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13:15:35

省级范文篇1

部级期刊:

一般说来,“部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部级刊物。

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省级范文篇2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服务科学发展和加强省级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经省委领导同意,省委组织部和省人事厅决定在全省范围内面向基层公开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并要求全省各地认真做好相关配合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公开选调计划和职位

这次从基层公开选调公务员计划为112名,涉及省级机关28个部门和单位。具体职位详见《**省从基层公开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计划职位表》。

二、公开选调对象及条件

(一)选调对象:面向县(市、区)、乡镇(街道)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机关工作人员)。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省法院、检察院、公安厅职位选调对象扩大到省辖市机关公务员。

(二)选调条件:

1、符合《公务员法》规定的基本条件;

2、担任科级及以下职务;

3、具有3年及以上公务员工作经历(省选调生需有2年及以上工作经历);

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5、正科级干部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73年1月1日后出生);副科级干部年龄不超过32周岁(1976年1月1日后出生);科员及以下干部年龄不超过30周岁(1978年1月1日后出生);

6、身体健康。

具体报考职位所需其他条件详见《**省从基层公开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计划职位表》。

三、公开选调程序和时间安排

这次公开选调工作程序主要有九项:(1)公告和简章;(2)报名;(3)资格审查;(4)名单公示;(5)笔试;(6)面试;(7)考察;(8)体检;(9)公示、办理调动手续。

这次公开选调工作历时2个月,从10月8日至11月底。

从基层公开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公告》及《简章》等相关内容,可登录**省人事考试网站查阅。

四、配合做好公开选调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深入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各镇、市级机关各部门要充分认识从基层公开选调优秀公务员充实省级机关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树立大人才观和全局意识,推动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鼓励和动员符合条件的同志积极参与,踊跃报名,并做好正面引导和思想工作。

(二)认真做好资格审查工作。按照工作程序和要求,每个报名同志填写的登记表,需按干部管理权限分别报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审核盖章。

省级范文篇3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氛围浓厚

领导重视——落实在行动和组织建设上。各级领导都非常重视创建工作,把创建工作作为行业和单位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提上议事日程,亲自抓检查落实。在检查中,行业分管领导全程陪同检查组人员参与对本行业创建岗的检查工作,出席检查评析会,认真听取检查意见,查找差距,表明决心。创建单位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有的单位一把手亲自主持工作,部署落实创建任务,指定专门人员、拨付创建专项经费开展创建工作。如鄞州国税局城区分局创建岗由党支部书记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将创建纳入本单位计划之中,落实专项经费,分管领导一年两次专题听取汇报,指导创建工作,并亲临文明岗组织开展的“岗村结对”活动和“巾帼建功”专题活动等现场,参加签字仪式并作大会动员报告,鼓励岗位成员在奉献事业、奉献社会中发光发热。在检查过程中,许多创建岗都由领导亲自汇报创建情况,如宁波银行江南支行领导能脱稿进行演讲式汇报,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创建工作在单位整体工作中发挥的作用。

领导重视——落实在摆正位置上。许多创建单位岗位无论领导交替更换都不改创建初衷,把创建“巾帼文明岗”作为做好内部管理、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首要任务来抓。如宁波工商行政管理局慈溪分局企业注册中心把创建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力工程和团队工程来抓,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加强检查落实,同时带动基层工商所注册窗口开展各项创建活动,做到全员动员、全员参与、全员教育、全员提高,在窗口形成争先创优的良好局面。宁波银行江东支行文明岗在2005年取得省级荣誉后,创建领导小组深入调研再发动,根据形势的发展对创建领导小组成员进行调整,为创建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并自始至终将“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作为该行年度考核的目标之一,不断完善考核细则,组成完整的考核体系,使员工们自觉将荣誉融入到日常行为规范中,体现创建工作的规范性、创造性、成效性。有的创建单位把创建“巾帼文明岗”活动与省级文明单位复评、创建群众满意站所相结合,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落实考核目标、细化考核内容,增强创建活动的活力和生命力。

氛围浓厚——硬环境建设精彩粉呈。省级文明岗均做到创建铜牌、目标宗旨及形象上墙,在显著位置提出蕴含企业文化内涵、体现女性特色的积极向上的创建口号,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进行自我加压,展示巾帼风采。以单位进行整体创建的文明岗(如学校、幼儿园等),在内部形成竞争机制,分班级设特色分岗,以母子岗形式进行创建,提出班级创建口号,营造班级文化,让学生、老师、家长一进门就能感觉到浓烈的创建氛围,油生骄傲和自豪之情。宁波市财政局会计核算中心专门设计了体现女性特点的文明岗岗徽,展示岗位成员“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风貌。有的创建岗运用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如触摸屏、网站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创建氛围。被检查的单位基本上做到了运用多媒体或电视专题片等形式进行汇报,很多单位建立了创建专题网站或电子台帐,如宁波保税区会计结算中心为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倡导快速、高效、有序、节能的管理模式,建立了“巾帼文明岗”特色子网,建立了一套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的电子文档,彰显行业个性和特色,形成浓烈的创建氛围。

氛围浓厚——软环境建设丰富多彩。为了使创建活动永葆青春活力,经久不衰,各创建单位树立“以人为本”的创建理念,变“要我创”为“我要创”,使岗员从奉献中体现人生价值,从个人成长发展中激发创新活力。如鄞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报检大厅文明岗,为了提高创建岗员的创建意识,要求岗位成员自觉写入岗申请书,表示参与创建活动的决心和信心。江北区供电局用电营业厅等创建岗积极参与“巾帼文明岗”沙龙活动,开展“创业创新做小老板”、“节约用电出金点子”等活动,使岗位成员在服务妇女、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中体现自身价值,激发创新活力。有的创建单位通过创岗知晓率测试、撰写个人成长日记、创办创岗月刊等形式,强化创建意识,激发创建热情、展示女性风采,形成“巾帼成才、巾帼奉献”的良好创建氛围。

(二)机制健全、监督有力

创建制度完善——体现在规范创建上。各创建单位根据行业特色制定具体的创岗计划、措施、目标和管理办法,明确岗位成员职责。创建岗位集体和个人均有相应的创建承诺,制订文明岗成员考核细则、个人年度工作计划和文明岗规范化服务考核办法等。许多创建岗坚持一年一个创建主题,年初有计划、年终有总结,并安排季度例会,安排季度任务,分管领导督促检查落实,组织学习和宣传活动,使创建工作做到了有部署、有检查、有落实。被检查省岗均建立了独立的创建工作台帐、活动台帐,明确专人负责创建情况记录,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反映创岗活动情况和创建效果。

