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音乐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1:08:50

民族音乐

民族音乐范文篇1

一、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概略

民族音乐能够很好的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历史及审美情趣。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伴随着壮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着汉、壮、瑤、苗、侗、仫佬、仡佬、毛南、水家等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特别是壮、瑤、仫佬,其民族音乐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广西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广西人民通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达情谊,被誉为“民歌的海洋”,其中《八桂大歌》、《侗族大歌》等都具有世界影响力。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多样性不仅表现在民歌器乐方面,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壮族人民不仅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同时也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向世人展示它特有的民族文化艺术。广西民族音乐文化历史悠久,展示了广西人民文化生活的一种方式。当代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环境下,重视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与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的交融,发挥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鲜血液,推动广西文化大发展。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对外开放步伐的加速,西方音乐大量的流入我国各地区,使得我们在本土民族音乐文化环境下,对西方音乐进行学习、欣赏、研究,同时与我们的本民族音乐进行比较。

二、键钮式手风琴(巴扬)的传入与特点

手风琴大体分两大类别,即键盘式手风琴和键钮式手风琴,班多钮琴、六角手风琴等都属于键钮式手风琴家族。而现代键钮式手风琴也可以称为巴扬。键钮式手风琴,又称为半音阶手风琴,是以控制键盘及按钮为演奏方式的一种现代手风琴。通常我们称键钮式手风琴为“巴扬”。巴扬是个外来词。巴扬的音质上更加具有磁性,低音与高音层次更加分明,低音浑厚,高音圆润明亮清澈,自带深情体质,既复古又忧郁,狂野又热情,音色深沉又浪漫,就像诉说变迁的故事。自由低音式巴扬不仅可以演奏传统手风琴能演奏的乐曲,还可以演奏钢琴、管风琴等作品,各种音色的变换使音乐丰富,音域也广阔许多。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手风琴领域也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国际化现象,就是键钮式(巴扬)手风琴在这个时期大量传入我国。到了当今21世纪,键钮式手风琴已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及社会音乐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在我国,据不完全统计,现已引入键钮式手风琴教学的高校有: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上海师大、天津师大、山东师大、烟台师大、山东大学、宁夏大学、西南大学、齐齐哈尔大学等。在各地的社会音乐教育的培训中,也有很多机构纳入键钮式手风琴的培训。随着我国国际文化交流活动的日益频繁,国内高等音乐院校手风琴教育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国际化进程脚步的加快、教学体系的日趋完善,在各地教育家、作曲家、演奏家的多年共同努力下,全国各大艺术院校和师范院校手风琴专业对键钮式(巴扬)手风琴的教学与研究越来越多,传统手风琴教学中引入键钮式手风琴,完善了传统手风琴以键盘式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在现阶段,我国学习和演奏巴扬的主体主要是专业音乐院校和高等师范院校的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以及此类院校的青年教师。广西,作为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也开展了键钮式手风琴的教学,但相比全国其它地区在专业教学研究上仍处于初级阶段,专业教学体系与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提高。我们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键盘式手风琴与键钮式手风琴共存的局面,使当地手风琴的演奏和教学更趋全面和完善,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

三、探戈音乐的民族性

阿根廷的民族文化以高乔文化而闻名于世。探戈在19世纪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代表欧洲白人移民在首都的民族融合。探戈音乐是阿根廷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是阿根廷音乐文化的代表。因此,探戈音乐流行于百姓生活中的街头巷尾,同时随着音乐文化的不断发展,探戈音乐也成为了一种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高雅的音乐形式。探戈是一种综合的艺术类型,它集音乐、舞蹈、歌唱、诗歌于一体。阿根廷民间舞蹈探戈及其流行并被视为国宝。探戈音乐是一种具有神秘色彩与极强感染力的音乐,节奏明快,独特的切分音是它鲜明的特点。在各种类型的手风琴乐曲中,探戈音乐欢快、热情、深邃、犹如一枝奇葩在乐坛独放异彩,诙谐的音乐表达受到大众的普遍关注,备受乐迷的尊索与喜爱!成为手风琴极具代表性的曲种之一。手风琴之于探戈,犹如京胡之于京剧,它那诱人的音色,与探戈情调贴切吻合,已成为探戈音乐的灵魂。在各种类型的手风琴乐曲中,对探戈音乐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拉丁美洲地区的音乐文化。阿斯托尔•皮亚佐拉是阿根延卓越的探戈音乐家,他创造性的把手风琴音乐与探戈音乐溶为一体。他创作了大量的探戈的作品,如歌剧、室内乐、器乐独奏、重奏等,他创作的大量的作品都是为手风琴而创作,大大开拓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形式和音乐表现力,丰富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力,为手风琴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探戈方面所做出的最大的贡献就是将古典音乐、爵士音乐与传统的阿根廷民族特色的传统探戈音乐相融在一起,从而开创了"新探戈"音乐之风。作为一位非常优秀的班多钮手风琴演奏家与作曲家。皮亚佐拉所创作的作品形式多样、深刻、新颖,广为流传的作品如:《自由探戈》、《再见,诺尼诺》、《遗忘》、等。其中《自由探戈》被改编成各种乐器、各种形式在舞台上出现,这些作品以动听的旋律、动感的节奏以及新颖深刻内涵的创作被广大演奏者所喜爱,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皮亚佐拉的探戈音乐大多取材于真实平凡的生活,他的音乐让人由心而动,生动的刻画再现广大人民的生活,例如他创作的《再见,诺尼诺》即表达了他对已故的父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作品真情实感的流露把听众带入思绪。他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古典元素与阿根廷民间音乐元素融合,从节奏、结构、旋律、织体、演奏模式等各方面都对探戈进行发展,形成了20世纪新探戈。他的音乐是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象征,表达了人们真实的内心情感,受到大家的广泛喜爱。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其自身的不断完善,如今的探戈已超越国界和艺术门类的限制,成为世界性的音乐艺术。

