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艺术活动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15:25:00

校园艺术活动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1

活动目的: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格调,发展学生的艺术特长,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以生动活泼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对油田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以艺载德、以艺促智,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活动主题:描绘油城未来,人人争做文明小公民

活动原则:人人参与,人人受益

活动内容及要求:

一、剪纸、书法、绘画、摄影、手工比赛:

⒈绘画作品限于用八开纸,书法作品用半开宣纸书写,(硬笔书法用16开白纸书写)剪纸尺寸不限。

⒉作品以设想未来的油城和学校,快乐的校园生活,油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好人好事等为题材。

⒊手工作品要求制作精致,设计巧妙,外形美观。

⒋各班在人人参与的基础上,于5月20日将每项比赛选送优秀作品至少4幅,送交德育办(每班至少参加其中的三项)。

二、读书知识竞赛:

1.5月11日举行读书答卷活动,各班开展相应的知识竞赛。

2.5月中下旬学校在3—5年级举行读书知识竞赛。(现场答题)

三、征文比赛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1.内容紧扣主题,可以设想未来的油城和学校,描写快乐的校园生活,油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好人好事等。

2.本着人人参与的原则,人人动笔,各班在评比与精选之后,挑选3篇文章,于5月17日上交德育办。

四、演讲比赛

⒈以征文为基础,要求参赛者语言流畅,语速适当,表情自然,仪态大方,动作适当。

⒉2—5年级每班推选一名选手参赛,时间不超过三分钟,要求必须脱稿。

⒊各班在5月17日前将参赛者姓名、性别、年龄、题目,指导教师等上报德育办。

五、作品展示:

⒈在“六一”前夕,将对参赛的各类作品以及活动课作品进行展示,并由老师和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判,评选优秀作品。

3.同时各班也参加评比,评选出学生们最喜爱的作品。

六、篝火晚会

1.艺术节闭幕式于“六一”期间举行,届时将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文艺演出和现场展示。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2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h动画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朱复兴.试论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3

关键词:德育艺术活动大学生高校

艺术活动是集艺术实践与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于一体的特殊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新形势下,积极开展艺术活动,充分挖掘艺术活动中的德育要素和功能,发挥其在育人中的实际功效,对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校园艺术活动与德育的关系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h动画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朱复兴.试论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4

早在上世纪末,教育部就把艺术教育写进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将艺术教育提到了非常重要的位置。艺术教育与德育从来就是互补的,许多科学家、艺术家和教育家都认为,艺术与德育的结合是未来人类思想发展的趋势,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结合,是培养具有良好人文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根本宗旨与目标的统一性

艺术活动和德育都关系到人的精神面貌和道德风尚,两者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都作用于人的心灵,启迪人的情感;都统一于对真善美的培养。《乐记》中说:“乐者,德之华也。”法国一些著名学者如法兰西学院教授让·皮埃尔·尚热、前科研部长于贝尔·局里安和一些诺贝尔奖获得者都认为,经常接触艺术作品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影响,大大提高了他们与环境、与人和谐相处的能力。李岚清同志曾指出,美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是美育的中心内容。

(二)实施手段的兼容与互补性

艺术起源于劳动,来自于生活,其自身既有伦理性,又有教育性;既可以动之以情,又可以晓之以理;既可以打动人的心灵,又不会使受教育者感到任何的压力。从而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地接受影响。而德育更多的是突出其外在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并以大量正面典型作为模范,通过培养、说理、舆论营造,使人向往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因此,艺术教育和德育在实施手段上存在着兼容和互补。

二、校园艺术活动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是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发挥其自身特有的陶冶情操、升华精神境界、提高人的修养等功能,这既是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德育的重要内容。艺术教育的这种德育功能在艺术活动中表现得更为重要、更为明显。

(一)艺术活动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凡是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艺术作品,都倾注了浓重的情感和道德价值判断,这对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无不产生深刻影响。它们能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带给人们心灵最强的震撼,使学生更准确而深刻地理解真、善、美的内涵,从而建立起自己的道德观。

(二)艺术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树立崇高的审美人格。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就是旨在通过艺术活动来塑造理想的人格,使人达到音乐所创造的境界。而审美的境界来自于审美主体的修养与音乐审美体验。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审美主体去发现和感受世界以及人自身的美。学生们在观看电影、书画、舞蹈、雕塑,倾听歌曲、演奏的同时,培养了自己欣赏美、感受美的耳朵和眼睛,从而能善辨生活中的美丑,感受生活的乐趣,体察人与世界的关系,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

(三)艺术活动有助于陶冶学生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

艺术可以陶冶爱国主义的高尚情操,艺术作品往往能唤起和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这绝非是空洞的说教,更不是灌输,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义勇军进行曲》,它表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为祖国的未来奋勇前进的磅礴气势和必胜信念。每当乐曲响起,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都会油然而生;人民英雄纪念碑,既是完美的雕塑作品,又是历史的见证,人们在欣赏这座艺术品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对革命先烈的敬意和对现在和平时代的珍惜;电影《开国大典》让人们了解了新中国成立时的艰辛与波折,充分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学生们通过观看这些传世之作,可以牢记中华民族走过的光辉而艰难的历程,激励他们奋发努力去投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艺术活动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艺术是人类的共同语言,不分国界与种族,直达人的灵魂。它可以缓和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可以培养学生宽容、乐观的性格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舞蹈表演中,同学们要团结一致,服从集体;在合唱比赛中,同学们要学会与其他演唱者密切配合,共同合作;在话剧表演中,同学们要根据自己的角色,有的当红花,有的做绿叶,为完成一件作品共同努力。文学大师托尔斯泰的一段话,道出了艺术的这一特性:“有时,人们相处在一起,虽然互不敌视,但彼此的情绪与情感是格格不入的。突然间,音乐像闪电一样把所有的人联结在一起,克服过去的隔阂,甚至敌视,人们感觉到团结和友爱。”

