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11:16:44

美术教育

美术教育范文篇1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对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和发展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审美能力,促进智力发展,有着独特的教育功效。然而,在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还没有她应有的位置,相当大一部分农村中小学还没有真正落实美术课。我是一名农村教师,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八年了。我认真上好我的每一课,重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每一段时光,不断地在工作中总结经验,现就对农村美术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农村的孩子们接受美术学习的机会少。在影视、书籍、图片等方面获得美术的机会就更少。因此,农村孩子一旦能被安排上美术课,他们更加珍惜那每周只有一节的来之不易的美术课时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中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别快,学习知识和获得知识的欲望非常强烈。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探索、想象、创造,用自己方法在生活中跃跃欲试。他们常常用铅笔在书本的空白处画一些小的图案,每当他们从课文中学到一点新东西,就想以自己的手法表现出来。他们有时用蜡笔涂抹课本里的插图。有时用薄纸印摹捡来的画面纸片。画多了,就会把这些他们经常画的图画进行拼凑创作,形成他们心中美的画卷。农村孩子喜欢美术,喜欢美术课。他们常常拿着自己创作的作品要老师进行指导,每当这一刻,一种当老师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而当孩子们那怕是只得到教师的一句表扬时,他们纯朴的小脸就会浮现出那令人欣慰的笑容。

我们今天培养的孩子们,就是明天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将面临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和快速的社会前进步伐。因此,他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高瞻远瞩。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多才多艺。美术,就是他们多才多艺之中不可缺少的一抹彩虹。今天,孩子们在美术课堂上既要学习真、善、美,又要认识假、恶、丑。也可以说,美术教学是利用艺术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主义人生教育的大课堂。

目前在农村,美术教学的发展被束缚着。学校没有专职美术教师;没有好的教学用具,没有合理的教学设施。同时学生由于家庭经济计划情况的因素,要让学生配齐所有的美术用品不太可能。在教学民革的大潮中,农村美术教学又面临着改革、发展、不断创新,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农村美术教学提高、发展,成为我们切实解决的问题。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一、根据自身条件,改变教学方法,降低学生学习材料困难

可以让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有些学生的家长对孩子的培养很重视,教育投资意识比较强。抓住家长的这个心理,就可以向家长作思想工作,为孩子买好一点的美术学习用品。一个班里“富”的学生多了,就会带动整个班的进步。考虑到条件差的学生还占相当大比例,教学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就该因地制宜做些调整。比如绘画,可以选择节材的形式,教学以线描为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构图技巧,还能培养学生的写生能力和丰富的再造想象力。绘画可以农村为题材进行写生或创作,不仅形成特色,区别城镇学校,还从中给学生进行了爱家乡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色彩知识时,可以演示为主,并结合一些生活实例,如服装的色彩搭配等。

工艺课的灵活性更大,除了简单的剪纸外,还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想象、创意,剪出与众不同的花样来。泥塑,没有橡皮泥,可以用泥土,泥土大小不受限制,更能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和创造力。

树叶也是农村到处可见的,用各种各样的树叶制作树叶画,学生特别有兴趣。

欣赏课除了书本上的作品外,还可以走出户外,欣赏家乡的民居,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培养立志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设计十年后家乡的样子、民居的样子、马路的样子、学校的样子……

二、提高美术教师素质,更新教学理念,促进学生发展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设一个专职美术教师,分管学校美术教学、美术特长生培养、学校宣传等方面的工作。在有专职教师的前提下,教师要有较高的美术素养,同时要有科学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改革创新思想。能够根据农村教学条件,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基本素养。需要我们认真钻研中小学美术教材,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教材中不同内容和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做到课时少,质量好,教学效果高。节庆日可多举办一些作品展览,以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和活跃学校的气氛,有利于学校美术总体水平的提高。

三、学校应对美术教学引起重视,提供好的教学环境,创设美术发展天地

美术教育范文篇2

一、在探讨美术教育之前,必先了解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的基础与现状

(一)学生的美术基础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中小学教育,农村已经实施了真正意义上的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机制,素质教育正在加快步伐。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改革进程缓慢,农村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当前主要表现在:1.师资力量依然薄弱;2.教育资金投入不足;3.思想品德和心理健康以及学生的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令人担忧。而在我校就读的职教生中70%来自于农村,其余30%也是来自于农村县城,不能否认,我们的美术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做的让人心寒,这不仅仅是由于教育水平的发展不平衡,还有其他诸多因数制约。如果我们把美术教育想成简单的对学生进行美术理论熏陶和动手技能的培养,那这样的美术教育将无法走向黎明。在我从事美术教育的班级和学生中,因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中学。其美术基础的无知和盲目已达到无法想象的地步,学生美术课程在小学、中学阶段往往被其他课程所占用,与之相比县城中小学学生的美术基础相对较好,但也不能持乐观态度。在学生的思维中,美术课就是老师在黑板上画上什么,大家根着做什么,课程简单而无聊,学生的审美和创新思维就更无法谈及了。正是这种因素,导致美术教育要想真正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学生的思维单一,创新思维差,动手能力更是难上加难。我们认为是享受的审美情趣和绘画在学生面前变成为一种痛苦的折磨。

