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16:53:44

企业合并

企业合并范文篇1

1.1我国企业合并理论定位不明确

作为财务会计三大难题之一,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最近几年经历了重大变化。我国于1995年颁布实施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极大地促进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然而,从暂行规定所规范的内容和方法上看,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定位不是十分清晰,既不是所有者观,也非主体观,更非纯粹的母公司观;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目的的表述方面,暂行规定采用的是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主张合并会计报表是为母公司的股东编制的;从报表要素的合并方法上看,暂行规定综合体现了主体观和所有者观的合并理念,对于控股子公司的会计报表,要求采用完全比例合并法,而对于共同控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则要求采用比例合并法;在计价基础方面,暂行规定认同了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即采用双重计价基础,在计算合并价差(其中包括股权购买价格中所蕴涵的商誉以及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时,对于母公司所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只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推算并确认公允价值,对于少数股东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仍维持历史成本基础;在少数股东权益性质的认定方面,暂行规定采纳了母公司观那种回避矛盾的做法,将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在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在抵消集团内公司间交易末实现损益方面,暂行规定则完全秉承了主体观的做法,不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或平流交易,均100%予以抵消;在收益确定方面,暂行规定强调反映母公司股东所享有的净收益,将少数股东损益视为一项费用,作为合并净利润的一个扣减项目,与母公司观的合并理念如出一辙。可见,暂行规定具有十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其理论定位有待进一步完善。

1.2企业合并方法无明确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方法尚无明确规定,此外,购买法下所产生的商誉及购买成本在《暂行规定》中也未体现。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企业合并会产生显著差异,因此,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对此,我国《暂行规定》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制定企业合并准则时一定要明确应采取那种合并方法。

1.3企业合并范围界定不清晰

1.3.1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及其标准

(1)数量标准。按照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的控股比例来确定,以拥有被投资子公司的50%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普通股为标志。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直接控股,即母公司直接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间接控股,即母公司间接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交叉控股,即母公司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

(2)质量标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以能控制子公司经营政策和财务决策为标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通过与被投资公司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半数以上的有表决权的普通股;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会议上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1.3.2我国对合并标准的规定及其不足

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际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从内容看,我国关于合并标准的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并无本质区别,但在具体运用中,却与国际惯例不一致。原因在于我国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既重视质量标准又强调数量标准。但这种作法产生了一个弊端,即将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混为一谈,具体表现在对间接控股和交叉控股的处理上。

例如交叉控股。假设A公司拥有B公司7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同时又直接拥有C公司25%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而B公司又拥有C公司3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我国在确认A公司对C公司的控股数量时,做法为25%+30%=55%,即A公司合计拥有C公司55%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将C公司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而国际惯例做法是70%×30%+25%=46%,不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从以上的处理方法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强调A公司对B公司的绝对控制,也同时强调A公司对C公司的实质影响),但是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间接拥有被投资子公司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普通股是采用加法还是乘法则未予说明。我国侧重对企业实质控制的质量标准,但却以一种数量标准表现出来,造成了一种混淆不清的现象,影响了其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跨国公司的合并问题在我国《暂行规定》中并未对国外子公司进行明确划分。

2制定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建议

2.1合并理论应以主体观为主

如前所述,目前可供选择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主要包括所有者观、主体观和母公司现。从整体上看,我国当前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更为侧重的是母公司观和所有者观。笔者认为,我国未来在选择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时,应当以主体观为主。主要理由如下:

(1)从国际上看,主体现成为合并会计报表主流理论已是大势所趋。美国FASB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立场尤其明显。

(2)从我国信息需求的角度看,对合并会计报表产生信息需求的,决不仅仅是母公司的股东。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或债权人的决策也是相关的。在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的情况下,合并会计报表对于商业银行等债权人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主体观所倡导的开放型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目的(即合并会计报表是为企业集团的所有资源提供者编制的)显然与我国会计信息需求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而其他合并观念所阐述的合并报表编制目的则过于封闭。

(3)从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性质认定看,主体观的立场与我国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吻合。在主体观下,少数股东权益是合并股东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对合并主体而言,少数股东权益并不是一项义务,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同样地,少数股东损益也不是一项费用,而是对合并主体实现的合并净利润的一项分配。相比之下,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对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性质的认定与我国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是不相容的。

2.2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并用

权益集合法是在多数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都被认可的合并报表会计方法。只是在这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权益集合法的使用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限制,远不如在美国流行。归纳起来,权益集合法与购买法之争的关键在于购买法下所产生的巨大资产增值与商誉,及其对合并后合并损益和一些财务比率所带来的影响。我国《暂行规定》未指明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但实际上采用的是购买法,而没有涉及到权益集合法的内容。随着换股合并事件的涌现,合并方式的创新,这些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我国近几年企业并购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案中可以看出,权益联合性质的并购已时有出现。1998年10月,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之间采用换股方式进行的并购就属于权益联合性质的并购。截至2000年底,我国共有10家上市公司陆续采用换股方式合并了另外10家非上市公司,从其模拟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看,10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权益集合法。尽管美国取消权益集合法,但笔者以为,我国目前尚不宜立即取消权益集合法。股权联合能够突破现金支付能力的约束,以股权支付的形式实现快速扩张,有助于行业巨人的产生及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尤其在我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权益集合法在我国的存在仍有其合理的一面,并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

2.3企业合并范围的确定应以质量标准为主、数量标准为辅

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2月了《暂行规定》,1995年7月印发了具体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的征求意见稿。我国的暂行规定要求“凡设立于我国境内,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在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基本采纳了IASNo.27的控制定义,对FASB提出的更为具体和清晰的“非共享的决策能力”尚未予以足够的注意。

在关于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具体原则方面,我国参照了IASNo.27的相关内容,均以多数股权作为判别标准。显然,FASB关于有效控制下的四种可辩驳的推定,对我国更广义地理解“控制”是很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的。

同样地,我国暂行规定也指出了不必进行合并的情况: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我国制订合并报表的具体准则还应当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IASB和FASB的新动态要及时了解和借鉴,至少在目前应详细研究以下两点:第一,FASB提出的需要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进行重新认定的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合并范围;第二,IASB提出的合并特定目的实体的规范,便于对某些特定的业务做出规定。

此外,笔者认为,我国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应当以质量标准为主,强调实质控制,并辅以数量标准,并且两个标准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运用:对于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采用数量标准确认;对于投资企业未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包括间接控股和直接控股),采用质量标准确认。这样既可以避免混淆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也有利于正确确定合并范围。

摘要当前我国企业集团发展方兴未艾,企业合并增多,因此,对合并报表的探讨不仅是我们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主要内容,而且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我国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现状和制定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有关问题谈谈认识和想法。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权益分配

参考文献

企业合并范文篇2

关键词: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常见问题

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水平,可以使企业财务工作的运行具备更加有利的基础条件。在当前企业合并速度较快的情况下,实现对合并财务报表的有效应对,有助于财务风险的妥善应对。因此,结合企业合并的实际情况,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改进策略加以制定,是很多企业财务工作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缺乏信息技术的支持

提高信息技术的支持水平,可以使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得到有效优化。但是,部分企业在开展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突出价值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信息技术实际支持情况的考察,导致信息化手段无法得到更加全面的普及推广。一些企业虽然具备提高信息技术支持水平的愿望,但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客观需求重视程度较低,未能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效率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导致合并财务报表软件使用效果差,难以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规范性,无法为信息技术引进成本的投入争取更多的支持。企业在开展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信息技术已有的应用价值加以总结,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对财务信息进行高水平共享,使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可以拥有更加理想的基础条件。部分企业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过程中,虽然提高了信息技术的使用,但对于标准化信息档案的构建存在不足,未能结合账目结算日期等信息特征制订财务处理的具体方案,导致财务报表编制工作无法实现对信息技术的充分应用,难以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提高自动对账水平,也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无法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具备更高的规范性。一些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虽然使用信息技术,但缺乏对财务工作者工作量的重视,导致合并财务报表软件的选择工作与信息技术的对接不够充分,无法为合并财务报表审核等工作提供具体的支持,也使得信息技术的突出应用优势无法得到显现。

(二)关联交易往来核对质量较差

关联交易是企业合并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也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人员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部分合并财务报表在具体编制的过程中,对于关联交易的相关情况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内部交易数量变化情况的考察,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真实性无法得到更高水平的维护,难以在往来核对手段的帮助之下,有效地提升关联交易水平,最终导致内部交易项目无法得到有效的抵消处置,难以凭借关联交易信息促进合并财务报表的优化编制。[1]一些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虽然具备对关联交易的重视,但缺乏对系统软件的优化创新,未能结合企业内部复杂的交易信息,制定常规业务的定价规范,导致公允价值无法得到进一步明确,难以为关联交易往来核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利的客观条件,也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重要性难以得到凸显。一些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对于互动关联交易的相关情况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对抵消金额和抵消项目等关键性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导致关联交易往来核对工作的开展无法具备理想的基础条件,也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无法在提高记账及时性的基础上具备更高的规范性。部分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人员对于账目和报表的调整需求缺乏有效关注,未能结合本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制定财务报表编制结果的分析策略,导致关联交易行为的处置无法具备更高的规范性,难以保证合并财务报表可以在反映利润和资产水平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一些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对于潜在财务风险的构成情况缺乏有效关注,未能对关联交易往来核对等手段进行灵活应用,导致重复会计核算等工作无法得到妥善应对,也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人员的工作负担难以得到有效的化解。部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对于股权投资相关情况的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账面价值的有效调整,导致投资成本对交易项目的抵消情况无法得到明确,难以在简化报表编制程序的基础上提升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水平。

(三)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设置缺乏合理性

合理设置合并财务报表的适用范围,可以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有力支持。但是,部分企业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具体工作过程中,对于企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企业经营方式变化情况的关注,在设置合并财务报表使用范围的过程中,缺乏对股权复杂性等因素的考察,导致财务管理相关工作的难点无法得到有效的突破,难以在合理管控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难度的基础上,更好地满足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拓展需要。一些合并财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对于会计准则的重视与应用存在不足,缺乏对财务人员思想认识情况的关注,导致财务专业人士无法精准地掌握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信息,难以在业绩考核指标设计的过程中,实现对企业合并范围相关信息的掌握,无法为合并财务报表的更高水平编制提供帮助。[2]一些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在设置过程中,对于企业业绩考核相关工作的运行情况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企业合并范围相关信息的考察,未能对影响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各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研究,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无法保证得到合理维护,也使得合并财务报表无法在延展覆盖范围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护财务信息真实性,很难在防控财务风险方面发挥作用。

