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措施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15:05:24

应对措施

应对措施范文篇1

1.1编制目的。

提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综合防御和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体系和运行机制,减少和控制灾害损失,维护经济社会运行秩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措施》、《省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措施》、《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措施》,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措施。

1.3适用范围及定义。

本措施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本措施所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指由低温、雨、雪、冰冻等天气现象并发引起的自然灾害。

1.4管理体制。

(1)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

(2)各乡镇人民政府、办事处、场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根据本措施,编制本地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措施,并报市政府备案。

(3)市政府有关部门按照职责负责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2.组织体系和职责

2.1组织体系。

2.1.1领导机构。

成立市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设在市政府。

指挥长:常务副市长。

副指挥长:各位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市发改局、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局、市建设局、市交通局、市农办、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业总公司、市卫生局、市林业局、市粮食局、市物价局、市安监局、市气象局、市供电公司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发改局分管负责人。

2.1.2办事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发改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市发改局副局长担任,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或办公室主任为成员。

2.2职责

2.2.1指挥部职责。

(1)统一领导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工作;

(2)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御和救灾重大事项;

(3)协调相关乡镇、有关部门应急处置工作;

(4)决定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响应启动与终止。

2.2.2指挥部办公室职责。

(1)落实指挥部的各项任务;

(2)执行指挥部下达的应急指令;

(3)组织协调制定具体应急措施并监督执行;

(4)组织开展灾害损失及影响评估;

(5)负责信息收集与;

(6)负责指挥部日常工作。

2.2.3成员单位职责。

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防御和应急,根据本措施建立本部门或本单位的应急措施或工作流程,并负责组织实施。

2.3咨询机构。

指挥部办公室设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专家组,由部分成员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负责决策咨询、提出建议,必要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3.预防和应急准备

3.1灾害防御规划。

市政府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风险评估,编制灾害防御规划,统筹安排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所需的基础设施建设。

3.2避难场所准备。

市政府确定避难场所,设立标志,制订完善紧急疏散办法和程序,确保受到灾害威胁的群众安全、有序、及时转移到避难场所。

3.3队伍准备。

市政府加强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承担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救援任务。各有关部门应建立专职或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3.4培训与演练。

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组织制定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

市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急队伍专业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

3.5宣传。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居(村)委会应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法律法规和防灾应急、自救互救等知识普及教育。教育部门应指导学校将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纳入教学内容。报纸、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应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灾应急知识,提高公众应急能力。

4.预测与预警

4.1预测及信息报送。

(1)市气象局负责在每年月份组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预测会商,将会商结论报送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并定期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一次监测预报信息。当预报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应每天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报送监测预报信息。

(2)民政、交通、供电、通信、商业、粮食、农办、建设等部门应于月份对本系统防范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准备情况进行检查分析,并及时将检查分析报告报送指挥部办公室。

(3)当发生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时,民政、公安、建设、交通、供电、农办、国土、卫生等部门,应每天向指挥部办公室提供灾情信息和应对措施建议;当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引发重大灾情时,应随时提供信息。

4.2预警分级。

按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范围、强度和危害程度,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急预警分为四级:一般(Ⅳ级)、较大(Ⅲ级)、重大(Ⅱ级)、特别重大(Ⅰ级)。预警分级参考《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与传播管理办法》中的暴雪、寒潮、霜冻、道路结冰预警信号确定。

5.应急响应

5.1应急启动。

达到预警级别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当专家组建议启动应急时,由指挥部办公室报指挥部研究决定。Ⅳ级、Ⅲ级由副指挥长宣布启动;Ⅱ级、Ⅰ级由指挥长宣布启动。

5.2应急响应行动。

5.2.1Ⅳ级应急响应。

启动Ⅳ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并在1小时内主持会议,制订Ⅳ级应急响应行动方案;每24小时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提供一次灾害天气监测预报信息、灾情信息及应急处置情况。

(1)市气象局应组织天气加密观测,增加天气预报会商次数和预报时次,及时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2)市交通部门应启动交通事故易发区域交通状况的加密监测,按交通应急措施采取措施,保证道路畅通;协调抗灾救灾人员、物资的运输;组织提供转移灾民所需的交通工具。

(3)市建设局应督导各有关部门组织清扫积雪、融冰化雪工作;组织抢修队伍,及时排除故障,防止停水停气事故发生;帮助和指导居民落实防冻保暖、安全用水用电用气的各项措施;组织检查建筑施工场所,责成建设单位在灾害期间停止室外施工,协助对建筑民工的妥善安置;负责保障城市供水、供气、公交等市政设施正常运行;保障城市主要交通干道通畅;会同工商部门对危房、临时建筑物、农贸大厅等场所以及广告牌匾、工地塔吊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疏散人员,防止倒塌伤人。

(4)供电部门应加强电网系统和电力设施运行监测,电力设施抢修人员进入待命状态,必要时应组织局部除冰,及时将影响和受灾情况向市政府报告。

(5)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2Ⅲ级应急响应。

启动Ⅲ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办公室实行24小时值班,并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制订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方案;密切关注灾情变化,及时收集有关信息,每12小时向指挥部及成员单位和市委、市政府报送一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灾情信息和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应急响应的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响应级别,分管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分管领导到岗指挥:

(1)市公安局应监控治安秩序状况,维护灾区社会治安秩序,疏导交通,适时采取交通管制;协助有关部门在灾区开展抢险救灾;严厉打击各类趁灾实施的违法犯罪活动。

(2)市民政局应组织灾情核查和综合上报;根据灾害损失情况派出工作组指导救灾工作,协助受灾乡镇政府组织转移安置倒房和居住在危房中的群众;根据灾区需要及时下拨救灾应急款物,督促受灾乡镇政府做好灾民生活救助工作,保障灾民基本生活;负责申请、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适时组织、指导开展救灾捐赠活动;负责组织协调灾后倒损民房恢复重建工作。

(3)市农办负责种植业和养殖业冻害监测,指导做好防冻防压准备工作,指导做好大棚、养殖场畜禽房舍的加固工作;随时准备派出农技人员指导农作物防冻救灾;负责掌握和核实农业受灾情况,分析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措施建议;制定灾后补救措施,组织农民开展生产自救。

(4)市卫生局应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组建救灾防病应急队伍,随时准备赶赴现场开展医疗救援、救灾防病和卫生防疫工作。

(5)市商业总公司应组织灾区各类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组织粮、油、肉、蛋、菜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及时报告监测情况;会同物价局做好市场监管和平抑物价工作,维护市场稳定。

(6)市教育局应组织全市教育系统抗灾救灾工作,指导学校抗灾救灾;根据灾情调整教学时间,确保师生安全;动员组织学校开展除雪除冰工作,组织开展校舍教室安全检查,确保师生安全。

(7)市粮食局应做好粮食市场的调控和供应工作,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所需的粮、油供应。

(8)市工商局应依法打击囤积货物、欺行霸市等违法经营行为,维护市场秩序;负责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加强食品、食用农产品以及灾后重建所需农业生产资料、建筑材料等生活生产必需品的市场管理;协助政府做好因灾受损市场内经营户临时经营场地安置工作。

(9)市物价局应监测市场基本生活物品价格异常波动,及时查处相互串通、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物价等违法行为。

(10)市安监局应组织开展预防性检查、督查,组织专业救护队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开展安全工作的检查与监管。

(11)市旅游局应协调组织实施对因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滞留在景区内的游客和工作人员的救援工作,及时向本行业传递低温雨雪冰冻预警信息。

(12)电信、移动、联通等单位应及时对受损通信设施进行抢修,尽快恢复通信。

(13)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根据各自职责开展应急检查,做好应急准备,传播预警信息,启动相关应急措施。

5.2.3Ⅱ级应急响应。

启动Ⅱ级应急响应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根据需要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参加Ⅳ级、Ⅲ级应急响应的所有部门应在1小时内提升级别,主要领导应到岗指挥,增加应对措施。以下部门应在1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主要领导到岗指挥:

(1)市财政局应配合有关部门了解核实灾情,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报送灾情,申请上级财政救灾资金;会同有关部门提出救灾资金分配方案,报市政府审批后及时下达;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和监督。

(2)市国土资源局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区(点)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及时向市政府报告,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避灾疏散。

(3)市水利局应组织、协调、指导水利设施、工程的抗灾抢险工作,加强安全检查,配合做好防冻除雪,负责灾后水利设施的修复。

(4)市环保局应对灾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处置方案。

(5)市林业局应按时统计上报有关林业受灾信息;派出工作组和专家组赴受灾乡镇核实灾情,协助指导受灾乡镇政府和林业站制订防灾应急对策,协调有关部门调拨林业救灾物资和资金。