四、民族音乐的相通与融合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世界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寄托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梦幻与理想。无论是西方音乐,还是中华民族民间音乐,都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中生长,再不断更新创新。不管是西方探戈音乐,还是广西壮民族音乐,都是在本国、本民族文化土壤中发展与结晶,成长为本民族独具的音乐,其独有的音乐特点和风格,也同样反映出各国、各民族民族在各不同时期特有的民族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取向。同时也是该民族广大人民促成了本民族特有的音乐文化理念、风格特点的形成。纵观国际手风琴发展的趋势,键钮式手风琴以其特有的结构、音色特点,给我国手风琴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广西也在全国手风琴事业的影响下,有了新鲜的血液。随着世界各国、各民族音乐文化研究的增多,以及民族音乐文化研究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手风琴专业作为众多乐器中的一个小成员,我们应将手风琴的研究融入大江中,把手风琴演奏的探戈音乐以及各民族风格的音乐进行研究,把键钮式手风琴特有的演奏特点与风格与其相应的民族音乐文化相融,把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在手风琴上进行创作、改编,让手风琴传播优秀民族音乐文化做出特有的贡献。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从探戈音乐的本体分析出发,深入剖析音乐作品在键钮式手风琴中的演绎,亦在发现其背后的国际文化观念和民族融合意识,应在保留广西本地区特有音乐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在广西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氛围下,接受外来的因素,把民族文化与外来优秀音乐文化成果进行交融,而朝着融合的方向发展,为广西民族音乐文化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广西音乐文化的繁荣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杨秀昭.音乐学文集[J].接力出版社,1999:18-20.

[2]袁佳.阿根廷探戈初探[J].音乐探索,2004(04):68-70

民族音乐范文篇2

关键词:民族音乐;历史;形式;风格

民族音乐是由各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创造的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是各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一国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和俄罗斯都是民族众多的国家,各自都有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民族音乐体系,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民族特征。本文从中俄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表现形式、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对比和研究,展现两国民族音乐的特征和差异。

1中俄民族音乐历史之差异

中国是人类文明诞生最早的四个国家之一,音乐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的远古时期就出现了简单的歌曲和舞蹈,主要用于敬天、祭祀、狩猎等。夏、商时期,社会生产力较原始时代有所进步,音乐不仅用于祭祀,同时也成为民间娱乐的方式,民族音乐得到了极大地推广,为我国民族音乐的迅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周和春秋时期,我国民族音乐达到繁荣阶段“,风雅颂”是当时音乐的经典代表,其中的“风”,即指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是从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1]至唐代,我国民族音乐已处于全面发展的高峰时期。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出现和形成较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晚很多。中国民族音乐至公元6世纪时就已达到顶峰时期,而俄罗斯民族音乐于公元6世纪方出现雏形。公元6~9世纪的东斯拉夫部落生活时代,出现了崇拜太阳等自然物和自然现象的“年历仪式歌曲”、崇拜氏族祖先的“家族仪式歌曲”“、英雄壮士歌”等有民间音乐。在古罗斯,音乐仪式成了基辅大公和武士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内容,出征、节日、宴会、隆重的仪式都有音乐伴奏。[2]但是,直到18世纪,俄罗斯的民族音乐,即区别于宗教音乐的世俗音乐,才被俄罗斯主流所认同和接受,从此俄罗斯世俗音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19世纪中期,“俄罗斯音乐之父”——伟大的音乐家格林卡从俄罗斯民间音乐中挖掘精华、汲取养分,以他卓越的音乐才华精准地诠释了俄罗斯的民族特征和音乐的精髓,创造性地运用了俄罗斯浪漫曲的传统手法,第一次表现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色,俄罗斯音乐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征的音乐体系。

2中俄民族音乐表现形式之差异

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各地区、各民族大多拥有自己的语言或方言,形成各自丰富多彩的民间曲艺,大约有300种,如北京地区的京剧、浙江的越剧、安徽的黄梅戏和凤阳花鼓、东北地区二人转、河南的豫剧、广东的粤剧、上海的沪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山东快书等。[3]我国民族器乐种类繁多,几乎各民族都自己独特的乐器,如哈萨克族的冬不拉,蒙古族的马头琴,壮族的田螺笛,哈尼族的巴乌,怒族的竹号,傣族、阿昌族的葫芦丝、二胡、板胡、琵琶、古铮、扬琴、笛、箫、鼓、锣,陕北的腰鼓等。俄罗斯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俄罗斯人口总数为1.4亿,但却有着190多个民族。民族和地域方言的种类较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俄罗斯各民族自古以来能歌善舞,民间音乐的形式多种多样,如中国人熟悉的哥萨克舞蹈、形式特异的那乃人的民间说唱、服装艳丽的阿迪格乐舞、俄罗斯民族的踢踏舞、乌克兰的戈帕克舞等都体现了俄罗斯民间音乐的民族特色。

3中俄民族音乐风格之差异

音乐是一个民族的思想、文化的体现,是各族人民内心世界的反映。中国和俄罗斯两国所处的自然环境不同,两国人民的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中俄两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各具自身内在的鲜明个性。中国民族传统音乐或悠长婉转、低沉呜咽或清亮高亢、气势恢宏,无不浸渍着民族历史的沉淀,寓情于其中,以行腔音韵来抒发情感,带给听者强烈的情感体验。气韵与意境、风骨与神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情感与伦理的结合、渗透,这些独特的追求,铸成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特征。[5]俄罗斯地跨欧亚大陆,俄罗斯文化既不属西方文化,也不属东方文化。特殊的地理环境、东西方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独特风格。俄罗斯民族音乐的特性是严肃,它的严肃使俄罗斯民族音乐悦耳动听,但却像玫瑰一样带刺,平添一份深沉。俄罗斯民族音乐大多以沉静、略带忧郁的旋律开始而逐渐发展为壮阔、颂歌式具有英雄气质的旋律,体现出俄罗斯民族既热情奔放又浪漫抒情的双重性格。[6]

4结语

世界各国风格迥异的民族音乐,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上百花争艳、五彩缤纷。中俄民族音乐间的差异,促进了中俄文化的交往合作和交流,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俄罗斯民族音乐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国民族音乐走进俄罗斯,加强中俄民族音乐交流,在同一个舞台上演绎两国不同的音乐传奇。

作者:孙丽梅 吴雪松 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李静.西周时期编钟材质选择探讨[J].兰台世界,2013(15).

[2]万昭.格林卡在俄国音乐历史上的贡献与俄罗斯民族乐派产生的根源(上)[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3).

[3]徐源.内蒙古地方戏曲发展中的科技运用[J].第三届北京科史哲研究生学术论坛,2012(11).

[4]鲁圣博.浅谈俄罗斯民族音乐特征及对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启示[J].艺术论丛,2011(3).