(二)学生的行为基础

我们面对的学生群体,行为习惯差。主要受环境、家庭等制约。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段提高,但我国的地区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城市、农村形成两个对立的概念。农村经济的发展迟缓,农村家庭的经济水平差,很多学生家长外出打工。我校属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范畴的学生多达65%。学生的家庭教育少之又少,所谓爱的教育在这些学生面前成为了一张白纸。学生旷课、打架其实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保护表现,在课堂上表现为目无尊长、随心所欲,无纪律意思和集体观念等“不良行为”。“不良行为”从心理学角度看,主要与时代没有关系,而是与生理发育和人格成长有关系,换句话说,是人生在这个阶段不可避免或难以避免的一些心理现象和生理行为。学生受环境和家庭等诸多因数影响,在心理上变的孤立、封闭。在面对这样的学生实际,我们美术教育的难度又提高了许多。

(三)学生文化基础

职教生不仅仅在心理上、习惯上与普通高中学生的存在很大差距,文化成绩更是令人担忧,尤其显示在英语、数学、物理这些科目。如何解决以上面对的问题,引导好学生对美学的认识,这我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讨和摸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和方法来减少我们美术教育的难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美术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强化学生行为习惯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职责就是熏陶和教育学生,无论是哪个学科或者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什么样的具体情况,不能从心理上抛弃任何一个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行为习惯差就放弃对他们的教育。美、不仅仅包含审美、和创造美,还包括行为美、语言美等等。人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所属领域,划分为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技术美、艺术美五个基本类别。还可以把人的审美对象按其不同的审美特性及其给予人的不同审美感受,分为优美、崇高、悲剧、滑稽(即喜剧)等类别。一般人们把前一种称之为美的形态,把后一种类别称之为美的范畴。要提高学生美术修养,前提是要提高学生的美的认识,培养学生语言美、心灵美。还需要先从学生行为习惯着手,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以表扬为主,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先从思想上培养,再对其提出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美。在此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实际,制定的目标不能太高,要让学生能做到。目标要切合实际,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

(二)从心理上引导

中职生在文化上、习惯上的不足以及家庭等各个因数的影响,导致学生心理上对自己的不认可。对其引导的过程中语言要温和,特别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如何走进学生心理防线、走进学生的心理深处而不伤害自尊心,需要切合实际认真把握。要提高学生美的认知,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具备了良好心理基础之后,来培养学生的美的认知,这样我们能做到事半功倍。对学生心理上的辅导方式方法很多,我们可以选择与学生课后交流、聊天、体育活动等等。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再来引导学生心理,熏陶学生审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

(三)课堂引导上的把握

美术教育范文篇3

在西方美术教育中利用画室建制进行教学是众多美术教育形式中的一种,这种教育模式最初在欧洲基本上是古代作坊中师徒传承模式的沿用。这一方式使传统绘画材料技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18、19世纪,欧洲学院教学主体方式便是这种作坊式的教学,课程是由社会公认的画师或工匠承担,是以传授技能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画室建制,前苏联学院教育模式是意大利模式的一种延续,由彼得大帝引进至今已形成了相对科学的教育体系,形成了附中、本科、研究生三段式教育体系。其教学建立在导师画室教育的基础上,而导师多是社会上的知名画家。20世纪以后,现代主义艺术观念逐渐成为学院教育主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被成功艺术家的艺术思想所取代。德国杜塞尔多夫美术学院的大师画室制教学可谓经典,在此体制中,大师的艺术思想是教学的灵魂,课程的设置是由大师个人意志和其对艺术教育的理解来决定的。这种体制充分发挥了大师个人艺术实践经验在学院教育中的引导性作用,但大师和有能力聘用大师执教的院校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并不适于广泛应用。90年代以后重建的包豪斯大学在另一条途径上探求新的可能性,即根据教育对象的多样需求,建立一种更富有可选择性的体制。在这样的体制框架中,艺术思想、经验、技能与科学技术、硬件设备以及信息资源从不同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学生在此框架中,更像是一个淘金者。包豪斯设计艺术学院的建立更使画室制的教育体系趋于完整,艺术导师工作室与技术实践实验车间同时在不同方面发挥教学作用,使课程体系与教学更为合理,形成艺术自助餐式的教育形式并波及影响到世界各地的艺术教育。

目前在我国有一部分院校开设了画室或工作室,形式也不尽相同,而且有扩展的趋势,但总体上讲对画室教育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研究,且大多只停留在从外在形式上的划分,并没有从本质上体现画室教学的优势,也没有真正发挥画室建制对于实施美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兼容作用。

从历史上看,我国真正称得上是以画室建制进行教育的院校只有中央美术学院。中央美院最初以法国的学院方式建立了画室,上世纪50年代后期始改为前苏联方式(事实上前苏联模式本身也是法国模式的一种变体),即将传统的作坊式教学引入学院的专业美术教育模式。80年代后,中央美院的画室模式又一次经历改造,例如在油画系一画室恢复了法国绘画风格的教学方向,开设了探索现代语言方向的四画室等。但这些变化都没有脱离风格分类的原则,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早期欧洲MASTER(即大师)体制的一种延续。