5.2.4Ⅰ级应急响应。

启动Ⅰ级应急后,指挥部在1小时内召开会议,部署应急响应工作,明确防御目标和重点;随时向市委、市政府汇报有关情况;向受灾乡镇派出工作组指导工作,组织指挥重大灾情的抢险救灾工作。

所有成员单位进入Ⅰ级响应状态,主要领导24小时带班指挥本部门应急响应工作,确保与指挥部的联络畅通;应急抢险救援人员奔赴救灾现场开展救援;随时调用各种应急物资、装备、技术人员,及时补充应急物资、装备。市政府及各成员单位多渠道争取中央、省及咸宁市对我市应急工作的支持。

5.3社会动员与参与。

(1)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的街道、社区、村组和其他区域应当按照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进行宣传动员,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协助维护社会秩序。

(2)企事业单位应服从应急指挥机构的决定、命令,根据需要,做好本单位的应急救援工作,组织人员参加所在地的应急救援和处置工作。

5.4应急终止。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结束,灾害已得到有效控制,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讨论后提出终止建议,报指挥部研究决定,由应急启动人终止令。

6.灾后恢复与重建

6.1善后处置。

(1)各乡镇和有关部门组织力量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善后处置工作,修复损坏的公共设施,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2)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灾害损失核定工作,制定并实施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对征用的民用场所、设备、设施和其他物资予以恢复或适当补偿。保险机构应及时做好灾害损失的理赔工作。

6.2社会援助。

市政府依据有关社会援助制度,鼓励和动员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提供物资、资金、技术支持和捐赠。市总工会、团委、妇联、红十字会和慈善机构应组织开展捐赠、心理疏导等社会援助活动。

6.3调查与评估。

应急响应解除后15日内,指挥部办公室组织专家组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影响进行调查、核实、评估,形成灾害评估报告并报指挥部。报告内容包括灾害损失评估、预测预报情况、救灾情况和经验教训、对应急工作的改进措施建议等。各部门应将监测资料、灾情资料、工作技术总结、服务材料等进行收集并整理归档。

6.4恢复重建。

应急响应结束后,市政府立即制定恢复重建计划,迅速开展恢复重建工作。

7.保障措施

各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和相关措施规定,切实做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人力、物力、财力保障,做好安全保卫、交通运输、医疗卫生、通信等工作,确保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的需要,确保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保障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7.1人力保障。

有关部门应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工作。

充分发挥武警和民兵在灾害应急中的骨干和突击作用。

有关部门应当为专业应急救援人员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和器材,减少应急救援人员的人身风险。

7.2财力保障。

市财政应安排应急工作预备费和一定数量的日常工作经费,保障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应对工作的需要。

7.3物资保障。

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健全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完善重要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体系。

7.4基本生活保障。

民政部门应做好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受灾群众衣、食、住等基本生活条件得到保障。

7.5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公安等部门应保证紧急情况下应急交通工具的优先安排、优先调度、优先放行,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交通设施受损时,有关部门应当迅速组织力量进行抢修。

7.6通信保障。

通信、广播、电视等有关部门应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期间应急通信和广播电视保障工作,负责重大应急信息的传播。

8.表彰奖励与责任追究

应对措施范文篇2

一、发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发票打假任务更加艰巨。表现在:一是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虚开发票活动猖獗。一些不法分子利欲熏心,利用手机短信、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现代信息手段,以及街头小广告等交易方式,大肆推销假发票和非法招揽代开发票业务。二是买假用假违法行为屡禁不止,且有曼延之势。一些不法分子通过非法途径取得或使用假发票,严重干扰乱了经济税收秩序。假发票泛滥不仅使税收执法隐患增大,同时也为财务造假、偷税逃税、贪污贿赂、侵吞国家资财等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三是发票犯罪手段、方式具有隐蔽性、多样性。一些制假贩假犯罪团伙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作案,而且专业分工明确,涉及面广,游移不定,隐蔽性强,容易逃避执法机关的监控和追踪。另外,普通发票采用的防伪技术低,防伪措施不防伪,使消费者和税务机关无法从直观上鉴别真假发票,都加大了执法机关的打假难度。

(二)经营者和纳税人用票不规范,利用发票偷税问题较为普遍。依法诚信纳税在部分纳税人头脑中还没有真正形成。对发票违法行为,“查出来倒霉,查不出来赚了”的思想还有一定市场。一些用票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发票管理混乱,给地税部门加强发票检查带来很大困难;有的纳税人真票假开、瞒收虚开,采取不开具发票,开具假发票,不按规定开具发票,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或使用其他收据代替发票等方式,以达到偷税目的。

(三)地税机关对发票的管理、检查力度不够。首先是认识不到位。部分地税机关对当前存在的制售和使用假发票、白条入帐、拒开发票、不使用发票等现象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其次是管理缺位。在对发票的日常管理中,地税机关内部管理衔接不畅,征收、管理、稽查部门之间缺少很好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还没有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个别单位的发票单靠办税厅“一家”管理,由于人力所限,在对超期领用发票催缴、过期发票缴销以及发票核查比对等环节,易出现管理漏洞。第三是检查力度不够。地税系统目前尚未建立强大快速的真假票检验系统和协查系统。在征管和稽查执法中,往往只侧重涉税的检查,忽视日常发票检查,开展经常性发票专项检查较少。发票审核往往流于形式,对领购发票异常的纳税人缺乏有力监控,对接受单位发票的合法性缺乏经常性检查。执法人员发现纳税人有发票违法违章的行为,也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完全按《征管法》和《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罚。加之检查缺少有效手段,致使对发票违法的查处、打击不够有力,没有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

(四)发票有奖举报引发的税务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增多。近几年来,全省各地出现了一批以赢利为目的的发票举报团伙,他们利用税务部门制度或管理上的漏洞,有的甚至采取非正当手段取得证据进行发票举报获取奖金,税务机关如果处理不当,极易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据有关部门通报,2005年以来,省内各地出现的发票举报团伙,引发行政复议、诉讼案件十余起。

(五)消费者索取发票的积极性不高,维权意识不强。一是因个体消费不存在报销问题,大多数人没有形成索取发票的习惯,即使有的消费者提出索票要求,往往也因店家以各种理由搪塞或以价格上的一定优惠作交换,而放弃了索票的权利;二是税务机关对消费者索取发票的宣传缺乏广度和深度,缺少有效控管、制约手段。有些消费者虽然知道索取发票,但因对发票方面的知识了解有限,缺少辨别合法有效发票的知识,所以在消费后只要店主给发票就行,也不管发票是否合法有效,更不能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和维护消费者自身权益的角度,积极索取发票。

二、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的建议

解决当前发票管理与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采取“规范管理、严查监控、部门协作、综合治理”措施,不断深化“以票管税”,全面提高普通发票管理水平。

(一)加强部门协作,建立专项整治发票违法犯罪长效机制

当前要深入开展打击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专项整治活动。各级地税机关应充分认识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危害性、紧迫性,认清发票打假任务的艰巨性,加强与公安、国税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协作,联合协查,形成部门合力协税治税、严打发票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工作机制。要贯彻“破大案、打团伙、捣窝点、破网络”的方针,将大要案件和职业犯罪团伙作为主要打击对象。成立税警联合专案组,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集中力量,严加整治,有效遏制制售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犯罪势头。要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和发现的制售假发票犯罪蛛丝马迹,及时查处,保持高压态势,把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作为一项长期的、经常的、重要的任务常抓不懈。

(二)重引导抓规范,建立内外互动的“以票管税”机制

消费者的索票、维权意识不强,经营者用票不规范,纳税人诚信纳税意识差,是普通发票管理的症结和难点。因此,各级地税机关应把加强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结合起来,着力提高纳税人依法纳税和消费者主动索票意识。要重视发票的法制宣传,向广大纳税人和公民广泛宣传发票相关知识,增强依法取得、使用发票的自觉性,提高识别假发票的能力,警示使用假发票的后果。同时,加大对利用发票偷税逃税违法犯罪案件的曝光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加强纳税服务工作,大力开展发票兑奖、有奖举报和发票查询比对等活动,引导消费者把积极索取发票作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手段,让消费者索票真正“热”起来,维权真正“活”起来,促使纳税人增强规范使用发票、依法诚信纳税观念,为税务部门实行“以票管税”奠定基础。

