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课堂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6 12:37:38

美术课堂

美术课堂范文篇1

[关键词]美术教学;课堂辅导;辅导方法;作业讲评;自评与互评

课堂辅导,是现代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从理论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知识,往往要通过大量的课堂练习和实训得以真正理解与把握。偏重于技能技巧类的学科,则更是如此。古人讲“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修行”就是课堂练习与实训的完整过程。“修行”的过程就是个人“参悟”的过程,在古代,师傅一般是不会参与徒弟“修行”过程的,徒弟修为的高下,全靠徒弟的个人悟性与努力的结果。因此,师傅一生培养出来的高徒,往往是凤毛麟角。现代教育,赋予了师徒关系以全新的含义,班级制的教育管理模式,使教师要同时面对数十名同学。所以,传统的“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的观念,显然不能与之相适应,教师不仅要进行完整的理论讲授和示范,更重要的是要在学生课堂练习和实训过程中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以帮助学生进行有效“修行”“参悟”,从而达到“顿悟”的境界。好的教师,往往能通过正确的辅导方法大大缩短学生的“修行”时间,提高“修行”效率,较快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技巧。因此,教师掌握正确的辅导方法,对学生技能技巧的训练至关重要。辅导的方法有很多种,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辅导方法,但归根结底是因材施教。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心理、兴趣、性格、智力以及家庭环境等各种因素,综合分析,制定出特定学生的特殊辅导方案,以便因材辅导。辅导过程从来不是干巴的、枯燥的,营造轻松、愉快、平等的课堂辅导氛围,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也是辅导课成败的关键所在。辅导的技巧其实就是一门教学艺术。为了使美术课辅导教学环节更有效率、更具魅力,使学生更有兴趣、更有收获,教师了解和掌握几种关于辅导的方法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重点阐释。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

(一)掌握学生家庭情况及学习背景。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家庭走访、查阅学生学籍档案等方式,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及学习背景,以便掌握学生学习现状的第一手资料,并根据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辅导方案。比如教师或科研型家庭出身的,或者从小学习绘画时间较长的、绘画基础扎实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容易上手,能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对于该类学生的辅导,就应以启发、引导为主;单亲或问题家庭出身的学生,往往性格孤僻,思想偏执,不善交流,教师在辅导时则应关爱耐心、精准辅导。(二)了解学生心理特征。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会直接影响其行为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谈话交流、集体活动等形式,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状况,以便制定相应的辅导方案。1.缺乏兴趣型兴趣是学习上最好的老师。这类型学生可能从内心并不喜欢美术专业,心理上对美术课有抵触情绪,缺乏学习兴趣,不善于主动思考,得过且过,完成作业总是应付差事,从不与其他同学交流学习心得,从不主动向老师提问,甚至缺少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2.缺乏目标型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的动力和出发点。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不明确的学生,经常会给自己学习成绩差寻找一些客观因素,把学习的目标归因为“给父母学”“给老师学”等,消极对待学习。3.缺乏毅力型这部分同学对美术专业有一定的兴趣,开始时热情高涨,但在学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回避,缺乏迎难而上的勇气和精神,对于稍有难度和复杂的画面,嫌其麻烦、太累,不愿思考,缺乏钉钉子的精神和毅力,意志较为薄弱。4.缺乏上进型由于受到家庭条件、社会背景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同学对学习态度冷漠、得过且过,总认为自己家庭条件好,父母已经给自己规划好了今后的人生,不需要太多奋斗,思想上缺乏上进,行动上较为懒散,甚至有厌学情绪。针对以上学生的不良心理表现,教师应制定出不同的辅导措施,进行心理干预。通过欣赏优秀美术作品、观看大师之路影像资料、举办学生画展等形式,让学生感悟美术、理解美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有教无类”是教师对以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教学辅导的基本原则。教师应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对所有同学一视同仁、平等相待,承认学生在认知、理解及能力方面所表现的差异水平,针对每个学生的个体特点、身心条件、智力水平,制定不同的措施加以辅导,让每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和竞争的机会。(三)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为了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评估和管控,建立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举措。学习档案根据学习时段可分为:单元课学情分析、期中测试情况分析、期末成绩情况分析、年度学情分析等。子项目可分为:思想状况、学习兴趣、目标达成、学习成绩、同班类比、综合评价等。

二、灵活的辅导方法

(一)集体辅导。集体辅导是教师面向全班学生的一种辅导模式。教师在学生课堂练习过程中,针对多数学生在练习时出现的共性问题,需要及时提醒并予以纠正。可暂时终止课堂练习,组织全班同学,统一讲解,短时演示,深入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解决办法,使全体学生在思想上对产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达成共识,然后再让学生恢复作业练习。集体辅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随机性和及时性两个特点。发现问题时,应果断停止学生作业练习并予以辅导,使学生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得到解决。集体辅导在时间上不宜太长,要解决的问题只是点而不是面。只要在一次集体辅导中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解决了一个问题,那么,这次辅导就算是有效而成功的。(二)分组辅导。分组辅导即“分层辅导”。就是将全班学生按成绩或能力划分为几个小组,同一水平或相近的学生组成一组实施辅导。将班级学生按层次分组,并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辅导方法,这样既能照顾到面,又能照顾到点,可在单位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辅导效率。所以,分组辅导是美术专业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之一。分组辅导具有即定性和即时性两个特点。即定性分组辅导是按照学生学习成绩和接受能力进行分组,其成员在一段时间甚至一定的时期内,人员结构相对稳定,课堂练习中的优缺点基本一致,认知水平、理解能力与表现能力基本相同。即时性辅导则更注重小组成员的个体差异,重点解决作业练习中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教师可临时召集组合并进行辅导。分组辅导既可以根据能力分组,也可以根据兴趣分组;既可以实施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实施不同的教学内容等,完全取决于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学情分析。这样做,既能照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需求,又能照顾到少部分学生的个体差异;既能有效推进整个教学进度,又能较好完成各课时的教学任务;既能使“快”的同学吃饱,又能使“慢”的同学跟上。因此,分组辅导是整个美术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美术专业课教师体现辅导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三)个别辅导。中国传统的绘画教学模式就是“师带徒”,基本教学方式就是一对一。清末民初,由于受西方现代教育思想影响,“班级教学”逐渐取代“师带徒”教学模式。但“班级教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许多弊端,比如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等,尤其美术教学,更是如此。因此,照顾学生个体差异、张扬学生性格特点,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必要的个别辅导就是对“班级教学”辅导模式的补充。个别辅导是指在班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极少数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所出现的极个别问题,实施临时而短暂的教学辅导。教师根据课前准备情况,基于学生个人学习档案,对本班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了如指掌,个别辅导才能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效果才能明显提高。通常情况下,个别辅导人数不宜过多,辅导时间不应太长,辅导的对象主要是班里学习成绩最好和最差的学生,紧抓典型的和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同学就可以,实施“枣核两端”辅导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生更优秀,并在全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使学困生有所收获,增强自信与学习兴趣。教师在实施个别辅导时,切忌对个别同学的辅导时间过长,这样做会使其他同学感到被冷落和被轻视,自尊心将会受到伤害,从而对教师产生偏心偏爱的印象,久而久之,势必会影响到师生之间的感情,甚至对教师产生逆反和对立的情绪。在以往众多的实际教学案例中,这样的经验教训并不少见。

三、多层次的作业讲评

作业讲评是美术教学辅导活动中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作业的展示,师生可以共同感受、议论、切磋、沟通、理解作业中存在的优缺点,并对下一步的练习提出整改措施。作业讲评既是对前一阶段作业练习的小结,同时也对下一阶段的整改指明了方向;既要有评价,也要有措施;既提出表扬鼓励,也应有批评教育。作业讲评有利于全体同学平等地建立自信心,同时还能使全体同学获得一个开放交流的环境和机会。作业讲评时间一般选择在单元课堂练习的课中或课后。(一)集中讲评。集中讲评是指教师针对全体学生的作业,面对面、点对点,直观地进行分析、讲解和评价。在学生作业练习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如果教师发现大部分同学的作业存在许多共性问题,应及时暂停练习,并将所有作业集中张贴展示,逐一分析,统一讲解,肯定优点,明确不足,为下一阶段学生作业练习指明整改方向。在对学生作业的评价环节中,教师应以表扬鼓励为主,指明不足为辅,增强学生自信,激发学生兴趣,使每位同学都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下个阶段的作业练习中。在集中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营造宽松、愉快、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幽默的语言、恰当的提问、短暂的演示、诙谐的评价,都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这样的氛围中,即使面对老师尖锐的批评,学生也能愉快接受,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二)教师点评。教师点评是把学生作业中最典型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课堂作业展示出来,进行深入分析和讲解,以便起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作用。点评时教师要面对全体学生,告诫学生这些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在你的作业中同样存在,从而达到全体共勉的效果。点评学生作业时,教师要全力挖掘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画面整体画得好的要表扬,局部有特点的更要表扬,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老师对其学习成效的尊重和肯定,激发学习兴趣和挑战自我的勇气。学生对自己用心完成的作业,容易自我满意,渴望大家了解并获得认同,而获得老师的认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作业完成较差的同学如果能从老师那里获得些许肯定,同样会有某种成功感,学习兴趣就不会受挫。当然,点评时一味的肯定和鼓励,对学生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往往不能切中要害。所以,点评中对问题的指向一定要精准而明确,要将问题掰开揉碎、讲深讲透,从而使学生心悦诚服。(三)自评与互评。同学之间的互评与自评,是作业讲评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就是发展学生主动精神,开发学生自主潜能。为了突出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解读自我、让别人理解自我的空间,在课堂上同学之间的自评和互评活动,无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自评与互评时,全体师生应参与其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想方设法诱导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自评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挑战自我,敢于对自己的作业深入剖析,指明优劣,并在分析和解读的过程中逐渐培养一双敏锐的慧眼。在互评环节中,尽可能使学生克服照顾面子、你好我好的好人主义思想,既敢于扬长,更敢于揭短,使互评环节不落俗套,真正起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效果。

总之,美术课堂辅导,既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辅导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更要有不同的辅导措施。教无定法,教亦有法,好的课堂辅导能使学生枯木逢春、点石成金。轻松而有效的辅导课,对学生接受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以及今后人生的发展,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203-207.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7-10.

