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方案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07:33:45

应对方案

应对方案范文篇1

11编制目的

为了全面、迅速、有序地对草原火灾进行应急处理,及时有效地控制和扑救草原火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保护草原资源,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农业部《草原火灾应急预案》、《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以及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的有关要求。

13工作原则

131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草原防火方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靠群众科学预防和扑救草原火灾。

132加强草原火情监测预报,严格火情报告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达到信息畅通、快速反应的目的。

133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下,实行各级政府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门首长负责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做好扑救草原火灾的各项工作。

14火灾级别

根据草原火灾发生的范围、性质、危害程度,将草原火灾分为四个级别。

141Ⅰ级(特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受害草原面积8000公顷以上明火尚未扑灭的;

(2)造成死亡10人以上,或者造成死伤20人以上的;

(3)严重威胁或烧毁城镇、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的;

(4)需要国家支援扑救的。

142Ⅱ级(重大):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距国界5公里以内的境外草原火蔓延500公里以上或连续燃烧120小时以上的;

(2)受害草原面积2000公顷以上8000公顷以下明火尚未扑灭的;

(3)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伤亡10人以上20人以下的;

(4)威胁居民地、重要设施和原始森林,或位于省区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的;

(5)省外大面积火场草原火距我省边界5公里以内,对我省境内草原造成较大威胁的。

143Ⅲ级(较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受害草原面积100公顷以上2000公顷以下;

(2)周边省区草原火灾对我省境内草原构成一定威胁的;

(3)超过24小时尚未扑灭的;

(4)位于省区交接区域具有一定危险性的。

144Ⅳ级(一般):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受害草原面积100公顷以下;

(2)Ⅰ、Ⅱ、Ⅲ级草原火灾之外的。

本款所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省境内除林区和城市市区外一切草原火灾的预防和扑救以及灾后草原恢复。

2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省草原防火指挥部”(以下简称“省指挥部”),由分管农业的副省长担任总指挥,省政府分管农业的副秘书长和省农牧厅厅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省发改委、省经委、省农牧厅、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交通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卫生厅、省教育厅、省气象局、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省通信管理局、兰州铁路局、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省军区、武警总队、省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

省指挥部办公室设在省农牧厅,办公室主任由省农牧厅分管草原防火工作的副厅长担任。

市州、县区市也应成立相应的草原防火指挥部。

22省指挥部主要职责

(一)贯彻落实草原防火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安排部署草原防火行政措施等重大事宜。

(二)领导、组织和督导各市州、有关部门和牧场进行重大、特大草原火灾的指挥扑救、调查等事宜;协调解决涉及各行政区域之间、地方与驻地单位之间草原火灾扑救的重大事宜,指导和组织灾区群众开展生产自救。

(三)负责召开指挥部成员会议,制定省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和停止实施本预案,研究部署重大工作。

(四)协调落实草原火灾扑救经费,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五)负责落实有关领导决定的草原火灾扑救事项;根据火情,向省政府、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委及时报告草原火灾情况。

(六)研究处理其他有关草原防火的重大事宜。

23省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省农牧厅牵头组织实施本预案,负责家畜的转移、疏散和疫病防治工作,负责火案调查,组织评估火灾损失,开展草原改良和植被恢复工作。

省发改委负责制定灾后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争取落实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及灾后恢复重建项目。

省经委负责安排和落实草原防火紧急物资储备、调运等计划。

省公安厅负责草原火灾危险区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协助开展火案侦破、火灾扑救等工作。

省民政厅负责灾区农牧民生活救济工作,协助审定草原火灾受伤人员抚恤、补助标准。

省财政厅负责安排草原防火经费、防火储备金和紧急扑火所需资金。

省交通厅负责组织协调修复灾区道路,确保道路畅通,为保证扑火物资及时、快捷运往受灾地区提供便利条件。

省水利厅负责维修受灾地区水利设施,水情信息,确保灾区人畜饮水安全。

省林业厅协助草原防火部门开展火灾扑救工作,负责做好草原火灾向林区蔓延的扑救工作。

省卫生厅负责灾区疫情监测和预防工作,做好火灾扑救中的伤员救治工作。

省教育厅负责做好灾区学校及师生的安全工作。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做好扑火物资市场的管理工作。

省气象局负责草原火灾的动态遥感监测,提供火情资料及灾区气象资料,协助农牧部门开展草原火灾动态分析。

省通信管理局负责确保扑火工作的通讯畅通。

兰州铁路局、机场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优先运送草原火灾扑救物资和器械,协助农牧部门对扑火物资和扑火救灾人员进行快速运输。机场集团有限公司为扑火飞机正常起降提供保障。

省军区、武警总队在做好本系统的草原火灾扑救工作的同时,根据应急处置工作的需要和有关规定,协调驻军、武警部队、预备役队伍和民兵,配合和参加草原火灾的扑救工作。

省农垦集团责任有限公司、马场在当地政府的统一指挥下,按照有关规定做好本系统及驻地的草原火灾扑救工作。

24省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及时汇总、核查、报告草原火灾和应急工作情况,提出启动、变更和结束应急预案的建议;在省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后,牵头组织实施;提出草原防火工作计划,召开指挥部办公室会议,安排草原防火的具体工作;在草原防火期,组织安排人员值班,及时收集、核查灾情,并报告灾情动态;及时收集、反映与草原火灾有关的预测预报信息;了解和督导受灾区市州和县区市政府落实草原防火工作措施;指导草原防火工作和灾后草原植被恢复工作,推广科学合理的草原利用与保护技术;提出草原火灾救灾资金的分配建议,根据指挥部安排,负责全省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草原防火设备、车辆等抗灾救灾物资的储备以及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各市州、县区市、牧场和有关部门进行草原火灾的指挥扑救、调查等事宜;查处草原火案;负责省指挥部的日常工作。

3预警和预防报告机制

31草原火情信息监测

草原火情预警信息主要来源于卫星监测、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监测信息和市州、县区市等值班报告,其中卫星监测信息由兰州区域气候中心提供。如需飞机监测火场,由省政府或市州政府协商当地空军支援。

省指挥部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火情监测组织工作机构。进入防火期(10月1日—次年5月31日),要加强值班工作,健全值班制度,实行24小时值班。

32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一旦发现草原火灾,必须立即扑救,并尽快向当地草原防火组织或政府报告。草原火灾报告必须及时、迅速、准确,按照条块结合、逐级上报的要求就近就地报送。

报告内容包括时间、地点(经纬度)、估测面积、地理气象状况、发展趋势和威胁情况、重要设施分布情况、扑救情况等。

市州指挥部接到火灾报告后,在2小时内报告省指挥部。

33预警预防行动

331各级政府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划定草原防火责任区,建立草原防火责任制度和联防制度,完善草原防火监测制度,加强草原防火设施建设,设立草原防火隔离带。组织经常性的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的草原防火意识。

332依照国家统一标准,实行四级预警标准,即Ⅰ级(特大)草原火灾、Ⅱ级(重大)草原火灾、Ⅲ级(较重)草原火灾、Ⅳ级(一般)草原火灾,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蓝色标识。

34预警支持系统

重点草原防火市州要加强草原防火指挥系统建设,确保草原防火指挥协调有力、信息传递高效。

4应急响应

41响应程序与等级

411当突发草原火灾时,所在地县区市政府要立即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达到Ⅳ级(一般)预警标准时,所在地县区市政府要立即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并向市州政府报告情况。超过Ⅳ级(一般)预警标准,但尚未达到Ⅲ级(较重)预警标准时,所在地市州政府要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达到Ⅲ级(较重)预警标准时,市州政府要立即启动本级政府应急预案,并向省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情况。超过Ⅲ级(较重)预警标准,但尚未达到Ⅱ级(重大)预警标准时,省指挥部要向各有关应急工作部门和单位预警。达到或超过Ⅱ级(重大)和Ⅰ级(特大)预警标准时,省指挥部立即启动本预案,并向省政府和农业部报告。

412省指挥部办公室接到市州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火灾报告后,认为需要Ⅰ级和Ⅱ级响应时,报省指挥部,由省指挥部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根据火情,决定启动本预案。省指挥部应采取以下措施:

(1)迅速对火情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估,包括草原过火面积、财产损失情况、人员伤亡情况、火源的现状、火灾发展趋势及控制情况、现场救援装备与队伍情况、现场环境监测情况等。

(2)对扑救工作做出总体部署,并赶赴火灾现场,指导当地做好扑火工作。

(3)根据火情及市州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建议,批准调用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4)根据火情,建议省政府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火灾扑救的紧急措施,调动扑火人员,调拨扑火经费和物资。对Ⅱ级以上(含Ⅱ级)草原火灾,省指挥部领导及成员必须赶赴火场,协助组织和督促当地做好扑火救灾工作。无论启动何级别的预案,扑救工作均由火灾发生的县区市政府负总责。

413重点牧区县区市政府应成立专业扑火队伍。扑火队伍以地方专业扑火队伍为主,义务扑火队和公安消防部队为辅,分三个梯队做好扑火准备,由市州和县区市草原防火指挥部统一指挥,就地就近调动。

(1)第一梯队为地方专业扑火队伍和干部职工、广大农牧民群众;

(2)第二梯队为武警部队;

(3)第三梯队为人民解放军。

42信息报送和处理

接到火灾报告后,由省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火情起草《重要草原火灾摘报》,并由指挥部正、副总指挥签发后,报省政府应急委员会和农业部,并通报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

国界线附近的草原火灾,通报省外事部门;威胁林区的草原火灾,通报省林业部门;省(区)边界附近的草原火灾通报邻省(区)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本预案启动后,如事态继续扩大,难以控制,省指挥部报请省政府请求国务院启动国家相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43通讯与信息保障

县级以上指挥部应将车载电台、对讲机、卫星电话等通讯工具作为储备物资按照规定做好保养工作,加强通讯设施建设与维护,保障应急工作中的电话、网络等信息渠道畅通,达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要求。必要时,省指挥部设立草原防火指挥专线电话。

