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7:40:47

企业利润

企业利润范文篇1

关键词:小型农业企业;生产成本;销售模式;利润增长模式

一、农业企业在中国的现状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发展农业经济,是国家的立国之本。自2004年中央提出三农问题以来,农业问题一直是我国政府关注的重点。当今我国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成结构性矛盾,原因是我国的农业企业效益不高,国际竞争力不足。所以,如何提高农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探究盈利模式,使其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成了管理者研究的主要目的。大型农业企业可以依靠规模化和国家宏观产业布局来解决相关问题,但是小型农业企业要在夹缝中求生存、求盈利、求发展,必须要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二、小型农业企业利润的影响因素

(一)农业企业的生产成本管理是利润的主要影响因素

现阶段,小型农业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问题在于重视程度不够,体系不够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制度制定容易执行难,管理的范畴比较局限,导致业务与财务融合度不高,部门之间缺乏一定的配合,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我国的农业还未真正实现科技化、现代化,很多地区的小型农业企业局限于资金、技术等原因,还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现今劳动力成本日益增长的情况下,人工成本成了企业最大的支出,约占35%,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仅为9%。而且这些人员中周围农户比重很大,都是年龄偏大的农闲人员,按时计酬,劳动生产率不高。同时,因为小型农业企业需要的种苗、饲料、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需求量不大,一般就会采用就近原则选择供货商,比如一些农户或者小商贩,议价能力相对比较弱,成本居高不下。农业企业的资源有限,要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首先就要做好全面预算管理。但是,大部分企业的预算管理等内部控制制度因为管理层的不重视导致不完善甚至缺乏,制度制定和执行层面缺乏控制,造成铺张浪费严重,合理与不合理的损耗没有严格的审批流程来规范,成本和费用超预算现象时有发生,最终无法完成利润指标。

(二)销售模式对利润的影响分析

现阶段小型农业企业的销售渠道主要有B2C模式、O2O模式和B2B模式。1.B2C模式。采用这种模式,一般选择直销,比如开专营店,这样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但是需要有专业的营销手段,租金、人员工资、水电等销售费用的开支,导致商品价高量底。这种模式主要针对有一定消费能力,对农产品品质有要求的高端人士,一旦品质达不到要求,口碑就会下降,销量也会下跌。2.O2O模式。线上接单线下销售(OnlinetoOf-fline)或者线下体验线上下单(OfflinetoOnline)的模式,是当今社会非常流行的一种销售模式。该模式利用互联网的宣传优势以达到扩大销售渠道的目的,改变了消费者消费习惯。但是因为是线上销售,所以对销售人员、物流、仓储、售后等要求非常高。首先,要有专业的后台人员维护数据,销售人员对商品的介绍;其次,运输上既需要实时冷链配送,又要求方便快捷,这样就增加了物流成本;再次,生鲜产品注重的是新鲜,所以对仓储的要求也很高。而且现在都在搞线上销售,物品没法让消费者有直观感受,再加上物流滞后,就会导致大量的售后问题,但是一般的网店的售后短时间无法配备,就会产生大量矛盾,导致刚培养起来的消费习惯在多次受挫后消磨殆尽。其实这种消费模式还是注重方便快捷,也是今后的一种趋势。3.B2B模式。企业直接与食堂、超市对接。食堂、超市对于小型农业企业来说是一个长期稳定的大客户,但是他们的品种多样性以及价低量大的供货要求一般的小型企业无法满足,所以,通常情况下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这些商家会选择农产品批发商,而不是直接对接生产企业。如何以销定产,顺利进驻超市、食堂对于农业生产企业来说就是一个问题了。

(三)其他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分析

1.产品的品质。企业要扩大销量,增加利润,要在产品品质上下功夫。小型农业企业在原材料采购上无法制定出保证统一的标准,最终导致供应商良莠不齐,产品质量、数量也无法保证。2.专业人员的缺失。一般的小型农业企业缺少专业技术人才,这些人员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要吸引这些人才就需要提供相关的科研仪器和经费,而这在小型农业企业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出现棘手问题而自身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找专业人士过来指导,导致无法将问题扼杀在摇篮里,只获得经验用在下次养殖的时候,而这一批次的相关成本计入营业外支出。3.管理层的局限性。小型农业企业的管理人员一般是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大部分都是技术型的,认为技术就是王道,缺乏管理经验和战略眼光,对内控制度、财务制度、销售体系的建设不够重视,企业缺乏相关的制度,或者即使制度建立了,没有管理层的支持执行起来也相当困难,形同虚设。4.自然灾害的影响。和工业企业不同,农业靠天吃饭的现象纵然已经减少很多,但是重大的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是避免不了,洪涝和蝗虫时不时的侵扰仍然导致农业企业受影响。

三、小型农业企业保持利润增长的建议和措施

(一)压缩生产成本

1.做好全面预算。预算如何制定,如何执行,如何考评,最终决定全面预算的执行效果。预算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预算方法编制,此处就不一一罗列。本文主要关注的是预算编制好后,如何执行的问题。很多时候,预算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既定目标,而且相关调整措施也跟不上,导致预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领导层对预算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也对预算执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企业需要阶段性(季度,半年度,年度)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总结,以期最终能顺利完成预算目标。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防止不必要的损失。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极大程度的降低企业内部贪污腐败的几率。小型农业企业往往管理不规范,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所以,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行需要规范,同时需要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完善评价体系。执行层面则要求内审人员直接向董事会报告,避免受执行层面管理人员的制约。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人员整体素质。小型农业企业要发展,必须走“小而美”的路线,换言之就是走现代化、科技化、集约化、差异化的道路,引进先进技术,加强人员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强化成本管控意识,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期降低单位农产品的人工成本。4.考虑资金的机会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农产品的种植是有季节性的,在相同时间段投入同样的人力、物力、财力的同时,产成品的价值是由市场决定的。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种植经济价值相对比较高、容易存储的农作物,是小型农业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方法。

(二)改善销售模式

因为是小型农业企业,所以无法通过规模化效应来获得价格优势,可以选择当下新兴的O2O模式。首先,建立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销售渠道,与经销商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全方位,多角度的拓展销售渠道,制定合理的销售返利制度,扩大销量,降低成本,提高销售收入。其次,与消费者近距离接触,倾听消费者的需求,寻求改进方案,提高产品与服务质量,争取做到以销定产,减少不必要的损耗。再次,选择靠谱的物流公司,解决企业与消费者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提高仓储与运输的效率,降低农产品损耗,提高客户满意度。最后,树立品牌效应,建立农产品的溯源机制。通过动态跟踪农产品生长信息,将农产品所有种植信息存入到外包装上唯一对应的二维码中,消费者就可以通过直接扫描商品二维码,获取到该农产品从生产到检验到采摘等一系列相关信息。提高消费者的信赖度,增加消费黏性。

(三)消除其他因素的不利影响

1.寻找质优价廉的稳定供货商,保证产品质量。为了降低因种苗或其他原材料不合格导致的农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大面积死亡的风险,或者直接依靠政府采购,或者寻求农业分管机构的技术指导采购相关种苗,或者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新型种苗,最终目的就是保证种苗质量,达到高质、量产、低成本的效果。2.购买农业保险。农业保险按农业种类不同分为种植业保险、养殖业保险;按危险性质分为自然灾害损失保险、病虫害损失保险、疾病死亡保险、意外事故损失保险;按保险责任范围不同,可分为基本责任险、综合责任险和一切险;按赔付办法可分为种植业损失险和收获险。农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购买以抵御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3.及时了解政府涉农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了鼓励农业企业的发展,充分利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出台了很多农业相关的补助和扶持政策,企业可以有条件的享受相关的农业优惠扶持补助。企业可依据相关优惠条例对照实际情况申报享受优惠和补贴。4.提高管理层的管理水平。管理层要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同时也可以和兄弟单位加强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重视加强制度建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企业的经营需求。

四、结语

小型农业企业想要走出当前困境,获得持续盈利,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就需要从企业的内、外部,全方位、多角度的寻找利润增长点,控制风险,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人员素质,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思维,努力拓展经营,降低成本。同时,还需要充分利用好O2O的新型销售平台,联合物流、电商打造品牌效应,获得销量的提升。最终实现增强盈利能力,建立适应现代产业发展的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企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晓燕.农业企业成本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纳税,2020(06):221-222.

[2]张岚.农业生产经营企业的成本控制研究[J].当代会计,2016(02):23-24.

企业利润范文篇2

2009年中国企业间并购重组很活跃,中国企业500强的总体及平均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26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519.9亿元;2009年500强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74.2万亿元,平均资产为1502.3亿元。企业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规模,本文从企业规模与利润的关系视角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文献回顾

关于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关系的实证检验的文献比较多,但由于学者们使用的数据、方法、模型的不同,得到的结论不一致。支持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正相关的文献有:Ravenscraft(1983)基于美国1975年3186个行业的企业数据,分别以市场份额和集中度作为企业规模的指标,发现在盈利性与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大企业在广告、资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Gupta(1983)以劳动生产率作为盈利性指标,估计了加拿大制造企业在1965、1967、1968、1970四个年度的数据,研究发现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曲线相对位置更高。Wing和Fung(1997)基于上海制造业1989年~2002年间的企业数据,Chuang(1999)基于台湾1991年的企业数据,Tipuric(2002)基于克罗地亚的企业数据,Biesebroeck(2005)基于9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1990年~1995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ElleryJr.和Gomes基于巴西1994年~1999年间的企业数据,其经验结果都支持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润会增加的结论。Stekler(1963)全面考察了美国各个行业1947年~1954年间企业规模(总资产)与报酬(税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一关系某一规模范围(资产5000万美元)内为正,超过这一范围之后则为负,恰好符合了新古典主义成本曲线的经验含义。支持企业规模与利润负相关的文献有:Schmalensee(1989)基于美国制造业1953年~1983年间的企业数据,对12个盈利性指标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利润越小。Dhawan(2001)基于美国上市公司1970年~1989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分别为12.92%、11.95%和11.15%,这显然意味着企业规模与效率之间的负向关系。Ammaretal.(2003)对美国电子行业1985年~1996年间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在营业额超过5000万美元之后,企业利润率与规模呈负相关关系。李春琦(2005)以中国家族企业为分析对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表明: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管理等多种因素发生变化,家族企业的比较优势随着减弱,家族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下降。本文以2005年~2009年中国企业五百强为分析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企业规模与利润的关系。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数据及计量模型,第四部分是结论及其解释。

