得到科学精准的数据从而在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的过程中很难制定出科学的治理方案,那么政府就应该加大财政的支出,加大与政府生态职能发挥相关设备的采购力度高瞻远瞩与时俱进引进尖端设备,落实相关尖端设备的使用与培训制定相关设备使用制度,按时记录设备使用情况与损耗情况。

参考文献:

[1]顾杰,张述怡.我国地方政府第五大职能:生态职能[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

[2]连玉明.贵阳建设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报告[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2014:60.

职能建设范文篇2

一、开展决策督查,力督新农村建设进度

一是分阶段明确督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艰巨、长期工程,工作千头万绪,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又不能只重局部而淡化全局,必须统筹协调、重点推进。区委督查室根据新农村建设这一特点,在区委领导授权的前提下,先后对贯彻落实全区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精神、全区新农村建设启动情况、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项目进展情况、全市新农村建设现场交流会筹备情况、区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建设进展情况及全省新农村建设现场交流会筹备情况等进行了专项督查。每次督查前均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工作明确一至两个督点,并以书面通知形式下发各乡镇、部门和示范村。一年来,先后突出了乡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三清三改”及村庄整治、通村公路建设、示范村建设、农村产业发展、村务公开及班子建设等10多个督点,促使全区新农村建设形成了“面上抓好六件事、点上建好11个示范村”这样一种点面结合、分步有序推动的良好建设格局,有力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点、面两方面的工作进程。

二是据实情整合督查力量。针对督查任务繁重、督查质量要求高、本办督查人员力量有限等实际情况,区委督查室采取向领导汇报、通报有关工作进展情况等方式,灵活运用部门对口帮扶制、领导联村督导制和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制等机制,先后多次邀请人大、政府、政协等区级领导牵头,联合或借助区新村办、区政府办、区交通局、区经管局等近20个区直部门的工作力量,组成有区级领导带队、部门负责人参加的联合督查组,全年共开展新农村建设专项督查10余次,树立了督查权威,增强了督查力量、加大了督查力度。

三是借载体突显督查实效。区委督查室借助《督查通报》、《督查专报》等内部刊物,将每次督查掌握和了解的情况形成文字材料以《内参专供》、《督查通报》、《督查专报》的形式送达给相关区级领导或印发至全区各乡镇、区直及市直驻区有关单位。既肯定工作成绩,更注重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既表彰先进,也不忌讳点名批评后进,既分析问题、又提工作建议,从而给接受督查的相关领导、乡镇及部门以相当大的工作压力,促使他们采取措施、改进工作不足,学习和赶超先进;同时也为区委主要领导安排部署下段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今年来,区委督查室共形成涉及新农村建设方面的《督查通报》3期、《督查专报》4期,督查发现问题30多个,提出合理化建议20余条,其中被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批阅的达8条,在全区上下形成了一种“强督查促大发展”的新农村建设工作态势,确保了督查实效。

二、开展督查调研,力查新农村建设梗阻

一是针对决策督查发现的问题开展督查调研。如去年月,区委督查室通过对全区新农村建设启动情况的督查了解到,大多数乡村干部对如何调动广大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感到束手无策,个别行政村还出现了村干部因为采取强制措施而侵害农民合法利益的上访事件。就此,区委督查室联合区新村办组成专题调查组,深入全区7个乡镇20多个行政村广泛调查,共理出了“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新农村建设投入、奖惩相关制度建设滞后”、“农民素质偏低、缺乏技能”、“点面建设兼顾不够”、“乡村两级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措施乏力”等五条阻碍农民发挥建设主体作用的制约性因素,较为准确地查找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专题调查报告因此也受到了区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积极促成其主持召开区委常委办公会议专题研究,当即确定了及时解决这一难题的工作思路和主要措施。

二是配合上级督查部门开展督查调研。去年月下旬,按照市委督查室要求,区委督查室开展了一次农村公路建设障碍性因素的专题调查。经过半个月的调查,区委督查室共查找出政策、市场、资金、质量、农民主体积极性等五大方面的障碍性因素和“受规划政策制约,农村公路建设难立项”、“公路施工单位资质偏低”等十余条具体原因,为市委督查室掌握全市通村公路建设现状和制约性因素提供了较为丰富和有力的素材。更为重要的是,在调查过程中,区委督查室在了解“新修通村公路将于当年十月底经验收合格后方能纳入上级财政补助范围”这一情况后,立即将调查了解到的有关公路建设质量问题单独形成领导专供材料,于第一时间呈报给区委主要领导,迅速做出批示、提出整改要求、确保了全区新修通村公路质量并及时纳入上级财政补助范围。

三是根据社情民意开展督查调研。今年月,区委督查室根据前段村改居社区居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生活环境差、待遇不平等问题,组织区社区办、区民政局、区新村办等部门组成联合督查组,深入护城、南坪岗、东郊、东江等乡镇18个村改居社区30多户居民家中就社区运行情况和居民生活现状开展调研,先后查找问题10多个,收集社情民意20余条,据此撰写的调查报告《村改居社区有“八盼”》被市委督查室《民情调查》全文刊发,为普通居民与市、区两级领导搭建了一座沟通对话的桥梁,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三、开展专项查办,力解新农村建设矛盾

今年来,区委督查室针对查办事项多为紧急、复杂、涉密事项的特点,注重从处理程序上把好三道关口,确保了领导交办事项办结率达到100%,并成功化解了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

一是批转求“快”。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区委督查室明确由主管秘书专司区委主要领导查办件受理工作,严格规定所有查办件批转必须遵照“受理登记、文稿复印存档、制定督查承办签、电(传)承办单位、收文经办人签字”等程序,原则上要求半个工作日内完成全部批转程序,对于未能在规定时间领取批办件的单位,主管秘书则直接致电督促单位主要负责人,对于承办人为区四大家和区人武部主要领导的,则由本办干部直接送至区级领导本人,从而确保领导查办件不因人为主观原因而延误批转时间,为承办单位和承办人争取了更多处理时间。

