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2 06:43:52

食品监管

食品监管范文篇1

本文作者:王卫贝群蔡爽工作单位: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一角

专营市场中的商户大部分规模较小。被调查商户中,30家注册资本只有10~20万元,38家员工人数都在3人以下,只有4家员工在3~5人之间,只有2家员工在10人以上。从商户经营状况来看,半数商户表示基本保本,8家商户表示持续盈利,还有6家商户表示年年亏损。在经营保健食品品种方面,半数以上商户经营的保健食品不足10种。1.3专营市场中的部分商户员工流动较大。有7家商户的员工流动性很大,21家商户偶有流动,16家商户人员流动不大。专营市场商户的经营品种情况。专营市场内商户经营的保健食品,从剂型来看,以片剂、胶囊、冲剂和口服液为主,并以片剂和胶囊产品居多。这些企业经营的保健食品,功能多以减肥、缓解体力疲劳、改善睡眠、辅助降血糖和提高免疫力为主。多数产品来自广东、上海或其他大中城市。专营市场内商户被投诉者较少。在顾客投诉方面,37家商户表示从未被投诉过,7家商户曾被投诉但次数不多。遇到投诉,多数商户都能按照相关规定处理。对客户投诉不合格的产品,商户基本都能在核实后退款召回。

从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和其他地方的保健食品专营市场来看,当前保健食品市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保健食品经营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从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的经营者来看,因受教育程度不高和商户员工队伍不够稳定,大部分商户经营者对保健食品的相关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仅通过商户自我培训、自我提高很难达到要求。这是药品监管部门需要加强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保健食品概念不够清晰。当前的保健食品,大多数是用传统中草药加工而成,且多数是以药食同源的中药饮片为原料。市场上经常见到同一类产品,成分相同,却有的是药品,有的是保健食品,这就容易使商家炒作保健食品概念,打药品的擦边球。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名目繁多政出多门。按照《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要求,2005年7月1日以后,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移交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其批准文号应为“国食健字”和“国进食健字”。但从我们对保健食品的日常监管情况来看,一些保健食品却还有其他批准文号,审批部门有卫生部、各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等。保健食品经营环节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一是保健食品经营者对保健食品质量把关不严。

调查显示,40%的保健食品经营者是通过厂家或商的网站联系采购产品,30%的经营者是直接与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联系等候送货上门,只有30%的人员是通过电话、产品订货会等渠道采购产品。在索证索票方面,只有80%的保健食品经营者向供货人索取产品及生产厂商资质证件,但是能够认真核对资质材料并对产品进行验收把关的却只有30%的经营者。多数保健食品经营者的购销台账登记不够准确,在销售时又不开具正规票据。二是保健食品经营人员大都没有经过任何专业知识培训。他们对于保健食品的了解,主要通过厂家的推荐和产品广告,而了解保健食品风险的主要渠道应该是药品监管部门网站以及媒体报道。三是保健食品经营者的设施设备难以保证保健食品质量。由于大多数保健食品经营者同时经营其他各类商品,往往都将保健食品与其他商品混存混放,往往达不到保健食品所需要的保存条件。保健食品包装标签混乱。保健食品的标签和说明书是消费者选择使用保健食品的主要信息来源,但许多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并不规范,已经成为保健食品的安全隐患。非法经营保健食品或假劣保健食品屡禁不止。包括:盗用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冒用保健食品标志、将普通食品当成保健食品进行宣传、销售;利用“专家咨询”、“免费体检”等手段诱导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等等。虚假广告降低了保健食品的可信度。有的把保健食品功效说得神乎其神,有的广告宣传对专家的评审意见断章取义,有的保健食品广告夸大功效宣传。更严重的是,有的广告故意把保健食品当成药品宣传,误导消费者。患者使用了保健食品,而没有及时采取其他的治疗手段,延误病情,耽误治疗。保健食品经营多部门监管,导致监管体制不顺、监管乏力。以十里河保健食品专营市场为例,工商部门是市场的主管部门,药监部门是保健食品质量的监管部门,此外还涉及其他一些部门,容易形成人人都在管、人人管不到位的情况。

食品监管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区在2016年开始将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并重运用于日常食品与公共卫生监管中,分析实施前后1年时间内,我区食品安全事件发生情况。1.2方法:综合分析当前我区在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工作中潜在的问题,并给予针对性强化措施,从食品营养以及食品卫生监管两方面出发应对食品安全中潜在问题:1.2.1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现状情况。①食品营养情况。结合对我区食品营养情况综合调查可以发现,食品营养工作质量不佳的情况较为严重,存在有多方面问题。诸如未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针对食品营养情况进行检测;食品中有关添加剂类型尚未说明;食品营养标准尚未完善;未对食品原材料监控工作加以重视等。同时,社会群众对于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不高。②食品卫生监管情况。因食品卫生监管方面存在有一定缺陷,使得不合格产品大量存在于市场中。具体而言,当前食品卫生监管存在问题主要有2点:a.法律体系尚未完善。缺乏系统性、完整性食品卫生监管条例。b.分段管理中,各级食品卫生管理人员未充分认识到自身责任[2]。1.2.2强化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的对策:①引导居民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临床研究已经证实,按照多样适量的方式进行饮食,可有效满足人体对于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同时可有效避免因长时间摄入单种食物而出现营养失衡甚至“食物中毒”。避免患者出现细菌性或者生化性食物中毒的情况。从当前实际情况可以发现,目前市面上各类食物或多或少残留有毒素、激素等。摄入食物单一,很容易导致其出现食物中毒的情况。同时,在该饮食模式下能起到对居民胃肠、肝肾功能保护的作用。②提升居民对食品营养的重视程度。在生活节奏持续加快的情况下,居民对食品营养重要性认识程度有所降低。为此,必须通过健康知识讲解的方式引导居民对该方面内容加以重视,鼓励其做到营养均衡,不食用三无食品。③强化食品卫生监管。有关食品检测部门需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其以严谨的态度开展各方面食品质量监控工作。并落实食品检测责任制,针对不严格按照食品卫生管理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惩处[3-4]。1.3观察指标:针对实施前后我区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统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各方面数据进行处理,按照%对计数数据进行表示,以χ2检测,若P<0.05则表明数据间存在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实施前一年时间内,我区共发生8例食品安全事件,而实施后仅1例,实施后发生率明显低于发生前,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食品安全问题直接关系着居民健康。在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食品安全问题在日益严重,导致居民患病率在持续提升。食品安全“双重挑战”于近几年被社会所重视。为有效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处理,我区从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的角度出发进行管理,针对当前我区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监管对策。从提升居民对健康饮食习惯的重视程度、均衡饮食以及强化食品监管部门职责等角度出发,对食品安全进行管理。综合对比实施前后各一年时间内食品安全不良事件可知,在该监管体系的作用下,食品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居民饮食健康[5-7]。总之,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是当前食品安全管理中最为重要内容,以及需要在后续工作中持续进行重视与处理。

作者:于宏 单位:鞍山市千山区市场监督管理执法大队

参考文献

[1]李宁.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实施及应用[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7,35(1):1-5.

[2]张晓伟.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10-11.

[3]王慧.浅谈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的食品安全双重挑战[J].食品安全导刊,2015(21):45.

[4]胡承康,白玉成.食品营养与食品卫生监管并重应对食品安全“双重挑战”探讨[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10,22(5):427-430.

[5]魏建勋.某市食品小作坊卫生安全状况调查[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4):491-492.

