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22:31:04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1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的定义“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估会议总结报告中,该报告描述的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和个人的一组性格或者特点、态度的集合。另一个广泛使用的定义由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提出,这些机构把安全文化看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对安全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程度。CoxS&CoxT(1991)在对员工安全态度组成因子的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共同持有的态度与信念。Neavestad(2010)在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种促进安全的共享参考模板,其主要作用是教育员工怎么识别危险,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罗云(2002)站在“大安全观”与“大文化观”视角,在对安全文化起源与人类安全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让人们普遍理解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人们生产、生活中与安全紧密相关的一些行为、物态、精神以及观念的集合。黄吉欣等(2006)通过深入分析安全文化定义存在的两大争议,即安全文化是否包含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之外是否包含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提出了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的安全文化模型,指出安全文化不仅包含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内容,还包括物质和环境等因素。傅贵等(2013)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安全文化定义的梳理分析,总结出“安全文化是组织层面的问题、安全文化是组织安全业务的指导思想、安全文化是一个专业术语且其整体性不能拆分”这3条重要论断,并最终给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这一简洁定义。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积累了较多经验,其优秀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经验被许多国家的企业借鉴和效仿。如美国杜邦公司的十大安全理念、壳牌公司独特的安全文化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刘德辉(2006)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出ESCSE(EnterpriseSafetyCultureSystemEstablish)模式,即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1个概念、2个部分、3类对象、12条准则、4个阶段、8大影响因素,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陈默等(2012)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ABCD”工程,即包括安全文化的评估体系(assessmentsystem)、手册(booklet)、载体(carriers)、发展规划(developmentplan)的系统建设,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健康科学的发展建设。傅贵等(2013)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了安全文化的建设内容与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得出建设与完善安全理念条目、提高组织成员对安全理念的理解程度、建设安全文化载体等3个方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其评估指标体系由安全理念系统性、安全理念理解程度、安全文化载体状况等9个指标组成。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在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切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例如:中国石油“2110”安全管理模式、中国石化“九大安全理念”特色安全文化、潞安集团“弓”安全文化模型、鞍钢“0123”安全管理模式以及鸡西矿业集团的安全文化长廊、安全工业广场等。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

1.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行业和不同视角对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得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却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影响因素数量和意义上的不同。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不同学者得出的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多个因素在相关研究中都作为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的核心部分,这些核心因素被研究者当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理念、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安全培训、领导关注、安全激励、全员参与、安全意识、安全监管、职业健康等。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共性特征提取企业安全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指企业中共同具有的,有利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性质、特点或特征,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2008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评选及示范工作,截止2019年共有210家企业获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称号,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中,其安全文化建设各有特点,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其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提取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为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指导,笔者从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获得了2008~2019年154家北京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申请与评定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简介、安全文化相关获奖、证明材料以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家打分资料等。根据专家打分统计结果绘制相应的柱状分布图及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建设水平排序折线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2可知,北京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共有12个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其建设水平不一,即各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同,示范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全员参与、安全行为、组织保障、作业环境、激励制度、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诚信、持续改进。为提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即核心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参照《评定标准》中自评80%的基准线,笔者以80%的示范企业共有的安全文化影响因素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归纳统计出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为:先进的安全理念、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安全、正确的安全行为。

三、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2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现的是以人为本

安全文化建设是预防事故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创造一种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境关系,对人的观念、意识、态度、行为的形成产生从无形到有形的影响,对人的不安全行为产生控制作用,杜绝事故的发生。解决人的安全意识和素质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文化支持,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人的生命安全。近年来,峰峰供电局在员工中倡导“尊重权利人”的新观念,注重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体贴人,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实现“三促进”,加强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使员工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同时,在加强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上,使“严守规程”成为全体员工的基本素养,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成为每个员工在安全生产上的基本理念。这些工作的目的就是以培养高素质的职工队伍为基础,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意识才会不断增强,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正是注重通过提高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素质来实现管理,体现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念,它研究的对象是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这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一致的,它主要是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员工素质,来实现企业的安全增效,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提高人的素质来达到企业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强调的正是以人为本的思想,这就决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内容看,无论是企业价值观的确立、企业精神的培养、职工职业道德的养成、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等都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由此可见,强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峰峰供电局把抓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同注重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从改变员工的具体行为、习惯抓起,以至于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并在员工中倡导战胜死亡的方法等于安全+健康,使大家确立这一新理念,在头脑中打下时时想着安全,处处为了健康,确立了安全+健康的行为观念,奠定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思想基础。

三、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文化本身它即是一种物质文化,又是一种行为文化,同时又是一种观念文化,它主要是指一个企业要培养和体现职工群体意志、激励职工奋发向上的企业精神,它的培养、塑造和强化,需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加强和改进来保证。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既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又要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改革创新,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以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首先,要不断强化“贴近”意识,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政治建设的对象是人,以人为本寓意就在其中,所以我们抓安全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贴近员工,把员工的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其次,要强化“渗透”意识,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安全文化建设中并一道去抓,渗透到工作的全过程,转化到每一位员工的行动之中,对企业员工思想进行不断的“加工”,切实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在主体工作中发挥作用,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得益彰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3

世界知名企业—杜邦公司因其卓越的安全文化建设而名冠全球。这家名列世界财富榜百强、年收入数百亿美元的超大型跨国化工企业,成立200多年来,创造了叹为观止的骄人安全业绩—“安全记录优于其他企业至少10倍;员工上班比下班安全10倍”。杜邦公司著名的“十大安全法则”为全球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国际学界、企业界通过对杜邦、力拓、壳牌等安全业绩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对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发挥着导向、激励、凝聚和规范作用。建设安全文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倡导先进安全理念、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提升员工安全素质的过程[1]。优秀的安全文化,能帮助企业建立共同的安全价值理念。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持续地将先进安全生产理念灌输给员工,久而久之,就会使员工逐步理解并接受企业所倡导的安全价值观。最终成为企业全体员工共同的价值观、信念,并让全体员工产生认同感、归属感和安全感。优秀的安全文化,能规范企业全体员工的安全行为。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将会营造出一种强大的、具有软约束性质的安全文化氛围。在这种氛围的长期作用下,必须会对员工产生更强大、深刻、持久的约束和影响,从而使安全生产成为员工的一种自觉行为和习惯。优秀的安全文化,能引领企业安全发展。企业安全文化一旦形成,就会对企业安全生产产生协调和控制作用,并能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健康精神氛围,从而引导企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优秀的安全文化,能确保企业长治久安。优秀的安全文化,具有较强的同化与传承力量,促使企业员工形成心理认同的整体力量,能让企业保持安全策略的延续性与稳定性,避免因为领导干部更迭大起大落,帮助企业打造“百年老店”。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内企业与国外先进企业安全交流不断增多,为提高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国内企业界掀起了安全文化建设的热潮。但由于企业规模、所有制形式、企业整体素质各不相同,企业安全管理基础以及对安全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导致安全文化建设针对性不强,安全文化内容空洞化等问题,影响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有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只停留在口头上或口号化;有的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念理解有误;有的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片面化;有的安全文化建设完全脱离企业实际;有的对如何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无从下手;有的把安全文化建设与企业安全管理割裂开来;有的安全文化建设全盘西方化;有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因企业主要领导人变动而改弦易辙等,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效用发挥,因此,必须正本清源。

3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及特性

文化是人类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称,安全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企业安全文化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安全保证[2]。3.1安全文化的概念。“安全文化”一词,首次是以英文SafetyCulture形式出现,现在人们一致认为,“安全文化”概念最早出现源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分析报告。1986年4月26日,乌克兰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了爆炸。连续的爆炸引发了大火并散发出大量高能辐射物质到大气层中,这些放射性尘埃覆盖了大面积区域。这次灾难所释放出的射线剂量是广岛原子弹爆炸的400倍以上。事故发生后,前苏联把核电站所在城市居民全部迁出,城市从此成了一个“死亡之城”。参加抢险的60万人中的一半在抢险后的20年内相继去世,剩下的人一生也是饱受病痛折磨。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在事故调查结论中指出:这是一次人为错误引起的事故,报告中首次出现了“安全文化”的表述。安全文化概念诞生以来,人们对其定义及内涵理解并不统一,当今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定义是:安全文化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为保障身心健康和安全而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是企业安全价值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它体现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的态度、思维方式及所采取的行为,安全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3.2安全文化的属性及结构。开展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必须了解其内涵属性及其构成。一般认为,安全文化具有精神与物质双重属性。一方面,安全文化从精神上或者在意识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企业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它表现为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方针、目标等。另一方面,安全文化通过物化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防护设施设备、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工作流程等要素,对企业全体成员的态度、行为方式起着规范作用。安全文化是文化的重要分支,我们从文化的结构可以推导出:安全文化与其他文化一样,同样是由四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抽象的要素组合而成。1)安全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企业全体员工共享的安全观念,是固化在人们头脑中的安全意识和思维方式,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决定因素,支配并直接影响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理念文化包括安全价值观、安全愿意和安全目标等要素。2)安全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理念文化对具体安全行为进行规范文字表现,它将安全理念转换成对员工的具体行为约束,或对物化的安全设备、设施等操作流程的规范。制度文化建设既包括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落实,也包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度、规章制度、操作标准的制定与执行。3)安全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安全理念导致的安全行为表现,是安全文化的落脚点,不同的安全观念导致不同的安全行为,行为文化包括安全责任的落实、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激励、应急管理、信息沟通与交流等要素。4)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物质文化是理念文化的载体和物化表现,物质文化包括设施设备(含安全设施设备)、作业环境、个体防护、操作工艺与流程、安全标识及应急准备等要素。

