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0:51:20

现金流

现金流范文篇1

(一)帮助企业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企业需要有大量的现金支撑生产经营活动,也唯有如此才能够及时支付账款、偿还债务、支付薪资等等。企业的现金流量管理需要有合理的规划。但是现金持有量不能太少,否则影响正常交易,也不能过多,不然会影响自身的收益水平。作为财务人员,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应该对企业的偿付能力、财务风险规避有很好的评估与控制,从而实现企业财务的健康管理。

(二)明确评价企业绩效

现代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管理科学性相当重要。财务管理作为管理的重点,与企业的生存息息相关,现金预算管理重要性日益突出。管理现金流量,使其准确反应现金流量信息对企业的财务杠杆及变现能力、偿债能力。并且,也是对企业资产的质量的最好反应,让企业对财务状况及经营绩效有更清楚的认识。

二、企业现金预算管理模式目标及特征

(一)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目标

通过预算管理企业现金流量不但能够有效地调整、控制、安排资金,而且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也可以真实地体系出企业财务收支情况,企业可以将之当作发展能力的评估根据。利用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管理的主要目标就是为了利用年度预算管理,进一步顺利实现企业年度经营目标。每月企业的财务员按照时间顺利详细梳理年度预算,对现金流量进行科学的预算管理,最终让企业可以按照年度经营规划严格执行,从而让年度经营目标基本实现。按照每月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将现金流量和预算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进行全过程控制,在现金的流入流出中让企业对预算执行有更好地把控,强化预算控制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预算环境。

(二)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特征

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主要有三大特征。其一,实施现金预算管理让企业财务员能够更好地规划企业未来的生产经营行为,防止短期利益造成企业预算管理和预期效果不符;其二,在预算管理中把现金流量当作基础,可以让企业更加重视预算管理中现金的作用;其三,利润最大化是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的重要目标,企业对资金的日常收支通过现金流入流出来进行有效控制,以防范财务风险入侵,优化财务管理目标。

三、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基础

(一)营业收入

现金流入是企业现金流量里营业收入的主要获得途径,在现金流量预算中,尤其重要的就是企业的营业收入。当企业对营业收入预算进行编制时,会把企业全部部门编报的产品资源总量进行综合,另外并和企业营销员做好信息的全面沟通,从而利用市场分析的有效性做好预算管理,关键对当下我国市场中的众多影响变化因素进行了解,再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合理预测企业市场营销状况。唯有如此,才能科学编制营业现金收入预算。

(二)现金流出量

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管理之时,企业应该严格控制资金的支出,让企业能够合理使用资金,在生产建设及投资等环节有充足的资金支持,从而使资金利用效率越来越高。企业对现金流量预算的合理编制的前提是能够以精细化的思维管理现金支出,资金预算草案应该企业的每个部门按照自身业务情况科学化地制定,然后财务部门对其进行审核。财务部门对每个部门的现金流入量进行全面分析、评估,然后给出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草案,交由企业预算管理决策机构进行审批。纵观预算支出管理,资金支出预算需要财务部门的严格控制,统一调配全部资金,而且不能违背预算管理原则。要是现金支出并不在预算之内,则应经过严格的审批,由此来防止企业的预算失控或者盲目突破预算的行为出现。

四、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对策

(一)做好预算监控

企业在现金流量预算目标管理中实行“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方法。每个季度,企业按照全年预算总额分析经营中的资金需求量,编制资本和经营预算则以财务信息系统为基础,然后按每月分解季度预算。企业每个部门都必须认真规划下月的资金使用情况。财务人员则全面评定各部门的资金需求规划和企业目前的实际资金现余量,并做出阅读资金预算报表。交由企业的预算决策部门进行审批,再发到每个部门,并对现金流量预算认真执行。在管理现金流量的过程中,需要“刚柔并济”的管理理念,即柔性引导与硬性约束相辅相成,适时监督预算管理动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二)增强现金流量管理力度

第一,企业为了充分管理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并顺利实现预算管理目标,就应该按照各个业务的特征,把现金流入、支出管理进行细化,在绩效考核中也将预算管理状况作为重点,以积极落实年度现金预算。财务部门以动态监管原则管理生产经营中的现金流量,全面分析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进行有效调控,从而让资金流量不偏离预算目标,让资金预算目标至始至终都在可控制、可实现的范围。第二,通过筹资活动管理现金流量。对于企业来说,要想获得发展良机,就需要进行融资。融资过程中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很重要,企业财务部门需要以多元化的预算管理方式,从精算成本、融资渠道两个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战略。第三,从企业财务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资金投资过程中,对现金流量进行预算管理是为了分析企业投资中的财务风险问题,并制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因此,企业的财务人员应该对投资中的现金流量变化进行数据与信息收集,保证企业的资本预算具有可行性。

(三)做好现金收支两条线

企业在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能够帮助本企业集中管理、通后使用现金流量,防止以收抵资、以支抵收的问题出现预算管理中,从而不利于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真实反映。更为了防范资金发生沉淀,还需要进一步控制好资金结算,对现金收支变化、动态流量进行合理有效的预算与调整,现金流量在被调整之时,需要用以收定支的方式管理资金,不能让现金流量过剩,也不能因为不足而导致资金流转发生停滞、断流的严重问题,不然企业财务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

(四)科学评估现金流量预算风险

企业在决策现金流量问题的过程中,很多时候管理高层都会持谨慎态度,这通常让企业的发展速度变得缓慢。因而,企业在评估现金流量预算风险时,应该持科学态度,不能很冒险,也不要过分保守。你先对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情况有充分的掌握,再根据发展战略及财务目标去分析、预测、管理资金运转过程中或许会发生的风险,不管这种风险是否具有隐性特点,都必须重视,从而稳定现金流量,确保发展效益,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五)基于现金流量做好投资决策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理财活动的重要根据,它深刻地影响着企业的长期盈利和投资回报率。企业对投资项目的选择应该有科学的决策作为前提,但这个决策却不能只把项目账面的盈利情况当作唯一衡量标准,投资参考的主要依据必须视企业今后经营性现金流量情况而定,站在现金的层面深入分析中长期偿债能力、股利支付能力等等,让企业能够作出更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

(六)全员参与财务预算管理

对于企业来说,在编制财务预算过程中,一般度将财务看成一种隶属关系,按照两上两下的方式一级一级地审核、调配、汇总、合并。不管采取的是哪一种方法,企业高层都一定要重视,以责任落实、领导负责、合理调整等方法让企业所有员工都参与到现金流量预算管理中。对财务预算的最终确定应该要通过企业的管理员们的统一意见,并由最高领导者核准。在企业实施全员参与财务预算,对加强现金流量管理效果就在于通过企业高级管理员对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进行宏观掌控,比如对资金来源途径和资金的详细使用情况进行了解,从而通过控制财务运行来加强预算管理,让经营考核指标得以顺利实现。另外,通过全员参与的方式可以让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更加有序,各部门和中层管理者对自身的工作职责更加清楚,在工作流程改进与分工协作中强化管理效率。还有一点值得主要的是,公布与实施财务预算,让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做好现金流量预算管理,能够促进经营民主化,又使职工在预算执行中了解企业经营形势工资增长等方面的信息。

五、结语

现金流范文篇2

关键词:现金流管理;信息化;集团型企业

1“三算合一”的现金流管理方式

A集团的现金流管理不仅包含了对传统财务报告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管理,还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将应收票据也纳入了现金流的管理范畴。通过用友NC6.3财务系统平台,将现金流管理从预算规划开始,通过核算的过程管控、结算的对比分析,从源头起保证了资金使用的全程可控。1.1预算事前控制。通过NC6.3系统资金管理模块中的资金计划功能,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资金结存、流入、流出、盈缺、筹措等一系列重点环节进行统筹安排,编制计划,形成资金的事前控制。各级子公司需先按要求填报集团规定格式的现金管理报表,待集团公司审核、批复后,通过系统平台进行预算方案的启动,而后子公司方可进行下一步核算操作,否则无法生成结算单与凭证。在这过程中可按照现金流量性质提出适合本企业的管理要求,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管理要求:原则上要求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净利润+折旧摊销+其他非付现因素。另外,还应将扣除材料采购、动力、人工及税金后的其他经营支出,对应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明细进行细化管控。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管理要求:原则上要求投资项目整体付款额度控制在企业当年计提折旧资金的80%以内,且应优先考虑已完工、未付款的项目。另外,还可将支出内容细化到项目投资主管部门批复的投资项目,进一步又可分为竣工和在建的项目,具体报送内容可包括但不限于项目概算、开工与竣工日期、累计付款情况、本期预计付款额等信息。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管理要求:原则上要求经营性贷款不新增。“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和“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可根据融资单位进行明细分类填报,可包括但不限于融资种类、融资额、承销商、合同编号、用途、到期日及本期到位或归还金额等融资信息。1.2核算事中控制。通过NC6.3系统资金管理模块中的现金管理功能,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事先核准的资金计划支出项目对与资金流出相关的全部账务处理进行提示或控制,形成过程中控制。具体操作为:付款业务发生时,会计人员需提前在资金结算系统录入付款信息,由系统自动校验该笔付款是否符合资金预算的批复情况,通过后方可进行付款操作。1.2.1结算系统的具体管控。第一,NC6.3系统通过在现金管理平台中录入资金结算单,输入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和应收票据相关的收、付款资金计划项目,来保证对资金计划进行过程管控,即各公司资金预算如未被批复或录入结算单的付款金额超出资金计划额度,则该单据无法保存。对于现金流管理中的投资活动管理,为了控制投资项目的支付进度,在填制付款结算单时,设置了具体工程项目的必填选项,不但做到了投资支出的总额管控,还落实到了具体项目具体管控,以防出现不同投资项目间资金挪用的情况。第二,在结算系统中设置了跨组织的资金审批流程,通过分权限、分额度审批付款来保证各层级乃至集团公司对大额现金流出的掌控力,如500万元以下付款各单位完成内部审批即可支付;500~5000万元付款完成各单位内部审批后,还需由二级单位审批后方可支付;5000万元以上付款则在完成上述审批后,由集团公司审批后才可支付。1.2.2账务系统的分类核算。收、付款结算凭证在结算系统完成审批后,可直接生成账务系统中的凭证,A集团根据企业经营和日常入账的实际情况,筛选出全部与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应收票据对应的会计科目,并设置为结算单必填选项,结算单生成凭证后,可直接由其生成对应科目与辅助,极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并降低了入账错误率。为保证资金结算系统和账务系统中现金流量项目的一致性,专门设置了资金计划与现金流量项目的对照表,可直接将细化的资金计划项目对应生成凭证中的现金流项目。为方便各类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统计,并据此出具各类资金管理报表以方便管理层决策,各单位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资金类银行科目设置资金项目辅助项目进行核算,该操作类似于银行专用账户的管理,即把总体资金细化为多个专项资金,各个专项资金的余额、发生额均独立核算,为资金的合理使用和风险提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3结算对比分析。月底结账后,可由NC6.3系统直接生成结算系统的资金执行情况表与账务系统中传统财务报告形式的现金流量表。公司可将资金执行情况与计划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和原因,做到事后分析,用以指导下一步工作。NC6.3系统支持多级上报、汇总,A集团为方便出具合并现金流量表,在结算系统选择现金流分类时,增加了集团内、外部的维度选项,出具现金流报表时,可抵消内部单位间的现金流而直接选择外部现金流生成合并数据,极大程度减少了统计、抵消关联交易现金流的工作量。另外,还可根据各单位填制的内、外部现金流情况,统计出集团内部资金的交易量,为集团内部资金调配打下基础。