三、数据及计量模型

1.样本选择及变量描述。本文使用的数据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企业500强研究中心提供,数据属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并经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等认可。所选样本为2005年~2009年一直属于前500强的企业,共277个样本,6925个数据。涉及的变量主要有企业利润、企业的营业收入、企业总资产、企业从业人数、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利润是上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用lir表示;企业营业收入是指包括企业的所有收入,即主营业务、非主营业务、境内和境外的收入,用yy表示;企业总资产是指年度末的资产总额,用zch表示;企业所有者权益指年度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含少数股东权益,用syz表示;企业人数指年度末的平均人数,含所有被合并报表企业的人数,用cy表示。企业规模的大小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以企业总资产的大小来表示,一种是以企业的营业收入来表示,本文对企业规模大小的两种衡量方法都进行分析。各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2.单位根检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一般要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当各变量满足同阶单整时,进行回归分析才有意义,才不至于导致伪回归问题。由于面板数据主要分为同质型面板数据和异质型面板数据两类,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也依据这两类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而分为两类。针对同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有:LLC检验;针对异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有: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本文使用LLC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lir、yy、zch、syz、cy在3中检验方法下均存在单位根,而各变量在进行一阶差分之后都不存在单位根,均为平稳变量。也就是说lir、yy、zch、syz、cy是一阶单整的,即为I(1)过程。为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还要继续进行协整检验。

3.协整检验。面板协整检验理论。有两类面板协整检验方法:一类是以回归残差为基础,另一类是以最大似然比为基础。Pedroni协整检验、Kao协整检验以E-G两步法的回归残差为基础,JohansenFisher协整检验则以最大似然比为基础。

本文使用Pedroni协整检验和Kao协整检验,表3是当企业规模用企业总资产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Pedroni检验结果。表4是当企业规模用企业营业收入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Pedroni检验结果。表5是当企业规模用企业总资产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Kao协整检验结果,表6是当企业规模用营业收入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Kao协整检验结果。

表3中,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的7各统计量中有6个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5中,Kao面板协整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即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也就是两种检验方法都表明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表4中,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的7各统计量中有6个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Lir和yy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6中Kao面板协整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4606,远远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即接受原假设,因此Lir和yy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由于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是相反的,因此不能确定Lir和yy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既然能够确定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不能确定Lir和yy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则在进行回归分析时,yy被剔除。

4.面板数据回归结果。面板数据是近年来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单纯应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来寻找经济规律,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靠。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企业研发强度、规模大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能够充分揭示变量的动态属性,揭示经济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模型如(1)所示。

liri,t=c+?琢1liri,t-1+?琢2cyi,t+?琢3zchi,t+?琢4syzi,t+?着i,t(1)

(1)式中,i代表各个企业样本,t代表年份,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利润,liri,t-1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1年的利润,cyi,t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人数,zchi,t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规模,syzi,t表示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所有者权益,c为常数项向量,?琢1、?琢2、?琢3、?琢4为系数向量,?着i,t为随机扰动项。估计结果见表7。

表7中方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究竟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更合理,需要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见表8。

根据Hauseman检验,如果拒绝零假设,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是合理的,如果是接受零假设,模型设定为随机效应是合理的。表2中Prob为0.0000,表明拒绝零假设,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是合理的。根据表7中方程(2)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可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润会增加,企业规模每增加10000元,企业利润增加116元。同时方程(2)也显示:企业从业人数和企业所有者权益与企业利润成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人数增加,企业利润会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会利润增加。

四、结论及其解释

文章以2005年~2009年中国500强企业为分析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润会增加。也充分说明现阶段,我国企业做大的根本动因。为什么企业扩大规模,企业利润会增加?结合当前实际,文章认为主要有三种主要的解释。

1.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规模越大的企业,资金比较雄厚,越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越有可能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同时,规模越大的企业,在市场中越容易拥有价格垄断优势,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企业利润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存货;管理制度

一、存贷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地位

存货是一项重要的流动资产,一般情况下。存货占企业总资产的30%左右,其管理、利用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企业的资金占用水平以及资产的运作效率。在不同的存货管理水平下,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差别是很大的。论文百事通正确的存货管理方法可以通过降低企业的平均资金占用水平,提高存货的流转速度和总资产周转率,最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另外,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存货作为企业物流的重要成份,其成本降低的潜力比任何其它市场的营销环节要大得多,如企业物流成本占营销成本的50%,其中的存货费用大约占35%。而物流成本又占产品全部成本的3O%——85%;由此看来,降低存货成本已经成为“第三利润源泉”。

二、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不善:企业内部缺乏一整套有关存货管理的规章制度,有了制度也不能很好执行。

(二)核算不实,成本费用增加:有些企业的会计核算起不到监督作用,账实严重不符;有的企业对新税制下存货的核算缺乏认识和了解,在购进环节不按规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增加自身税负。

(三)产品滞销,效益低下:产品滞销是大多数亏损企业的通病。

三、加强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

利用企业物流的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对企业存货管理的全过程进行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使存货管理活动中的订单流、物流和资金流处于最佳状态,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这是现代企业存货管理的趋势和重点。我们的大多数企业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提高销售和扩充规模上,相比之下,对存货管理则有所忽视,为了降低企业的存货成本,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必须将加强存货管理提到日程上来。

(一)建立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适用的存货管理系统,以便可以实时、动态了解企业的存货信息,提高存货运营效率。按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对存货的核算应及时、准确和完整。

(二)建立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起科学高效的存货管理制度,并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存货的日常控制方法应采用存货归口分级管理责任制。制定指标部门应参照历史数据,结合本期实际情况,分解存货资金计划指标给企业各有关职能部门进行管理。

(三)存货的规划

存货的规划是控制存货水平,降低资金占用,使存货效益和成本达到最优化的存货事前控制方法。做好存货规划,首先应制定经济订货规划,确定好经济订货批量,再订货点,及时补货,避免缺货。其次,要确定存货资金的占用额。通常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法:一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的周转额和其资金的周转日数来确定存货资金数额的周转期法;二是以上年存货资金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确定资金数额的因素分析法;三是根据存货资金与有关因素的比例关系来确定资金数额的比例法。

(四)完善内部控制,确保其行之有效

1.做好岗位分工控制。首先,建立存货业务的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存货业务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和监督。其次,授权批准控制,明确审批人对存货业务授权批准方式、程序和相关控制措施的权限责任;明确经办人员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对于超越权限的业务有权拒绝办理,并向上级报告;严禁未经授权的机构人员办理存货业务。再次,制定存货业务流程,明确存货的取得、验收与入库、仓储与保管、领用发出与处置等环节的控制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与凭证保管。

2、取得、验收与入库的控制。外购存货应符合内部《采购与付款》的有关规定;抵顶债务及其他原因入库的存货应有有关部门、人员的审批,其价值与质量状况应符合双方协议;严格验收制度,重点是对取得存货的品种、数量、规格、质量和其他相关内容进行验收;设置存货明细帐,加强对代管、代销、暂存与委托加工存货的管理。

3.仓储与保管控制。首先,根据销售计划、生产采购资金筹措等制定仓储计划,合理确定库存存量的结构和数量。其次,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存货。再次,建立库存存货分类管理制度,对企业全部存货按其重要程度、价值高低、耗用量大小和订购难度等为标准,划分出ABC类,分别管理;对贵重物品、生产用关键备件、精密仪器、危险品等重要存货采取特别控制措施。第四,建立健全存货的防火、防潮、防盗和防霉变措施。最后,建立清查盘点制度,如有盘亏和盘盈,应分清责任,报告有关部门及时处理。

4.监督与检查。定期检查存货业务的相关岗位和人员的设置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业务授权批准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收发、保管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处置制度的执行情况;定期检查存货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

(五)合理整合内部物流资源,充分利用第三方物流

企业内部物流资源是指有利于加强存货管理的所有资源,如仓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管理资源、运输资源等。企业内部的物流资源是否得到充分利用,直接影响着存货的经济采购量、仓储量和存货的成本。在企业管理中,企业内部物流资源的整合已为大多数企业所重视,如仅利用内部物流资源,难以满足企业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的要求,而利用第三方物流对加强存货管理有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降低仓储费用,运输费用,;二是减少存货储存资金的占用,提高资金利用率;三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四是企业物流的外包,可减少物流设施的投资费用,物流人员的管理费用,减少流通环节。利用第三方物流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在内外资源的利用上,应先整合内部资源,如企业有闲置厂房,运输设备,应先盘活利用现有资产,同时还应考虑安排就业和分流富余人员等非经济因素;二是应注意物流管理人才的引进和中介机构的作用,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企业存货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精通现代物流管理的人才;三是加强存货管理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考虑存货的仓储成本和配送成本,还应改善企业业务流程的设计和企业分支机构及经营网点的设置。

总之,通过加强企业存货管理,达到降低企业综合成本的目标,有效地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连续正常进行,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企业利润范文篇4

关键词:面板数据;协整检验;企业规模

一、引言

2009年中国企业间并购重组很活跃,中国企业500强的总体及平均规模不断扩大。论文百事通2009年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额26万亿元,平均营业收入为519.9亿元;2009年500强企业的资产总额达到74.2万亿元,平均资产为1502.3亿元。企业为什么要不断扩大规模,本文从企业规模与利润的关系视角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二、文献回顾

关于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关系的实证检验的文献比较多,但由于学者们使用的数据、方法、模型的不同,得到的结论不一致。支持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正相关的文献有:

Ravenscraft(1983)基于美国1975年3186个行业的企业数据,分别以市场份额和集中度作为企业规模的指标,发现在盈利性与企业规模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关系,大企业在广告、资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规模经济优势。Gupta(1983)以劳动生产率作为盈利性指标,估计了加拿大制造企业在1965、1967、1968、1970四个年度的数据,研究发现大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曲线相对位置更高。Wing和Fung(1997)基于上海制造业1989年~2002年间的企业数据,Chuang(1999)基于台湾1991年的企业数据,Tipuric(2002)基于克罗地亚的企业数据,Biesebroeck(2005)基于9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1990年~1995年间的企业面板数据,ElleryJr.和Gomes基于巴西1994年~1999年间的企业数据,其经验结果都支持了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润会增加的结论。Stekler(1963)全面考察了美国各个行业1947年~1954年间企业规模(总资产)与报酬(税后利润率)之间的关系,发现这一关系某一规模范围(资产5000万美元)内为正,超过这一范围之后则为负,恰好符合了新古典主义成本曲线的经验含义。支持企业规模与利润负相关的文献有:Schmalensee(1989)基于美国制造业1953年~1983年间的企业数据,对12个盈利性指标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显示企业规模越大,企业利润越小。Dhawan(2001)基于美国上市公司1970年~1989年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小型、中型和大型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分别为12.92%、11.95%和11.15%,这显然意味着企业规模与效率之间的负向关系。Ammaretal.(2003)对美国电子行业1985年~1996年间企业数据的经验分析显示,在营业额超过5000万美元之后,企业利润率与规模呈负相关关系。李春琦(2005)以中国家族企业为分析对象,采用面板数据模型,研究表明:随着企业规模扩大,企业的人力、财力和管理等多种因素发生变化,家族企业的比较优势随着减弱,家族企业的盈利能力随着下降。本文以2005年~2009年中国企业五百强为分析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企业规模与利润的关系。文章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回顾,第三部分数据及计量模型,第四部分是结论及其解释。

三、数据及计量模型

1.样本选择及变量描述。本文使用的数据由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企业500强研究中心提供,数据属于上市公司公开数据,并经会计事务所或审计事务所等认可。所选样本为2005年~2009年一直属于前500强的企业,共277个样本,6925个数据。涉及的变量主要有企业利润、企业的营业收入、企业总资产、企业从业人数、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企业利润是上交所得税后的净利润,用lir表示;企业营业收入是指包括企业的所有收入,即主营业务、非主营业务、境内和境外的收入,用yy表示;企业总资产是指年度末的资产总额,用zch表示;企业所有者权益指年度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不含少数股东权益,用syz表示;企业人数指年度末的平均人数,含所有被合并报表企业的人数,用cy表示。企业规模的大小有两种衡量方法,一种是以企业总资产的大小来表示,一种是以企业的营业收入来表示,本文对企业规模大小的两种衡量方法都进行分析。各变量的统计描述如表1所示。

2.单位根检验。在对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之前,一般要进行面板单位根检验,当各变量满足同阶单整时,进行回归分析才有意义,才不至于导致伪回归问题。由于面板数据主要分为同质型面板数据和异质型面板数据两类,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也依据这两类不同类型的面板数据而分为两类。针对同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有:LLC检验;针对异质面板数据的单位根检验有:IPS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本文使用LLC检验、Fisher-ADF检验、Fisher-PP检验,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显示,lir、yy、zch、syz、cy在3中检验方法下均存在单位根,而各变量在进行一阶差分之后都不存在单位根,均为平稳变量。也就是说lir、yy、zch、syz、cy是一阶单整的,即为I(1)过程。为检验各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还要继续进行协整检验。

3.协整检验。面板协整检验理论。有两类面板协整检验方法:一类是以回归残差为基础,另一类是以最大似然比为基础。Pedroni协整检验、Kao协整检验以E-G两步法的回归残差为基础,JohansenFisher协整检验则以最大似然比为基础。

本文使用Pedroni协整检验和Kao协整检验,表3是当企业规模用企业总资产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Pedroni检验结果。表4是当企业规模用企业营业收入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Pedroni检验结果。表5是当企业规模用企业总资产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Kao协整检验结果,表6是当企业规模用营业收入表示时,企业规模与企业利润的Kao协整检验结果。

表3中,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的7各统计量中有6个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5中,Kao面板协整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即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也就是两种检验方法都表明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

表4中,Pedroni面板协整检验的7各统计量中有6个拒绝原假设,因此可认为Lir和yy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表6中Kao面板协整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4606,远远大于10%的显著性水平,即接受原假设,因此Lir和yy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由于两种方法的检验结果是相反的,因此不能确定Lir和yy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既然能够确定Lir和zch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不能确定Lir和yy是否具有长期协整关系,则在进行回归分析时,yy被剔除。

4.面板数据回归结果。面板数据是近年来计量经济学研究的热点,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单纯应用截面数据或时间序列数据来寻找经济规律,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得出的结论也不可靠。本文运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企业研发强度、规模大小与利润之间的关系。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能够充分揭示变量的动态属性,揭示经济关系的动态调整过程,研究结论更具可靠性。模型如(1)所示。

liri,t=c+?琢1liri,t-1+?琢2cyi,t+?琢3zchi,t+?琢4syzi,t+?着i,t(1)

(1)式中,i代表各个企业样本,t代表年份,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利润,liri,t-1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1年的利润,cyi,t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人数,zchi,t表示第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规模,syzi,t表示i个企业样本在第t年的所有者权益,c为常数项向量,?琢1、?琢2、?琢3、?琢4为系数向量,?着i,t为随机扰动项。估计结果见表7。

表7中方程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个体随机效应模型的回归结果。究竟是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还是个体随机效应模型更合理,需要进行Hausman检验。检验结果见表8。

根据Hauseman检验,如果拒绝零假设,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是合理的,如果是接受零假设,模型设定为随机效应是合理的。表2中Prob为0.0000,表明拒绝零假设,模型设定为固定效应是合理的。根据表7中方程(2)的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可知,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润会增加,企业规模每增加10000元,企业利润增加116元。同时方程(2)也显示:企业从业人数和企业所有者权益与企业利润成正相关关系,即企业人数增加,企业利润会增加;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会利润增加。

四、结论及其解释

文章以2005年~2009年中国500强企业为分析对象,采用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利润会增加。也充分说明现阶段,我国企业做大的根本动因。为什么企业扩大规模,企业利润会增加?结合当前实际,文章认为主要有三种主要的解释。

1.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规模越大的企业,资金比较雄厚,越有可能进行技术创新,越有可能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同时,规模越大的企业,在市场中越容易拥有价格垄断优势,从而获取高额利润。

企业利润范文篇5

企业会计报表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书面文件,编制和提供会计报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达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因此,现有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机构都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能够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但现实生活中,企业管理层为了达到获取非法利益的目的而蓄意粉饰会计报表,通过各种办法来进行利润操纵。本文就试图对企业常见的利润操纵方法予以简单的会计分析,从而对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有一个更加清醒、正确的认识。

1、通过挂账处理进行利润操纵

按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发生的该处理的费用,应在当期立即处理并计入损益。但有些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尤其是为了使当期盈利,则故意不遵守规则,通过挂账等方式降低当期费用,以获得虚增利润之目的。

1.1应收账款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长期挂帐。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款项,因它是企业的销售业务也是企业的主营业务,因此,一般而言,应收账款能否收回,对企业业绩影响很大。但对于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收回的可能性极小,按规定应转入坏帐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规定三年以上的应收帐款转为坏账的话,有人曾计算过,1997年深沪市上市公司亏损数将由42家改为114家,亏损面将由5.2%扩大至14%。由此可见,应收账款对收益的影响极大。在现实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企业为了虚增销售收入的需要而虚列应收账款,因此,对于由于“应收账款”科目而导致的利润操纵一定要引起特别的注意。

1.2待处理财产损失长期挂账。这种损失是由于当期某种原因造成的,应在当期处理,但若有意不在当期处理,使当期费用减少,从而达到虚增利润之效果。

1.3在建工程长期挂帐。这主要体现在大部分企业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时,都会对外部分融入资金。而借款需按期计提利息,按会计制度规定,这部分借款利息在在建工程没有办理峻工手续之前应予以资本化。如果企业在建工程完工了而不进行峻工决算,那么利息就可计入在建工程成本,从而使当期费用减少(财务费用减少),另一方面又可以少提折旧,这样就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虚增利润。

1.4该摊费用不摊。对于企业来说,待摊费用和递延资产实质上是已经发生的一项费用,应在规定期限内摊入有关科目,计入当期损益。但一些企业则为了某种目的少摊、甚至不摊。

2、通过折旧方式变更操纵利润企业对固定资产正确地计提折旧,对计算产品成本(或营业成本)、计算损益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在影响计提折旧的因素中,折旧的基数、固定资产的净残值两项指标还比较容易确定,但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确定上却较难把握。事实上,固定资产折旧除有形磨损外还有无形磨损,而且企业和行业不同,磨损情况也不相同,因此,企业往往有足够的理由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例如某公司从1995年起对固定资产折旧由加速折旧法改为一般折旧法。折旧方法变更后,折旧率综合下降3%,折旧方法变更增加的税前利润估计约966万元。其实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制造电冰箱,电冰箱的升级换代较快,从正确地计算损益来讲,电冰箱生产线使用加速折旧方法可以比较真实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损耗情况。此外该公司1995年销售退回2400万元未在当年入帐,导致销售利润虚增约265万元。以上两项虚增利润之和1231万元,略大于当年利润总额1214万元。也就是说,该公司若在1995年不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并且将销售退回按会计制度规定入帐的话,公司当年则亏损无疑。

同时,变更固定资产折旧方式只会影响会计利润却不会影响应税利润。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收法规确认收入和费用的特点及标准不同。税法对各类固定资产折旧另有规定,企业降低折旧率只会增加会计利润却不会增加应税利润,对企业现金流量也不会产生影响。

3、通过非经常性收入进行利润操纵

3.1其他业务利润

其他业务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零星的收支业务,其他业务不属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但对于一些公司而言,它对公司总体利润的贡献确有“一锤定千斤”的作用。比如吉轻工,1997年主业亏损4292万元,可“庆幸”的是,其在1997年内兼并了长春轻工业机械厂,该厂于1997年11月进行了一项土地使用权转让,净利达5198万元,吉轻工也由此当年转亏为盈,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0.3%。

3.2投资收益

我国投资准则将投资定义为:企业为通过分配来增加财富,或为谋求其他利益,而把资产让渡给其他单位所获得的另一项资产。因此,投资通常是企业的部分资产转给其他单位使用,通过其他单位使用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创造的效益后分配取得的,或者通过投资改善贸易关系等达到获取利益的目的。当然,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实际上是对购入证券的投资者投入的所有现金的再次分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价差收入,以使资本增值。但企业往往利用投资收益使之成为掩盖企业亏损的重要手段。例如四川峨铁,1997年进行法人股转让,以每股3.1元价格卖掉1000万股“乐山电力”法人股,使其当年扭亏为盈,每股收益为0.007元

