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09:57:59

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范文篇1

1.1探究式教学的概念

探究式教学是现代教学中的一个全新概念,简单的说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互换。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教学的领导者一直是教师,其对课堂教学有着绝对的管理权,左右着课堂教学的发展。而探究式教学从本质上改变了这一点,在教育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后,教师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启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去研究,充分的凸显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这种教学方式对我国传统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是我国教育教学中一次重大的改革,对我国教育教学今后的发展起着推动性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1.2探究式教学的特点

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与传统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教学方式新颖,突出学生地位。探究式教学是我国教育教学的一次创新,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方法新,教学手段新等多个方面。在探究式教育的课堂上学生不再处于被动地位,反而成了课堂的主体,突出了学生的地位,更加的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合理性。(2)发问式教学,探究式思考。探究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就是探究式教学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突出以“问”为主,教师在课堂的授课过程中,不再直接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而是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主的对问题进行探究得出答案,增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3)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便于学生成绩的提高。如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一直是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而在教育教学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对于问题已经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所学知识都是经过自己探究得来,从一个侧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的应用

2.1创设教学情境,合理提出问题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与其他教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其既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单词基础和语法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有着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应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尝试情境教学。高中英语写作通常包括,看图写作,附条件写作,特殊格式写作等内容。针对高中英语的这种写作特点,英语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针对具体的写作内容进行情景式的教学,将学生引入英语作文的情境中去,站在写作者的角度,对英语作文的内容进行思索,促进学生的思考;(2)改变教学内容,合理提出问题。针对英语教学中的内容进行颠覆,将英语写作的课堂教学以提问式的教学方式展开,既介绍作文题目—向学生提出写作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提出个人观点—师生共同探究—最后进行作文写作—学生对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自主研究—找出作文缺点,予以有效改正。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针对教学内容找出合理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提问,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2.2营造探究氛围,提供学习条件

要想开展探究式教学,课堂的氛围时十分重要的,其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的为学生打造出探究式的教学氛围,以此提高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质量。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介绍探究式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向学生介绍什么是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对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同时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吸引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注意,提高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将探究式教学顺利的引进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课堂中;其二,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提供有力的学习资源。探究式教学对于学习资源有一定的要求,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料和优越的学习条件,以保证学生顺利的对高中英语写作展开探究。

2.3把握学生动态,适当进行点拨

探究式学习虽然在课堂的教育教学中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进行自主式的学习,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放任不管,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时时了解学生的探究进度。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进行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全程的予以关注,保证整个课堂教学按照既定的轨道进行发展,确保学生都能在课堂的学习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究活动;其次,针对探究过程中的问题,给予适当的点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学生无法理解或是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方向出现偏差等问题。鉴于此,教师应积极的找出学生探究式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与难点,对于学生学习过程中遇见的困难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探究方向,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率。

2.4引导学生探究,鼓励学生思考

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提出问题,更要积极的引导学生主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在高中英语写作课堂中英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具体案例,引导学生探究。高中英语教师在高中英语写作的课堂授课过程中,应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材料案例,并对案例材料进行简单的介绍,让学生对材料进行探究,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将探究式学习落实到实处去;(2)重视学生提问,鼓励学生思考。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并不一定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有的甚至可能与课堂教学内容背道而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一定要对学生保持起码的尊重,重视学生的提问,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引导学生的思维步向正轨。

3.结束语

课堂教育范文篇2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育传播学;自主学习;交流互动

1概述

翻转课堂又称反转课堂,是指任课教师基于授课内容的基础上,将课程的重点、难点和部分新知识融合,制作相关教学视频;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预先通过观看教学视频自主学习新的课程,实现知识传递;随后,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自主完成在线测试,对新知识进行吸收内化,之后再带着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去课堂上参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共享与讨论,实现其对新知识的完全理解和熟练掌握,完成学习的过程。

2可行性分析

2.1高等院校授课方式是利用多媒体集中授课。多媒体集中授课的方式是教师把自己上课需要讲授的知识制作成PPT课件,在课堂上通过计算机演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优点是可以将图片、文字、声音等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使很多抽象的东西变得易于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缺点是一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直接在网上下载课件照念,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2.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优点。(1)翻转课堂使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变成以“学”为中心,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成主动学习者。翻转课堂为学生提供与传统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方法,学生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定学习步调和学习速度。对于不懂的知识点可以反复学习,直到学会为止。学生可以在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学习效率也会更高。(2)翻转课堂可以更多的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增加学生自信。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喜欢那些学习好的学生,愿意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展现自己的能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却得不到教师的青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这一切。在课下,学习不好的学生可以多次观看视频,直到弄懂为止。在课堂上,教师往往是在学习不太好的学生身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不同于传统课堂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翻转课堂的评价方式是以过程评价为主。在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将诊断性评价、过程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有机贯穿于翻转课堂的整个过程中,给予学生多次机会,针对学生的优势和不足,给学生以激励或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形成对自身发展的正确认识。(3)翻转课堂有助于实现教育公平,促进教育资源重新整合与优化配置[1]。当今世界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现象。翻转课堂作为教育信息化产物,有助于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使用,即使一个偏远农村孩子,也可以学习世界上最优秀学校的课程。教师课下制作微视频,可以把互联网上最好的资源加入视频,让学习这门课的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最好的资源。这样,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的知识学习的差异,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享受先进教育。翻转课堂对于教育资源的整合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与之比拟的。在对教育资源的重组和优化的过程中,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