美术课堂范文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美术;资源平台;高效课堂;介入时机

当初中美术课堂“结缘”信息化时,美术课堂不再是平面的、静态的“单轨道”,而是摇曳生姿的“多轨道”:资源上,天光云影共徘徊;课堂上,千树万树梨花开;介入时机上,该出手时再出手。以信息化为媒体,学生或登高望远,或探幽觅境,或沟通古今,或穿越时空,尽情沉浸在美术王国中而“喜不自禁”。或许,新技术带来的不仅仅是“外环境”的改变,而是孩子们“内环境”的嬗变:视觉触觉经验更丰富了,艺术表现力更敏锐了,孩子们在技能提高和品性纯化的双轨道上阔步向前。

一、资源:天光云影共徘徊

美术资源从哪里来?可以从生机盎然的现实中来,当然也可以从摇曳生姿的数字信息化中来。无疑,当美术学习“结缘”信息化时,美术资源的获取显得高效、便捷、全面。关键就在于,教师从繁如牛毛的信息中,是否选择了有利于锻造和滋养学生的最佳资源。从“书到用时方恨少”到“天光云影共徘徊”的华丽转身中,教师强烈的资源捕捉意识和重构意识不可或缺,当然教师的高度警觉和敏感也同样不可或缺。比如,教学《画画你我他》时,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展示李咏、潘长江、姚明等人的漫画头像———可以呈现这三人的多种动态形象:夸张的、胖的、瘦的、“三头六臂”的……甚至是某个局部的,如徐徐展开的李咏的“巨大、特别、鲜明”的颧骨……信息技术网络中的美术资源可谓“汗牛充栋”,比如上述所谓的头像资料更是在网络中“铺天盖地”,如何“为我所用”,如何恰到好处并成功地滋补于课堂教学,关键就在于教师的甄别、筛选、重构、后期加工等要经过反复的深思、梳理和考量。

二、课堂:千树万树梨花开

高效的美术课堂一定要有一些实实在在的凭借和抓手,不能“隔空对话”。窃以为,这个“凭借和抓手”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支撑下的情境设置。借助多媒体,打开的不仅仅是资源之门,也是学习之门和情境之门。情境愈多元,学生愈有可能开启美术创意之门;情境愈高效,美术课堂愈有可能朝着“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方向挺进。《画画你我他》的教学,可以先通过媒体展示8种脸型:田、甲、由、申、目、国、风、用,至此,孩子们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一张独特的脸。然后进一步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某一张五官中的“眼睛、眉毛、鼻子、嘴巴”等,或暂停、或快进、或重复、或放大、或缩小、或呈现整体、或彰显局部……多角度丰富学生的认识和体验。现实中,孩子们见识过不少五官各异的人,然而,当数字化技术把这样的多样性真实演绎在大屏幕上时,效果更立体、更逼真、更细微,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介,创造一个鲜活的、真实的、丰满的、独特的个性生命画像,不正是美术活动中极为有趣的创举吗?

三、慎思:该出手时再出手

曾有专家言:“所有关于教育的技术、模式、方法的改良都是有限的,除非它能把……的人彻底唤醒、彻底激活,否则便没有意义。”[1]这里的“有限”给我们以警醒,也给我们以慎思。实际上,“有限”并非指技术本身的“有限”,而是指技术的介入时机和路径方面的“有限”。数字化技术“登台亮相”的时机不一样,教学效果、走向、发展也就不尽相同。仍然以《画画你我他》的教学为例,一教师在新课伊始通过信息化技术出示了一个“威风凛凛”的韩红,然后让学生说说人物表情,并力争通过脸型、发式、表情等自己创作一幅肖像漫画。课后,从收上来的作品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的画像都是“威风凛凛”的样子:表情、五官和颜色都一模一样,怎一个“像”字了得?无疑,如果一切都有现成的“表情图”,孩子们还创意什么?难道“沉稳的韩红”不可以吗?“害羞的韩红”不可以吗?如果某个被提前定位的形象让学生总是被动地“按图索骥”?课堂还“千树万树梨花开”吗?基于此,数字化在美术教学中介入时,一定要“该出手时再出手”———不是拘囿、限制、扼杀学生的创新力,而是打开、丰富、激活其思维力、想象力和创新力。数字化信息技术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当它自然而然地介入时,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在萌发、创意念头在汩汩而出,美术核心素养一点一滴地在形成。而这,不正是美术学习中应有的风景吗?美术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流连在这样的风景中渐行渐深。

参考文献:

美术课堂范文篇3

关键词:民间艺术;美术课堂;教学实践;创新

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特点,如清新明快、活泼健康、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等,体现了中华民族劳动人民的审美观念和追求幸福的美好愿望。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人格精神的重要反映,对现代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注重应用民间艺术,将民间艺术的美术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效融入美术教学,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创新,将民间艺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一、在民间艺术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美术创作者必须具有独特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在民间艺术教育中,教师要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能够通过创新在创作中提炼民间艺术元素,推动民间艺术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学习、鉴赏民间艺术,激发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学会主动欣赏民间艺术,分析其独特的艺术价值。教师应借助现代创意和美术教学形式,将民间艺术引入课堂教学。教师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理解,最终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注重挖掘民间艺术作为美术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创新,注重对民间艺术的挖掘,不断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的资源。教师应选择雕刻、绘画等艺术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赏析民间工艺品的艺术制作流程。教师应让学生从审美和技艺等方面赏析、研究民间艺术,让学生能亲身感受、真正领悟民间艺术的特点,从而丰富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学生在鉴赏民间艺术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艺术洞察力,进而提升造型能力,将民间艺术的元素融入美术创作思维。同时,学生从技术、文化等方面学习民间艺术的特点,并将这些元素运用在创作中,能够充分体现民间艺术与美术教学相结合的优势,并且进一步促使学生提高创作水平,丰富创作内涵,最终使教师获得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民间艺术融合美术教学课堂的创新实践

美术教学注重对学生灵感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而课堂教学离不开实践创新,教师应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锻炼。现代民间艺术重视写意造型理念,艺术家按照实践、审美、创作等要求,提高作品的情感表现力,让作品更加具有艺术气息,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产生艺术价值。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挖掘民间艺术,了解民间艺术中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如,春节前,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鉴赏年画民间艺术,观察、思考其造型和构图的特点,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根据不同的年画风格,用自己的语言阐述对其的印象,从而了解年画的创作寓意。此外,还有很多民间艺术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在民间艺术中挖掘教学资源,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艺术气息,帮助学生提高欣赏艺术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创作水平。

将民间艺术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是弘扬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美术课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民间艺术与美术课堂教学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课堂教学创新,将民间艺术有效融入美术课堂教学,真正展现现代民间艺术的文化特征,提升美术作品的历史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莫愁.浅析高中美术课程中进行地方传统文化艺术教育的意义.教育界,2016(13).

[2]张睿.走进小课堂,见证民俗艺术大发展——以脸谱艺术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7(8).

美术课堂范文篇4

关键词:疫情;在线教学;云课堂;大学美术教育;网络教育

1社会背景

2020年春,我国突发了肺炎疫情,这场疫情的人群数量和传播速度让大家始料未及,谁也没有想到今年春节会如此不平凡。在国家的统一部署和安排下,目前疫情得到了全面控制,延迟复工、延迟开学、延长假期使得全国的学校都开始接受在线课堂的挑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月20日报道:“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线上同步学习活动,中国教育系统对肺炎这一紧急情况的应对是非同凡响的。”面对,中国的孩子们停课不停学,中国的教师们停课不停教,大家都在尽各自的努力全面维系着教育体系正常运作。

2平台机制

笔者是一名一线教师,完整体验了从接到通知到课程搭建的始末,整个过程中不得不佩服国家教委的安排和上海市教委的及时统筹,要知道疫情时时刻刻在变化,没有人能预期未来的病情走向,大家只能不断地更新信息商讨对策,不辜负学生的时光。疫情之下,万物皆可“云”的时代到来了(腾讯新闻)。如今,人们购物云端,上班云端,学习云端,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期间,加速推动了在线的各种可能性。与此同时,各大平台的网络教学资源被激发出来,如SPOC、MOOL、DOCC、MOOR等慕课体系[1]。笔者做了一个统计(仅大学教学),截至2020年2月27日,安卓客户端搜索“在线教学”关键字,安装量排名前三的APP分别是:网易公开课(6732万次),腾讯课堂(3931万次),中国大学mooc(7951万次),苹果客户端这三个APP的下载量分别是:网易公开课(2.49万次),腾讯课堂(12万次),中国大学mooc(74.4万次),同比2019年的下载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此外互动管理平台APP下载合计量(含国外VPN端):微信(51亿次),钉钉(13亿次),QQ(47亿次)。由此看到,在多维度、多主体、多平台的网络平台下,学生所需的知识储备库非常充实,完全可以对应大学生美术课堂内容。