4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原则

4.1安全文化建设基本思路。国内外无数先进企业的事例证明,优秀的安全文化是成就优秀安全业绩的根本保障。但如何开展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一直是困扰企业界的一个重要问题。近年来,为解决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内容不实、难以深入、效果不佳等问题,中国石化某化工企业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收到明显效果,其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基本思路是:将企业安全文化作为一个整体,用系统分析方法[4]将安全文化细分为理念、制度、行为和物质文化四个层面,在充分吸收国内外安全文化建设的先进经验基础上,结合各层面安全文化建设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和方法,全方位构建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从而最大限度防控安全风险。安全文化结构层次见图1。4.2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的协同。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是确保企业安全的两大动能。安全管理多以制度、规定、标准、要求与考核等形式出现,是针对安全工作的硬性约束。而安全文化则是以引导、提醒、教育、交流等相对柔性形式出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群体成员的意识、理念、行为与习惯。尽管两者表现形式与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但工作目标一致且内容互有交叉,它们是相互协同、互为促进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统筹安全文化建设与安全管理工作,通过两者的共同作用,引导和改变人们的理念、习惯与行为方式,全面提升企业员工安全素质,从而实现持久安全,见表1。4.3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原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建设优秀的企业安全文化,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①依法依规原则。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企业规章制度。②实事求是原则。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一定要结合企业安全工作实际或企业本身特点进行。③创新发展原则。企业要将安全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进行总结、提炼,使之升华为企业集体安全价值观,不断丰富和发展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④持之以恒原则。安全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和艰巨性,只有通过长期持续不断的积累,才能产生效果。

5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

建设企业优秀安全文化,可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企业集体安全意识形态和行为习惯,而企业安全文化要素众多,如企业整体的安全意识、安全目标、安全责任、安全素养、安全习惯、安全科技、安全设施、安全监管和安全规章制度等,都是安全文化的组成部分。建设安全文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必须按系统分析方法,根据各要素特点和属性,将企业安全文化要素整合,从安全理念、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安全文化行为层面物质层面安全制度体系、安全行为及安全物质环境等四个层次展开。5.1精神文化层面:凝聚“以人为本”安全核心理念安全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开展一切安全生产活动的基本遵循,也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先进的安全价值观或理念是指导企业有效开展安全工作,创造优良安全业绩的根本。1)总结提炼企业安全核心价值观安全价值观来源于安全实践活动,同时,它又反过来指导安全实践。企业安全价值观的形成来自两方面:一是国家和上级的强制要求;二是长期的安全工作实践。某化工企业在充分吸收中国石化安全生产核心价值观及该公司安全管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5],归纳出十类符合该公司特点的安全管理理念,见表2。2)大张旗鼓地宣传、推广先进安全理念企业要大力培育和推广安全核心价值观,让安全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如可利用文字、影像、声音等各种传播途径,以安全承诺、安全生产责任书、安全行为准则、安全提醒、安全告知、安全公示等形式,向员工宣传和传播安全价值观和安全管理要求,从而强化员工安全意识。3)积极引导员工践行先进安全理念如企业落实遵纪守法、合法经营理念,就要加强企业及相关方(客户、供应商、物流服务商)安全经营资质管理,确保合法依规经营;践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理念,就要把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开展业务与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想到安全,布置工作时,要把安全与业务同时安排;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就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与技能教育培训,深入开展安全风险排查与安全隐患治理,并针对公司业务和安全工作特点,制定应急预案并组织员工演练。5.2制度文化层面:精心构建安全、环境、健康和公共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文化的“骨架”和承重层,它既是企业安全理念在业务工作中的细化和具体实现,又是企业过往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成果的结晶。从制度层面建设企业安全文化要把握以下关键点:一要强化全体员工安全法律意识和遵章守纪意识,要通过规章制度的严格执行,杜绝管理、指挥和操作失误,从而实现生产零缺陷、零事故;二要建立完善以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三要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权威性,使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真正成为全体员工必须遵循的安全行为准则。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既是安全管理的基础,又是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必须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专业安全管理制度或流程、应急管理、安全考核管理制度等内容。2018年,中国石化为杜绝安全生产事故,在总结自公司成立以来安全、环保、健康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国外安全、环保及健康管理先进经验,推出了构建HSSE(H健康、S安全、S公共安全、E环保)管理体系的重大举措[6]。HSSE管理体系将国家关于安全、环境、健康和公共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标准分解落实到与安全、环保、健康及公共安全相关的30多项关键要素之中,明确了规定了HSSE工作“必须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由谁来做、达到什么标准”,为下属企业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也为国内石油化工行业开展安全生产制度建设起到了示范作用。2)强化安全生产制度的执行与落实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再好的规章制度如果得不到执行,就是“废纸一张”。因此,必须在强化制度执行上狠下功夫,加强制度执行检查、考核与奖惩。5.3行为文化层面:努力塑造优秀的安全行为安全行为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良好的安全行为是创造优良安全业绩的基础。1)充分发挥各级领导干部引领作用领导干部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最为关键的因素。各级领导干部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冲锋在前、做群众标杆和表率。领导干部要带头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带头宣传(宣讲)安全文化、带头落实安全行为、带头公开安全承诺,领导干部要通过主动承包最大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治理、深入基层开展安全观察与调查、严格执行值班带班等方式,做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头羊”。2)积极引导全体员工严格落实安全行为规范、标准或准则为规范全体员工安全行为,企业应组织制定关键或典型岗位、重点场所安全行为标准,供全体员工执行。同时,企业要加强员工安全意识与技能、安全操作技能培训、应急预案及突发事件处置能力。以某化工企业为例,该企业从2018年以来,通过制定各级领导干部、经营业务人员、驻厂办人员、经营与物流业务人员安全行为以及生产作业现场(如危化品生产、运输、仓储、装卸现场等)、办公场所安全行为、员工交通出行等一系列行为准则及负面清单,主动引导员工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目前在企业,“人人守规矩、行为讲规范”的氛围日渐浓厚。3)要用安全行为文化理论指导安全实践企业要积极倡导全体员工时刻遵守各项安全行为,强化重点作业环节、重点岗位操作规范的严格执行。一是要把安全风险排查与安全隐患治理作为安全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全员持续开展安全风险辨别、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严格管控风险,从而建立科学安全的操作标准,确保员工生命和财产安全;二是要通过对危险源分析及风险辨识等手段,推动实施重点危险操作流程标准化,及时发现并纠正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流的不安全状态。5.4安全物质文化层面:建设安全可靠的安全物质环境企业物质层面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器物表现和安全理念的客观载体。建议企业物质层面的安全文化建设,就是要建立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免受伤害的物质环境,实现本质安全目标,即确保与企业安全生产相关的所有设施、设备安全可靠—即企业的各种设施设备、保护用品和装置、原材料或零部件等(如安全生产设备、自动保护装置、联锁装置、防护器件、消防器材、仪表、报警系统等等)都符合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要求,且始终处于安全状态。企业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开展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一是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物质文化建设。要通过辨识、评估和控制存在于工作或操作作业中的所有风险,形成人与物之间相互协同、相互制约的安全管理系统,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或现场作业环境。要保证足够的安全投入,确保生产经营设施或设备的安全可靠性、节能环保;要确保员工办公或工作场所安全,如办公电器、空调照明、盥洗设施、饮水设备、安全报警器等安全可靠;要按规定和要求为员工配齐劳保用品,改善员工生产或工作条件;要积极应用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对老装置或老设备进行安全升级改造,在物质层面为全体员工创造安全的工作生活环境。二是加强相关方安全物质文化建设。企业是社会化组织,免不了与其他社会组织打交道。如化工生产企业与危险化学品客户、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业务联系密切,为确保危险化学品全业务链安全,必须对相关方提出明确要求:危化品经营与安全资质必须合法有效,从事危化品储运业务的载运工具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条件,必须为员工提供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等。

