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15:55:45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范文篇1

关键词:美术鉴赏高校素质教育作用

随着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美术鉴赏课逐渐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美术鉴赏课在高校的开设,进一步促进了大学生的自由和谐发展,为造就合格的人才服务。那么,美术鉴赏课对大学生的全面而深刻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呢?笔者认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以美引善

蔡元培先生大力提倡“以美育代宗教”,就是因为作为“美育”的重要载体之一的美术有辅助道德进步的教育功能。大学生的思想品德不是先天具有的,也不是后天自发形成的,而是在社会、家庭,特别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美术鉴赏课就是学校的教育课程之一。

人的道德理想、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之上,并以美作为追求的价值取向。在思想道德素质养成过程中,美术鉴赏课把中外美术精品直接呈现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产生“直观”的美感。“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黑格尔语),能使人的主体性得到美的提升,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过:“美是人的道德财富的源泉。”高校的美术鉴赏课是普通美术教育工作在高校的一种延续,是一种富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这种审美教育是通过鉴赏美术作品的意境、线条、色彩、构图、肌理、空间及作者创作背景等完成的,它可以把高度发展的社会理性转化为直观的、生动的感性形式,其中蕴含的政治思想内容、伦理道德内涵,均使受教育者在提高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心灵得到净化,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直观的构思,给青年学生以启迪、以感动,从美术作品中感受到美,精神上获得愉悦和满足,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获取了很多人文知识,接受了思想道德教育,人的身心得以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以美启真

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美术鉴赏课可以使学生以愉快的心理体验展开想象,现代心理学揭示,兴趣和愉快的心情可以为复杂繁重的智力活动提供最佳的情绪背景。好的美术作品,可以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美术鉴赏可以使学生感知、注意、记忆联想、幻想、创造等思维能力得到发展。通过作品的鉴赏,可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对各种色彩的象征义和引申义的理解会更加敏锐、协调,可以这样认为,美术鉴赏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一种视觉思维的过程,也是鉴赏者审美创造的过程。它是鉴赏者通过对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和鉴别等一系列视觉思维活动,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从而达到开阔视野、扩大认知领域,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在美术鉴赏过程中,由于鉴赏者面对的是富于启发性的典型视觉形象,所以会自然地唤起种种有关的联想和想象。在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下,通过特定艺术形象可以感知和认识更为丰富的内容。中国古代诗论中就有“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之说,宋代诗人梅尧臣要求“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中国画的留白处理,正是留给鉴赏者想象的空间,这是鉴赏者对艺术作品再创造的过程。艺术作品不管表现得多么完整、具体,都留有广大的想象空间,这些空间需要鉴赏者通过联想和想象去丰富和发展,使鉴赏者形象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与提高。美术鉴赏与美术创作一样,都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因此,鉴赏过程也是培养鉴赏者创造力的过程。创造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美术鉴赏正适合这种创造心理的培养,尤其在美术鉴赏过程中对作品的色彩、比例、空间、节奏等视觉思维的训练,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开拓视野,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开启思维的深度和广度。

三、以美怡情

身心素质包括体质、体能教育和心理教育。

首先,美术鉴赏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大有裨益。如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就是力量与健美的和谐统一,这表明体质体能的发展过程就是按照美的原则、美的规律塑造美、追求美。在对《掷铁饼者》深入分析、鉴赏并进一步了解作品来龙去脉的同时,还能以健康的美感引发学生强健体魄的自觉性。如鉴赏古希腊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时,引导学生围绕人体美的标准进行讨论,通过美术鉴赏课帮助学生认识美的时代性、阶级性和多层次性,并转而欣赏“维纳斯”的古典、和谐、健康、自然之美。

其次,美术鉴赏对学生健全心理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美术鉴赏课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进程中,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美心理,使他们对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概念,学会欣赏美、鉴赏美、表现美。优秀的美术作品都是作者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理解,是创作者心灵的表露,所以在美术鉴赏中,广大学生可以通过艺术作品这一媒介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使自己的心灵得到熏陶、感染、净化与提升,从而使学生的认知心理、情性心理、社会心理得到和谐发展。此外,美术鉴赏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宽容心理和创造心理等。