职能建设范文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和谐安徽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总体要求

1.提高认识。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与公共财政共同的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强大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公共财政是政府运用公共资源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公共财政的体制机制,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共资源的配置,关系到地区、行业、部门、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调整,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各级财政部门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是责任和使命所系,进一步调整财政工作思路,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工作落实,力争在和谐安徽建设中有更大的作为。

2.明确目标。围绕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体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努力实现四个目标:一是逐步缩小不同地区之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距,实现不同地区公共服务水平的大体均等化;二是逐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方面的差别,使他们在参与社会竞争方面基本做到起点公平和机会均等;三是逐步缩小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和社会保障差距,使所有社会成员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四是逐步缩小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创造平安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

3.理清思路。一是立足全局,统筹兼顾。围绕和谐安徽建设总体目标,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统筹谋划、总体安排、统一平衡;二是集中财力,突出重点,向“三农”、向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向基层和困难地区、向困难群体倾斜,把有限的财力用在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地方;三是关注民生,雪中送炭。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四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区分轻重缓急,科学安排项目,合理安排投入。

二、促进和谐安徽建设的主要内容

4.转变理财理念提升工作效果。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关键要转变理财观念,用思想转变的成果,指导实际工作的展开。要转换财政收入分配理念,实现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转向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转换公共资源配置理念,实现从推动经济增长优先兼顾其他方面发展转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并重;转换财政宏观调控理念,实现从传统的促进经济发展总量平衡转向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以推进区域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省及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根据财权与事相匹配的原则,合理界定省、市、县政府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规范省以下各级政府财政收支范围。

建立健全与各地经济发展、税负水平、城市化程度、人口、教育状况和对财政支出的需求等因素相联系的转移支付制度,不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按照全省产业布局的总体框架,积极运用财政政策,如区域发展扶持政策、县域经济扶持政策、健全中小企业担保政策、资源型城市转移支付政策等,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与壮大,大力提升县域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打造一批经济强县。加大对革命老区、山区、库区、江淮分水岭地区和沿淮行蓄区的扶持。

6.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缩小城乡差距。支持建立财政支农支出稳定增长机制。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统筹发展。加快制定和完善有利于增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财政分配政策,调整优化支出结构,继续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落实好各项强农、扶农、富农、惠农政策。

调整和完善缓解县乡财政困难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县乡最低财政支出保障机制,完善省直管县、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县乡财政收入范围,合理界定县乡政府支出责任。加大对县乡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投入,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积极推进化解乡村不良债务试点工作,进一步落实完善农民增收减负政策,落实各种对农民的补助政策。支持扶贫开发,加快改变贫困地区落后面貌,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整合和优化农村教育培训资源配置,提高农民素质。全面开展农村综合改革,着力建立基层工作新机制,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

7.支持建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在全面实施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基础上,着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在普及和完善远程教育的基础上,提高远程教育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的作用。积极实施新农村卫生新校园建设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中小学卫生和生活条件,建设和谐生态新校园。大力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重点抓好国家示范高职院校建设和中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支持高等教育提升内涵建设,切实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

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制度。逐步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市、县级财政部门要按照省里确定的分担项目和比例积极筹集资金,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做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确保2008年完成省政府确定的农村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任务。积极做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工作。

认真做好对高校、高职和中职、技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的政策落实工作。落实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政策。

8.支持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支持建立和完善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体系和困难群众就业援助体系。加大对下岗失业人员培训力度,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组织起来就业、帮扶零就业家庭就业,推进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促进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提高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组织化程度,切实为农民工提供均等的就业服务。支持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人力资源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保护各类人群平等就业的权利。

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加快推进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普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政府补助标准,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改进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制度,多渠道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研究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关闭破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障问题。

9.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发挥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完善城乡公共卫生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合理确定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细化内容和标准,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支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力度,有效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支持建立和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建设,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支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支持农村卫生人才的培养和稳定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素质。支持中医药技术和民族医药发展,支持适宜中医药技术在基层的推广应用。

支持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医疗、医疗救助制度为主体,其他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难题。

10.支持建立惠农惠民机制。落实好粮食直补、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增产技术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工程。逐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抗灾救灾保障工作,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大力推进巢湖区域减轻农民负担综合改革,切实减轻农民水费负担;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行为;继续开展农村道路建设、农民建房、用水用电等重点领域乱收费专项治理,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规范“村级财务制”,促进“村账乡管”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完善农民补贴资金管理方式,巩固财政补贴农民资金发放“一卡通”改革成果,完善和推广“一线实”管理经验。

进一步强化乡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加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支持农村基本公共服务项目建设,加快农村饮水、道路、沼气、电力等工程建设。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大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11.支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支持开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贯穿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的各种活动;支持开展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的各种活动;支持开展唱响主旋律,发展主流舆论的各种活动;支持开展各种和谐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全民文明素质。

支持建立覆盖全社会、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基层特别是农村的倾斜。积极推进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支持重点文化工程,弘扬和发展徽文化,支持实施精品战略。

完善扶持发展文化产业政策。发挥财政政策的导向作用,引导社会各方面多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加强文化产业资源整合,培育壮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繁荣文化市场,增强竞争力。

12.支持平安安徽建设。完善政法经费投入机制。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管理工作机制建设,广泛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完善县级政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支持基层政法部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执法条件和执法手段。支持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支持安全发展。不断增加安全生产投入,支持企业加大对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力度,支持企业技改和科技成果转化,改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增强生产的安全性,维护群众的生命权。保障生活安全。支持食品药品监管基础和能力建设,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13.支持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机制。支持生态安徽建设。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建设,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生态环境保护和考核制度。加大对重点节能工程、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和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支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循环经济。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指标,加强淮河、巢湖流域的环境整治。支持实施“百镇千村万户”生态示范工程,加强农村环保工作。