44前线指挥

草原火灾扑救的前线指挥部由县区市政府组建。

45救护医疗和安全防护

火灾现场救护、后方支援及应急人员和群众的安全防护由县区市政府负责。各级卫生部门负责应急工作中的救护医疗工作。根据“分级救治”原则,医疗救护队伍要迅速进入救灾现场,对伤员实施初步急救措施,稳定伤情、运出危险地带后,转入各医院抢救和治疗。

46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县区市政府或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接到火灾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扑救。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扑救草原火灾,不得动用未成年人、孕妇和残疾人参加。需要部队参与扑火的,由市州政府或省指挥部报省政府决定。

47新闻报道

新闻坚持实事求是、把握适度、及时全面的原则,由省指挥部审核。必要时省指挥部举行新闻会。新闻媒体的采访须经省指挥部批准。

48气象服务

由省指挥部办公室会同省气象局遥感中心和气象台,实施卫星动态监测预报火场火情状况,并将火场气象卫星资料通过微机等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火场地区的天气预报,由市州气象局责成当地气象台、站提供。省政府向省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下达指令,在具有气象条件的情况下派飞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

49应急结束

Ⅱ级(重大)、Ⅰ级(特大)突发草原火灾被扑灭、人员撤离火场后,由市州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向省指挥部办公室报告。在无次生火、暗火等余火的情况下,现场指挥部在充分听取专家组意见后提出终止应急工作请示,依次报省指挥部和省应急委员会,经批准,由现场指挥部宣布终止应急状态,转入正常工作,并向社会。

5应急保障

51物资保障

全省现建有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3个,要根据我省草原防火的实际需要,继续加强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充实物资储备。

52资金保障

草原火灾应急所需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分别由省、市州、县区市财政予以保障,专户管理,专款专用。火灾发生后,省财政、农牧部门联合向财政部、农业部申请国家牧业生产救灾紧急补助资金。

53技术保障

建立并完善草原火情预测预报系统,制定草原火险等级预测预报技术规程。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草原防火宣传,提高群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在防火期内,各级电视台气象预报中应加入草原火险等级预报。

加强对草原防火指挥人员、草原防火专职人员以及草原防火专业、半专业扑火队伍和群众扑火队伍的培训,经常举行扑火实战演练,提高科学扑火能力。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灾后重建、有关人员的补偿和奖励、扑救火灾中牺牲人员的抚恤和褒扬、受伤人员的救治、社会救济等善后工作由市州、县区市政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革命烈士褒扬条例》等有关规定办理。

62火灾调查和总结

火灾调查、火案查处由县区市草原防火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负责办理。

火灾结束后,由市州草原防火主管部门进行总结,建立专门档案,并报省指挥部办公室。

7附则

71预案管理与更新

根据草原防火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草原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本预案及时修订与更新。

县级以上地方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参照本预案,制定由同级政府批准的本地区的草原火灾应急预案,报省农牧厅备案。

应对方案范文篇2

一、总则

(一)本预案在我区范围内发生5级以上地震或邻近地区发生地震时,我区的影响烈度达7度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或国家、省、市人民政府临震预报时即予启动。

(二)破坏性地震应急反应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领导负责的原则。地震应急工作实行政府领导,统一管理和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破坏性地震一旦发生后,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负责抓抗震救灾工作。

2、快速反应原则。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要以震情为命令,立即根据预案的要求组织抗震救灾。

3、自救互救原则。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各部门、各单位要以抢救受灾群众为首要任务,务必尽快就地就近开展自救与互救工作。

4、主动配合的原则。抗震救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参加地震应急工作的义务,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驻军、武装警察、民兵预备役部队要主动协同,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各司其责,共同将地震灾害所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二、防震减灾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成立以区长为组长的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附件一),其主要职责:破坏性地震发生前,做好区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及各相关部门的应急预案制定及各项应急准备,指导全区防震减灾规划编制审定等。破坏性地震发生时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迅速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区政府关于救灾的各项指令;掌握灾区的灾情、社情、民情以及有关部门抗震救灾机构的运作情况;领导、指挥、部署、协调地震应急工作;部署组织救灾队伍实施抢救行动;下达各类救灾物资的调配供应计划。

成立区抗震救灾指挥部,下设九个小组(附件二)。其主要职责:贯彻执行领导小组关于地震应急工作的命令和决策;协助领导小组处理破坏性地震应急工作的日常事务;协调、监督各部门的地震应急工作;及时收集、汇总震情、灾情以及抢险救灾、恢复生产等情况并及时上报,组织震害损失调查和快速评估;负责震情监视工作,并做好相关的宣传和地震救灾报道;负责对外接待和通讯联络工作。

三、破坏性地震的应急行动

1、各街道办事处、区建设局及易燃、易爆、易溢漏有毒物等单位,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要在震后半小时内向区政府值班室报告受破坏的情况。

2、区政府值班室接到各街道办事处及有关单位的震情、灾情报告后,负责向区长、分管副区长和政府办主任报告。

3、区政府办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应迅速了解震情、灾情,并将震情和灾情报告市政府,同时通报当地驻军领导机关;并在一个半小时内组织召开有区防震减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和区有关街道办事处、部门领导参加的区长紧急办公会议,传达上级有关精神、要求和部署,听取有关街道办事处、部门的震情和灾情汇报,启动抗震救灾指挥部,确定应急救援工作规模,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4、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和我区实际情况,积极配合警备区迅速调集驻军各部队赶赴我区辖内灾区,抢救被压埋人员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工程抢险。

5、公安分局要立即派出公安干警,加强灾区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预防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维护道路交通秩序,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确保社会稳定。

6、配合武警部队加强对政府机关以及金融单位、储备仓库、救济物品等重点部门和物资的警戒与保护。

7、区应急救灾特勤队(消防大队)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区地震次生火灾发生,抢救被压埋的群众,进行工程抢险。

8、区卫生局要立即组织医疗队伍,搞好受灾群众的抢救医疗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并做好灾区的饮用水、食品的卫生检验工作。“120”、各医疗机构及时进入紧急抢救状态和各种保障工作。

9、区财政局做好财政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

10、区民政局做好应急救灾款的发放工作;提出急需救灾物资种类、数量、援助捐款总金额,争取国内外各方面提供援助,并负责接受和安排外援的资金和物资;调配救济物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做好灾民的安全转移和生活安置工作。

11、区建设局在市建设局和区委、区政府的指挥、安排下,配合市有关部门或为主迅速组织力量对破坏的城市供排水、公共交通、市政设施进行抢险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12、配合电信分公司抢修辖内重要机关电话线路,确保救灾工作的进行和震情灾情的通信联络畅通。

13、配合市交通委检查公路、桥梁的破坏情况和协调指挥抢修交通要道,尽快恢复被破坏的公路、港口和有关设施;优先保证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14、配合电业局、市市政园林局、自来水公司、煤气公司立即检查破坏情况、指挥组织抢修。

15、配合市电视台、广播电台、日报社等新闻单位进行及时、准确、实事求是的报道。

16、外国专家、外国救灾人员、新闻记者、外商、外国来厦旅游者到现场考察、采访、救灾人员的安全等,按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规定处理。

17、各街道办事处、各部门、各单位在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要认真调查处理好以下次生灾害:(1)有毒的液剂汽、气体溢漏;(2)火灾;(3)易燃易爆物品可能因地震的振动发生燃烧爆炸;(4)因公路、大桥破坏,可能发生重大交通事故;(5)因海堤被破坏,引起水灾,沿岸塌陷、滑坡等;(6)人防坑道内的人员伤亡。同时要认真做好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妥善处理以下可能出现的情况:受灾群众纷纷外逃;地震谣传四起;社会治安短时间内可能失控;城市居民的饮用水、煤气、用电、食品等短时间内短缺;可能发生的流行性、传染性疾病。

四、应急准备及保障计划

各级领导要树立高度的震情观念,认真做好地震应急的各项准备,主要做好以下六项准备工作:

应对方案范文篇3

[关键词]通货;宏观调控;商业银行

Abstract:Twokindsofopposedviewsof“deflation"and“inflation"haveexistedtothetendencyofChinesecurrencyatpresent.AndaccordingtoinherentoperationconditionsofChineseeconomy,thepressureofdeflationshouldbegreaterthanthepressureofinflationinthefollowingseveralyears.Chinamustadjustandcontroleconomicaloperationinanall-roundwayinordertodispelthepressureofthedeflation.Andthiswillproducetheenormouspressureonthecommercialbank.So,commercialbanksmustproceedfromitsbasicbusiness,makeessentialadjustmentinordertoadapttothischallenge.