食品监管范文篇3

1)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以分段监管为主,市场中的食品会被分为原材料种养殖环节、流通以及餐饮消费环节、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并按照不同的运转模式采取不同的监管。[2]但是随着时展和科技进步,这种模式逐渐不适应,再加上监管部门的职责是由法律赋予的,但法律并不具备前瞻性,需要在问题发生后逐步修改修订。随着食品种类的不断增加,经济活动呈多样化发展,一些“独特”的经济活动暂无法确定是属于种植环节、生产环节、还是流通环节,如此监管盲区就会出现,职能重叠现象频发。2)食品安全宣传力度不足,社会认知度不高。现阶段的食品安全问题,往往停留在对食品安全问题发生后,大家的声讨,以及媒体对个别事件的分析和宣传上。但是在平时,针对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违法行为的处理上,社会公众基本都不关心,以至于我们在违法行为的查处上存在,大企业横,小企业怕,个体户蛮不讲理的情况。很多经营者认为,一点点的违法行为不算什么,其他群众甚至也会为违法经营者求情,表示及时改正就好了,没有必要出发,都是小问题。食品安全还没有像酒驾,偷窃那样成为社会深恶痛绝的违法行为。3)奖惩机制束缚,多劳多得成多劳多责。现在基层干部在对食品安全问题处理时,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要面临案件的内容不严谨,案件事实不易调查清,违法者抗法等情况,但是随着法制社会的健全,对于案件办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执法人员局限于自身的能力和现在残酷的现实环境,对执法办案产生了抵触心理。奖励机制的缺失,更是让执法办案人员提不起工作热情,对于违法案件的自由裁量时,首先考虑的是顺利拿到罚款,完结案件,减轻案件办理难度,而不是依照案件情节,违法程度来确定处理金额,变相上纵容了违法行为的发生,降低了违法成本。4)此外还存在,机构设置不合理,案件办理涉及因素过多;同时基层人员配置不足,工作任务重,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法律体系不健全,事件处理方式手段单一等问题。

2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对策建议

1)整合监管机构,提供制度保障。将食品安全监管整合为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的有机整体,要进一步实行“大部制”改革,整合食品监管职责,使得职责不清、体制不顺、多头监管等老大难问题也可以从源头上被解决,给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带来更多的期待,新的展望。2)加大食品宣传,引入社会力量。要积极鼓励和引导新闻媒体加入到食品安全监管中,设立食品安全志愿服务小组,成立食品安全专家智囊团,构建食品安全民间摸排队,制定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激发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社会监管力量,无死角的对食品违法行为进行监管。3)完善追责制度,撑好监管人员的保护伞。想让马儿跑,就要让马儿吃饱草。[3]我国政府在近年来开始重视监管执法人员在工作中的不作为,乱作为的情况,并对上述的情况进行监督和追责,但是随着负激励的逐步完善,本应该配套建设的正激励机制却还未到位,应当让基层监管人员在承受高强度高风险的工作同时,可以享受更好的工资提高和职位晋升渠道。要在优秀先进评选中,让成绩说话,让数据说话,让有辛勤付出的监管人员,得到公正的评价。时时谈责任,事事论追责的现状亟待改变,每一位食品安全监管人员都理应,有权被客观公正的评价,不能一味的基层监管人员成为食品安全事故和风险的替罪羊。4)鼓励社会参与,共组安全壁垒。要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识,使消费者有能力保护自身的安全,增强和部门的沟通交流提供有效的线索,帮助查处食品违法行为。政府机关要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兼顾食品安全宣传,让消费者全面轻松了解食品安全知识,投入到食品安全宣传、改善对食品违法行为的看法等,还要利用“现场讲解”,“食品安全进校园”,“食品安全进农村”,大型广场宣传和自媒体知识科普等多种方式来多渠道多方式的传播,形成良好的食品安全学习氛围。

3结语

食品安全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需要政府提高监管力度,也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和努力,是人类需要长期面对和探讨的难题。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本文分析基层食品安全的问题所在,提出适合基层食品监管对策建议,进一步提升食品监管效率,也为其他研究提供参考。第二、本文提出要加强监管部门独立性、明确监管机构权责等有关合理建设监管体制的建议,并阐明了社会力量在食品监管中的不可替代,鼓励和推动社会参与,共同建设安全放心的食品市场。第三、本文以基层监管者的角度出发,提出要配套监管人员奖惩机制,激活基层监管能动性。由于受到作者理论水平和实际经验的研制,本文仅仅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缺少了宏观上对食品安全整体趋势的把握,中国地大物博,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各有不同,且食品安全监管的改革过程是艰难漫长的,需要公众和社会的积极参与,政府力量继续投入。

参考文献:

[1]金征宇.食品安全导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石守锋.浅析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J].体制改革,2013(7):21-23.

食品监管范文篇4

20世纪80年代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开始兴起,当时配套的专门针对保健食品行业的法律法规还未出台,保健食品和普通食品无异,并未被区别对待。直到1995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下称《食品卫生法》),首次确立了保健食品的法律地位。随后,在此基础上国家又出台了《保健食品管理办法》。之后的十多年里,卫生部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使中国的保健食品逐步走上了一条规范发展的道路。但是现有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够很好地规范保健食品行业,现阶段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仍然很多问题,保健食品行业的乱象一直被诟病。

1.1企业“多、小、弱”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统计,截止2013年底,国内共有保健食品生产企业2616家。我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的数量经历了“两增、一降”,20世纪初年保健食品行业在我国迅速发展,开始大约有3000多家生产企业;1995年至1997年国家对保健食品行业进行整顿,企业数量下降到1000多家;随着《食品安全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出台,保健食品行业逐渐步入正轨,同时由于改革开放,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保健食品行业又迎来了发展机遇,企业数量又开始逐步增加。虽然我国的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比较多,但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到2013年我国保健食品企业规模在5千万元到5亿元区间数量最多。相比国外发达国家的保健食品企业,我国的保健食品行业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企业的规模小,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弱。目前,国际上保健食品主要有三代,我国的保健食主要集中在第一代和第二代,第三代产品很少。研发能力弱、创新不足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发展。

1.2产品同质化严重

从1996年到2014年底卫生部和CFDA批准的保健食品数量近15000个,其中国产保健食品14000多个,进口保健食品700多个。图1为1996年至2014年国家批准的保健食品数量。从2007年之后,获批的保健食品数量持续增加。图2为我国保健食品功能分布情况,目前申报批准的保健食品的功能主要集中在增强免疫力、营养补充剂、辅助降血脂、缓解体力疲劳、辅助降血糖、通便这六大类,其中增强免疫力的保健食品约占20%,营养补充剂类约占15.5%,六大类保健食品占批准产品的60%以上。目前,我国拥有巨大的保健食品市场需求,但是市场上现有的保健食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现有产品的功能过于集中,仅补钙产品就有1400多种,产品同质化严重。

1.3类保健食品无人监管

类保健品食品是指具有一定保健功能但未取得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的普通食品。这些产品有两大类:一类是将已被证实的并具有调节机体功能的物品作为主要原料,加工制得的类保健品。这种类保健食品大现代商贸工业2015年第5期(下)176图2我国保健食品功能分布多以中药材为原料,可能会保持药材原有形态,也可能以片剂胶囊等剂型呈现。另一类是在普通食品中辅助添加维生素矿物质以及具有一定功效的物品的类保健品。如维生素饮料,养生酒等产品。这些类保健食品因含有已知对人体机能有特别功效的原料成分并且这些成分的功效已经被科学认证和广泛认可,这些产品未获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加之企业不主动声称具有保健功能,因而这些产品游离在保健食品监管范围之外,也很容易被不法商家利用,使得类保健食品处于无人监管的状态。