支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计划生育政策,继续完善农村计划生育扶助奖励制度,稳定人口低生育水平,有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等问题,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三、促进和谐安徽建设保障措施

14.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切实把促进和谐安徽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科学合理地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办法,分步实施,重点推进。建立高效的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搞好督促检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15.进一步增强主动性和创造性。变被动付款为主动理财,变后台管帐为前台服务,把办法想在前头,把工作做在前头;针对难点问题,开拓思路,大胆探索,在改革中求实效,在创新中求发展,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始终保持财政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工作的强劲活力和不竭动力。

职能建设范文篇4

党的十七大申报指出:实在改良党的作风,出力增强反腐倡廉建立。党员干部的作风决议着党员干部的作为,直接关系到底层和群众的亲身好处。新情势下,纪检监察机关要充沛发扬本能机能效果,实在改良底层党员干部作风,务必把底层、群众的志愿和要求作为“第一旌旗灯号”,以处理群众最关怀、最直接、最实际的好处问题作为一切任务的起点和落脚点。作风问题不是简略的算术问题,而是触及方方面面,显示为多种多样的思维和行为问题,这就要求纪检监察机关应愈加注重发扬组织协调效果,愈加注重发扬纪检监察派出机构的效果,愈加注重党员干部思维作风教育和党性涵养,愈加注重监视本能机能的发扬,愈加注重树立作风建立的长效机制和准则建立,具体促进底层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好转,为构建社会主义调和社会供应有力包管。

一、容身于教育指导,夯实党员干部改良作风根底。行成于思,每小我的作风表现是一小我心里思想的外在显示,作风上的退步是思维堕落蜕变的必定后果。纪检监察机关要整合教育资本,协调组织、宣传等部分构成合力,修建“大宣教”格式,催促具有作风建立职责部分各负其责,各司其职,深化展开党员干部进步前辈性教育运动,增强思维作风建立,充沛发扬社会言论和群众监视效果,在全社会营建有利于改变作风、能改良作风的优越社会气氛。一要拓展教育内容上下功夫。教育内容的与时俱进,做到常教常新。用中国特征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和科学开展观教育武装党员干部、指点任务理论,出力强化党员干部科学开展观、社会主义中心价值系统、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进步前辈文明、廉政勤政、革命传统教育和优秀作风等方面的进修教育,坚决党员干部中国特征社会主义信心,走社会主义路途的决心;强化乡村党员干部幻想信心、现代科技常识、司法律例常识和致富技艺培训进修,改变思维观念,然后进步党员干部致富才能。深化展开党性磨炼教育,深化党员干部新《党章》进修教育运动,实在学好新《党章》、恪守新《党章》、贯彻新《党章》、维护新《党章》,在对照新《党章》中剖解思维,在理论实干中改变作风,提拔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盲目承受党性磨炼,加强党员认识、为民认识、主旨观念加强。要时辰跟踪党员思维、跟踪社会动态、跟踪社会进步前辈思维,与时俱进用不时开展的新思维、新理论、新观念、新技能更新教育内容,时辰坚持教育内容的进步前辈性,加强教育内容的灵敏性。要拓宽教育渠道,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教育是基本,家庭成员的教育更是不成或缺,家庭成员的教育要愈加注重廉政勤政警示教育。纪检监察部分要结合有关本能机能部分经过观看警示片、举行图片展、应用报刊宣传、组织观赏进修教育等办法,鼎力增强党员干部家庭成员教育;不按期组织家庭巡访,调查把握党员干部家庭情况,奉上组织暖和,协助党员干部处理后顾之忧;其二,延长家庭成员教育链。经过内容丰厚、方式各别的有特征、有针对性的教育运动,把作风教育延长至旁系家庭成员,教育指导党员干部旁系家庭成员积极支撑党员干部任务,催促反省党员干部任务生涯等各个方面,出力营建有利于党员干部作风改变的浓重气氛。立异教育办法。一方面经过播送、电视、电脑、收集、报刊、杂志等言论媒体扩展宣布道育,经过廉政教育专栏、赠予廉政台历、发送廉政信息、召开廉政座谈会等办法,充沛发扬电脑、收集等现代科技伎俩展开顺应新期间要求的廉政教育,时辰提示党员干部坚持清醒思想,发扬优秀作风;另一方面树立警示教育基地,把看管所、警示教育馆、烈士陵寝、革命老长辈新居、严重前史事情留念馆、博物馆等归入党员作风建立教育基地,经过常常性观赏进修教育,促进党员干部发扬和坚持优秀作风,坚持优越的生涯情味