6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6.1切实加强对安全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一是做好安全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建设优秀企业安全文化是一个长久的过程,企业应站在战略高度,统筹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建设工作;要做好细节设计,按计划有序推进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行为与安全物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连贯性。二是高度重视安全文化氛围建设。企业文化与安全主管部门要有意识营造“全员安全”氛围,各单位要相互协作、各负其职、各尽其责,从安全理念、安全行为及安全环境等方面入手,努力营造安全生产“小气候”。三是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指导、检查与监督。优秀安全理念的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教育培训与引导外,相关部门还必须强化安全管理措施及安全文化建设措施执行力。要定期对安全文化建设推进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对安全文化建设不力单位进行责任考核等,促进二级单位和基础安全单位文化建设工作。6.2充分调动全体员工安全文化建设积极性、安全文化是集体优良安全思维和行为习惯的积累和沉淀。全体员工是安全文化建设的主人,每个员工都是参与者和推动者。企业要积极倡导广大员工“从我做起”,争做安全文化的积极推动者。安全文化氛围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过程。安全文化的集体属性,决定了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全员参与,企业积极引导争优安全文化的践行者:一是引导员工学习安全理念和观念,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二是发动员工做安全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宣传者;三是号召员工做到“从我做起”,自觉执行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注重自身和他人行为安全;四是充分发挥业务骨干安全示范作用,开展全员安全风险与隐患排查与治理,积极营造周边安全“小环境”。6.3全面提升全体员工安全文化素质、良好理念和安全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经过系统的培训教育与引导。企业要通过引导灌输、强制规范、体验感受、氛围约束等形式,对员工进行长期的、连续的行为安全文化宣传、教育与培训,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方式。通过开展安全理念、安全责任、操作规程或安全技能专业安全培训,真正将安全文化“内化于员工之心、外化于员工之行”。6.4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活动、企业要要努力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建设活动,营造“以遵章守纪为荣、以违规违章为耻”的安全文化氛围,例如企业可通过组织安全主题演讲、安全经验教训分享、“我为安全做诊断”、为安全绿色健康合理化建设、征集安全绿色健康警句与标语、编制安全文化建设小册子或手袋书等活动,全方位构建安全文化建设氛围,教育、引导、激发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安全文化建设,身体力行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帮助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能安全”“我会安全”的跨越。

7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新观念。这一新的重大战略思想,奠定了安全生产在国民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同时也为企业安全生产指明了方向。安全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决定了企业必须从发展战略的高度出发,重新审视安全管理问题。

中外有关组织机构的调查资料一致表明:大多数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其比例远远超过因安全工作条件不到位而造成的事故发生率。这些存在于职工思想上、行为上的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安全管理所能包涵的范畴,而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跳出传统管理的圈子,把安全放置在文化的大视野中去研究,通过在企业中构建一种以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为基础的安全文化,借助文化所特有的持续影响力、广泛渗透力和久经扩张力,引发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广大职工安全理念的转变,引导全体职工养成正确的安全行为习惯,突破安全生产工作的制约瓶颈,进而达到卓越的安全管理水平,在塑造本质安全人的基础上,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国际核安全咨询组织在1991年INSAG一4报告即《安全文化》小册了中给出的安全文化定义为:“安全文化是存在于单位和个人中的种种素质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之上的观念,即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要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

英国保健安全委员会核设施安全咨询委员会(HSCASNI)组织认为,“一个单位的安全文化是个人和集体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综合产物,它决定于保健安全管理上的承诺,工作作风和精通程度。具有良好安全文化的单位有如下特征:相互信任基础上的信息交流,共享安全是重要的想法,对预防措施效能的信任与实现。”

国内外的大量实践表明,安全文化是安全生产系统有效性的决定因素,职工对企业安全文化的感受与认知支配着其安全意识和行为养成,安全文化决定着安全生产系统要素是否有效地作用。在已形成了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的企业中,安全生产系统能够有效地发挥作用,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稳定向好的状态;而在消极的安全文化或没有形成安全文化氛围时,安全生产系统的作用难于发挥,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处于不稳定的波动状态。

二、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观点

尽管国内外许多企业的发展经验已经证明,安全文化建设是最终解决企业安全生产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但国内不少企业对安全文化认识的片面性和表面性决定了这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有专家通过几年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一些调研,还归纳出了多种企业安全文化模式,如企业安全文化形象模式,企业安全文化精神模式,安全生产标兵企业或精神激励模式,企业安全效益型文化模式,企业安全科学技术型文化模式,企业安全文化宣传教育模式,企业安全文化文明道德模式,企业安全行为模式,企业全员安全活动模式和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这些都说明企业对安全文化的认识和实践虽然有所思考,但基本上还处于粗浅认识和简单归纳阶段,甚至仍存在不少误区。

积极有效的安全文化是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的基石。我们认为,要顺利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企业安全观念,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看待安全管理问题。企业应该将安全文化建设看作是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维护职工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成功阶梯,而并非是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各级政府监管部门的要求才不得不进行的面子工作。对那些具有远见卓识企业家所引领的优秀企业来说,安全生产和安全发展已经成为企业凝聚人心,发展壮大的关键成功要素。安全文化建设不仅不妨碍企业的经营效益目标的实现,而且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又是企业内增凝聚力、外增影响力、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法宝。

安全文化研究所和北绘整合传播机构,经过近年来的潜心研究和工作实践,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摸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初创了一种以绩效为导向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我们认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实际,从企业所处的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以建立本质安全型企业为目标、以安全价值为核心、以安全行为为重点、以安全绩效为导向创建本质安全型的安全文化。我们倡导的安全文化有以下特点。

本质型的安全文化对传统的安全管理进行辨证扬弃,使企业安全管理以“事”和“物”为中心转移到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行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真正树立起“人是安全的动力,人是安全的主体,人是安全的目的”的基本理念,进而塑造本质型安全人,最终实现本质安全型企业;

卓越型的安全文化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追求卓越的安全生产成效和成果,企业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生产职工不满足于行业一般的安全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国际一流的管理水准和安全目标;

全员型的安全文化企业的每一位职工都能够自觉意识到他们的工作中存在着许多危机和风险,能够主动地并不断地去识别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逐步形成“安全生产,我的责任”、“安全生产,人人去管”的良好氛围;

公正型的安全文化企业承认人人都有可能出现差错,可以理解差错,但是不能忍受故意违章。操作者清楚哪些行为是可接受的,哪些是不可接受的并且与企业达成一致。生产者完全有权拒绝进行任何不安全的生产与作业活动;

报告型的安全文化鼓励企业人人都来发表对于安全生产的意见和建议,管理部门对于获得的每一份安全报告都给予认真的对待和分析,不管是否需要采取行动都应反馈信息给报告者。甚至对有益的报告要予以公开表扬与奖励;

学习型的安全文化鼓励企业人人学习、研究并运用各种知识和技术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与管理水平,企业依靠各种管理手段不断更新和充实职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所有的安全报告都向职工公布,让每一个人都接受教训并体现在各自的本职岗位之中。

当我们讨论创建企业安全文化时,通常指的是创建一种组织环境,即创建一个群策群力的系统来共同关注安全绩效的改善,以使企业员工可以安全地完成本职工作,并有正确的理由和科学的方法来进行安全生产。和传统的安全管理不同,安全文化既关注当前的问题,也关注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它隐含着三个层面的目标:

1、发现并及时解决目前存在的安全实际问题;

2、对各类安全问题采取根治的解决办法,即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及时加以清除;

3、增强组织今后发现和解决安全问题的能力。

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模式

我们认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不是孤立地去解决问题,而是系统化地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安全文化进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一般来说,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有四个支柱:理念目标系统、管理控制系统、发展动力系统和形象传播系统。没有理念和目标做基础,安全文化建设就是无的放失难以产生效果,也难以凝聚人心并引发深层次的企业变革;没有管理控制系统,没有优化的组织、制度和流程,安全理念落地就缺乏载体,职工行为就难以改变,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产生实际的效果;没有发展动力系统,没有合理的人才选拔和进出制度、岗位任职资格体系、绩效管理体系、价值分配系统,职工就没有激情和动力去实施变革;没有形象传播系统,企业就无从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职工也无从识别自己的形象。在今天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没有自己的社会形象,就更不用说有独特的企业文化了。

理念是变革的燃料和动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首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基准点,树立正确的安全理念,并在工作中不断加以坚持。没有把理念与实际工作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理念就是空洞的;缺乏正确的理念来指导行动,行动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成果。国际杜邦集团的安全记录优于其他工业企业30倍,事实上,杜邦的员工在工作时要比他们在家里还要安全10倍。达到这个理想成绩,全赖杜邦严守的十大安全理念。

管理控制是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组合手段,配套推行,才能有效。管理控制的组合手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绩效管理系统、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和职工能力的提升。四个要素需要协同作用,均衡推进,才能取得实效。试图单靠引入一套管理的制度或办法,单项推进,缺少其他方面配合的话,结果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

发展动力系统的核心是激励。激励是激发职工工作动力,使其发挥更大潜力的方法。现在企业更为重视的是对职工行为的监控,而不是激励。而且大多数企业的激励方式比较单一,过度依赖金钱刺激;激励机制不科学,过度强调短期效果,达不到使职工入脑入心并体现其自尊与价值的作用等等。这样,就造成了激励不足,或者激励偏差的现象。激励不足,职工工作的动力就不足,工作效率就降低;激励偏差,职工追求的目标就与企业的经营目标不一致,影响企业快速发展和持续发展。

有了这四个支柱,也就具备了企业安全文化体系中态度、能力、关系和环境四个核心要素。但仅有这些是不够的。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阵风,吹过就算,或只打雷不下雨,而是一场深刻的企业文化变革和管理创新,将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文化变革需要时间、力量和责任的投入,因此,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一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程,需要有计划、有组织、有手段、长期持续努力地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半途而废都是不可取的。企业安全文化的推进和塑造,必须要有系统化的组织设计,必须要和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结合起来,必须要和安全管理结合起来,必须要用制度来保证,必须要用机制来推进,必须要有一批具有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来贯彻和落实。