3教学尝试

早在前几年,笔者所在学院就开始搭建美术系列的教学平台,研究人工智能美术课程的开展,虽当时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真正完成并投入使用,但确实随时做好了准备。3.1前期准备。软件方面:美术教学资源不仅仅书本、教材,更需要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来应对学生可能碰到的各种临时性问题。在不能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境下,教师需要准备比日常教学更大的知识资源库,它涉及网络教学平台的方方面面,从图片、音频、视频等各个方面入手,把知识贯通并整理归纳,方便学生接受信息。硬件方面:笔者所教学科“美术基础”在日常教学中与学生面对面改画、探讨,方便直接,如今笔者需要运用网络知识教学平台和互动交流平台,实时解答问题并传授知识,需要搭建好稳定的网络平台,准备好充分的教学资源,示范时使用光线较好的拍摄台,必要时手机客户端和电脑客户端需要同时在线讲解。3.2教学管理。在家学习不比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状态相对放松,所以在保证学生身心健康的情况下,需要合理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把知识内容与学生分享,尊重学生的积极性。此时,笔者认为PBL的教学方式比较适合线上教学。PBL(又称问题驱动教学法,Problem-BasedLearning的缩写)加强了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点:一方面,互动增多了,日常教学中,很多内向的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上与教师的交流会相对较少,当面对相同的网络平台时,这些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会增加。如:大学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往往局限在几个学生互动,然而笔者在尝试平台上的讨论时,几分钟就有几十条回应,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投入度是有好处的。另一方面,从点对点教学变为点对面的教学。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个别交流是效率最高的,当在全班灌输知识内容时,班级座位形式、学生注意力、视力、情绪等都是可能影响他们当时的学习状态。而我们用网络平台教学,即使是讨论、分享知识这样的常见教学内容也会使学生体验到一对一,特别是美术教学示范,学生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能看到高清示范视频,录屏回放十分便捷,教师的亲和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可能会碰到的问题:当然,在从未尝试过的网络非培训班式的正规教学中,可能也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去克服。如,教师不能像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透过屏幕我们无法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学生家里的网络以及硬件设施也是无法预估的变量。但是,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学生很快就认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3.3学生管理。除了前期软件、硬件的准备以及教师的教学管理之外,学生管理也非常重要。我们的辅导员和班主任非常辛苦,每天收集学生的体温数据以及是否有外出的信息。班干部也帮助同学安装教学所需的APP。教师需要时时反馈平台的测试情况以及学生的教学评价,随时修改和整理已经确定的教学内容。

4学习管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本次“停课不停学”的重要对象。在具体实践中,笔者发现在线美术课堂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三种变化:4.1拉近距离感。通过此次的前期课程准备,原本和教师熟悉的学生会继续保持着原来的交流度,相对而言,平时不怎么愿意主动找教师交流、性格内向的同学也加了微信和QQ,增加了对话的可能性和必然性。大学生在键盘和手机上会更愿意畅所欲言,在教学评论区会主动留言。教师看到了第一时间会和学生联系,对课程内容加以讨论,获得更多学生的信任感,增加教学成就感。4.2拓展知识面。在日常课堂教学上,教师会经常给学生推荐各种专业相关的书籍和资料,但是实践中往往真正回去翻阅资料的学生并不在多数。然而,在线美术课堂上,每个学生必须借助通讯工具和数字平台,学生手上会有一台手机或一台电脑,此时教师在给学生推荐资料的时候可以把链接实时投放,点进去看一看的比例会比平时增加很多,学生的知识面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拓展。4.3增加德育观。在疫情的特殊时期,市教委加强了学生心理管理,在教学的每时每刻教师都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把德育教育放在第一。在总结了以上三种变化后,我们可以从其中吸取一点小小经验放入日后的日常教学中,但是日常教学在学习管理上的优势还是十分明显的,对学生的关心和关注是实实在在的,也是教师的首要责任。

5学习评估

5.1学习过程网络在线美术课堂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美术的过程,教师需要实时把控学生的学习进度,避免过易或者过难,达到学习过程可视化[2]。如今的网络教学平台如超星就做得比较规范合理,能够把学生上课进度精细到每一个课时中的每分钟,如教案、图片、视频都能马上共享,讨论以及直播互动也比较完善。在线学习不如线下课程,教师会调整进度,以符合特殊情况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互动平台的后台也能通过大数据监测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各个章节模块的访问量、任务点的完成量、互动的参与度以及作业的上传量,能够让教师精确掌握学生学习进度以便随时调整。5.2成果评价教学成果评价一直是监测和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有效机制,同样依靠大数据统计,实时监控学习质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过程都是对学习评价的合理分析。日常教学中,美术教学成果评价我们要避免以作业的最后结果作为唯一标准,学习过程是评价的关键,线上美术教学更是如此,教师掌握学生阶段性作业情况以及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5.3找准定位在线美术课堂是对于体制内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探索,全民参与“停课不停学”,不仅是学生在学习,家长和教师也逐渐在适应。疫情来得突然但很庆幸教育没有停,很感谢中国互联网发达,很感动网络课程的多样化。在家学习期间,美术类的各大平台都免费为学生提供大容量、高价值的教学资料,如:上海博物馆的“上博邀您看云展览”、中央美术学院的网络学习资源池、南京艺术学院的网络课程、雅昌艺术讲堂的十大艺术公开课、网易公开课的可汗学院和TED讲堂、腾讯课堂中的大学直播课、中国大学mooc的讲义和课件等。通过这次线上同步学习后,中国快速进入大数据的教育理念,逐渐形成“人类世界的下一个自然资源”[3],贯通美术知识储备库,全民上下团结一致为后续的日常教学带来满满的力量和坚强的信心。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就体制内美术课堂面对校内学生的在线学习是十分可行的。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刘名卓.“后MOOC”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4,20(3):36-43.

[2]姜强,赵蔚,王朋娇,等.基于大数据的个性化自适应在线学习分析模型及实现[J].中国电化教育,2015(1):85-92.

美术课堂范文篇5

1.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和追求,鲜花是大自然中美的使者,它具有一股盎然蓬勃的生机,只要经过精心的设计,就能创造出一个婀娜多姿的优美形体来。尽管现代人的生活正处于忙碌的节奏中,但是,每当繁忙之余,去找寻绿色的世界和舒适的精神生活,去欣赏一下艺术插花,那么,这一件件艺术插画就像是一首动人的诗,一幅迷人的画,一首优美的曲,叫人心情舒畅,其乐无穷。

2.师生探究教室里摆放着老师制作的插花作品,让同学们回答是否喜欢插花,喜欢插花的原因是什么?有的同学说喜欢的原因是因为插花五彩缤纷、非常漂亮,有的说插花能带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还有的说插花能点缀环境、美化生活、陶冶情操。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插花,看看插花常用于哪些场合。学生回答插花用途广,可以用在宾馆、饭店、商场、家庭、婚礼等场合。还用于喜庆宴会、迎接贵宾、签约仪式、开业大典、探亲访友等活动。接下来,了解一下插花的主要风格。欣赏几组插花作品,有中式插花,有西式插花。

3.归纳辨识首先归纳出中式和西式插花的普遍规律。如中式插花:用花简洁(只需插几支起画龙点睛的效果);色彩淡雅(用色朴素大方,一般只用二、三种颜色);普遍采用均衡的形式。西式插花:用花数量多,有花叶繁盛之感;色彩艳丽浓重,创造出热烈的气氛,具有富贵豪华之感;通常采用对称的形式。然后再欣赏二组插花,请同学们分辨出哪些是中式插花,哪些是西式插花。插花的风格,主要是中式、西式插花,插花的形式又可分为哪几种呢?插花的形式主要有垂直形、L形、三角形、圆形、水平形。教师出示图片,边欣赏边介绍这五种形式的插花。接下来,再出示图片,请学生分辨出插花的五种形式。

4.教师示范欣赏了插花后,同学们很感兴趣,他们想这么漂亮的插花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需要哪些工具、材料呢?教师展示插花的工具、材料,然后,演示插花的制作步骤,插花要注意形式美,要注意曲直、疏密、高低、大小、轻重、虚实等变化。

5.作业评价学生分组练习,集体制作,完成作品后,每组讨论一下,给作品起个名,谈一下构思并相互评价作品。

二、教学诊断与反思

1.根据教与学的实际需求,选择创设问题情境,模仿真实情景,合作性教学情境,具有丰富学习资源的情景等,各类教学情境不是彼此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现实的教与学中,对其进行优化组合,以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如:教室里可以摆放两件教师制作的插花,渲染气氛,上课开始,课件展示一段用鲜花装点生活场景的录像,创设模拟真实情境,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小品插花摆放到讲台上,畅谈自己的创作感受,互相交流、探讨。最后,可以随着音乐,再次展示另一段用鲜花装点生活场景的录像,再次为学生提供欣赏的机会,开拓他们的眼界,进一步理解插花的艺术性,再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情境,升华情境。