3.3关联交易引致的营业外收支净额

关联交易是指存在关联关系的经济实体之间的购销业务。倘若关联交易以市价作为交易的定价原则,则不会对交易的双方产生异常影响。而事实上,有些公司的关联交易采取了协议定价的原则,定价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公司的需要,使得利润在关联公司之间转移。例如,1997年广电股份1.13亿元的营业外收入主要来自两处:一是土地开发补贴4000万元;二是将其全资子公司上海录音器材厂有偿出让给自己的国家股大股东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双商协商收购价9414万元,从而使广电股份获得净收益7960万元。因此,在注册会计师对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该项业务虽已经产权交易所鉴证,但未经过资产评估确认价值,并指出此项关联交易对其1997年损益产生了重大影响。

3.4调整以前年度损益

在利润表中,“以前年度损益调整”这个科目反映的是企业调整以前年度损益事项而对本年利润的影响额。因此,一些公司也因此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例如耀华玻璃在1997年度出现业绩严重滑坡,利润总额仅有143万元。但在利润表中,却出现了高达3434万元的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对此公司也给予了充分的解释:根据地方财政的有关文件对部分负责科目进行清理。一是“玻璃熔窑之一九机窑停产清理,不存在更新及大修理问题”,经批准将以前年度“预提的熔窑复置金扣除清理费用的余额1180万元冲销”;二是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公司所欠的财政委托贷款利息就地核销,故将以前年度已计入财务费用的应核销利息进行调整,计1574万元”;三是“因1997年度公司经营效益欠佳,根据公司统一实行的工效挂钩办法,按年终财政部门清算的工资下浮额相应调整下浮工资,调整以前年度累计计提的效益工资计680万元。”

3.5补贴收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许多地方政府为了不让本地的上市公司失去宝贵的上市资格,也往往运用“看得见的手”,对上市公司进行补贴和帮助,一些公司也因此得到巨额补贴而实现了扭亏目标。例如,南通机床1997年获得补贴收入1088万元,是利润总额的5.6倍,里面含有已收取的增值税退税收入、安置特困企业费用补贴、地方所得税已退抵征、贷款银行利息核销等内容。

4、通过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进行利润操纵

4.1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一般使用两种方法核算投资收益:一是成本法;一是权益法。企业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成本法核算:(1)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2)不准备长期持有被投资单位的股份;(3)被投资单位在严格的限制条件下经营,其向投资企业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限制。

4.2当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权益法核算。但事实上一些企业却违犯法律、法规的规定,肆意变更投资收益核算方法,以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例如某公司1996年对深圳光大木材有限公司的长期投资所持股权为7.31%,远未达到当时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对被投资单位持有25%以上股权时方能以权益法核算长期投资。因此,对被投资单位持有7.31%的股权并不符合采用权益法的条件,公司对被投资单位也未拥有经营控制权。但当年该公司却对投资收益的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导致当期投资收益增加687万元。1996年其主营业务利润本是巨额亏损,可由于该会计方法变更和其他保留事项虚增的利润,竟然最终变亏为盈。

将长期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投资企业就可以按照占被投资企业股权份额核算投资收益(即是实际上没有红利所得)。同时,所得税法则是根据投资企业是否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红利及红利多少来征税的。因此,在被投资企业盈利的情况下,将投资收益核算方法由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一方面可以虚增当期利润,另一方面却无须为这些增加的利润缴纳所得税,真是一举两得,生财有度。

5、其他方法的利润操纵

5.1存货计价不当

企业对存货成本的计算若采用不适当的方法或任意分摊存货成本,就可能降低销售成本,增加营业利润。如按定额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应该将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按比例在期末在产品、库存产成品和本期销售产品之间进行分摊,但有的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操纵的目的,定额成本差异只在期末在产品和库存产品之间分摊,本期销售产品不分摊产品定额成本差异,从而达到虚增本期利润的目的。也有一些企业任意改变存货发出核算方法,如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把加权平均法改为先进先出法,以期达到高估本期利润的效果。更有甚者,故意虚列存货,或隐瞒存货的短缺或毁损。

5.2费用任意递延

如把当期的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列为递延资产,从而达到减少当期费用以进行利润操纵。5.3对外负债的不当计算一些企业通过对外欠款在当期漏计、少计或不计利息费用或少估应付费用等方法来隐瞒真实财务状况。5.4非真实销售收入一些企业通过混淆会计期间,把下期销售收入提前计入当期,或错误运用会计原则,将非销售收入列为销售收入,或虚增销售业务等方法,来增加本期利润以达到利润操纵之目的。

6、结束语综上所述,既然企业有充分的空间来操纵利润,因此,对于会计报表的使用者来说,不仅要看利润表的数据,而且要看利润的计算过程;不仅要看利润的数量,而且要看利润的质量。

6.1分析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

从损益表中的一些数据,检验企业获利能力与经营成果。如以主业利润除以主业收入,可得出企业的主业利润率,凡较高的,说明企业的主业有较高创利能力,能抵御经济波动与市场风险,企业的成本费用低,盈利水平高,经营有方;又如,主业利润除以总利润,接近1的,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的“主体性”。数值远离1的,就说明企业主营业务缺乏效益。大于1的,说明发生了其它业务、投资收益的亏损或营业外收支不抵。

6.2分析财务指标

如取流动资产数除流动负债数得出流动比率,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除以流动负债得出速动比率,可以分析企业短期的偿债能力与变现能力,一般地说,以流动比率接近2,速动比率接近1为宜;以净利润分别除以总资产、净资产、可以得出公司的资产贡献与净产收益率,从而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资价值。

6.3强化对企业会计信息时间序列的应用研究

利润操纵是利用了会计应计制的特点,但在较长时间内,有些利润操纵手段将失去效用,如推迟确认费用必然引起下期费用升高;提前确认收入和利润就会引起下期收入和利润降低。因此扩大信息观察的时间范围就能缩小利润操纵的应用空间。

6.4计算调整后的每股净资产

调整后每股净资产=年度末股东权益—不良资产年度末普通股总数其中不良资产为:三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待摊费用、递延资产及待处理财产损失。这种计算意味着截止报告期末,对可能存在的潜在损失全部视为损失,从股东权益中扣除以求得基本反映公司实际状况的净资产额,以判断公司经营业绩的虚实和差异。

6.5结合运用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

现金流量表是以现金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动态情况,反映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全貌。通过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原因;能够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和支付股利的能力;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也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6.6注意、阅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报告,通过阅读审计报告,

可以了解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发表的审计意见,如发表非标准的无保留审计意见,则要引起警惕,关注可能发生的利润操纵。

参考资料:

(1.)注册会计师考试参考教材.

企业利润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成本管理;利润;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夹缝当中寻求生存和发展的机会,而要让企业从众多竞争对手当中脱颖而出占领一定市场份额的话,还需要企业能够提高对市场环境的应对能力,在自主运营和发展当中全面落实成本管理,并将成本管理作为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企业在成本管理的实际过程当中要加强对企业自身发展状况的了解,整合具体的成本管理需求和竞争需要来恰当有效的提出成本管理的策略。

1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1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企业成本指标有着极强的综合性特征,能够在很大程度体现出企业生产管理的成效,同时也能够从中发现企业长期发展水平。在这样的条件下,成本管理成为当前企业管理系统当中的关键组成部分,而成本管理的计划以及各项措施的执行是否可以得到严格控制和通过考核,都将会对企业的管理运营产生影响。企业通过优化和创新自身的成本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在运营管理环节出现的疏漏和问题,进而对企业的管理流程和策略进行优化改进,能够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构建提供坚实保障。

1.2提高企业利润水平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系统当中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管理要素,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标志企业管理整体效果。在当今的激烈社会竞争以及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产品价格的制定会与市场竞争和市场规律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很大层面上说产品或者是服务的价格是稳定的,那么企业要想获得较高的利润,必须从成本管理出发,在维持良好正常运营发展状态的前提之下来减少成本,控制好整个生产流程当中的成本管理要素,有效控制各项成本指标,并且全面贯彻落实成本领先战略,通过优化成本管理的方式来提高利润率,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保护好企业的市场份额,让企业的竞争优势得以保持和强化。

1.3提高企业竞争优势

企业生存以及壮大的保障以及必不可少的条件,就是能够有优于其他对手的优势,并且能够将这样的竞争优势进行长久的保持,提高对市场竞争环境的适应力,谋求企业的改革和更大的发展。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同时,当前企业也在全面实施成本领先战略,可以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成本是企业竞争水平得以提高的捷径,更是当前企业需要积极探究的一项工作策略。企业要想进一步的提高竞争优势,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系统全面的成本管理计划,牢牢把控成本的各项指标,并且能够抓住市场发展的巨大机遇,调整营销战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成本管理手段。

2加强企业成本管理提高企业利润的策略

2.1有效树立成本管理意识

从整体上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提出以及落实的时间较短,虽然目前企业正在积极优化各项管理策略,同时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能够清楚看到在成本管理方面存在意识淡薄的问题。不少企业会单一的把关注点放在开发产品和市场方面,进而忽视掉内部管理的把控,而这种对成本管理工作的忽视也会导致企业内控和管理工作遇到难题。一旦在市场和产品开发上出现困难,企业会被动的展开成本管理和控制,力求用压缩成本的方法来获得收益和利润。因此,企业需要从观念更新和成本管理意识的确立方面着手寻找突破口,真正为成本管理效果的提升创造条件。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成本管理和企业命运息息相关,需要不断细化成本管理的环节和程序,提高各个环节的管理质量,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要正确的认知必要成本投入,高成本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改变被动管理的模式,为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提供保证。

