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1:55:53

文化力

文化力范文篇1

论文摘要:胜利油田桩西采油厂所属的长堤油田环境恶劣,“长堤人”凭着对长堤油田的一腔热血,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起采油三队这个美丽的家园。长堤油田经历了初期开发、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的风雨历程,采油三队这支队伍也逐步走向成熟。随着时间的推移,长堤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采难度日益增大,企业内部人及经营观念的变化、利益分配的调整改革以及价值取向多元等问题给队伍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采油三队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以人为本的“长堤文化”,以文化力促进了团队战斗力、生产力和凝聚力的提升,保证了长堤油田的长期稳定开采,实现了采油三队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事关单位发展大局的战略工程,是一个带有根本性和长远性的单位发展战略,对单位持续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长堤文化的建立是一项整体系统工程,需要全队所有人员、岗位的提炼升华,艰苦奋斗才能得以实现。观念形态文化是提炼和建立新时期长堤精神和理念、建立思维和行动的精神核心与目标。制度行为文化是长堤理念的直接体现,也是长堤人贯彻理念和发展战略的基础,渗透在长堤油田活动的全部过程。物质形态文化反映出一种文化追求,使长堤人处于良好的文化氛围之中。

一、观念形态文化的建立和优化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内外部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采油三队也遇到了一系列新问题,主要是员工思想上出现了“疲软”现象,有的员工认为管理水平已经很高了,不用再下很大功夫了,出现了自满现象,工作中的进取精神有所减弱,在员工队伍中出现了只顾及自身利益而忽视他人、社会、环境利益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与他人的协作、配合思想比较薄弱,生产经营基础管理脆弱,企业素质不高,尽管本队较早地提出了“我靠长地生存,长堤靠我发展”的团队精神,但它还没有渗透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企业文化还不成体系,文化管理并没有完全到位。这些问题不解决,势必影响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影响采油三队的长远发展。面对企业内部个体和群体观念的变化、利益格局的调整,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的价值取向多元化给队伍管理带来的不利影响,队干部一班人清醒地认识到,企业的主体是员工,办企业必须紧紧依靠员工,确立员工的主体地位,集员工智慧,谋发展之路。为此,我们认真总结过去几年的工作经验,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和采油三队发展的需要,按照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依据人的需求层次理论、系统管理理论等现代管理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并组织实施了长堤文化管理,确定了五大观念。

(1)新时期长堤精神:

我靠长堤生存:采油三队所辖油田为长堤油田,这里飞沙走石,环境恶劣,来自五湖四海的工人聚集到了这块盐碱滩上,他们凭着对长堤油田的一腔热血,搭土房、盖窝棚,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起采油三队这个美丽的家园,工人们自豪地称自己为“长堤人”。油田开发是长堤人的事业,汩汩原油是长堤人流动的血液,长堤油田是采油三队的生存根基、力量之源。

长堤靠我发展:长堤油田经历了初期开发、繁荣昌盛、持续发展的风雨历程。长堤油田在几十年开发之后已经进入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开采难度日益增大,面对严峻形势的挑战,长堤人只有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以人才为根本,以效益为核心,以发展为目标,才能不断提高团队管理水平,实现采油三队的可持续发展。

(2)人才理念:

企业兴盛,人才为先。采油三队以“1+1>2”的人和理论指导实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给人才成长提供条件,为价值体现搭建舞台,力求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凝聚和激励职工,发挥团队优势,为长堤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勤劳的长堤人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在团队中释放着自己最大的能量,为长堤发展挖掘不竭的原动力,使“爱我长堤、护我长堤”由憧憬变为现实。

(3)经营理念:

经营理念是生产经营活动的理性依据和观念指导,是经营管理思想的核心和基础。生产经营活动的中心是经济效益,作为采油系统,以油为重是效益至上的必然反映和追求。品牌是长堤保持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基础,“以油为重,品牌铸堤”是长堤油田竞争发展的客观要求。

(4)管理理念:

长堤人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长堤文化的价值理念变成自觉追求和行为准则,在完善和健全现有制度的基础上,“秉承传统,文化兴堤”,积极投身到长堤改革发展的实践中,立足岗位,敬业奉献。

(5)学习理念:

长堤人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主张无人不学、无事不学、无时不学,做到“学习之,实践之”,形成了崇尚知识、学习技术的良好氛围。正是长堤人对知识的重视和渴求,使长堤油田铸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长堤人也在不断的实践改造中,“向知识要未来”全面提升了自身素质,创造了自己美好的未来。

(6)发展理念:

“打造一支采油先锋旗舰”是长堤油田发展的宏观思路和整体的自我设计。近二十年来,长堤人在团队精神凝聚下,化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始终保持蓬勃向上、勇于创新的精神风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桂冠。新时期,长堤人继续发扬老一辈的光荣传统,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探索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奋进,勇做行业第一。

在长堤精神引领下,长堤接转站职工结合平稳输油的岗位要求,把“紧握长堤命脉,输送长堤未来”作为岗位激励语,凝炼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干工作就要勇争第一”等系统工作理念,并将理念标识牌物化于工作场所,时刻让自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警示自己的工作。利用格言警句点缀培训室等工作环境,以班组为单位组织职工进行讨论,使职工从格言警句、理念中得到启迪,受到鼓舞,激发了工作热情。

二、制度行为文化的建立和优化

(1)以“查改建”工作为重点,建立完善长堤管理制度。采取自查、互查和检查相结合的方式,由上到下,反复结合,分系统查找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管理规定、岗位基本技能、操作规程、生产预案及考核标准等现有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共检查修改完善制度23项。在查找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召开座谈会等形式,理清思路,把握重点,本着符合实际、适应发展的原则,强化运行和过程纠偏,认真做好制度完善工作。突出抓好岗位责任制和职工道德规范的落实,把制度管理与情感内化相结合,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把价值理念融入到生产经营管理中,真正实现硬管理和软约束的结合。

(2)完善先进典型培养制度。先进典型是长堤的中坚力量,是长堤价值的化身。长堤油田不断完善典型培养制度,总结了典型培养“三字法”,大力培养和选树不同层次和各种类型的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其示范导向作用,在职工队伍中形成学赶先进、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涌现出了许多先进典型。立足于“可敬、可信、可学”三个基本点,兼顾先进性、群众基础、个性三方面选取表现出色的职工作为重点发展和培养对象。

(3)健全职工行为规范。行为决定形象。通过健全完善职工行为规范,把长堤文化的价值理念固化为职工具体的行为准则,清楚地告诉干部职工:哪些行为是鼓励的,哪些行为是禁止的,从而执行行为规范,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方式,展示新时代长堤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良好的文明形象。开展“走进文明”活动,提炼职工文明公约和“十要十不十多十少”的行为规范,明确了职工满意的党员、职工满意的干部、职工满意的班长、干部满意的职工等“四满意”标准,倡导使用文明用语,创造出“人人争做文明职工”的比争氛围,展示了新时代长堤人高尚的道德境界和良好的文明形象。

三、物质形态文化的建立和优化

(1)实施油藏分级分类管理,打造地质管理品牌。油藏分级上实现全控化管理。建立单井技术管理模块,描述单井地下、井筒、地面三方面特征,制定相应管理措施,实现了决策点、管理点前移。推行油水井动态分级监控制度,规范计量工、化验员、资料员、地质技术员四级资料录取分析体系。计量工、化验员作为监控层,负责录取第一手资料,对动态进行实时监控、落实,找出变化原因;资料员作为分析层,负责生产动态分析,对井组、区块的变化找出原因,提出治理措施;地质技术员作为管理层,负责油藏动态分析,对区块措施的提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实施。通过加大监控、分析、管理三个层次人员的技术分析力度,提高了资料管理链各环节工作质量,使油水井资料全准率达到99.6%。同时,推行月度措施例会制度,地质、工程、质检等全员参与,共同分析,深入剖析问题,提出措施,组织实施,并根据效果考核兑现,措施有效率达78.6%。开展“最佳分析人”评比活动,调动职工挖潜上产的积极性,使油藏分析由以往的地质技术员分析向全员分析转变。