考核机制健全——体现在落实奖惩上。很多创建单位把创建工作列入单位目标考核,采取层层创建目标,明确考核机制。有的单位采用荣誉保持或创得高一级荣誉可加分,被投诉或“摘牌”从重扣分的办法,实行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并作为单位年终评选先进的依据。如慈溪地方税务局周巷分局、宁波大桥有限公司宁波招宝山大桥收费等文明岗,把创建工作列入岗位目标考核内容予以加分。有的创岗单位分解创建任务到人,使每个岗位成员落实创建担子,增强创建工作的责任心。如鄞州地税局邱隘分局,把创建工作列入行政工作的议事日程,制定创建规划、做到创建有目标、建设有步骤、实施有措施。同时把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把创建活动列入考核,在分局责任制考核中占5分,然后再制定细则,以100分制考核文明岗岗员,年终按比例折算,与奖金发放和评优挂钩,激发了成员们的创建热情。

监督机制健全——体现在主动亮相上。制作文明岗标牌、胸牌、监督台,监督电话,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和岗位成员名单均放在现场醒目位置,岗位成员实施上墙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有的创建单位把创建规划、创建目标、服务宗旨、服务承诺等制作成专门板,连同“巾帼文明岗”牌匾固定在醒目位置,接受公众监督。有的创建单位聘请“巾帼文明岗”义务监督员,加强对岗位人员的日常工作监督和创岗工作指导,保证“巾帼文明岗”的创建质量。

(三)注重结合,成效明显

各创建单位围绕党政工作中心、行业特色和岗位特点,把“巾帼文明岗”作为凝聚职工人心、提升女性素质、展示妇女风采的一个重要平台,作为打造精品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工作抓手,做好渗透结合、整体提升文章,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人才效益和示范辐射效应。

一是与创新管理相结合,促进企业民主管理的完善。许多窗口服务单位以建设以“四个一流”(一流的管理水平、一流的亲情服务、一流的人员素质、一流的文明形象)作为行动的指南,把优质文明服务作为树形象、展风采的关键环节。很多单位开展了“我为企业献一策”、“提合理化建议”、“二十一世纪如何做好员工”等提合理化建议活动,发挥了干部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起到了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行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如奉化罗蒙精品裤子车间率先在公司技术部门提出“开发一项新产品、设计一项新工艺、推广一项新技术、转化一项新成果、刷新一项新记录”的“五个一”活动,积极开展“爱岗敬业”、“人生奋斗为什么”主题大讨论和“爱罗蒙,做主人”等主题活动,增强了现代工人的光荣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岗位成员提出的用裁剪的废布料缝制成鞋套的建议得到了公司的采纳,既增强了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又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是与优质文明服务相结合,促进了行业服务水平的提高。窗口单位文明岗在服务中注重挖掘内涵、用爱心、细心、热心履行岗位责任,积极推进“微笑服务”、“星级服务”、“亲情服务”、“金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如海曙达敏学校文明岗面对有智障的特殊教育对象,围绕爱心做文章,创设实践先进的平台——“宁波市智障教育服务热线”,秉承“耐心、爱心、热情、周到”的服务宗旨,通过接待社会上需要帮助的智障学生、家长,耐心接听每一个热线电话,帮助解决教育、生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周到处理每一个结果答复,架起了学校与家长、学生、社会之间“交流、理解、互助”的桥梁,使爱心服务延伸到家庭、感动了市民、影响了社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宁波第一医院急诊护理组文明岗在创建工作中提出了“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的服务公约,自发建立了“24小时备班制”,对危重病人做到“三先三后”(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险救后收费),推行了“三到位”(耳闻救护车声护士即到门口迎候到位;紧急开通“绿色通道”抢救到位;需检查、住院时,专人护送服务到位),将人性化服务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让病人深切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家庭般的温暖。

各创岗单位还运用岗位优势,挖掘潜力,拓展服务,总结提炼了具有较高价值的优质服务法。如宁波二百内衣专柜文明岗由全国党代会代表周宁芝创立了以“目标顾客三分法”、“接待顾客八要点”、“个性服务十一巧”为内容的“宁芝服务法”,以优质的服务、诚信的经营、规范的管理,赢得了顾客的赞赏和社会的好评。慈溪农村合作银行浒山支行营业厅“创新B1与和美工作服务法”,公交系统、窗口单位的“五心服务法”(诚心、热心、耐心、细心、爱心)等。优质服务法的运用使创岗单位为民服务的整体水平得到了较大提升,从服务意见征求反馈来看,创岗单位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

三是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许多单位以创建活动为契机,充分调动岗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激励岗员主动进取的工作热情,努力争当具有“四自”精神的现代新女性。如慈溪供电局城区供电所文明岗在创建过程中,对每一位新进的员工从实习阶段起就开始进行“创岗教育课”,除了业务技能上培训外,对员工进行“巾帼文明岗”创建精神的贯彻,签订“巾帼建功”行风建设责任书,让每一位员工都以主人翁姿态投入到工作中,真正做到了爱岗如家,真诚服务。就像岗位成员自己制作的《电姐之歌》所唱的哪样:我们是一群快乐的“电姐”,忙碌在营业大厅宽广的世界,这里只有春天,没有严寒,这里只有白天,没有黑夜,一声问候,驱散你脸上的忧愁,一杯暖茶,消融你心中的霜雪…….弘扬发展企业文化。外经贸幼儿园以葵花品牌系列创建为载体,弘扬积极执着、吸引绽放、挥洒奉献的外幼团队精神,在“内树形象,外强自身、立足示范、倡导奉献”的葵花精神号召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了宁波市唯一一所无财政拨款,完全靠自收自支的六星级幼儿园。

四是与女性成才工作相结合,激发了女性创业创新的活力。各创建岗位结合单位中心工作和岗位实际,通过开展业务培训、技能知识培训、业务操作比武,使岗位成员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培养锻炼了一大批基层女性干部人才和业务骨干。如江东区妇幼保健院在创建工作中,积极开展“我心中的文明之星”、“医德医风学习创新两项评优”、“免费活动三卡通”等活动,评选出一批“明星”岗员。鄞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创建工作中围绕“服务企业、奉献社会”的创建宗旨,注重发掘岗位成员的潜力和才能,增强了岗员的自信和活力,多名岗员刻苦钻研业务,成为业务骨干,有两人被列入系统“专家库”,成为检务专家,多人被评为司法系统和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和宁波市评议和创建群众满意基层站所(办事窗口)先进个人,创建活动成为锻炼提高女性人才的重要平台。北仑春蕾幼儿园在创岗活动中,开拓创新,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开创多元化办园模式,以示范化幼儿园为龙头,成立幼教集团——北仑新蕾幼教集团,培养了一批年轻的教师成为分园的园长,使社会共享到了优质的教育资源。