总之,美术鉴赏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无一不关联着素质教育,关联着学生自由和谐的发展。2004年9月10日,主席发表了关于美育的讲话,在讲话中他这样讲道:“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造就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并自由和谐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道一主编《美术鉴赏》,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美术鉴赏范文篇2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认识,挖掘作品的内涵,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品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陶冶他们的思想情操。美术鉴赏成为普通高中的一门必修课,虽然只有短短几年时间,但它也是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一项重大决策,与其他学科体系相比,还有许多值得完善的地方。而且现阶段美术鉴赏和其他基础教学一样,存在着严重的重视基础而忽视其它教育功能的作用,学习与生活严重脱离,再加上其教学内容的特殊,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教师探索的地方。当前,全国新一轮课改呼之欲出,《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也制定出台,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几点思考。首先必须认识到新课程标准下的几个误区。一般而言,高中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习惯,适应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而且摸索了一定的学习方式或方法,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新课程的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教学,却被我们所误解,形成在教学中的第一个误区。认为鉴赏教学应该融入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表现形式,但却走上了为“形式”而形式。在课堂上,有些老师为了引发学生的兴趣,不断地用游戏、表演等形式。而对于这些形式做法是否达到真正理解美术语言并没有认真考虑,把时间花在听觉或表演上下功夫,结果学生学习美术语言反而被剥削,作品的鉴赏也就无从谈起,作品内涵的挖掘也就成无稽之谈。误区二,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对于小组合作的目的并没有认真的设计,甚至一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都要讨论,有些甚至钻牛角尖,更谈不上集体智慧的挖掘,实际上是典型的应付式。这些课,表面上很热闹,但却损害教学的内在功能,失去鉴赏美术作品的真正价值。因为这种热闹就像水面上的泡沫,学生并没有真正做深入的思考,对本学科的美术语言的学习迷失了方向,在这样的课堂上失去的是教师价值的引导,智慧的启迪,思维点拨的职责。这种方式,实际上是片面化、庸俗化,失去了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只是一句空话。误区三,认为教师讲的越少越好,让学生自由发挥,片面强调自主性学习。高中美术新课标实施以来,出现这样的观点,教师要少讲,要让学生完全自由地发挥,学生无论有何感受都是对的,并一味给予表扬,认为教师不应以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其表达的正误,并认为这是对学生个人感受和学习主动性的尊重,并认为教师指出学生的感受有误,有灌输之嫌,如果对作品做出解释,就是“一言堂”。事实上,学生对作品的解释违背了作品的基本意义范围,则说明他对作品的鉴赏还可能处于茫然的状态,教师不给予纠正,则是把“自主”变成了“自流”,这种做法,表面上学生获得了“自主性”的学习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而还有可能导致学生这种自主性学习变成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中要走出这些误区,第一必须循序渐进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以往的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一般都是以接受性学习方式为主,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学生听得筋疲力尽,昏昏欲睡,根本没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这次的课改就是要改变这种模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都在落实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要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与主动发展,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方法,注意自主、探究、合作式学习。要真正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又要掌握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的最终结果,不在教师“教”的如何,而在与学生“学”的如何。过去课堂上“你讲我听”式的教法,导致学生失去亲身探究实践的机会,因而无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所以,现在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应该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形成多维互动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才可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因此得到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逐步地转变,真正地完成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第二、要提高教师自身的人文意识和丰富的人文素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美术教师,除了本是很要有精良的专业知识外,还要努力通过个方面的学习形式和发展自己的人文意识,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如果美术教师不具备人文意识和人文素养,就不可能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向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除了兴趣之外,尊重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的动因。一个教师的人格力量是学生对他尊重程度的界尺,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榜样,通过教师的人格力量使学生学会对学科产生尊重的态度,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应该是我们实施教育手段的一个策略,当然,教师的素质就显得至关重要。理解美术与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将美术与自然、社会及其他学科联系起来思考。将美术课定性为人文学科,实际上就要求学生不仅要从美术本体来理解美术,重要的是应该通过美术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理解美术作品中蕴涵的丰富人文精神。这样学生就能获得人文精神的浸染,逐渐提高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虽然有些学生反映像语文课,但这又有何妨呢![1][2][][]第三、注重学科本位,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表达能力《课程标准》指出“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同时也指出:“懂得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恰当地使用美术术语……”;所以在对具体作品的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摆脱只是注意作品较为明显的和自己所熟悉的形式特征的“看图识字”阶段,逐渐对作品片面描述及经常使用通俗语言而非“美术语言”,甚至学会从不同角度仔细贯彻作品,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对形式语言景象识别、概括、整合,从而完整把握作品的形式特征及精神。在对作品的描述时,鼓励、启发、促使学生进行自由准确地交流和表达,并不断引导促使学生使用美术术语,使其鉴赏、评述能力规范,水平日渐提高。一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解读”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果美术学习一点喜欢野性都没有,也就没有开设这门功课的必要。《课程标准》认为美术鉴赏和基本方法是“描述、分析、解释和评价”,是在对作品不同层次的信息意义进行解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视觉读写能力”在不同指向的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描述也好,分析、解释和评价也好,总是建立在表达的基础上。多年的美术教学经理,我发现学生普遍表达能力偏低,词汇贫乏,或者极不规范,不入门道。所以,在教学中,在把握美术的学科本位同时,我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美术语言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同时,特别注重美术术语的运用,大到文章的整合,小到造词造句,我一直跟他们强调,要用术语自由、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但是在签订学科本位的同时,应该充分调查清楚学生专业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正如《课程标准》指出的“学习内容应适应高中学生学习的实际能力,不宜过高、过难,过于专业化……。第四、注重课程拓宽,形成校本课程2004年8月我在华南师范大学学习新课标时,许多同行都反映,中学美术教育(包括鉴赏)一直存在着一个尴尬,就是教学内容量大和教学时间短少的矛盾。美术课本的一课时看样子就那么一两页,但大家都知道要吃透它显然不是一两节课的问题。传统的灌输式的讲授而不能让学舌功能对它有全面的认识,再加上师生互动啊、评价啊等等活动,那一节课是根本没什么时间可以给你讲的,只能是表面上看起来热闹非凡的“师生互动“,实际上是”蜻蜓点水“甚至空洞无物。新教材与旧教材比较显然比较科学,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知识连贯性强,通过学习,对美术鉴赏会有整体的理解。但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课本内容与学时的矛盾是非常明显,尤其地处山区的学校就更加凸显。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要有整体的把握,并适当做出必要的处理:一是要抓住重点,形成亮点;二是综合调整,优化组合;三是根据需要,延伸拓展,并且注意整理形成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比如:讲到建筑艺术欣赏时,我就以《客家民居建筑》进行延伸拓展。在教学中,教师肯定会对教材做出补充,或者制订出校本课程,这要求教师本身眼光要高、广、远,作品的选择应该具有一定的高度,能体现出作品所包含的美学规律。”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不仅使用于个人自己学习本身,也适合于教育教学规律。[][][1][2]