3具体操作

3.1明确教师角色与定位。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作用不但没有弱化,反而得到了更大的提升,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大大增加。翻转课堂不仅需要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改变教学手段和方法,而且要更新教学观念。从传统课堂的以“教师为中心”到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在观念上认同师生平等的地位。教师不在是课堂的绝对权威,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3.2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微视频课程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翻转课堂上“知识内化”过程的实施与效果。翻转课堂使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向学生知识的单向传递转变为学生观看微视频学习知识的逆向探究,这是知识传递过程的蜕变。这样也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律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课前,学生成为了学习步调的自动调节者,即根据自身学习情况选择学习时间和空间,掌握学习内容和学习量的进度与步调。课上教师、学生的交流互动,在讨论中拓展和创造一定广度和深度的新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使学生终生受益,这是提升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学生从学校教育升华为终身自我教育的唯一抉择[2]。

4应用实例

笔者结合自己学习教育技术专业课程《教育传播学》中教育传播效果这一章,讲讲使用翻转课堂的具体过程,结合课前、课中、课后等一系列活动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翻转课堂实施之前对班级成员进行分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这样的规模可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充分交流和参与的机会,也便于组织和管理。(1)课前自主学习。课前教师上传在QQ群的资料包括视频、导学案、作业、汇报互评表。每位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和作业。其中,一份导学案的要求学生绘制视频概念图和自我总结概念图,视频概念图用来总结每个视频中的知识点,自我总结概念图是将自己认为重要的知识点的联系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表达出来。教师对学生作业评分,最后计入期末成绩。每个学生将完成作业的过程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QQ或者邮件的方式发送给教师。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反应情况,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2)课堂交流互动、展示成果。交流和互动是翻转课堂的核心,主要内容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等。教育传播学是属于交叉学科中的边缘学科。它是教育学和传播学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教育传播学是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实施、评估学习和教学全过程,以实现教学和教育的最优化[3]。教师先把学生观看视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回答完成后,教师对问题进行总结。教师还设计有互动环节,每个组为了取得好成绩,都争先恐后的去参与,在比较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掌握了该章节一些比较重要的名词。通过这种方式,也加深了学生对教育传播学课程的理解,不仅考察学生知识熟练程度,也考察了小组成员之间的默契程度。课堂展示是翻转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课前布置作业,每个小组课堂演示PPT,每个组选出一个代表作为评委,对其余各组的作品进行点评。(3)课后进行评价。教师要及时评阅学生的作业,总结课堂教学活动[4]。教师会把在课堂上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下通过查阅资料解决后上传至QQ群,学生可以及时下载,并解决问题。教师还会把每节课的重点内容在课下给学生指出来,便于学生复习。

5结果与讨论

(1)学生表达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明显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主要根据每次课堂上的分组汇报以及课堂交流体现。根据教师的要求,每组学生都需要上台汇报。刚开始做汇报时,很多小组学生是照着PPT内容念。到学期快要结束时,学生在讲PPT时,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而非照本宣科。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学生提交的导学案作业表现出来。第一周的导学案内容作业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才能完成。在使用翻转课堂之后,学生们学会的主动上网搜集资料,不懂的问题学生间相互交流。(2)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大多数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够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知识,而且有助于知识的长久记忆。翻转课堂是每个学生都参与的课堂活动,在这项活动中,几乎每位学生都得到了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会再像传统课堂那样教师只重视个别学生,一些学习不太好的学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表达的机会。因此,在翻转课堂中,每位学生的学习激情会更加的高涨,他们愿意全身心的参与到学习中去,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习的效果自然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提升。(3)学生对翻转课堂的认可度也是比较高的。受访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难度适中,不会感到学习吃力;教师对翻转课堂的内容安排合理、恰当,使他们非常有兴趣,并且积极参与其中;翻转课堂可以提升他们的自学能力、沟通能力。(4)改进意见。受访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提出的建议主要有:希望有更多的交流机会、更好的学习平台以及大量的学习资源。“翻转课堂”相比传统课堂的优势在于它将学生置于一个以问题为主要线索的教学活动环境[5]。如果有一个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当学生们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可以把问题发到平台上,依靠更多人的智慧去解决问题。如此,学生的问题可得到即时回答,课堂上再进行深度探讨,加深其认知过程和知识内化,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6结语

教育技术的目的是教育,技术只是一种手段,不论使用翻转课堂还是其它形式的教学模式,目的是要传递给学生知识、技能,当然还有情感、态度、方法、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翻转课堂不仅仅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简单的改变,而且是从尊重人、尊重人的发展规律的角度进行的对课程教学结构的根本性变革[6]。翻转课堂作为信息时代全新的教学模式,顺应了我国当前的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潮流。在《教育传播学》这门课中使用翻转课堂,使课堂形式丰富多彩,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翻转课堂引入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教育模式的缺陷,准确的把握其发展的规律,又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的自学使学生以相同水平进入课堂完成知识内化,课堂的解放给予教师更多时间解答学生的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操作,轻松的氛围激发学生对问题做进一步思考,并且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得学生的信息素养、沟通合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崔艳辉,王轶.翻转课堂及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28-133.

[2]魏奇.教育传播学[M].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2.

[3]潘丹.翻转课堂在大学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分析[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37-38.