KeyWords:currency;macroadjustmentsandcontrols;commercialbank

一、对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的分析

(一)通货是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和调控指标

在微观经济中,价格信号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价格与经济活动是紧密相关的,是经济活动状况的直接反映,具有很强的可测性。在宏观经济中,作为价格总水平直接表现的通货也同样具有特点,通货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都紧密相关,对通货的观测也具有相对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因此,把通货作为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调控指标以及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世界各国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储备银行首次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许多中央银行都正式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大约有20个中央银行采用这一框架。同时,通货膨胀目标制也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理论探讨。回顾这些中央银行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一策略是成功的。这一点尤其可以从那些经历过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印证。当某个经济体发生高通货膨胀时,他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引导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并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低通货膨胀国家如英国、瑞典和加拿大的实践也是成功的,只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主要是在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不是非常成功,但很明显,问题常常是出在其他方面。[1]

(二)当前关于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的争议

当前,理论界对我国通货走势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因为:(1)作为通胀标尺的CPI指标并未按照国际惯例将房地产价格纳入其内,如果将房价的上涨计算到整个价格水平中,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实际并不轻松。[2](2)定义中“通货紧缩”是指CPI的“负增长”,但是,2006年CPI增长虽然连续同比、环比都有相当幅度的下降,但CPI还是“正”增长,不能认为通货紧缩已经发生。(3)随着更为深入的市场化改革,理顺上游产品的价格机制将成为必然,这会导致最终消费价格上涨。例如,2004年和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但国内的产品油却一直与国际油价倒挂。如果油价得到相应的调整,相信CPI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成为将来主要的通胀压力。还有工业产品价格PPI与CPI之间长期存在3-4个百分点的差异,如果传导机制得到改善,PPI部分传导到最终消费,CPI就可能上涨几个百分点。此外工资上涨和人民币汇率调整也带来价格变化,综合这些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通胀的概率将加大。[3]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通货紧缩压力。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出于以下思考:(1)2006年CPI同比下跌幅度很大,从第2季度开始,连续两个季度CPI都在下降。前3季度的CPI同比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而9月的环比也下降了0.3%。进入2006年,最近半年多时间消费物价指数CPI一直处于1.5%左右这一偏低的增长水平,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时期。(2)有效需求不足,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近年来收入集中与储蓄过剩的情况导致未来生产与消费不对称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没有充足的最终需求带动的情况下,当本轮投资周期结束,巨大产能开始集中释放的时候,全面生产过剩就会不可避免地到来。[4]产能过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走低。当前我国主要的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价格开始下跌,尤其是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价格开始走低,钢材价格最大跌幅达每吨1800元左右。近年相对紧缺的煤、电在2005年也出现过剩苗头,受到产能增长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

(三)我国未来几年仍主要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都存在,但通货紧缩的压力要大于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更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1.粮食价格下降。最近两年,中国农业产量出现了少有的好收成,但是面对结构性需求的限制,①中国农产品的大丰收却未给我国经济带来利好的信号,相反,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被迫一降再降,②初级农产品价格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一系列相关行业的价格水平,并最终导致整个价格体系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价位上;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未由于粮食增产而有显著改善,作为占有总人口70%的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依然很低,无法实现有效需求的根本提升。

2.消费需求不足。需求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净需求,当前我国投资需求已经出现过热的趋势,虽然进出口长期保持顺差,但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不具有长期性,因此,需求的增长点只能落在国内的消费需求上,而当前我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2003年我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45%,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在77%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75%,美国的最终消费率为80%左右。③另外,据统计在中国80%的人收入不到8000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的收入虽然低,但消费倾向实际上却很高,基本上挣的钱全部用于消费,但是,矛盾的中心在于收入的增长部分却没有被所有人获得,而主要被高收入阶层获取,如企业家、外企白领、知识分子这一部分人收入增长很快,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却比较低,因为富人该买的东西都买了。因此,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收入分配体制,中国的贫富两级分化将会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效果乏力。

3.近几年持续高增长的投资形成了产能过剩。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2004年投资率已达到44%的空前水平。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开始释放,而过去两年曾出现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短缺以及由此引起的涨价问题,2005年也大都不见了。随之而来的,一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面对大量的库存,商品价格开始下降。二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新的、好的投资机会不容易找,一般企业就不太敢于用贷款来投资,企业的投资需求也会下降。投资少,新增的就业机会就不多,居民的消费意愿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持续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失速的压力将会越来越重,这一切都传达出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时期的信号。[5]

4.大量流动性货币被房地产业所吸收。最近几年日益增多的货币供应量很大一部分被房地产过热增长所吸收。从投资增长来看,3年间城镇投资需求增长了111.6%,其中房地产投资需求增长了102.3%。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持续过热,对工业品和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使CPI增幅偏低,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5.人民币升值。迫于国际汇率市场对人民币汇价升值的压力,2006年7月份人民币调整由原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方法。新的定价方法实行后,人民币兑换美元马上上涨了2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应降低,国内对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

二、对于我国调控通货紧缩经济政策走势的分析

尽管我国目前仍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经济波动,但是,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压力有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全面调控经济运行,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

(一)货币政策适度偏紧,财政政策适度偏松

目前某些行业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但是现在的投资率还是比较高,新增加的产能投资将来可能造成更多的产能扩张,所以有必要实行略微偏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我国于2006年4月28日上调了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8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可见,国家正在利用提高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调节方式来抑制中国目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我国这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在短期内还无法消除,因此,我还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为了避免偏紧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财政政策要略微松一些,因为某些瓶颈行业需要进一步的投资,还需要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以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将来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吸收现在过剩的产能。

(二)提高消费需求,扩大市场

1.加快农村消费需求的培育。一是加快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2006年政府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以释放农村的存量购买力,这样既可消化掉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出来的农民会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者,留在农村里的农民也会有更多的土地等资源可供耕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2.加快现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改革不彻底的结果,即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机会不平等,最终导致收入结果的不平等。而居民收入差距如果过分扩大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就可能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完善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机会平等;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改革进程,而不是由于当前结果的不平等而怀疑市场经济,甚至引发冲突,破坏多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6]

3.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而且,随着充分就业和经济的增长,在要素禀赋结构中,劳动力会逐渐从相对多变为相对少,资本会逐渐从相对少变为相对多,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会逐渐提高,而资本的报酬逐渐降低。如此,只有工资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和享有资本收入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才能逐渐缩小,使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公平得到统一。[5]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2007年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8万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是个人储蓄存款。④如此庞大的储蓄存款没有形成需求,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未来的诸如子女就学、生病就医、退休后生活保障等多种因素的悲观预期,使得储蓄倾向偏大。这也说明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切实改善现有的福利水平,从而将银行储蓄真正转移到商品消费上,提高有效需求。

5.放开消费信贷政策,刺激内需。目前,国内的银行业已经开始涉足消费信贷领域,但是,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授信客户非常有限,还不能起到大范围刺激内需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我国的信用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增加银行业提供消费信贷的比例,刺激经济上扬,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

(三)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

1.削减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落后的生产能力。通常生产能力过剩时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期,要坚决实行结构调整政策,关闭和淘汰一批低生产率、低效益、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规模经济、严重亏损的企业,促进大批高生产率、高效益企业成长。

2.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的资源转移到生产能力不足的行业或者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长快,说明经济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应该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积极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7]

3.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调控,高度警惕货币市场大量剩余资金涌入实体经济,形成新的投资反弹。

(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快国有银行的上市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

政府要下决心,主要是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及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使房地产对货币的过强需求得到根本遏制。

(六)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主要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产业来说是一个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加快发展的机会。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方案

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走势和国家的调控政策影响下,相应商业银行也要从其基本业务出发,做出必要地调整。

(一)负债业务的调整

负债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负债由各项存款和其他负债构成,其中,尤以存款为主。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我国对于银行存款利息连续调低,希望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但是,我国居民储蓄却连年增长,总额巨大。对于我国来说,降息很难取得预期的经济调控效果,相反,升息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我国在提高贷款利率,抑制产能过剩的同时,也必然会相应地提高存款利率。当前,面对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国家采取适当偏紧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利率要有所提高。对此,一是加大对于高端客户的吸纳,这样一方面可以一次性获得较大的和稳定的资金存款;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散户频繁提取款的成本支出和相对过度的流动性。二是可以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减少对存款的资金依赖。

(二)资产业务的调整

1.优化贷款结构。放贷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收益来源,但由于未来几年我国对于信贷的控制趋于严格和存款准备金率也存在上调的可能,必然影响到商业银行可放贷资金的量,因此,会给其带来降低贷款收益的压力。如果贷款企业资信良好,且投资行业前景广阔,作为银行对其放贷会有较好的收益率,但是,如果银行没有有效的评估信贷企业风险收益级别,单纯为追求贷款收益而盲目放贷,很有可能酿成呆账、坏账的发生,使银行蒙受损失。

第一,制定客户评价体系,积极开发潜在客户。我国现在的企业形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中小型企业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上却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大的工商银行的贷款企业客户约为6万家,而且工商银行的客户跟其他三家银行的客户有不少重叠,因此加起来能够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服务的企业最多就是20万家。另外的13家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相对小,能够贷款的企业也不会太多。推测起来,全国能够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企业最多不会超过50万家,但是我国现在的企业数量近1000万家,也就是说大约95%的企业没有办法从正规渠道融资,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因此,作为一家商业性银行,应该不仅仅关注重点客户,还应该关注一些潜在客户。第二,在积极开发企业投资信贷的同时,扩大个人的消费信贷。在前面的推论中已指出,我国的消费信贷比例还非常低,主要就是由于国家整体的信用体制还未健全。但是,商业银行不应被动地等待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而更应主动地、积极地制定出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重要的是符合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的个人客户评价体制。根据客户评价体制将现有的和潜在的个人客户划分为投资客户、存款客户和一般客户。针对于客户贡献程度和诸如学历、工作等要素的评价有目的地对优势客户展开营销,增加对其信贷的发放度。

2.充分利用我国对混业经营业务限制放松的机遇,加大对证券的投资。

(三)中间业务的调整

商业银行除开发潜力客户之外,还应采取多种手段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眼下,较为有效的方式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根据地区发展状况和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商业银行要适当地增减目前中间业务收入项目和价格。☆

注释:

①由于我国农产品种植结构单一,因此,受结构性需求限制比较大。

②季节性波动除外。

③数据来源于李季刚、王松华:《通货紧缩结束后的消费需求敏感性分析》,《商业时代》,2006年第12期。

④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消息。

主要参考文献:

[1]奥特马·伊森.通货膨胀目标制:前景及问题[J].新华文摘,2004(14).

[2]易宪容.中国经济是通缩还是通胀[EB].国研网,2005-11-21.

[3]左小蕾.通货紧缩之辨[J].新金融,2006(1).

[4]王建.专家:生产过剩阴云飘来全面过剩危机难以避免[EB].新华网,2005-11-17.

[5]林毅夫.通货紧缩或难免、农村消费待激活[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7-18.

应对方案范文篇4

[关键词]通货;宏观调控;商业银行

Abstract:Twokindsofopposedviewsof“deflation"and“inflation"haveexistedtothetendencyofChinesecurrencyatpresent.AndaccordingtoinherentoperationconditionsofChineseeconomy,thepressureofdeflationshouldbegreaterthanthepressureofinflationinthefollowingseveralyears.Chinamustadjustandcontroleconomicaloperationinanall-roundwayinordertodispelthepressureofthedeflation.Andthiswillproducetheenormouspressureonthecommercialbank.So,commercialbanksmustproceedfromitsbasicbusiness,makeessentialadjustmentinordertoadapttothischallenge.