二、着眼于监视治理,筑牢党员干部改良作风防地。立异监视内容。党员干部作风建立触及方方面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视条例》公布施行后,监视成为纪检监察机关的首要本能机能。在作风建立方面,作为本能机能部分的纪检监察机关责任更为严重,新情势要求作风建立范畴拓宽到哪里,监视就要延长到哪里。作风监视更应注重事前防备,把监视关隘前移,实时发现和改正党员干部作风方面的问题,监视既要留意任务显示、更要留意作风显示,既要注重思维环节、进修环节,更要注重任务环节、生涯环节。按期召开纪检、组织、宣传、审计、信访、效能等部分作风监视联席会,剖析研讨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问题,接纳有用对策和办法,制定整治方案,展开专项管理,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改变。立异监视形式。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参加各部分任务反省,突击反省和按期反省相连系、任务反省和作风反省相连系;发扬党员廉政建立监视员、特邀监察员、行风监视员、效能监视员等“四员”效果,扩展“四员”任务本能机能,把作风监视归入“四员”任务范围,“四员”联络单元准则,支撑“四员”明查暗访,突击监视党员干部作风情况;树立作风监视告发中间,告发德律风,受理群众投诉,鼓舞群众监视;新闻序言监视党员干部作风情况,鼎力支撑宣传、新闻任务者在播送电视上曝光作风不良或不清廉问题的责任单元和小我;积极支撑和发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人大、政协机关在党员干部作风建立上的监视效果,实时与人大、政协机关沟通联络,把握党员干部作风动态。还要积极支撑审计机关、司法机关、其他派在党员干部作风建立上的监视效果,起劲构建并构成全方位多渠道的党员干部作风建立监视收集。立异监视机制。党员干部作风建立是系统工程,触及党的纪检、监察、组织、宣传等本能机能部分,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监视机构,要充任监视主角,组织协调各本能机能部分的关系,充沛发扬组织、宣传等本能机能部分在党员干部作风建立上的共同效果,支撑在促进党员干部作风改变上勇敢作为、积极作为、拓展作为、有用作为。树立党员干部作风建立监视机制,如党委督查室、纪检监察有关营业部分以及由组织、宣传、审计等本能机能部分构成的监视评价机构等,应发扬作风建立的监视和反省效果。健全党员干部作风剖析会等准则,不按期剖析党员干部在作风建立方面存在的单薄环节和问题,促进作风改变落到实处。立异监视伎俩。纪检监察机关应依据实践状况授予有关本能机能部分充沛行使和使用质询和听证的权利,增强对党员干部作风建立的监视。质询就是监视机关对存在作风不良或不清廉问题的责任单元和小我提出讯问,责任单元和党员干部必需担任任的予以回答。听证就是监视本能机能部分对存在作风不良或不清廉问题责任单元和小我举办听证会,责任单元和党员干部就作风问题做出阐明。监视本能机能部分还应切入实践,发掘监视伎俩如“传票”监视等,增强作风监视。“传票”监视是顺应武平实践的监视伎俩,即:对存在不良作风或不清廉问题的责任单元和小我宣布“廉政传票”,要求责任单元和小我作出阐明、分析和亮相,在必然的工夫内整改并向监视机关专题报告请示,监视机关作专项监视,对未整改到位的责任单元和小我追查机关责任。

三、努力于准则建立,构建党员干部改良作风机制。树立健全惩办准则。制订对违犯监视行为标准的惩戒性准则,使违犯准则的遭到责罚,不执行准则的获得追查。制订党员干部搅扰、抵抗和毁坏监视惩办条例及应用监视徇私枉法惩办条例或准则规则,对袭击报复监视者的,对以监视为名凌辱、诋毁、诬害别人的,以及在监视中有其他违法违纪行为的,依纪依法严厉处置。制订违犯各类作风监视准则的惩办规则,使违犯准则者实时获得惩办,树立健全因党员干部作风惹起任务上的严重损掉和损害群众基本好处、影响党群干群关系的人和事方面的规章准则,并赐与从严从重惩办。树立健全保证准则。积极探究有利于改良党员干部作风的有用机制,针对党员干部享有知情权、参加权和监视权等问题,增强保证性准则建立,如树立和完美实名告发、处理后果答复奉告准则,健全紧密的信访保护秘密准则,树立健全党员干部作风建立监视权益准则,保证广阔党员干部在申述、控诉、揭发后不受袭击,使损害党员干部作风和党内民主的行为实时获得查处。

职能建设范文篇5

【关键词】党建;作风整顿;规范建设;履职尽责

一、抓纪律作风整顿,塑造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始终将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狠抓纪律作风建设,强化责任担当。(一)严抓纪律作风建设,强化党性锤炼。一是要严守政治纪律。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要严守组织纪律。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认真执行上级的指示决议,服从组织安排,严格按照组织程序办事,做到令行禁止,不错位、不越位、不失位。三是要严守群众纪律。秉持公仆情怀,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坚决杜绝与民争利、吃拿卡要、官僚作风等不良习气。四是要严守廉洁纪律。规范廉洁自律行为,做到“三严三实”,严禁以各种理由违反“八项规定”,严禁接受馈赠和宴请、公款吃喝、娱乐旅游,严禁公车私用等不正之风和奢侈浪费行为的发生。五是要严守工作纪律。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迟到早退和无故缺勤擅离岗位,大力改进工作作风,真正做到对工作认真负责,忠诚履职,勤慎敬业、警励高效。六是要严守生活纪律。提倡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自觉抵制不正之风。(二)杜绝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形成创先争优、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工作标准不高,满足于一般化,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满足于一般事务性的工作,缺乏在深细严下功夫,导致工作平庸化、亮点少。一是要克服得过且过、消极应付、工作责任心不强的思想;二是要克服妄自尊大、以我为中心思想,不服从工作安排,擅离岗位办私事,聊天上网炒股网购现象的反弹;三是要克服工作摆花架子,只部署不落实,只空谈不务实,只找客观不查主观等落实不力问题。四是要克服不按程序乱办事,对涉及“三重一大”和职工切身利益事项,要按照规定程序和议事规则进行科学民主决策;五是要克服行为失范乱办事,明知自己的职责且能够履行但不履行,失职渎职,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六是要克服违规违纪乱办事,违反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不严格依法履职,滥用权力。七是要克服服务意识差,对服务对象态度冷漠、言语生硬,导致服务对象不满意,要及时明确答复相对人的咨询,在办理过程中决不能拖延怠慢,推诿扯皮,要马上办、立即办,快速办。

