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三个代表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18:12:10

文化三个代表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1

一、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文化投资

年,我街文化站由过去的二级站升为省特级文化站,名声大了,责任就更大了。为了搞好文化工作建设,我街投入元进行文化建,并把新建的社区服务大楼一、二层拨给文化站使用,并增购图书10000万多册、健身器材、电脑等设备,力求为辖内居民群众提供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活动场所。

二、重视文化场地建,真正服务群众

自从厂倒闭后,小区内的俱乐部就停止开放,为小区近万名下岗工人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带来很多不便和不良影响。为了使各个地方的群众都能参与我街的文化建,我们积极与物业管理部门联系,争取原俱乐部的卡拉OK室、俱乐部广场、俱乐部大堂、羽毛球和健身室的使用权,并投资元,对已残旧和破损的地方部进行重修和重建,并争取早日开放给小区的居民群众使用。

三、实事求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由于场地的问题,我街曾有一些文化站分点进行搬迁,由于搬迁的地方较高,对前来文化站活动的老人带来不便,了解情况后,街领导班子非常重视,通过调查研究,决定从有限的经费中腾出奖金,重租员村房管站的房屋,以解决老人上楼难的问题。我街这种将人民群众利摆在前的做法,就是江总书记“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讲话的真实体现。公务员之家: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辖内文化生活

为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我街文化站经常组织文娱活动,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如我街去年在新村举办的“迎国庆,贺中秋”浪奇杯灯饰比赛,群众送展的灯饰就有200多件。我街还利用节假日在各个社区居委会举办与民同乐的有奖知识问答游园活动,通过生动的活动形式,加深居民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另外,我站还很注重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年,我站都根据上级的要求与社会发展趋势,开展一系列的青少年暑期活动,如电脑培训班,环保夏令营,手工、朗诵、绘画比赛等,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自信心,引导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宏扬本土文化

我街文化站属下有6个粤曲乐社,1个老人舞蹈队,1个曲乐队,另外,还有老人、少儿绘画班等文艺队伍。我站非常注重文艺队伍的健康发展,除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外,平时还对文艺队的排练及演出进行跟踪,时刻关注文艺队的建设。粤曲乐社是我街的特色文化,前任市长曾到我街与辖内粤曲爱好者联欢,并为我站提字。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2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它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业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与企业同时并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观念、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等的母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上。因此,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不容忽视。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没有希望的企业。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的反映。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观念形态文化的作用。企业的产品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宣传,良好的企业声誉要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优秀的企业形象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要面向市场,产品要在复杂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于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影响力。正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形象等于市场”,“市场就是效益”。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员工追求与理念的集中表现。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企业才能形成鲜明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位员工品格将直接关系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成长,培育良好道德品格,树立企业全局观念是企业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通用电气公司、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三、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职工业余生活的表现方式,而是一种包括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在内的,以其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整体文明的总和。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企业的产销结构也相应发生了从“生产导向”→“行销导向”→“形象导向”的变化。换言之,现代企业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永葆不败,不仅要具备强劲的产品力和行销力,而且更需要企业与产品的形象力。企业形象识别体系(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已被国际社会视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战略和新动力。它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精神(MI)透过企业对内、对外的行为活动(BI)以及系统化的视觉识别设计(VI)传达给社会大众,具有塑造、完善和提升企业形象,强化市场竞争能力的功能,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必备的利器。

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坚持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与国际接轨,有相当大的包容性。一方面能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一方面能够坚决抵制一切落后的、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东西。

(二)必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方面要大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优秀成果,一方面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内容。

(三)必须符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强调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强化自我,努力开拓创新。

总之,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四、积极创建新时期的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特色在于其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每一位员工都从做特殊的事开始,培育自身的持续意识(工作+学习)、全局意识、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及市场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正确引导员工的思想价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四有”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践“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促进企业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以追求价值为导向的属性,积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需求。

(二)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实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和激发职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职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忧患,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精神和经营观念,以不断鼓舞职工的士气,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着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娱乐休息环境以及文化设施,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建树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力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服务意识、劳动态度、法制观念等,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公务员之家:

(三)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认可的中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并积极引导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争创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出长远规划,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认真搞好企业文化交流,并在每年的政研会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分析,交流经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企业文化应当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力抓手、重点工作和精品工程,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强筋固体、内树品牌、外树形象、提升竞争力的法宝。

(五)以提高职工素质主要目标。人才是第一资源,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企业发展的“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五、突出南铝“企业文化建设年”工作,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南铝首届六次职代会工作报告中,公司党委提出2005年是南铝“企业文化建设年”。企业的文化建设党、政、工、团必须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运作。要务实求真,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企业“一提、二改、三增强”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进工作作风、改善人文环境,增强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关键岗位的收入。

在2005“企业文化建设年”期间。要组织好一季度的“企业文化建设年”宣传启动系列活动,二季度的“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三季度的“我看南铝企业文化”座谈,四季度10月的“企业文化建设年”晚会和12月的“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并举办以基层贯名的小型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继续加强“平等、坦诚、交流、教育”的企业文化建设,增进企业内外的交流和沟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闽铝》报、宣传栏和公司网页等宣传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工作动态、典型做法等;积极拓展对外宣传渠道,出版一本企业文化图册、组织撰写1~2篇有影响、有质量的文章、制作一部企业宣传片在新闻媒体上刊播,扩大南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3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它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业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与企业同时并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观念、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等的母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上。因此,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不容忽视。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没有希望的企业。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的反映。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观念形态文化的作用。企业的产品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宣传,良好的企业声誉要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优秀的企业形象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要面向市场,产品要在复杂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于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影响力。正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形象等于市场”,“市场就是效益”。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员工追求与理念的集中表现。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企业才能形成鲜明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位员工品格将直接关系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成长,培育良好道德品格,树立企业全局观念是企业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通用电气公司、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三、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职工业余生活的表现方式,而是一种包括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在内的,以其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整体文明的总和。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企业的产销结构也相应发生了从“生产导向”→“行销导向”→“形象导向”的变化。换言之,现代企业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永葆不败,不仅要具备强劲的产品力和行销力,而且更需要企业与产品的形象力。企业形象识别体系(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已被国际社会视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战略和新动力。它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精神(mi)透过企业对内、对外的行为活动(bi)以及系统化的视觉识别设计(vi)传达给社会大众,具有塑造、完善和提升企业形象,强化市场竞争能力的功能,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必备的利器。