大师制的学院教育往往具有学术的武断性,这种武断性往往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的多样性发展。在文艺复兴艺术背景下和早期现代主义艺术背景下,这种武断性的负面影响并不十分突出,而在20世纪中期以后,便显现出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来自多元化的艺术生态环境,再者,源于专业艺术教育对象的规模和领域的扩大,即学生数量的扩大和学科领域的扩展,此问题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大师体制辉煌时代之后,已成为许多欧洲学院思考的问题。包豪斯大学曾经旗帜鲜明地改变方式,以摆脱这种局限于精英教育——大师教育体制的弊端。80年代的美国教育开始反对这种大师体制,其背景是自60年代开始,美国的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使美国进入了明星时代,当时也正值波普艺术盛行时期,商业媒体以盈利为目的,商业炒作各种艺术品与艺术家,几乎一夜之间即造就了无数的艺术明星。着名的苏河区便是这时的产物,人们熟知的猫王、丹弗、劳森伯格、安迪沃霍尔也是那时诞生的艺术明星。明星时代的到来表面看是艺术的繁荣,实际上导致了艺术的垄断性与无序性,也导致了美国艺术的庸俗化及其在全球的中心地位,到了波依斯之后随着艺术平民化的深入,艺术明星的地位不再神圣,只要机缘巧合,普通人也可一夜之间成为“艺术明星”。美国商品社会制造了一个又一个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奇迹,所有的“艺术明星”及其作品都不可避免地成为公众的消费品或标签,而这时的“艺术明星”与传统意义的大师具有根本区别。明星时代的消费文化使人们不得不对艺术与商品、与社会、与人群等进行重新思考,对艺术明星的地位也产生了质疑。明星时代的美国美术教育更多的成就体现在实用美术方面,而且带有明显的移民文化特征,依托自己的教育体系并没有培养出多少精英。

在欧洲,学院美术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们都具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及优势,在开发自身资源展开教育方面做得十分出色,比较典型的是德国的柏林艺术大学、德里斯顿造型艺术学院、杜塞尔多夫艺术学院等,他们各自占据一个学术领域展开教学研究,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又不失各自的权威地位。这是值得中国艺术院校借鉴与思考的。

在我国,美术教育由于客观与历史的原因正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实际上已形成巨大的产业,这种发展更多地体现在规模上的增长,教学模式并没有跟上多元化社会发展的需求,各院校基本沿袭或借用了中央美院的教学方式。中央美院实际上是按照培养美术精英的模式进行建制的,它不是适应各层次专业的万能模式,尤其当下高等美术教育正在由精英教育走向普及化教育趋势背景下,在以盈利为目的的美术教育产业化大发展的背后,凭借怎样的合理方式实施美术教育并实现以培养人才为最根本目的的教育目标,实际上直接体现的是美术教育的严肃性及质量问题,也是一直以来广大美术教育者面临的课题。

美术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启发;创新性

幼儿都具有爱画画的天性,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场合,他们都可以尽情地绘画。在幼儿园阶段实施美术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有效保障。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因为学龄前儿童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日俱增。根据我的幼儿美术教学经验,谈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

一、幼儿美术教学的现状

1.幼儿园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我国现在的幼儿园美术教学缺乏专业的美术教师,许多课程都是由一个教师兼任,这种现象在小型幼儿园中体现得较为明显。教授幼儿美术绘画的教师通常都不是美术专业出身,不具备较强的美术技巧和专业素养,只会机械地教小朋友绘画,对于绘画技巧和颜色选取等知识就没有过多讲解。同时,幼儿园教师得不多相应的培训机会,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对幼儿智力进行启迪,达不到激发幼儿绘画兴趣的目的。美术教师是指导幼儿绘画的主力,如果教师缺乏专业美术素养,那么就无法帮助幼儿提高绘画水平。2.美术教学方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由于幼儿园美术教师专业素养各不相同,就导致了他们在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缺乏创新意识,还认为绘画就是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范画,然后让小朋友们跟着模仿,最后在由教师选出哪个小朋友画得好。美术教师在教学上没有创新,对于如何选择色彩和构图的方法并没有过多的讲解,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很多幼儿会对美术课产生厌烦。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从根本上限制了幼儿的个性发挥,不利于幼儿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代化教学的背景下,需要具有创新意识的美术教师。3.教师和家长对美术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在幼儿园里,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着一些误区,他们往往注重的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只要不出事故就行,至于绘画学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上了小学以后还会再继续学习。这样的教学观念是错误的,说明了幼儿美术教师对于美术教学的不重视。幼儿的天赋都是要去激发的,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挖掘,幼儿园的职责并不是只管照顾幼儿,更重要的是对幼儿进行智力启发,让他们能够养成学习的习惯。另外,还存在着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学不重视的现象,他们往往只关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学会了多少儿歌和算术。