美术鉴赏范文篇3

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不会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他需要通过一个委婉的抽象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种感情是主体先期获得的与其相似的经验并被客体所唤起,使主体感悟到艺术家在作品中想要达而没表达的东西,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我们在鉴赏一见艺术作品时,往往看的不是他表面所呈现给我们的东西,而是通过这些表面的东西来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窥视创作者心中真正的想法,达到一种“景外意”,“意外妙”的境界。意境的表达最好的诠释可以说是中国画了,在鉴赏中国画时,我们会发现中国画想要表达的画外之意非常的含蓄,没有很高艺术造诣的人往往很难笃定其中蕴含的寓意。宋代画院的考试题多选自名诗。如“踏花归去马蹄香”,如何能画出“香”字来呢,一应试画家画一奔马,有几只蝴蝶追随马蹄飞舞,使观者联想到蝶恋花,由花而联想到香,这就把“香”字暗示出来了。画面上的事物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欣赏者的嗅觉,但可以通过直接作用于人们视觉的蝴蝶追随马啼飞舞,唤起欣赏者的嗅觉感受,使欣赏者观花时闻到花的香味。这副作品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视觉、嗅觉彼此打通。文学语言艺术中也有不少运用通感技巧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意境氛围,堪称经典的有古代白居易《琵琶行》中那段对琵琶女演技的描写、现代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对月色的描写等等。

2、共鸣

不同的人很多会有相同的经历,不同的人对事务的看法也会有所相同,这是因为他们对同一事务产生了一种感官上的共鸣,这种共鸣是通过看到的事务联想到自身曾经所经历的经历而产生的。在美术鉴赏中运用这种通感能够更好的展现作品的吸引力,同时还能够弥补作品本身存在的技术上的不足。我们在欣赏王式廓的绘画作品《血衣》时,我们从看到劳苦大众翻身斗争恶霸地主的场面,看到群众呐喊愤怒的情绪、看着画面前景那全身瘫痪的青年人、拿着卖身契的虚弱老人,看着画中高举血衣控诉的妇女及抱者母亲大腿哭泣的孩子、愤怒声讨的群众等等生动的形象,这些画面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冲进我们的脑海中,这时大脑有关类似情节的人就会对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产生一种强烈的共鸣,我们仿佛看到了电影《白毛女》中喜儿的凄惨遭遇;又仿佛听到了二胡曲《江河水》那痛苦、凄惨、悲愤的旋律中所表达的对万恶旧社会控诉等等。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帮助欣赏者对作品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从简单的感性认识升华到一种深刻的内部感悟,这也是通感现象的功能所在。

3、气韵

中国的艺术旨在于给人表现一种跳脱的生命力,美术作品中需要暗藏一种独特的气韵,会给人一种音乐的律动感,唐代诗人沈佺期《范山人画山水歌》有云:“山峥嵘,水泓澄,漫漫汗汗一笔耕,一草一木栖神明,忽如空中有物,物中有声,复如远道望乡客,梦绕山川身不行。”这首诗歌里就是称颂范山人画得山水画就像是一首乐曲,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表现出来一种十分清晰的韵动感,其中蕴含着一种音乐境界韵本身还有一种作用,就是能够产生张力效用,造成一种唤起和要求完结的作用,有规律的韵律才能达到力的平衡。“气韵生动”的真正含义是指一种“生命的律动”他不能目观,不能耳闻,不能鼻嗅,只是由视觉表象引起通感后,五官互动而感知出的一种“韵”的气味。绘画之外,中国的书法、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有一种天然的音乐感,都遵循着“韵”律。

4、联想、想象

美术鉴赏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优化策略

高中美术鉴赏的学习课程是学生通过美术教师的教学引导,对作品产生视觉和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学习能力,最终形成自身独有的欣赏方式,由此,美术鉴赏对于高中美术教学有着深刻的意义。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先对作品自行观察、自行品鉴,有了一定的理解后,在进行学习创作,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主动学习意识,为学习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为提高艺术修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1.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现状

1.1教学理念不合理。受应试教育影响严重,有很多教师和学生都没有合理认识到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价值,导致阻碍了鉴赏课的系统化实施。首先,从教师角度来讲,一些其他学科的教师认为设置美术鉴赏课程并不具备较高的价值,而一些美术教师则认为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因此,导致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变成了单纯的欣赏课,教学价值大大降低。其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在传统考核体系的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并不具备必要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学生在参与实际教学活动时难以获得良好学习体验。再加上部分学生从自身认为美术鉴赏和高考间缺少关联,所以会抵触美术鉴赏课教学。1.2教学形式不生动。从当前美术教学情况来看,美术鉴赏课程虽在多数高中学校开展,但推行力度不够,部分美术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往教学模式,效果不容乐观。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中学业繁重,又因应试教育影响下,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学生主课成绩过于注重,而忽视美术课程,由此,使得现阶段高中美术教学教师和学生面临难以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原因是多数美术教师还保留着传统教育观念,不将学生作为教学工作的主体,老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对学生传授知识,“一言堂”现象时常出现在教学课堂中。美术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忽视对教学技能的研究,一是缺乏让学生自行探究美术的学习能力,二是教师对自身美术教育目的了解不清,缺乏对学生学习美术的特点的认知[1],不能采取更加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丧失学习美术的兴趣,三是保留着传统的教学理念,不能随时展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没有创新意识,让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1.3师生之间缺少有效互动交流。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是对学生艺术素养、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有效渠道,和简单的美术欣赏进行比较,美术鉴赏的开展依托于个人理解和感知的互动、交流和沟通。尤其是通过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更加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和情感认知能力。现阶段,大多数院校中的美术鉴赏课程还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课堂教学缺少立体性。首先,从教学评估的角度来看,一些教师缺乏完善的评估方法,这影响了他们对学生学习状况的客观感知,并不利于有效应用教学反馈[2]。怎样利用教学评估系统为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提供正确的教学指导,已然成为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从沟通机制的角度来看,许多高中实行“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时间是非常有限的,并不能保证给予每个学生充足的表达时间,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相对较低,降低了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热情。

