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转型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0 18:03:13

企业转型

企业转型范文篇1

一、什么是转型文化

关于转型文化的概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由于各个企业所在的行业、发展阶段及所处的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对转型文化的认识和理解也不尽相同。笔者认为,从狭义上讲,转型文化可以理解为,是指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中培育形成的,由企业倡导和全体员工积极认同并付诸实践所形成的企业最高目标、经营理念、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是企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转型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亚文化,具有企业文化个异性、共识性、非强制性、变革性等特征。

二、为什么要建设转型文化

充分理解建设转型文化的深层次动因,是我们建设转型文化的前提和基础。

(一)建设转型文化是保证转型成功的内在需求。转型过程中,企业必然会遇到来自业务与服务、网络与技术、运营机制与商业模式、组织与人力资源等方面转型的种种挑战和困难,在所有挑战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莫过于企业文化的变革。之所以说它最重要,是因为转型过程中的所有变革,如果没有文化的支撑,没有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将导致企业改革无法顺利进行,最终使企业转型难以实现。转型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改变广大员工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已经明显落后于时代和企业转型发展的固有的观念和行为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与时俱进、与企业转型战略相适应的企业文化。

(二)建设转型文化是企业文化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企业文化被称作是对企业经营业绩有重要影响的第三种力。一般认为,凡是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文化就是我们需要坚持和倡导的文化;凡是不利于甚至阻碍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的文化就是我们需要摒弃的文化。由此可见,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不是一层不变的固化模式,具有发展性。“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企业文化只有根据企业内外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得到调整、完善和升华,才能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和目标中得以进步并充满生机和活力。

(三)建设转型文化是提升企业形象的有力支撑。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它既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作为企业的无形财富,企业形象已经越来越被证实是企业之间一种高层次、高品味的有效竞争手段。公众心目中的企业形象,是一个由以产品服务为主的“硬件”和以企业文化为主的“软件”所组成的复合体。战略转型中,与转型相匹配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对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四)建设转型文化是提高员工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企业员工是企业战略执行和文化建设的承载者和实践者,其素质的高低是企业能否顺利推进转型发展、能否成功进行文化创新的决定因素,是企业竞争力强弱的主要标志。转型文化的建设必将紧紧围绕提高员工素质来进行,通过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和约束作用,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职业素质,将员工的成长与发展同企业的成长与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企业转型提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支撑。

三、要建设怎样的转型文化

集团公司新版企业文化纲要对转型文化的建设给出了纲领性的答案:即要有“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的企业使命感,要以“做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为目标,要坚持“全面创新、求真务实、以人为本、共创价值”的核心价值观,把“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作为经营理念,不断弘扬“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恪守承诺,为客户提供卓越服务;诚信合作,在共创中寻求共赢;稳健经营,持续提升企业价值;精确管理,科学配置资源;关爱员工,让每块金子发光;回报社会,做有责任心的企业公民”。在全社会树立起中国电信让“世界触手可及”的企业形象。同时,每一位电信员工应“持续学习,高效工作;爱岗敬业,遵章守纪;尊重他人,坦诚沟通;服从大局,忠于企业”。

在转型文化的建设中,各级电信企业都要按照“深刻理解、全面认同、以身作则、持之以恒”的总体要求,把集团企业文化与本企业特色文化优势紧密结合,培育和建设具有本企业特点的转型文化,使转型文化在文化导向上与企业战略目标相吻合,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与企业战略目标相一致,企业上下能拧成一股绳,形成向心力,为实现战略目标群策群力,共同奋斗。

四、怎样建设转型文化

建设转型文化实质上是培育一种有利于企业转型战略实施的文化氛围,其中企业环境、整体形象、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是转型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价值导向、经营思想、管理理念、创新精神是转型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因此,建设转型文化必须围绕目标多管齐下,共同驱动,形成合力,自始至终贯穿于转型战略实施推进的全过程。

(一)首要任务——全体员工观念的创新

转型,意味着观念的全面更新。没有观念的创新,必然因循守旧,沉溺于过去,更谈不上支撑企业转型发展。电信企业员工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观念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1、工作创新意识不足,习惯于按部就班过日子,被动接受任务派遣和工作完成;2、市场竞争意识不强,不同程度仍怀有“大企业情结”,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工作节奏不快、效率不高;3、协同意识比较淡漠,企业跨部门之间存在工作壁垒,相互协作不够;4、等级观念较重,领导和员工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信任关系不足,相互尊重、公平意识尚未完全建立等等。这些有碍于企业对客户需求的灵敏洞察和快速响应,影响了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力,对转型发展形成制约。因此,在转型文化建设中,员工观念的更新任务最紧迫、最艰巨。

由于不同员工理解、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全体员工创新观念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转型文化建设要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发挥思想宣传的优势,发挥党员队伍的优势,发挥工会、共青团、群众组织的优势,加强转型文化的宣传教育,引导和改变员工观念滞后的状态,以观念的创新决定思路的创新,以思路的创新推动战略转型的有效执行。

(二)核心内容——打造全新的经营文化、管理文化、执行文化、创新文化、和谐文化

1、“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文化

转型成功的关键,是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新的商业模式。它要求企业一切经营决策围绕发展客户展开,一切工作围绕服务客户进行,从客户端出发敏锐感知需求,以此为根据,运作企业内部系统,后端为前端服务,管控支持前端发展。

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文化,第一,要建立健全业务规范与管理流程,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以效益为目标”的经营方式。第二,要调整组织架构,从面向网络、面向业务设置向面向客户、面向市场设置转变。第三,要高度重视客户资源价值,不断收集和研究不同客户群的需求,提供差异化和多样化服务。第四,要强化诚信经营,牢固树立“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的经营理念,时时刻刻为客户着想,时时处处让客户满意。第五,要加强精确管控,通过明确、可控制、可衡量的资源掌控,精准对接客户需求,把转型业务做深、做透、做到位,精确指导企业的转型道路。

2、“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以人为本”,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它要求企业从战略的高度来研究人力资源的开发、培养和使用,建立健全使员工自觉、积极投身于新战略的一整套激励、考核评价和使用机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企业贡献聪明才智。

“以人为本”的企业管理,要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并重点抓好“三个机制”的建立。即在人才选拔、任用中,探索建立“竞争激励”的人才使用机制;在人才管理中,探索建立“绩效优先”的考核分配机制;在人才培养中,探索建立“核心人才”的培养机制。同时,不断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改进管理方式,积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将人本管理的思想与理念付诸于企业经营管理的方方面面,从而营造尊重人,相信人,激励人,开发人的浓厚氛围,让员工感受到在企业管理中的主体地位。

3、“在求真中执行,在执行中创新”的执行文化

成功的战略三分靠规划,七分靠执行。企业转型战略确定以后,关键还要靠强有力的执行来保证战略的成功实施。执行文化就是把“执行”作为职业行为的准则和目标的文化。它表现为员工对企业愿景、价值理念的高度认同和对企业的高度忠诚,并以此为内在动力,为完成工作目标而自我约束、自我激励,自觉提高、自觉学习、自发革新、自发创造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

企业转型的当务之急就是打造执行文化。要坚持“在求真中执行,在执行中创新”的执行理念,让执行更富有成效;要实现企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共赢,有效提高员工执行的自觉性;要建立健全工作职责和约束制度;要让每一位领导干部当好执行的表率。

4、“勇于挑战、乐于变革”的创新文化

“勇于挑战、乐于变革”的创新文化,意即企业要以创新的思维把眼光投向客户,去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客户需要什么个性化、差异化的通信服务;要以科学的态度,严谨的思维和创新的方法来解决企业转型和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积极营造一种鼓励创新、激励创新的开拓性、兼容性的企业文化氛围。

建设创新文化对企业转型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要深入创建学习型企业,使企业和全体员工在持续不断的学习中,挖掘自身潜力,增强创新能力。二是要为创新构建良好的平台和环境。一方面在全体员工中大力倡导和弘扬创新精神,另一方面逐步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奖励机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创新成果的应用。

5、“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和谐文化

和谐文化,就是一种“企业与员工和谐发展”的文化氛围。转型期间,企业各项管理变革措施全面推行,给员工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如何才能让员工理解变革、参与变革呢?和谐文化的建设就是要求企业关注员工的情感,通过把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的发展、改革、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员工深刻认识企业转型的目的与意义,把个人的眼前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强化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自觉地投入到企业转型中来。

打造和谐文化要建立压力传递和释放机制,把员工的工作压力变为推进企业转型的动力;要正确处理好企业内、外部的各种关系,化解矛盾,促进企业各要素和谐发展;要以多种形式加强企业与员工间的沟通交流,形成推动企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最佳载体——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

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内容充实的各类文化活动,既是转型文化的承载,又是转型文化建设与发展的平台,是转型文化从“虚”到“实”最直接、最突出、最具广泛群众基础的实践。开展转型文化活动要带着“企业转型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能不能用文化活动的方法来解决?领导感到困难的管理问题是什么,能不能用文化活动的方法去克服?员工工作学习的迫切要求是什么,能不能用文化活动的方式来满足?”来思考,坚持服务发展、突出特色、育人为本的原则,做到围绕全局性工作、围绕生产经营、围绕服务提升、围绕党建暨思想政治工作、围绕队伍建设、围绕精神文明建设来开展。以武汉电信为例,近年来,他们在员工中组织开展了转型知识培训学习活动、“通领”业务发展合理化建议和成功案例征集活动、“311工程”劳动竞赛、我最喜爱的营业员评选、员工思想问卷调查、“转型在我身边”员工故事大赛、“构建和谐企业”硬笔书法大奖赛等文化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关键所在——领导的倡导和身体力行