[4]汪晓东,张晨婧仔.“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3(8):13-18.

课堂教育范文篇3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书也是这样,往往一堂课的内容老师要花一天的时间来准备,备课充分了,课堂上才有内容可讲,才有针对性。我在教计算机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课时,每次课前除了准备教材需要的素材外,我还准备一些配色精美、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美、创造美,在教《动画制作》课时,选择一些环境保护、尊老爱幼、公益广告等动画片作为练习素材,让学生在做练习时也能接触这些“正能量”的东西,潜移默化地把“正能量”思想渗透到教学中。

二、教学时以身立教,做言传身教的师表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是我国传统的教师职业精神,为人师表,以德为首,要想让学生成为品德高尚之人,自己也必须成为学生的榜样,在教学中教师要以人的自身为根本,通过尊重人、理解人进而教育人、塑造人,做言传身教的师表。笔者认为“言传”就是要“善言”,即讲求“传”的方式方法,讲求说话的方式,不要以师道尊严、高高在上的态度去说教,而是把学生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身教”就是做到言行一致、品行如一、身言合一,使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比如,课堂上有位同学打断了老师讲课,为了弄清问题所在,老师可以问学生这些问题“:为什么会打断老师上课?”“什么情况下打断老师上课是对的,什么情况下是不对的?”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和尊重。一次上课时,我把手机带到课堂上,因有些事情没有处理完,利用课堂间隙刚拿手机出来看,被路过的学生看到了,在外面叫了一声“老师上课也玩手机”,这句话给我当头一棒,让我意识到老师的言行就是学生的镜子,如果老师上课使用手机,以后还怎么管理学生,所以从此以后我就再不携带手机上课,在课堂上也要求学生不能玩手机,有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我就要求学生关机并把手机放在讲台上,控制上课时不使用手机。课上组织学生共同完成学校网站建设项目和制作宣传栏项目,让他们在掌握知识、提升技能的同时又学会了与人合作,从而培养学生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上完上机课后与学生一起做清洁保养机器,让学生形成爱护机房设备、遵守机房管理规定的良好习惯。

三、施教过程关注具体情境,正确解决各种突发的教育

教学事件,树立“正能量”职业学校很多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差,甚至于厌学,于是在课堂上说话、吵闹、玩手机等等,如果老师这个时候光对学生进行说教、批评,可能会让学生暂时收敛一点,但过不了几分钟就又依然如故,效果不好,但如果放任不管,学生以后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吵闹,影响整个班级的学习,所以当发现这种情况,我通常会对影响上课的同学说“NO”,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批判,如问:“你的行为符合课堂规范吗?“”这么做对别人有影响吗?”,在学生回答出合理的做法后可以说“老师相信你能说到做到。”有时候我会创设一个场景,或布置一个项目让这些调皮的学生来讨论、分析、实践,让他们参与其中,使他们感受到做这个其实一点也不难而且还很有意思,完成任务后可以和其他同学一样参与评价。课后再单独找他们交流思想,他们通常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下次上课表现有进步时我会及时提出表扬。有的学生上课时把键盘敲得震山响,把鼠标在桌面上使劲敲,这时一定要及时制止,适时告诫,对这种损坏行为不要姑息迁就,该批评的要批评,要让他们把公物视为自己的东西一样去爱护。

四、关注学生自主评价、师生合作评价,鼓励学生学会交流

课堂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

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简称“三生教育”。生命教育是前提、是根本,生存教育是基础、是关键,生活教育是方向、是目标。“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通过整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力量,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和生活观。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正是以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和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为基础,从学生的行为认知、心理品质、道德、法律等方面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树立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思品教材蕴涵着“三生教育”的思想,思品课应闪耀“三生教育”的光芒。

一、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尊重生命,激情燃烧的广场

生命是一个灿烂的历程,教育的底线是生命。教育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到智慧的滋润,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的激情。七年级14课《生命只有一次》通过观看《爱的奇迹》,使学生懂得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呵护生命,应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珍爱生命,不仅是用生命培育生命,更是用生命善待生命,用生命拯救生命,用生命熏陶生命。15课《让人生更灿烂》通过探索人生的真谛,明白人生是美好的,生命是可贵的,要让自己的生活活得更有意义,更灿烂,必须从现在开始去思考和规划自己的人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正确对待社会,对待人生。

二、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学会生存,放牧思想的原野

生存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生存知识,掌握生存技能,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树立正确的生存观念。学会判断和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学会应对生存危机和摆脱生存困境,善待生存挫折,形成一定的劳动能力,能够合法、高效和较好地解决安身立命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爱心和感恩之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好习惯受用一生》让学生懂得了习惯影响了人的身体、思维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并进而影响他一生的成功与幸福。“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一世穷”,养成有计划消费的使学生从小养成合理消费、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劳动光荣,懒惰可耻”,中学生养成勤于劳动的好习惯,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仅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而且可以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增强独立生活的能力,魔力意志,养成吃苦耐劳的好品质;“百川到东海,何日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光易逝,一去不返,要善于利用时间,改变浪费时间的坏习惯。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拥有积极的心态,我们才能活得快乐、活得充实,才能取得成功。保持乐观的心态,自己的事情自己干,磨砺坚强的意志,学会生活自理,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有肩就得挑担子》这一课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绘制自己身兼多重身份的责任图,感悟自己的责任,提高自己的责任意识。《对自己的一生负责》通过“最美司机”、“最美消防员”、“最美教师”等一个个鲜活的事迹,诠释人生与责任,提升生命的价值,生存的质量。