油藏分类上实现目标化管理。根据油藏特征和开发方式,将所管区块分为三高油藏、高渗边底水油藏、复杂断块油藏,制定相应油藏开发目标。针对三高油藏采出程度高,剩余油高度分散的特点,强化剩余油分布研究,寻找接替层潜力。通过实施油藏分级分类管理,油藏开发水平进一步提高,自然递减率控制在13.1%,比计划降低6.9%,产量超计划运行。

(2)应用三项技术,打造工程管理品牌。应用停井指数评价技术,提高地面管理水平。一是实施生产预警,根据压力、流量、电流等基本参数进行全过程监控,提高发现问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落实管理措施,组织实施雨季、冬季等生产管理措施,减少生产故障。三是强化工作计划性,将月度测试、电路保养、停井计量和设备保养等工作量有效合并,降低停井频率。通过应用停井指数评价技术,减少维护停井86井次,减少产量损失53吨。

应用设备分级分类评价技术,提高设备运转时率。一是推行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三级设备管理体系,利用检测仪器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量化评分,评出A、B、C三类,分类落实治理措施。二是进行技术攻关,发明毛辫子治扭装置,解决了毛辫子偏磨和打扭问题;通过调整中轴承顶丝、使用高效防偏井口,解决光杆受力不均和不对中等问题。三是通过应用设备分级分类评价技术,使设备综合完好率达到99.8%,减少设备故障停机23次,减少产量损失28吨。

应用管网评价技术,提高管网效率。一是通过流量和温度调整,降低集油干线压降,解决了计量站集油干线压力高的问题。二是通过对不同水性的流体分管道输送,解决不同水性合走引发的管线结垢问题,流程处理费用由每年的5万元降为0.2万元。三是通过单井流程调整,降低井口回压,单井流程破漏减少7井次。通过应用管网评价技术,减少流程故障停机51次,减少产量损失43吨。通过应用三项技术,有效降低了故障停机率,采油时率由94.3%提高到95.1%。

文化力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文化工作创新服务力竞争力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并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报告突出强调了加强文化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并确定文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显著标志。

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文化建设,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了改善,文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局面。但是,我们也看到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如何破解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矛盾和难题,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在此以赣榆文化建设“两个面向”为例,就如何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问题作一思考。

赣榆县现有人口108万,下辖18个镇,2个经济开发区,33个社区,420个行政村,2002年乡镇合并,全县由原来的29个文化站合并为18个文化站,其时,由于种种原因,农村文化急剧滑坡,到2005年,全县乡镇文化站无房站和不达标站达到17个。面对危机,2006年以来,赣榆县文化局确立并坚持以“面向农村、面向农民”为工作方向,实施了送戏下乡、送书下乡、送电影下乡、文化信息共享、文化站(文化室)达标建设、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乡镇文化体育广场建设、“农家书香”工程、民间团队培训、体育健身培训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工程,使乡镇文化站“活”起来,体育健身“动”起来,人民群众“乐”起来,使全县的农村文化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果,开创了县级文化建设的崭新局面。

只有面向农村,主动融入方能有所作为

新农村,新文化。建设新农村必将呼唤和孕育新的农村文化。新农村建设为文化工作带来了新机遇,提出了新任务,注入了新动力。文化工作者有所位,必须有所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伟大实践中,需要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提供新载体,增添新手段,贡献新力量。

面对“十一五”文化事业发展的春天,赣榆县早准备、早谋划,2006年,赣榆县文化局将其确定为“基层文化建设年”。作为承载和弘扬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赣榆县始终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赣榆县的迫切需求和争取下,尤其是省文化厅领导对苏北农村文化工作的大力关心支持下,为赣榆县下达了6个农村无房文化站和7个不达标站的建设指标,占全省建设数量的12%。面对难得的机遇,年内赣榆县全面启动13个文化站建设,并对广大农民群众做出了“年内全部建成,年内全部对外开放”的庄重承诺。从年初开始,赣榆县组织人员深入镇村调研,形成了文化站情况的调研报告和建设实施方案,县政府出台了实施意见,并与各镇签订了目标责任状,赣榆县文化局也与各镇文化站签订了目标责任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历经9个多月的不懈努力,13个文化站建设按序时进度全面完成,均达到了内部功能齐全,设施初步到位,建筑面积不低于500m2的综合性文化站。2007年,赣榆县文化局将其定为“文化活动展示年”,在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配合海头镇完成了文化站改建工程,配合金山镇建成了徐福纪念馆,建成并开通了徐福文化网。实施送文体器材下乡工程,筹资20万元,为各镇文化站购置了锣鼓、音响、拔河绳,并购买了扬琴、电子琴、二胡赠送给部分民间文化团队,增强了乡镇文化站的综合服务功能。

2006年,全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在赣榆县试点,结合赣榆县实际,实施了“百村体育健身工程”,当年完成全县420个行政村篮球场和乒乓球室建设任务,全面达到420个行政村“村村有体育场地”的目标,在苏北五市中是唯一一个县实现了村村“全覆盖”。2007年,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延伸工程,建成18个镇级体育健身中心,并为全县409个自然村配备了小篮板,达到了体育工作“活动有场所,健身有器材”的总体目标。

针对赣榆县农民渴求知识,看书难的现状,赣榆县把等政策变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以省新闻出版局在全省实施的“农家书香”工程为契机,建成“农家书屋”65家。

由赣榆县文化阵地、文化载体建设经验可以看出,全面建设和谐文化新农村,给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带来契机,而要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首要的是文化阵地、文化载体的支撑,逐步形成阵地化、网络化,要与广大农民最直接的文化需求结合起来;只有实现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新突破,才能逐步构建起县、镇、村三位一体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础平台。

只有面向农民,利民惠民才能提升文化服务力

建设和谐文化新农村,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农民。服务于农民文化需求是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文化工作必须融入新农村建设的大环境,必须融入到农村全面进步的大趋势,必须融入到农村全面发展的大熔炉。唯于此,文化工作才能在亲民、便民、利民中焕发应有的魅力,才能不断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和水平。

2006年以来,赣榆县始终坚持“三贴近”原则,以丰富和活跃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目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活动。组织实施了以送图书、送戏、送电影下乡为内容的“三送工程”,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两年来,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合计送戏下乡演出530场;送电影下乡放映9200场;为各镇文化站配发图书32400册,并利用馆藏图书资源,送图书下乡8427册,送科技信息5500份。

2007年,赣榆县文化局在全市率先组织开展了“新农村、新文化、新农民”培训活动,组织戏剧、曲艺、舞蹈、民乐等各个艺术门类的专业人员深入农村开展农村文化团队培训活动,全年培训856人。2007年初,编印《全民健身指导手册》1000册作教材发放至全县500多个行政村、社区(居委会),在全县18个镇420个行政村开展了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共培养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名,在全省率先实现村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覆盖”。目前,全县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2500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占有量达到万分之二十(省指标为万分之七),并逐步形成了县、镇全民健身网络化、规范化的崭新格局,把文化的内涵融入有益于农民身心健康的体育活动中。

各项培训活动的开展,增强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意识,调动了群众自觉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和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民众自办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社会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在城乡出现。2007年,赣榆县文化局指导各镇挖掘本镇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鼓励地方文化人才自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文化团队。全年新建民间文化团队20家,使全县民间文化团队达到46家。

农村文化是本土文化、大众文化。文艺作品只有反映农村题材、根植农民的实际生活,才能得到农民的欢迎。因此,赣榆县多次组织创作人员深入农村,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文化新农村建设、新人新事新风尚、移风易俗、普法宣传、平安创建等内容,精心编排贴近农村和农民生活的节目。形式多样,有快板、京歌、苏北琴书等,群众喜闻乐见,交口称赞。下乡演出时,台上台下互动,气氛热烈。有时群众亲自上台,演身边人、唱身边事,先进文化悄然送到农民的心坎上。