从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来看,企业文化首先是一种领导者文化,企业领导者的倡导和身体力行在转型文化建设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各级领导者都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勇敢地承担起本企业、本部门转型文化建设的重任,切实提高创新意识、执行意识、服务意识、协作意识、共赢意识,成为转型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率先实践者,成为转型文化的首席代表。如果做领导的不能真正成为转型文化的主导者和身体力行者,员工就不可能对转型文化产生心理认同,形成心理契约,就不能真正与企业同心同德,同舟共济,更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我们想要建立的转型文化。

(五)有力保障——制度建设和行为规范

转型文化的形成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其能量只有在一定的制度保证下才能充分彰显和释放出来;转型文化的要求也只有在具体的行为规范中才能充分表达和体现出来。

在不断深入宣贯转型文化的基础上,要不断完善转型文化的制度化建设,把转型文化所倡导的内容融汇到企业的规章制度、工作机制、工作方法中,使各类员工的行为有相应的规范可以遵循。以科学的制度体系规范企业和员工行为,以有效的制度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升级,为转型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使转型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和员工的自觉行为中。

(六)基础环节——环境和形象建设

企业转型范文篇2

一、加强转型文化必须注重的几个方面

1、更新理念是转型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

要使企业员工在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方面得到一定的更新和转变,就不可能不提出全新的发展理念,更不可能不让新的理念快速渗透给员工以促进企业的顺利转型。所以,在转型文化建设过程中,员工观念的转变就成了转型文化建设的第一要务。由于员工本身存在着个体差异,以及个体对新理念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的不同,企业就要积极部署,加大宣传,让新的理念成为转型期间指导员工思维和工作行动的核心观念。以观念的创新作为实践工作的创新,将理念的创新改变作为战略转型的指导思想,指导转型实践。伴随着一些新理念的推广和宣传,员工就会对理念从陌生转变为熟悉,从原来的不了解到最终的认同,让理念逐渐地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逐步发展成为转型期间的核心思想基础。

2、完善制度是建设转型文化的有力保障

转型文化的建设也属于一种发展氛围的创造,只有在一定的完善制度的保障之下才能够充分地发挥出其引导作用;在将一些具体的行为加以规范之后,才能够充分地表达和体现转型文化的需求。转型期间的文化建设要和生产经营工作紧密地贴合,将企业的文化建设融入到企业的每一项管理制度中。在工作程序以及工作过程中,都可以使得员工的行为得到相应的规范性保障。

3、全面特色化是建设转型文化的核心要求

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并且带有系统性的工程,必须要满足在实践载体、形式、内容等多方面的要求,充分地体现企业自身的文化特色,创造出新型的生产文化、人文文化、视觉文化以及和谐文化。

1)建立以跨越式发展为核心的生产文化。成功转型的关键就在于要建立起以科学发展作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的模式,这就需要将一切的经营政策都围绕着核心理念展开,要让员工能够紧紧地贴合发展核心和目标,熟悉发展的要求,把握良好的发展机遇,逐步建立科学发展的新形式。

2)建立以关爱员工为核心的人本文化。人力资源是第一生产力,企业只有将员工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主体力量,才能够使得转型顺利实现。企业要维护和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要将员工的利益作为发展工作的核心出发点,这也是推动企业发展最根本的动力。要建立以关爱员工为核心的企业文化。第一,就是要明确企业发展的目标以及战略规划。鼓励员工适应并发展规划目标是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点,也是企业聚拢人心、激发工作热情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要不断地促进员工个体能力的发展,这是企业发展人文关怀理念的关键。第二,企业要不断地完善企业民主的管理制度,改良优秀的管理模式,积极地为员工建立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将人本管理的理念落实到企业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进而培养出一种尊重、激励、相信、发展的工作氛围,让员工充分地感受到自身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

3)建立规范统一的视觉文化。在企业转型期间,统一规范所有的视觉文化,对员工的思维统一以及激发员工的工作精神都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引导员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促进和保持企业的持续性发展,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都会发挥出积极的促进作用。

4)建立统筹兼顾的和谐文化。和谐文化,就是要建立企业和员工和谐发展的文化环境。在企业转型期间,企业的每一项管理变革措施的推行,员工以及一些合作单位都会有一定的不适应现象出现,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就是将文化建设积极地与企业的改革良好地融合,逐渐引导相互间的深刻认识以适应企业转型发展的要求。企业要立足于长远的利益,将局部的利益需求和企业长期的利益相互结合,加强员工和单位对于企业转型的认可,自觉地加入到企业转型的过程中。

4、加强与发展规划相结合的文化定位

要促进文化建设工作的高效进行就必须立足于企业长远的发展目标:第一,建立和完善组织领导机制,将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加强各环节的组织和领导,将组织管理机构、人员、工作任务等都完整地落实;第二,建立长效发展的工作运营机制,紧紧把握企业的最终发展目标,建立高效的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完善整体的文化建设工作体系;第三,建立创新性的工作机制,积极鼓励工作人员在日常实践中进行创新和改进,共同加强企业的文化建设,进而才能够持续地推进文化建设。

二、结束语

企业转型范文篇3

我们知道,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一经形成,并为全体员工所掌握,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会因为企业产品、组织制度和经营战略的改变而立即改变。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文化既可以成为企业实施战略转型的动力,也有可能变成阻力。所以,在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做好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并使其推动企业转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更是企业战略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优秀的企业文化建设必将推动企业转型更好更快地发展。众所周知,中国电信进行企业战略转型的目的就是要明确技术和市场的发展走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实施精确管理,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提升,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放眼全球,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意义已经毋庸置疑,因为有助于激励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并协调指导员工行为方式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环境发生变革时,能够促进企业经营战略和行为方式实施有效的变革,并且推动企业经营业绩的不断提升。一个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企业,一个重视企业文化因素特征(用户、股东、员工)的企业,其经营业绩会远远胜于那些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我们都知道世界500强企业,可这些企业为什么会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世界500强”;究其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公司善于给他们的企业文化注入活力,善于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和战略目标不断调整企业文化建设的步伐和方向,从而使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相匹配并推进企业战略的前进和发展。正如《财富》杂志评论员所言:“在大多数企业里,实际的企业文化同公司希望形成的企业文化力出入很大,但对那些杰出的公司来说,实际情况同理想的企业文化之间的关联却很强,他们对公司的核心准则、企业价值观遵循始终如一,这一理念可以说是世界最受推崇的公司得以成功的一大基石。”

其次,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充分挖掘人力资源的潜能,产生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企业转型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转型。我们说,鼓励创新、支持变革,是一切优秀企业文化的鲜明特点。员工自我发挥、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的需要,只有在强大的企业文化环境中才能获得满足。当前,中国电信正处于企业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很多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举措都在冲击着我们的大脑。而且,企业进行转型,必然会涉及劳动、人事、分配等管理环节和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也必然会牵涉到一部分员工、甚至绝大多数员工的当前利益,不可避免地会带来改革所产生的“阵痛”。在这种情形下,如何使员工正确认识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从根本上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如何使广大员工正确认识转型、变压力为动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工作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的“人本性”也由此显现,即要求企业管理者不能只见物而不见人,要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培养人,把企业文化的“人本性”贯穿于企业目标、企业民主、企业道德、企业制度、团体意识、文化活动、企业形象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第三、企业文化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行为导向。明确的企业发展方向、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员工的引导功能及凝聚功能将推动企业转型的顺利实施。我们说,企业制定战略后,就需要全体成员积极有效地贯彻实施。而企业文化正是激发广大员工热情、统一意志的重要手段。无论哪一家企业,所有的员工都不可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对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经营思路做到完全领悟;如何齐心协力一同往前走,需要的就是企业文化的引导。企业文化以概括、精粹、富有哲理性的语言明示着企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这些语言经过长期的教育、潜移默化,早已铭记在广大员工心中。比如中国电信的企业使命是:让客户尽情享受信息新生活;比如中国电信的战略目标是:做世界级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再如中国电信的企业行为准则、员工行为准则等等;对员工都有着强大的吸引力,是员工共同行为的巨大诱因,使员工自觉地把行为统一到企业所期望的方向上去。

第四、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可以降低企业运行的费用,促使员工自动纠正错误行为,从而促进企业转型的顺利实施。传统的企业一直是通过制度建设来进行管理和约束,但制度往往存在缺陷和不足,很难做到非常完善,并且落实制度的监督成本也是很大。如何弥补制度上的不足,这就需要一种软的约束,即文化管理。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做到凡事都能规定到,而文化却可以时时处处对员工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这种约束作用,一方面影响和作用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另一方面,使员工在心理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员工的行为在思想上、行为上、情感上和企业保持相同的价值取向。这就好比一个国家,除了以法治国外,还需要以德治国。通过企业文化的软的约束功能,可以将企业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行为准则等进行内化,使员工在内心深处对其产生认同感并自觉遵从。

企业转型范文篇4

关键词:物联网;传统煤炭企业;转型发展

转型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特别是传统煤炭资源型企业,迟早会面临矿竭企衰的难题,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及早考虑战略转型。物联网时代的一步步走近,为传统煤炭企业提供了高效转型发展的捷径,如果能够抓住、用好这一机遇,煤炭企业转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