四、如何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文化研究所和北绘整合传播机构在组织设计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并未采用惯常的精神层、制度层、物质层这样静态模式的企业安全文化构建方法,是因为这样做很容易走向为文化建设而建设文化的道路,往往会脱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当我们分析问题时,这种静态的框架比较有效,但在实际效果上的确不好。我们采用更加具有推动力的动态模式,即通过一系列的企业变革措施顺利从目前状态过渡到理想状态实现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应用时难度会很大但实际效果确会很显著。

在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这一变革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必须使领导和管理层具备“动态组织执行力和领导力”。在传统的、静态的企业环境中,最可靠的是经验,也就是如果你做过这件事,对这件事很熟悉,那么就能有权威、有能力来组织领导这场变革;而现在的企业环境更多的是动态,一切都在千变万化之中,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复制,也没有旧的权威可以依赖,所以就需要企业领导人和管理者具有非凡的勇气和魄力,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指挥,管理者全力组织实施。否则,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会半途而废或无法达到预期收效。

能否顺利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关键在于领导者的承诺、执行者的责任和实践者的能力。大量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变革管理要取得成功,必须做到:

1、创造危机感——与外部环境保持密切的联系,识别并讨论危机与机遇,向职工表明变革的必要性,通过宣传与培训唤醒整个组织的情感动力,营造变革的氛围。

2、最高管理层的支持——如果想让变革有成功的机会,必须依靠最高管理层的权威、可信度和组织力量来有效地领导企业的变革。

3、制定远景和战略——为职工提供一个完整有效的、能激励人的、有资源支持的发展蓝图,用清晰的发展蓝图和可使职工得到实惠的方案去指导变革。

4、持续一致的沟通——人最怕的是未知,因此企业变革时,要通过沟通机制让职工知道,变革将把他们带往何处,不但要讲危机,也要讲成长及对每个人所带来的实际益处。

5、各级职工的参与——授权职工实施远景规划,改变阻碍变革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流程,通过各种培训来发展职工所需的知识与能力。

6、收获短期的成果——为取得有效的绩效改进目标制订计划,努力实现这些阶段性的目标,并对参与绩效改进的职工进行表扬和奖励。

7、坚定的推动与贯彻——利用日益提高的信誉,进一步深化组织变革,改变与企业战略发展不适应的体制、结构和政策,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再次激活整个变革过程。

8、使新方法制度化——阐明企业成功与变革之间的联系,将成功的管理模式制度化,并利用各种手段确保变革的持续推进。

大多数企业真正要实现安全文化建设取得卓有成效,的确需要花上二到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样一个时间表对企业各级管理者来说也许会觉得时间长了点。但事实是,如果你不接受这个时间表,你将永远不能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目标,企业的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五、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植入高绩效的精神

如果我们仅仅死盯着安全文化本身,而不是致力于那些能够塑造安全文化的要素,安全文化建设就会缺乏推动的力量。出于这种认识,许多企业把安全文化与政治思想工作等同起来,出现了行政抓管理,党委抓文化的局面。使得安全文化只能发挥宣传的作用。应该是安全文化建设由党委和行政齐抓共管,包括企业董事会和安监部门都要参加其中,而且应由行政和安监部门做出专项列支计划加以保障。

因此,在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要在企业安全文化中建立高绩效的精神,这种精神来自于:1、企业主要领导对工作安全的有力承诺;2、对职工个人价值的肯定并鼓励职工发挥主动性和创造力;3、对安全成就优异的强调与鼓励。

如果企业领导层不关心变革,变革就没有机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那种由上级传达一个文件给下级的模式所能实现的,安全文化建设的成功与失败和企业领导层的态度与行动有着必然和直接的联系。实际上,如果企业领导层认为安全文化是件值得做的事情,在听取专家指导意见后能够采取积极的行动策略,投入较多的精力和较高的热情,安全文化就能取得成功;如果企业领导层认为安全文化不值得做,或者认为值得做,但没有采取积极的行动,始终站在背后而没有走到台前进行宣传和推动,那么安全文化建设的缺乏成效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必须以满足广大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成就职工的内在价值追求,在精神与物质上都得到认可,这是一个让职工对企业蕴育温暖感、成就感、自豪感,进而激活其内因让每一个职工都有激情参与其中、形成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过程。这是安全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但在许多企业中,由于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措施不到位,使得职工普遍缺乏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创造精神。

追求优异成就的目标可以激励企业取得卓越的安全生产绩效。几年前,我们在中煤能源集团大屯煤电提出了"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标,当时有很多人认为是不切实际、不可能的事情。但是,大屯煤电公司主要领导思想非常坚定,认为"零安全事故"目标作为一种管理理念,绝对是正确的。“零安全事故”是管理的大目标,不是具体的考核目标,其内在要求是把"零安全事故"作为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现在大屯煤电公司的安全管理理念正在发生根本的转变,"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标已成为普遍追求,其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其安全生产指标连年创新。过去有的单位认为安全可能影响生产进度、安全会带来经营成本的增加,现在已有很多单位从自身实践中真正体悟了"安全是企业的命脉","安全是最大的效益"等理念的价值。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5

1.1企业竞争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由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可知,安全文化建设须建立在企业的物质基础之上。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物质基础又集中反映在了企业的经营效益之中。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压力的情况下,各类型企业也必然遭遇到了经营效益下滑的风险。从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恶化了企业的竞争环境。那么恶化后的竞争环境对安全文化建设又带来了怎样的困境呢。不难理解,在企业全员聚焦于增强盈利能力的情况下,安全生产似乎成为了一种“口号”,而难以将其上升为一种文化积淀。

1.2企业制度环境导致的现实困境

这里的“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就企业制度环境所导致的困境而言,可分别从这两大制度类型上来考察。①正式制度环境因素。安全文化的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即需要从制度文化逐步上升到精神文化领域。然而,在当前压缩产能水平、提升产能结构的压力下,我国企业普遍聚焦于构建技术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为此,也在绩效考核上配合了这一点。②非正式制度环境因素。与正式制度环境不同,非正式制度环境是自发形成,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实践表明,我国企业员工在不具有“企业公民意识”的情况下,难以理解安全文化的内涵,更不要说对安全文化重要价值的认识了。以上从两个方面所做的现实困境分析表明,在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面临着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制约条件。就解决当前困境的思路来看,则需要利用企业文化的构建原理,来综合消除客观和主观方面所带来的干扰源。

2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共同点与区别

在利用企业文化建设原理的同时,还需要认清二者的异同。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看,二者都具有各自的特质。因此,下面将就二者的异同点进行梳理。

2.1二者的共同点

①理论层面。作为一种文化基因,企业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都需要借助“传承”来实现基因的保存与传递。这也就表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需要在长期中逐渐形成。②实践层面。前面也已经提到,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遵循圈层原理。企业文化作为总括的文化系统,在建设实践中需要逐次完成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构建。与此相似,企业安全文化也需要完成由“看得见”到“看不见”的转变。

2.2二者的区别

梳理现阶段的相关文献可知,许多作者将企业安全文化看作为企业文化体系的一个分支,从而放大了二者之间的共同点。对此,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从功能结构来看,企业文化建设侧重于形成企业内在的凝聚力和员工趋同的心理素质。而从企业安全文化的定义出发,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则需要建构起“:影响社会、自然、企业环境、生产秩序的企业安全氛围”。可见,企业安全文化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存在着显著的正外部性,便相对增大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难度。需要指出,当前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这从对其概念界定的多元化倾向上也可见一斑。但我们也应建立起文化自信,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还应在企业充分推广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安全观。

3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构建

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上十分重视制度文化构建,这也与西方社会重视契约的文化背景有关。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70年代初期就颁布了《职业安全健康法》。从美国杜邦公司的经验来看,在其生存发展的200多年的历史中,就是把安全上升为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倡导安全、职业道德、环保与健康及对人的尊重,从而成为公司发展历史的进程中永不动摇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转化人的观念,不是以一种强硬的方法往人的头脑中去贯穿法规和条文,而是结合人的自身特点,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安全环境,使人的自身素质在学习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安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增强,传统的观念得到进一步的转化。由此,基于国际经验下的对策可从以下4个方面。

3.1提升人本管理水平

“人本管理”作为舶来品已逐渐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得到应用。但从应用效果来看,其中的功利性仍不乏鲜见。这种功利性的产生根源可归因于,我国企业部分管理者对员工的人性假设仍是“经济人”。这样一来,必然习惯于采取说教的方式来解决安全生产的问题。为此,提升人本管理水平的关键在于,建立起与员工之间的合作关系,使员工真切感受到管理者为员工的安全着想,从而促使他们自觉安全生产来为企业的发展着想。

3.2强化制度规制机制

杜邦公司所获得成就是我国企业无法复制的,其中就包括美国人所崇尚的契约精神。因此,我们在正视这一情形的同时,便需要借助制度高压来规制非安全行为的产生。从安全文化的建设路径来看,这里属于制度文化建设。结合现实问题,强化制度规制机制的关键在于旗帜鲜明的履行奖惩办法。前面谈到了我国企业所存在的非正式制度环境,为此需要通过引入“声誉约束机制”来克服“法不责众”的弊端。