三、艺术活动中的德育途径

(一)艺术欣赏

艺术欣赏是艺术活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对大学生的德育起着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育家卢梭说过:“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志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生活是鲜活的,而大学生更是活生生的个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学会把艺术活动作为一种思想传播的载体,揣摩大学生的心理、了解他们的实际需求,积极开展艺术欣赏。为此,我们可以安排一些音乐欣赏、美术欣赏、书法欣赏、戏剧欣赏、舞蹈、绘画等艺术类选修课,组建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团体,并定期举办由专家、学者和专业教师主讲的艺术专场报告会,组织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美术作品展览、演唱会和文艺汇演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们进入一个属于个人的审美世界,通过感悟、理解、鉴别,从而获得巨大的审美愉悦,也使德育工作在教育学生分辨美丑、是非能力的渗透中找到有效的接口。

(二)艺术活动参与

艺术活动既是一种艺术再现,也是一种艺术创造,而艺术创造是一种精神的自由活动,它在德育向艺术活动渗透的过程中起到一个抓手的作用。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一些艺术活动,是对大学生实施德育的有效途径。以高校艺术团舞蹈队为例,第一,舞蹈队是艺术活动中较大的活动集体,担负着学校各类演出的舞蹈表演及伴舞任务。这些活动绝大多数以集体的形式出现,因此集体主义精神和服从大局意识的培养是舞蹈队德育渗透的首要方面。第二,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而且舞蹈队在同一场演出中上台的机会往往比较高,少则两三个节目,多则五六个节目。在演出前的排练过程中自然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何况每天还要起早练功,枯燥而艰苦,与穿着华丽的衣服站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完全不同,这将有效地磨砺学生的意志,教会他们懂得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的道理。第三,在艺术实践的过程中,作为表演者,“当事人”对作品的体会一定比观众更深刻——他们要在表演前了解作品的背景,体会作品表达的精神内涵,这对舞蹈演员来说是一个身心的双重教育。可以说,每一次艺术活动的参与都能获得审美体验,都是一次精神的旅行,而这些审美体验在不断洗礼着人的心灵,悄悄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态度。

(三)艺术“省”“行”

要引导学生在艺术活动中接受德育时,积极实现从“省”到“行”的升华。“省”是自省,自我教育是一个人道德修养上自觉能动的表现,是一种自觉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艺术活动中要进行德育渗透,只有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才能收到实效。要使他们在欣赏作品的同时,通过对比、反省,把获得的知识营养充分吸收;要引导他们在芜杂的艺术作品中,学会分辨,自省、自励,提高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行”就是实践,许多观念只能在参与中形成,良好习惯也只能在更多的行为中培养。随着艺术活动的不断多样化,艺术传播的物质载体日益现代化,为学生的艺术实践和德育渗透提供了广阔天地,许多德育内容都可以用大家喜闻乐见的艺术表现形式来进行传播。如flash动画设计比赛、主题晚会、书画展、校园歌手比赛等诸多活动,都可以让学生们自发组织、自主参与,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提高技能。只要教师能及时给予正确引导,深化德育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耳濡目染,亲身体验,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就能培养健康高尚的行为。

综上所述,艺术活动对高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德育在艺术活动的载体下,说教的色彩和教育的意图被艺术“淡化”后,德育才能接近它的本质,从而更轻松地实现它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慧.实施艺术教育,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5期.

[2]朱复兴.试论艺术教育中的德育渗透,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第1期.

[3]申淑征.浅谈艺术实践活动在理工科大学校园文化中的作用,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4]张玉山,宋慧颖.浅议艺术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教书育人,2006年第23期.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5

随着我国高校规模的普遍扩大,社会对于高校的教育要求逐渐提高。社会环境的变化,让高校文化环境也有了变化与改革的必要。学校的工会应当更多地重视艺术文化品牌的建设以及教职工文化需求的满足,做好文化创新建设,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当代高校教职工的工作压力与生活压力较大。在社会与教育发展的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者工作与生活压力加大,需要高校重视教职工文化需求的满足。当代高校要满足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的良好发展,就需要关注校园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环境。从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入手,做好文化建设,能够让教职工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促进教职工道德水准的提升,更能满足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艺术文化品牌的建设,帮助教职工减轻各方面压力,有利于教职工精神面貌的更新。第二,有利于校园文化无形教育力量的发挥。高校,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要基础,加强艺术文化品牌建设,能够在高校内部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规范教职工与学生的行为。在高校长期发展的过程中,教职工的文化需求没有得到高校的重视。大多数高校将管理的重点放在了学生学业水平提高与高校规模的扩大上,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教职工的文化需求满足。另外,高校的教职工工作在组织与宣传教职工文化活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职工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第三,当前的高校教职工活动过于单一。高校对于校园艺术文化品牌建设的不重视,影响了高校在职工文化建设方面的投入。资金的投入不足,是教职工文化建设工作落后的重要是原因之一。没有规范的文化组织以及良好的文化活动策划环境,许多高校的文化活动不能满足教职工的文化需求。一小部分高校甚至没有进行教职工文化活动中心的建设,只有在重大节目前后才会临时组织教职工开展文化活动,这样一来,文化活动参与的人数就会很少。教职工的日常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极大地影响了高校艺术文化品牌的建设。