由赣榆县文化服务工作经验可以看出,提升文化服务力和竞争力,要结合群众实际,创新形式,主动融入,积极开展广泛的文体活动,把先进文化送到千家万户。文化工作者要在实践中提高服务农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有作用。

只有塑优特色品牌,才能提升地方文化竞争力

品牌是特色的浓缩,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名片。文化品牌更是全面提升一个地区形象和竞争力的重要支撑。2006年以来,赣榆县继续放大品牌效应,继续打造“徐福文化”、“赣榆锣鼓”、“赣榆拔河”、“赣榆风情”广场文化品牌。

作为东渡日本第一人徐福的故里,在赣榆县连续举办五届徐福节的基础上,2006、2007年连续举办了中国·赣榆第六届、第七届徐福节,并于2007年建成国内第一家徐福纪念馆。赣榆县广泛开展了徐福研究学术交流活动、徐福祭仪、徐福像奉迁仪式,并连续两年将大型文艺演出在央视7套和3套播出,提升了赣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彰显了文化人能干大事、干成事的魄力。徐福文化与赣榆海洋文化的交融,形成了“海洋文明的摇篮”厚重的文化底蕴;为扩大赣榆锣鼓“中华鼓王”的影响力,赣榆县先后指导18个镇、420个行政村均组建了一支锣鼓队,帮助组建了数十个军营锣鼓队、社区锣鼓队、老年锣鼓队等,使赣榆锣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品牌;赣榆作为“拔河之乡”,曾多次代表国家、省参加全国性的赛事,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为使这一运动普及大众,赣榆县也指导18个镇、420个行政村均组建一支农民拔河队,定期开展镇村之间、村村之间比赛活动,丰富了农民的业余生活;2006年,赣榆县继续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举办了第八届“赣榆风情”广场文化活动,首次实现文化广场活动总冠名,历时7个多月,演出达32场,其中在镇、村演出达21场,观众达30余万人次;2007年,演出达到46场。广场文化活动被群众喻为“没有围墙的流动剧院”。文体品牌的成功打造,成为赣榆县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文体工作的亮点。

由赣榆县所实施的文化品牌战略可以看出,提升文化竞争力要有新的手段,要根植乡情,培育特色,突出品位,要用品牌的效应引领文体活动的蓬勃开展。这样,方能凸显当地文化优势和竞争力,从而提升整体形象。

只有优化文化环境,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文化市场管理,是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市场化程度的反映,是先进文化建设成果的保障。赣榆县在全省率先实行“户籍化”片区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加大对县、镇两级一体化管理力度,实施一户一档、“星级”管理。2006年,在连云港市率先成立了网吧协会、音像业管理协会、印刷业管理协会、出版物管理协会、娱乐场所管理协会五大协会,将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全面纳入行业自律管理的轨道;同时降低市场准入门槛,使2006年文化、新闻出版经营户数量较2005年增长了15%,狠抓规范,结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扫黄打非”和文化市场六大专项集中整治行动,特别是“网吧”、游戏厅的集中整治收到了明显成效。赣榆县共开展市场检查25次,处罚违规经营网吧21家,收缴非法电子游戏机23台,盗版教辅47773册,非法音像制品20415张,重点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检查力度,配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查处“黑网吧”13家,并与经营户签订了“有困难你找我,出了问题我找你”的双向承诺制,发挥各镇文化站的作用,强化农村文化市场管理,确保了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赣榆县把影剧业、电影业全面推向市场,实行自食其力,通过市场化运作,不断提升自身的“造血”功能。2006年,积极承接大中型演艺团体,开展“百部电影进千村”、“优秀电影进社区”、“爱教影片进校园”等活动,既增加了整体收入,又活跃了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开发演艺业、网络服务业、印刷业、娱乐业、体育健身业、艺术培训等,注册成立了连云港徐福文化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整合一切文化资源,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从而为文化工作积蓄了后劲,带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文化力范文篇3

一、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但党风方面还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反腐败面临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不正之风在一些行业和领域还比较严重。这其中廉政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解决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薄弱环节的重要途径。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助于更好地丰富和深化反腐倡廉教育的内涵,不断拓宽教育领域,增强教育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推动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提高执行制度的自觉性;唤起全党全社会的监督意识,推动监督措施的落实;促进教育、制度、监督、改革、惩治体系功能的发挥,推动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二、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艰巨性

当前,廉政作为一种文化没有形成强有力的社会氛围,廉政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缺少应有的位置。廉政文化滞后,不健康风气流行,有着历史、社会等方面的深刻根源。廉政文化建设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要充分认识其艰巨性。

首先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由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一度忽视了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抵制腐朽思想的能力差了,一些消极腐败的东西侵入党的政治生活,毒害侵蚀了党员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削弱,必然造成思想混乱和是非不分,为滋生消极腐朽文化提供了温床。

其次,宣传舆论方面存在的某些导向不明、不力的问题,给腐败现象的发生提供“可兴之由”,助长了消极腐败文化的蔓延,导致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严峻挑战。

第三,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一定程度上被摒弃和淡化。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政文化基础的国家。但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官员价值追求中的许多积极内容,如正直、清廉、执着、为民请命等传统文化,在一些官员的扬弃选择中没有得到珍惜、完善、承袭,成为难以挽回的损失。因此,廉政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程。

三、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加强领导,确保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工作,将其作为反腐倡廉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整体规划,统一安排,统一部署,统一落实。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进廉政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加大廉政文化建设必要的资金投入。

建立推动廉政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建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廉政文化建设联席会议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把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范围,真正形成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分管领导各负其责、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责任体系。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注重实效,注意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然要创造一定形式,但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当前,要把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结合起来,与当前电力改革与发展结合起来,与解决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打造“电力服务品牌,推动电力廉政环境的形成。

2、培育教育文化,夯实防范基础,构筑思想道德防线

(1)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

一要把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观念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核心,以人民电业为人民为宗旨,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权力观为主要内容,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权力观和名利观,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二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道德观念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提高党员干部廉政自律意识,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围绕领导干部履行职责、提高素质、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等工作,提出明确的要求。每年对中层干部和新提拔的干部进行反腐败形势教育、党风党纪条规教育,自觉抵御错误思想的侵袭。

三要把提高党员干部的廉政文化素养作为廉政文化建设的基础内容。在开展廉政文化建设中,要把提高廉政文化素养作为基础工作来抓,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人,用文化的力量培育人。让党员干部在学习、分析中得出正确的判断,从而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

(2)创新载体,增强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

唱响主旋律。通过各种有效的活动载体,使党员干部经常受到教育,在思想上自觉把“政治跟党走、经济不伸手、工作争上游、生活不丢丑”作为自己廉政从业的信条。

积极发挥与检察院、法院建立联席工作机制,坚持“引法进企”,搭建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平台”。每年定期邀请检察院、法院的领导进行专题讲座和案例分析,为大家超前注射“预防针”。

教育惩防并举。每年初,纪委书记与各单位一把手进行廉政谈话。同时按照《干部考核细则》,对年度民主评议和业绩考核不合格的中层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并给予“黄牌”警告,相应调整工作,使全体中层干部受到深刻的警示教育。

源头防腐,筑牢“堤坝”。加强对与本单位有着长期业务往来的厂家、商家和施工队伍的廉政提醒,警钟长鸣,使他们自觉筑牢反腐堤坝。并与这些单位的负责人签订《禁止商业贿赂保证书》。

在学习领会“八荣八耻”深刻内涵的基础上,让职工们结合供电企业特点,提炼形成企业职工道德行为标准。不断深化评选先进活动内涵,倡导当选的“先进”与身边的同志建立“手拉手”关系,以先进事迹感染身边职工,以共建的成效促动先进更模范,从而达到自身激励和相互激励的作用。

(3)拓展领域,扩大廉政文化辐射面

充分发挥网络传播范围广、速度快、受众面大的特色,在局域办公平台创立《廉政网哨》,开辟“警钟长鸣”、“廉政动态”、“廉政文化”等栏目,使科室、县公司、班组随时都能受到廉政文化的熏陶。利用报刊简讯设立“廉政之窗”专栏,每季度制作一期廉政文化专刊,及时刊登廉政动态、上级反腐精神等下发班组,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情操。建立“廉政文化墙”、党务公开、厂务公开、廉政简讯、职工身边亮点等宣传橱窗,统一制作廉政文化宣传橱窗,使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的廉政文化中受到感化、悟化,进而自觉用道德约束个人言行。