2利用信息化手段后,现金流管理中仍存在的问题

虽然NC6.3系统为企业进行现金流管理提供了很多便利手段,但仍存在很多或因软件本身尚需完善,或因录入现金流量的财务人员水平不同而导致的问题,目前较为明显的问题如下:2.1结算系统与账务系统易出现差异。因用友NC6.3系统的结算系统与账务系统分属不同管理模块,即使通过对照设置,两者可进行关联生成,但仍会因以下原因出现两者不对应的情况,且需人工逐笔查找核对原因。2.1.1结算单关联生成凭证后的现金流可修改。具体为由资金结算系统中的结算单直接生成账务系统凭证内的现金流量项目仍可人工修改,且修改后与结算系统中的资金计划项目不进行校验。该操作将可能导致出现人为刻意修改现金流的情况,将使财务报告中的现金流量与资金计划的现金流量不一致,影响资金计划的事前控制和财务报告中现金流的准确性。2.1.2资金结算单未及时生成凭证影响资金计划执行与现金流量的一致性。具体为日常账务处理中,经常出现财务人员大量录入多笔资金结算单后,因业务量较大或录入时间较晚,公司的内部审批或分额度审批流程未在当天及时完成,或审批流程完成后财务人员未及时生成凭证的情况。该操作将导致当天由结算系统生成的资金执行情况表和由账务系统生成的现金流量表出现差异,月底将全部结算单生成凭证后该差异方可消除。该问题在出具资金类管理日报的情况下尤为明显。2.2负数录入影响数据准确性。NC6.3系统在结算系统中录入收、付款信息时,可进行负数录入,虽在一定方面解决了同一笔款项的收付款退回问题,但部分公司在录入时存在较大随意性,容易导致现金流量不准确。如在内部结算时,容易出现内部单位进行关联交易时因未及时沟通,一方单位同时将款项计入流入与流出,而另一方单位则将款项收支相抵后影响现金流无流入与流出,导致两个关联方单位之间的现金流量数据不对等,与审计事务所关联交易调查出的数据存在较大差异。2.3财务人员水平不同,导致现金流入账不统一目前,A集团“三算合一”的财务管理系统因利用信息化手段已基本形成内部闭环,但因各下属单位业务数据库不同,因此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尚未完全对接,需人工录入资金结算单。在此过程中就有可能因财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和对业务的理解不一致等,导致现金流录入的标准不一致,如部分单位因自身管理需要将内部单位间的借款利息支出纳入经营现金流统筹考虑;部分单位因对同一业务的理解不一样,将相同性质的资金流计入了不同的资金计划项目,导致合并现金流的信息反映不统一、不准确等情况发生。

3利用NC6.3系统管理企业现金流的建议与探讨

3.1设置结算系统与报表系统现金流量的实时校验。针对上述“结算系统与账务系统易出现差异”的情况,建议完善信息化手段,从NC6.3系统内部对结算系统与报表系统进行实时校验。(1)资金结算单与其生成的凭证中的财务信息必须一致,否则将会进行预警和控制,从源头上保证两个系统现金流与资金存量的一致性;(2)在出具结算系统中的资金执行情况表时,设置其与账务系统中现金流量表的余额、发生额的实时校验,保证资金计划管控的信息与最终财务报告反映的信息一致。该项工作对信息化专业能力要求较高,无法通过企业的财务人员单独完成,需要专业软件工程师的介入。3.2业务与财务协同联动。建立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信息集成与联动,即从销售与采购业务签署合同开始,将源头信息录入信息化系统,而后通过对该业务流的不断操作,实现由采购到付款、由销售到回款的信息联动,实现业务信息直接生成财务信息,以保证集团型企业各项财务信息乃至现金流的准确与一致性。该项工作需要企业管理的集成化,而非单独财务软件可完成,且整个企业只能有一套完整系统来实现数据库集中,对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要求很高,无法只依靠财务人员与软件工程师完成,一旦完成则对整个企业的管理有一个质的提升。3.3建立有效、统一的入账规则。在符合会计准则与相关管理要求的情况下,建立并不断完善符合本公司生产经营特性的入账规范,将公司业务涉及的全部财务处理进行分类整理,并规定统一的入账规范,其中现金流的入账规范至少要包括对明细资金计划项目的入账要求和内部关联交易的双方入账要求等。另外,还要定期组织财务及相关业务人员进行培训,且组织定期与不定期的财务监督检查,以保证入账规范的有效执行。该项工作可由企业独立完成,但需要企业的整体管理环境较好,相关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有效执行。如在业务与财务协同联动的情况下,加强规则管理则事半功倍。

4结语

现代企业的财务信息化已基本实现全面覆盖,但如何能利用好这一管理工具,需要对企业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进行精细化管理,未来企业现金流乃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方向势必与业务集成、与企业的整体经营决策集成来达到集约、高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秋生,刘新新.上市公司现金并购中的盈余管理与绩效[J].财会月刊,2019.

现金流范文篇3

一个企业想要持续经营,靠的不是损益表上的高额利润,而是必须保持良好而又充足的现金流量,否则就会引发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破产。中小企业的资金链本来就比较脆弱,稍有不慎,就可能会招来灭顶之灾,中小企业优化现金流管理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此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走访调查了武汉10家中小企业,了解目前中小企业现金流管理的现状。

本次调查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基本情况,第二部分是关于对现金流量管理的认识及管理措施。对于调查题的设计,我们采取专家论证和小范围内预调等形式,以确定表述清楚,被调查者容易理解和回答。我们主要采用了集中问卷调查方式,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回收问卷260份,回收率87%,其中有效问卷248份。问卷调查范围涉及行业主要包括化工业、冶金业、服装业等制造业,既有内贸企业,也有外贸企业,因此,我们的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从调查结果看,被调查者从事财务工作的占60.79%,从事生产管理工作的占13.51%,从事销售与采购工作的占15.8%,其他工作的占9.9%;被调查者职级为单位中层管理者的占58.6%;职称在中级以上的占72.6%。这些情况表明,被调查者工作经验比较丰富、阅历较深、思想较成熟,对现金流量管理重要性及本企业现金流量管理措施的认识与体会比较到位,能比较可靠地保证本次问卷调查的效度(调查质量)。

2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现金流量管理现状

由于调查企业的选择及调查题设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虽不能以上述调查结果断然做出任何保证性的结论,但其某个方面或某个层面,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

根据我们对武汉地区10家中小企业实际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小企业在现金流量管理方面的现状不尽人意,主要表现为:

2.1缺乏对现金流量的重视

企业生产、采购与销售人员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基本的认识,认为现金流量管理是企业财务人员的事情,与自己关系不大。采访中大多数企业很少对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因此造成大量的半拉子工程和投产后因无流动资金而停产的项目。有的企业为了维持生产,持续大量地向银行借款,形成固定资产折旧和利息费用同时加大,以致长期亏损,使企业陷入瘫痪状态。

2.2资金使用不合理,效率低下

一方面,把过多资金用于长期项目,致使流动资金补偿不足,几乎全部以流动负债来维持运转,财务风险陡增;另一方面,企业间相互拖欠较为严重,应收账款收不回来,企业支付能力严重匮乏,“三角债”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现金流转不畅又造成了企业高额库存,生产经营无法平稳进行,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

2.3缺乏对融资环节的有效控制

企业对资金需要量及融资风险没有科学认识,盲目认为融到的资金越多越好,从而忽略了资金的使用时间价值和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比例,使企业陷入过度负债或借新债还旧债经营的恶性循环之中。