2.2优化完善成本管理制度

企业成本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成本管理制度作为根本支持与保障,这也是当前成本管理工作实施的重点。目前而言,不少企业难以准确合理的定位成本管理工作,在职责划分过程中往往会将成本管理纳入到财会或者是人力部门的工作范畴而与成本管理相关的制度建设更多的情况下是一笔带过。错误的成本管理定位体现出企业没有将成本管理作为一个完整系统,忽视各工作之间协调关系。为了解决这一现状,企业需要对成本管理进行明确的定位,真正把成本管理纳入到单独工作职能和范畴当中,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配备专门的成本管理工作人员来负责处理成本管理各个流程和环节的工作内容,做好各个环节的把控,同时必须不断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在制度当中明确指出相关的成本管理指标,并推动成本管理制度的全面贯彻和落实,最终构建起系统完善的制度系统,为成本管理工作的落实创造良好的法制建设条件。

2.3积极构建管理信息系统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计算机的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互联网以及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更是获得了飞速的进展,网络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领域的整合程度也在逐步增强,这不仅仅为企业管理效率提高提供了保障,还增强了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在新技术的支持下,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的实施当中也要重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充分发掘信息系统的效率优势,确保企业的成本管理成效,实现效益和利润最大化的根本目标。成本管理工作涉及采购、生产、销售等与企业实际生产运营紧密相关的细节和活动,那么在实际管理工作的落实当中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果单一运用传统的管理策略,会降低成本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而在引入信息技术之后,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构建成本管理的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的办公和管理,这样在相关信息的保存上也会更加的安全细致。与此同时,成本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提供有效的项目设计和算法,能够在进行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灵活准确的完成数据处理,并做好信息的传递交互,可以降低信息失真问题的发生概率,让成本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一个系统。

2.4实施以人为本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企业管理体系的一环,要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切实保障好企业利润,必须要在管理当中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并将其渗透到管理的各个环节,确保成本控制目标的实现。第一,引导企业员工树立良好的成本意识和成本节约理念,使得广大员工能够主动参与到成本管控当中,并为工作成效提高做出积极贡献。企业必须要让广大员工了解到成本管理与自身权益和企业密不可分的关系,采用恰当的引导方法来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挖掘成本管控的内在潜能。第二,提升劳动力的管理水平,有效节省人工成本支出。这一策略并不是指的是要通过减少员工报酬的方式来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而是通过合理的组织安排来提高产量和控制不合理人工支出等方式,间接的节省人工成本。第三,提高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晋升发展环境,通过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来助力于成本管理工作的发展,使得他们在真正的工作处理当中,做到安全节约生产。第四,积极构建激励和考核制度,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为成本管理工作注入活力。

3结语

成本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质量、利润水平以及竞争优势,是当前企业改革当中的重要管理环节,能够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提供推动力。企业在成本管理工作当中必须要结合实际和内外部的环境变化,有效树立成本管理意识,完善成本管理制度,构建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并实施以人为本的成本管理,从而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满足企业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

作者:薛霞 单位:淄博市张店区科技局

参考文献

[1]董玉芬.现在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5,(11):25-27.

[2]周建平.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8):96-97.

企业利润范文篇7

关键词:物流;现状;共同化;配送

“物流”(Logistics)早期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我国80年代才接触“物流”概念,此时的物流不单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生产者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的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管理先于企业内部充分发展,而后随着物流共同化趋势的发展,物流子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专门的物流企业相继涌现,是一个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过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出现于90年代初,与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几乎同步。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内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制度尚未建立,这就注定我国物流企业的建立,不可能基于国内企业对物流的需求,而只能面向一个特定的顾客群——“三资”企业。可喜的是,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科龙、青岛啤酒、长虹、春兰等著名厂商,或为了进军国际市场,或为了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纷纷将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看作加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亦准备将本企业自身的各种物流活动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可以说,经过近1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物流企业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望,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完善周到的服务,一方面将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理念导入国内,使社会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势必对国内物流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有必要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与学习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我国企业物流

1.1特征

企业中,物流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送达顾客全过程的物料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并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厂内物流是社会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资流通的现代化、合理化对生产企业的外委物流、销售物流起着制约的作用。而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社会物资流通的效率。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为前提。

2)经济性完整的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费用。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所肩负的两大使命。

3)配合性企业物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并以之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之中,配合生产管理的统一运作。

4)动态性企业物流随着生产节拍而准时、均衡地从原材料提供者向产成品方向动态的流动,同时,这种均衡性又是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分工方与客户的改变而改变。

5)复杂性产品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方向发展,导致了生产的复杂和多变,要求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率和高柔性的功能。

6)立体性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各类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分区域管理,同时在异地应解决流水线(总装线)上的零部件的准时化需要。

7)系统性物流活动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系列过程称为物流系统化。

8)协调性企业物流与工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以物流系统化为总目标进行物流革新,重新构造微观物流系统。

9)持续性按照生产原理,最佳的生产组合是保证所有资源正常有序的运转。

1.2现状

我国生产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形式,源于前苏联50年代的管理基础,采取自货自运与委托国营专业运输企业代运的模式,至今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几乎沿用这种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模式(如武汉钢铁公司等)。这与发达国家或跨国集团企业、外资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观念和运作手段较落后。加之我国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生产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离现代化物流有较大差距。经过五十年的演变,企业物流从节约资源到提高生产率的两个利润源,已有了较为稳定的框架,使我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计划生产的物流模式,即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反映大多数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和操作素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手段与目前国内平均生产力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的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即将加入WTO,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必将促使我国生产企业物流同步发展。但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沿袭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必出现停滞、低效、高消耗的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与柔性大、成本低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或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滞后,会出现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形式对物流现代化改造的不理解与排斥,从而导致对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难度增大。建议:对企业物流的改造,必须顾及全局,力求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推动全员参与,逐步统一认识,逐渐纳入到能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务必对自身企业物流现状反思,更新物流管理观念,切忌盲目照搬先进国家与企业的先进物流模式,逐步引进和借鉴现代物流模式(如生产物流模式中准时化配送—JIT)并结合我国实情,稳步向现代化物流方向推进,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五年或稍长时间内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的实际差距。

2我国物流企业

2.1物流企业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进行物流合理化活动的领域极其广泛,可以与多个企业合作进行物流共同化,参加有关企业集团的全部物流活动,与营业仓库联合协作,开展搬迁物流业务,寻找新货主,合理组织运输及回程车辆的运输等。这些合理的物流活动,都是企业内部物流部门鞭长莫及的。

2.2现状

我国一些沿海大城市,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些物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知名度尚需提高(他们的客户多为三资企业),再加上我国城市的物流设施“先天不全”,使他们在经营中困难重重。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部门普遍存在自给自足的现象,导致货运市场出现货源封闭,信息不畅状态,必然有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下格局。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多主体,粗放型的单车或几部车经营模式,更不利于货运行业的规模发展与规范管理,对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主体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其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目前,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水平不高,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的多数企业尚处于传统的分散经营与运作管理,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物流服务状态,在一段时期内尚难以达到物流专业化程度。

在公路货运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在众多个体与私营业户的包围下,国营(或大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滑坡。由于转变旧观念所用时间过长,改革旧机制、旧经营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退休经费支出,设备更新,用人与管理机制转变难等),以及经营手段缺少灵活性,自然很难在竞争的市场中找到清晰的市场定位,必然导致竞争力薄弱,缺乏优势,经济效益难以好转,无力在技术装备的改造方面有所投入,不得不仍然使用已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车型车种。面对运价下降,运力大于需求的不利局面,难以调整运输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对优化运力结构和布局,对有形货运市场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之在培养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上可供操作的有关法规和规定还不健全,使运输行业的法制化管理程度未能达到应有高度,造成运输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秩序紊乱,运作效率不高,不利于货运市场的健全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必然推动货运市场向高效率、高灵活、高服务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沟通各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发挥互助补缺优势,避免各运输企业各自为阵,相互之间存有各种利益冲突,阻碍运输市场向综合物流运输系统方向拓展。由于整个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货运市场的主体目前还停留在各自经营、激烈竞争阶段,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此下去,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运输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摆脱目前的困境和不利局面,力争在二~三年内完成向专业物流公司的过渡(可合资、参股、兼并、转制等),积极参与为外资、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努力扩大市场的服务面,在动态运作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自身实力。

物流公司如何开展适合国内企业的物流作业,可借助外资企业这块市场来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外,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肩负起在社会上推广、普及物流的重任,能否持久、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扩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是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

2.3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

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启步阶段的状态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应立足于:灵活、高效、动态、优质服务与管理,并能与国际物流运作惯例接轨的运行机制。

1)以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货主及时提供货物分类、包装、批发、装卸、中转、加工、联运和保障运力服务,并提供物流设计、优化运力、选准路径、沟通信息、代办运输中各种手续(报关、报检、仓储理货等)。在全国相关货物集散中心设立若干受理网站,向货主提供信息源、网络联系、上门服务、实现直接的门对门服务,达到方便、省时、经济的物流全过程。

2)针对能长期服务于大型企业的稳定大宗货源,可与货主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并公证。为消除货主心理上的不放心,可主动预付适量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以获取包贮、包运组织形式的联运业务。对于零担货与散装货,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积极组织仓储,及时组织运力,做到稳妥而安全的货运服务。

3)在动态运作与管理中,不断改善服务内容与质量,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资质标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吸引力,向货主提供全方位的合理运输与仓储方案,提出尽力减少货损货差的措施,提示优惠运费结算方式(如每月结算一次或其它结算形式)等。

4)为三资企业提供符合国际物流运作惯例的优质服务,对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企业则应制订物流服务全程的供应链计划和保障条件,以良好的信誉和灵活、高效、服务到位的手段展示实力和形象,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并争取更多的客户打下雄厚的基础。

5)不断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既保证自身经济利益又考虑货主的切身利益,货运过程做到安全、可靠、到达及时(JIT),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适度保持企业经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物流企业。

2.4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模式

针对上述所作的种种分析,建议物流企业应从培育物流市场做起,量力而行,通过采用灵活的物流策略来弥补现今存在的物流设施的不足。

1)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客户范围。针对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不多,企业内懂物流的人员少特点,物流公司应针对那些有能力开展物流活动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的企业,通过邀请对方来公司参观,为对方免费培训物流人才等方式来推广现代企业物流知识及提高物流公司的知名度,努力培育、挖掘潜在的顾客群。对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为更好服务于生产企业,应将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结算方式转向与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的结算方式,这对于争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很重要的举措。