2.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优化策略

2.1融入体验活动,促进美术鉴赏学习。高中学生还不具备完备的审美能力,不能有效地鉴赏一些美术作品,这就要求高中美术教师要多融入体验活动,结合美术作品的背景和内涵进行品鉴,这样更有利于虚设感悟美术作品的含义、构思和要表达的意蕴[3]。美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能使学生在学习美术中更加高效的提高学习能力,但是很多美术作品的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只有深入到实际的活动中才能对美术作品的美和韵味进行感知。例如,教师在教授《民族文化的瑰宝》一课时,欣赏中古代瓷器是这节课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古代瓷的鉴赏可以增强学生的学识,了解我国艺术瑰宝的发展。而古代瓷器学生是没有办法亲身体验的,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班级学生播放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瓷器照片或是专家的点评,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些陶瓷工艺品,让学生近距离的观看、触摸和欣赏,感受瓷器纹理和质感,更好的描绘古代瓷器的美,从而提升学生鉴赏能力。教师也能从瓷器的制作流程中感知美术带来的震撼,使学生从听觉、触觉、视觉三方面共同体会,增强对艺术品更加直观的感受。2.2优化教材,整合教学内容。教师在教材的选择中需针对学生学习理解能力和课本知识相结合,最后通过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美术的艺术魅力。例如,教师在进行《西方现代艺术》教学讲解时,可通过对意大利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进行学习了解,讲解其事迹和作品。米开朗琪罗大师是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在雕塑、绘画和诗词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被称为文艺复兴后三杰之一,在学生了解米开朗琪之后在进行其作品的展示,往往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3创新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传统高中美术鉴赏课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效率较低,参与积极性不高,这样发展下去只会使学生缺乏主体意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失去自主思考能力。例如,在《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的学习中,教师可在教学时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并将教学知识以学习任务的形式交给学生,并提出问题:古代皇家建筑是怎样的?大家对北京故宫有怎样的了解?让学生通过解决学习任务来探究古代建筑的精妙。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古代建筑的宏伟,突出学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所在。2.4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的前提下,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师生之间的互动,并运用适当的语言和表达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进而触动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更好地在教师的情感熏陶下参与到鉴赏美术作品中。如此一来,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将大大提高。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问题和学生面临的困难,进行课堂的优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浩.关于优化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6(31):201-202.

[2]邹琴.浅谈新课改下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问题及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159.

美术鉴赏范文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策略

美术中的鉴赏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习的美术知识、了解的文化背景、直观的视觉体验等对美术作品或者美术现象的表现技巧、思想情感、形式语言等进行欣赏与鉴别。[1]因此,想要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淀丰富的知识,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一、夯实理论基础,积淀文化素养

教师在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过程中首先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随着学生的成长,鉴赏能力需要有专业的引导才能够不断发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过程中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以专业的眼光赏析美术作品,感知作品中的情感,最终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以《中国彩陶》为例,这一课主要讲述了中国的一些彩陶艺术,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需要学会赏析彩陶中的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课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自己在看到某个彩陶时先注意到的是彩陶的哪一部分,有的学生注意到的是彩陶的造型,有的学生注意到的是彩陶上的纹样,还有的学生注意到的是彩陶上的颜色。教师引导学生在赏析彩陶的时候从这三方面进行赏析,比如彩陶上的纹样可能表达的是人们当时的生活环境或者日常生活;而像河水一样的纹样又称为漩涡纹,是纹样的一种;根据文化背景推断,他们当时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等等。另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中国彩陶相关的纪录片,欣赏纪录片中的彩陶,了解他们的评价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专业的角度欣赏彩陶,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使学生在面对不同造型、纹样的彩陶时都能够对彩陶进行鉴赏,最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二、加强师生互动,进行合理引导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对学生的鉴赏进行合理引导。合理的引导是指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鉴赏能力;但同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在学生遇到困难或者表达不当的时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最终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2]以《给同学画漫画》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主要是通过画漫画了解漫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漫画,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总结出有关漫画的表现手法。比如《三毛流浪记》,教师问学生看到三毛的直观印象是什么,学生说三毛只有三根头发,很搞笑,教师以此引导学生认识夸张的手法。另外像《数学家与艺术家》中,通过对比的手法突出了两种人物的区别,甚至用一些象征性的手法表现了两种人物的特征。教师在引导学生说出漫画的表现手法之后,可以让学生画一画自己身边的人物。有的学生用满脸的褶子突出老人的衰老;有的学生用咧开的嘴巴突出了开心;也有的学生比较调皮,通过夸张的手笔嘲笑班级同学。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就要进行一定的正向引导。教师通过合理的引导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中掌握如何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最终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整体提升。

三、组织实践活动,积累鉴赏经验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美术的时候,可以组织一些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积累鉴赏的经验,进而促进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交流活动,比如在学生制作完自己手中的美术作品之后进行交流;也可以组织一些竞争比赛,通过比赛增长见识,提高品位,最终提升鉴赏能力。以《好看的棒棒糖》为例,学生在学习这一课的时候需要手工制作棒棒糖,学习简单的泥塑工艺。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组织交流活动,先让学生利用泥塑制作出自己的作品,然后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生制作了星空棒棒糖,有的制作了乒乓球拍棒棒糖,还有的制作了小动物棒棒糖。还有的说自己梦想成为宇航员;还有的学生说自己喜欢小动物。每个学生介绍自己的棒棒糖,并说一说自己认为自己的作品美在哪里。教师通过组织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更多的经验,在鉴赏其他事物的时候能从自身的情感出发,从而整体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总之,鉴赏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想要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可以从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入手。教师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与经验,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最终促进学生以专业的、健康的审美眼光来赏析美术作品。

参考文献:

[1]占喜丽.关于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小学美术教学欣赏能力的思考[J].小学时代(教师),11:91.