充分利用培训资源,同时按教育计划每年给领导班子成员和党办、纪检人员定任务,结合讲党课,深入各自责任区、联系点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同时,班子成员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带头撰写廉政党课和论文。

(4)齐抓共管,营造浓厚氛围

要发挥大宣教格局的作用,调动各方面共同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独特新颖的载体,营造起一种“崇尚廉政”、“褒扬廉政”、“以廉为美、以廉为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崭新社会风尚,努力促进全社会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人人反贪”的良好社会环境。

3、构建制度文化,不断深化权力制约机制

(1)融入文化理念,探索权力制约机制

要把廉政文化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注重以廉政理念指导制度创新,以制度固化权力运行流程,以制度彰显文化内涵。在制度治权上,进一步完善人、财、物、营销等权力运行内控制度,同时以实行分散业务的方式来加强对重点岗位、环节和部位人员的权力制约,使权力的行使有章可循。在程序治权上,要进一步完善《党委“三重一大”议事规则》、《招投标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建立并完善干部任用、资金管理、工程及物资招投标等管理工作流程,并逐步上升为企业标准。在监督治权上,加强完善《党员干部八小时以外监督管理办法》、《党风廉政监督员制度》、《三项谈话制度》等,进一步强化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和继续执行领导干部收入申报、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礼品登记等廉政制度。建立健全对领导干部在“四个圈”中一系列具体办法,即在权力圈中要按制度办事;在工作圈中要廉政奉公;在亲属圈中要坚持原则;在社交圈中要严格自律。在奖惩治权上,要权责相结合,进一步完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2)层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落实“逐级签廉”。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主线,结合职责分工将党风廉政责任进行细化分解,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链”。

把干部“自律”融入权力运行和经营管理之中,以签订《自我承诺廉政书》的新形式,进一步加大党员干部和人、财、物等重点岗位人员的自律约束。

把廉政监督延伸到干部职工家庭,与中层以上干部、重点岗位人员家属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并通过向家属致信、邀请座谈会交流体会等方式,增强家属的助廉意识,真正达到“以家促廉、以廉保家”的目的。

4、探索监督文化,拓宽廉政建设的民主渠道

(1)强化常态考评机制

抓紧内部考核,健全完善厂务公开、党务公开、定期报告评议、半年督察等民主测评考核机制,定期对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进行民主测评。抓紧外部监督,通过社会行风监督员,对党员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廉政从业行为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把百姓的意见和建议,作为民主测评和考核的重要依据。

(2)加强重点对象和经营关键环节的监督

坚持从抓“源头”入手,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结算的监审、重大工程项目和物资采购招投标、供电所核销电费回收等执行情况进行重点监察,强化对工程业扩、财务结算、电力营销等关键“穴位”和过程把控。与此同时,严格廉政准入制度,认真执行经济合同附加《廉政协议书》和《回执》制度,以此筑牢外部反腐防线。

(3)发挥廉政监督员的作用

在企业聘请内部党风廉政监督员,拓宽民主监督渠道。并制定《监督员工作守则》、《监督员信息报告卡》等制度,使这项监督工作逐步转入常态运行轨道,依靠职工加强对党风廉政监督的作用。

(4)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

文化力范文篇4

一、电力安全文化的含义及特点

电力安全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特点。安全生产是电力永恒的主题,安全文化是电力行业文化的核心,没有安全其他一切将无从谈起。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创造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人际关系,对人的理念、意识、态度和行为等形成,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从而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以达到减少人为事故的目的。所以安全文化具有人文性、严肃性、广泛性、激约性、融合性等特点。

1、电力安全文化具有人文性

安全文化以人为本,就是要爱护环境和保护人的生命财产,因而安全文化的建设首先要提倡人性化管理。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电力安全文化建设顺应社会历史的潮流,强调人是最宝贵的,提出“人命关天,安全为大,人的安全高于一切”,体现出浓浓的人文特性。近几年,桐庐县供电局在管理理念上逐渐从以生产过程、生产工艺和运营质量为管理的主体转变为以人为管理的主体,重视人的因素,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并开展一系列有关安全文化的活动,如:安全辩论赛、安全技术比武,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问卷调查、我为安全献一计等;这些活动以人为主体,实现人的价值多元化,充分体现了人文性。

2、电力安全文化具有严肃性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电力安全文化要求我们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根据安全生产新规律、新特点、新问题不断修订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特别是讲评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安全价值观需要个体的自觉养成,也需要制度的约束规范。电力每一项规章制度的出台,都有其严格规定。比如《安规》《技术规程》《作业指导书》《标准操作执行卡》等明确地告诉操作人员该怎么做,而且对违反者都有处罚,具有不可侵犯性。

3、电力安全文化具有广泛性

电力安全文化内容包罗万象,大到电力安全总体思路、总体规划,小到一线班组的宣传口号、各个工种岗位职责,可以说凡是有电延伸的地方,就有电力工人的身影,就有电力安全文化的传播,参与人员的广泛性也是电力安全文化的显著特点。如果说安全规章制度有如严父般的急风骤雨电闪雷鸣,平安文化则应如慈母般的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一句期盼平安幸福的安全告诫,一条充满人情味的安全警示,一封封家书拨动着每位职工的心弦;广播、电视、报刊等形式多样的安全宣传活动、传播平安文化理念,营造平安文化氛围;引导广大职工由安全教育的客体转为安全教育的主体,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4、电力安全文化具有激约性

安全文化的管理对象是人和物,而对物的管理归根结底也是对人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不外乎激励和约束两个方面,要管理好人,首先我们要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使大家都觉得自己是企业平等的一员。精神上的激励是安全文化管理的“高线”,它的作用是明确努力的方向和达到目标的途径,其目的是激发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实施符合安全要求的行为,把确保安全的价值和实现自身价值统一起来,互融互动、协调统一。其次,思想教育是基础。正确的安全价值观是职工安全生产行为的先导;我们要结合实际,以利益为先导引导职工树立全新的安全价值观,强调“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一切”的理念,把个人道德修养要求与本单位安全文化建设目标统一起来,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起来。同时,在安全上以经济杠杆来主动施压,进行利益驱动,使安全生产达到有序可控。

5、电力安全文化具有融合性

电力安全文化围绕安全生产,可以说是目标同向、工作同步、风险共担、成果共享。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始终融合到安全生产中,形成了大氛围的安全文化。凡遇急、难、险、重生产任务,职务不分高低,统一调遣,统一行动,一切以安全为先。现行的班前教育、技术交底,事故预想,以及大型施工的包保,监控,安全措施等都具有超前性;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应用以及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安全文化必将经历由最初的听天由命到亡羊补牢至系统安全的过程。这种高新技术领域的安全思想和方法论推进了传统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安全手段和对策的进步,超前预防型为主,达到有序可控,长治久安。

二、电力安全文化的实质

电力安全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需要,它对广大职工的安全道德素质,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以及企业的效益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实行民主管理制,激发职工创造热情。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管理者要遵循“人的全面发展”原则,完善用人机制、竞争上岗机制、鼓励创造力、激励职工好学上进,做到尊重人,培养人,依靠人;营造开放、宽松、自由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职工保安全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开辟绿色快车道,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健康素质,强化干部职工保安全的过硬技能,把干部职工的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安全行为、精神面貌凝聚到共同的安全文化理念之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并进一步提高了电力生产的安全保障能力。这种凝聚功能体现在安全文化管理中,就是目标管理,运用目标管理凝聚人心。

