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技术中心汇报十篇

时间:2023-03-24 02:53:50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1

根据人事部人事考试中心《关于做好20*年度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的通知》和河南省人事厅、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转发人事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印发“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的通知>的通知》及河南省人事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加强职称考试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的通知》的规定和要求,为做好20*年度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考务工作,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考试时间、级别、科目及考点设置

20*年6月25日上午9:00—12:00

初级:质量专业相关知识

中级:质量专业综合知识

下午2:00—5:00

初级: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

中级: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

考点设在*。

二、报名条件

(一)参加全部科目(考二科)考试条件:

1、参加质量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质量工作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质量工作法律法规,热爱质量专业工作,遵守职业道德。

2、参加质量专业初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1条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中专以上学历。

3、参加质量专业中级资格考试的人员,除具备第1条的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4年。

(3)、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6)、在20*年1月1日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助理工程师职务,从事质量专业工作满5年。

(二)参加免试部分科目(考一科)考试条件:

20*年1月1日前,按国家统一规定已受聘担任工程系列助理工程师或工程师职务的质量专业人员,只参加“质量专业基础理论与实务”或“质量专业理论与实务”一个科目的考试。

(三)从事质量专业工作年限计算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年度当年年底。

三、取得职业资格的条件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行非滚动考试管理办法,即每个考生两个科目必须一次考试全部合格方可取得职业资格;免考部分科目人员所考科目合格即可获得职业资格。

四、报名办法

报名采用个人打印填写资格考试报名表、计算机管理的办法。手工填写的报表,一律不予受理。

各省辖市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由本人打印填写《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表》(见附件1)一式两份,所在单位同意,经所在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并打印填写《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汇总审批表》(见附件2)一式两份,同级人事(职改)部门资格审查合格后,由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直单位符合条件的报考人员,由本人打印填写《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表》一式两份,所在单位及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初审后,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统一打印填写《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汇总审批表》一式两份,到省人事厅职称处审查。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全省符合报考条件的报考人员汇总后,带已审批的《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表》一套(报名表右上角空白处贴上用于考生准考证)和《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汇总审批表》一份,到省人事考试中心办理报名手续。

中央驻豫单位按属地原则报考;实行人事单位(或个人)的考试报名工作,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中心(机构)负责。

报考人员需交验本人身份证、学历证、职称证、工作经历证明及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三张(分别用于贴两张报名表、准考证)。

按照省财政厅、省计委《关于质量专业技术职业资格考试收费问题的批复》的规定,每人每科交纳考务费35元(包括上交给国家的费用)。

五、考务工作日程安排

20*年1月9日至20日全省统一报名。过期不再受理。各省辖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于20*年2月28日前将报名情况汇总上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20*年1月9日至20日省直单位和中央驻豫单位到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报名手续,过期不再办理。20*年3月10日前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将报名表、报名审批表等报省人事考试中心,同时交纳考务费。

6月中旬开始核发准考证。

六、考试教材及培训

质量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教材的征订及考前培训工作由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

七、注意事项

(一)各市、各部门在组织报名时,要严格按照报名条件,把好资格审查关。凡未经资格审查或资格审查不合格的报考人员,人事考试中心一律不予受理。

(二)按照有关文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要严格贯彻按属地报名的原则,任何人不得跨市、跨单位报名考试,违者一律取消其报考资格和考试成绩,并追究报考者和准予地区或单位当事人的责任。

(三)填写报名表时,填写的姓名必须与身份证的姓名相同。

(四)报名汇总时,将初级与中级、免试部分科目与考试全部科目的考生分别汇总。上交报名表时,报名表按录入计算机的顺序排列;校对要认真;不受理个人改正信息请求。

(五)考生应考时,必须携带身份证、准考证、钢笔、圆珠笔(黑色或蓝色)、2B铅笔、橡皮和计算器(免套、非立式、无存储功能)。其它物品一律不得携带。

(六)考试试卷均为客观题,全部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卷本可做草稿纸用。

(七)其他考务有关工作,执行《考务工作细则》有关规定。

(八)坚持政务公开。全省考生可拨打电话*或网上查询考试成绩。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2

一、2014年上半年科技工作基本情况

1、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近年来我市积极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我市现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32家。2014年,省达亿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市金木工艺品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申报了第23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目前,申报材料经过市经信委、发改委、科技局等七家单位初审、会签,已报至省经信委等待评审。2014年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工作已经开始,我市联合制药有限公司正积极收集相关资料,准备申报。

2、推进企业新产品开发。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在市场竞争中起到的作用,今年上半年,我市省强旺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功能性风味增强肽通过专家鉴定,被评为省级新产品。老炊食品有限公司研发的“老炊”牌复合牛肉粒、药业有限公司研发的灵芝提取物孢子粉片等也做好了新产品认定资料准备工作,近日将报请省经信委组织专家评审鉴定。

3、做好示范企业申报工作。今年,我市择优推荐了联合制药有限公司、香料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申报2014年度省产学研联合示范企业;联合制药有限公司申报2014年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文胜肥业有限责任公司等4家企业申报2013年度省质量奖。

4、积极申报项目资金。积极帮助企业做好国家、省财政专项资金等各类申报工作,福润肉类加工有限公司“基于物联网的肉类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研制与应用示范”申报了2014年国家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金森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有色金属行业铅烟及铅尘净化装置技术创新项目等8个项目申报了省企业技术创新财政专项等。目前,这些项目都在评审过程中。

5、落实扶持奖励政策。2013年,市政府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阜政发[2013]25号)文件,对新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新产品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和3万元。2012、2013年我市共有12家企业被评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9个产品被评为省级新产品,上半年,通过我委的努力落实了市政府对2012、2013年新认定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新产品的政策奖励,共兑现奖励资金297万元。政策的落实,极大地调动了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积极性。

二、2014年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企业技术中心的建设。为贯彻落实我市实施创新引领战略,积极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提高我市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我市正积极推进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工作。目前,由我委牵头起草的《市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办法》初稿已形成,待与市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等七部门会商后报请市政府审批。

2、做好技术中心企业的管理和培训工作。为让企业更准确的了解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申报、管理的相关流程、规定,解决一些企业对技术中心重申报,轻管理的现象。我委拟于近期聘请省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省直有关厅局业内专家,对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和准备申报技术中心的企业开展一次业务知识培训,对我市技术创新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评价工作流程、要求等进行讲解,使企业申报、评价、管理更加规范。

3、做好技术创新类项目验收工作。对项目建设工作加强管理,重点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2006至2013年我市获得省级技术创新类专项资金项目共66个,现已验收16个,根据工作安排,我委以正式文件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于7月中旬前做好项目验收相关材料的准备工作,待收集汇总后分类别报请省经信委开始验收。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3

一、目的和意义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市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好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掌握真实准确的土地基础数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是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经济宏观调控,实施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有效保护国土资源和实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根本手段;是贯彻落实《物权法》,保障物权人合法权利的基础;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促进福州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

二、目标和任务

(一)目标

按照全国统一技术规程,采用先进技术方法,查清全市范围土地利用状况,掌握各类土地的准确数据;查清全市土地所有权、使用权状况,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成果;建立和完善我市土地调查、土地统计和土地登记制度;建设市、县两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实现全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服务;满足编制规划、实施土地宏观调控的需要。

