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规章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1:49:27

文化规章制度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1

2、文化站受乡镇政府领导,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检查和指导,业务上受文化局的指导和辅导。

3、文化站一般配备专职干部一至三名,文化站专职人员专职专用,文化站站长严格落实请销假制度;在调离、辞退及借做他用时,要征得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同意。

4、文化站要同社会各有关部门加强联系,搞好协作,互相配合,运用各种文化艺术手段,进行时事政策、建设三个文明、国内外形势以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社会宣传教育。

5、搜集、整理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做好文物的宣传保护工作,指导村委会文化室建设工作。

6、为支持文化站事业的巩固和发展,文化站可以“以文补文”的形式进行多种经营所得,列入文化站财务预算,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平调和挪用。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2

第一条为加强对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涉外文化艺术表演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音乐、舞蹈、戏剧、戏曲、曲艺、杂技、马戏、动物表演、魔术、木偶、皮影、民间文艺表演、服饰和时装表演、武术及气功演出等交流活动。

本规定所称涉外文化艺术展览活动,是指中国与外国间开展的各类美术、工艺美术、民间美术、摄影(图片)、书法碑帖、篆刻、古代和传统服饰、艺术收藏品以及专题性文化艺术展览等交流活动。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活动:

(-)我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协定和合作文件确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

(二)我国与外国通过民间渠道开展的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

(三)我国与外国间进行的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

(四)属于文化交流范畴的其他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

第四条有关文物展览对外交流活动的管理办法,另行规定。

第五条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必须服从国家外交工作的大局,服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

第六条文化部负责全国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归口管理和宏观调控,行使下列职权:

(-)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部级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计划;

(二)协调、平衡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工作;

(三)批准或不批准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立项申请,本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批准或不批准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中个人通过因私渠道出国进行文化艺术表演或展览活动的申请;

(五)认定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及所属机构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组织者的资格;

(六)审核并认定全国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经营机构的资格;

(七)监督和检查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机构及活动情况;

(八)查处有重大影响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中的违法事件;

(九)其他应由文化部行使的职权。

第七条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是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主管部门,行使下列职权:

(一)统筹安排和组织实施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计划;

(二)协调、平衡本地区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

(三)负责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经营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展览(展销)活动机构资格认定的初审、报批、执行等事宜;

(四)批准或不批准已经文化部批准的本地区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20天以内的延期申请;

(五)批准或不批准本地区个人通过因私渠道出国进行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申请;

(六)认定本地区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组织者的资格;

(七)审核并认定本地区经营场所从事外国来华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资格;

(八)监督和检查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机构的活动情况;

(九)协助上级领导机关或有关部门,查处本地区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中的违法事件;

(十)其他应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行使的职权。

第八条经批准的第七条第(四)、(五)和(七)项的项目,均须报文化部备案。

第二章组织者的资格认定

第九条文化部对从事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组织者实行资格认定制度。

第十条下列部门和机构有资格从事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

(一)文化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文化厅(局);

(二)文化部认定的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

(三)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认定的本地区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部门和团体;

(四)文化部认定的有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资格的经营机构;

(五)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认定的有从事来华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资格的经营场所(只限于来华项目)。

第十一条文化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按照本规定,在接受涉外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立项申请的同时,根据申请单位的工作和任务性质、业务和组织能力对其进行资格认定。

第十二条申请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机构,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经文化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认定的对外文化交流业务和能力;

(二)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营业执照;

(三)有相应的从事对外文化活动必需的资金、设备及固定的办公地点;

(四)有相应的从事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专业管理人员和组织能力;

(五)有健全的外汇财务管理制度和专职财会管理人员。

第十三条申请从事外国来华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场所,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本规定第十二条第(二)、(三)、(四)、(五)项规定的条件;

(二)有与演出或展览相适应的固定营业场所和设备;

(三)有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消防和卫生设施。

第十四条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经营机构和经营场所的资格认定程序。

(一)具备本规定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经营机构或经营场所,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或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提出申请。

(二)经营机构的资格认定,由其所在地文化厅(局)、有隶属关系的中央或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进行初审,通过后,出具有效证明,向文化部提出申请。

(三)经营场所的资格认定,由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办理。

(四)经营机构申请时需提供营业执照、资信证明、资产使用证明、专业人员资历证明和财务制度文件。

(五)经营场所申请时除提供上述资料外,还须提供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相应许可证和公安部门颁发的《安全合格证》。

(六)文化部及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在接到申请之日起批天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审批,合格者发给从事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经营活动资格证明。

第十五条对取得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的经营机构和经营场所,实行定期审验制度。

凡不再具备第十二条和第十三条规定条件的经营单位,资格认定部门有权取消或暂停其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经营资格。

第二章派出和引进项目的内容

第十六条鼓励下列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出国:

(一)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

(二)宣传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的;

(三)体现当今我国文化艺术水平的;

(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

(五)有利于促进中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

第十七条禁止有下列内容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出国:

(-)损害国家利益和形象的;

(二)违背国家对外方针和政策的;

(三)不利于我国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

(四)宣扬封建迷信和愚昧习俗的;

(五)表演上有损国格、人格或艺术上粗俗、低劣的;

(六)违反前往国家或地区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的;

(七)有可能损害我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

(八)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十八条鼓励下列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来华:

(-)优秀的、具有世界水平的;

(二)内容健康、艺术上有借鉴作用的;

(三)传统文明、民族民间的;

(四)有利于提高公众艺术欣赏水平的;

(五)促进我国同其他国家间友谊的。

第十九条禁止有下列内容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来华:

(-)反对我国国家制度和政策、低毁我国国家形象的;

(二)影响我国社会稳定的;

(三)制造我国民族分裂、破坏国家统一的;

(四)干涉我国内政的;

(五)思想腐朽、颓废,表现形式庸俗、疯狂的;

(六)宣扬迷信、色情、暴力、恐怖、吸毒的;

(七)有损观众身心健康的;

(八)违反我国社会道德规范的;

(九)可能影响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关系的;

(十)法律和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

第二十条文化部对国际上流行,艺术表现手法独特,但不符合我民族习俗或有较大社会争议的艺术品类的引进,进行限制。此类项目不得进行公开演出或展览,仅供国内专业人员借鉴和观摩。

第三章项目的审批程序

第二十一条项目报批程序:

(-)项目主办(承办)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向其所在有对外文化交流任务的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等主管部门,提出立项申请,并附相关资料;

(二)上述主管部门对项目申请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认为合格的,报文化部审批。

第二十二条我国与外国政府间文化协定和合作文件确定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项目,由文化部下达任务通知,各地方、各单位应认真落实。

第二十三条我国与外国通过民间渠道开展的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活动由文化部确定任务,通知有关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具体实施;或由有对外文化交流资格的机构,通过规定程序,报文化部批准后实施。

第二十四条我国与外国进行的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必须由经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有对外经营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资格的机构、场所或团体提出申请,通过其所在地文化厅(局)、有隶属关系的中央或国家机关部委、解放军系统和全国性人民团体,报文化部审批。

项目经文化部批准后,方可与外方签订正式合同,并报文化部备案。

第二十五条涉外非商业性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的申请报告须包括下列资料:

(一)主办(承办)单位或个人的名称及背景资料;

(二)活动团组的名称、人员组成及名单等;

(三)活动内容、时间、地点、场次、经费来源及费用支付方式;

(四)全部节目录像带、展品照片及文字说明等;

(五)如出国项目,需附包括本条(二)、(三)项内容的外方邀请信或双方草签的意向书。

第二十六条申报涉外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项目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中方在确定外方经纪机构资信情况可靠之后,与其草签的意向书。

意向书的内容包括:

1.活动的组织单位或个人的国别、名称及所在地;

2.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及参加团组的人员组成;

3.演出或展览场次;

4.往返国际旅费、运费、保险费、当地食宿交通费、医疗费、演出及展览场地费、劳务费、宣传费和生活零用费的负担责任;

5.价格、报酬、付款方式及收入分配办法;

6.违约索赔等条款。

(二)涉外商业和有偿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资格证明;

(三)国外合作方的有关背景资料、资信证明等;

(四)全部节目录像带、展品照片及文字说明等;

(五)文化行政部门对节目或作品内容的鉴定意见(世界名剧和名作除外);

(六)申报艺术团或展览团出国的项目,需提供中介机构与相关艺术团、展览(博物馆或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议书。

第二十七条我国与外国友好省、州、市之间非商业性文化艺术表演(杂技或另有规定的除外)及展览交流项目,由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并报文化部备案。

第二十八条我国与外国友好省洲、市之间商业和有偿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杂技出国演出和跨出友好省、州、市之间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项目,须按本规定的程序,报文化部审批。

第二十九条杂技团携带熊猫出国演出,须经文化部会同外交部和林业部,报国务院审批。

第三十条携带其他珍稀动物出国或来国内展演,须按规定报文化部审批,办理有关动物检疫和进出境手续。

第三十一条同未建交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活动,须按审批程序,经文化部会同外交部,报国务院审批。

第三十二条组织跨部门或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须附所涉及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的同意函,报文化部审批。

第三十三条报文化部审批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须按审批程序,在项目实施前2个月报到文化部。

第四章活动的管理

第三十四条未经批准,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对外作出承诺或与外方签订有关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展销)活动的正式合同。

第三十五条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的申报单位,必须是项目的主办或承办单位。严禁买卖或转让项目批件。

第三十六条派出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团组应遵守下列规定:

(-)出国艺术表演及展览团组,应以专业人员为主;

(二)在外期间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严格组织纪律;

(三)在外开展活动,须接受我驻有关国家使(领)馆的领导;

(四)禁止利用出国从事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之机,进行旅游或变相旅游;经营未经批准的商业活动;从事有损国格、人格活动等行为。

第三十七条禁止以劳务输出输入名义,或通过旅游、探亲和访友等渠道,从事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的对外交流活动。

第三十八条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承办单位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规定,接受政府文化行政部门、海关、工商、财政、税务、物价、公安、卫生、检疫、审计及其他有关部门的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九条主办单位如需变更已经文化部批准的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项目内容,或在签订正式合同时变更已经批准的意向书内容,须在活动具体实施前30天另行报批。

第六章罚则

第四十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暂停或取消对外文化活动资格的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经批准,派出或邀请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团组的;

(二)未经批准,延长在国外或国内停留时间的;

(三)未经批准,与外方签定演出及展览合同或进行经营性活动的;

(四)倒卖项目批件的;

(五)在申报项目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六)从事有损国格人格演出或展览活动的;

(七)造成恶劣影响或引起外交事件的。

前款规定的处罚可以并处。

第四十一条对发生第四十条情况的部门或地区,省级以上文化行政部门可以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及暂停对外文化活动等处罚。

第四十二条对违反本规定,给国家和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责令赔偿损失,并追究当事人和有关领导者的责任。

第四十三条对从事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行政管理工作中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的工作人员,由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和直接领导者以相应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四十四条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合同纠纷的解决适用中国法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十五条有关边境省、自治区同毗邻国家边境地区的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交流活动,按文化部有关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十六条有关涉外文化艺术表演及展览活动的财务管理,按文化部、财政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十七条文化部以前颁发的有关规定中,凡有与本规定相抵触的内容的,以本规定为准。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3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保障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消防、治安状况的监督管理。第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三)因吸食、注射曾被强制戒毒的;(四)因、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第六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第七条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第八条娱乐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应当符合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关于总量和布局的要求。第九条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提交投资人员、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没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书面声明。申请人应当对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受理申请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就书面声明向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核查,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经核查属实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根据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数量;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第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有关听证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一条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第十二条娱乐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主要设施设备、投资人员,或者变更娱乐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备案;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经营

第十三条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六)宣扬淫秽、、暴力以及与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一)贩卖、提供,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三)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五);(六)从事邪教、迷信活动;(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不得、;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第十五条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第十七条营业期间,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十八条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第十九条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第二十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第二十一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娱乐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第二十二条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娱乐场所。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第二十四条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从业人员名簿;从业人员名簿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娱乐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第二十六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第二十七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统一着工作服,佩带工作标志并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卫生规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第二十八条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第二十九条娱乐场所提供娱乐服务项目和出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并向消费者出示价目表;不得强迫、欺骗消费者接受服务、购买商品。第三十条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等内容的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第三十一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需要查阅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等资料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提供。第三十三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第三十四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娱乐场所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对列入警示记录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第三十五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相互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有权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应当记录,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第三十七条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在必要时,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调查、处理由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的案件。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认为案件重大、复杂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第三十八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举报。接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第三十九条娱乐场所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会员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娱乐场所的管理,保障娱乐场所的健康发展,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娱乐场所,是指以营利为目的,并向公众开放、消费者自娱自乐的歌舞、游艺等场所。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日常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县级以上公安部门负责对娱乐场所消防、治安状况的监督管理。第四条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与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的工作人员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亲属,不得开办娱乐场所,不得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的经营活动。

第二章设立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不得开办娱乐场所或者在娱乐场所内从业:(一)曾犯有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罪,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罪,强奸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罪,洗钱罪,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二)因犯罪曾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三)因吸食、注射曾被强制戒毒的;(四)因、曾被处以行政拘留的。第六条外国投资者可以与中国投资者依法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不得设立外商独资经营的娱乐场所。第七条娱乐场所不得设在下列地点:(一)居民楼、博物馆、图书馆和被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物内;(二)居民住宅区和学校、医院、机关周围;(三)车站、机场等人群密集的场所;(四)建筑物地下一层以下;(五)与危险化学品仓库毗连的区域。娱乐场所的边界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第八条娱乐场所的使用面积,不得低于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规定的最低标准;设立含有电子游戏机的游艺娱乐场所,应当符合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关于总量和布局的要求。第九条设立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设立中外合资经营、中外合作经营的娱乐场所,应当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设立娱乐场所,应当提交投资人员、拟任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负责人没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的书面声明。申请人应当对书面声明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受理申请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就书面声明向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核查,公安部门或者其他有关单位应当予以配合;经核查属实的,文化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本条例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实地检查,作出决定。予以批准的,颁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根据国务院文化主管部门的规定核定娱乐场所容纳的消费者数量;不予批准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需要办理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等审批手续的,从其规定。第十条文化主管部门审批娱乐场所应当举行听证。有关听证的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执行。第十一条申请人取得娱乐经营许可证和有关消防、卫生、环境保护的批准文件后,方可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办理登记手续,领取营业执照。娱乐场所取得营业执照后,应当在15日内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备案。第十二条娱乐场所改建、扩建营业场所或者变更场地、主要设施设备、投资人员,或者变更娱乐经营许可证载明的事项的,应当向原发证机关申请重新核发娱乐经营许可证,并向公安部门备案;需要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依法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第三章经营