2.合作性教学情境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改善课堂氛围,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中有竞争,又能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密切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学生在进行探索性的研究,构思和解决问题时,小组成员相互协作,最终能够大胆地对花卉的形象进行概括、提炼、升华、再创造。

3“.将艺术插花引进美术课堂”以美术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出发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采用“情境创设教学模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激发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很快掌握课堂所学知识。笔者借助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求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使学生对本课有基本的了解、认识。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学生以学习小组的组织形式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一方面按照教师的要求及学习目标进行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另一方面,凭借想象、再现表象、展开联想,亲自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得到成功的体验。

4“.将艺术插花引进美术课堂”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能把美术学习单纯的理解为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插花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艺术样式比较丰富,与现代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在欣赏插花艺术的基础上,学习制作并展示,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5.将艺术插花引进课堂教学,使之成为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现实生活,在课堂教学中把艺术插花和新课程标准紧密结合,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跨出原有的美术课程的范围,进入综合性的艺术活动中,从而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综合、创造和表现的机会,获得更多的亲身参与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体验。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新课程标准的教育发展理念,通过《艺术插花》的学习,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艺术插花的独特魅力,体会到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今后的生活中多观察,多体验从而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用于探究学习中,同时,也鼓励学生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美化生活。

6.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获得成功,因此,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应给每个学生表现机会,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以集体的形式来创作。如审美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选取花材,负责花卉颜色的搭配;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制作插花;文学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给他们的插花作品命名,然后,谈一下创作的构思,想法。每个学生分工明确,各司其职,这就需要学生之间开展讨论、交流、切磋,学生之间要发扬团队合作精神,配合默契,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取得集体的成功。当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师生要共同分析、解决问题,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教师始终是一个参与者,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

美术课堂范文篇6

一、利用多样化的美术素材促进小学生绘画兴趣的激发

小学生相比于中学生,身心发育程度还不够成熟,对于新鲜事物还保持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可以充分利用小学生的这一身心特点。小学生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时,可以搜集多种美术素材供小学生创作和学习,让学生的兴趣成为最好的动力,来驱动自主探索和创新。教师可以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确定一个主题,给小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素材,然后让小学生通过个人发挥和与其他成员进行合作等方式,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教小学生学习《小挂饰》这一课堂内容时,教师可以明确“自制挂饰”这一主题组织小学生进行美术学习活动。首先,教师要站在小学生的思考角度上,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课前为小学生准备多元化的创作素材,橡皮泥、积木、颜料等。然后教师教小学生认识生活中的美,教小学生发挥创新思维,用多样化的素材进行创作。教师可以先做一个孔雀挂饰的示范,在卡纸上画出小鸟的形态剪下来,然后贴上几根漂亮的羽毛,一只开屏的孔雀就做好了。小学生的模仿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教师做好示范,小学生就明白教师准备的素材是给自己丰富作品内容的。教师在组织小学生进行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应当保持开放式的课堂形式,让小学生自由发挥,小学生利用素材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和创作的过程。小学生拿到一种美术素材,心中就会对素材进行分析,这个东西可以用来做什么?怎么把它用在我的画里?通过多元化的素材再创作,小学生的想象能力能够很好地被激发出来,潜移默化中,小学生的美术素养就能有所提高。

二、促进美术课堂氛围向更加和谐融洽的方向发展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当人处于轻松、自然的环境中,没有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时,身体和精神方面的个人潜能可以被更加有效地激发出来。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只有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够和教师实现平等交流,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促进自身美术素养的提升。例如,教师在教学《我是汽车设计师》这一节课时,就要注意营造轻松快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地发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可以拿一些小汽车的玩具模型作为教具,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然后分组进行汽车主题的绘画活动。学生可以大胆想象,自由发挥进行汽车设计,并且自己给自己的汽车起名字,然后和小伙伴交流自己的构思和想法。小学生在紧张的课堂学习氛围中进行学习,思维和想象力都会受到桎梏,只有在轻松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小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美术学习和创作的快乐,提高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和展示自己的欲望,从而激发美术潜能。由此可见,美术课堂教学氛围对于小学生的美术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丰富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

小学美术教育一定要多加入有趣味的因素,才能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美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开展教学活动不能忽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在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时,美术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的作用,课前准备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在课堂活动中向学生展示,从而丰富课堂内容。例如,教师在教《二十二世纪的建筑》一课中,由于不少小学生对于建筑了解不多,不能让小学生的思维局限在课本的内容上。在组织小学生进行绘画之前,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精美的建筑图片,播放展现建筑立体结构的视频,然后让小学生参考课本上的图片,进行自己的美术创作。同时,在学生进行美术思考和创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轻缓的音乐,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静下心来进行学习。现代化技术的问世,对于教育教学事业具有深远影响。信息化教学资源对于艺术美术课程的教学,其意义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重视多媒体设备和信息化资源的重要性,加强多媒体设备应用的探索和实践。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承担着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和美术素养的重要职能。由于小学生还不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美术教学活动可以让小学生通过手中的画笔和各种各样的色彩,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在纸上表达出来。因此,美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卢立远.从学生特点出发,培养小学生美术素养[J].华夏教师,2018(13):12-13.

美术课堂范文篇7

关键词:学习习惯;低学段;美术课堂

小学低学段学生主要是指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观念比较淡薄,尚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美术课上会出现一些问题。

一、美术课堂中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必要性

当下,很多小学生非常喜欢美术课,觉得美术课好玩、有趣。但也有部分学生把美术课简单地看作放松课,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情,有些学生甚至不带美术用具。“老师,妈妈没说今天有美术课,我没带美术课本”“老师,小明有色彩笔,他不借给我用”“老师,爸爸说,画笔给弟弟用完了,这周不给我买”,诸如此类问题层出不穷,若教师长期放任不管,他们会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难以改正。笔者总结原因如下:一方面,学生的年龄较小,不知道学好美术知识意味着什么,认为在美术课上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不用学也能画;另一方面,家长的教育观念、家庭条件等因素也会导致学生出现不带学习工具的现象。一、二年级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美术课堂上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十分重要。

二、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1.培养学生形成准备好美术学习用具的习惯。美术课和其他文化课不一样,它是需要学生动手操作的课程,需要学生准备相关的美术资料和必要的美术工具。美术工具是上好美术课的必要保证,没带工具的学生上课时往往会不知道干什么,他们借美术用具会干扰其他学生学习,导致美术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准备好美术学习用具的习惯。(1)在美术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明确的工具准备要求在美术课结束前,教师要明确下节美术课需要学生准备的学习工具,并强调备齐美术工具的重要性。为了防止学生遗忘,教师可把要准备的工具写在黑板上,让学生抄下来,随时查看,或者在班级家长群及时提示。为了保证学生不遗忘,笔者在美术课的前一天还要求美术小组长提醒组员带好学习工具。(2)美术教师要教授学生携带和整理工具的简易方法低年级的学生往往会忘记教师要求携带的工具,因此,笔者会让所有学生都准备好美术专用工具箱,把美术用具和资料放进工具箱,贴好标签,并与书包放在一起。这样既便于携带,又能让学生逐渐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工具。笔者还在美术室设了个“最齐工具箱奖”,用学生喜爱的水果或者生肖名作为小组的标志。上课前,奖励能把美术工具都带齐的小组一朵小红花,使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这样学生会努力获取荣誉,享受得奖的喜悦。2.培养学生的聆听意识,使其养成关注和尊重他人的习惯。现在的一些学生养成了自以为是的不良行为习惯,往往不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因此,笔者开展专题教育,先让学生观看一个上课的小视频:某班在上《美丽的梅县外国语校园》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看到的梅县外国语校园有什么颜色、花草、树木、教学楼与功能场地,但教师还没把要求讲完,部分学生没有举手就发言、谈论,课堂顿时乱哄哄的。笔者通过这个视频教育学生要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做到目视前方,认真听教师讲课;有问题先举手,不随意打断别人讲话;听清楚讲话人所讲的内容。3.培养学生善于动手的习惯,陶冶学生的身心。首先,在美术课堂上,教师通过示范教授学生使用工具的正确方法,使他们在不同的美术活动中都能很好地掌握和运用,并产生成就感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其次,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作画姿势,如头正、身直、身体到桌边保持一拳的距离、眼睛到桌面保持一尺的距离等,以利于保护眼睛,促进身体健康成长。最后,无论是美术绘画还是制作工艺品,学生都应专心、有序,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经过学习行为习惯培养与训练,笔者发现学生进步较大,遇到困难不退缩,持之以恒;学会了尊重他人,讲文明、懂礼貌;学会了互助合作,身心愉悦;学会了倾听与分享;对美术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观察身边景象的能力提高了,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小学低学段美术课堂上,教师只有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使学生品学兼优、富有创造力和活力、受人尊重。

参考文献:

[1]何新宇.谈素质教育如何在美术课堂中体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2(S1).