第二,致力于服务社会、推动企业发展。电力在国民经济中起重要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占有相当重的份额。由于电力的特殊性,多年来,人们对“安全压倒一切、安全第一”的观念已欣然接受,达成共识。这种共识就是电力职工在生产活动中共有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电力系统结合行业特点,围绕安全生产,致力于服务社会、推动企业发展,创造了许多反映企业生存发展需要的安全文化,它们孕育于企业变革之中,随着企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安全文化通过文化因素的暗示,渗入电力工人的心理,形成他们的观念,取得他们的共识,支配他们的行动,从而推动企业安全发展。

第三,营造电力安全文化氛围,打造企业文化品牌。安全文化是企业的核心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灵魂和统帅。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要不断增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亲和力和亲切感,进行创新,避免居高临下的空洞说教,要寓教于乐,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使员工在参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为进一步营造电力安全文化氛围,我局成立了“桐庐电力艺术团”,演员们在县中心广场定期演出,他们采用小品、相声、舞蹈等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宣传电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操作常识等,通过有声有色的宣传教育,使职工和广大社会群众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极大的教育。同时还印刷了《农村安全用电宣传画册》、刷写标语,开辟电力安全文化宣传专栏;通过多种形式,把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的精神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互发展,相得益彰。为电力企业建立起了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和环境,在塑造电力安全品牌、树立电力良好形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第四,增强电力安全文化辐射功能。电力企业担负着社会公益性的任务,电力安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企业内部,每个电力工人都是安全文化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倡导者、遵从者。电力安全文化的开放特性决定它具有全方位的辐射功能。一是对内具有强烈的传播感染力,可带动全体职工遵章守纪,形成人人保安全的氛围。二是向外辐射,这种辐射功能体现在安全管理中。通过企业人员和社会多方面的交往,扩大对外营销,向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电力形象,不仅给电力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而且还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

文化力范文篇5

“三育”提高全员廉洁从业素质

理念教育。公司党委紧密围绕“以人为本,忠诚企业,奉献社会”的企业精神和“干事、干净”的核心理念。大力开展廉洁从业理念、廉洁格言、廉洁故事、廉洁体会征集及组织研讨,读廉洁书、唱廉洁歌、观廉洁片、算廉洁账、上廉洁课、树廉洁人,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组织“读书思廉”自我教育等多种方式和活动内容,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淡泊名利,忠实履职”的自律理念,干干净净做人、老老实实干事;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知识竞赛、经验交流、演讲会,在全体员工中提炼廉洁理念、警句,发送廉政短信,编印廉洁文化画册、漫画,在公司报刊开办廉洁文化栏目等内容,弘扬廉洁思想,倡导廉洁道德,不断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道德观念,增强廉洁自律意识。警示教育。公司及各单位在抓好党团活动日的同时,有计划地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组织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重要岗位人员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警示教育巡回演讲,参观监狱,现场听服刑人员现身说法;开展党纪条规学习、邀请专家授课、宣讲典型案例、正面典型引导、预防职务犯罪讲座、岗位纪律培训等多种活动方式,鞭策广大党员干部珍惜手中权力,自觉远离职务犯罪,从而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示范教育。公司注重发现并选树廉洁从业先进典型,发挥正面典型的示范作用。开展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党章》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观看劳模先进事迹报告会,重温入党誓词,每年“七一”对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评选和表彰,弘扬党的传统,讴歌文明,传导廉洁,使党员在先进思想和崇高境界中产生共鸣,自觉形成讲文明、讲道德、讲纪律、讲责任、讲诚信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四进”形成廉洁从业良好风气

廉洁文化进班子。公司党委中心组和各单位领导班子学习日,有计划地安排廉洁教育内容,落实学习体会交流、考核、诺廉述廉评廉等制度,不断丰富廉洁教育内容,选树领导干部中的勤廉兼优先进典型,并结合有关会议对廉洁文化进班子情况进行总结讲评,提高个人思想理论水平,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形成学廉、守廉的良好风气。廉洁文化进部室。公司把廉洁文化建设的重点落实在管人、管财、管事、管项目的重点部门和关键岗位,发挥这些重点部门、关键岗位人员这个特殊群体的示范和导向作用,把廉洁文化的要求体现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中,规范管理人员廉洁从业行为。廉洁文化进班组。公司把廉洁文化建设同班组自身特点和岗位人员需要紧密结合,有计划地把廉洁文化学习教育列入班组学习日、班组学习园地和网络平台内容,组织廉洁从业规范应知应会考试,重要岗位设立“廉洁警示牌”,在班组和岗位悬挂廉洁理念,警句提示激励牌,落实岗位学廉查廉保廉自学自查制度等多种有效形式,强化班组人员廉洁从业意识。廉洁文化进家庭。公司把廉洁文化建设列入“五好文明家庭”和贤内助先进个人评比条件,每年有计划地召开贤内助座谈会,进行讲廉评廉,组织举办职工与家属共同参与的廉洁从业演讲会,把廉洁文化列入走访家庭的内容,向职工家属发助廉倡议书,寄嘱廉信、赠助廉提醒信息等多种有效方式,促使职工家庭常讲廉洁,共筑廉洁防线。

“五融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廉洁文化融入企业党建工作。

公司积极开展以“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助好、作风形象好”为主要内容的“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和以“干事、干净”核心理念为主题的活动,把廉洁文化建设贯穿于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管理等各个方面,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密切联系职工群众,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

廉洁文化融入企业反腐倡廉教育和职工素质教育。

公司理论中心组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廉洁教育内容,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决策能力;利用内部刊物、网页、宣传栏等宣传教育阵地和资源,把廉洁文化建设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法制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通过闭卷考试、演讲竞赛、组织答题和有奖征文的形式,强化教育效果,不断提升道德观念和法纪意识;通过“读书思廉”、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廉洁文化渗透到员工教育的全过程,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接受教育,从而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廉洁文化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

公司通过廉洁文化激励人的思想和行为,用正确的廉政道德标准,约束干部职工主动在生产现场和日常行为中进行自我管理。不断完善企业内控机制,坚持在物资招标采购中与投标厂家签订廉洁承诺书;在废旧物资处理中,实行公开竞拍;在业扩报装工作中,实行监督卡制度;对优质服务工作和“三个十条”落实情况实行督察考核制度;在效能监察工作中实行监察建议书等,营造不敢为、不愿为、不能为的氛围,使广大干部职工时时处处感受到监督的力量。廉洁文化融入企业三个文明建设。

公司把廉洁文化建设与企业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建设有机统一在一起,并作为文明单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通过开展“六文明”创建、优质服务是电网企业的生命线、“爱心活动”,“平安工程”、“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创建和谐企业等活动,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企业的发展与建设更加和谐壮大。

廉洁文化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体系。

文化力范文篇6

一、打响一个品牌

服务品牌是服务文化的载体,服务文化是服务品牌的支撑。**供电公司在供电服务的过程中,树立了社会认同、客户赞誉的服务品牌。“明远”是**供电沿用近百年的老字号,它寓意着“光明到永远”的深刻内涵。多年来**供电公司一直将“明远”精神作为供电服务的代名词。根据树立“诚信社会形象”的要求,结合企业具体情况,郑重推出“诚信明远”服务品牌。倡导诚信为立身之本、强企之策、发展之源,使员工早已认同的明远精神得以继承并发扬光大。

**年上半年,“明远”品牌引起了中央电视台的关注。制作了长达26分钟的题为“百年明远”纪实节目,并由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播出。**供电公司借中央电视台宣传“明远”品牌的东风,使“诚信明远”服务品牌越打越响。

二、强化两个宣传

1、对内强化服务理念的宣传灌输

**供电公司在员工中开展学习自编的《服务理念与服务技巧》系列活动,在客户服务问题上,引导员工树立“处处是服务窗口,人人当服务标兵”的服务意识,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打造服务品牌。让服务提升企业各项工作。

深化员工服务社会的理念,创造性地举办了以服务文化为主题的“首届服务文化节”。文化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播放专题片《攀服务文化高峰——**供电公司服务文化建设纪实》;举办诚信服务个人演讲比赛;在单位之间开展“供电服务应该先规范自己还是应该先方便客户”、“供电服务首先应该标准化还是首先应该个性化”的辩论赛;窗口单位服务员工“五项技能修炼”演示;向优秀服务员工颁发“职业精神奖”;举行总经理向员工赠书仪式;举办服务文化图片展等。服务文化节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深入人心,员工反响强烈。

