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1 20:48:49

省范文篇1

一、双方在签订本合同前,应认真阅读本合同。本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严格履行。

二、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者委托人)和职工(乙方)签字或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公章(或者劳动合同专用章)。

三、本合同中的空栏,由双方协商确定后填写,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不需填写的空栏,划上“/”。

四、工时制度分为标准工时、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三种。实行不定时、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应经劳动保障部门批准。

五、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可另行签订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六、本合同必须认真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并不得擅自涂改。

七、本合同(含附件)签订后,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备查。

甲方(用人单位):乙方(劳动者):

名称:姓名:

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身份证号码:

户籍地址:

通讯地址:

通讯地址:

经济类型: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国家及省的有关规定,甲乙双方按照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订立本合同。

一、劳动合同期限

(一)合同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本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2.无固定期限:从年月日起至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时止。

3.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从起至

工作任务完成时止。该工作任务完成的标志为。

(二)试用期

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合同期内):

1.无试用期。

2.试用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在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二、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一)乙方的工作部门为,

岗位(管理技术岗位或生产操作岗位)为,

职务(或工种)为。

(二)乙方的工作任务或职责是

(三)乙方的工作地点为。

(四)甲方在合同期内因生产经营需要或其他原因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或派乙方到本合同约定以外的地点、单位工作的,应协商一致并按变更本合同办理,双方签章确认的协议书作为本合同的附件。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一)甲、乙双方同意按以下第种方式确定乙方的工作时间:

1.标准工时工作制,即每日工作小时,每周工作天,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2.不定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不定时工作制。

3.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即经劳动保障部门审批,乙方所在岗位实行以为周期,总工时小时的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二)甲方因生产(工作)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外,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最长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三)甲方按规定给予乙方享受法定休假日、年休假、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应按本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

四、劳动报酬

(一)乙方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按下列第种形式执行,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1.计时工资:

(1)乙方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按执行,初始工资额为元/月或元/时;

(2)乙方试用期工资为元/月(试用期工资不得低于甲方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本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甲方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2.计件工资:

(1)计件单价;

(2)劳动定额(确定的劳动定额原则上应当使本单位同岗位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劳动者在法定劳动时间内能够完成);

3.其他形式(如实行年薪制或者按考核周期支付工资):

4.甲方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物价水平和政府颁布的工资增长指导线等情况,依法确定本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经甲乙双方协商或者以集体协商的形式,依法确定工资正常增长的具体办法和幅度。

(二)乙方的绩效薪酬或奖金的计发办法为:

(三)乙方的津贴、补贴的发放标准和办法为:

(四)工资必须以货币形式支付,不得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五)甲方每月日发放(当月/上月)工资。如遇法定休假日或休息日,则提前到最近的工作日支付。

(六)甲方依法安排乙方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在休息日、法定休假日加班的,应按《劳动法》、《广东省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支付加班工资,但乙方休息日加班被安排补休的除外。

五、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

(一)合同期内,甲方应按国家、省和本地区的有关规定,依法为乙方办理参加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的手续,按规定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缴纳应由甲方承担的社会保险费,并按规定从乙方的工资中代为扣缴应由个人承担的社会保险费。甲方应将为乙方办理参加社会保险手续和扣缴社会保险费的情况如实告知乙方。

(二)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甲方应按国家和地方的规定给予医疗期和医疗待遇,按医疗保险及其他相关规定报销医疗费用,并在规定的医疗期内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数额为元/月(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一)甲方按国家和省有关劳动保护规定提供符合国家劳动卫生标准的劳动作业场所,切实保护乙方在生产工作中的安全和健康。如乙方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甲方应如实告知乙方,并按《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保护乙方的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二)甲方根据乙方从事的工作岗位,按国家有关规定,发给乙方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并按劳动保护规定每(年/季/月)免费安排乙方进行体检。

(三)甲方按照国家、省和当地的有关规定,做好女职工的劳动保护和保健工作。

(四)乙方有权拒绝甲方的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对甲方及其管理人员漠视乙方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行为,有权对甲方提出批评并向有关部门检举、控告。

(五)乙方患职业病、因工负伤或者因工死亡的,甲方应按《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办理。

七、合同的变更

(一)任何一方要求变更本合同的有关内容,都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对方。

(二)甲方变更名称、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或者投资人等事项,不影响本合同的履行。

(三)甲方发生合并或者分立等情况,本合同继续有效,由承继甲方权利和义务的单位继续履行。

(四)甲乙双方经协商一致,可以变更本合同,并办理书面变更手续。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甲乙双方各执一份。

八、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一)解除

1.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本合同可以解除。其中由甲方提出解除本合同的,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可以解除本合同:

(1)乙方在试用期内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乙方严重违反甲方规章制度的;

(3)乙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甲方造成重大损害的;

(4)乙方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甲方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甲方提出,拒不改正的;

(5)乙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甲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致使本合同或者变更协议无效的;

(6)乙方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本合同约定的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甲方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8)乙方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9)本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经双方协商未能就变更本合同达成协议的;

甲方按照第(7)、(8)、(9)项规定解除本合同的,需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乙方(或者额外支付乙方一个月工资),并按规定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其中按第(7)项解除本合同并符合有关规定的还需支付乙方医疗补助费。

3.有下列情形之一,甲方在履行规定程序后,可以裁减人员,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1)甲方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2)甲方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3)甲方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的;

(4)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本合同无法履行的。

4.乙方解除本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在试用期内的,提前三日通知甲方。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乙方可以解除本合同,甲方应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1)甲方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甲方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甲方未依法为乙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甲方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乙方权益的;

(5)甲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乙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本合同,致使本合同或者变更协议无效的;

(6)甲方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乙方权利,致使本合同无效的;

(7)甲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致使本合同无效的;

(8)甲方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乙方劳动,或者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乙方人身安全的;

(9)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乙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甲方有上述第(8)项情形的,乙方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甲方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本合同:

(1)乙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乙方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乙方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4)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5)乙方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二)终止

1.本合同期满或法定终止条件出现,本合同即行终止。

2.本合同因下列情形之一终止的,甲方应当按规定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

(1)除甲方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乙方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劳动合同期满的;

(2)甲方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3)甲方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甲方决定提前解散的;

(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3.乙方有第八条第(一)项第5点情形之一,合同期满的,甲方应当续延乙方合同期至相应的情形消失时终止。但乙方在甲方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合同的终止,按照国家和省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三)甲方违法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乙方要求继续履行本合同的,甲方应当继续履行;乙方不要求继续履行本合同或者本合同不能继续履行的,甲方应按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支付乙方赔偿金。

(四)合同解除或者终止的手续

甲方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九、调解与仲裁

双方履行本合同如发生争议,可先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协商不成的,可以向甲方劳动争议调解机构申请调解;调解无效的,可在法定仲裁时效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十、服务期与竞业限制

(一)如甲方为乙方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双方作如下约定:

。(乙方违反服务期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甲方支付违约金。违约金数额不得超过甲方提供的培训费用,并不得超过服务期尚未履行部分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二)如乙方掌握甲方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相关的保密事项,双方作如下约定:

。(乙方负有保密义务的,甲方可与其约定竞业限制,并约定在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后,在竞业限制期限内按月给予乙方经济补偿。乙方违反竞业限制约定的,应当按照约定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竞业限制的人员仅限于甲方的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和其他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解除或者终止本合同后的竞业限制期限不得超过二年。)

十一、其他

(一)本合同未尽事宜,按国家和地方有关政策规定办理。在合同期内,如本合同条款与国家、省有关劳动管理新规定相抵触的,按新规定执行。

(二)下列文件规定为本合同附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

2.。

3.。

4.。

5.。

(三)双方约定(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及相关规定,可另加双方签名或盖章的附页):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人)

年月日年月日

鉴证机构(盖章):

鉴证人:

鉴证日期:年月日

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

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一致同意对本合同作以下变更:

甲方:(盖章)乙方:(签名或盖章)

法定代表人:

省范文篇2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以下简称《防洪法》),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防洪的组织、协调、监督、指导等日常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气象、电信、运输、电力、物资供应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有关的防洪工作。

第三条在防洪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防洪规划

第四条江河、湖泊的防洪规划按下列分工,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区依据流域、区域综合规划编制,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报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一)长江上游云南段、珠江上游云南段、红河、澜沧江、怒江、大盈江、瑞丽江(以下统称省重要江河)及国、省边界江河、河段的防洪规划,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二)地(州、市)、县(市、区)边界江河、河段、湖泊的防洪规划,由共同的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三)其他江河、湖泊的防洪规划,由所在地的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

第五条城市防洪规划,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水行政主管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依据流域、区域防洪规划编制,按照省人民政府的规定,报经批准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六条防洪规划期限为10年至20年。防洪规划编制内容,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洪规划,制定中长期建设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七条按照《防洪法》第十三条划定的山体滑坡、崩塌和泥石流重点防治区,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标明界区,予以公告。重点防治区分为重点监测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对不同类型的防治区,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在重点防治区,禁止新建城市、村镇和其他居民点以及工厂、矿山、铁路和公路干线;已经建成的,有关主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当采取防御措施。

第三章治理与防护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力量,依靠科技进步,加强防洪工程设施建设和管护,提高防洪能力;加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保护、扩大林草植被,减轻洪涝灾害。

第九条省重要江河,国、省边界江河、河段,地(州、市)边界重要的江河、河段的规划治导线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其他江河、河段的规划治导线由所在地的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拟定,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河道、湖泊管理实行按水系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一)省重要江河的主要河段,国、省和地(州、市)边界的重要河段,由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二)其他河道、湖泊,由所在地的地(州、市)、县(市、区)水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管理。

第十一条河道、湖泊的管理范围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下列原则提出方案,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一)有堤防的河道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行洪区和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为历史最高洪水位或者设计洪水位之间的水域、沙洲、滩地和行洪区。

(二)有堤防的湖泊以堤防护堤为外缘为界,无堤防的湖泊以最高水位为界,包括周边界之内的水域、沙洲、滩地、岛屿、出入湖水道。护堤地的宽度,为堤防内堤脚线外水平距离5米至100米。

第十二条在河道、湖泊的管理范围内禁止采石、爆破、取土、打井,禁止倾倒垃圾、砂石以及其他危害堤防安全和妨碍河道行洪的活动。确需采砂、淘金、钻探、存放物料、进行考古发掘活动,必须报经有管辖权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涉及有关部门管理职责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审批。

第十三条城市、村镇、旅游度假区等建设不得占用河道、湖泊。城市规划的临河、临湖界限由其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沿河、沿湖城镇在编制和审查城市规划时,应有其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侵占和毁损堤防、水库大坝、护岸、水闸、抽水站、排水渠系等防洪工程和堤防管理房、堤防里程桩、界桩、通讯、照明、水文监测、测量等管护设施。

第十五条有关部门应当在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重点防治区设立监测站点,指定监测员做好监测、预警预报。

第四章防汛抗洪

第十六条省人民政府设立省防汛指挥机构,负责领导、组织全省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省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地区行政公署设立由有关部门、当地驻军、武装警察部队负责人等组成的防汛指挥机构,在上级防汛指挥机构和本级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的领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防汛抗洪工作,其办事机构设在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流域综合规划或者防洪规划、防洪工程现状、国家规定或者省确定的防洪标准,制定防御洪水方案。防御省重要江河和国、省、地(州、市)边界重要江河、河段的洪水,按照省人民政府制定的防御洪水方案执行。其他江河、河段、湖泊的洪水防御,按照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防御洪水方案执行。

第十八条水库、水电站和湖泊的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防御洪水方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汛期调度运用计划。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按下列规定审批,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坝高50米以上或者库容50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和重要的中型以上水电站以及滇池、洱海、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异龙湖、泸沽湖、程海、阳宗海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省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二)其他中型水库、中型水电站和重要的小(一)型水库、水型水电站以及其他重要湖泊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地(州、市)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报省防汛指挥机构备案;

(三)其他小型水库、小型水电站、湖泊的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由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批准,报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备案。

汛期调度运用计划经批准后,由水库、水电站和湖泊的管理机构执行。

第十九条每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为本省的防汛期。

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办公室在防汛期内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雨情水情日报制度和险情报告制度。紧急防汛期,各级防汛指挥机构负责人应按分级管理职责进入现场指挥。有防汛任务的单位必须在防汛期内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制度。

第二十条水库、水电站和湖泊的管理机构执行汛期调度运用计划时,必须服从有管辖权的防汛指挥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在汛期,江河、湖泊、水库的管理机构必须按照规定对水工程进行巡查,发现险情,立即抢护,并及时向防汛指挥机构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二条江河和湖泊的水位超过保证水位、水库水位超过设计洪水位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汛指挥机构必须组织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洪抢险。

第二十三条大型水库、重要中型水库遇超标准洪水,需要采取非常泄洪措施时,由省防汛指挥机构按照依法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中规定的批准程序决定。其他中型水库、小型水库遇超标准洪水,需要采取非常措施时,由地(州、市)、县(市、区)防汛指挥机构按照经批准的防御洪水方案组织实施。采取上述措施对毗邻地区有危害的,须经共同的上一级防汛指挥机构批准,并事先通知有关地区。

实施前款规定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拦、拖延。如遇阻拦和拖延时,由有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强制实施。

第五章保障措施

第二十四条江河、湖泊的防洪治理和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及维护所需投资,按照事权和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分级负责。除中央财政投入外,由各级人民政府从预算内资金、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水利专项资金、以工补农资金和贴息贷款中安排。城市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和维护所需投资,由城市人民政府承担。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设立的水利建设基金,主要用于防洪工程和部分重点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具体使用办法按省人民政府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防汛抗洪和救灾的资金、物资,必须专款专用、专物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用防洪、救灾经费购置的设备器材,应当建立管理责任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主管部门应当依法对防洪、救灾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危害堤防安全和妨碍河道行洪活动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恢复原状,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省范文篇3

其实,反省虽是心灵镜鉴的拂拭,是精神的洗濯,却又绝非仅仅限于道德范畴。它应涵盖我们的整个生命的全部内容。小到我们个人,大到我们的人类,从内的欲求到外的言行,无不在反省的范围之中。对于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反省应是“发扬成绩、纠正错误、以利再战”的动力。

反省不等于检讨,也不等于忏悔。检讨和忏悔,是就自身所犯的过失与罪行而言。而过失与罪行必须反省,在这个意义上,检讨、忏悔就是反省的表现,却不是反省的全部。反省,是人站在更高的层次上对整个人生乃至人类所走过的全部旅程的分析与对照,是人对人(类)自身的批判。我们不仅需要在舔舐创伤之际进行深刻的思索分析,进行反省,更需要在成功的欢乐中保持冷静。

反省是理性的表现,反省者的心灵应清静如水,皎洁如月,必须摒弃个人私利与狭隘的地方主义,保持对异己的充分宽容与尊重。我们只有在真正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客观规律的时候,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自己,反省才会发挥应有的功效。任何妄自尊大、唯我独尊的心态,都与反省的要求背道而驰。

省范文篇4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省**、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安排部署今年工作任务。同时,对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下面,我着重就工作回顾、形势分析、今年工作安排讲几点意见。

一、**年工作回顾

**年是**的开局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和新的工作要求,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紧紧围绕省委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文化大省“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以构建和谐社会、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为重点,着力完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努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继续保持了各项工作的良好发展态势,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一年来主要工作成效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超额完成。

全省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二一”总体工作思路,统筹安排十件实事与年度工作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全面超额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成绩。各级党委、政府及劳动保障部门把就业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健全目标考核制度,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的工作推动机制。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扶持力度,完善了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就业局势继续保持稳定。到去年末,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数67万人;帮助32万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1%,是近几年来最低的。

二是社会保障扩面取得新突破。按照“抓两头、促中间,推进广覆盖”的思路,不断扩大覆盖面,特别是加快了将非公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纳入社保体系的步伐,26个经济发达县市养老保险基本全覆盖的成果得到巩固,一般县市扩面工作顺利推进,困难县市扩面工作稳步发展。到去年末,全省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96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88万人;企业实际缴费人数722万人;基金收入318亿元,支出192亿元,累计结余45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6亿元,基金支付能力达26个月。加大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扩面力度,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31万,比上年末净增9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04万,比上年末净增151万,增幅十分明显;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专项扩面行动,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和工伤保险分别为227万人和148万人,均位居全国前列。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04万人,比上年末净增近60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3万人,比上年末净增98万人。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继续做到失地必保,即征即保。全省有234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其中有196万名被征地农民参加了基本生活保障,有88万名符合条件的参保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生活保障金或养老保险金。全省累计筹集保障资金254亿元,其中政府配套资金到账7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约23亿元。目前,我省被征地农民已参加社会保障的人数和筹集保障资金的总量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