[2]陈燕林.提升学生参与度的美术课堂气氛营造策略.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美术课堂范文篇8

关键词:初中美术教学;个性化;个性化教学

美术是一门具有趣味性、多元性和多维性的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各抒己见。因此,美术课程在个性化教学方面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教师如何利用美术课程的这种特点,引导学生在发挥个性的同时创造美术课堂的良好教学氛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学课题。

一、有明确的美术个性化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可以按照教学情况分为三个层次:以保障学生能够形成个性化审美认识为主要任务的低级目标;以培养学生基本的艺术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中级目标;以倡导学生提高鉴赏与分析艺术作品所包含的文化价值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高级目标。以《中国现代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以及心理需求等,建立个性化的学习目标。教师要以不同的要求对待不同的学生,这些学习目标包含了对于美术作品的感受与评价。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挖掘学生的能力和潜质,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化进行鼓励性的评价

1.对学生个性化的评价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选取合适的、积极的、肯定的、柔和的语气评价学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积极投入美术课堂教学活动。初中学生在心理上仍然偏重感性思维,因此个性化表现上也较为突出。教师要充分尊重这些学生的表达方式,通过鼓励培养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的勇气和信心。

2.对学生作品评价的个性化

以往的教育体制中实行的百分制评价并不适合个性化教学。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实践过程等作出切合实际的鼓励型评价,使评价个性化。如,针对学生作品或者实践中的某个闪光点进行评价,针对作品的创意与进步点进行评价。对学生作品给予适当的赞扬能使学生更有兴趣继续美术课程的学习。这种评价方式可能会使教师工作量加大,但学生能够从中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重视、期待,从而提高学习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课堂作品进行适当的当面评价,能使学生更有勇气和决心继续学习美术课程。这种评价体系充分尊重现代教育中以学生为主的理念,教学活动更能够调动学生的参与度。因此,要让初中生对于美术课程提起学习兴趣,个性化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3.尊重并鼓励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上的个性化评价

每一名学生对待美术作品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尊重这种个性化的评价,并鼓励学生在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上能够有更加个性化的表达。教师在美术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对美术作品进行评价,能够认真而充分地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对这些个性化的评价,教师不要从好与坏、高与低的角度进行评价,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引导,加强学生对这些作品的深层次赏析。对于美术作品的个性化赏析,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转变。4.鼓励学生在美术作品创作上的个性化在初中美术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实现个性化表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通过素描、国画、油画、水彩画、卡通画等表达教师要求的绘画主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个性化的作品掌握学生的美术学习情况,让学生扬长避短,创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美术表达上的创意与个性。

三、教师要引导实践美术课程教学树立正确的德育方向

美育的开展是为了使学生拥有更为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全面的素质,通过审美情趣与美术爱好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教师应该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引入对美与丑的正确鉴赏,引导学生追求真正的美。如,对于人体美术作品,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并欣赏美术作品中对于人体美的描绘,同时,对比现实生活中一些恶意的、哗众取宠的作品等,通过对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作品的艺术价值,顺势开展美术课程教学,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结语

初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美术学科的个性化、多元化特点,了解初中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掌握教学目标,从而对初中美术课程教学的个性化教学模式进行充分研究,建立一套更为科学的教学方案,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学习美术、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健全学生的人格。

作者:陈璇 单位:南京东山外国语学校

参考文献:

美术课堂范文篇9

关键词:STEM教育理念;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多元学科融合

现代教育将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教育教学的风向标。STEM教育注重学生学科探究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美术课堂的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新时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小学美术教学通过与其他学科相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一、拓宽教学视野,整合跨学科资源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家罗杰斯在他的专著《学习的自由》中明确指出:教育目标应该促进“整体认知的学习”。西方后现代主义课程论倡导:重建整体的、有机的世界,极力主张消除学科之间的界限,极力主张学科整合,使教学走向知识、生命与生活的多元整合。STEM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典型的多元学科课程整合的教育教学方式。STEM教育将多元学科知识与学习方法相融合,将学习者引导成为研究者,使其直接参与学习活动,深化学生的研究意识,使其将学习意识转变为主动研究的意识,通过“问题的解决”和“任务的完成”来进行课程学习,进而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的能力。如在岭南版一年级美术“遥远的星空”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与小学科学课“地球与宇宙”的主题相融合,与科学老师合作开展“宇宙探秘”活动。[1]科学老师能站在科学的角度引导学生探究“宇宙星空”的天文知识、空间理念,利用“Stellarium(虚拟天文馆)”星空软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星球、星座的魅力,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科学课获得自己的感悟,进行美术实践创作。

二、优化学科资源,构建多元知识体系

美术新课程标准从美术学习方式出发,划分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其学科本质就有多元学科知识融合的需求。目前,小学美术教学常被教师变为临摹教学。这样的教学如同盲人摸象,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根本不能理解事物的构造及形象。因而,优化学科资源,构建多元知识体系,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2]比如,岭南版美术第五册第14课“奇特的热带植物(造型表现)”,教师在开展教学前可布置观察任务,让学生在课前观察身边热带植物的生长规律。教师可建议学生通过拍照、写生、笔头记录等方式“见证”热带植物的生长过程,初步形成系列化的“美术笔记”,提升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这也是一个多元学科能力的积淀过程。美术课堂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讨论、网络查询、资料查阅等方式积累知识,同时结合其他学科。最终目标就是将美术作品转化成综合电子文档,实现资源的数字化共享。

三、推动STEM理念,促进学生课堂协作

STEM教育理念下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强调共同协作、共同探究、共同提升、共同成长,构建群体性美术知识体系,通过群体效应、多元学科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实现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在其专著《构建主义理论革新传统教育的理论基础》中提及,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构建”。由此可见,团队协作在课程教学中具有不可缺失的地位,这种团队协作包含着促进与提升、相融与贯通的现实价值。小学美术课程教学的团队协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美术课堂中,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收集、整理、探讨美术课堂的学习内容;二是学生通过多元评价方式,交流学习经验,提升综合素养。学生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形成协作团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相互学习,进而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习得美术知识、开启创新思维。

四、加强学科融合,回归教学本位

STEM教育理念强调多元学科的有机融合,杜绝无用叠加。艺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知识在小学美术课程教学中充分相融交织。这样既能体现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本位,又能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融入STEM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美术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已是势在必行。美术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是多元学科发展过程衍生而来的综合性成果。美术本身就是反映现实社会形态的一种形象艺术。因此,美术课程教学本身就是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理解事物,进而提升思维表达、理念输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中离不开教学的本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不是一种简单机械的技能临摹,而是以自然科学、数学、工程技术等知识为依托,多元学科相融合,实现综合性美术学习的过程。[3]这才是STEM教育理念在美术课程教学中推行的真正意义。否则,STEM教育理念就将显得苍白无力,毫无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小学美术课程教学日渐受到重视。美术教育工作者更应深入理解STEM教育理念,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创造能力,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充分发挥小学美术课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学科融合实现“1+1>2”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肖川.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河北教育出版社,2015.

[2]宋笑颜.小学美术教学校外拓展途径探索[D].南京师范大学,2014.

美术课堂范文篇10

摘要:课堂演示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美术教学内容、掌握绘画技能、建立独立的审美观,但在应用过程中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缺乏系统性,演示知识零碎化;缺乏拓展性,媒材技巧单一化;缺乏多样性,演示手段非理性化等。在新课标理念下,演示教学必须遵循参与性、启发性、清晰性和适时性原则,并从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实施分层教学;融合多种技法媒材,提升创作水平;正确使用美术语言,内化思想情感等方面优化课堂演示设计,以期使课堂演示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关键词:小学美术;演示教学;新课标

课堂演示可以把难以言传的美术思想、美术理论、作品意蕴可视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更直观、形象地理解美术教学内容,掌握绘画技能,建立独立的审美观。但课堂演示在应用过程中也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理念下,需要进一步优化实施过程和提高演示质量,使之更好地为美术教学服务。

一、小学美术课堂演示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系统性,演示知识零碎化

在课堂演示时,一些教师忽视同一类艺术实践的新旧知识和不同类艺术实践的知识点之间的整合,使演示过程缺乏衔接性、融合性。例如,对于“欣赏·评述”“造型·表现”这两类艺术实践而言,美术语言作为一种独特的造型语言,是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因其抽象性特点,大部分教师直接采用演示教学法进行解读。由于过于零碎化和跳跃性,学生对演示内容还是被动接受,致使开展美术活动时未能在首先了解美术语言的情形下进行,这对于学生艺术感受力的培养相当不利。在教学“设计·应用”的生活与设计课程时,部分教师在演示过程中,过于追求技巧性的表现,而疏于对设计与生活关系的阐释,对设计观念、设计思路的解读也往往一笔带过。这种零碎的、缺乏系统性的知识演示,很难使学生有效解决美术学习中的困惑。

(二)缺乏拓展性,媒材技法单一化

合理使用媒材和灵活运用技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但在课堂演示中,存在媒材与技法应用频率不高、种类过于单一等问题。例如,在教学“造型·表现”课程时,不少教师只是直观演示如何“画”这一技巧和如何运用画纸这一媒材。“造型·表现”强调学生对美术课程与作品的体验与感受,它包括绘画,但远远不止绘画一种。在“设计·应用”的艺术实践中,有一教师在教学湘美版四年级下册第2课《走迷宫》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如何美化迷宫。然而,演示仅仅用到画笔与画纸这两样媒材,学生后来完成的作业也仅仅是一幅画而已。很明显,这位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忽视了让学生去感受各种媒材的特性和充分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这不仅无法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美术学习体验,更无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素养。