民族音乐范文篇3

高句丽是岁貊族的一支。高句丽自公元前37年立国,于公元668年被唐帝国攻灭,历经705年,28世。高句丽政权存在期间,正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经济文化空前大发展时期。在这样的历史潮流推动下,高句丽也取得了自身经济、文化的繁荣容。高句丽全盛时期,占据了辽河以东和朝鲜半岛三分之二的领域。由于始终同中原王朝保持臣属关系,不断吸收中原文化,所以创造出灿烂的高句丽文化,对后世朝鲜半岛的文化发展有着深远影响。高句丽“其民喜歌舞”,歌舞是他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暮夜辄男女群聚为倡乐”,是历代史书常见的记载。他们每年十月祭天,祭祀时“昼夜饮酒歌舞”,称之为“舞天”。高句丽的丧葬也离不开歌舞,即“葬则鼓舞作乐以送之”。3高句丽的宫廷音乐颇为讲究且场面壮观。从史书的记载和吉林集安高句丽壁画中的舞乐来看,高句丽的宫廷音乐是在民间音乐基础上,吸收中原宫廷音乐的内容和形式而形成的。早在汉武帝时,高句丽是汉朝的一个县,为了让高句丽更好的臣服于汉朝,故投其所好“赐鼓吹伎人”。后高句丽建立政权,不断与中原乃至西域进行文化交流,使其宫廷音乐得到完善。高句丽的宫廷音乐集歌、舞、乐于一堂。乐舞中以舞蹈为主体,分单人舞、双人舞和群舞,表演的同时有男女歌伎伴唱和伴奏的乐队。伴奏的乐器有琴、筝、阮咸、腰鼓、排箫、笛、竽、胡角、长角、箫等。高句丽人平时就擅装扮,演员就更加讲究化妆、服饰。身着彩色绸缎,饰以鸟羽、飘带的演员,浓妆艳抹,呈现出一派五彩缤纷的景象。由此可以想象,高句丽的宫廷音乐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高句丽的宫廷音乐除了较大的歌舞形式外,还有琴与舞蹈乐器合奏,琴独奏等形式。从高句丽宫廷音乐的演出组合形式和乐器的使用来看,中原的乐器、乐曲已广泛传入东北,成为高句丽宫廷中主要的音乐表演形式;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高句丽人已能自如的运用中原的乐器与乐曲了。

二、扶余国乐

“扶余国……以腊月祭天,大会连日,饮食歌舞,明曰迎鼓。……行人无昼夜,好歌吟,音声不绝。”扶余是岁貊族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立国较早(公元前108年-公元494年),发展较快。扶余国立国的600年间,开拓了松嫩平原,创立了比较发达的文化。平时,扶余人不分老幼,不论白天劳动,还是晚上休息,经常“昼夜老幼皆个,通日声不绝”。如逢祭祀之日,更是接连数日尽情歌舞,歌舞中大约有鼓助兴,所以称“迎鼓”。

三、三韩乐

位于朝鲜半岛南部有马韩、辰韩、弁韩三个族系,统称三韩。三韩喜歌爱舞,马韩“常以五月下种迄,祭鬼神,群聚歌舞,饮酒昼夜无休。其舞,数十人聚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响应,节奏有似‘铎舞’。”他们不仅在5月农忙以后饮酒歌舞,便是10月庄稼活完毕,也是这样。辰韩“俗喜歌舞饮酒,有瑟,其形似筑,弹之亦有音曲。”可见,辰韩人不仅酷爱歌舞,并且善弹瑟。他们的瑟既为歌舞伴奏,也用来独奏。

四、契丹乐

从史料中记载:契丹族是鲜卑的后裔,他们“逐寒暑,虽水草为牧”,往来徙居,以车帐为家。契丹族在丧葬活动中要唱“祝歌”:“冬月时,向阳食。若我涉猎时,使我多得猪鹿。”契丹族,父母死后,把父母尸体“置于山树上,经三年后乃收其骨而葬之”。收葬父母时他们会在歌中把对父母的崇敬和狩猎生活联系在一起,没有迷信荒诞色彩,在对劳动和生活的朴素追求中,寄托对先人的哀思。

五、库莫奚乐

库莫奚,“其先东部胡宇文之别种”,即隶属于宇文鲜卑。我国弓弦乐器胡琴的前身———奚琴,便产生于这个部族。“奚琴,本胡乐也;出于弦而形亦类焉;奚部所好之乐也。盖其制两弦间以竹片轧之,至今民间用焉。”4奚琴由奚族传入中原。他的形制特征是:圆形琴筒,有两根弦,以竹片为弓,夹于两弦间。后来也叫稽琴。从库莫奚族产生古老乐器奚琴这一史实来看,当时库莫奚人不仅熟练的掌握了这件乐器,而且还有反映他们生活的奚琴乐曲,或者独奏,或者为歌舞伴奏。

六、乌洛侯部

民族音乐范文篇4

关键词:广西;民族音乐;传承与展望;刘三姐

一、概述广西民族音乐发展的现状

(一)广西民族音乐的基本内涵

广西素有“歌海”之称,广西各民族拥有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活动,民歌是人民表达思想感情的主要工具之一,每首歌曲都凝聚着各族人民的智慧。刘三姐是广西民族音乐的代表性人物,刘三姐歌谣已被列入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音乐文化中的瑰宝。

(二)广西民族音乐的现实问题

当前,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方面。从广西民族音乐的现实问题上看,一直以来,民族音乐主要有世代传承、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等传承方式,其传承方式与民族音乐的实际内容分不开,多半在旧社会非常艰苦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民族音乐,压抑的情绪较多,孩子们已经在古老的民族音乐中找不到共鸣了。另外,在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很多原始的劳动方式被现代化的机器所取代,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很多音乐种类正在慢慢消失。

二、“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分析

(一)注重体现民族性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人物,注重体现民族性是“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之一。《刘三姐》是根据广西彩绸剧目、广西歌舞剧《刘三姐》的原著改编而来,有关她的故事与记载很多,主要的故事情节都穿插着广西当地的民歌,注重体现民族性,有民族歌曲的影子,歌仙刘三姐的传说家喻户晓在每一个细节处都有所体现民族风格,承载着壮族民族歌曲的“传承使命”。