(四)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存在不足

目前,部分企业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过程中,对于选择会计政策的重要性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相关困难的总结,导致财务工作无法在会计政策得到统一的基础上实现优化运行,也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无法与企业的发展目标相适应。一些企业在探索研究会计政策的具体实施路径过程中,未能结合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需求处理会计制度的调整工作,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信息缺乏足够的完整性,难以为合并财务报表后续的改良提供相应的规范指导。一些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的过程中,对于法律因素的影响力认知不够充分,缺乏对会计政策保存情况的关注,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无法在合理选择会计政策的基础上做出调整,也使得合并财务报表的创新难以在方法得到改良的基础上得到优化处置,不利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形式的创新。一些企业虽然具备利用会计政策的愿望,但对于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构成情况缺乏足够重视,未能对合并财务报表现有编制方法的局限性加以总结,导致会计政策的应用难以在权益法的帮助下,为会计政策的合理选择和有效应用提供精准支持。

(五)一体化原则的贯彻存在不足

实现一体化原则的有效贯彻可以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提供高水平支持。但是,部分企业在开展合并财务报表的相关工作的过程中,对于一体化原则的重要价值认知存在不足,缺乏对交易事项构成情况的关注,导致合并财务报表的计量结果无法得到相应的优化,难以在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成果得到优化的基础上凸显出一体化原则的重要指导价值。部分企业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过程中,对于合并抵消等工作的实际运行情况重视程度较低,缺乏对一体化原则重要价值的分析,导致交易事项处置的相关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难以在明确企业整体对外信息的基础上提高一体化原则的贯彻质量。

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优化策略

(一)提高信息技术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支持力度

企业在制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具体策略过程中,必须对信息技术的突出应用优势加以总结,尤其要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团队现阶段的技术支持情况进行有效总结,提高信息化手段的应用有效性,使财务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等级可以得到相应的优化,为合并财务报表的有效编制提供精准支持。要提高信息技术引进过程中的资金投入,结合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际需要,提高新型软件的引进水平,使新型财务软件的应用价值可以得到完整的开发,以便能够在自动化技术的突出应用价值得到显现的情况下,充分开发出新型财务软件的应用价值。要结合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自动化的趋势,制定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策略,尤其要对信息化技术对提高信息传播质量方面的优势足够重视,以便能够在提高信息处理效率的基础上,为合并财务报表的高水平编制提供技术支持。要加强对标准化财务信息档案建设工作的关注,根据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方式进行调整创新,保证在结账日期得到合理设置的基础上,有效地提升账务处理水平,以便能够为企业优化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流程提供帮助,并保证在财务软件的灵活应用之下,更好地提升合并财务报表的对账质量。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对账管理工作的重视,提高抵消记录的生成水平,使财务专业人员的工作量可以控制在合理区间,以便能够在合并财务报表软件的精准应用之下,有效提升财务报表审核管理质量,使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提供支持。[3]

(二)提高关联交易往来核对质量

企业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过程中,一定要对提高关联交易水平的重要性予以研究,尤其要对母公司和子公司内部交易数量的变化情况进行考察,使合并财务报表可以具备更好的准确性。要结合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需求,对关联交易的往来核对情况进行考察,尤其要对内部交易项目的实际抵消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使系统软件的选择可以在提高内部交易问题应对水平方面发挥积极影响,保证关联交易常规业务的定价具备更强的规范性,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要加强对系统软件的更新换代,结合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需求,对企业内部的交易往来情况进行详细考察,改良业务定价管理规范,根据关联交易往来核对的实际情况,对互动关联交易展开对比分析,并保证公允价值得到合理确认,使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能够拥有更加理想的基础条件。要加强对抵消金额和抵消项目等关键性信息的研究,根据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实际需要,对关联交易往来核对行为进行相应的调整,使账目与报表的调整方案可以得到相应的创新,并保证在明确企业自身经济状况信息的情况下,保证内部业务结果得到充分讨论,保证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可以获得相应的支持。要结合合并范围内的关联交易往来核对情况,对项目抵消信息进行全面分析,提升关联交易处置行为的正确性,以此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完整性。要加强对企业利润和资产水平等重要信息的研究,尤其要从识别风险的角度出发,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举措进行调整,使关联交易往来核对信息的价值可以得到进一步显现,保证在规避会计核算重复性问题的基础上,降低财务报表编制人员的工作压力,使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可以获得财务专业人员的更高水平支持。在合并财务报表在编制过程中,还需要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相关情况加以调查,根据关联交易往来核对的情况,对投资成本抵消交易项目的相关信息进行完整的分析,使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可以得到相应的简化。

(三)提高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设置合理性

要加强对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设置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企业财务工作多元化发展背景下,合并财务报表应用特征进行总结分析,按照多元化财务报表应用需求,制定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调整策略,使企业的股权复杂度可以控制在合理区间,并保证财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可以因此得到降低。在调整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过程中,务必加强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难度的重视,尤其要对会计准则进行全面分析和灵活应用,以便能够在精准掌握会计准则主体理念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质量。要加强对企业财务工作业绩指标构成情况的关注,尤其要对影响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主体信息进行考察,使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可以得到更加有效的划定,以便在有效延展合并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基础上,更好地提升企业财务状况的反馈质量,使财务报表适用范围的设计能够与相关理论的应用需求相符合。[4]要结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对当前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工作的覆盖因素进行全面考察,结合资产负债和现金流量等重要信息,对合并财务报表的具体内容进行有效调节,使合并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规避财务风险。

(四)提高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应用质量

在开展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会计政策选择和应用价值的研究,尤其要对现有会计政策的统一性加以考察,使会计制度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为合并财务报表的全面完整编制提供有力支持。会计政策在探索选择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报表信息完整性的关注,尤其要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所需的各类规范进行充分研究,使财务报表相关会计政策可以得到合理选取,保证在会计政策的帮助下,实现对合并财务报表的高水平应用,以便能够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企业还需要结合会计政策的制定情况,提高财务报表编制方法的选择质量,尤其在企业合并的过程中,提高不同形式会计政策的应用水平,使抵消分录的设置可以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需求相符合,并保证在权益法的帮助之下,更加完整地开发出合并财务报表的重要价值。

(五)提高一体化原则的贯彻水平

企业在处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一体化原则的重要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尤其要结合交易事项的构成情况,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案进行有效改良,以便能够在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结果得到优化的基础上,充分凸显出一体化原则的重要价值,并保证为合并抵消等工作的高质量运行提供帮助。

三、结束语

提高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水平,可以使企业的财务工作总体质量得到有效优化,并使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得到妥善应对。因此,加强对企业财务沟通等基础性工作的研究,并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相关问题加以总结,制定符合企业合并工作实施需要的改进策略,对确保企业财务工作的高水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董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6):295.

[2]苏小冬.浅析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编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国流通经济,2019(23):183-184.

[3]韩霄.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影响及建议[J].山东工业技术,2017(13):253.

企业合并范文篇3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权益分配

1我国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现状

1.1我国企业合并理论定位不明确

作为财务会计三大难题之一,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最近几年经历了重大变化。我国于1995年颁布实施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极大地促进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然而,从暂行规定所规范的内容和方法上看,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定位不是十分清晰,既不是所有者观,也非主体观,更非纯粹的母公司观;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目的的表述方面,暂行规定采用的是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主张合并会计报表是为母公司的股东编制的;从报表要素的合并方法上看,暂行规定综合体现了主体观和所有者观的合并理念,对于控股子公司的会计报表,要求采用完全比例合并法,而对于共同控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则要求采用比例合并法;在计价基础方面,暂行规定认同了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即采用双重计价基础,在计算合并价差(其中包括股权购买价格中所蕴涵的商誉以及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时,对于母公司所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只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推算并确认公允价值,对于少数股东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仍维持历史成本基础;在少数股东权益性质的认定方面,暂行规定采纳了母公司观那种回避矛盾的做法,将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在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在抵消集团内公司间交易末实现损益方面,暂行规定则完全秉承了主体观的做法,不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或平流交易,均100%予以抵消;在收益确定方面,暂行规定强调反映母公司股东所享有的净收益,将少数股东损益视为一项费用,作为合并净利润的一个扣减项目,与母公司观的合并理念如出一辙。可见,暂行规定具有十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其理论定位有待进一步完善。

1.2企业合并方法无明确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方法尚无明确规定,此外,购买法下所产生的商誉及购买成本在《暂行规定》中也未体现。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企业合并会产生显著差异,因此,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对此,我国《暂行规定》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制定企业合并准则时一定要明确应采取那种合并方法。

1.3企业合并范围界定不清晰

1.3.1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及其标准

(1)数量标准。按照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的控股比例来确定,以拥有被投资子公司的50%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普通股为标志。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直接控股,即母公司直接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间接控股,即母公司间接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交叉控股,即母公司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

(2)质量标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以能控制子公司经营政策和财务决策为标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通过与被投资公司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半数以上的有表决权的普通股;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会议上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1.3.2我国对合并标准的规定及其不足

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际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从内容看,我国关于合并标准的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并无本质区别,但在具体运用中,却与国际惯例不一致。原因在于我国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既重视质量标准又强调数量标准。但这种作法产生了一个弊端,即将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混为一谈,具体表现在对间接控股和交叉控股的处理上。

例如交叉控股。假设A公司拥有B公司7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同时又直接拥有C公司25%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而B公司又拥有C公司3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我国在确认A公司对C公司的控股数量时,做法为25%+30%=55%,即A公司合计拥有C公司55%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将C公司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而国际惯例做法是70%×30%+25%=46%,不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从以上的处理方法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强调A公司对B公司的绝对控制,也同时强调A公司对C公司的实质影响),但是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间接拥有被投资子公司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普通股是采用加法还是乘法则未予说明。我国侧重对企业实质控制的质量标准,但却以一种数量标准表现出来,造成了一种混淆不清的现象,影响了其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跨国公司的合并问题在我国《暂行规定》中并未对国外子公司进行明确划分。

2制定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建议

2.1合并理论应以主体观为主

如前所述,目前可供选择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主要包括所有者观、主体观和母公司现。从整体上看,我国当前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更为侧重的是母公司观和所有者观。笔者认为,我国未来在选择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时,应当以主体观为主。主要理由如下:

(1)从国际上看,主体现成为合并会计报表主流理论已是大势所趋。美国FASB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立场尤其明显。

(2)从我国信息需求的角度看,对合并会计报表产生信息需求的,决不仅仅是母公司的股东。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或债权人的决策也是相关的。在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的情况下,合并会计报表对于商业银行等债权人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主体观所倡导的开放型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目的(即合并会计报表是为企业集团的所有资源提供者编制的)显然与我国会计信息需求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而其他合并观念所阐述的合并报表编制目的则过于封闭。