2.4缺乏信息反馈机制

一些企业对现金流量管理缺乏事后控制,并没有从资金的使用、筹集过程上观察出市场动态。因此无法择其优、去其弊,为新的现金流量循环运动提供借鉴。

3中小企业优化现金流管理的对策

3.1明确现金流管理的目标

为实现有效现金管理,企业应制定如下的现金流管理目标:一是能有效实施企业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二是控制企业现金流量,合理配置和利用资源创造更大的企业价值;三是加大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延缓应付账款的交付周期;四是最大化各项收入,最小化各项生产、销售及存货成本;五是充分利用企业现金盈余,加强投资活动,缩短投资回收期限。

3.2完善制度建设,实现现金流的安全稳定运营

3.2.1建章立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一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企业具体业务流程中的资金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规范,预计资金的流入与流出量,与企业年度财务预算相比较,强化企业的现金回款能力和跨年度往来款项的支付能力。二是严格账户开立、变更、撤销的审批制度,对防止形成资金沉淀、避免产生不安定因素有明显效果。三是规定资金计划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资金付款计划制度及流程,严格按计划付款。

3.2.2明确和规范资金审批流程及使用制度,避免资金体外循环,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明确资金使用审批程序和权限,严格按照资金付款审批流程操作,资金支付审批权限公开透明,有效避免越权审批。企业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和办法,做到大额资金必须集体决策。

3.3规范和完善现金流的各种控制活动3.3.1现金预算的编制

目前最好的现金预算编制方法就现金收支法,企业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全面反映和揭示企业现金流入、现金流出、现金多余或现金不足等内容,并对现金不足部分制定筹措方案,对多余部分制定利用方案。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企业应对本单位面临的风险进行全面审视,从而全面促进各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

3.3.2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

对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应当在分析现金流入、流出各环节的基础上,对关键控制点或关键控制部位进行控制。现金流入、流出的控制包括授权审批、不相容职务分离、文件记录、独立检查等。对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全过程必须由独立于现金流入、流出各事项的单位或部门进行监督检查,保证现金流入、流出的真实和合法。

3.3.3现金资产控制

对现金资产的控制主要包括接触性控制、相关职务的分离、职工素质控制。对担任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等现金性资产管理的人员,应当由作风过硬、诚恳踏实的员工担任应当定期盘点和监督。

3.3.4现金流的日常控制

包括加大应收账款的回收力度,延缓应付账款支付,保持最优的存货储存量,减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无为的浪费。企业对外清理回收款的重点应该是时间较长、风险较高、难度大的应收账款,对内积极清理内部的“三角债”,以加快企业现金周转。

3.4加强措施防范企业现金流风险

3.4.1成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应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机构,机构的成员主要来自于财务、审计、市场等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所面临的各方面风险均应进行管理和监控。规模较小的企业成立风险管理机构不太可能,但可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企业现金流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并提出风险分析报告。

3.4.2建立现金流预警体系

为有效地化解现金流风险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应当建立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可以使用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资产负债率、银行借款总额、银行信用额度等指标构筑现金流风险预警体系模型。当现金流偏离正常状态时,对可能造成损失的条件进行分析和判断,估计风险事件的概率和后果,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现金流危机,通过现金流预警系统来动态追踪和识别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忽视或没有觉察出的现金流风险并及时做出预警。

3.4.3评估与防范现金流风险

企业应当对风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对现金流的定量分析,应根据财务报告和内部信息系统提供的其他专门现金流量资料进行。在进行定量分析的同时,应当进行风险的定性分析,以补充定量分析的不足,而且有时候定性分析比定量分析更有效。企业的专门风险管理人员应结合对现金风险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提出专门的分析报告,对现金流风险做出综合评估,提供决策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孟焰,李连清.企业战略性现金流量管理的探讨[J].财会通讯,2006(10)

2容少华.对现金周转管理的战略思考[J].财会月刊,2006(11)

3何瑛,彭晓峰.价值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05(4)

现金流范文篇4

【关键词】成本;自由现金流量;随意性支出

一、成本学说的理论基础

较早对委托关系进行研究的是伯利和米恩斯(1932),他们在《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提出,随着现代公司规模不断地发展扩大以及所有权的分散化,公司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存在着一定的分离,对这些财富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就掌握在越来越少的人手中。几乎没有控制权的财富所有权与几乎没有所有权的财富控制权,似乎是公司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此情形下,无论将控制权作为整体还是将其分割,无论它是否依赖于(投票)机制、法律手段,还是一定程度的所有权,控制权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脱离了所有权。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问题由此而产生。

A.A.阿尔钦和H.登姆塞茨1972年在《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中分析了团队生产中的委托问题,文中提出对于团队生产进程来说,一些在要素被联合投入团队生产之中,它产出了一个比分别使用要素进行生产所得出的产出总和更大的产出。这些联合投入到团队生产中的要素之间是通过契约联结的。在这个团队生产过程中如果对偷懒行为的监察是没有费用,就没有人会产生偷懒的激励。一般而言通过市场来进行监督是困难的,那么企业就是一种特殊的监察装置。此时“对生产率的计量与监督,以使边际生产率与投入的成本相匹配,从而能在企业内(比所有投入通过市场的双边谈判)更经济地实现偷懒的减少。”此时的企业不再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黑匣子”,而是一组要素投入的契约组合。

其后的詹姆斯?莫里斯(JamesA.Mirrlees)分别于1974、1975、1976年发表的三篇论文,即《关于福利经济学、信息和不确定性的笔记》、《道德风险理论与不可观测行为》、《组织内激励和权威的最优结构》,奠定了委托——的基本的模型框架,他所提出的提出逆向选择模型(adverseselection)和道德风险模型(moralhazard)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莫里斯教授开创的分析框架后来又由霍姆斯特姆(Holmstrom)等人进一步发展,在委托——文献中,被称为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模型方法(Mirrlees-HolmstromApproach)。在非对称信息情况下,委托人不能观测到人的行为,只能观测到相关变量,这些变量由人的行动和其它外生的随机因素共同决定。因而,委托人不能使用“强制合同”(forcingcontract)来迫使人选择委托人希望的行动,激励兼容约束是起作用的。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选择满足人参与约束和激励兼容约束的激励合同以最大化自己的期望效用。

在上述产权理论、委托理论和不对称信息理论的基础上,詹森和麦克林于1976年以其发表在《财务经济学刊》上的代表作《企业理论:管理行为、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为标志建立了成本学说。

二、两类成本分析

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成本与所有权结构》一文中,詹森和麦克林首先肯定了A.A.阿尔钦和H.登姆塞茨关于企业的契约性质,然后在企业契约理论框架之下讨论所有者和经营者的产权问题,将关系定义为一种契约,“在这种契约下,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即委托人)聘用另一个人(即人)代表他们来履行某些服务,包括把若干决策权托付给人。”

首先,詹森和麦克林对于第一类冲突——所有者(股东)和经营者的冲突(外部股票的成本)进行了分析。在假设企业不存在外部债券的前提下,一个拥有100%股权的所有者——此时他既是所有者又是管理者,即所有者——管理者(拥有股权的管理者)——将手中的一定比例股票出售给外部股票持有者,随着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逐渐分离,所有者——管理者与外部股权持有人的冲突也渐渐地显现出来。詹森和麦克林认为经营者为了自身效用最大化(包括金钱的和非金钱的)可能会从事一些有损于股东财富的活动,例如个人的物质消费、过度投资、不努力工作等行为。为了减轻这种经营者对股东财富侵蚀的上述行为,委托人(股东)可以通过审计、正式的控制系统、预算限制以及建立使管理者利益与外部股东利益更为切实可行的激励性补偿制度。总之,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是有成本的,成本并不为零。成本的总和定义为。

(1)委托人的监督支出;

(2)人的保证支出,如审计费用(最终会转移到委托人身上);

(3)剩余损失,人的决策与使委托人福利最大化的决策之间会存在某些偏差,由于这种偏差,委托人的福利将遭受一定的货币损失,即剩余损失。

他们发现,关系是非最优的、有耗费的或无效率的。这种成本取决于管理者的嗜好,取决于他们的安逸作风,取决于监督和约束活动的成本,也取决于对管理者(人)成绩的考核和评估成本,取决于策划和使用一个指标来补偿管理者所花去的成本,并且也取决于策划和实施以及特殊的行为规则或这车所花去的成本。同时,成本也取决于管理着市场及资本市场的制约。

然后,詹森和麦克林假设将企业的外部股权全部转化为债券,此时的企业的资本构成是负责任有限的债券和使用其自身的私人财富的所有者——管理者所提供的资金,该单一所有者的公司将不会承担与外部股权有关的那些成本,即不存在第一类成本。可是在现实中一般性的公司,为什么不存在所有者——经营者提供很小比例的资金,其余资金都来自于债权资金的情形呢?这是因为,债务对于所有者——经营者来说虽然具有一定财务杠杆的激励效应,但是同时也会有相应的监督成本以及可能发生的与债务相关的破产成本。上述资本结构的企业因此存在第二类冲突——所有者与债权人的冲突。

一般而言,潜在的资金出借方不会贷款100万元给企业家自身只投资1万元的企业。如果是这样,所有者——管理者将具有强烈的动机去从事那些尽管成功机会很小,但是一旦成功将会获利丰厚的投资项目,这就是债务资金。如果这些投资项目获得成功,他将获得大部分收益;如果投资项目失败,则资金出借方将遭受大量损失。正是因为资金出借者意识到所有者——管理者的上述行为的可能性,他们只会折价购买所有者——管理者所发行的债券。此时,发行债券的企业价值V2要比假设全部资金都来自于所有者——管理者利用自身财富投资所举办的企业价值V1要低,财富损失即为V1-V2就是成本中的剩余损失部分。