三是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新进展。贯彻落实省政府《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若干意见》,积极推行“培训、考核、使用相结合,并与待遇相联系”的政策,加强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组织开展了全省职工技能大赛。技工学校教学质量有了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完善了再就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的目标责任制管理。去年完成再就业培训16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70万人,高技能人才培训7万人。继续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全省职业技能鉴定61万人。

(二)劳动保障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国务院关于就业和社会保障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后,我们把制定好我省的政策文件作为事关劳动保障工作长远发展的大事来抓,在广泛深入的调研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知》、《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就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等6个政策文件。这些重要政策的出台,是大社保体系建设的重大举措,具有浙江特色的劳动保障政策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也为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提供了制度安排和政策依据。

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六个文件,我们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及时研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抓好贯彻落实。一是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6个配套政策,全省所有市、县(市)已出台了具体的实施办法,在扶持对象范围、扶持项目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扩大了政策受惠人群。对20个试点地区进行了评估检查,城乡统筹就业全面铺开。二是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办法》,对改革我省养老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个人账户、统一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等方面作了可操作性的规定。制定出台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办法,全省150万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工作已全面落实到位,人均调整额度120元,并体现了向退休早、待遇偏低等相关人员的倾斜。通过这次调整,我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达到1028元,位居全国第3位。同时,对3.6万精简职工、2.2万计划外长期临时工和5.4万企业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作了调整,分别提高到380元/月、295元/月和265元/月(其中农业人口为230元/月)。三是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平稳起步。各市都已明确了各自的试点县(市),正在着手试点工作,有的已经以政府名义出台方案,有的已经开始参保缴费并享受医疗保障待遇。四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各级建立了有关部门参加的农民工工作联席会议,明确了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责、成员构成、议事规则等事项,发挥好牵头作用。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要求,重点在农民工工资、劳动合同、社会保险、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保护等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受到国务院农民工工作督查组的充分肯定。五是制定了事业单位、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问题的政策。

(三)维权和维稳工作成效明显。

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全面启动实施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切实抓好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广泛组织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全省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已达89%,签订集体合同近6万份。三方协调机制不断完善,省、市、县(区)三级均已建立三方协调劳动关系机构,乡镇(街道)建立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构的,占全省乡镇(街道)数的70%。

进一步提高劳动争议处理效能。出台了《关于加快劳动争议仲裁案件处理的若干意见》,简化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处理程序,给农民工及其他困难群体申请仲裁提供便利,较好地处理了一批重大疑难案件,调整规范了全省仲裁案件收费标准。去年全省各级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共处理劳动争议案件2.1万件,其中集体争议1095人,年结案率达到94%。全省乡镇劳动关系协调机构共调解处理劳动争议近4万件,为劳动者追回工资、工伤赔偿金等共计5.4亿元。

规范和加强信访维稳工作。制定了《浙江省涉及劳动保障方面群体性事件应急预案》和《浙江省劳动保障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办法》,各级都建立了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成立了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小组。去年,全省处理群众来信1.5万件,接待群众来访5.4万人次,其中集体访3220批次,涉及9.8万人次,维护了社会稳定。

企业工资分配宏观调控机制不断健全。继续做好企业工资增长指导线的工作,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各地的价位数量逐年增加。积极实施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职工工资水平。**年9月1日,我省再次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与上次调整仅相隔9个月,调整后的月最低工资标准为750元、670元、620元、540元四档;非全日制工作的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6.4元、5.7元、5.3元、4.6元四档,这个水平在全国居于前列。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向纵深发展。各地加大执法力度,积极开展清欠工资、规范劳动用工行为、打击非法使用童工等专项整治行动,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金、农民工记工考勤卡、网格化管理、欠薪应急周转金、劳动保障诚信档案等5项劳动保障监察制度。目前有80个市、县(市、区)建立了建筑业企业工资支付保证金,被纳入该制度的企业超过5000家,保证金总额约15.5亿元。有92个市、县(市、区)以及部分乡镇建立了政府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共筹集周转金近1亿元。对12万家用人单位实施了书面审查,并将诚信情况向社会进行公示。去年,共立案受理投诉4.2万件,结案率达99%;追回被拖欠工资4.2亿元,全省98.3%的农民工能按时足额兑现工资。全省历史欠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欠薪多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没有发生特别重大的劳动保障违法恶性事件。

(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不断提高。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加强依法行政,不断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一方面,强化社会管理职能。《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出台,确立了今后五年全省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政策措施,为**期间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纲领性指导意见。有序推进劳动保障立法计划,《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职业技能鉴定办法》、《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办法》和《浙江省<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实施细则》等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完成起草工作,已上报省政府。认真组织清理、划分劳动保障行政执法的法律依据,做好依法行政的基础工作,开展农民工专项普法宣传,启动了“五五”普法。组织开展了社保基金专项检查,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社保基金监管。开展了全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养老保险内部控制检查工作,加强社保经办机构能力建设。各级加强了对劳动保障重大问题的研究,举办培训班、业务讲座,不断提高干部业务素质。省厅继续举办劳动保障系统领导干部理论读书会,专题研究农民工的劳动保障问题,得到省委书记的充分肯定。

另一方面,提升了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全年组织开展了“送政策、送服务、送岗位、送补贴”再就业援助活动、“春风行动”、“大中专技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6次专项就业服务活动,部署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试点工作。全省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率继续保持在97%以上,退休人员进社区管理比例达到76%。实行了农民工工伤认定快速通道办法,试行了工伤医疗的“绿色通道”和小额度、无等级工伤事故的简易处理模式。在全省范围内对药品目录和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全面实行准入管理,有效降低了参保人员医疗费用负担,合理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规范了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健全了“两定”机构的准入、退出机制和信用等级制度,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省绝大部分街道、乡镇、社区都建立了劳动保障所(站),有的地方延伸到村,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城乡管理服务网络。省劳动保障电话咨询服务中心组建完成,省及部分市县成立了劳动能力鉴定中心,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一步健全,劳动仲裁院已达60家。省本级金保工程建设一期投资6000万元资金已落实到位,启动了省级劳动保障异地容灾备份系统的前期准备工作和统计直报系统试点工作,完成了劳动力市场信息管理系统论证评估工作。市、县联网工作基本完成。加强全省联网数据采集工作,建立了养老保险联网数据情况通报制度,全省11个市养老保险联网数据上传人数已占到全省参保人数的54%,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部分地区已实现了数据上传。加强了规模以下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劳动保障统计工作,社会保险经办、境外就业、职业技能教学研究、劳动保障宣传信息等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创建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开展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对14个先进集体和33名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

一年来的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好评。省统计局专门开展了“社会公众对**年为民办‘十件实事’项目的评价”调查,多数公众对于政府在**年开展“十件实事”总体的满意程度很高,大多数公众对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表示满意。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劳动保障战线上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二、当前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发展态势良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党的**全会《决定》为劳动保障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六中全会《决定》把劳动保障工作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来安排部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可以说,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部署要求等,涵盖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我们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10年全省基本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到2020年努力使浙江成为社会和谐程度较高的先进省份,逐步形成全省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赋予了我们新的历史使命,劳动保障事业大有作为。二是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更加彰显了劳动保障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近年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根本任务来抓,坚持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推动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统筹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省上下对解决民生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化,行动更加自觉,措施更加有力。劳动保障工作集中反映了民生问题,政府可以通过劳动保障工作了解人民的期待和想法,群众可以通过劳动保障工作掌握政策、树立信心。可以这么说,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劳动保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问题解决好了,我们的工作就抓到了点子上,就落到了实处。三是人民群众的企盼为我们进一步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提供了内在动力。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就业再就业和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障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要把人民群众期望转化为进一步做好工作的动力,扎扎实实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劳动保障工作在发展中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有些矛盾和问题在我省表现得更为早发先发,某些方面也更加突出。主要有:一是城乡统筹的发展对劳动保障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长期以来,劳动保障制度主要是针对城镇人口设计实施的。尽管我们通过地方立法、政策调整等在打破城乡两元体制方面做了许多探索和努力,但现行的政策制度总体上是还难以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要,还不是一个开放的、兼容的体制,离实现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劳动保障工作从主要面向城市和企业职工向城乡全体劳动者转变,如何适应城乡统筹的要求,建立覆盖城乡的劳动保障体系,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探索,付出艰苦的努力。二是维稳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不少。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适应的矛盾十分突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部分已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差。社会保障覆盖面还不广,保障水平还不高,特别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差的矛盾十分突出。协调劳动关系难度增加,劳动合同制度没有完全实施到位。企业工资分配秩序不够规范,按劳分配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偏低,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调控机制,很难从根本上予以解决。三是机构队伍建设不适应劳动保障事业发展。这几年,劳动保障各项工作从面向城市扩展到农村,业务范围不断扩大,业务量大幅增加,急需加强机关、社保业务经办、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处理、基层就业服务等机构队伍建设,但全省劳动保障系统机构队伍建设滞后,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也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务必引起高度重视,要迎难而上,破难而进,着力解决劳动保障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使我省劳动保障工作在各方面再上新台阶。

三、2007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保持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对于迎接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意义十分重大。根据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精神,2007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六中全会对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部署和要求,以和谐社会建设统领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继续按照“三二一”的总体工作思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工作重心放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上,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的社会保障问题,进一步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保障,推动我省劳动保障事业的新发展。

(一)坚持量质并重,实现更加充分的社会就业。

就业再就业事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这项工作始终不能放松。要发挥政府促进就业、市场调节就业、劳动者自主就业三方面的积极性,大力促进充分就业。继续做好城镇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特别是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工作,力争实现: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60万;引导和帮助25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万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全省就业局势的总体稳定。围绕上述目标,一是在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贯彻落实上下功夫。抓好新一轮优惠政策的贯彻落实,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充分发挥再就业资金效益,不断提高再就业政策实施效果。二是在解决困难群体就业问题上下功夫。加大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帮扶力度,完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将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扩大到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低保户家庭,帮扶其实现就业。三是在加快城乡统筹就业进程上下功夫。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逐步实行劳动力资源管理制度、就业制度和就业促进政策、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职业技能培训体系、用工管理制度“五统一”,不断改善进城务工人员的就业环境,开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设的研究和试点工作,加快城乡就业一体化进程。加强省内“山海协作”对口劳务交流和省际劳务合作。四是在提升就业服务质量上下功夫。进一步规范职业介绍业务流程,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创建网上求职和招聘平台,逐步实现劳动力供求信息共享。规范劳务派遣行为,加强境外就业工作,做好境外人员就业的管理服务。

(二)按照城乡统筹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任务。今年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任务仍很艰巨,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保障人群全覆盖、保障形式多样化、保障标准相适宜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手抓扩大覆盖面,一手抓政策完善,新增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0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0万、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50万、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6万;生育保险参保人数67万;被征地农民继续做到“即征即保”。

1.抓扩面与完善制度并举,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一是努力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继续按照“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思路,26个经济发达县市要向全覆盖推进,中间县市要向基本全覆盖推进,困难县市要通过扩面与省级调剂挂钩的办法推进扩面,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办法。二是加快做实个人账户步伐。根据省政府〔**〕48号文件的要求,制定《做实个人账户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推进做实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工作。各地要结合实际,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基础上确定做实比例,经济发达地区要先行一步,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由空账转实账的目标。三是完善政策体系。根据国务院〔2005〕38号和省政府〔**〕48号文件要求,制定2007年退休人员待遇新老办法平衡过渡,合理衔接的办法,统一非公有制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政策,建立完善参保缴费的激励约束机制。规范“双低”参保办法,做好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按照中央和省政府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部署,适时出台全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办法并着手试点。逐步规范企业年金管理操作办法,清理移交原社保经办机构管理的企业年金,通过政策支持,指导企业积极稳妥地开展企业年金。四是认真研究部分企业精简退职人员生活困难补助、城镇企业职工遗属供养补助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切实使这些困难群众能够老有所养。五是建立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根据经济生活发展和物价增长情况出台2007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

2.完善医疗保障体系,重点抓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一是继续扩大医保覆盖范围。着力做好政策宣传和管理服务工作,努力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二是加快建立和实施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省政府《关于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试点工作的意见》对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筹资机制、职能主体、工作部署等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各地要加大工作力度,今年所有试点地区要在完成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着手实施。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抓紧制定政策措施,做好制度实施及相关管理工作。通过两至三年努力,实现全省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医疗保障制度全覆盖。三是完善医疗保险政策。研究制定农民工大病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的相关政策措施,减轻个人医疗费用负担。同时,在各级财政安排经费的基础上,对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企业退休人员每两年进行一次免费体检。

3.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加大失业保险扩面力度,提高非公有制企业及其职工的参保率。结合户籍制度改革和城乡统筹就业工作的开展,探索农村转移就业人员参保的新政策。切实发挥失业保险“保生活、促就业”的双重作用,积极拓展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的功能。

4.加快实施工伤保险全覆盖,继续做好生育保险工作。全面推进工伤保险工作。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工伤保险的通知》,围绕全覆盖的目标,积极实施“平安计划”,加快推进农民工数量较多的企业参加工伤保险,同时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参保工作,争取今年底实现事业单位工伤保险全覆盖的目标。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生育保险暂行规定》,扩大生育保险覆盖面,积极推广生育保险和医疗保险协同推进管理模式,切实保障生育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5.规范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研究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办法。按照“确保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扩大覆盖面,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和各地承受能力逐步提高保障标准。妥善处理新老被征地农民的政策衔接问题,研究制定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保体系接轨的政策,积极做好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建设相关的就业、医疗等配套政策措施的落实。同时,根据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按照个人养老储蓄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适当补贴的原则,研究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开展试点工作。

5.以规范管理运作为抓手,强化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一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基金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基金管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全面清理回收违纪违规基金,严厉查处挤占挪用或其他违法动用社保基金的行为。凡是存在挤占挪用社会保险基金和其他违纪违规问题的市、县,省里在核定养老、失业保险调剂金和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再就业经费补助时,实行“一票否决制”。二是推动各级政府建立社会保障监督委员会并尽快运作起来,进一步完善基金监督制度,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障基金的监督。三是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配备专门的基金监督行政人员,切实履行基金监督职责,加强劳动保障部门内部监督工作,严禁新的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四是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严格执行社会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认真做好社会保险基金核算工作,加强社会保险稽核。

(三)努力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扎实做好维权和维稳工作。

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正确处理新时期社会矛盾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在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调节和监管,强化维权和维稳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狠下功夫,保持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1.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一是开展“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要在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和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大力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力争2007年全省职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到90%。二是开展创建和谐企业活动,促进企业建立健全劳动关系双方利益协调和劳动纠纷调处机制。三是积极推行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争取在3年内实现书面审查和诚信记录建档工作全覆盖。四是完善劳动争议预防和调解体制,加大办案力度,劳动争议案件结案率达到91%以上。对确有困难的农民工和其他困难职工提请劳动争议仲裁的,对其提供法律援助。进一步推进仲裁机构的实体化建设。

2.加强对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的调节和监管。依法做好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和执行工作,重点保障低收入职工工资水平的持续提高。加强劳动标准工作的研究。组织研究制订行业性或区域性劳动定员定额标准,指导企业合理确定劳动定额和计件工资单价。严格把好综合计算工时和不定时工作制的审批关,加强对企业执行国家工时制度情况的监督检查。

3.做好维稳工作。一是要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形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大信访”的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定期分析维稳形势制度。及时了解掌握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三是着力解决信访中的实际问题。对政策法规有明确规定的,要认真解决到位;对因条件不具备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说明解释工作;对信访三级终结的,要做好善后工作;对重大信访案件、领导指示交办案件、多次重复案件和上级督办的案件,要强化责任,实行领导包案,加大督查督办的力度。

(四)从解决突出问题着手,做好农民工劳动保障工作。

抓紧落实省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各项措施,在解决突出问题的同时,逐步建立农民工劳动保障维权的长效机制。一是继续解决好农民工工资偏低和拖欠问题。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管理和执法监察,完善工资支付监控制度和监控手段。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障长效机制,继续完善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责任制度和欠薪应急周转金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依法规范农民工劳动管理,严格执行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合同签订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三是进一步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普遍向农民工开放,免费提供各种基本的就业服务,严厉打击以职业介绍或招工为名坑害农民工的违法犯罪活动。四是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争取使大多数接受培训的农民工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五是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加快推进农民工工伤保险和大病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解决好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