二、提高幼儿美术教学课堂质量的策略

1.提高幼儿园师资力量以及软硬件设施。一个幼儿园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师资力量的强弱,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才能够教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在幼儿美术教学方面,需要幼儿园加大对美术教师的招聘和选拔力度,选择美术知识过硬和个人素质较高的美术教师。因为专业知识过硬的美术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幼儿的绘画意识,开发他们的潜力。同时,幼儿园还需要在硬件设施上多下工夫,完善教学装备和幼儿活动设施,给幼儿安全又快乐的空间。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幼儿园的美术教师拿着五颜六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给学生画画,幼儿肯定是非常喜欢的,但是如果美术教师只用白色的粉笔给学生画画,幼儿就很难理解各种颜色的搭配。由此可见,幼儿园完善教学的软硬件设施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对幼儿负责的表现。2.转变美术教学观念,增强美术的趣味性。对于幼儿的美术教学,要求美术教师要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和天性。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为主,避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在绘画上要多增加趣味性的活动,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比如,在教幼儿画卡车时,如果只把卡车模型摆在幼儿面前,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很难画出惟妙惟肖的卡车。如果美术教师先告诉他们卡车就是由一个圆形的车头和一个长方形的身子组成的,那么幼儿就会很快画出卡车的外形,美术教学要讲究方法,尤其是幼儿美术教学,要采用简单易懂的教学方式。3.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注重激发幼儿的创新性。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因此幼儿教师必须尽职尽责地完成教学任务,并确保幼儿在幼儿园里得到快乐。幼儿美术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措施,因此美术教师必须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挖掘幼儿的创新意识。比如,平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激励手段,提高幼儿的参与度和成就感,让幼儿画春天的小草和大树的时候,要详细地给幼儿讲解小草和大树的特点,应该用什么颜色涂色,用什么样的线条勾勒背景等。为提高幼儿的创新意识,教师还可以给他们出一些开放性的绘画题目,可以让幼儿画自己心目中的爸爸,通过绘画不仅能增加幼儿的兴趣,还能够让家长了解到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形象,这样有利于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和教训,完善教育设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师队伍。在幼儿阶段进行美术教育,并不是要培养出多少个著名画家,而是要通过美术教学引导幼儿的绘画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幼儿在绘画中学会观察美和欣赏美,从而更加热爱生活和热爱学习,美术教师采取一种适合幼儿学习的教学方式,会大大提升教学效率。

作者:何英娜 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直属机关幼儿园

参考文献:

美术教育范文篇5

一、巧用教材,让学生均衡发展

在我们农村学校,没有美术教具,怎么办呢?我们有其他各科教材,那么我们就充分利用这些教材来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数学等教材里都有很多与美术有关的内容,精美的教材设计和每一课都有一幅幅美丽的画面,每一课都有与课文内容相匹配的精美的插图。这些插图,是为了通过直观感受来提高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兴趣的,我们正好利用这些插图学习美术知识,这无疑也是一个提高美术学习兴趣的好机会。当然在美术教学中,更需要人文学科的理论基础、语言修养和广泛的社会知识。美术课主要以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作品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两者存在着互补性。这正好体现了美术新课标中学科之间的整合,而且在上课时,利用课文插图结合课文文字内容进行讲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语文课本中的《桃花源记》这一课,配备的插图非常美。书中有一整张纸画了一幅桃花图,几棵正在盛开桃花的桃树,背景云雾缭绕……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然后又引导他们感受了图画的美。这样我就增加了美术的内容,在这幅画面中为什么把桃花画得这么美呢?画面中树和云是怎么画的?运用了哪些色彩?这样用有什么好处?如果要你画桃花树你会怎么画?等等。这样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灵活地运用学科知识进行探究性的美术活动,形成综合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掌握运用语言、文字和图形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的基本方法,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审美能力。

二、农村教育,就地取材

在教学工具缺乏的情况下,通常因为没有美术器材而很难开展美术教学,觉得这样上美术课根本没办法上。但是我还是从实际出发,在绘画教学中主要以铅笔、圆珠笔为工具,适当增加线描画的内容。例如,在上手工课时要用到的一些材料,有些学生买不起,我就倡导学生收集一些香烟壳或一次性水杯等废弃物,有的时候学生没有,我就拿报纸、矿泉水瓶、果奶瓶等充当,通过引导教学,简单地示范,拓展学生思维,学生就有的卷、有的折……作出了很多不同形状的手工作品,而且效果非常好。这样既让孩子爱上美术课,也为环保做了贡献。谁说农村的孩子不聪明,只是我们没有正确引导而已。

三、改变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

每一位老师都会这样说,在新课标理念下要改变学生的角色,变被动为主动,但是真正要做到是不容易的。以前在我们的教学中,我就发现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他们认为学习只要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行了,不管懂不懂。美术课就更不用说了。如何改变这样的习惯,让学生爱上美术课、主动学习呢?

1.创设教学情境当然老师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和调节控制者,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对美术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欲望。例如,在教学《鸟语花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了解学习中国画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我先让他们参观整个校园。再设置一个活跃的游戏,上课前让他们绕着校园走一圈,边走边观察校园,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使学生明白生活与环境的关系,动静结合,丰富学生的感官,增强兴趣,为画出丰富的画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学校、热爱自然的情感。

美术教育范文篇6

丰富教学环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现代教育理念倡导给学生鲜明的感性认识,我们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丰富教学环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讲授素描时,先以静物为基础,引导学生观察在不同光线下的不同明暗特点,以便掌握明暗调子的应用,进而引人到人体素描和实际写生;在讲授色彩的三原色时,首先可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色彩的调配,了解色光混合的原理,用红、绿、蓝三色光调和出缤纷的色彩。然后在调色板上用少量的颜色调出万千色彩。接下来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将不同比例的三原色加以混合,调配出不同的色彩,使学生自始至终都在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中主动感知,体验学习的乐趣,为色彩绘画教学打下基础。培养写生敏锐观察力是美术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环节,它是绘画的基础。没有敏锐的观察力,就谈不上艺术的表现。现实生活中的人、环境都可作为观察对象。而明确观察目的、正确的观察方法、良好的观察习惯等都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讲结构素描的切挖造型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复杂的形体是由哪些基本的几何体组成的、形体中关键的结构线之间有着怎样的切分关系,然后利用透视原理把需要切挖的部分合理准确的画出来,这样做不仅可以迅速理解透视的概念,而且还提高了学生对造型观察的准确性。