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坚持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与国际接轨,有相当大的包容性。一方面能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一方面能够坚决抵制一切落后的、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东西。

(二)必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方面要大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优秀成果,一方面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内容。

(三)必须符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强调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强化自我,努力开拓创新。

总之,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四、积极创建新时期的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特色在于其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每一位员工都从做特殊的事开始,培育自身的持续意识(工作+学习)、全局意识、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及市场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正确引导员工的思想价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四有”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践“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促进企业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以追求价值为导向的属性,积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需求。

(二)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实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和激发职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职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忧患,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精神和经营观念,以不断鼓舞职工的士气,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着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娱乐休息环境以及文化设施,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建树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力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服务意识、劳动态度、法制观念等,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认可的中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并积极引导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争创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出长远规划,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认真搞好企业文化交流,并在每年的政研会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分析,交流经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企业文化应当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力抓手、重点工作和精品工程,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强筋固体、内树品牌、外树形象、提升竞争力的法宝。公务员之家:

(五)以提高职工素质主要目标。人才是第一资源,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企业发展的“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五、突出南铝“企业文化建设年”工作,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4

2000年2月,同志在广东考察时,就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这项重大历史任务,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调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就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最近,同志在江苏、浙江、上海考察工作时,对这一重要思想进一步作了深刻阐述。他指出,“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同志的这一重要论述,在我们党内和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当前各地区、各部门正在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无疑也是做好文化工作的指南。在这里,我着重就学习、贯彻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做好文化工作,讲几点体会和想法。

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世纪交替的历史高度,着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继承历史,立足现实,前瞻未来所作出的精辟论断。这“三个代表”,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性质和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要求,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我们应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理解和认识“三个代表”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我们要深刻认识“三个代表”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自觉地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深入总结我们党近80年的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紧密联系我们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现实状况,对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作出了新的概括,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纲领。我们应按照这个新的要求,解决好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战斗力和创造力,使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人民的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当前,各级党组织应把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深入开展“三讲”教育和“三讲”教育中“回头看”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把“三讲”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三个代表”的思想反映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群众对我们党全部工作的新要求,要自觉地对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三个代表”的思想,既是理论上的高度概括,更是实践上的具体要求,应当切实落实到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全部工作中去。全国各条战线包括文化界都要认真学习、全面把握、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并联系工作实际,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每一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身体力行“三个代表”的要求,在本职岗位上勤奋工作,锐意创新,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体现党的先进性。

准确把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对于我们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来说,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应努力把握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内涵。

文化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又给予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以巨大的影响。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五大已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一并纳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植根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核心是把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不断推向前进。

“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一个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不断推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和科技实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证国家富强和人民安居乐业;同时,只有不断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文化水平,才能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建立在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之上;而保障和逐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只有不断实现亿万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才能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使我们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始终具有牢固的群众基础。贯彻落实“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必须与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结合起来。这样,我们才能对这个问题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我们党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亿万人民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鼓舞和凝聚全民族为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我们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进步。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文化建设上升到党的建设根本任务的要求上来,进一步表明我们党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视。

要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就必须站在时代前列和世界科学文化的制高点,带领人民努力创造出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者;就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为中国文化的发展确立正确的方向、目标和任务,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领导者;就必须在人民群众中积极宣布、推广和普及先进的思想文化,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教育文化水平,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为此,全党同志特别是从事文化工作的同志,一定要高度自觉地按照“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而不懈努力。

积极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

实践“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共产党人长期的历史责任,更是紧迫的现实任务。当前,在这个问题上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本,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方向,是我国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在文化建设中绝不能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凝聚全党和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共同前进的政治思想基础,就会引起思想上的混乱,失去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革命。这场革命给思想文化带来了空前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打破了思想的禁锢,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是主流。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西方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腐朽没落思想文化乘机而入,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观念沉渣泛起,对它们在人们思想上造成的某些混乱以及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决不可低估。我们要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决新问题。一方面,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文化的传统,借鉴吸收世界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着力创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另一方面,又要对西方自由化思潮和形形色色的腐朽没落的思想文化进行长期的、坚决的抵制和斗争。在世界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结合学习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遵循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团结、鼓舞人民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二是要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我们党对文化发展基本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对精神产品生产的基本要求,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保证。人民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生活是一切精神产品的源泉。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化作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要求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与人民群众心连心,汲取营养,繁荣创作,把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优秀文化产品奉献给人民群众。这是促进我国文化繁荣的一条根本途径。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促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和繁荣的基本方针。坚持“双百”方针,就要遵循艺术和科学发展的规律,文化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讨论。对于艺术上、科学上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的研究探讨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与此同时,要注意摒弃“文人相轻”的积弊,提倡“文人相亲”的新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共同基础上加强团结。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能创造繁荣。

坚持“双百”方针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甚至否定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那是十分错误的。我们应当全面贯彻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三是要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阵地。实践证明,不用先进的文化去占领阵地,腐朽落后的有害文化必然会乘虚而入。用社会主义文化占领阵地,是我们党领导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的经验总结,也是保证我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实现文化繁荣的内在要求。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它主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崇尚真理,反对愚昧迷信。当前,要在人民群众中深入持久地开展揭批“”邪教的斗争,清除各种歪理邪说的恶劣影响,大力开展科普活动,推广现代科技知识,弘扬科学思想、科学精神,鼓励和引导广大群众依靠科学技术摆脱贫穷和愚昧,追求丰富健康的精神生活,实现富裕和文明,在全社会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大众的文化。我们要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落实到基层,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认真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对基层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思想文化教育功能。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博物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影剧院以及老年大学、社区教育学院等,都应该重视建设,加强管理,真正办成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学校,成为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群众文化建设一定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切实抓好城乡文化工作的基本阵地、基本队伍、基本内容、基本活动方式的建设和管理,在经常、深入、有效上多下工夫。