3.3重视文化基因传承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坚持下去,从而实现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的转变。为此,企业管理者需要重视安全文化基因的传承。具体的做法包括:①管理者不应因企业外部竞争环境的恶化,而弱化对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视;②管理者应认识到安全文化这一软实力的价值,并努力使其成为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集合。

3.4挖掘传统文化元素

在员工岗位安全意识培训中,需要充分挖掘传统安全文化元素,从中来使员工产生共鸣。诸如,三思而后行、沉思、三人行必有我师等文化元素,都能使员工在内心信念中形成安全生产意识。

4结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6

思想决定行动。煤炭企业必须针对行业实情,认清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从思想上接纳和认可安全文化。一是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决定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煤炭行业属于高危和劳动密集型行业,要实现安全生产,需要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和特别能战斗精神。二是煤炭多元发展和快速膨胀决定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近几年,煤炭企业对外扩张,对内搞活,依托核心集团,多业并举,快速发展,必须凭借安全文化保证企业长治久安,靠安全文化的无形纽带,实施大集团的有效控制和管理。三是打造核心竞争力必须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煤炭企业只有利用安全文化为科学决策和管理导航,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加润滑,才能不断提高企业创新力、执行力。四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是员工的第一福利。安全文化是以文教化,帮助员工利用企业平台,在为企业发展贡献的同时,提高自身本领,实现自己的利益和人生价值。五是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可以把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有机结合,把员工的理想、信念、道德教育渗透到管理过程当中,与日常安全管理紧密结合,避免思想政治工作游离于企业生产经营之外。

二、顶层设计,融入大局,持续推进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文化建设既要融入和服务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全局,又要与其他分项文化互为补充和促进,形成安全、经营等文化管理合力。规范应用视觉识别,培养员工的安全认知感。煤炭企业从诞生就有一种文化存在,这是一种自然存在的朴素文化,没有系统整合。企业文化建设立足于此,进行总体策划,设计企业徽志、旗帜、标准色、辅助色、企业之歌等企业标识,提炼企业精神、安全、经营理念等核心文化内涵和文化特质,制定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在此基础上,一是要全面导入企业安全视觉识别系统,一目了然的向社会大众传递信息,用视觉识别体系彰显企业安全文化特色。二是用企业的共同愿景、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培养员工共同的价值取向,实现员工的普遍认同、自觉践行,从而使包括安全文化理念在内的一系列企业文化理念变为广大干部员工的核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三是用制度文化来规范约束员工的日常行为。煤炭企业专业性强、安全生产风险大,必须在规范员工行为方面强化执行力,要求员工按照规定办事,通过长期行为养成,使矿井上下井然有序,现场安全管理时刻保持动态达标。实行岗位精细管理,提升安全文化管理软实力。用精细化管理规范和约束员工行为,挖掘员工自主管理的潜能。安全文化就是管理文化,体现在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在发挥企业安全文化的管理功能方面,有许多成功作法。如有的煤炭企业推行6S管理,使每人、每事、每天、每处都实行精细化管理,从基础作起,从现场管理做起,从流程的源头做起。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基础上,再提高,再延伸,坚持把管理精细到每个人,使每个管理者知道如何管,员工知道如何干,充分调动积极性,保证企业生产安全和质量。还有的煤炭企业推行以“全面预算管理、全面风险管理、全员绩效考核、全面市场化运作”为内容的“四全”管理,就是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龙头,突出科学预测与刚性执行;以全面风险管理为保障,突出安全风险防控;以全员绩效管理考核为基础,真正做到有交易就有规则、有价值就有考核、有好坏就有奖惩,解决分配大锅饭问题;以全面市场化运作为平台,实现国有体制,民营机制,使每个员工都变成经营主体,做到“人人都是经营者,岗位就是利润源”,实现安全与管理的有机结合,相融共进,改变员工心智模式,系统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建设安全分项文化,创建平安美丽和谐矿区。一是推进安全分项文化建设,保证矿区生命财产安全。安全生产是幸福型企业的前提和保障。煤炭企业要强势拓展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从尊重人的“安全与健康”出发,围绕“生命无价,安全为天”的理念,致力提高员工安全综合素质,广泛开展安全教育培训、案例警示活动,浓厚安全氛围;要开展矿区安全文化专题研讨,形成来源实践、指导实践的理论成果,健全安全文化制度体系,提升员工自主保安意识。二是全面推进和谐文化建设,为安全工作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环境。要实施“人才、人心、人本”工程,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促进人与企业的全面发展;要实施美丽矿山工程,强化井上下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员工工作和生活条件,构建绿色发展、生态安全的美丽矿区;要实施“四德”工程,引导广大员工不断强化道德意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发展氛围。打造学习型团队,为安全生产提供智力支持。把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建设高素质员工队伍,作为提高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一项战略任务。教育引导员工以学习应对挑战,以学习增强才干,以学习凝聚智慧,以学习促进矿井安全决策、安全管理、安全操作水平的全面提升。通过学习型团队建设,使员工养成“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良好习惯,根据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提出学习目标,将学习融入工作实践,通过学习实现工作创新,把被动地接受安全知识转变为主动地提高自主保安内在素质,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输出、对接、融合安全文化,推动安全发展。在当前多数煤炭企业走出去、对外开发的新形势下,把企业安全文化输出、对接、融合,作为对外开发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题尤为重要。在对外扩张和实行文化移植过程中,做到以我为主,安全发展,确保企业主导地位,又做到互惠互利,寻求合作各方安全与利益结合点,谋求共同发展、和谐发展。

三、精心组织,协调推进,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实现企业安全文化升华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企业安全文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本质安全化国企文化

1前言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弘扬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动力。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所有时空,让安全生产保证原油的稳定增长,树立“以人为本的绿色能源生产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大力推广“本质安全化”理念,营造企业稳定、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依靠安全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整体安全文化素质,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做强做大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发展的同时,为企业打好坚实的人文基础。这既是中海油持续稳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中海油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并在迎来又一次合作开发高峰后,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2中海石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然性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长期安全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它是以人为本,保护人的身心健康,尊重人的生命,实现人的安全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形象的重要标志,是凝聚员工的强力磁石和树立企业安全精神的动力。中海油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的石油能源生产企业,它是在水深几十米、几百米的大海中,在不足半个足球场的钢铁小岛上,将深埋海底几千米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出来的能源生产企业。建造一个钢铁平台最少也得投资上亿元,一个油田群一般需投资几十亿、几百亿元。在保证不发生跑、冒、滴、漏等险情,保证不污染海洋环境的同时,每天与带压的、甚至是高压的、易燃易爆的石油、天然气打交道,其危险性是可想而知的,其危险程度和所承担的风险是巨大的,因此,对安全的要求是第一位的、非常严格的。作为一家已在纽约和香港成功上市的国营大型石油能源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

首先是来自国家指令的变化,政府不仅要求企业提供能源、创造利润、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而且还要求企业保护蓝色海域,在确保不污染海洋环境的前提下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其次是企业自身发展要求的变化,企业不仅需要健康稳定的发展,确保国际大型能源公司的地位,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及利润,而且股东也以国际大型能源公司要求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向股东发放丰厚红利的同时,保证股东手中的股票稳定升值,这就要求企业不仅要考虑发展问题,考虑绿色的能源生产企业问题,还要想方设法取信股东、回报股东;

再次是来自员工的需求变化,员工的需求早巳超越了解决温饱的时代,他们对获得尊重、实现价值、自身发展及工作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非常重视,他们需要企业提供更加宽松、舒适、安全的软硬件工作环境;

最后是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中海油过去的行业垄断地位即将消失,国外大型公司直接进入中国市场后,在人才、市场占有率等诸多方面跟国内的竞争更趋于复杂、激烈,而现代的市场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培养、留住人才,是关系到企业盛衰存亡的大事。这些变化都要求中海油人以发展的、市场竞争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自觉的改变观念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自觉维护企业形象,确保安全生产,确保可持续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中海油在引进、运用和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同时,必须学习核能工业企业,把安全高于一切、超越一切的先进经验,树立大安全观的思想,增强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自觉性和紧迫感,让“我要安全”、“我会安全”落实到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落,让高素质的员工为企业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这既是中海石油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新形势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

3中海石油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历程

文化是有继承性的,它不可能、也绝对不会被人们简单地扬弃。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析并构建中海石油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须从中海石油企业的发展历程及其企业文化发展进程人手,吸收其中优秀部分并继承下来,扬弃自身文化中制约发展的、不健康的成分,再注入符合时代要求、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形成当代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内涵。

3.11965年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典型的前国企安全文化

1965年2月,石油部六四一厂成立海洋勘探室,开始了中海石油开发的筹创时期。从1965年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海石油企业的文化是典型的前国企文化。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在大庆精神的鼓舞下,在服从大局、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等前国企文化优秀成分作用下,中海石油企业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艰难创业历程。当时,安全文化并未得到健康发展,凭政府热情,靠精神鼓励,忽视科学、不怕死、冒险为荣的言行占了上风。