(三)缺乏多样性,演示手段非理性化

课堂演示手段多种多样,但适合才是最好。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科学、理性地选择演示手段,反对非理性使用演示手段。非理性使用演示手段是指教师课堂演示手段过犹不及或缺乏针对性、实效性,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甚至出现舍本逐末现象。例如,近几年广泛使用的交互式电子白板,许多教师却只将它当成电子黑板使用,而其超文本、互动、网络等其他功能却没有被重视。甚至有的教师以电子白板演示替代需要用实物教具演示和学生学具操作的教学内容。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滥用,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丧失学习兴趣。范画、范例演示过多,也会让学生的创作风格单调划一,出现雷同。因此,如果教师不能基于教学需要恰当地选择演示手段,那么,学生就很难从演示所呈现的视觉信息中受到启迪和产生独特的感悟。

二、小学美术课堂演示应遵循的原则

(一)参与性原则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课堂演示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一种对话、分享、多样、探究的优质教学。而且,课堂演示也不再是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展示讲解,而是让学生更多地参与、融入其中。这不仅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通过提高学生学习投入度、专注度和师生、生生的互动度,使学生之间差异性得到有效改善。

(二)启发性原则

学生对教师演示的内容往往会先入为主。这不仅会抑制学生的自由表达和束缚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还会阻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设计课堂演示时,对于内容方面,要引导学生着重关注美术的方法技巧,而非演示的具体图案与作品;对于形式方面,可以让学生参与演示,防止学生对教师的过度依赖,使他们在美术学习过程中,能够善动脑筋,放飞想象,大胆创意。

(三)清晰性原则

清晰性是课堂演示行为的基本要求。一方面,要求其设计逻辑必须清晰;另一方面,要求其演示时尽可能避开学生的视觉盲区,保证学生视觉接触清晰。基于此,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应做到直观简洁、不“拖泥带水”、知识内容之间紧密联系、语言生动风趣、带有恰当的体态语言,实物教具、范例、范画等演示时不能遮挡住学生的视线,保证演示内容清楚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四)适时性原则

利用课堂演示教授知识与技能时,既要选择适合的时机,又要把握好时长。演示过早,学生会出现听课优势兴奋灶转移,如演示实物教具过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会分散学生听课注意力;演示过迟,会使演示内容与讲述内容相脱节,降低演示效果。不同学段的学生,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长不同,教师在演示设计时,应注意演示教学的时长,使演示在学生最需要、最易接受的时候进行。

三、优化小学美术课堂演示的路径

(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实施分层教学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6岁)。”[1]这四个阶段分别有着各自的认知发展特点。总的看,小学生在认知发展方面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但是,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能力随其年龄和经验的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为此,可以将小学生再具体划分为低学段、中学段、高学段三个层次:低年段(1~2年级)。低年段学生的思维水平还很低,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阶段。他们的画画还正处于“涂鸦”阶段,缺乏对描绘对象进行必要的删减、调整,更缺乏对画面的安排能力和对形的描绘能力。对这一层次学生进行课堂演示时,应从易到难,先呈现诸如长方形、三角形、圆等基本形体的描绘,帮助学生进行基本的知识积累,再慢慢过渡到难度较大的构图和复杂形体的描绘。同时,还应注意站在儿童立场上解读演示内容。中年段(3~4年级)。中年段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思维能力,但思维活动中仍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具象化色彩。对这一层次学生进行课堂演示时,可以减少基本形体的呈现,但对于一些抽象的美术知识仍需利用实物教具帮助学生理解。新课标明确要求(3~5年级)学生:“能运用美术语言及1~2种方法,评述中外美术作品。”[2]因而,在课堂演示中,教师还应注重教给学生创造性运用各式各样的美术语言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设计和赏析能力。高年段(5~6年级)。进入高年段的学生开始以抽象的逻辑思维占主导,具有一定的质疑解难、思考探究能力,能够理解文本中的隐藏含义。在课堂演示时,对高年段学生既可以基于教学目标,让师生共同参与演示教学活动;也可以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对一些抽象造型、复杂构图、创意设计等进行演示、启发。

(二)融合多种技法媒材,提升创作水平

美术学科是一门需要让学生从事创造的学科。而创造需要用手或者用手操作工具,对各种形态的物质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制作出新的艺术形象或作品。用手操作工具加工、改造物质材料形态,需要的是技术。在中小学校里,美术与音乐、体育一道被称为“术科”,这恰恰证明它们是技术含量很高的学科。当前,“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程中占比很大,这又从另一角度说明了美术教学必须加强学生实践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感受到动手操作的乐趣,并在动手操作过程中感知和体会不同媒材与技法在美术创作中的表现力和创造性。分析不同教学方法,课堂演示的优势在于能为学生提供观察学习的机会、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师生可同时进行语言交流和视觉呈现等。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接受和适应日新月异的媒材和飞速发展的技法,有利于激发学生视觉敏感性而产生深入思考与实践验证的好奇与兴奋。美术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重中之重是要引导学生树立与新时代同行的艺术观念。当今时代,数字化图像无处不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已经实现从深化应用向融合创新发展。基于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演示,与时俱进地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除传统媒材以外的数字媒材、混合媒材等,用现代技术手段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插上腾飞的翅膀。同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绘画软件,提高学生运用数字媒材提升美术创作水平。好的技法可以为媒材提供营养,使之呈现视觉美感、表达思想情感、带来新的质感等。这不仅是美术的基本特征,也是课堂演示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进行课堂演示时,需要将运用不同技法与媒材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和魅力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采用媒材有区别,表现技法就会有差异,而不同表现技法一定会对情感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只有做到最大程度的不同,才能在美术表现中最大程度地打造个性化和艺术感。

(三)正确使用美术语言,内化思想情感

“美术语言是学生在感知、理解和创造视觉形象过程中必须学习的基础知识。”[3]新课标强调3~5年级学生必须懂得运用美术语言。学生只有真正了解基本的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或他人的美术作品。美术语言是造型艺术的基本构成因素,它包括造型要素和形式原理两大方面。无论是造型要素还是形式原理,它们中的许多概念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抽象性,如果是单纯靠教师口头讲解,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到位,更不用说在实际中应用和发展。课堂演示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开展美术教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在课堂演示中,教师如果能有意识地渗透美术语言的学习,这对学生美术语言的认识理解与合理运用将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种情境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对演示过程进行情境设置,将美术语言融入真实感的场景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美术语言的学习是一个充满想象和创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享受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化被动为主动,积极对他人作品中或自身创作中的美术语言所蕴含的基本意义进行“沉浸式”感悟,进而发自内心地运用绰约多姿的美术语言领略不同艺术形式的风采和不同画家的不同风格,并基于自己对美术语言的理解,将其内化、运用到视觉形象创作中,实现美术表现力的自我释放。情感是人类最内在的需求。美术表现同样需要炽热的情感,正是这一炽热的情感才让美术课堂绽放持久的精彩。美术语言是情感表达的重要手段,课堂演示又是把情感塑造成有形东西的重要方式。教师应利用课堂演示把抽象的美术语言转化为形象、直观、符合儿童思维特点的表达,促使学生在美术活动中能够正确运用美术语言把内心强烈的情感真实地表达出来。

四、结语

总之,课堂演示能化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灵动,是小学美术教学提高学生美术素养过程中必不缺少的教学方式。但是,凡事有个“度”。美术教学中课堂演示尺度如何把握,还有待于小学美术教师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只有把握好“度”,才能让课堂演示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

作者:施桂林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篇2

美术学习能够激发创新精神,提升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础的美术素养,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完善人格。渗透传统文化元素既是新时期对美术教学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必要手段,美术教学要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形式。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所以其人格和修养对社会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美术学习阶段,需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获得古人的智慧与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格涵养与修养,让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发展,对学生日后的学习与工作有着更好的帮助。小学生涉世未深,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个阶段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美术学习要使学生养成对世界的善意认识,拥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例如,在对某些名画鉴赏过程中可以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情怀与精神,使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美德及经典故事,具有浓厚的文化深度。教师需要选择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将其渗透进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的厚度来陶冶小学生高尚情操,抒发其浓厚的文化内涵来教育学生。另外,通过将传统文化的奥妙深刻体现出来,有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价值,充分发挥其社会正能量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是一笔宝贵财富,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内容,为小学生日后的成才奠定基础,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希望,将来是属于青少年的,因此,对于小学生人格的培养至关重要,在小学美术学习阶段,应适当地融入传统文化,使小学生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熏陶出一定的文学修养,引导学生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一)在欣赏中体会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美术作品也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因此,教师要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融入传统文化要素,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强化对美的感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达到对欣赏教学和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利用互联网积累丰富的知识,开拓知识面。由于小学生刚刚接触美术色彩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教师需在课前精心准备,收集适合小学生的材料。因为小学生对多彩元素更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传统节日中的色彩元素,调动学习兴趣,在多元背景下学习色彩知识。教师提出问题:“在春节时人们一般使用什么颜色”,同学们回答道是红色,然后教师让学生聊一聊对红色的感悟,加强对色彩的理解。还能够适当引入古代色彩丰富的民间元素,比如建筑、艺术品等,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更多其他色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视对传统文化的融入,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学生的理解,有助于全方面发展[1]。美术课堂教学离不开备课,在上课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美术知识的掌握水平,根据教材内容展开分析,做好备课工作,对教学节奏进行准确把控,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传统文化体现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融入传统文化元素,让学生可以借助美术学习,更加热爱传统文化。教师要研究学生的美术功底,按照美术核心素养的要求,根据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文化素养有所提升,明确未来发展道路,教师应有目的性地开展教学活动,让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教师要把握契机,增加美术教学实效性。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课本是主要教学资源,小学美术教材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中包含的美术知识与作品,都与传统文化息息相关,但一些美术教师往往忽略了这部分内容,没有很好地进行渗透,要转变传统观念,深挖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二)在新知中了解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元素,在教学阶段可以更好地利用这些元素进行新知教学,丰富学习内容,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教师需对教材深入研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进行新知学习,这种方法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还让其更为了解传统文化。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应用在教学领域,使教育迎来了升级,多媒体技术是提升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渗透传统文化的方法多种多样,只靠单纯的文字描述,无法展示出多元化的一面,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生动的内容,调动多重感官,提供最佳的体验,强化对传统文化的体会,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大荧幕上展示经典文物,以供学生欣赏,树立学生保护文化的意识,让学生了解保护文物的措施,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文物的美感,欣赏之后,再根据图片进行模仿绘制,通过直观的画面强化感官体验,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在学习《民族传统纹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各种图形,引导学生思考图形的形状,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示民族传统纹样,使学生意识到这些都是艺术瑰宝,懂得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探究纹样的发展背景与原因,增长学生见识。