原则上,通过在契约中加入各种各样的保障条款,债券持有人可以限制那些导致债券价值降低的管理行为,例如对未来红利的限制、流动资本的维持性要求等。所有与这些条款有关的成本就是与债券相关的监督成本,而这些监督成本最终都会由所有者承担,进而减低所有者——管理者的股权价值。

如果企业一旦破产,股东失去了所有要求权,剩余损失为债权人持有债券的固定要求权(面值)与企业市场价值之间的差值,该剩余损失就是由债权人承担的破产成本。为了避免发生较大的赔偿损失,通常债权人会对企业进行重组,如果重组成本小于破产成本,这项重组行为是有价值的。

总而言之,与债券有关的成本包括:

(1)由于债券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影响而导致的机会财富损失,即剩余损失;

(2)由债券持有人和所有者——管理者承担的监督成本;

(3)破产和重组成本。

更为一般化的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应该包括:内部股权(由管理者持有)、外部股权(由企业外部股东持有)和债券(由债权人持有)。企业的总成本为上述外部股权成本和债券成本之和。

如何降低这两类成本?詹森提出减少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是降低成本的可行途径。

三、自由现金流量成本

1986年詹森在《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公司财务与收购》中首次提出自由现金流量概念。在这篇文章中,首先,詹森首次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这个概念,并给出定义:“自由现金流量指满足所有具有正的净现值的投资项目所需资金后多余的那部分现金流量,这些投资项目的净现值按相关资本成本贴现计算出来”。詹森指出,当一个公司拥有大量的现金流量时,管理者倾向于把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进行投资,他们甚至宁愿投入到低收益的项目上浪费掉,都不会支付给股东。这是因为,一方面,把自由现金流量还给股东减少了管理者所能控制的公司资源,而管理者需要通过对公司资源控制来实现公司的增长。因为管理者的业绩和报酬都是与公司的增长紧密相关的。另一方面,若现在把自由现金流量还给股东,那么将来需要钱的时候再通过借债来解决,但是负债需要还本付息,举债使管理者背负着他们对未来的债权人支付现金流量的承诺。因此,当企业存在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时,如何激励经理们拿出手中的现金而不是以低于资本成本的收益率投资新的项目或者浪费在无效率的事项上面就成为问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詹森认为,在自由现金流的使用方面,股东和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冲突,而且,“越是当公司产生巨额的自由现金流量,股东与管理者在股利支付政策上的利益冲突就越严重”。而在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时,股东就必须对管理者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来成本,詹森称之为成本。也是从这个角度,詹森把自由现金流量的概念和成本理论联系起来。

降低自由现金流量成本的途径主要有两个:负债和并购。

(1)负债取代权益资金可能会带来高效的经营和较高的公司价值。詹森认为债务资本虽然存在一定的成本,但是债务在激发经理和其组织的有效性方面的也产生一定的作用,这种效应称作为举债的“控制假设”。负债控制效应的作用在于:一方面,通过举债就引入了债权人的监督,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对管理者的约束能力,使管理层不那么容易将资金耗费在低效率项目上,从而有利于分散而难以监控管理者的股东,增加了股东财富;另一方面,未来偿还本息的压力迫使企业管理层谨慎评估投资项目,抑制滥用资金的行为,促进企业内部运行效率的提高,从而减少自由现金流量成本。

(2)詹森认为“自由现金流量理论可以预测哪一类兼并与收购更为可能摧毁价值,而不是创造价值;它也表明收购怎么样即成为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利益冲突的铁证,同时也是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这里包含了并购的两种情况:无效并购和被并购。无效并购是指对于那些拥有大量自由现金流的公司经理们来说有盈利的内部投资受到了限制,行业的自由现金流量被投资在组织的无效率行为和分散风险的项目上。这类并购实际上在“摧毁价值”。詹森用石油行业的并购行为来支持无效并购实际上是自由现金流量成本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的论点。被并购是指业绩良好且公司拥有大量的自由现金流量,但是他们拒绝把现金流支付给股东,这类也就成为其他公司的兼并目标。这类并购实际上是解决自由现金流量成本的一种解决办法。

虽然詹森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及成本的概念,但是自由现金流量本身的衡量就存在一定的难度,而要计量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就更为困难。对此可以从经营者角度考虑,不论资金来自于债权人还是来自于股东投资,这些资金最终都会被经营者支付出去。观察经营者对于自由现金流量的支付行为所形成的成本是间接分析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是一条可行途径。

四、自由现金流量成本的具体表现形式

根据詹森和麦克林的研究,两类成本主要包括委托人的监督支出、人的保证支出和剩余损失。这些成本具体体现为管理者将自由现金流量留在企业内,用于:(1)超额在职消费;(2)过度投资;(3)闲置。管理者滥用这些自由现金流量造成的企业价值的降低就是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

肯尼斯?汉克尔(Hackel,K.S.,2001)等在构建自由现金流量证券评估模型时提出了随意性支出(DiscretionaryExpenditure)概念,也就是“那些不是为了公司未来增长而随意花费的资本支出也是自由现金流量,因为这笔现金可以分配给股东而对公司的增长没有任何影响。”这些随意性支出可以概括为与公司未来增长无关的支出,也就是剔除之后既不影响公司正常经营活动,又不影响企业的健康发展。随意性支出被认为是导致企业价值减少的支出,通常包括“随意性收益支出”和“随意性资本支出”,其中“随意性收益支出”体现为超额在职消费,和“随意性资本支出”体现为过度投资。

①超额在职消费。超额在职消费一般在利润表上表现为管理费用或营业费用的增加。汉科尔和李凡特认为费用的正常增长与产量增长应该同步,如果费用增长率大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则存在超额在职消费。一般对这类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超额费用=费用×(费用增长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并且用年末总资产去除进行标准化。

②过度投资。过度投资可以表现为非相关多元化并购行为,也可以是固定资产、在建工程等长期资产的构建活动,经营者通过这些活动来营造“企业帝国”。汉科尔和李凡特在度量公司的过度投资时,利用资本支出增长率是否超过销售成本增长率来判断公司是否存在过度投资。如果资本支出增长率超过销售成本增长率则存在过度投资,否则就不存在过度投资。过度投资的计算公式如下:过度投资=资本支出×(资本支出增长率-销售成本增长率),并且用年末总资产去除进行标准化。

③效率损失(闲置)。除了满足支付的需要以及预防资金临时周转困难外,公司不必要保留过多的现金,由于过多地保有现金持有量造成的效率损失是典型的自由现金流量成本。除此之外,企业还可能会利用多余现金进行委托理财或者短期的金融资产投资。对于这部分成本通常可以用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与交易性融资产(短期投资净额)来表示,并且用年末总资产去除进行标准化。

总之,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导致的委托关系必然引致成本的产生,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可以利用超额在职消费、过度投资和效率损失等指标来反映。委托人可以通过减少经营者手中的自由现金流量来降低成本。

参考文献

[1]MichaelC.Jensen和WilliamH.Meckling,TheoryoftheFirm:ManagerialBehavior,AgencyCosts,andownershipofStructure[J].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76,3,no.4(October):305-360.

[2]MichaelC.Jensen,AgencyCostsofFreeCashFlow,CorporateFinance,andTakeovers[J].AmericanEconomicReview,May1986,vol.76,no.2,pp323-329.

[3]胡建平,干胜道.自由现金流量的成本:理论和证据[J].当代财经,2009(12):107-114.

现金流范文篇5

医院转变成为自收自支单位后,医院的现金流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往往造成医院的现金流入与收益不匹配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企业主观赊销行为的结果,而对于医院来说,应收医疗款主要是其执行社会保障这一功能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医院每期的收益往往与现金流入有着较大差距。

(二)现金流入的缺口与政策性补偿不同步

医院由于执行社会保障功能而受到免税优惠,这种优惠,其实是减少医院的现金流出。另外,上级部门和残联等福利性基金会也会对医院的收入缺口给予补偿,但这种补偿是有限的,而且是在几个会计期间后以补贴的形式流入医院。

(三)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较少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医用房屋也要求有特定的配置,因此,医院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很大。另外,由于药品、卫生材料等医疗物资价值高,而且不允许缺货,因此,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相比之下,由于医院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资金(留存收益)来发展壮大规模的,加上规避财务风险的原因,因此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对较少。

(四)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主要是在经营活动中形成回流

医院以实业性投资为主,投资回收期长,其创造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在“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反映,例如,购置大型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是通过检查收入、手术收入等形成现金回流。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意义

(一)分析现金流量的原因,保证资金的合理走向

医院的各种现金流入主要是其各项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医院正常运作的重要标志。如果某个会计期间的现金净流入主要是银行借款所致,就要深入跟踪分析其原因。如果银行借款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日常运营的需要,就应分析医院的医疗运营活动是否正常,因为靠借款来维持医院日常的运营活动可能意味着医院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财务困难。

(二)分析现金流量状况,衡量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由于医院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列账基础来确认其业务收支结余的,故业务收支结余的质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若应收医疗款较大,将影响到业务收入的准确性,而随意地提取修购基金也将影响业务支出的准确性。因此,通过现金收益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收支结余的比值)可以反映医院当期实现收支结余的可靠程度。

(三)通过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确保医院具有必要的偿债能力

利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信息,可计算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现金流量分析。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医院偿付债务的能力,可及时了解医院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医疗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到期的债务。如果医院当期医疗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维持医疗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支出后,其结余不能偿付债务,说明其已陷入了财务困境。