第十三条国家倡导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禁止娱乐场所内的娱乐活动含有下列内容:(一)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的;(二)危害国家统一、主权或者领土完整的;(三)危害国家安全,或者损害国家荣誉、利益的;(四)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伤害民族感情或者侵害民族风俗、习惯,破坏民族团结的;(五)违反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迷信的;(六)宣扬淫秽、、暴力以及与有关的违法犯罪活动,或者教唆犯罪的;(七)违背社会公德或者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八)侮辱、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九)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第十四条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实施下列行为,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下列行为提供条件:(一)贩卖、提供,或者组织、强迫、教唆、引诱、欺骗、容留他人吸食、注射;(二)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他人、;(三)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四)提供或者从事以营利为目的的陪侍;(五);(六)从事邪教、迷信活动;(七)其他违法犯罪行为。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不得吸食、注射,不得、;娱乐场所及其从业人员不得为进入娱乐场所的人员实施上述行为提供条件。第十五条歌舞娱乐场所应当按照国务院公安部门的规定在营业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应当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歌舞娱乐场所应当将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留存30日备查,不得删改或者挪作他用。第十六条歌舞娱乐场所的包厢、包间内不得设置隔断,并应当安装展现室内整体环境的透明门窗。包厢、包间的门不得有内锁装置。第十七条营业期间,歌舞娱乐场所内亮度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第十八条娱乐场所使用的音像制品或者电子游戏应当是依法出版、生产或者进口的产品。歌舞娱乐场所播放的曲目和屏幕画面以及游艺娱乐场所的电子游戏机内的游戏项目,不得含有本条例第十三条禁止的内容;歌舞娱乐场所使用的歌曲点播系统不得与境外的曲库联接。第十九条游艺娱乐场所不得设置具有功能的电子游戏机机型、机种、电路板等游戏设施设备,不得以现金或者有价证券作为奖品,不得回购奖品。第二十条娱乐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应当对娱乐场所的消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负责。娱乐场所应当确保其建筑、设施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和消防技术规范,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状况,并及时维护、更新。娱乐场所应当制定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疏散预案。第二十一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应当保证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不得封堵、锁闭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不得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栅栏等影响疏散的障碍物。娱乐场所应当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设置明显指示标志,不得遮挡、覆盖指示标志。第二十二条任何人不得非法携带枪支、弹药、管制器具或者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毒害性、放射性、腐蚀性等危险物品和传染病病原体进入娱乐场所。迪斯科舞厅应当配备安全检查设备,对进入营业场所的人员进行安全检查。第二十三条歌舞娱乐场所不得接纳未成年人。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外,游艺娱乐场所设置的电子游戏机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第二十四条娱乐场所不得招用未成年人;招用外国人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其办理外国人就业许可证。第二十五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从业人员签订文明服务责任书,并建立从业人员名簿;从业人员名簿应当包括从业人员的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外国人就业许可证复印件等内容。娱乐场所应当建立营业日志,记载营业期间从业人员的工作职责、工作时间、工作地点;营业日志不得删改,并应当留存60日备查。第二十六条娱乐场所应当与保安服务企业签订保安服务合同,配备专业保安人员;不得聘用其他人员从事保安工作。第二十七条营业期间,娱乐场所的从业人员应当统一着工作服,佩带工作标志并携带居民身份证或者外国人就业许可证。从业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和卫生规范,诚实守信,礼貌待人,不得侵害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权利。第二十八条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第二十九条娱乐场所提供娱乐服务项目和出售商品,应当明码标价,并向消费者出示价目表;不得强迫、欺骗消费者接受服务、购买商品。第三十条娱乐场所应当在营业场所的大厅、包厢、包间内的显著位置悬挂含有禁毒、禁赌、禁止等内容的警示标志、未成年人禁入或者限入标志。标志应当注明公安部门、文化主管部门的举报电话。第三十一条娱乐场所应当建立巡查制度,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法犯罪活动的,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公安部门、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三十二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进入娱乐场所。娱乐场所应当予以配合,不得拒绝、阻挠。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法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需要查阅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料、从业人员名簿、营业日志等资料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提供。第三十三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监督检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归档。公众有权查阅监督检查记录。第三十四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娱乐场所违法行为警示记录系统;对列入警示记录的娱乐场所,应当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第三十五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相互间的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理结果。第三十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娱乐场所内有违反本条例行为的,有权向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举报。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等有关部门接到举报,应当记录,并及时依法调查、处理;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的,应当及时移送有关部门。第三十七条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在必要时,可以依照本条例的规定调查、处理由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的案件。下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认为案件重大、复杂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调查、处理。第三十八条文化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规定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可以向依法有权处理的本级或者上一级机关举报。接到举报的机关应当依法及时调查、处理。第三十九条娱乐场所行业协会应当依照章程的规定,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加强对会员经营活动的指导、监督。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5

一、首问责任制度

1、第一个接受询问的工作人员即为首问责任人,负有为来人服务的不可推卸的责任。

2、首问责任人不论与本人职责是否有关,都要热情回答与接待,帮助来人找到经办单位,不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3、属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要按有关规定及时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要落实“一次性告知”制度,向当事人解释清楚有关办理事项、需补充或携带的材料、如何办理等事项。

4、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事,首问责任人要负责引导来人到承办部门,并交由承办人接待。

5、属于业务不明确或首问责任不清楚承办部门的事项,首问责任人要热心帮助了解;办理事项不属于本街道职责的,首问责任应耐心说明,尽可能提供帮助。

6、属电话咨询或举报的,接听电话人员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应将来电反映的事项、来电人姓名、单位、联系方式等登记在册,并及时转告有关领导或部门办理。

二、限时办结制度

1、对法律、法规、规章明确办事时限的,要严格按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尽量做出缩短时限承诺,。

2、对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办事时限的,其时限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提前完成的要尽量提前落实。

3、对管理相对人或服务对象的申请、申办事项能当场办理的,应立即办理,不能当场办理的,应告知办事时限,不予办理的,应说明原因和理由,做出耐心解释。

4、对上级机关或领导批示文件必须按上级要求的办理期限内办结,对人民来信来访或投诉件的办理,能解决的当场解决,当日回复,一般情况下七日内回复,特殊情况15日内回复,做出准确答复或汇报。

5、对需要与其他部门联办或向其他部门移交的事务,有关责任部门或具办人员应尽快通知有关部门,共同协商提出办事时限,并予以公布、告知有关方面和服务对象。

三、服务承诺制

1、求真务实,秉公执法,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热忱为领导、为基层、为群众服务,以社会和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我们各项工作的标准。