2、强化服务信息的宣传报道

为了进一步提高供电服务水平,树立诚信服务的社会形象,公司将服务信息的宣传报道常态化。与《**日报》、《大江晚报》、**城市交通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合作,每周多次供电服务信息。通过各种传媒渠道,使计划和非计划停电、电力需求侧管理、电价政策、电力法律法规、安全用电、用电业务常识等重要信息及时得到,让广大客户及早知晓,以维护客户的知情权。

三、巩固三大支撑

1、服务制度的支撑

完善以窗口前台服务为龙头,后台服务为支撑,网络服务为基础的服务制度,努力形成机关围绕基层转、基建围绕生产转、生产围绕服务转、服务围绕客户转的服务大格局。

重点巩固和完善了供电服务承诺、供电信息披露制度、首问负责制、客户代表制、大客户回访制、延伸服务制、供电服务质量监督制、服务质量分析制、电子商务服务制度、农村供电服务制度、农电服务“五项禁令”、供电业务流程。

公司在电网企业率先创新开展“服务质量反馈督察制度”,即在为用户提供服务后,供电人员主动向客户提供已贴好邮票的服务质量反馈单,由用户填写完毕自行寄到公司纪委监察部。此举改变了过去由客户当面填写并由供电人员自行带回的做法,使“运动员”和“裁判员”兼于一身的诸多弊端得以纠正。确保了反馈情况的客观公正,从而有针对性地完善和提高了服务质量保障机制

2、服务行为的支撑

服务行为规范化是服务文化的基本特征。首先,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国家电网公司员工道德规范》,把建设“诚信明远”服务文化变成每一位员工的自觉道德行为。其次,强化营业、业扩、抄表等岗位行为规范建设,制订和完善供电服务规范、通用服务规范、营业场所服务规范、“95598”服务规范、有偿服务规范、投诉举报处理服务规范。让客户始终享受到热情、规范的服务。设立“职业精神奖”,每年对服务工作中面对客户的误解、责难、谩骂、甚至殴打,勇于承受委屈,识大体顾大局,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杰出员工进行奖励,激发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以维护公司“严于律已、宽以待人”的诚信社会形象。

3、服务环境的支撑

加强五个方面的服务环境建设:

(1)电网环境。建设安全可靠、结构合理、设备先进的输配电网络,为服务文化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2)营业环境。建设好功能齐备的客户服务中心、“95598”服务电话系统。

(3)网络环境。以建设数字化服务为目标,运用先进计算机网络、通讯和数据库技术,进一步完善客户服务网络系统。

(4)科技环境。深度开发营销MIS、配网GPS、GIS、银企联网收费系统等现代化营销服务管理系统,不断提升现代化服务水平。

(5)特服环境。发挥流动发电车、“小红帽服务队”、团员青年志愿者的作用,为重要任务的供电提供万无一失的保障服务,为特殊的弱势群体提供周到的关怀服务。

四、完善四个机制

1、领导工作机制

实施服务文化“一把手”工程,成立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为组长、其他公司领导为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服务文化领导小组,加强服务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定期召开服务文化联席工作会议,细化《服务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成立服务文化建设办公室,具体落实《服务文化建设职责分工制》。

2、素质保障机制

由于员工的素质是服务文化建设效果的关键,公司坚持育人为本,教育、管理双管齐下,使公司各类员工都成为具有良好职业理想、道德、技能、纪律的好员工,为服务向全员、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为服务文化提供素质保障。

3、监督考核机制

为使服务文化建设充满活力和动力,建立了《服务文化建设考评办法》,实行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

公司在新闻媒体上“花钱买批评”,面向社会开设“供电服务建议奖”活动,每年评奖2次。对在供电服务问题上,能准确举报问题并有较好的合理化建议的市民颁发“供电服务建议”奖。公司领导对每条建议均极为关注,逐条批示,限期办理,限期答复。公司在**市颇有影响的《大江晚报》上就市民提出的八个方面56条供电建议,运用整版篇幅详尽回答办理过程和处理结果。此举赢得了广大客户的充分信赖和大力支持。公司相关职能部门领导,多次走进广播电台直播间,就供电服务建议的相关问题与市民沟通。

4、奖惩激励机制

“优秀服务员工”、“先进服务集体”是实践服务文化的优秀代表,他们对服务文化建设具有示范、带动作用。公司通过每年评选“优秀服务员工”、“先进服务集体”,大张旗鼓地开展宣传表彰活动,激励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最大化,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与此同时,完善规范性、约束性的服务文化制度,并强化执行制度的严肃性。

五、深化五项修炼

服务员工“五项修炼”是**供电公司吸取国内众多行业先进的服务技能,并结合供电企业实际,把这些服务技能分解成五项基本的元素进行修炼。简要归纳为“看、听、笑、说、动”五方面的服务技巧。

一是“看”的修炼。要求服务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精确的判断力,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客户的神情举止中准确预测出客户的真正需求。通过“看”的修炼,员工有针对性地与客户进行交流,提供恰当的服务。

二是“听”的修炼。要求服务人员善于倾听客户的心声,从客户的言谈中捕捉客户的内在需求。“95598”呼叫中心的员工虽然不接触客户,通过听的“修炼”,从电话中一样可以揣测出客户的情绪和心理,从而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使客户真实感受到为其服务的诚意。

三是“笑”的修炼。要求服务人员面带和蔼可亲、热情自然的微笑,让客户感到宾至如归、如沐春风。通过“笑”的修炼,员工用与具体服务情境相协调的真诚微笑,感染客户,接近客户,为客户提供周到的服务。

四是“说”的修炼。要求服务人员以亲切热情而又简短明了的语言来表达自己为客户服务的意愿,了解客户的不同需求。通过“说”的修炼,员工用说话技巧来引导各类客户,进行有效沟通,使服务工作事半功倍。

五是“动”的修炼。要求服务人员以得体的形体动作、文明的形象举止,与客户进行交流,赢得客户的信任。通过“动”的修炼,员工练就无声的“说话”本领,增长姿态语的表现技巧,提高与客户沟通的艺术才能。

**公司于**年在客服中心开展“五项修炼”活动试点成功后,公司以文件的形式下发了“关于在全公司窗口单位开展服务人员五项修炼的通知”。使活动在窗口单位得以全面推广。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修炼”活动的展开,公司印发了《服务人员五项修炼》培训教材1500本;安排客户中心10多名“修炼”效果突出的员工,组成巡回演讲小组现身说法巡回演讲;聘请商贸学院从事“服务”课程的教师,针对供电服务的特点,在市县巡回授课培训,正确指导服务人员“五项修炼”;**年10月,公司又开展了“服务人员五项修炼”征文比赛活动,将收到的88篇质量较好征文,汇编成册,供大家进一步交流、提高。

开展“服务人员五项修炼”的做法,在**市赢得了很高的社会美誉度。**市文明行业指导委员会充分肯定**供电公司“服务人员五项修炼”成果。并作为创建学习型组织活动的典型经验在全市推广。公司“修炼”的演说、多媒体演示汇报,已成为**市对外宣传、交流的范本。多次被省级报刊和电台宣传报道。“五项修炼”成果,被省电力公司认为是提升公司员工规范化和个性化服务水平的有效做法,荣获了**年度“安徽省电力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和国家电网公司**-**年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奖。

**供电公司目前已将服务人员“五项修炼”在内涵和外延上进一步拓展,把服务员工个体行为的“五项修炼”拓展成为公司的群体行为。

文化力范文篇7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一个安全稳定的大环境。只有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企业才谈得上创造效益,才能更好地奉献社会。**电业局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决定了当前的安全管理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机制的建立健全、对职工的说教上,而应将安全文化建设纳入到整体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中,使安全生产渗透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当中,成为生产经营活动如影相随的一部分。

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中,**电业局从安全“四观”,即安全人文观、安全效益观、安全稳定观和安全发展观着手,使安全文化建设初见成效。