(3)从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性质认定看,主体观的立场与我国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吻合。在主体观下,少数股东权益是合并股东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对合并主体而言,少数股东权益并不是一项义务,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同样地,少数股东损益也不是一项费用,而是对合并主体实现的合并净利润的一项分配。相比之下,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对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性质的认定与我国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是不相容的。

2.2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并用

权益集合法是在多数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都被认可的合并报表会计方法。只是在这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权益集合法的使用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限制,远不如在美国流行。归纳起来,权益集合法与购买法之争的关键在于购买法下所产生的巨大资产增值与商誉,及其对合并后合并损益和一些财务比率所带来的影响。我国《暂行规定》未指明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但实际上采用的是购买法,而没有涉及到权益集合法的内容。随着换股合并事件的涌现,合并方式的创新,这些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我国近几年企业并购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案中可以看出,权益联合性质的并购已时有出现。1998年10月,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之间采用换股方式进行的并购就属于权益联合性质的并购。截至2000年底,我国共有10家上市公司陆续采用换股方式合并了另外10家非上市公司,从其模拟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看,10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权益集合法。尽管美国取消权益集合法,但笔者以为,我国目前尚不宜立即取消权益集合法。股权联合能够突破现金支付能力的约束,以股权支付的形式实现快速扩张,有助于行业巨人的产生及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尤其在我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权益集合法在我国的存在仍有其合理的一面,并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

2.3企业合并范围的确定应以质量标准为主、数量标准为辅

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2月了《暂行规定》,1995年7月印发了具体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的征求意见稿。我国的暂行规定要求“凡设立于我国境内,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在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基本采纳了IASNo.27的控制定义,对FASB提出的更为具体和清晰的“非共享的决策能力”尚未予以足够的注意。

在关于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具体原则方面,我国参照了IASNo.27的相关内容,均以多数股权作为判别标准。显然,FASB关于有效控制下的四种可辩驳的推定,对我国更广义地理解“控制”是很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的。

同样地,我国暂行规定也指出了不必进行合并的情况: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我国制订合并报表的具体准则还应当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IASB和FASB的新动态要及时了解和借鉴,至少在目前应详细研究以下两点:第一,FASB提出的需要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进行重新认定的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合并范围;第二,IASB提出的合并特定目的实体的规范,便于对某些特定的业务做出规定。

此外,笔者认为,我国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应当以质量标准为主,强调实质控制,并辅以数量标准,并且两个标准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运用:对于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采用数量标准确认;对于投资企业未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包括间接控股和直接控股),采用质量标准确认。这样既可以避免混淆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也有利于正确确定合并范围。

参考文献

企业合并范文篇4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合并财务报表;对策研究

合并报表由母公司编制,以合并范围内企业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抵消集团内部交易或事项对个别财务报表的影响后进行编制,用来综合反映集团公司整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的合并与整合更加频繁,企业应充分遵循新会计准则的要求,明晰合并财务报表的新规则与新原则,通过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有效性,实现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价值的充分发挥,从而提升企业的整体财务水平。

一、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具体内容

(一)合并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

1.短期偿债能力分析短期偿债能力分析主要是按照流动比率和现金比率进行分析。根据合并财务报表计算的流动比率是企业集团整体的综合比率,公式为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在流动比率指标的分析过程中,应将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子公司报表相结合。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与个别财务报表不同,若企业整体的综合流动比率高于母公司或子公司的流动比率,则说明母公司或子公司具有依赖其他公司偿还债务的倾向;或者集团中的母、子公司具有为其他公司偿还债务的倾向,甚至还存在投资风险。此外,在进行现金比率指标的分析时,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过程中,抵消内部交易会减少流动负债,但现金不会减少。因此,根据合并财务报表计算得出的现金比率会高于个别会计报表的结果。2.长期偿债能力分析以资产负债率为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若合并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率小于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表明子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小于母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而会导致合并财务报表资产负债率的下降。而资产负债率指标的降低则表示控股关系的形成使企业集团的经营方式逐渐保守,债券投资的安全性也更高。3.营运能力分析企业在开展营运能力分析时,应基于合并财务报表进行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计算分析。抵销后的周转额代表在整个集团内完成周转的存货或资产,与个别财务报表提供的周转额存在差异。由于与资产项目相关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的抵销是不一致的,因此按照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计算得出的各种资产周转比率会比按照个别财务报表计算得出的比率要高,也可能要低。但无论高低,由于抵销后的销售收入和销售成本是代表企业集团整体的对外周转额,且平均资产占用额并不包括内部交易已经形成的资产,因此这一指标更能客观地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资产周转速度的实际情况[1]。4.赢利能力分析应具体分析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构成,在编制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母公司与子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利润都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利润的项目中,合并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利润会呈现较为理想的状态。因此,在判断公司主营业务的实际情况时,应综合分析主营业务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5.发展能力分析企业发展情况受到内外因素共同影响,而发展能力指标是通过企业本身的经营数据反映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发展能力分析需要对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以及资本保值增值率进行分析。营业收入增长率主要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分析的关键在于找出影响营收变动的原因,并要关注营收增长的质量,公式为营业收入增长率=(当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半年营业收入总额)×100%。企业营业利润增长率能够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通过结合营业收入增长率可以看出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的质量,营业利润增长率=当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年营业利润总额×100%。资本保值增值率主要反映企业经营收益对所有者权益的影响,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或是资本保值增值率=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100%。6.特殊指标分析企业合并财务报表还需要对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投资占净资产比率和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占税前利润总额比率进行分析。母公司对子公司长期投资占净资产比率=长期投资/母公司净资产×100%。《公司法》明确规定,除国务院规定的投资公司和控股公司外,公司累计投资额不得超过本公司净资产的50%,若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投资达到甚至超过了50%,则表明母公司的长期资产大部分是具有风险性的长期投资,其财务风险较大。通过分析合并财务指标,能够掌握子公司对母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程度,若该指标增大,则表明子公司对母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度越大。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占税前利润总额比率反映了子公司的风险收入占母公司税前利润的比重,若风险收入的比重过大,说明母公司的总利润大多由子公司的利润构成,母公司的赢利能力也会更加依赖子公司[2]。

(二)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分析

1.掌握企业集团的经营战略和资源分布情况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主要对母公司的股东、管理层以及债权人具有分析价值。在母公司以对外股权投资为主、较少进行经营活动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单一分析母公司自身的资产负债表则无法判断集团整体的资产结构,因此需要进行资产负债表的合并分析。通过合并与资产负债表相关的项目,母公司的股东与管理层可以全面掌握以母公司为主要控制主体的企业资源结构与分布情况。通过分析母公司与子公司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项目,能够清晰了解母公司和子公司中资产利用率高的部门,从而有效明确企业集团内部管理的不足和缺陷。2.了解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基本获利能力在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分析过程中,通过比较母、子公司合并利润表与母公司利润表之间的差异,如营业收入、营业利润、毛利率、每股收益等,便能够科学客观的比较与评估母、子公司的基本获利能力和费用发生的特点及效率。3.判断母公司和子公司的现金流量状况通过比较分析合并现金流量表与母公司现金流量表中相关项目的差异能够有效判断子公司现金流量的基本情况,还能够掌握子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获取能力、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使用状况以及筹资活动中体现出的融资能力。企业合并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对外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筹资活动中的子公司吸收的少数股东资本以及贷款带来的现金流量等信息,为分析整个企业集团中的各项经营活动、业务活动、资本运作及税务环境提供了有价值的分析依据。4.判断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主要有分散管理模式和集中管理模式两种。通过比较分析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短期借款、货币资金、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等指标,能够初步判断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如果企业的长期借款、财务费用等项目的金额主要集中在母公司,财务报表合并后的数据没有明显变化,且集团内部资金余缺的调配使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的相关指标大幅度降低,就可以判断出企业资金管理模式为集中管理。如果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长期借款等项目的金额远高于母公司,就可以判断出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为分散管理[3]。5.掌握企业集团的扩张战略与实现方式通过比较分析企业合并财务报表与母、子公司报表能够了解企业内部的关联交易程度,关联方是指以母公司形成的纳入的合并报表编制范围的有关各方。企业集团内部依赖关联方的程度越高,经过合并抵销后的项目合并金额就会越小。母公司通过对子公司的设立与投资,再利用子公司吸引股东入资与贷款,并允许子公司利用母公司的品牌效应占用客户和供应商的资金,从而促进企业集团规模的迅速扩张。

二、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有效策略

(一)确保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评价企业资料信息的来源

新会计准则下,财务人员应采用分析数据报表的方法在合并财务报表期间评估企业的经营成果,要进一步分析财务报表的收益质量,根据其中数据信息的变化来对企业的盈利情况进行精准判断。新会计准则使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利润计算方法发生改变,并使利润表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且在财务报表中会增加偶然性利得,但此种利得并不具有持续性的特征,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中需要加强对利得变化的关注。财务人员必须确保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对于无法确认真实性的数据资料,应对企业资料信息的来源进行追溯与评价,防止由于数据报表的真实性难以确定而影响合并报表分析的结果。从长远角度来看,会计人员应该学会并善于预见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产生的各类影响,并根据报表中各类指标变化的趋势与特点寻找相应的方法对报表进行改进与完善,从而使企业合并报表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管理。

(二)强化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与利润表变动的分析

新会计准则下,企业财务人员应更加注重财务报表的合并管理,正确审视制度变化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与分析带来的影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的强化来调整其中的重点内容。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对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与利润表变动的分析,以此更加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各项财务信息的变化情况。对于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分析的强化,应在企业将母公司纳入报表合并范围之前,合理判断纳入行为的可行性,既要明确其中的股权关系,也要正确判断母公司对子公司是否产生实际控制,如果母公司通过委托管理层来实现对子公司的管理,则会被认为放弃控制权,不再需要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纳入合并范围中。对于合并财务报表利润表变动分析的强化,新会计准则使企业的利润计量情况与计算方式发生改变,致使企业的最终利润的精准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在合并财务报表的分析过程中,财务人员应加强对利润的科学准确的评估。比如在财务报表中对财务比率进行调整,来真实反映出企业利润变化情况,从而提升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精准性与有效性。

(三)根据交易类型采取相应的合并报表抵消方式

合并财务报表对企业来讲是一项难度较大的财务管理工作,尤其对于新会计准则实施后,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的抵消问题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在企业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编制时,应根据不同的交易类型选取相应的抵消方式来解决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经营中的抵消问题。对于母公司权益性和少数股东权益性问题而言,应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范与相应的抵消方式,以此对母公司的股权投资和投资收益抵消进行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如果在合并财务报表中出现应付股利问题,企业需采取有效的措施抵消投资收益和应付股利。并且,还应对合并财务报表后所产生差额进行摊销,以此对母公司的权益投资与子公司的股东权益进行抵消,从而有效保证合并财务报表中的项目与子公司的项目相一致。