(二)主要任务

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开展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掌握全市耕地、园地、林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以及未利用土地等各类用地的分布和利用状况;开展城乡各类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状况调查,掌握国有土地使用权和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状况;开展全市基本农田调查,掌握全市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和保护状况;建立互联共享的覆盖市、县两级的集影像、图形、地类、面积和权属为一体的土地调查数据库;建立土地资源变化信息的调查统计、及时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1、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开展城镇、村庄以外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是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重点任务。市辖五区及福清市、长乐市、平潭县以1:5000比例尺开展调查,其余县以1:10000比例尺开展调查,查清全市农村集体土地及农、林、牧、渔场每一块土地的地类、位置、范围、面积、分布等利用状况。我市正在开展的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要求的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内容基本一致。各县(市)区要继续推进完成全市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同时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要求,开展补充调查,做好地类衔接工作,将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从现有的土地分类(三大类)衔接到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新的土地分类体系(十二大类),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的各类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按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及《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对城市、建制镇和独立工矿、农村居民点内部的土地利用状况开展全面调查,查清城市、建制镇、独立工矿、集镇、村庄内部建设用地使用权及每宗土地的位置、范围、面积、用途等状况;逐级汇总各级行政区范围的城镇、村庄内部各类土地面积数据,包括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用地、住宅用地、开发园区、房地产用地以及村庄内部农村宅基地等土地利用数据。已经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的县(市)区,应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要求,对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进行补充、完善。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在本次调查形成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图上,逐片落实经调整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统计汇总出各级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分布、面积、权属等状况,并对每一块基本农田上图、登记、造册。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在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基础上,依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有关要求,对我市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等国有土地使用权状况进行补充调查,完善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林、牧、渔场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发证成果,并对宗地权属、面积、界址等发生变化的集体土地所有权进行变更登记。依法调处原历史遗留和本次调查中发现的土地权属争议,调解不成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及时依法进行裁决。

5、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

按照全省统一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采用GIS软件建立市、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1)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主要包括: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等。

(2)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

在县级土地利用数据库基础上,通过整合,建立市级遥感影像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库。

(3)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网络管理系统

县级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城镇地籍调查数据库应使用国土资源部测评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城镇地籍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由省国土资源厅统一组织开发、管理。通过福建省国土资源网络和数据中心,参与全省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包括影像、图形和属性)的交换与共享,实现省、市、县三级土地利用成果数据存储、查询、汇总、更新及汇交的网络化。

6、成果汇总

各县(市)区土地调查获取的各类成果要按规程要求进行接边、汇总与分析,形成市级调查成果,并参与省级接边汇总。

(1)数据汇总

借助数据库技术,按照要求对县级土地调查数据进行汇总;在县级数据汇总基础上,通过接边、整合,形成市级和省级相关数据成果。

(2)图件编制

在县级标准分幅图件的基础上,利用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技术,对土地调查图件进行整理缩编,编制不同比例尺、不同要素内容的系列图件成果,主要包括市、县、乡三级不同比例尺土地利用现状图件和各种专题图件。

(3)成果分析

利用土地调查结果,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分析。一是分析耕地和基本农田的数量、分布、及其变化状况,提出合理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建议;二是分析各类土地数量、分布及其变化情况,预测土地利用变化趋势;三是分析城镇、村庄建设用地数量、结构、分布情况和集约程度,提出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建议。

(4)报告编制

编制市、县两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综合报告(工作报告、技术报告、自检报告、成果分析报告)以及专题报告(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7、建立成果应用、变化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

在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同时,应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变化监测与快速更新机制。在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完成后,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制定的成果管理使用办法,加强土地调查成果应用,充分发挥土地调查成果在国土资源管理和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按照土地调查成果更新制度,继续采用3S(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先进的调查技术手段开展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和成果变更工作,保证成果准确、客观、现势。

三、技术依据、技术路线与技术方法

(一)技术依据

1、《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

2、《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国土资源部2007年)。

3、《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2007年)。

4、《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规范》((国土资源部2007年)。

5、《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家土地管理局1995年)。

6、《土地权属争议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2003年)。

7、《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家土地管理局1993年)。

8、《城镇变更地籍调查实施细则(试行)》(国家土地管理局1998年)。

9、《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源部2001年)。

10、《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国土资源部2002年)。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1999)。

12、《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技术规定》(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6年6月)。

13、《福建省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数据库规范(试行)》(福建省国土资源厅2005年7月)。

14、国家测绘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标准。

15、其他有关土地调查、更新调查、变更调查、土地登记的文件、规定等。

(二)技术路线

根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目标要求,按照统一的土地调查技术标准和技术规范,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综合应用3S技术,通过全野外调查,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获取准确翔实的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并通过关系型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建立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实现土地利用的信息化和科学化管理。

(三)技术方法

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1)采用遥感技术获取影像数据,制作正射影像图(DOM),作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底图。

(2)采用全野外调查方法,应用全站仪、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等仪器设备进行新增地物补测。

(3)采用内外业一体化的作业方法,借助GIS软件,依据外业调查信息,在数字正射影像图中直接完成对外业调查信息的转绘和录入工作。

2、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1)应用数据采集、处理技术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在开展1:500、1:1000、1:2000大比例尺的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时,应尽可能采用解析法,运用内外业一体化的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以及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全站仪等现代化测量手段,开展土地利用状况及权属调查,准确确定宗地的位置、界址等信息。

(2)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籍调查、土地登记、土地勘测定界、大比例尺地形图等大比例尺图件成果,通过调查和数字化手段,完成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

3、基本农田状况调查

以省国土资源厅验收通过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件为底图,借助GIS软件将基本农田资料上图、建库。

4、土地权属变更调查

将已有的集体土地所有权界线套合到正射影像图中,制作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底图;按照有关要求,通过实地调查,获取土地权属变更信息;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方法,完成调查信息的转绘;整理、编制土地权属变更调查成果。

5、土地利用数据库与管理系统建设

(1)采用空间数据库和大型关系数据库技术,存储各类土地调查成果数据,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多源影像数据及其他非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2)建立市级数据中心,利用全省国土资源广域网,形成上下互联的土地利用数据管理与服务体系,为日常管理、信息和社会化服务提供统一的土地利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土地利用信息更新、交换与共享服务。

四、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

通过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取得一系列土地调查成果,主要包括:数据成果、图件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等。

(一)数据成果

1、市、县、乡、村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等各类土地面积数据;

2、市、县、乡、村基本农田面积数据;

3、市、县、乡、村不同坡度等级的耕地面积数据;

4、市、县、乡、村飞入地面积汇总数据;

5、市、县、乡、村海岛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数据;

6、市、县、乡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汇总数据;

7、市、县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数据。

(二)图件成果

1、各县(市)区外业调绘原图及外业成果图;

2、各县(市)区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3、市、县、乡土地利用现状图件;

4、市、县、乡基本农田分布图件;

5、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成果图件;

6、土地权属界线调查底图及成果图件;

7、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图集。

(三)文字成果

1、相关记录簿册

(1)外业调查记录手簿;

(2)土地权属界线协议书、争议原由书及相关文字记录;

(3)相关修改情况记录。

2、综合报告

(1)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报告;

(2)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技术报告;

(3)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自检报告;

(4)市、县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分析报告。

3、专题报告

(1)市、县基本农田状况分析报告;

(2)市、县城镇、村庄土地利用状况分析报告。

(四)数据库及管理系统成果

1、市、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

2、市、县多源、多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库;

3、市、县基本农田数据库;