二、高校教职工文化需求满足与艺术文化品牌建设的方法

做好高校校园艺术文化品牌建设,是满足高校教职工文化需求的重要手段。重视校园艺术文化品牌的建设与建设方法的创新,是每一位高校管理者的职责。具体方法如下:第一,利用投入的增加丰富艺术文化品牌建设的内容。在高校快速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高校教职工的个人素质有所提高,他们对于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品位与多内涵的文化活动,往往是高校教职工所期待的。因此,高校艺术文化品牌建设者需要对文化的具体内涵以及积极意义进行思考,多举办一些内容丰富与意义重大的文化活动。具有吸引力与强大感染力的文化活动,可以调动起高校教职工的文化活动参与积极性。文化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合理地场所,更需要得到资金上的支持,更需要高校教职工的参与。高校要重视校园艺术文化品牌的建设,加大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让高校教职工的需求得到满足。第二,提高文化活动举办的频繁。文化活动只有经常举办,才能让高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重,有利于校园艺术论品牌的建设,让一些文化活动成为艺术品牌的支撑。高校可以利用我国的重大节日或者学校的重要活动,举办一些内容较为丰富的文化活动,加强高校教职工之间的交流,让校园文化建设有更多的力量。在举办文化活动的过程中,要考虑高校师生的兴趣爱好,从教职工给出的意见入手对文化活动的内容进行改造。让文化活动丰富起来,让文化活动内涵丰富起来,能够促进广大教职工在文化活动中学会团结协作,让高校教育水平得以提升。第三,加强高校校园艺术文化品牌建设思想的创新。创新,是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校园艺术文化建设过程中,高校的领导人员与教职工们都要建立创新意识,利用创新精神去改变一些落后的制度。社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高校校园艺术论品牌建设工作的与时俱进。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优势,更要开发一些创新的方法。高校具有自己的发展特点,将高校的特点与艺术文化品牌建设结合起来,有利于文化建设成为丰硕。发动高校师生,让他们提供一些创意文化活动,并积极采纳,会让高校艺术文化品牌推陈出新,成为高校发展中一个亮点。

三、结语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6

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迎来了首届校园艺术节。我谨代表学校,并以我个人的名义,真诚感谢各位领导的光临指导,并祝全体少先队辅导员及全体少先队员们节日愉快、万事如意!

××实验学校整体运行近一年来,得到了上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得到了全体师生的密切配合和艰辛努力。我们按照“高起点、轻负担、厚基础、重特长”的办学宗旨,原创:开展了一系列旨在开发师生智力与特长、致力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系列竞赛活动和德育实践活动。先后两次举办了全校师生乒乓球比赛、举办[本文转载自了教职工篮球赛、全校数学、英语、创新作文和中低年级百科知识竞赛活动;组织进行了2005年元旦文艺汇演活动;学校乒乓球、少年足球、舞蹈、绘画、书法、合唱、计算机、小学英语、文学等兴趣小组经常性开展活动,学校民乐团在原来基础上进行了扩容并经常进行训练活动。这些比赛和活动的开展,活跃了校园气氛,加强了校园文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师生道德情操的培养和锻炼。

本学期以来,学校把办好“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和首届校园艺术节作为重要工作,提早安排和准备。在这些活动的筹备过程中,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密切配合,可以说,一个集“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首届校园艺术节文艺汇演活动、西岭文学社成立、“最暖的心———2005××之夏”诗文诵读会、从千余幅师生书法、绘画、摄影、手工制作作品中遴选办成的师生“四项作品”展在内的大型综合艺术活动已基本准备就绪。这些活动,将较为全面地展示××实验学校综合艺术教育的成果,也必将有力推动××实验学校综合艺术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7

关键词: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工程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给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园林景观设计可以更好地发挥园林工程的实用性和艺术性,园艺技术是实现景观设计的重要手段。当前,园林景观的发展越来越具有时代性、自然性、人文性和实用性。

1园艺技术

园艺技术就是园艺领域的基本学科知识和技能,包括果树、花卉、蔬菜的栽培、育种、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除草、防冻、商品化生产、科技实验、农业技术开发以及农产品质量检测等。当前的园艺技术主要包括观赏园艺技术与花卉园艺技术,与传统的园艺技术相比,更加注重对园林的延伸拓展,注重从整体上协调改变环境。花卉园艺作为园林工程的主要形式,应用范围非常广,可以应用于室内环境,也可以应用于室外环境。在室内可以应用花卉装饰客厅、卧室,在室外环境可以用于美化公共区域和公路两侧。花卉园艺的主要类型包括插花、盆景、花卉栽培,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人们的情趣。在园林景观中引入花卉园艺,具有很好的美化效果。观赏园艺在传统园艺的基础上对相关工作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了解植物种植和生长外,还要掌握植物的习性、来源、生长环境等。

2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和园林艺术,对地形进行改造,通过建筑景观、种植植物、布置园路等方式打造优美的园林环境。园林景观设计涉及的内容非常多,包括园林工程的覆盖范围、技术、环境改造、构建方法、路线规划等,通过景观设计可使园林工程具有日常使用功能、美学欣赏价值和生态调节功能。园林景观设计应遵循经济、实用、美观、环保的原则。要因地制宜,有效利用周边资源,与周围环境相融合,使园林景观可以长久满足人们的需求,与当地的生态环境相协调。同时,也需要满足设计的艺术要求,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在进行设计时要尽量节约成本,把成本控制在预算范围内,避免资金投入与预算不符,影响景观的施工和维护。

3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发展方向

3.1有机融合

当前,人们的审美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园林景观也有了更精更细的需求。在构建园林景观时,应结合最新的园林景观设计理念与先进的园艺技术,设计出更加符合人们需求的园林景观,通过知识和技术上的融合,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水平和技术水平[1]。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结合应用,可以保证景观设计的具体落实,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可以得到有效指正,避免因为设计不合理导致工期受到影响,也避免施工后植物无法达到设计需求,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程的成本。比如在设计园林景观时,需要结合园艺知识,筛选适宜的植被,并了解植物的适宜生长环境及生长习性等,以提高园林植被的成活率,降低工程成本,保证景观效果。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的结合,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好地进行空间分配和资源分配,如使用对象的立体绿量、人均绿地率、整体的绿化覆盖率以及多层植物的生态效益配置,通过组合和分隔实现空间的有效利用,通过景观有效衔接空间元素,运用园艺技术来实现园林景观的特色,提高了园林工程的实际效果。例如,斯坦福大学的棕榈大道,不但美化了环境,还起到了分割空间的作用,实现了校园功能分区。