采用直观教学,走出去,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同时在能够管控学生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去,去充分感受自然,去享受自然的美。比如在讲授色彩的对比中我不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感受到同一色彩在不同的底色上发生的不同变化。同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缤纷,去体会色彩的千变万化。通过不同色彩在不同底色上对比的图片,使学生很容易就能明白色彩的对比这一基础知识。走出去,不但可以更好地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的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上体现直观性教学的教学原则。我把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进行逐一讲解。通过教师生动的讲解、背景音乐的欣赏、大量图片的展示,还原了自然之美,为学生创设出强烈的艺术氛围。

美术教育范文篇7

关键词:美术;教育;美感

美术教育是培养每个生命个体感受美、欣赏美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青少年通过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培养,能够形成完善的人格以及正确的世界观,因此,美术教育在青少年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美术教育中,美术老师需要充分发挥美术的美感培养优势,提高美术教育的内在价值,促进学生与世界的和谐关系的形成。

一、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内涵

美感不仅仅是对外在美的一种感受,同时也包含了内在美的体验。美感是一种能够陶冶性情的方式,通过对美的认知和领会,能够激发学生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从而形成积极阳光的生活态度。在美术教育过程中,老师应当重视学生的美学感受,通过创新发展美术教育方式,使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发现美、追求美的自我意识。学生美感能力的提升,能够反作用于美术教育,在接受美术教育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意愿以及主动探究精神。可见,美术教育与美感的培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美术教育为美感培养提供的基础和动力,而美感的提高能够使美术教育更具张力和价值,使学生的美学素养得到提升。

二、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特点

1.美感具有感知性特点。学生对世界的认知离不开感知性,而在美术教育中的美感培养,能够提高学生感知事物的外观、材质、形式、声音、颜色等多方面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识深度和广度。美存在于每个学生的周围,通过利用美感的感知性优势,可以促使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之美、艺术之美以及自然之美,并能够通过视觉与听觉感受的融合,使美感更加具体和生动,从而实现对生命之美的享受与热爱。可见,对美的认知离不开学生的感知能力,以感知为基础的美感探寻才是提高美学素养的直接途径,因此美感的感知性特点是美术教育发展的依据。2.美感具有情感性特点。人的情感是对外界感受的内心情绪表现方式。美术教育中的美感,能够将情感与审美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帮助学生将亲身的美感体验能够升华到情感层面,在美的感受过程中得到情绪和心理上的满足。美感中的情感性与每位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紧密相关,学生在美感培养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明确生命的意义,从而珍惜并热爱当下的生活。美感中情感内涵不仅仅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表现能力,同时也能够在社会生活中将感性与理性进行结合运用,提高学生的意志水平,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3.美感具有想象性特点。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中蕴含着想象特点,美感不仅仅是对外界世界直观的认知,同时也能够通过想象能力的提高,在审美对象的基础上发展出更加优化的美学形象。想象能力是每个学生都具备的一种天生能力,在美术教育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够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美术创造,形成独特的艺术作品。美术教育中应当重视想象活动的开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想象环境,帮助学生通过审美对象的外在特点,发掘更加深层次的内在精髓,从而实现对审美对象的真正理解和领会。想象的世界是没有边际的,学生通过美感中的想象性,能够在更加广阔的美术世界遨游,使精神和心理都获得美的享受。

三、美术教育过程中的美感培养途径

1.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首先应当增强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审美感知水平的提高能够帮助学生通过直接的生理和心理感受理解美术的内涵。美术作品内容极为丰富,包括了生活中常见的绘画、艺术设计、雕塑,甚至是服饰、建筑等,因此美术作品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美术作品主要通过颜色、形状、线条、搭配等多种因素共同组成一个能够带给人们视觉或者听觉等感官刺激的美学形式,从而将美术作者的情感通过艺术形式予以展现。在美术教育过程中,美术老师在课堂上应当将美术技法与美学感知进行结合。通过技法学生的审美感知意识,提高感知的效果。学生的审美感知往往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老师应当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美术特质,避免将学生的感知进行束缚与固化,给学生更多的美术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对生命当中每个美学内容的体验。2.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还应当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情感是学生对美术学习的一种感情上的升华,通过有效的审美情感培养,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在面对生活中出现的不如意和困难,都能够通过正确的情感引导增强生活的信念。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很多的社会潮流都对学生产生的明显的影响。通过美术教育过程中的审美情感引导,学生能够通过自身对社会潮流的审美判断,形成正确的潮流意识。3.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审美想象的培养对美术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美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美术老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对审美对象的想象,通过美术现象认识到其中的本质。由于美术教育有着较强的层次感,老师在指导学生学习美术技巧时可以将审美想象进行有效渗透。学生在学习美术时,通过想象对美术作品的意境、情感等进行探寻和了解,并在想象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创造精神,实现美术素养的提升。

四、结束语

生命是每个人感知世界的载体,只有充分认识到生命中的美,才能够实现对生活的热爱。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目标也从单纯的知识型学习转变为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劳动等全方位能力的培养,美感教育即为其中的美育。

参考文献:

[1]马星.如何让小学生在新教育中体味到美术课的美感[J].才智,2019(05):149.

[2]陆旭东.美术特色高中课程审美化建设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3]朱永.提升美学素养构建美感课堂[J].美术教育研究,2018(08):152.