三、让思品课成为学生回归生活,放飞梦想的天堂

现代课堂呼唤生活的回归,教师要走出课堂这一狭小的天地,将课堂生活化,创造生活化的课堂情境,使课堂充满着生活的鲜活和多彩,充满生活的自由和轻松,将学生引入缤纷灿烂的社会生活,实现书本世界和现实生活的有机贯通,让学生在生活中去运用知识、激发联想和生成创意。课堂没有压抑,有的是学生自由的言说,快乐的舒展。思品课旨在培养学生做一个自尊自信、自立自强、善于合作、诚实守信、学会学习、热爱生活、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具有国际意识的人,引导学生将思考人生和关注社会,学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课堂教学中通过设计“实践”、“探究”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关注现实生活的兴趣和情感,分析社会现象,思考实际问题。如《成长在社会》中“为构建和谐校园或和谐社区设计一次社会公益活动方案”;针对社会上出现的老人倒地该不该搀扶这一现象进行交流或演讲,培养学生的公德意识。《笑对生活》中,“重走长征路”活动,倡议学生利用节假日、晨练、课外活动等时间进行长跑,活动中注意坚持不懈,相互激励,培养学生的耐挫力和坚强的意志力。如《发展人民民主》这一课,“我们初中生能否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为什么?”;“以人民小代表的身份,联系平时的学习、生活,对自己所在学校、班级管理提出一个议案”等活动,结合学生自身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放飞理想,立志成才》进行理想教育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职业观和择业观,懂得每个人都可以有所作为,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走进思品课,走进充沛、旺盛而又丰富的现实生活,让学生在思品课堂这一生动的天地里,感悟生命的可贵,学会生存的技巧,领略生活的无限风光。

作者:杨小英 蒋莉苹 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

课堂教育范文篇5

摘要:学习的终身化需要从事教育的人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本文从生态的角度出发,就小学语文课堂构建中教学语言、教学风格、教学节奏、教学方式等作了一些尝试,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空间,着眼于未来,使语文课堂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生态”一词在《辞海》中的意思为:自然环境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生存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建立的动态平衡关系。联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在这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的终身化需要我们更多地去关注教育的生态平衡,为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的立体构建,是指教师、学生、文本在平等地位上产生的一种以学习语言为本体,在认知、情感、精神领域的多项交流,包括师与生、师与文、生与文之间的互动,最终促使学生产生个性化的感悟,积淀语感,提高全面语文素养的动态过程。教师、学生、知识各个要素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是复杂且多变的,而教育意义上课堂教学对于教学双方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够对学生个体的可持续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对语文课堂,特别是小学语文课堂的审视就不能仅仅从教师或者学生出发,而应该从生态化的角度进行,努力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空间,着眼于未来,使语文课堂成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就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人,创造出生机勃勃的课堂生态环境。在“新课程,新理念”的倡导下,笔者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作了一些尝试,努力创新,把课上到孩子们的心里,积极创建绿色课堂。

有张有弛的教学节奏

生态教育讲究学习的效率,但它更注重学生身心的健康,这就需要教者恰当地安排好教学节奏。如何来安排语文课堂的节奏?“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张”是快节奏,“弛”是慢节奏,将二者有机结合。有人把节奏当作是开启生命奥秘的钥匙。符合生命节律的课堂教学节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陶冶学生的身心。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用“慢动作”,采用多种方式,腾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老师的讲解也适当放慢些,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如在教学《赵州桥》一课时,桥所在位置,桥面的美观等容易理解的,采用快节奏。而桥的设计上的两个特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便使用慢节奏,将课件与文字有机结合,使抽象的文字符号因图象而具体,使图象因课文的描绘而丰满,既而让学生有条理地层层读懂课文,感受赵州桥的雄伟,坚固。

在教学中,应张弛有度,“张”,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过度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

亦庄亦谐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学语言的“庄”,指用词准确,逻辑性强;“谐”,是有趣,有幽默感。教学中,教者合理安排教学语言:导入时宜谐,能激发学生兴趣和诱导注意力的定向;在集中精力突破本课的重点、难点后宜谐,能使学生大脑有所放松,较快地消除疲劳。理解教材,突破重点主要靠符合逻辑的讲述,宜“庄”,但用词准确的逻辑性的讲述时间一长,容易引起身心的疲劳,因此讲课应该是亦庄亦谐,寓庄于谐。

在教学中,创设情境的语言是“谐”,设置悬念的语言是“谐”,形象化的描述能引起学生想象的也是“谐”,借用其他行业的语言或流行语于教学的也是“谐”。例如,我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时,学生学习救助车夫这件事,对文中“伯父的脸上不再有那种慈祥的愉快的表情了,变得那么严肃”难以理解,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伯父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而为别人想得多的人”,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这时的教学语言宜“庄”;而学习谈《水浒》,教育我怎样读书时,这部分内容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而且充满生活情趣,笔者便与学生开始一起“谐”了。总之,亦庄亦谐的教学语言恰似课堂的催化剂,适时的交替运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于情于理的教学风格