3.2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中后期变革中的国企安全文化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政策使中海石油企业成为了第一批受益者,埕北油田的成功合作开发,不但为中海石油培训输送了许多的高层管理人才,获得了中海石油“黄埔军校”的美誉,而且也使中海石油人真正接触到了现代石油开采的先进技术。此时,中海石油的企业文化充满了强烈的学习变革精神,在新、旧文化体系激烈的碰撞和冲击下,各种思维方式和理念也在发生着革命性改变。此时,企业安全文化已蕴藏在企业文化中,开始出现模仿和学习国外企业文化构建行为。因未能摆脱前国企文化的影响,只是吸收了部分适用的安全文化,在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中,开始重视、回避或减少政治色彩过强、缺乏科学精神、效率意识差、缺乏个性化等典型的前国企文化的不良成分,但忽视职工个人利益、对政府的依赖性强等国企文化的特色并没有改变,前国企文化仍占据着重要地位。

3.3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正在健康发展的企业安全文化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在不断学习掌握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现代先进科技,在不懈努力并成功在海外分拆上市的推动下,为走出国门,中海油不得不在取得诸如IS09000(质量管理体系)、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IS018000(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DNV(挪威船级社)第三方认证等各种国内、国际资格认定证书的同时,强制改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旧思想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不断运用各种现代安全管理技术和手段(如正在大力推行的HSE管理体系,即“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等),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过程中,在不断总结和改进的过程中,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的过程中,使中海油的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向现代化发展,使企业安全文化的现念,正慢慢渗透到企业生产的各个层面、各个角落。

4中海石油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中海油在挖掘和发扬自身优良文化(如无私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完善和优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广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体系的同时,十分重视总体规划自己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企业不但要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绿色能源、安全生产的社会形象,而且要在内部树立起奋发向上,“以人为本”,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安全文化氛围,使每一个成员在正确的安全心态支配下,在本质安全化的“机—物—环”系统中,注重安全生产、关心安全生产,使人人参与安全文化建设成为一种风气和时尚,让中海油人引以自豪的同时,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安全形象,自觉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用安全生产的理念和行动保证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使文化为企业的经济效益作贡献。

4.1树立“以人为本的绿色能源安全生产企业”的良好形象

社会公众对现代企业,特别是股份制企业的认识和评价,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社会形象和企业的竞争能力、生存能力能否持续、稳定发展的大事。作为海洋石油能源勘探开发的生产企业,如何塑造自己的企业形象和企业精神,是现阶段中海油人必须面对的问题。

树立“以人为本的绿色能源安全生产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既是由中海油的企业特征决定的,也是中海油持续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到倒班期,中海油人就乘船或飞机来到了既无绿叶又无地气的钢铁平台上,在单调、紧张、危险中,开始了二十多天的石油勘探开采作业。在大海多变的环境中,从事寂寞和艰辛的劳动,稳定的情绪和高度的责任心是安全生产的保证。这种精神和力量来自于中海油对职工的爱护和关心,中海油一直把“珍惜生命,文明生产”及“不断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企业的根本政策;也正因为如此,中海油必将把“关心员工,保护员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以及“以人为本”作为中海油长期不变的立企宗旨,形成具有特色的企业安全文化。

中海油的生产必须是绿色的生产,安全生产必须是百分之百的,不但不能污染海洋环境,还应为清洁海洋环境作出贡献。为达到这些目的,必将牺牲许多既得利益,这既是时代和社会赋予的使命,也是中海油必须利用现有的科学文化技术去努力实现的目标,更是中海油向广大股民和社会公众所作的最好的安全承诺。所以,建立“绿色的、环保的海洋石油能源安全生产企业”既是奋斗的目标,也是中海油最好的安全文化形象标志。

中海油树立“以人为本的绿色能源生产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的总体规划:在内部通过宣传、教育,通过自上而下的宣贯活动,通过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不断贯彻执行这一宗旨,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以人为本的绿色能源生产企业”名符其实;在外部通过宣传和举办各种活动,向社会展示企业,使社会了解中海油,使“以人为本的绿色能源安全生产企业”的光辉形象深入人心。

4.2坚持不懈地大力推广“本质安全化”建设

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本质安全化”和“物的本质安全化”是预防事故的最有效的手段。人是生产、生活中的动力之源,提高全员的安全意识和责任心,使全员养成“我要安全”的良好习惯,杜绝违章违纪行为,发现隐患及时整改,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达到人的本质安全化,是追求事故为零,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必由之路。因此,企业在进行安全文明生产的同时,必须不断地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如采取宣传栏、专题安全知识讲座和竞赛、制作安全教育片、安全运动会、建立企业安全互联网等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文化活动),提高他们的安全科技文化水平和安全意识,在企业内形成“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良好文化氛围,使新老职工都能自觉地遵章守纪、规范自己的行为,使其既能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与健康,又能确保各类生产活动安全、顺利地进行。

在中海石油企业的钻井、生产平台上,各类仪器、仪表和报警系统既是员工视觉等感觉器官的延伸,也是必不可少的监视耳目。所以,确保仪器、设备、流程的可靠性,确保它们的本质安全化,是提高事故预防能力、保证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学习核能工业在从核电厂选址、设计制造到调试运行、维护和人员培训等各种相关生产活动中都始终贯穿安全思想的先进经验,利用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手段,从设计、建造时就严把质量关、安全关,使设备和流程从本质上实现安全,不达标决不投产,通过不断地宣贯和培训,在员工中牢固树立“将事故隐患从根源消除”的“本质安全化”思想。

4.3完善用人机制,营造激励员工好学上进的安全文化氛围

随着海洋石油事业的发展,上千万吨的客观需要,使平台一线人员的新老交替较为频繁,由于缺乏人才和熟练工人,常把一些安全文化素质较低的人员推上了工作岗位。如何对外来人员和新来人员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技能培训,使其尽快熟悉本职工作、掌握应知应会知识、达到岗位要求,已成为现阶段企业急需解决的难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①先保证基层一线的技术力量,只有生产一线平安,机关人员才能坐稳;

②注意后备人员的培养,宁缺毋滥,不赶鸭子上架;

③先制定培训计划、要求和目标,编制培训教材,通过师带徒,传、帮、带和自学等培训方法,使培训人员尽快掌握应知应会的专业知识,并待实习期满达标后方可竞争上岗;

④营造开放、宽松、自由、鼓励创造力、尊重人才的良好环境,完善用人机制,激励员工好学上进;

⑤注意岗位知识的积累,通过在岗培训,巩固和提高应知应会知识。一方面既要为企业摸索出一条创造和培养人才的新路子,使各路千里马为海洋石油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要为留住人才创造条件,消除因人员频繁流动对企业造成的各种负面影响,使企业在相对稳定中持续向前发展。

4.4完善法规制度,营造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

以现在推行的HSE管理体系为龙头,执行各项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法实施奖惩,激励员工规范自律行为。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完善各项安全标准,让管理体系和技术标准指导企业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教育员工不存侥幸和麻痹心理,牢记“平时多流一滴汗,难时少流一滴血”的警言,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自我保护意识,依法保障自己的行为安全,不断营造和谐的安全生产环境和安全文化氛围。

4.5齐心协力共建企业安全文化

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深层次的人因工程的开发,是安全管理的升华,是理性的、系统安全管理的基础。它要求企业各主管部门都采用系统的观点和安全文化的理念,用安全文化的方式,塑造出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企业特色的安全文化。只有各级领导干部都带头学习和掌握“企业安全文化”理论,提高安全科技文化水平,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切实加强领导,将职工凝聚在企业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文化氛围中,全力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才能推动中海油向更高层次、更加文明的方向发展。

5结束语

安全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不断提高,持续创新和丰富。只有得到领导层的高度重视,制订周密的规划,形成强有效的运行机制,着力创建自己的安全文化活动形式,并持续改进,才能形成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繁荣的中海油企业安全文化。笔者相信,企业安全文化必将为中海油的持续、稳定发展保驾护航,也必将为中海油的明天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誉载全球的安全文化形象。

参考文献

1徐德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概论.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8