(五)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注重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继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后,去年中办、国办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省委、省政府近年来连续出台了《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的决定》、《关于加快推进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职工技能素质工程加强技术工人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工作的大政方针和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关键是要抓好这一系列重要文件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再就业培训体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新发展。2007年全省再就业培训15万人,创业培训1万人;高技能人才培养8.1万人,其中新技师考核发证2万人;职业技能鉴定60万人。

1.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为重点,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制度。要在技能培养、考核评价、岗位使用、竞赛选拔、技术交流、表彰激励、合理流动等方面,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和督促企业完善以岗位工资为主,根据技能等级和贡献大小确定工资收入的分配制度,在行业和企业的关键岗位推行“首席工人”、“首席技师”等制度。二是强化行业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体地位,发挥职业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建立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公共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鉴定质量,提高中、高级职业技能鉴定比例,健全高技能人才考核评价制度,广泛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完善高技能人才岗位使用和激励机制以及社会保障制度,引导高技能人才按需合理流动。积极组织高技能人才技术交流活动。三是要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奖励力度。积极推动出台《浙江省首席技师评选奖励办法》和《浙江省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奖励办法》,开展“钱江技能大奖”和“浙江省十大技能人才楷模”评选活动,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氛围。

2.强化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大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力度,促进再就业培训的制度化,提高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积极营造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良好环境,将创业培训与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结合起来,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到位的服务,促进创业成功率的提高。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完善“政府购买培训、学校提供培训、农民自主选择培训”的工作体系,形成“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带培训”的培训转移机制。

3.推进技工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要争取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大对技校的投入,充分发挥技校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主渠道作用。积极扶持技校建设一批门类突出、布局合理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培养技师和高级工的课程设置。抓好师资继续教育工作,加强省编教材的编写工作,开展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六)加强依法行政,深入推进劳动保障法制建设。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全面提高劳动保障法治化水平。

加快地方立法进程,配合省人大、省法制办做好《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浙江省工伤保险条例》、《浙江省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实施细则》的修改、立法调研、论证及起草等工作。同时,配合做好国家《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处理法》等法律法规颁布实施前的有关工作。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和行政执法文书,适时调整执法依据、执法职权和执法责任,修改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方案。做好劳动保障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提高行政复议工作质量。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制度,建立劳动保障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清理制度。继续实施全省劳动保障“五五”普法。

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深化劳动用工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企业招用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参保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全年检查企业5万家,投诉举报案件结案率达到96%以上,切实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重点是加大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工作的力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建立企业欠薪报告监控制度。进一步畅通举报投诉渠道,增强欠薪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扩大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的实施范围,建立健全保障企业依法支付工资的长效机制。

(七)抓好基础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

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基础建设,既是实现我省劳动保障事业新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机构队伍建设。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系统的规范化、专业化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社会保险业务经办、信息化管理、街道(乡镇)、社区平台等机构队伍建设,并切实解决人员、编制和经费等问题。要继续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和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切实提高劳动保障系统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积极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劳动保障主干网络,加强联网监测和应用。加速建立全省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交换资源数据库,开发统计分析和监测系统,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和统一应用,抓好容灾备份系统和12333电话咨询服务系统建设。

省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邮政管理,规范邮政市场秩序,保护国家利益及用户、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提高服务质量,促进邮政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实施细则》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邮政业务、建设、管理活动和接受邮政服务,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邮政是社会公共事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邮政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障邮政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第四条省邮政主管部门管理全省邮政工作;地州市县邮政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邮政工作。

与邮政相关的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支持邮政工作。

第五条邮政企业是经营邮政业务的国有公用企业,承担为社会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对其普遍服务业务政府应当在财力、物力等方面给予扶持;其承担普遍服务的成本补偿,由政府给予政策优惠。

第二章规划建设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的原则,组织制定和实施本行政区域内的邮政设施发展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在审批新建小城镇、住宅小区、工业区、商业区、开发区、机场、车站、港口等规划和设计方案时,应当将邮政局(所)、邮政服务网点、邮政报刊亭等邮政设施列为城镇基础设施。

第七条根据邮政设施发展规划设置的邮亭、邮政信箱(筒),占地面积在4平方米以内的免交城市道路占用费和其他相关费用;超过4平方米以上的部分,减半征收城市道路占用费和其他相关费用。

由邮政企业出资建设的邮政局(所)、邮政服务网点,其土地使用权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可以以划拨方式取得。

第八条因国家建设需要拆迁邮政局(所)、邮政服务网点和邮政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与邮政企业协商,在保证邮政业务正常开展的情况下,按照就近安置和不少于原有面积的原则安排,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九条邮政企业应当在大型宾馆、饭店、商场、旅游点、住宅小区、院校、厂矿企业及其他公众聚集的地方设置邮政报刊亭、邮筒或者邮政流动网点,有关单位应当提供所需的场所。

第十条城市楼房、住宅小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设置信报箱。设置信报箱所需资金应当列入基建预算。信报箱未列入设计内容的,建设部门不予审批。楼房竣工验收时,信报箱应当列入竣工验收项目,并通知当地邮政企业参加验收。

本条例施行前已建成的城市楼房、住宅小区未设置信报箱的,由邮政主管部门督促楼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设置或者委托邮政企业设置,所需资金由楼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支付。

楼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负责信报箱的更换和维修,也可以委托邮政企业更换和维修,所需资金由楼房产权单位或者管理单位支付。

第三章行业管理

第十一条邮政主管部门依法对下列事项实施行业管理:

(一)贯彻执行邮政行业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管理邮政市场和集邮市场,对邮政标准用品、用具实施生产监制,对违法经营行为进行查处;

(三)对邮政企业履行普遍服务的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第十二条下列业务由邮政企业专营,未经邮政主管部门委托或者许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经营:

(一)信件或者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的寄递业务;

(二)邮资信封、邮资明信片、邮资邮简等邮资凭证的销售和集邮票品的制作;

(三)现行通信使用的普通邮票的销售;

(四)邮发报刊的征订、发行;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邮政专营业务。

信件包括书信、明信片、各类文件、各类单据票证、各类通知、有价证券;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包括供内部使用的书籍、报刊、资料等非出版物,具有通信内容的音像制品、计算机信息载体,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从事下列活动:

(一)伪造、变造邮资凭证和生产未经省邮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集邮票品;

(二)经营国家禁止流通的或者未经省邮政主管部门批准的集邮票品,伪造、变造的邮资凭证,走私的邮票及其制品;

(三)先于发行日期出售邮资凭证;

(四)擅自迁移、损毁邮政信箱(筒)、邮亭、邮政报刊亭、信报箱(群)、邮政编码牌等邮政基础设施;

(五)私开邮政信箱(筒)和信报箱(群),向邮政信箱(筒)和信报箱(群)内投放易燃、易爆、腐蚀性物品或者其他杂物;

(六)伪造、冒用邮政标识和邮政专用品。

第十四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交寄、夹寄国家和省规定的违禁物品。

邮政企业在收寄邮寄物品时,应当严格验视;发现违禁物品应当根据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不予收寄;

(二)没收邮寄物品,交有关部门处理。

在特定时期,报请国家邮政局批准,可以规定禁寄某些物品。

第十五条生产信封、特快专递封套、明信片、邮包封装盒、信报箱等邮政用品,仿制邮票图案或者制作与邮票相似印件的,应当报省以上邮政主管部门审批和监制。

前款规定的物品经省以上邮政主管部门审批和监制,方可经销。

第十六条征得用户同意邮政主管部门可以向邮政用户收集名址资料。

名址资料包括单位的名称、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号码及行业代码,个人的姓名、性别、职业、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号码等信息。

邮政用户要求保密的名址资料应当给予保密。

第十七条邮政用户应当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信封和明信片,并按照规定正确书写收件人、寄件人的姓名、地址和邮政编码。

第十八条邮件接收单位收发人员对邮件负有迅速、准确、保密传递的义务;对无法传递的邮件,应当在收到邮件后的5天内退还邮政企业处理。

第四章运邮保障

第十九条运邮专用车辆应当喷涂国家规定的标志色和“中国邮政”标识。

有“中国邮政”标识的运邮专用车辆在运递邮件时,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核发的通行证,可以在禁行路线行驶和在禁停路段停靠;遇有交通管制时,管制部门应当采取措施保障通行。

第二十条有“中国邮政”标识的运邮专用车辆优惠包交收费公路通行费和减免其他交通规费。

有“中国邮政”标识的运邮专用车辆免办公路运输营运证。

第二十一条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需要,由县级以上公安、检察和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单位不得非法拦截、扣留、检查运邮专用车辆和邮件。

禁止利用运邮专用车辆从事违反国家规定的运输活动。

第五章邮政部门和企业的义务

第二十二条省邮政主管部门在审批本条例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的事项时应当实行公示服务,公布申报事项的具体要求,并在申请人将申报材料送达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答复申请人。

第二十三条邮政企业应当聘请邮政监督员。邮政监督员对邮政企业的服务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态度、服务承诺、资费标准等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四条邮政企业应当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发邮政新业务,实施实物传送、信息传递和金融流通,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邮政服务。

邮政企业应当在营业场所设置明显的“中国邮政”标识,公布并遵守营业时间、经办业务种类和资费标准;在邮箱(筒)上标明并遵守开取信件的次数和时间;应当按照规定的投递方式、频次、时限投递邮件。

邮政企业应当及时了解掌握邮政用户的名称、地址、街道门牌、楼号变更情况,确保投递质量。

第二十五条邮政企业应当向社会公布和宣传服务项目、服务范围、服务质量标准,提供查询邮政编码的服务,设置用户投诉监督电话和意见簿(箱),及时受理和查处对邮政服务质量的投诉。

第二十六条邮政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拒绝办理应当办理的邮政业务;

(二)擅自中止对邮政用户的服务;

(三)擅自改变邮政业务收费标准或者增加收费项目;

(四)无故延误邮件传递时间;

(五)非法将邮政用户使用邮政业务的情况提供给他人;

(六)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七)泄露邮政用户要求保密的名址资料;

(八)低于面值销售的普通邮票;

(九)其他违反邮政法律、法规的行为。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的,由邮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物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三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邮政企业违反本条例第十三条第(一)、(二)、(三)项规定的,由其上一级邮政主管部门从重处罚。

第二十八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的,由邮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仿制和销售行为,没收非法物品和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并处一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条例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给邮政用户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邮政工作人员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二款规定的,由邮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邮政企业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三条、二十四条、二十五条规定的,由其主管部门或者上级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视情节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省范文篇6

下面,我代表联社理事会,就年的工作,向各位领导、同志们汇报: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区农村信用社在困难中拼搏、在拼搏中发展的一年来,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克服了种种困难,紧紧依靠省联社、省联社宁德办事处的正确领导,在市监管分局、人民银行和当地党委政府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一届七次社员大会的有关决议,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实现票据兑付为中心,以清收不良贷款为重点,将票据兑付、清非化险、加强管理、提升执行力作为全年工作的总目标,以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为保障,团结奋斗,拼搏苦干,扎实有效地推进各项工作,圆满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目标。作为区联社理事会,在决策、组织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工作中,充分发挥了社员大会赋予的职能:

一、不断加强理事会自身建设,较好地发挥了理事会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作用

一是按照章程和理事会议事规则的规定,明确了自身的权力和义务,树立了责任意识,提高了按章程决策、履行职责的能力。二是理事会成员加强了对国家金融政策、方针的学习,认真分析了国家及地方经济走势和经济特点等,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突出了全区信用社业务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思路,在决策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三是认真开好每次理事会,理事会成员履行了审议、决策职能,审议决策了年度业务经营计划、主任工作报告、内部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设置及调整方案、固定资产处理、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利润分配方案等。四是及时修改理事长对主任的授权书,完善法人治理职能。根据银监局在我社检查中发现的有关理事会授权方面未完善的部分,理事会及时对有关授权期限等事项进行了修改、明确。五是发挥理事会三个内设机构的作用,强化理事会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决策职能。年月日召开理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区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办法》;年月日召开理事会提名和薪酬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拟聘任为联社副主任的议题》;年月日召开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听取了《经营班子关于进一步开展案件专项治理检查情况的报告》。理事会内部委员会会议的召开,强化了理事会对重大事项的审议决策职能。

二、确定符合实际的业务发展规划,支持区联社经营班子开展工作。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科学发展观的一年,也是实现我区农村信用社票据能否兑付、高风险状态能否解除的关键的一年,全辖上下对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呼声很高、信心很大。为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计划,年初理事会在听取经营层意见的基础上,向一届三次社员大会提交了既符合上级精神又体现全区实际的工作报告。在一年来的执行过程中,虽然遇到了各种具体的困难,但理事会始终坚持发展这一主题不转移、规范这一主线不偏离,重点抓好了七项工作:

(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确保票据兑付工作有序开展。

1、建立健全组织结构。1)为实现央行票据成功兑付的重点工作目标,在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成立了由联社理事长为组长、联社其他班子成员及业务部负责人为副组长的票据兑付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业务部负责人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指标测算组、资产处置组、材料准备组,三个组组长分别由联社财务部、风险部和办公室负责人担任,并从联社其他部门抽调5名人员充实到各组。各小组根据各自工作职责,共同开展工作。2)实行包片挂点制度。一是重新调整包片挂点人员。今年6月1日,联社根据当前的工作实际重新对原包片挂点人员及挂点对象进行调整,成立了以联社班子成员包片,部门经理及部分部门管理人员挂点的制度;二是明确职责。联社明确规定各包片挂点人员负责抓好责任片区信用社的资金组织、信贷管理、清收盘活、增收节支等中心工作的指导和督促,保证全区上下政令畅通,扼制新的案件和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三是绩效挂勾。为激发包片挂点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联社将包片挂点人员的工资(班子成员挂勾1000元/月,挂点人员挂勾500元/月)与相对应挂点社的工作考核情况挂勾,强化了包片挂点人员的工作责任心。

2、提高认识增强工作责任感。近两年,我社员工日以继夜地工作,千方百计地寻求发展,为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然而,改革的成果能否得到认同,这就需要央行票据兑付的成功与否来验证。理事会一直强调央行票据兑付工作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能否得到万元票据资金,更重要的是真正能否实现“花钱买机制”的目的,同时也是体现我区联社员工艰辛努力的结果是否得到认可,是否能真正的干成事,能否在关键时刻

冲锋陷阵,能否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争当联社的“功臣”而非“罪人”。这样,我社从一把手到每个员工形成了共识,把专项央行票据兑付工作当成硬仗打;有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积极吸取各地经验。票据兑付工作是我社全体员工所面临的一项新工作,为了提高成功率,理事会组织人员积极同其他区、市联社沟通、学习和借鉴他们好的

经验和办法,同时积极与人行、银监部门勾通,询问工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了解置换资产的处置办法,学习各项资料的筹备要求等,使我们票据兑付工作吸取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我区联社克服了种种困难,各项主要考核指标达到了规定的要求。今年12月份,经中国银监会审核,批准了我联社的改革,票据兑付成功。

(二)依靠党政,为揽储营造良好外部经营环境

为了确保我区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发展,理事会不断总结我区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大力实施区联社可持续健康发展战略:紧紧依靠地方党委政府,加强政社、银企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经营环境,走政、社、企三赢、持续健康发展之路。一是区联社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汇报工作,并得到政府部门大力支持。政府明确规定将各项涉农资金转移至信用社,解除了信用社多年来被岐视的被动局面。二是政府部门积极配合信用社落实好粮食(综合)直补资金的发放工作。三是加强银企合作,增加企业日常经营性流动资金归集和项目性资金归集。至年末,各项存款万元,比年初增长万元,增幅%,同比多增万元。日均存款万元,比增万元,增幅%,完成省联社下达计划指标的%。存款增幅在全市信用社中排名第一,存款市场占有率比底提高百分点。