2)努力参与到企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去,与之建立一种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针对国内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特点,物流企业从帮助对方改进供应与生产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入手与企业开展合作会更容易。因为供应、生产物流是销售物流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家供应、生产存在巨大浪费的企业会有出色的销售物流服务。依据前章对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现状的论述,生产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公司可利用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合作,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在流通领域的优势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配件等,并以企业生产流水线为中心展开分供方到供方的配送。如此,企业减少了库存保管费用,提高了物流意识,物流公司也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介入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销售物流服务中去。

3)以人为本,运用灵活的物流政策开展高水平物流服务。在中国开展物流活动,最忌讳不顾实际情况投入大笔资金购买昂贵的物流设备“赶时髦”。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道路堵车现象较严重,成为发展城市物流业的瓶颈。如果发展货柜车配送,势必事倍功半。针对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沃氏公司采用装配冷藏柜的自行车为其生产的冰淇淋进行配送;可口可乐雇佣了成百上千的“街道委员会”成员用手推车和自行车代替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配送。这些灵活的配送策略都取得了成功。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学物资管理出身的管理人员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缺乏应有的远见卓识。他们自身对物流理论与实践接触不久,甚至有一种将物流神秘化的趋向。其实,在国外,成功的物流专业公司早已将“神秘的物流”送(配送)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十分大众化的事业。物流业的发展需由精通物流管理的人才采取适合我国的物流经营策略,最终将物流业大众化,一般化,转变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可以与院校、研究所中的相关机构合作,通过参与对具体物流课题的研究或派遣人员进修等方式,既可提高自身的物流作业水平,又可以从中培养、造就物流人才。

参考书目

[1]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M].北京:物资出版社.1986

企业利润范文篇8

关键词:物流;现状;共同化;配送

“物流”(Logistics)早期是指物质实体从供应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我国80年代才接触“物流”概念,此时的物流不单是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从生产者到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方面全面、综合的提高经济效益与效率的问题。

国外物流管理先于企业内部充分发展,而后随着物流共同化趋势的发展,物流子公司、专业物流公司等专门的物流企业相继涌现,是一个由小到大,滚动发展的过程。我国的物流企业出现于90年代初,与企业内部的物流发展几乎同步。由于国内大多数企业内部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物流制度尚未建立,这就注定我国物流企业的建立,不可能基于国内企业对物流的需求,而只能面向一个特定的顾客群——“三资”企业。可喜的是,经过短短10年的发展,我国的一些大型企业如科龙、青岛啤酒、长虹、春兰等著名厂商,或为了进军国际市场,或为了与进入国内市场的国外知名品牌竞争,纷纷将提升企业的物流能力看作加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亦准备将本企业自身的各种物流活动交由专业物流公司。可以说,经过近10年的艰苦创业,我国物流企业终于迎来大发展的春天。但也应看到,随着我国加入WTO在望,国外的大型物流企业会凭借其雄厚的资金、完善周到的服务,一方面将国际上先进的物流理念导入国内,使社会物流企业服务的对象进一步扩大,另一方面势必对国内物流企业造成冲击。因此,国内的物流企业有必要苦练内功,加强管理与学习以便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1我国企业物流

1.1特征

企业中,物流是指工厂从支持生产活动所需要的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送达顾客全过程的物料流转、移动和储存(含停滞、等待)及与之有关的咨询管理活动,并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性厂内物流是社会流通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物资流通的现代化、合理化对生产企业的外委物流、销售物流起着制约的作用。而企业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程度也直接影响社会物资流通的效率。二者互相制约、互相影响、互为前提。

2)经济性完整的物流成本应该包括从原材料开始直到商品送达消费者的全部费用。降低生产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管理所肩负的两大使命。

3)配合性企业物流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生产工艺流程的需要,并以之为核心交织在生产工艺流程之中,配合生产管理的统一运作。

4)动态性企业物流随着生产节拍而准时、均衡地从原材料提供者向产成品方向动态的流动,同时,这种均衡性又是随着生产环境、条件、市场、产品型号、加工工艺、分工方与客户的改变而改变。

5)复杂性产品逐渐向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短周期方向发展,导致了生产的复杂和多变,要求企业生产物流系统必须具有高效率和高柔性的功能。

6)立体性产品的工艺性能要求各类物料在生产过程中分区域管理,同时在异地应解决流水线(总装线)上的零部件的准时化需要。

7)系统性物流活动一端连接着生产、一端连着消费者,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对物流系统进行系统综合、系统分析和系统管理等系列过程称为物流系统化。

8)协调性企业物流与工厂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企业以物流系统化为总目标进行物流革新,重新构造微观物流系统。

9)持续性按照生产原理,最佳的生产组合是保证所有资源正常有序的运转。

1.2现状

我国生产企业原有的物流管理形式,源于前苏联50年代的管理基础,采取自货自运与委托国营专业运输企业代运的模式,至今有很多大中型企业几乎沿用这种没有实质性变化的模式(如武汉钢铁公司等)。这与发达国家或跨国集团企业、外资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IBM公司等)的先进生产物流管理模式相比,我国的生产管理观念、生产方式、管理方式、物流管理观念和运作手段较落后。加之我国工业基础(设备、资金、工艺、专业化生产、生产结构等)薄弱,导致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离现代化物流有较大差距。经过五十年的演变,企业物流从节约资源到提高生产率的两个利润源,已有了较为稳定的框架,使我国传统的生产企业物流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具有传统的计划生产的物流模式,即计划性强、劳动密集程度大,反映大多数生产者的思想观念和操作素质、生产设备和工艺、技术手段与目前国内平均生产力的需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的日趋国际化,尤其是即将加入WTO,国际物流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必将促使我国生产企业物流同步发展。但尚未改变产业结构沿袭传统生产方式的企业必出现停滞、低效、高消耗的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方式与柔性大、成本低的现代化企业生产和管理方式之间的矛盾;或由于人们思想认识的滞后,会出现传统生产企业物流管理形式对物流现代化改造的不理解与排斥,从而导致对传统生产企业物流改造的难度增大。建议:对企业物流的改造,必须顾及全局,力求物流合理化、有效化,推动全员参与,逐步统一认识,逐渐纳入到能与国际接轨。当前,我国企业的物流务必对自身企业物流现状反思,更新物流管理观念,切忌盲目照搬先进国家与企业的先进物流模式,逐步引进和借鉴现代物流模式(如生产物流模式中准时化配送—JIT)并结合我国实情,稳步向现代化物流方向推进,挖掘“第三利润源泉”,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在五年或稍长时间内缩短与经济发达国家企业物流的实际差距。

2我国物流企业

2.1物流企业的优势。

相对于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物流企业最大的优势在于进行物流合理化活动的领域极其广泛,可以与多个企业合作进行物流共同化,参加有关企业集团的全部物流活动,与营业仓库联合协作,开展搬迁物流业务,寻找新货主,合理组织运输及回程车辆的运输等。这些合理的物流活动,都是企业内部物流部门鞭长莫及的。

2.2现状

我国一些沿海大城市,专业物流公司已经出现,但由于这些物流公司成立时间不长,知名度尚需提高(他们的客户多为三资企业),再加上我国城市的物流设施“先天不全”,使他们在经营中困难重重。

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模式,使各部门普遍存在自给自足的现象,导致货运市场出现货源封闭,信息不畅状态,必然有物流专业化服务程度低下格局。尤其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出现了多主体,粗放型的单车或几部车经营模式,更不利于货运行业的规模发展与规范管理,对国有大中型运输企业的主体地位造成巨大的冲击,使其在运输市场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和被动地位。目前,社会专业运力提供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水平不高,运输、仓储、装卸、包装等行业的多数企业尚处于传统的分散经营与运作管理,未能形成较为完善、系统的物流服务状态,在一段时期内尚难以达到物流专业化程度。

在公路货运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业内竞争日益激烈,在众多个体与私营业户的包围下,国营(或大集体)大中型运输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滑坡。由于转变旧观念所用时间过长,改革旧机制、旧经营模式受诸多因素影响(例如,退休经费支出,设备更新,用人与管理机制转变难等),以及经营手段缺少灵活性,自然很难在竞争的市场中找到清晰的市场定位,必然导致竞争力薄弱,缺乏优势,经济效益难以好转,无力在技术装备的改造方面有所投入,不得不仍然使用已不符合市场要求的车型车种。面对运价下降,运力大于需求的不利局面,难以调整运输成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

由于政府的相关部门对运输市场的宏观调控和规划,对优化运力结构和布局,对有形货运市场的动态管理和跟踪等方面,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之在培养和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运输市场体系上可供操作的有关法规和规定还不健全,使运输行业的法制化管理程度未能达到应有高度,造成运输市场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市场秩序紊乱,运作效率不高,不利于货运市场的健全和发展。

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增长必然推动货运市场向高效率、高灵活、高服务质量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有完备的信息系统,沟通各运输企业之间的信息,发挥互助补缺优势,避免各运输企业各自为阵,相互之间存有各种利益冲突,阻碍运输市场向综合物流运输系统方向拓展。由于整个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而货运市场的主体目前还停留在各自经营、激烈竞争阶段,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长此下去,必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的大趋势下,原有的运输企业应采取多种方式,摆脱目前的困境和不利局面,力争在二~三年内完成向专业物流公司的过渡(可合资、参股、兼并、转制等),积极参与为外资、中外合资企业进行物流服务,努力扩大市场的服务面,在动态运作中逐步完善和发展自身实力。

物流公司如何开展适合国内企业的物流作业,可借助外资企业这块市场来提高物流的服务水平外,要想进一步发展壮大就必须肩负起在社会上推广、普及物流的重任,能否持久、有效的进行这项工作,扩大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是物流企业成败的关键。

2.3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

在当前我国物流业尚处于启步阶段的状态下,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服务于企业物流的运行机制应立足于:灵活、高效、动态、优质服务与管理,并能与国际物流运作惯例接轨的运行机制。

1)以良好的管理和服务功能,为货主及时提供货物分类、包装、批发、装卸、中转、加工、联运和保障运力服务,并提供物流设计、优化运力、选准路径、沟通信息、代办运输中各种手续(报关、报检、仓储理货等)。在全国相关货物集散中心设立若干受理网站,向货主提供信息源、网络联系、上门服务、实现直接的门对门服务,达到方便、省时、经济的物流全过程。