二、促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目标责任

坚持以规范化建设为基础,围绕中心工作,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努力打造出一支政治坚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业务过硬的队伍。(一)完善落实制度,强化目标管理。一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按规矩管理,按原则办事,注重标准化管理,不断修订、补充、健全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和规范规范。严格遵守制度,坚持制度优先,切实落实制度,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做到违规必纠、违纪必惩。二是切实强化目标责任管理。紧紧围绕工作任务,结合责任分工,明确工作目标、合理安排时间,各项工作责任到人。严肃考核制度,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评优挂钩,激励爱岗敬业、努力工作的干部职工责任意识和事业精神。(二)优化工作流程,规范履职行为。一是优化工作流程。按照科学、合理、高效的原则,优化各项工作流程。细化职责分工与衔接,相互协作、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务实高效,整体工作达到统一意志、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高效、有序、快捷。大力推进互联网十大数据系统建设和使用,提升办公自动化运转效率。二是规范履职行为。加强精准发力,精细管理,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牢固树立法律地位至上、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严格落实三项制度,遵章守纪,在岗尽责。以规范职业行为,履行职业职责、遵守职业纪律、坚持职业操守,努力形成讲政治、守规矩、讲效率、重形象的工作作风。

三、提升履职能力,切实增强工作实效

职能建设范文篇6

关键词:文化馆;职能;公共文化服务

各级文化馆(站)属于国有的公共文化单位,是各级政府开展群众文化事业的主要抓手,多年来,文化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的重要征地之一。随着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馆需要在体制机制和公共文化服务模式上进行有效创新,形成一套符合文化馆业务特点的新时期职能管理体系。

一、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文化馆设施管理利用

各级文化馆(站)基本设施体现为面积、利用率、现代化(数字化)水平、业务功能与拓展空间等指标,在国家文化馆评估标准中对于这些指标进行设定,是为考核文化馆基础设施建设和职能发挥水平。一是要按照新时期文化场所的基本承载,不断建设更新文化馆的硬件设施与环境建设,二是始终重视软件建设,依托公共文化单位的体制机制改革,以及文化馆岗位设置,加大内容提供能力,真正形成群众文化艺术类活动的中心和主要组织载体。与此同时,多渠道进行社会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文化馆应当不满足于现有阵地的功能提供,还需积极联合社区、学校、老年大学等提供更大范围的差异化服务项目。

二、完善评估指标体系,充分调动文化馆落实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力度

新时期文化馆的职能重心是推动服务的差异化与均等化建设,让更多的群众满意,提供更多受老百姓欢迎的多元服务“产品”。建立文化馆服务水平评估指标体系,是要通过对文化馆职能发挥以及群众满意程度的测评,来检验文化馆工作社会效益的真实实现程度。建立一套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馆职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这是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对于文化馆实施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价方式,除了阵地服务内容和项次等硬指标外,基于文化馆的业务特性,考验文化馆的的评价标准,还应有群众文化辅导人员的服务满意率。在评价的各系指标中,还应考虑社会效应、群众满意率的相互结合,以及将各级文化馆(站)按照不同地区划分城区、社区、郊区、农村地区等类型,依据所处地区类型的特点对设施功能、服务内容提供以及经费使用等方面予以科学考察与评估,作为制订下一步相应财政投入、管理和业务支持的重要参考标准。

三、发挥文化馆龙头作用,围绕辅导机制建设完善业务构成

作工作内容较为综合、工作性质偏重服务的公共文化事业机构,文化馆传统业务体系一般由组织、辅导与研究工作构成。走出去、迎进来,利用阵地与社会的“内外舞台”,开展多种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是文化馆区别于其他公共文化事业单位的核心职能,也是文化馆这个直接接触群众的事业机构长期以来的工作主体,繁荣和引领群众文艺是它的职能任务,是其立足于社会文化领地,体现自身机构价值的重要方面。其中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面向最广大的群众实施文艺辅导、培训和创作,保证群众文化活动、群众艺术作品、群众文艺人才的蓬勃状态。

四、改革文化馆的运营机制,建立社会化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在文化馆新时期的工作机制更新中,应该着重提高社会化参与程度和相关政策的引导鼓励力度。有针对性地支持社会组织参与文化馆的管理服务,统筹发挥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能力、投入能力以及服务能力,弥补目前一些地区文化馆设施落后、发展水平低,内容提供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差的现状。打通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参与渠道,可以很大程度上吸纳社会财力、人力或机构资源投入文化馆职能建设。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营造文化馆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文化馆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延伸需要政府公共财政补偿机制的建立完善,围绕服务项目和实施标准,政府给予相应的资金补贴,特别是鼓励免费或低偿的文化馆拓展型服务项目。此外,还需与时俱进,进一步改革新时期文化馆用人和分配制度,深化文化馆管理运行机制的革新,促推自我管理等的现代化运行机制的建立,优化文化馆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团队整体素质。优化文化馆公共产品供给方式,提高日常服务质量。免费开放仅仅是提高服务的起点,在完善阵地服务设施、改善服务基础条件的同时,文化馆应继续用心于群众性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工作上。一些相对落后的传统型文化馆应当着重治理慵懒散乱、激发自身活力,完善内部竞争机制,统筹现有的内外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形成快捷、高效的新时期文化馆职能运转机制。此外,还需建立文化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机制,多种渠道为文化馆培养后续人才,尤其是要加快文化馆业界的学科体系建设进度。

五、搭设多元推广平台,促进文化馆公共文化职能的落地与拓展

新时期文化馆在充分利用各类自有和外部的媒体空间宣传职能工作和服务产品外,还应通过多种渠、在更加广阔的天地里提高群众对文化馆基本职能的知晓和使用程度。各级文化馆(站)一方面继续开发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服务信息、组织服务受众,实现“大数据”承载,保障互联网成为群众文化工作科学化的基础媒介;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吸纳来自各方的社会化融入,共同对文化馆牵头的群众文化服务内容向社会进行普及推广,使文化馆的职能建设能够更好地面向社会高效运作和发展,得到更多社会投入与合作参与,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诸如上海、深圳、青岛等一些城市定期对当地各类文化节庆活动、群众文化服务项目等进行统一“打包”,举办公共文化服务产品“采购会”,让专职人员“走出去”、社会力量“引进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承办社会公益文化活动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范向健.加强文化馆站建设,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J].沿海企业与科技,2015,(03).