(四)分析医院各项投资的潜在风险,预测其未来发展状况

现金流量的动态信息为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如果医院投资活动是建立在科学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并且其现金流出量与融资现金流入量相对平衡,表明医院医疗运营活动正常,未来发展前景乐观。但是,如果盲目扩大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就可能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

三、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以药补医机制所产生的问题

以药补医政策主要是通过药品加成收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因此,从确保医院医疗支出得到完全弥补并实现收支平衡的角度,需要对目前医院以药补医程度的合理性进行科学性论证和分析。随着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以药补医现象的泛滥,如规定医院处方药量限制在一周之内,以防大处方;定期公布各医院药费情况,比较同一病种每人次门诊费用和每床日出院费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防止药商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把医院门诊药房转变为药品零售企业,等等。

(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卫生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基金专户,经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这一政策造成医院大量现金流被冻结。其主要表现为:

1.由于医疗收费价格绝大部分执行国家统一定价,没有施行成本价格,在财政补助水平不断下降,药品结余上缴的情况下,医疗亏损无法弥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2.药品利润全部上缴,返还要看亏损率,造成资金运动长期“体外循环”,严重影响了医院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

正因如此,事实上政府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并没有在全国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该政策出台后,全国实施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展;二是极少数地区推行半年或1年后就销声匿迹;三是个别地区只收缴几家医院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又悄悄如数返还,就连制定政策的国家卫生部也只执行了1年。

(三)货币资金管理问题

医院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医院日常货币资金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有效使用闲置的货币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目前,医院现金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一是多头开户,影响了资金运用的工作效率,并增加了资金调度困难,从而人为增加了在途资金的占用时间和数额,造成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二是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由于没有作好现金预算,把大量货币资金放在活期存款户,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

(四)盲目引进大型医疗设备问题

目前,一些医院竞相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增加医疗项目(尤其是收费标准较高的新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可以增加医院的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治疗档次,例如普通B超检查升级为彩色B超检查,CT检查上升为核磁共振检查,甚至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可以使检查结果更精确,进而提高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腹腔镜和宫腔镜的引入,使传统的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大型设备的升级和使用会提高医院的检查收入和手术收入等,但在病人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

四、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对策

(一)医院现金流量规划

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是指按照医院工作计划及历史数据对现金流入、流出做出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科学调控。

在进行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现金流量规划应根据医院业务收支计划、上级核定的财政拨款数、设备购置计划、基建维修计划、往年药品、物资等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往来款项预计变动情况、投融资计划等制定。

2.现金流量规划应以培植现金流入为重点,以科学控制现金流出为原则,以增加医院现金净流量为最终目的。

3.现金流量规划应落实到现金预算中,建立完善的月度、季度滚动现金流量预算,从医疗、药品、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体系。

4.现金流量预算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既要强化刚性,强调计划管理的权威性和控制性,尽量保持流入、流出的平衡,同时又要留有余地,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体系

医院通过运用现金预算和现金流量会计控制指标,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现金循环进行监测和控制——从支付药品、材料等资源开始,到将它们转化为可供医疗服务,直至从患者等手中取得收入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预算的执行、差导的分析、预算的修正与再执行,对医院的整个运营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动态、实时的计算,与标准值、行业平均水平及医院前期数值的对比,以及对差异和原因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现金流量的控制。

具体地在经营活动中对采购、服务环节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策略:对采购环节,加强对药品等采购成本的控制;采用经济订货量等技术方法或手段缩减库存;延长支付票据及赊购款的兑现周期等。对成本费用管理,医院要认真制定成本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特别要对现金性费用支出从紧掌握,限制无效性成本开支,从而减少更多的现金流出。在医院服务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开展市场调研,开发新项目,开拓市场,以适应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要缩短应收票据及医疗应收款的回收周期。

(三)完善医院流动资产管理模式

经营服务活动是医院运营的基础环节,其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最终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从静态来看,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对一经营活动的各资金占用项目的管理上。

1.医院现金的管理。医院现金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合理地测算现金的需要量,确保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现金的控制过程要求具有时效性。

2.医院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收益、流动性及风险的综合水平。存货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存货成本,协调好各种存货的数量及其资金占有比例的情况,确定经济订购量及合理的存货储备,以最低的存货成本维持正常的医疗运营活动。主要措施有:加强采购控制,正确制定和执行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领料,执行消耗定额,杜绝浪费现金。

(四)投资活动投资风险监测与现金流量会计控制

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体现在实业性投资和资本性投资两类活动中。医疗机构的投资活动是有限制的。实施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会计控制,首先要通过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各个项目引起的现金增加或减少额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中所占百分比来分析医院投资于固定资产等的增长情况。评价医院规模扩大是否适度,医院是否有足够能力来承受。投资决策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一项财务活动,对医院的长期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实施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反映到投资决策上,就是医院要以追求最大投资回报的经营理念,理性地看待投资决策,建立严格科学的投资机制。

现金流范文篇6

医院转变成为自收自支单位后,医院的现金流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往往造成医院的现金流入与收益不匹配

对于企业来说,应收账款是企业主观赊销行为的结果,而对于医院来说,应收医疗款主要是其执行社会保障这一功能引起的,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医院每期的收益往往与现金流入有着较大差距。

(二)现金流入的缺口与政策性补偿不同步

医院由于执行社会保障功能而受到免税优惠,这种优惠,其实是减少医院的现金流出。另外,上级部门和残联等福利性基金会也会对医院的收入缺口给予补偿,但这种补偿是有限的,而且是在几个会计期间后以补贴的形式流入医院。

(三)投资活动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大,筹资活动现金流量较少

医疗设备价值高昂,医用房屋也要求有特定的配置,因此,医院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量很大。另外,由于药品、卫生材料等医疗物资价值高,而且不允许缺货,因此,占用了大量的流动资金。相比之下,由于医院主要是依靠自身积累资金(留存收益)来发展壮大规模的,加上规避财务风险的原因,因此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相对较少。

(四)投资活动支付的现金,主要是在经营活动中形成回流

医院以实业性投资为主,投资回收期长,其创造的现金流入主要是在“医疗经营活动现金流入”中反映,例如,购置大型固定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是通过检查收入、手术收入等形成现金回流。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意义

(一)分析现金流量的原因,保证资金的合理走向

医院的各种现金流入主要是其各项业务活动所产生的。合理的现金流量结构,是医院正常运作的重要标志。如果某个会计期间的现金净流入主要是银行借款所致,就要深入跟踪分析其原因。如果银行借款资金主要是为了满足医院日常运营的需要,就应分析医院的医疗运营活动是否正常,因为靠借款来维持医院日常的运营活动可能意味着医院出现了暂时性或永久性的财务困难。

(二)分析现金流量状况,衡量医院业务收支结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由于医院是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为列账基础来确认其业务收支结余的,故业务收支结余的质量可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若应收医疗款较大,将影响到业务收入的准确性,而随意地提取修购基金也将影响业务支出的准确性。因此,通过现金收益比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收支结余的比值)可以反映医院当期实现收支结余的可靠程度。

(三)通过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确保医院具有必要的偿债能力

利用医院的资产负债表和收入支出总表信息,可计算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现金流量分析。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分析医院偿付债务的能力,可及时了解医院当期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医疗经营活动所需现金支出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偿付到期的债务。如果医院当期医疗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在满足维持医疗经营活动正常运转所发生的支出后,其结余不能偿付债务,说明其已陷入了财务困境。

(四)分析医院各项投资的潜在风险,预测其未来发展状况

现金流量的动态信息为预测医院未来的财务状况提供了可靠的数据。如果医院投资活动是建立在科学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并且其现金流出量与融资现金流入量相对平衡,表明医院医疗运营活动正常,未来发展前景乐观。但是,如果盲目扩大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量,就可能带来较大的投资风险。

三、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以药补医机制所产生的问题

以药补医政策主要是通过药品加成收入弥补医疗收支亏损,因此,从确保医院医疗支出得到完全弥补并实现收支平衡的角度,需要对目前医院以药补医程度的合理性进行科学性论证和分析。随着医疗市场体制改革的深化,药品价格过高的问题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目前,各地卫生主管部门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防止以药补医现象的泛滥,如规定医院处方药量限制在一周之内,以防大处方;定期公布各医院药费情况,比较同一病种每人次门诊费用和每床日出院费用;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防止药商不正当的竞争行为;把医院门诊药房转变为药品零售企业,等等。

(二)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根据国家卫生部和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医院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暂行办法》,医院药品收支结余上缴卫生部门,统一缴存财政社会基金专户,经考核后统筹安排,合理返还。这一政策造成医院大量现金流被冻结。其主要表现为:

1.由于医疗收费价格绝大部分执行国家统一定价,没有施行成本价格,在财政补助水平不断下降,药品结余上缴的情况下,医疗亏损无法弥补,医院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越来越小。

2.药品利润全部上缴,返还要看亏损率,造成资金运动长期“体外循环”,严重影响了医院流动资金的正常周转。

正因如此,事实上政府药品收支两条线政策并没有在全国得到认真的贯彻执行。该政策出台后,全国实施情况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一是绝大部分地区没有开展;二是极少数地区推行半年或1年后就销声匿迹;三是个别地区只收缴几家医院的药品收支结余资金,又悄悄如数返还,就连制定政策的国家卫生部也只执行了1年。