笔者观察:在教学风格中,有的擅长于“情”,善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有的擅长于“理”,通过符合逻辑性的教学程序的安排和有很强逻辑性的讲述,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学会学习。据生态教学理论研究,上述两种风格都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有两个心理系统在起作用:一是动力系统,如兴趣、情感、动机,一是认识系统在起作用,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擅于煽情的,促使学生动力系统起作用;长于说理的,则促使学生认知系统起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笔者认为应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混合性的风格。擅于“煽情”的要学习有条理的讲述,靠逻辑的力量提高教学效率;擅于“说理”的要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爱学、乐学。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方法必须适应学生学习,教师的教为所有学生的学服务,只有教师的导适合学生,才有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多元化的能够多元选择的学习方式。适用于各类不同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不做旁观者,不当观众,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发挥自己某一方面的潜能,共同达到学习理解知识的目的。如《望天门山》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诗,该诗的特点借景抒情,诗中有画。我在教学是这首诗时,为了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诗意,,我设计了两种学习方式供学生选择:1.说学生自由诵读,不懂的在小组里讨论,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2画结合课文插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自己的想象画出来。教室顿时活跃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了学习活动,发挥出各自的主体性。多种学习方式的创设,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找到他们的用武之地,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用不同的方式学习,同时又会产生一种交流,借鉴效果,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人人提高,形成良性循环,在学生选择和实践过程中,他们还会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每个人都分享到发现自己才能的幸福,再转化为积极努力的学习内驱力。

课堂教育范文篇6

一、课堂的语言艺术

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一种主要载体,也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基本手段。作为教师,不但要具有渊博的知识,还应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曾有学者撰文认为,教师可分为“有学有术、有学无术、无学有术和不学无术”四个层次。[2]这里的“学”是指知识的掌握程度,“术”是指课堂中语言的表达能力。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但要有“学”,更要有“术”,这样才能准确有效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职责。课堂语言可分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和符号语言。口头语言,又称有声语言。一名优秀教师的口头语言要具备六性八戒。六性是:逻辑性(有条有理)、形象性(有声有色)、感染性(抑扬顿挫)、趣味性(诙谐幽默)、精确性(严谨准确)、启发性(能举一反三)。八戒是:一戒废话(无用、拖沓之话);二戒胡话(颠三倒四、胡说八道之话);三戒空话(故弄玄虚、不知所云之话);四戒巧话(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之话);五戒混话(骗人、唬人之话);六戒淡话(平淡、无节奏之话);七戒粗话(挖苦、叱责之话);八戒套话(新老“八股”之话)。

如何提高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加强思维训练。语言是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提高思维的灵敏度,注意思维的简洁性、条理性,就可减少不必要的停顿和“啊”、“这个”等废话。其次,内容一定要熟悉,概念一定要精确,并有足够的知识积累,形成较宽广、深厚的知识面。日本学者早就提出了“T”型知识结构,其中“—”表示有广博的基础知识,“|”表示有精深的专业知识。随着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知识的快速发展,已有学者提出当代教师的知识结构应从“T”型变为“工”字型,[3]其中下面那一横就代表了日新月异的新兴学科知识。一个教师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知识结构,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思路宽广,出口成章。最后,要重视自身的道德修养。言为心声,人皆知之,只有自身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谈吐文雅,戒绝粗话、混话。体态语言,亦称无声语言。脸、手、眼神、躯体等都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实验统计发现,人在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中,有声部分仅占35%,而65%的信息量是通过无声语言来传递的。[4]如一个教师的眼神中就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既可表达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信任,也可表达出冷漠和蔑视等等。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则脸面便是心灵的镜子,是一张放大了的晴雨表。俗话说,出门看天,进门看脸。课堂上教师的面部表情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有时要和蔼、亲切,用于鼓励、肯定学生;有时要端庄、严肃,用于制止、批评违纪学生。手势变化是体态语言的另一重要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深化对有声语言、符号语言的理解,但须注意手势语言要与教学内容相一致,与课堂气氛相协调,力求舒展大方,切忌过度夸张。身段是审美的情趣中心,故教师的穿着仪表要力求整洁得体,避免花里胡哨或不修边幅。另外,上课时教师也不可走动过频;表情要轻松自然,不可呆板或矫揉造作。符号语言,又称板书,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课堂艺术不同于舞台艺术的根本之处。有人将板书比作撬开知识大门的杠杆,是有一定道理的。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板书的科学性、艺术性。板书力求做到条理化(采用合适的数字、字符做编号)、简洁度(留适当的空白)、色彩美(利用彩色粉笔来达到强调、对比的目的)、规范美(字画正确、布局合理)等;切忌东涂西写,乱标或不标目次,字体太小等情况出现。近年来,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来进行课堂教学的越来越多,但在课件的版面设计、内容制作和动画设置上,同样也须注意上述问题。