五是与党政工作中心相结合,促进了和谐社会构建。各创岗单位做到了创建活动与党政中心工作相结合,积极开展扶贫结对、岗区结对、岗企结对、岗户结对等延伸服务工作,在我市的和谐社会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创建岗积极参与奉献爱心活动,长期坚持到街道社区、福利院、贫困山区,为孤寡老人、残疾孤儿服务和送钱送物送爱心活动,培养了岗位人员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一片爱心,提高了创建岗的声誉,受到了群众的广泛赞扬,赢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余姚国税局丈亭分局办税服务大厅文明岗,将“巾帼扶贫”、“巾帼助困”、“巾帼助学”作为创建活动的重要方面,加以重视和深化,设立“扶贫帮困爱心基金”,定期为困难户送去慰问品。十三年如一日在物质和精神上帮助贫困学生赵泽伟从小学读到大学,使他成为阳光青年,她们的爱心行动在当地成为美谈。江北区创建岗通过项目承接形式积极开展岗区结对活动,使文明岗优质资源服务社区建设,促进了和谐社区构建。海曙孝闻街小学、象山文峰学校开展岗户共建,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宁波保税区工商注册窗口创建工作在拓展服务思路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区妇工委组织的“姐妹携手创新业”活动,以文明岗为平台,开展与区内5家企业进行政企结对活动,通过送精神、送文化、送法律、送技术形式推进企业创业创新。宁波第一医院急诊护理组坚持岗位共建,到全国岗宁波汽车南站“3561”班上了一堂生动实用的急救护理课,为医院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构建了更多的服务平台。

六是与妇女各项主体活动相结合,延伸了妇联工作手臂。“巾帼文明岗”是城镇妇女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通过活动加强了与各领域各有关部门的联系,延伸了妇女工作手臂,夯实了妇联基层组织建设,带动了基层妇女工作的开展。如余姚市创建活动坚持开展岗户共建活动,岗位成员积极参与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建设,促进了和谐家庭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象山、宁海、镇海等地的创建岗坚持文明岗与结妇代会结对活动,帮助村妇代会开展积极有效的活动,带动了“巾帼示范村”建设,推动了农村妇女工作的开展。北仑区新石契街道牡丹社会居委会坚持创建活动与开展母亲素养工程相结合,因地制宜设立了社区礼仪学堂、母婴学堂,聘请专家讲授礼仪知识、家庭教育知识,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同,使母亲素养工程建设在社区得到了实施。江北区供电局营业厅积极响应区妇联关于“创建巾帼示范社区”的号召,在夏季持续高温期间,电力巾帼们身披标有“巾帼文明岗”的红丝带,把一组组用电知识宣传图板送到社区,主动为白沙街道、中马街道内的部分伤残病人、特困户、独居老人上门安装一户一表或峰谷表,为社区民工子弟捐献学习用品等,营造了和谐的社区环境,推动了“巾帼示范社区”活动的扎实有效开展。

二、存在问题

文明岗创建活动通过多方联动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促进女性人才成长,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创岗与守岗的关系问题

创岗前与创岗后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差距,有的检查单位在省级文明岗创建前热情较高,活动经常、管理有序,创建后就放松了管理,出现了活动少、管理不规范现象。有的岗位成员对“巾帼文明岗”先进性和示范性观念淡薄,荣誉观念不强,个别岗位出现“荣誉到手、创岗到头”的现象,存在保岗难的问题。

(二)上热和下热的关系问题。

在检查中,单位领导和单位分管领导热情较高,积极主动督促做好迎接检查工作,但岗位成员不那么热,存在创建与己无关、创建内涵不清等情况,违背了创建工作激发岗位成员爱岗敬业、成才奉献的愿望和初衷。

(三)单位中心工作和岗位特色的关系问题

文明岗创建活动必须围绕中心工作,通过创建活动凝聚人心,激发创岗成员的工作热情,从而促进创建工作,但妇女为主的群体有它的特殊性,而有的创建岗特别是以单位整体创建的文明岗,在创建中内部没有形成考核竞争机制,无论是制度、活动都与单位工作混为一谈,甚至把整个单位工作、党员工作、共青团工作、工会工作整个大框都装入“巾帼文明岗”这个小框,从而排挤了“巾帼文明岗”的工作,失去了自身的特点和特色。

(四)属地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问题

有的省级文明岗是由各行业发文表彰的,个别甚至还没有经过创建市级岗程序就被跨级认定为省级岗,一方面由于基础不扎实,存在先天不足,另一方面,由于行业上报的文明岗由各口妇委会管理为主,而各行业妇委会主任兼职的居多,精力有限,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所以行业上报的省级“巾帼文明岗”存在创建活动不经常、管理制度不健全问题,创建效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创岗质量。

(五)台帐多而杂与针对性不强的问题

有的被检查岗位纸质台帐多而杂,存在工作量较大、人力物力浪费严重、针对性不强问题。有的为迎接检查,材料突击收集,把单位的整体工作内容纳入创建岗台帐,体现文明特色和女性特色较少,存在应急应付检查现象。

三、建议

(一)要加强管理。

省级“巾帼文明岗”挂牌后要按照《浙江省巾帼文明岗管理办法》做好常规化管理的基础上,重点要在长效机制上求突破、下功夫,要开展符合时代主题的创建活动,让挂牌岗位永葆创新活力和创建热情。要建立常规化的检查监督制度,实现动态管理,采取严明的激励竞争机制,将考核结果与资金发放、岗位津贴、评优推优相结合,激发岗位成员创建热情,保证创建长效机制的形成。

(二)要探索差别管理和属地管理关系。创建标准要兼顾行业特点,区分共性标准和具有行业特点的具体标准,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更具操作性的考核评估体系。行业申报省级文明岗的,各地(市)妇联要进行审核和指导,并加盖印章。行业发文公布后,所在地妇联还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纳入当地妇联经常性的创建活动中,保证行业文明岗的创建质量。

(三)要注意整合管理和精细管理。创建活动要做好资源整合联动文章,活动要与党员、工会、共青团等各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齐抓共管,减少浪费。要实施精细管理,创建岗每个环节、每个年度都要有实施规划,管理部门每年都要组织开展配合中心工作、体现女性特色的主题活动,使“巾帼文明岗”创建区别于其它各类创建,具有个性特色,并通过活动的开展使创建工作常抓常新,充满生机和活力。

省级范文篇4

一、地方特色化

在央视这样唯一的全国性频道面前,省级卫视成为一个挑战者,可避开央视的发展方向,建立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一)娱乐突围———电视湘军。1997年7月,《快乐大本营》走上卫视荧屏,它以全新的方式,轻松、自然的风格和积极的娱乐性而迅速蹿红并不断改版持续至今,使得湖南卫视在全国多地登上了收视排行榜的显赫位置。同时,节目的成功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引发了全国性的电视娱乐节目模仿热潮。(二)以“剧”立台———安徽卫视。安徽卫视上星比较晚,但安徽卫视动作迅速,普及全国覆盖意识超前,并迅速制定自己的发展路线。其节目以影视娱乐节目为主,每天早上到凌晨共计八大剧场。并在全国最早开辟独一无二的周末电视剧板块———《周末大放送》,成为安徽卫视市场份额扩大的关键因素。(三)专业探索———旅游卫视。海南电视台旅游综合频道(旅游卫视)播出,半年后又全面改版,成为国内第一家专业化的省级卫视,从创立至今,一步步挑战国内频道专业化过程中的一个个障碍,打破了各大卫视对于专业化的“水土不服”,同时对中国电视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营销模式化