(三)征管查联动,建立职责细化的管票控税机制。针对目前发票管理缺位、执法不严、查处不力的现状,着重抓好基础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

1、在发票管理环节。一是要把发票日常管理作为税收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各征收单位、税收管理员、办税服务厅人员,要重视对纳税人发票使用情况和纳税的审查,通过对发票和纳税人纳税资料的审查比对,分析纳税人的纳税情况,发现疑点,加强跟踪管理。二是要坚持发票管理与税收征管相结合,着力加强餐饮、服务、娱乐业发票定额管理和定期检查核销,有效控管税源;着力加强建筑安装、房地产、货物运输等行业发票管理,促进征管难点问题的解决,堵塞征管漏洞。三是要把发票管理与优化纳税服务、规范税收执法相结合,转变发票管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搭建12366服务热线和电子税务服务平台,接受发票比对、咨询、投诉、举报,为纳税人及消费者提供释疑解难的实时在线服务,以满足纳税人的服务需求,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和谐征纳关系的建立。要通过整顿发票管理秩序,优化税收法治环境,提高税务机关执法服务的水平。

2、在制度建设上,要完善“四项制度”。一是完善集中管理制度。应用发票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发票从批印、销售、使用、缴销全部流程由市局集中管理,内部发票数据资源共享,市局发票管理人员随时监控下属各分局的发票管理情况。二是实行税控开票制度。推广应用税控收款机是税务机关及时、准确掌握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强化税源监控,堵塞征管漏洞的重要手段,应着力在餐饮、服务、娱乐、房地产等行业,大力推广税控收款机,以发票控管税源。三是规范代开发票制度。严格执行代开发票管理有关法规,规范对易漏难管税源以及货物运输业、房地产业等行业纳税人自行开票、代开发票管理办法,防止虚开、乱开和引税源、拉收入等违法违规问题的发生。四是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基层分局长、发票管理责任人、税收管理员三级责任制,制定发票管理工作标准,严格考核奖惩和责任追究。

3、在发票检查环节,着重强化“两项措施”。一是稽查部门办案时,注重对发票的检查,以发现案件线索。要加大发票协查力度,坚持日常打假与重点稽查打假相结合,对发票举报线索,及时查处,对制、售假发票犯罪应严打重罚,保持高压态势。二是征收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发票违规违法的专项检查和重点整治。选择重点行业发票或重点区域开展专项检查,发现线索或疑点,及时排查、比对和整治。要重点整规不合法发票市场。对不符合规定的发票和其他凭证,包括虚假发票和非法代开发票,严格核查把关,监督企业不得作为记帐凭证,不得用以税前扣除和抵扣税款,促进税收秩序的整顿规范和优化,提高征管质效。

应对措施范文篇3

各级各单位要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切实负起责任,把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各相关部门要以农村和城镇居民危旧住房、蔬菜和养殖大棚、集贸市场、校舍、各类临时建筑为重点,组织力量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检查,及时做好积雪清理及防险加固等工作,防止出现压塌、损坏等不安全事故。对有安全隐患的居民危旧住房,要立即腾空、安置好人员;对有安全隐患的校舍,要禁止使用,保证师生安全;对其他有安全隐患的各类设施,要先组织撤离人员,再进行整治加固。教育部门要强化学校安全检查监督,所有中小学校要保障中小学生安全;公安部门要加大上路值勤、巡逻指挥和交通秩序维护力度,确保不因灾发生重大治安和交通安全事故;交通部门要加强公路运输管理、客运站所检查和道路巡查维护工作,切实排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安监部门要对矿山、生产厂房及设备等开展一次安全生产大检查,要全面、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督促生产单位把各项保障措施落实到位。

二、要确保全市生产生活秩序正常稳定

由于普降大雪,公路运输不够畅通,蔬菜等食品和物资供应受到很大影响。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调控和调度,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维护好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商贸流通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畅通进货渠道;物价部门要做好稳定市场价格工作,防止借雪灾哄抬物价,影响人民群众生活的行为;卫生医疗部门要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搞好药品储备,确保因灾伤病人员得到及时救治;民政部门要迅速落实赤办发[]104号文件精神,加快全市“送温暖、献爱心”活动进度,抓紧发放救灾粮款和衣被,确保受灾群众有衣穿、有饭吃,基本生活不出问题;各公共服务单位要加强各种管道、设施维护,确保供电、供水和通讯正常;积雪过厚时,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要组织力量开展清扫积雪和路面撒盐活动。

三、要认真做好农业防抗雪灾工作

各乡镇办要切实提高对灾害性雨雪天气防范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立足防范、充分准备,扎实做好各项防范工作。各乡镇办农技服务中心要明确指挥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应对雨雪灾害措施,将责任细化分解,明确到人,统一指挥灾害性暴雪天气的预警、防范和应急工作;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及时掌握天气变化趋势,采取多种形式适时向生产基地、农户灾情预警信息,提前做好防范准备工作;要针对灾害性暴雪天气可能引发的灾害,结合当地冬季主要农作物苗情长势和生产特点,重点围绕油菜和设施蔬菜生产,制定防冻抗寒指导性技术意见和预案,提出有针对性的防寒措施,做到技术方案早出台、救灾物资早落实、防御措施早到位,根据发生情况,适时启动应急预案;公益性服务农业技术人员要深入田间地头,查看受灾情况,指导农民因地制宜分类管理,落实农业救灾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灾害损失;要充分利用适当雨雪对油菜等越冬作物生长和缓解旱情有力的因素,进一步加强田间管理指导工作,适当覆盖有机作物进行保苗,雨雪后要结合清沟理墒,做好作物中耕松土、培土壅根、覆盖保苗等工作,增强越冬作物的抗寒能力;要把设施农业作为防范雨雪灾害的重点,指导农民提前做好设施检查、加固和保温工作,覆盖草苫时用旧棚膜将草苫好,以免草苫被雨淋湿加大温室负荷,一旦蔬菜大棚设施出现积雪,要及时清理,防止压坏设施。

应对措施范文篇4

【关键词】病毒肺炎;检验科;应对措施;安全防护

病毒肺炎(简称肺炎)疫情期间,医院检验科工作特点发生了明显变化,除核酸检测外的其他工作量明显减少,但需要提高防护级别,工作压力也有明显增加。本文介绍了我院检验科在疫情期间对工作流程、人员配置、后勤保障等方面实施的具体应对措施,与全国同行分享经验。

1肺炎概况

肺炎是由2019病毒(2019novelcoronavirus,2019-nCoV)感染引起的一种新发传染病[1-3],在我国已被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4]。有研究显示,人群对2019-nCoV普遍易感,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已被证实是主要传播途径[5],是否存在气溶胶传播和粪-口传播尚待进一步研究[6]。