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1.安全文化的定义

“安全文化”一词,最早出现在切尔诺贝利事故后评估会议总结报告中,该报告描述的安全文化是指组织和个人的一组性格或者特点、态度的集合。另一个广泛使用的定义由英国安全健康委员会等机构提出,这些机构把安全文化看作组织与个人的价值、态度、能力和行为方式的产物,它决定了组织对安全的承诺,以及该组织的风格和熟练程度。CoxS&CoxT(1991)在对员工安全态度组成因子的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企业员工对安全问题共同持有的态度与信念。Neavestad(2010)在研究中将安全文化定义为一种促进安全的共享参考模板,其主要作用是教育员工怎么识别危险,并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罗云(2002)站在“大安全观”与“大文化观”视角,在对安全文化起源与人类安全文化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一个让人们普遍理解且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定义:安全文化是指人们生产、生活中与安全紧密相关的一些行为、物态、精神以及观念的集合。黄吉欣等(2006)通过深入分析安全文化定义存在的两大争议,即安全文化是否包含安全行为、安全文化在精神层面之外是否包含物质文化层面的内容,提出了包含“精神层―制度层―器物层”的安全文化模型,指出安全文化不仅包含精神和思想层面的内容,还包括物质和环境等因素。傅贵等(2013)通过对国内外已有安全文化定义的梳理分析,总结出“安全文化是组织层面的问题、安全文化是组织安全业务的指导思想、安全文化是一个专业术语且其整体性不能拆分”这3条重要论断,并最终给出安全文化就是安全理念这一简洁定义。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国外一些知名企业积累了较多经验,其优秀的安全理念和安全管理经验被许多国家的企业借鉴和效仿。如美国杜邦公司的十大安全理念、壳牌公司独特的安全文化等。与国外相比,我国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方面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较大进步。刘德辉(2006)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践中探索出ESCSE(EnterpriseSafetyCultureSystemEstablish)模式,即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模式。该模式主要包括1个概念、2个部分、3类对象、12条准则、4个阶段、8大影响因素,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陈默等(2012)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地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ABCD”工程,即包括安全文化的评估体系(assessmentsystem)、手册(booklet)、载体(carriers)、发展规划(developmentplan)的系统建设,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健康科学的发展建设。傅贵等(2013)根据行为安全“2―4”模型,研究了安全文化的建设内容与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得出建设与完善安全理念条目、提高组织成员对安全理念的理解程度、建设安全文化载体等3个方面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其评估指标体系由安全理念系统性、安全理念理解程度、安全文化载体状况等9个指标组成。我国部分优秀企业在多年的安全管理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切合企业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例如:中国石油“2110”安全管理模式、中国石化“九大安全理念”特色安全文化、潞安集团“弓”安全文化模型、鞍钢“0123”安全管理模式以及鸡西矿业集团的安全文化长廊、安全工业广场等。

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

1.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大量文献分析可知,国内外学者分别从不同行业和不同视角对安全文化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而得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却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影响因素数量和意义上的不同。通过深入分析发现,不同学者得出的结果虽然不尽相同,但是有多个因素在相关研究中都作为安全文化影响因素的核心部分,这些核心因素被研究者当作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安全理念、制度体系、员工行为、安全培训、领导关注、安全激励、全员参与、安全意识、安全监管、职业健康等。

2.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共性特征提取

企业安全文化的共性特征是指企业中共同具有的,有利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性质、特点或特征,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核心。2008年,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评选及示范工作,截止2019年共有210家企业获市级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称号,这些企业分布在北京市不同领域、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企业中,其安全文化建设各有特点,具有重要影响力,对其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提取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为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思路和指导,笔者从北京市安全文化促进会获得了2008~2019年154家北京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的创建申请与评定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企业的基本信息、企业基本情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简介、安全文化相关获奖、证明材料以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专家打分资料等。根据专家打分统计结果绘制相应的柱状分布图及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建设水平排序折线图,如图1和图2所示。由图2可知,北京市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共有12个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其建设水平不一,即各企业的重视程度不同,示范企业的整体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理念、安全教育、安全制度、全员参与、安全行为、组织保障、作业环境、激励制度、职业健康、安全设备设施、安全诚信、持续改进。为提取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即核心安全文化影响因素,参照《评定标准》中自评80%的基准线,笔者以80%的示范企业共有的安全文化影响因素作为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归纳统计出示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为:先进的安全理念、系统的安全教育培训、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全员参与安全、正确的安全行为。

三、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1.建设航天特色的安全文化要素体系

以安全文化建设的共性特征为基础,借鉴航天企业发展形成的航天“三大精神”、党建工作精细化流程管理、“长征班组”建设等优秀管理和建设经验,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安全主体责任,建设具有航天特色的安全文化要素体系,具体包括:安全理念体系,安全教育培训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安全行为规范体系、工会班组全员参与体系,如图3所示。

2.加强安全理念载体建设

安全理念载体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活动载体、物态环境载体、艺术载体以及传媒载体4类。无论哪种形式的载体,最重要的是能够将安全理念的本质和内涵准确且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让员工易于学习并乐于接受。以安全理念活动载体为例,其包括宣传、推广企业安全理念的各项活动,有较广泛的传播对象,企业管理层、一线员工、员工家属以及外来参观人员均可参与。结合航天企业党政工团联动特色,可举办安全竞赛活动、安全教育培训、安全宣传表彰、安全演习演练、安全会议以及各类安全专题活动等六大类,其详细分类如图4所示。

3.搭建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交流平台

为有效发挥优秀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示范、带动、辅射效应,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或研究院级安全管理部门可通过举办安全文化经验交流会的形式,邀请航天科技集团或研究院内安全文化建设的优秀企业进行现场说教,向其他企业传授、分享其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并进行现场参观学习,也可通过“一对一帮扶”指导等形式,逐步提高航天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由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对于下属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和权威性,同时体现了航天科技集团或研究院对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视,能够增加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有效性。经验交流会的举办流程如图5所示。

4.建设航天安全文化宣教基地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安全文化建设;体系重构;煤炭企业

2005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有效遏制了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煤矿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32.3%,36.8%,百万吨死亡率为0.162,同比下降36.5%;“十二五”期间,全国煤矿事故年均死亡人数和重特大事故年均起数,分别比“十一五”期间下降64.4%,53.3%,连续33个月未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炭生产事故易发、频发的局面仍未得到根本的扭转。究其原因,煤炭企业是煤炭生产的主体,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还处在依靠严格的安全制度进行强制管理的初级阶段,离最高层次的文化管控阶段还较远。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证明,煤炭企业只有开展安全文化建设,才能实现企业安全的文化管控。然而,如何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很多煤炭企业在实践中是迷茫的。但也有不少煤炭企业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因此,有必要将我国优秀煤炭企业的有益实践与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理论相结合,重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安全发展。也有不少煤炭企业在实践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身的安全文化建设模式,但这些新探索与构建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的要求还有些差距。因此,有必要结合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理论重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推动煤炭企业安全发展。

1企业安全文化的发展

最早有关安全文化的概念是从核安全文化引申出来的。1986年国际核安全组首次提出核安全文化的概念,1991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名为《安全文化》的总结报告中首次给出安全文化的定义[1]。此后,安全文化不仅在国外核安全领域得到应用,也受到煤矿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足够重视。与此同时,“安全文化”作为一个全新概念也引起国内理论界的持续关注。起初,由于不同学者对于“安全文化”的内涵理解相异,导致国内“安全文化”的研究方向相对分散,主要集中在安全文化的起源、概念、发展和结构等方面[2-4],注重研究安全文化的理论价值。但随着我国企业面临的严峻安全生产形势,理论界逐渐意识到企业才是践行安全文化理论的主体,构建体系完整、实用高效的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应上升到理论高度。刘德辉(2006)将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建设理论引入国内,分别从理念、行为、管理、环境、视觉和系统6个方面帮助企业建立安全文化系统,避免企业层面安全文化建设的“空”和“虚”,注重措施的落地和有效[5]。企业安全文化系统作为一套务实、高效的安全文化管理模式,为国内企业如何将安全文化建设措施落地提供了有力借鉴,其核心观点主要强调人的思想或精神层面对行为的影响。然而,现代企业安全文化理论则不仅包括精神层面,还包括制度、物质和行为的内容,即文化圈层理论[6]。文化圈层理论因其丰富的内涵和逐层递进的逻辑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中。煤炭企业自然是文化圈层理论用于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伦嘉云(2011)基于文化圈层理论,提出从安全理念、行为、环境、素质和基础5方面推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7]。张军和李恩越(2015)指出从安全精神文化、安全物质文化、安全管理文化和安全亲情文化4方面着手,以文化引领安全,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8]。伦嘉云(2011)基于文化圈层理论,提出从安全理念、行为、环境、素质和基础5方面推进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8]。李艳波等(2015)指出通过对安全观念文化提升、安全行为文化建设加强、安全制度促进和加大安全物态文化建设投入,思考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9]。陈晓君(2015)围绕企业安全文化精神层、制度层和行为层,提出树理念、建制度、抓落实、创载体,建设强势安全文化体系[10]。纵观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现状,围绕基于文化圈层理论构建探讨如何进行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成果颇多有不少的论述,但随着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深入,在此不再一一赘述。但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还有待丰富,各圈层间的逻辑结构还需进一步梳理,有机统一、逻辑递进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还未建立。近年来,陕煤集团红柳林矿业公司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以安全文化凝聚安全力量,以现代安全文化理论为指导,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红柳林安全文化,实现自建矿投产5年多来无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红柳林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经验不仅为安全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提升了企业形象和知名度,而且得到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陕西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应。红柳林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经验被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推广。文中以红柳林矿业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为基础,提炼、总结适合我国煤炭企业的安全文化,重构我国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期望推动我国煤炭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2.1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内涵煤炭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保护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且被全体员工广泛认同和共享的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和安全行为的总称。其核心要求是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即以人为本;其特征是内容能被人们广泛认同,只有认同并参与进来,其成果才能被人们共同享受。其构成要素是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安全行为。2.2煤炭企业安全文化的功能文化是一种软实力。从国内外安全生产搞得好的企业来看文化力,第一是影响力,第二是激励力,第三是约束力,第四是导向力。这4种“力”,也可以叫4种功能(如图1所示)。1)影响力是通过安全理念文化的建设,影响领导和员工对安全的正确态度和意识,强化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提高每一位员工的预防文化能力[11];2)激励力是通过理念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建设,激励每一个人安全行为的自觉性,具体对于企业领导就是要对安全生产投入的重视、管理态度的积极;对于员工则是安全操作、自觉遵章守纪;3)约束力是通过强化企业主体责任,通过制度文化的建设,提高企业决策的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规范其管理行为,约束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消除“三违”(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4)导向力是对每一个人的安全意识、观念、态度、行为的引导。对于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和责任的人,安全文化的导向作用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方面。如对于安全意识和态度,无论什么人都应是一致的;而对于安全的观念和具体的行为方式,则会随具体的层次、角色、环境和责任不同而有别。安全文化的这4种功能对于安全生产的保障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强烈地表现出来。所以,安全文化的“文化力”是非常重要的。