[4]魏欣欣.浅析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及其对现代美术教育的借鉴意义[N].科学导报,2017-10-13(C04).

美术教育范文篇8

关键词:突破“小众”;惠及全体;大学教育;公共美术

在我国的教学教育过程中,一直都存在着艺术教育功利化、小众化的问题,在非专业的美术教育学习过程中,美术老师存在的价值几乎只是监督和要求学生自己画画,完成学校所提出的基本课堂要求。美术被当作一种“特长”来发展,而没有被当作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来发展。这种“小众化”的现象让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其公平性和规范性。要让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突破“小众化”发展,惠及全体学生,就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的教育本质,将大学生美术教育的地位建立起来,在教育过程中真正发挥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的作用,从而拓展艺术教育新模式的发展。

一、大学公共美术教育概述

(一)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的意义。大学公共美术教育作为面向高校中以非艺术专业的全体大学生为对象开展的课程教育,在教育的内容、目的和形式上都与专业教育有所不同。首先从内容上来说,公共美术教育的内容涉及面广泛而不深刻;从目的上来说,公共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而专业美术教育则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有较高的要求;从形式上来说,大学公共美术教育是以非美术专业的学生为主要对象展开的普通美术课程教育。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开展,是提高大学生美术艺术素养、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的一条有效途径,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在对大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可以组织一些小项目和小活动,借助美术教育的手段提升大学生的技能,塑造大学生的情感,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大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和集体荣誉感。[1]例如,组织一些小组与小组、小班与小班之间的绘画比赛,分享自己对美术作品看法的演讲比赛,甚至举行一些业余的书画作品展览,等等,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实操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积极思考的能力。由此看来,重视和发展大学生公共美术课,能够在培养学生审美修养和艺术修养的同时全面培养其实践、参与、组织策划等各方面的综合能力,从而营造一个健康活泼的校园环境氛围,全面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二)大学公共美术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的大学公共美术教育长期处于十分被动的状态,不仅教学过程枯燥单调,教学模式也呈现强制统一的现象。从外向结构来看,我国的大学公共美术教育教学中,“小众化”艺术发展思想受限严重,教学模式陈旧,忽略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根本。[2]传统艺术教育观念认为,艺术的学习和发展是少数人的事情,只有专业化的美术教育才值得老师认真去教、学生认真去学,既可以说是这种受到本身限制的想法再将美术教育推向“小众化”,也可以说是专业化的美术教育导致大学生公共美术的发展道路十分狭隘。陈旧的教学模式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难以激起大学生在业余研究美术文化的兴趣,在当代多元化发展的教育需求下,墨守成规的教学方式营造出的只会是一个沉闷无趣的课堂,这种方式远远偏离了寓教于乐、兴趣教学的思想轨道。从内部组织来看,受到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的影响,大学公共美术课授课的老师缺乏创造性,教学手段也十分单一。传统的公共美术教育大抵不过老师照本宣科地将书本中的内容过一遍,需要学生动手的时候就按照课本上的要求描绘简单的图画,教师失去了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学生也难以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和美术艺术的真谛。另一方面学校对公共美术教育课程的不重视,会导致老师的教学思想松懈,学校可用教学资源和教学设备也十分有限。相对于一些公共美术教学意识先进的学校,学校利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知识了解层面进行充分的扩展,提供更多有价值的美术文化供学生欣赏和体会。有的老师也会适当开展一些户外写真、采风活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机会走出学堂,走进社会和自然,感受美术的多重魅力。有的大学可以自发性地组织一些画展、绘画比赛或是美术馆一日游等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其实践和参与的机会。但从我国大学生美术公共教育的大多数情况来看,意识先进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数量渐少甚微,传统的教学观念、缺乏创造力的教育传播者、单一的教学模式、“小众化”思想的限制、简单匮乏的教学方式等缺陷,严重阻碍了我国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的发展。