四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文化工作队伍的建设。要实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在于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特别是要培养和选拔好跨世纪担当重任的优秀年轻干部和文化工作的接班人。年轻干部和文化工作者要到艰苦的地方去经风雨、见世面,在才能和品德方面得到锻炼,成为党的事业所需要的优秀人才。我们培养人、使用人总的讲是要德才兼备,用文化界的话说是德艺双馨,这还不够,还要具体化,结合文化工作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在发现人才上要强调“不拘一格”,在使用人才上要强调“用其所长”,不能求全责备。所有文化工作者都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要进一步加强文化工作理论的研究,把握正确的导向,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多出优秀的精神产品,多创作有利于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反映时代主旋律的优秀作品,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发挥文化艺术的多种功能,把党中央提出的思想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落到实处,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关于文化工作,重视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日益多样化。要保证文化事业沿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健康发展,各级党委和政府就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文化工作的领导。

一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在党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从“三个代表”的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领导干部,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高度来认识文化建设,增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强对文化事业的领导。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坚持党的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领导和团结广大文化工作者,跟上时代的步伐,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和时代精神。要遵循文化事业的发展规律,制定并实施正确的文化政策,注意处理好文化工作中的若干重要关系,如内容与形式、民族性与世界性、主旋律与多样化、坚持方向与面向市场、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等,正确引导精神产品的生产,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融入各种形式的精神产品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去,保证文化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二是要把文化建设放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文化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进行总体规划和部署。要按照“重在建设”的方针,努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文化事业;对基层各项文化设施建设和正常运行费用,要列入政府的建设计划和财政预算;对文物要以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加强管理,对那些舍不得花钱保护文物,却热衷于花钱造假文物的现象要严肃批评和制止;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要加强建设和管理,从而为全社会的文化进步创造良好条件。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5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前进方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他强调,“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全党同志务必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他强调,“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其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些重要讲话指明了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前进方向,反映了当今中国的时代特征,也是我们党从成熟走向更加成熟的重要标志。

文化的指导思想是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决定着文化的性质和方向。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我们党八十年的实践和经验告诉人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是中国共产党在二十一世纪继续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创造性地进行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思想保证和政治保证。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动摇这个根本。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必须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引导广大人民群众从思想上精神上正确武装和不断提高起来。这也是我们党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正确认识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保持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十六大报告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三大规律”认识的最新成果,是总结我们党全部经验包括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大贡献,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三块基石。从文化建设的角度看,“三个代表”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内在的发展要求,也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既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精华,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升到党的性质、指针、宗旨和任务的高度加以强调,是在最根本的问题上深刻而全面地体现先进政党的本质要求,而把文化建设提升到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层面突出加以强调,使我们党把握新形势下党建目标的视野更加开阔,任务更加明确。文化建设的方向规定了文化建设的性质。把“三个代表”要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统领”,指明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即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这种文化既渊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又吸纳世界上的一切文明成果;既植根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又具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现代特质;既包含了当代科学和文化的最新成就,又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简言之,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应当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科学品格、大众导向和人文精神。用“三个代表”要求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衡量标尺和工作思路。一方面,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民群众是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建设者和实践主体。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现人民群众的文化利益。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来衡量文化的先进性,可以克服唯经济发展的片面性,使文化的功能不发生扭曲。在文化建设中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总结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保护和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要通过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有形态和有效途径为人民群众服务,即通过文化知识教育和科技知识普及等方式,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通过精神激励和舆论引导等,营造良好的氛围,保证经济社会沿着公平、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通过不断地创造精神文化产品,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资源,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把人民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成效的标准。

二、大力发展中国先进文化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要求

世界上任何一个伟大的国家、伟大的民族、伟大的政党,都毫不例外地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并以先进文化的辉煌成就彪炳世界文化史册。先进文化乃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具有导向价值的主流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影响人的精神和灵魂,具有精神支柱、精神动力、精神导向和智力支持的作用,能渗透到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先进的文化价值标准,最主要的是以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根本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家知道,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价值轴心和最高价值定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在共产主义这一自由人的联合体中,“每一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同志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在全面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其次,发展先进文化的灵魂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它是中国人民必然的选择。在改造中国社会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对于建设先进文化的认识和实践,比任何一个政党都更加自觉、更加深广建设,先进文化之所以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当代最科学、最先进、最革命的理论。二是西方敌对势力一刻也没有停止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的斗争将是长期的、复杂的。面对变幻莫测、充满挑战的国际形势,我们更要主动地坚守和巩固自己的文化舆论阵地,强调弘扬先进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决不能用文化形态的多元化代替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如果我们动摇或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失去最根本的思想准则,如果在指导思想上搞多元化,就难免由思想混乱导致社会政治动荡。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精华。它既以人类先进文化为基础,又代表着人类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只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在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中国思想文化领域面临严峻挑战中,不会失去航标、迷失方向、丧失信心,保证我国的先进文化健康发展。

再次,发展先进文化极为重要的任务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先进文化最主要的就是民族精神的支柱。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它作为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从来就是团结人民共同奋斗的精神纽带。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着这一伟大的民族精神。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着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它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不断发扬光大,使我们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魄力和实践勇气,使党员干部始终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第四,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思想道德建设是实现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先进文化的性质和方向。要努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由于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广泛的群众性活动,覆盖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所以,思想道德建设要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教育同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结合起来,很重要的一点是必须结合实际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提倡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反对迷信,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思想道德创新,在全社会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体现时代精神的道德风尚,使崇尚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成为普遍的社会风气,使全体人民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自强自立、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