[2]张爱萍.浅谈文化馆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3,(09).

职能建设范文篇7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强化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为核心,统筹整合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规范设立镇内设机构——“四办”(即镇党政综合办公室、社会服务办公室、社会管理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平台——“四中心”(即宣传文化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农业服务中心),构建职能清晰、运行有序、公开公正、高效便捷的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机制,全面提升镇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二)工作原则

规范设立镇“四办四中心”要坚持以下原则: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优先”的原则。把加强社会管理与服务人民群众结合起来,全面落实各项利民、便民、惠民措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二要坚持整合资源、提高效能的原则。全面整合行政部门、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资源,规范镇政府内设机构和管理服务平台的设置、名称和职责,确保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全面、有序、高效运行。三要坚持权责相统一的原则,逐步、更多地将区级部门的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到镇,真正实现社会管理服务重心下移。四要坚持统揽全局、整体推进的原则,确保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务实地改善民生、维护民权、保障民安、增进民福。

二、镇政府的主要职能

(一)落实政策。宣传、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稳定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加强对村(居)民委员会的指导,培育、提高村(居)民委员会的自治能力。

(二)促进发展。科学制订发展规划,营造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加强农村市场监督,培育、提升市场功能,搞活市场流通;调整产业结构,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维护稳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紧紧围绕实现和维护群众利益开展工作,突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加强和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和管理,建立、健全各种应急机制;加强民事纠纷调解,化解农村社会矛盾;开展农村扶贫和社会救助,切实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四)加强管理。加强民政、计生、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交通运输、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和乡村规划等社会管理。加强实有人口、特殊人群和“两新组织”的管理服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强化青少年犯罪预防工作;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加强环境保护,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和农民生活质量。

(五)强化服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行业协会;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农村社会公益事业和集体公益事业;提供社会救济、救助服务和政策、科技、市场信息服务;及时向上级党委、政府反映社情民意,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三、镇政府内设机构——“四办”的设置、主要职能及其人员配置

(一)党政综合办公室(挂“党建办”和“监察室”牌子)

1、主要职能:负责党务、组织、纪检监察、宣传、统战、群团、机构编制、人事、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文书档案等工作;负责宣传文化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2、人员配置

主任:

副主任:

工作人员:

(二)社会服务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

1、主要职责:负责计划生育、养老助残、救灾救济、优抚、低保、社会保险、劳动就业、婚姻登记、殡葬改革等工作;负责指导村(社区)自治和管理服务工作;负责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2、人员配置

主任:

副主任:

工作人员:

(三)社会管理办公室(挂“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和“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1、主要职责:负责信访、维稳、防邪、大调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交通管理、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法律服务等工作;负责实有人口、特殊重点人群、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管理工作;协助开展教育、卫生管理工作;负责便民服务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2、人员配置

主任:

副主任:

工作人员:

(四)经济发展办公室(挂“财政所”和“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

1、主要职责:负责发展农村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引导二、三产业;负责财政、综合统计、科技、农业、畜牧、林业、水利、土地管理、村镇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等工作;负责农业服务中心的运行与管理工作。

2、人员配置

主任:

副主任:

工作人员:

四、镇政府服务管理平台——“四中心”的设置、主要职能及其人员配置

“四中心”是镇政府的服务管理平台,与“四办”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的并轨运行模式,即党政综合办公室与宣传文化中心、社会服务办公室与便民服务中心、社会管理办公室与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经济发展办公室与农业服务中心在人员配置上相互一致、工作上相互对接。

1、宣传文化中心:由镇党建、纪检监察、宣传、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群团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等机构相关职能整合而成。中心主要由宣传文化中心、广播站、多功能活动室(培训室)三部分组成,另外可根据需要设置党政办综合事务、文化体育广播电影电视2个服务窗口,主要承担党建群团工作、广播电视文化等服务事项和时政形势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政策法规教育、基层党员和干部教育培训、社会管理服务人才培训、产业技能培训等职能。

2、便民服务中心:中心设立服务引导、民政残联事务、计生服务、就业和劳动保障4个窗口,主要承担对群众的首问接待,向群众提供民政优抚、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劳动保险、劳动就业等方面的审批、办证、委托受理各类申请和项目全程、信息咨询、非涉密文件查询等服务职能。

3、综治维稳群众工作中心:由综治办、“大调解”协调中心、防邪办、信访办、安全办、交管办、司法所、公安派出所等机构相关职能整合而成。中心设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事务、矛盾纠纷受理调解、信访接待()、安全事务、法律服务5个窗口。

4、农业服务中心:由农业服务中心和财政、统计、科技、国土、规划、水利、畜牧、林业、环境保护等机构相关职能整合而成。中心设立财政补贴、种植业服务、养殖业服务、基础建设服务4个窗口。主要承担财政补贴、村庄规划、土地审批、水利农机服务、农资服务、产业规划引导、政策信息服务、项目资金服务、科技推广、产业技术指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服务等职能。

五、工作要求

职能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税收职能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税务部门作为国家的经济执法部门责无旁贷,理应发挥税收职能,为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一、发挥税收聚财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财力支持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影响经济。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又是经济规模速度、结构和效益的直接反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靠经济的发展,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建设好新农村。税务机关应通过“为国聚财”等手段,促进社会经济逐步向新农村建设目标迈进。组织收入是税务部门的“天职”,财力是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最基本的“硬件”,如何使经济发展的成果在税收上充分体现出来,使税收收入有质量、有速度、有规模,不仅体现着税收征管的“基本功”,也是对税收工作的基本要求,企业收入的实现,国家通过税收及时取得收入,这对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离开了税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只是一句空话。因此,要保持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势头,坚定不移地推进各项改革,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必须充分增强税收聚财功能,发挥税收积累资金的职能作用,保证国家税收及时足额的入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财力支持。在这方面,一是税务机关必须坚持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充分认识依法治税的重要意义,认真落实“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坚决防止和制止越权减免税”的组织收入原则,坚持从经济税源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做好税收工作,自觉做到应收尽收,该征收的足额入库,该减免的全部减免到位,坚决杜绝有税不收的现象,确保税收工作扎扎实实地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客观基础上,使经济与税收相互促进、良性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工作,对税源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有效控制税收流失,只有严堵税收漏洞,增加税收收入,才能从物质上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充裕的财力保障。否则,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难以实现。