(三)拓展惠农信贷品种,着力提高支农水平。

年,理事会提出了要在进一步巩固、深化、发展、规范信用村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新的信贷品种,加大对农民、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为实现这一目标,理事会着力抓好了两件事:一是实现支农贷款结构与农村经济发展的结合。区联社积极以信贷杠杆引导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初步建成茶、果、反季节蔬菜、中药材、水产和城郊副食品等六大农副产品基地。去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上突出了茶园生产、海产养殖和畜牧养殖三个重点;小额贴息贷款品种发展了到山地综合开发茶园贷款、少数民族村贴息贷款、二女户贴息贷款等10个信贷品种。截至年末,全区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增加万元,占贷款增量的%。二是发展担保贷款,适度支持农村小企业生产发展。通过与担保公司的合作解决农业企业抵押担保难的问题,推动农业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优化简化审批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为小企业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截止年末小企业贷款22户3352万元,全年累计投放小企业贷款5000多万元。支持有市海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190万元,用于开发福建省著名商标“”系列海产品;支持福建有限公司万元,用于开发“”系列海产品;支持有限公司万元,用于生产福建省著名商标“”系列放心猪肉。

(四)强化管理,落实责任,不断提高信贷资产质量

在优化增量方面,区联社放宽了基层信用社的贷款权限,明确规定2万元以下的贷款可以不经区联社咨询直接发放,但同时加强了对贷款收回情况的检查,加大了清收责任的追究。去年,区联社连续组织了次贷款检查,并下发了整改意见。

在盘活存量方面,一是发挥清非队的作用,全盘统筹清收。目前,全区已形成了一支由联社清非大队牵头的不良贷款管理、清收队伍,从人力和机制上加强了不良贷款的清收盘活。二是加大不良贷款责任清收。对受处理人员实行不良贷款限期清收,年又有一位员工全额收回责任贷款而被解除处分。三是开展依法清收。去年全区法院系统开展了“清案”活动,全年共执行贷款笔,收回万元贷款。

(五)、加强对非生息资金处置力度,提高资产利用率。

为加大对闲置固定资产的清理力度,减少了非生息资金的占用,盘活资产,以来,经嘉信等公司评估、公告、公开展示、委托福建国拍拍卖有限公司进行拍卖、移交等程序处置了对原金涵信用社办公楼、原城关社锦福城闲置房产、飞鸾抵贷资产、原七都分社大楼等四宗固定资产通过拍卖进行处置,清理固定资产原值97.3万元。

(六)、强化财务管理,努力增收节支,确保经营效益不断提高。

一是坚持推行目标责任制。联社把任务量化分解到各基层社,严格奖罚兑现,从目标和机制上保证了收息定时足额到位。今年贷款利息收入万元,比增万元,增幅%;表内挂息万元,同比减少万元。二是强化财务管理,合理消化历年不良资产。三年来,我区信用社共计弥补历年亏损挂账万元,历年亏损挂已弥补为零,账置换呆账贷款万元;核销呆账贷款万元,提取呆账准备金万元,贷款损失准备达万元,至今年12月末资本充足率达到了%。三是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收入。为增加收入渠道,促进收入多元化,大力推进发行“万通银联卡”、布设atm自动取款机、发展pos特约商户等工作,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持卡消费”的需求,带动中间业务收入增加。全年实现中间业务收入万元,比增万元,增幅%。人均中间业务元,完成省联社下达计划指标的%。四是严格购建管理,规范财务行为。为加强我社固定资产的购建管理,严格控制我区信用社固定资产和大宗物品的购建支出,改善其财务状况,增加盈利。年我区信用社对飞鸾抵贷资产、原六都分社大楼、石后分社办公楼等3宗房产进行了公开拍卖。根据《福建省农村信用社固定资产和物品采购管理指导意见》及有关规定,基建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对东湖、中心信用社的装修项目以及对全区远程监控视频网络系统和非资金网络系统建设进行了公开招标。

(七)、竖起牌子,喊响口号,大力实施形象工程。

年理事会十分注重企业形象建设,在全辖先后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大力实施形象工程建设。一是加大硬件设施投入,对机构网点进行了优化整合,以省联社vi视觉规范为准统一了标识,对部分地理位置中心、业务量大、装饰陈旧的营业部、等5个信用社网点进行了重新装修,社容社貌焕然一新。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科技建设进程。以农信银系统上线为契机,开通实时电子汇兑、银行汇票和个人账户通存通兑业务,极大地满足了客户对资金汇兑业务快速便捷的需求。同时,城澳社、东湖社、中心社增设了atm机,城关社、东湖社增加了排队机,其他社的科技基础建设也在陆续进行,我区信用社正加快步伐拉近与商业银行的差距。三是提倡文明规范服务,以制度来规范、约束窗口服务,使规范化服务意识深入全体干部员工心中。在全区农村信用社掀起一股改善服务手段、美化服务环境、提倡优质服务的热潮,有效提升了我区农村信用社的对外服务形象。四是疏通舆论监督通道,通过热线、网点监督电话等办法,构建和客户、员工交流的互动平台。通过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进一步拉近了信用社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距离,同时信用社的企业形象也得到了全面提升。

三、加强内控建设,坚持规范运作,不断夯实农村信用社发展基础

按照理事会提出的“从严治社、规范管理、健全制度、夯实基础”的要求,区联社党委班子认真抓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岗位制约,促进内控落实。一是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岗位制约。去年3月,区联社组织召开了全区工作会议,按照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对基层信用社的内部岗位设置、岗位职责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明确,从而不断加强了监督制约,预防了操作风险。二是加强检查监督,促进制度落实。去年区联社先后组织检查次,接受省联社内部交叉检查和行业管理部门外部检查17次,对发现的问题,并下发整改通知书。从历次检查的结果看,所发现的问题仅限于部分常规工作细节上出现一些操作不够规范的地方,均未发现其他大的操作失误或问题,表明了我社在经历过几年的整顿后,经营基础已比较扎实,业务操作规范,企业管理正步入良性发展的道路。

(二)、进一步加强稽核监察工作,不断促进内部监督工作质量提高。一是开展案件专项治理自查工作和借冒假名贷款专项整治回头看、信贷风险检查、贷款五级分类检查、案件专项治理“回头看”深度排查等工作。二是我们定期开展信贷、财务检查,及时发现、纠正违规经营行为。强化对重要岗位、重点环节、重点人员的监控措施,确保监控到岗、到人、到每一个重要环节和时点,做到不留盲区和死角。三是加大稽核检查力度,规范经营行为。按照省稽核审计工作的总体要求,采取集中稽核、责任稽核、非现场稽核,坚持离任、离职的审查审计,为业务工作保驾护航。今年开展了不良贷款真实性检查,认定全区新增不良贷款笔,金额共计万元,并对所有的调查人和审批人进行了责任认定;全年共接受外部检查场次,下发整改通知书份,提出整改建议和意条,并对整改情况进行了跟踪落实。

(三)、加大安全保卫力度,构筑安全屏障。年,联社保卫工作紧紧围绕“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主题”,以服务于联社中心工作为己任,按照“预防为主,主动控制,措施有效,工作扎实”的原则,从思想教育入手,提高干部员工防范意识,加强安全物防、技防设施建设,加大检查督导力度,强化管理机制,保障了区联社财产和员工、客户的人身安全,为各项业务发展和改革的顺利推进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推进员工队伍建设

一是合理整合员工队伍;年以来,对员工队伍进行了大面积的人员调整组合,岗位轮换人次,内退人,退休人,分流人。新聘任了位联社副主任,选拔了位优秀年轻人才到信用社主要岗位工作,其中新提拔了位信用社负责人(或副主任主持)、位信用社副主任、位主办会计。通过大面积的人力资源重新配置,信用社员工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是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能上能下激励机制,在公开竞聘职位,竞聘职数、公布任职条件、资格,通过自愿报名、组织审查、组织考试、演讲答辩、民主评议,接受监督等阳光操作后,对联社机关部分管理岗位实行竞聘上岗,优胜劣汰,为联社机关充实了3位业务骨干。

三是加强岗位练兵,提高员工队伍素质。一是参加省联社高管、综合、财务、信贷、安保、稽核等方面培训场次;二是举办各类培训及会议场次。如月举办了全区新招员工上岗培训,9月份举办了全区主办会计、柜面会计岗位财务管理系统上线准备工作培训;三是积极鼓励干部员工在岗自学,参加各类专业技术考试,全辖年轻员工参加各类自学尉然成风,新取得各等级学历人。

四是不断完善分配机制,提高工作积极性。一是效仿省联社对基层联社实行分类考核的办法,根据各乡镇区域经济的差异将辖内信用社划分为城区片区、沿海片区和山区片区三个类别,进行分类考核。二是实行百分制考核办法。制定本联社信贷工作考核办法和柜员量化考核办法,对基层工作人员实行量化考核,大大的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形成推动农村信用社发展的合力。

一年来,区联社在正确决策、促进业务工作发展的同时,积极发挥党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一年来,区联社坚持“围绕业务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突出抓好了两个方面的工作,促进了党组织政治上核心作用和业务上保障作用的发挥。一是抓规范,不断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在全面落实党建工作制度的同时,去年全区信用社重点建立了“党员活动日”制度。这一制度加强了上下级之间的联系与交流,转变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二是是抓结合,不断拓展党建工作的内涵。一年来,我们坚持做到了“五个结合”,即:把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职业道德教育工作、加强内部管理工作和创建文明单位工作结合起来,通过“三抓”,全系统进一步找准了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工作的结合点,解决了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的“两张皮”现象,促进了业务工作的发展。同时,强化了广大党员的责任,发挥了广大党员的带头作用。

五、工作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全面总结我区农村信用社年的工作,明显感到还存在着四个方面的差距与不足:一是观念上的差距,表现在部分员工危机意识、责任意识、争先创优意识、艰苦奋斗意识、规范意识和发展意识不够。有的思想僵化,创新意识差,对问题和困难坐等观望,丧失了发展机遇,甚至个别同志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消极应付,影响和制约了整体工作的推进。二是管理和服务手段上的差距。虽然近年来全区农村信用社电子化建设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与其它商业银行的差距还是很大,严重影响了服务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三是资产质量和经营效益上的差距。虽然全区信用社已实现了整体性盈利,但是消化历史包袱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但是,我们相信只要有广大员工的信任和支持,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我们一定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好这些问题,不负大家的期望与重托。

六、年主要工作思路

年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四次全会精神为指导,在省联社、省联社市办事处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立足社区、服务三农、城乡互动、富民强社”的办社宗旨和市场定位,坚持发展第一要义,努力在产权改革、法人治理、资产质量、风险防控、科技支撑、队伍建设、企业文化等方面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切实提高综合实力、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为建设海峡西岸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根据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内经济、金融环境面临严峻考验的形势,结合我区农村信用社实际情况,确定如下年主要工作目标:

——各项存款余额力争超亿元,增长%以上,保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其中对公存款新增亿元,增长%。

——各项贷款余额力争超亿元,增长%以上,保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其中支农贷款新增占%以上,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及小企业贷款余额增长%以上。

——按贷款五级分类口径,不良贷款绝对额净降亿元以上,不良贷款占比下降至%,下降个百分点。

——借记卡发卡新增万张,贷记卡发卡新增万张,交易额达亿元。

——各项业务收入达到亿元,比增亿元,其中中间业务收入净增万元,增幅%;综合费用率略低于年执行结果。

——全辖实现账面利润总额万元,考核利润万元,人均考核利润万元。

——狠抓风险防范和经营安全,抓实抓细案件专项治理,杜绝发生案件、事故。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结合银监部门的监管意见和要求以及省联社的意见和建议,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以人为本,切实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激发团队精神。

一要抓好班子自身建设。班子成员应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团结协作、优势互补、开拓进取.要求员工做到的,班子成员首先要做到,要求员工不能做的,班子成员应严格自我约束,同时,要求班子成员要树立责任意识,严格履行岗位职责。从而形成领导班子战斗力,激发员工爱岗敬业、严格务实、办事高效、开拓进取的团队精神。

二要注重人才培养。首先要加大对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的选拨培养;其次要做好人员的合理搭配。做到年龄结构梯队化,专业特长合理化,性格气质互补化。

三要强化教育培训。重视队伍“两个”素质的提高,鼓励员工通过自学、培训,提高文化素质;通过组织岗位练兵、业务知识竞赛、文明优质服务,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培养业务素质。

四要加强重要岗位和人员的制约。细化信贷、会计、出纳、财务、计算机管理等重要岗位和环节的工作流程,加强对易发案件的关键环节、关键部位、关键人员及重要岗位和环节的管理,落实好重要岗位和案件易发部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定期轮换、强制休假、亲属回避、离岗审计等制度。

五要落实人才的引进机制.进一步落实省联社关于农村信用社继续通过大专院校招聘员工的方式,不断补充新鲜血液;通过“双考”(理论考试和业务技能考试)、竞聘上岗等方式将部分业务技能低、年龄老化、工作能力差的员工予以分流,不断优化员工队伍结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现有在岗员工的技能培训、业务培训、礼仪培训、理念教育,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

六要优化激励机制。不断总结和完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按照“突出效益,兼顾公平”的原则,全面推行按业务量计酬考核办法,真正建立按绩计酬、按劳取酬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全行干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认真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继续坚持存款立社的思想,把资金组织放在首要位置,做强、做大。

一要振奋精神,齐心协力抓总量。要按照“稳定扩大基础客户群,寻找挖掘资源客户群,培育发展黄金客户群”的思路,确保存款的快速增长。

二要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随着邮政储蓄银行的设立、农业发展银行业务的延伸,必然加剧同业机构的竞争,信用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不进则退。全辖信用社要树立紧迫感和危机感,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掌握工作动态,提高同业竞争力。

三要把握机遇抓存款,千方百计搞攻关。要抓住央行刺激内需放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针对中海油项目等不同的目标客户,制定不同的维护措施和方法,积极攻关;同时,要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留住已有客户。

四要加大协调力度,加强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协调。要将政府给我社的优惠政策用好用足,积极争取各类财政资金和对公存款。

五要加大外出务工人员服务工作,做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存款组织和稳定工作,确保外出务工人员汇款存储率得到提高。

六是强化内部治理,优化柜面服务,强力推进服务规范,从根本上转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不高的问题,以优质的服务留住客户、吸引客户。

七要狠抓银联卡发行工作。利用本社服务点多面广的优势,大力发行银联卡,以高科技、高效率吸引广大客户。

八要做好以贷引存工作。在全社深入开展以贷引存工作,做到派生存款不流失。

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确保年各项存款净增1亿元,突破6亿元大关。

2.因地制宜,构建支农服务新模式。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推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进程中,积极承担起支农服务的主导作用,发挥支持主体、促进各方协调发展的作用。在支农服务的市场构建上,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坚持以发展农业为中心,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继续做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扶贫小额贷款以及各项涉农财政补贴发放等支农服务工作。二是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结合区委、区政府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有效支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动加大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环保农业的支持力度。三是根据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积极主动为务工经商农民提供开户、结算、汇兑等配套型金融服务。通过增加自动柜员机等特殊服务手段,切实做好拨付各项财政涉农资金补贴发放工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农民增收做出积极的贡献。四是寻求支农工作新突破。在贷款投量上紧扣新农村建设主题,结合区域经济特点,着重围绕“大农业”做文章。大力支持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传统农民向创业型农民转变、传统农村向新农村转变。着力解决好农户经营规模扩大后资金需求升级的问题。五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信贷投入,培育黄金客户。

3、明确市场定位,细分市场。按照市区、沿海、农村三个类别的营业网点所处的不同位置,明确不同的服务对象,突出特色服务的市场发展战略。在细分市场目标,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实行“找准定位,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经营战略,从实际经营出发,以效益为前提,促进业务的快速发展。

(1)对地处农村的网点,以服务“三农”为主要对象,重点支持农户种养业的发展,鼓励专业户增强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扶持高效优质的种养业发展,促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和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2)对地处沿海的网点,以海水养殖、加工为主要服务对象,促进当地海产品出口和特色海产品深加工。

(3)对地处沿海市区的网点,把服务重点锁定“个体工商户、个人消费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为主要服务对象,充分发挥农信社贴近社区和信贷服务、零售、快捷、灵活的优势,重点支持一批优质的中小企业,以此促进存款的快速增长。

(三)树立合规文化建设,防范经营风险。

1、适应形势,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强化风险管理培训,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增强其风险的敏感性、预见性和对虚假信息的识别力。提高对风险的识别能力、评估能力和应对能力。注重运用贷款五级分类工具,提高风险识别水平,通过对客户信息的动态分析,努力降低信用风险概率。