第五,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条件是,必须适应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注入新的活力。营造先进文化建设的优良环境,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文化的发展需要坚实的经济基础,建设先进文化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文化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如此循环往复,经济和文化才能协调发展。营造优良的文化环境,必须对教育加大投入。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基础。基础不牢,文化建设就失去了依托和后劲。要建设先进文化,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并适度超前发展,尽快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坚实基础。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国家要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的更大发展。要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和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文化市场体系,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宣传思想战线要把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有机地统一起来,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形成“正而能变”,“大而能化,化而不失本调,不失本调而兼得众调”那样一种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具有无限生机与活力的文化发展局面。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第六,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关系是处理好继承和发展、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的长处,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只有处理好这些重要关系,才能形成先进文化良性发展的机制。博采众长,是建设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必由之路。因此,既要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文化成果,又要大胆探索和认真总结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经验,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向前发展。

三、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发展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企业文化,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企业学习、贯彻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企业文化建设要根据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充分体现时代精神和创造精神,坚持把着眼于企业提高职工队伍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核心竞争的提升作为重要内容来抓,把握主旋律和正确的价值标准,坚持以德治企,努力建设与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

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什么时候都离不开主流文化的指导,但也不能简单而生硬地照搬,应当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导入先进的文化,也就是说要从解决中国企业创新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实践表明,企业文化渗透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规章制度和员工行为之中,是企业独特的内涵、素质和风格,是现代企业的灵魂和持久动力。一个企业保持长久的兴旺发达,要靠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一个新产品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但独特的企业文化很难被其它企业所克隆。产品优势是短暂的,建设良好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把企业文化真正建设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应该在建立与企业经营理念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中国新时代控股(集团)公司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塑造新时代人的行为观念入手,提出了一系列经营理念和行为理念,把“大事业的目标、大市场的胸怀、大家庭的感受和卓越的经济效益、卓越的社会效益、卓越的职工队伍”作为企业的共同追求;“在‘新时代’大舞台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在‘新时代’大家庭中享受世间友谊和真情”作为广大职工的追求。他们确定了“竞争创新、科学诚信、服务温馨”的总体经营理念,注意不断完善和打造企业形象,按照现代企业制度修订企业制度,形成规范的企业行为,努力形成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企业文化。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是引导、约束员工的重要措施,是将企业经营理念贯彻到每一个员工之中的根本保证。在企业文化体系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有什么样的企业理念必然要求建立什么样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如果企业理念是鼓励员工去创新、去竞争,就应该建立严格的业绩考评制度、创新激励机制、末位淘汰制度等。美国戴尔公司为了建立一种“每个人都是老板”的企业理念,在公司中打压传统的等级森严的管理制度,建立各层次员工之间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创造了“投资资本回报法”,确定员工配股奖金、赠送股票的数量,落实企业经营理念。坚持体现企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思想领先,以观念创新带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上海宝钢集团公司党委提出,要在新世纪继续成为振兴中华的排头兵,就必须做到“三个自觉”,体现“三个代表”,即:自觉地落实同志为宝钢的题词“办世界一流企业、创世界一流水平”要求,以建成钢铁精品基地,早日跻身世界强的优异成绩来体现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自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宝钢企业文化,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来体现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自觉坚持企业为用户服务的宗旨,以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办企业,为人民创造财富的实际行动来体现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抓好企业文化是企业党组织和企业领导人的职责所在。企业领导人的重视与否和自觉程度是制约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企业党组织不仅仅有搞好生产经营的保证监督职能,而且对于搞好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有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建设现代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党组织把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溶入生产经营之中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党组认为,对于中远集团这样一个资产构成多样化、生产经营全球化、员工队伍国际化的企业,企业要得到发展、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惟一的有效途径就是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用先进的企业文化统领全体员工,不断推动企业的改革发展。正是如此,短短数年,中远的企业文化建设卓有成效。第一,很好地继承了中远多年来的优良传统,打造了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团结拼搏、无私奉献的员工队伍;第二,以“求是创新、图强报国”的企业精神,“服务客户最优、回报股东最大”的价值观,“全球承运、诚信全球”的经营理念,“发展在航运及物流业中的领先地位,保持与客户、雇员和合作伙伴诚实互信的关系,最大程度地回报股东、环境和社会”的企业使命等等,构筑起中远集团企业文化体系,为实现中远战略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第三,经过实践,基本上形成了以“控制论”(由拥有向控制转变)、“整体价值最大化论”、“三个消亡论”(距离消亡、传统连接性消亡和传统结构消亡)、“四链合一论”(服务链、市场链、价值链和利润链有机结合)、“质量管理论”、“两个规律论”(规律和结果滞后性规律)、“生命线论”(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夹板效应论”、“学创论”(“三学一创”活动)、“文化制胜论”等个重要理论为代表的企业经营之道。实践证明,具有中远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显而易见的先进性,必将成为中远集团新世纪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是适应国际竞争的创新型的文化,创新是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的灵魂。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广东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和根本要求出发,积极创新实践,提出了内化落实企业文化建设新的思路,即:内化与固化结合,文化与管理一体,隐性与显性相融,将企业文化内化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去;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中去;体现在企业整体和员工个体形象之上。一是从“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出发,明确提出企业发展战略和目标。广东移动在基本完成年提出的“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迎接挑战,争创世界一流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三年目标的基础上,××年根据新的竞争形势要求,又提出“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品牌新优势,争创世界一流移动信息运营公司”的新目标,对企业重新进行了定位,由“移动通信运营公司”到“移动信息运营公司”,使企业的经营视野更宽,范围更广,召唤力更强。以战略目标为牵引,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要素指标和具体运营指标,进行了由技术导向和客户导向转变等十大战略性调整,争创“提高用户忠诚度,保持新增用户市场份额”等五个竞争优势,全面整合资源,不断提升资源价值,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出品牌的新优势,从而取得了新一轮的超常发展。二是从“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出发,充实和完善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文化源于企业,源于员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高于实践,指导实践。员工既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客体,又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提出了“尊重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要求企业为原提供发展机会和舞台,同时也要求员工努力工作,在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的机智和目标,从而达到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的目的。“以德治企”就是以企业文化来治理企业,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他们以德、才为标准,把员工分为四类:第一类是认同公司企业文化,又叫强能力和良好业绩的人,这是公司必须留住的人才;第二类是认同企业文化,但缺乏能力的人,给他提供第二或第三个机会,换个岗位或送去培训,安排适合他做的工作;第三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但有能力的人,加强对他的教育,使他认同企业文化,转变为第一类人,否则,就叫他离开企业;第四类是不认同企业文化,又没有能力和业绩的人,通过有效的淘汰机制,尽快让其离开企业。三是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全面开展企业“创新服务”。企业是赢利组织,但同时担负着社会责任,广东移动提出了“服务第一、赢利第二”的服务观念,把服务放在第一位。致力于转变服务观念,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从规范服务向个性服务转变,从标准服务向超值服务转变,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和利益,秉承“沟通从心开始”的服务理念,真心真意待人,专心用心做事,以世界以流企业为目标,建立一个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服务体系,致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实现移动通信网络的无缝隙覆盖,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网络服务;以零距离、个性化、全方位、满意的“沟通”服务理念,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他们通过“移动梦网”合作模式,直接同多个服务供应商签定了合作协议,为客户提供了种新业务。这些新业务、新服务项目的推出,极大地方便了客户,符合广大客户对移动通信服务的需求,体现了公司“客户是企业生命所在”的价值观,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逐步提高。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6