2、艰苦朴素,廉洁自律,不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为自己和他人谋取私利,严禁接受办事人员或办事单位的宴请、钱物和其他好处。

3、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耐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服务,为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服务,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4、对来办事或来访人员一律做到一张笑脸相迎,一句你好问候,一杯热茶请喝,一张椅子请坐。充分发挥“窗口”作用,树立街道干部、街道工作新形象、新风尚。

5、总结工作经验,推广先进典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努力和加强街道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掌握党和政府的各项法律、法规和制度,模范执行机关纪律,并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6、设立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及时反馈检查及处理信息,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向有关反面和人员作出准确答复。举报电话:2714493,2738947。

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四、政务公开制

按照公开公平公正、依法行政的办事原则,全面提高街道决策过程、办事制度、办事程序等方面的透明度,特制定以下制度:

1、在机关醒目处设置政务公开图板,公开职能和责任、办事依据、程序和时限,作出明确的服务承诺制,接受社会广泛监督,方便群众。

2、公开具体办事依据、纪律、程序、要求和时限,公开承办部门及承办人姓名、职务和职责,公开有关事项审批程序、规则、办理条件及所需的相关资料和资格。

3、公开人员岗位职责,公开具办人员的身份和岗位职责。街道工作人员必须佩证上岗,办公桌上放置身份、职责座位牌,办公室挂出职能和责任显示图板。

4、公开各项收费标准、依据、范围及办理程序。要尽量简化办事程序,合并办理环节,做到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办结。

5、公开热点问题。对社会广泛关注的最低生活保障金发放、再就业优惠证办理、征兵等工作事项,要通过各种渠道予以公示和公开。

6、公开办事结果。凡上级领导或各有关部门交办、协办的事务,尤其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要在办结后,及时予以公开、反馈或上报,并听取、接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文化街道办事处

二00六年二月二十日

五、否定报备制度

1、街道工作人员对前来办事人员要求办理的事项,认为不予受理或不能办理的,必须如实说明办理的基本依据、否定的理由,并报请有关领导审批、核实,不得擅自否定不办。

2、凡经办人员认为不予受理或不能办理的,必须由具体经办人员按要求填写《文化街道办事处否定报备表》,报请有关领导审批、核查。

3、有关领导接到《否定报备表》后,应及时区分不同情况,提出处理意见或予以纠正。

4、执行否定报备规定情况列入干部年终考核内容,凡不执行规定,被举报二次的,即失去当年评优资格,造成不良影响的,视情节予以行政处分。

5、当事人对否定报备结果不服的,可向上级或本部门效能建设领导机构投诉。有关责任人要按照上级或本部门领导指示或批示,作出复核和明确答复。

6、《文化街道办事处否定报备表》由经办人员填写,按职责权限报批后,在本单位留存备案,并由专人负责整理归档。

六、效能考评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确保街道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切实使机关作风转变,增强机关效能,特制定本制度。

一、考评对象:街道干部。

二、绩效考评时间:每季度小评、半年小结、年终总评。

三、考评方式:实行百分制方法,先个人自评,主管负责人复核,街道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综合把关、审定。

四、考评结果:作为机关干部职工奖励、评先、惩处的重要依据,与干部使用、提拔、调整挂钩,并存入个人效能建设档案。

五、考评纪律: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考评工作,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谎报成绩,否则追究当事人责任。有关领导要认真组织开展考评工作,不得徇私舞弊,敷衍了事,切实保证考评工作的公平、公正。

文化街道办事处

二00六年二月二十日

附:文化街道机关人员绩效考评表

七、效能责任追究管理办法与细则

为增强街道办事处工作效能,建立责任管理机制,保证全体机关干部正确、高效行使职权,树立街道办事处及干部廉洁、勤政、务实、高效形象,特制本办法与细则。

(一)效能责任追究的范围

干部在工作中和处理机关内部事务时,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当追究有关责任人的效能责任:

1、对符合法律法规及制度规定的事项及各级党委、政府的决定拖延不办的;

2、不认真抓落实,搞形式走过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3、对应公开的事项不公开或不及时、真实、全面公开,搞无效公开,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4、对职责范围内的机关作风问题和机关效能问题失察失管的;

5、对职责范围的办事事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的;

6、工作效率低下,未能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有关事项或作出明确答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7、工作作风粗暴、服务态度生硬,刁难、打击、报复举报人,造成不良影响的;

8、不给好处不办事和利用管理和审批职权吃、拿、卡、要的;

9、违反执法程序,违规执法的;

10、参加用公款支付高消费娱乐活动的;

11、责任心不强,未能按时限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

12、对不属于本部门、单位职权范围或不宜由本部门、单位办理的事项,不说明、不请示、不移送,置之不理,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13、对重大或突发事项、灾情险情、安全责任事故不及时报告的;

14、工作时间内擅离岗位或因故请假不委托有关人员代行办理而贻误管理服务对象办事的;

15、对上级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转办的投诉件以及职责范围内的机关投诉不管理、不认真调查、故意拖延、隐瞒、不处理、不整改的;

16、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给管理服务对象造成延误或造成损失的;

17、对涉及效能责任的问题在调查、处理中弄虚作假的;

18、对来文、来电、来函,未按规定签收、登记、审核、提出拟办意见,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时限报送领导批示,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19、办文办事过程中遇有涉及其他部门职权的事项,协商不能取得一致,又未报请上级裁决,久拖不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

20、不按规定使用公章;未严格执行文件管理规定,导致文件、档案资料损毁或丢失的;

21、其它违反机关内部管理规定而贻误机关内部事务管理工作或造成经济浪费、政治不良影响的;

22、在实施行政许可管理过程中,不能依法依规批准、核准、审核、同意、登记及其他性质相同或近似的事项的;

(二)效能责任追究的方式

1、效能责任追究方式视情节分为:责成做出书面检查,诫勉教育,效能告诫。

2、对直接责任者,给予效能告诫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应给予诫勉教育,经诫勉教育后仍未改正的,给予效能告诫处理;对负主要领导责任者,给予诫勉教育、效能告诫处理。

3、干扰、阻碍、不配合对其效能责任问题进行调查的,对投诉人、检举人刁难、打击、报复的,要从重出理。

4、如管理服务对象弄虚作假、不配合或出现意外、不可抗拒因素,致使工作人员无法做出正确判断和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后果发生的,不追究工作人员的效能责任。

5、凡被效能告诫一次的,当年度考核不能评为优秀档次;同一年内被效能告诫两次的定为基本称职;被告诫三次的定为不称职,并调整工作岗位;被调整工作岗位后,一年内再被效能告诫的,应报区有关部门,按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6、实施效能责任追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7、效能责任追究,涉及法律、法规、规章和党政纪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不能以本办法规定的效能责任追究方式代替法律、法规和党政纪律责任追究的处理。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8、本办法自行文之日起实行。

文化街道办事处

二00六年二月二十日

八、监督反馈制度

为确保街道机关效能建设各项制度和措施贯彻落实收到实效,全面促进管理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度。

1、监督对象:全体街道干部。

2、监督内容:是否文明执法、秉公办事,为群众办实事;是否接受办事人员的宴请或收受钱物;是否工作消极、效率低下;是否擅自离岗或脱岗。

3、监督机构:由街道效能考评组负责。

4、监督形式:

(1)建立举报制度、设立意见箱和举报电话。

(2)设置人员座牌和去向公示栏,公开人员职务、职责和去向。

(3)聘请效能监督员,赋予监督权、报告权、建议权、调查权、知情权。

(4)投诉事件办理结果应当在适当范围内公开,并每月汇总后向效能建设领导小组报告调查处理情况和结果。

(5)对需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将调查结果和处理意见报效能领导小组,按情节和适用规定处理。

5、本制度自公布之日起实行。

文化街道办事处

二00六年二月二十日

九、效能建设档案管理制度

1、街道机关效能建设档案管理由效能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专人保管收集、立档归卷。

2、效能建设档案管理归档范围

(1)街道的效能建设工作文件;

(2)街道效能建设各项管理制度汇编;

(3)街道效能建设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资料收集;

(4)机关效能建设评议结果;

(5)典型经验、信息报道、成效、存在问题、整改情况等;

(6)本单位人员名册;

(7)内设机构岗位职责、任务、目标、要求;

(8)向社会公开、公示、承诺内容;

(9)投诉、举报记录、查处情况资料;

(10)上级交办工作完成情况和领导重要批示资料;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6

关键词:高校;规章制度;问题;对策

高校规章制度是通过高校内部一定的程序,以学校党委或行政名义的规范性文件总称,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为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上级政策文件,制定的细化落地文件;在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规制的情况下,在符合法律精神与法律原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需求,“创制”的具有高校特色的规范性文件[1]。高校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办学治校中具有基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作用。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尤其要加强规章制度建设,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一、加强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意义

(一)依法治校的重要基础。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依法治校已成为高校治理的必然选择。依法治校的核心是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渗透到办学治校的方方面面,通过一系列机制和制度推进这一系统工程。从国家层面来看,法律是治国重器,良法是善治前提。就高校而言,内部规章制度体系是善治的重要基础与体现。(二)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是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目标要求,也是高校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意味着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行政机构对高校的管理从行政命令式逐渐转变为宏观调控[2],要求高校自身具备较强的治理能力。高校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的改革与完善,学校与教师、学生权利义务的重新定义,需要通过规章制度予以体现。此外,现代大学制度对于科学管理的要求,也需要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来实现。(三)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从国内外知名大学的成功经验可以看到,一套层次合理、蕴含高校价值理念与文化传统的规章制度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规章制度体系的存在可以最大程度避免工作随意性与个人经验主义,保证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是促进学校管理方式转型、促进管理精细化的重要抓手,是将改革经验与成果固化的重要手段,也为学校的发展提供重要的法治保障。

二、规章制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价值理念。1.规章制度制定理念有待转变。规章制度的正当性取决于价值理念的正当性,必须从价值理念层面考量规章制度的正当性、合理性。按照现代法学理论,法的正当性是建立在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基础上[3]。高校作为人类文明的高地,制定的规章制度应体现人本精神、人文关怀。目前,仍有一部分高校规章制度在价值理念层面体现出的是管理本位主义,即方便管理工作开展,以师生为本理念未能充分体现。2.对规章制度的育人功效认识不足。高校规章制度的主要功能是发挥管理作用,确保运转顺畅、高效。同时,规章制度还具有重要的育人功效与文化价值[4]。遗憾的是,一些高校重视规章制度的现实功效,对所蕴含的育人功效与文化价值挖掘不够。大学生对于法治的最直观感受往往来源于与其息息相关的校内规章制度,逻辑严密、理念正当的规章会加深大学生对于法的信仰,多部“良法”的有效施行是校园制度文化构建的重要力量。良好的制度文化会对大学生的认识导向、行为规范、道德自律的培育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二)实践层面。1.规章制度制定程序有待完善。一个规章的出台应包括立项论证与审批、起草文件、征求意见、部门会签、法律审核、会议讨论、签发、备案、实施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紧密关联,共同保障“立法”的科学性与民主性。实践中,一些高校在立项论证、征求意见、法律审核以及公示等环节存在薄弱点。例如,规章制定过程中立项论证不充分,缺乏必要性与可行性审查程序,征求意见不广泛,法律审核作用发挥不尽人意,实施前公示制度未普遍建立。此外,规章制度废、改、释机制不健全。例如,一些阶段性工作文件或者调整对象已不存在的规章制度,本应及时宣布失效,但现实中很多类似文件处于“沉睡”状态。2.规章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统一。高校规章制度体系应该层次合理、协调一致、全面覆盖。但是,部分高校规章制度体系不够健全、统一,主要表现为规章制度体系缺乏层次,缺乏整体系统设计;规章制度未规定实施有效期,清理工作不能定期开展,规章制度呈现膨胀态势;规章制度间的协调不够,甚至一些条文互相矛盾;制度不配套,对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没有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或办法,无法真正落实;管制性制度较多,救济性制度较少,体系缺乏一定的平衡性;二级学院的规章制度往往“游离”于学校整体规章制度体系,未能在学校层面进行备案审查。3.部分规章制度存在合法性或合理性问题。高校不是行政机关,但在一定程度上行使着行政管理的职权,尤其是在学生学籍管理、学位颁发等方面属于特殊的行政管理行为,应该受法律保留原则、法律优先原则的拘束[5]。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指导案例也指出,高校有权自主制定校规校纪,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必须尊重和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高校规章制度制定过程中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对于法律未明确规定的部分事项,遵照一定的法律原则,符合一定的法律理念。实践中,一些高校的规章制度存在着不同程度与法律、法规抵触情况。例如,在一些高校的学生管理规定中,有违教育部对开除学籍明文列举的限缩本意。此外,部分高校的规章制度还存在合理性问题,影响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与严肃性,如缺乏前瞻性,规定过详细,频繁修改,无法起到长远稳定的预测指引作用。4.规章制度存在立法技术问题。《行政法规制定程序条例》第5条规定,行政法规应当备而不繁,逻辑严密,条文明确、具体,用语准确、简洁,具有可操作性。高校规章制度作为内部规范性文件,在制定过程中应参考一定的立法技术,提高制度建设质量。部分高校规章制度存在用语不规范、格式不统一等立法技术问题[6]。例如,规章制度标题带有“试行”、“暂行”字样,且存在名称混用问题;“立法”逻辑、结构等方面不周密、不完备,章、节、条、款编排不合理;用语不规范,缺乏相应的法言法语。