二、课堂的组织艺术

课堂的组织艺术就是用来调节、控制课堂教学过程,使教学能按计划进行及防止外来干扰的课堂艺术。其主要目的是:控制教学时间;控制教学内容;控制教学秩序;控制师生活动的时间分配;调节兴奋点,等等。课堂的组织艺术首先体现在课堂内容的结构处理上,要妥善处理好“展”与“收”、“疏”与“密”、“起”与“伏”之间的辩证关系。“展”与“收”,即开头与结尾。开场锣鼓要精致、有趣,做到先声夺人、先声服人,切忌已开始上课,仍意向不定。导语要精心设计,做到既简洁、凝练,又能巧妙地导入新课。导语的设计方法很多,但一般从“情、趣、疑”三个方面考虑的较多,如情景渲染法、设疑导入法、故事导入法、背景导入法等等。注意在设疑导入时,要悬而不玄;用情、趣导入时,要紧扣内容;解疑、展开时,要如抽丝剥茧,步步深入。同时,要掌握好时间的分配,留有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结、留题等(称为结束语)。结束语既可以是对开课导语的回应,也可以是对课堂内容的归纳,或留下悬念的设疑等等。好的结束语应该是画龙点睛,余音袅袅;切忌虎头蛇尾、草草收兵,或拖课拉堂等。“疏”与“密”就是要正确处理好难与易、重点与非重点的时间分配。对非重点的内容或较简单的部分,可通过学生自学、以读代讲,或粗线条讲解的方式来进行,这有点像中国画中的“写意”部分。对重点部分,特别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需要浓墨重彩,认真描画。换句话说,对这些内容,教师既要慢讲、深讲,对内容讲深、讲透,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或交流。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张弛有度,疏密得当,切忌报“流水账”。

“起”与“伏”是指教学过程要有节奏变化。心理学告诉我们,青少年学生的注意力是有起伏变化的,一般很难长久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且人的注意力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种。[5]作为教师,一方面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起”与“伏”,要设计若干兴奋点,以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不断处于兴奋之中。另一方面要努力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演示、提问、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之间适当轮替。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正确地应用了注意规律来组织课堂教学,才有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课堂的组织艺术还表现在对课堂中突发事件的处理上,它是衡量教师机智、应变能力的重要标志,或者说是优秀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应变与控场能力。世界万物千变万化,课堂教学也会处于变化之中,故教师在课堂上有时会遇到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如遇到外界的突发性干扰,遇到某一学生的恶作剧,遇到意想不到的学生提问等等。此时该如何扭转局面,使自己摆脱窘境,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是对教师素质、知识、能力以及个性修养的全面考验,也是对教师应变与控场能力的挑战。一般来说,应变与控场的能力来自于教师的知识修养;来自于教师的清醒冷静;来自于教师敏捷的思维和过人的口才;还来自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对学生的了解,等等。而这些不是教师在短时期内可以达到的境界,此时应怎么办?以笔者的经验,借用一句俗话:“见怪而不怪,奇怪自减半”,即采用冷处理法,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效果。至于如何培养、提高教师的应变与控场能力,本文对此不作深入的探讨。

三、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艺术

课堂教育范文篇7

一、设疑启智、营造创新氛围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英语课堂教学中每一教学步骤都应多设信息沟,层层递进,可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或语言材料,设计适量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让学生从同一来源的材料或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培养学生积极求异的思维能力。例如:我在组织学生学习NewConceptEnglish第一册第75课时,提出了“Whydoestheshopassistantsaywomenalwayswearuncomfortableshoes?”的问题,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热烈讨论。有学生大胆地指责shopassistant这句话带有明显的性别歧视,我及时表扬了他,并鼓励学生要注重理解语言的内涵,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此类思考题,让学生进行讨论、争论、辩论,既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又训练了他们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

当学生对这类讨论性问题产生兴趣时,他们会不畏艰难、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的刺激,营造创新教学氛围。

二、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发展学生的个性

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发展个性的土壤。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的安全的课堂气氛。”师生之间建立亲密融洽的关系有利于学生产生创造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对于学生的成绩、优点以及思维中的合理因素要及时鼓励。

本人在课堂教学中常常以“用英语唠家常”的方式来引出每堂课的新知识点。并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理解语言、掌握语言和运用语言。例如有一次我在复习教材JuniorEnglishforChina初一第17单元Couldyouhelpme,please?时,我抱了个看似十分沉重大纸板箱子走进教室,随口就说:“Theboxisheavy.Whocanhelpme?”许多学生都举手要来帮我拿,于是我把这个箱子交给了一位男同学问他:“Couldyouhelpme?”他接过箱子便说:“Certainly.”然后我又问他:“Isitheavy?”他掂了掂箱子的分量说:“No,itisn’theavy.It’slight.”(这些正是这一单元所学的内容。)随后我又借机问学生:“Whatisinthebox,doyouknow?”学生便好奇地猜起了箱子里的东西来。接着我如同变魔术般从这只大箱子里拿出了足球、小盒子、茶杯、娃娃、彩蛋、水果等东西,每样东西都要求学生描述它们的颜色和形状。凡是猜中箱子中物品的学生都得到了相应的东西作为奖品。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如何用英语提供帮助和如何描述事物,学生们也在教师创设的自由宽松的情境教学中感受到了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学好英语的自信心也在这些“似教非教”的课堂活动中被激发了出来。

三、培养自主探究,巧设创新探索

学生在母语环境中学习英语常常会遇到英语和母语在语音、词汇和各种表达方式上的冲突,而这正是引导学生自觉归纳语言学习规律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语法结构教学中,初中学生往往会对都能在汉语中表示“有”的结构“therebe”和“have/has”颇感疑惑,教师可利用时机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掌握语言规律。教师可让学生搜集含有“therebe”和“have/has”结构的例句。将他们分类罗列,学生们的分类罗列过程,正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会发现“have/has”表示“拥有”而“therebe”表示“在……有……”。又如语音教学中,有的学生发现worse,word,world,work这些词中的or都读便好奇地问教师:“是不是所有的or只要放在w后就发的音?”教师此时便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自已去寻找答案,找出单词的发音规律来,并启发学生对于其他的语言现象进行思考,自己不断地总结语言规律和学习英语的方法。