4、城镇、村庄地籍调查数据库及管理系统;

5、市、县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管理系统。

五、工作进度安排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06〕38号)及《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我市应于2008年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市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任务,至2009年底基本完成全市城镇、村庄地籍调查工作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1、2007年6月-7月

(1)开展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准备工作,成立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福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各县(市)区成立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开展业务培训与宣传;

(3)加快县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进度;

(4)开展全市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5)县(市)区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的有关准备工作,包括本辖区已有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资料的收集和分析。

2、2007年8月-12月

(1)基本完成全市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外业工作;

(2)基本完成全市土地权属变更调查工作;

(3)完成基本农田现状分析工作;

(4)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试点工作。

3、2008年1月-4月

(1)全面完成县级农村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工作;

(2)完成市级土地调查数据接边汇总及分析工作;

(3)完成市、县级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4)完成市、县级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金融商业服务、开发园区、房地产等用地情况汇总;

(5)完成基本农田上图、建库任务;

(6)完成市、县土地利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

(7)向省国土资源厅申请验收全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不含城镇、村庄地籍调查)。

4、2008年5月-2009年12月

各县(市)区继续全面开展城镇、村庄地籍调查;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城市建成区、县城所在地建制镇的地籍调查。

六、组织实施

(一)组织保障

1、领导机构

为保证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政府成立福州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市发改委、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水利局、农业局、林业局、环保局、统计局、海洋与渔业局等单位一名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国土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国土资源局分管副局长担任。市民政局、农业局、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各一名业务处室负责人为联络员。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的组织协调,研究审定实施方案、经费安排和重大土地权属争议的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本辖区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各级政府对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负总责。各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积极配合、各负其责,确保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顺利开展。

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由市国土资源局具体组织实施,相关成员单位应积极配合市国土资源局开展工作,及时提供相关适用资料。市民政厅负责提供各级民政勘界相关资料;市建设局负责督促、指导各地建设、规划主管部门提供建设、规划相关资料;市海洋与渔业局负责提供海域勘界相关资料。

2、职责分工

市政府负责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

(2)检查督促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

(3)对各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进行预检,督促有关单位按照省级检查、验收意见和市级预检意见整改到位;

(4)全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统计、汇总、分析和上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负责本辖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包括:

(1)制定本县(市)区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方案和技术设计书;

(2)组织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对作业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

(3)对本县(市)区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进行自检,上报市预检、省验收,按照省、市级检查意见完成整改工作。

(二)宣传培训

各级政府要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重要意义,报道调查内容及工作进度,宣传典型经验及做法,提高全社会对调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市国土资源局要加强培训工作,积极组织县(市)区参加省国土资源厅的培训,并根据福州市实际情况开展业务培训,通过各种形式对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和专业队伍的技术骨干开展土地调查规程、规范等方面的培训,确保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技术保障

1、严格选择技术队伍

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实施方案》要求,选择有土地调查工作经验并经过省国土资源厅资格审查的专业队伍,通过公开招投标方式承担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工作任务。同时还应根据各专业队伍的生产能力,确定其能承接的任务数量,确保生产单位能按时保质完成所承接的土地调查任务。

2、建立严格的检查验收制度

各地应严格按照《福建省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办法》,做好检查验收工作。主要措施如下:

(1)实行调查成果分阶段检查制度。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检查验收分三个阶段进行,即试点验收、外业验收、内业验收暨总验收。各县(市)区外业调查工作必须采用先试点后铺开的方式,试点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后,方可全面开展外业工作;外业成果验收合格并对验收存在的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后,方可转入内业工作;内业工作完成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调查成果总验收。

(2)实行严格的分级验收制度。根据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省级汇总成果进行验收的要求,我省采取省、设区市、县分级负责检查验收的办法,县级土地调查成果由县级自检,市级预检,省级组织验收。

(3)实行一票否决制。在对我市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检查验收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在检查验收时,发现人为篡改土地调查成果的,检查验收不通过,调查的所有成果必须按步骤重新进行核实、修改;若连续三次发现同类性质问题的,该成果不予验收,同时要追究主要当事人的责任。

(四)经费保障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承担的工作任务共同分担。各级政府要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积极筹措资金,将调查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从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中列支,确保土地调查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4

一、报考条件、办法和时间

(一)报考条件按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及其实施办法的通知》规定执行。

(二)考试报名按属地原则进行。先由本人提出申请,按规定填写报名表,并交本人近期免冠正面照片一寸2张。经所在单位和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并由主管部门汇总后统一在规定时间内到指定地点报名。

(三)报名时间全省统一定为*月*日至*日(双休日除外)。省直单位和驻杭中央部属单位、部队的统计人员由所在单位统一到杭州市统计局办理报考手续。各市、县(市、区)报名地点由各级考办确定并公布。

(四)各级人事、统计部门对报考人员的资格要进行认真审查,并在报名表有关栏目内签署意见、加盖印章。

二、报考人员专业工作年限的计算

(一)专业工作年限是指取得相关学历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时间的总和,其截止时间为2009年12月底。

(二)原从事与统计工作相近的其他经济工作的专业工作年限,可连续计(换)算成统计专业工作年限。

三、考试时间及考点设置

(一)考试日期定为2009年10月25日。

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

下午2:00—4:30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

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时间及科目为:

上午9:00—11:30统计基础理论及相关知识

下午2:00—4:30统计工作实务

(二)考点设置。全省中初级资格考试考点一律设在各设区的市政府所在地条件较好的中学或其他专业学校。考场人数一般按30人或25人设置(5人以下不单独设置考场),特殊设置需要说明情况。

四、其他

(一)各地务请在5月底前将中初级考试报名资料通过《人事教育在线处理系统》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功能模块分别录入或导入数据库,7月底前编排好考场设置,9月底前做好准考证的核发工作,10月20日左右做好试卷接卷工作,10月21日之前上报值班人员姓名、职务和值班电话等工作。

(二)考务费收取标准仍按浙统考办1号文件规定执行。各市考办在报名结束后一个月内,统一上交省考办。汇款地址及账号如下:

单位:浙江省省级机关会计核算中心

账号:33001619880056618170

开户行:建设银行体育场路支行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5

1项目建设必要性

1.1补偿资金管理的需要

彰武县目前累计投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6230万元,年补偿资金也从2004年的127.5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002.9万元(国家补偿599.5万元,省级403.4万元)。自2010年开始国家实行惠农资金补偿到户政策,全县27817户林农获得惠农资金补偿。面对千家万户,如何管理好补偿资金,及时、快速、准确掌握惠农资金发放进度,摆在各级管理者面前。

1.2补偿面积与补偿资金精准化管理的需要

全县现有公益林78066公顷(其中:国家公益林41333公顷,省级公益林36733公顷),占全县森林面积的65%。国家补偿对象为9872个;省级补偿对象为17945个。国家公益林补偿小班为6497个,省级公益林补偿小班为14200个。由于生态公益林多次调整变动,加之乡镇基层人员变换频繁,再加上落后的管理手段,造成基层2010年库、2011年库、2013年库、2014年库都在使用,由于监管力度不够,不同程度的存在补偿资金与补偿面积不吻合,很难达到理想化。