三、规章制度建设路径

(一)强化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加强高校领导干部的法治理念,强化法治思维,是推进依法治校、加强规章制度建设的关键。建立常态化法治学习教育体系,引导领导干部转变管理理念,树立依法治校意识,树立以师生为本意识,不断提升法律素养。加强法律知识学习,重点学习法治基本理论、教育相关法律以及岗位履职必备法律知识。加强对大学章程、学校基本制度的学习,加强对学校规章制度体系的宏观了解与整体把握。加强“立法技术”培训,重点加强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立法技术规范(试行)》的学习,增强领导干部的“立法技术”能力。(二)完善专门法治机构。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既要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律素养,创造依法管理的条件,也需要建立专门法治机构,牵头规章制度立、改、废、释的管理工作,监督规章制度的实施。教育部直属高校大多已经设置了法治机构或者法律顾问室。在高校规章制度建设上,法治机构可对高校规章制度涉重大事项进行前期立项调查,为制定规章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法律依据,从法律层面负责审核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合法性,监督制定部门清理、修订己有规章制度。此外,还可进行法治宣传教育,营造校园法治文化;评估制度实施效果,定期检查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建立反馈机制。(三)把握“立法”基本原则。规章制度建设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党的领导。对于事关学校改革发展、师生重大利益调整的重要规章制度制定与修改,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且一般应由党委常委会讨论决定。对于一些虽不涉及重大体制重大政策调整,但各方面意见分歧大、难以形成共识的规章制度,也应由党委决策[7]。二是合法性。规章制度不得与法律法规抵触,这也是高校规章制度制定的“生命线”。具体而言,把握制度设计内容是否与上位法的立法原则、精神和具体条款相冲突,是否不当限制了师生私权,等等;把握内容是否与国家的方针政策相一致、相衔接[8]。三是突出实用,体现特色。高校规章制度一方面是国家法律法规、大政方针在校内的落地;另一方面,也是为解决校内实际问题,调整内部利益关系而制定。因此,高校规章制度的制定在满足合法性原则的基础上,应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突出问题导向,增强制度针对性、可操作性以及实用性,避免照搬照抄上级制度文件。四是民主性。规章制度建设要切实保障落实广大师生对制度制定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建议权,体现民主科学“立法”。(四)加强顶层设计。随着大学章程的普遍确立,高校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规章制度建设应更加注重体系性,更加注重顶层设计。将制度体系重塑与综合改革、“双一流”建设目标相结合,搭建制度体系框架,梳理整合已有制度,启动一揽子修订计划,构建以大学章程为统领协调一致制度体系。制度体系设计在纵向上可划分为根本管理制度、基本管理制度、职能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4个层级,在横向上可划分为综合管理、科学研究、财务资产、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国际交流、党建思政等不同职能,从横向职能与纵向层级两个方面构建制度体系,能更直观地体现不同规章制度的定位与职能,进一步实现规章制度管理的规范化与体系化。此外,可建立规章制度制定年度规划机制,在年初工作要点中体现,保证规章制度体系合理有序地推进。(五)建立健全立、改、废、释机制。建立健全高校规章制度的立、改、废、释机制,对于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严肃性、稳定性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制定程序,包括立项审查、起草文件、征求意见、法律审查、会议审核、、公示、备案等环节。在这些环节中,应特别加强立项审查制度,对规章制度的可行性、必要性进行审查。其次加强征求意见环节,尝试建立意见征集网络平台,有效控制参与成本,提高参与效率[9]。第三,建立规章制度的准备期制度与实施有效期制度。设计规章制度实施日期与公布日期的时间差,利用准备期间,为校内各方提供一个心理和行为方式的调整适应过程,同时也为管理部门预留出运行方式转变的时间。对于规范性文件实施有效期制度,法律法规目前未做明确规定,但一些地方政府已开始试点探索,且取得积极效果。高校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尝试引入规范性文件实施有效期制度,发挥对规章制度的自动淘汰、动态清理以及监督制约作用。第四,建立规章制度解释和实施评估制度,对执行中出现歧义或者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问题,由制定部门或法治机构及时予以解释。第五,建立规章制度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机制,定期组织重要文件汇编,通过网站向社会和师生公开制度建设情况。

参考文献:

[1]于久霞,刘辉,向异之.论高校规章制度体系建设[J].黑龙江教育,2011(8):19-21.

[2]陈慧青,罗丹.从计划到市场:高校布局结构变革中三大主体的嬗变——以角色地位及其影响力的演变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6):36-40.

[3]张伟.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法治国家的核心价值[J].现代法学,2015(2):25-31.

[4]胡玉玺,程海威.现代大学制度文化建设:内涵、现状、策略[J].现代大学教育,2012(4):102-109.

[5]申素平,郝盼盼.高效开除学籍处分的规定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审视—基于8所“985”大学校规的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7(4):53-62.

[6]崔样.高校规章制度建设的法律问题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3(7):109-110.

[7]张建华.高校党委在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体系中推进依法治校的实践研究[J].理论界,2016(11):71-77.

[8]林立华.刍议高校规章制度[J].江苏高教,2014(1):64-65.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7

结合自身日常的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将进行自我工作调节和整改。比如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方面执行还不够细致,不善于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对业务部门的规章制度掌握不够深入,服务态度有待提高等等。通过学习,使我进一步对处理方式及规则、违规行为及处理和违反规章制度管理行为及处理,以及违反保密管理规章制度行为及处理等制度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使我对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意识得到加强,并时刻告诫自己严格遵守,以达到了开展此次学习活动的预期目的。结合本次学习的内容和自身的实际工作情况,我将做一下的工作整改。

第一,增强自身的工作自觉性,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自身行为保证规章制度的有效执行。在工作期间,巩固自身业务技能,各项业务均按照有关规章制度执行,不断学习更新业务范围内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二,认识到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只有明白制度的重要性才能保障其有效的执行。根据目前农行案件防范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我们疏于平时的制度学习,对规章制度的不重视导致了学习不深刻,理解不全面透彻。对制度执行的监管力度不够,甚至部分分行根本没有设立相关的监督机制或人。在这中环境下员工养成了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等与己关系不大的可学可不学的散漫思想。久而久之,员工在工作的操作程序上开始疏忽,并出现违规违纪的现象,到最后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农业银行员工违规处理办法》和《农业银行问责办法》的学习,通过学习转变自己的观念,明确制度的重要性,严格准守规章制度,兢兢业业的干好工作。通过这次规章制度的学习,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不学习法律法规有关条文,不熟悉规章制度对各环节的具体要求,就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规章制度,并成为一名合格的员工。掌握法律法规基本知识,学好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8

1.构建企业文化,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

近几年来,在西方文化的影响容易诱发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以及功利主义思想。如果企业的党政工作缺乏引导和教育,那么其副作用是不可低估的。企业要想强化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往往就要依靠党政工作。由于企业文化的发展要靠党政工作去推动促进,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的时候,要将党政工作放在第一位。

2.以思想政治工作为基础的企业制度文化建设

如何将石油企业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变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动成为石油企业制度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要想顺利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1)通过党政建设工作来大力宣传各项规章制度,让员工认识到这些规章制度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且也可以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

(2)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要广泛征求石油企业员工的意见,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规定要及时改正,这样做可以不断完善规章制度,从而更好的接受实践的检验;

(3)当石油企业员工的行为与规章制度相符合,并且员工为石油企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表扬该员工,相反如果员工的行为与企业的规章制度不相符,并且员工的行为还损害到企业的利益,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批评教育该员工,从而促使员工可以认同本企业的规章制度,将企业的规章制度作为他们行为的指南。规章制度是一种外在的监督以及控制,其要求企业内的每一位员工都要遵守,然而党政工作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自觉性以及自律性。通过党政工作可以广泛教育员工,增强员工对企业规章制度的认同感,只有这样做才可以有效实行企业的规章制度,并且也可以进一步推动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