(四)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力

在企业进行合并财务报表过程中需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新会计准则的充分落实,使企业财务工作更好地契合制度发展要求,企业应完善与优化现行的财务管理制度,需采取会计科目记账等方法对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与财务状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发挥新会计准则的调节作用,以此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例如在企业的经营利润管理过程中,需要在合并财务报表中体现利润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合并财务报表中所反馈的信息来正确认识企业的异常经营情况,并针对异常现象挖掘与分析其本质原因,以便于企业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如果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恶化,但利润表中的利润指标却在持续增加,就需要根据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各项内容来分析债务豁免引发大额收入,从而正确认知企业的利润波动情况。为长远推进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准确性与规范性,企业需要充分明确新会计准则中对合并财务报表分析的数据要求,结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与财务管理需求,不断对准则规定进行细化并形成完善的管理方案,以此提升新会计准则的可行性与实施能力。

(五)调整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做好公允价值的计量工作

新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需在购买日获取子公司公允价值的详细记录,并设置相应的备查簿,不仅要关注子公司的财务报表中的各项指标的波动信息,而且还要确保信息获取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将备查簿作为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基础,确认子公司的商誉。根据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状况,调整与优化母公司的财务信息系统与会计科目。

结语

新会计准则与原会计准则都认为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主要目的是完整正确的评价母公司,尤其对于新会计准则规定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投资在账务处理方面采用成本法核算,并按照权益法的口径合并会计报表。当前企业应充分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来确保合并财务报表数据的真实性,评价企业资料信息的来源,强化合并财务报表编制范围与利润表变动的分析,根据交易类型采取相应的合并报表抵消方式,优化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强化新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力,调整企业财务信息系统,做好公允价值的计量工作,以此运用有效的合并报表分析策略提升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指标分析水平。

参考文献

[1]何芳.浅议新会计准则下合并财务报表的会计处理变化[J].中外企业家,2019(29):14.

[2]刘雅漫.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分析[J].财富时代,2020(08):53–54.

企业合并范文篇5

关键词:同一控制;企业合并;账面价值

企业合并并不是指“1+1=2”或者“1+1=1”,会计上的“合并”很宽泛。CAS20对于企业合并的定义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单独的企业合并形成一个报告主体的交易和事项。

1企业合并的含义及分类

一般情况下,企业合并至少包括两层含义。①交易发生前后必须要涉及对标的业务控制权的转移,标的业务控制权没有发生转移不能叫企业合并。②被购买方必须构成业务。所谓“业务”是指企业内部某些生产经营活动或资产负债的组合,该组合具有投入、加工处理过程和产出能力,能够独立计算其成本费用或所产生的收入。如果被购买方或被合并方不构成业务,不能叫企业合并,只能构成买资产的行为。企业合并根据分类不同可以分为3类,第一类按照合并双方合并前后法律主体形式是否发生变化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吸收合并(A+B=A)、新设合并(A+B=C)和控股合并(A+B=A);第二类按照合并双方合并前后最终控制方是否发生变化,可分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第三类按照涉及的行业不同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横向合并、纵向合并和混合合并。

2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概要

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有两种:权益结合法与购买法。权益结合法的本质是指参与合并的双方将其权益自然汇集到一起,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权益结合法仅仅适用于合并方以发行权益工具为主要代价取得被合并方股权或净资产的合并,因为只有合并方付出的对价为自身的权益工具,合并双方才都能留下来,实现共同经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然而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权益结合法的思想,但是并未强调合并方付出对价为自身权益工具,而是将适用条件调整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的原理。购买法就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购买方取得被购买方的净资产或者股权,双方是买卖关系,所以不强调付出对价的形式,而强调是一项交易,要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既然是交易,那么购买方的付出必然要有所得,而该所得既包括被购买方账上可辨认的净资产,也包括被购买方账上没有的、不可辨认的商誉(或负商誉)。故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的原理。

3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会计处理与计量

在进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时,我国会计准则选用权益结合法,并采用账面价值计量,具体确认与计量方法如下。3.1得到。得到的原则是从哪儿来、用什么价。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分为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其中,根据得到东西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为一类,控股合并为一类。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下,合并方全盘接收被合并方的资产、负债,相当于得到被合并方的净资产。此时在做账务处理时,合并方得到的资产和负债来自被合并方,就要按照该资产、负债在被合并方账上记录的金额入账。而控股合并下,合并方仅仅得到被合并方的控制性股权,因此仅仅形成了对被合并方的长期股权投资。此时长期股权投资要用被合并方净资产的账面价值×持股比例。3.2付出。付出的原则是按照账面价值直接核销。合并方为了进行合并付出的对价一共分3种,即放弃资产(包括现金资产和非现金资产)、发行债券、发行股票。不管付出的对价是哪种,均按照账面价值在贷方直接核销。3.3差额。因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属于“亲戚”之间的合并,因此不会像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一样双方在公开市场上交易,即花的每一分钱都要体现在得到上。同一控制下合并双方得到和付出并不一定相等。当得到大于付出,此时合并方可看成“有利”一方,此时差额在贷方,因为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更多是企业股东权益之联合,故一般会选用发行股票的方式,所以合并方“有利”形势下,差额在贷方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当得到小于付出,此时合并方可看成“失利”一方,此时差额在贷方,合并方要从自有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中冲销,资本公积不够冲销的,用合并方的留存收益冲销。3.4恢复。如果被合并方在合并前有留存收益,为了平衡双方股东的利益关系,合并方需要恢复被合并方在合并前的留存收益。案例1:甲企业发行每股面值10元普通股25万股给乙企业的股东,吸收合并乙企业,合并前甲、乙公司的情况如表1所示。由表1数据可以看出,两方所有者权益合计数为750万元,甲公司发行股票的价值为250万元,取得乙公司净资产为350万元,故而对于甲公司来说,合并的处理为:“借:乙公司资产500,贷:乙公司负债150,贷:股本250”,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差额在贷方,表示甲公司合并后所有者权益的净增加,金额为100,计入到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账户中。做到这一步之后,甲公司合并后主体的股本变成了300+250=550,资本公积变成了100,留存收益仍然为100,所有者权益总额仍然为750。然而,权益结合法下尊重双方原来的经营成果,以及双方股东的利益,若只做到此,则乙公司在原来经营所获得的留存收益则被掩盖,故而在该方法下,鉴于这个原由,需要将乙公司在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予以恢复。另因为合并后所有者权益的总额是固定的,就是750,所以恢复乙公司原来到留存收益就需要通过抵减另一所有这权益项目来实现,而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中,只有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可以使用,所以甲公司需要再补充一笔分录:“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00,贷:留存收益100”。这样,合并后所有者权益的结构又变成了股本550,资本公积0,留存收益200。此时,可以考虑一个问题,案例中能够用来恢复乙公司所有者权益的资本公积正好为100,如果超过100,或者不足100,又该怎么做呢?再看第二个案例。案例2:甲企业发行每股面值10元普通股20万股给乙企业的股东,吸收合并乙企业。合并前甲乙公司的情况是甲公司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40,比上一案例多了资本公积———股本溢价40。双方合并前所有着权益总额为790。同理,甲公司首先要做合并的会计分录:借:乙公司的净资产350贷:股本2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50此时,甲公司合并后主体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总额为40+150=190,而乙公司合并前实现的留存收益为100,这时候要恢复多少呢?因为合并的原理是尊重双方原来的经营成果,因此仍然只能恢复100,故而甲公司再做分录: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100贷:留存收益100再看第三种情况。案例3:甲企业发行每股面值10元普通股30万股给乙企业的股东,合并乙企业。其他条件与案例2相同。这样,甲公司首先做合并的分录:借:乙公司的净资产350贷:股本300资本公积———股本溢价50此时,甲公司合并后主体的资本公积———股本溢价总额为40+50=90,乙公司的留存收益为100,要想恢复100,可是没有其他项目能予以恢复,可以理解为资本公积用来增加股本了,所以能够予以恢复的部分只有90,故而,甲公司需要补充分录:借:资本公积———股本溢价90贷:留存收益90因为留存收益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的合称,因此在会计实务中,需要将留存收益拆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若题中已给出被合并方中二者的比例,那么在分配时即可按照已有比例分配;若题中没有给出固定比例,一般分配时按照1∶9的比例分配。3.5费用。为了进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而发生的费用,可以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是指为了达成合并而发生的一系列审计费、咨询费、法律服务费等。直接费用一般确认为当期损益,计入“管理费用”科目。间接费用是相对于直接费用而言的,是指在签了企业合并合同之后,在支付对价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对于间接费用的原则是内部消化。间接费用可以分为两类,发行债券的手续费和佣金,计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发行股票的手续费和佣金,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4结束语

企业合并范文篇6

关键词:城投企业;集团;合并财务报表;问题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我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吸引外资,推进地方经济建设,地方政府在推行优惠政策的同时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1992年上海市成立了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总公司,开创了政府借助城投企业开展市场化融资业务的先河。1994年中央政府推行财税制度改革后,地方政府为推动当地经济建设,开展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纷纷成立城投企业解决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的缺口问题。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城投企业为我国城市发展及城镇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自2014年国发43号文后,“借、用、还”相统一的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机制逐渐形成,城投企业的政府性融资职能逐渐被剥离,生存环境的变化迫使城投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同时,国有企业改革大背景也要求城投企业不断朝着市场化、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城投企业在转型成为常规国有企业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合并财务报表是真实反映集团企业实际运营情况、经营状况的重要载体。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城投企业的合并财务报表逐渐暴露出各种问题。如何保证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高质量,从而为相关信息使用者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已成为城投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城投企业合并报表的现状

2010年财政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趋同路线图》,明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趋势。近年来合并财务报表准则也进行了多次修订,但目前企业的合并报告仍不能真正显示企业信息,外部使用者尚无法通过合并报表了解集团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同时,由于城投企业的特殊性,在一定时期内仍然间接拥有政府融资职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一个地区推进城市发展和城镇化水平的重要载体。从看待一个普通企业的角度评估城投企业,他们大多数还处于导入期、成长期的高成长阶段,这一阶段的城投企业,受专业化、多元化带来管理滞后的压力,以及资产虚化、多方挂账等现象的影响,合并报表的内容需要不断完善,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仍然任重道远。