2、突出重点,切实防范经营风险。严格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坚持“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严格控制热点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风险。加强授权授信管理,按照审贷分离的原则,做好贷款的前台、中台和后台“三岗”分设工作,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授权授信体系和审贷分离的贷款决策体系。运用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实施差别信贷管理策略,对关注类贷款严格控制增量,次级类贷款落实逐步退出措施,可疑、损失类贷款要以清收为主。

3、堵疏结合,加大风险处置力度。进一步提高贷款五级分类的质量,全面开展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真实反映信贷资产形态。充分计提风险拨备,增强覆盖风险、弥补损失的能力。抓住重点机构、重点人员、重点客户,采取经济、行政、法律等综合性措施,大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落实新增贷款的风险防控措施,防止前清后增。

4、狠抓管理,科学发展化风险。根据今年的国际国内经济金融形势,风险防范是年农村信用社的工作重心。一是树立风险管理意识,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二是明确岗位职责,科学分工,有效防范。三是完善制度认真执行,严格问责。四是持续动作,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四)进一步强化网点建设、科技建设、文化建设和窗口服务建设,打造信合新形象。一是进一步加大网点建设力度,尽快统一门面建设使信用社对外形象有一个质的飞越。。二是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和科技建设进程,继续推广和扩大pos机安装使用,布设atm机,充分利用“农信银”系统,在提升服务水平的同时,树立行业形象,扩大中间业务收入。三是坚持不懈地抓好优质文明服务工作,用高效优质的服务赢得客户。深入开展创新、创先、创优活动,努力提升服务质量。要抓好网点的建设工作,对照省联社关于精品网点建设的标准,缺什么、补什么,争取打造出我区农村信用社优质服务水平的先进典型;要切实转变服务观念,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在优质服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不断提升服务的质量和层次。

(五)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组织建设,增强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一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要增强组织观念,树立正确的业绩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讲求大局观、全局观和整体观,认真落实联社的各项工作布置,确保政令畅通。

二要强化干部员工的作风建设,按照“勤、快、严、实”的要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讲实话,办实事,比贡献,尤其要增强干部员工正视困难、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自信心,推动工作的开展;

三要强化工会、妇女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助手作用,围绕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倡导创建“文明单位”、“青年文明号”、“文明服务示范窗口”等创先争优活动,在快乐中促进员工身心健康,在创建中提升服务水准,达到凝聚人心、增强团队合力、提升竞争力的目的。

四要重视政治思想工作,开设倾诉和问题反映渠道,建立定期交流沟通平台,关心员工生活,营造宽松、宽容和温馨的和谐环境。

五要重视加强信息宣传工作,明确宣传的重点,切实提升社会形象。

省范文篇7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省开放型经济发展不足,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我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五年累计利用外资68.2亿美元,年均增长23.5%,世界500强企业已有54家在陕设立70家独立法人企业,中国500强企业中已有200多家来陕投资。对外贸易稳步增长,累计突破400亿美元,是“十五”时期的1.6倍,重型载货车、输变电设备、飞机及零部件和苹果汁四个产品的出口量和出口值已居全国第一。“走出去”战略迈出较大步伐,对外投资已达到2.1亿美元,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营业额达30亿美元。对内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引进外省投资去年达到2414亿元。

但总体上看,由于地理、历史、观念、体制等多种原因,我省去年进出口总值、实际利用外资、引进外资企业和外贸依存度仍然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开放型经济总量小、水平低,已成为制约发展的三大难题之一和经济的短板。一是导致了经济增长拉动力单一。“十一五”期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83%,而出口和消费不足17%,特别是出口总值仅占全省经济总量4%,比全国低20多个百分点。这种现象表面看是外贸依存度低,本质上却是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主打产品少,生产标准不高,开放环境不优,融合市场不够。就我省而言,虽然投资拉动增长的情况短期内不会有大的改变,但出口和消费贡献偏低的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随着越来越多的产品成为买方市场和消费需求的日益多样化,这个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不仅打不开国际市场,单纯靠投资拉动经济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也不能得到根本扭转。二是制约了经济实力的进一步提高。去年我省经济总量已突破万亿元大关,占全国的2.5%,排在第17位、西部第3位,但外贸依存度只有8%,却排在全国第25位和西部第8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个百分点。即使开放水平最高的关中,外贸依存度也不过12%,仍比全国低3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值仅相当于杭州市的一个萧山区。这种状况,与建设内陆地区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差距很大,与我省经济实力在全国的位次极不相称。特别需要重视的是,经济总量在我省前面的安徽、黑龙江和后面的广西、江西等省区,进出口总值都是我们的1.5—2倍,外贸依存度也要高出4.4—8.6个百分点。所以,要又好又快地发展,就一定要以高出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经济外向度,使其与经济总量在全国的地位相当。三是影响了我省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经济正在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经济外向度低,就难以跟上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资金、技术、管理和人才进不来,企业和产品出不去,只能走出售原材料、搞初级产品加工的低端发展路子。目前我省实际利用外资仅占全国总量的0.8%,能源化工产业近十年引进国外先进设备不到百套,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所以,调整经济结构必须主动顺应国际产业分工的需要,转变发展方式也要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否则就不能掌握核心技术,也没有新兴产业的话语权。从今年1—5月的数据看,我省进出口总值为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31.5%,依然排在全国第24位,西部第6位。特别是西安占全省进出口总量的83.3%,主要是出口加工区和高新区挑了大梁,而其他市如汉中、安康、铜川、延安等占比都不到1%,总之,形势严峻,令人堪忧。根据著名的“木桶理论”,木桶的容积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经济外向度低就是目前经济结构的一块短板,经济发展的容量取决于这一短板的拉长,我们必须在稳定投资、扩大内需的同时,千方百计拉长这一短板。

之所以这样分析,就是要提醒大家务必对我省经济外向度低有清醒的认识。我们决不能由于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冲击比沿海省份小,就忽视经济外向度低对我省经济造成的结构性矛盾;决不能因为近年来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和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而看不到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调整对我省扩大开放带来的重大机遇;决不能把扩大内需与促进开放对立起来,忽视开放型经济对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作用;决不能只看到我省地处内陆的不利条件,从而对发展开放型经济不求进取、不求作为。当然,与沿海地区相比,我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确实面临着很多先天不足,但随着东部地区在资源、土地、劳动力等方面的制约因素日益增多,我省资源、科教、人文等方面的优势愈加凸现,而且近年来交通、通关等设施也有明显改善。更重要的是,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中,服务外包、文化创意、IT服务等产业已完全突破了传统产业的时空限制,这方面我们可以说与东部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只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就一定能够在新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目前,国内新一轮的开放格局已经形成,沿海地区的开放型经济在调整中壮大,内蒙、新疆、广西、云南等沿边省区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如果不能抓住机遇,就会被置于开放型经济的锅底,就会在新一轮竞争中落伍。

当前我省发展开放型经济既面临严峻挑战,也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我们一定要增强紧迫感,深刻认识发展开放型经济对我省的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作用,坚持对外、对内开放并重,坚持外经、外企、外资、外贸并重,大力开展针对性招商活动,大力促进产品的出口和装备、技术的引进,努力消灭对外开放空白县区,推动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力争“十二五”完成进出口总值1000亿美元以上,引进外资185亿美元、内资2万亿元人民币,经济外向度进入全国前20名,大体与经济总量位次相当,西安市基本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为建设全国内陆型经济开发开放战略高地奠定坚实基础。

二、找准着力点,全力推动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

第一,把引进外资、外企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全面提高引进资金的质量和水平。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我省“十二五”时期的中心任务,大力引进外资、外企和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是招商引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一定要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更加注重“招大引强”,进一步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实现结构调整与开放型经济的良性互动。一是要突出重点区域。本着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遵循规律、互利共赢的原则,认真研究相关因素,盯住重点国家、地区和企业,在继续加强欧、美、韩、日、东盟等地招商引资的同时,把更多精力放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港澳台地区,积极主动承接区域性转移项目和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二是要突出重点产业和产品。把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作为招商引资的主攻方向,有针对性地引进先进的技术、装备、人才和管理,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庆市这几年引进电脑生产而成为重要生产基地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比如,能源化工产业,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工转化能力为重点,引进世界顶尖企业和技术设备。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立足于技术创新和扩大应用,引进大型跨国企业的研发中心,借助国际创新平台带动技术攻关,迅速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主要是吸引境外专业性文化公司和一流文化创意、经营领军人才,加快培育具有时代特点的国际文化品牌。三是要持续创造环境,增强吸引力。现在全国各地都处于招商引资的竞争状态,我们不能坐等上门,而要登门招商,不能关门“剥皮”,而要开放包容,不要官僚十足,而要躬亲服务,这样才能招大项目、招好项目。一个地方的吸引力在于环境,环境是人打造的,我们要从自己做起,建设好发展环境。各地都要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好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使之成为当地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地。要加强同台商协会、港澳贸发机构和江苏等兄弟省市、境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共建产业转移园区,共同搞好引进企业的服务,以促进外资、外企、外商、外贸有一个大的跃升。

第二,把做强市场主体作为扩大开放的根本举措,夯实开放型经济突破发展的基础。企业规模小、实力弱是我省经济外向度低的一个主要原因。目前我省进出口贸易超过一千万美元的企业仅相当于四川的四分之一,大宗产品、高技术产品等适合国际市场需要、竞争力强的商品不多。我们必须在壮大企业规模、培育拳头产品上狠下功夫。一是要采取“百企百策”的方式扶持骨干企业做大规模。围绕我省优势主导产业,选择一百户企业分别施策,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率先外向发展,鼓励重点企业与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外向型合作,加快我省产品出口和引进先进设备、技术,推动我省体制机制创新和产业、产品的优化升级。目前,服务贸易已成为全球贸易的新亮点,要充分发挥我省科技、人才、区位等优势,催生和引进一批服务外包企业,支持其进入西安服务外包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基地发展并享受相关政策,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离岸外包服务。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100家外贸骨干企业中有10家企业的进出口额超过10亿美元。二是要坚决消灭外资外贸外经空白点。目前全省还有50多个县区既没有外贸企业,也没有引进外资,有6个市的进出口额微乎其微,这种状况在“十二五”期间必须改变。各市县区必须千方百计“攀龙附凤”、“嫁接”和“引枝”,引进外资、外企,扩大进出口,省上将把市县经济外向度列入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考核内容,对各市县政府发展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外企及重视外事人才等进行年度考核,并排出名次,空白县区要尽快实现零的突破。三是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外贸主打产品。我们将建设汽车及零部件、飞机及零部件、机床、输变电设备、电子元器件、服务外包、太阳能光伏、鲜果等10大特色产品出口基地,对进入基地发展的企业,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扶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打出一批在国内外市场有一定话语权的优势品牌。同时要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加强标准管理,省级相关部门要制定统一标准、联合授牌,对按照国际标准和质量要求进行生产经营的企业给予奖励,力争“十二五”末各市都有一两个外贸主打产品。四是要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鼓励各类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联合“走出去”,开展工程、机械、进出口贸易、劳务、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等多种业务,带动大型成套机械设备、原材料、生活物资、技术和服务的出口,最大限度发挥项目的协同效应,实现外资、外经、外贸共同发展。要鼓励省内企业加强与中央企业的合作,借助央企海外网络在周边国家和海外承包工程、投资兴业。近年来延长、煤业、有色等企业在“走出去”方面迈出了较大步伐,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稳步发展,拓展空间,增强企业实力。我们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走出去能力的企业,力争“十二五”末有5家企业海外营业额1亿美元以上。

第三,进一步加快运输、物流、通关等设施建设,优化开放型经济的发展环境。据有关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成本的60—70%左右是流通运输费用,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2倍,而我省的出海物流成本高出全国平均水平4个百分点。我们一定要在加快交通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提高道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交通管理,合理调配运力,尤其要下决心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出入境高速公路不畅、大件设备运输时间较长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开放型经济发展的运输需求。同时要着眼长远,围绕与“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东盟等经济区合作及“向西开放”的需要,立足于破解企业运距长且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加快建设支撑省内、辐射周边、服务全国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营造快速畅通的交通环境。要加快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咸空港新城等七大物流园区建设,建好基础设施,打造信息平台,加强资源整合,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中心。要以西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启用为契机,尽快开通“五定”班列,并把国际货运业务整合进来,为大物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不久前,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推动物流业发展问题,出台了降低物流企业税负、清理收费公路等8项措施,有关方面要抓紧研究制定实施办法,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流通成本。要进一步扩大现有海关特殊监管区的规模和容量,加快建设以机场航空口岸和西安国际港务区陆路口岸为重点,以汉中、榆林、延安口岸为两翼的口岸服务新格局,为出入境货物、运输工具和人员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通关服务。当前,要抓住西北唯一的国家批准西安综合保税区的重大机遇,支持更多企业进入保税区,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促进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四,把培养和引进领军人才及其团队作为关键,不断强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智力支撑。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各项事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人才。我们一定要坚持引资与引智相结合,更加重视开放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可靠智力支持。要抓紧培养一批通晓外语、熟悉外经工作、精通国际规则、适应国际市场竞争需要的国际型人才,加快培育一批具备国际眼光的企业家队伍。同时,要在全球范围内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高级管理人才和团队,全面提高人才的国际化水平。由几名归国留学人员筹资创建了西安炬光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百千瓦级半导体激光器填补了国内空白,成立仅两年时间销售收入就达两千多万元,而且以企业为龙头组建了激光显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事实说明,引进一个优秀人才,不仅可以成就一个企业,还可以催生一个全新的产业。因此,我们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结合实施我省的“百人计划”和《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坚持重在使用的原则,将人才吸纳到能够充分发挥所长的岗位,提供干事创业的舞台。要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在居住和出入境、落户、医疗、保险、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创造舒心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三、加强领导、强化服务,为开放型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要继续深化改革。改革是开放的前提条件,开放是改革的外部动力。胡总书记在建党9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要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我们一定要按照这一要求,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决破除一切妨碍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最大限度激发创造创新的活力。要加快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改革,积极培育资本、土地、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努力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体制环境,让世界范围内的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能够向我省聚集。需要强调的是,在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积极扩大对内特别是对民营经济的开放,认真落实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我省的《实施意见》,放开一切可以放开的领域,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加广阔的范围内实现总量的扩张和发展水平的提升,推动对内对外开放协调发展。

二是要完善政策措施。已明确的各项优惠减免政策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位,不适应发展的政策规章要坚决清理,在用地、税收、环评、信贷等方面要积极推进政策和工作创新。省政府设立了招商引资专项资金和外贸发展专项资金并逐年增长,下放了外商投资项目的核准权限,人均财政收入低的市出口退税超基数部分由省财政承担,发展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等,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这一系列政策措施,该配套的资金要足额到位,能减免的收费必须减免,可下放的权限要坚决下放,为开放型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在此基础上还要积极开展政策创新和工作创新,比如在吸引外省发展“飞地园区经济”方面,要进一步明确合作模式和收入分成办法,和合作方互利共赢,真正使东部地区的优秀人才、管理模式和经验能够为我所用。会展招商方面,要在做精西洽会、农高会、欧亚经济论坛等展会品牌的同时,积极探索商业化运作机制,推进招商方式的市场化、企业化和社会化,提高会展招商的质量和效益。在支持“走出去”方面,要进一步简化国有企业公务活动的出入境审批手续,对有诚信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要尽可能提供便利。

三是要切实改进作风。下决心解决“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办事效率低”的“四难一低”问题,在合法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对重点企业和项目上门办公,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要继续完善各级政务大厅的管理和运行模式,使其成为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政务信息咨询、政务监督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大厅。要严查吃拿卡要等不良风气,完善投诉案件处理协调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依法加大对损害投资者利益行为的惩处力度。市场经济实质上是契约经济,必须以打造“信用”为目标,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把信用政府建设作为政府自身建设的首要任务,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一些地方因为领导调整就随意改变或不兑现已做出的承诺,这既是不依法行政的表现,也极大损害了投资环境。各级政府一定要恪守职责、信守承诺,规范行为,坚持依法行政,推进政务公开,以实际行动不断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还要做好社会信用的引导、监督、管理、宣传等工作,强化诚实守信的道德准则和市场规范,建立健全守信收益和失信惩戒的良好信用环境。

省范文篇8

关键词:电子商务平台;跨省代购;平台设计;物流

随着互联网、物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和电商平台的日益完善,代购在市场中的份额不断增大,但在国内省份与省份之间,其市场还不匀衡。由于现阶段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流失严重、省份之间物品流动不够充分以及部分地区传统文化产品失遗,因此本文拟设计一款基于电商物流模式的“异省即购”线上代购平台,该平台的设计响应了国家政策,符合当今劳动力回流趋势,在减少区域间的物品流动局限性的同时,也为弘扬传统文化提供了机遇。