1.4保健食品虚假宣传严重

根据CFDA统计,2013年违法的保健食品广告共计28903件,可见保健食品虚假宣传的现象仍然普遍。保健食品企业为牟取暴利,夸大功效,虚假宣传,误导欺骗消费者。常见的形式有:(1)擅自捏造的批准文号,将普通食品冒充保健品销售,不法商家将根本没有保健功能的普通食品或者类保健食品的包装上擅自印刷“蓝帽子”和虚假的批准文号,将产品宣传为保健食品;(2)虚假宣传,宣传保健食品具有预防治疗某种疾病,暗示消费者该产品能够替代药品,无副作用;(3)擅自修改说明书和标签,擅自扩大保健食品的功效,扩大适用人群,例如具有抗氧化作用的葡萄籽胶囊,不适宜人群有少年儿童、孕产妇、乳母以及慢性腹泻患者,但市场上的一些该类产品并没有明确表明不适宜人群。保健食品行业虚假宣传的乱象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

1.5非法生产经营

保健食品是具有一定功效的食品,但不能以治疗为目的,不能代替药品。关于保健品的功效的效果到底应该有多大,并没有相关明确的规定,因而这个功效也是因人而异的。但是,现实中的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突出产品的功效,违法在保健食品中添加化学药物,如在减肥类产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酚酞等,在抗疲劳产品中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他达那非等;在辅助降血糖产品中非法添加苯乙双胍、格列本脲等,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此外,一些保健食品生产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达到《保健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的要求。除了生产环节,保健食品的经营环节也存在问题。由于老年人是保健食品的主要消费人群之一,不法商家通过“免费义诊”、“免费赠送”、“专家坐诊”等形式骗取信任,从而诱导老年消费者购买其产品。

2保健食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淘汰和创新激励机制不健全

造成保健食品企业“多、小、弱”的原因主要有:第一,国内巨大的保健食品的市场需求,促使了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迅速发展。但是对于违法生产经营的企业处罚力度过小,对于不合格的保健食品,监管部门只是做下架、停止销售、罚款处理,对违法广告也仅仅是做停播、停止刊登宣传、罚款处理,违法成本低,不足以威慑不法分子,无法淘汰落后的企业。第二,缺乏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保健食品企业的发展需要资金和政策的支持,保健食品的开发需要及时地响应市场的最新需求,企业根据未来市场需求研发新功能产品。研发新功能产品可能面临失败,没有健全的创新激励政策和补偿机制,企业面对新的市场只能望而却步;如果新功能产品研发成功,但是在注册审批时由于缺少对新功能的评价标准,这些新功能产品也很难获得批准。由于创新机制不健全,不能够激励企业研发创新,企业往往选择生产风险小、收益快的产品从而导致了保健食品同质化严重。

2.2监管法规体系不完善

首先,保健食品的概念界定不够清晰。长期以来,药食同源和食疗养生的观念深入人心,保健食品作为介于普通食品和药品之间的产品,相比药品,保健食品的原料来源更加多样化。保健食品的定义仅仅局限在声称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对于同样具有保健功效但未申请的批准文号的类保健食品未在监管范围,使得监管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处于两难境地。对于类保健食品的监管,当类保健食品以保健食品的名义宣传销售时,就构成了违法。法律法规中对假药、劣药有明确的规定,但对于“假保健食品”“劣保健食品”却没有说明,由于这些类保健食品没有保健食品批准文号,不属于保健食品,不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监督范围内,导致无法可依,纵容了违法行为。其次,保健食品行业缺乏完整的法律体系。从保健食品的注册审批、生产、流通、产品召回、上市后再评价等各环节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自从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出台以后,之前与保健食品相关的政策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已经失效。现有的关于保健食品的政策大多都是试行政策,如2005年的《保健品注册管理条例(试行)》。现有的法律规范对保健食品的新功能、新原料、上市后评价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较多环节的法律法规的空缺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2.3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缺乏职业道德

在保健品行业,生产经营者制假售假,夸大宣传,欺诈消费者等现象屡见不鲜。在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生产经营者为了追逐利益,无视法律法规,挑战道德底线,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部分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缺乏职业道德,不但没有为消费者提供合格的产品,反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添加违禁的化学药物,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破坏了整个市场秩序,不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生产企业缺乏职业道德,没有树立起社会责任感,仍然知法犯法,钻法律漏洞,那么就无法从源头保障保健食品的安全。保健食品的销售单位或个人在缺乏职业道德的情况下过度推销产品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

2.4多头监管,职责不明确

保健食品广告虚假夸大宣传严重,这是很多消费者一直反映的问题,监管部门也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是并没有通过执法降低违法广告的数量,虚假广告仍然层出不穷。保健食品企业广告首先要经过省级药监部门的审批,获得保健食品广告的批准文号后,广告食品的监管和违法广告的查处则由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分负责,这种多头监管导致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工作衔接存在障碍,难以形成有效的保健食品广告监管机制。此外,一些地方媒体,追求眼前利益,擅自播放刊登没有取得药监部门批准的广告,这无疑助长了违法商家的嚣张气焰。

3对我国保健食品监管的建议

3.1建立健全的淘汰和创新机制

保健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一个有序的市场环境和良好的创新激励机制。对于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的保健食品企业应该加大处罚力度,责令其召回不合格的,并对不合格产品和生产企业进行公示警告,情节严重的应该吊销保健食品的批准文号和企业的生产经营许可证,淘汰落后违法的企业,整顿行业秩序,净化行业环境。同时,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保健食品的创新。资金方面,应该对企业的研发经费给予税收减免,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建立保健食品行业的风险基金,为提升我国保健食品的研发技术水平提供基础;技术方面,建立保健食品技术信息平台,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与政府、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对原料、研发技术、检验方法、安全性评价指标、审批标准、人体试食试验等方面加强沟通,不断优化标准和程序;法规方面,应该鼓励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研发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针对新功能或新原料的保健食品采取特殊的注册审批制度,在产品研发期间企业可与监管审批部门进行技术交流,加快新功能产品的上市。

3.2加快完善和出台保健食品政策

现有的关于保健食品的政策大多都是试行政策,仅仅依靠这对保健食品的监管和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可见我国的保健食品的监管政策还亟需完善。需要进一步明确保健食品的定义和范围,将类保健食品纳入到监管范畴;提高市场准入门槛,细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和义务,加快保健食品召回制度的出台,加大违法处罚力度,建立违法企业黑名单;加强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指导消费者合理使用;对于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避免陷入无法可依,无人监管的尴尬局面;在监管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审批制度,可以借鉴美国对膳食补充剂的监管经验,对我国的营养补充剂采用备案制管理。对于保健食品还可以划分不同的安全等级和技术水平,对于安全等级高,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产品实施备案制管理,提高审批效率。

3.3建立一体化的网络监督平台

我国保健食品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针对现阶段的各种乱象,需要全员参与各环节的监管,建议建立以行政区域为单位,覆盖全国,涵盖从行政许可到市场监督高效联动的一体化监管体系,才能保障保健食品行业有序发展。目前,保健食品在注册审评环节已经依托互联网建立了高效、公开、便民的信息化系统。但“重审批”的这种模式还不能有效监管整个保健食品市场,亟需建立覆盖保健食品注册审批、原料采购、生产、流通、销售、产品召回、上市后再评价、监督管理、营养健康教育和群众监督举报等各环节的一体化网络监督平台,这样有利于增加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也能够充分调动群众监督力量,提升监管力度和效率,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规范和约束企业的行为,促进保健食品行业有序健康发展。