三、城投企业合并报表编制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一)报表合并范围不明晰

控制是确定报表合并范围的重要考量因素,投资方判断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时,除了考虑自身直接持股及通过子公司间接持股因素外,还应考虑自身持有的当期可转换的认股权证、股份期权、可转换公司债券等其他潜在因素影响。一般情况下,城投企业在进行企业合并时完成了股权变更流程,但受特殊政策的影响往往并未取得被合并企业的实际控制权。比如城投企业合并后,A城投集团拥有B城投企业100%的股权。该结构的目的在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营效率,实现资源融合,服务于A城投集团的并购或融资需求。但受限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法律主体、资产所有权、人事财务等关系保持不变,造成A城投集团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即陷入两难境地:如果认为其对B城投企业不具有控制权,就不应将B城投企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如果依据所持的股权比例并结合其合并目的,就应将B城投企业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二)企业会计政策不统一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时所采用的具体原则、方法和程序。集团企业经营活动的行业跨度越大,集团内各公司间在会计准则上存在的差异就会越大。同时,财务人员受知识储备、工作阅历及主观判断的影响,在处理同一业务时会出现“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情况。这都对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城投企业往往直接将各公司单体报表进行合并,未将不同会计政策予以统一,造成财务数据失真。比如企业发生借款业务时,合同内容仅针对付息方式予以约定,并不对会计核算方式进行明确,尤其是按年付息的借款方式在核算时是否需要在期中予以计提,各企业实务操作中均有差异,会计政策不统一将会直接造成数据失真,降低信息的准确性,影响数据使用者的相关决策。

(三)报表披露信息不完全

单体报表信息的缺失影响单体报表的编制质量,单体报表的质量影响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工作,信息披露的缺失极易造成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误判。企业信息披露缺失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往往与企业内部资源整合不到位以及管理层重视力度不够有关,这直接增加了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难度。此外,受历史因素影响,尤其是事业单位转制企业,单体财务报表未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或者部分业务按照权责发生制编制,造成合并结果不准确,报表披露信息不完全。

(四)报表合并方式不合理

企业财务报表合并的目的在于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财务等状况,而这就需要全面整合企业信息。合并方式应该跟随企业的发展而变化,当前,城投企业的合并方式并不适应企业的发展现状。比如,集团企业的两个子公司之间有内部关联交易,其子公司A向另一子公司B提供了多项劳务及服务。集团总部在进行整体合并时不可能完全掌握相关业务信息并予以抵消。集团总部独自进行抵消工作这一做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准确性低,可靠性差,往往造成抵消数据不完全,对财务报表的合并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城投企业解决合并报表问题的方法

(一)确定报表合并范围

近年来城投企业都在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企业的经营方式也日趋多元化。这不仅加大了资金平衡的压力,增大了管理滞后的压力,同时也增加了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难度。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明确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只有确定了报表范围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财务人员需要加强对准则的学习和理解,准确掌握控制的含义,同时,结合集团企业实际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综合考量股份控制程度,判断投资性质、划分长期股权投资和交易性金融资产,区分企业合并方式,明确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在持股比例发生变化时,严格执行核算方法互换的有关规定。

(二)统一企业会计政策

确定统一的会计政策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保证。如果母子公司的财务会计政策不完全一致,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时,母公司需要对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在调整过程中,必定会降低子公司原始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有效方法解决会计政策调整过程中造成的信息质量下降问题。因此,母公司应该提前着手,尽量协商各子公司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同时,为了降低由于会计政策统一对特殊业务子公司的影响,在编制附注时可以将特殊业务子公司的财务状况予以单独披露,以保证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完善报表披露信息

各子公司会计报表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是确保集团合并报表准确性和全面性的前提。准确、全面的合并报表对信息使用者才具有使用价值。资金的高效运转、管理的有效控制、职责体系的明确划分等内容是城投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通过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与管理把这些关键内容通过财务语言体现在各公司单体财务报表内,进而整合在集团企业合并财务报表内。由于城投企业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可以在目前数字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数据阐述部分,更好的向报告使用者阐释各项数据的来源及形成原因,同时,城投企业需要加强会计信息质量建设,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保证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真实性与全面性。

(四)提高报表合并方式的合理性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在财务报表合并过程中存在合并效率较低的情况。在保持合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合并效率是目前合并工作考虑的重要课题。当城投企业发展到多层级结构时,应当采用各级单位整体协作的方式完成集团层级的合并抵消。可以将合并抵消模块单独分列,由各子公司共同协作录入本单位需抵消的数据,而不是由集团本部寻找各单位、子集团内需抵消的数据,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解决合并报表所记载信息的可比性、准确性等问题,还能够达到简化合并报表流程、优化合并抵消的效果。

五、结语

经济发展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企业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必然选择集团化的发展模式。企业合并报表作为整个集团的一张试卷,反映的是集团整体的财务状况,对内部经营管理与外部投融资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特殊政治、经济环境下诞生的城投企业在经济活动中遇到的环境相较于普通企业会更复杂,不仅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遵从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防范由于程序、制度执行不到位导致的国有资产流失。在经历了黄金发展时期之后,城投企业都获得了较好的发展。然而,随着举债融资规模的不断壮大,城投企业的财务风险也开始凸显出来,还对地方财政和金融稳定构成了威胁。相较普通公司,城投企业资产质量一般较差、利用率相对较低,同时受投资项目的影响,企业盈利能力较差,资金回笼速度缓慢,在逐步脱离过去依靠地方政府背书的影响下,城投企业的发展道路应该是按照市场化的要求尽快转型成为常规的国有企业,从而解决现存的财务风险与经营风险。提高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质量与水平,不仅有利于解读城投企业的经营风险,更有利于企业风险的解决与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从而更好的服务地方城市建设。因此,城投企业应在确定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基础上,尽量统一会计政策,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合并方式的合理性,改善合并财务报表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谢安.试析编制集团企业合并报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财会学习,2020(20):44-45.

[2]苑玲玲.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J].纳税,2020(21):140-141.

[3]杨永勤.企业合并财务报表编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4):176-177.

[4]施惠.企业合并报表编制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探索[J].商场现代化,2019(23):166-167.

企业合并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权益分配

1我国企业合并会计问题的现状

1.1我国企业合并理论定位不明确

作为财务会计三大难题之一,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最近几年经历了重大变化。我国于1995年颁布实施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极大地促进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与实务的发展。然而,从暂行规定所规范的内容和方法上看,我国合并会计报表的理论定位不是十分清晰,既不是所有者观,也非主体观,更非纯粹的母公司观;在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目的的表述方面,暂行规定采用的是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主张合并会计报表是为母公司的股东编制的;从报表要素的合并方法上看,暂行规定综合体现了主体观和所有者观的合并理念,对于控股子公司的会计报表,要求采用完全比例合并法,而对于共同控制子公司的会计报表,则要求采用比例合并法;在计价基础方面,暂行规定认同了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即采用双重计价基础,在计算合并价差(其中包括股权购买价格中所蕴涵的商誉以及资产和负债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异)时,对于母公司所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只按母公司的持股比例推算并确认公允价值,对于少数股东拥有的那部分净资产,仍维持历史成本基础;在少数股东权益性质的认定方面,暂行规定采纳了母公司观那种回避矛盾的做法,将少数股东权益单独列示在负债与股东权益之间;在抵消集团内公司间交易末实现损益方面,暂行规定则完全秉承了主体观的做法,不论是顺流交易,还是逆流交易或平流交易,均100%予以抵消;在收益确定方面,暂行规定强调反映母公司股东所享有的净收益,将少数股东损益视为一项费用,作为合并净利润的一个扣减项目,与母公司观的合并理念如出一辙。可见,暂行规定具有十分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其理论定位有待进一步完善。

1.2企业合并方法无明确规定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方法尚无明确规定,此外,购买法下所产生的商誉及购买成本在《暂行规定》中也未体现。由于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处理企业合并会产生显著差异,因此,企业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来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对此,我国《暂行规定》并未做出明确的规定,因此,在制定企业合并准则时一定要明确应采取那种合并方法。

1.3企业合并范围界定不清晰

1.3.1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及其标准

(1)数量标准。按照投资公司在被投资公司的控股比例来确定,以拥有被投资子公司的50%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普通股为标志。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直接控股,即母公司直接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间接控股,即母公司间接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交叉控股,即母公司以直接和间接方式合计拥有子公司半数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

(2)质量标准。母公司对子公司拥有控制权,以能控制子公司经营政策和财务决策为标志。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通过与被投资公司其他投资者之间的协议持有半数以上的有表决权的普通股;根据章程或协议有权控制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政策;有权任免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在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会议上拥有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1.3.2我国对合并标准的规定及其不足

我国在《企业会计准则》中作了如下规定:“企业对外投资如占被投资企业资本总额半数以上或者实际上拥有被投资企业控制权的,应当编制合并报表。”从内容看,我国关于合并标准的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并无本质区别,但在具体运用中,却与国际惯例不一致。原因在于我国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既重视质量标准又强调数量标准。但这种作法产生了一个弊端,即将数量标准与质量标准混为一谈,具体表现在对间接控股和交叉控股的处理上。

例如交叉控股。假设A公司拥有B公司7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同时又直接拥有C公司25%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而B公司又拥有C公司3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我国在确认A公司对C公司的控股数量时,做法为25%+30%=55%,即A公司合计拥有C公司55%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将C公司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而国际惯例做法是70%×30%+25%=46%,不纳入A公司的合并范围。从以上的处理方法可以看出,尽管我国的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强调A公司对B公司的绝对控制,也同时强调A公司对C公司的实质影响),但是其不足之处还是显而易见的。最大的问题在于间接拥有被投资子公司半数以上有表决权的普通股是采用加法还是乘法则未予说明。我国侧重对企业实质控制的质量标准,但却以一种数量标准表现出来,造成了一种混淆不清的现象,影响了其可理解性和可操作性。

此外,跨国公司的合并问题在我国《暂行规定》中并未对国外子公司进行明确划分。2制定我国企业合并准则的建议

2.1合并理论应以主体观为主

如前所述,目前可供选择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主要包括所有者观、主体观和母公司现。从整体上看,我国当前的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更为侧重的是母公司观和所有者观。笔者认为,我国未来在选择合并会计报表理论时,应当以主体观为主。主要理由如下:

(1)从国际上看,主体现成为合并会计报表主流理论已是大势所趋。美国FASB近年来在这方面的立场尤其明显。

(2)从我国信息需求的角度看,对合并会计报表产生信息需求的,决不仅仅是母公司的股东。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或债权人的决策也是相关的。在母子公司之间或子公司之间相互提供贷款担保的情况下,合并会计报表对于商业银行等债权人了解整个企业集团真实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主体观所倡导的开放型的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目的(即合并会计报表是为企业集团的所有资源提供者编制的)显然与我国会计信息需求的实际情况相适应,而其他合并观念所阐述的合并报表编制目的则过于封闭。

(3)从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的性质认定看,主体观的立场与我国会计要素的定义相吻合。在主体观下,少数股东权益是合并股东权益的一个组成部分,因为对合并主体而言,少数股东权益并不是一项义务,也不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同样地,少数股东损益也不是一项费用,而是对合并主体实现的合并净利润的一项分配。相比之下,所有者观和母公司观对少数股东权益和少数股东损益性质的认定与我国对会计要素的定义是不相容的。