四、培养发散思维,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课堂教育范文篇8

课堂教育是对现实生活的提炼,也是品德教育课的载体,更是学生自主探究,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提炼生活环境,开发课程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课堂课外活动中,发现问题,感悟生活。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老师倡导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让学生从被动的听转为身临其境的去感受。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道德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培养起来了,并转化为行动而外显出来。如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时,老师将公共汽车作为一个切入点,把课堂装扮成车厢环境,并安排同学为司机,售票员,乘客,马路行人等各种社会角色。老师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和激励,表演完成后,请表演及观看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通过这种亲身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将交通安全,秩序,礼仪等品德潜移默化到学生的意识和行动中。

2生活是学生成长的舞台

陶行知对学生的解释为:生,即生活或生存。这个解释发人深省。学校教育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如何在社会上生活。品德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不同地区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社会风俗会有较大差异,因此要品德教育要根据学生周边的生活环境来进行适配结合。使学生在身边的社会活动中体验,获得进步。把课堂教育搬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真善美。比如开展各种爱国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等活动。组织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新型建筑等活动,丰富小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等事物的有关了解;让学生走到街头观察交通实况,认识到遵守交通法规的必要性。在父亲节或母亲节时,引导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洗一件衣服等。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健康的、文明的生活方式、积极愉悦的态度,培养学生出动脑筋勇于创造生活的意识。通过这些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堂教育上分享对这些社会活动的感受,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康的思想。

3实践是学生成长的催化剂

课堂教育范文篇9

情感教育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以情感教育所特有的魅力,成为科学教育之入口和开发科技创造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成为道德教育之艺术化形态和孕育美好道德行为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情感是教学中的润滑剂、催化剂。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化学教师的我们更应结合课堂教学,通过不断的渗透教学,将情感教育进行到底。本人对化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尊重学生,关爱学生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在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尊重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生存方式,尊重学生独有的文化,将学生看作有尊严、动态成长的独立个体。

那如何体现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呢?盖杰和伯纳在“教学心理学”中指出:“对教师来讲,表扬是最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动机的方法,最重要的是表扬按随着某种行为的频率增加”。因此在与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我常常从积极的方面去入手,对学生取得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给予及时肯定表扬,换取了学生心理上亲近,感情上融洽。给学生以心理的安全感,把学生的错误看作是一种纠正原有假设或者结论的信息,做到善待学生的错误,善待学生。

任何对学生的讽刺,挖苦,歧视,冷落,都会挫伤他们自尊心,窒息刚燃起的求知之火,直至产生逆反心理与教师对立,所以我在教学中始终坚持这一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而且在平常的一些小细节都可以不断地得到体现和强化,例如刚开学,我就把所任教的班级全部学生的名字都记住,并且为每人准备了一本厚厚的练习本,这本练习本是我们课后沟通的桥梁。我让他们把堂上的练习、小测验、作业、典型题型都归纳到这本本子上,然后定期批改批注。这本练习上记载着每位学生们的作业、测验都充分反映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园地,每期我都会根据每位学生不同时期的表现提出不同的要求,用这种方法跟他们进行交流。定期也会召开科代表会议,让科代表收集不同时期的教学意见作为及时的反馈,不断地调整教学环节,以求到达更好的效果。

学生初学化学兴趣都很大,但随着知识深化,兴趣渐减。要学生对化学学习保持兴趣,而且要使暂时兴趣发展为稳定兴趣,永远保持强烈的好奇心,旺盛的求知欲,保持适度的情感,莫过于先对教师从心理上产生敬佩,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为此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在行动上接近你,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尤其是对待进生更要给予温暖,给予理解,互相尊重,多加帮助。

二、多种教法,激发热情

课堂教学的实质是一种环境的创造、情景的创设、氛围的创立。要使教学达成良好的效果,教师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创设一种环境,使师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对话、沟通、交流、促进。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也就是说教师只有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内容和班级特定的对象,创设各种教学情景,形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探究、教学相长的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充满信任、期望与尊重,才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主体经验和自我意识,从而以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参与学习。一定的教学情景融入了教师的情感则可以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

教师要通过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动机来促使学生对学习的投入,增加他们的有效学习时间。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针对化学该科的教学特点,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就要充分注意运用不同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化学实验是十分生动有趣的,学生一般都很喜欢上实验课,但相比起来化学原理基本概念和化学计算就显得枯燥无味了。为了使学生学得乐在其中,在常规教学中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充分发挥其个体的主体性。

例如,可以采用同龄人的教学法,每单元结束或者学期复习就可以用此方法,使枯燥无味的复习变得生动活泼。首先教师要事先把题目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分好学习小组,布置学生作好课前准备,每个小组把自己的复习专题搞好,用多媒体或者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展示出来,并且轮到哪一个小组的复习专题,那么小组的成员就要负责那堂复习课的复习内容的展示、解说,然后其他小组参与评分。这样下来的教学效果是一般常规复习反复做题、讲题无法做到的,因为每位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其中,学生都特别关注认真准备,这一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如何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掌握的熟悉程度。因为学生们必须对知识经过自己的再次整理形成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体系,对于学生自身知识系统内部的欠缺都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才能在当小老师的过程中把适当的结果展现于人前。多提供机会让学生当小老师,在此过程中,会有很多精彩的发现。现在的学生能力差是我们不少教师的看法,其实我们只要舍得多给机会他们,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是可以做得到的,而且做得不错。除此以外还可以用游戏的方法,初三学的很多都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突破重点难点。例如在课上分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书写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全对的为胜,采取小组奖励方法,这时候就考查了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用竞争的游戏方法使学生的应变能力得到了提高,学习兴趣浓厚,更重要的是学生也能在愉悦中牢固地掌握知识。