2)针对能长期服务于大型企业的稳定大宗货源,可与货主签订长期服务合同并公证。为消除货主心理上的不放心,可主动预付适量资金作为风险抵押,以获取包贮、包运组织形式的联运业务。对于零担货与散装货,通过信息沟通与传递,积极组织仓储,及时组织运力,做到稳妥而安全的货运服务。

3)在动态运作与管理中,不断改善服务内容与质量,增强自身素质,提高资质标准,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与吸引力,向货主提供全方位的合理运输与仓储方案,提出尽力减少货损货差的措施,提示优惠运费结算方式(如每月结算一次或其它结算形式)等。

4)为三资企业提供符合国际物流运作惯例的优质服务,对于涉及到国际物流的企业则应制订物流服务全程的供应链计划和保障条件,以良好的信誉和灵活、高效、服务到位的手段展示实力和形象,为进一步扩大服务面并争取更多的客户打下雄厚的基础。

5)不断寻找降低物流成本的空间,既保证自身经济利益又考虑货主的切身利益,货运过程做到安全、可靠、到达及时(JIT),在不断发展的市场中提高竞争力,适度保持企业经济低成本高效率的运作模式,在一定的时期内逐步转变为现代化物流企业。

2.4物流企业服务于企业物流的模式

针对上述所作的种种分析,建议物流企业应从培育物流市场做起,量力而行,通过采用灵活的物流策略来弥补现今存在的物流设施的不足。

1)加大对国内企业的宣传、推广力度,努力扩大客户范围。针对国内企业对现代物流认识不多,企业内懂物流的人员少特点,物流公司应针对那些有能力开展物流活动但又不知从何处入手的企业,通过邀请对方来公司参观,为对方免费培训物流人才等方式来推广现代企业物流知识及提高物流公司的知名度,努力培育、挖掘潜在的顾客群。对流动资金不足的企业应采取灵活的结算方式,为更好服务于生产企业,应将以一个月为周期的结算方式转向与生产企业的生产周期相适应的结算方式,这对于争取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是很重要的举措。

2)努力参与到企业各个环节的物流活动中去,与之建立一种共存共荣的伙伴关系。针对国内企业“重生产、轻流通”的特点,物流企业从帮助对方改进供应与生产物流,提高生产效率入手与企业开展合作会更容易。因为供应、生产物流是销售物流的前提与基础,很难想象一家供应、生产存在巨大浪费的企业会有出色的销售物流服务。依据前章对我国生产企业物流现状的论述,生产企业的物流现代化水平较低,物流公司可利用自身在物流管理方面的优势,与企业开展合作,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物流公司可以凭借自身在流通领域的优势帮助企业采购原材料、零配件等,并以企业生产流水线为中心展开分供方到供方的配送。如此,企业减少了库存保管费用,提高了物流意识,物流公司也可以此为契机进一步介入到企业的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等销售物流服务中去。

3)以人为本,运用灵活的物流政策开展高水平物流服务。在中国开展物流活动,最忌讳不顾实际情况投入大笔资金购买昂贵的物流设备“赶时髦”。目前,我国的特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沈阳等城市道路堵车现象较严重,成为发展城市物流业的瓶颈。如果发展货柜车配送,势必事倍功半。针对中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沃氏公司采用装配冷藏柜的自行车为其生产的冰淇淋进行配送;可口可乐雇佣了成百上千的“街道委员会”成员用手推车和自行车代替机动车难以到达的地区进行配送。这些灵活的配送策略都取得了成功。

4)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我国的物流企业中学物资管理出身的管理人员少,大多是半路出家,对物流业如何进一步发展缺乏应有的远见卓识。他们自身对物流理论与实践接触不久,甚至有一种将物流神秘化的趋向。其实,在国外,成功的物流专业公司早已将“神秘的物流”送(配送)入了老百姓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十分大众化的事业。物流业的发展需由精通物流管理的人才采取适合我国的物流经营策略,最终将物流业大众化,一般化,转变为人人都能消费得起的服务。因此,物流企业可以与院校、研究所中的相关机构合作,通过参与对具体物流课题的研究或派遣人员进修等方式,既可提高自身的物流作业水平,又可以从中培养、造就物流人才。

参考书目

[1]日通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M].北京:物资出版社.1986

企业利润范文篇9

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赢利,这是谁都熟识的道理。然而,在日常经营中,太多问题和事物使人们迷失了真正的方向。更不用说,还有那么多最"新"的管理理论和思想带来的干扰。其实,正如文中泡菜公司的管理者所看到的:"每个企业只有几件事真正重要。"这几件事最核心的核心就是赢利,要毫不顾忌、孜孜以求地赢利,而且是到手现金的赢利。

在任何一家疲于挣扎的公司,你都能听到这样的说法:"我们在竭力争取某一合约。只要接下这个单,就一定能为公司增加不少底线收益。"

“自从老头退休以后,他的孩子真为公司增添了不少现代气息。”

"我们的商誉很好,增加这些其它服务会大大刺激销售。"

"我们开拓了这个新的行业。"

急功近利企图增加财务报表上的收益是商界悲剧的最大致因。到头来,底线收益一无所获,因为在计算最后的底线盈亏之前还有一长串可恶、烦人、让人痛苦的成本线。一路看下来,它们一点一点地吞噬每一组数字,等到最后计算利润时实际上已所剩无几。

当你竭力去争取新业务或巨大的销量时,这一事实尤为显著。竭力争取很难做到提高价格,这就意味着分散资源。因此,所谓竭力争取从一开始就是在增加开支、减少毛利。

试图变大而不是变好是不明智的。致力于变好,毫无疑问你自然会长大。但是,如果单纯追求规模只会使你更臃肿,而不是更大。你会变得更普通,也更容易被消灭,因为在此过程中你通常会失去原来让你生存立足的东西。切记,企业的最主要功能是赚钱,而不是花钱。如果你越是推迟赚钱,问题就越难解决。不要对你的企业太宽容,以下方法可帮你取得业绩。

孜孜以求削减成本

有一家公司之所以得以成立,是因为它要孜孜不倦地降低成本。这家公司叫Price-Club(减价会员店,现在叫Costco)。公司是由两个背景迥然不同却有着相同理念的人创立的。他们的理念就是不断削减成本。

减价会员店削减了中间商、售货员和多余的包装处理。实际上,它就是一个大货仓。顾客自助购买大批量货物,从而得到巨大的折扣。例如,家居乐(HomeDepot)碰都不愿碰的的裤袜在减价会员店10双一包只卖25美元,条件是(而且只能是)减价会员店有这批货。这种方法很有效,也是双赢的。

减价会员店减少包装使供应商少了许多麻烦,因而可以大大削低价格。如果供应商拒绝,就不进此类货物。因此,顾客在购买过程中始终有一种发现的喜悦。可能你要的并不总是有货,不过一旦有货,就非常划算。这种方式运作良好,使减价会员店根本没有存货费用。商品如果没有接着订货,一般几个星期就销售一空。售货商通常在30天内来取货款,而大多数货物15天便卖完了。

减价会员店在进驻一个城镇的同时开始销售会员卡,因而这笔资金可以先用来支付会员店的建设费用。更有甚者,直到公司将早期投资2,500美元的人们都变成亿万富翁之后的今天,公司的年报依然是用一般复印机做出来的。总经理办公室也还保留着他学生时期用的书架:用砖头架着两块木板。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任何节省都不能说是微不足道,它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对照范本。拿到一个最好的价格总是最令人振奋的事。因此,削减成本应该是当今最伟大的开发市场的方式。

一种有效的削减成本方法是,每月建立一个新的委员会来思考不同的方法降低成本。委员会由不同部门的员工组成。给他们专门安排时间,让他们30天内尽可能提出5个最重要的成本削减之处,并公布他们的建议。将实际采用的所有建议连同提出该建议的委员名字张榜公布。到年末,从第一年节约下来的钱中拿出20%分给委员会成员。

避免陷入电脑陷阱

电脑应用得当确实不错,例如飞机订票、财务报表、电子表格、银行业务和文字处理。然而,当20年前Lotus-1-2-3售出其第2,000万套电子表格工具时,这便是生产力已经下降的标志。任何社会如果有2,000万人在做电子表格,它注定要完蛋,因为总得有人来造汽车、做蛋糕或发电。用不着每个人来作测量或预测。换一个角度,电子邮件能够促使快速决策、减少会议,因而使这一趋势得到了很好的反向平衡。

有些自动化作业使人们疏于思考。回到落后的20世纪70年代,霍尼韦尔几位经理人在就一种即将面世的投影仪进行成本收益方面的讨论。大家热情迸发。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面对两种产品模型,他们针尖对麦忙地各陈利弊。一些人支持生产零售价为99美元、每年可销售50,000台的机器;另一群人则坚持要生产售价为149美元、每年只卖25,000台的机器。

为什么要争论?因为他们必须先做好决定,财务部门才能接手处理。要作详细的推测性分析又没有时间。一旦决定下来,财务部门得花上漫长的两周时间将每一种价格最有可能的单机销量和最有可能的生产成本,痛苦地用手工编制出一个报表来。如果可能,试想一下这个手工报表该怎么做。

现在情况大不相同了。每一位经理都有自己的电脑。大多数机器上都有电子表格软件,可以即刻为你做出一个报表来。如果回报不理想,只需对假设条件稍加修改:用键盘魔法提高销售量或降低成本,直至得到令人满意的回报。

如果真正想将你和你的组织从肆虐的电脑中解放出来,你应该停止购买更多的电脑玩意儿,使用你已用了一年的系统。让员工在为你购买个人电脑时不要增加那些看似可以加强业务的软硬件。等着瞧,明年的价格会更低。也许,你足够幸运。你的某个对手正不得不忙着纠正他的错误呢。

留心你的现金流

Accucorp公司成立于1989年,第二年便开始盈利。到1992年,销售额已超过400万美元。"我们每月都盈利",公司创始人兼行政总裁PamelaCoker博士曾经说道:"最有趣的是,如果你每月都盈利,结果每年都能盈利。"