KeyWords:currency;macroadjustmentsandcontrols;commercialbank

一、对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的分析

(一)通货是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和调控指标

在微观经济中,价格信号是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主要依据,这是因为,价格与经济活动是紧密相关的,是经济活动状况的直接反映,具有很强的可测性。在宏观经济中,作为价格总水平直接表现的通货也同样具有特点,通货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之间都紧密相关,对通货的观测也具有相对较完善的指标体系。因此,把通货作为宏观金融的主要监测调控指标以及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是世界各国保持经济稳定的重要手段。

自20世纪90年代初新西兰储备银行首次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以来,许多中央银行都正式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目前大约有20个中央银行采用这一框架。同时,通货膨胀目标制也激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理论探讨。回顾这些中央银行的经历,毫无疑问,这一策略是成功的。这一点尤其可以从那些经历过高通货膨胀率的国家的经验中得到印证。当某个经济体发生高通货膨胀时,他需要采取措施降低通货膨胀率,而通货膨胀目标制有助于引导对通货膨胀的预期,并提供一个清晰的框架来确定货币政策的方向。通货膨胀目标制在低通货膨胀国家如英国、瑞典和加拿大的实践也是成功的,只是在极少数情况下(主要是在一些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实践不是非常成功,但很明显,问题常常是出在其他方面。[1]

(二)当前关于我国未来几年通货走势的争议

当前,理论界对我国通货走势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我国的宏观经济面临着通货膨胀的压力。主要是因为:(1)作为通胀标尺的CPI指标并未按照国际惯例将房地产价格纳入其内,如果将房价的上涨计算到整个价格水平中,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通胀压力实际并不轻松。[2](2)定义中“通货紧缩”是指CPI的“负增长”,但是,2006年CPI增长虽然连续同比、环比都有相当幅度的下降,但CPI还是“正”增长,不能认为通货紧缩已经发生。(3)随着更为深入的市场化改革,理顺上游产品的价格机制将成为必然,这会导致最终消费价格上涨。例如,2004年和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但国内的产品油却一直与国际油价倒挂。如果油价得到相应的调整,相信CPI会受到直接的影响,成为将来主要的通胀压力。还有工业产品价格PPI与CPI之间长期存在3-4个百分点的差异,如果传导机制得到改善,PPI部分传导到最终消费,CPI就可能上涨几个百分点。此外工资上涨和人民币汇率调整也带来价格变化,综合这些潜在的价格上涨因素,通胀的概率将加大。[3]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中国已经面临十分严峻的通货紧缩压力。持此观点的学者主要是出于以下思考:(1)2006年CPI同比下跌幅度很大,从第2季度开始,连续两个季度CPI都在下降。前3季度的CPI同比下降了近3个百分点,而9月的环比也下降了0.3%。进入2006年,最近半年多时间消费物价指数CPI一直处于1.5%左右这一偏低的增长水平,说明中国经济已经处于通货紧缩时期。(2)有效需求不足,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现象。近年来收入集中与储蓄过剩的情况导致未来生产与消费不对称的情况日益严重,在没有充足的最终需求带动的情况下,当本轮投资周期结束,巨大产能开始集中释放的时候,全面生产过剩就会不可避免地到来。[4]产能过剩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价格走低。当前我国主要的一些产能过剩的产业价格开始下跌,尤其是钢材、水泥、电解铝等价格开始走低,钢材价格最大跌幅达每吨1800元左右。近年相对紧缺的煤、电在2005年也出现过剩苗头,受到产能增长和价格下降的双重挤压。

(三)我国未来几年仍主要面临通货紧缩的压力

笔者认为,未来几年我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压力同时都存在,但通货紧缩的压力要大于通货膨胀的压力。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更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1.粮食价格下降。最近两年,中国农业产量出现了少有的好收成,但是面对结构性需求的限制,①中国农产品的大丰收却未给我国经济带来利好的信号,相反,一方面农产品的价格被迫一降再降,②初级农产品价格的下降直接影响到一系列相关行业的价格水平,并最终导致整个价格体系都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价位上;另一方面农民的收入水平并未由于粮食增产而有显著改善,作为占有总人口70%的农民的可支配收入依然很低,无法实现有效需求的根本提升。

2.消费需求不足。需求主要包括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进出口净需求,当前我国投资需求已经出现过热的趋势,虽然进出口长期保持顺差,但其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不具有长期性,因此,需求的增长点只能落在国内的消费需求上,而当前我国国内的消费需求明显不足。2003年我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45%,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率在77%左右,中等收入国家为75%,美国的最终消费率为80%左右。③另外,据统计在中国80%的人收入不到8000元人民币,这部分人的收入虽然低,但消费倾向实际上却很高,基本上挣的钱全部用于消费,但是,矛盾的中心在于收入的增长部分却没有被所有人获得,而主要被高收入阶层获取,如企业家、外企白领、知识分子这一部分人收入增长很快,但他们的边际消费倾向却比较低,因为富人该买的东西都买了。因此,如果不改变现有的收入分配体制,中国的贫富两级分化将会不断加大,最终导致依靠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目的效果乏力。

3.近几年持续高增长的投资形成了产能过剩。2002年以来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年增速超过20%,2004年投资率已达到44%的空前水平。大量投资所形成的产能在2005年开始释放,而过去两年曾出现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短缺以及由此引起的涨价问题,2005年也大都不见了。随之而来的,一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企业利润大幅下滑,面对大量的库存,商品价格开始下降。二是全社会形成巨大的产能过剩,新的、好的投资机会不容易找,一般企业就不太敢于用贷款来投资,企业的投资需求也会下降。投资少,新增的就业机会就不多,居民的消费意愿会进一步受到影响。消费意愿和投资意愿持续受到抑制,经济增长失速的压力将会越来越重,这一切都传达出我国已经进入通货紧缩时期的信号。[5]

4.大量流动性货币被房地产业所吸收。最近几年日益增多的货币供应量很大一部分被房地产过热增长所吸收。从投资增长来看,3年间城镇投资需求增长了111.6%,其中房地产投资需求增长了102.3%。房地产投资和消费的持续过热,对工业品和农产品形成了一定的挤出效应,使CPI增幅偏低,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大。

5.人民币升值。迫于国际汇率市场对人民币汇价升值的压力,2006年7月份人民币调整由原盯住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定价方法。新的定价方法实行后,人民币兑换美元马上上涨了2个百分点。人民币升值后,能源、原材料、机器设备等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应降低,国内对应产品价格也会降低。

二、对于我国调控通货紧缩经济政策走势的分析

尽管我国目前仍保持着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经济波动,但是,长期来看,通货紧缩的压力有可能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我国必须全面调控经济运行,消除通货紧缩的压力。

(一)货币政策适度偏紧,财政政策适度偏松

目前某些行业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但是现在的投资率还是比较高,新增加的产能投资将来可能造成更多的产能扩张,所以有必要实行略微偏紧的货币政策。实际上,我国于2006年4月28日上调了贷款利率水平;2006年8月19日同时上调了存贷款利率水平,可见,国家正在利用提高存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调节方式来抑制中国目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我国这种畸形的过度投资行为在短期内还无法消除,因此,我还会进一步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利率。

为了避免偏紧的货币政策造成的负面影响,财政政策要略微松一些,因为某些瓶颈行业需要进一步的投资,还需要用财政政策来刺激消费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可以一举两得:既提高了将来的消费需求,又可以吸收现在过剩的产能

二)提高消费需求,扩大市场

1.加快农村消费需求的培育。一是加快我国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2006年政府将启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以释放农村的存量购买力,这样既可消化掉制造业的过剩生产能力,也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二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减少农民的数量。转移出来的农民会从农产品的供给者变成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者,留在农村里的农民也会有更多的土地等资源可供耕作,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民增产增收。

2.加快现有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我国现阶段收入分配的不平等是改革不彻底的结果,即许多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造成了很大程度的机会不平等,最终导致收入结果的不平等。而居民收入差距如果过分扩大且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节,就可能影响消费需求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进而影响国民经济的长期发展。因此,一方面要求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完善市场规则的基础上实现最大限度的机会平等;另一方面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积极参与改革进程,而不是由于当前结果的不平等而怀疑市场经济,甚至引发冲突,破坏多年市场经济改革的成果。[6]

3.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扩大就业。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能够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而且,随着充分就业和经济的增长,在要素禀赋结构中,劳动力会逐渐从相对多变为相对少,资本会逐渐从相对少变为相对多,劳动力的工资收入会逐渐提高,而资本的报酬逐渐降低。如此,只有工资收入的低收入人群和享有资本收入的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才能逐渐缩小,使经济增长的效率和公平得到统一。[5]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提高全社会整体福利水平。2007年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为35.8万亿元,其中半数以上是个人储蓄存款。④如此庞大的储蓄存款没有形成需求,主要就是因为人们对于未来的诸如子女就学、生病就医、退休后生活保障等多种因素的悲观预期,使得储蓄倾向偏大。这也说明我国应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制,切实改善现有的福利水平,从而将银行储蓄真正转移到商品消费上,提高有效需求。

5.放开消费信贷政策,刺激内需。目前,国内的银行业已经开始涉足消费信贷领域,但是,由于信用体系的不健全,授信客户非常有限,还不能起到大范围刺激内需的作用。因此,当务之急,我国的信用体系需要尽快建立并完善,增加银行业提供消费信贷的比例,刺激经济上扬,拉动国内需求的增长。

(三)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有效供给

1.削减产生外部不经济性的落后的生产能力。通常生产能力过剩时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时期,要坚决实行结构调整政策,关闭和淘汰一批低生产率、低效益、技术落后、质量低劣、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达不到规模经济、严重亏损的企业,促进大批高生产率、高效益企业成长。