1.3档案管理的需要

自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十余年来,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了全县生态建设水平再上了一个新台阶。档案管理工作存在较大难题,一是十年档案目前约有纸质档案15200套,共计45600页,历史数据查找难、保管难是个不争的事实;二是由于人员变动频繁,影像资料保管非常困难,到目前为止找不到一套完整的历史图片和影像资料。三是生态保护带来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非常明显,但是没有历史数据以及大量的资料查询,这一短板亟待解决。多年来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才能解决“补偿面积大,涉及群体多,补偿资金大,涉及档案多”的实际问题。

2项目推广与应用技术

生态公益林档案与惠农基金管理系统将林业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本着顶层设计、分级管理的原则,实现了省、市、县、乡镇(林场)四级共同使用一个软件,一个平台,软件具有三大功能、体现三个创新、实现三大效益,惠及全县林业系统。

3项目推广与应用成果

2014年12月,该系统在彰武县24个乡镇、5个国有林场公益林管理工作中正式应用推广,培训专业技术人员62人。

3.1平台建设

开展网络版“生态公益林档案与惠农基金管理系统”省、市、县、乡四级平台建设。

3.2功能开发

发挥两大功能,一是实现省、市、县三级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的功能;二是实现省、市、县、乡四级生态公益林惠农基金管理的功能。

3.3数据库建设

建设两大数据库,一是省、市、县三级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数据库;二是省、市、县三级生态公益林惠农资金管理数据库。

3.3.1生态公益林档案管理数据库

建立档案管理数据库,实现对各类文书档案、财务档案以及电子文件进行上传管理,并可扩展实现对科技档案、实物档案、声像档案等进行管理。档案管理功能涵盖整个档案业务流程,包括档案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检索、利用、编研和统计。

3.3.2生态公益林惠农基金管理数据库

开发惠农基金管理功能,建立国家、地方两个统计数据库,设置年度补偿标准维护管理模块、资金数据填报、资金统计等模块。资金数据填报功能实现乡(镇)、县(区)、市、省各级单位补偿资金按季度逐级上报,分级管理、层层把关,依照数据库对上传小班数据逐条校验,实现小班数据和补偿资金的精确统一;资金统计功能实现上传小班数据自动汇总,生成资金发放季度报表、资金发放面积及资金汇总表等七个报表,很好的满足了公益林惠农基金发放的汇总统计工作。

4科技创新

4.1架构创新

全省一个平台,省、市、县、乡四级应用,特别是一个软件实现“档案管理、资金管理”的双重功能,实现了架构创新。该软件的研发“一个平台四级应用”节省了大量的研发经费、维护经费,极大的方便了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

4.2技术创新

采用C/S+B/S研发,一是提高了软件的分布性,方便了查询、浏览等业务;二是业务扩展更方便,增加网页即可增加服务器功能;三是维护简单方便,改变网页,即可实现所有用户同步更新;四是开发简单,共享性强,成本低,数据可以持久存储在云端而不必担心数据的丢失。

4.3应用创新

4.3.1软件实现文本、数据、影像档案和惠农基金一体化管理,按层级进行应用,软件系统功能涵盖整个档案业务流程,可以实现各部门的各类档案网上资源共享。4.3.2实现直补到户资金报表网上填报,省、市、县、乡四级单位自动汇总统计。4.3.3实现小班数据与补偿基金的统一。数据填报过程中能够分别按照国家、地方两个资源数据库和系统维护数据,提供对上报数据的校验。对上报的小班数据通过所属林班、小班、面积、补偿金额、所有者身份证号位数、补偿标准等项,逐条进行校验,对错误数据自动进行筛选,并生成错误日志,纠正后才能成功导入。

5结论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6

嘉峪关市、甘南州教育局,有关市(州)、东风场区教育考试招生机构(考试院、招办、会考办、中心):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深化教育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提升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高中学考)信息化管理水平,2019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夏季学考)文化科目实施网上报名,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报名时间

2019年4月8日-12日,逾期不予补报。

二、报考对象

文化科目:普通高中二年级学生,高三年级、往届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信息技术: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高二年级、高三年级、往届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

凡未取得我省普通高中学籍的考生不得参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

三、考试科目及考试时间

夏季学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英、日、德、法)、生物、思想政治;藏语文、藏数学(翻译卷)、英语、藏生物(翻译卷)、藏思想政治(翻译卷)、加试藏语文、加试汉语文;蒙语文、蒙数学、蒙生物、蒙思想政治、汉语文;信息技术。

文化科目考试时间按照《关于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及时间安排的通知》(甘教考院〔2019〕12号)执行。

信息技术科目考试时间按照《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甘教考院〔2019〕27号)执行。

四、报名办法及流程

2019年夏季学考文化科目实施网上报名,报名工作分信息录入、科目报考、信息确认、考场编排四个步骤完成。信息技术维持原报名方式不变,具体办法详见《关于做好2019年甘肃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工作的通知》。

(一)信息录入

1.3月18日至29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负责将本辖区参加本次考试考生的姓名、性别、身份证号、民族、学籍辅号等基础信息按照统一格式导入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网上报名系统平台。

2.录入工作完成后,由省、市两级考试管理部门对录入信息进行校验及资格审核。校验重点包括考生信息是否完整、身份证号是否、学籍辅号是否准确等项目。3月29日前,各市(州)完成校验工作。

3.参加考试的考生须进行图像信息采集,没有图像信息的考生不得参加考试。在校生由学籍所在中学负责采集,往届生由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指定地点采集。采集工作完成后,由报名中学负责将考生图像信息于4月1日前上传至网上报名系统平台(中学登录网址:gssch.ganseea.cn),市、县考试管理部门负责业务指导和信息校验。图像采集时,严禁翻拍或扫描照片等。

图像信息要求:考生本人正面免冠彩色头像,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背景颜色为蓝色,像素不小于240×320,高宽比为4:3,文件大小不得超过20K。采集后的考生照片要求使用身份证号命名,照片为JPEG格式。

(二)科目报考

1.4月8日至12日,考生自行登录网上报名系统平台进行网上报名,登录地点不做限制。用户名为考生本人身份证号(尾号为X须大写),初始密码为身份证号后8位(尾号为X须大写)。首次登陆的考生须更改初始密码。

2.登陆报名页面后,考生首先查验本人基础信息是否准确,再选择本人所在年级和当次考试科目,并填写联系方式,无误后确认提交。如发现本人基础信息有误,可携带相关证件向报名学校申请修改,学校汇总后报县级考试管理部门,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汇总后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统一修改。修改正确后考生再次进行信息确认。

3.报名规定时间内,考生可反复修改科目信息;报名工作结束后停止修改。

4.系统平台默认科目全选。小语种考生自主选择外语语种。补考生自主选择补考科目;已取得考试合格的科目报名无效。

5.有学籍但系统平台无基础信息不能报名的,考生携带相关证件向报名学校申报,学校、县级考试管理部门逐级汇总上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经市级考试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导入基础数据,再参加网上报名。

(三)信息确认

1.科目报考工作结束后,报名学校负责打印《甘肃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考生报名确认表》(详见附件1)。考生到报名学校领取本人纸质确认表,经核实无误签字后上交学校。报名学校要再次审核信息是否准确、照片是否为本人等,核验工作结束后按班级汇总后交县级考试管理部门存档备查,4月19日前完成确认工作。具体流程按各市(州)要求组织进行。

2.信息确认过程中,如发现科目信息错误,考生可向学校申请修改,再进行信息确认。再次发现基础信息错误的,考生携带相关证件向学校申请,学校、县级考试管理部门汇总后逐级上报市级考试管理部门统一修改,修改正确后再次确认。