谈起学书记“七一”讲话的感受,聂震宁社长说:“江总书记‘七一’讲话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对全党全国各行各业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个代表’是贯穿‘七一’讲话的重要思想,我们学习‘七一’讲话,着重要把‘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好、理解透。毫无疑问,‘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对我们出版行业同样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首先,社会主义的出版业应当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关于文学艺术、道德建设,还是关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在我们的出版过程中,都应该体现先进文化的特性。另外,出版业要为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再有,出版业的评价标准来自最广大人民群众,它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是党性和人民利益的统一。所以,我们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紧密结合世界的发展、时代的发展,深入学习研究江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重大时代公务员之家,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课题。”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出版图书总印张达391.4亿,销售图书73.3亿册,比1995年增长23.5%。可以看出,图书出版业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产业。但如何处理好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聂震宁这样说:“的确,从产业层面上看,中国出版业蕴涵着巨大的商机,而从精神文明层面上看,出版业同时也肩负着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的重要使命,是物质产品生产力与精神产品生产力的结合体。学讲话,我们进一步体会到作为出版工作者的责任之重,如何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我们面临的一大课题。‘三个代表’的思想直接指导出版界的改革,给出版界加快发展提出了全面的要求。坚持社会效益第一是建设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新闻出版业在进行产业经营和市场运作时首先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出版产业的市场行为选择应在新闻出版管理宏观调控下进行,其任务是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深化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精品工程为突破点,从而带动出版产业整体上向集约化经营的方向发展。

聂震宁进一步分析,目前出版业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还处于比较粗放的层次,出版机构内部的企业化管理程度不高,整个出版业的信息化程度不高,由此可见今后出版业改革的任务还很重。传统的出版模式有其优点,出版物的文化含量高,专业化水平高。但是也有其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不能满足读者多层次的文化消费要求,不能主动地多角度做选题,生产经营流程不科学不严谨,致使许多畅销书成了滞销书。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应当说我们出版业已经发生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出版模式的许多不足之处正在被改变,出版业出现了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然而,实事求是的说,改革发展的任务还很重。出版业的目的是以发展自身的生产力,生产出优秀的出版物,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出版工作中如何把握好选题、编辑、制作、营销各个环节的生产经营能力至关重要。虽然出版物的价值很难进行量化的界定,但是作为一名合格的出版工作者要有敏锐的判断力,让出版物真正体现时代主旋律和人民的要求。聂震宁说:“出版业的规律应当是好书好卖,我们要做到的是书既要好卖,但也要认识到好卖的未必是好书。又要服务于社会的真正需要。衡量出版物的好坏决不能单纯以发行量界定,而应该着眼于长远,看其是否符合人民根本的长远的整体的利益,能否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党领导下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应当为此作出贡献,履行职责,承担任务。这也是学讲话的一点体会。”

正如聂震宁所说,从1951年成立至今五十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一直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追求高精尖的发展。目前已出版了8000余种7亿多册图书,年发行1.6亿万码洋。其中的“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世界文学名著文库”、“茅盾文学奖获奖书系”、“中学生课外文学名著必读丛书”等已成为影响深远的品牌书。但是谈起今后的发展,聂震宁显得并不轻松,他说:“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媒介形态日新月异,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网络媒介,使出版业面临更多、更新、更深的问题。作为党领导下的部级出版社,要紧跟时代的发展,如何把传统的和现代的出版手段相结合,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发展出版业,以及如何应对WTO的挑战,都是目前我们面临的课题。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7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总目标,深刻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如何更好地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怎样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江总书记在阐述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时指出,“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如何实现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江总书记一再强调,我们建立的不是西方式的资本主义法治国家,而是要把依法治国和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从制度上和法律上保证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江总书记的论述,指明了我们建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和总路径。