(二)表演形式生活化

贴近少数民族老百姓现实的生活和生产场景,表演形式生活化是“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又一特点。《刘三姐》以“歌曲”为主线贯穿整个故事情节,在民众的口头传播中都会被赋予尊贵的地位,“山歌对唱”使表演形式生活化,包括与众乡亲的对歌与三个秀才的对歌,鼓乐声声,山歌悠扬,站在一起亲亲热热地唱起山歌来,不乏生活情趣和生活色彩,表演形式生活化毫无保留地被展现了出来。

(三)民族韵味艺术性

广西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民族音乐圣地,“刘三姐”民族音乐风格的特点还表现在民族韵味艺术性方面。广西歌舞剧的里程碑《刘三姐》为代表,对民族歌曲的演绎,独具韵味,一经上演便受到了全国观众的认可和喜爱,还在于它描写出壮族百姓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的生活场景,为广西歌舞剧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展现出壮族百姓积极乐观、韵味十足的艺术气息,因此,探索广西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路径势在必行。

三、广西民族音乐传承与展望

(一)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音乐人才

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音乐人才是广西民族音乐传承的关键。要真正在高校中很好地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才能发挥民族音乐文化的作用,为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奠定基础。如把“刘三姐”民族音乐引入到《视唱练耳》课程中,在钢琴课程、声乐课程、作曲课程、合唱课程中,增加“刘三姐”民族音乐内容,使“刘三姐”民族音乐以高度的综合性和自由化的表现形式,为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

为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需求,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对广西民族音乐传承至关重要。近年来,广西国际民歌节已经成为广西的一个标志性活动,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是广西民族音乐传承发展的必经之路。以“刘三姐”民族音乐为例,在广西本土歌舞剧的音乐创作社会活动中,直接运用“刘三姐”民歌歌曲进行加工改编,通过开展音乐活动为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舞台,有利于展现广西本土的民族文化,唤醒人们保护和扶助民族音乐的意识。

四、结语

总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意义深远。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在广西民族音乐传承发展中,我们应基于广西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从实际出发,汲取“刘三姐”民族音乐发展的成功经验,从高校教学和社会支持两个方面,一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培养音乐人才,另一方面,结合社会活动,发展民族音乐,积极探索广西民族音乐发展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广西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陈希 单位:广西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民族音乐范文篇5

民族音乐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素质教育则使音乐教育目标更为明确。音乐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以期使每个学生都拥有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而要完成这一目的就不能脱离民族音乐教育。只有在小学时期就接触并学习民族音乐,学生才能更全面地具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更好地提高综合素质。

二、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兴趣的方法

音乐作为学生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生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从事音乐教育的工作者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用小学生的眼光观察世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为他们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和快乐的音乐世界,让他们在民族音乐中得到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一)教学内容需要童趣化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让学生从不同的层次、角度了解与民族音乐相关的文字、音响、图像等多种信息,帮助学生形象、准确地感受和认识。通过欣赏各种音乐资料,学生如身临其境,从而反复聆听与体味,加深对作品资料的理解。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民族音乐进行调查研究,使其近距离、真实地接触民族音乐,而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则可让大家了解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如,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工子女,来自五湖四海,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因此,好的音乐素材更能吸引他们浓厚的求知欲望。我让他们在课外收集自己家乡的民歌并在班级进行交流,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供给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体验,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此,我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学生在直观、具体、生动、有趣的课堂气氛中更好地学习民族音乐。如在《茉莉花》一课中,我用一段康师傅茉莉花茶广告的录像引出课题《茉莉花》。这一设计,让学生一开始就被茉莉花的魅力所折服,进而有了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于是我便利用CAI向学生展示了二胡演奏的《茉莉花》和民族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的《茉莉花》,以及歌唱家李丹阳演唱的《亲亲的茉莉花》等,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形式的《茉莉花》并谈谈自己的欣赏感受,从而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式需要游戏化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要想让学生真正领悟音乐的美,创造美的音乐,民族音乐是必上的一课。然而,对于今天的学生,似乎只有流行音乐或者说是流行歌曲才离他们更近些。这就要求教师深入学生当中,了解并熟悉他们喜欢的音乐,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教师还可通过音乐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审美趣味,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学生音乐欣赏的能力。例如,在欣赏民族音乐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大中国》,因为熟悉,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将其中秧歌的音乐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明白流行音乐的创作也可以民族音乐作为素材。又如在引导学生欣赏《盼团圆》时,为了使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我放了一首王力宏的《龙的传人》。这首歌很多学生都会唱,但对其内涵不是很了解。于是我便深情地把这首歌的歌词及歌曲的创作背景介绍给学生,重点描述祖国母亲的伟大,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无论身在何方我们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当再听这首歌曲时,教室里静极了,一股浓浓的温情在教室里悄然弥漫着,歌曲把师生的情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完成教材教学内容的同时,我还会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音乐,如欣赏中国优秀的民族歌曲和优秀的外国歌曲,以拓展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在强调民族音乐文化在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的同时,我们应当吸收西方音乐教育的优秀成果,借鉴一些西方优秀的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音乐教育方法。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实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教师应采取各种形式有效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让学生每每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时时保持一种对民族音乐学习的积极心态,让民族音乐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实效性。(三)教学示范需要生动化

自制简易乐器的教育价值很大。它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它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坚强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自制简易乐器的含义很广,它既包括自寻音源材料(如课桌、书本、玻璃杯、身体各个部位等),用以探索、表现、体验音乐的进行、休止、速度、力度、段落、情绪等,还包括制作各种简易的乐器,如铃鼓、酒瓶吹奏乐器、自制弹拨乐器等。如在欣赏民乐合奏《彩云追月》时,我让学生组建快乐的小乐队,因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主题的演奏活动。但乐队的组建对一般的四年级学生来说有困难,于是我就引导学生从自制打击乐器入手,降低演奏的难度,提高参与率。课前我把主动权让给学生,让他们自带茶杯、酒瓶等适合做打击乐器的材料,而上课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制作能力也很强。有的学生甚至连家里的锅碗瓢盆都带来了,并用这些打击乐器为乐曲设计伴奏。敲敲打打,悦耳动听,整个教室成为欢乐的海洋。合作学习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创造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然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一种节奏型练习,为乐曲伴奏,最后再演一演。如我让有器乐特长的学生上台演奏主旋律,其他学生进行节奏伴奏。这个环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整个欣赏活动中,陶醉在创设的音乐情境中,尽情地表达对乐曲的感受。