3.2实用性

园林景观中会涉及很多方面,园林景观设计和园艺技术也必然会朝着实用的方向发展,因此要充分结合石艺工程、水域工程、苗木和植被等多方需求进行设计。对于石艺工程和水域工程,后期的损耗较小,需要的维护成本也较小,但是苗木和植被则需要较大的维护成本。因此,在景观设计时要考虑园艺技术的实用性,不宜选择对园艺技术要求较高的植物;也要考虑苗木和植被的实用性,尽量选取适宜当地环境、易成活、养护成本较小的植物,最好是选取当地特色植物,这样对于植物的种植和养护都更加容易[2]。植物对于土壤环境、气候环境等都有一定的要求,在选择植物时一定要因地制宜,不要只为了满足美观效果而选择一些不适合当地环境的品种,导致因植物水土不服而死亡,达不到美观效果;也不要为了标新立异而选择一些稀有珍贵品种,使得经济成本较高,后期养护比较麻烦,如果植物死亡,重新购买和栽种都花费较大,既要兼顾美观,也要兼顾实用。比如,沈阳建筑大学的水稻景观以杨树作为景观的基底,大量使用水稻等作物以及当地的野草,并通过对废旧材料的重新利用,使学生对野草、庄稼和校园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不但投资少,还易于管理,形成了独特、经济、高产的校园田园景观。

3.3人文性

园林景观应呈现地方文化特色,通过景观设计体现园林的艺术性和人文性。人文环境属于景观设计的隐性因素,如果设计者对其加以利用,可以升华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与周边的人文环境形成特殊的人文氛围,提升园林的人文效果。设计师和园艺师需要结合周边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来规划园林景观,修葺植被造型,通过协调配置建筑、道路、空间、板凳及植被等,引起人们视觉上和情感上的共鸣[3]。比如校园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到校园的人文性,突出学校的教学理念和办学特色,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师生和外部游客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园林的艺术性和实用性,通过合理设计景观的形状、材质、色彩,体现出校园的艺术美和人文情怀。例如郑州大学的景观湖,其设计特色是通过一条水系把不同区段的河流景观分段呈现出来,充分体现黄河流域的生态景观;利用桥连通水体和南北两侧的绿地,使水体和景观十分自然地衔接在一起,景色更加相宜。水岸东侧突出校园核心景观的文化性,布置了林下多功能空间和休闲广场,学生们可以在此处休闲娱乐和学习,水岸西侧改造成自然缓坡草岸,配置水生、湿生植物,充分展示自然湿地生态环境。

3.4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审美也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必然要迎合时展的特征,打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特色园林[4]。比如商务建筑的园林景观设计,商务办公建筑是现代都市文明的标志性体现,在设计这些建筑的配套园林景观时,要与时代特色相呼应。商务建筑的园林景观需要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生态需求、人性化需求、个性化需求和艺术性需求,要综合城市规划和建筑学,配置景观要素。对于这种高密度的景观范畴,要满足人们的行为活动需求和心理需求,使景观具有舒适感、繁荣感、安全感。例如,屋顶花园是比较具有时代特色的商务园林景观,可在高楼林立的都市中打造出宜人的生态休闲区域,可以在屋顶花园中布置综合休闲区、安全围合区、儿童活动区等。在选择植物时,要考虑植物的种植环境,楼顶的混凝土导热率大,不透水也不透风,土壤较薄且缺少肥力,蓄水能力差,而且风速大、无遮蔽、排水不便,这些因素都不适宜植物生长,因此应选择一些喜阳、抗风性较强的植物。考虑到经济实用性,可选择乡土植物用于景观绿化。

3.5生态性

园林绿化可以调节城市的生态气候,在发展园林景观设计和园艺技术时也要注意园林的生态环保。我国一直在强调绿色生态环境,园林景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改善环境的作用。在开展园林设计和园艺技术时,要结合绿色环保理念进行设计,促进园林可持续发展[5]。住宅小区的绿化面积较大,在进行园林设计时需要结合园林的功能划分,注重整体功能的生态环保性,通过景观设计实现碳循环和供氧平衡,保持环境的温度和湿度,降低空气污染,提升园林的生态环保功能。在各种生态观光景观园林的设计中,要结合当地的生态环境、功能需求、地域特色等进行综合考虑。旅游观光区的园林通常面积较大,结构较为复杂,要考虑生态平衡,也要考虑经济效益和休闲性。1)应主要种植乡土植物,以保证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2)通过将落叶树木与常绿树木有效结合,营造出四季常青效果。3)种植浆果类具有实用性和观赏性的树木,提高园林的经济效益。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还要注意养护成本,有些树种容易感染病虫害,会提高园林的管理成本。在园林的景观设计上要注重模拟自然,建筑物要与园林的景观搭配,在保证与景观风格一致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乔木、花卉、攀爬植物等来装扮建筑物,以降低突兀感。在休息区可以种植一些枝叶茂密的树种,合理设计廊、亭、坐凳。

4结语

我国的园艺技术和景观设计都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在具体细节和整体效果上还存在着不足,应将二者更好地结合起来,促使其朝着实用性、人文性、时代性、生态性的方向不断发展进步,为人们提供具有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杨清月.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探析[J].花卉,2020(16):41-42.

[2]吴改.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J].现代园艺,2019(24):65-66.

[3]宋勃鹏.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9(06):162-163.