物联网将带来一个全新的时代。它给人的直观感受是:通过智能设备和互联网连接,使数据或信息在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甚至人物与相关平台之间自动传输和互动,从而实现人物“对话”交流、万物互联互通,使整个社会资源要素更加紧密、更加快捷地联结在一起。物联网最显著的特征是智能化,在无线通信、互联网、智能装备、大数据处理等技术支持下,它能够代替人,主动对周边环境、客观事物变化实时进行全面监控、数据收集和智能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行动进行智能处理,或者是提供相关建议和方案,达到适应或纠正环境(客观事物)变化的目的。比如,通过iwatch苹果智能手表、谷歌眼镜、社交牛仔裤等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人可以更好地感知外部与自身的信息,以及时地做出相应调整。另外,智慧城市、智慧矿山、智能电网等概念,也是基于物联网整合多种先进技术,促进系统内外各部分功能智能运转与协同运作,以达到高效管理、和谐发展的目的。

二、物联网时代煤炭企业转型的机遇

(一)提高煤矿安全高效发展水平的机遇。产业转型是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巩固发展好原有优势。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只有立足于煤,做到积极稳妥、循序渐进,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传统煤炭企业要立足于煤炭资源优势转型,需要对原有煤炭产业进行优化升级,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而安全和效率是煤炭生产型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煤矿生产一线的安全风险通常都比较高,物联网强大的数据实时收集传输、分析处理等能力,能够为煤炭产业提高安全高效水平提供极大的便利条件。比如,通过终端智能设备的精准定位、全面监控,煤矿采掘一线现场数据不断被传输到集控中心并即时分析处理,精确呈现出生产环境的实时镜像,一方面在检测到有害气体、危险因素时可以提前发出警示信号,提醒生产工作人员防范或撤离,即使发生较大的人身安全事故,也可以通过终端设备传回的信息,及时实施救援救治方案;另一方面,对采掘一线现场的实时监控和精确呈现,及时给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了所需的全部信息,不但大大缩短了信息传递的时间,企业还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对生产工艺、工作流程及现场环境进行更好地优化,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二)提高煤炭企业资源配置能力的机遇。资源配置能力是企业培育竞争优势、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之一。企业的转型过程,也是其资源积累、配置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从我国的煤炭企业特别是建矿较早的老企业来看,目前还有很多矿井管理方式相对粗放、资源配置能力较差。比如,资金、厂房、土地、设备、材料等物质资源调配不力,存在大量闲置资产;资本运作与投融资、提高品牌影响力、共享共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方面能力不足,软实力与国际国内先进企业差距较大。而物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从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信息传输到万物互联互通质的飞跃,物联网越发展,各种资源要素之间的联系交流就越来越紧密,随之而来的资源配置方案也越来越优化,资源利用程度和效率越来越高,有限的资源就会创造出更高的价值、迸发出更大的能量。这无论对传统煤炭企业,还是其他类型企业转型发展,都将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三)提高煤炭下游产品开发水平的机遇。煤炭企业作为资源生产型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根本上讲是产品与市场的互动。而未来物联网的发展,不会是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它最终将实现与社会、与市场等外部环境的高度对接融合,这为企业产品与外部市场的充分交流和相互促进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渠道。当前,我国许多煤炭企业已经不再是单纯煤炭生产,而是向下游延伸到了煤电、煤化、焦化等其它产业领域,产品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整体上看,目前的产品结构仍然以焦炭、苯、甲醇、硫铵等产品为主,同质化严重,“大路货”居多,仍处于激烈的过剩市场竞争中。物联网将给煤炭企业提供除精确的市场供求信息外,更重要的在现有产品供给与目标市场需求的差距、未来产品的精准定位、未来市场发展趋势等方面提供信息及相应解决方案,这些都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无比宝贵的决策依据。根据这些决策信息或方案,配合自身资源配置能力,企业可以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细分市场,针对性地开发煤炭下游产品,发展新的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最终达到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的转型目标。

三、物联网时代煤炭企业转型的初步设想

从上世纪末美国提出物联网概念以来,美国、欧盟、中国等先后出台了支持政策,世界IT产业巨头和部分传统企业纷纷布局物联网,物联网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物联网必将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引擎,带来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对于传统煤炭企业来说,把握住物联网发展的机会,在建设必要硬件设施的基础上,需要做出三个转变:一是思想观念转变。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物联网作为信息技术之一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3月,我国《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出台,明确指出物联网发展的九大领域。201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行动计划(2013-2015)》。在近几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理每年都强调的“互联网+”,也离不开物联网的支撑。在国家政策大力推动下,我国物联网产业已经呈现出蓬勃生机,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只有在思想上认知上融入到物联网时展中,才能在行动上更好地把握机会;二是发展模式转变。信息开放和共享是物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煤炭企业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封闭式滚动发展的传统模式,将来不但难以实现大的进步,甚至还会被市场淘汰出局。物联网时代煤炭企业的转型发展,必须以开放、合作、共赢的原则,善于利用物联网等技术,跨区域、跨行业甚至跨国进行人才、技术和资本等资源的整合,在产业发展上与社会、合作伙伴包括企业员工实现多赢;三是组织结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煤炭企业大多采取行政化职能型组织结构,信息传递准确性和有效性层层衰减,难以适应物联网信息实时监控、即时传输的要求。因此,必须把现有组织结构转变为扁平的网状结构,形成一个网络化管理平台,强化人、物、组织与外部环境相互之间的实时高效对接,以实现信息多向交流、即时沟通。

四、结语

总之,物联网时代将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经济高度开放的时代,谁能够抓住物联网时代机遇,及早把握先机、实现转型,谁就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煤炭企业作为我国主要能源的提供者,无论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上,还是自身参与全球化市场竞争,都不能落后于人。

【参考文献】

[1]2016年中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及行业发展趋势[Z].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5604.html,2016年6月17日.

企业转型范文篇5

关键词:业财融合;企业;财务转型;财务会计

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快速提升,越来越多的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均有业务开展,实现了规模化经营。企业的财务信息类型、体量呈爆炸式增长,加大了财务管理工作压力。尽管企业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早已建立,但相应的配套财会体系却不够完善,尤其是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发展[1]。在这一大背景下,现代企业中逐渐兴起了业财融合的财务管理理念,将此作为企业财务转型的推手,力求实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高效化。本文将立足业财融合视角,对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途径进行探讨,希望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一、业财融合概述

业财融合,指的是业务财务一体化,实现业务与财务的有机融合。业财融合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转型方向,需要促进财务管理模式转型,将原来的事后控制迁移至业务活动发生前,同时需要将财务管理渗透于业务全过程中,为业务工作开展提供专业的财务咨询与指导,确保业务经营的收益及合规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企业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的联动效应[2]。业财融合的基本理念为“业务引导财务,财务指导业务”,也就是需要开展更加精准、全面、客观的财务管理工作,提高业务的合规性与经济效益;同时财务管理也需要满足业务需求,不可无节制地压缩成本与降低风险,否则会导致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战略目标相悖,同样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财务与业务的相互依存才是业财融合的关键,对推动企业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二、企业基于业财融合实现财务转型的价值

(一)有利于合理制定企业战略规划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需要从核算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从价值记录转型为价值创造、从出数据转型为出提议。因此,企业财务人员需要扮演好管理者的参谋以及业务部门的伙伴这两个角色,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财务专业特长,基于财务角度去分析业务经营特点,为业务部门出谋划策;另一方面能够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为企业战略规划提供数据支持[3]。

(二)有利于企业价值创造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开展旨在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达到最大价值创造目的,而价值创造的关键在于企业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倘若企业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无法紧密联动,那么财务人员则无法及时与全面地获取到企业业务经营中的成本、生产要素、风险等信息,也就难以进行全程指导。而业财融合的推进能实现企业内部全要素的高效配置,有利于企业的价值创造。

(三)有利于风险管控信息化

风险管控是每一家企业绕不开的话题,同时也是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业财融合的推进,能让财务人员将信息系统应用至业务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经营性风险、财务性风险实现全程、全面的信息化监控,不放过任何一个流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风险监控效率。

三、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转型面临的困境

(一)企业对财务管理转型重视度不高

对于部分企业尤其是偏技术型、生产型的企业而言,大多数管理层人员是科研出身,在企业管理中更看重项目的研发投入与技术革新,内部管理中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所忽视。所以,这部分企业的财务会计基本上只负责最基础的日常账目盘点、报表编制、成本控制、财务报销等工作,对管理会计方面的知识并不了解,财务管理在业务经营面前相形见绌。此外,如今的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尽管大多数现代企业的管理层逐渐开始应用管理会计,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引入了业财融合理念,但是由于该模式起步晚且缺少企业的参考模型,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仍然沿用传统做法,导致管理会计职能难以发挥。

(二)业务与财务流程脱节

企业各部门的配合与联动是推进业财融合的关键基础,因为业财融合很明显是业务与财务的“双向”活动。但从大部分企业的业财融合实际情况来看,对财务流程设计较为独立,业务与财务之间的流程没有完全衔接,许多工作缺少实质融合。业务部门基本上只能被动执行财务部门提出的规划,对企业价值链和产业链不够关注;而财务管理工作也没有发挥出指导业务流程的作用,不利于业财融合的开展,阻碍了企业财务管理转型。