3.4加强保健食品知识的宣传教育

食品监管范文篇5

2006年,在市局、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国家局提出的以监督为中心,监、帮、促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总抓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抓好素质教育,依法行政、加强监管。认真落实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加强政务公开,事实求事,坚持与时俱进、艰苦创业、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监管文化新路子,加强队伍建设和行风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能力,大力营造团结务实、争创一流的工作氛围,努力塑造良好的部门形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2006年,被评为市级文明单位,同时被省局授予全省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文明单位一、强化监管,确保市场安全(一)强化责任意识,抓好药品、医疗器械专项整治。为明确职责,将全县划分为两个责任区,将稽查科分为两个执法队,明确监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管范围,充实了稽查人员与装备。坚持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治标与治本相结合、严格执法与科学管理相结合,大力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紧紧围绕五个要求(监管水平明显提高,市场秩序明显规范,执法力度明显加大,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单位形象明显提升)。今年,大力推进药品放心工程,认真抓好专项整治,进一步规范全县市场秩序,开展了以农村药品质量为重点的专项治理整治:农村药械质量、中药材市场和中药材、中药饮片质量、邮售假劣药品、制售假劣藏药、预防性生物制品专项整治活动等。同时加强了药品技术检验工作,今年共抽验药品302批,送检117批,经市药检所检验,其中西药、中成药19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23.3%;中药材及中药饮片28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85.7%,圆满完成了市局交办的抽验计划和抽验任务。在日常监管的基础上,集中开展了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高、中考期间的执法检查,抓住重点问题加强监管。对个体诊所、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药品零售企业等单位进行了重点整治。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2756人次,检查药品经营、使用单位600余家,受理举报23起,查处各类案件158起,其中当场处罚102起,立案56起,结案55起,结案率99%,没收假劣药品、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医疗器械117个品规,标值15.7万元,罚款28.1万元,有效整顿和规范了全县药品市场秩序。(二)明确食品监管职责,加强食品安全调查。县政府非常重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于今年1月成立了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本着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工作机制,我局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的综合监督、组织协调和依法组织重大事故的查处职能。1、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和协调委员会办公室先后5次召开会议研究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制定印发了《xx县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工作职责和工作制度》、《xx县食品安全事故督察督办制度》。起草并由县政府和县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xx政发[2006]5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xx政办发[2006]142号)、《2006年xx县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实施方案》(xx政办发[2006]45号)等文件。2、开展了食品安全监督与调研。分三个组深入全县17个乡镇,600个行政村,对120个食品加工企业,775个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经营户、68处食堂、179个畜禽养殖点,203个水产养殖厂、74个屠宰厂、29个农贸市场进行了全面调查摸底,并查处食品违法行为1290起,有力的保证了食品安全。3、抓好食品放心工程的落实,确保食品安全。先后组织开展了春节、仲秋节、国庆节、学校食堂、乳制品市场的专项整治,共出动执法人员3000余人次,取缔无证生产单位5家,没收各类过期食品价值5000元,查获非法农药3000公斤,劣质化肥22吨。4、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试点建设。确定肉类、乳制品、餐饮业等3个行业作为试点行业。由农业、卫生、工商、技术监督、畜牧、蔬菜管理等部门在各自的监管范围内进行信用体系试点,做到以点带面,进一步促进规范管理。(三)全力抓好gsp认证工作,推进全县两网建设向纵深发展。1、建立健全了监督员、信息员职责与义务。对原农村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进行了重新调整,组建新的食品药品监督协管员和信息员,实行一网两用。人员主要来自乡镇分管领导、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计生干部等。2、积极鼓励在农村开办药品零售企业。目前全县农村药店有202家,大大方便了群众就近购药。同时加强了gsp认证工作,11月上旬,已全部完成了认证工作,在此基础上,加强了对企业认证后的跟踪指导与服务工作。为确保药品使用安全有效,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成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全县成立了监测站7家,监测小组20个,报告员316人。我局积极做好不良反应报告的指导、督促工作,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40份。二、强化措施,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对照市局和县委、县政府2006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进行了明确细化,将全年工作分为5条主线。一是规范行政执法、二是廉政与行风建设、三是探索监管文化的提升、四是加强宣传工作、五是基本建设。(一)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实现政务公开。在大厅内设立政务公开栏,公开了药店审批程序、行政处罚程序等,所有工作人员一律实行挂牌服务,增强了执法活动的透明度。并制定了执法人员十条禁令和十要十不要守则。发放行政执法情况反馈卡,向社会作出了十项承诺,公开了举报电话。向社会发放征求意见书1000余份,同时加强了部门走访,及时了解执法人员在工作作风、服务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为加强部门联系,发放感谢信900余份,得到了社会的好评。根据省局《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工作标准》和市局要求,积极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成立了专门组织,制定了实施方案,并就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召开了5次专题会议,作到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定期召开案例分析会,按照要求进行认真自查。在今年的所有案件中,无一起提出行政复议和诉讼。对执法文书进行了认真归档整理,共入档55份案卷。通过此项活动的开展,提高了我局的依法行政水平和全体人员的业务水平。7月20日,省局政策法规处韩光金副处长一行在市局领导的陪同下来我局对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韩副处长一行在听取了情况汇报、查看了部分行政处罚文书案卷,对我局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坚持依法行政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10月24日,市局对我局的依法行政规范化建设进行了检查,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赞扬。(二)加强党风廉政与行风建设,根据省、市局工作会议精神,局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就行风问题做了专题研究,聘请县纪委、县法院领导讲课,并组织演讲会,制作了廉政自律牌摆放在每个人的办公桌上,时时提醒自己,同时与科室签定了责任书。(三)充分认识监管文化的指导性。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力量,探索具有xx特色的食品药品监管文化,为事业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是一个全新的行业,在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如何使监管工作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实现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的目标,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我局在食品药品监管三年工作中,局党组一班人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带领全体干部职工不断探索和建立了xx食品药品监管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xx食品药品监管文化体系,成为推动全县食品药品监管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开创了xx食品药品监管事业新局面,并初步形成了《xx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探索和弘扬食品药品监管文化的意见》(xx食药监发[2006]38号)。(四)优化舆论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社会形象。为加强宣传工作,一是由主要领导亲自抓,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并要求全体人员都要争做新闻记者。在年初各科室的工作目标中确定了稿件任务数,同时制定了奖惩制度,对完成的按照稿件数量进行奖励,今年共兑现奖励资金280元。2006年共印发《xx食品药品监管信息》29期,《食品安全动态》9期,在各类报刊杂志共发表文章42篇,其中《临xx日报》1篇,《改革天地》1篇,电视台发稿8篇。开展了3.15、安全生产月、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拒绝虚假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四个大型宣传活动,设立了宣传咨询站,共计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受到了群众的欢迎,营造了良好的食品药品监管氛围。(五)集中精力,解决办公场所。我局于2006年8月成立后,一直租用办公场所,期间曾两次搬迁,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县委、县政府、市局领导及有关部门非常关心我局办公场所的建设问题,县政府于2006年无偿划拨土地6亩用于办公场所用地。在有土地没有资金的情况下,全体干部职工识大局,顾大体,集资80万元做为建设启动资金。为保证建设质量,专门抽调了两名懂业务、会管理、政治素质高的同志负责建设,对建筑质量和速度进行严格把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的办公楼经过4个多月紧锣密鼓的施工全部完成,并于6月28日搬迁使用。同时,为解决职工住房问题,经多次汇报协调,县政府批准我局自筹资金建设宿舍楼一栋,11月下旬交付使用。三、加强教育,提高食品药品监管队伍素质(一)强化措施,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和执法水平。本着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良、作风清正、纪律严明、行动快捷、人民放心的监管队伍的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法律法规学习。一是制定了学习培训计划、培训制度,结合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完成了学习阶段、分析评议阶段和整改提高阶段的各项任务,组织全体党员参观了xx蒙母亲王换于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等。二是领导干部自觉带头学法、用法、守法,吃透精神,掌握实质。做到集中学习有记录,平时自学有笔记,目前职工自学笔记近600篇。三是对照工作实际,聘请法律专家开展两次法制讲座,解决在实际执法过程中的疑难问题10余个,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保障。四是开展了药品法律法规每季一讲活动,每周重点学习一部法律,在学习的基础上每月进行一次法律小考,每季度进行一次大考,每年年终进行综合考试,并将考试成绩记入个人学习档案,作为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为使学习收到实效,改变了过去死板的学习方法,主要采取了集中与个人学习相结合、观看录像、报告、参观等形式,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积极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廉政型机关、节约型机关、和谐型机关活动。以文明建设为纽带,融思想教育、科学管理、制度约束和激励机制为一体,用执法团体的智慧,凝聚全体职工的向心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做到以情感人、以理管人、以才用人,建立团结有为的领导班子,构建一支文明敬业、守法服务的执法团体,教育职工树立起:我为创建学习型机关做典范,我为创建服务型机关做模范、我为创建廉政型机关增光添彩、我为创建节约型机关尽义务的系列教育活动,树立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良好工作作风,今年共评选文明家庭5户。在抓思想、抓学习、抓廉政、抓作风、抓素质的建设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果。(三)积极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推动机关行为规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格按照市局提出的制度建设年活动要求,从健全规章制度入手,充实和完善了工作纪律、财务管理、廉政建设、车辆管理共32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人手一册,使干部职工在每个工作环节上都有章可循,做到以制度约束人,以制度规范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环环相扣的相互制约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于监管执法的全过程。为抓好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纪检部门的作用,对全局的执法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对发现的问题不迁就,不护短,严格按规章制度进行办理,使制度建设年的各项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入,促进了机关各项工作向规范化发展。(四)健全竞争激励机制,落实年度目标责任制。健全完善决策目标、执法责任、考核监督三大体系,进一步对工作目标进行分解,年初局与各科室签定了目标管理责任书,对全年的工作进行细化分解,年终科室负责人对照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述职,并由全体人员进行现场打分。将考核结果与干部的职务晋升、评先树优结合起来,在单位内形成了有位、有为,有威的竞争机制。对各方面表现好、能力较强的同志,有意识地压担子,进行锻炼、培养。增强了干部职工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了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同时,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日常管理,充分调动、发挥骨干的带头作用,形成一级带一级的带动机制和一心一意干事业的工作氛围。四、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加强档案管理工作档案管理工作是一个单位整体工作的记载,局党组对档案管理工作非常重视,健全了档案管理制度,配备了档案管理人员,积极参加县档案局举办的各类培训班,提高了档案管理意识。目前共整理文书档案460卷、精神文明建设档案150卷。在全县档案工作检查中,我局在去年被省档案局评为开发利用档案成果优秀奖的基础上,今年又被评为档案管理先进单位。五、计划生育、招商引资工作稳步发展2006年按照与市局、县委和县政府签定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了计划生育目标的落实。认真履行部门职责,成立了领导组织,配备了专职计划生育人员,整个工作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并在日常监督检查中,加强了口服流产药和计生器械的管理,没收了非法经营的药品和器械,标值2006余元。在全县对计划生育的半年和全年考核中,我局被评为先进单位。按照县委、县政府分配的290万元的招商任务,我局积极想办法,找门路,联系有关招商项目,目前已完成招商资金291万元,圆满完成了2006年的任务。六、2006年工作打算:以三个文明建设为总抓手,以监管文化为先导作用。1.积极探索新时期监管工作的新路子,进一步规范安全用药管理。2.加强食品安全协调工作,履行好食品综合监管职能,加强食品信用体系建设。3.努力营造和谐氛围,积极创建文明、守法、服务的执法团体。4.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行为,确保食品药品市场的有序竞争,确保群众饮食用药安全。5.健全完善目标管理,树立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加强文体活动建设,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努力营造和谐的氛围。