(三)在鉴赏中感受

小学生不具备很好的空间想象力与抽象思维,多媒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地呈现出来,进行多感官刺激便于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知识传递的准确性。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一个文化大国,中国画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大的影响力,拥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国画作为一种传统的绘画方式,在培养传统文化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以视频的形式将名画进行展示,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对其进行讲解,国画更为重视笔画的勾勒与色彩的搭配,小学生思维逻辑不成熟,易被新奇事物所吸引,因此教师要尽量挖掘出国画的魅力,让小学生受到感染。教师观察画中的特点,详细观察画中线条的构成,体会线条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用线水平,在传统文化教学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内容上包括山水、花鸟、人物等,接着对绘画工具进行介绍,如笔、宣纸、颜料、墨等,使学生对国画艺术有足够的了解,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2]。中国绘画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每个朝代的绘画艺术,无论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呈现出对应时代的人文历史、艺术成就和文化内涵,名画赏析的过程,能够使学生对各个历史时期的绘画作品有足够的了解,体会到富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学习传统历史,在教学阶段,不只要学习绘画技艺,更应了解创作背景,品味作品中所蕴含的魅力,同时,让学生欣赏多位大师的画作进行对比,感受相互之间的差异,获得更加深刻的认识。我国的陶瓷工艺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时下人们的生活离不开电子产品,小学生大多沉溺电子游戏,导致对传统文化缺乏关注,在美术教学阶段可适当引入传统艺术,介绍传统技艺,使学生了解古代玉器瓷器的种类,在课件中展示古代的青铜玉器,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引出了我国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度,实现传统文化和美术鉴赏相融合的效果。

(四)在动手中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只传授理论知识是不可以的,要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在传统文化教学阶段,积极开展实践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使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特别的“美”。从美术学层面来看,美术是无处不在的,很多著名的画家会选择时间与地点下乡,观察农民的耕作与日常生活,再将自己所见记录在画纸当中,让学生感受到朴实之美。技能教学在美术教学中同样重要,在进行技能教学阶段,为使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更好的体验,使传统文化获得继承与发扬。在讲解泥塑的制作方法时,让学生与自己的想法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具有强烈的自豪感与文化自信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中国民间美术》相关的视频,了解到精美器物的制作工艺。值得注意的是,在讲解技能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层次与美术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我国的传统文化非常丰富,但美术课程所能涉及的内容毕竟有限,要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建立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让学习传统文化成为一种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增长知识,比如,可举办书画比赛等课余活动,提高学生的发现、欣赏与创作能力,将优秀的画作进行推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赏析,可播放有关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将其中人物的服装、头饰当做美术教学的载体。尽可能地把美术课堂引入到学生生活当中,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传统文化,例如,公园雕塑的造型、线条都蕴含着美术元素,春节的灯笼、年画中都含有传统文化的气息,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教学会影响学生的情感、观念,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传统文化的渗透更有利于开展德育教育。不可被课堂所束缚,要定期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只靠课堂的讲解无法使教育价值最大化,教师应不断创新美术教学方法,提供更多能够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提升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师能够根据京剧这一国粹进行课外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拓展课外知识,延伸文化探索路径,学生要先了解京剧的基本特点,进行家校结合活动,组织学生参观京剧艺术表演中心,经过亲身体验,更加了解京剧的脸谱特点,另外,还可在网络上查找关于京剧脸谱的相关知识,或到图书馆进行学习。传统文化是美术教学的支撑,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美术知识和传统文化的整合,促进文化意识的形成。教师能够定期组织学生下乡体验生活,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要细心观察,并且讲述一些农村趣味故事,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学习,更加深入了解传统文化,提升教学趣味,教师再给学生们留一个需要小组合作的课后作业,让其将眼中的风景通过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来。在上课时,每组派一个代表予以展示和讲解,随后教师进行认真点评,并给予肯定。让学生深入了解民间传统文化,通过合作学习,加强沟通,提升绘画水平。在逢年过节时很多地区都会表现特别的民族风俗,比如利用年画、剪纸、纹样等方式进行庆祝,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剪纸、皮影,知晓这些技艺的来源,深化传统文化学习[3]。例如,在教授小学生编制花篮时,首要让学生搜集编花篮歌曲的背景故事,了解其民间手工艺制品;接着向学生展示各具特色的小花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后带领学生共同观看、拆解和编制花篮。在此过程中,不但有效锻炼学生动手创新能力,更是提升其欣赏和创造民间艺术美的运用能力。

(五)在创作中创新

小学美术课程旨在提高学习兴趣,培养想象思维,使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内容、构图、装饰方面的构思,展示出传统文化独特的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在教学阶段,优先让学生了解美术学习的重点,熟练掌握绘画技巧,教师通过创建优质的创作环境,使学生独自进行创作,在作画中传承与创新,让作品更有意义。从某种程度上说,创新比知识更为重要,创新能推动着世界进步,是人类进步的源泉。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发散思维,在认识事物时易同其他事物建立联系,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天赋,在知识与经验的基础上,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在脑海中创造一种新形象。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点,从传统文化中得到想象力,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放映一些创新传统文化类型的电影,比如《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找出其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借助电影的形式进行创新,在观看完电影之后,让学生结合传统文化创设一个新的卡通人物形象,并讲述出思路。教师可以设置水墨情趣课程,使学生在课上能够任意涂抹,大胆尝试,感受水墨画的意境。对小学生来说,意境创设较为困难。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绘画,培养独立创作的习惯,充分发挥想象力,把传统文化加入水墨画教学之中。教师在课前展示齐白石先生的《虾》,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并说出体会。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绘画技巧画虾,再与齐白石的虾进行比较,清楚两幅作品的差异所在。教师讲解名画中值得学习的方面,端正作画态度,在创作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制作出新颖的绘画作品。结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引入到小学美术教学当中,有助于体现美术元素和意义,让学生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美术教学需深挖传统文化教学中的美术教学资源,从多方面开展教学,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培养高艺术涵养的美术人才。

作者:赵苓杉 单位: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篇3

1.乡土美术资源应用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乡土文化可以丰富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要。小学美术教学应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比如在艺术欣赏课上,可以进行文物古迹的鉴赏,也可以把艺术欣赏课引入到传统的节庆、节庆、民俗等活动中,运用各种形式、材料,制作各种艺术作品,如春节、元宵节等,就会制作彩灯供娱乐活动使用。在乡土文化中,面塑、泥塑、剪纸等活动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是对小学美术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一种补充,能够满足学生多角度、多方位体验的需要。通过开展课外活动,提高了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使艺术教学更加活跃。其次,乡土文化资源是最贴近生活、最直接的教学材料。小学美术以培养儿童的审美情趣和对生命的热爱为主要目标,而乡土文化则是身边之美,以生动的形式表现美。过去,人们的物质生活虽然艰苦,但精神生活非常丰富,人们在日常生活用品和生活设施中都表现出了自然、朴素的美学意识。我们在博物馆、美术馆里欣赏的,我们称之为艺术的物品,都是他们的生活所需要的,那时的艺术与生活更紧密,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乡土文化为小学生提供了多种形式的艺术学习环境。最后,通过对本土艺术资源的合理利用,可以为小学艺术教学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城里,与他们一同成长的大部分都是在流水线上制作的,尽管也有机会到博物馆参观艺术作品,但是与生命相隔甚远;他们没有机会长期和他们打交道。乡土文化自身具有浓郁的乡土色彩和生活气息,与生活自然紧密结合,因此,它可以使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受与再认知,同时也是一种认同乡土、回归自然的途径,是一种对民族、生命、人格的教育。

2.乡土资源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的应用策略

(1)班级巧设特色课程

教师应为学生开展丰富且个性的美术实践活动。首先,各个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开设一些具有特色的美术课程。可以开展一些莆仙戏剧脸谱设计,名胜古迹风景画,红砖古厝的木、砖雕,元宵节民俗活动等各类贴画、刻纸、版画等与莆仙文化相关的内容。其次,各个班级可以开设一些展示墙,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到班级内,还可以将学生作品按照性质以及内容进行划分,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随着这些活动的开展,教师能真实地体会到学生的进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通过这些教学活动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最后,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引导者,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天地。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制作各种各样的物品,并带领学生观察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美术教育中鼓励学生联想