3.以党政工作为基础来营造和谐的氛围

任何事物的健康发展都与良好的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也离不开良好的企业环境,然而党政工作可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企业是员工工作、学习的场所,因此石油企业要努力为员工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学习环境可以让员工心情明朗,还可以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理念,但是西方文化一些消极因素也会影响到企业文化建设,此时要通过党政工作来营造稳定的、稳定的环境,只有这样做才可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人是党政工作的对象,因此在党政工作中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实践过程中形成一套和谐企业文化的架构体系。

二、企业党政建设管理对企业文化的作用

1.有助于塑造企业精神

首先,石油企业文化的内容是企业党政工作内容的延伸。石油企业文化与党政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石油企业文化的内容融入了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经营管理这两个方面的内容。石油企业文化中所倡导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企业精神正是对企业党政建设中集体主义教育的具体化以及企业化。石油企业文化中的职工价值观念、职业技能等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且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活力。其次,党政工作指导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并且也推动企业的健康发展。党政工作可以增强员工的道德意识以及法制观念,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公平竞争、奋发向上的氛围,促使企业文化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发展。在新的发展形势下,企业党政建设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员工、关心每一位员工、理解每一位员工,不断提高石油企业的凝聚力,实现石油企业的发展目标。最后,当前,在石油企业管理工作中,人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企业的发展会受到员工的影响,因此石油企业在开展党政建设管理工作的时候要重视员工的主动性,如果其忽视了员工的主动性,那么此项工作是无法顺利进行下去的。石油企业如果发现在党政建设管理工作中出现了违背员工利益的情况,此时要马上纠正过来。石油企业在构建企业文化时,要切实保障员工的利益,增强员工对石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

2.有助于培育企业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指人们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人们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这就会规范、调节以及约束人们的行为。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成长背景不同等,因此每一个人的价值观都是不同。面对这种情况,石油企业要通过党政建设工作来引导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从而有助于增强石油企业的凝聚力。在石油企业文化中,价值观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石油企业如何培育价值观呢?此时党政建设工作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石油企业在开展党政建设工作的过程中,要搞好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员工的价值观形成之后,石油企业要借助党政建设工作来大力宣传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这样做便于员工形成共同价值观。

3.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工作环境

石油企业党政建设的工作对象就是人。石油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都会影响到企业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员工之间会因为利益、兴趣爱好、价值观念等因素发生摩擦。如果石油企业不及时解决这些摩擦,这会增加员工间的矛盾,最终不利于石油企业文化的建设。为了能够改变这一局面,这就要求石油企业要重视党政建设工作,并且要将其侧重点放在“教育人”上,通过教育来提高员工的素质,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谐的工作环境既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又营造了和谐的企业文化。

三、总结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9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文化管理

1引言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事业的重视,尤其是科学教学的关注,国家对于高校实验室的投入越来越大,一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质量较高的实验耗材陆续进入高校实验室。如何有效的管理好高校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安全,同时又可以使高校实验室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成了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主要采用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但是其各有不足之处,如何融合这两种制度成了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

2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简介

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是现今高校管理的两种基本的管理模式,其中这两种制度有着各自的优缺点,将两种管理制度进行有效的融合可以很好的将两种制度进行互补,其管理达到的是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2.1制度管理的概述。制度管理顾名思义制度化的管理模式,制度就是规章制度,所谓的规章制度就是一个组织或者团体依照一定的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发展,制定的一定的规章制度需要大家一起遵守和执行以此来对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与管理,进而来保证组织或者团体的工作可以有效的进行。制度管理具有一定的强制性,一个团体或者组织的规章制度一旦形成,成员就必须遵守,不可违反。一旦违反规章制度就需要接受一定的惩罚。所以制度管理公平公正,制度是统一的每个人都必须遵守,没有特殊化,很好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强化每个成员的办事责任心。但是制度管理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制度管理中的制度的制定是根据组织的发展的大致方向,以及大部分成员的意向进行制定,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缺乏人性化管理和灵活性。2.2文化管理的概述。文化管理顾名思义就是利用文化来进行管理的模式,文化指组织进行长时间发展中积累下的文化,这种文化称为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成员在组织发展中对组织形成的道德观以及自身对于组织的价值观。文化管理是一文化为核心对成员进行管理,利用文化的无形力量对组织成员进行约束与管理。文化管理采用的是成员之间进行沟通交流,大家一起分享自己的想法,一起发表言论,相互管理与帮助,每个人自觉服从管理。文化管理没有明确规定的规章制度,每个员工自觉遵守肯定了成员的自觉性很好的做到了尊重成员。同时文化管理的核心就是成员的自觉性这样很好的培养成员的自律性。但是,文化管理没有强硬的规章制度,其氛围较为散漫,同时人员的自觉性具有不可控制性,对于一个实验室的管理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有着随时崩塌的可能性。

3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与意义

3.1高校实验室管理理念。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国家对于人才的标准越来越高,学校逐渐意识到教学投资的关键性。随着高校实验室内部仪器丰富,实验室的管理也变得尤为重要。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主要把持的理念是“管理三部曲”,即说,做,看。说,就是该说的一定要说到位,如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实验室该遵守的规章制度,仪器的规范使用等;做,实验室应该执行的一定要严格的做到,如,关于有害废液、废料的处理一定要倒入到规定的地方,有些实验的操作需要通风环境处理的一定要打开通风设备等;看,对于在实验室所做的事情要进行登记用笔记录下来,如实验中所需各种耗材的用量,仪器使用的时间,进入实验室的时间等。3.2高校实验室管理意义。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可以很好的保证安全问题,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实验室仪器的安全,因为有的实验存在着危险性,如果不进行规范的操作可能会给危及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在操作交流380V电气控制实验时,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学生如果弄反操作步骤会直接引发严重的意外事故。同时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可以很好的对实验仪器进行维护极大的降低了维修费用,高校实验室有些仪器其价格昂贵,对于空气环境的要求过高,高校实验室管理可以定期的对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同时学生的操作规范也可以大大提高仪器的使用寿命。

4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

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直接决定着一个高校实验室的生存状况以及实验室的作用。好的管理可以使高校实验室的教学作用达到最大化。国家已经为高校实验室提供了充足的仪器设备,那如何有效的进行高校实验室管理就成了现今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度管理和文化管理是现今高校管理的两种基本方式,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都无法是最好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针对这一现象,现今对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采取的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相互融合。4.1实验室特色文化的培养。制度管理讲究的是制度,具有着一定的强制性;文化管理关注的是文化,强调以人为本。一个实验室的管理既需要强硬的制度也需要体现以人为本。所以,如何体现这一点就是要建立优秀的实验室文化,实验文化优秀学生自然而然的从内心进行接受,自觉的去遵守着实验室约定俗成的一些原则,在此基础上管理员对学生自觉遵守的规定上在加以制度化使之具有一定的威慑力。4.2实验室制定制度时要体现实验室文化。无规矩不成方圆,不管是什么社会活动都要有一定的规矩,同样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不例外。对于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一定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这种制度是大家必须要遵守同时也是神圣不可侵犯,一旦违法制度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对于高校实验室管理中规章制度的制定尤为重要,这个实验室制度制定既可以起到管理的作用又可以让被管理者心服口服,自觉遵守。所以,在实验室制度制定时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进行,有效的体现实验室的优秀文化。

5结语

国家已经为高校实验室提供了大量的实验仪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如何有效的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就成了我们现今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进行融合来对高校实验室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孟昭霞.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6,33(4):12-15.