(三)财务转型得不到信息技术支持

业财融合的过程从根本上来讲是业务、财务、信息三者的结合,其中信息是业务与财务融合的技术保障。而当前许多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略显滞后,对于信息技术的相关硬件与软件的投入难以满足企业财务转型需求,即便有信息化系统平台,也只能满足最基本的财务管理工作要求,无法做到企业业务信息资源与财务管理的对接和共享,所以难以实现业务与财务的全方位联动,导致财务转型得不到技术支持[4]。

(四)企业财务人员角色定位存在偏差

企业业财融合推进中的主导部门为财务部门,在转型中需要从原本的事后监督朝着事前、事中监督转变,从原本的会计核算朝着业务发展转变,渗透于企业业务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业财融合背景下,财务人员专业理论储备不足、业务素质偏低的缺点被放大,对业务与财务融合的要求了解不及时,对工作岗位职能不够明确,均会影响业财融合推进进度,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

四、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转型的可行策略

(一)改革企业财务组织,促使财务切入业务前端

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的财务管理转型必须对传统的财务管理组织形式进行改革,由过去核算型会计转型成业务型财务、共享型财务以及战略型财务。其中,在业务型财务管理下,企业财务部门需要渗透到业务经营活动全程,财务会计人员需要了解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主动了解客户的真实需求与企业所处行业、市场的发展走向,于业务开展的前、中、后等各环节提出可行建议,辅助企业管理层对业务经营提出决策,从过去被动式的反应模式转型为主动式的引导模式,促使企业财务管理与业务管理深度融合;共享型财务则是借助信息化技术,将分布于企业不同业务环节中的财务信息进行整理与分类,共享所有环节中的数据信息,为企业财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全面的数据支持,提高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程度,改变人们对财务管理工作的固有看法,参与企业管理决策,实现财务工作转型;在战略型财务变革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可渗透至企业的战略规划、战略决策及规章制度等制定工作中,从专业的财务角度为企业领导提供意见。

(二)组建业财融合团队,积极参与企业经营活动

业财融合在企业中全面推行,必须保证相关工作人员具备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业务理解能力以及专业技能,优秀的业财融合团队是企业推进业财融合的基础保障。在企业财务转型过程中,财务人员不仅是转型的主导者,还是转型的受益者,必须认真负责,同时也要具备担当能力,所以企业必须针对财会人员开展业务能力培训、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打造优秀的业财融合团队[5]。而财务人员积极参与企业的业务管理,能够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优势,为企业业务经营提供服务,帮助业务部门做出事前预测,提出成本节约方法,共同商议风险防控措施,于规划、决策等工作中实现联动,全面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提升企业的运作效率。

(三)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促进财务会计转型

规范化的财务管理流程与标准统一的数据,是企业推行业财融合的基础,所以在业财融合背景下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要做好会计核算、成本把控、税收筹划等基本工作,还要重视企业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因此,企业需要完善自身制度体系,重点强调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必须基于统一标准与流程开展,明确业财融合思路。同时,引入信息共享系统,结合企业业务经营实际情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财务管理软件和工具,充分发挥ERP、财务核算等业财一体化系统的功能,找准两者的衔接点,构建信息沟通渠道。如此一来,就能通过“网络核算、分级操作”,实现企业财务核算的自动化与共享化,为企业财务转型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支持[6]。另外,企业财务转型本质上可视为对财务会计人员职能的分离,将重点转移到计划、决策、分析、控制等工作中,而过去基础的核算、数据、报表等工作则可交给财务共享中心完成,可见在业财融合背景下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尤为必要。特别是对于大型集团企业而言,在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时需要做好以下工作:第一,构建统一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要实现财务共享,必须有统一系统作为基础,尤其是对于规模较大的集团企业而言,数据分布散乱是目前信息化建设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构建统一化的数据平台,对数据格式标准、数据上传流程、人员岗位权限等进行统一设定,保证所有财务数据的共享均能在统一系统中开展,促进业务与财务在数据、流程方面朝着标准化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业财一体化[7]。第二,将管理会计系统融入业务子系统。在当前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会计需要重视财务与业务之间的联动,也就是企业财务会计人员需要全程参与业务经营管理,所以在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需要强调这一点,于系统构建时充分体现。由于企业经营业务内容存在差异,所以信息系统通常由多个子系统构成,那么管理会计系统就不能只是建立在单一化的信息平台上,为了实现与业务环节的联动而起到反馈企业真实经营情况的效用,则要建立共享系统,实现对会计信息的整合以及规范财务会计处理流程,在各系统的相互联动以及功能融合之下,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数据。第三,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财融合进程逐步加快,那么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将愈发多元。结合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可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分成财务管理、数据处理、业务控制、价值创造四个中心,实现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分别来讲,财务管理中心负责核算、报表、收付等工作;数据处理中心负责数据统计、分析等工作,为企业制定财务决策提供支持;业务控制中心主要负责业务控制,基于业财融合进程,对各个业务环节提供服务;价值创造中心则主要通过预算管理、成本把控等环节,渗透企业价值增升环节。

(四)积极推进人员转型,由财务会计转型为管理会计

企业财务会计的工作职能主要是向企业管理者以及与企业存在经济利益关系的投资人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的相关信息。而管理会计则是为企业内部提供服务,为企业提供优化经营管理决策的职能岗位。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人员应当向管理会计转型,加强对财务、业务数据的分析,进而预测未来企业的成本与收入,因此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具备独立思考、数据分析能力,准确判断出信息的价值。企业所有的业务经营活动均应涵盖管理会计的工作岗位职能,包括生产研发、销售、物流、采购等环节。同时,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加持下,充分发挥出管理会计在信息采集、技术共享等方面的优势,提高企业预算决策、战略规划、考核控制等管理工作效率,有助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8]。由此可见,向管理会计转型,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仅要进一步夯实财务专业基础,同时还要在思维方式、管理观念方面有所转变,立足管理会计体系为企业制定战略,对业务经营目标合理规划,促使自己朝着高效管理会计人员转型。

(五)树立业财融合理念,营造良好企业文化氛围

唯有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才能保障业财融合的顺利推行,而且需要保证企业文化与业财融合理念保持一致。从理论层面来看,企业文化指的是在特定环境下,基于企业战略规划、管理模式、经营方向所形成的具有企业特性的物质形态及精神财富,能够体现出企业的价值观,会直接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在业财融合背景下,企业领导应当积极转变管理理念,拓宽思维视野,于企业规章制度中明确业财融合的重要价值,强调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的联动,确立财务会计职能定位全面转型为服务、沟通、参谋。此外,从企业财务会计工作人员的视角来看,也需要改变原来的工作模式,除了要负责最基本的会计信息流转、事后监督反馈等工作以外,还要做好获取与整合业务信息、借助信息共享平台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等工作,积极参与企业战略规划、竞争分析、投资风险评估、收益预测、预算监督等环节,发挥出管理型会计的功能,为企业业务部门提供财务方面的咨询服务。通过树立业财融合理念,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财务服务于业务,业务反馈于财务”的文化氛围,实现企业资源的最优配置。

结语

业财融合已成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型方向,财务会计人员应顺应时展潮流,积极推进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充分发挥出财务管理工作的最大效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具实效的方案。而企业财务转型不仅需要对财务流程及业务流程予以优化,还应将重心从业务后端前移,由过去的核算型财务转型为决策型财务,扮演运营管理角色,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可靠、更全面、更客观的数据支持,从而夯实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俊辉.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问题[J].商业文化,2021(24):78-79.

[2]赵金.对积极推进业财融合助力公司价值创造的思考[J].中国商论,2021(10):150-152.

[3]刘琦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问题及应对

[J].中国集体经济,2021(16):135-136.

[4]夏盈.业财融合背景下的企业财务管控与成本管理探究[J].财经界,2021(25):147-148.

[5]张巍.业财融合在制造企业财务管理转型中的应用[J].中国产经,2022(4):126-128.

[6]宋佳宝.基于业财融合视角下的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分析[J].财富生活,2021(22):92-93.

[7]张婷.国有企业财务管理中业财融合实施的问题与路径[J].商业文化,2021(13):78-79.