美术鉴赏范文篇6

关键词:高中美术教学;鉴赏能力;培养

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重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了解古今中外优秀艺术作品,逐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掌握相关的历史与文学知识。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鉴赏教学的重要性,在指导学生欣赏时渗透鉴赏能力的培养。这样,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性。

一、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性

在美术鉴赏过程中,鉴赏者需要利用视觉进行观察与感知,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文化知识,对于艺术作品作出分析、体验、判断等欣赏活动。这样,学生可以在美术鉴赏中获得美的享受,也能够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加强鉴赏,除了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之外,还要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能力,具体包括艺术成就、美术价值和内在涵义等。为了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效果,学生应该掌握各方面知识,逐步提升自己的综合修养。只有具备多学科知识,如文学知识、历史知识和地理常识等,学生才能够深入理解美术作品。此外,学生也要在艺术和美学上有独特的见解,熟悉社会背景与人文风俗等。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一起投入美术鉴赏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良好的审美观,为学生传授各种有效的鉴赏方法,加强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新课标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实现全面发展,教师在衡量学生素养与修养时,需要注重对学生的美育。美术是一门艺术,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利于学生不断提升艺术素养,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当前,高中美术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体现在部分教师思想观念落后、很少指导学生鉴赏艺术作品等方面。这样,部分学生对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生命力理解不到位,教师不能达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目的。对此,高中美术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开展鉴赏活动,促使学生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增强学生对美的体会与感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视程度不足。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文化视野变得更加开阔,为学生的全面成长与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但部分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这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通过转变美术鉴赏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意识到美术学习对自身全面发展的意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美术鉴赏学习的重视程度,也能保证高中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2.课时安排较少。高中美术教学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促使学生鉴赏能力不断提升。教师在开展高中美术鉴赏课时,要注重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部分学校对美术课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美术鉴赏课时量较少。这样,学生缺乏足够的机会鉴赏美术作品,影响了高中美术教学的开展。3.教学方法落后。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部分教师往往只是单方面进行讲解,很少引导学生鉴赏,缺少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这对学生美术鉴赏产生了不利影响,难以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这就影响了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效果。由于教学方法落后,一些教师不能充分发挥美术学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与艺术情感的作用,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三、高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为了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效果,教师应该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美术作品欣赏的兴趣,并指导学生深入欣赏与探究,使其获得独特的审美感受,深入理解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与内涵。要想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艺术作品欣赏过程,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及时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这样,学生才会积极主动进行思考,让自身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提升自身的审美水平与鉴赏能力。如,在《礼仪与教化》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与查阅资料,了解古埃及美术与古埃及人的观念。教师可简单介绍斯芬克斯的神话故事,并提问:“法老修建狮身人面像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把法老的身体做成狮子的形象?”学生在鉴赏中了解到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外部宏伟壮观,内部也被精心装饰,有许多壁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又让他们对青铜器艺术内涵有了充分理解。2.转变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感染力。高中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美术欣赏能力与感悟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形象展示抽象的描述,增强艺术感染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美术鉴赏过程更加直观、生动。要想提升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感染力,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图片、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这样能够保证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如,在《从传统到现代》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并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具有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教师通过各个方位与角度的图像展示,让图像变得鲜明,学生在观察课本图画后,其理解将更为深刻。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让抽象教学转变为生动、形象的艺术感染,学生在美术鉴赏中将变得更加积极,对美术作品含义的掌握也更加牢固。3.加强课堂训练,传授鉴赏方法。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能够准确地鉴赏一件美术作品,方法指导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师应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感知和审美能力时,结合正确鉴赏方法的引导,使其较好地理解艺术美的内涵和真谛。教师可以把感悟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形势分析式鉴赏、比较式鉴赏等这些鉴赏方法运用到美术教学中,指导学生从自身的经验出发,发挥想象力、充满激情地感知美术作品。如,在《光与色的世界》教学中,教师可介绍印象派画家莫奈,欣赏其作品《野罂粟》,让学生描述画面描绘了怎样的场景。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感知到印象派画家和以往画家不同的是他们更喜欢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抓住瞬间的色彩变化进行创作。在感知的过程中,学生学会用观察、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鉴赏美术作品,提升了自己的审美能力。4.建立和谐关系,营造课堂氛围。高中美术鉴赏教学需要教师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在鉴赏中积极、认真思考,打开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获得更多美的享受,实现审美能力的提升。为了提升高中美术教学效果,确保学生的鉴赏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教师应该与学生维持平等、和谐的关系,共同鉴赏、探究艺术作品。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全身心融入美术作品意境,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在和谐、有趣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将逐步对艺术作品产生更深刻的感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目标也能顺利实现。如,在《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中,学生已经对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术作品有了一定的认识,此次课是对已有知识的提升与延伸。对此,教师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谈,展示图片,与学生一起分析,注意多运用与形式美法则有联系的关键词,如重心平稳、左右对称、连续、重叠、平衡、大小比例、节奏等。教师与学生维持良好的关系,有利于创设融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会艺术作品中蕴含的精神,掌握有效的鉴赏方法。5.采用对比教学,提高感知能力。对于知识结构层面而言,艺术知识是复杂的,对学生想象力、感受力和领会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与美术作品的对话能力,引导其通过进入直观的作品情境,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创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在高中美术课堂上,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讲解,学生对美术作品理解就不会太深入,也难以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如,在《追寻美术家的视线》教学中,教师介绍《星空》和《月华图》这两张作品并让学生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分析两张美术作品后,总结两幅作品在形式语言上各自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鉴赏,了解两幅作品的相同点,即通过表现夜晚的景象,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情感。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细细品味与鉴赏两幅作品,通过对比掌握画面的特点,从而提升鉴赏效果,使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鉴赏教学作为高中美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意义,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正确指导,让学生在掌握美术作品特点与风格的同时,逐步实现自身审美能力的提升。对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鉴赏中获取知识,有所感悟与启发。教师还要注重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顺利掌握知识,增强自身的审美体验,逐步具备更强的鉴赏能力。这样,高中美术教学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参考文献:

[1]李家振.审美观视域下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学课程资源,2018(10).