2.2购买法和权益集合法并用

权益集合法是在多数西方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中都被认可的合并报表会计方法。只是在这些国家和国际会计准则中对权益集合法的使用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限制,远不如在美国流行。归纳起来,权益集合法与购买法之争的关键在于购买法下所产生的巨大资产增值与商誉,及其对合并后合并损益和一些财务比率所带来的影响。我国《暂行规定》未指明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本方法,但实际上采用的是购买法,而没有涉及到权益集合法的内容。随着换股合并事件的涌现,合并方式的创新,这些规定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从我国近几年企业并购尤其是上市公司并购案中可以看出,权益联合性质的并购已时有出现。1998年10月,清华同方与鲁颖电子之间采用换股方式进行的并购就属于权益联合性质的并购。截至2000年底,我国共有10家上市公司陆续采用换股方式合并了另外10家非上市公司,从其模拟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基础看,10家上市公司无一例外地采用了权益集合法。尽管美国取消权益集合法,但笔者以为,我国目前尚不宜立即取消权益集合法。股权联合能够突破现金支付能力的约束,以股权支付的形式实现快速扩张,有助于行业巨人的产生及大型企业集团的建立,尤其在我国传统文化氛围浓厚的环境下更是如此。

权益集合法在我国的存在仍有其合理的一面,并有着深刻的现实基础。

2.3企业合并范围的确定应以质量标准为主、数量标准为辅

我国财政部于1995年2月了《暂行规定》,1995年7月印发了具体会计准则《合并会计报表》的征求意见稿。我国的暂行规定要求“凡设立于我国境内,拥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子公司的母公司,应当编制合并会计报表,以综合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所形成的企业集团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变动情况”;“母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当将其所控制的境内外所有子公司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在准则征求意见稿中基本采纳了IASNo.27的控制定义,对FASB提出的更为具体和清晰的“非共享的决策能力”尚未予以足够的注意。

在关于应当纳入合并范围的具体原则方面,我国参照了IASNo.27的相关内容,均以多数股权作为判别标准。显然,FASB关于有效控制下的四种可辩驳的推定,对我国更广义地理解“控制”是很有借鉴和参考作用的。

同样地,我国暂行规定也指出了不必进行合并的情况: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按照破产程序,已宣告被清理整顿的子公司;已宣告破产的子公司;准备近期售出而短期持有其半数以上的权益性资本的子公司;非持续经营的所有者权益为负数的子公司;受所在国外汇管制及其他管制,资金调度受到限制的境外子公司。

我国制订合并报表的具体准则还应当进行更深入的调查和研究,IASB和FASB的新动态要及时了解和借鉴,至少在目前应详细研究以下两点:第一,FASB提出的需要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进行重新认定的情况,便于及时调整合并范围;第二,IASB提出的合并特定目的实体的规范,便于对某些特定的业务做出规定。

此外,笔者认为,我国在确定合并报表范围时应当以质量标准为主,强调实质控制,并辅以数量标准,并且两个标准针对不同的情况分别运用:对于投资企业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采用数量标准确认;对于投资企业未直接拥有被投资企业超过50%以上的有投票表决权的股份(包括间接控股和直接控股),采用质量标准确认。这样既可以避免混淆数量标准和质量标准,也有利于正确确定合并范围。

参考文献

企业合并范文篇8

一、企业合并会计准则概述

(一)判断标准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否则,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二)确认与计量方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权益结合法处理,即合并方应于合并日(实际取得对被合并方控制权的日期)进行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合并方支付的合并对价和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均按账面价值计量。合并方取得的净资产账面价值与支付的合并对价账面价值(或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的差额,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以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直接相关费用一般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处理,即购买方应于购买日(实际取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进行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购买方的合并成本按公允价值计量。如果购买日估计其未来事项很可能发生且对合并成本的影响金额能够可靠计量的,应将其计入合并成本;分步实现的企业合并,其合并成本为每一单项交易成本之和。购买方在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净资产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中购买方在合并中取得的无形资产和被购买方的或有负债,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应予以确认,不论其是否能够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或者流出。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商誉不进行摊销,但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应进行减值测试。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经复核后仍然存在的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在合并中取得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或企业合并成本只能暂时确定的,可以在购买日后12个月内对购买日确认的暂时价值进行调整,并视为在购买日的确认和计量。

二、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挑战

(一)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利润操纵理论上讲,企业合并准则的制定限制了权益结合法的使用,降低了企业合并的会计选择空间。但是,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却往往被用来操纵利润。在采用权益结合法时,由于无需对合并另一方的净资产按公允价值重新计价,合并后通过出售另一方已增值却未在账面上体现的资产,即可实现经营收益(如出售存货)或非经营收益(如处置长期资产)。

(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利润操纵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应当采用购买法,但购买法也并不能杜绝操纵利润的行为。企业合并准则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商誉不进行摊销,但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应进行减值测试。但无论是企业的会计师还是独立审计师抑或监管层,都无法对资产的价值做出准确的测试,商誉减值测试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与我国以前“八项减值计提”存在的问题性质是一样的。

(三)我国企业合并准则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在确认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时,要分别确认被购买方的资产、负债,根据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企业合并时,可以在购买方账上确认“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作为无形资产入账,国外企业合并时往往先确认巨额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资产然后注销,这样可以在合并当期确认巨额的非经常性支出,从而减少以后年度商誉减值的压力(以前的准则规定商誉要定期摊销)。二是重组准备。根据或有事项准则,企业合并时,可以在购买方账上确认“重组准备”以及“预计环境负债”等或有负债,负债增加意味着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减少,也就是商誉的增加,由于负债转回可以增加以后年度利润,而商誉减值计提主观性较强,国外一些企业在并购时大量计提“重组准备”等预计负债,在以后年度转回。三是商誉。根据资产减值准则,商誉不再定期摊销,而应定期进行减值测试,由于商誉减值计提非常有弹性,可提可不提,所以准则规定商誉减值测试不得转回;但是,购买方在分配合并成本时,可以将商誉抬高,虚减资产或虚增负债,而虚减资产或虚增负债都会形成秘密准备,可以等到以后期间释放。四是利用同一控制下的合并。同一控制下的合并,由于无需对合并另一方的净资产重新按公允价值计量,合并后通过出售另一方已增值却未在账面上体现的资产,即可瞬间实现经营收益(如出售存货)或非经营收益(如处置长期资产),达到操纵盈余的目的。

三、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一)明确准则中关键词语的定义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合并前后均受同一方或相同的多方最终控制且该控制并非暂时性的,为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那么,应该怎样理解“参与合并”呢?是只包括购买方与被购买方,还是应当包括购买方、出售方(即被购买方的股东)和被购买方。同时,2007年2月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规定,通常情况下,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是指发生在同一企业集团内部企业之间的合并。该意见也没有对“参与合并”给出解释。准则对一些关键词语没有明确解释,从而无法阻止企业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去理解准则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并购方式进行企业合并。在《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每个具体准则的开始部分,都会对该准则中的关键性词语给予具体解释,帮助使用者理解准则制定者的意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应当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做法,避免因解释不明确而被企业出于不同的目的加以利用。

(二)增加同一控制下合并的限制条件企业合并准则规定:只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才可以使用权益结合法,但是,准则对满足同一控制条件的规定比较宽松。回顾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在1970年的16号意见书《企业合并》,对应用权益结合法的条件作了严格的规定,列举了12个条件,必须全部满足才能使用权益结合法。这些条件虽然过于繁杂,而且许多标准(如股权担保)不一定适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安排,但是,其中禁止有预谋的合并交易的条件仍值得借鉴,即在合并完成日后两年内,合并后主体不准备或计划对参与合并某一方的资产的相当部分进行处置。考虑到我国企业集团成员之间通过组织架构调整或资产和负债的重新组合来达到形式上合并,再通过出售低估资产获取巨额利润的操纵收益行为,结合我国证券市场上市规则的规定,应该对同一控制的合并增加以下限制条件:合并完成日起三年内,合并企业不得出售被并企业资产;合并完成日起三年后,合并企业每年出售被并企业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不得超过原总资产账面价值的20%(或者更低的比例)。这样,合并企业就无法通过操纵收益达到避免退市的目的。

(三)规范商誉减值测试从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来看,对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都不再要求摊销,而是代之以商誉减值测试,只有存在减值时才计提减值准备。这样,一方面规定企业合并必须采用购买法,另一方面又规定商誉不在有限年限内摊销,导致在商誉的确认和计量上存在巨大的操纵空间,严重影响了会计盈余的信息质量。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与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并无大的差异,但是,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不高,不管是企业的会计人员还是注册会计师抑或监管层,都无法对资产的价值做出准确的测试。商誉减值测试实际上是对企业未来超额盈利能力的重新评价,但是理论上最适用往往也可能是容易被滥用。比起其他资产减值,商誉减值的测试更加困难。减值测试是基于一项资产期望产生的现金流量,但商誉本身并不产生现金流量,它只能与其他一项资产或一组资产相结合才能产生现金流量。因此,为避免企业利用商誉减值进行利润调节,应该规定:确认了合并商誉的企业每年聘请专业评估师对其合并商誉进行评估,企业根据评估的结果对合并商誉进行调整。

(四)规范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或有负债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对于核销资本化的研究开发项目以及转回已确认的预计负债应当如何进行会计处理,准则中没有明确规定。为避免企业利用这两个项目进行盈余管理,应当规定:(1)如果被并企业资本化的研究开发项目在合并日按照公允价值单独确认,合并企业在合并日后核销的,应作为会计差错处理,不应计入核销当期损益,而应调整合并日的商誉;(2)如果被并企业的或有负债在合并日按照公允价值单独确认,合并企业在合并日后转回的,应作为会计差错处理,不应计入转回当期损益,而应调整合并日的商誉;(3)在合并日应披露确认被并企业资本化的研究开发项目的理由,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合并日后进一步的研发计划;在核销时应披露核销的原因,研发计划在核销日与合并日差异的原因,核销对合并日确认的合并商誉的影响;(4)在合并日应披露确认被并企业或有负债的理由,公允价值确定的依据;在转回时应披露转回的原因,转回对合并日确认的合并商誉的影响。

(五)及时解决实务操作中出现的新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企业并购的方式将更加丰富,同时,并购带来的问题也更加复杂。因此,准则制定者和监管层一方面应当借助于高等院校及其他研究机构,分析、研究证券业务和金融工具的创新对并购交易产生的影响,参照国际会计准则中的有关规定,有针对性地对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及其指南进行修订;另一方面,应当随时关注新发生的并购交易,对于金额重大或者并购中有创新的并购交易,应及时与并购参与企业及相关投资银行、证券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沟通,这样,既能及时发现并遏制并购中的财务舞弊行为,又能对并购中的问题给予指导,而且,对于并购中的新问题可以在该并购交易完成后以解答的形式予以,使其他企业了解此类并购交易的处理方法,在这些企业遇到类似的并购交易时,就能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