2检验科在肺炎时期的应对策略

2020年2月1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卫健委)的《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指出,肺炎确诊标准为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检测2019-nCoV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2019-nCoV高度同源[5,7]。因此检验科成为肺炎确诊实验的检测部门,在疫情防控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那么,检验科如何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在保障医务人员个人安全、降低传播风险的同时,保持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团队的高效运行就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本科疫情期间在工作流程、人员配置、后勤保障等方面采取的具体应对措施报告如下。2.1工作背景。本院(开放床位1000余张)作为湖北省宜昌市设有发热门诊的非定点救治以及接诊非肺炎(透析)患者的医疗机构,承担发热患者筛查、医学观察人群管理与筛查、血液透析等工作。在肺炎疫情期间检验科工作量明显减少(除核酸检测外),但需要提高防护级别,工作压力明显增加。2.2具体应对措施。2.2.1工作流程。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病毒传播途径与预防指南》[7]和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制定的《2019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专家共识》[8]推荐,结合实际工作情况,从安全原则、个人防护、标本采集、标本转运、标本检验和检验后处理等角度,对生物安全防护等级进行了调整。见表1。2.2.1.1安全防护。所有检验科工作人员(包括保洁、支助)以二级生物安全防护为基准,处理发热门诊、医学观察人员、疑似或确诊病例样本(以下简称特殊样本)时采用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特别要求工作人员分开休息、饮食,避免互相接触;关闭中央空调(包括入住酒店),避免污染的空气逸入清洁区[9]。2.2.1.2样本处理。尽量避免开盖采集样本,如必须开盖则应在采集完成后立即加盖,确认不会洒出后(特殊样本需装入密封袋),使用2000mg/L有效氯溶液喷洒消毒并擦干(以下简称喷擦),置于清洁的标本盒(特殊样本单独置于有生物危害标识的标本盒)中人工平移转运,转运者需采用一级生物安全防护。样本接收时先喷擦再进行检验前处理。要求所有样本进行带盖封闭式离心,尽可能封闭式进样检测,手工开放式检测在二级生物安全柜中操作。必须开盖检测的样本(如生化分析、化学发光等)需在离心结束15min后在二级生物安全柜内[8]揭盖并及时检测,检测完成后立即于二级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密封。特殊样本的血常规检测在相对独立的房间内使用专用血球仪进行,废液需配制成2000mg/L有效氯溶液放置4h后排入院级污水处理系统。核酸检测在具备资质且环境符合要求并开启负压的分子生物实验室内进行。每日的核酸样本和特殊样本及检测使用耗材需用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密封后高压灭菌,再按普通医疗废弃物处理。灭菌处理人员应按照三级防护要求进行防护[10]。将样本量少的非紧急项目检测周期适当延长,如糖化血红蛋白改为每周仅检测1次。2.2.1.3报告管理。每日核酸检测结果必须双人双审再经科主任确认后于当日上传。住院检验报告使用医院信息化系统至临床科室,门诊报告全部采用自助报告系统打印或网络等无接触方式发放,医学观察人员检测结果每日使用电子报告模式打包加密后通过网络进行发放。2.2.1.4物品和环境消毒。每日2次(间隔≥8h,下同)使用2000mg/L有效氯消毒液进行台面、地面及其他物品表面消毒,消毒液使用期限不超过24h。实验室内污染区使用壁挂式空气消毒机每日定时自动消毒3次,每次2h;潜在污染区和清洁区分别使用移动式空气消毒机每日消毒2次,每次1h。生物安全柜每日2次使用75%乙醇溶液消毒。2.2.2人员配置。针对肺炎疫情时期除核酸检测外工作量明显减少的情况,在尊重个人意见的基础上重新制定科内人员的轮班模式。2.2.2.1常规检验工作。在自愿的基础上,由科主任牵头,以业务骨干带领科内年轻人成立一线检验梯队,完成疫情期间除核酸检测外的所有检验工作。排班时确保每人每周工作时长不超过50h,同时保持各工作岗位低负荷高效运转。2.2.2.2核酸检测工作。由4位持有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人员培训证书的分子生物检测人员两人一组,每日轮换进行核酸检测,确保核酸检测人员能获得充分的休息。2.2.2.3发热门诊。白班(检验人员无夜班)由一线梯队中固定3人轮流值守,以3d为1个周期,每人值守发热门诊和检验科内各1d,再休息1d。2.2.2.4应急预备队。在一线梯队以外成立随时待命的应急预备队[11](成员7人,包括2名持证的分子生物检测人员),以保障一线梯队的休整与补给,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2.2.2.5后备力量。未进入一线和预备队的人员作为后备力量。2.2.3后勤及保障。2.2.3.1生活起居。一线检验梯队人员由医院统一安排于酒店内单人单间居住,严格执行凭门卡出入同时测量体温,休息期间严禁互相串门和聚集。医院提供一线人员工作和休息时间饮食,并安排通勤车接送上下班职工。联合医院相关部门在通勤车、酒店内电梯口和各层楼道取餐处放置速干手部消毒剂,时刻保持手卫生。2.2.3.2防护物资管理由科主任定期足量发放给个人,确保防护物资使用得当,杜绝浪费。2.2.3.3试剂耗材管理。通知各专业组即刻清点库存,根据本阶段试剂耗材用量提交至少3个月以上的备货计划,整理完成后统一提交医院相关部门审批。同时积极联系各供应商,确保试剂耗材及时送达。2.2.3.4社会捐赠。发动非一线梯队人员协助处理相关的各类社会捐赠信息,将合理有效的捐助信息提供给医院相关部门,以充实防疫物资。2.2.3.5人文关怀。面对肺炎疫情,一线人员易长期处于心理应激状态,影响身心健康[12-13]。因此,本院专门建立一线梯队人员微信群,关注其工作负荷、身心状态,了解其需求和困难,并尽力解决。同时安排2名人员每日通过电话或网络等方式了解全员的体温情况、生理、心理状态及需求,及时汇总分析并帮助解决困难。

3总结

应对措施范文篇5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着护理事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认真分析护士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对维护病人权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护士压力源分析

1.1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压力由于护理工作范围很广,要求护士密切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病人健康负有重要责任,护士既是病人的治疗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还是病人的生活照顾和病人家属的关心者,事无巨细,均需操劳,容易产生压力,而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再加上普通的护士缺编和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

1.2特殊的工作环境产生压力护士的工作环境―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1]。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而护士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许多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身心态度疲惫的护士不得不应对的工作环境,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1.3职业风险性的压力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及变化多端的病性,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是每个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2],职业风险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1.4复杂的人际关系给护士带来压力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护护同事及护理管理者之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从职业的角度,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3],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

1.5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压力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大刀,收大钱”,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

1.6知识技能更新的压力护理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才能跟上护理专业的发展,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努力学习,这也给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压力。

1.7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作为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2相关应对措施

2.1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4]。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护理工作岗位上应设有专人从事遭受伤害和损失后的协商工作[5]。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2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首先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等使护士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

2.3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丰富其业余生活组织多项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4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任务忙闲不均,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针对病房特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实行弹性工作制,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6]。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

2.5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形成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提高业务水平突出或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工作动机和成就感[7]。护理形象定格在高知识、高智能、高能力,以知识创造为目标上。加强护理科研理论学习,鼓励有科研意识的同志参加课题研究的尝试,体现自我价值。

2.6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通过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并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3小结

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变压力为动力,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超的服务技术,正确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2梁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3):255-256.

3刘亚芬,周桂.如何面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2):90.

4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5周佳.精神劳动对护士的影响.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22.

应对措施范文篇6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在知识经济、市场经济与服务竞争的大潮中,每个行业都在寻找新的机遇,面对新的挑战,人们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专业技术、准确的判断能力,还要具有与之相应的心理素质和沟通技巧,然而由于职业性质、特殊的环境氛围、超负荷的工作、社会评价不公平等给护士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直接影响着护士的心理健康,从而影响着护理事业及护理质量的提高。认真分析护士压力的原因,探讨其应对措施,对维护病人权益,体现医院职能,更好地推动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护士压力源分析

1.1与工作性质有关的压力由于护理工作范围很广,要求护士密切接触病人和病人家属,对病人健康负有重要责任,护士既是病人的治疗执行者,又是日常医疗活动的管理者,还是病人的生活照顾和病人家属的关心者,事无巨细,均需操劳,容易产生压力,而护理工作的平凡、琐碎、繁重,经常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再加上普通的护士缺编和生活无规律,使护士经常精力透支,日积月累对护士的健康产生伤害。

1.2特殊的工作环境产生压力护士的工作环境―医院,是一个充满焦虑、变化沟通障碍的场所,护士长期工作充满了“应激源”的环境中[1]。护士每天要接触不同性格的病人,应对病人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变化,既要处理各种应急情况,又要承受生死离别的情感冲击,既要完成繁重的本职工作,又要应对各种检查。而护士面对的工作环境中,经常有许多毒致病因子,如细菌、病毒、核放射的威胁,以及拥挤的工作空间和空气中充满不适的气味,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使身心态度疲惫的护士不得不应对的工作环境,易遭受疾病的侵袭。

1.3职业风险性的压力由于护士每天面对的是患者及变化多端的病性,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护士必须为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杜绝工作中的差错、事故是每个护士努力的方向。因此,护理工作是一项风险大、责任重的工作[2],职业风险带来的压力,显而易见。

1.4复杂的人际关系给护士带来压力护士在工作中产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医护、护患、护护同事及护理管理者之间,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就会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发生冲突将直接或间接影响护士的工作,尤其是涉及护患关系,护士即使遇到严重的歪曲事实,被误解及冤枉的情况,遇到情绪过激,甚至言行伤害的患者,从职业的角度,护士必须保持平和和冷静,以宽容大度继续承担应负的职责,从而压抑了自身感受,做出精神妥协[3],由于护士所受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多数人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训练,一旦在工作中受挫,不能进行有效的心理调节,从而造成护患冲突,产生人际障碍。

1.5社会价值不对称造成压力在市场经济下,相当一部分医院存在重医轻护,认为医生能“开大刀,收大钱”,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承认,而护士则被认为是医生的助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而不是拥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专业人员,这不公平的社会评价会使护士怀疑自己的价值及能力。虽然工作勤奋、努力,但护士的收入与其护理水平和工作业绩没有呈明显的相关关系,护士的职称、文凭得不到应有的承认、肯定和补偿,发展机会、外出进修学习等问题上的不合理状况,造成护士心理不平衡,产生心理压抑、自卑、失望、焦虑,直接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产生心理压力。