省级卫视相继建立起自己的品牌,国家广电总局允许一些非省级电视台上星,更加剧了省级卫视的竞争激烈程度。(一)整合营销。媒体要学会推销自己并获取可观的前景。媒体要为自身创造更持久的竞争优势,就需要引入从以“传者为中心”发展到“以受众为中心”的整合营销传播模式。这一营销模式的特点在于:首先,以受众为中心,随时根据受众的喜好改版更新;其次,全员参与进来,使媒体形成统一而稳定的营销风格和传媒形象;最后,媒体要和受众建立畅通的沟通桥梁。以湖南卫视为例,它构建了“四轮驱动、整合营销”广告部、总编室、覆盖办、节目部四大部门密切合作,相互配合。(二)差异化营销。从目前形势来看,各大卫视都在争夺受众。以湖北卫视来讲,湖北卫视频道差异化定位由过去的粗放型转向精细化,卫视频道也由原来的“公益”定位转型为证券财经、新闻资讯、综艺娱乐和电视剧为主的财经气息浓郁的综合频道。可以看出差异化一直是卫视竞争的主导,但在发展中,仍需寻找新的差异化空间,才能不断进步。(三)4P+4C理论营销。将4P与4C进行有机整合,这样既弥补了4P的不足,又使4C在成熟的4P带领下健康大展,这便有效提高了企业的营销力。首先,媒体实施以观众为导向,需要观众决定节目的存活,所以媒体应将节目与观众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把握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善于求新求变,将自身包装打造成为深受欢迎的形象,获取观众青睐;其次,要满足观众所需要付出的成本,这些都是观众在收看应考虑的。媒体应提升频道的品牌,提高频道竞争力和时间资源价值,让观众觉得所付出的是值得的;再次,要为观众提供便利的收看渠道,媒介就要对自己进行多渠道的宣传与推广,方便观众;最后,要以沟通为引导,现代营销不仅要求企业的产品要以消费者为导向,为其制定有吸引力的价格,便于消费者购买,还必须同现实的潜在消费者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媒体品牌已经不仅是一个成功频道和栏目的标志性符号,而且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媒体品牌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对于品牌的扩张和提升有重要价值。虽然各大卫视都在创建自己的品牌,但是由于缺乏一些科学的论证体系,导致一些媒体出现忽视节目可行性调查,盲目追求数量,使品牌创建频频陷入误区。导致那些真正经得起市场考验的品牌栏目、专业频道和有巨大需求的节目少得可怜。内容不专业、不具特色化、没有战略营销成为品牌创建必须解决的问题。同时,媒体在创立品牌时还应倡导先进文化,这样媒体品牌才能保值增值,在面对竞争前先为自己打造一个优良空间。

作者:郭春玲单位:赤峰广播电视台

省级范文篇5

不断开创卫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争创省级卫生先进单位情况汇报

近年来,我们公司认真贯彻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各项工作不断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时刻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全体员工的生活质量,加大服务力度,促进全县经济发展与改革的一件大事来抓。不断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对卫生管理的资金投入,改善卫生条件,进一步强化全体员工创建市级卫生先进单位的意识,提高员工创建全市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积极学习借鉴兄弟单位的先进经验,以强化领导促认识到位,强化制度促管理到位,强化措施促工作到位,强化监督落实到位渐进工作机制,促进了公司内部卫生管理工作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公司始终把创建“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当作一件大事来抓,列入了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了科学管理,文明创建,标本兼治综合措施,取得了显著成绩。2000年被省文明委评为“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并连续多年保持了“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单位”,1999年以来连续多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单位”。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领导重视,注重学习,不断促进员工创建工作的积极性

在爱国卫生创建活动中,我公司党支部十分重视爱国卫生工作,把爱国卫生管理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考核”量化管理,为全面抓好爱国卫生活动的开展,我公司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办公室主任、人事办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等5个部室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卫生管理领导小组,设立了卫生管理办公室,具体工作中,要求各部室、中心要各自结合爱国卫生管理工作,组织强有力的骨干靠上抓,并要求在公司创建卫生单位中,各部市、中心,要在每年初拿出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公司领导小组根据各部室、中心工作计划和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检查,督促工作计划和措施的落实,对达不到要求的部室、中心限期整改。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同时我公司还针对爱国卫生活动要求,制定了爱国卫生工作学习计划,定期组织爱国卫生领导小组成员,成员对各类文件、规章制度、工作要求进行学习,并加大对爱国卫生工作措施的落实力度,从而提高了全体员工对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几年来,我公司先后对各部室、中心的卫生管理实行了责任到人的管理办法,增强了全体员工“从我做起”抓好卫生建设的主动性,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管理把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为切实把卫生工作落到实处,我公司制定了《爱国卫生工作条例》,建立完善了《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条例制度》、《卫生管理目标责任制度》、《窗口服务人员着装规范要求》、《卫生工作区域化管理制度》和《卫生检查制度》等多项制度建设,工作落实都作了明确的安排部署,使爱国管理工作不断走上正规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轨道。

为抓好爱国卫生工作,我公司对各部室、中心的卫生管理工作实行了分片包干、包片到人的办法,对各部室实行主要领导第一责任人制度,对单位内的卫生、绿化管理安区域对各部室、中心的卫生范围进行了分解量化,落实到人,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新型工作机制。

同时,我公司还把卫生管理列入日常工作考核范围,与目标管理考核结合起来,对室内设施设置、环境、卫生检查评比、窗口人员着装等方面均作了明确规定,并严格制定了处罚细则,对发现问题出对直接当事人进行处罚外,结合违规情况,对直接当事人的领导人进行连带责任处罚,从而促进了卫生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加强基础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整洁的环境、美好的形象,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我公司非常注重基础环境建设,通过强化卫生管理,努力创新企业形象,近几年来,我公司投资100多万元,对营业厅、微机室、学习室、会议室及办公场所进行了整理装修,实行了靓化管理。投资140余万元,对七处农村支局进行了平房改楼房建设,花园式单位设计高标准施工。并先后投入了大量资金对公司两处大院的环境进行了彻底整治,建立垃圾处理实施和落实环境管理人员,聘请了有关专家对公司的办公环境和整体布局进行了科学规划,建立了花园、停车场、篮球场,并按排专人管理,所有厕所均建成水冲式,有效的保证了办公楼区及生活区的卫生清洁,在办公自动化和文化建设上,注重投入,购置100余台微机配备到各部、室、中心、营业部,实现了无纸化办公,面对面(iftf)教学,高标准自动化办公,宽敞明亮的程控机房,整齐划一的停车场,封闭式摩托车、自行车存放处、无烟式除尘锅炉,使公司的绿化美化、环境保护、卫生管理均得到了全面的提高,达到市级卫生管理标准。