食品监管范文篇6

一、加强绿色食品管理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

1、继续做好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在今年6月底前完成、、市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组建工作。并要求县一级有相关机构和兼职人员负责绿色食品工作。在全省建立比较完善的绿色食品管理服务体系。

2、与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我省联合举办绿色食品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培训班。为各市培训3-4名持证上岗的认证检查员和标志监管员。在全省初步建立一支能够适应目前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和管理服务需要的认证检查员、标志监管员队伍。

3、制定《省市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明确省、市两级绿色食品管理服务机构的职能和分工。规范工作程序。

4、召开绿色食品工作座谈会,贯彻《省市级绿色食品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和委托管理工作程序》,对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正式启动市级绿色食品工作机构的认证申报和管理服务工作。

5、成立省绿色食品协会。提高绿色食品企业的组织化程度,真正使协会成为行业自律、维护权益、质量监管、拓展市场、交流技术、整合信息、扩大宣传、发展产业的有效平台。

二、不断提高绿色食品申报认证服务水平,加强宣传和培训,努力扩大我省绿色食品的总体规模

6、进一步加强绿色食品知识的宣传。结合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通过媒体宣传、主题论坛、广场咨询、网络服务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手段,广泛宣传普及绿色食品知识,为我省绿色食品的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7、不断提高我省部级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以及主导产业中绿色食品的申报率,提高开发主体实力。联合相关产业协会,委托省农广校举办一期未申报绿色食品的重点企业培训班。进行宣传发动,达到先培训后申报的目的。

8、加强现场指导和咨询服务。服务工作重心实行下移,组织专家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绿色食品申报知识现场培训和现场指导。

9、以理顺关系和规范服务程序为重点,改进认证申报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申报成功率。

10、全年全省新增绿色食品认证80只,并努力提高绿色食品产品的续展率,确保总体规模的有效扩大。

三、切实加强绿色食品质量监管,确保我省绿色食品工作的健康发展

11、切实加强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工作。根据标志使用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规范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行为,打击市场假冒伪劣现象,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12、组织完成163家绿色食品企业的年检任务。以实现年检工作规范化为切入点,以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商标使用管理和收费管理为重点,全面推进标志管理工作。

13、组织完成中绿中心下达的产品年度质量抽检任务。根据产品结构、产品生产和生长周期特点,合理安排抽检计划,联合检测单位完成抽检任务,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监督。

14、继续做好《绿色食品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深入开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对《条例》征求意见稿作进一步修改完善。争取早日出台,以依法规范我省绿色食品生产经营和监督管理,促进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四、积极推进绿色食品贸易,进一步提升绿色食品品牌形象、品牌效应和市场影响力

15、组织绿色食品企业与市场对接活动。组织绿色食品企业与省内外批发商的商贸洽谈、看样订货以及有关展销展览活动。并配合中绿中心积极组织绿色食品企业出国参加贸易洽谈会、博览会及产品推介会。

16、对现有省绿色食品开发公司进行改制重组,对现在闲置资产进行整合,引入民营资本,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股份制公司,建立绿色食品连锁营销网络体系。

食品监管范文篇7

关键词:食品安全;食品安全监管;政府监管;政府责任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也就是说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以粮食为基础的,所以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就需要我国建立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然而近年来,我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如2008年爆发的三鹿“三聚氰胺奶粉”事件、2011年发生双汇“瘦肉精”事件、2013年湖南“镉大米”流入广东事件、2017年海底捞“后厨老鼠”乱窜事件、2018年双汇“猪瘟”事件等,这些食品问题事件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知识文化及生活水平在逐年提升,人们也迫切期望食品行业的生产者能够提高食品安全质量的标准。因此,仅仅依靠市场的自身调节功能是无法完全保障食品安全的,所以这就需要政府发挥其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作用。

一、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

众所周知,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食品安全是密切相关的。所以,食品的质量必须要有保证,这是毋庸置疑的标准,也是一个基本的生活常识。那么什么是食品安全呢?食品安全,从字面上理解为人类食用的食物不会损害到健康。而我国对食品安全的定义为“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而世界卫生组织对食品安全的规定是一种社会公共卫生的问题,也就是说在食物中具有有毒、有害的物质,这些物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所以,我们认为食品安全是涉及食品生产多个过程的系统性概念,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保证人类的食物质量卫生安全。人类食用的食物必须是安全的,所以食品需要监管,而监管的字面含义是监视管理、监督管理。因此,根据我国对《食品安全法》的设定理念可知,我国政府是为了保证公民食用食物安全,本着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负责的原则,才制定的这部法律。所以,我们可以依据对食品安全负有责任的不同主体来加以区分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我们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食品安全监管进行说明,广义的内涵主要涉及三方主体对食品安全领域运用政治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法律法规等手段进行管理和控制,而这三方主体主要是政府、公众及其社会组织。狭义的内涵是说国家机关对食品安全的相关领域进行管理和控制并且享有《食品安全法》的授权。