1.6知识技能更新的压力护理学科要发展,就必须开拓创新才能有活力,才能适应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医疗仪器不断更新,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应用于临床,各种新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层出不穷,对护士的知识技能更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创新,提供以人为本的高质量的护理,才能跟上护理专业的发展,体现出新时代护理工作关爱生命的价值。这就迫使护士在完成紧张的工作之余还要回家努力学习,这也给护士带来了新的挑战压力。

1.7工作与家庭矛盾产生的压力作为护士既是妻子又是母亲,同时承担多种角色,肩负工作与家庭的双重压力,护士工作中的负面感受有时会影响家庭生活的和谐气氛,面对家庭的责任和家务琐事,难免不消耗护士部分精力,还要承受因怀孕、分娩、月经、更年期等生理变化而出现的心理问题,增加工作压力。

2相关应对措施

2.1关心体贴护士的心理感受积极疏导不良情绪,帮助护士提高心理调节能力,同时要培养护士的积极情感,加强意志锻炼,提高心理耐受力[4]。加强业务培训,以减少无效反复行为,改变盲目持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和心理紧张状态,提高应对压力的能力,护理工作岗位上应设有专人从事遭受伤害和损失后的协商工作[5]。当护士发生职业心态偏差,与患者产生矛盾冲突时,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护士“以病人为中心”,另一方面要设身处地去体谅护士,化解矛盾,多去关心和理解她们的感受,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2.2提高护士本身应对的能力首先护士必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现实,提高适应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能力,不断充实自己,善于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尽可能减少压力因素的侵袭,热爱护理工作,明确护理岗位的积极作用和意义,学会客观地看待得与失,通过经常性的活动和比赛等使护士正确认识自我工作价值,增强自信心。

2.3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丰富其业余生活组织多项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2.4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班次充分考虑轮班对护士生理、心理和生活等各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护理任务忙闲不均,而护理人员又缺编或配备不足,针对病房特点计算各工作时段的工作量,实行弹性工作制,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在不影响工作情况下,合理调配人员,保证护士足够的休息和睡眠[6]。尽可能创造条件使护士能劳逸结合。

2.5努力营造平等竞争的人文环境,形成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和提高业务水平突出或在临床教学、科研和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工作动机和成就感[7]。护理形象定格在高知识、高智能、高能力,以知识创造为目标上。加强护理科研理论学习,鼓励有科研意识的同志参加课题研究的尝试,体现自我价值。

2.6创造条件提高护士的收入通过不断深化医疗改革和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将护理服务工作与经济效益挂钩,并不断创新,以高质量的护理增值服务,为医院取得经济效益,同时使护士的辛勤劳动得到合理的回报。

3小结

针对护士工作压力源,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变压力为动力,使护士在为患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中获取成功的喜悦,构建融洽的护患关系,掌握护患沟通技巧,是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的重要措施,良好的工作环境,高超的服务技术,正确的服务理念,是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春花,余雨岚.浅谈护士长如何维护护士的心理健康.实用护理杂志,2000,16(10):38-39.

2梁艳彩,侯海燕.护理人员短缺的原因及对策.现代护理,2004,10(3):255-256.

3刘亚芬,周桂.如何面对患者的负性情绪.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2):90.

4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解放军护理杂志,2002,19(2):81-82.

5周佳.精神劳动对护士的影响.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1999,18(1):22.

应对措施范文篇7

关键词:倾销反倾销贸易保护

在国际贸易中,如果一国以低于国内“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商品到另一国,并对进口国同类产品生产部门造成损害的,被视为有倾销倾向。倾销本是一种不公平的竞争手段,在客观上都对进口国国内产业造成一定的损害或威胁。因此,反倾销已成为一些发达国家常见的贸易措施,也是国际贸易中合法的贸易保护手段。WTO也制定并不断完善反倾销协议,对倾销行为进行打击,以维护公平贸易秩序。但由于反倾销协议本身存在一些不合理性,使许多国家以反倾销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滥用反倾销措施进行贸易保护。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出口制造业的发展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我国同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一些大国之间的各种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出口额的扩大,国外对华反倾销指控也越来越多。然而,我国现有反倾销应诉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出口贸易。面对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我国应引导企业及时更新观念,采取积极态度,依法应诉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反倾销案件,提高中国反倾销应诉能力。因此我们出口产品时,应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教训,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推进经济改革,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

在国外反倾销措施中,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是造成定案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也是对转轨型国家实施反倾销的借口。尽管我国已经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改革,经济的自由度和市场的开放度已经超过某些所谓市场经济国家,但在实际运行中,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仍没有建立,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执行,企业仍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因此,只有进行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才能改变西方国家的看法,取消对中国的一些歧视性规定。

二、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战略,改善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形象

在商品结构上,要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引导出口企业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进而提高出口产品的价格。实施“走出去”战略,也可以使中国企业有效规避反倾销。到国外去投资建立生产基地,以品牌为核心,改变产品原产地,利用国外的原产地产品法,获得生产国的国民待遇。比如我国到墨西哥建立生产厂,产品的“户口”就在墨西哥。根据原产地规则,“中国造”产品与墨西哥产品一视同仁,而且还能自由出口到与墨西哥达成自由贸易协的国家。

三、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

要建立反倾销应诉基金,由同类产业部门的企业共同按比例筹集资金,国家也给予一定赞助,用于反倾销应诉和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以解决反倾销应诉费用巨大,单个企业难以承受的困难,对获得胜诉者,可给予适当的经济奖励;要执行“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对积极应诉和胜诉的企业,通过采用出口许可证、海关审价以及其他手段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不应诉或在应诉中表现消极的企业给予处罚,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四、构建预警监控体系

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反倾销预警机制。主要是观察对外贸易发展动态,捕捉国际市场信息,从而使我国企业在外国提起反倾销诉讼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就能做好相应的准备,及时调整出口策略,或者快速组织应诉。另一方面,设立重要出口商品价格监控体系。目的是打击企业竞相低价出口,杜绝恶性竞争,规范出口市场秩序。根据国际市场价格变动幅度状况,对价格偏低易引起反倾销的敏感出口商品,应及时调整产品出口价格和数量,而对恶意搞低价竞销的企业提出警告,并报请有关部门促使其限期整改。

五、加快设立反倾销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我国参加反倾销应诉还处于起步阶段,人力资源匮乏,包括小语种翻译人员,熟悉反倾销应诉的律师、会计师等。我国律师很少介入到此类案件中,国内缺乏熟悉国际反倾销的经贸、法律人才,至今仍处于依靠外国律师争取权益的尴尬局面。为此我国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尽快培养一批精通国际反倾销应诉的专业法律人才。

随着我国加入WTO,关税的作用将进一步弱化,国外将更加依赖反倾销和反补贴手段来打击中国产品。因此,如何充分利用WTO的反倾销协议和相关的规章制度应对外国对华反倾销,为我国出口企业营造一个公平的国际贸易环境已成为当前首要议事日程之一。作为WTO的成员国,我国应积极参与WTO法律体系的建设和执行,抵制一切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切实维护WTO反倾销法的健康发展和公平实施,同时利用WTO法律体系对各成员国的约束作用,打击某些国家借反倾销之名而别有用心的行为。

参考文献:

[1]彭徐文芳:倾销与反倾销法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70~94

[2]陈茵:中国入世后何以应对反倾销[J].外贸经济、国际贸易,2002,(9):52~55

应对措施范文篇8

绿色贸易壁垒又称绿色壁垒,是指进口国以保护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为借口,通过制定苛刻的环境技术标准或采用绿色包装、绿色环境标志、绿色补贴、绿色卫生检疫等手段,以限制或禁止外国的商品进口的贸易保护措施。在当今关税壁垒逐步弱化的形式下,作为非关税壁垒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其表面上的合法性和隐蔽性,在国际贸易中被广泛适用。

近年来,绿色国际贸易的发展对我国形成的压力日益增加,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片面认识,似乎所有绿色贸易措施就是绿色贸易壁垒,而绿色贸易壁垒又特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因此,绿色不是特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限制。绿色贸易是世界贸易发展的总趋势,绿色贸易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是经贸历史发展的进步,其核心是对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实现社会经济贸易的可持续发展。而绿色贸易壁垒是对WTO自由贸易体制的扭曲,是一种新型的非关税壁垒形式。要实现社会经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就应顺应绿色贸易发展的潮流,积极与国际社会接轨,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抵制和消除绿色贸易壁垒。