现阶段,联想对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在美术教学中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采用联想的方式获得自己想要的作品。由于美术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教师的教学很容易会变成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因此,这就需要学生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此来活跃自己的思维。例如,教师在让学生画一些莆田乡土本地春天的东西的时候,学生在脑海中会出现许多关于春天的印象,之后学生就可以将自己脑海中想象到的东西画到纸上,以此来活跃自己的思维,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从各个方面给予学生提示,以此来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充分提高小学生对美术学习与绘画的积极性,提高小学美术探究课堂的教学成效。

(3)合理采用生活化素材进行教学

在小学中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教师应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化元素入手,在教学中引入生活中常见的素材,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创作。同时,教师需要在教学中注重学生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透过熟悉的生活化事物更好地理解美术教学的实质,提升对美术创作的热爱之情,反过来又能深刻地理解、认知生活中的事物,从而加深对生活本质及意义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元素进行教学,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师对美术教学的教学效率,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教师在讲解“我心中的家乡”这部分内容的时候,学生对生活充满着好奇心为此,在进行这节课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先围绕“我心中的校园”这一话题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校园是什么样的,园内的环境建设有什么特点等,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描述一下,然后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几张图片,或是播放一段介绍校园风景的视频,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再引入“我心中的家乡”这一话题,让学生将自己心目中的家乡描绘出来。如此,通过引入一些学生感兴趣且较为熟知的生活美术元素作为美术教育的教学题材,激发了学生对小学美术学习的兴趣,使得小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乐趣得到了提升,也大大增加了美术教学课堂上的灵活性,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融洽,教学过程更加有趣。

(4)将美术文化资源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实际课堂中,乡土美术文化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巨大的帮助。在开始教学的时候,采用美术文化资源将学生引入学习过程中,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始讲课的时候,可以将美术文化资源作为开始讲课的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乡土美术文化资源的案例进行教学,使枯燥的美术知识变得有趣,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5)活动型的乡土美术教学

通过摄影、摄影等方式收集、整理人文风景中的乡土艺术,并以当地艺术教材为基础,通过视频、图片展示、多媒体计算机图形等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字材料的介绍,或者通过学生自己的调查来了解当地的艺术。组织学生进行乡村艺术教学,进行实地考察。将艺术教室迁至野外,让同学们在游玩中观察、感受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学生通过野外收集美术材料、写生、记日记等方法,将自己的经验记录下来,以此可以培养学生对乡土美术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将乡村艺术与校园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素质教育。例如:“乡土写生”、“摄影作品展览”、“故乡美书画家”等,通过与其它学科的结合,进行校园文化活动,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提升他们的审美品质。

(6)以校为本,开发乡土美术资源

现阶段,在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时候,应当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合理的修正。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是由教师开展的,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到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质量,同时也影响学生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学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提升小学美术教育教师的专业素养,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效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开发校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合理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制订合适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需要进一步提升相关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为教师组织相关培训工作,以此确保教师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最后,学校在进行小学美术教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师资源,发挥校本课程资源的作用,加强学生的美术意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学科素养。

(7)搭建网络教学平台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不应当只是根据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学习,还应该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例如,可以通过学生的日常学习数据及学习情况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价,使教学评价更加合理,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真实水平,促进学生能更加高效地进行美术学习,培养小学学生们个人良好的身体素质与综合能力。搭建网络教学平台,使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在课后作业设计上得到一定的创新,教师需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移动学习平台进行针对化的教学指导,同时还应该培养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并让学生们录制自己美术练习的视频到班级群,如此则可以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针对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8)制订合理的开发目标

现阶段,小学美术教育这门课程对学生是十分重要的,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意识,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根据有关部门指示,学校在开发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的时候应当制订明确的开发目标,结合本校的实际教学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进行美术教育,还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兴趣,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进行利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进行小学乡土美术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时候,对学校现有资源进行合理评估并制订明确的开发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有助于教师结合实际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校本课程资源的作用。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一般情况下都是由美术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习。美术与其他的科目不一样,其他科目学生可以自学,美术课虽然部分学生也可以自学,但是美术辅导教材相对较少,大部分的知识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的作用更大,从而使美术教师在课上将乡土文化资源传给学生占据的优势更大。因此,对美术教师而言,要抓住这个机会将乡土文化融入美术教学中。为此,美术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多进行学习,从而更好地教学生。教师在美术课堂中穿插乡土文化的内容,将美术精神传给学生,有助于学生高效学习。由于美术这一科目的特殊性,教师在教学活动时,可以使用绘画方面的艺术技巧来教育学生,帮助学生在绘画作品中的线条、色彩与搭配上感知美。在学习美术作品时,线条的表现力可以勾勒美术作品的外形,也可以表现出自然的美感,并且线条也包含了许多复杂的情感。例如,在画竹子时,作者使用线条虚实、浓淡错杂等方发,来表现竹子的丰富多彩。色彩是一幅美术作品的重点,不一样的色彩给人有不一样的体会。教师应以线条、色彩与构图为基础,帮助学生提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9)提高教师素养

在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将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内容相结合。乡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都是由美术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实现的,因此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影响,教师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此外,学校也应给予教师足够的支持,鼓励教师积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并完善相应的制度,以此确保教师获得足够的机会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教师还应改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采用更新型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为目的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自己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个人修养,尊重学生的看法,在教学中适当讲解乡土文化的知识,以此促进乡土文化与美术教学的融合,同时提升自己的素养以及实际教学质量。小学美术艺术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艺术素养。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新型的教学理念与方式进行教学,提升学生的个性,以此促进学生更全面地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与艺术涵养,增强小学生的个性思维与综合素质,推动小学美术课堂的进一步发展与改革。

3.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应该主动利用乡土资源,探求美术课堂与乡土资源的良好结合点,提高小学生对艺术的感知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此来提高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对乡村景观的观察欣赏来提高小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美的感知力,丰富小学生的生活,让小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感受传统文化与乡土资源的魅力,体现独特的教育价值。

作者:朱秋海 单位: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篇4

在核心素养教育理念下,学校逐渐加大了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视程度,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而美术学科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还能提高其审美能力。为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知识的理解程度,美术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并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丰富学生的美术创意,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将生活化的内容融入其中,将实际生活作为确定美术教学内容的依据,让学生把美术知识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丰富教学内容,推动教学生活化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更关注语数英等主要学科的学习,忽视了音体美等辅助性学科的重要性。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懈怠等现象,降低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效率,阻碍了美术课堂的创新与发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及时调整和创新教育方法,在讲课时为学生创建一个生活化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感和舒适度。这样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联系实际,更快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美术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在教学《中国的节日》这一课时,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哪位同学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所知道的在节日里需要做什么事情并讲一讲相关的节日习俗。然后,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所说的内容进行纠正和补充,为学生讲解重要节日的传统习俗。在课堂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在过春节时要写对联、剪窗花等,让学生观察这些民俗活动中所蕴含的美学知识,体验美术元素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推动教学目标的完成。通过这样的教学,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学生对我国重要节日的了解。同时,学生在这种环境下也能增强和加深学习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二、创建游戏情境,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生年龄较小且心智不够成熟,容易对外界新奇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也更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吸引。因此,小学美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充分利用学生年龄较小的特点,在课堂中加入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游戏,烘托出轻松有趣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更加活跃和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从而改善课堂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神奇的天气》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一个有趣的、具有生活化的游戏。教师可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最喜欢什么天气?”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这种天气的原因,以此活跃课堂气氛,为下一环节作铺垫。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接龙的形式开展游戏,后面的学生需要在三秒内用声音表演前一个学生指定的天气,以此类推,超时的学生需要接受惩罚。在课程结束前,教师可以开展一个小活动,让同桌之间一起合作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天气的简笔画,要突出天气的特点,最后根据投票选出大家都支持的几幅绘画作品,并挂在教室内外进行展览。通过开展这种有趣的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增加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度,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了解,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美术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综合能力。

三、完善教学工具,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学校教育更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小学美术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步伐,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思想,完善教学工具,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节约与环保是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一种现代化生活理念,小学美术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社会主旋律,将美术教学与之紧密结合,实现生活与教学的完美结合,在呼吁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鼓励学生利用美术特长,运用美术基本知识对废旧物品进行改造和回收利用,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美术基本素养和美术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在教学《废物利用》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提前一天让学生带来自己家里废弃的小物件,带上绘画工具和手工工具,为上课的小活动做准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和鼓励学生想象自己带来的废弃物能改造成什么物品,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确定方案,几位学生一起提供想法、互相帮助共同制作,最终完成自己想要的作品,教师最后可针对性地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予其鼓励和肯定。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其动手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合理利用闲置的生活物品,能让学生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小细节,增强学生的废物利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美术创造力,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增加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其实美术的元素广泛存在于生活中,美术不仅来源于实际生活,还客观反映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因此,学习美术知识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促进学生发展,而且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生活。在具体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感受生活的魅力、体验美术的价值,可以带领学生一起前往有多种风格建筑物的地方学习相关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在选择目的地时,教师一定要选择一些有文化内涵、历史悠久的建筑物,让学生在欣赏建筑风格的同时也感受其深刻的文化底蕴,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感知能力。在外出参观活动结束后,教师也要鼓励学生针对所看到的建筑物和艺术作品,发表自己的感想,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创造性的美术创作。在创作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认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见解,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组织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