二、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重要性分析

在食品安全方面,我国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是与食品质量安全密切相关的,同时这也影响到一个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以及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我国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意义重大,同时也可以减少市场失灵的现象,提升政府的公信力,使政府的执政水平不断上升,让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一)政府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原因。1.政府职能的要求。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因此这是政府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首要原因,政府要对人民负责。同时,我国法律也规定了政府的职能要求,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机关,应该依照法律对国家和社会的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并且享有法律赋予的相应职责及功能。因此,政府职能是政府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一大原因。2.市场主体道德的缺失。这是政府承担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另一大动力。虽然从表面看,我国的立法机关有权力将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以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但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政府并不能直接参与管理食品市场的运行,这时候就需要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发挥作用。然而,在食品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市场相关人员都具有遵守法律的意识,而这些相关人员就会在法律许可的边缘利用违反道德的欺骗手段获取食品生产和销售的高额利润,同时也阻碍了食品市场的健康运行,使之不能进行公平竞争,损害了消费者的相关权益。所以,这也就需要政府承担食品安全监管的责任,寻求改善这种情况的办法。3.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中,会存在各种漏洞以及不完善的地方,对于出现的食品安全事故,各个政府监管机关并不能依据相关法规作出相应的回应,这就需要食品安全监管相关部门根据具体发生的食品事件灵活地作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因此,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也是政府需要加强食品监管的原因之一。(二)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责任。基于2015年4月24日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从法律条文的设定中可以看出,政府作为宏观调控与监管市场运行的主体,立法责任与执法责任在新《食品安全法》中占据了比较突出的地位。1.立法责任。根据《食品安全法》总则可知,政府对食品安全监管具有保障性的立法责任,因此,法律的原则和规则能否有效实行,对政府来说至关重要。同时,政府可根据自身的行政职责制定相应的食品领域法律条例和规章制度,来确保人民的食品安全,这一点也体现了政府把行政责任运用到整个食品监管体系之中。当出现法律空白时,行政机关的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可以直接将行政法治的基本原则作为规则加以适用,有力地维护消费者在食品安全上的权益,对执法部门来说,也可以做到有法可依,不必落入明知违法却不知如何执法的两难境地。2.执法责任。根据新《食品安全法》第八章的内容可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执法责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在监管的法律领域中,政府仍然处于主导地位,可以对监管体系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和职能不全面的食品生产企业进行执法的工作;二是在政府的执法责任不能完全涉及多方面的时候,可以发挥政府的执法权威,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管,引导更多人民群众进行社会监督,使政府的执法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总之,以上两方面都可以使政府的执法责任在监管方面得到有效落实。

三、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新《食品安全法》2015年10月1日实施,但政府监管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各地机构的检验检测能力不足,基层政府监管的执法水平不统一等。(一)基层监管执法能力不足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体制改革也在加快,所以部分地区政府基层监管执法能力的水平已经不适应新《食品安全法》的监管需要。例如,在基层食品安全监管的硬件方面,监管条件比较落后,办公设施差,执法人员没有执法车辆,缺少工作经费。同时,基层监管部门的人员设置结构也比较老化,缺少专业的执法监管人员。(二)食品检验检测能力不足新《食品安全法》第五章规定了食品检验的一系列标准和要求,随着食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食品检验任务急剧增加,我国还有很多省份食品检验资源没有完成机构改革和整合,并且这些检验机构的人员设置还面临着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及他们的专业判断力和技术监控能力也较落后的问题,所以,我国食品检验的水平还是存在不足的。

四、加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建议

通过对食品安全监管中的政府责任研究可知,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离不开政府,而政府的执法行为也离不开法律的保障,所以在新《食品安全法》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更好地使政府责任贯彻和落实,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监管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完善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通过研究可知,为了解决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需要加大我国在食品领域的立法工作力度,完善配套的法律措施。因此,我国应树立以预防为主、明确食品安全责任的法律制定理念。同时,将食品法确立为我国食品领域的基础法律,加大立法工作力度,积极颁布与该法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条例,并且根据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进一步明确和细化食品流通许可以及食品企业的法定义务及监管者的责任,使我国的食品监管具有法律保障。(二)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各部门的配合。在《食品安全法》的明确规定下,为了使政府监管工作具有有效性,应该在各部门的配合方面加强协调,同时也应该使各部门的信息在部门之间相互传递,并且在食品事故发生后,各部门之间要根据国务院制定的《国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各部门的工作安排,这样能够使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进一步细化,同时也可以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三)营造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环境。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监管环境,能为政府进行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在政府执法过程中也会减少一些摩擦。因此,在食品安全监管过程中,建立良好的监管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需要政府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引导消费者懂得如何辨别优劣产品,使消费者自觉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社会监督,才可以提高人们对食品安全的社会监管意识。

参考文献:

[1]雷勋平,邱广华.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对策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16(05):73-76.

[2]安珏.食品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研究[J].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5,6(01):347-353.

[3]李晓楠.食品安全中政府监管问题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4]钱建亚,熊强.食品安全概论[M].福建: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刘丹松.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法律实践问题研究与分析[J].当代法学,2012,26(02):156-160.

食品监管范文篇8

食品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我们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创新思路、大胆实践,注意巩固和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成果,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稳步提升,受到国家和省食品安全综合考评组的充分肯定和市政府的表彰。

一、主要做法

(一)抓住两条主线,调动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积极性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牢抓住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和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这两条主线,督促相关监管部门认真履行监管职责,鼓励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依法规范生产经营,调动两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

一是对各相关监管部门全面开展量化考评,建立健全监督激励机制。**年初,我们牵头联合市农委、质量技术监督局、卫生局、工商局和商务局组成考评组对市辖各县、区政府和12个职能部门**年食品放心工程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检查,对工作优秀的县、区和职能部门进行了表彰,对问题比较突出的地区和部门提出了整改要求并进行了通报。这是我市第一次对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履行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进行大考,对各被评价单位震动都很大。受表彰单位深受鼓舞,干劲更足;其他单位也不甘落后,奋力争先。为推进工作深入开展,我们**年又制定了《**市食品安全管理指标评价方案》。与**年量化考评细则相比,新的《评价方案》更加适合我市实际,更加有利于调动积极性。**年年底,由我们牵头,抽调相关监管部门人员组成综合评价组,对各县区和14个相关部门**年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综合考评。通过连续不断的综合考评,肯定了各县区和各有关监管部门成绩,查找了工作中的不足,加强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为重要的是建立健全了食品安全监管监督检查激励机制,有效促进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深入开展,为推进食品放心工程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是全面推行信用体系运行机制,促进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安全的食品是生产出来的,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为此我们以开展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推动企业规范生产、自律经营,有力提升了全市食品安全水平。我们与相关监管部门一起在全市确定了539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参加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创建。全市有55家食品单位被推荐到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进入复审。我们组织了16位食品安全专家对上述企业进行审核确定,最终有44家食品企业脱颖而出,被评为**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诚信单位。市政府陈启涛市长亲自为诚信单位授牌,有力地调动了食品企业诚实守信的积极性。

(二)夯实三个平台、全面推进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

1、完善食品安全协调机构这个平台,保证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效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作为食品安全工作的牵头部门、作为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指挥者和组织者,只有在综合协调、督查督办上多做工作、做实工作,才能发挥抓手作用,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借助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这个平台。我市成立由15个部门组成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后,又适时对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进行了调整和增补,调整后的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共有成员单位27家。在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共同行动,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食品安全整治工作。**年12月31日,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决定,将**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更名为**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并保证各项措施和经费的落实。**市食品安全委员会成立后,加大统一领导力度,进一步提高了食品安全综合管理水平。