企业转型范文篇6

铸锻行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行业,近年来,随着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等产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铸锻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伊莱特重工、汇丰铸造、重型锻造等企业为支撑,铸锻毛坯和机加工相结合的铸锻行业产业体系。目前,我市共有铸锻企业724家,各类窑炉981台,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铸锻件生产能力达11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25亿元、利税13亿元。但我市铸锻行业面临着管理水平落后、自主创新能力较弱、行业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为把握现代铸锻行业发展趋势,加快我市铸锻行业调整转型,特制定本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技术创新,坚持技术改造,推动节能减排,强化龙头带动,壮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加快转变铸锻行业发展方式,提升铸锻行业核心竞争力。

二、工作原则和任务目标

(一)遵循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突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发挥政府调控作用,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企业运行和行业管理机制。

2、信息化推动原则。以信息技术带动提升传统铸锻技术,建立健全技术创新体系,提高铸锻件工艺、铸锻设备、检测仪器、造型材料和优质铸锻生铁技术的创新能力,实现从技术引进、模仿加工向自主创新转变。

3、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原则。坚持行业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相统一,企业经济效益和职业卫生安全相统一,推动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和产品,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设备,实现铸锻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年,全市铸锻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7家,较2010年增加60家;铸锻件产能达到200万吨,年销售收入230亿元,年均增长16%;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特色鲜明的铸锻产业园区,大型、高精度及关键设备零部件所占比重由2010年末的15%提高到25%;单位产品能耗由2010年末的0.88吨标煤降低到0.65吨标煤;单位二氧化硫排污强度由2010年末10.3kg/吨降到7.21kg/吨;单位氮氧化物排污强度由2010年末1.46kg/吨降到1.08kg/吨;20%以上的铸锻企业实施自愿清洁生产审核。

三、激励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铸锻行业调整转型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市铸锻行业调整转型工作进行统筹规划、组织领导和政策协调,定期研究解决铸锻行业企业调整转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各镇(街道)、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形成推动铸锻行业调整转型的强大合力,充分调动铸锻企业调整转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支持铸锻企业积极引进关键技术,加大自主创新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装备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对于采用以上措施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加30%,利税同比增加30%以上的铸锻企业,新增税金地方留成部分的20%返还企业用于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

二是支持铸锻行业大力实施燃煤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十大节能工程。当年实现节能量或减排量同比提高30%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

三是支持铸锻企业发展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对铸锻企业转型新兴产业建设项目实行鼓励政策,对投资额满20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一次性给予投资额1%的奖励,最高不超过100万。同时优先给予项目立项、备案和用地、规划、信贷等支持。

3、实行铸锻行业准入制度。尽快制定和出台我市铸锻行业的准入制度,提高铸锻行业准入门槛,加大属地监管力度,加强源头控制。新建、扩建、改建铸锻企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铸锻生产能耗标准和行业准入条件要求,同时,产品能耗限额和工艺水平应居于省同行业先进水平;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烟尘、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废水、固体废物等废弃物应符合国家排放标准;必须具备保证产品质量所必需的检测手段,消耗的能源和资源必须有计量监测装置并建立台帐;优先支持使用先进节能技术工艺和采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用能企业发展。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面实施“人才兴企”战略,大力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工程”,定期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学习,提升企业家驾驭市场经济、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能力。认真落实引进人才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培养引进模具设计、自动化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

5、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成立市铸锻行业协会,发挥好政府与企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适时制定铸锻企业的管理标准及行业规范;统筹企业发展方向,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成立专家库对企业重大的技术改造进行评估论证;推广新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协助企业开展国内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培养高层管理人员和技能操作工人等,促进我市铸锻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四、加大铸锻行业整治力度

在市铸锻行业企业调整转型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经信局、环保局、工商局、住建委、国土局等部门组成工作班子,具体负责“十二五”时期我市铸锻行业企业的专项整治工作。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实施梯度推进。

1、完善现有企业相关必备手续。利用两年时间,全市铸锻企业必须完备环保、税务等相关手续,到年底,对于手续无法齐全的企业,依法实施关停。

2、加快落后产能和设备淘汰步伐。按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要求,对正在使用的燃煤火焰反射加热炉、砂型铸造粘土烘干砂型及型芯、粘土砂干型/芯铸造工艺等落后生产工艺设备按规定时限尽快实施淘汰;严禁新上无磁轭(≥0.25吨)铝壳中频感应电炉,现有的于年前实施淘汰。

3、加大节能减排监管力度。

一是认真执行《省能耗限额标准》。对于铸锻行业单位产品能耗超出限额标准,责成其暂时停止营业,实施限期改造,通过验收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是对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铸锻窑炉加大整改力度,窑炉改造后,须经相关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企业转型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转型;策略

当今社会,现代化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石化能源需求量连年攀增,市场竞争环境瞬息万变。这些因素的出现与发展,使相关销售企业既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缺陷与不足,制约着企业经营管理的实效性,因此实施财务转型策略,引领企业向着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道路迈进,具有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1企业财务转型的必要性

1.1适应经济环境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当前的成品油行业发展态势下,受经济下行、油价波动、国际形势等要素的影响,能源过剩、竞争主体多元化、竞争日趋激烈等现象愈发突出,使相关销售企业面临着更为复杂的经济环境。同时,成品油非法经营屡禁不止,严重扰乱石化市场正常经营秩序,导致销售企业零售额不断下滑,跌幅持续扩大,对生存与发展形成了严峻考验。在这种背景下,这些企业必须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积极推进财务转型,突破传统保守陈旧的财务管理模式,摒弃僵化思维,提高企业内外部成本控制效率,优化价值创造效果,以有效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强烈冲击与挑战。1.2适应管理者需求的需要。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更多地注重对会计数据信息的分析与处理。但实施财务转型,财务管理必须更多地面向市场、面向行业竞争对手、面向国际化与资本化,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扩大财务数据信息的覆盖面,最终为企业制定与实施战略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撑与依据。1.3适应信息环境变化的需要。现代信息化手段应用不充分制约着管理的实效性与针对性。部分企业尽管采用了ERP等信息系统平台,但由于业务模块单一,财务管理层面相对原始单调,难以通过财务数据报表客观全面地反映企业经营实际,不仅阻碍了财务管理效率的提高,导致财务管理资源浪费,而且变相加大了财务管理难度系数,使财务管理长期处于低效、低能的尴尬境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渗透性逐渐增强,实施财务转型,更是适应信息环境变化,强化电子报账与移动办公的需要。

2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企业内控执行力不足。长期以来,石化行业内部不断强化内部控制,建立了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了法人治理、风险管理、会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促进石化行业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使石化行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尽管这些制度体系对规范财务管理行为,优化财务管理效果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各类违规现象依旧不同程度地存在。究其原因,更多是因为制度体系在落实过程中趋于形式化、流程化。2.2企业财务人员固化思维有待扭转。2014年财政部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立的指导意见》,要求企业全面推动管理会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重视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管理会计决策支持、预算引领、分析评估、预警提示的功能,加强“业财融合”,提升财务价值创造能力。部分企业行动积极,展开一系列机制变革,但在变革过程中,却遭到部分财务人员思想阻力,这部分人的思想仍然停留在算账、记账、复核的基础会计核算工作中,未能将财务状况的预测和分析上升到更为重要的高度,在辅助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发挥的价值不足,不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2.3企业防范财务风险意识敏锐度不够。销售企业点多面广,风险防控的压力一直很大,特别从近年陆续发生的财务风险案件来看,涉及金额大、风险发生方式日常,急需要持续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构建切实可行的风险防范机制,方能将劣势转化为优势。而在实践中,部分销售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观念淡化、虚化,不能与时俱进强化财务风险防控意识,随时面临着重大经济损失的威胁。同时,由于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效用发挥不充分、不彻底,无形之中放大了财务风险。2.4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及基层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财务管理人员是落实财务管理措施、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直接实施者和操作者,其财务管理专业素养的高低及职业道德操守的好坏,与财务管理效果密切相关。当前,企业部分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储备不足,未能形成健全的财务管理知识体系,财务管理实践中随意性较强,导致会计数据失真、失准,财务信息分析不精准等问题频发。因此,切实提高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及职业操守势在必行。

3企业财务转型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3.1企业要完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要立足于法律法规,不断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防止制度执行过程流于形式,执行效果浮于表面,并不断排查分析与时展、行业竞争不相符的条款规定,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与方法予以修改调整,切实为财务转型提供必要的制度依据与保障。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将各项经营业务流程固定下来,提高财务转型的规范性、科学性水平。要以内部控制制度为出发点,明确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限,准确定位在财务转型中的不同角色。3.2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企业应考虑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灵活采取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引导财务人员深入经营部门一线学习调研,加快向业务会计转变的速度,加大人文关怀,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的作用,帮助其克服现场工作的各类困难。二是提供人员分流通道,鼓励财务人员向审计、市场开发、合同管理等上下游岗位分流。三是针对战略财务在转型后所面临的“能干什么、会干什么、要怎么干”等一系列问题,给予充足的成长时间、业务指导和能力培训,帮助其度过业务迷茫期。四是帮助所有财务人员制定和完善职业规划,明确成长发展方向。3.3企业应当构建风险管理体系。在风险排查的基础上,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制度“立废并改”工作,摒弃传统保守陈旧的僵化思维,注重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坚持制度在精不在多,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梳理和细化完善预算、费用、资产、资金、税务、考评等各项财务制度,将风险防控、异常警示与内控制度、流程控制相结合,通过统一标准、细化流程,明确每一个岗位、每一项具体业务对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将重点业务以流程图、操作界面截屏、文字说明的形式编写成岗位操作手册,制定成标准化的业务操作模板,使之成为岗位说明书和工作指南,使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为业务操作标准。通过不断完善防风险机制,进一步增强“我要合规”的意识和“我能合规”的能力,实现公司稳健发展。3.4建立业财一体化的财务组织。第一,要转变角色,实施业财融合。改变传统财务管理活动中的核算、记账等模式,以销售业务、财务转型为中心,重构财务管理与财务职能布局,形成高效、共享的运行环境,以预算编制、产销协调、计划实施、项目投资等经营管理活动为平台,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支撑和服务企业经济活动,全方位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财务管控和服务决策支撑。完善业财融合的组织架构,使不同的业务岗位及职责,对应不同的业务线条流程,强化对企业内部运营情况的配合程度,助力推进资源配置的最优化。第二,要强化风险管控。在财务转型过程中,要全面掌握企业所面临的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经济风险、资金风险、合同风险等要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与方法予以有效应对,并注重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充分加工与利用,为财务风险预警提供精准参考,真正体现财务管理在企业决策制定中的关键价值。3.5增强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企业财务的转型,要以“人”的转型为前提,充分体现“人”在财务转型推进中的重要作用。对此,要注重企业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重点提高其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水平,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其在新形势下运用财务管理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方法解决工作新难题的能力。要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对财务管理岗位要实行严格的上岗标准,对职业技能从严要求,设定科学的上岗前置条件,只有在满足前置条件的基础上,方能正式开展相关工作。要立足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积极引进外部人才,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养高、财务管理经验丰富的人才团队。3.6企业应当推进信息化建设。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快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广大巨头企业强化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企业要探索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人工劳动,在提高财务管理效率的基础上,减少过多人为主观要素的干涉,提高财务数据统计、分析、处理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要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应用,规范财务管理流程,简化不必要的工作流程与环节,减少管理流程重复交叉,为企业领导层的控制提供便利条件。要综合统筹财务转型中的业务流程、授权机制、责任体系等要素,实现信息化设计,使其始终高效服务于企业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

4结语

财务转型是新课题,不能一蹴而就,要在注重经营业务活动创造更多利润的同时,将传统财务管理与现代战略管理结合,在继承传统财务管理形成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财务共享等信息化的推广应用和标准化流程管理控制,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驾驭能力,实现财务转型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李燕,杨雪霞.浅谈石化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中国外资,2018(11).