(四)教学评价的合理化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因此,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对学生尤其重要。如在听赏《采茶舞曲》一课时,我先进行茶艺表演,一边泡佛手茶,一边介绍茶道“韩信点兵”、“游山玩水”等。学生欣赏完我表演的茶艺后,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争先恐后地品茶,并赞不绝口:“张老师,您太棒啦!”“我也要跟您学习茶艺表演!”“这茶真香啊!”看着孩子们可爱纯真的笑脸,我的心也洋溢着快乐喜悦。整节课师生都沉浸在淡淡的茶香中,温馨快乐。我又示范了“凤点头”的手型和拇指、食指的曲伸节奏,引导学生即兴创作采茶的动作,通过提压手腕来夸张动作,将韵律感表现得更优美、柔和,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动起来。有的学生还三两成群地一起编排采茶的动作,连平时上台腼腆不敢表演的学生也跃跃欲试:“老师,我也要上台表演。”虽然他们的动作不是很到位,但是全班都给予热烈的掌声,并对其表演进行评价,我也及时给予肯定。

三、培养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意义

音乐创作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在音乐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适用于学生开展模拟性实践,进行发散性创编,而教师必须善于捕捉这种时机,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创作尝试,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求知,在实践中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好动、爱表现的特点,为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尝试自己创编表演,以提高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如可通过歌表演,用动作表现节奏,根据音乐自编动作表演等形式,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状态投入情感,进行形象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创造性地表现音乐,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把自身对歌曲的感受、情感体验客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学生体验到歌曲情感,就是对内在美有了一定的感受,而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歌曲的情感、内在美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是创造美的一种表现。

学习民族音乐可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我们应让民族音乐成为孩子们成长的摇篮,让孩子们在民族音乐这块瑰宝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2]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

[3]杨红.新世纪中国传统音乐的构想.中国音乐,2001,(1).

民族音乐范文篇6

随着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竞争的日趋激烈,文化及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以美国为代表的许多发达国家,凭借自身强大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大力推进文化及其产品的输出,包括音乐、电影、图书、动画及其衍生产品在内的文化及文化产业的开发与销售,使其成为展示国家实力、传播价值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的重要渠道。在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过程中,美国不仅获取了巨额的经济利益,而且获得了巨大的政治利益,增强了美国文化的吸引力与渗透力,极大地提升了美国的国际形象,推动了美国文化在全世界各地的扩张,把美国塑造成全球化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代表。而日本、韩国同样不仅重视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注重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日本在加强发展经济建设,推动科技产品创新的同时,还积极采取措施,把文化及其产品的出口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不仅在政策层面上积极鼓励并支持文化企业的发展,而且还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通过完善法律、法规等方式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日本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明确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制定并实施《文化产业振兴法》、《知识产权基本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大力实施“文化立国”战略,鼓励支持国民通过各种渠道,大力推介日本文化,努力建设并实现政治大国的战略目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近60%的动漫产品是由日本制作的,这些动画影片的播放时间超过世界各电视台播放总时间的半数以上,对不同国家的年轻人的影响不可低估。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软实力的价值已经得到了人们高度重视。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音乐市场不断发展,民族音乐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并逐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民族音乐与文化市场、文化经济之间的联系。民族音乐与文化经济之间的联姻,正日益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民族音乐文化必将构成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必将成为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民族音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纵观西方发达国家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现状,我们看到,虽然我国拥有丰富的民族音乐文化资源,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一方面,民族音乐在很长时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珍贵的音乐历史遗产没有得到有效保护,从事民族音乐表演以及教育等方面的人才比较匮乏。另一方面,民族音乐的受众群体以及文化环境还没有完全培育起来,而且受到了西方流行音乐的严重冲击。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市场化程度不高。当前,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民族音乐要想得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能够走向市场,满足市场的需要。尽管有一些民族音乐,如《唱山歌》、《纳西古乐》等得到了音乐演出市场的肯定,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但是,总体来说,民族音乐与市场之间还存在明显的脱节现象,不能满足音乐市场、演出市场的需求,也就不能创造出经济效益和规模效益。毫无疑问,我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被,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制约,没有将各种音乐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无法将资源优势转换成为规模效益与经济效益。

(二)政策和措施不够完善。在民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并发挥政策的导向和扶持作用。在当前阶段,由于民族音乐的发展还面临着很多问题,亟待政府的政策和措施的支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政府行为与政策等是推动民族音乐健康发展的重要环境,民族音乐发展的相关政策会对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产生出直接的影响。在当前民族音乐发展的初级阶段,不仅需要资金、基金等的投入,更需要政府政策、制度以及措施等的扶持。应该看到,当前政府推动民族音乐的发展的政策还缺乏整体宏观布局,许多地方虽然制定了扶持民族音乐发展的政策,但是这些政策还缺少实质性的内容,主要停留在提出概念的环节。政策与措施的缺失,不利于民族音乐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民族音乐文化经营主体规模小。在当前阶段,由于对民族音乐文化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民族音乐没有得到有效保护。还有大量的民族音乐表演单位虽然存在,但是规模小,经营比较分散,社会集约化程度不高,市场影响力明显不足,因此,普遍缺乏发展后劲。在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还比较粗放,造成对民族音乐资源的浪费与破坏。同时,由于规模小,在艺术创新以及市场宣传推广等方面的力度不够,很多民族音乐艺术只能在偏远农村表演和演出,市场空间比较狭小。

(四)专业技能人才较为匮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文化属于知识型产业,不仅需要掌握音乐文化发展规律的专业人才,而且需要熟悉市场环境懂得策划经营的技能人才,尤其是经营管理人才。而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条件的限制,民族音乐发展中人才匮乏现象极为严重,不仅缺少开拓音乐表演市场的营销人才,也缺乏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开发和创新的经营人员和策划人员。

三、发展民族音乐发展的对策和措施

当前,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还面临着各种问题,社会影响力还比较弱小。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民族音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认真做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以及开发工作,努力凸显民族地方特色。在当前阶段,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特定的民族音乐资源。因此,要高度重视做好民族音乐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理工作,通过对民族音乐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整理,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在对民族音乐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与全面整合的基础上,推动民族音乐文化艺术的创新,要结合现实的需要,创作出一批既体现时代特征又能够满足市场需求的音乐艺术作品。同时,要在政府机构、文化企业以及表演者等深入合作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文化资源进行开发,努力打造出一批贴近现实生活、凸显民族地方特色的精品音乐项目。