[2]高颖.如何提升高中生美术鉴赏能力.课程教育研究,2018(42).

[3]王瑞丽.新课改下高中美术教学创新方法研究.艺术科技,2018(6).

[4]吴国辉.高中美术课堂鉴赏教学探微.成才之路,2017(28).

美术鉴赏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鉴赏教学作为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教学部分,对学生具有陶冶情操、提升审美能力的重要作用。鉴于鉴赏教学对于学生内在修养提升的重要意义,教师在开展教学时,要充分重视美术鉴赏教学,落实更多有利于学生综合性成长的鉴赏教学方法,丰富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审美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感知能力与想象力等多项综合能力,进一步推动小学美术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一、创设问题情境,明确学生的鉴赏目的

因为小学生的学习经验相对较少,他们在美术作品鉴赏过程中很难抓住鉴赏的要点。所以为了进一步明确学生的鉴赏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美术作品鉴赏时,可以依据美术作品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美术作品的欣赏,明确学生的鉴赏方向,达到保证学生鉴赏质量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寓言和神话”一课时,可以先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基本情节及其展现方法,让学生熟悉其配画、插图的画法风格,进一步了解文学与艺术形式的联系。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向学生展现不同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的插图引导学生进行鉴赏,如《盲人摸象》《守株待兔》《嫦娥奔月》等。为了保证学生的鉴赏质量,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鉴赏时,可以给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进行解决。如从这些插图中自己都得到了哪些信息?这些插图具有怎样的特点?是否知道这些插图都出自哪个故事?这些插图都有哪些异同?等等。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运转学生在鉴赏学习中的思维,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绘画表现寓言与神话故事的方法,以方便学生接下来更高质量的进行绘画创作。同时,教师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还能让学生更进一步感受到寓言与神话故事的魅力,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寓言与神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提升学生的明辨是非能力。以此,更高质量地完成鉴赏教学任务。[1]

二、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

美术作品不仅仅是美的传递,更是精神的寄托,对于学习与生活经验都不足的小学生而言,他们在美术鉴赏过程中,仅仅只能感受到美术作品的美感,却无法抓住美术作品所传达的精神内涵。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在开展美术鉴赏教学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中丰富的教学资源,对美术鉴赏作品进行内容的补充,让学生对美术作品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便学生抓住美术作品的内涵深意,进一步实现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下册“青铜艺术”一课时,可以带领学生对我国优秀青铜器作品进行鉴赏。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从网络上搜集青铜艺术的发展历史、青铜器皿的铸造方法、青铜工艺品的器形、纹饰和铭文的含义等相关信息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周影(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里华中心小学江苏泰州225516)展示给学生。这样,可以让学生对青铜器有更加全面客观地认识,学会从多方面去欣赏青铜器的艺术特点,感受青铜器的造型与纹饰的奇特与精美。同时,教师通过补充这些信息,还可以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领略青铜器艺术时,更深层次的去感受青铜器的内涵与意境,体会青铜器艺术在中国文化历史上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能够在青铜器作品鉴赏过程中形成崇尚文明、珍惜中华民族经典艺术与文化遗产、尊重世界多元化文化的态度。以此,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2]

三、进行学科的整合,增强学生的人文意识

以往传统的带领学生对作品进行观看鉴赏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仅很难实现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还无法让学生在鉴赏学习过程中,进一步抓住美术作品所传达的内涵。为了更好地发展学生在鉴赏学习过程中的艺术感受与鉴赏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合理进行学科整合,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感受美术作品的艺术性。这样,不仅可以开拓学生的鉴赏学习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能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的意境,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教师在教学苏少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水墨山水画”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名作的欣赏了解水墨山水画的历史演变、表现语言、风格特征,在鉴赏教学开展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走进画家的内心世界,教师可以根据鉴赏作品合理的开展学科整合,让学生学会从多方面感知水墨山水画的意境。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富春山居图》时,这幅作品是我国著名的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所创作的,他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画作,感受其中的意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作品鉴赏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播放一些古风轻音乐,并为学生诵读吴融的诗词《富春》,让学生在音乐与诗歌的带动下放大自己的情绪,更好地融入该幅作品中,用心去感受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还有哪些诗词可以响应这幅画作所传达出来的意境与情感,并通过将鉴赏内容与语文和音乐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可以进一步优化学生的鉴赏学习体验,让学生从多方面融入美术作品与作者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沟通,以此保证学生的鉴赏质量,推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3]

四、结束语

总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就是让学生进一步的感知与体验艺术。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美术所散发的魅力,教师在落实鉴赏教学方法时,一定要从学生的综合性成长为出发点,既要帮助学生完成鉴赏学习任务,也要让学生在美术盛宴的享受中掌握相应的鉴赏学习方法。以此,发展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情操,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进而实现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从真正意义上推动小学美术鉴赏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参考文献:

[1]王溢.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中国文艺家,2019.

[2]赵德权.核心素养下小学美术鉴赏教学探究[C]//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2019.