二、发挥税收调节职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充分发挥税收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调节作用。一要充分发挥税收的促进作用,通过税种的开征与停征、减免税优惠政策等手段,扶持农村新兴产业的成长,推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企业的联合改组,不仅工业要转变增长方式,农业也要加大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使我国农村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企业组织结构逐步实现合理化,不断提高农村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大企业的积累水平和农村人口的消费能力,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减少资源的损耗和浪费。具体而言,(1)可通过推行增值税转型,由生产型增值税转为消费型增值税,逐步扩大农副产品进项税额的抵扣范围,减轻涉农企业的税收负担,增加积累,使企业的扩大再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增大企业的积累水平和农民的消费能力,为农村企业和农民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2)要完善企业所得税制,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使内外资企业的纳税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两税合并”将直接增加企业财力,而涉农企业也可从中受益,企业的财力上去了,农民工的收入也会跟着上升,这将为老百姓增加消费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3)要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近几年,国家对涉农经济实行了很多优惠政策,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今后在一段时期内,对农村经济的税收优惠政策,要高于上年和历年的水平,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笔者建议,对各类经济实体投资参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环境,从事农村公路、水利、饮水、沼气、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应参照西部大开发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给予支持;对农村经营者要给予城镇下岗职工一样享受相同的优惠政策;对农村富裕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应比照城市对下岗再就业人员的政策优惠给予照顾;对城市居民带资金、技术到农村投资创业的,既可以实行减免税的优惠,也可以抵免其在城镇缴纳的税收;对一些规模大、竞争力强、效益好,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拉长产业链,可以使农民在加工增值的过程中增加收入,带动农民增收的骨干企业,应给予1-2年的流转税减免,3-5年的所得税减免照顾。这将对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好处,也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有效扩大农民的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成。二要充分发挥税收的限制作用。对我国一些企业存在大而全、小而全和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致使资金分散、专业化程度低、规模效益差等问题,通过税收的调节加以控制和引导。具体而言,如:要继续调整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对购置豪华住宅、高档休闲娱乐等一些高消费行为征收特别消费税。目前收入的差距,已经影响到人们的消费倾向。农民收入低,消费倾向高,但消费能力不够;而高收入者的消费倾向较低,虽然有钱但是不愿意消费,对高消费的项目征收消费税,有利于调节目前较大收入的差距。可以对那些高收入阶层的人的收入进行调节,更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立。三要加大政策的宣传落实力度。对国家出台的各项涉农优惠政策,全面认真进行梳理,及时宣传到位,发挥税收政策的导向作用,研究和充分利用现行税收政策,在不违背国家税源的前提下,在政策的执行和运用上,努力给农村创业、投资、发展以最大的空间,最大限度支持涉农企业发展。同时,税务部门要把税收工作放到发展的大局中去筹划新农村建设,全面了解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主动参与农村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加大税源分析力度,广泛参与经济发展的经营改革过程中,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积极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对涉农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积极向上反映,争取国家政策的支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职能建设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深化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对我区工程建设的集中统一管理,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有序竞争环境,促进工程建设水平的提高和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建设领域腐败现象的蔓延,建立廉洁高效、责权相当、监管有力、服务完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建筑业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二、机构分设

1、区分中心从区建筑管理所(区招标办)原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中分离出来。

单位名称: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区分中心。

单位性质:为全民事业单位,经费形式自收自支,实行企业化管理。

办公地址:市区牡丹江路1188号5楼,办公用房目前租用区建筑管理所房屋。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行政隶属市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领导,业务受市建设工程交易中心指导。

2、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

区分中心按区编委批准编制为12名。

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内部机构设置人员来源仍为原有的交易中心编内人员。

三、职能分离

(一)区招投标管理办公室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建筑和建材市场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2、负责对本区建设工程(权限内)施工以及重要材料、设备采购招投标活动的监督管理。

3、负责对本区建设工程报建、发包资格审查和施工许可证发放的审核。

4、负责对本区建设工程招标文件(评标办法)、评标委员会组成、中标通知书、承发包合同及补充协议的登记备案管理。

5、负责受理和处理本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承发包行为的投诉。

6、负责对本区建设工程招投标和承发包方面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查处。

7、负责对区建设工程交易分中心日常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8、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区分中心职能:

1、贯彻执行国家和本市有关建筑和建材市场管理的政策和法规。

2、负责收集和建设工程各类信息。

3、为本区计划、财政、审计、监察对招投标活动实施监管及建设工程交易提供场地和设施服务。

4、负责本区工程承包和建材交易等相关政策、法规咨询和交流培训。

5、负责本区建设工程开标、评标、决标全过程的专业服务,并向招投标监管部门报告招投标活动情况以及评标专家的使用工作。

6、负责本区建设工程各类专业分包、劳务分包的交易工作。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事项。

四、有关事项

1、区分中心实行分离后,尽快与区有关部门联系办理法人代表、固定资产等变更手续。

2、区分中心单独设立财务帐户和财会人员。鉴于人员等实际,目前暂维持会计员合用,待条件成熟(年内)会计员单独。

3、对属于区分中心的固定资产和混合使用固定资产要分离清楚,建立帐户,落实专人管理。

4、区分中心实行分离后,理顺党、团和工会组织。

5、分离后要认真办理人事、财务、档案等有关交接手续。

五、要求

机构分设和职能分离是深化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的需要,也是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机构分设和职能分离过程中要加强领导,做好职工的思想稳定工作。