[2]迟曼莉,王庆云.石化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7(02).

企业转型范文篇8

**年针对企业转型这项重大转折,我们就企业转型如何抓住关键环节,因势利导,使转型步入健康的轨道,推动其顺利实施。为此,首先从内外部环境对企业经营发展的影响分析,进而员工对企业发展形势及转型认识的分析,从四个方面,提出了抓住转型关键环节的意见和建议,结论是:最艰难的不是业务转型,不是网络转型,不是管理转型,只要我们的思想转了型,一切艰难都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我们企业转型工作中最大的挑战。

文章目录:

一、找准企业转型过程中基层员工思想行为问题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二、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实推进转型的对策。

三、结合转型的形势和任务,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

四、在加强和改进转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几点收获。

正文:

自**年中国电信提出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的战略以来,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探讨和积极实践后,无论是员工认识、观念、思想、行动等意识行为转型,还是网络技术、业务品牌、管理体制等实体转型,已经取得突破性的转变,但由于市场竞争形势的日趋加剧,使传统业务保存激增工作难度不断增大,加之转型业务还不能足够拉动业务收入的快速增加,使得基层企业和员工对完成眼前收入任务的困难增多压力加重,人们在兴奋欣喜之余,也对转型的不确定性产生了一些隐忧,比如转型对员工个人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市场竞争的格局将会如何演变,如何解决现有人员的知识结构和转型需求之间的差距以及网络建设投资紧缺和新增业务发展所需网络资源能力不足的矛盾等等,这些都对基层企业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需要基层企业管理者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而作为电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者,应紧紧围绕企业转型的大方向,密切关注员工思想动态,敢于突破思想政治工作的“盲区”,积极稳妥地加以引导,缓解矛盾。正确把握和引导员工的思想行为,推动员工实现自我嬗变,为企业战略转型顺利推进扫清员工思想障碍。为此,我们结合临夏电信分公司工作实际,分析基层员工思想行为,寻找企业转型过程中进一步做好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思路和对策。

一、找准企业转型过程中基层员工思想行为问题是做好工作的关键。

企业转型,员工思想观念是最为核心的问题,也是最基本的问题,它足以形成强大的推动力或阻碍力。为此,我们结合基层实际情况,分析了当前企业转型过程中员工的思想行为特征。

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一是从国际和国内大环境来讲,随着技术进步日新月异,NGN和3G等新技术对整个行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大,业务替代日趋明显,通信日益个人化、移动化,移动通信对固定通信的分流成为全球不可逆转的趋势,包括移动的替代、IP的替代和数据业务对话音的替代,给企业的主导业务,即传统业务---固定电话带来巨大的冲击,业务分流呈上升趋势,增量不增收现象日趋严重,固话市场发展空间进一步缩小。

二是市场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和恶化。首先随着移动、小灵通电话普及率的提高,造成固定电话用户大量拆机,给保存量带来一定的困难;其次小灵通业务由于受网络技术和覆盖面等因素的影响,通话质量和信号在有些区域得不到保证,局限了业务发展,同时由于其他运营商的违规经营,针对小灵通推出的移动电话话费包月以及对小灵通的恶意收购,致使小灵通客户大量拆机;针对固定电话推出的商务电话、公话和企业总机等,加大了异质业务对固话市场份额的分流,客户的流失风险和保存量的难度不断增加;第三临夏网通与临夏广电的合作,不仅使临夏网通迅速找到了进入市场的切入点,而且为今后电信与广电合作开发网络视讯业务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再加上网通以低资费的优惠大力发展固话和数据业务,很多用户对电信现行的资费提出质疑和优惠要求,同质业务竞争更趋激烈,对保存量构成了严重威胁;第四由于临夏地方经济不发达,再加上民族地区受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商务领航、号码百事通、宽带等转型业务的发展比较缓慢,品牌经营理念没有完全树立。

三是人均消费水平偏低,制约了电信业务的消费和快速发展。据2005年临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标表明,与全省其他地区相比关键指标均有较大差距:其一,2005年临夏州地方财政收入1.93亿元,名列全省倒数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37元,名列全省倒数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1380元,名列全省倒数第一;其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8亿元,名列全省倒数第三。其三,临夏州土地总面积8169平方公里,占全省比例的1.8%,名列全省第13位,其中实用可耕地面积214.88万亩,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7.5%,而总人口为195.09万人,名列全省第七,人口自增率7.52‰,名列全省前茅(排名第二)。这充分表明临夏州虽然是以农业为经济支柱的地区,但由于人多地少致使人均收入和整体消费水平远远落后于全省乃至全国其他地区。

从企业内部环境分析:

一是从临夏州的通信需求来看,农话市场仍然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由于网络先天建设不足,覆盖面较低,很多农话市场被其他运营商抢占。特别是由于小灵通建设滞后失去了抢占市场的最佳机遇,基站覆盖和用户规模均在全省处于劣势。

二是我们的工作作风、业务素质、服务意识等还不能完全适应现代企业管理以及转型的需要。主要表现在,企业的基础管理比较薄弱,整体服务水平距集团公司和省公司确定的目标差距较大。**年第一期大客户满意度调查我州仅为79.4分,全省排名第十二位,10000号、营业厅服务水平在第三方测评中也是不稳定。

三是管理不细、不实、粗枝大叶、得过且过,不严谨、不能刨根问底,工作没有特色和工作不主动、执行力不到位,部门之间推萎扯皮、不能很好的协作配合造成工作不落实贻误战机,不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基层员工观念由于受其学历和技能的影响,也就是说员工适应企业变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其自身价值观、生活观、工作理念等的形成已经经历了一个非常长的时期,这对企业的转型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员工思想观念转型,愿意为适应企业的发展和转型而改变的自觉性和适应改变的能力是最大的困难。

五是基层员工压力都比较大,压力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其工作压力主要来自几个方面,1、生产任务繁重,工作强度较大;2、绩效考核到人,直接影响其收入;3、企业改革频繁,快速适应能力受到巨大挑战;4、企业发展,对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出新的要求,其学习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显得不足;表现在行为方式上,就是惶恐心理严重,对企业的归属感有所降低。

六是企业的发展需要员工的动力,企业转型指导意见中也指出了要变员工压力为动力的要求,影响基层员工动力的因素由高到低依次为:工作认同度、受尊重程度、福利待遇、晋升空间、政策原因、学习机会、工作氛围等。以上因素中,福利待遇和政策原因的负面激励影响最大,尤其是管理制度和政策的影响,对员工的冲击十分明显。综合来看,员工的工作动力与企业转型的要求不太相符。表现在其行为上,就是工作热情不够,产生消极怠慢情绪,工作效率较低。

七是员工的凝聚力受企业对员工的关心程度、团队文化和工作氛围等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工作压力增大,员工面对日益繁重的生产任务,企业文化活动随之减少,员工忙于自身工作,沟通机会和时间减少,这对员工的凝聚力也形成了冲击。

八是执行力不足,企业的制度落实和经营效果大打折扣。这里有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主观上为员工的认识问题,即对工作是否具有主动性和能动性;客观上受到管理方式和员工素质技能的影响,即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流程是否顺畅,员工素质技能是否能够满足工作执行能力的要求。整体来说,基层员工的执行力还不够高,这主要还是受其主观认识和观念的影响,即使管理再科学,素质再高,员工主观认识不够,不愿自觉努力执行,其执行力也将无法提高。因此,在执行力方面,员工的认识问题是核心。

二、切实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扎实推进转型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和目前各项工作的现状,我们认为临夏电信落实精确管理,提升管理水平,全面实施战略转型的时机已经成熟,今后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工作,迅速改变我们各项管理工作的现状,重塑临夏电信企业新形象。

(一)要以思想观念转型为前提,确保企业转型的顺利实施。思想观念转型的实质就是要树立全新的思维方式、全新的诚信服务理念和全新的工作作风。

第一,树立全新的思维方式包括二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破除传统的、保守的思维方式,大力提倡“反位”和“逆向”的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不论做什么事都应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从经营业务向经营客户转变、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决策准确减少失误,才能“知已知彼,百战不殆”。二是要树立全面创新的思维方式。不仅要用创新的思维去分析判断市场变化形势,确定发展和竞争思路,而且要用创新的观点多途径、多角度、多渠道去认识和思考问题,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对竞争。