(二)积极创建民族音乐艺术品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族音乐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构建民族音乐艺术品牌,通过特定的品牌经营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应该看到,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是我们发展民族音乐的独特优势。在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发挥这个资源优势,同时还要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积极培育创作出音乐艺术精品和文化品牌,形成强大的差异化优势。因此,要结合实际,通过举办区域性民族音乐文化节等方式,认真做好民族音乐的宣传推广活动。一方面,要积极邀请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节进行广泛深入的报道,为民族音乐文化的推广提供有效的展示平台。另一方面,要借助报刊、网络、电台、电视等新闻对民族音乐文化节进行全程跟踪,以新闻、广告、专题、连载等方式全面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通过集中有效的宣传,使民族音乐艺术的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三)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资金支持力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族音乐文化逐步得到社会的重视,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开放,民族音乐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将会得到有效扭转。民族音乐艺术也吸引了很多民间资本的参与,很多民间资本开始投资兴办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演艺企业。同时,要根据国家相关政策,政府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文化产业进行资金扶持的相关政策,在制定政府年度预算计划时,要对民族音乐文化项目的发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逐步增强这些民族音乐文化项目自我发展的实力。同时,对于民族音乐文化项目,要在税收、管理、工商、金融、交通、城市规划等方面给与支持,通过“政府宣传,政策引导,多方配合,企业主角”的模式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增强民族音乐发展活力。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要大力实施人才战略,提高民族音乐文化人才的培养质量。一方面,建立民族音乐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大力培养既熟悉现代市场经济规律,又掌握民族音乐文化知识和市场运作方法的技能人才,另一方面,要逐步完善民族音乐艺术人才的储备、管理以及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创作成果以及经营实绩为主要衡量标准的人才观,充分调动民族音乐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民族音乐文化发展的活力。

(五)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以及研究机构的作用。高校民族音乐教育及研究,有助于培养出一大批从事民族音乐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的人才,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要支持高校在开展民族音乐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同时,积极参与民族音乐的保护和开发工作中,这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使学校的民族音乐艺术的研究成果可以快速地转变为面向市场的舞台剧目,而且有助于加强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及学术研究工作与市场之间的有效结合了,促进民族音乐艺术的保存、传播和发展。

四、结语

民族音乐范文篇7

优秀的民族音乐是前人及现代人音乐文化的结晶,也是我国未来音乐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通过对民族音乐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多地感受民族音乐文化蕴藏其中的民族精神,这样才能对民族音乐产生强烈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并且把音乐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经过不断努力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随之提高。在高校的音乐教学中要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说高校音乐课堂的设置也就要更加完善。以欣赏少数民族音乐为基础,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了解中国音乐历史,了解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了解少数民族音乐在中国音乐发展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些对于增强大学生民族凝聚力、认同感及传承、弘扬少数民族音乐文化,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重视少数民族音乐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1.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少数民族音乐知识使学生提高自身音乐素养。多年来,高校音乐课程的开设多以汉族音乐为主,很少涉及少数民族音乐,使得少数民族音乐不能被广泛地传承下来,这是高校音乐教育一个失策。

2.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音乐是一个多元性的,认识到少数民族音乐是属于中国民族每一人。

3.在学生学习和欣赏少数民族美妙的音乐时,能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背景,了解少数民族人民的纯朴善良的人生观,了解少数民族几千年来所传承下来的音乐文化。

4.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的学习,再进行实地考察,以增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的热爱和浓厚的兴趣。

5.高校音乐教育不仅是学习和研究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手段,并且也是发扬和传承少数民族音乐的重要途径。

民族音乐范文篇8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传承;音乐教育;创新

一、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异同

多年来,我国高校教育推崇儒家思想,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仁、义、礼、智、信,而音乐只能作为一种艺术形式被传承。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创立,代表着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开启。随后,受西方音乐教育体系的影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沿用“前苏联奥德音乐体系”,并呈现出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与高校音乐教育相比,民族音乐经历了更漫长的历程,民族音乐起源于人们的日常劳动,然后在一代代人的心口相传下,具有时代气息的民族音乐形成。可以说,民族音乐既体现地域文化,又反映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河北的笙管为例,其代表了比较完整的礼仪习俗,因此,音乐传承是高校音乐教育以及民族音乐传承的共通点。但是,具体而言,民族音乐传承更讲究师徒之间的口传心授,是文化底蕴以及民族文化生活的传承,属于经验教育法。而学校音乐教育,通过构建一个整体的框架,形成抽象的音乐体系,对音乐进行分类,人们音乐创作灵感多来源于分散的知识点,这也是民族音乐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的本质性差异。

二、高校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关系

高校音乐教育是对民族音乐文化的完善与发展,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包括很多类型,但不论是中小学、音乐院校还是普通高等院校,都注重传承中西方传统优秀音乐文化。可以说,民族音乐文化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材料来源,需要在日常的授课中融入民族音乐文化。只有这样,高校教育才能充分彰显自己的特色,也有利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发展,从整体上来看,我国的每一位学生都要把民族文化的发扬作为自己的责任,高校音乐教育也需要着重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文化的传承离不开高校教育这一重要的途径。

三、高校民族音乐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完善策略

首先,教材建设。教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根本,教材从一定意义上而言浓缩了民族音乐的精华,是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代表。通过阅读相关的教材,我们能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民族音乐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因此,国家教育部相关政策制定部门要注重高校音乐教材的编写,教材内容不仅涉及面广,注重地域性,融合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而且要具备积极向上的力量,带给学生精神层面的愉悦。例如,教材既要涉及草原空阔的风格,还要引入蒙古族音乐腔调。当然,音乐教材也要有重点和次要之分。一般而言,本地区音乐的重要性大于整体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另外,我国是拥有五千年文明的历史悠久的古国,在教材中要注重引入我国本土民族音乐,发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其次,课程设置。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逐渐提升,音乐作为人们精神层面的食粮,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音乐为伴,充分发挥音乐舒缓心情、释放压力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音乐教育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注重把民族音乐与其他科目相结合,中西方音乐相结合,并注重从小学生入手进行音乐素养培训,调动小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发扬音乐文化。再次,师资培养。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是高校音乐教育的核心力量,一名优秀的音乐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提高学生的音乐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因此,高校要加大对音乐教师的培养,以考试考核和进修学习等形式,激励音乐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素养以及教学水平。此外,加大民族音乐专业课程的设置,为音乐教师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让教师真正地热爱上音乐,并且以传承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作为荣耀,把传承我国音乐文化作为一种使命与责任,进而提升学校的音乐教育水平。最后,体系建设。众所周知,高校音乐教育以及民族音乐传承都需要有一套民族音乐体系作为支撑,而民族音乐体系的构建需要各专业领域人士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而民族音乐体系的构建是一项纷繁复杂的任务,大到高校音乐学科领导,小到每一位音乐学习者,都需要为音乐体系的构建贡献力量,为高校音乐教育学教材的编写献计献策。与此同时,高校也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氛围,为民族音乐教师的再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正能量,让民族音乐走上一条正规化道路。可见,我国也要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民族音乐体系,民族音乐的传承才会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刘舒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创新[J].音乐创作,2017(12):167-169.