美术鉴赏范文篇8

关键词:高职;公共艺术;美术鉴赏课

中国的教育在过去的20年发展迅速,其中,职业院校围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美术鉴赏课作为高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职业学校教育课程中添加美术鉴赏课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开设艺术鉴赏课,职业院校的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艺术教育,获得全面发展。然而,具体而言,在教育过程中,一些职业院校的艺术欣赏课程的教育效果不是特别令人满意。基于此,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研究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的优化策略。2020年,中国87.6%的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公共艺术系列课程,并把美术鉴赏作为其中的主要课程之一。其目的在于不仅让在校学生通过系统的学习与培训,达到掌握美术知识、理解美术现象并且看懂美术作品的基本要求,还帮助学生培养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提升艺术修养与综合人文素质,进而完善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全面适应国家现代化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战略的客观需要。同时,美术鉴赏课程决定了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课程能否取得既定的目标———培养高技能、高技术、高素质、应用型和创新型的一线人才。因此,在当今了解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推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职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性

(一)增强高职学生的审美能力

高职院校开展美术鉴赏教育,首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学习美术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的概念,然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在培养综合素质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正确价值观的熏陶。

(二)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

高职院校是作为人才培养机构,其美术鉴赏教育的开展将帮助更多的学生接触艺术。在学习和欣赏艺术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身素养。这将有利于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与高职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三)有助于提高高职学生的创新才能

美术鉴赏教育是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正确引导下,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艺术作品中得到许多的灵感。通过观察诸多绘画等艺术作品,学生加深了对艺术的理解,激发了创造性思维,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四)美术鉴赏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优化的重要内容

美术鉴赏教育是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响应国家教育改革,许多职业学校实现了课程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优化课程内容,提高人才的整体素养。因此,美术鉴赏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综合人才的重要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课程优化和改革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福建省高职美术鉴赏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不注重美术鉴赏课程的开设

目前,在福建省多数高职院校中,艺术教育课程大多只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学生设置,不是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选择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生往往并不是为了学习相关知识,只是出于“好玩”的心态或好奇的心理。此外,各门课程在每学期通常设置18至36学时,各个学校有所不同。然而,在美术鉴赏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知识的时间不足的现象,导致学习广度和深度远远不够,造成学生学习效果不佳。高职院校分配的美术鉴赏课课时较少,但又不能忽视其他教学,美术鉴赏课与其他课程教学中产生了一定的矛盾。

(二)美术鉴赏教育在课程的设置上不均衡

目前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福建省高职院校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重专业强技能方面,单方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注重专业课程的设置,凸显专业课的优势地位而忽略人文艺术课程的设置。如果学校不重视艺术课程,教师容易对课程教学产生敷衍的态度,照本宣科地进行教学;学生也会抱着混学分的心理来学习,难以激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样达不到教学目标,最终浪费了学校的教育资源。需要再次强调的是,美术鉴赏课不仅是一门由各个学科知识有机组成的课程,还是一门影响深远的课程。任何艺术作品都充满了知识,不仅是艺术专业的知识,还具有与其他学科相联系的内容。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就需要将各学科结合起来教学,把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联起来,让学生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使美术鉴赏课课程真正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

(三)美术鉴赏教育教学模式不合理

目前,福建省高职院校内开设的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模式依然沿用过去传统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灌输重要性,而忽略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性。首先,教学方法过于教条。主要表现在美术鉴赏课中,对大部分作品的欣赏都是一个固定的套路,教师通常只是简单介绍艺术家的个人生平、生活背景、作品内容和表达情感等。这种教学方式比较死板,不够灵活,也让学生觉得乏味。鉴赏缺乏情感,生动性不足,鉴赏的效果也会比较平淡,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这种固定的教学套路使教师教学方法得不到创新,教师综合能力也得不到提升。其次,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往往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师讲课就是一个人唱“独角戏”,独自一人完成整个课程;作为“观众”,学生只能被动录入课堂里教师所讲的内容,不能发挥自己的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去理解和吸收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学生的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任何提高。

三、高职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模式优化途径

(一)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1.创意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们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活跃的课堂气氛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艺术品的魅力用生动有趣的故事呈现出来往往更容易吸引学生。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可以放松身心,同时置身于艺术作品之中体验艺术之美,真正参与到艺术学习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结合长期积累的教学经验,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生动有趣的知识。要做到这些,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工作,多方面收集素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紧跟时代步伐,为学生创造一个有趣的学习环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2.创设个性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要想达到的目标教学效果,教师必须知道如何培养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体,真正投入课堂学习。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与学生们多多沟通交流,与学生交换想法,尊重与鼓励学生的想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如果教师教学带有盲目性,就会使学生觉得课程非常抽象,不愿表述自己的想法,时间久了会影响想象力的培养,最终教师也无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此外,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不同想法并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发展潜能。

(二)灵活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1.运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目前多媒体教学在各个高职院校广泛推广,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理解艺术、表现艺术和创造艺术等开创了教育新模式,多媒体教育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教育。多媒体教育技术有许多优点:第一,多媒体教学技术从视、听、说三个方面转变了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被动地位,促进新的教育模式的发展;第二,其有利于创造教育的发展,改善了教育环境,为提高教育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2.教材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除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解释外,教师还可以引入艺术的实物作品到条件允许的教室,对学生进行实物教学,使学生能通过视觉和触觉对作品有充分的理解,让学生感受到作品的魅力,同时他们也会对作品有更深的印象。通过教材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直观欣赏地艺术作品,学生将会真正感受到艺术作品的魅力,鉴赏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注重美术鉴赏的人文性

美术作品有艺术气息,给人以美感,而且有培养和净化灵魂的作用。美术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艺术的影子,它总是与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美术作品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同时也与人类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仅对使用材料的要求较高,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内涵,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美术鉴赏课的教师必须学会肯定学生,不断推动学生美术鉴赏的能力提升。

(四)培养教师的优良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响。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是搞好教育的最重要的部分。教师职业能力对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教师不具备完整的专业基础知识,将无法准确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教师不仅需要有坚定的教育基础和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道德品质和高尚情操。只有当教师具有优良的整体综合素质,才能将艺术的精髓教给学生。

四、结语

高职院校美术鉴赏课程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培养审美能力,提高综合素质。高职院校要不断更新和优化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学生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应琦.浅谈美术鉴赏课对高职教育的重要性[J].青春岁月,2016(5):159.