以营造优美环境为目标,建设花园式单位,工作中我们把建设花园式单位作为创建活动的主要内容,对环境布局进行了精心布置和科学规划,使公司上下呈现一派整齐划一、清洁亮丽、优美舒适的美好环境。

四、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省级范文篇6

第一条为促进省级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开发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领导,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实行特殊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开发区的建设与管理,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开发区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为主,鼓励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鼓励国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各种形式在开发区投资兴办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活动。

第四条开发区在抓好开发建设的同时,应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

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开发区的统一管理工作,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归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开发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

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等领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发区的设立和审批

第六条设立开发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并能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

(二)有利于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依托的城镇经济实力强,工业基础好,并有较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功能较强;

(四)符合所在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申请设立开发区,由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提出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逐级审核后,由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申请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按前款规定程序逐级审核后,由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开发区总体规划,由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经逐级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因设立开发区使城市总体规划发生重大变更的,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开发区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若涉及开发区总体布局的重大变更,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建立开发区定期检查考评制度。

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开发建设成绩显著的给予鼓励,对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进行整顿,经整顿无明显成效、开发建设项目和资金长期不能落实的,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撤销,具体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十一条开发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十二条开发区管委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开发区详细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定开发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工作规定:

(三)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或审批;

(四)统一规划、管理进区项目和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

(五)负责开发区的财政、地方税务、国有资产、工商、物价、劳动、人事、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治安等具体管理工作;

(六)兴办和管理开发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七)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依法办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

(八)指导、协调、监督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的分支机构或者派出机构的工作;

(九)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经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区管委会应设立必要的职能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各项管理工作,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十四条开发区内金融、保险、国家税务、外汇管理、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等业务工作,由有关部门或者其设在开发区内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办理。

第四章开发管理

第十五条开发区的建设用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第十六条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必须按批准的面积和范围进行开发建设,确需扩大范围和面积的,必须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开发区管委会在划定的开发区范围内,一次征用全部土地或者按分期开发的规划分批征用本规划期内的土地,应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征用手续。

第十八条开发区内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造成土地荒芜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投资者,必须按法律、法规和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期限、条件开发利用土地,并在不违背开发区规划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条件下,可自主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和设计,经开发区管委会有关机构审核、批准后,办理基建手续。

受让的土地开发后,其土地使用权及其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条开发区因开发建设征地涉及的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开发区的经营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鼓励在开发区兴办下列项目:

(一)属于国家或者本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

(二)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属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急需的;

(三)产品能出口创汇或者替代进口的;

(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的;

(五)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六)旅游、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

第二十三条禁止在开发区兴办下列项目:

(一)技术落后或者设备陈旧的;

(二)污染环境的;

(三)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兴办的。

第二十四条在开发区兴办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者必须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各项手续。

第二十五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依法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权自行确定生产经营计划,依法筹措、运用资金,自行采购生产资料,组织生产、销售产品。

第二十六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招聘职工。

开发区内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二十七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支持工会组织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接受开发区管委会的监督。

开发区内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经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证并出具证明。

第二十九条开发区内的企业终止经营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清理债权、债务,提出清算报告,注销税务登记和营业执照后,其资产可以转让,资金可以按规定汇出。

第六章优惠待遇

第三十条开发区自批准之日起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全部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三十一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按下列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待遇:

(一)生产性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先进技术企业,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后的税率低于10%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产品出口企业,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出口产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按现行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减半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10%的,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免征地方所得税。

第三十二条开发区内有权经营进料加工的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免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产品转为内销的,应按有关规定补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第三十三条开发区内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自产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缴出口关税。

第三十四条有关部门对开发区内各单位的境外人员和派出境外联系业务的人员,应当简化出入境审批手续。

第三十五条开发区内的国内外投资者,除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外,同时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以及华侨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省级开发区的建设规划、土地管理以及劳动、财政、外贸等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

省级范文篇7

幅员面积618平方公里,区是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市市中区分设的县级行政区。现辖11个乡镇,6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72万(其中:乡村人口43万,农村人口29万)全区现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8.9万,占总人口12%区是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底蕴深厚,观音文化源远流长,先被命名为“中国观音文化之乡”中国优秀旅游乡村”国家卫生城市”部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乡村”国家园林乡村”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

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区在创建省级第三轮敬老模范区工作中。始终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老龄工作方针,以贯彻《老年人权益保证法》为切入点,统筹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老龄事业,推动了老龄工作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六有”工作目标,2010年10月被国家民政部惩办命名为“第三批全国养老服务示范活动示范单位”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单位”主要效果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社会参与,

一、政府主导。助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

长效规划。一是建立组织网络。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区老龄工作委员会,

一)强化组织。由常务副区长任主任,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分管领导任副主任,民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区编委批复设立区老龄办为正科级临时机构,落实专兼职工作人员5名。区直各部门、街道、乡镇也相应成立了以党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老龄工作领导小组,村、社区组建老协59个,成立老协分会、老协活动小组252个,形成了一个上联党委、政府,下接社区、村社的三级老龄工作网络和社会齐抓共管的老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发展规划。将养老服务事业纳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了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意见》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有效推动了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营造氛围。一是普法教育宣传。区政府将《老年法》纳入普法宣传重点,

二)加强宣传。组织宣讲团深入各乡镇、各社区进行宣传,累计开展法律知识宣传120余次,群众教育普及率达到95%老年人接受法律教育普及率达到90%二是德育教育宣传。全区所有中小学校中开办了敬老、爱老、护老德育课程,定期组织中小学生为老人开展义务服务,与空巢老人、孤寡老人结对活动;三是社会教育宣传。通过开展孝亲敬老好媳妇及先进单位评选活动、推广“爱心助老卡”敬老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宣传老年法和爱老护老先进典型,激发了全社会共同关注老年人、参与老龄事业的意识,目前,已评选敬老名星3名,好媳妇20名,先进单位10个,先进个人20名。以举办“中华慈善论坛”为契机,开设了慈善网”全区大势开展爱心慈善活动,惩办慈善爱心人士,带动和鼓励了一大批社会爱心慈善人士参与社会养老,实现了爱心慈善之城。四是领导示范宣传。重大节假日,区四大班子领导都要亲自慰问老干部、老党员、老职工、百岁老人和贫困老年人等,开展帮扶活动,推动了尊老敬老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高龄老人满百岁寿辰之际,区委、区府、区民政局、区老龄办领导都要送去生日的祝福和慰问金。