[4]韩舒颖.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路径分析:鸡山排洪渠一河两岸工程为例[J].现代园艺,2019(16):93-94.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8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现状及探索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空间艺术构造对植物材料进行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自六朝时期的佛前供花,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插花艺术课程开设于2007年园艺专业成立之初,学院依据“立足大都市,服务大都市,走都市园林园艺发展道路”的专业定位,将插花艺术课程作为主要专业课程,以专业必修、选修形式覆盖至全院学生。但与国内大部分高校类似[2-4],由于长期的教学思维惯性、课程开设条件不足以及社会认知偏差等,该课程发展较慢,课时不断被压缩,一度沦为边缘课程。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国内许多高校对插花艺术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和研究。张海军等[5]提出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从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王芳[6]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就业率;林秀莲等[7]提出项目式教学法在中职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用案例分析了项目式教学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这些改革成果为国内插花艺术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我院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成员通过前期梳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院校课程改革的方法基础上,结合校院两级管理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课程改革尝试,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1教学现状

1.1课程开设课时不够、经费不足。插花艺术实践课程原有实验课16学时,期末课程实习32学时。由于专业发展的需要,主干课程数目及课时数有所增加,势必要压缩一部分非主干课程的课时。除园艺专业外,其他专业取消了插花艺术课程或改为专业选修。课程原有实验课时被降为12学时,期末课程实习被完全取消。另外,插花艺术课程在日常插花技法练习中要消耗大量的鲜切花材、花泥及其他耗材,且无法重复使用,节假日期间材料价格更高。经费不足导致开展实践教学困难重重,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佳。1.2师资力量薄弱。插花艺术实践教学要求教师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法娴熟。插花艺术授课教师往往缺乏行业认知和实践经验,插花技法不熟练,导致授课质量不高。而实践经验丰富、插花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又因为学历及职称不够,无法加入实践教学队伍,导致实践教学人员的总体水平难以得到提高[4]。1.3学生兴趣低,练习意愿不强。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练习操作。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在实验材料及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且实践教学通常采取3~4人分组操作的形式,常有学生因兴趣不足而不动手或敷衍了事。此外,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授课质量不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对课程认知观念的改变。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内因上看,教师和学生在思想观念上对插花艺术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少学生认为这只是一门选修课,对今后的考研、就业并没有多大作用。其实不然,插花艺术不仅能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技能、团队协作等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个人艺术修养,陶冶情操。这些能力的培养需要日积月累,是学生毕业后踏入社会必需的能力[8]。2.2改善实践课程条件,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建立校企合作平台。为改善实践课程开课条件,学院实验中心投入资金,在原有实验室基础上扩大了艺术插花实训室,增购了插花工具、作品展示柜、切花保鲜柜等设施。为解决实验耗材大量使用导致的经费不足问题,除购买一批人造花代替一次性鲜切花以便重复使用外,还在实验基地温室及露天适时种植鲜切花品种用于材料补充。为了充分调动和培养学生参与实践、创新创业的兴趣和能力,学院从大二学年开始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以导师制、申请课题等形式,每年资助园艺、园林专业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科研、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项目启动以来,每年都有学生申请以插花、盆景及组合盆栽为主题的科创项目。通过项目制训练,学生自主参与系统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9]。近几年来,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为提升本科教学应用能力,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课程建设。以此为契机,我院申报了插花艺术校企合作课程,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高工、上海市插花协会会员专家来学校授课、做报告,让广大师生更加了解插花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极大地提升了师生对插花艺术的热情和技艺水平。校企结合办学增加了“双师型”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加快造就一支“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培养为重点,企业兼职教师为补充,提高素质为核心”的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同时,通过校企合作课程,学生可以进一步参加行业职业技能培训,考取技能证书,参加各类竞赛,为今后就业打开新的方向。2.3引入VR新技术,打造虚拟插花实验平台。为深入推动融入VR技术的课程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学院申请并获批了2019年上海市“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虚拟仿真实验”实验平台。该项目开发了丰富的、具有关联属性的植物库数据包,整合了植物种植设计、分析与评价三大功能。如果能在插花艺术课程中引入该平台,将大大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一方面,虚拟仿真实验是一种新鲜事物,对于追求技术和创新的当代大学生来说,其吸引力远大于传统教学模式;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虚拟实验室中完成模拟的预习实验,能够熟悉各种花材分类、花期、花语,各种花型插作的高度、宽度、角度,各种实验辅助材料、实验工具的使用以及造型手法等。同时,虚拟实验室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课后随时登入平台反复练习,不断提高插花技法。2.4借力校园文化节,培养校园插花艺术气息。插花艺术作为园艺园林专业课程,早期曾作为理论公选课面向全校开设。但从选课情况来看,除相关专业学生外,其他专业学生选修该门课程较少。归根结底,插花艺术课程知名度低,大多数学生对其缺乏了解,兴趣也不高,因此提高插花艺术课程的知名度极为重要。2019年,我院新生陆亦炜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获得花艺项目金牌,在插花艺术领域为国争光的事迹得到社会广泛关注。每年校园主题活动节,可以在校园活动中心展示教师和学生的插花作品,让广大师生近距离了解插花艺术,感受花艺之美。从2017年起,学院每年在6月份举办以孝为主题的校园萱草文化节活动,其中包括插花作品展示环节。随着此项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活动规格也越来越高,已成为上海市高校文化节的重头戏。今后应以文化节活动为契机,举办校园插花花艺大赛等活动,这样不仅能丰富和提高文化节的内涵,还可以通过比赛锻炼学生的竞技意志和技能水平。

3结语

应用型本科高校致力于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以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水平应用技术人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会对现代园林园艺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也对园林园艺人才的培养规模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其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不断探索改革措施,切实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把学生培养成真正具备应用型技能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黎佩霞,范燕萍.插花艺术基础[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李秋杰.《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1):79-80.

[3]胡军,张淑梅,张咏新.《插花艺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5-56.

[4]尚爱芹,向地英,王丽霞.“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探索与改革:以河北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4):106-110.

[5]张海军,王长宝,张淑兰,等.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J].安徽农业科学,2015(16):369-370,374.

[6]王芳.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园艺文摘,2015(6):200-202.

[7]林秀莲,马骁勇,杨自轩,等.项目教学在中职学校《插花艺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惠农业学校教学实践为例[J].园艺与种苗,2014(11):50-54.