江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形势下对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的高度概括,是与党的领导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方针相一致的,并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1、法治作为一种政治体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法律制度的形成和运作机制必然对社会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只有代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法治,才是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法治。要保证法治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促进性(即法为良法、治为良治),法治必须由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党来领导。我们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的科学性,就在于社会主义法治是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政治制度,具有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促进性,而不是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政治体制,这和剥削阶级的法治在根本上是不同的。在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法治保障的关系:一方面,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取得成功的思想保证和组织保证,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使党的基本政策和方针的贯彻实施有了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就是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2、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发展健康、科学、向上、推动社会前进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在认识先进文化和法治文化的关系时:一方面,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而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以人民民主为本质内涵,在党领导下所要倡导的法治文化,正是党领导下的法治国家所需要的先进文化。法治文化的建立,正是先进文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法治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表征,是以平等、自由、诚实信用和人权为主要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文化,本身就具有权利义务一致的规范性,法治文化必然对先进文化起到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法治文化和先进文化,在经济基础、指导思想、体现利益、价值取向等方面是根本相同的,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就是不断推动先进文化前进的伟大实践。

3、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我们党成长壮大的宝贵经验。在阶级社会里,法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即统治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法律所体现的阶级性,正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通过国家意志形态上升为法律,这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法律的阶级本质。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广大人民群众可以代议制选举代表组成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真正行使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并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务、管理社会事务。所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国家层面集中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党从执政党层面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二者在群众基础和利益落脚点上是一致的。这样,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党,对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民主代议制权力机关的领导,使国家利益和党的利益始终奠基在人民群众的利益基础之上。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伟大实践,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的伟大实践。

二、法治文化和先进文化的高度共融

“三个代表”中,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精辟论述,是我们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新发展。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从文化的角度来思考和审视法治,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法治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表征,二者体现了高度的共融性。

法治国家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经济、社会、法制、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层次的改革。法治国家的建立,必须依赖市场经济的经济基础、体制改革的社会基础、正义弘扬的法制基础、法治导向的文化基础等共同的基底塑造来实现。而在诸多要素中,文化要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一切有关法律制度和法律概念的特征的问题都需要与产生法律的社会条件相联系来加以领会,在这种意义上,法律确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第27页。)“没有这个由文化到政治、由抽象观念到具体制度的转化,就不会有近代法治。”(梁治平:《法法律法治》,载《法辩:——中国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贵州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版,第219页)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人治”现象,在特定意义上说,“自然经济和专制政治体制,都只是中国走向人治的最直接原因,真正的根源是深藏其后的主流思想文化。”(汪太贤:《论法的人文情结》,载《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1996年第6期,第132页)所以,以法治替代人治,文化基础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强有力的精神文化力量。

法治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历史上,法治从来就是和民主相联系的。法治的根本精神,就是人民当家作主;法治的根本力量,在于人民的拥护与支持;法治的核心价值,在于民主制度。社会主义的民主,即人民民主,必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基本权利,而这种基本权利必须、也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得以最终实现。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前提和政治保障。所以,我们所倡导的法治文化的基本内涵,则是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精神的高度凝炼。以人民民主为内涵的法治文化,在价值观念上,体现主体平等观、诚实信用观和法律至上观;在意识观念上,体现自由、平等和人权。人民民主和法治文化的这种内容和形式关系,正体现了先进文化的阶级利益和民主特征。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文化。“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文化,是一种法定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文化,它是市场主体平等、等价有偿二大基本特征的法律表现。”(郝铁川:《市场经济与中国法律文化的变革》,安徽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版,第122页)法律权利本质上是自由意志的集合,是现代民主制度的直接要求。从辩证的角度看,法治国家中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所以在强调权利的同时,忽略义务和责任,这就使权利缺乏应有的基础。权利、义务意识的高度统一,这才是法治文化的重要内容。人民民主权利在法律赋予的条件下,权利主体对于权利的接受意识、权利的实现意识、权利受侵犯时的保护意识的强化是法治文化得以弘扬的要求。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关于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的统一的重要内容,正体现了先进文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

三、在“三个代表”指引下的法治文化变革

中国推行法治,在文化层面的障碍是:一方面,中国自古以来发展起来的文化传统,在许多方面因其与民主法治的深刻矛盾与冲突,构成了民主法治的反向力量;另一方面,当代的法律观念和法学理论往往沉缅于工具主义法治观之中。浓厚的法治实用主义色彩,使得这种法治文化观缺少一种必要的理性精神。由此,能够成功地导向法治并给以持久支撑的文化模式,也就难以建立起来。面对这种现实的困境,必须有一场“三个代表”指引下的法治文化变革,进行法律启蒙、观念变革和理性革命。

1、法律启蒙,就是通过法律知识的普及或法律宣传教育,使人民摆脱对法律无知的蒙昧状态。一个社会的法律意识状况,往往直接决定着法律的有效性和生命力。这不单是因为对法律无知的人容易触犯法律,而且是因为没有法律意识的觉醒,一个受害者就不知诉之于法,从而保护自己的权益和维护法律的尊严。可以说,人民群众对法律的掌握和运用,才是法律巨大力量的源泉。但是,在中国,我们的社会广泛存在着一种法律的思想蒙昧,一种阻碍法律起作用的“土壤”。尤其是一些领导者法律意识很薄弱、很模糊,缺乏遵守法律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更严重的是,有些领导者号召别人守法,却不以法律为准绳来约束自己的言行。法律思想的蒙昧,对法治的负面影响是不容低估的。而要扫除这种法律思想蒙昧,改良这些阻碍法治的“土壤”,就必须对全社会进行法律思想启蒙,使广大人民养成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习惯,使领导者接受法律思想的洗礼并在奉公守法、依法办事方面身体力行。其中确立法治思想应是法律思想启蒙的中心课题。在这个意义上,江总书记亲自倡导的中央领导同志的法律讲座,以及从1985年起开展的全民基本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就是一件十分必要而又意义深远的大事。