2、加强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建设,促进行业自律。在食品安全工作中食品企业法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由于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没有具体的监管职能,很难与食品企业直接沟通和对话,无法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心声。而食品协会是联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桥梁和纽带,食品安全综合监管部门可以通过食品协会这个平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行业自律,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和健康。我局牵头协调有关部门,成立**市食品协会后,积极吸收各个食品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参加协会,现已有团体会员近50家。在市食品协会的指导和帮助下,我市又相继成立了豆制品协会和盐业协会。我们充分运用食品协会这个平台,在信用体系建设、扶持企业发展等多方面发挥协会的作用。市食品协会从强化企业自律入手,按照我市食品产业的实际情况,开展了“**市优秀食品企业”和“**市特色食品”的评选工作。目前已有11家食品企业和5家食品企业的5个食品品种通过了“**市优秀食品企业”及“**市特色食品”审核。通过打造品牌,提高**食品产品和食品企业的知名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扶持优秀企业做大做强。

3、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这个平台作用,建立食品安全科学机制。由于食品安全涉及多个学科,技术含量比较高,因此我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专家在制定食品安全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方面的作用,让专家参与科学决策,保证结论的客观和公正。**年初,**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正式成立后,我们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和**名优食品企业和特色食品品牌评选活动中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提出各行业企业食品安全信用诚信单位候选名单后,由专家委员会委员对上述55家企业按照标准逐一进行现场检查,综合考评,打出分数。以此为基础,经征求市消费者协会等协会的意见,拟定了参评单位的食品安全信用等级。在“**市优秀食品企业”及“**市特色食品”的评选中,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也参加了的现场检查和评审,为推进我市食品安全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抓住四项重点工作,以点带面,全面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

国家赋予我们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的目的之一,就是克服单个部门单一环节监管的局限性,加强各监管环节之间的衔接,提高监管的效能。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重点做了以下四项工作:

一是开展食品安全应急演练。为提高应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处置能力,降低和减少食品安全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的损失,市政府出台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省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指定安徽省首次Ⅲ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暨培训班在**举行。在我局的统一牵头和组织下,市各有关部门精心准备、周密安排,应急演练取得圆满成功。省政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领导以及省食品药品监管、公安、工商、卫生、质监、农业、商务等省直部门负责同志和全省17个地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观摩演练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新华社安徽分社、新浪网、中国医药报、中国食品质量报、安徽日报、安徽电视台和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等十余家新闻单位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演练进行了现场采访和报道。

二是联合多部门整治豆制品市场。豆制品市场的食品安全工作是我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年,我局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和市农委联合制定《**市豆制品市场准入规范》,成立了专项整治办公室,对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顿做了全面部署。**年,根据“帮扶一批、整治一批、取缔一批”的思路,我们联合上述几家单位对豆制品市场开展了不间断的联合执法检查活动,对不符合市场准入规范的豆制品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查处。同时,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专题向市人大和市政协报告,市电视台等新闻部门对豆制品专项整治工作全程进行了跟踪报道,有力推动了豆制品市场专项整治的深入开展,目前,已有19家符合规范的豆制品生产企业通过验收,通过验收企业的产品在**市的豆制品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50%。豆制品市场准入专项整治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三是加强信息宣传工作。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督监测信息公开力度,提高食品安全工作透明度,2年来,我们联合市卫生、工商、质监、和农委对全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查信息了5期公告,并公布不合格食品生产厂家及不合格原因。在工作中,我们把食品安全宣传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通过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增强食品安全意识,争取领导重视,引起社会关注。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办公室每月编发3期《**市食品放心工程简报》,及时报道食品安全最新监管动态,每一期简报都报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和市政协等有关方面领导。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食品安全工作开展情况。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每次大的活动都联系相关媒体及时报道,不仅扩大了综合监管的社会影响,也促进了食品安全工作的全面开展。

四是加强督查督办。我们对媒体曝光和群众举报的每一起食品安全案件高度关注,及时督办,把综合监管职责“虚”事做实,实事做好。为了便于群众投诉举报,我们在**日报等媒体上公布了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责及投诉举报电话,鼓励群众举报,接受群众监督。制度建立以来,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受理投诉举报食品案件32起,每次均迅速以核查函的形式书面通知相关监管部门核查,并要求7日内上报核查处理结果。所有投诉举报案件,各相关监管部门都在规定时间内做出答复,反馈处理结果。

二、几点体会

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历史重担落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肩上,因此,作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用创新的思维探索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新途径,要立足本地实际、着眼未来、理清思路、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稳步提高驾御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能力。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要履行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能,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要树立执政为民的理念。加强效能建设是转变机关职能、推进机关全面建设的重大举措。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我们牢固树立立党为公、行政为民的理念,结合我市实际,突出解决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落实责任,加强监督。坚持群众事务重于泰山的执政理念,始终坚持“为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进步服务、为群众生活服务”的工作指导思想,增强求真务实的自觉性,提高为民服务的主动性,进一步完善了食品安全管理和工作制度。

2、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完善的制度是抓好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基础。食品安全的基础是行为规范,包括与食品安全有关的各种政府行为、监管行为、企业行为的规范,这些规范的表达形式就是各种制度。一是规范政府监管部门的各类制度,包括责任制度、追究制度、监察制度、协调制度、应急制度、披露制度、考核制度等;二是规范和激励企业的各类规定,包括诚信制度、巡查制度、抽检制度、举报制度等;三是制度的落实,包括强化制度执行,严格制度约束。制度一旦实施,严格执行是管理有效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运作机制,实现了体制、机制、制度的有机统一,确保了食品安全协调机制高效规范运行。

3、要协调好与相关监管部门的关系。沟通协调与各部门的关系是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手段。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到多个部门,在监管链条中,每个环节都事关全局,忽视不得。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说到底就是协调各个监管部门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能齐抓共管,形成监管合力。要协调这么多的监管部门,正确处理好与各监管部门的关系就成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既要积极主动、敢唱主角,也要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端架子、尊重别人。工作中主要采取正面处理的方式,多表扬,多鼓劲,对监管部门的好做法及时反映,好经验积极推广,好措施大力宣扬。同时,与各部门不但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要建立情如亲人的个人友谊。把“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的思想贯穿到工作的每个环节,形成了相互尊重、融洽相处,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和谐人际关系。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2007年是“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也是食品放心工程三年规划(**--2007)的最后一年。我市食品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效能建设为契机全力提升食品安全综合监管工作水平,确保我市食品安全。

食品监管范文篇9

一、提高重视程度,继续深化食品药品安全管理改革,完善治理体系

(一)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建设。继续推动县、镇级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以下简称食药安委)及其办公室建设;强化各级食药安委办综合协调、政策研究、督导落实、评议考核等职能,落实完善专题会议和信息共享、风险会商、通报等制度。

(二)完善监管队伍建设。完成综合检验检测中心建设改造;继续推进镇、街道食品药品监管站所建设,大力开展监管执法和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

(三)完善网格化管理体系。各市场监管所协助镇街政法部门开展网格员培训、考核和管理;承担镇街食药安办工作的市场监管所积极协调镇街政法部门,发挥网格员在食品药品安全政策宣传、隐患排查、信息上报、协助执法、纠纷调解等方面的作用。

二、落实“四个最严”要求,严格实施食品生产经营全过程监管

(一)与相关部门开展联合监管

结合完善市场准入机制,协助农业部门完善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开展韭菜、鸡蛋等“双证制”、猪肉销售“两证”提醒等管理;联合相关监管部门健全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学生校外托管场所安全管理体制、机制;与镇(街)政府(办事处)联合开展农村大集等农村食品安全治理。