[2]王小青.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视角下的高校音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7,37(17):121-122.

民族音乐范文篇9

关键词: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较大文化而言,“民族音乐文化”虽然只占一小部分,但小文化却能发挥巨大的作用,通过民族音乐文化的陶冶,对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大有裨益。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解析

文化指涉及知识、道德、信仰、艺术、风俗、法律与社会人所具备的部分能力与习惯,其基本要素乃传统观念与价值,其中,以价值观最为关键。对照文化概念,在民族音乐教育中很少提及相关文化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等,更谈不上传统观念与价值观,这导致学生在民族音乐学习中缺乏文化归属感,自然也缺乏对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本研究解析民族音乐文化,主要涉及观念与价值、语言与符号、规范体系、物质形态四大方面。(一)民族音乐文化的观念与价值。民族音乐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主体,更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经典表达,这也体现在音乐观念与价值体系的表达层面,即“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换言之,一个人的教育始于诗,规范于礼,成熟于乐。可见,古代乐乃统一和谐之意,具体体现在社会、人际、精神的和谐。(二)民族音乐文化的语言与符号。就语言归属而言,中国隶属于汉藏语文化圈,而汉藏文字对各民族音乐风格的规范十分典型,民族音乐借汉藏文化语言及其符号加以沟通、交流,创造了各民族形式多样的音乐风格与类型,打造出灿烂多姿的音乐文化。汉藏语言体系是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思想与行为统一的基础。(三)民族音乐文化的规范体系音乐规范体系,即规定音乐结构的标准。就社会学视域而言,音乐规范体系就是特定状况下施展音乐行为、思考和感受音乐的方式。就我国民族音乐文化而言,并未规定音乐只是一个“纯听觉”的艺术,其涉及诗、舞、乐,早在汉族戏曲中就已经出现诗、舞、乐综合形式。在儒教、道教、佛教中,音乐已内化为人的内心修养。(四)民族音乐文化的物质形态。民族音乐中,丰富多样的乐器就是音乐文化长期积淀的物质形态,其与文化形态的表现密切相关。有似汉语声调的古琴乐器,还有与蒙古族长调音色完美融合的马头琴、直率的京韵大鼓、细腻的南方小三弦、音色文雅的广东高胡,此类乐器的物质形态与文化有机融合,呈现了地方音乐风格独特的文化内涵。

二、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

(一)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永葆传统文化活力。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乃民族音乐艺术之精华,集中体现了民族的审美情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民族音乐的地域特色十分鲜明,是各民族生产生活的综合体现,也是各地风俗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呈现。民族音乐是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形式丰富多样,而且群众参与度高,因而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聆听民族音乐,不仅可以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还可感受深深根植于民族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在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永葆我国传统文化活力。(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益于培育优秀的音乐人才。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被各种新鲜事物吸引,加上西方文化的侵袭,导致民族音乐文化逐步淡出大众视线,这对民族音乐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学校教育应将推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作为重要使命,将民族音乐文化纳入教育体系之中,加强音乐人才培育,积极促进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助于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民族音乐,理解民族音乐文化,感受独特的民族气质与情感。因此,音乐教育应以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为基础,为社会培育大批高素质优秀音乐人才。

三、音乐教育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路径

(一)总结“口传”文化,构建民族音乐理论体系。本质上,民族音乐文化属于“口传”文化,传统民族音乐教育方法也多为口传心授,凸显出其灵活性、个体性与多元化特征。虽然孔子曾提出“有教无类”的观点,但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音乐教育从来都没有广泛普及于大众之中,社会培育音乐人才也多以官方培训、民间自由传习等方式进行。大众学习音乐或因实用需求而拜师求艺,或因爱好而自由传习,中国民族音乐文化就是在如此教育方式下不断传承的。现代音乐教育打破了传统口传心授的方法,转而以音乐教材开展教育,具有集中化、规范化、统一化等特点。现代音乐教育体制否认了我国传统音乐教育方式,导致民族音乐文化陷入“失语”“无语”之境地。音乐传承不能仅仅依凭乐谱传声,更需创造性、开放性的“口传心授”,如此方可凸显民族音乐文化的价值。因此,学校应积极总结“口传”文化,98构建起与西方音乐体系价值定位相同,涵盖传统语言学、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在内的民族音乐理论体系,为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夯实基础。(二)运用“社会大课堂”营建民族音乐传承环境。现代音乐教育多以课堂为主要形式,但我国民族音乐的精华大多在民间。因此,可推行校外教学模式,运用“社会大课堂”营造一个良好的民族音乐传承环境。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加强理论知识学习,而在“社会大课堂”上对理论加以实践,深入民族音乐环境之中,主动接受其熏陶。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风俗文化,各民族音乐风格根植于独特的风俗文化中,学生深入其中可了解民间音乐与民俗文化的关系,理解何为“俗中有乐”,何为“乐中见俗”。音乐教师要定时、定期深入各民族群众中采风,还应带领学生外出采风。此外,为传承民族音乐文化,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政策,加强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与弘扬力度,增强大众的传承意识,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学校作为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阵地,应积极发挥主体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讲座、比赛、歌舞剧演出活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接触、感受民族音乐文化无穷的魅力,自觉学习之、传承之、弘扬之。(三)优化教材内容,加强民族音乐课程建设。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分支体系庞大繁杂,是国家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材的缺失影响了民族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有些学校虽然开设了民族音乐课程,但缺乏教材,教师不得不自编教材。如此缺乏规范性、系统性、科学性的教材导致学生难以系统、科学、完整地学习民族音乐理论,更无力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为此,必须加强民族音乐教材建设,使优秀民族音乐理论进入课本,做到既不失民族音乐文化特点又能彰显本地音乐文化特色。在教材内容方面,应选择具有积极向上价值观的民族音乐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民族音乐的同时,感受到其厚重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要加强民族音乐课程建设,不仅要开设民族声乐课、器乐课,还应将戏曲搬上课堂,全面推行民族音乐教育。此外,学校可根据情况开设少数民族音乐课,或在中国音乐史课程中增加少数民族音乐史的分量,还可依循地域特点与民族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地方乐种的少数民族音乐教育。