完善设施。一是建立了区财政投入机制。区政府每年将涉老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三)加大投入。定期拨付,支持老龄事业的发展,并逐年加大投入。二是建立了养老服务设施投入机制。采取上争、区投、社会捐助等形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已投入资金800万元,对福利院进行扩建和设施改善;投入资金2520万元,新建敬老院4所,改扩建6所,新增床位1060张,改善了全区养老基础设施条件;建成了老年活动室、老年阅览室和老年活动健身广场200余个,修建了休闲广场10处,为老年人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健身场所。

服务入心,

省级范文篇8

第一条为促进省级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开发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领导,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实行特殊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开发区的建设与管理,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开发区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为主,鼓励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鼓励国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各种形式在开发区投资兴办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活动。

第四条开发区在抓好开发建设的同时,应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

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开发区的统一管理工作,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归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开发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

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等领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发区的设立和审批

第六条设立开发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并能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

(二)有利于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依托的城镇经济实力强,工业基础好,并有较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功能较强;

(四)符合所在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申请设立开发区,由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提出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逐级审核后,由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申请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按前款规定程序逐级审核后,由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开发区总体规划,由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经逐级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因设立开发区使城市总体规划发生重大变更的,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开发区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若涉及开发区总体布局的重大变更,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建立开发区定期检查考评制度。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开发建设成绩显著的给予鼓励,对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进行整顿,经整顿无明显成效、开发建设项目和资金长期不能落实的,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撤销,具体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十一条开发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十二条开发区管委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开发区详细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定开发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工作规定;

(三)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或审批;

(四)统一规划、管理进区项目和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

(五)负责开发区的财政、地方税务、国有资产、工商、物价、劳动、人事、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治安等具体管理工作;

(六)兴办和管理开发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七)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依法办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

(八)指导、协调、监督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的分支机构或者派出机构的工作;

(九)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经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区管委会应设立必要的职能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各项管理工作,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十四条开发区内金融、保险、国家税务、外汇管理、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等业务工作,由有关部门或者其设在开发区内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办理。

第四章开发管理

第十五条开发区的建设用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第十六条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必须按批准的面积和范围进行开发建设,确需扩大范围和面积的,必须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开发区管委会在划定的开发区范围内,一次征用全部土地或者按分期开发的规划分批征用本规划期内的土地,应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征用手续。

第十八条开发区内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造成土地荒芜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投资者,必须按法律、法规和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期限、条件开发利用土地,并在不违背开发区规划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条件下,可自主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和设计,经开发区管委会有关机构审核、批准后,办理基建手续。

受让的土地开发后,其土地使用权及其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条开发区因开发建设征地涉及的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开发区的经营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鼓励在开发区兴办下列项目:

(一)属于国家或者本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

(二)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属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急需的;

(三)产品能出口创汇或者替代进口的;

(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的;

(五)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六)旅游、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

第二十三条禁止在开发区兴办下列项目:

(一)技术落后或者设备陈旧的;

(二)污染环境的;

(三)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兴办的。

第二十四条在开发区兴办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者必须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各项手续。

第二十五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依法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权自行确定生产经营计划,依法筹措、运用资金,自行采购生产资料,组织生产、销售产品。

第二十六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招聘职工。

开发区内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二十七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支持工会组织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接受开发区管委会的监督。

开发区内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经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证并出具证明。

第二十九条开发区内的企业终止经营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清理债权、债务,提出清算报告,注销税务登记和营业执照后,其资产可以转让,资金可以按规定汇出。

第六章优惠待遇

第三十条开发区自批准之日起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全部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三十一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按下列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待遇:

(一)生产性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先进技术企业,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后的税率低于10%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产品出口企业,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出口产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按现行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减半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10%的,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免征地方所得税。

第三十二条开发区内有权经营进料加工的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免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产品转为内销的,应按有关规定补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第三十三条开发区内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自产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缴出口关税。

第三十四条有关部门对开发区内各单位的境外人员和派出境外联系业务的人员,应当简化出入境审批手续。

第三十五条开发区内的国内外投资者,除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外,同时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以及华侨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省级开发区的建设规划、土地管理以及劳动、财政、外贸等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

省级范文篇9

第一条为促进省级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开发区是指经省人民政府批准,由所在地人民政府领导,有明确的地域界限,实行特殊政策的各类开发区。

开发区的建设与管理,均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开发区以兴办高新技术企业、先进技术企业和产品出口企业为主,鼓励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鼓励国内外企业、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以各种形式在开发区投资兴办项目,开发基础设施,开展各种经济技术合作和贸易活动。

第四条开发区在抓好开发建设的同时,应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到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

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开发区的统一管理工作,省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归口管理工作,省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开发区的有关工作进行指导。

开发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具体负责开发区的开发、建设等领导和管理工作。

第二章开发区的设立和审批

第六条设立开发区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一定的区位优势和较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并能对周围地区产生较强的辐射作用;

(二)有利于交通、能源、通讯、供水、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

(三)依托的城镇经济实力强,工业基础好,并有较好的科技、教育和文化基础,经济发展综合服务功能较强;

(四)符合所在城市总体规划。

第七条申请设立开发区,由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提出申请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逐级审核后,由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申请设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按前款规定程序逐级审核后,由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审查意见,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第八条开发区总体规划,由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区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组织编制,经逐级审核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因设立开发区使城市总体规划发生重大变更的,需经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同意后,报原批准机关审批。

开发区详细规划,由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报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

第九条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可对开发区总体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并报省人民政府备案;若涉及开发区总体布局的重大变更,须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条建立开发区定期检查考评制度。

省计划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开发区工作的监督、检查。对开发建设成绩显著的给予鼓励,对开发建设进展缓慢的进行整顿,经整顿无明显成效、开发建设项目和资金长期不能落实的,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予以撤销,具体奖励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规定。

第三章管理机构和职责

第十一条开发区设立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代表所在地人民政府对开发区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

第十二条开发区管委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根据开发区总体规划编制开发区详细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经批准后组织实施;

(二)制定开发区的各项管理制度和服务工作规定:

(三)按规定权限审批或审核开发区内的投资项目,并报有关部门备案或审批;

(四)统一规划、管理进区项目和开发区内的基础设施及公共设施;

(五)负责开发区的财政、地方税务、国有资产、工商、物价、劳动、人事、环境保护以及社会治安等具体管理工作;

(六)兴办和管理开发区的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

(七)管理开发区的进出口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依法办理开发区的涉外事务;

(八)指导、协调、监督有关部门设在开发区的分支机构或者派出机构的工作;

(九)主办开发区的人民政府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三条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经所在地人民政府批准,开发区管委会应设立必要的职能机构,具体负责开发区各项管理工作,并接受所在地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第十四条开发区内金融、保险、国家税务、外汇管理、海关、进出口商品检验等业务工作,由有关部门或者其设在开发区内的分支机构、派出机构办理。