(三)货币资金管理问题

医院货币资金管理的目标是在满足医院日常货币资金需要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和有效使用闲置的货币资金,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目前,医院现金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忽视了资金的时间价值。一是多头开户,影响了资金运用的工作效率,并增加了资金调度困难,从而人为增加了在途资金的占用时间和数额,造成货币资金时间价值的损失。二是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由于没有作好现金预算,把大量货币资金放在活期存款户,降低了资金的利用率和收益率。

(四)盲目引进大型医疗设备问题

目前,一些医院竞相引进大型医疗设备。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增加医疗项目(尤其是收费标准较高的新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收益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药品收入的减少所造成的资金缺口。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可以增加医院的医疗项目,提高医院的治疗档次,例如普通B超检查升级为彩色B超检查,CT检查上升为核磁共振检查,甚至PE-TCT检查(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可以使检查结果更精确,进而提高医生对疾病诊断的准确率;腹腔镜和宫腔镜的引入,使传统的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大型设备的升级和使用会提高医院的检查收入和手术收入等,但在病人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造成设备利用率低下的浪费现象。

四、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对策

(一)医院现金流量规划

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是指按照医院工作计划及历史数据对现金流入、流出做出预测,进行综合平衡,合理安排,科学调控。

在进行医院现金流量规划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现金流量规划应根据医院业务收支计划、上级核定的财政拨款数、设备购置计划、基建维修计划、往年药品、物资等库存占用资金情况、往来款项预计变动情况、投融资计划等制定。

2.现金流量规划应以培植现金流入为重点,以科学控制现金流出为原则,以增加医院现金净流量为最终目的。

3.现金流量规划应落实到现金预算中,建立完善的月度、季度滚动现金流量预算,从医疗、药品、行政后勤等方面建立全面、完善的现金流量预算体系。

4.现金流量预算要刚性与弹性相结合,既要强化刚性,强调计划管理的权威性和控制性,尽量保持流入、流出的平衡,同时又要留有余地,以适应各种可能的变化。

(二)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体系

医院通过运用现金预算和现金流量会计控制指标,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对自身的现金循环进行监测和控制——从支付药品、材料等资源开始,到将它们转化为可供医疗服务,直至从患者等手中取得收入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对预算的执行、差导的分析、预算的修正与再执行,对医院的整个运营进行控制;同时通过对现金流量指标的动态、实时的计算,与标准值、行业平均水平及医院前期数值的对比,以及对差异和原因的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或风险,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现金流量的控制。

具体地在经营活动中对采购、服务环节的现金流量进行控制策略:对采购环节,加强对药品等采购成本的控制;采用经济订货量等技术方法或手段缩减库存;延长支付票据及赊购款的兑现周期等。对成本费用管理,医院要认真制定成本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特别要对现金性费用支出从紧掌握,限制无效性成本开支,从而减少更多的现金流出。在医院服务方面,加强学科建设,开展市场调研,开发新项目,开拓市场,以适应居民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同时要缩短应收票据及医疗应收款的回收周期。

(三)完善医院流动资产管理模式

经营服务活动是医院运营的基础环节,其产生现金净流量的能力最终影响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从静态来看,医院现金流量会计控制的重点应放在对一经营活动的各资金占用项目的管理上。

1.医院现金的管理。医院现金管理的目标是正确、合理地测算现金的需要量,确保现金流动性与收益性的平衡。现金的控制过程要求具有时效性。

2.医院存货的管理。存货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医院的收益、流动性及风险的综合水平。存货管理的重点是控制存货成本,协调好各种存货的数量及其资金占有比例的情况,确定经济订购量及合理的存货储备,以最低的存货成本维持正常的医疗运营活动。主要措施有:加强采购控制,正确制定和执行采购计划,保持合理储备,减少资金占用;严格控制领料,执行消耗定额,杜绝浪费现金。

(四)投资活动投资风险监测与现金流量会计控制

投资活动的财务风险体现在实业性投资和资本性投资两类活动中。医疗机构的投资活动是有限制的。实施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会计控制,首先要通过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各个项目引起的现金增加或减少额在投资活动现金净流量中所占百分比来分析医院投资于固定资产等的增长情况。评价医院规模扩大是否适度,医院是否有足够能力来承受。投资决策作为医院最重要的一项财务活动,对医院的长期盈利能力与投资回报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实施现金流量会计控制,反映到投资决策上,就是医院要以追求最大投资回报的经营理念,理性地看待投资决策,建立严格科学的投资机制。

现金流范文篇7

[关键词]现金存量;现金流量;现金流承保;现金流匹配

加强金融类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是财政部新颁布的《金融企业财务规则》重点强调的内容之一,规则要求金融类企业从源头控制财务风险,建立健全包括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等内容的风险控制体系。就保险公司而言,财务风险起因于保险和金融两个市场的变化,因而是复杂多变的。防范和化解保险公司财务风险的直接控制点就是加强对现金流的管理。因此,应分析保险公司的现金流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保险公司的财务风险加以控制,以保证我国保险公司持续、健康地发展。

一、保险公司现金流分析

通常描述企业的现金流,有现金流量和存量两个观察点。现金流量指企业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现金存量指企业持有现金的水平。与其他非金融保险类企业相比,保险公司的产品经营以及形成的资产和负债都具有特殊性,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别具风格。

1.承保业务产生大量现金滞留于企业,且现金流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普通企业一般通过采购等活动先付出现金,然后通过销售获得现金流入,完成现金在经营过程中的循环,实现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大于当初的现金流出。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转与此相反。首先,从保险公司承保业务产生的现金流的时间上来看,现金流入先于现金流出。通常,保费收入在先,赔款和给付在后,这就使得保险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存在时间上的差距,表现出保险经营成本的滞后性。不同类别的险种,其现金流又有差异。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期限较长,对被保险人既具保障性,又具储蓄性和投资性。人寿保险业务的现金流入相对长期、持续、稳定,现金流出的时间一般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但给付时间事先不能完全精确。而财产保险期限大多为一年或一年之内,对被保险人只具保障性,不具储蓄性。产险业务的现金流入一般是一次性的,现金流出的时间难以预料。其次,从保险公司承保业务产生的现金流的金额上来看,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是风险,而风险的根本在于不确定,故由保险公司赔付而发生的现金流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寿保险业务通常是一次全额给付保险受益人,现金流出金额较大,且含有嵌入期权的产品,由于保险合同时间较长,往往难以准确预测现金流出金额;对于财产保险,一旦保险事故发生,赔偿金额巨大。这就要求足够的现金来履行对被保险人的承诺,避免偿付危机。

承保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差”和“金额差”总会使大量的现金暂时或较长时间地沉淀在保险公司内部。科学地运用这些闲置现金,实现保险公司资金的保值、增值就成为保险公司现金流的另一个特点。

2.投资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普通企业而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考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的关键,投资活动一般围绕着生产经营进行,投资效益体现在企业产能、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但是,现代保险公司却依靠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将滞留在保险公司内的闲置现金用于投资已成为现代保险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活动,非普通企业的投资活动可比拟。

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之所以能占居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1)承保业务的现金流特点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拿出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投资,实现保险资金的价值增值。尤其是近年来储蓄型、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迅速崛起,这些保费收入绝大部分可以用于投资。(2)保险公司的经营性质是负债经营,而“保险负债的特点是保险人必须投资的驱动力”。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合理地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并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则保险公司就很可能无力履行保险合同,丧失对客户的吸引力,招致大规模的退保和挤兑现象。(3)当今的保险业竞争日益激烈,承保业务的利润率已非常低,甚至为负。因此,国外很多保险公司选择了现金流承保经营理念来解决这一难题。即以承保业务亏损的方式制定保险产品价格,降低保险费率,从而扩大承保业务量,同时以投资收益抵补承保损失(MarkS.Dorfman,2000)。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往往在承保业务亏损的条件下仍然能够生存并壮大,其原因就是依靠投资收益获得了丰厚的现金净流入,增强了保险公司应付巨灾损失的理赔能力。下面以美国为例进行分析。近年来美国保险业的经营状况见表1。

从美国保险信息协会网站公开的行业损益表可以看出:(1)除了2004年之外,美国保险业的利润主要靠投资收益来支撑。2004年是美国保险业自1978年以来,首次通过承保而盈利的一年。(2)与普通企业的利润表结构不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经营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与普通企业侧重于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不同,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应该是并重的,二者相依相存,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投资活动现金流的基础,没有承保业务的现金流入就难以聚集资金进行投资活动,反过来,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量支持了承保业务的扩展。因此,不能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割裂开来,投资业务是承保业务的继续,承保业务的完成仅相当于制造企业生产出的“半成品”,只有下一步进行投资活动,才能完成保险公司全部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普通企业和保险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现金流转比较见图1。

二、我国保险公司现金流管理的要点分析

目前,我国保险业在世界上的份额还不大。2005年我国保费总收入仅占全球的1.76%,保险深度仅有2.7%,同期亚洲平均水平为6.83%,世界平均水平为7.52%;保险密度仅为46.3美元,同期亚洲平均水平为197.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18.5美元。但是,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民家庭财产积累的刺激下,保险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我国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在近些年的持续增长及获利能力令世人瞩目。1993—2003年,我国非寿险的保费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8%,寿险的保费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到23.7%(CSFB,中国保险市场调查,2004)。不过,在高速增长期,我国保险公司尤其不能忽视财务风险。因此,根据保险公司现金流的特点,从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等方面入手抓好现金流管理是关键。