2.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生产能力过剩的行业的资源转移到生产能力不足的行业或者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长快,说明经济结构在发生明显变化,但与美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说明应该加强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特别是积极促进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7]

3.加强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调控,高度警惕货币市场大量剩余资金涌入实体经济,形成新的投资反弹。

(四)进一步深化金融体系改革

一是进一步加快国有银行的上市工作;二是大力发展地区性中小金融机构,包括地区性的中小银行,改变我国的金融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五)遏制房地产投机炒作

政府要下决心,主要是通过规范房地产市场及建立合理的税收制度,来抑制房价过快增长,从而使房地产对货币的过强需求得到根本遏制。

(六)充分利用人民币升值,加快国内经济发展

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主要依赖进口原材料的产业来说是一个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力、加快发展的机会。

三、商业银行的应对方案

商业银行的业务主要分为三类: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在未来几年我国经济走势和国家的调控政策影响下,相应商业银行也要从其基本业务出发,做出必要地调整。

(一)负债业务的调整

负债是商业银行形成资金来源的业务。银行负债由各项存款和其他负债构成,其中,尤以存款为主。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我国对于银行存款利息连续调低,希望刺激人们的消费需求,但是,我国居民储蓄却连年增长,总额巨大。对于我国来说,降息很难取得预期的经济调控效果,相反,升息所带来的财富效应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因此,我国在提高贷款利率,抑制产能过剩的同时,也必然会相应地提高存款利率。当前,面对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国家采取适当偏紧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利率要有所提高。对此,一是加大对于高端客户的吸纳,这样一方面可以一次性获得较大的和稳定的资金存款;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散户频繁提取款的成本支出和相对过度的流动性。二是可以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增加企业的资金来源,以减少对存款的资金依赖。

(二)资产业务的调整

1.优化贷款结构。放贷是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收益来源,但由于未来几年我国对于信贷的控制趋于严格和存款准备金率也存在上调的可能,必然影响到商业银行可放贷资金的量,因此,会给其带来降低贷款收益的压力。如果贷款企业资信良好,且投资行业前景广阔,作为银行对其放贷会有较好的收益率,但是,如果银行没有有效的评估信贷企业风险收益级别,单纯为追求贷款收益而盲目放贷,很有可能酿成呆账、坏账的发生,使银行蒙受损失。

第一,制定客户评价体系,积极开发潜在客户。我国现在的企业形态是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而中小型企业在产业升级和技术升级上却得不到足够的金融支持。目前四大国有银行中,最大的工商银行的贷款企业客户约为6万家,而且工商银行的客户跟其他三家银行的客户有不少重叠,因此加起来能够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获得融资服务的企业最多就是20万家。另外的13家股份制银行由于规模相对小,能够贷款的企业也不会太多。推测起来,全国能够从正规渠道融资的企业最多不会超过50万家,但是我国现在的企业数量近1000万家,也就是说大约95%的企业没有办法从正规渠道融资,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市场。因此,作为一家商业性银行,应该不仅仅关注重点客户,还应该关注一些潜在客户。第二,在积极开发企业投资信贷的同时,扩大个人的消费信贷。在前面的推论中已指出,我国的消费信贷比例还非常低,主要就是由于国家整体的信用体制还未健全。但是,商业银行不应被动地等待国家相应政策的出台,而更应主动地、积极地制定出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更重要的是符合商业银行未来发展战略的个人客户评价体制。根据客户评价体制将现有的和潜在的个人客户划分为投资客户、存款客户和一般客户。针对于客户贡献程度和诸如学历、工作等要素的评价有目的地对优势客户展开营销,增加对其信贷的发放度。

2.充分利用我国对混业经营业务限制放松的机遇,加大对证券的投资。

应对方案范文篇5

[关键词]网络口碑;负面影响效应;性别;价格;品牌认知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了4.2亿,突破了4亿大关。在所有的网络应用当中,商务类应用发展仍然最为突出,网络购物、网上支付和网上银行的使用率分别为33.8%、30.5%和29.1%,半年用户规模增幅分别为31.4%,36.2%和29.9%,增速在各类应用中排名前三。而2008年6月底的CNNIC统计,中国网民人数刚刚超过2.5亿人,其中25%的网民青睐网络购物,53.9%的网购用户表示买每种商品前都会看相关商品评论,78.9%的网购网民买大多数商品前都会看看商品评论,超过9成的网民在原购物网站商品下方发表评论。显而易见,随着中国互联网络的迅速发展,口碑在网络消费中的重要性将越来越明显,网络口碑这一新兴的研究领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

1网络口碑的理论概述

Arndt认为口碑是指传播者和接收者关于一个产品、品牌、组织或服务的非正式信息沟通行为,它是一种直接面对面、无商业目的的行为。网络口碑是口碑的新形式,指的是公司或消费者通过BBS、博客或在线视频等网络渠道和其他网民共同分享关于公司、产品或服务的各种多媒体信息。

网络口碑按照性质不同,可以分为正面口碑和负面口碑两种形式。正面口碑可以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等产生积极的推销作用,改变一些原本印象不佳的观念,促使消费者产生较高的认知水平,加深消费者对其原有形象的印象,进而产生购买意向或重复购买行为。负面口碑恰好相反。本文所提出的负面影响效应,指的就是网络负面口碑对公司、产品或服务等产生的消极影响以及这些影响所带来的原有印象破损、消费者认知改变以及致使其放弃购买的行为。

目前,口碑研究者普遍认为负面口碑对消费者的影响远远大于正面口碑对消费者的影响(Bone1995;Mizerski1982)。一个对产品满意的消费者有可能把他的经历告诉他所认识的一些人;然而,一个不满意的消费者可能把他的遭遇告诉遇到的每一个人(Patrali,Chatterjee2001)。

对于企业而言,网络口碑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销售量的影响上。Chevalie等(2006)以Amazon和Barnsand网站为例,检验消费者在线评论对书籍销售量的影响效果。他们发现,顾客对于书籍的评价得分(平均分)的提高能够增加相应的销售量,并且消极的评论要比积极的评论影响更大。但在这方面的研究中,研究者的结论不完全一致。Liu(2006)发现,因特网信息板上的消费者评论是即将播放的电影票房收入的指示器,研究表明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在线评论都会增加电影的票房收入。

然而,研究结果的不完全一致,并不影响我们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较之正面口碑,负面的网络口碑,无论是对消费者个人、还是企业本身,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效应。

2网络口碑的负面影响效应

2.1网络负面口碑,较之传统负面口碑,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

传统负面口碑传播是点对点的传播,主要是在消费者的社交范围内进行,并且其大小与顾客的主观努力有关。网络负面口碑传播是点对面的传播,它借助互联网这一特殊工具,能够使负面口碑信息以更快捷的速度、更低廉的成本辐射到更广阔的范围,制造舆论压力从而给企业造成影响。因此,网络负面口碑行为较传统负面口碑行为发生了质的变化,是一种不满意的消费者采取的具有相当负面影响力的事后行为。

2.2网络负面口碑,较之传统负面口碑,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更高

传统的负面口碑仅限于在消费者的社交范围中传播,而对于社交范围之外的人群,即使消费者迫切地想把某项产品或服务的不足告诉潜在的购买者,也显得无能为力。而网络负面口碑的传播可以超越人缘、地域的限制,众多的消费者聚集到互联网这一平台之上,传播网络负面口碑。消费者的参与程度更高还体现在不同国家、不同领域的消费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可以为参与者提供不同的视角,加深其对某一网络负面口碑的理解和认知水平。

2.3网络负面口碑的虚拟性特点,使其可信度弱于传统负面口碑

ZhangandHu(2005)的实证研究表明网上的评论呈“U”型分布,消费者往往在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意时才会去网上发表评论。口碑的“U”型分布会给消费者和企业带来一定的福利损失。极端情绪不满的消费者的负面口碑往往过低地评价某项产品或服务,不能客观地反映该产品或服务的真实质量,潜在购买者受此极端负面口碑影响,可能会延迟购买、放弃购买或转换品牌,进而影响企业声誉和未来的产品或服务销售,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3应对策略

3.1重视挖掘女性意见领袖,全力培养“口碑消费者”

从本质上来说,网络口碑是交流沟通的一种新形式。社会学家认为,男性和女性在交流沟通上有一个显著差异,即交流沟通的目的不同。女性往往期望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而男性往往试图通过沟通强调自己的能力和地位。因此,在网络环境下,男性在网络上口碑信息,是希望与人共享资源,让人感知自我价值;而女性的网络口碑则是为了建立关系、寻求帮助。男性和女性对网络口碑的态度不同,会使负面网络口碑的影响效应因性别差异而不同。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09年女性占网购网民的比例升至61.5%,成为当之无愧的网购主角。营销专家表示,由于网络购物的时尚性、便捷性和娱乐性与女性的购物习惯相吻合,女性热衷购物的习惯在线上延伸,女性网民逐渐成为网络购物的活跃人群。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挖掘女性中的意见领袖,全力培养“口碑消费者”,利用她们的先天优势,在第一时间切断网络负面口碑的传播并转变负面口碑的传播方向。保洁公司培养“口碑消费者”堪称业中典范,其精心培养的25万“口碑消费者”为其新产品成功进入市场并大获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3.2注重价格营销策略,充分发挥价格在负面口碑中的调节作用

淘宝网是中国最大的C2C电子商务平台。多年以来,淘宝网已经让消费者养成了一个消费习惯(也提供了心理暗示)——这里是一个寻找价格低廉的商品、甚至是仿制品的绝佳场所。对淘宝网2009年之后开店的10名店主进行的访谈,也进一步验证了这一观点,并且受访者一致认为价格低的商品受负面口碑的影响弱于价格较高的商品受负面口碑的影响。