[8]杜灵娟,胡晓辉.插花艺术在农林类高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中的作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5(34):209-210.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9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情况

现有中小学70所(小学41所,中学29所),学生5万余名,艺术专任教师296名(音乐教师144名、美术教师152名),外聘管乐、京剧等艺术教师72人。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对艺术教育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加之实施各项有效措施,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了快速发展。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的成效

(一)中小学艺术教育管理机制不断完善

教育局成立艺术教育领导小组,在深入调研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实际情况,制定艺术教育工作方案。以“抓普及人人享有,抓重点打造特色”为指导思想,紧紧围绕普及艺术教育和创建特色活动项目两项工程,以形式多样艺术主题活动为载体,以评选奖励机制为推动力,不断深化提高中小学艺术教育工作水平。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完善艺术教育管理制度,成立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由分管校长负责,中层干部和教研组长具体抓落实,有计划开展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学生艺术培养和艺术特长生选拔、升学机制不断完善。

(二)中小学艺术教育普及性高、形式丰富

中小学积极组建校园艺术团和文艺社团,现有合唱队、舞蹈、京剧等近十个种类152个校园艺术团队,有573个学校文艺社团(音乐137个社团,美术128个社团,动漫、摄影、飞镲等其他类型308个社团),专用教室231个(音乐93个,美术84个,篆刻、版画等其他54个专用教室),2万多名学生参加艺术社团(其中音乐4700名学生美术4800名学生其他12000名学生),学生参与度近50%。

中小学每年以艺术展演、文艺比赛、校园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师生参与率达到100%。近三年来,学生艺术团先后参加了世界华人艺术节钢琴大赛、全国青少年书法绘画大赛、全国中小学生健美操大赛等活动。在第十八届“海门艺术节”游园活动中,中小学艺术特色校、幼儿园和青少年宫书画院的200名师生共同参加“‘艺术蓓蕾绽滨海’——少儿艺术才艺展示”活动,师生共同展示了书法、篆刻、版画、藏书票、剪纸、刻瓷、刮色画、面塑、丝网花、集邮等才艺,得到游园领导和群众的高度赞赏。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初步形成

近年来,德育科积极推动校园艺术教育特色品牌建设,各中小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坚持艺术教育特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得到学生、家长、社会广泛认可。目前,一中心小学、上海道小学、实验中学和六中分别成立了铜管乐队,盐场小学的飞镲队、河头小学的落子队、浙江路小学的腰鼓队、向阳三小的秧歌队、桂林路小学和馨桥园小学的版画社等校园艺术社团初步形成规模。

德育科组织部分学校艺术教师到北京观摩学习,学习之后,各校借鉴先进的训练和管理经验,积极对各自的队伍进行节目的改进和创新。一中心小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将传统的铜管乐坐式演奏改编为行进表演,使表演更具观赏性;浙江路小学的腰鼓和向阳三小的秧歌不仅保留了原有广场舞蹈健身的功能,而且经过艺术加工搬上了舞台,形成了普及与提高的有机结合。各校结合校情积极开展艺术特色品牌项目建设,涌现出了青少年宫的小海螺艺术团、一中社团、六中铜管乐、实验学校民乐团、草小京剧、浙小腰鼓、馨桥园小学篆刻、中心庄小学楹联、贻成小学藏书票、徐州道小学集邮等一批在全区、全市、甚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学校。截止目前,全区已建成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学校30多所,占中小学校40%,其中小学达到20多所,接近70%。

(四)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校园艺术教育立足全面普及,整体提升中小学生艺术素养,重点培养艺术特长生。各中小学校积极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使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艺术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和艺术特长。今年,通过教育局组织考核认定的小学艺术特长生有797人,比去年增加241人,增幅43%,这也是连续第三年保持40%以上增长。共有133人通过市级中学艺术特长生认定,居滨海新区首位,实现连续三年10%以上的增长。今年共有31名小学毕业生通过初中艺术特长生考核录取,有13名初中艺术特长生被高中校预录。应届高考艺术类录取数量逐年攀升,今年有92名艺体类考生考入二本以上高等院校(2010年有43名,2011年有54名,2012年85名)。小学全面普及,初高中、大学有效衔接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日趋完善。

(五)中小学艺术教育取得显著成绩

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狠抓艺术教育,逐年增加艺术教育经费,本学年达到112万元(教师培训费用12万元、专业团队建设53万元、购置图书及用品24万元、参加比赛经费23万元),为深入开展艺术教育工作提供了经费保障。通过这些扎实有效的措施,使得全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逐年发展,变化很大,取得显著成绩,近3年来在各类艺术活动中获得116个部级、248个省市级奖项;实验学校评为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中心庄小学被评为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校。

三、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特色

(一)以比赛促提高,全面开展校园文艺展演活动

近年来,教育局先后举办了中小学生艺术节、校园合唱艺术节、少儿舞蹈大赛、校园集体舞大赛等大型文艺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推动了学校艺术教育的发展,提高了艺术教育水平。2013年6月初,教育局相继举办了合唱、器乐、舞蹈等专场汇演展评活动,全区60多所学校选送了150多个节目,2000多名学生参赛表演。经过选拔评选,推荐29所学校的60多个节目参加天津市文艺展演,目前得知至少取得两个一等奖,八个二等奖和八个三等奖,突破去年成绩(具体成绩下半年公布)。

上半年,结合滨海新区创建文明城区和海门艺术节活动,教育局举办了中小学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这次活动在保证节目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校参与度和特色活动展示。三十多所学校参与编排的九个节目,既有传统歌舞的创新演绎,也有充满青春活力的特色健美操和行进中的铜管乐演奏,更有京剧联唱、武术表演等国粹节目的创新编排,充分展示了学校艺术教育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二)结合责任教育,深入开展“五爱唱读”工程