四、结束语

准则的制定和完善往往落后于工具和业务的创新,不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目前,我国的《企业合并》准则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是在一些细节方面,如前文提及的关键词语的解释,还需要尽快完善。同时,还应积极参与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和修订,充分利用其研究成果完善我国企业合并准则,并密切关注我国资本市场的创新,分析各类企业在执行新准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适时对准则进行修订和补充,才能构建一个既与国际惯例保持一致又符合我国国情的企业合并会计准则。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2]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研究文库:企业合并与合并会计报表》,大连出版社2005年版。

[3]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专家工作组意见》(2007年2月1日)。

[4]葛希群等:《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5]黄世忠、陈箭深、张象至、王肖健:《企业合并会计的经济后果分析》,《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

[6]萨德沙纳姆:《兼并与收购》,中信出版社1998年版。

企业合并范文篇9

(一)集团企业合并后无法获得各企业的真实情况集团企业合并之后企业会计报表并不是单指控股集团,而是由母集团和子集团组成的企业集团,由企业集团整体负责控股集团和被控股集团的会计信息核对工作。因此,母集团和子集团都要将自己公司的发展状况和企业经营情况上报企业集团,这样就造成了一定的弹性,导致企业集团掌握的会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一致,无法反映出各投资公司真实的投资情况。合并会计报表中所显示的会计信息和存在的会计合并问题仅仅是整体的企业集团所存在的问题,根本就无法找出问题的根源所在,因此,合并会计报表所反映的内容对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也就没有指导性的作用,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和作用。

(二)新标准的制定不明确尽管我国对集团企业合并的会计报表制定了相关的法律和会计准则,但是,新标准的制定内容中队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实施范围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仅仅是以控制为基础对集团企业加以管理。在新标准中虽然对子公司和母公司的合法权益进行了肯定,并规定了企业会计报表的几种情况,尽管对集团企业的分配做到了详细明确,但是,新标准中缺乏对各种情况进行评判和控制的标准。

(三)我国并没有具体对非营利性组织合法纳入的政策规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模式,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公有制经济模式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所占的比重最大,我国国家相关政府的介入,实现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就会造成各级政府对公有制企业的控制,进而控制非营利性的企业,造成公有制企业与其特定的非营利性企业之间的关系很微妙,目前很多非营利性组织完全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情况,在财政方面的独立性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我国对非营利性组织是否符合集团企业的合并范围并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

(四)集团企业合并后在纳税中存在问题根据我国《税法》中的规定,我国集团企业在合并之后对纳税的实施,应当根据母集团和子集团分别获得的利润进行差额纳税,但是,在实际的纳税和企业权益核算之中,控股集团所显示的账目就是该集团的总体收益,因而,为了满足清算所得税方便的需要,企业就需要对企业集团中各企业的所获收益以及所需纳税的税额进行单独核算,这在无形中加大了纳税核算的难度和复杂程度,更无法确切的得知各企业的效益亏损情况。虽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真正能够适用于集团企业合并的政策寥寥无几,无法对集团企业的合并进行行之有效的调整。

二、对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发展的建议

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主要体现的是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发展情况,这种集团企业仅仅是指经济意义上的合并,而并非法律意义上的集团企业主体,更无从谈起企业内部的会计主体的合并状况。其次,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仅仅是指对会计报表数据的简单运算,集团企业合并的会计报表是以个别企业的会计报表为基础的,在运行的过程中仅仅是对个别项目进行简单的调整。因此,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严格真实的反映企业的整体发展情况。同时,由于企业合并会计报表在实施的过程中,是有母集团在整体控制和把握,对所调查的项目和合并的范围进行的会计报表存在一定的弹性特点,带有很大的选择性因素,因而,不能正确和规范的做好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的会计问题。

(一)完善报表,对信息单个采集、区分整理由于集团企业合并中各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和企业内部结构都各不相同,因而各合并企业对风险的承受能力和发展速度都存在差异,所以,对集团企业合并会计报表问题需要单个进行区分,对信息的单个采集和整理,保障各合并企业内部的信息都能够被真实有效的掌握。这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弥补企业合并会计报表中信息的不足②。另外,企业集团内部各企业之间的交易情况和交易的抵消在会计报表中无法体现,需要在会计报表之后进行注明,帮助报表的使用者对真个企业集团的经济信息和运行情况进行了解。

(二)不断加强对集团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集团企业由于是由众多的子公司组成,子公司下方又包括众多的子公司,这样大大提高了集团企业的投资风险,也不利于企业集团对整个公司的总体把握。因此,这就需要在集团企业内部设立合理的法人制度和有效的企业组织模式。

企业合并范文篇10

关键词:财务战略矩阵企业合并财务评价

一、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下企业竞争愈发激烈,众多企业纷纷选择通过合并的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提高经济效益以谋求生存和长远发展。我国企业合并在2010—2016年间持续快速增长并在2016年达到峰值,当年国内企业合并完成数量高达3105起,直到2016年证监会《重大资产重组办法》修订稿对并购行为严格监管才使得其在2017年稍有下降。企业大多希望借助合并来实现自身发展目标,为准确了解企业合并后是否能发挥预期效果,对其进行财务评价是最为有效的途径。本文从财务战略矩阵构成及应用优势的基础上,分别从现金和企业价值两个维度来评价和衡量企业财务状况,针对不同类型情况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财务战略矩阵企业评价维度与应用分析

(一)财务战略矩阵的企业评价维度。财务战略矩阵主要采取波士顿矩阵的研究范式,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改进意见的评价方式,其通常分为两种维度:一是企业现金状况维度。在对比企业实际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基础上判断不依赖新股能否支撑企业发展,该维度采用“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指标进行计算[1]:g=(S1-S0)/S0(1)可持续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留存收益率/(1-净资产收益率×留存收益率)(2)其中,g为实际销售增长率;S0为上个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S1为当下会计期间的销售收入。二是企业价值维度,目前经济增加值是广泛被认可的衡量企业价值变动的财务指标,因此本文也需用该指标来诠释企业价值维度,具体为“投入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指标,其计算公式为:EVA=NOPAT-WACC×NA=(NOPAT/NA-WACC)×NA=(ROIC-WACC)×NA(3)其中,EVA为经济增加值;NOPAT为税后净营业利润;WACC指的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NA为投资总额;ROIC为投入资本回报率。(二)财务战略矩阵的应用。财务战略矩阵主要通过现金状况维度和企业价值维度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当“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大于零时企业现金处于短缺状态,若小于零企业现金则存在剩余;当经济增加值大于零时企业价值出现增值,若小于零则为企业价值出现减损。通过以上两个维度的分析可构建财务战略矩阵,企业财务状况评价如图1所示。由图1可知,当经济增加值指标和“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均大于零时企业处于增值型现金短缺状态,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为股东带来超额收益,但是实际销售增长速度高于理想增长速度,无法满足销售增长带来的资金需求,此时企业可通过改变现有财务政策减少股利分配和增加外部融资以提高可持续增长率,也可通过增发股份或收购高盈利业务提高权益成本等方式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当经济增加值指标大于零,“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小于零时企业处于增值型现金剩余状态,其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为股东带来超额收益,但是销售收入增速未达预期,企业可将剩余资金应用于项目投资,若无合适投资项目则可将现金用于股份回购或分配股利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当经济增加值指标和“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均小于零时处于减损型现金剩余状态,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可为股东带来的收益低于预期且实际销售增长速度低于理想增长速度,企业急需调整经营项目提高销售水平,及时处理亏损项目,增加债务融资,将资源集中于盈利项目为企业创造价值;当经济增加值指标小于零,“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大于零时企业处于增减损型现金短缺状态,企业不仅需要面临现金短缺情况,还存在现有业务持续降低公司价值,企业应及时处理亏损业务或进行债务重组改善现有财务状况。(三)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企业合并财务评价优势。企业合并的目的在于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和促进长远发展,因此财务战略矩阵以EVA衡量合并后企业价值变动情况更为贴切实际情况。针对企业合并财务评价方面,可先将收集和汇总企业合并前后财务数据分别建立财务战略矩阵,通过对比企业合并前后在矩阵中的位置来判断企业合并后是否提高自身价值、能否完成预期目标等财务情况,若企业合并后处于一、二象限则经营状况良好且存在增值情况,现金流量也较好仅需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表明企业合并符合预期发展;若企业合并后处于三、四象限则说明企业合并效果差整体处于亏损状态,现金状态也堪忧,管理人员需要尽快转变财务策略,及时处理亏损项目或业务,集中资源加大盈利项目的支持力度,促进企业向创造价值方向转变。此外,财务战略矩阵应用于企业合并财务评价中可充分发挥经济增加值指标帮助管理者关注企业价值增长和总体把握战略方向的作用,同时通过可持续增长率来把握经营销售策略和投资金额及方向,两者结合更有利于管理者全面进行企业合并的财务评价。