二、突破“小众“惠及全体的大学公共美术教育

(一)重新认识美术教育的教育本质。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是要将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和教育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审美的方式来展现不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观念和丰富的感情观念。让大学生在感受不同美感的过程中学会鉴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与德、智、体教育的不同之处体现在它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实现对大学生素质和修养的培养提高,其外在形式或许与传统教育的理念有些疏离,但其内在本质都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一个综合素质、情感情操、实践能力以及身心健康都能够全面、和谐发展的人。重新认识美术教育的本质,从“小众”的思想中跳脱出来,让更多的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美术之美、美术之内涵,才是实现美术教育真正价值和意义的本质内容。(二)重视美术教育的教育地位。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课程作为艺术类课程中的精品内容,具有独特的文化性和鲜明的审美性,课程中所包含的绘画、雕塑、手工、设计等丰富内容是其他课程无法代替的。美术课程中所蕴含的情感表达、艺术方式的表达以及审美修养的建立也是其他科目和课程不可比拟的。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文件中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定义是:素质教育的内涵有三点,第一点是“四有”教育,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二是德、智、体、美等的全方位发展;三是突出了对于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实施素质教育要本着“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3]从这三点不难看出,素质教育是一项综合了思想、道德、文化、知识、审美、身体、心理、能力、创新、艺术、实践等丰富多样的综合素质的集合。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在完善和培养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现阶段对素质教育的要求已经不是过去应试教育中把学科分为主修和辅修、正科和副科那么简单,而是无论在哪一方面的哪个学科,都需要引起高校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需要引起社会和家庭的重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四条有关规定: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义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4]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作为即将步入社会为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贡献自己一份力量的新鲜血液,更应该在教育实践中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摒弃原来美术教育“小众化”的错误思想和单纯的知识技能的教学方式,使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发挥出其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三)充分发挥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的教育作用。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性决定了其在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美术作品在人类文化发展长河中所展现的情感的表达和传播、生活的描绘和重现,既是历史思想的一种表达,也是历史生活的一种重现。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众多的美术作品,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创作时独特的思想情感,感受一代又一代的文化传承。美术教育作为一门包含了绘画、手工、工艺等多个方面,囊括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等所有美学的研究学科,十分有利于学校和老师组织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既可以让学生自己创造、安排和组织活动,也可以是老师指定任务活动,让大学生拥有更多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的创造性。在参与的过程中将想象中的美以独特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通过课堂实践来实现对学生的美学教育。(四)突破“小众”推动艺术教育。大学生公共美术教育本身就是站在一个非美术专业的基础上,面对一些需要领悟美、学习美、感知美的“大众”学生开展的教育课程。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说:“我觉得,艺术教育真正地普及,不是数量的标准,而是我们以艺术的名义,尊重人性,尊重成长,不让孩子厌倦,不给他们太多强制,让他们因为爱所以欢喜,这是我所期待的艺术教育最好的境界。”每一个大学生作为一个单独的个体,都有追求艺术和感受艺术的权利,艺术教育应该是属于全体大学生的,突破“小众”惠及大众的教育才更符合新时代特征下的教育思想观念。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和推进大学公共美术教育,突破“小众”思想惠及更多的大学生,对培养和提高新一代的社会人才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邢程.浅谈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现状及改革[J].戏剧之家,2014,(15):204-204.

[2]李文娟,吴美琼.浅谈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J].广西教育,2013,(19):24-26.

[3]张旻,冯楠.浅谈高校公共美术教育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包装工业,2014,(16):102.

美术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唯美;探讨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重视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训练的过程中,美术教育成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伴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和发展,美术教育也越来越科学化、多样化。但是,在美术教育的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何科学地运用教育的功能,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这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挑战。笔者在总结美术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将唯美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影响作为美术教育开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进行深入分析。

一、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美术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美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就是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目前的美术教育来看,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这种局限性表现在教师往往通过参考物和示范作品对于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行训练,从而影响了学生自身创造性的发挥。当前,部分美术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往往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在进行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往往按照步骤和规定,完全参照教师的指导意见进行绘画创作,忽略了自身个性化的情感因素与创新才能的进一步发展。在美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教师的依赖显得较为突出,这样就容易导致学生没有在美术创作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维形式,也不能在此过程中展示出自己的想象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对美术的掌握都来自对教师的模仿,虽然他们能够掌握一些美术技法,积累一些素材,但是长此以往,这样的模式就会造成学生过于依赖已有的东西,忽视对想象力的开发和个人情感的挖掘,最终导致学生的作品公式化、千篇一律。从这一点看,可以发现当前美术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最终影响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美术创作技巧和创作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2.美术教学资源配备不齐,阻碍美术教学的全面开展

在美术教学资源方面,一些地方的学校配备的美术工具相对较少。教材是美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现实的美术教育中,由于地方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部分学校的美术教材难以得到有效匹配,这样就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困难。美术教师在上课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学生没有彩笔、蜡笔、画图纸或者缺少其他一些美术素材的情况。因为这些情况,教师难以开展相应的日常教学工作,影响了教学质量。

3.校方缺少对美育重要性的认识

素质教育的提出使美术教育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就当前的美术教育看,美术教育还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学校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清楚地认识到美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一些学校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其他课程的挤压而产生课时数不足的情况。一些美术课会被其他的主课占用,这种占用就是对美术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的主要表现。一方面,学校缺少对于美术教育的正确认识,使渴望学习美术的学生难以得到进一步满足,也无法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渴望学习美术的学生难以得到满足,也就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对于美术教师来说,校方缺少对于美术教育的支持也容易打击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导致教学质量不高。

4.教师应更加注重转换评价方式,多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学生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往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所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还停留在初级阶段,课堂教学难以真正影响学生的创作。教师在进行美术作品评价时,对于学生的批评往往占据了更多的内容,不能够深入地开展客观的教学评价。在美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要让他们围绕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开动脑筋,提倡开放性思维,改变过去那种被动式的美术教学,让学生从自身角度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这一点来看,教师对于美术教育中学生学习的评价应该是客观的、积极的、主动的,以肯定为主,同时也要不断挖掘学生的优点,兼顾学生的自我评价,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展示评价、对比评价、奖励评价等多种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优点,使自身的个性得到进一步释放和发展。

二、美术教育中唯美因素的作用和意义

唯美主义因素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追求建议性而非陈述性,追求感官享受、象征手法、事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中的词汇、色彩和音乐之间的内在联系的内容。美术教学需要不断提升唯美主义因素的影响力,不断开展相应的美术教学,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唯美主义因素的重要作用。