美术鉴赏范文篇9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在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之下,美术学科凭借其在审美教育中的独特功能以及本身的特征显现出较大的优势。如果美术教育一味局限于书本,把学生限制在课本内容的学习上,就难以体现美术教育的功能,反而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影响。因此,美术教学要超越教材,关注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尤其是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高中美术教师要明确核心素养的价值,并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之下,调整和改进美术鉴赏教学策略,从多角度出发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解读

核心素养这一教育概念是为了深化课程改革、践行立德树人道路上的一项重要实践,它特别指出要积极建立核心素养体系,面向不同学段学生开展核心素养教育,使广大学生真正拥有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他们终身发展要求的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具体到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这门学科,美术核心素养体系主要包括五个重要元素,分别是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审美判断以及文化理解。在对美术核心素养进行解读时,需要认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美术核心素养并非面向专业美术人才培育而是面向所有国民,高中美术教学核心素养教育面向所有的高中生,并非是一个狭隘的概念和狭窄的范围。第二,美术核心素养的培育并没有将关注点放在提升学生的专业绘画能力方面,而是重视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教师指导学生在情境中发现问题,积极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问题,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第三,美术学科核心素养这五个要素并不是分割开的单独个体,而是形成了一个整体,综合体现在教育教学之中。

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价值

高中阶段的学生虽然经过了前期的美术学习和知识积累,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但是综合素养并不一定得到有效提升。多数学生在鉴赏优秀美术作品时会发出赞叹,但是并未具备从深层次角度对作品分析和研究的能力。正确的做法是学生在赞叹作品的同时,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解读高质量的美术作品所产生的情感共鸣和蕴含的思想主旨,激发自身对美术的鉴赏和学习兴趣,升华艺术素养以及思想情操,提升综合素质。高中美术鉴赏教材中的内容多种多样,涉及古今中外多样化的美术表达,融入了多种不同的美术表现形式,如国画、油画、建筑、雕塑、陶瓷等。教师通过指引学生步入美术世界,不仅能够提升他们的审美素质,而且可以让学生深刻感悟历史文化。教师抓住美术鉴赏教学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教育,除了有助于美术教育目标的达成之外,还能够为学生传播先进的理论与文化,完善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成长为综合素质过硬的人才、具备终身学习的素质提供必要支持。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美术鉴赏范文篇10

关键词:初中;美术鉴赏;研究

初中美术课程以欣赏和理解美术作品为主,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在看到一幅作品时既能欣赏又能给出独到的评价和赞扬。美术鉴赏成为初中课业的重要形式,不断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这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很大的实际意义。美术课程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基础上,能够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情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1]

一、美术鉴赏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艺术鉴赏中要慢慢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义。由于中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无法深刻地理解艺术作品包含的要义。因而,这是非常缓慢的接受过程。如今生活节奏加快,人们对待事情往往缺乏耐心。教师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作品进行赏析,只会让学生丧失欣赏艺术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很好地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个性化的作用。比如,在欣赏中国古代园林时,教师可以寻找合适的视频素材进行播放,用不同形式进行赏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二)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初中生的课业压力和升学压力很大。初中是学生处于长身体、学知识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三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美术教学既包含了理性的一面,又有感性的因素,既有脑力又有体力的特点。这些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学生如果长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学习模式下,就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甚至厌学,造成不良影响。这时,美术鉴赏就发挥了它的作用,可以让学生发现美、享受美带来的愉悦。这一过程既让学生放松了身心,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因而,美术鉴赏能让学生放平心态,保持愉快的心情,确保身心健康发展。[2](三)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美术鉴赏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思想和“三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思维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和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艺术赏析能让学生的思维开阔。在艺术作品中,无论是人物神态还是周围环境都会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联想,让学生通过联想来构建属于自己的独特知识网,从而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因此,美术鉴赏课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素质,为学生的多样性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能激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二、初中美术鉴赏的策略

(一)引入多媒体手段。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各种媒体应运而生,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一大趋势。在美术鉴赏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一些影视作品来刺激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对作品的鉴赏不单单局限于用眼睛看,更能听到声音等。例如,在欣赏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书中的“桑蚕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先欣赏桑蚕成长的不同时期,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然后与“桑蚕图”进行比较,了解作者的创作背景。这种教学方式既能活跃课堂氛围,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在课堂鉴赏导学环节指导学生进行自学,因为初中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自学能力也很强。教师如果采用“一讲到底”的授课方式就会使学生出现厌倦心理。美术鉴赏课不能成为教师的讲授课,而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和主导者。教师要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最后的晚餐”鉴赏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思考作品的构图以及画中人物的神态等,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3](三)教师要提高教学水平。教师都是通过专业的培训和教育培养出的人才。但是,教师的个体差异也很大,教学能力和水平也不尽相同。在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还是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自己为课堂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改的标准进行教学,为学生做出榜样。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到鉴赏作品的视频素材。例如,在讲授中国五大名窑时,美术教师可以在课前找到关于五大名窑的历史资料、地址及风土人情。这样既使学生了解到作品背后的历史和大环境,又能使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三、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水平也随之提高。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加强对学生美术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教学力度,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在美术鉴赏课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对学生进行全面引导,采用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学生各方面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娟.试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美术教学[J].艺术科技,2017(5):191.

[2]夏岩.新课改背景下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性教学研究[J].大舞台,2015(12):194-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