2、观念变革,主要在于摒弃或改变各种传统的不利于推行法治的法律观念,树立符合法治要求的法律观念。所谓传统的法律观念,是中国历史上的法治文化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形成的独特法律思想相互交织的产物。不重视法律、不尊重法律或反对法治的文化思想结合起来,构成了当代中国推行法治的严重障碍。因此,大力进行法律观念的变革,弘扬现代法律精神,使尊奉法治的思想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将大大有助于廓清法治发展的道路。而在当前形势下,针对法律观念的现状,观念变革主要是抛弃“法仅仅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的观念,纠正重义务轻权利、重“官”轻民、重国家轻个人的观念,改变重政策、轻法律的观念,改变法律工具论而树立法的基本价值观(自由、民主和平等)等等。其核心是摒弃人治思想,确立法治观念。这是由于,人治思想在中国法律史包括社会主义中国的法律史上,流毒至深,危害至极,影响至远,不坚决清除不足以行法治。

3、理性革命是指超越实用的眼界,确立法治的价值精神和对法律(法治)的信仰。在我国,“五四”新文化运动因时局所限,并未完成通过思想启蒙创立新的理性精神的历史任务。民主和科学还远未被中国人所信仰。当人们把法治当作一种实现功利目的的工具时,法治也就会像“工具”一样可用可弃了。国家真正成为法治国家的前提只能是:通过理性变革,使科学、民主、法治所体现的哲学精神成为全社会的最高权威。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8

一、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加大文化投资

X年,我街文化站由过去的二级站升为省特级文化站,名声大了,责任就更大了。为了搞好文化工作建设,我街投入元进行文化建,并把新建的社区服务大楼一、二层拨给文化站使用,并增购图书10000万多册、健身器材、电脑等设备,力求为辖内居民群众提供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活动场所。

二、重视文化场地建,真正服务群众

自从XX厂倒闭后,XX小区内的俱乐部就停止开放,为小区近万名下岗工人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和文化活动带来很多不便和不良影响。为了使各个地方的群众都能参与我街的文化建,我们积极与XX物业管理部门联系,争取原XX俱乐部的卡拉OK室、俱乐部广场、俱乐部大堂、羽毛球和健身室的使用权,并投资元,对已残旧和破损的地方部进行重修和重建,并争取早日开放给XX小区的居民群众使用。

三、实事求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由于场地的问题,我街曾有一些文化站分点进行搬迁,由于搬迁的地方较高,对前来文化站活动的老人带来不便,了解情况后,街领导班子非常重视,通过调查研究,决定从有限的经费中腾出奖金,重租员村房管站的房屋,以解决老人上楼难的问题。我街这种将人民群众利摆在前的做法,就是江总书记“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讲话的真实体现。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丰富辖内文化生活

为实践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我街文化站经常组织文娱活动,并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如我街去年在XX新村举办的“迎国庆,贺中秋”浪奇杯灯饰比赛,群众送展的灯饰就有200多件。我街还利用节假日在各个社区居委会举办与民同乐的有奖知识问答游园活动,通过生动的活动形式,加深居民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认识。另外,我站还很注重青少年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年,我站都根据上级的要求与社会发展趋势,开展一系列的青少年暑期活动,如电脑培训班,环保夏令营,手工、朗诵、绘画比赛等,培养青少年的爱国主义精神与自信心,引导青少年的健康发展。

五、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宏扬本土文化

我街文化站属下有6个粤曲乐社,1个老人舞蹈队,1个曲乐队,另外,还有老人、少儿绘画班等文艺队伍。我站非常注重文艺队伍的健康发展,除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外,平时还对文艺队的排练及演出进行跟踪,时刻关注文艺队的建设。粤曲乐社是我街的特色文化,前任市长XXX曾到我街与辖内粤曲爱好者联欢,并为我站提字。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9

一、强化文化体育市场管理

文体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在市场管理中要尤其强化未成年人保护意识,严格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文化消费界线、法律界线,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全力抓好当前的网吧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查处网吧违规接纳未成年人的行为,运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对网吧和互联网文化活动的全程实时监管。严格执行中小学校周边200米内不得开设电子游戏厅、网吧等经营场所的规定。禁止未成年人在非节假日进入电子游戏经营场所。严禁歌舞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切实加强出版物市场管理,特别是校园周边出版物市场的治理,严肃查处危害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产品,加大对教材、教辅市场的查处力度,鼓励各类健康有益的青少年课外读物的流通,引导未成年人自觉进行健康有益的文化消费。平时还要加强游泳馆等青少年群体乐于参与的经营性体育项目以及各类文化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与此同时,县演出公司、电影有限公司及各类演艺场所要积极组织和引进国内外优秀儿童剧目、儿童电影和适宜未成年人欣赏的文化作品,形成具有未成年人特点的高雅文化市场,给学校、家长和未成年人有更多的文化选择,丰富未成年人的文化生活。今年是我局确定的高雅文化年,上半年县演出公司已引进举办长影乐团“花儿还是那么红”新春音乐会和朝鲜平壤牡丹峰杂技团金奖节目展演,尤其是杂技表演,吸引了城区各中小学校的近万名学生观看。下半年我们计划引进国内知名剧团来象演出芭蕾舞剧、话剧或歌剧,届时将让象山的孩子充分享受精品剧目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公务员之家:

二、深入实施相关工程计划

一是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并利用此工程能够传播优秀少儿文化的作用,加大为未成年人提供文化服务的力度。二是“蒲公英计划”。根据“蒲公英计划”的有关要求,我们将继续抓好农村儿童文化园建设,鼓励各镇乡街道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兴办农村文化设施。同时加强已建儿童文化园的工作指导,做好巩固和提高工作。三是校园文化示范点建设。把校园文化作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大支持、引导和指导力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并通过示范点建设,以点带面,以面带全。四是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优秀的。要以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全面收集、抢救、挖掘、整理和保护我县的民族民间艺术,并着力加强对青少年的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教育,使之后继有人,秉承传统,源远流长。

文化三个代表范文篇10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它是企业个性化的根本体现,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