在公司主办公楼,有个大图表是公司人气最旺的地方。该表每天都更新当天的现金回收状况。它备受关注,员工经常来查对、议论。这样,每个人都可以获得重要信息。在这里,应收款在得到支付前只不过被看成是一项市场测试费用而已。如果还没有收到货款,就不能算销售已经完成,也没有客户满意度可言,当然也就不会支付佣金。

在Accucorp,快速回收销售货款有两大作用:一是回笼现金放在银行;二是能很快发现问题。这种强势的货款回收非常奏效。每个员工,尤其是销售人员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关注现金状况对公司来讲作用很大。一种方法就是时刻留心着回收情况。应收款和存货高企是出现问题的信号。不错,尽管资产负债表把应收款和存货都看作资产,这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把它们看作负债。如果应收款和存货在增加,问题就更显然了。

另外,也不要将借入现金看作现金流入。正统的财务会计是这样定义的,但这是一种短期思维。只有回收了的销售收入才是唯一真正的现金流入。其它所有的都是暂时的,或者更糟。

凭一张纸管理

RobertVlasic拥有并管理着一家汽车租赁公司、一家护理院、一家房地产公司,还有一家泡菜公司。"我有一个规矩,就是要求每个公司每周各给我一页纸(只能一页纸)的报告。"他说,"这样的沟通非常重要。"在他看来,每个企业只有几件事真正重要。如果这几件事顺利,其它事水到渠成。

泡菜公司的报告按泡菜类别汇报了该周发运的泡菜数量。报告反映了销售金额总数、毛利以及各工厂的人工费。其中还包含了每个工厂所支付的管理、劳工以及加班的工时费,同时还按周和季度进行比较。

泡菜业务发展很快,其它业务则比较稳定。一般来说,快速发展通常会引起失控。不过,Vlasic尽力让它简明一些。他的产品线很宽,一共73种产品,包括开胃小菜、泡白菜和胡椒粉。

Vlasic管理的诀窍是通过一张纸的报告来管理。这就很好地抓住了重点,避免分散精力。大家都关注最重要的几件事:泡菜发货量、加班工时和价格。

当然,你可以根据财务报表来管理公司。不过,这就象站在船尾告诉船长你避过了多少礁石。如果你需要前瞻性的报告,尽量让你的经理人用一张纸来作管理报告,这样可以祛除所有不重要的细节。一般来说,这张纸的报告包括这样一些内容:发货数、延期交货数、取消订单数以及工资支出。

很多财务数据是回顾性的。因此,你应增加一些前瞻性的数据,如客户信用、回报率、客户反馈,或可以帮你了解市场的客户来电数。当然,还应该加上产品开发情况,留一只眼盯住远景。

关注危机讯号

在你通过财务报表看到危机之前,有很多途径可以让你发现危机。比如,一到下午7点你的停车场就空了,说明你有问题了。如果你跟售货商和媒体的关系比跟客户的关系还好,肯定有问题。

要留心工资高奖金低、存货增加、出差都坐头等舱、经理人员的办公室总关着门、办公楼粉饰一新而机器设备陈旧不堪、行政人员中午老是开小灶、跟行业协会交往甚密等等这些现象。如果你看到奢华的公关宣传、大笔的慈善开支、大手大脚的研发投入、海夸规模而轻谈利润,肯定有问题了。

以下是如何避免问题的一些方法:

面对不景气,不要靠改变公司司标形象、在其他领域进行收购或者调整会计方法等手段来应对。首先应该解决真正的问题,然后再做这种粉饰工作。

在会计上,库存、商誉和应收款被看作资产,但实际上它们不是。如果你隔壁的杂货铺把这些东西当现金接受的话,才算是资产。在变成现金前,这些东西不产生贡献收益。只有当商誉、应收款和库存降下来,收益才会增加。世上没有完美的会计年度,没有最佳的办公地点,也没有完美无瑕的办公家具。在这些东西上变来变去肯定要花钱。如果你没有三年真正的收益增长,就不要去碰这些虚华的东西。

企业利润范文篇10

[关键词]环境规制;企业利润率;技术创新

一、引言

从20世纪70年代环境保护运动开始,人们在加强环境规制治理工业污染的同时,就对环境规制政策实施可能对企业生产率和利润率等带来的影响,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对于环境规制与企业利润率的关系,学术界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环境规制将导致企业效益的下降。由于环境规制要求企业投资于污染防治或者缴纳污染税费,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这不仅会使得生产率下降,而且会造成产出减少、价格提高和利润率的降低。此外,环境投资还可能挤占企业的其他生产性、盈利性投资,从而对企业的利润率产生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为,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通过刺激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后一观点由迈克尔·波特等人(1991)提出,被称为“波特”假说。他们认为,恰当设计的环境规制政策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产生创新补偿作用,弥补甚至超过环境规制给企业生产成本和利润率等带来的不利影响,达到环境绩效和企业经济绩效同时改进的“双赢”状态。

虽然众多学者对环境规制与企业利润率等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但是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Branlnnulun,FareandGrosskopf(1995)使用1989年和1990年41家瑞典纸浆和造纸企业数据,采用非参数的技术模型比较了受规制与不受规制下企业利润的不同,结果发现,有些企业由于环境规制导致利润下降,也有些企业利润不受规制的影响。Sancho,TadeoandMartinez(2000)使用效率指数对西班牙木制品和家具制造企业在环境规制下的产出和生产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对产出和生产效率都有负的影响。AJpay,BuccolaandKerkvliet(2002)使用利润函数考察了环境规制对美国和墨西哥食品加工企业利润率和生产率的影响,发现在1971—1994年间,环境规制对墨西哥食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率影响为负,但是对生产率的影响为正;环境规制对美国食品加工企业的利润率影响不显著,对生产率有负的影响。黄德春和刘志彪(2006)通过在Robert模型中引入技术系数,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在给企业带来直接费用的同时,也会激发一定程度的技术创新,部分或全部地抵消这些成本,因此,环境规制可以同时减少污染和提高生产效率。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严峻的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工业污染防治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间的权衡问题,这就要求环境规制政策在达到污染防治目标的同时,尽可能减少对企业利润率等的不利影响,甚至达到污染控制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双赢”目标。因此,研究环境规制与我国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有鉴于此,本文使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二、模型与数据

我们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选择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作为利润率的指标。由于影响企业利润率的因素很多,需要在模型中加以控制,我们的控制变量主要是企业规模。我们对模型采用双对数形式,这样可缓解变量的多重共线性和方程的异方差性。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为:销售利润率,Cost是成本费用利润率,Size是企业规模,e是随机干扰项。具体而言,上述计量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如下:

1销售利润率:反映产品销售利润的实现程度,是衡量企业销售收入收益水平的指标。销售利润率(%)=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100%。

2成本费用利润率:反映企业投入的生产成本及费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反映企业降低成本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x100%。

3环境规制强度:对于环境规制强度(EnvironmentalRegulationIntensity)的衡量,学者们倾向采用污染治理支出和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原因在于,当企业面临较严格的环境规制时,会花费较多的支出和成本在污染治理上,污染治理成本和支出会随着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而增加,所以,使用污染治理支出和成本能够较好地反映企业面对的环境规制强度。因此,我们采用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费用(成本)作为企业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由于对于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相同污染治理成本的意义是不同的,对企业的成本负担而言也不同,所以,衡量环境规制强度必须考虑企业规模的差异。我们将污染治理成本除以企业产值以消除这种差异,即以每千元工业产值的污染治理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计算公式为:环境规制强度(元/千元)=(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成本÷工业产值)×1000。

4企业规模:采用工业总产值作为企业规模的测量指标。企业的生产总规模(生产能力)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利润率,所以将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以避免估计偏误。

我们选取的是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销售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及工业总产值,是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公布的36个行业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主要指标等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到;环境规制强度是根据《中国环境年鉴》中公布的各行业工业废水和工业废气污染排放及处理情况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得到的。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下表:

三、结果与分析

由于企业利润率对环境规制强度的反应可能有滞后期,所以我们分别考察环境规制强度对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即期和滞后1、2期的影响。我们使用Eviews5.0提供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2。

据表2可以得出下列结论:

(1)环境规制对销售利润率没有显著的正向或负向的影响,但是对滞后1期的成本费用利润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成本费用利润率增加0.11%。

(2)企业规模对销售利润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规模每提高1%,二者分别增加0.28%和0.14%。

实证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并没有产生不利的影响,反而从长期看对企业利润率有一定程度的正效应。根据波特等人的观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合理设置的环境规制政策,能够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改进的信息和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使企业在面对较高污染治理成本时,投资于创新活动以满足规制政策的要求,从而产生创新补偿效应。创新补偿效应包括产品(创新)补偿和生产过程(创新)补偿,通过产品补偿增加产品价值或降低产品成本;通过过程补偿导致产出增加或投入要素的降低等。这些创新补偿效应甚至会超过由环境规制导致的生产成本增加,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为了考察环境规制对我国企业利润率产生的积极影响,是否来源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激励作用,我们采用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建立的基本回归模型为:Log(Patentit)=a+p1Log(ERIi。)+p2Log(sEll)+p3Log(sPjt)+8it。

在模型中,我们采用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Patent)作为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专利数作为反映技术创新水平的重要指标,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科技实力的一种度量,专利活动的规模和水平,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控制变量包括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sE)和企业科技活动人员数(sP)。技术创新过程就是一个利用各种资源(包括科技人员、设备、资金等)创造出一种新知识的过程。资金投入是进行科技活动的基础,也是影响技术创新水平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用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总额(sE)表示资金投入;科技人员是开展科学技术活动的核心力量,也是衡量科技进步程度的重要因素,我们用科技活动人员数来衡量技术创新的人力投入(sP)。

我们使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估计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数据要来源于《中国环境年鉴》和《中国科技统计年鉴》。我们使用Eviews5.0提供的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3。

根据上述回归结果可以得出,环境规制对企业拥有专利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强度每提高1%,专利数增加0.23%,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激励作用。正是由于环境规制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促进作用,从而弥补并超过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成本等产生的不利影响,导致了企业利润率的提高。

四、结语

本文运用我国36个工业行业2001~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环境规制对企业利润率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规制政策在中长期对我国工业企业利润率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导致这一结果产生的原因是,环境规制对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弥补并超过了环境规制对企业生产成本等产生的不利影响,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率的提高。根据上述研究结论,可以得出如下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