二、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巨大。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出口贸易相当部分是初级低附加值产品,而产品的出口市场又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部分新兴工业国家。但这些国家的环保行动起步早,公众环保意识强,环保技术居世界前列,其中欧盟国家最先意识到并研究绿色贸易壁垒,成为设置壁垒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由于这些国家在绿色贸易壁垒方面制定了苛刻标准和严格的合格评定程序,因而严重影响了我国产品市场的范围和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尤其是在农产品、食品、机电产品、纺织、服装、纸张、服务贸易、产品包装等方面的影响更大,涉及到的主要标准有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机电、玩具产品的安全性指标,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受控物质等。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因不符合环保要求,中国每年有74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受阻。据报道,欧盟对进口中国茶叶的检测指标从原来的72项增加到现在的134项,限制使用农药从原来的29种新增到62种。日本将自中国进口大米的农药残留量从原来的65项检测指标增加到104项,其“植物检疫法实施细则”使我国的大部分蔬菜和瓜果类产品出口遭到禁止。绿色贸易壁垒还影响到我国出口产品成本和企业经济效益。绿色贸易壁垒的制定和实施必然要求产品从设计、生产、销售乃至报废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形成一个无公害、无污染的管理体系,因而企业就要增加环保投人,增加相关产品的检验测试、认证等手续及费用,从而导致产品成本的提高,降低了我国产品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带来的价格方面的竞争优势。绿色贸易壁垒还对我国进口产品种类与结构及引进外资产生影响。近20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伴随着外资的大量引进,一些海外投资者利用我国宽松的环境标准及人民较低的环保意识,抓住有些部门和地区强烈的经济发展欲念,将诸如化工、印染、电镀、农药等在发达国家遭到绿色法律法规限制乃至禁止发展的污染密集型企业转移到我国,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增加了我国环境保护的压力。综上所述,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三、针对绿色贸易和绿色贸易壁垒,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

从目前国际贸易的发展趋势看,在今后很长时间内,发达国家用绿色贸易壁垒来限制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进口不但不会削弱,反而还会加强。因此,我们必须主动适应,通过各种手段,建立我国的绿色保障机制。

1.必须树立“绿色”观念

近年来,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许多重大行动,环境保护投人力度也不断加强。但是,“善待环境”这一观念的普及率还远远不够,从企业的绿色意识来看,不容乐观,某些地区仍以物质高投人、环境高代价来实现经济增长。世界银行估计说,环境污染给我国社会带来的损失,相当于我国GDP的3.5%~8%。因此,要确定全方位的“绿色”观念,树立绿色企业形象,重视普及生态经济学知识,使企业真正懂得在工业利润中还要扣除污染造成的社会损失才是净收益。2.发展循环经济,跨越绿色壁垒

“循环经济”(CircularEconomy)一词是英国环境经济学家D.Peace和R.K.Turner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生态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按“资源一产品一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进行资源配置,以化解长期以来资源消耗和经济需求的尖锐冲突。其主要原则是:减少资源利用量及废物排放量(Reduce),大力实施物料的循环利用系统(Recycle),以及努力回收利用废弃物(Reuse),即三“R”法则。循环经济的实施将使资源和能源得到最合理和持久和利用,并使经济活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遵循以生态经济系统的优化运行为目标,针对产业链的全过程,通过对产业结构的重组与转型,达到系统的整体合理。它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和与环境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和提升环境容量,实现经济体系向提供高质量产品和功能性服务的生态化方向转型。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应当以工业为主,优先发展清洁生产,要将发达地区和污染密集地区作为重点,对发达省份与内陆省份采用不同政策,协调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运用能源节约型技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等

3.开展IS014000国际认证,托起绿色未来

IS014000环境管理系列标准与我国制定的360多个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标准不同,它不对绝对量进行限制,而是关心是否符合环保法规、是否和承诺一致等问题,因而是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的有效手段。我们要借鉴国外企业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成功经验,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大力推行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并向通过该项认证的企业颁发绿色标志。要在实施环境认证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己的环境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并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互认,签订多边或双边互认协议,以便从制度上消除贸易摩擦。要理性对待环境标准化工作的双重效应,渐进提升自己的环境标准要求,推动资源合理使用,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实力。

4.发展绿色生产,以确保我国企业对外发展的可持续性

发展绿色生产是一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生产模式,它不仅仅考虑最终产品,而要考虑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制造业对环境的影响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绿色生产表现为充分利用原料和能源,进行清洁生产,实现“零排放”。它体现在生产原料、产品设计、工艺技术、生产设备和能源消耗等各个环节上。资源开发要着眼于无公害新型能源、资源的开发,并采用节能的工艺技术标准;对废弃物进行充分的回收和综合利用。绿色生产运作模式是使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并使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的运作模式,实质上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现代制造业中的体现。因此,就应对发达国家设置的绿色壁垒来说,绿色生产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绿色贸易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而绿色贸易壁垒便是在潮流中诞生的一系列限制和禁止外国商品进口的保护措施。因此,在环保技术处于劣势地位的中国,在保护自身权益的同时,要顺应绿色潮流,实施绿色贸易措施,打破绿色贸易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星丽: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市场周刊》,2006.3

应对措施范文篇9

关键词:医院电气设备;照明系统;自备电源

医院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医院稳定运行的前提就是电气设备的稳定运行。电气设备作为医院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管理能够大幅度提高医院的运行质量。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医院中的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的运行效率。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于医院电气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了解,并制定出相关的解决方案。

1医院电气设备中存在的问题

1.1照明系统的节能效果有待提高。在医院实际运行过程中,照明系统的用电量占据了医院总用电量的35%左右,并且照明系统需要长时间保持供电状态。目前,许多医院的照明系统没有根据节能环保的原则进行选择,导致电量在实际运行规程中出现大量浪费的情况。另外,由于医院性质的特殊性,所以照明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每个场所照明系统的选择也不同。医院走廊以及病床中的照明系统可以选择普通照明,医院手术室中的照明系统则需要较强的强度才能满足手术要求。种种因素造成医院的照明系统实际用电量较大,并且由于没有对其进行节能管理,导致医院照明系统在实际运行中浪费了较多的电量,违背了我国节能环保的理念。1.2医疗设备电气的节能效果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在医院医疗设备电气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医院电气设备的管理质量。医院医疗设备的运行质量是医院医疗水平的基础条件,由此可以看出,医疗设备的高效运行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电气设备的管理质量。但是,由于医院对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再加上没有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定期检修维护,导致医疗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频频出现运行故障。降低医疗设备运行效率的同时,还对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情节较轻的会导致医院医疗水平的下降,情节严重的甚至会伤害医护人员的安全。由此可以看出,对医院医疗设备进行管理的重要性。1.3自备电源的监管力度不够。自备电源是保证医院在停电时依旧能够保持正常运行的重要条件,通常情况下,医院每年停电的次数在6到8次,每次停电时间在2-10小时之间,停电时间超过24小时的情况较少。正是因为如此,医院在对于备用电源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只是趋于形式,并没有认识到备用电源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医院内的许多备用电源出现不同程度的老化以及故障现象。如果医院出现停电事故,老化以及破损的备用电源无法提供相应的电量,甚至会出现电路着火等情况,对医院的运行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4电气维护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要想保证医院内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首要条件就是要拥有专业水平较高的电气设备管理人员。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医院的电气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并不高,并且数量较少。加上医院对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医院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始终无法提高,进而对医院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行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1]。