第四章开发管理

第十五条开发区的建设用地依法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第十六条经批准设立的开发区,必须按批准的面积和范围进行开发建设,确需扩大范围和面积的,必须按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程序报批。

第十七条开发区管委会在划定的开发区范围内,一次征用全部土地或者按分期开发的规划分批征用本规划期内的土地,应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查批准,由土地管理部门依法办理征用手续。

第十八条开发区内的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招商引资工作,必须按照开发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做到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收效一片。造成土地荒芜的,按有关法律、法规给予处罚。

第十九条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投资者,必须按法律、法规和出让合同规定的用途、期限、条件开发利用土地,并在不违背开发区规划和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规定的条件下,可自主委托具备相应资格的设计单位进行规划和设计,经开发区管委会有关机构审核、批准后,办理基建手续。

受让的土地开发后,其土地使用权及其建筑物、构筑物可以依法转让、出租、抵押。

第二十条开发区因开发建设征地涉及的拆迁、补偿和安置工作,由开发区管委会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五章经营管理

第二十一条开发区的经营管理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公平竞争的经济秩序,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二条鼓励在开发区兴办下列项目:

(一)属于国家或者本省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

(二)生产工艺和制造技术属国际、国内先进水平或者国内急需的;

(三)产品能出口创汇或者替代进口的;

(四)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技术改造的;

(五)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

(六)旅游、商贸、金融等第三产业。

第二十三条禁止在开发区兴办下列项目:

(一)技术落后或者设备陈旧的;

(二)污染环境的;

(三)有关法律、法规禁止兴办的。

第二十四条在开发区兴办企业、事业单位,投资者必须向开发区管委会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依法办理各项手续。

第二十五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依法享有经营管理自主权,有权自行确定生产经营计划,依法筹措、运用资金,自行采购生产资料,组织生产、销售产品。

第二十六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可以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确定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招聘职工。

开发区内的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和经济效益,依法确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

第二十七条开发区内的企业、事业单位应严格执行国家和本省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支持工会组织的工作。

第二十八条开发区内的企业应当执行国家财务制度,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送会计报表和统计报表,并接受开发区管委会的监督。

开发区内企业的年度会计报表,应经在中国注册的会计师验证并出具证明。

第二十九条开发区内的企业终止经营的,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清理债权、债务,提出清算报告,注销税务登记和营业执照后,其资产可以转让,资金可以按规定汇出。

第六章优惠待遇

第三十条开发区自批准之日起收取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全部用于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

第三十一条开发区内的外商投资企业,按下列规定享受税收优惠待遇:

(一)生产性企业,经营期在十年以上的,从获利年度起,第一年和第二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先进技术企业,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仍为先进技术企业的,可按税法规定的税率延长三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减半后的税率低于10%的,按1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产品出口企业,按本条第(一)项规定减免企业所得税期满后,凡当年企业出口产值达到企业产品产值70%以上的,可按现行税率减半缴纳企业所得税,减半后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低于10%的,按1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四)免征地方所得税。

第三十二条开发区内有权经营进料加工的企业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零部件、元器件、配套件,免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产品转为内销的,应按有关规定补缴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

第三十三条开发区内有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出口自产产品,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免缴出口关税。

第三十四条有关部门对开发区内各单位的境外人员和派出境外联系业务的人员,应当简化出入境审批手续。

第三十五条开发区内的国内外投资者,除享受本条例规定的优惠待遇外,同时享受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投资者以及华侨在开发区投资兴办的企业,参照本条例有关外商投资企业的规定执行。

第三十七条省级开发区的建设规划、土地管理以及劳动、财政、外贸等具体管理办法,由省人民政府根据本条例制定。

省级范文篇10

目的集中研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特别是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问题。这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届四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举措。下面,中央举办这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讲四个问题。

一、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的大和届中、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党的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强调,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还强调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我党要为之奋斗的一个重要目标明确提出来,这在党历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是第一次。党的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强调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要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并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内看。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目前,国改革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这个阶段,既有因为举措得当从而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稳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因为应对失误从而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的失败教训。综合起来看,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可能更复杂、更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随着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不断完善,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和经济结构调整加速,随着我国社会组织形式、就业结构、社会结构的变革加快,正面临着并将长期面对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国经济社会发展也出现了一些必须认真把握的新趋势新特点,主要是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求十分迫切;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缩小发展差距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并更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特别是受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限制,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的难度加大;体制创新进入攻坚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进一步触及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劳动者就业结构和方式不断变化,人员流动性大大加强,社会组织和管理面临新问题;人民群众的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要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社会上存在消极腐败现象以及各类严重犯罪活动等也给社会稳定与和谐带来了严重影响,等等。要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必须正确应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花更大气力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前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国际看。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国际形势继续处于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世界格局处于向多极化过渡的重要时期,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国际产业升级和转移速度加快,各国注重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速。从总体上看,这些因素给我国的改革发展带来了难得机遇和有利条件,只要我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冷静观察、沉着应对的方针,牢牢掌握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主动权,就能够营造有利于我国的战略态势,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较长时期的良好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仍很不安宁,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由于世界力量失衡的局面在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不会一帆风顺。由于国际经济旧秩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挑战和风险,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信息、军事等方面面临着严峻压力。由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恐怖主义活动依然猖獗,地区和国际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这样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要有力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挑战和风险,必须把国内的事情办好,始终保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局面。这是集中全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我党肩负的使命看。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党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实现执政的历史任务的重要条件。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只有把这些工作都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做好了党才能不断增强执政的社会基础,才能更好地实现继续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之。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反映了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也反映了党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为我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全党同志都要从这样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自觉承担起和谐社会建设的历史任务。

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的首先,现在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保证。其次,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已经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都是有利于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同时,也要认识到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教育科技文化水平还不高,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任重道远。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经历一个很长历史过程一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很长历史过程。既要立足国情,根据已经具备的条件,积极主动地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又要着眼长远,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二、全面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建设美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孔子说过“和为贵”墨子提出了兼相爱”爱无差等”理想社会方案;孟子描绘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国历史上就产生过不少有关社会和谐的思想。比如。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社会状态;礼记·礼运》中描绘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样一种理想社会;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洪秀全提出要建立“务使天下共享”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社会;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要建立一个“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理想社会。这些思想虽然带有不同时代和提出者阶级地位的烙印,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然,存在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旧制度下,这些设想是根本无法实现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在继承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勾画了美好社会的蓝图,指明了实现美好社会理想的正确途径。大家知道,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之一。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指出现存资本主义制度是不合理的必将为“和谐制度”所代替。1824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美国印第安纳州进行的共产主义试验,也以“新和谐”命名。1842年,德国空想共产主义者魏特林在和谐与自由的保证》一书中把社会主义社会称为“和谐与自由”社会,并指出新社会的和谐”全体和谐”马克思称这本书是工人阶级“史无前例的光辉灿烂的处女作”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和有关主张给予了肯定,明确提出:提倡社会和谐”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深刻分析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历史局限性和理论缺陷,认为他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矛盾,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结果只能陷于空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提出了无