教育局德育科坚持将艺术教育与读书活动、责任教育有机结合,在中小学生中深入开展“五爱”歌曲大家唱和“五爱”书籍大家读的“五爱唱读”工程,在增强学生文化艺术素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学初,各中小学校广泛发动师生,精心选取歌曲和书目,调动学生参与合唱和读书热情。利用音乐课、晨读、大课间、午休等时间组织歌曲练习和读书指导,校园充满嘹亮的歌声和读书声。各中小学校纷纷组织开展“校园合唱节”,在班级合唱的基础上,成立校级合唱团,为学生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此项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和精神品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乐于读书的良好品质,营造出和谐向上、健康文明的艺术教育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

(三)发挥少年宫功能,拓宽校外艺术教育发展空间

青少年宫作为学生校外艺术教育重要部门,承担着中小学生艺术培养的重要职责。青少年宫现有声乐、器乐、科体、舞蹈、书画等33个科目培训班,每年为近万名青少年学生进行艺术培训。青少年宫通过组织开展中小学文艺展演比赛、“爱祖国爱家乡”百米长卷绘画比赛、“我的T台我做主”环保服装大赛、“大美滨海”幻灯片比赛、“秋风送爽含珍艺、丹枫迎秋蕴真情”送高雅艺术进军营等三十多场文艺活动,使60多所学校的12万人次学生享受到高雅艺术的熏陶。成立于一九九八年的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至今共参加各类大型文艺展演比赛活动100多场,舞蹈《踏浪》等近二十个节目荣获全国一、二等奖;培养了宋佳(北京音乐舞蹈学校)、史丽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校)等十余名优秀艺术人才。青少年宫“永丰少儿书画苑”定期组织学生外出写生,举办师生书画展,积极推荐优秀学员参与市级比赛,为学员成长成才创设条件。

青少年宫充分挖掘自身艺术教育潜力,将校外艺术教育培训活动拓展到各中小学校,先后在新港一小、北塘学校、实验学校、一中心小学、草场街小学、上海道小学等十几所学校开设艺术、体育、科技等专业课程,满足广大基层学校学生的艺术发展需求,拓宽艺术教育培训发展空间,为青少年创设和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培养青少年艺术素养,提升艺术教育水平。

四、中小学艺术教育存在的不足问题

(一)学校领导重视艺术教育不够

有些学校领导对艺术教育认识浮浅,认为搞几个活动、出几个艺术尖子就是艺术教育;对艺术教育重视不够,认为艺术教育“白花钱”或“太烧钱”,不肯投入或经费投入少,不组织参加各项活动。一些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构不够健全,没有完整艺术教育建设的规划,人员配备不足,艺术教师的研讨、交流活动很少,制约着艺术教育的发展。有的学校没有艺术团队,社团种类少,参与学生少,艺术教育活动质量有待提高。

(二)校际间艺术教育发展不均衡

中小学在艺术教育发展上由于发展基础、重视程度、投入力度等多方面原因,存在着明显的校际间不均衡的问题。实验学校、六中等传统艺术教育强校,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突出,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富有创新,学生参与面广。相较于这些传统艺术教育强校,更多的中小学校对于自己的艺术教育发展还没有准确定位,还没有找到符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的艺术教育发展方向,还处于特色建设的起步和探索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另外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投入差距很大,明显不均衡,现各中小学艺术教育经费平均每校投入资金18096元,最多的桂林路小学投入20多万元,有6所学校根本没有艺术教育经费投入,有37%的学校艺术教育资金投入不足,有22%的学校艺术教育设备满足不了教学和开展活动的需要。

(三)艺术教育师资队伍亟待加强

本次调研中,38%的学校反映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专业艺术教师,导致规定的艺术课无法正常开设,更无法组织开展学生艺术社团;32%的学校反映目前学校艺术教师缺少专业培训,艺术教师专业素养达不到学校发展需要。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艺术展演中,学生服装整齐,而指挥教师却穿着休闲服装登场;有的指挥教师节奏把握不准,或有气无力一副病态。展演中个别学校学生演唱集体跑音;有的学校选送节目几年不变,这都说明中小学艺术教师专业素养亟待提高。

(三)高水平艺术团队培养有待提升

近年来各中小学培养了大批艺术人才,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目前仅有青少年宫小海螺艺术团在全市具有一定影响力,显然无法满足人们对艺术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更与滨海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相适应。艺术教育迫切需要打造更多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艺术团体,从而带动艺术教育快速发展。但是作为各学校艺术社团骨干的艺术特长生培养却出现了报名和招收人数萎缩的情况,特别是高中艺术特长生招不足人甚至招不上人,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

五、解决存在不足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艺术教育认识,完善艺术教育培养机制

全面提升中小学艺术教育水平,需要深化素质教育理念,尤其是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对艺术教育工作的认识。要使学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不仅是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需要,更是健全学生人格,促进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不仅要形式上的丰富多彩,更要保证内容上的赏心和悦目;学校艺术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某一方面艺术特长,更重要的是通过艺术熏陶培养健全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

因此,要积极开展校长、艺术教师艺术教育培训指导,以研讨、学习交流、比赛、督导等形式,加大指导、评比、检查力度,不断提高艺术教育认识水平,丰富完善学校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加强艺术教育特色项目创建机制,完善艺术特长生培养机制,施行艺术教育评价奖励机制和艺术教师定期培训机制。

(二)严格落实课程标准,规范艺术教育课堂管理

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务使艺术教育课开齐率和开足率达到100%,坚决杜绝削减、挤、占、挪用音乐美术课现象,确实保障学生美育教育时间和效果。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引导艺术教师不断加强艺术课程研究,深入探索艺术教育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学生喜闻乐见的艺术教育校本课程,在普及艺术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学校特色艺术项目,使校本课程与学校艺术教育特色建设有机融合,相互衔接,递进发展。

各中小学校要在教育局配齐配足学校艺术教育资源基础上,做好日常管理和维护,为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艺术活动提供有利保障。

(三)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丰富校园文化艺术活动

各中小学校在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基础上,全面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艺术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学习掌握一项艺术特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各学校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域艺术资源、教师特别是艺术教师专业特长和技能、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等多方面因素,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确定学生易学会、好掌握的艺术项目供学生选择,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