1.提升经营业绩,增加现金流入。一方面,承保业务作为保险公司的经营特色和现金的主要来源,应该继续挖潜、巩固、扩大现金流入渠道。首先,应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经营理念。现金流承保的思想虽然盛行于西方,但这一理念本身仍处于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之中。美国保险业在经历了2001年全球股市进一步暴跌、利率不断下调的影响后,也正视了仅依靠现金流承保基础的不足,转而更加注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与风险相适应的价格及承保条件,依赖专业的承保技术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标准,使承保利润有了回升的趋势。对于现代我国保险业而言,其发展历程所获得的积累与所面临的风险与西方是有差异的,如果完全照搬西方的保险经营思想,不计承保成本,不考虑险种定位,过分依赖投资业务的回报,其结果很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深陷财务风险的泥潭。其次,保险公司应实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我国保险公司应根据不断变化的风险类型,拓展诸如农业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新领域;听取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按照这些需要来设计新产品,并提高产品的透明度,用专业化、正规化

可以规定满850元就赠送体检优惠服务或健身月卡等,通过跨行业联盟,这些服务的成本可以降到很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这对产品的丰富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客户服务策略

高满意度的顾客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遗憾的是,在传统保险行业中,这样的客户并不多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服务质量的不尽如人意。“维护顾客生命价值”的经营重点要求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加强对客户服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其一,树立整体服务的概念,明确提供优质服务绝不仅仅只是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公司每个部门都必须遵循的行动纲领。其二,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为顾客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等服务,改变只关注医疗事故发生后经济补偿的传统模式。其三,彻底杜绝“宽核保,严理赔”情况的发生。其四,增加核保、理赔、精算等部门的专业程度,进一步细分客户的风险等级,让良质客户享受更多优惠。其五,将无形的保险产品转化为有形的健康体验,这一点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为客户提供保健、医疗咨询服务等。其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更高效率解决客户的问题。其七,充分发挥业务员作为第一线“核保、理赔员”的作用。其八,提供附加服务,如网上专家咨询,医疗讲座等。当然,考虑到“期待利益”总是会很快地变为“现有利益”,服务也应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营销特点决定了专业健康保险的目标客户集中在中高收入人群,但这绝不代表它只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所谓“医者父母心”,专业健康保险的经营者们同样必须具备兼济天下的胸怀,以全体民众为其广义上的客户,以提升群众的健康、医疗水平为己任,盈利不忘回馈社会。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专业健康保险之名。

[参考文献]

[1]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原书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现金流范文篇8

通常描述企业的现金流,有现金流量和存量两个观察点。现金流量指企业现金的流入与流出;现金存量指企业持有现金的水平。与其他非金融保险类企业相比,保险公司的产品经营以及形成的资产和负债都具有特殊性,从而导致保险公司的现金流别具风格。

1.承保业务产生大量现金滞留于企业,且现金流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普通企业一般通过采购等活动先付出现金,然后通过销售获得现金流入,完成现金在经营过程中的循环,实现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入大于当初的现金流出。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所产生的现金流转与此相反。首先,从保险公司承保业务产生的现金流的时间上来看,现金流入先于现金流出。通常,保费收入在先,赔款和给付在后,这就使得保险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存在时间上的差距,表现出保险经营成本的滞后性。不同类别的险种,其现金流又有差异。人寿保险业务的保险期限较长,对被保险人既具保障性,又具储蓄性和投资性。人寿保险业务的现金流入相对长期、持续、稳定,现金流出的时间一般在几年或几十年之后,但给付时间事先不能完全精确。而财产保险期限大多为一年或一年之内,对被保险人只具保障性,不具储蓄性。产险业务的现金流入一般是一次性的,现金流出的时间难以预料。其次,从保险公司承保业务产生的现金流的金额上来看,具有较大的波动性。保险公司经营的产品是风险,而风险的根本在于不确定,故由保险公司赔付而发生的现金流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人寿保险业务通常是一次全额给付保险受益人,现金流出金额较大,且含有嵌入期权的产品,由于保险合同时间较长,往往难以准确预测现金流出金额;对于财产保险,一旦保险事故发生,赔偿金额巨大。这就要求足够的现金来履行对被保险人的承诺,避免偿付危机。

承保业务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差”和“金额差”总会使大量的现金暂时或较长时间地沉淀在保险公司内部。科学地运用这些闲置现金,实现保险公司资金的保值、增值就成为保险公司现金流的另一个特点。

2.投资业务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普通企业而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是考核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存发展能力的关键,投资活动一般围绕着生产经营进行,投资效益体现在企业产能、规模的扩大和经营能力的提高等方面。但是,现代保险公司却依靠承保和投资双轮驱动,将滞留在保险公司内的闲置现金用于投资已成为现代保险企业一项非常重要的经营活动,非普通企业的投资活动可比拟。

保险公司的投资业务之所以能占居如此重要的地位,主要是因为:(1)承保业务的现金流特点使得保险公司能够拿出一定量的资金进行投资,实现保险资金的价值增值。尤其是近年来储蓄型、投资型保险产品的迅速崛起,这些保费收入绝大部分可以用于投资。(2)保险公司的经营性质是负债经营,而“保险负债的特点是保险人必须投资的驱动力”。如果保险公司不能合理地利用闲置资金进行投资,并获得较好的投资收益,则保险公司就很可能无力履行保险合同,丧失对客户的吸引力,招致大规模的退保和挤兑现象。(3)当今的保险业竞争日益激烈,承保业务的利润率已非常低,甚至为负。因此,国外很多保险公司选择了现金流承保经营理念来解决这一难题。即以承保业务亏损的方式制定保险产品价格,降低保险费率,从而扩大承保业务量,同时以投资收益抵补承保损失(MarkS.Dorfman,2000)。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保险公司往往在承保业务亏损的条件下仍然能够生存并壮大,其原因就是依靠投资收益获得了丰厚的现金净流入,增强了保险公司应付巨灾损失的理赔能力。下面以美国为例进行分析。近年来美国保险业的经营状况见表1。

从美国保险信息协会网站公开的行业损益表可以看出:(1)除了2004年之外,美国保险业的利润主要靠投资收益来支撑。2004年是美国保险业自1978年以来,首次通过承保而盈利的一年。(2)与普通企业的利润表结构不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是经营利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因此,与普通企业侧重于关注经营活动现金流不同,保险公司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和投资活动现金流应该是并重的,二者相依相存,经营活动现金流是投资活动现金流的基础,没有承保业务的现金流入就难以聚集资金进行投资活动,反过来,投资活动带来的现金净流量支持了承保业务的扩展。因此,不能将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和投资业务割裂开来,投资业务是承保业务的继续,承保业务的完成仅相当于制造企业生产出的“半成品”,只有下一步进行投资活动,才能完成保险公司全部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入。普通企业和保险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现金流转比较见图1。

二、我国保险公司现金流管理的要点分析

目前,我国保险业在世界上的份额还不大。2005年我国保费总收入仅占全球的1.76%,保险深度仅有2.7%,同期亚洲平均水平为6.83%,世界平均水平为7.52%;保险密度仅为46.3美元,同期亚洲平均水平为197.9美元,世界平均水平为518.5美元。但是,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民家庭财产积累的刺激下,保险行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我国保险公司的承保业务在近些年的持续增长及获利能力令世人瞩目。1993—2003年,我国非寿险的保费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率为10.8%,寿险的保费收入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到23.7%(CSFB,中国保险市场调查,2004)。不过,在高速增长期,我国保险公司尤其不能忽视财务风险。因此,根据保险公司现金流的特点,从现金流入、现金流出以及它们之间的匹配等方面入手抓好现金流管理是关键。

1.提升经营业绩,增加现金流入。一方面,承保业务作为保险公司的经营特色和现金的主要来源,应该继续挖潜、巩固、扩大现金流入渠道。首先,应探索适合于我国国情的经营理念。现金流承保的思想虽然盛行于西方,但这一理念本身仍处于不断完善和修正的过程之中。美国保险业在经历了2001年全球股市进一步暴跌、利率不断下调的影响后,也正视了仅依靠现金流承保基础的不足,转而更加注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与风险相适应的价格及承保条件,依赖专业的承保技术和专业的风险管理标准,使承保利润有了回升的趋势。对于现代我国保险业而言,其发展历程所获得的积累与所面临的风险与西方是有差异的,如果完全照搬西方的保险经营思想,不计承保成本,不考虑险种定位,过分依赖投资业务的回报,其结果很可能会导致保险公司深陷财务风险的泥潭。其次,保险公司应实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我国保险公司应根据不断变化的风险类型,拓展诸如农业保险、自然灾害保险等新领域;听取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按照这些需要来设计新产品,并提高产品的透明度,用专业化、正规化

可以规定满850元就赠送体检优惠服务或健身月卡等,通过跨行业联盟,这些服务的成本可以降到很低)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当然,这对产品的丰富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客户服务策略

高满意度的顾客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遗憾的是,在传统保险行业中,这样的客户并不多见,其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服务质量的不尽如人意。“维护顾客生命价值”的经营重点要求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加强对客户服务部门的重视程度,改变传统服务模式。其一,树立整体服务的概念,明确提供优质服务绝不仅仅只是客户服务部门的工作,而是公司每个部门都必须遵循的行动纲领。其二,通过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为顾客提供健康教育、健康咨询、健康管理和预防保健等服务,改变只关注医疗事故发生后经济补偿的传统模式。其三,彻底杜绝“宽核保,严理赔”情况的发生。其四,增加核保、理赔、精算等部门的专业程度,进一步细分客户的风险等级,让良质客户享受更多优惠。其五,将无形的保险产品转化为有形的健康体验,这一点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如为客户提供保健、医疗咨询服务等。其六,建立快速反应机制,以更高效率解决客户的问题。其七,充分发挥业务员作为第一线“核保、理赔员”的作用。其八,提供附加服务,如网上专家咨询,医疗讲座等。当然,考虑到“期待利益”总是会很快地变为“现有利益”,服务也应当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提供。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虽然营销特点决定了专业健康保险的目标客户集中在中高收入人群,但这绝不代表它只是为有钱人服务的。所谓“医者父母心”,专业健康保险的经营者们同样必须具备兼济天下的胸怀,以全体民众为其广义上的客户,以提升群众的健康、医疗水平为己任,盈利不忘回馈社会。只有做到这样,才能真正无愧于专业健康保险之名。

[参考文献]

[1]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原书第2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9.