企业文化是文化概念在企业这一特定领域的延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与企业同时并存的一种客观存在,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是企业宝贵的、潜在的无形资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经营观念、品牌形象、企业形象、企业声誉等的母体,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至关重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主要集中体现在产品的技术含量和文化附加值上。因此,企业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不可低估,不容忽视。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职工的精神粮食,是凝聚全体职工的重要力量。它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文化。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没有精神支柱的企业,没有凝聚力的企业,没有希望的企业。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与政治的反映。企业要发展,必须重视观念形态文化的作用。企业的产品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宣传,良好的企业声誉要靠企业文化来传播,优秀的企业形象要依靠企业文化来塑造。企业要面向市场,产品要在复杂的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借助于文化的传播作用和影响力。正所谓“好酒也怕巷子深”,“形象等于市场”,“市场就是效益”。

二、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价值观为企业职工提供了一种共同意识,以及日常行为的指导方针。企业文化通过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文化意识观念,说服、感染、诱导、约束企业成员,用一种共同的价值观把全体职工凝聚在一起,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员工追求与理念的集中表现。一个强大的企业不一定有很深厚的文化,只有当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形成企业内部的伦理和一种企业内部大多数员工所共识的观念,员工真正明白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自觉、自律、自学、自新,企业才能形成鲜明的、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企业文化。自觉是前提,自律是保证,自学是创新的源泉,自新则是创新的集中表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每一位员工品格将直接关系企业文化这棵“大树”的成长,培育良好道德品格,树立企业全局观念是企业文化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企业文化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纵观世界成功的企业,如通用电气公司、松下电器公司等,其长盛不衰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优质的产品、精明的销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优质的产品、精明的服务往往产生于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著名企业家张瑞敏说:“海尔过去的成功是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成功。企业发展的灵魂是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价值观。”实际上,海尔的扩张主要是一种文化的扩张——收购一个企业,派去一个总经理、一个会计师、一套海尔的文化。

三、新时期需要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现代企业制度所要求的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企业职工业余生活的表现方式,而是一种包括企业的生产方式、经营方式在内的,以其精神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整体文明的总和。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企业的产销结构也相应发生了从“生产导向”→“行销导向”→“形象导向”的变化。换言之,现代企业想在国内外市场竞争白热化的情况下永葆不败,不仅要具备强劲的产品力和行销力,而且更需要企业与产品的形象力。企业形象识别体系(CorporateIdentitySystem简称CIS)已被国际社会视为21世纪企业发展的一种新战略和新动力。它将企业的经营理念、文化精神(MI)透过企业对内、对外的行为活动(BI)以及系统化的视觉识别设计(VI)传达给社会大众,具有塑造、完善和提升企业形象,强化市场竞争能力的功能,是现代企业经营发展必备的利器。

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必须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坚持为发展市场经济服务,与国际接轨,有相当大的包容性。一方面能够借鉴和吸收国内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一方面能够坚决抵制一切落后的、阻碍企业健康发展的东西。

(二)必须体现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一方面要大力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优秀成果,一方面要根据新时期的要求不断改革、发展和创新,注入新的内容。

(三)必须符合我国企业的特点。强调加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强化自我,努力开拓创新。

总之,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

四、积极创建新时期的先进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的特色在于其独特性与唯一性,即不可复制性。企业文化的建立需要每一位员工都从做特殊的事开始,培育自身的持续意识(工作+学习)、全局意识、开放意识、超前意识及市场意识,从而形成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发展水平,发展速度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正确引导员工的思想价值,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坚定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提高员工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使其成为“四有”新人,为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中心,实践“代表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着力把企业引向市场,促进企业更新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引导企业面向市场,以追求价值为导向的属性,积极引导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潜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符合社会需求。

(二)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以培育企业精神和经营理念为核心,实践“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一方面要着力培养和激发职工的企业主人翁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使职工与企业同生存、共忧患,为企业发展竭尽全力。树立具有自身特色的优秀的企业精神和经营观念,以不断鼓舞职工的士气,激发职工的创造力,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使其在企业发展中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要着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建立良好的劳动条件、劳动保护、娱乐休息环境以及文化设施,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建树良好的企业形象,大力培养职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服务意识、劳动态度、法制观念等,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规章,以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文化和业务素质,促进职工身心健康,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三)建设新时期的企业文化,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包括企业文化建设目标,实践“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面对机遇和挑战,企业必须认真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职工认可的中长远规划和发展目标,并积极引导职工为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争创一流企业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企业的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制定出长远规划,以指导企业文化建设;认真搞好企业文化交流,并在每年的政研会上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认真总结分析,交流经验。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企业文化应当成为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有力抓手、重点工作和精品工程,应当成为企业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企业强筋固体、内树品牌、外树形象、提升竞争力的法宝。

(五)以提高职工素质主要目标。人才是第一资源,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努力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新形势企业发展的“四有”职工队伍,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五、突出南铝“企业文化建设年”工作,努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南铝首届六次职代会工作报告中,公司党委提出2005年是南铝“企业文化建设年”。企业的文化建设党、政、工、团必须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协同运作。要务实求真,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不摆花架子,全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科技创新工作,促进企业“一提、二改、三增强”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改进工作作风、改善人文环境,增强员工整体素质、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增强关键岗位的收入。

在2005“企业文化建设年”期间。要组织好一季度的“企业文化建设年”宣传启动系列活动,二季度的“企业文化”专题讲座,三季度的“我看南铝企业文化”座谈,四季度10月的“企业文化建设年”晚会和12月的“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会,并举办以基层贯名的小型多样的文化建设活动,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

继续加强“平等、坦诚、交流、教育”的企业文化建设,增进企业内外的交流和沟通。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闽铝》报、宣传栏和公司网页等宣传载体,广泛深入地宣传企业文化理念、工作动态、典型做法等;积极拓展对外宣传渠道,出版一本企业文化图册、组织撰写1~2篇有影响、有质量的文章、制作一部企业宣传片在新闻媒体上刊播,扩大南铝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小陈老师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