3.凡不在纸质信息确认表上签字的考生,均视为自愿放弃报名考试资格。

(四)考场编排

1.考点原则上应设在县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确因困难需要在乡(镇)设考点的,应报请市级考试管理部门批准。

2.考试要求全部安排在标准化考点进行。确因考生集中到现有标准化考场存在困难的,可将考点设在具有电子监控、安装无线电信号屏蔽设备的考场,其考试监控数据必须留存三个月存档备查。

3.考场由县(区)考试管理部门负责使用报名软件进行编排。考生准考证号由“学籍辅号(11位)+考场号(4位)+座位号(2位)”构成。省教育考试院负责统一制作考生条形码,随同试卷下发。

五、考试经费

按照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财政厅《关于做好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经费保障工作的通知》(甘教财〔2016〕8号)执行。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报名工作的组织领导

高中学考实施网上报名是提升考务管理水平、实现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各级考试管理部门要加强领导,精心谋划,强化管理,周密组织。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每个符合条件的考生按时报考。中学要开放计算机机房,为考生提供上网报名的便利。今年是高中学考首次实施网上报名,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沟通,及时处置,确保报名工作顺利进行。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7

一、上半年工作回顾

(一)坚持科技进步考核,巩固科技强区建设。以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为重要抓手,深入贯彻落实推进“两创”和巩固“科技强区”总战略,加快建设“生活品质之城”和建设“三个*”。为确保完成各项创建及考核工作任务,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主动沟通、汇报,认真完成考核各项准备工作。5月29日,市考核组已对我区进行了20*年度党政目标考核现场初核。据20*年5月的《20*年度县(市、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预报告:20*年度我区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为5.33亿元,较上年增长19.13%,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例为1.24%,较20*年增长4.27%。为进一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每两年一次的省级科技强区复核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引进培育高新产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上半年,区科技局以“企业服务月”活动为抓手,深入调研企业实际情况,重点开展辅导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先后走访了多家企业,做好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申报辅导工作。开展20*年度*区科技进步奖评审,共评出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12项。涌现了大批创新型科技项目,截止5月底,已辅导推荐*汇捷食品化工有限公司、*利尔达科技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申报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已推荐国家星火计划等国家、省、市科技计划65项,已有*凯迪环卫机械设备厂的立式垃圾压缩机等7个项目列入*市成果转化项目。同时,组织*中亚机械有限公司、虎牌控股集团、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人人集团有限公司4家企业申报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100强,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47家。组织企业参加*市科技创新五个“十佳”评选活动,*区科技创业中心获得*市“十佳”孵化器荣誉称号,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浙江天马轴承股份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培育成为*区唯一首批列入“*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新技术企业”的单位,该公司20*年研发费投入达6950万元,获得多项国家技术专利,并被培育为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25.61亿元,利润总额达3.12亿元。该公司共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4项,国家火炬攻关项目2项,省、市重大科技项目18项,已集“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中国驰名商标”、和“最具市场竞争力品牌”四大部级荣誉称号于一身,成为*高新技术的龙头企业。

(三)培育发展创意产业,推进产学研联合。紧紧抓住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机遇。围绕运河天地文化创意园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区文化创意产业基地认定与管理办法》,建立由区统计局、科技局、镇(街道)、基地等组成的文化创意产业统计服务体系,在各镇(街道)建立了文化创意发展领导小组,加快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属地管理工作机制。对符合认定条件的创意产业基地,启动了市级孵化器申请认定程序。开展以“擦亮运河天地品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完成“运河天地”品牌的商标注册工作。上半年,还积极配合区政府与城市学院成立创意产业项目小组,主题开展《*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地调研》,并与城市学院在“*区全民科学素养调研”、知识产权等方面合作开展软课题项目,促进了产学研联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通过积极推动辖区企业与院校合作申请*市产学研项目,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服务平台,有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辖区所属的*市化工研究院被评为二*年度*市科技创新十佳高校院系科研院所。

(四)培育创新载体,增强创新实力。一是企业孵化器建设得到加强。以部级创业服务中心标准为建设要求,区科技创业中心以做好孵化企业的服务、管理、引导工作为重心,求发展、求实效。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部级孵化器,成为*市区县中第二家部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这是继2004年区科技创业中心被认定为省级重点孵化器以来,我区孵化器建设的又一次突破,为全省和全市孵化器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1-4月,区科技创业中心119家孵化企业实现技工贸总收入0.96亿元,上缴税金158万元,比去年同期的142万元,增长了11%。二是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得到加强。上半年,我局继续做好市级以上高新技术研发中心的辅导申报工作,已辅导*鸿鹄电子有限公司、*万马高能量有限公司、*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准备20*年*市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专家评审答辩材料,推荐引导虎牌集团、人人集团等4家企业申报20*年第一批省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市级以上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3个,其中省级企业高新技术研发中心1家。三是知识产权工作得到加强。出台《关于鼓励提升区域自主知识产权能力的若干意见》政策,分别对专利申请、专利试点企业、企业研制含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以及被国标、行标所采纳、推荐、备用并在有效期内的企业专利技术进行重点支持与奖励。积极开展“世界知识产权日”暨20*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等系列宣传活动,加大了知识产权的宣传与影响。以参与组织20*“创意*”工业设计大赛为契机,举办了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4家高等院校与*人人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的“创意设计对接会”,各院校专家对浙江建华压滤机有限公司的压滤机外型及结构等的创意设计,进行讨论。培育辅导人人集团等5家企业申报20**市专利试点企业,力争我区市级以上专利试点(示范)企业数大幅度增长。四是“科技信箱”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利用“浙江科技信箱”这一科技服务平台,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主导,积极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技术合作,今年上半年,新增发展单位会员30个,个人会员241人,累计单位会员144个,个人会员1159人。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8

关键词:MPLS VPN 多标签交换 QoS 政务信息网 电子政务

福建省政务信息网从2002年1月建成并投入使用,由省-市-县(市、区)纵向网、省直机关横向接入网、设区市横向接入网和县(市、区)横向接入网构成,形成了“王”字型的网络结构。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在此网络平台上承载的应用也随之增加。由于缺乏有效的流量控制和网络管理手段,网络经常会发生阻塞,无法对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提供保证。许多应用对于目前的IP技术(如语音和视频)等显得力不从心,而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有望解决这一问题。

一、MPLS VPN概述

MPLS是由思科(Cisco)标记交换演变而来的Internet工程任务组(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IETF)标准协议,是一种标记转发的典范。标记表示路径和服务的属性,在入口的边缘、流入的数据包被处理做上标记,位于核心的设备仅仅读这些标记,赋予适当的服务,然后根据标记转发这些数据包,对这些数据包的分析、分类和过滤只在进入边缘设备时发生一次。经过出口的边缘设备时,标记被移去,数据包转发到最终目的地。

MPLS基于Cisco标记交换技术,为传送增值的IP服务奠定基础。MPLS这种基于标签的传送机制不仅简化了在一个复杂网络中IP数据的路由,而且提供了颇具扩展性的IP增值业务。Cisco的MPLS与Cisco IOS软件、以及成为公开标准的VSI结合在一起,可作为实现用户IP服务的基础。网络管理人员现在可解决三个最具挑战性的IP服务:

⑴应用面向非连接的IP VPN,与帧中继具有相同的保密性,无需隧道技术或加密。

⑵在一个IP VPN里支持多级别服务,为每个用户提供专用的业务策略。

⑶通过可管理的IP服务来满足各种用户的需求。

二、福建政务信息网MPLS VPN的部署与开展

对福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而言,技术上需要重点实现的也是两个方面:一是安全隔离,保证各业务系统逻辑网络的相对独立性,以满足不同业务系统对安全性、服务质量、管理、拓扑结构的要求;二是受控互访,为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流程整合提供互相访问的途径,而且保证访问的安全性。

⒈总体方案

为满足以上的业务需求,MPLS VPN的部署是在省、9个设区市、84个县(市、区)分别配置一台服务商边缘(Provider Edge,PE)路由器,构成MPLS网络骨干。每个单位通过以太城域网汇接到本地MPLS网络骨干节点(PE)。其具体部署如下(参见图1):

⑴省核心GSR 12008作为P(Provider)节点,用于交换各地市的MPLS报文;

⑵各设区市的接入路由器C7507、C3661作为PE节点;作为PE用于设区市、县(市、区)各业务系统的VPN接入;

⑶县(市、区)核心设备C3640支持MPLS VPN,作为PE,使县(市、区)的VPN用户可以就近接入到VPN中,避免大量VPN接入到市级PE设备造成负担;

⑷省级核心GSR 12008与各设区市、县(市、区)的接入路由器PE节点构成MPLS域,IGP采用OSPF,同时还要运行MP-IBGP协议(用来传递VPN内部路由及VPN属性等信息);各VPN的Site与PE之间,可采用静态路由配置,或运行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EBGP等;各政府系统的分支机构可作为其VPN的一个Site。由于MPLS BGP VPN可为VPN的每一个Site提供一个单独的VRF,因此采用MPLS BGP VPN技术可以做到应用系统的隔离。

⑸CE(Customer Edge,用户边缘设备)的接入:在局域网通过VLAN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二层隔离,同时业务系统与PE之间也可以通过VLAN进行连接,在PE的接入侧,为每个VPN划分一个子接口,将VPN相应的VRF与子接口进行绑定,不同VPN的流量通过不同的子接口接入。

⑹为各业务系统提供受控互访的能力:对于一些业务系统,如政府系统与党委系统存在合作关系,类似于Extranet的需求。如果业务系统间准许实现安全互访则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target属性即可满足。实际上大多数互访都是受限访问。

⒉网络路由选择

MPLS VPN平台间路由即P和PE间路由要同时运行IGP和MBGP4,其中IGP中只有IS-IS和OSPF可用。而PE与CE间的选择较多:静态、RIP2、IS-IS、OSPF、BGP4等。

目前,可用于大规模的ISP同时又基于标准的IGP的路由协议有OSPF和IS-IS。Cisco的IOS系统可同时支持OSPF和IS-IS路由协议,同时在为这两种路由协议的标准化和扩展功能不断努力。两种路由协议均是基于链路状态计算的最短路径路由协议,均在大型ISP网络中得到成功应用。相对来说,OSPF用于企业网中较多,IS-IS用于电信网中较多。福建政务信息网络平台采用OSPF路由协议,与用户网络连接一般使用静态路由。

⒊地市纵向网改造方案

⑴在MPLS VPN开展过程中,作为省级纵向网络的核心设备Cisco 12008支持作为MPLS VPN的P节点,但Cisco 12008现有IOS版本12.0(16)S1不支持组播业务,需要对IOS版本升级到12.0(27)S1以上,并相应扩充256M内存。升级后的Cisco 12008将作为P设备继续沿用。

⑵设区市级节点设备Cisco 7507、Cisco 3661目前的IOS支持作为MPLS VPN的PE节点,但由于MPLS VPN需要开销一定数量的硬件资源,所以在内存上要进行升级,建议把现有Cisco 7507设备相关板卡的内存升级到256M,把Cisco 3661的64M DRAM更换为128M DRAM。

⑶建议县(市、区)级节点先升级并沿用Cisco 3640,需要把现有Cisco 3640的64M DRAM更换为128M DRAM。

⒋省直机关宽带网改造方案

作为省直机关宽带网汇聚设备――5台Cisco Catalyst 6509(经济信息中心、电信枢纽、东街、华林、省政府)的产品配置目前无法支持MPLS VPN。考虑到业务的可扩展性,改造方案采用设备替换与利旧,即新增H3C S9505交换机做为PE设备与利旧Cisco Catalyst 6509交换机作为省直机关宽带网的汇聚层设备,即新增千兆核心多层交换机作为PLS VPN的PE设备,Cisco Catalyst 6509作为各厅局的接入线路汇聚。新增的PE设备提供750Gbps背板带宽,300G吞吐容量,64G端口容量,178Mpps全线速转发;PE设备支持完善的Diffserv/QoS保障,同时支持 MPLS 以及基于MPLS的VPN业务,可以支持512个VPN,完全满足目前以及将来福建政务信息网MPLS VPN的业务开展需求。

⒌QoS服务的部署

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福建政务信息网成为一个集成了数据、视频、语音、多媒体等业务的综合网络,不同的业务(如视频、语音)系统对网络服务的要求不同。在这个统一的网络平台上,需要考虑对于不同的应用数据根据其具体要求提供相应的网络服务,并能在因故障导致网络资源稀缺时保证关键性业务数据的传输,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合理部署愈发显得重要。通过QoS技术,可针对福建政务信息网不同的各种应用需求,为其提供不同的服务质量。

福建政务信息网MPLS VPN对QoS的部署如下:

⑴采用Diffserv模型。

⑵按照业务类型确定优先级,相应的把视频、语音等对实时性要求较高的业务打上高的优先级,保证其在网络传送中处于最先传送的有利地位。

⑶在福建政务信息QoS规划中,建议在接入层中进行流分类和限流,并采用WERD技术避免拥塞。在接入层交换机进行流分类,根据不同的IP子网、IP地址或TCP/UDP端口号,区分出不同的业务,然后根据每种业务重要性的不同,设置不同的IP Precedence或者802.1P优先级。

⑷在省级、市级的核心设备把IP TOS 映射到MPLS COS中,并配置LLQ进行队列调度。

⒍MPLS VPN业务的管理

MPLS VPN不同于以往IP业务,MPLS VPN涉及到的技术多且复杂,并且网上设备形态复杂(多厂商并存:华为、Cisco等),如此增加了管理的难度。针对这一情况,在省经济信息中心设立基于统一网管平台之上的MPLS VPN业务管理系统。MPLS VPN业务管理系统客户端采用JAVA开发,具有平台无关性,可以运行于多种平台之上,可以基于业务来管理多厂商设备:例如华为、Cisco。MPLS VPN业务管理系统主要实现以下的功能:

⑴承接VPN 业务订单,生成业务请求并进行网络部署;

⑵维护VPN 网络数据,监视网络性能、故障等;

⑶VPN 网络性能、故障的业务相关性分析,为业务保障提供原始数据。

三、MPLS VPN部署中存在的问题

⑴由于价格和前期测试完善性的问题,省直机关宽带网改造中新增H3C S9505交换机做为PE,原来的汇聚交换机Cisco Catalyst 6509只做二层的汇聚功能,不如改造Cisco Catalyst 6509,购买OSM模块或者升级引擎,使得原有的Cisco Catalyst 6509实现MPLS VPN功能,这样可以减少省直机关宽带网中PE设备和汇聚的中间环节,降低故障,也能使得全网骨干设备保证产品系列的一体化,降低不同厂商设备配合出现的错误环节,有利于网管的统一部署和管理。