各中小学校每年要有计划地举行各类艺术展演活动和校园合唱活动,有效组织班级人人参与;成立校级艺术社团,注重优秀人才培养和精品打造。以此活跃学校艺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陶冶学生艺术情操,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四)注重艺术特长生培养,促进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艺术特长生是各学校艺术活动的骨干力量,是有专业培养前途的艺术人才,扩大艺术特长生招生比例,既有利于推动学校艺术教育发展,也有利于扩大艺术人才培养范围。因此,在继续坚持小升初艺术特长生加分和艺术特长生免试提前录取政策基础上,增加艺术特长招生优惠幅度。建议将初中招生比例由原来的2%提升到4%(力争与体育持平),扩大高中艺术特长生招生学校数量(二中申请2014年招艺术特长生),同时进一步降低录取分数(由原来的5分(一中)、10分(紫云等)降到20分、30分),使更多的艺术特长学生享受到政策,激发家长和学生坚持艺术发展的动力,促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持续发展。

要建立完善小学、初中、高中艺术教育项目有序衔接发展机制,为艺术特长生专业发展建立制度保证。推广六中经验,以班级为建制成立乐团,特别是一中、二中这样的完中校,有利于项目持续发展,形成规模。

(五)打造精品艺术团队,引领艺术教育高水平特色发展

教育局要制定完善学校文化艺术特色发展评价考核和奖励机制,对艺术教育发展有序、形成规模、成绩突出的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各中小学在发展声乐、舞蹈、绘画等大众项目同时,要关注地域特色项目的发展,发掘传统文化特色,集中力量打造版画、铜管乐等特色项目。依托特色学校和校外艺术教育机构成立中小学版画工作室和中小学铜管乐团,积极推动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发展地域特色,培养艺术特长学生提供人才保障。

(六)强化艺术教育师资培养,促进艺术教育健康发展

教师是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各学校要按照《学校艺术教育规程》的要求,完善艺术教师评价考核办法,结合课堂教学、组织课外艺术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参与教研活动等多方面表现与实绩对艺术教师进行综合评价。督促指导艺术教师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支持艺术教师的理论业务学习,积极组织艺术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教研活动,鼓励支持艺术教师组织指导课外艺术活动。同时,各中小学校要在配齐艺术教师开足艺术课程基础上,积极吸纳有艺术特长的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参与艺术教育的组织协调工作,不断壮大艺术教师队伍。

校园艺术活动范文篇10

【关键词】营造;氛围;打造;特色

打造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必须将特色项目与当前社会文化主流与美术教学大纲相结合才能体现特色的价值促进特色正常健康蓬勃发展。我认为打造学校美术教育特色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师资——专业教师必须具有发展本学校美术教育特色所必备的合格的专业素质和创作能力、创新思路。

(2)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案——组织者需有明确而实际的发展特色教育思路,制订短期和长期的活动规划。

(3)艺术氛围的营造——学校需要营造浓郁的校园艺术氛围为特色制造适合发展的大环境。

(4)宣传——特色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媒体和主管部门的支持宣传。

(5)管理和后勤保障——特色项目的开展离不开主管领导的管理和检查和督促以及后勤部门的支持。

具体设想如下: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形成特色的前提条件。学校应根据现有师资优势,选择一种较单纯的艺术项目作为突破口,再结合各个教师的专长分组培训学生,形成一专多能、百花齐放的局面。这样既能有效利用教学师资,尽快突出特色。比如根据我校现有的师资来看在绘画方面有突出优势,可以成立绘画特色组,具体设想见表1。

学校美术氛围的营造,艺术氛围是打造特色不可或缺的土壤和条件:

(1)要在校园醒目的位置设置展示美术作品的橱窗,展示学生新作品公告获奖和发表作品信息,每1月更换一次。

(2)在较宽的教学楼走廊和楼梯转弯处装饰师生优秀获奖作品并标注详细资料。

(3)在学校、教学楼、科技楼、体艺馆宿舍大厅装饰制作体现教学功能的大型美术作品。

(4)全校教师要支持、引导学生热爱美术。学校要多组织师生积极参加美术竞赛活动,并要力争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媒体的宣传,共同营造学校美术氛围。学校要开辟专门的美术教室、陈列室供师生学习观摹和交流。学校还要注重对美术名牌生的培养,把培养名校美术生当作与文化类名牌大学同等重要的工作来抓,我县铜中09级学生考入清华美院的经验证明,美术生冲刺清华、央美等名校,是培养优生和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条捷径,具体的设想是每届在高一、高二学生中挑选成绩在500分左右的热爱美术的学生2-3人成立培优小组,学校领导和教师组成培优管理小组共同负责美术培优生的管理、培训、后勤工作,从学生的专业培训,文化课的安排考试信息和培训教师经费等全面负责,逐步培养名校学生,提升学校特色档次。

在宣传上,学校要安排专人对学校的美术活动和创作成果及时向主管部门汇报,多与主管部门和外界交流,了解美术教育现状,通过媒体宣传报道,让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了解学校的特色宗旨,支持学校艺术特色发展,让校园艺术特色之花永放异彩。表1铜梁一中营造校园艺术氛围打造学校艺术教育特色设想特色项目目标学生来源和时间安排辅导师资后勤主题性绘画组创作内容包括:

1、科幻绘画;

2、校园生活;

3、改革成就;

4、美丽的家乡

短期目标(一年):参加市县经常举办主题性竞赛,如科技绘画展、改革成就展等

长期目标(三年):培养具有一定创作能力的老师和学生并推出作品并逐步学会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如油画、国画、版画等。

最终目的:使学校在这个领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优异的竞赛成绩,打造县市独一无二的绘画特色。高一、高二选15名有美术基础的学生,每周1-2个晚自习辅导,每月出一件作品。原则: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愿的原则。装饰性绘画组创作内容包括

1、风景画;

2、花卉画;

3、静物画;

4、装饰风格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