安全人文观——植根于职工心中

抓好安全工作,必须从人抓起。**电业局将员工视为企业真正的主人,是企业的主宰,只有提高了全体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树立了正确的安全理念,才能营造出良好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氛围。

由于企业员工众多且水平参差不齐,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理解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日常的安全教育要因人而异,形式多样。对此**电业局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尝试,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入手,引导职工关注安全,共同进步。在全局范围内开展了“反违章、除隐患,百日安全活动”,发动全局员工参与;连续3年的“安全生产”主题管理论坛引起各族员工的广泛参与,大家对安全工作建言献策,小到员工个人的安全意识,大到全局安全工作的方针政策,都提出了个人的观点和建议,拓展了安全工作的思路;结合安全生产月,对内集中加强安全意识、安全文化素质的培养,对外通过广场集中宣传等形式加强了广大电力客户安全用电的意识,形成了“日常工作时时抓,安全月里重点抓”的态势;团委也结合青年员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青年安全生产”百题竞赛活动、“青年安全短信征集活动”,并在局网站上设置“安全温馨提示”栏目等,在广大团员青年中形成了人人争当安全工作排头兵的浓厚氛围;基层单位也在日常工作中根据各自工作特点,结合历史和现状,适时地开展各类安全活动,通过座谈、听报告、学习安全通报等加强基层安全文化的营造。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思想政治工作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民主监督民主管理体系的建设,形成党政工对安全工作齐抓共管,同心下好一盘棋的格局,做到了安全生产专人管理、思想动态及时把握、安全隐患人人监督。

安全效益观——为中心工作服务

安全是企业效益的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在日常的生产实践中,不能正确处理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而造成的血的教训比比皆是。对此,**电业局要求全局上下树立正确的安全效益观,摆正安全和效益之间的关系,充分认识到安全不能脱离效益,效益必须要有安全作保障。

安全保证效益。作为一个电网企业,要认识到安全工作不是一个点、一个面的工作,而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由于电网企业的特殊性,一个极小隐患很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损失,因而抓好每一个点、每一个细节至关重要。因此要求基层单位要提高对设备的检修、巡检质量,加强对危险点、危险源的管理和预控,认真梳理生产环节中的漏洞,增强防范意识,做到“四严”,即:严格实施、严格检查、严格落实、严格奖惩。安全生产的局面为企业创造更多效益提供了一个稳定平台。

安全产出效益。在日常的工作中,**电业局不断扩展安全管理工作的外延,让安全工作创造更多的效益。近年来,在管理的14万客户中,由于客户侧设备而引发的停电事件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采取特事特办,对一些重点客户开展了延伸服务,在进行用电检查的同时,也帮助客户查隐患找问题,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提出整改措施。对有特殊需求的客户,帮助制定了用电应急预案。客户侧用电质量的提高使电业局的优质服务水平也提高了,减少了客户的停电时间,消除了客户侧设备对主电网的威胁,增加了售电量,提高了效益。作为首府供电企业,**电业局经常要为各类政治用电、社会活动提供保电服务。经过对各类保电活动经验的总结和积累,已经形成了常态保电机制,确保了特殊时期、特殊活动和特殊客户的安全用电需求,在为企业赢得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获取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安全稳定观——要做企业的定心石

电网安全、职工稳定是企业发展的基石。**电业局充分认识到,作为一个电网企业,安全工作不仅关乎企业内部的稳定,更关乎整个社会的稳定大局。

围绕企业内部的安全稳定工作,确立了年度生产和安全工作要点,把握全局安全形势、突出治理各类隐患。同时强化制度的执行,认真落实设备主人制,试点推行了生产现场的准军事化管理。加强应急管理建设,初步编制完成了《**电业局应急管理实施方案》。在成立全疆首支现场安全监察大队后,又对安全大队的机构设置进行了调整,使之更趋于合理,加强了施工和操作现场的过程控制。建立了安全周报制度,实现了安全信息的共享。

围绕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加强了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力度,推进市政府颁布了《**市电力设施保护办法》。加强对广大市民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电力法》的宣传和教育。积极承担电网企业的社会责任,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以人员、时间、力量三个百分之百保电网安全,维护了社会公共安全。

安全发展观——要做企业发展的先行官

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电业局逐步树立起了安全发展观,将安全与发展结合起来,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以安全保发展,通过做好安全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从责任上抓安全,充分发挥安委会、三级安全网、安全监察大队的职能作用,使员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水平。同时,在建立安全监督机制的过程中,不但形成了部门联动、人人监督的机制,更在“安全生产和优质服务百问白查”活动中,主动邀请媒体进行报道,以主动争取社会和舆论的监督。一个良好安全管理和监督机制的建立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化力范文篇8

几年来,我们采煤一队在区队建设方面,主重是在队会议室创办了“盼君归,全家福”照片,制作了征集全队136名员工的安全座右铭和创建“青年文明号”牌板以及反映矿、队各种文化班会,使队会议室充满温馨、洋溢着和谐、团结向上的气氛。同时将安全文化理念从地面延伸到井下,于2004年在下井下工作面上风巷泵站处建起三道反映安全管理岗位明星、企业精神风貌等内容的文化走廊,将规章制度、注意事项,“三图一书”、物料码放标志牌制作成彩喷铝合金牌板,悬挂在巷通主要地带,使员工不论在会议室还是在井下,都能感受到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

主要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一是区队文化建设方面,因职工文化层次参差不齐,人员流动性较大,区队文化建设整合管理难度大;二是随着羊场湾煤矿投产后,一些保存的区队文化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矿井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区队文化在羊场湾煤矿实现“企业文化领先”目标中的重要意义。三是羊场湾煤矿投产后,随着改革逐步深化带来的各种利益冲突将逐步显现,员工的价值取向、人生坐标发生变化。在今年的工作当中,我们将在新一轮的企业文化建设中逐步的培养和克服。

2005年在区队文化建设上,以创建学习型区队、学习型班组、学习型个人方面入手,主要做法是:在创建学习型区队方面一是要彻底在解决好“为什么要学”的问题:将继续深入持久地分期组织系统、全面的再进行学习《学习型组织的创建》、《企业化》、《第五项修炼》三本书,使每个员工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羊场湾煤矿的发展对个人发展的意义所在,理清思路,扫平思想障碍,使员工对学习有动力、有压力、有目标;具体的安排是:2005年1—3月份主要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1月份利用每周的学习日学习《学习型组织创建》一书,解决“为什么学”的目的、意义、目标的问题;2月份主要学习《企业文化》一书,主要解决学习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的做法和经验,结合我队工作实际怎样建设区队文化、班组文化、个人文化;3月份主要学习《第五项修炼》一书,主要解决在矿、区队、班组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广大员工在安全、制度、行为、道德规范等方面怎样去做才能达到五届三次职代会报告和党委工作会要求的目标。在这期间重新审视我队在新形式下企业文化建设的框架和规划。

二是要彻底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首先从政治理论学习入手,认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对职工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其次是全面学习《宪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再次是根据队采煤工作面实际情况,学习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评级办法》,进一步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安全操作技能;具体安排是:2005年4—6月份主要解决“学什么”的问题,4月份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六大、十六届三、四中全会精神,形式任务等学习,用党的方针政策统一思想、提高认识。5月份以《宪法》、《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会法》、《安全生产法》、《员工奖惩条例》二十一条、《劳动合同》条款,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达到规范员工行为、严格劳动纪律确保队伍的稳定,实现人力资源部下达的人员流失目标。6月份以新版《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评分办法》达到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

三是彻底解决好“怎样学”的问题。对不同知识层面的员工进行分批分类的指导,特别是让一些底子较薄的员工明白,只要肯学习,再晚的开始也不晚,再底的起点也不底,从而不让每一个员工掉队,并把学习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轨道,促进每一个员工在动力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在工作中发挥,在付出中受益。具体做法是:7—9月份主要解决上面安排的学习内容,根据员工文化层次的差异,解决“怎样学”的问题,7月份解决文化层次低没有学习方法的员工问题,具体措施是:1、摸底造册了解情况,2、文化层次低的人不能写但要会说会做,3、建立以师代徒的制度帮助提高。8月份全面落实人力资源部2005年人力资源达标计划,做到底子清、情况明、重点培养按期实现人力资源部2005年人力资源达标计划。