四、结语

在当代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中,众多学者常以“失语”“无语”形容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社会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在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断裂导致我国音乐文化记忆日渐消退,致使中国音乐与全球音乐文化交流时面临“失语”“无语”的尴尬境地。为此,音乐教育工作者应充分意识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对于坚守我国音乐文化记忆的重要性。面对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与各类文化的不断侵袭,音乐教育工作者应秉持民族音乐文化观念,积极学习民族音乐文化语言与符号,构建完善的民族音乐文化规范体系,弘扬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李松,樊祖荫,张欢,等.对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反思———“第三届全国高等音乐艺术院校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术研讨会”主题发言[J].中国音乐学,2013(1):12-23.

[2]马琼.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国音乐,2007(4):217-219.

[3]蔡毅.论中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艺术教育,2008(7):62-64.

[4]唐禹.探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论下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8):242-243.

[5]鞠荣丽.浅析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3):94-95.

[6]范雨涛,刘汉文.论学校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传播———以羌族传统音乐学校教育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8,39(8):220-225.

民族音乐范文篇10

【关键词】民族音乐;中学;音乐教学;渗透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和教学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中学教育阶段,音乐这一学科具有知识面广以及曲风多样化等特点,是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素养的重要教育资源。初中音乐教材中含有很多民族音乐,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民族精神以及意志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为学生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

众所周知,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文化形态和民族精神以及民族追求等内容的一种具体体现形式,并且民族音乐风格及内涵较为多样化,不同的民族具有其特定的地域风情与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族音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并通过紧密联系实现两者的共通和辉煌发展。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民族音乐能使学生的民族情感教育得到强化,通过民族音乐的学习,让学生用歌声对祖国的大好山河和人民以及英雄人物进行歌颂和赞颂。同时,将民族音乐长期融入到音乐教学中能够实现学生民族情感培养的有效渗透,让民族情感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从而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民族音乐是我国的重要象征之一,也是其他国家了解我国文化和文明的重要桥梁,所以,加强民族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是每一位音乐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而且民族音乐教学不是单纯进行民族音乐知识的传授和讲解,更主要的是向学生展示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地位,从而使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得到加强。因此,在实际开展中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讲解并渗透民族音乐有关知识,使学生认识并感受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民族音乐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笔者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当下流行的凤凰传奇组合的歌曲,还有周杰伦的一些歌曲也带有民族风,这些流行的音乐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起到逐渐渗透的效果,从而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到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利用民歌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音乐

对于当前的初中学生来说,对民族音乐是较为陌生的,特别是民族音乐中的一些乐器很多学生并不了解与熟知。针对这种情况,音乐教师可以将民歌教学作为切入点,将学生较为熟悉并且旋律优美的民歌教给学生,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认知和了解民族音乐,从而调动学生深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例如,笔者在实际音乐教学中选用了学生较为熟悉的《茉莉花》和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以及蒙古族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让学生感受民族音乐的优美旋律。而后,笔者又让学生主动寻找当地或者自己熟知的民歌以及民族音乐,让学生为大家歌唱,学生能够很快回想自己熟悉的民歌,像《达坂城的姑娘》《辣妹子》《九九艳阳天》和《浏阳河》等,同时也能总结出像宋祖英和阎维文以及阿宝等著名的民歌歌唱家。此外,笔者让班级内会唱民歌的学生担任“民歌音乐教师”,从而能够带领全班学生唱民歌,使全体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热情和积极性得到提升和加强。

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加强民族音乐教育

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大众文化和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音乐艺术中的瑰宝,在内容和形式以及内涵上都有着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特点。在全球文化融合发展的环境下,我国很多中学生热衷于西方的摇滚以及流行音乐等,而民族音乐的内涵较为丰富,并且曲调等要难于流行音乐,所以,学生很容易产生抵触心理。针对这一情况,音乐教师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方式以及渠道实现民族音乐的有效渗透,让学生感受并体验民族音乐的婉转曲调,进而使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更加深入。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多样化的娱乐活动,以此加强民族音乐教育。例如,可以与其他学校联合举办民歌歌唱大赛,或者举行民族乐器演奏会等,让学生参加民族音乐的相关活动,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及民族歌曲所带来的震撼。此外,音乐教师还可以鼓励班级内擅长民族音乐的学生组建乐队或者合唱团,也可以邀请当地的民族音乐家来校园开展讲座等活动,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以及乐器等产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自主学习民族音乐的意识得到加强,最终实现民族音乐教学的有效渗透。

四、即兴创作民族音乐,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著名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提出“音乐活动是人类最自然以及最原始的行为”这一言论,也就是说,演奏是时间较为久远,并且是人类音乐文明中最自然的实践活动。从本质上来讲,音乐教学实际上是教师与学生互动并共同创造的过程,高水平的音乐教学过程一定充满创造氛围,并且能够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音乐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寻找民族音乐创作的灵感,并自主创造民族音乐,从而使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创造力得到提升。在实际初中音乐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可以组织与音乐相关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聆听民族音乐,并跟随民族音乐的律动以及节奏等加入自己的演奏想法等,让学生在主动参加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以及才华,从而使学生的表现欲望以及创造思维得到激发,最终使学生在民族音乐方面的创造能力以及思维等得到锻炼和培养,真正实现素质教育下民族音乐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与培养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国家人才的后备力量,当代中学生必须积极承担起继承和发扬民族音乐的重大责任,从而使自身爱国之情以及民族情感等得到强化。因此,在初中阶段的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一定要加强对民族音乐教育的重视,采用合理的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民族音乐的魅力和价值,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通过民族音乐的有效渗透以及实践锻炼等培养学生音乐方面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真正爱上民族音乐,最终达到在中学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民族音乐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默.让当代中学生了解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在课堂中渗透内蒙古民族民间音乐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4):199.

[2]陈坤.论中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J].新校园,2013(06):119.

[3]谭欧婷.论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教学[J].都市家教月刊,2012(02):4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