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历史性飞跃。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作出了科学设想。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您正在浏览的思想宣传是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战略策略。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未来社会将在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极大地调动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实行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都形成和谐的关系。列宁在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就建设社会主义社会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明确提出: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广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据科学原则进行的产品的社会生产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劳动者过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应当大力帮助农民,消除城乡对立;必须把国民经济的一切大部门建立在同个人利益的结合上面;必须发扬民主,改革国家机关,精简机构,反对官僚主义,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时时处处千方百计地巩固党同群众的联系,等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未来社会的科学设想,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进方向。

党不断探索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进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了根本的政治前提。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是建立在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时取得革命胜利的基础之上的而我党则是生产力很不发达、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础上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可能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找到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现成答案,必须结合我国实际、通过实践来不断加以回答。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1956年,同志发表《论十大关系》这篇重要著作,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的基本方针,对正确处理我国社会的一些重大关系作出了深刻论述。1957年,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重要著作中,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创立了关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要求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包括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解决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以解决共产党与派的矛盾,坚持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以解决全国城乡各阶层以及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矛盾,等等。还提出:目标,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由于在国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实践,人们对如何走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还缺少规律性认识,加上当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的影响,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发生过曲折,特别是后来发生了”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同志的这些正确思想没有得到全面贯彻。但是同志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正确思想,对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断然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错误方针,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邓小平同志科学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观点,也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成果是属于人民的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斗;要按照统筹兼顾的原则来调节各种利益的相互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没有稳定的社会秩序,什么事也干不成。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党肩负的新任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同志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党的大以来,中央强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等等,都是为了推进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总之。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科学设想。党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上取得的新进展,既是对党执政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国外一些执政党执政经验教训的借鉴;既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全面把握和体现。

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五个统筹”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通过深化改革、创新体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注重社会公平,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了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创造更丰富的社会物质财富,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使国家的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形成更完善的分配关系和社会保障体系,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需求。经济发展不仅要持续快速,而且要协调健康,这是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人民群众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认真汲取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深入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不断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调控的能力,通过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这里,要强调的这样一个农民占多数人口的国家里,农民是否安居乐业,对于社会和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农民日子过好了素质提高了广大农村形成安定祥和的局面了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就会更加牢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逐步建立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体制,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支持政策,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二)切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保证人民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使人民群众和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促进党和人民群众以及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央和地方、各阶层之间、各民族之间等方面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

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您正在浏览的思想宣传是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化、规范化、程序化。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通过广泛发扬民主,拓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形成能够全面表达社会利益、有效平衡社会利益、科学调整社会利益的利益协调机制。要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的作用和优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认真做好党的民族工作、宗教工作,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鼓励和支持宗教界继承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方面迈出新步伐。要全面贯彻党的侨务政策,进一步做好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工作,努力促进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大团结。要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民主管理制度,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开展基层民主实践,努力实现广大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广泛密切地联系各方面群众,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切实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充分发挥法治在促进、实现、保障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从法律上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规范社会建设和管理、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建设法治政府,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要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以解决制约司法公正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重点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司法机关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作用,促进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自觉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

四)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一个社会是否和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要切实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不断增强人们精神力量,不断丰富人们精神世界。要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战略任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着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引导全体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要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全体人民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状态。要积极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风尚。要大力倡导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大力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爱集体,热心公益,扶贫帮困,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社会氛围和人际关系。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有针对性地解决不同社会群体的思想问题,既要以理服人、解决思想问题,又要实实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要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地位,保障教育公平,构建健全的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全民族素质不断提高。要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大力提高基层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五)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涉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只有切实人们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们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要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的基本着眼点,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促进发展的同时,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综合运用多种手段,依法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要坚持在全国人民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妥善协调各种具体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要高度重视收入分配问题,更好地处理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行多种分配方式的关系,既坚持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并推动先富带未富、先富帮未富,同时也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改革税收制度、增加公共支出、加大转移支付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解决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让他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要从法律上、制度上、政策上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从收入分配、利益调节、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切实措施,逐步做到保证社会成员都能够接受教育,都能够进行劳动创造,都能够平等地参与市场竞争、参与社会生活,都能够依靠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六)切实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只有人民,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挥各方面的创造活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发展和科技进步加快的国际环境,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开放,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进一步营造平等竞争、共谋发展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注入强大动力。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力弘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精神,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保护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支持人们进行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使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充满蓬勃的创造活力。

七)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

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要善于把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只有建立起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体制。同满足群众多样化的生活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同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社会建设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加强社会管理体制的建设和创新,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改善公共服务质量,提高依法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建立政府调控机制同社会协调机制互联、政府行政功能同社会自治功能互补、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社会管理网络,形成对全社会进行有效覆盖和全面管理的体系。要加强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建设,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积极开展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体制机制,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

八)切实处理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道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社会。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就是妥善处理各种矛盾中不断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消除不和谐因素、不断增加和谐因素的过程。随着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国社会存在一些人民内部矛盾出现了多发多样的状况。这是国社会深刻变革中难以完全避免的现象。关键是要正视矛盾,找到化解矛盾的正确途径和有效方法,形成妥善处理矛盾的体制机制,而不能让矛盾积累和发展起来、以致影响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深刻分析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原因特别是深层次原因,注重从源头上减少人民内部矛盾的发生。要认真检查我各项政策措施和工作部署、工作方法、工作作风是否切合实际,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着力避免因决策失误和工作不当引起群众不满和抱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当前,要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重组改制和破产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坚决依法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进一步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完善信访工作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按照政策办事,既依法维护群众正当权益,又依法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九)切实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大量事实表明。往往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如果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们生产生活环境恶化,如果资源能源供应高度紧张、经济发展与资源能源矛盾尖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是难以实现的目前,国的生态环境形势相当严峻,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随着人口增多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还会更加突出。如果不能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不仅无法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人民群众也无法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由此必然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要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更加科学地利用自然为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服务,坚决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要引导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以优化资源利用、提高资源产出率、降低环境污染为重点,加快推进清洁生产,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促进自然资源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要加强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抓紧解决严重威胁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环境污染问题,保证人民群众在生态良性循环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

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您正在浏览的思想宣传是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境相协调。要增强全民族的环境保护意识。

十)切实做好保持社会稳定的工作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要进一步落实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责任制,没有社会稳定。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真正吸取血的教训,切实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抓好安全生产,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要抓紧建立健全社会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和社会动员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能否建设一个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历史进程中。对我党的执政能力的重大考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长期坚持不懈地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和改善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