此外,LuXianghua等(2010)以大众点评网所提供的近2万条餐馆点评及餐馆销售收入数据为基础所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价格的高低会影响消费者对于网络口碑的态度,对网络口碑的影响效应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因此,企业应高度重视价格营销策略,充分发挥价格在负面口碑影响效应中的调节作用。大部分消费者都相信“一分价钱一分货”,对于价位偏低的产品或服务,即使其外观、性能、质量等没有达到消费者所期待的水平,消费者也比较能够接受,因此,消费者制造负面口碑并进一步传播的概率比较低;而价位偏高的产品或服务,面对同样的情形,消费者的反应会比较强烈,在得不到满意答复时,其制造负面口碑并进一步传播的概率相对较高。企业应根据产品或服务的特点制定合理的价格,在源头上减轻不可避免的网络负面口碑影响效应的程度。

3.3发展品牌战略,提高消费者的品牌认知度

应对方案范文篇6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对策

利率市场化一直是我国金融界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不断有新的挑战,如何从容应对利率市场化形势,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在日益开放的经济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已成为当今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中的重要内容。

一、国内外利率市场化进程

(一)国外利率市场化的借鉴

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重要方面。该理论的理论基础是源于麦金农和肖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金融压抑论和金融深化论。近30年来,利率市场化成了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政策。美国到1986年完全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而日本是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驱使政府逐步放松利率管制,承认创新的合法性,最终实现利率市场化。但是,利率的市场化在活跃金融市场的同时也加大了利率风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19世纪80年代伊利若斯银行破产,到今天的美国次债危机,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风险控制都被提到更高的位置。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从实际的情况而言,利率市场化始于1978年,但直至1996年6月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的举措才真正揭开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第一幕,到2000年9月21日实现外币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才实质性的迈出第一步,应对金融全面开放当2007年上海同业拆借利率的时候,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远远超过了金融开放的要求,因此我国的利率市场化已经基本走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最后攻坚和破解阶段。

二、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加剧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市场利率波动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因为如此,利率市场化一旦实施,必将给银行的业务经营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不确定性,将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银行资金流人相关经营项目无法得到及时回补,致使资金停滞在经营项目中,极大的加剧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

(二)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商业银行竞争及收益曲线风险

目前我国对于利率的管制主要在控制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方式.这种限制使金融资源配置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高额的利差。若管制放开,在金融全面开放的前提下,国内外金融机构存贷款竞争必然加剧,利差缩小在所难免,而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业务单一,存贷利差收入是主要利润来源,这无疑给对商业银行带来沉重的打击。鉴于此,在目前中间业务尚不发达的时候银行将会千方百计的加大存贷业务,由于存贷业务利率的敏感性存在着千差外别,随着利率的上下浮动,将造成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不匹配,从而导致收益不确定性的收益性风险被加剧。

(三)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商业银行利率的结构性风险

存贷款利率波动不一致导致利率结构风险,这种风险通常表现为随着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或长短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随着利率的市场化,这样的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将在市场上不断的商业,使商业银行利率的结构性风险加大。

(四)利率市场化加剧了借款者逆向选择和信用风险

由于2008年一季度所凸显的通货膨胀情况,我国目前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就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因此金融市场里直接融资萎缩间接融资又成市场资金的主要来源,利率市场化往往导致利率水平上升,而利率上升之后,由于金融市场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通常就会导致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逆向激励,从而加大整体信用风险。

三、加强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业风险控制的对策

利率市场化在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未成熟时期给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带来的隐含的风险是前所未有的。对此,商业银行一定要有相应的充分准备,以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波动的风险。因此,在应对路径是选择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调整资金比例,降低资金成本,提升商业银行内部资金充足率

内部运作成本是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主要的束缚之一,成本过高,将导致较高风险,因此降低成本是保证利率市场化过程商业银行赢利的重要举措之一。

(二)优化金融产品定价机制保证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营利性

1.加强中间业务的发展,摆脱利差利润的限制

据统计,2006年,美国花旗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已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0%,大通银行为68.9%,总的来说,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已达到了50%左右,而我国2006年,开办的中间业务品种仅有260多个,各银行中间业务占全部收入的比重平均为10%左右,最高为22%,有的甚至不足1%,因此中间业务发展的空间还很大。由于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长期被传统业务统治,利润随存贷款利差依赖过强,因此开展中间业务银行可以依靠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来吸引顾客,扩大银行营业收入,从而弥补利差的损失,摆脱利差利润的限制降低利率风险。

2.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增强银行营销力度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银行业产品服务方面的贡献而言,它使商业银行业务的同质性得到缓解,因此若能有一个很好的营销系统作为支撑,对于银行开展非一致化业务有很大帮助。而这需要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升员工的素质,真正从营销的角度来做市场,而非从推销的角度片面用关系争取业务,使业务销售稳固性增强,促使信息流畅,稳定客户群体,减少借款者的逆向选择和信用风险。

开展利率市场化是促进我国金融业发展的好途径,但它必然会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手段去减弱,消除其中的负面影响,使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易宪容.繁荣下的理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应对方案范文篇7

1.1编制目的

为有效调动各方力量,及时处置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控制林业有害生物传播、扩散蔓延,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护生态安全,促进我市林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预案。

1.2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和《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方针,建立健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监测检疫,提高检疫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总结防控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做法和经验,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落实各项责任制度,全面提升应对突发性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控制能力,保护森林资源、国土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促进我市林业和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1.3工作原则

1.3.1坚持预防为主,各项防治措施并举,防控结合的原则。

1.3.2坚持快速反应,紧急处置,控灾减灾的原则。

1.3.3坚持统一领导,分级联动,各司其责的原则。

1.3.4坚持属地管理,以地方政府为主的原则。

1.3.5坚持尊重知识,科学防控的原则。

1.4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条例》、《国家林业局突发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处置办法》、《省处置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预案》、《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

1.5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境内发生的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应急处置。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启动本预案:

(1)出现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可引起人类疾病的林业有害生物时;

(2)首次发现可直接造成林木死亡的林业有害生物,及林木受害面积大于1亩时;

(3)当首次发现外来国家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及林木受害面积大于1亩时;

(4)专家组评估认为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可能暴发重大危害事件时;

1.6灾害等级

1.6.1发生以下事件之一的,确定为重大外来林业有害生物事件(Ⅰ级)。

(1)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可引起人类疾病的;

(2)首次发现的重大检疫性、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直接造成林木死亡且受害面积大于1亩时的,包括松材线虫病、红脂大小蠹、光肩星天牛、美国白蛾、苹果蠹蛾等;

(3)首次发现由外来检疫性林业有害生物入侵致使林木受害面积大于1亩的。

1.6.2发生以下事件之一的,确定为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Ⅱ级)。

(1)新发生部级、省级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的;

(2)林业非检疫性有害生物导致叶部受害连片成灾面积10万亩以上,枝干受害连片成灾面积1000亩以上,且危害程度中度以上发生面积占总发生面积50%的;

(3)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突然暴发成灾,连片成灾面积5000亩以上,林业鼠(兔)害连片成灾面积1000亩以上的。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应急组织机构

成立“市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部”),由分管林业的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市政府分管林业的副秘书长和市林业局局长担任副总指挥。成员由市林业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农牧局、市卫生局、市工商局、市气象局、市民政局、机场等单位分管领导组成。

市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专家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林业局分管副局长担任;专家组由指挥部各成员单位的相关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组成。

县区政府负责所辖行政区域林业有害生物应急防治的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负责本级应急防治预案的制定和实施。

2.2应急组织机构的职责

2.2.1市应急指挥部职责

(一)贯彻国家和省、市关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重大行政措施和安排部署;

(二)组织和指导各县区、林场、苗圃和有关部门进行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指挥和扑灭工作;

(三)统一协调和解决各行政区域之间、地方与驻地单位之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大问题,协调组织各成员单位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有关工作;

(四)督促制定并审定应急处置工作计划、应急预案和专家组提交的评估报告;

(五)协调、解决应急处置过程中所需的经费、物资、交通、治安、救助等问题;

(六)批准启动或解除实施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应急预案;

(七)研究处理其他有关重大事宜。

2.2.2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一)贯彻落实市应急指挥部的决定和意见,组织实施应急处置工作;

(二)负责汇总、核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有关情况,及时收集、反映与林业有害生物有关的预测预报信息并报告市应急指挥部,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三)在市应急指挥部决定启动本预案后,负责制定处置工作方案,组建应急处理专家组和应急处理队伍,协调组织有关部门、单位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并督导受灾县区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四)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2.2.3专家组的职责

(一)负责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的调查、评估和分析,提出应对意见和建议,制定应急处置方案;

(二)对应急处置工作中的重大决策和行动进行科学论证和咨询,开展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防治科学技术研究;

(三)参与应急处置现场的组织和指挥工作;

(四)完成市应急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2.2.4市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

市林业局:牵头组织实施本预案,负责落实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区抗灾救灾措施,及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预报结果,组织统防统治、群防群治,负责灾后林业生产恢复。

市公安局:负责林业有害生物灾区治安管理和保卫工作,根据需要对灾区重点区域或部位进行封锁,保障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

市财政局:负责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市级防治资金的筹集、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应对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处置的财政支持机制。

市交通局:根据救灾需要,指导修复灾区道路,为救灾物资和人员及时、快捷运往受灾地区提供便利条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搞好职权范围内的植物检疫工作。

市农牧局:负责监测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动态,防止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区疫情向农田蔓延。协助林业部门开展林农交错带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市卫生局:负责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区人员病情监测和预防工作,负责林业有害生物疫情处置工作中受伤人员的救治工作。

市工商局:负责林业有害生物应急处置物资市场的管理工作。

市气象局:负责提供灾区气象信息,为科学处置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提供气预报等服务。

市民政局:当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造成灾区群众需要紧急转移时,负责协调灾民临时安置,做好生活保障工作。

机场:负责优先运送林业有害生物分布区虫灾防治扑救物资和器械,为防治林业虫灾飞机正常起降提供保障。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预防体系

根据我市森林资源分布,在全市建立健全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网络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划定一般预防区和重点预防区。市、县(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御灾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充分发挥部级、省级中心测报点和市、县(区)级测报点的作用,加强各级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监测预警专业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预警监测能力。