(二)加强食品生产经营监管

监督食品生产企业落实原料入厂、生产过程控制、自查、出厂检验、储存销售、不安全食品召回与处置、从业人员管理等制度;加强食品标签标识管理;实施分级分类监管。

监督食品销售单位建立并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贮存销售、不安全食品召回与处置、从业人员管理等制度,实施分级分类监管;继续实施学校周边食品经营严管区制度,联合教体局等部门定期开展联合执法活动;加强旅游景区及其周边,铁路、车站等重要场所的食品安全监管;监督农贸市场和农村大集开办者落实入场销售者准入和退市、检验、自查、主动报告、信息公示等市场开办者主体责任,监督入场销售者落实进货查验等经营主体责任;落实食用农产品贮存销售经营者监管名录制度;规范散装等食品标签标注行为。

监督餐饮服务经营者落实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餐饮具清洗消毒、从业人员管理等制度;监督学校食堂落实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陪餐制、月度自查制,维持学校食堂大宗物品集中定点采购制度和“明厨亮灶”全覆盖;深入开展网络订餐“净网行动”,督促网络平台落实管理责任,入网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严厉查处网络餐饮服务违法违规行为;继续推进量化分级管理,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工作。

监督食品加工小作坊、小餐饮和食品摊点落实“六项规范”;深入开展小餐饮专项整治提升行动,引导小餐饮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

(四)加强抽检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食品安全隐患

积极配合省、市级抽检,完成县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检2350批次。在保障城乡、行业、品种全覆盖的基础上,针对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制定和落实食品抽检方案,提高问题发现率。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为导向,以监督抽检与信息公布、核查处置联动为保障,及时采取防控措施,有效防控苗头性、系统性、区域性食品安全风险,倒逼生产、经营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高全县食品安全管理水平,促进食品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三、持续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深入开展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农村假冒伪劣食品整治行动,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专项治理行动,乳制品及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示范创建行动等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攻坚行动,严惩食品安全违法和漠视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完善与农业、公安部门的“三安联动”机制,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衔接,完善、落实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通报机制;依法落实违法行为“处罚到人”,严格落实从业禁止、终身禁业等惩戒措施。

四、强化示范引领,推动食品产业发展

(一)深化“食安”品牌建设。深入贯彻“食安”品牌建设实施意见,组织开展跨行业、多层次、全方位的品牌建设工作,对“食安”示范单位实施动态管理;食品生产经营领域推广《“食安”公共品牌通用评价标准》,打造“食安”示范企业。

(二)提高管理水平,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行先进管理体系,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推行食品生产经营良好行为规范或HACCP、食品安全管理体系、ISO22000等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规范比率保持100%;餐饮服务单位量化分级率95%以上、明厨亮灶率30%以上,大中型餐饮单位清洁厨房率90%以上,继续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学校食堂量化等级B级以上比例、明厨亮灶率均保持100%;鼓励餐饮服务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中央厨房,提升快餐、团餐等大众餐饮标准化水平;已通过规范化验收的两家农贸市场继续保持规范化管理,加强食用农产品快检和公示工作;推行放心超市自我承诺活动;继续加强小作坊集中加工园区、专业村等的管理,改善生产经营环境,提升生产经营水平,推行集中统一管理;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实行电子追溯;推广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工作,引导规模以上食品生产企业、大中型商超、集体用餐等单位入保。

五、加强宣传培训,推进食品安全社会共治

加强信息公开,主动征集群众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召开新闻会、通报会,回应社会关切;继续加强各村居、社区、种、养殖和食品生产经营企业食品安全宣传栏建设,普及食品安全科学常识和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的食品安全意识;及时通过市级以上媒体、邀请省级部门召开现场会等方式推广创新经验;继续推行“红黑榜”曝光制度,发挥新闻宣传树立标杆,表彰先进,鞭策落后的作用。

开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宣传年”活动,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广泛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为主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贯彻工作。

充分发挥县局“食品从业人员培训系统”的便利,指导生产经营者开展培训学习,提高生产经营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完善投诉举报奖励制度,设立举报奖励基金,鼓励内部知情人举报违法违规行为。

鼓励食品行业协会等社会机构发挥作用,促进行业自律,探索建立食品综合性行业协会。

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经营环节监管,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一)健全制度机制。全面落实药品网格化监管,构建权责明确、协同高效的监管体系,规范监管行为。

(二)抓好疫苗监管。推进“药品(疫苗)安全管理”民生实事任务落实,认真落实《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省疫苗流通质量监督检查办法》,深入开展疫苗配送、贮存隐患排查,加强疫苗质量监督检查。

(三)实施最严监管。实施重点检查,提高检查靶向性;组织开展疫情防控用药品、医疗器械及第二类精神药品等专项检查;督促药品经营和使用单位建立质量控制体系,严格落实风险自查报告制度;强化药品抽检,实施县级抽检60批次,严厉查处经营不合格药品行为。

(四)深化专项整治。深化药品零售综合治理,巩固2020年视侵害群众利益专项整治成效;全面推行分级分类监管,实施监管信息公示制度,规范药品零售及使用;组织开展中药饮片、基层用药质量和药品网络销售专项整治,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五)提升监管能力。积极推进药品日常监管系统、药品追溯管理平台、疫苗追溯监管系统使用;加强监管人员培训,提升检查技能和监管能力。

(六)强化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突出防风险、提质量、强基础,不断完善监测体制、机制,提升监测评价能力,强化风险预警评价,努力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七、严格落实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疫情防控责任

(一)重点人群核酸检测“应检尽检”

对药店工作人员、餐饮单位的服务人员以及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屠宰企业、集中交易市场(农批市场、农贸市场)、冷藏冷冻仓库、商场超市、专营店、餐饮服务单位、客货运场站、冷链物流、外卖快递等行业(场所)直接接触冷冻冷藏肉类、水产品及包装物的从业人员,以及其他无防护状态下与上述人员有直接接触或参与相关工作的等冷链食品相关从业人员,落实每3天、5天、7天、14天进行一次核酸检测的规定,做到应检尽检;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行业监管和用人单位管理职责,监督企业建立应检测人员核酸检测记录台账。

食品监管范文篇10

“国庆”、“中秋”将近,为切实做好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让人民群众度过喜庆祥和的节日,现就我市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切实履行职责

各县区食安办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加强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要加强协调和沟通,认真履行职责,加大节前、节日期间食品安全的巡查检查力度,坚决打击制售有毒、有害及假劣食品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和取缔各种无证生产经营和违法生产经营活动。

二、针对节日特点,开展节日食品安全联合检查和专项检查

各县区食安办和市直有关部门要结合《20****年****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要求,重点检查粮、油、肉、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水产品、饮料、酒、儿童食品、保健食品、月饼、熟肉制品等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品种,以及农贸市场、食品与副食品批发市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酒店(饭店)的月饼加工点等,尤其要加大对旅游景区餐饮单位和食品商店以及小食品摊点、小作坊、小食品商店、小餐馆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检查,加强对节日消费量大的食品的质量监测,严防假劣过期食品、三无食品和不合格食品,及时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三、认真落实节日值班制

各县区食安办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安排好节日值班人员,保证全天24小时联络畅通,确保群众举报和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四、做好节日期间的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

各县区食安办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遇有紧急、重要事项应迅速采取果断措施,在最快时间和最小范围内予以控制。如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要按照****市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及时报告和处置。

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

各县区食品办和市直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好“两节”这个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依法经营和诚信经营观念,增强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和自我防护意识。市直有关部门要积极参与市食安办组织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六、加强督查,确保食品安全工作落实

市食安办将组织成员单位于9月中下旬对部分县区和相关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进行督查,确保工作落实到位。各县区食品办也应加强对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