第二,树立全新的诚信服务理念就是要在企业管理、服务和经营工作中坚持“以市场为根,以用户为本,用心服务,诚信经营”的理念。一是树立全新的诚信服务理念要从转变领导的思想观念和领导方法做起,把临夏电信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优秀领导集体,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其模范带头作用赢得广大家的信赖与支持,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同时,各级领导要对自己的身份进行转型,要从原来的企业行政领导转变为勇敢善战的指挥官和战斗员,以市场统筹,品牌统领,形成大经营的理念,全面履行营销中心的职责,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带领全体员工冲锋陷阵,沉着应战,始终以捍卫企业的利益为自己的光荣职责。二是通过“三个结合”的教育方式实现全体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型。即:把“企业=军队+学校+家庭”的管理理念与“以人为本,用心服务,诚信经营”的诚信服务理念有机的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起来;把大家的职业道德教育、诚信服务素质、积极进取扎实工作作风的培养有机的结合起来。结合宣贯《甘肃电信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把企业文化、管理理念和诚信服务理念的内涵融进我们每个人的实际行动,号召和带领全体员工向邵龙同志学习,使大家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追求得到全面改造和升华,为企业发展转型和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三是通过学习和培训,提高大家的道德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培养一支思想先进、技术过硬、爱岗敬业,忠于企业的员工队伍,为实现服务意识转型奠定基础。临夏电信要实现由传统基础网络运营商向现代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的新型运营商转变,不仅需要新技术和新业务的支撑,更重要的是探索全新的服务模式和选人用人机制才能适应转型的需要,只有我们大家实现了服务意识的转型,才能把“用户至上,用心服务”的服务理念贯穿到实际行动中,才能彻底扭转临夏电信服务水平偏低的现状。四是以诚信经营提高企业的信誉度,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为企业发展转型的提供保障。

第三,树立全新的工作作风就是大力提倡求真务实、雷厉风行、高效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的执行能力和应对市场竞争的能力。一是从管理模式上强化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积极推行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做到管理严明,层次清晰,决策迅速,指挥果断,反击有力,令行禁止。营造求真务实、雷厉风行、高效工作以及“企业=军队”的企业氛围,培养一支作风优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经营队伍。二是从组织架构进一步理顺流程,简化手续,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市场响应速度,扭转工作作风拖拉和推萎扯皮的现象。三是从加强考核上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通过积极推行内控管理进一步明确各管控点的职责和权限,通过精确管理把企业的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和每个细节,责任到位,制定完善量化的考核办法进行跟踪考核,促进和督促大家工作作风的转变。

(二)要处理好转型与精确管理的关系。精确管理是实施企业转型的基本条件。目前临夏电信虽然在深化改革中推行一系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模式,比如流程重组、渠道建设等,但由于精确管理落实不到位,管理水平和现状仍然不能完全适应转型的需要。因此只有加强前端的精确管理才能适应业务与服务转型的需要,只有加强后端的精确管理才能为网络与技术转型提供可靠的支撑保障,只有加强管控的精确管理才能为企业转型提供保障。我们必须针对企业目前存在的薄弱环节全面推进精确管理,以“三化”(即:营销工作要做到细化量化、维护和服务工作要做到精确化,管理工作要做到流程化和规范化)为重点实施精确管理、精细营销、精心维护,用心服务为企业转型奠定基础。

(三)要处理好转型与加快发展的关系。当前在传统固话业务相对趋于饱和,受竞争分流和新技术的双重影响,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和风险逐年增加,特别是在软交换、3G等新业务还未投产之前,只有进一步加快传统业务发展,不断挖掘传统话音业务的市场潜力,以降低固话和无线市话离网率、减少本地和长途话务流失、延缓移动替代趋势,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力,为实施转型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用户规模。一是一手抓好传统业务的发展,做实“商务领航”和“我的e家”两大客户品牌,一手抓宽带接入及应用、通航业务、增值业务、信息化应用及服务四大转型业务的发展,双管齐下拉动业务收入的持续增长;二是抓好三级客户挽留制度的实施,充分利用渠道力量,根据不同业务特点和不同用户需求,采取多种组合营销方式和灵活的资费策略,刺激话务量增长,保住客户、保住话务量、保住收入;三是积极稳妥推进现有大、商、公三大客户群向政企、家庭、个人三个客户群的调整。

(四)要处理好转型与用工制度改革的关系。首先,加大企业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让大家认识到“优胜劣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适者生从”不再是理论口号,而是电信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自然规律,勤奋努力,才能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不求上进则会被淘汰。其次,要通过建立严格考核制度规范我们大家的行为,让大家明白,只有把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才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第三,企业要为大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强大家对企业的依赖感和凝聚力,为大家创造干事创业、施展才华的良好工作氛围,从而让大家乐于干事,安心创业。

三、结合转型的形势和任务,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

结合电信企业转型所面临的种种变化,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重点都应当与时俱进,应时而变。要积极教育和引导员工,努力学习和吸收先进思想、技术和文化,结合电信转型的实际和电信员工的实践活动,消化吸纳,为我所用,努力形成适应转型要求的电信企业文化理念。其次,在对员工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中,既要以科学理论作指导,也要善于捕捉转型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实思想问题,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科学的、冷静的分析。要加强对转型过程中员工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对员工思想上正确的、积极的东西,要热情鼓励和扶持,对不正确的或是错误的东西,要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影响和教育。要进一步强化全员学习意识,为员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鼓励员工学科学、学文化、学技术,努力塑造转型过程中电信员工爱岗敬业、奋发有为、创新成才的崭新形象。同时,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重点内容,努力强化员工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员工队伍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在转型中争做“四有员工”。

四、在加强和改进转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几点收获。

一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着眼点要高,眼界要宽,方法要灵活。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囿于传统的模式和方法,要着眼于中国电信走向世界、建设成世界一流电信企业的高度,教育我们的员工要志存高远,要有远大的目标,要有博大的胸怀,要有开阔的思路,要有顽强的意志,并据此来确立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点。要注意把发扬优秀传统和兼容吸收新的观点结合起来,不断赋予思想政治工作以新的内涵,要真正通过思想政治工作让员工以企业为荣,以转型为乐,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作用,为企业转型企业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分层次、讲对象,提高有效性。随着企业转型步伐的加快,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层出不穷。因此,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更进一步提高针对性,要根据不同收入、不同年龄、不同对象、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的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家明确企业转型是企业在竞争中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是为了最终实现企业强盛的目标。要教育员工团结起来,为实现企业战略转型大业发奋图强,不懈努力。

企业转型范文篇9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市场营销;转型升级

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快,当前全球都已经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便利了一代又一代人民的生活和工作,深究发现互联网影响的不只是人民的生活和工作,还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移动互联网这一时代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开展也有了非常大的转变,市场由卖方主导转向买方主导,这些新问题的出现对企业开展市场营销工作带来挑战。因此,企业的市场营销必须顺应当前的发展形势进行转型升级,这样才能帮助企业提升自身实力,实现持续稳定发展[1]。

1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市场环境的变化

1.1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更容易、更准确进行数据收集

与传统时代相比,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在进行市场营销时的最大优势就是更容易进行数据的收集。传统的市场营销模式下,企业要想收集一手资料要耗费非常多的人力、物力,甚至一些零售终端会对供应商隐瞒一些真实的数据,企业难以了解消费者的真实情况,这会妨碍到企业市场营销工作的正常开展。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移动终端的使用,企业可以非常便捷地收集到消费者的信息、掌握消费者的需求,并根据相关数据的分析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同时,信息的准确性提高,企业可以更准确地掌握消费者消费需求、消费习惯等信息。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获取消费者的即时反馈,可以了解到消费者对产品的满意程度以及产品的改进空间,完善企业产品的同时可以有效提升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企业的竞争力[2]。

1.2新时代背景下消费者主权地位更加明显

在信息传递较为缓慢、信息闭塞时期,消费者能够接触到的产品是非常有限的,这个时期市场是由卖方主导的,消费者只能被动选择自己所熟知的产品。现在随着经济社会和互联网的发展,整个市场也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移,消费者的主导权越来越明显。在信息化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主播带货、网友种草、网页搜索等各种渠道接收到各种各样产品的信息,消费者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样化,消费者货比三家的空间也有所增长,消费者主导地位大幅上升。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一定不能忽视消费者主导地位的上升,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打败竞争对手为目的,努力抢夺市场[2]。

1.3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更趋向理性

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通过更广泛的渠道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产品,在选择时会利用便利的互联网收集产品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作出的决定会更加理性。运用互联网的搜索功能,消费者可以了解到产品的使用体验、价格以及特质,再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满足自己个性化需求的产品。相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品质、健康和便利是推动销售增长的三大要素。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用让消费者可以亲身参与到产品的评价与讨论中,消费者对产品的诉求也会向高端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因此,企业在设计产品与服务、制定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一定要从消费者的诉求出发,综合评定产品的价格和质量,切忌盲目追逐利润而忽视了忠诚客户的培养[2]。