2医院电气设备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2.1选择节能的照明系统。在对医院内照明系统进行节能处理的过程中,首先根据国家的照明电源节能标准对照明设备进行选择,根据医院内不同场所的不同照明需要,选择合适的照明设备。在光源种类相同的情况下,就要选择光效较高的光源设备,在光源设备运行环境相同的情况下,就要选择光源功率较低的光源设备,这种方法能够利用数量较少的照明设备达到照明要求,最终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其次,对照明方式进行节能处理。在对照明系统的照明方式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根据照明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例如,在照明情况良好的区域,可将该部分中的照明电源进行分段开启,白天的采光情况较好,所以相应的照明电源可以关闭,进而节省了医院照明系统的用电量。另外,在医院的走廊以及病房要根据自然光线以及人员需求对照明强度进行调节,夜晚时期,虽然室内的照明强度较弱,但是病人需要舒适的睡眠环境,所以夜晚室内的照明强度不需要太高。在医院的急诊室以及医院大厅等区域,由于工作环境的要求,要对该区域进行较高强度的照明供电。这种分区域的供电方式能够在提高照明系统供电效果的同时,降低照明系统的耗电量,进而达到节能的效果。2.2选择节能的医疗设备电气。在医院中,医疗设备电气是医院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医院设备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医院中的医疗设备电气进行管理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电气设备的管理效率。在实际生活中对医疗设备电气的管理方案如下,首先,对医疗电气的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将医疗电气设备的运行数据详细记录下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医疗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其次,对医疗电气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方案制定。最后,根据医疗电气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目前,最有效果的管理方式为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能够在提高医院医疗电气设备运行质量的同时,对医疗电气设备的能源进行合理分配。以福建第一医院为例,该医院中医疗设备电气系统拥有3台600吨的主机,其中1台作为备用。发电机2台,其中一台作为备用,将以上设备并联运行,并与当地的能源管理部门签订能源管理合同。该医院在通过这种方式运行一年之后发现,相比于传统运行方式,该种运行方式节省了25%的电力资源,由此可以看出,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能够对资源的利用进行有效控制[2]。2.3加强医院自备电源的维护保养力度。医院自备电源的运行质量直接决定着医院在突发情况时的运行质量,由此可以看出,对医院的自备电源进行全面的维护和保养,能够保证医院在停电情况下的正常运行。在对医院的自备电源进行维护保养的过程中,首先,要对自备电源的运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并将自备电源设备的运行参数以及运行状态详细记录下来,以数据的形式存放在医院的计算机系统中。这种方式能够为接下来自备电源的维护保养提供精准的运行数据,同时还能够对自备电源其中存在的故障进行提前预测。其次,对自备电源的数据变化情况进行监管,一旦数据变化超出安全范围,则需要对自备电源进行二次检测,保证自备电源的运行质量。例如,在对自备电源的绝缘设备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如果绝缘系统的绝缘参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则需要对自备电源的绝缘系统进行全面检测,避免发生漏电现象。最后,对自备电源进行定期保养,并对自备电源发生故障的原因进行综合整理,在今后维修保养过程中避免因为相同的原因导致备用电源发生故障,进而降低备用电源发生故障的概率。2.4提高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是决定电气设备运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其综合素质始终无法提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对电气设备管理人员进行科学的培训。培训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加强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另一方面是对管理人员的思想进行培训。医院可以通过定期组织专业知识讲座以及知识竞赛两种方式提升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水平。另外,还要对电气设备管理人员定期进行思想教育,使其从思想上认识到电气设备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电气设备管理人员面对工作的责任意识,进而提高医院电气设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3结语

随着人们对医院电气设备的运行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提高医院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通过对提高医院电气设备运行质量的措施进行研究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电气设备的运行质量,同时,还能够降低医院电气设备的运行成本,对能源进行充分利用。由此可以看出,对提高医院电气设备运行效率的方法进行研究,能够为今后医院电气设备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廖东明,郭涛.医院建筑电气设备的选型与节能[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6,11(05):68~70.

应对措施范文篇10

1.倾销指控的次数多频率快

我国入世后,随着国际贸易的拓展,国外对华反倾销的势头有增无减。我国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指控,据商务部统计,2007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发起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贸易救济调查近80起。我国已成为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

2.被诉倾销产品的范围不断扩大

近些年来,西方国家只要认为危害或将要危害到本国竞争力差的产品,都可以列为反倾销产品的范围。被诉产品从最初的轻工、纺织等传统商品,扩大到机械、电子等新兴出口商品,总计有4000多种商品。尤其是美国的特别301条款和超级301条款,相继把保护的范围由一般商品扩展到劳务、投资、知识产权等,其可诉的范围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3.提起反倾销的国家由发达国家拓展至发展中国家

到目前为止,曾对我国出口商品提出反倾销的国家近40个,其中80%案件均由发达国家提起,以美国和欧盟最多,近几年来,一些发展中国家如智利、泰国、印度、尼日利亚等也加入了对华反倾销的行列,并有欲演欲烈之势。

4.中国商品被认定的倾销幅度和被征收的反倾销税明显偏高

西方一些国家对我国征收的反倾销税税率非常高,征收幅度低则百分之十几,高则达百分之百甚至上千。面对如此高的税率,无论哪家企业都无法承受,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将被迫从该市场完全退出。如此大规模的反倾销调查及如此高的反倾销税率在国际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5.实施反倾销带有很强的歧视性

根据WTO反倾销协议,构成倾销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产品以低于国内的价格或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向进口国进行销售;二是销售的数量猛增;三是销售的产品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的损害,且这种损害与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一些西方国家所确定的倾销并不完全具备这些条件,有时甚至根本不具备任何倾销的条件,在确定哪些是倾销产品方面带有主观性。

二、我国频遭反倾销调查的原因

综合来说,国外对中国出口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的原因有两类,一是国外因素,二是中国自身的问题。

1.外因方面

(1)世界经济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上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第五次经济危机的加深和蔓延,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经济“滞涨”阶段,导致国内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各国都希望通过扩大出口刺激本国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同时保护国内市场,因而采取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

(2)“非市场经济国家”的观念根深蒂固

长期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将中国认定为非市场经济国家或市场经济转型国家,尽管我国已经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美国及欧盟等西方国家不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情况,也不考虑1998年欧共体理事会宣布自当年7月1日起,不再将中国作为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决定,在反倾销案件处理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实施了十分苛刻的歧视性政策。例如,对中国外贸企业以“国有”为由,普遍实行单一的反倾销税税率,甚至把对个别企业的反倾销当成对整个国家来裁决。又如,采用“参照国”等不合理做法,以替代国价格作为计算基础,而在第三国参考价格选取上又不负责任。其结果是我国被认定为高幅倾销,征收高额反倾销税,我国商品不得不退出该市场。近年来,市场经济待遇问题及与之相关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国外对华反倾销中最重要最核心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替代国标准的确立,不仅影响我国商品的出口,而且也制约我国外资的引进,外资企业对其出口商品无法得到市场经济待遇,甚至被征收巨额反倾销税,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投资环境。

(3)中国对外贸易额的迅速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不仅高于同期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且比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高出近8个百分点。这使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大大提高,1997年进出口总额排名世界第10位,其中出口排名是第9位,进口排名第11位。截至2007年,入世后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28.5%,进出口总额翻了两番多,跃至世界第三位,其中出口跃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将增长15%左右,比2007年的增速有所放缓,进出口总额有望超过2.4万亿美元。与此相反,西方国家近年来经济普遍不景气,为保护本国产品的国内市场,应付国际收支危机,必然把贸易顺差较多的中国列为反倾销的主要对象之一。

2.内因方面

(1)出口结构失衡

就商品结构而言,我国的出口多为投入少,见效快、科技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以及低附加值的商品,而这些商品大多是与创造就业机会密切相关的。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源相对丰富,劳动力价格低廉,具有比较优势,因此产品成本价格相对较低;另一方面由于主要出口市场近年来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进口国政府、工会等出于维持就业的考虑对进口竞争产业实施贸易保护,对进口商品加以限制,因而我国出口的许多商品也就成了其反倾销的对象。就市场结构而言,我国直接出口和经香港转口的出口中有65%是以欧美为目标市场的,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某一地区出口量大且急剧增加势必对当地市场产生冲击,而成为反倾销的对象,导致一旦被提起反倾销,商品便又集中涌向另一个国家,因而造成该商品连续被提起反倾销。此外,在中国经济体制转型期间,各行业生产水平得到飞速发展,但由于国家政策指引不够,重复生产现象突出,造成国内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低价竞销现象普遍存在。

(2)国际营销谋略不足

中国出口企业大多缺乏对国际市场的深入调研和总体把握,因而制定的国际营销战略往往失误。一是价格竞争过度。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实行“薄利多销”的营销战略,同行竞相压价,以低价求胜,这就给进口国留下了“低价倾销”的印象。二是竞争手段单一。中国出口企业单纯依赖低价战略打入国际市场的居多,对非价格竞争手段重视不够,有时由于缺乏对进口国消费者风俗习惯的了解,缺乏创新。另外一些企业未能把握国际市场和进口国行情,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的价格和数量,致使某些商品大量涌入进口国,增大了对华反倾销的概率。