3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重构

文中以煤炭企业安全文化4个构成要素: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环境、安全行为为基础,利用系统思维重构有机统一、逻辑递进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重构后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由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环境文化和安全行为文化4个维度构成,每一个维度均具有自身独特的内涵和建设重点,各维度之间又具有紧密的逻辑关系。3.1安全理念文化的内涵及建设安全理念文化是煤炭企业从安全生产实践积淀中提炼、凝结、创建的,且被全体员工共同信守的安全基本信念、安全价值标准、安全道德规范的综合[12]。它是一种无形的、深层次安全思想与意识的反映。安全理念文化是企业安全文化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是激发全体员工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的动力。安全理念文化的建设主要是挖掘安全文化基因,优化安全文化要素,整合安全文化资源,归纳提炼安全文化理念体系,通过传播宣贯、理念认同、理念践行、理念固化等环节,以先进理念引领员工安全价值观的转变、规则意识的树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安全理念文化是以一个安全核心理念和3个安全管理理念为主体构建的,其中,安全核心理念包括:安全愿景、安全使命、安全目标、安全宗旨、安全口号等内容。安全理念文化主要架构见表1.3.2安全制度文化的内涵及建设安全制度文化,是协调企业安全生产各类关系、规范企业员工安全生产行为的准则,是企业所有人应共同遵守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安全制度文化建设实质就是将过去一般意义上的安全管理制度经过系列建设,使其上升到具有文化特征的制度,然后通过“简单化、流程化”建设,使制度落实到位,即制度化,并形成习惯,变成自觉行为,能够传承下去,即安全制度文化。安全制度文化主要遵循“建立安全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制度简单化和流程化”的形成模式,按照从安全制度、安全制度化、再到安全制度文化的阶梯式建设过程,最终实现安全制度文化的落地生根。安全制度文化主要架构如图2所示。3.3安全环境文化的内涵与建设安全环境文化是企业工艺、设施、条件等物质要素达到本质化并与人文环境相互和谐配套,以促进安全理念文化、安全制度文化落地的综合反映。它是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在理念文化的引领下,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创建的一种文化。企业安全环境文化建设是物态行为文化落地的过程,不仅表现在企业设备设施、工艺系统、作业环境上,还表现在企业文化设施、宣教基地等人文安全环境上,既能够提升物态的安全本质化程度,弥补管理缺失和操作疏漏产生的安全风险,又能够潜移默化推动安全理念宣传普及、安全制度认知认同和安全行为习惯养成。安全环境文化建设应从物质环境文化和人文环境文化2个层面入手。3.4安全行为文化的内涵与建设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理念文化引领、安全制度文化约束和安全环境文化保障下,员工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思维方式、行为准则、行为模式的具体体现。既是安全理念文化的反映,也是安全制度文化外化于行的体现。安全行为文化是以企业领导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和基层员工的操作行为为表征的一种思想、行为状态。通过强化思维修炼、技能提升、安全培训、自主管理等方式,进行不安全行为纠偏,使全体员工将安全意识融入工作中,把安全制度落实在行动上,更关键的是这种安全行为由被动的、强制的状态,逐渐成为员工的自觉行为,习惯成自然,上升为安全行为文化。安全行为文化建设是在充分理解和把握安全行为特征的基础上制定的,主要由4大程序模块组成,其主要架构如图3所示。3.5煤炭企业“四位一体”安全文化建设体系安全理念文化是引领文化,创建安全理念文化要清晰核心价值,理顺价值差异,引领员工形成统一的安全意识,使全体员工从秉持不同的安全理念上升到统一的安全理念与认识。安全制度文化与安全行为文化是在安全理念文化的引领下创建的,将安全理念固化于制,体现在安全制度文化和安全环境文化之中。在安全制度文化的规范下,创建安全环图3安全行为文化主要架构境文化与安全行为文化。安全环境文化既是安全文化发展的体现,又是安全文化发展的基础。安全行为文化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可以说,安全理念文化是核心、是灵魂,安全行为文化是主体、是形式,安全制度文化是表现、是手段,安全环境文化是条件、是载体。重构后的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是在正确的安全理念文化引领下,在安全制度文化、安全环境文化的保障下,最终形成安全行为文化的系统。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4个维度,构成了“四位一体”的安全文化建设体系模型,具体如图4所示。

4结语

煤炭企业是煤炭生产的主体,我国煤炭生产安全事故频发、易发与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密切相关。煤矿开采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风险很大。从红柳林矿业公司创建国家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经验看,要从根本上破解安全管理难题,就需要煤炭企业研究构建卓有成效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安全文化体系,提升总体安全管理水平。一方面,实现用安全塑造文化,用文化管控安全,引领全体员工安全理念的转变、规则意识的树立、安全行为习惯的养成,从而提升人—机—环匹配化水平,最终达到“零轻伤、零伤害”的目标;另一方面,以文化为引领,以安全为中心,以过程控制精细化管理为抓手,实现安全生产管理由物本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心本管理的升华。

作者:党应强 单位:陕煤集团神木红柳林矿业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InternationalNuclearSafetyAdvisoryGroup,SafetyCul-ture[R].SafetySeries,No.75-INSAG-4,IAEA,Vien-na,1991.

[2]曹琦.关于安全文化范畴的讨论[J].劳动保护,1995(12):26-28.

[3]罗云.安全文化的起源、发展及概念[J].建筑安全,2002(9):26-27.

[4]于广涛,王二平.安全文化的内容、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J].安防科技安全经理人,2004(10):2-4.

[5]刘德辉.建设务实、高效的企业安全文化———ESCES的导入与实施[J].现代职业安全,2006(8):92-94.

[6]徐德蜀,邱成.安全文化通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7]张仙保.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7):81-86.

[8]张军,李恩越.融合融入拓展创新培育煤矿特色安全文化[J].中国煤炭工业,2015(1):52-53.

[9]李艳波.对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煤炭技术,2015,34(12):293-295.

[10]陈晓君.建设强势安全文化实现企业长治久安[J].中国煤炭工业,2015(11):56-57.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范文篇10

企业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企业安全文化体现企业中全体员工对安全的态度、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可形成企业先进的安全理念、群体安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

现状

企业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经验的结晶,建设企业安全文化是近年来人们对安全管理方式与制度的创新,是一种新型的安全管理科学。企业多年来安全管理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企业虽然健全了各类生产安全规程与规章制度,建立了各级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控制各类安全事故的措施也非常齐全,但是,安全教育的形式不够多样,企业安全文化内容不够丰富、氛围不够浓厚,全体员工认同、接受安全价值观的程度还比较低。如果,企业单靠被动的硬性管理来抓安全工作,就会出现“违章屡禁不止,隐患没有消除,事故未能避免”的现象,重复发生人为导致的事故,给员工生命安全和企业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损害。因此,全面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刻不容缓。

思考

一、建设企业安全文化必须以人为本

社会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人,安全生产本身是对人的生命权的维护。人安全意识的强弱,安全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安全生产的具体过程和结果。人在生理、安全、社交、获得尊重和价值实现五个层次上的需求,形成了安全价值体系观念。

企业必须从营造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出发,全面贯彻以人为本、依法治企、以德治企的管理思想,不断创新安全管理与教育形式,不仅注重职工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安全意识的培养,更要注重职工的敬业精神、法制观念、职业道德、品德、修养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纪律、制度的制约保证和奖惩激励的应用,更要注重培育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思想作风和安全价值观,为员工生命健康安全提供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二、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坚持刚柔相济的原则在员工还未形成安全自律的情况下,各级领导及安全教育部门要通过教育、培养员工,形成严格执行安全生产各类规程及规章制度的氛围,做到令行禁止。严肃查处各种违章行为,决不能姑息迁就。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但令不行、禁不止,原因就是执行时打折扣太多,失去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

在严格执行各类安全生产规程、规章制度的同时,各级企业领导及安全教育部门必须关爱员工的身心健康,提倡安全自律;对员工的文化、业务能力要分类进行培训,要站在员工的角度思考安全生产中的问题与解决办法;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工作计划,做到张弛有序。三、建设安全文化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无小事”及“大安全”的观念,把安全工作置于各项工作之首,扎实做好,只有安全工作做好了,其他工作才能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