一、设计“异省即购”代购平台的作用

(一)填补国内代购平台的空白。随着网络购物的日渐成熟,从中衍生出“线上代购”的服务形式,正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细分市场并迅速占领一席之地。线上代购不仅为消费者节省了资金,也为消费者提供了许多便利。现有的电商平台大多专注于同城代购,故跨省代购领域还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网络代购的需求日益增加,现有的代购方式多零散、不规范,商品质量、商家信誉无法保障以及存在物流运输等多方面问题。这要求市场推出新的对策来规避和解决面临的问题及风险。基于网络自媒体与短视频的兴起,各个省市的特色美食与特色制品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大部分的消费者将消费需求放至各个省市的地域美食上,但食品的保质期短、运输难度大,目前还没有一家正规的公司敢于挑战跨省代购特色食品,市场缺口大。因而本文顺应时势填补市场空白,计划推出“异省即购”这一线上代购平台。(二)满足异城跑腿的市场需求。目前,国际代购发展和同城即送势头蓬勃,但国内跨省代购还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省份地域特征鲜明,每个省市都有专属于自己的特色产品。各个省份的消费者在购买其他地域的特色商品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几乎没有购买的正规渠道,个体购买运费价格高昂,难以负担,以至于部分人的代购需求还未被满足。于是,本平台响应市场需求应运而生,在众多城市设立购买点,向消费者提供代买与送货上门的服务。由于本平台销路广,服务对象基本为国内群众,故市场需求稳定。(三)促进农村劳动力回流。2021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回流逐渐显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点,但是追求更好的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等经济原因仍然是劳动力回流的重要影响因素。由于部分农村劳动力返乡后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使得回流后部分农村劳动力的收入大幅减少,而跨购平台中的个性化采购方式和配送方式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本,这就能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机会。随着“异省即购”平台的发展,后期平台将与政府合作,这就为就业的稳定性提供了保障。(四)推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平台提供的跨区销售不但能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而且能带动文创产业兴起。平台针对不同类型的店铺制作不同风格的页面,并融入店铺文化与城市风景,讲述每件物品、每样食物背后的故事,通过视频拍摄使顾客在网络上也能身临其境,达到共情。这赋予了产品更高层次的精神内涵,使其不仅作为一个物品而存在,而且也作为传统文化的符号而存在,让产品带给消费者独特的记忆和情感寄托,消费者在拥有了自己想要的商品的同时,也拥有了其承载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同时,平台可结合5G技术和多媒体营销,利用自身优势,一方面发展各地区域特色和宣传当地文化;另一方面还可流通各地特色产品,提高地区知名度,进而传播各地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

二、平台架构设计思路

(一)“异省即购”平台主要流程(图1)1、用户可平台通过网页和手机软件两种程序进入平台市场,集客户线上挑选商品下单与客户自定义下单商品的异城跑腿代购为一体。消费者登录网页或手机软件,通过首页大数据整合与推送的各种板块“甄品推荐”“热卖商品”“地方特色”等选择自己心仪的商品加入购物车,也可以自定义下单(如美食、茶酒、手工艺品、农产品、文件等)线上没有呈现的物品。2、顾客下单后,平台后台自动分配订单,将采买信息传输到各个城市的区站点,站点就近安排采购员进行采购,全程做好商品安全防护措施。采购完毕后,返回站点妥善包装,录入信息,迅速发货至消费者所在地址,并送货上门。3、全程做到快速、准确、安全。建立专业化与规模化的平台和精细化的流程,提高消费者的消费舒适度。本平台保障消费者收到的货品均为正品,此平台具有消费成本低、代购可靠度高、运输时间短和跨区域配送等优势,为消费者的购物提供一种全新的途径。(二)“异省即购”平台设计体系。“异省即购”跨购平台设计体系分为面向角度、服务功能、物流自营和售后体系。“跨购”App平台服务流程如图2所示。(图2)1、“异省即购”平台的面向角度。(1)消费者角度。可下单平台所展示的已入驻线下商家的产品,也可在平台下单自定义跨省所需物品。另外,平台发展后期还可下单人文关怀陪同服务。(2)商家角度。与平台合作的线下店铺商家可免费上架展示特色产品,为平台提供货源。与平台没达成合作的线下店铺商家,根据消费者自定义下单物品由平台采购员按常规排队购买其商品后,通过平台自营物流将物品送货至消费者手中。2、“异省即购”平台的服务功能。消费者登录“异省即购”平台进行商品下单,即可下单已入驻本平台商品,也可根据需求向“私人定制助手”下单暂未上线但需定制的商品。消费者通过平台下单商品,平台给出普通快递配送和平台自营物流配送两种选择方式。若选择平台自营物流,本平台将通过自营“跨购快递”进行配送,消费者可根据下单内容选择“是否加密订单信息”与“是否需要二次密封”的服务。同时,消费者还可以选择是否需要当面签收,若需当面签收,平台则收取2%的服务费,若无需当面签收,则将商品送至距消费者最近的驿站,且两种配送方式都提供电话与短信通知服务。3、“异省即购”平台的物流自营。构建自营“跨购快递”运输线,区站点与区站点的快速对接。平台接单后,由后台大数据系统通过就近分配原则按区域派发订单给采购员。若下单的产品在线下销售,采购员可根据此商家是否与平台合作而进行取货。由采购员采购完毕后将统一汇集到区站点,再由下单城市的区站点运送至订单终址的区站点,最后送货员送货上门。送货员可通过消费者的选择将物品送达楼上或者楼下快递点,并提供电话通知、短信通知、消息通知等服务。4、“异省即购”平台的售后体系。本平台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开通私人售后通道,精准对接每位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并且能够精确解决代购产生的售后问题,提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平台建立用户信息保护系统和第三方配送认证制度,以确保信息安全。即食性食品不支持退货;非即食性食品,保质期大于等于1个月的,允许3天内退货。但即食性与非即食性食品都承诺坏单必包赔。对于物品售后,有质量问题的拍照联系客服,非质量问题的直接联系客服并登记信息,快递发回之后进行收货登记,售后处理保证退款24小时内必到账,换货保证24小时内重新发货。做到退货快、发货快,保护客户权益。(三)“异省即购”平台设计的优势与对比1、方便消费者跨省下单。着眼于代购客户指定消费需求产品,区别于其他的电商平台设计。此代购平台前期主要代购无线上购买渠道商品,即前期无商家入驻平台。客户可下单跨省产品,平台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代购指定服务。2、确保货源可视化。平台采用实时定位技术,当客户下单时平台便会实时监控采购员的信息及位置,确保采购员到消费者指定地点采购,以确保货品的真实性。消费者可实时进行货品溯源,并且货品所在地及消费者下单地的区站点都有专门专业的货品鉴定师对货品的真实性进行把控。3、注重配送速度与效率。本平台设计采用电商物流一体化模式,采用以航空运输为主的配送模式,并且以送货上门、当面签收为基础的原则,将货品交到消费者手中。完善的销售服务流程,既能够保证客户隐私,又能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平台可能面临问题的应对策略。当前,网络信息发达,电商与支付平台需要大量的个人信息,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这是用户和平台都困扰的问题。如何加强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和更好地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隐私也对平台的技术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提出针对隐私管理问题的应对对策:(1)明确隐私保护条例,完善监管制度。加强企业文化的培训,要求员工自觉履行信息保护责任。在服务过程中,平台内部监管保障消费者信息安全,建立一套具体的个人信息收集和处理的保护机制。(2)对客户信息进行加密,以确保在快递运输过程中不被监听,导致客户信息被泄露。平台会对客户的敏感信息进行存储加密,使用二维码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确保客户的敏感信息不会以明文信息存储在设备中。(3)提供敏感信息脱敏的展示功能。脱敏展示客户所指定的相关敏感信息,该展示由后台进行处理后才会展示到前端。提供密码复杂度等安全配置,以确保整个密码体系拥有更加安全的保障。(4)坚决杜绝敏感数据的非法使用。将通过加密的方式与商户通讯,来确保整个流程的保密性,确保没有多余的客户敏感信息被推送传输,杜绝客户的个人信息被用于其他非授权的用途。

三、“异省即购”平台未来发展建议

省范文篇9

这次全省粮食工作会议,是在党的*刚刚闭幕,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粮食生产和流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省政府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当前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部署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秋粮收购等工作。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洪虎省长、儒林副省长专门听取汇报,对如何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天,儒林副省长亲自主持会议,并将就粮食工作有关重大问题强调几点意见。下午,洪虎省长还将召开座谈会并做重要讲话。下面,根据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的原则意见,我讲五个问题。

一、要正确分析全省粮食工作面临的形势

多年来,省委、省政府对粮食工作一直特别重视、抓的很紧,粮食、财政、农发行、计委、工商、物价等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19*年粮改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三项政策、一项改革”,坚持敞开收购、顺价销售、资金封闭运行,逐步深化国有粮食企业内部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坚持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19*年以来,在库容严重不足的情况下,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全省各级粮食部门不折不扣地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农发行认真贯彻资金封闭运行政策,确保收购资金足额供应,杜绝了给农民“打白条”的现象。四年来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收购粮食1182亿斤,占商品量的90%以上,基本上把农民要卖的余粮都收了上来。2001生产年度,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收购粮食344.4亿斤,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非常满意。

(二)千方百计促销泻库。近几年来,在市场需求不旺、粮价低位徘徊的情况下,全省上下认真执行顺价销售政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调整补贴办法,建立促销机制,加大了促销泻库力度。四年来,共销售粮食899亿斤(出口166亿斤),年均销售225亿斤。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粮食销售工作,明确相关政策。省粮食局、财政厅、农发行等有关部门针对市场粮价低迷、顺价销售困难的实际,采取减少储存补贴,增加销售补贴;先销低价位粮,处理陈化粮和老储备粮;举办粮食竞价交易会;实行“现价销售,后补价差”;抓住有利时机,开拓国际市场,扩大粮食出口等措施,粮食销售和出口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截止10月末,全省共销售和出口粮食210.7亿斤,提前两个月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全年销售200亿斤的工作任务。

(三)切实加强粮食减亏工作。通过不断扩大销售、实行费用定额管理、完善管理制度、调整风险基金使用办法,调动企业少储多销的积极性,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粮食亏损逐年呈下降趋势。今年在粮食销售困难,毛利减少,费用补贴不到位的情况下,虽然亏损比上年有所增加,但各地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把亏损降到了最低限度。

(四)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和粮食加工转化。粮改以来,为了缓解粮食收储矛盾,促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调减普通玉米种植面积,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作物,订单农业实现了新的突破,加快了畜牧业的发展步伐,在粮食加工转化上加大了力度。近年来,在国家支持下新建、扩建了一批玉米深加工项目,现在玉米年加工转化能力已达到80亿斤以上。目前,还有一批新的加工转化项目正在筹划当中。

(五)积极探索深化粮改的新路子。今年4月初,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专题讨论下发了《关于当前粮食生产和流通工作几个问题的通知》(吉政明电[20*]5号),明确发出“适当缩小保护价范围、调低秋粮收购价格水平”信号。7月份,省粮食局组织有离退休老同志参加的九个调研组,分别深入九个市州,就如何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调查研究。8月份,按照洪虎省长的意见,省政府组织农委、粮食、财政、农发行、物价、工商和省委农办等部门的负责同志,深入德惠、扶余、农安、公主岭、梨树等重点产粮大县,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基层干部群众意见。9月份以来,洪虎省长、儒林副省长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反复研究粮改问题。云坤书记和洪虎省长就粮改问题亲自给?基总理和家宝副总理写信。儒林副省长先后三次进京向国家计委、财政部、农发总行等有关部委汇报涉及粮改的问题。特别是10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年秋粮收购政策有关问题的紧急通知》(国办发明电[20*]23号)下发后,洪虎省长、儒林副省长又多次召集有关部门集中研究如何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深化粮改、搞好秋粮收购等问题。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专门听取粮改有关问题的汇报,云坤书记提出了明确要求。*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又把拖欠粮食企业补贴资金等问题向家宝副总理做了汇报,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理解和支持,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我省通过借款形式解决风险基金不足问题。粮食、财政、农发行、物价、工商等部门反复就有关问题进行协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初步形成了继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则性意见。

在前段粮食工作中,尽管我们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由于目前的特殊情况,粮食工作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有些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粮食库存严重积压。截止10月末,全省粮食库存685.8亿斤,同比增加143.4亿斤。其中,商品库存583.8亿斤,占总库存的85.1%。去年清仓查库鉴定的陈化粮86亿斤,占商品库存的14.7%。二是历史包袱沉重。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财务挂帐和不合理资金占用居高不下。三是企业富余人员过多。19*年以前,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有在岗职工12.7万人,粮改时分离出5.2万人,由于种种原因,到2001年12月末,职工人数又增加到14.7万人。按年人均经营量1000吨测算,仅需6.6万人,富余8.1万人。四是粮食亏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粮改以来,尽管粮食亏损逐年下降,但由于顺价销售难于实现,风险基金又不能及时拨补到位,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亏损额仍然很大。五是企业经营十分困难。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思想认识和工作上的因素,也有客观形势变化和体制、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国内粮食供大于求;粮食价格形成机制不尽合理;我省财力不堪重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滞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等、靠、要思想严重,经营方式落后、管理水平不高,缺少应有的活力;部分县(市)政府没有把粮食企业视为地方自己的企业,在粮食问题上,考虑农民利益比较多,考虑企业利益比较少;一些部门还经常巧立名目向粮食企业收费、摊派和罚款。

上述问题说明,下决心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省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积极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粮食生产和流通的调控作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建立完善的省级粮食储备体系和粮食市场体系;从调整政策、创新机制入手,加快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改组、改造步伐,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一)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粮食购销市场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目标取向。从我省实际出发,要相应缩小保护价范围,适当控制保护价收购总量,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

1、适当缩小保护价范围。保护价品种为玉米、水稻。保护价收购范围:玉米三等(含三等)以上,水稻二等(含二等)以上。按“九五”期间玉米和水稻综合年均商品量的70%确定保护价收购范围,全省保护价粮收购数量210亿斤,其中玉米190亿斤,水稻20亿斤。收购数量逐级下达到市州、县(市、区)、乡(镇),由乡(镇)政府按农户种粮面积(扣除大豆振兴工程计划、玉米―大豆轮作面积)和今年玉米、水稻商品量情况落实到农户并发放售粮证,农民凭证售粮。对列入保护价范围的粮食,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不准限收、拒收、停收,不得压级压价和超标准扣水扣杂。

2、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今年的保护价水平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东北四省区协调确定为:玉米标准品(二等、14个水)每市斤0.43元,水稻标准品(三等、14.5个水)每市斤0.53元。确定这样的价格水平,主要是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

一是保护价略高于市场价,符合国办发明电[20*]23号文件精神。国办发明电[20*]23号文件明确规定:“保护价水平不能低于或仅相当于市场价”。目前玉米市场价每市斤0.45元左右,扣除收购、集并、中转运输费用,市场收购价估测每市斤在0.407元左右。确定玉米保护价每市斤0.43元,高于市场价。这样,既可以使农民基本利益得到保护,又有利于减少粮食风险基金的补贴。

二是农民种粮收益没有下降。今年我省粮食增产50多亿斤,而生产成本较去年明显下降(主要是抗旱投入减少),适当降低保护价水平,农民种粮收益不会减少。以玉米为例,虽然今年的保护价比上年的0.465元降低了0.035元,但由于斤粮成本(0.32元)比上年(0.376元)降低了0.056元,农民今年的成本收益率(按0.43元的保护价计算)为34.4%,比上年的23.7%提高了10.7个百分点。如果加上今年畜牧业、多种经营、外出打工增加的收入,农民的收入还会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三是粮食订单面积的扩大,相应增加了农民种粮收入。今年我省农业订单面积3226万亩,比上年增加了22.3%。粮食订单对增加农民种粮收入起到了有力的保证作用。

四是全省实行税费改革,也相应增加了农民收入。今年,我省全面实行了农村税费改革。经测算,仅此一项,农民人均负担比上年下降了19.3%。减负也等于增收。

五是适当缩小保护价范围、合理确定保护价水平,有利于促进农民适应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有利于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搞活经营,有利于减轻财政负担。