1.唯美因素影响人的感官部分的调节

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对于美术的最直观印象来源于从现实的生活中选取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选取一些有利于促进美术教学的场景作为学生观察事物的载体,这样就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真实世界的美好,触景生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为美术课堂创造良好而富有想象空间的学习氛围。相反,同样一节课,如果只是让学生木然地坐在教室里,凭空想象春天的样子,可能就会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该画什么,不知道怎么画。为了让学生有所收获,教师只能在黑板上按套路画一些东西,让学生临摹。如此,学习就变成了照葫芦画瓢,导致学生缺乏艺术热情。对于学习美术而言,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要让学生置身于自然当中,从自然界中找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元素,这样才能够真正发挥美术教学的积极作用,从而进一步改进美术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认知能力和感官能力。

2.唯美想象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

唯美想象作为学生美术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对于提升学生的美术思维和美术修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美术教育应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在日常的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思维,这种有价值的唯美想象能够从多个方面展示出美术学习的积极作用。在美术教育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是美术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可以在美术教育的同时融合其他艺术形式,让学生在这种大艺术的概念下学习美术,努力提升唯美主义因素和唯美想象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从而搭建起一条完善的唯美主义的训练渠道,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唯美想象在美术教育中的作用。

3.唯美因素是提升学生创作能力的基础

当前,唯美因素是提升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一项重要基础。从这个角度看,可以发现只有不断提升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美术不再是以往架上绘画、雕塑的传统方式表达,新颖的表现载体与不同的艺术观点相互结合的方式,构成了美术教育的新方式。因此,教师需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摆脱以往观念的束缚,对相关内容进行完善和提升。伴随着不同类型、性质的艺术活动的涌现,艺术创作的形式、手段更加灵活多样。这种发展变化提示我们伴随着信息社会的多元化发展,美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会促进美术教学水平的提高,美术学科的项目内容逐渐增多,美术教育的效果也将得到有效提升。从这些角度看,唯美主义因素的应用将会成为提升学生创作能力的基础,也会是提升学生创作能力的开始。美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融合可以促进艺术水平不断提升,美术教学更应注重多元化的培养,寻找新的突破口。

三、结语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自身的角度与学生的认知角度出发深入思考,不断提升唯美因素在当前的美术教育中的作用,从而为学生搭建有效的桥梁,架构起美术教育的有效平台,从而不断发挥美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有效作用,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构建有效的平台。

作者:陈斌 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曾繁仁.走向二十一世纪的审美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成有信.教育学原理.河南教育出版社,1993.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对美术教学的意见.郭小平,等译.湖南美术出版社,1993.

[4]张旗.构建素质教育下中学美术教师的素质.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李秀山.中学美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美术教育范文篇10

一、高校美术教育宗旨

高校美术教育应传授先进的艺术文化,培养优秀的美术学者,创造发掘具有天分的艺术人才,充当我国文化建设的先驱者,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奉献力量。然而,一些高校美术教育没有发挥这样的作用,越来越趋向于产业化和市场化。美术高校凭着高等的硬件设施和昂贵的学费,成为报考学生认为的“优质”出路。中国的美术高校面临着重重利益矛盾,违背了教育宗旨。

二、教育缺乏全面性,师资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我国师范类院校的教师部分是从美院毕业的学生,对学生做教育的时候,过于强调“专业性”,不考虑师范类学生的现实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偏离了高校美术教育的主体。

三、教学模式单一、落后

我国一些高等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制约了学生创作能力的发展。

四、缺乏对理论研究的探索精神

部分美术高校的学生缺乏对世界美术史,尤其是我国传统优秀美术文化的认知,部分学生的专业素质仅停留在掌握一般简单的操作技能的水平。这使他们将来作为美术的教育者或实践者,会是一个艰难挑战。部分学生不做研究探索,个别教师对于这种现象无动于衷。

五、综合素质较低,缺乏全面培养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规律模式,其步骤即为学生基础临摹,然后是教师对画法步骤的阶段性的师范,接着是教师对学生传授关于美术教育的专业性常规知识,最后是教师针对性的辅导。在高校美术教育过程中,学生没有机会表达出自身对美术的认知和理解,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创作潜力,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全面培养。

六、艺术教育观念不准确,审美标准模糊

一些西方文化宣扬他们的艺术教育观念和审美标准,使我国高校的艺术教育领域受到了影响。在我国,部分高等美术院校急功求成,为了能与国际文化接轨,不经过深思熟虑就直接引进一些西方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潮流,将其视为新艺术文化的标准,忽略了我国原本自身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标准。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使高校美术教育陷入艰难的境况。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化解这个难题呢?美术教育过程就是教师要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学生高层的审美心理,恢复艺术教育本该有的活力和魅力。美术教育在本质上不同于其他学科文化教育。其中很明显的差异是,学生在学习美术时,要求超脱现有的知识范围,进行创作型思考。美术教育因其独有的特性,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和有创作能力的人的基本权力,对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持以认可的端正态度,相信学生的创造力,尊重学生的作品。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是从基本稳定的教学内容出发,以储备知识和应用知识为最终目的,但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美术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拘泥于固定的教学模式框架,要鼓励学生敢于创新,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地将学生培养成才,使其能够为我国的文化建设工作做出杰出贡献。

七、结束语

目前,我国高校美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但也说明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有着乐观的前景。要想高校美术教育有所成就,高校教师必须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多重意义,端正艺术态度,改善教学模式,深入研究、优化美术课程的内容,要注重艺术氛围的环境建设。所以,高校适当地对美术教育进行改革,是我国艺术文化实力更上一个台阶的必经之路。

作者:郑跃丽 单位:郑州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