三、财务战略矩阵的企业合并财务评价分析

北京掌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掌趣科技”)成立于2004年8月,总部位于北京市,公司主要经营互联网页面游戏、移动终端游戏及相应周边产品的开发,现有员工一千五百多人,现自主研发和约两百多款游戏。公司于2012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股票代码为300315。公司以精品化、全球化、平台化和泛娱乐化为战略,不断投资、并购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司,通过产业整合和业务协同实现集团化管理。北京玩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玩蟹科技”)是国内顶级研发商与运营商,主要经营范围为全球移动互联网游戏产品的开发与运营。掌趣科技在2013年拟用17.39亿元收购玩蟹科技100%的股权,本次并购以发行股份结合现金的方式支付相应款项,其中以76760万元对价采用现金支付,剩余对价掌趣科技通过发行价格为每股19.83元的非公开发行股票来支付。(一)掌趣科技公司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1)指标的选取与计算。一是现金状况维度。财务战略矩阵中现金状况维度一般采用“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指标来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其中可持续增长率如式(2)所示,则需要利润留存率和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而掌趣科技“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二是企业价值维度。由式(3)可知,财务战略矩阵企业价值维度经济增加值需要税后经营业利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投资总额三个财务指标数据计算得来,而掌趣科技经济增加值指标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2)财务战略矩阵的构建与评价。根据表1和表2得出掌趣科技的“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指标数据,由此构建掌趣科技2011—2016年的财务战略矩阵,如图2所示。掌趣科技的“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指标在2011—2016年间波动较大且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在2011—2014年间该指标数据均为正数,而2015大幅下降,虽在2016年有所上升但仍处于负数,表明掌趣科技销售收入增长逐年下降,在2015年和2016年低于可持续增长率,企业未能充分利用资金来创造价值;掌趣科技“投入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指标则与之相反呈现逐年上升态势,但在2016年度大幅下降甚至出现负数,表明企业在2016年前企业价值逐年增长,而2016年由于税后净营业利润和投资总额大幅降低导致企业价值减损。根据财务战略矩阵显示,掌趣科技在2013年合并玩蟹科技之前均处于增值型现金短缺状况,在企业合并之后,“投入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指标数据下降幅度大,而且“销售增长率-可持续增长率”指标相较2013年也有所降低,最终在2016年处于减损型现金剩余状态,表明企业经营状况和销售状况不容乐观,合并前掌趣科技拥有较好经营项目仅需增加外部融资,而合并后掌趣科技经营状况不断下降企业价值出现损耗,企业应及时整合资源投资盈利项目,积极发挥规模效应,同时调整财务战略降低当前资本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投入资金的回报率。(二)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掌趣科技合并财务状况评价。(1)现金状况维度。一是销售增长率。销售增长率可直观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由表1可知,2011—2016年间网络游戏行业销售增长率均值分别为23.57%、28.64%、29.85%、32.19%、57.94%和78.04%。掌趣科技在2013年合并玩蟹科技,但2013—2015年度销售增长率出现大幅下滑,而网络游戏行业均值却正好与之相反,表明掌趣科技合并后未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或财务战略不适用等原因导致销售状况并未得到改善反而愈演愈烈。掌趣科技收购玩蟹科技的目的在于进一步巩固其在手游和页游的研发、发行和运营方面的行业地位,使得玩蟹科技能够与企业现有业务产生协同效应,促进企业的长远稳定发展,但基于销售增长角度而言,此次合并未能实现其合并目标。二是可持续增长率。企业可持续增长率方面的财务评价包含销售净利率、权益乘数、资产周转率和利润留存率指标。在销售净利率方面,我国现行会计准则的计算方式使得该指标易受到非经常损益的影响,但非经常损益与企业盈利状况基本无关联,因此删减非经常性损益、调整企业现有销售净利率才能更好反映企业盈利能力[2]。掌趣科技调整前2011—2016年销售净利率分别为8.74%、8.59%、17.36%、1.21%、17.24%和-19.18%,根据企业年报中营业收入、利润和营业外净收入等数据计算出调整后的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67%、3.94%、17.25%、1.92%、-21.47%和-30.81%。由数据可知,去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掌趣科技销售净利率相比之前存在较大差距,表明企业靠大量营业外收入支撑净利润,且企业合并后经营状况并不理想,掌趣科技合并后管理不到位、经营策略和投融资策略不恰当导致企业在财务战略矩阵中由现金短缺转变为现金剩余。在权益乘数方面,掌趣科技均低于行业均值,而在2013年和2014年出现大幅上升,原因在于掌趣科技为实现合并进行大量短期债务融资,同时企业开展多个游戏项目也需要庞大资金支持,财务风险有所提高。在资产周转率方面,掌趣科技整体呈现逐步上升趋势,但在2011—2016年年间远低于行业均值,其中2015年和2016年有所下降,在财务战略矩阵上现金由短缺转变为剩余,说明在此时段企业盈利情况较差,不同企业合并在经营政策上存在一定冲突。在利润留存率方面,掌趣科技整体呈现增长态势,在2011年和2012年时掌趣科技低于行业均值,在2013年迅速上升一直维持在90%以上,表明掌趣科技在2013—2016年分配给股东的股利极少,且在此时期经营状况一般,资金更多用于日常经营中,向外界传递资金不足的负面信号,管理者应尽快调整经营策略,保证股东收益。掌趣科技和行业各指标数据如表3所示。(2)企业价值维度。一是税后净营业利润。该指标可有效反映企业造成的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对经济增加值指标影响最大的因素。由表4可知,掌趣科技税后净营业利润在2011—2012年间出现明显上升,之后一直趋于稳定状态,但在2016年却出现大幅下降情况,甚至已呈现负数状态。在查阅掌趣科技2016年年报后发现,该会计期间税后净营业利润跌为负值的原因在于营业利润为负值,且早在2014年企业的营业利润就已经开始大幅下滑至负数,同时营业利润在后续几年间也在持续下降。掌趣科技的税后净营业利润与行业均值相较后发现,企业在2011—2014年间税后净营业利润一直高于行业均值,但在2015年和2016年行业均值大幅提升远高于掌趣科技,且企业也在2016年下滑严重,表明企业发展与行业发展在2014—2015年间极为不符,究其原因后发现,掌趣科技在2015年存在多个项目未完成业绩承诺,被合并企业玩蟹科技在合并后经营状况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不仅未能为掌趣科技创造价值,更是在2015年和2016年出现亏损,与此同时,掌趣科技在行业发展势头良好的情况下经营业绩却反而下降,说明企业在合并后研发及运营能力未实现较大幅度提升,影响企业长期发展能力和未来融资能力。除此之外,玩蟹科技在合并时估值过高也是造成业绩未能达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二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该指标通常用于衡量企业融资时的资本成本,由表2可知,掌趣科技在2012—2015年间一直处于不断下降的状态直至2016年才有所增长。在查阅掌趣科技近年的年度报告后得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不断下降主要是权益乘数不断减小所导致,其根本之处在于掌趣科技的债务融资在资本结构中占比过高,同时债务融资成本低于股权融资成本,进而造成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下降。掌趣科技在2013年合并玩蟹科技时约定拟用17.39亿元收购玩蟹科技100%的股权,其中以76760万元对价采用现金方式支付,提高了企业债务融资比例,也有利于企业提高资金利用效率,2016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提升则主要因为掌趣科技已偿还大部分债务。掌趣科技一直采用的低财务风险战略也导致其融资成本居高不下,且资金利用率堪忧。三是投资总额。该指标是计算经济增加值投资总额的重要途径,在扣除相应资本成本后的收益即为经济增加值,其数值的减少原因较多,例如企业缺乏合适投资项目、减少生产经营投入和存在融资困境等[3]。由表2可知,掌趣科技在2011—2014年度的投资总额处于持续上升状态,但后期却开始连年下降,而“投入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指标仅在企业获取收益高于投资总额基础上才会有所增加,因此只有税后净营业利润变动百分比和投资总额变动百分比变动才能共同影响投入资本回报率,判断投资总额对“投入资本回报率-资本成本”的影响,应结合上述指标共同探析,掌趣科技各项指标数据如表5所示。由表5可得,掌趣科技税后净营业利润变动大于投资总额的变动时,投入资金回报率呈现正向增长状态,而掌趣科技仅在2012年和2015年投入资本回报率为正数,而2013年数值下降原因在于企业为合并新增大量短期借款,同时现金支付对价的方式也加重了掌趣科技资金压力,而2015年投入资金回报率的回升则是因为投资总额大幅下降而税后净营业利润却有所提高,原因不仅在于短期借款的偿还,还在于当年玩蟹科技未完成业绩承诺,掌趣科技免于承担剩余对价的支付。

四、基于财务战略矩阵的企业合并财务战略改进

(一)减少减损型项目,提升资源利用率。减损型项目持续经营无法为公司创造新的价值,甚至会降低公司价值。财务战略矩阵下的公司应调整或停止减损型经营项目,尤其是某些经营项目亏损已经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转。在合理的融资风险水平下,公司为降低目前的资本成本可采用改变资本结构方式,即增大债务融资比重。若被合并方呈现价值减损情况,根据公司发展战略与实际运营状况优化原有合并方案,寻找合并问题或直接终止合并工作,防止公司价值持续处于下降状态。掌趣科技与玩蟹科技的合并属于价值持续减损情况,耗费企业资源的同时减少公司收益。对此,掌趣科技应寻找并评估造成企业价值持续下降的经营项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终止项目或改进项目。为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资源利用率,将企业有效资源集中于创造价值较大、发展前景广阔的经营项目中,应及时调整公司财务政策与内部运作,进而提升公司的销售增长率。若掌趣科技调整或整合成本过大,甚至难以通过优化经营政策降低企业损失,应终止合并活动并转让相应股权,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二)签署对赌协议,减少合并溢价风险。交易双方通过签署对赌协议实现业绩与对价的有效挂钩,即被合并方未来几年内的经营业绩与合并方合并部分的对价相挂钩,若被合并方未实现业绩目标,豁免合并方部分对价的同时,被合并方商誉发生减值,而对赌协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削弱商誉减值对公司利润产生的不良影响[4]。掌趣科技与玩蟹科技公司属于网游公司,公司价值评估拥有一定难度,在某种程度上会产生商誉进而影响公司净利润。由于交易双方合并过程中签署对赌协议,降低了掌趣科技的合并风险,有效地抵消了合并对价的支付,减少了合并双方因商誉减值造成的净利润亏损情况。掌趣科技完成合并后财务绩效与经营运作未实现预期,签署对赌协议后获得的补偿款以及免于支付的合并对价款项,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司财务所面临的压力。基于此,公司应将合并前的价值评估作为关注的重点,防止出现巨额商誉造成公司净利润的亏损。此外,构建相对完善的风险管控机制,外聘专业人士与财务人员共同对公司价值进行评估,防止评估溢价引发过高的合并对价,进而产生的巨额商誉风险。(三)增强合并后整合管理,加强公司研发与经营能力。对于网游公司而言,产品研发技术及能力是最具有竞争力的资源,公司实现合并的关键是合并方与被合并方存在差异的文化、资源及员工实现有效整合。因此,网游公司应改进并完善原有管理流程,注重合并后的整合管理,尤其是两家公司的研发团队交流,针对研发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予以调整并及时解决,对公司研发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效果,进而实现研发能力的协同效应,促使公司经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掌趣科技对于研发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视,期望通过合并充分发挥在游戏行业的优势,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能力获得经济利益。玩蟹科技具有优秀的手游研发团队,掌趣科技正是看重玩蟹科技的人力资源,选择合并整合优势资源提升公司经营成果进而实现公司增值的目的。网游公司增强经营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产品的研发能力,因此,掌趣科技应对自身及被合并方的研发水平进行深入了解,重点分析被合并方在手游中的优势,加强公司整合后研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戚聿东,张任之.国有企业合并重组提高了企业绩效吗?———以电信业为例[J].经济管理,2016,38(12):16-30.

[2]魏炜.不同支付方式对上市公司并购长期绩效的影响[J].商业会计,2018(14):37-40.

[3]张芳丽,李玥,刘芳.货币政策、融资方式与并购绩效——基于后危机时代背景[J].经济问题,2018(7):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