四是彻底解决“学了为什么”的问题。未来的羊场湾煤矿将是一个人才聚集的地方、科技创新的平台、工作生活的乐园,现代化矿井、现代化装备必须要有高素质的员工去操作。因此,坚持学以致用,学习是为了未来羊场湾矿发展需要,使员工认识到不学习就可能丢饭碗,失去岗位,学习是为了保饭碗的道理。具体安排是:10—12月份主要解决“学了为什么”的问题,进入第4季度,现代化大井以成规模各种洋机器、洋设备、培训后的综采队伍展示在每一位员工的眼前。10月份重点进行羊场湾煤矿发展前景的形式教育,以美好的前景留住人;11月份现代化大井试生产先进设备需要一流的人才来操作,让职工明白不学习就要丢饭碗、失岗位,自觉产生出一种学习的内驱力;12月份盘点2005年我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经验和不足,找出差距,为2006年打下基础。

在区队文化建设方面,我们将以安全文化为切入点,在现有的安全文化基础上,不断探索区队与职工家庭建立联保责任制,内容包括:职工近期表现,职工家庭存在的困难以及家庭对安全生产的建议等。对一些胆子大、易违章、撞大运的职工开展区队和家庭双重教育,帮助职工认识违章作业可能给家庭带来的危害性,克服麻痹大意、侥幸心理。

在综合治理方面:2004年,我队完善、规范职工档案涉及职工家属人数、地址、生活状况、子女入学等情况登记、造册。大的违纪、违法、治安案件没有发生,这是好的一面,但在2004年工伤职工频繁上访事件,给我队综合治理蒙上一层阴影。这个问题将在2005年、2006年继续存在,问题是如何将工伤上访次数降低到最低点:2005年我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是:

1、群体上访和越级上访为零。

2、职工和家属参与非法邪教组织为零。

3、实现“无毒社区”的创建目标。

4、火工品流失率为零,杜绝矿产物资被盗。

5、火灾事故为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6、刑事案件率不为零,员工犯罪率为零,治安案件发生率不超过2人次,受行政处罚率不超过2人次。

为确保以上目标的实现,我队将在2005年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安全管理,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减少碰手碰脚事故的发生。

2、不在隐瞒事故,构成工伤必须上报,步入法制化的处理程序。

3、加强对员工劳动纪律、劳动合同、劳动保险条例、员工奖惩21条的学习贯彻,引导员工按程序办事。

文化力范文篇9

我国文化生产力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和提高,围绕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制订了“科教兴国”的战略。近几年文化生产力有了突破性发展。科技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家创新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也应看到,在文化生产力总体水平上,我们的差距还很明显。一是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还比较淡薄,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还程度不同地存在。把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把科教兴国作为第一任务的观念还不巩固。物质资源的开发远远超过人才资源的开发。仅以因特网上网率为例,全世界上网使用者已有7000万,预计到2001年将超过3亿。而目前10个网民中差不多9个在发达国家,亚太地区共有1500万户,仅占整个网户的78%,而中国至今年上半年网户仅为400万户。知识资源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可以递增报酬的事实,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如果我们仍津津乐道我们有多少多少廉价劳动力,有1亿吨钢、15亿吨煤、2亿吨石油等等,已不合时宜。现阶段,物质资源的开发、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需要的,但当今世界仅靠物质资源的开发,想成为一流国家是不可能的。二是文化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差较大,科技竞争力还不能适应综合国力发展需要。从科技创新能力上看,现在基本上还属于技术引进国和技术模仿国,还算不上技术创新国。我国的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国家发展需求,近年来还有拉大的迹象。七月中旬,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研究院发表了2000年度(国际竞争力报告),我国科技竞争力继1999年比1998年从13位下滑到25位后,今年又滑至亚位。我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效率不高。文化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偏低。当前发达国家科技成果转化率已达SO%左右,而我国只有6-8%。1996年我国从事研究和开发的总人数和企业研究开发的总人数均列世界前4名;而我国科学研究和专利指标的国际竞争力分别为世界第32位和第21位。1995年全世界销售芯片1430亿美元,中国仅销售4亿美元,占总销售量的3知。中国目前每年需芯片426亿元,82%依靠进口。已建成的芯片生产线,由于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投产,生产能力的90%以上为国外加工。专家估计,在网络经济方面,我国落后发达国家有10-15年。三是对教育、科技投入不足,文化生产能力增长乏力。统计资料表明,OECD(世界经合组织)成员国政府经费开支中,教育经费占12%。在德国和奥地利等国,劳动力培训相关的投资,已占其GDP的25%。美国企业在职培训的投资从1991年占职工工资总额的0.5%增加到20%。我国不少省份(如江苏)要求对教育的投入不低于GDP的5%,但不少地方不但未达标,反而拖欠教育、教师工资的现象还较为普遍。教育法对义务制教育的公开承诺,在不少地方至今难于实现,不得不寄托于“希望工程”。一外国学者曾断言:中国虽有10多亿人口,但真正经济人口只有1亿,这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一方面是教育投入的不足,另一方面又是人才的流失。有资料表明,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年均出国留学2万人,累计40万人。学成归国者总共才10万人,回归率仅为33%。有识之士呼吁:20年我国流失了好几个“硅谷”。

大力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全党和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使科教兴国真正成为全民族的广泛共识和实际行动。”从我国实际出发,应该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一是强化全民的“文化生产力”意识,在观念上有突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总干事德里科·马约尔在一份“世界科学报告”中指出:“科学永远是财富之源。今天,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差距就是在掌握知识方面的差距。如果没有科学的转让,就无法获得扩大的发展。”我们要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首先必须强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就是力量”的观念,逐步纠正重物质资源开发,轻智力资源开发的倾向。要在下世纪中叶成为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主要靠什么?主要靠文化生产力的高速发展。有调查资料表明,在一些经济部门,一些生产企业,甚至科研单位,对“文化生产力”的提法感到陌生,说不出子五寅卯。桃花园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物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都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在重视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把工作重心真正移到“科教兴国”的轨道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文化生产力”发展的浓烈氛围。联合国关于文化生产力的举证有四个功能型的变量:知识的创造、知识的获取、知识的传播和知识的使用。还有四个交互作用的因素:必须有一种激励的机制,因为知识实际上是人作为载体,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如何发挥,需要一种激励机制;要有一种相应的制度促进知识的流动,机构的互动,人员之间的相互交流,来促进创造性思维、创造性知识的产生;第三人力和技能,实质上是人才资源开发问题;第四是信息基础设施,如网络建设,这是一个物质条件。这些都是文化生产力构成要素中缺一不可的内容,我们都应该下功夫认真对待。

文化力范文篇10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加深,供电企业已经进入了客户经济时代和品牌经济时代,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生存环境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要有凝聚力。内无凝聚力,外则无竞争力,调整发展战略,增强文化自觉性,培育企业共同价值观,建立符合市场经济特征和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只有以企业独特的文化品牌来凝聚职工队伍,才能为企业的发展夯实基础,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文化融入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她用文化的氛围和文化价值去管理企业,为企业、为社会创造价值。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总结、整合了公司多年来积淀的文化成果,实现了面向未来的理念升华,贯透到了企业的每一个组织层面,具有强盛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为新形势下企业正确处理文化与管理,文化与市场,文化与品牌,文化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各种关系指明了方向。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把员工塑造成“企业人”,要把一个自然人、社会人塑造成一个“企业人”,必须经历一番用优秀的同一文化内化员工思维模式的过程,要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白企业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企业文化,个人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如何体现企业文化等。只有企业全体员工都从内心认识、认知、认同了本企业的文化,才能内化为员工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形成企业的文化力,营造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与改变员工的行为,起到了铸魂、育人的作用。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