现金流范文篇9

关键词:现金流量;资本;综合运用

以现金为基础的资金表实际上就是现金流量表,用现金的来源、运用、增加、减少来说明企业账务状况的变动。现金流量表更能揭示企业现时的支付能力(支付现金股利和偿付债务),能够清楚的反映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而现金流量能够防止“三角债”和抵御金融风险,揭示企业利润的质量,剔除水分。

1现金净增加额的作用

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最首要的应该观察现金的净增加额。在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正常,投资和筹资规模不变的情况下,现金净增加额越大,企业活力越强。具体还应该深入分析现金净增加额的产生渠道。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由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引起的,可以反映企业收现能力强,坏账风险小,其营销能力一般会不错。如果企业的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投资活动产生的,甚至是由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它长期资产引起的,这可能反映出企业生产经营能力衰退,从而处置非流动资产以缓解资金矛盾,但也可能是企业为了走出不良境地而调整资产结构,还须结合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作深入分析。如果企业现金净增加额主要是由于筹资活动引起的,这意味着企业将支付更多的利息或股利,它未来的现金流量净增加额必须更大,才能满足偿付的需要,否则,企业就可能承受较大账务风险。现金流量净增加额也可能是个负数,即现金流量净减少,这一般是一个不良信息,因为至少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会受到影响。但如果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是正数,且数额较大,而企业整体上现金流量净减少主要是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其它长期资产引起的,或主要是对外投资引起的,这一般是由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或扩大生产能力或投资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此时现金流量净减少并不意味着企业经营能力不佳,而是意味着企业未来可能有更大的现金流入。

2现金流量比率分析

(1)计算反映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现金/现金流量总额。这个比率越高,表明企业自身创造现金能力越强,账力基础越稳固,偿债能力和对外偿债筹资能力越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从本质上代表了企业自身创造现金的能力,但企业债务本息的偿还有赖于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

(2)计算反映企业偿付全部债务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这个比率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每1元负债由多少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补充,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承担全部债务能力越强。

(3)计算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动负债。这个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计算反映每股流通在外普通股的现金流量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流通在外的普通股数。比率越大,说明企业进行资本支出和支付股利能力越强。该指标反映企业最大的分派股利能力,超过此限度,就要借款分红。

(5)计算反映支付现金股利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现金股利。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支付现金股利能力越强。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投资者的每股就可以获取许多股利。股利发放与管理当局的股利政策有关。如果管理当局无意于发放股利,而是青睐于用这些现金流量进行投资,以期获得较高的投资效益,从而提高本企业的股票市价,那么,上述这项比率指标的效用就不是很大,因此对账务分析只起参考作用。(6)计算反映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资本支出总额。公式中“资本支出总额”是指企业为维持或扩大生产能力而且购置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发生的支出。这个比率主要反映企业用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或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能力,其值越大,说明企业发展能力越强;反之,则越弱,另外,该比率也可用于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因为当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于维持或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支出时,其余部分可用于偿还债权方。

(7)计算反映现金流入对现金流出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累计数/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出累计数。这个比率表明企业经营活动所得现金满足其所需现金开支的程度。一般来讲,该比率的值应大于1,这样,企业才能在不增加负债的情况下维持简单再生产。它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产生有利现金流量的能力。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企业盈利水平高低。其值越大,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好,反之,则说明企业上述各方面的状况越差。

(8)计算反映现金到期债务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越强。

(9)计算反映获取销售能力的比率。计算公式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销售额,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每1元销售额得到的净现金越多,该比率越大越好。

3现金流量表的信息作用

现金流量表提供了反映企业账务状况变动情况的详细信息,为分析研究企业的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情况提供了依据。它提拱的信息与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供了企业资金(特别是现金)来源与运用的信息。这对于分析企业资金来源与运用的合理性,判断企业的营运状况和效果,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都是非常有益的。

(2)提供了企业现金增减变动原因的信息。特别是通过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和筹资现金流量的揭示,可搞清企业现金增减变动的具体原因。不仅可明确企业当期现金增减的合理性,而且可为改善企业资金管理指明方向。

现金流范文篇10

一、现金流量表的演进

最早的资金流量表出现在美国。通常,以营运资金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财务状况变动表”;以现金及约当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资金流量表称为“现金流量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很长时间内,财务状况变动表一直是西方国家三张必报的外部报表之一,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所重视。但是随着70年代中期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客观经济环境的迅速变化,许多公司经历了严重的现金紧缺问题,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甚至因此而破产。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公司内部的管理者还是外部投资者、债权人,都开始关注与决策相关的现金流量的信息。会计主要目的也随后转向为投资者、债权人进行合理的决策,评估及预测未来现金流量的金额、时间及不确定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84年颁发了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会计中各种要素的确认与计量》,认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应包括现金流量表,肯定了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会计报表中的地位。1987年,该委员会公布了第95号公告《现金流量表》,并要求企业以现金流量表取代财务状况变动表。1991年7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了“E36现金流量表》”征求意见稿,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正式取代原财务状况变动表。1993年7月1日,我国正式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要求企业编报财务状况变动表或现金流量表,但对现金流量表的格式内容没有作具体规定。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状况变动表因其本身内在的缺陷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因而我国于1998年出台了《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从1998年起,在我国企业中全面推行现金流量表,这标志着在我国编制了5年的财务状况变动表正式被现金流量表替代。2001年对该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2006年2月财政部制定了包括现金流量表等在内的38项具体准则。

二、现金流量表的作用

1.可以反映企业现金流入、流出的情况,并直观反映现金流入流出的原因。在现金流量表中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进行分类,清楚地反映出公司的每种主要活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2.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其经济资源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便于分析一定时期内产生的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的差异;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运用资金产生的现金流量的能力;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代表企业筹资获得现金流量的能力。

3.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通常报表使用者比较关注企业的获利情况,获利情况一般通过利润表反映,但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取的利润并不代表企业有偿债支付能力。有时,利润表上利润实现并不可观,但却有足够的偿债能力。现金流量表可以弥补损益表的不足,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三、银行承兑汇票的特点

根据以上理解,银行承兑汇票可不可以包含在现金等价物中呢?笔者的答案是肯定的。在实务中,企业大量的与其他企业或个人的经济业务往来,都是通过银行结算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和《票据实施办法》,央行对银行结算办法进行了全面的修改、完善,形成了《支付结算办法》。办法规定企业目前可以选择使用的票据结算工具主要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等。在我国,除商业汇票外,大部分票据都是即期票据,可以即刻收款或存入银行成为货币资金。因此,我国的应收票据应为商业汇票。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目前存在的大部分商业汇票都是银行承兑汇票。

银行承兑汇票由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承兑申请人签发,经银行承兑,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银行是银行承兑汇票的付款人;承兑申请人在汇票到期前应将票款足额交存银行。办理银行承兑汇票必须以商品交易为基础,严禁办理无真实贸易背景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申请条件十分严格,尤其对申请人的资信、具有支付票款的可靠资金来源和能力特别重视。

银行承兑汇票具有良好的流通性。承兑申请客户持银行承兑汇票与收款人办理款项结算,交付汇票给收款人;收款人可根据交易的需要,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其债权人;收款人或持票人可根据需要,持银行承兑汇票向银行申请质押或贴现,以获得资金。银行承兑汇票自出票日至到期日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对于承兑申请人来说,银行承兑汇票可以减少企业银行贷款,减少资金占用。毫无疑问,当银行承兑汇票处于流通状态时,它就是一种结算方式,就是资金的替代物。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规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由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构成。对现金的定义一般不会产生异议,它包括库存现金、可供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这两项从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货币资金扣除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就可以得出。但对现金等价物的定义各国却分歧较大,准则主要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有关规定,将其定义为“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一项投资被确认为现金等价物必须同时具备上述四个条件,准则所附《指南》只对其中的“期限较短”作出了解释.其他三个条件的具体涵义都未作进一步说明,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编制报表的难度,会计人员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职业判断来确定现金等价物的范围。虽然体现了较大的灵活性和前瞻性,但很可能导致企业主观臆断、或是无所适从,甚至通过“适当的判断”来谋求对自己有利的结果,从而带来新的报表粉饰问题,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那么,根据对《企业会计准则第3l号一现金流量表》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现金流量表中所指的现金应是企业持有的且管理部门事先已经考虑将其用于某一时间支付目的的资金或短期投资。

五、银行承兑汇票应被纳入现金流量表

企业当期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收到银行承兑汇票,无非四种情况:1.会计报表目前,票据到期,增加银行存款,这部分业务在现金流量表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体现。2.会计报表日前,票据未到期,也没有进行贴现,这部分业务将不会在本期现金流量表正表中体现。3.会计报表目前,票据未到期,进行贴现,增加银行存款。这部分业务在现金流量表正表中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中体现。4.会计报表目前,票据未到期,但由于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而将银行承兑汇票进行了背书,这部分业务由于没有引起现金的变化而不会在现金流量表正附表中有任何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