1、区分中心机构分设、职能分离工作,在区建设和管理委员会统一领导下进行,区建筑管理所给予支持和配合,委有关职能部门加强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

职能建设范文篇10

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卫生部等部门《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发办(2003)3号〕文件中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定义为: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以下简称新农合)。这个定义突出了政府组织和支持的角色,强调农民自愿参加,筹资方案多样的原则和方针。相对于建国后到农村财政体制改革以前这段时期我国实行的农村医疗制度,新农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其表现为确立了政府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政府部门组织、引导、支持的责任;强调农民自主自愿参加,赋予农民知情、监管的权利:以大病统筹为主,以县为单位统筹。

二、新农合中政府职能缺失的表现

1.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投入不足新农合资金来源稳定是新农合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2008年3月,各级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年每人80元,农民个人缴费由每人每年10元增加到20元,参合农民的年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00元。虽然筹资标准有所提高,但仍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障需求。政府资金在合作医疗中占主体地位,相应的应当承担更多责任。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出资偏少,地方政府的财政补助成为主体。这一情况表明,中央政府在新农合筹资中承担的经济责任很不够,这不仅会影响新农合的筹资水平,也会影响地方政府对新农合项目建设投入的积极性。

2.政府在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分配过程中政策导向上的失误由于存在医疗卫生服务主客体之间信息不对称,产生了在医疗资源在配置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问题。我国以往的医疗资源配置主要以二元结构为主,政策、资金和人力资源主要向东部地区和中部主要城市流动,占全国总人口85%的农村人口只占有约30%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农村卫生资源稀缺,并且得不到补充。另一方面,政府在政策上扶持大城市大医院,使得农村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与之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结构性矛盾引发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效率水平低下,农民大病不得不选择城市医院治疗,甚至放弃治疗,直接导致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发生。

3.各级政府部门权责不清、职能错位现象严重现阶段我国新农合的管理体制采用的是委员会制的组织机构,由农业、财政、卫生、教育等中央各相关部委成立新农合部级联席会议,各省、直辖市、自治区成立由各相关部门组成的新农合协调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的医疗事宜,各县也成立了由县相关单位参与的新农合管委会负责本县的医疗事务。这种组织结构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新农合工作的开展,但也有几个突出问题。第一,从国外相关管理体制来看,新农合属于社会保障范畴,应当划归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第二,现有的管理体制造成医疗服务提供者也是农民权益维护者,利益的矛盾使得卫生部门不可能完全履行自己的责任,农民的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第三,委员会制度使得各部门联合办公,极易发生多方共管、行政真空、权责不清、协调困难、行政效率低下和行政成本高昂等问题。

4.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管机制G•布罗姆(1999)指出:“缺乏监督的卫生服务市场常常是低效的,并且是不公平的。”目前,由政府职能缺失导致的新农合监督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基金监管机制缺失。基金管理是新农合制度管理的核心,是影响全局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基金的筹集、结存和使用环节上大都存在贪污挪用的风险,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第二,社会监督流于形式。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监督不重视与农民监督意识的缺失导致社会监督名存实亡,政府对社会监督受理制度建设的迟滞与对农民社会监督理念宣传不到位,是导致此种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

三、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政府职能优化的途径

1.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一项政策是否能够推广首先取决于宣传是否到位。广泛而深入的宣传是新农合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有助于让农民认识到参与新农合的意义,引导农民改变陈旧过时的思想,接受科学健康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农民树立健康风险和医疗风险的观念,增强其参合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有助于农民在思想上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相结合,提高农民的思想觉悟。政府作为宣传主体,具体应做好以下几点: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政府掌握的信息平台强化新农合政策的宣传,使得更多的群众了解政策,积极参与,使新农合工作更加公开透明,消除农民对政策的疑虑,减少政府部门在工作中的阻力和困难。其次,要丰富宣传内容。政府在宣传过程中应当注意强调新农合的性质、意义和具体操作步骤,让农民了解就诊和转诊过程,公开起付线、封顶线、用药范围、补偿比例和监督方式,切实保障农民的知情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再次,要拓展宣传渠道。政府应当重视基层干部的入户宣传作用,让基层干部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提高政策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信息载体,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受众强化影响;鼓励和支持城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对参合农民免费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让农民切身感受参合的好处。

2.加大财政投资,强化中央政府主导地位中央政府应当加大对新农合的财政投入力度,强化中央政府的主导地位,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负担。中央政府占有丰富的税收资源,掌握国家的货币资源和人力资源,是国家决策的制定者和者,有能力对政策进行大规模投资。从社会责任来说,中央政府分散社会风险的能力较强,必须承担主要的责任。在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具体操作中,应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环境迥异,发展程度差距较大,在进行资金投入时要把中西部经济较不发达的地区作为重点,尤其是要做好保证贫困地区的资金保障工作。第二,保证对新农合财政投入的持续和稳定,中央财政的稳定投入可以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入新农合领域,可以推动当地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3.理清职能部门权责关系,明确责任在治理职能部门权责关系的问题上,政府应与时俱进,及时对发生的新情况作出准确的认知和判断,调整政府部门内部秩序,优化对新农合工作的组织管理。在中央政府层面应将新农合管理机构划归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一直以来,中央都把卫生行政部门作为主管部门,全面统筹协调新农合工作。从政府职能的划分来看,这种做法值得商榷,新农合属于社会保障的范畴,将其纳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在地方上应将新农合的管理部门独立出来,县乡一级建立新农合工作管理办公室,直接向上级社会保障部门负责,从而使新农合基金作为专项资金使用,减少了基金流失的风险,避免了多头办公的问题,有利于政府部门专业化、规范化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也有利于行政问责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