(3)法律应诉不力

在对我国的反倾销案中,约有50%的案件无企业应诉,中国出口企业不积极应诉是导致国外对华反倾销屡屡得手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国企业不应诉就是主动放弃法律上对反倾销案件的知情权和申诉权,降低了起诉者的成本,对方即可采用“最佳可获得信息原则”,利用对其更有利的数据判定我国反倾销成立,迫使我国退出该市场。并诱使国际间的竞争对手对中国企业实施更多的反倾销起诉,形成连销反应。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由于反倾销诉讼成本较高,一个企业无法独自承担20—50万元的诉讼费用。所以我国反倾销案80%以失败告终,这样的结果更使国外的企业对中国的反倾销指控有增无减。(4)其它原因

我国对反倾销的预警机制不够完善,通常是外国在进行反倾销调查时才意识到并匆忙应对。其原因在于我们信息太闭塞,不注意收集外国的市场行情及政府政策指向。我国企业本身组织机构对倾销与反倾销理解不够,一旦遭到反倾销指控则无所适从。我国企业与进口商合作不够。外国反倾销虽然针对我国但对其个别企业来说是很不利的,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形成了一批稳定的贸易伙伴,但并未对这些关系加以进一步巩固,造成了我国产品在受到不合理制裁时,进口商爱莫能助的情况。另外我国反倾销法律人才奇缺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实。

三、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具体措施

1.从政府角度看

(1)正确认识反倾销的本质

在传统上,反倾销被认为是一种维护公平贸易手段。而发达国家在长期的贸易实践中,较早的从博弈的角度、从倾销与反倾销决策过程弈双方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规律发现,反倾销策略不仅具有防御性特征,其进攻性对抗性对保护国内市场更有效率。而现今,对中国提出的反倾销也多是以反倾销为名,行贸易保护之实。我国政府应引导我国企业认清反倾销的本质,不应总是在遇到反倾销指控时,对我国的倾销行为作自我检讨,而应主动参与到反倾销诉讼中,争取我国企业的合法权益,保证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普遍的尊重和公正的待遇。

(2)完善我国反倾销立法

我国反倾销立法起步较晚,起初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还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需要尽快加以弥补。只有我国熟练掌握了反倾销的策略及技巧才能在国外提出反倾销诉讼时应对自如,同时可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便于保护我国涉诉企业的利益。

(3)推进经济改革,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

在国外反倾销措施中,对中国“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位是造成定案的关键性技术措施,也是他们对转轨型国家实施反倾销的借口。尽管我国通过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的自由度、市场的开放度、西方国家所说的私有化程度已经超过某些所谓市场经济国家,但在实际运行中,政府对企业的干预仍存在,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仍没有完全建立,所制定的法律法规还没有完全执行,企业仍受到政府不同程度的控制。因此,只有进行深层次的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体制,摘掉“非市场经济国家”帽子,才能使西方国家取消对中国的一些歧视性规定。

(4)主动对外沟通,营造良好贸易环境

中国政府应利用国内外媒体加强宣传攻势,大力宣传我国市场化进程,并可以委托国内外有关专家或权威机构对我国市场经济转轨程度进行鉴定,增强说服力,避免歧视性待遇。反倾销诉讼双方的力量是不均衡的,一方是政府,另一方是企业。所以我国政府应当积极同外国政府交涉,加强对外宣传、沟通,同有关国家达成协议,稳定双边或多边贸易关系,为中国企业创建一个有利的贸易环境,从而减少国外对华反倾销调查,并帮助企业在反倾销应诉中取得胜利。加入WTO后,一方面可以利用WTO反倾销协议的一些条款,据理力争,抵制外国在对华反倾销案中用歧视性的法律方法处理与我国的贸易争端;另一方面可以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加以评判。

(5)建立奖惩机制,鼓励企业积极应诉

首先要建立应对国外反倾销的协调网络,发挥我国驻外商务机构的作用,全面调研驻在国的反倾销法律、法规,随时跟踪我国出口商品被进口国反倾销机构立案调查的情况,以利于国内反倾销应诉协调机构和行业商会及时有效地组织相关企业积极应诉。其次要建立反倾销应诉基金,由同类产业部门的企业共同按比例筹集资金,国家也给予一定赞助,建立反倾销应诉专项基金,用于反倾销应诉和为企业提供国际市场信息。再次要执行谁应诉,谁受益的原则,对积极应诉和胜诉的企业,通过采用出口许可证、海关审价以及其他手段给予补贴和奖励,对不应诉或在应诉中表现消极的企业给予处罚,以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

(6)加强宏观调控政策指引开辟广阔的市场空间,制止恶性出口竞争行为

我国许多企业存在非理性出口行为,一旦看准某个国际市场,大家都蜂拥而上,为成交竞相压价。恶性竞争不但毁掉了一些著名品牌,扰乱了外贸出口秩序,也国外对华反倾销提供借口,因此必须加以规范和管理。政府应积极进行宏观调控,加速建立市场经济的价格运行机制,从而使西方国家在反倾销中对中国实行价格歧视失去依据;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协调管理,严禁出口企业低价竞销;整顿外贸秩序,改革配额招标,加强企业自律。企业要注重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调研工作,了解并掌握其同行对手的生产能力、市场销量和价格水平,防止一哄而上过量出口;优化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提高产品竞争能力。我国对外出口存在市场集中,产品花样单一的特点,由此造成了易于被指控反倾销的状况。我国政府应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引导国内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地打开国际市场。

2.从企业角度看

(1)转变营销观念,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战略

我国企业要从单一的货物贸易向技术贸易领域发展,同时,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减少国内企业间的冲突,避免形成低价竞销的状况。在商品结构上,我国企业要加大科研投入,变“以廉取胜”为“以质取胜”。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必须努力提高出口商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长远看,要加紧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改善出口构成,优化出口结构,提高出口效益。在市场结构上,要变目标市场过于集中为市场多元化。在巩固现有欧美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的海外市场,以降低市场过于集中所带来的风险,并达到避免反倾销调查之效。在竞争手段上,要变单纯的价格竞争为多种竞争手段并用。在经营方式上,要改单纯出口商品为直接对外投资,这样既有利于国内剩余生产能力的转移,又可提高企业国际化程度。

(2)规范企业内部管理

我国企业应加快实现对账目的统一管理,与国际接轨。这些数据将是反倾销诉讼中重要的证据来源。企业不仅要采取国际标准,还应该了解主要出口国家的相关制度,注意两者的不同。这样,我们所提出的会计报表将更加规范化,具有更强的证明力及可信度。

(3)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国内一些企业在遭遇反倾销诉讼时,由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不配合或不积极配合往往力不从心,而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搭便车”的心理。一旦国外对我国反倾销诉讼成功,我国的同种产品以及同类产品在该市场将受重创,甚至可能从该市场完全退出。这对我国该产业的对外贸易将是巨大冲击。因此,国内企业应团结起来,一致对外,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应全面联合起来筹措和募集基金,对参与诉讼的企业同行业其他企业予以全方面支持和鼓励。

(4)加强与外国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在反倾销案件中,起诉方的利益往往也是多元化和多层面的,因此,在对外贸易中,我国企业应促进贸易双方的深层了解与合作,达成相关协议,以求在中国产品被指控倾销时,该国部分相关企业能共同参与诉讼,提供有利于我方的相关证明,甚至说服起诉方撤诉,这已经是化解反倾销调查的重要途径之一。

(5)加深对进口国的法律了解,拓展信息渠道

我国企业应尽快培养一批专业的法律人才,积极应诉反倾销。我国企业之所以不应诉反倾销,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企业不敢应诉,而是他们不了解国际贸易法规,缺乏国际商务人才,不知道如何应诉。因此,企业应从战略高度出发,培养在经济、法律和外语等方面具有较高知识水平和业务素质的优秀国际商务人才,为反倾销应诉取得胜利提供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同时,可以通过驻外机构、向外国资本输出的方式建立的一些海外企业,了解该国的法律法规、政策动态并及时反馈给我国相关机构和企业,形成快速高效的信息网,完善我国预警机制。

(6)用反倾销手段,保护自己正当权益

外国对华反倾销指控的势头越来越猛,而中国对外提起的反倾销指控却寥寥无几。这并不是说外国生产商不存在对华倾销行为,而是我国企业不知道反倾销是一个正当的保护手段。由于我国在税收管理,关税削减等方面的改革,使市场准入条件大大改善和缺乏相应的严密管理,导致许多外国公司纷纷进军中国。他们不惜通过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亏本销售,大肆倾销。所以,我国出口企业在积极应对国外反倾销指控的同时,直接受到倾销行为威胁的生产企业必须主动使用反倾销措施,从而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

参考文献:

[1]白玲杜创:《反倾销法中的损害权问题》[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3).

[2]李锋章仁俊:《应对国外对华反倾销预警机制的缺陷》[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