3.2监测机构

市、县(区)级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机构为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实施单位,负责组织实施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工作。发现病死树和其他异常现象,及时调查、取样,专人管护发生现场,实施监控。对于所发现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由市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鉴定。市级林业主管部门无法确认和鉴定的,送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或国家林业局有害生物鉴定中心鉴定。

3.3信息交流和科技支撑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林业有害生物发生信息。积极听取专家意见和建议,定期组织有关专家对可能入侵的重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风险分析,评定风险等级,提出预防措施与控制技术。

3.4检疫管理

市、县(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制订相应措施,充分利用检疫检查站和木材检查站,严密封锁疫情,防止疫情扩散传播。同时要进一步严格境外引种审批管理,积极开展引种前风险评估,开展隔离试种,并加强监管,防止疫情从境外传入。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

市内发生Ⅰ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市应急指挥部上报省应急指挥部确认,经省应急指挥部批准,启动本预案,并及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市内发生Ⅱ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确认、市应急指挥部批准,启动本预案,同时报告市人民政府和省林业厅。

4.1.1市应急指挥部

(一)负责召集全体成员会议,安排部署应急救灾工作。

1、向市政府、省政府及省林业厅、财政厅等有关厅局报告灾情;

2、派出救灾工作组迅速到达灾害发生现场,调查灾情,指导应急救灾;

3、根据应急救灾的需要,研究提出应急处置具体意见和措施;

4、及时下达市级救灾资金,并由市财政局、市林业局向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申请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专项经费;

5、调度、调运所需救灾物资,监督县区林业主管部门落实救灾措施,规范使用救灾资金和物资。

(二)市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应急工作,保障一切应急需要。

(三)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迅速组织救灾工作组赶赴事件发生现场,调查分析发生趋势,提出应急处置具体措施,及时向市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组织制定应急处置操作规程,组织有关专家对突发事件进行综合评估,提出应对突发事件的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加强对除治现场的监督检查,确定技术责任人,保证除治质量。及时向省林业厅提出划定并封锁疫区的建议,依法设立检疫检查站,实施疫区封锁。

4.1.2市级以下应急指挥机构

组织实施经市应急指挥部审批的应急处置方案。对发生区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调查、取样、技术分析和检验,实施跟踪监测。检疫检查站设立后,要严格隔离现场,封锁疫区,严禁寄主植物流出,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及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市应急指挥部报告灾情除治情况,并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取得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需要,市、县(区)森防检疫机构可以实施流动检疫;发生Ⅱ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时,报请省人民政府批准,在突发事件发生地设立临时检疫检查站,禁止调运任何可能传播有害生物的媒介材料,交通、邮政、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应予积极配合。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4.2.1报告制度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向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报告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其隐患的义务,也有向上级林业主管部门举报不履行或者不按规定履行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职责的部门、单位及个人的权利。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预测预报网点是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责任报告单位,森防专业技术人员是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责任报告人。有关单位及个人发现重大外来有害生物或疑似情况时,应立即向所在地的林业主管部门报告。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调查核实后在1个工作日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并逐级报送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同时说明信息来源、危害区域、程度、发生性质的初步判定、拟采取的措施及报告单位负责人、报告人及联系方式等);市应急指挥部确认为Ⅱ级以上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应在2个工作日内报告省应急指挥部和省人民政府。

向上级政府及应急指挥部报告突发事件可采用电话、传真、明传电报等方式,随后以书面报告专题上报。报告内容应包括发生危害情况、已采取的措施和必要的图片、录像光盘等基础材料。

4.2.2通报与信息

Ⅰ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有关信息,逐级报至国家林业局按照规定。Ⅱ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的有关信息,省应急指挥部在5日内向邻省林业主管部门通报情况,市应急指挥部在2日内向邻市林业主管部门通报情况。

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邻市疫情通报后,要及时将有关情况通知有关县、区林业及其他有关部门,密切关注重大有害生物发生并加强监测工作。

经省应急指挥部同意,市应急指挥部可以根据需要向社会准确、客观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在本行政区域内发生的有关信息。

经省应急指挥部授权,市应急指挥部建立重大生物灾害新闻制度,确定专人负责突发事件信息。涉及对外报道时,未经省应急指挥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新闻单位有关报道应事先经市应急指挥部审核。

4.3应急结束

应急预案启动后,属Ⅰ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专家组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和防治效果情况,提出继续实施、终结实施或转为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实施防治的评估报告,报省应急指挥部,由省应急指挥部对外公布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或应急结束。属Ⅱ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由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开展调研,收集相关资料,并由专家组根据灾情发展变化和防治效果实际,提出继续实施、终结实施或转为非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事件实施防治的评估报告,报市应急指挥部,由市应急指挥部对外公布下一阶段的工作部署或应急结束。

5后期评估与善后处理

5.1后期评估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要会同灾害发生地县(区)及时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重大生物灾害造成的损失进行评估,分析生物灾害发生的原因和应吸取的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市应急指挥部应将应急预案启动和实施的有关情况报告市人民政府,并抄报省林业厅。

5.2善后处置

应急预案实施结束后,市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指导发生地林业主管部门开展灾后重建,重点组织实施专家组后期评估提出的改进措施,恢复受灾森林,清理因应急措施而设立的临时设施。经专家组评估认为造成重大损失的,地方政府应酌情予以补助。

6保障措施

6.1通讯保障

市、县(区)各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应建立和完善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应急指挥系统,明确主要联络和信息系统维护人员、专用电话和备用电话,配备必要的有线、无线和卫星通迅器材,确保本预案启动时应急指挥部与有关部门及现场工作组之间联络畅通。

6.2经费保障

处置重大外来和突发性林业有害生物事件所需的防治资金,按《突发事件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其中基础设施建设由基本建设资金渠道解决。

6.3物资储备

市林业局根据监测掌握的情况和重大有害生物的发生特点,可储备一定的药剂、药械、油料及其它物资。

因重大生物灾害应急处置需要,市应急指挥部可以紧急调运救灾物资、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设备。

6.4技术保障

市、县(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市内外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防治信息,对潜在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进行超前研究,开展风险分析、预测,并提出应急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为指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6.5人员保障

各县、区人民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发生形势和专家意见,建立健全基层森防检疫机构,要加强系统内部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应对生物灾害专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队伍。

应对方案范文篇8

一、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现状

1991年开始推出的旅游黄金周激发了国内百姓的旅游热情,经过近20年的发展,从国内旅游人次上看,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出国旅游人次将达世界第四位。

20世纪90年代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平均每年以18.5%的增长速度发展,城镇居民和农民的出游率不断上升。出国(境)旅游市场不断升温,从无到有,从出国探亲旅游到公民自费出国旅游。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可自由支配收入比重的增大,节假日的延长,闲暇时间的增多,必然会极大的促进国内旅游的发展。假日旅游的火爆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达到800美元,根据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业的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以后,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便开始迅猛发展,我国已经接近于这一临界值,说明我国的大众旅游时代很快就要到来。按国际惯例,国际旅游收入与国内收入的比例为1:8或1:9,我国目前仅达到了1:2.35,潜力很大。中国的国际旅游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入境过夜旅游人数只及法国的一半,国际旅游收入还不到美国的1/5。

由此可见,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巨大。迅速崛起的中国旅游市场孕育着商机,特别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来临,知识经济、网络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各地的旅游开发蔚为壮观,旅游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形成了激烈的旅游市场营销竞争,面对这种现象,研究旅游市场营销十分必要。旅游企业如何发展,成为旅游业一个崭新而迫切的关键问题,企业面对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一次很大的机遇。

二、旅游市场营销涵义

旅游市场营销有时是指营销行为,有时又指营销理论。作为一种营销行为,旅游市场营销是指旅游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前提下,以旅游者为中心,在旅游环境分析、旅游购买行为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旅游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目标市场,找准本企业和旅游产品位置,通过营销战略、营销策略的整合和科学的营销管理,实现旅游企业、旅游者和社会”三赢“目标。

作为一种营销理论,旅游市场营销是一门研究旅游企业市场营销理念、营销活动规律及营销战略的应用学科。旅游市场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的一个分支,但与一般市场营销理论相比又有其特殊性。

三、我国旅游市场营销存在的问题

1、在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盲目降价竞争问题

旅游产品的定价,不仅需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同时由于竞争和旅游者的需要,还必须有高明的定价技巧和策略。旅游企业的定价策略就是根据旅游市场的具体情况,从定价目标出发,灵活运用价格手段,使其适应市场的不同情况,实现企业的营销目标。但是有许多旅行社把降价作为主要竞争手段,如果以这样的营销战略长期进行营销,就只会影响旅游企业产品形象,而损害旅游企业自身利益。

2、旅游市场营销中存在促销方法单一的问题

旅游业相当有限的旅游促销手段,较多的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相同“。缺乏形式创新,更缺乏内容创新,这种传统落后的旅游促销,早已没有了昔日的光彩。手段上的落后渐渐影响了高质量的旅游营销策略,会制约旅游业的规范化、智能化、信息化和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这与日益发展的各国旅游业相距甚远。

3、旅游产品老化、单一,产品结构不合理,产品质量有待提高

第一,现代旅游产品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和特种旅游三大产品结构。而我国旅游业还是以观光旅游为主,但是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只靠一条腿是站不住的。

其次是旅游产品质量存在问题。旅游产品质量可分为普品、精品、特品和绝品四大类,国内的旅游产品可以说是普品比较多,特品、绝品有一些,而精品更少一些。

再次,产品的升级换代速度慢。总的来说,旅游产品创新不够,多年保持不变没有新鲜感。

四、加强旅游市场营销的几点建议

1、发展旅游网络营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旅游企业市场竞争也越来越集中到获取经济信息和营销信息两个方面。旅游网络营销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限制进行信息交换,并跨越时空达成交易,使任何旅游企业都有可能全天侯提供全球性营销服务。互联网的多媒体功能使旅游网络营销可以集中图文、声音等各种媒体的传播形式,创造出虚拟环境,立体化地传播旅游信息。互联网具有人类社会最大限度的交互式自由空间。无论是旅游企业和团体,还是旅游者,都可以自由地和寻找信息,自由地互动式地在网上进行交流沟通。