⑵地市纵向网络中的PE Cisco 3640由于Flash容量的限制,IOS无法升级到更高的版本,对Qos的部署到位会有一定的难度。

⑶厦门和省政府作为此次项目建设中的视频会议MPLS VPN实例中的两个接入部分,由于厦门中区的接入由其自行组网,MPLS VPN和普通的业务应用有混合,导致二层透传调整的配置较多;省政府节点由于属于横向网电信网管范围,存在同电信配合协调配置的问题,由于CE端内部网络中楼层交换机数量和型号众多,给实施也照成一定难度。

⑷此次网管采用了华三的MPLS VPN网管,由于福建省政务信息网主要设备是Cisco设备。众所周知,不同厂商的软件标准不尽相同,用华三的网管管Cisco设备,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只能在配置后发现和观察MPLS VPN网络状况,不能用于MPLS VPN的建立和快速部署。

四、MPLS VPN的前景和注意点

⑴福建省政务信息网MPLS VPN网项目的成功实施,对一些没有实施该项目或即将实施该项目的省-市-县三级纵向业务系统应用的开展,节约了组网的投资,业务的安全性也有一定的提高;但如果纵向业务是面向除本部门的、受访问的对象涉及其它党政部门的部门,就不适合使用MPLS VPN网。

⑵由于资金投入和历史的原因,在王字型的网络体系架构中,省直宽带网中厅局接入端和纵向网络市、县横向接入端,由于接入方式多样,组网过程中网络设备涉及多个厂商,设备间的兼容性和配置难度都相对较大,所以厅局纵向MPLS VPN实例的开设,在节省组网投资的同时,在CE端接入上要给予一定资金投入,用以进行必要的改造,同时还要加大沟通协调的力度。今后,可以通过一次厅局纵向MPLS VPN的开设,形成建设规范标准化、模式化,便于推广和维护。

⑶福建省政务信息网MPLS VPN网络的建设规模应在控制数量的基础上推广,在有限的带宽资源下,在设备处理能力相对饱和的状态下,过多地开设MPLS VPN实例会导致网络性能的下降。建议相对独立、重要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应用进行MPLS VPN的建设,以目前的网络资源,应控制一定的数量范围,力求精而不是多。

⑷目前政务网上部分重要部门已经在其CE上配置IPSec协议,对报文进行加密处理。所以在MPLS VPN的开展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与IPSec的配合问题。当传送报文到了运行着MPLS VPN的骨干网络上,则进行IPSec终结,通过MPLS VPN上承载IPSec报文,既提供了加密功能,又没有降低性能(因为MPLS是按照标签进行转发,与所承载的报文无关)。

MPLS是一种结合了链路层和IP层优势的新技术。在MPLS网络上不仅仅能提供VPN业务,也能够开展QoS、TE、组播等业务。它在组网的灵活性、安全性等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优势。从某种意义上说,将MPLS VPN技术应用于福建省政务信息网,提升了网络的品质;随着福建省政务信息网接入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的深入开展,对基本MPLS的IP虚拟专用网的需求也会日益增加。通过合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规划建设方式、探索成熟可行的技术方法,MPLS VPN技术应用将有更广阔的前景,将为福建省电子政务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简介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9

关键词 病虫测报;问题;发展对策;湖南湘西

中图分类号 S4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55-02

湘西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侧的武陵山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光热偏少。全州耕地总面积13.5万hm2,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柑橘、玉米、油菜、蔬菜、烤烟、马铃薯、茶叶、百合等。受地理、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历年来主要农作物病虫发生程度均在偏重以上。因此,做好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及时、准确地为防控工作提供情报信息指导显得非常重要,特别是农作物所倡导的“公共植保、绿色植保”对测报工作提出了更新的要求[1]。

1 测报体系基本情况

1.1 队伍现状

湘西州现有1个州级植保站及8个县(市)级植保站(局)。截至目前,全州共有病虫测报人员216人,其中州级3人,含专职测报人员1人;县级43人,含专职测报人员21人;乡(镇)级167人,全部为兼职测报人员。职称方面,推广研究员1名,高级农艺师1人,农艺师82人,助理农艺师95人,技术员31人,其他6人。年龄结构方面,30岁以下的占3.7%,30~40岁的占32.4%,40~50岁的占39.8%,50岁以上的占24.1%。

1.2 病虫监测点

全州8个县(市)共设立54个病虫测报监测点,其中水稻26个、柑桔13个、蔬菜8个、烟叶2个、马铃薯2个、葡萄1个、玉米1个、猕猴桃1个。常规监测对象主要为水稻、柑橘、蔬菜、油菜、玉米、马铃薯、百合等,监测对象涉及30余种病虫害。

1.3 监测设备

目前,8个县(市)全部安装了自动虫情测报灯,3个县已建成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并投入使用,病虫观测圃、虫情测报灯、孢子捕捉仪、田间小气候观测仪、移动数据采集及GPS、病虫电视预报编辑制作等仪器设备的应用丰富了病虫测报手段,提升了病虫监测水平,提高了预测预报准确率。另外,州级及4个县(市)区域站正在建设之中。

1.4 病虫测报

测报工作是植保工作的基石,也是植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各级植保部门均把测报工作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一是做好重大病虫会商预报,在每年年初和年中各召开1次主要农作物病虫趋势分析会议,做出全年和半年的趋势分析,为各级政府部门指导农业生产作参考。二是制定联系汇报制度。根据省植保站病虫调查和汇报要求,制定了农作物病虫报表联系汇报制度,做到主要病虫害7 d报1次,突发性病虫害及时汇报。在重大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实行专人值班制度,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并将各县市病虫汇报情况列为年终植保工作评先评优的考核内容之一。三是及时病虫信息。按时向上级业务部门汇报病虫发生情况,主动与兄弟市州交流病虫发生与防治信息,做到病虫信息互通共享。综合运用电视、网络、声讯等快速高效的信息传递手段防治信息,做到重大病虫防治技术信息无缝覆盖,及时指导大面积防治工作的开展。四是推进县级可视化预报工作。2012年,全州共有7县(市)开展了农作物病虫电视预报工作,共制作和播报病虫预报和防治技术39期次,其中水稻病虫防治21期次,柑橘病虫防治11期次,其他作物4次,收视率达68%,深受农民群众的好评。五是抓好病虫信息与植保技术进村入户。2012年,州县(市)植保部门共编写发放病虫情报125期次共10.255万份,排出病虫情报公告版75期次12 500份,发送病虫防治通知单74期次6.8万余份,印发技术明白纸3.2万份,张贴大幅防治通知6.5千余份,出动植保宣传车85次,发送病虫防治手机短信3.85万余条。

2 存在的问题

2.1 设备老旧或闲置

一是设备损坏。据2012年年底统计,全州8个县市的自动虫情测报灯能正常使用的仅有2盏,其余的均因露天环境及使用年限等原因出现不同程度损坏而影响使用。另外也存在人为破坏监测设备的情况,如永顺县植保站的自动虫情测报灯曾遭人盗卖。二是设备闲置。有的县区域站建成后,由于诸多原因,仪器设备摆放在实验室内长期未使用,造成了仪器的浪费。