2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移动互联网时代给企业市场营销带来的机遇

(1)简化企业市场营销环节,降低成本。传统的市场营销背景下,企业的营销模式层次较多、环节较为复杂,相应工作的开展也较为烦琐。在新时代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可以直接使用计算机网络移动终端完成企业的全部销售业务往来,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销售产品的中间环节,有效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例如微商、电商、代购这些都是依托移动互联网媒介存在的营销模式,企业通过这种方式开展营销可以避免一些中间商赚差价的行为以及实体店的投入,节约整个企业的营销成本。营销成本降低之后,企业可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以及提升产品质量、拓宽企业规模方面,这对于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推动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非常关键[3]。(2)精准捕捉客户需求,增强客户与企业的紧密性。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很多企业的产品特征存在重叠现象,相似产品层出不穷,消费者很难准确判断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别,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吸引消费者、留住消费者、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网络的发展为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直接沟通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平台,很多企业都开始使用微信、淘宝、微博、抖音等平台与客户进行实时互动。与客户的实时互动一方面可以让消费者及时了解到企业产品的最新状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企业及时得到消费者的反馈,并针对消费者的疑问和要求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增强客户与企业的紧密性。此外,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可以让企业精准地捕捉到客户的需求,根据需求为消费者推送满意的产品[4]。

2.2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的挑战

(1)消费者需求的转变加剧市场竞争程度。信息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快速传播,市场中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也非常快,产品质量以及产品特征都有非常高的相似度,消费者在选择产品时要从自身需求和自己喜好的角度出发。互联网的发展加快了信息的传播,消费者会面临更多的选择,由此促进消费者需求向多样化方向发展。对于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努力生产出符合消费者多样化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要努力让消费者从众多同质、类似的产品中选择自己的产品是一项艰难但非常重要的工作,由此便造成了市场中的激烈竞争。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激烈的市场竞争可以刺激企业深入挖掘消费者的需求,推动整个市场产品的优化,促进市场的发展[4]。(2)消费者数据管理存在泄漏风险。前文中已经提到互联网背景下,企业可以运用一定的互联网技术实现对客户消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很多企业都会开发相应的系统来进行客户资源管理。消费者的各种信息都会被记录到企业的特定数据库中,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企业会忽视对客户信息的保密,一些企业甚至会将客户信息卖给诈骗公司,对消费者造成困扰的同时也破坏了企业的形象,得不偿失。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保护消费者的隐私都是最为基本的准则,企业应该加强对数据库的管理,提高企业网络的防御系统,保护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不被泄漏[2]。

3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市场营销转型策略

3.1进行营销观念转型,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结合

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即时反馈相比,企业在传统时代要根据消费者市场的后期反馈开展并完善市场营销策略,这种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存在滞后性。企业在实际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延期滞后性的存在可能导致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效果难以显现,无法达到最初设立的目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企业要进行营销观念的转型,创新市场营销观念。另外,企业还应加快对市场反馈的处理和反应速度,有效改变市场营销策略滞后这一问题。企业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实现与消费者、零售商的即时沟通,准确收集市场的一手信息,对市场的需求进行合理预测,根据预测结果进行营销观念的转型,制定相关的市场营销策略。此外,企业还应促进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的结合。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促使很多企业进驻电商平台,甚至有很多企业抛掉线下实体店,全身心运营线上营销,这对于想要长期发展的企业而言并不是一个良策。互联网的虚拟性导致一些消费者很难切身感受产品的质量和效用,进而难以作出选择,因此企业应该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相结合,开展线上营销的同时配合开展线下营销,吸引消费者,努力将潜在客户变成消费者[5]。

3.2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育,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对于任何一个企业而言,人才既是企业开展业务最不可或缺的要素,同时也是企业最为强大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在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不管是对网络数据进行分析、管理,还是对企业市场营销方案的制定,相关专业人才都占据一个至关重要的位置,企业只有吸纳优秀的专业人才,才能保证这些工作的顺利、高效开展。因此,企业要想保证市场营销转型升级的正常运转,必须采取各种方式为企业提供足够的人才以促进发展。一方面,企业自身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企业在吸纳相关专业的人才之后还要注重对这些人才的培养,集中力量培养具有专业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以便其能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提供即时、准确的信息,同时还要保证企业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保护消费者的隐私和安全;另一方面,企业要加大技术研发团队和建设精准营销体系的投入力度,为企业市场营销转型工作的开展保驾护航,提升企业的综合实力[6]。在当前瞬息万变的市场背景下,企业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和内部培养的方式提升企业专业人才素质。

3.3推动营销方式多元化,增强产品竞争力

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为企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便利。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对消费者的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营销方式;另一方面,消费者也可以直接与企业进行沟通,传统营销方式下消费者只能与零售商、配送员进行沟通,在互联网时代,消费者可以通过邮件、线上对话的方式与企业进行沟通,有助于消费者准确传达自己的需求。电子商务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营销模式,但是很多企业仅仅是入驻一些电商平台,单纯地拓宽营销渠道,并没有注意到全球商业格局的转变。因此,对于企业当下的发展而言,更为重要的是推动营销方式多元化发展,以社交平台为中心培养忠实用户群体。此外,精准营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基本需求的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也应该受到重视,因此企业应该从客户的角度出发,运用大数据技术精准掌握每一位消费者的需求,开展精准营销,推动消费者与品牌关系的建立与维护[7]。

4结论

综上所述,企业想要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保持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要进行市场营销的转型升级。文章从移动互联网时代下市场环境的变化出发,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企业市场营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详细分析,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市场营销转型提出策略建议,包括进行营销观念转型,将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相结合;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育,提升企业综合实力;推动营销方式多元化,增强产品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岱牧黎.时势与细节:走进互联网经济[J].中国西部,2014(26):62-65.

[2]张连起.浅谈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型[J].现代商业,2016(26):23-24.

[3]宋和.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变[J].中国市场,2020(18):115-116.

[4]赵春华.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型[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6):53.

[5]李文婷.关于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转型探析[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0(5):14-15.

[6]王吉玲.新经济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新思维[J].现代营销(下旬刊),2020(5):66-67.

企业转型范文篇10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转型发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各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存在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推动了企业的转型、革新发展进程。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必须要加强对市场营销战略转型的重视度,并注重对营销理念的及时革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的竞争力也在不断提高,在为各领域各行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为其带来了新的挑战。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由于企业市场营销的外部环境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市场经济结构越加复杂,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但是,现阶段很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营销管理水平不高、营销理念滞后以及营销战略管理人员素质不足等问题。因此,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在注重归纳及分析市场信息的同时,还需要重视提升企业市场营销的管理水平和营销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以实现对市场需求的精准定位,从而进一步提高企业在市场中所占有的比例。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对新型营销模式的革新存在着重要的意义,推动了企业对市场营销模式的创新应用,有效地缩短了企业与生产者之间的距离,为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的制定奠定坚实的基础。在企业的市场营销战略决策过程中,对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技术的运用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需求,增强了企业市场营销战略的可靠性、科学性以及针对性,在为企业营销战略的良好转型提供机遇的同时,还扩展了营销策略的施用范围,增加了企业营销战略的发展空间。由此可见,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营销呈现多元化、高效能、创新型的发展趋势,企业在市场营销过程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及新管理模式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战略转型的重要途径,其不仅有利于企业市场营销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还能够将市场营销的价值及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转型的实施策略

(一)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全面的预算管理可以对企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提供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阶段,我国还有很多企业处于全面预算管理的起步时期,在对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缺乏科学根据的无效编制。由于对数据进行缺乏科学性的处理,致使数据的处理结果缺少一定的实效性与可靠性。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随着对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有利于企业构建全面、完善、系统的预算管理平台,对往常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可靠性以及时效性的改善和解决。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企业可以根据市场的信息数据做出具有适用性、针对性的预算管理报告,对营销预算进行及时有效的调节和把握,有效控制营销成本,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营销需求,为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转型提供动力支持。(二)转变市场营销理念。现阶段,随着我国社会的稳步前进,我国各领域各行业都进入了转型、革新的重要时期,而营销理念的转变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存在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企业应该注重对营销策略理念的转变,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对营销手段及方法进行科学有效的创新。对此,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对市场丰富的信息数据进行获取,并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效的营销平台,增强企业营销策略的针对性,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由此可见,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营销理念的转变对企业营销战略的转型存在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推动企业营销策略的良好开展,还能够有效地增强企业的营销效果,增强企业的营销水平,实现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从而促进企业的稳步前进。(三)提高企业营销战略管理人员素质。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开展及实施营销战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是影响企业营销战略科学性、可靠性、系统性的重要因素。就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营销战略管理人员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营销战略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数量不足以及营销意识不强等方面,对企业的营销策略的开展及实施存在着明显的阻碍作用。因此,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不仅需要重视企业的创新发展,还应该注重提升营销战略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对此,企业可以对营销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相关企业营销方面的培训活动,以组建高质量、高效率的营销战略团队。

三、结语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市场营销战略转型已经成为推动企业稳步前进的关键环节,所以企业应该注重市场营销战略的创新和应用,这不仅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也能够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是企业面对经济新常态环境的必然选择。因此,企业应该运用具有科学性、创新性以及战略性的市场营销策略,积极融合现代化信息技术,推动企业营销战略的进一步突破,扩大企业的营销范围,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欣.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战略转型[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8(7).

[2]陈简.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企业市场营销策略转型[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8).

[3]任世赢.经济新常态下传统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J].市场研究,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