3、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对保护范围以外的粮食,实行多渠道经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随行就市收购。原则上先收保护价粮,后收市场粮。

(二)继续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划小核算单位,把政策性经营与市场性经营分开。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划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现有粮库,负责国有资产监管;承担老的债权、债务;管理和销售库存中的政策性粮食;按政府要求收购保护价粮,继续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负责按规定缴纳原企业所有员工的养老保险。

二是组建经营部,模拟公司运转,单独核算,单独经营,不再享受国家政策性补贴,随行就市购销农民手中余粮。

三是有条件的地方,可成立多种经营公司。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兴办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食品业和第三产业,也可以挂靠省内外大型粮食加工企业,与农民新型合作组织进行合作与联合,开展产业化经营。公司与原企业脱钩,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国有民营,独立法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要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内部改革,适当调整企业布局,建立新的运行机制,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过渡。要按工作量、经营量、业务量定岗、定员、定责、定效。粮库主任、经营部主任及多种经营公司经理、企业员工一律竞争上岗,减员分流。落聘人员由粮库负责,按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基本生活费,鼓励其自谋职业。主产区可结合撤乡并镇,从提高效益、便于管理、精简机构、精简人员出发,适当调整粮库布局,撤库并点,有条件的可打破区域界限,组建跨地区的粮食购销企业集团。

(三)积极筹措、管好、用好粮食风险基金。根据国发[2001]28号文件精神,粮食风险基金包干后,实行粮食省长负责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筹措和使用粮食风险基金,将粮食风险基金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同时用好、用活补贴政策,构建企业促销、搞活经营的机制。2001年,全省储存费用补贴平均每市斤0.*5元。今年由于竞价销售、处理陈化粮等补贴增多,考虑粮食库存大幅度增加,固定费用下降,风险基金严重不足等因素,要适当降低补贴标准,具体实施办法由省财政厅、省粮食局在不突破风险基金总规模38.3亿元的前提下研究落实。要进一步完善风险基金管理办法。按照财建[2001]691号文件有关规定,粮食风险基金拨付,“由粮食购销企业向粮食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粮食主管部门根据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补贴政策进行审核,审核后报送同级财政部门,财政部门复核后,开具对购销企业的拨款通知书,农业发展银行依据财政部门的拨款通知书直接将资金拨付到粮食购销企业帐户。有条件的地方也可以由粮食购销企业直接向主管财政部门申请,同时报粮食主管部门审核。”要建立粮食促销机制。实行老粮老办法、新粮新办法。对老库存定购粮和保护价粮继续给予费用和利息补贴,逐步处理,发生的价差损失,用风险基金弥补。对新收购的粮食,采取费用和利息一次性包干政策,鼓励企业早销、快销。最近一段时间,省委、省政府通过各种形式向上反映我省粮食风险基金严重不足问题,得到了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的理解和支持,国务院已原则同意我省在现行风险基金包干盘子内向农发行借款,用于弥补风险基金不足,借款到位后要抓紧下拨,以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四)完善省级储备粮管理体系。省级储备粮,是省政府粮食调控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省的省级储备粮已经实现了集中储存、统一管理,初步建立了省级储备粮垂直管理体系。下一步的重点是结合我省实际,调整规模、品种、布局,完善规章制度,实现规范管理。省级储备规模确定为15亿斤(玉米12亿斤、水稻2亿斤、小麦1亿斤),其中实储10亿斤,另外5亿斤作为动态规模,即市场粮价平稳、粮食供大于求时,5亿斤省级储备粮呈虚储状态,以减轻财政负担;市场粮价较高、粮食供应紧张时,适时增加储备规模,以保证省政府宏观调控的需要。要合理调整省级储备粮布局。目前,省级储备粮储存库点主要集中在产区,下一步将在保证全省大中城市供应的基础上,适当考虑东部销区和西部退耕还林还草地区的需要。要加强省级储备粮库建设。通过争取国家粮库建设投资,力争三年时间内建成一批仓容占85%以上、设施先进、储粮条件好、管理科学的现代化大型省级储备库,基本消灭储存费用高、安全隐患多的露天储存方式。要规范省级储备粮管理。参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有关规定,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省级储备粮管理制度和办法,实现省级储备粮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五)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重点培育和发展大型粮食批发市场,发挥大连期货市场*交易厅和*粮食中心批发市场的作用。吸引省内外粮食厂商进场交易,大批量玉米购销要在批发市场公开竞买竞卖,促进粮食购销市场化。通过期货交易发现价格,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加快区域性的粮食现货批发市场建设。着重完善梅河大米、太平川油脂油料批发市场,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专业化、辐射能力强的粮食现货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市场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开展粮食电子商务,拓展市场发展空间,研究制定粮食市场交易地方性法规,规范粮食市场,加强粮食市场管理,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实现市场有序竞争。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加快市场体系的延伸。鼓励多种成份、多种形式具有实力的流通组织参与粮食购销。充分发挥吉粮集团、德大、大成等大型龙头企业的作用,组建大型生产基地,实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强化产销对接,稳定产销关系,提高综合效益。

(六)严格控制企业人员调入。鉴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特殊情况,为防止企业人员失控,减少费用支出,促进扭亏增盈,省政府决定赋予省粮食局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人员调入监管权。企业因生产经营需要增加新职工,须经市、县粮食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报省粮食局审批。对未经审批增加的人员,一律退回。以此作为粮改攻坚时期的阶段性管理办法,待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到位、企业真正走向市场后再取消。具体实施办法由省粮食局会同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共同制定。各地复转军人安置部门,要根据本地复转军人总量和国有企业在岗职工比例,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分配复转军人,并实行“考试录用,择优上岗”。

(七)逐级落实粮改工作责任制。深化粮改是粮食省长负责制的一项重要内容,粮改工作的重点在基层,因此,必须把粮改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各级政府,实行市州、县(市)长负责制,坚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各级政府要把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纳入日程,抓在手上。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计委、财政、农发行、工商、物价、税务、土地等部门都要尽可能地为企业改革创造宽松环境。特别是粮食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领导班子要集中主要精力,抓好改革。

三、要集中力量抓好秋粮收购

年初以来,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措施得力,加之气候条件较好,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据统计、农业、粮食、气象等部门综合分析预测,全省粮食产量在445亿斤左右,商品量在320亿斤以上。7月中旬以前,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呈波浪式攀升,省内车板交货价由年初的每吨900元上升到7月份的960―970元,个别地方达*0元。大连、秦皇岛等港口平仓价1030―1050元,福建、广东、浙江等主销区市场价1100―1130元。水稻价格始终在1060元左右低价位徘徊。从7月下旬开始,受粮食主产区竞价交易、补贴销售等因素影响,市场低价位粮源增加,玉米价格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跌,目前省内玉米车板交货价格每吨900元左右,较前期下降了80元左右。今年全国仍是平年偏欠,但由于库存较大,明年粮食供大于求的格局还将继续,粮食市场形势不容乐观。今年四季度和明年上半年粮食市场总的趋势:玉米价格将有小幅波动、稳中有降,水稻价格随着新粮上市将进一步回落。

省委、省政府在反复研究粮食生产和购销形势的前提下,确定今年粮食收购工作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国办发明电[20*]23号文件精神,从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搞活经营、减轻财政负担出发,综合考虑农民、企业和财政的承受能力,在坚持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粮食收购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

要严格执行保护价收购范围和收购价格。与此同时,还需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一)缩小玉米等级差价、适当拉开地区差价。缩小玉米等级差价,主要是解决同质品种的玉米优等优价收购与混等销售的矛盾。从今年几次粮食竞价销售情况看,玉米销售等级之间的价差每吨大体在20元左右。按此确定收购等级差,有利于促进粮食销售。为此,将玉米等级差价由原来每市斤2分钱调整到1分钱(一等价格下调、三等价格上调);水稻等级差价仍然执行2分钱。同时,按照“递远递减”的原则,根据粮食流向,将区域之间、铁路沿线和非沿线之间的差价适当拉开,实行省内地区差价,使差价水平能够补偿运输成本,促进粮食有序流通。玉米收购划分三个价区,长春以南为基准价区,依此将全省划分为长春以南、以北和边远县三个价区,每个价区每市斤差价5厘钱。具体价区划分:长春以南包括四平和辽源地区各县(市)、梅河口市、辉南县、柳河县;长春以北包括长春市、双阳区、农安县、九台市、德惠市、松原市、扶余县、前郭县、宁江区、乾安县、长岭县、*市、永吉县、磐石市;边远地区包括白城地区、白山地区、延边州、榆树市、舒兰市、桦甸市、蛟河市、通化市、通化县、集安市。水稻收购划分两个价区,即长春以南和长春以北(包括边远县),每个价区差价每市斤1分钱。价区内铁路沿线和非沿线之间的差价适当拉开,距沿线库20公里以内(含20公里)执行沿线库收购价格;20公里以远的执行非沿线库收购价格,差价为每市斤5厘钱。各县(市)要把铁路沿线和非沿线的收购价格确定情况报省粮食局、物价局、财政厅和农发行备案。

(二)执行国家新的质量标准。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今年保护价粮食收购一律执行国家新的粮食质量标准。同时,对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实行限水、限质收购。玉米水分限定在23%以内,容重在660克以上;水稻水分限定在15.5%以内,整精米率大于或等于60%,出糙率大于或等于79%。实行限水、限质收购保护价粮食,有利于促进农民增强商品质量意识,引导农民通过降水、筛选、整理等措施,向国家交售低水分高质量的粮食,进而达到防止越区种植,农民增收的目的。按每市斤标准品玉米0.43元测算,每百斤玉米从28个水分降至23个水分,农民可增收0.93元。

(三)保证资金供应。按国办发明电[20*]23号文件规定,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收购的粮食,农发行要及时足额发放收购资金贷款;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社会多渠道经营企业按照“购得进、销得出、不亏损”的原则,随行就市收购的保护价范围以外的粮食,银信部门要按照“以销定贷,以效定贷”的原则,积极提供贷款支持,确保农民生产的粮食及时变现。粮食部门要加强收购资金管理,不得挤占挪用,销货款要及时归还贷款,保证资金封闭运行,严禁资金体外循环。对农民销售保护价粮时出现的零头,由粮库与当地农发行共同确定最高收购限价,农发行据此给予贷款支持。

(四)坚持户交户结现金结算。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认真执行户交户结政策,及时兑付农民售粮款,不准“打白条”;坚持现金结算,不得以实物或其他方式抵冲售粮款;不准代扣除农业税及附加以外的任何款项,不准截留、挪用税款和附加;对因灾实行“春借秋还”救灾粮的农户,必须先还救灾粮,后卖商品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不得在粮食收购环节收缴任何费用和贷款。

(五)认真抓好粮食订单的兑现工作。今年我省订单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粮食订单面积的增加,为有效解决我省大宗农产品卖难问题创造了必要条件。当前的关键问题是抓好订单合同的兑现和履约工作。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提高农产品订单合同的兑现率和履约率。一方面要教育基地农民切实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履约的自觉性,按订单合同要求组织农民按时保质保量兑现合同;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订单企业的监督管理,督促企业认真履行合同,对履约率不好或单方面撕毁合同的企业,除追究其法律责任外,取消其明年的订单资格。订单企业要保证信誉,按照市场准则和法律规则,自觉履行合同,及时兑现订单,杜绝打白条、压等压价和签而不收或多签少收现象的发生。农业部门要加强对订单合同兑现情况的调度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司法部门要为订单双方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及时调解和处理合同纠纷;农发行和其它商业银行要创造条件加大资金投入规模,确保订单企业收购资金的需要。要重点抓好玉米―大豆轮作和大豆振兴工程计划合同兑现工作。我省已连续三年实施了玉米―大豆轮作工程,总的效果很好,但去年发现部分地方存在买卖合同的问题,影响很坏。针对这一问题,今年省里对8家承担轮作任务的企业签订的合同进行了抽查,重新核实了种植面积。对有名无实、有合同但没种大豆的,必须一律剔除;任何部门、任何人,都不允许参与倒卖合同,一经发现,要从严处理。省农委、省财政厅、省粮食局等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合同兑现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合同兑现。

(六)加强市场管理。放开粮食收购市场,逐步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今年,凡具有《法人营业执照》、且经营范围中包含粮食经营项目的企业和个人,均可入市收购粮食。考虑到今年保护价收购范围缩小、入市收购主体增加、农民余粮进入市场份额增大的实际,必须加强市场管理,使粮食市场放而不乱,实现有序流通。今年粮食市场管理的重点是:严厉查处无照经营、欺行霸市、哄抬物价、压等压价、掺杂使假和倒买倒卖售粮凭证等违法违规行为。

按照调整后的政策要求,在秋粮收购工作中,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秋粮收购工作。切实把秋粮收购纳入重要日程,周密安排,精心组织,作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来抓。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具体负责,及时解决粮食收购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要严格执行政策,不得强行要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提等、让水收购,确保粮食收购各项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必须把保护价收购指标全部落实到农户。今年的粮食收购工作比较特殊,保护价收购量减少,这对农民利益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做好今年的收购工作,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何把省政府确定的保护价收购数量公平合理地分解落实到每个种粮农户,这是省委、省政府领导最担心、广大种粮农民最关心的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研究粮食收购政策时一再强调,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结合实际,把保护价收购计划落实到户。各级政府特别是乡镇政府,一定要从贯彻*精神、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高度,切实增强为农民服务的责任意识,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擅自截留、倒买倒卖收购指标,必须把保护价收购指标全部落到农户。要将每个农户销售保护价粮数量张榜公布,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各级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必须按当地政府的统一安排,严格按照计划收购。对截留、倒买倒卖收购指标、弄虚作假、违反收购政策的行为,一经发现,要从严惩处。为防止造假制假,《农户售粮证》、《20*年度保护价粮收购台帐》由省粮食局统一印发,各地设专人管理。粮食入库时,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逐笔登记《20*年度保护价粮收购台帐》和《农户售粮证》,在农户售完保护价粮时,将《农户售粮证》收回,并与《20*年度保护粮收购台帐》一同保存备查。

三是粮食部门要切实搞好优质服务。全省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针对今年秋粮收购的复杂情况,主动转变经营观念,牢固树立为农民服务思想,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不仅要认真组织好保护价粮收购,对农民手中的其它余粮要本着随行就市的原则,积极工作,尽可能帮助农民把粮食销售出去,卖上好价钱。要加强行风建设,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继续实行“六公开、三保证”,即收购政策公开、价格公开、等级标准公开、入库检斤公开、服务措施公开、监督措施公开,保证验质检斤公平合理、保证入库粮油数量等级帐实相符、保证服务措施落实到位。坚决防止和杜绝伤农、卡农、坑农和“人情粮”等不正之风。要实行化验员异地交流、持证上岗、挂牌服务制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继续推行封闭式验粮法,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粮食质量检测仪器,力求科学、准确地验质定等。各级粮食主管部门要组成粮食质量监督小组,巡回检查,抽查复检,及时解决粮食质量争议和纠纷。要积极开展“满意在粮库、服务到农户”活动,让售粮农民满意,让政府放心。

四是各有关方面要密切配合。农业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深入基层和农户,把玉米降水作为粮食产后增收的重要环节来抓,继续帮助农民搞好庭院降水。财政部门要抓紧筹集、按规定下拨费用补贴。农业发展银行要继续改善金融服务,搞好收购资金供应,并按保护价收购数量提前垫付一部分收购费用,对省里已经确定的由财政贴息的农发行简易建仓贷款要抓紧下拨到位。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和农发行要加强收购资金管理,对挤占挪用收购资金的违纪行为从严查处。工商、物价、质量技术监督、税务、监察和公安等部门要通力合作,在粮食收购期间加强对粮食收购市场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对粮食收购各项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力度,积极做好体现职能特点的各项服务工作。鉴于目前的粮食市场形势和企业经营状况,有关部门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粮食,继续享受既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同时,省政府决定从今年秋粮收购开始,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使用的土地暂缓征收土地租金;对粮食烘干用电收费一律执行工业用电标准。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粮食收购政策,宣传粮食收购工作中好的典型,宣传相关部门优质服务的措施。同时还要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对违反粮食收购政策的企业和个人予以曝光,确保粮食收购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四、要统筹兼顾做好当前几项重点工作