2.2 工作经费不足

多数县(市)植保站没有病虫测报专项经费,而有测报工作经费的一般每年仅为2万~3万元,乡级更谈不上测报经费。由于经费有限,每周的病虫测报田间调查受到很大影响,不利于工作的正常开展。

2.3 田间调查时间偏少

测报数据第一手资料必须来自田间,测报人员每周均要进行田间调查,但由于多种原因,基层测报人员田间调查次数偏少,或调查的监测点不全,达不到规定调查要求,不能很好地完成测报调查任务,有些测报人员上报数据甚至凭经验填报,不能真实反映田间病虫发生情况。

2.4 工资待遇低,人心不稳定

由于农业系统人员工资普遍较低,待遇差,加之下乡调查工作辛苦,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正规的高校毕业生特别是高学历人才不愿意到基层植保部门工作,即使是工作后也不安心,不时有部分年轻人考到福利待遇更好的单位(如烟草公司等);二是部分人对待工作不尽心尽力,有得过且过的思想,下乡调查马虎,测报数据大打折扣;三是许多乡镇农技人员为创收,以搞经营为主,正常的测报工作得不到重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测报工作的开展。

2.5 人员结构不合理

一是人数偏少,大部分县(市)植保站专职测报人员仅为1~2人,乡镇一般没有专职的测报人员,导致很难完成每周主要农作物的病虫测报调查任务;二是年龄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下人员仅占36.1%,部分测报人员由于年龄偏大,计算机水平较低,在植保专业统计网络填报及数据上报过程中存在较大困难;三是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县(市)测报人员不是大农学类专业,对于病虫害专业知识掌握不够,不能很准确地完成田间调查及数据上报任务。

2.6 测报技术较复杂

目前农作物有害生物测报技术比较规范,但部分测报技术在操作过程中不太方便、简捷,给测报人员田间调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在病虫害田间调查中,病害的测报技术涉及到病情指数,而病情指数公式计算比较复杂,基层测报人员不太容易掌握,往往凭经验来估算,数据有较大误差。

2.7 管理体制不畅

由于州站对县(市)级植保站仅为业务上的管理,没有太大的约束力,存在测报任务下达到县后个别县不够重视,工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另外,乡镇农技站大多属双重管理,以乡镇管理为主,导致乡镇病虫测报工作的开展不太理想。

3 发展对策

3.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河北、重庆、天津、湖南、江西等省、直辖市相继出台了《植物保护条例》[2],此外,为了突出病虫测报工作在农业中的重要性,湖北省和四川省还分别出台了《农作物病虫测报管理办法》和《四川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员管理办法(试行)》。湖南省也应争取省人大或省政府就测报工作立法,明确测报工作的公益性职能地位,切实加强病虫测报队伍、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投入等的管理和保障。

3.2 加大财政投入

应进一步明确病虫测报的公益性职能,在资金保障上,要建立长期稳定的财政预算制度,各级财政在预算中要对病虫监测预警提供公共财政支持,确保相应的专项投入,并随着财政的增长而增加。

3.3 健全测报队伍

针对基层测报人员偏少、流动性强的现状,各县(市)应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测报人员队伍,最好从农业院校中招聘专业人才,并保证其在较长时间内直接从事测报岗位,确保测报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应严格控制非农专业人员占编进入植保系统。

3.4 抓好业务培训

对于测报新人应统一参加病虫测报理论与实践岗前培训,培训合格方可上岗,同时,每2~3年对所有测报人员进行一次业务培训、学习、生产实践等,加快知识更新步伐,提高测报人员水平和能力。

3.5 加强职业道德和责任教育

通过对测报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和责任教育,提高测报人员对测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增加测报人员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3.6 提高测报人员待遇

对于经常下乡进行病虫调查的测报人员要适当增加补贴,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并在晋升职称时给予优先考虑,以激发测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7 创新方式

综合运用网络、电视、广播、手机短信、报刊等快速高效的信息平台和传播工具进行。首先要重点抓好主要农作物病虫关键防治时期病虫电视预报,由于其具有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形象生动、信息传递快捷、时效性强、信息覆盖面广、普及率高等显著特点[3],方便广大农户及时了解相关防治信息,利于提升病虫防治水平。其次在州、县(市)两级的农业网站开设病虫情报专栏,及时病虫情报及病虫知识,还可在州、县(市)报刊开设农业相关栏目,如《团结报》已开设《农技之窗》,方便农户了解主要农作物病虫信息。另外,设立病虫预报咨询电话。如山东省、江苏省等地已设立“农业110电话”,通过组织专业人员,利用电话对农户无偿进行技术咨询,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积极作用[4]。

3.8 强化区域站管理

为加强对区域站的管理,河北省植保植检站制订了《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测报区域站管理办法》和《河北省测报区域站测报工作考核办法》,规范了测报区域站及其职责、调查监测与预报、测报设施管理和奖惩等内容。湖南省也可制订相关的管理办法,严格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区域站的有害生物监测作用。

4 参考文献

[1] 谭涵月.红河州病虫测报现状及发展对策[J].云南农业,2011(5):43-44.

[2] 吕国强,赵文新,王建敏,等.河南省农作物病虫害测报工作现状调查及对策思考[J].中国植保导刊,2009,29(10):36-38.

省级技术中心汇报篇10

为做好2008年省财政专项资金技术创新项目组织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申报的重点及条件

1、项目申报的重点

(1)重大新产品培育专项。引导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投入以及自主品牌建设,加快主导产品的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进程,把新产品做大做强,迅速形成规模效益。

重点支持的项目:

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主要支持以市场为导向、为提高生产力水平和发展新兴产业,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应用价值的重大科技成果所进行工业化试验、开发、应用等直至形成产业化。

中试产品规模化生产项目。主要支持技术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间试验产品规模化生产。

创新品牌产品培育项目。主要支持一批近期已开发成功,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通过自主品牌的策划和营销,迅速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形成规模经济的重大新产品。

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项目。主要支持汽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机床工具及基础件等四大产业,日产5000-10000吨大型水泥成套设备、大型煤化工及化肥成套设备、大型矿用机械产品、大型环保成套设备、汽车制造技术装备自动化生产线、大型港口机械设备和船舶制造等六大重大成套技术装备研制,以及其他能形成规模效益的重大装备研制。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专项。主要支持重点领域的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围绕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企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相应的实验室、研究中心和工程化验室平台等,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3)企业信息化建设专项。主要以产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工艺技术的变革、管理水平的提升为目标,推进企业系统整合与信息集成,着力提升中小企业技术装备和管理信息化水平。支持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数字设计与制造一体化技术应用、高端信息化单元技术应用、面向供应链的协同信息平台建设、企业信息共享与业务集成应用和中小企业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等综合系统建设及企业计划与财务、物资与库存、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及网站等专项系统建设。

这次项目申报的重点企业是:省重要骨干工业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及省级以上技术中心企业和节能减排重点企业。

2、申报项目的条件

除具备省财政厅、省经委财企〔**〕990号文件规定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下列条件:

(1)重大新产品培育项目,要求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并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要求产品3年内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3000万元以上,其中重大技术装备产品3年内实现年新增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

(2)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支持的技术中心必须是**年度评价合格的国家和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3、申报材料

(1)**省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申请表(附件1);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2);

(3)**省2008年企业技术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汇总表(附件3)。

二、项目申报程序及要求

1、申请专项资金的项目,原则上是列入省政府和省经委各类项目规划、年度计划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