[2]林浩亮.论大学管理中制度管理与文化管理的融合[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2):96-101.

文化规章制度范文篇10

[关键词]质量文化;质量保障体系;内涵式发展;评估

随着我国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各种教育质量问题不断呈现,教育部门为了回应社会对高校的关注,也为了掌握和提高高校的办学水平,推出系列本科教学评估工作,促使高校建立和完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高校在内涵式发展的推动下,也越来越重视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目前各高校对教育部门主管的各种外部质量保障活动都能给予足够的重视,但对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却都处于起步阶段,且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质量监控与保障的制度约束与技术层面上,还未过多考虑作为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灵魂质量文化的建设。本文从质量文化建设入手,以期提出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有益建议。

一、高校质量文化内涵

质量一词最早起源于工商界,在商品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商家越来越注意到低价竞争战略已难以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更加重视商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企业纷纷开始关注企业质量文化,国际质量机构也开始质量文化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质量文化的内涵,质量文化是一种管理文化,也是一种组织文化,它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促进人们思想沟通,从而产生质量目标、质量观念、质量行为规范的“认同感”,这一理解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质量文化可以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层面。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国家赋予高等教育越来越重的责任,高校也开始关注和重视质量建设问题,纷纷开始着手构建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在企业发展中有重要影响的质量文化问题也开始被引入到高校中来,但高校的质量文化不等同于企业的质量文化,不能简单照搬照抄企业质量文化的做法。高校的质量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也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各高校根据本校自身特点,不断探索和挖掘,寻找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质量文化。

二、高校质量文化分析

很多高校为了响应教育部的政策要求,成立了质量文化建设部门,出台了系列质量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但学校的质量文化建设部门多由质控办、校办等人员兼任。高校是文化传承之所,传承的是专业知识,传承学校的特色文化。学校的特色文化应该是多年积累、沉淀的精华,能让教职员工欣赏、自觉遵守,能够指引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指引人生的方向。这样的质量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且质量文化的建设是个动态过程,是高校一直要做的工作。国家为了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出台了各种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如合格评估、审核评估、工程认证等,高校对此类评估也给予了足够重视,这些外部质量监控与保障手段要求高校必须满足国家办学的要求,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但这些都是外在因素,内因如果不起作用,高校只能是被动前行。教育部的合格评估中明确提出各高校要逐步完善内部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要发挥各高校自身的重要作用,各高校纷纷成立质量监控组织、颁布质量监控规章制度、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作开展质量监控工作,将质量监控与保障工作开展的更加细致、监控的更加全方位,不能忽视质量文化这个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

三、质量文化与质量保障体系关系分析

(一)质量文化是质量保障体系的灵魂。高校质量文化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起着主导作用,它能够凝聚师生的精神力量,激发潜力,约束行为,将教职员工的职业理想、价值观念同学校放在一个方向上,将学校的质量目标、质量方针及政策内化为自觉的质量意识和追求,最终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和习惯,这时的质量保障体系才是一个真正完善、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二)质量文化是质量保障体系的软约束。在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过程中,纷纷制定了各种规章制度,更多的是使用制度约束手段,如学评教、同行评教、督导评教等,要求教职员工必须满足、达到某些要求,如不能达到则要承担一定的惩罚后果,此种约束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学质量,约束教职工行为,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师这类人群的特性。教师属于高智商、高知识人群,多年的文化知识积累使得他们比一般人更具敏感性,更希望得到尊重和发挥自身最大价值,所以对待教师,更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要使他们从心理、从意识上树立质量意识,认可学校的质量文化观,使他们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三)质量文化与质量保障体系相辅相成。高校的质量文化是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要素,能保证和促进质量保障体系发挥作用,质量保障体系反过来也能铸就质量文化,成为质量文化的特色,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四、培育质量文化路径探析

(一)精神层面探析。高校精神层面的质量文化是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办学理念、管理模式、质量标准的全面体现。精神层面的质量文化各高校应结合本校特点,培育高校精神文化首先要从高校领导层入手,高层领导的意识和行为在学校具有导向作用,所以要首先建立高校领导的质量文化意识、质量价值观。其次,要提高学校执行层的质量文化内涵理解程度,在贯彻和执行质量方针时,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掌握预测、控制、化解质量危机的防范和措施,提高处理教育质量危机的能力。最后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向广大师生员工宣传学校的质量文化理念、渗透质量文化内涵,通过激励、引导、规范、约束等手段,不断强化教职员工的质量意识,增强他们提高教学质量责任感和荣誉感。形成全校统一的质量价值观,促成人人关心质量、时时重视质量、处处体现质量的文化氛围(二)制度层面探析。学校的规章制度是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硬性约束,也是目前高校质量监控的重要、常用手段。如果能让教职员工参与规章制度的制定,充分理解制度的内涵,那么教职员工就不会这些制度有抵触感,当规章制度的内涵被广大教职员工从内心接受,自觉遵守至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主动为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提出建议时,规章制度就升华为自觉约束行为的制度文化。高校在进行制度文化建设时,应根据本校自身特点制定,一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体现本校的质量价值观,二是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应本着人本主义精神,弱化硬性管理和行政手段,三是要有动态调整的机制,要根据环境变化、学校所处状态适时调整规章制度,四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要有预测性,要从长远上着眼于国家和地方经济需求,本着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原则,科学制定本校的质量文化方针和政策。(三)物质层面探析。物质文化是高校质量文化的基础和保障,也是高校质量文化的外在、直观的表现形式,包括学校的校园环境、基础设施、整体规划、建筑物风格、校标校徽等。高校的物质文化建设既要体现文化传承之所的严谨美,也要传达各高校的特色美,物质文化建设在满足学生学习、教师工作的实用要求外,还应蕴含和传达人文关怀的文化底蕴。优质的物质文化不仅是优质教学的基本保障,更能让师生身心愉悦,使师生的归属感和责任感更强。(四)行为层面探析。行为文化是质量意识在教职员工行为上的体现,是学校质量保障体系的结果,也是高校质量文化建设的成果表现。教职员工的行为可以分为硬性约束下的行为和自觉行为,硬性约束下的行为通常是行政管理、硬性手段下的产物,而自觉行为则是教职员工内心的行动,高校要做的就是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件建设激发教职工的自觉行为文化,教职工的质量文化行为会促进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形成一个不断提高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朱永江.质量文化: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灵魂[J].现代教育科学,2012(4):98-100.

[2]郝美玲.质量文化视角下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

[3]高文利.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的质量文化建设[J].绥化学院学报,2016(9):131-132.

[4]承小贤,潘东良.诊改背景下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决策探索,2018(24).

[5]刘强.论我国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价值理念与行为模式的重构[J].江苏高教,2018(2).

[6]齐春微.基于PDCA的民办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及运行研究[J].对外经贸,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