旅游网络营销兼具直接营销、目标营销、双向互动营销、参与式营销的优点。旅游网络营销还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具有无与伦比的高效率,突出地表现在信息量最大、精确度最高、更新最快、传递最迅速。旅游网络营销最具经济效益,非店面销售省去了租金、水电、人工成本等大笔费用,少了实物交换的物流成本,这一切都大大降低了运营损耗。

2、旅游市场营销要视形象为生命

要把旅游公司的形象宣传作为一项工作目标。导游和其他旅游公司成员要在工作当中注意仪表、举止、言谈等,在实际工作中努力为顾客留下良好的印象。恪守承诺,搞好服务,让游客有宾至如归的感受,使旅游市场淡季不淡。要经常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等媒体,广泛宣传旅游公司和旅游服务项目、景点、产品;多组织展览、旅游形象大使巡游、旅游知识有奖竞赛、旅游摄影比赛、模特表演等活动,积极搅动旅游市场,让更多的人更加认识旅游公司和旅游景点。

3、要树立旅游品牌

未来旅游市场的竞争实质上是理念、文化及品牌的竞争,是忠诚顾客的竞争。在旅游营销中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期战略计划,处理好市场短期效益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确立顾客服务的理念体系并将其视为确立竞争优势的核心理念。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营销组合,彻底改变现有的粗放的营销模式,将绿色营销、关系营销、整合营销及知识营销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现有的旅游营销体制中,将这一理念加以有组织的系统化,使之渗透到所有员工意识领域并成为所有员工的基本行为准则以树立良好的旅游品牌形象。

应对方案范文篇9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实习;出现问题及对策

1.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教学现状

1.1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状及实习时间安排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从2001年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现有在校生540人,开设这一专业目的是为培养能系统掌握旅游管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在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星级酒店及其他相关旅游服务业或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管理人才。为实现这一培养目标,除理论教学外,专业实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习不仅是巩固专业知识的必要渠道,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旅游管理专业自2001年开设以来,十分重视专业实习工作(校、系领导和专业老师一直在努力,经过七年的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本科专业实习时间为期24周(不含毕业实习),安排在第5个学期;专科专业实习时间为期24周(不含毕业实习),安排在第4个学期,这样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剩下的学期里有一个查漏补缺得机会。由于旅游企业中旅行社、旅游局、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等企业可提供的实习岗位少,再加上学校管理困难,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一般都是以酒店实习为主。实习地点在2003年是北京地区及周边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为主,经过八年的实践,现在已发展为以郑州地区为主,北京、上海为辅的四星级以上的酒店。主要实习内容是熟悉餐饮、客房、总台、商务中心等部门的运作和服务技能,其中以餐饮和客房为主。

1.2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效果

从2003级到2007级实习情况看,主要取得以下效果:

(1)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学生对酒店管理方面的知识只是局限于课本知识和老师的讲授,而本专科教育有注重理论的教学。因此学生通过实习熟练掌握了酒店主要部门的基本服务技能及运作情况,能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了学校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从而也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增强了学生竞争意识

通过实习,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社会用人的需求与职业人应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认识到自己的差距,自己知识的欠缺,以及竞争的激烈。很多学生实习后很少逃课,主动学习地积极性很高。

(3)全面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酒店实习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学生的核心就业能力。大学生们择业观念落后,不能适应社会需求。我国已经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多年来,“天之骄子”、“精英人才”等观念严重地左右着大学生的择业观。而酒店实习改变了大学生这种观念。其次学生在酒店实习过程,会遇上各种各样在学校根本没有出现的问题,其中很多的问题都是需要自己灵活处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学生要独立思考,学会自己解决,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抗挫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但积累了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而且也在很大程度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加强学生核心就业能力,为学生走向就业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4)广泛受到酒店赞誉好评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受到各实习酒店的一致好评。首先,由于绝大部分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能够自觉遵守酒店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其次,学生本身综合素质高、悟性高、可塑性强、组织纪律性好、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且在工作中能虚心学习,吃苦耐劳,尽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学生很快就成为各实习酒店基层员工的主力军,受到各实习酒店上下一致认可。

2.浅析学生在酒店实习教学各个期间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2.1实习前准备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这个阶段,学生心理主要表现为好奇、兴奋、紧张。由于平时很少跟高级的酒店接触,没有做好做基层工作的准备;在学校三、四个学期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得专业知识和技能,能检验自己学到的理论,对学生来说是很兴奋激动的事情;从学校学生的角色转变为酒店员工角色,这个转变还包括环境的转变,也带来一定程度上的紧张。

2.2实习前期(前两周)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由于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学生心里充满新鲜感,不仅听指挥,而且热情高涨,不知疲倦。这个期间一般都是上岗前的培训期,同学们还没有实质性的工作,只是了解酒店的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以及一些基本技能的操作。同学们很有激情,学得很快,效果也很好。急于上岗实操。由于在培训期还没有真正上岗,在思想上学生的角色还没有转变,认为自己还是学生,别人有义务交给自己要学的东西。

2.3实习前期(三、四周)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短暂的新鲜感过去了,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一个不适应的阶段。在生理上表现为困倦、失眠、水土不服、感冒、浑身酸痛等;行为上则表现出对纪律的挑衅,总想试试不遵守纪律能把他怎么样,受到惩罚后又想不通,觉得委屈,觉得领导总针对自己,故意整自己。由于同学们们思想上角色还没有完全转变,突然从安逸的学习环境到艰苦的工作环境,一方面是大量的体力劳动,另一方面由于酒店基层从业人员素质偏低,同学们身体的劳累和思想上得委屈,使部分同学思想上对工作产生一些不满和抵触。由于酒店服务的性质,不同的学生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门。有些个子矮,形象较差的同学被分配到客房或是洗衣房。这些同学心理会产生自卑和不满的心理。这一时期是学生和酒店的磨合期,一般会持续两周左右,如果顺利渡过,实习就成功了一半。

2.4实习第二个月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这一时期学生的身心都逐渐适应了酒店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一切正在步入正轨,按部就班,实习进入稳定时。前一阶段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和不满都逐渐淡化。工作上有了一定得起色,已经可以正式上岗,操作技能比较熟练,有了一定得成就感。但是随着自己能力的提升,有厌倦感苗头萌生。认为自己在一个岗位上学到的东西很有限。

2.5实习中期(三、四、五月)学生心理状态、存在问题

由于学生对酒店各种规矩已经熟悉,也就学会偷懒钻空子了,许多学生开始混日子,倒计时盼着回家。行为表现为不再严格遵守服务规范,工作热情锐减,情绪不高,精神松懈。同学们对一个岗位工作操作熟练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胜任工作以后,慢慢觉得基层工作的乏味和枯燥,要求酒店安排轮岗和一些管理层的岗位。但是酒店由于成本问题很难安排轮岗和管理层岗位。

应对方案范文篇10

为切实抓好今年我乡的秋种工作,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提高小麦生产技术含量,促进我乡小麦生产再上新台阶,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目标任务

1、指导思想

以实施优质小麦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为依托,以小麦高产攻关活动为着力点,以品种优良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产业化、服务优质化为主要措施,实现粮食及经济作物产量、品质和效益同步提高,力争在结构调整、农产品质量安全产业化经营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口。

2、主要目标

全乡计划秋种3.4万亩(包括外滩地),其中小麦3万亩,油菜0.1万亩、秋冬经济作物0.3万亩。全乡小麦年均产量比今年400公斤提高8个百分点,达到420公斤。平均单产达到450公斤,建立1万亩小麦攻关田,力争小麦单产达到500公斤以上。小麦秋种机播面积达到90%以上。

工作重点

(一)强化高产攻关田建设

1、今年秋种,继续抓好1万亩小麦高产攻关田,坚持高标准、多层次、全覆盖的原则,扎实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田建设活动。全乡计划实施小麦高产攻关田1万亩,其中墩黄村3000亩。岗湾村1000亩、新台村2000亩、陶大郢村2000亩、杨圩村1000亩、垂岗社区1000亩。

2、高产攻关田要强化“统”的功能,做到定地块、定目标、定措施定人员、定奖惩,做到有明显的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专职技术人员驻点主抓,有实实在在的配套扶持措施。实行统一技术规程,统一高产优质品种,统一药剂拌种,统一机播,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施用拔节肥,统一病虫草害防治(七统一),充分发挥示范田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农民学习应用良种良法,促进我乡小麦均衡增产。

3、围绕高产攻关田建设,培训一批技术骨干和示范户全乡抓好30个种植面积较大的示范户,做好科学种田,通过扎扎实实的示范带动,确保圆满完成小麦高产攻关任务。

4、完善田间灌排工程,做到三沟配套,确保良种,良法等技术到位率100%,小麦优质化品率100%,努力实现预定目标产量。

(二)强化六项关键技术的落实

坚持农机农技相结合,良种、良法相配套的原则,围绕防冻防病虫、防倒伏、防旱衰(四防)的要求,一是推广优质高产品种,二是认真搞好良种处理,三是推广科学播种技术,四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五是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六是推广小麦秸杆还田技术,认真落实小麦高产攻关关键技术措施。

(三)强力推广种植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间作套种,要立足秋种,着眼全年积极推行多种形式的立体多熟、高效栽培模式,提高种植业综合抗灾能力。以新台麦—瓜—棉—花生的种植模式为中心,大力推广高效套种模式。发展高效抗灾经济作物如新台大葱1200亩,陶大郢村池藕800亩,垂岗社区蔬菜300亩,其他村的越冬蔬菜、早春毛豆等高效作物。

主要措施

(一)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利用广播科普赶集,开现场会、办培训班、印发技术明白纸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秋种工作,以开展小麦栽培技术主体培训为内容,做到户均培训一个明白人,发放一张明白纸,将小麦良种补贴、小麦高产攻关补贴等惠民政策及适用品种、主推技术宣传到千家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