秋粮收购即将开始,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同时,今年还是本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下步要做的工作仍然很多。就粮食工作来说,按照省政府19次全体会议洪虎省长讲话精神,各地在安排好粮食收购事宜的同时,要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千方百计加大促销泻库力度。根据目前情况,必保全年销售及出口粮食230亿斤,力争再多销一些。一是要加大“现价销售、后补价差”销售工作力度,力争完成预定的销售任务。要大力开辟省外市场,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抓住大客户,稳定老客户,发展新客户,讲信誉、讲质量,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积极推行产销直接见面,减少中间环节,多销粮、快销粮。二是要继续抓好粮食出口工作。今年8月份以来,国际市场玉米价格走出了低谷,并有逐步攀升的态势,9月份我国玉米对外签约价最高达110多美元,东南亚客商表现出强烈的购买欲望。吉粮集团进出口公司和*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要在现有工作的基础上,再接再励,主动联系客户,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多签约,快履约。三是要做好陈化粮邀标竞价销售处理工作。国家决定四季度处理陈化粮72亿斤,给我省安排20亿斤。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五部委文件要求,抓紧向酒精、饲料企业定向邀标竞价销售陈化粮。要严格操作程序,加强全程监管,防止倒买倒卖和流入口粮市场。

(二)保质保量做好新库压仓装新粮工作。国家已经决定,目前中央储备粮不再增加规模,除国家上收的粮库外,其余新建的仓容全部用于装地方商品粮。我省新建仓容82.*亿斤,装中央储备粮54.64亿斤,国家还准备从我省上收几个库点,预计还有20亿斤左右的仓容需要装商品粮。对这部分库要按国储粮储存标准,于明年3月末以前装好新粮,待国家下达储备指标时,一次性转入中央储备。各地要认真贯彻国家的这一部署,高标准、高质量地做好新库装新粮工作。

(三)扎扎实实抓好减亏增盈工作。年初以来,由于受市场粮价低迷、库存大量积压、销售毛利减少、超储费用补贴标准未明确以及费用补贴不到位等因素影响,1―10月份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比去年同期明显上升,减亏工作面临非常大的压力。各地必须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减亏力度,力争把亏损降到最低限度。一是严格执行粮食收购政策,切实做到以质论价,不准让水抬价收购。二是要压缩各项费用支出。粮食收购期间是粮食工作的旺季,也是费用支出较大的季节,各级粮食部门和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要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压缩各项费用支出。要大力开展利旧利废活动,严格控制资材购置,控制临时用工,把费用降到最低限度。三是要积极主动地开拓市场,努力搞好粮食经营,特别是要搞好退出保护价范围的市场粮经营。

(四)确保库存粮食“四防”安全。目前我省粮食库存严重超储,不仅给新粮入库带来困难,同时也给安全保粮增加了难度。前段时间长春地区连续发生火灾事故,警示我们安全保粮责任重大,容不得半点疏忽大意。最近,省政府就如何做好安全保粮工作,下发了紧急通知,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各地一定要把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新粮入库有序进行和储粮安全。一是要不折不扣地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层层建立安全防火责任制,对重点部位指定专人死看死守,24小时不间断监护,坚决杜绝责任火灾事故的发生。二是在粮食收购期间,要加强对收购资金的管理,公安部门要主动参与,切实做好保卫工作,严防不法分子作案,确保收购资金安全。三是要边入库边烘晒,尽快把入库玉米降到安全水分。要加强粮情检测,严格执行“一三七”粮情检查制度,做到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查必彻底,逐步使仓储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

(五)积极稳妥抓好粮油管理信息网络建设。*粮油管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全新的电子化管理方式。这套管理系统,可以将省、市、县粮食行政管理部门与基层粮食购销企业的购销、库存、资材、财务、劳动用工等经营管理活动,实现网络化管理,从而克服各环节管理上的主观随意性。可以说,这是我省粮食企业管理方式上的一场革命。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明确要求加快推广应用。有关部门做了大量工作,应用软件开发工作顺利完成。各级财政、农发行要继续给予大力支持,粮食部门要加大工作力度,克服困难,在今年年底前完成管理网络在*和松原地区安装工作。力争明年在全省推广,逐步实现省、市、县、粮库四级联网,提高全省粮食经营管理现代化水平。

五、要及早谋划明年的粮食工作

现在,距年底只剩下一个多月时间了,各地要在认真总结今年粮食工作的基础上,及早谋划明年的粮食工作。初步考虑明年全省粮食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精神为指针,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加快粮食购销市场化为目标,加大改革力度,搞活粮食经营,强化企业管理,确保粮食安全,努力把粮食亏损降到最低限度。这里我想就几项重点工作和大家说一下。

一是要搞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改革试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粮库内部经营机制转换、粮食系统实行减员分流,是明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三项重点工作,也是我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必须完成的阶段性任务。考虑到三项重点改革将对现行企业制度、职工利益作较大范围调整,因此要先行试点,慎重操作,稳步推进。省粮食局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好试点方案,待秋粮收购基本结束后,即全面展开工作。

二是认真核实粮食库存。粮食库存帐实是否相符,影响政府宏观调控,关系国家粮食安全。特别是主产区的粮食库存管理,始终是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关注的重大问题。继去年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后,国务院领导又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主产区粮食库存是不是帐实相符的问题,并多次派调查组到*、黑龙江、辽宁等省实地抽查、复查。从我省近年来的粮食收购、销售情况看,不少地方粮食库存管理中确实存在粮食销售不作统计处理、虚报粮食入库数量、粮食库存帐实不符的现象,有的还相当严重。如不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将来暴露出的问题会更多、更严重,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粮改的进一步深化。比如调整企业组织结构、新老划断、卸掉历史包袱、内部经营机制转换,包括风险基金对超储费用据实补贴都需要我们查实库存,摸清家底。这既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的前提条件。为此,省里决定从明年4月份开始,开展一次全省核实粮食库存活动。具体核实工作,由省粮食局牵头,会同省财政厅、农发行、监察厅共同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

三是组织开展粮食减亏攻坚战。粮食企业亏损能不能得到切实有效的遏制并实现大幅度减亏,这是下步粮改能否真正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应该说,明年实现粮食企业总体减亏的有利条件增多,特别是市场粮收购数量较大,为企业搞活经营、增加收入提供了新的市场空间。只要抓住机遇,措施着实,合力攻坚,大幅度减少粮食亏损是完全有可能的。这项工作,省粮食局、省财政厅要提出指导意见,下达控亏指标,市、县要认真组织实施,打一场全省粮食减亏攻坚战。通过上下努力,力争实现大幅度减亏目标。

四是积极探索实行新的粮食促销办法。加大销售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粮食库存,仍然是明年粮食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粮食企业能不能摆脱困境、粮改这盘棋能不能走活,促销泻库非常重要。省粮食、财政、农发行等部门要搞好调研、测算,抓紧拿出新的促销办法,尽快组织实施。

五是围绕发展玉米经济,大力调整明年种植业结构。各地要认真学习和领会好洪虎省长提出的发展玉米经济的总体思路,立足区域特色,发挥比较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要目标,依托我省畜牧业、绿色食品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础和优势,加快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使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更加合理,进一步优化结构、提高效益,进而推动玉米经济有一个突破性地进展。省农委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定全省发展玉米经济的实施方案、大豆产业发展规划及明年种植业结构调整指导意见,经省政府审定后在全省全面实施。各级政府要把预测到的粮食市场形势、产品供求信息,提早反馈给农民,帮助农民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

六是切实加强粮食系统自身建设。全省粮食系统的职工干部队伍是一支肯吃苦、能打硬仗的队伍。多年来,为粮食的改革与发展,为保护农民利益、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很大贡献。特别是近几年在企业连续几个月甚至十几个月不开支的情况下,广大职工干部仍然能够以大局为重,坚守工作岗位,表现出很高的政治觉悟。在当前改革的关键时期,各级粮食部门要继续发扬优良传统,适应新形势,坚持不懈地抓好领导班子建设、职工干部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多做点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团结和带领广大职工干部,万众一心,共渡难关,更好地完成粮食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任务。

省范文篇10

我们是5月十几号才下去实习的,按照一个科室带一个月的规定,我在第一个科室总共才实习了三周,时间说不上长,但这可谓是我实习生涯的第一个科室,在这里实习的每一次经历都是我融入社会的第一次。因此刚刚从学校走出的我充满了干劲儿。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每一位患者在我看来都如亲人一般,看到他们由于疾病折磨而痛苦不堪的样子,我很难过,也有点儿不适应,心情一直很抑郁。不过我始终告诉自己,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他们重拾欢乐与幸福。要知道,护士的职责就是减轻痛苦、恢复健康、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可我认为这不仅是我的职责,更是我应尽的义务。

肾脏内科患者不多,但每一个都是重患,因此不可小视。必须认真护理,在这一科室的的一周,我便是护理班。一开始由于护理班不能静脉穿刺,所以不觉有些丧气,心想大家都开始扎针了,我还没有开始我的第一次静脉穿刺万一被落下该怎么办呢。那时的我毕竟还是刚接触临床的初学者,思想中还狭隘的认为护士的主要工作是静脉穿刺,可是后来我明白了,静脉穿刺只是一种治疗手段,作为一名护理人员,我更需要多多学习的是各种护理技术和心理护理,而不应只局限于静脉穿刺。

第一天护士长本着对我们及病人负责的原则,为我们安排了代教老师,因此第一天的任务就是熟悉病房,其次就是帮助老师换药。三查七对一样都不能少,护士长、代教老师每次都要嘱咐再三,甚至连我们自己都要核对好几遍以后才会给患者换上药。有的患者会时不时地抱怨说:“看着孩子也不大呀,怎么这么磨叽呀?”每次听到这样的抱怨,我总会报以歉意的微笑。然而,我深知这并非什么“磨叽”。这是一种对病人的负责任的态度,尤其对于我们实习学生,对一切都还很新奇,同时一切有充满了未知与不熟悉,这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负责。如果开始就由于疏忽而犯错误,那必定会对以后造成很多不良影响。

第二天早晨我开始同护理班的老师一同铺床,由于神藏内科属于内科科室,所以我主要熟悉了备用床与暂空床的铺法,而麻醉床的铺法我只是通过阅读《基础护理》一书,熟悉了一下,并没有实际操作。同时我又通过用理论联系实践的方法进一步理解了普各种床的目的以及重要性。今天除了学会了铺床,还有另一个很意外的收获,下午正巧赶上老师要给一个发生了褥疮的患者患药以及透明贴。因此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了那么大面积的褥疮。那是一个严重肾衰的患者,每天都要靠血液透析来延续生命,意识仍然存在,但出于被动体位,自己无法翻身。因此,形成了压疮,又于其本身患有糖尿病,因而创面很难愈合。在换药的过程中我仔细观察了老师的操作,用镊子夹取碘伏棉球消毒时,镊子的尖儿不能向着患者,因为那样有可能刺伤患者的皮肤。另外,消毒时动作必须轻柔,否则会加重患者的痛苦。碘伏棉球也不能太湿。同时,在消毒时还要观察有无即将脱落的结痂,千万不能随意撕下结痂,否则会造成出血。此外,在护理方面我还掌握了测血糖、血压等技术,了解了并亲眼观看了一次导尿术。

其实当时觉得有点可惜,因为在与同学的交流当中我得知,有的同学已是静脉穿刺高手,有的同学甚至为男病人导过尿了,而我学的还太少,不过后来我想通了,我想我们在实习阶段不仅要学习技术,还要学习作为一名护理人员的细心、耐心、责任心和爱心。

我实习的第二个科室是普外二科。在普外二科实习的这一个月里,总让我感觉时光死在飞逝而过。不是因为太忙、太累。而是因为我还没有学够、练够。我深知在这一科室学习的技术是会让我受用终身的。

首先,由于这一科室患者比较多,所以练习机会也明显要比上一科室多得多。这使我的静脉穿刺技术要比在上一科室时,有了更大的提高。但还是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我发现在静脉穿刺时,常会出现鼓包的情况,为此我伤透脑筋,但经过认真观察,并与老师穿刺时的金针方法做对比,我发现原来是我的进针角度过大,进针过猛过深造成的。之所以进针角度大是由于我曾经听学姐们说,进针角度大些会减少疼痛,如果进针角度小,会导致进针过浅,而导致药液直接接触血管壁,而造成血管疼痛。看来进针角度的大小蕴藏着很深的学问,切不可一概而论。进针角度过大容易炸深而导致药液流至皮下,而进针角度过小又会导致血管受药液刺激而疼痛。看来静脉穿刺并没有我想象的简单,这种技术是要在长期摸索、实验、与总结中才能掌握的一门独特的技术。需要多多练习。此外,对于个别特别难扎的血管,不仅可以选择手背血管,也可以选择手腕处的粗大血管。同时这里是扎留置针的好位置,因为这根血管有粗又直,正适合留置针粗制的钢针。不过,我们还是要尽量选择远端静脉,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患者的血管。

其次我还学会了打肌肉针。一开始我不太敢打肌肉针,因为怕位置找不好,扎到坐骨神经。所以一直在看老师操作。后来,我回家仔细的翻阅了《基础护理技术》一书,将书中所谈及的方法与老师在实际中操作的画面相结合,对比,总结,最终达到了熟悉的程度。并能熟练且准确的找到肌肉注射的正确部位。此外,我还通过观察老师的操作,知道了在注射时用棉签轻轻拍打注射部位周围可以促进药液吸收。同时,减轻患者疼痛。

最后,在护理方面,我学会了下胃管。在下胃管时,第一次并没有成功。其一,由于我对鼻部解刨形态并没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技术有不熟练。其二,也是由于患者年龄太高,呕吐反应严重,好不容易下进去,却又被其拔出。事后,我查阅了解剖学书籍,知道了原来在鼻腔内有一处狭窄,此处很难通过,并容易造成患者鼻腔刺激、疼痛。下到此处时,必须放慢速度并且动作邀轻柔。至于恶心的状况,可以叫患者深呼吸以缓解。经过理论上的补充,并联系实际的观察,之后几次下胃管,都成功了,而且没有造成患者多大的痛苦,为此我很高兴。此外,在普外二科我还学会了灌肠以及口腔护理,并达到了掌握的程度。

总之,在普外二科的实习生活中我学会了很多。我相信这些知识无论在今后的实习或是工作中都将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我实习的第三个科室是妇科。在妇科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这个科室我尤其学到了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是多么重要!每个老师的护理操作都十分规范。这纠正了我在其他科室养成的“以快为好”的错误观念。我发现好的护理服务不能只求快,更应该注意的是护理质量。而“快”则是要靠熟练去达到的。正所谓熟能生巧,当你真正熟悉了一种操作的每一项流程后,速度自然就提上来了。同时工作质量也会有明显的提升。效率与质量的同时提升才是真正的进步,与患者与自己都是有益的。

其次,在妇科的实习生活中,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负责和为患者服务,向患者之所想。尤其让我感动的是陈老师为患者做会阴护理,他不怕脏,不怕累,及其细致的为患者做会阴护理,经她护理后,患者的外阴及大腿两侧看不到一丝血迹,十分洁净。这种处事认真细致的态度是最值得我们学习的。

同时,在护理操作中,我也学到了很多。尤其是一些妇科特殊操作。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这些操作我都做到了熟练掌握的程度。另外,在妇科治疗工作中,我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认真核对,仔细排气,观察老师是如何进针,直到自己熟练掌握。由于妇科患者均为女性,血管都特别细,进行静脉穿刺时,有一定的难度。同时,女性比较敏感,疼感较强,这更考验了一个护士静脉穿刺技术的熟练程度。一开始由于患者血管较细,有时会出现进针后不会血的情况,当时我以为没有刺入血管中,因而进一步向深处探针,结果反而是扎深了,针头刺穿血管,药液滴入皮下,而致滚针。后来经过观察,我发现原来有的患者由于血液粘稠,或由于长期点滴等其他原因,常会出现不回血的情况,此时,应当捏一下头皮针上不得软管,如果此时有回血,则穿刺成功。看来静脉穿刺技术还有很多经验之处需要我不断摸索与学习。同时,在穿刺成功与否不确定的情况下,切不可武断,应仔细观察,判断清楚,以免造成患者的第二次痛苦。

此外,除了静脉穿刺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并又通过实践而增加了自己的经验外,我还了解了很多妇科常见疾病,如宫颈糜烂,子宫肌瘤,宫颈肥大等。并通过下班后查阅书籍,了解了这些妇科常见疾病的常规护理操作,术前指导,以及出院指导。并亲自为患者进行了两次出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