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就需要多动脑筋因材施教,多与学生交流沟通,理解他们、发现他们,尽量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一旦学生的心理价值取向正确地形成后,对学习化学自然会从被动变成主动,学习成绩就自然会提高。

三、给予机会,感受成功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一个班级中,积极挖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把学生的差异看作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尽可能通过学生自身的合作、探究等获取知识。学生有差异,那么教师在对待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应该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也应该体现着这些不同层次的铺垫,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机会,多点探究空间,多点实现自我的满足。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适应学生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考试或者设置教学环节时,要精心设计,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或者学得索然无味的,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学习的阶段性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教学中教师除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应该多创造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

比如,在第三单元讲到爱护水资源,这个主题学生从小就耳熟能详,在处理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特地创造机会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资料的收集准备,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准备的课件、短片、漫画、手抄报等,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环节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起他们的共鸣。学生将“自我”摆进了教学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自我、展现了自我,给心灵以触动,将知识延伸到课外,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更坚定了他们的心理价值取向。

课堂教育范文篇10

【关键词】中职体育;德育教育;重要性;发展;思考

做好中职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专业、高素质人才是国家、社会对其提出的基本要求。而德育教育,则是保障中职学校在学生培养上的首要工作。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下,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成为了许多学者及教育工作者探究的重要课题;同时,如何全面的开展德育教育工作也成为了发展中需要持续探索并努力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这样的发展现状及研究目标,本文就如何在中职体育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这一问题从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中职体育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与应用、中职体育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等方面展开剖析,并总结报告如下。

一、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的重要性

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时展、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容,发展形势紧迫,发展价值与意义重大。首先,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是中职学校在学生教育工作基本现状所决定的,是其改革发展的需求所在。目前,我国中职学校的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给学生的成长成才带来了极大的阻碍。陈旧的中等职业教育模式、不合理的教育方式所造成的中职学生心理素质上的缺陷以及性格不良、社会不良氛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等一系列因素使得中职学校的学生在专业学习上专注度有限,品德思想素质较为低下,社会责任感全无。这些不容忽视的基本情况使得中职学校的教育改革发展成为了必然,而这一切问题的解决基础则需要中职学校从德育教育着手,让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和价值观出发,持之以恒的接受优秀的品德思想教育,提升对社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成为一个有理想的人,进而为社会主义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其次,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促进中职学校教育与管理质量的提升,有利于中职学校学生的人格品质的塑造;有利于在精神思想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持之以恒,坚定信心,对前途充满希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摆正个人、集体和国家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使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劳动中遵守职业道德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完成国家和人民所赋予的使命。总地来说,中职学校全面开展德育教育与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改革建设以及社会的需求都有特殊的价值与意义,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二、中职体育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的措施

基于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我们需要在体育课堂上全面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并持续完善各项手段与措施。中职体育课堂教育,虽然不同于一般的文化理论课程,但是如若做到以人为本,将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到体育教育课程中,那么反而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而言,第一,体育老师需要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通过老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所表现的一举一动来影响中职学校的学生。例如,在穿着方面,老师可以从自身的严格着装来督促中职学校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穿着随意,懒散成性的习性;让中职学校的学生能够慢慢的养成良好的习惯,体育老师的严于律己和注意自身形象,能够用自己的魅力感染中职学校的学生,让学生能够快乐学习。第二,做好德育教育和体育教育的交集点和契合点,让德育教育无缝嫁接并融合到体育课堂教育中去。相对于在文化课堂的课程学习中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是体育教育的形式更为自由,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且更为学生所喜爱。在体育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来开展德育教育。例如,在篮球课程教育中,我们可以用科比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进行篮球训练,并因此取得伟大的成就的案例,来教育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要培养顽强拼搏和永不言弃的思想品质。在排球课堂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讲授中国女排团结拼搏和克服万难夺得奥运会冠军的事例来教育中职学校的学生团结一致的可贵。第三,寓教于乐,寓教于景。我们的体育课堂教育需要老师在课堂教育中具有激情,同时也需要以小人物以及生活中的事例来鼓励我们的学生成功路上需要刻苦学习,不断努力,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在体育课堂教育中融合德育教育并将其实践与应用中需要严格遵照教育要求及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教育手段与措施,丰富教育模式,才能够将中职教育的德育教学工作做得更好。

三、中职体育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中职体育课堂上开展德育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优化与改革发展并非一朝一夕。因此,本文就如何持续做好中职体育课堂教育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紧抓体育教育课堂常规要求,持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在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教育条件的实际特点,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2)促进中职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3)坚持正面教育为主,持续稳步地进行德育渗透。德育教育要教育学生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遵守社会公德,正面教育措施与手段,能够激励学生,让中职学校的学生建立自信心,进而更为主动、积极、自觉的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和意识。

四、结语

在中职体育课堂上融合德育教育,符合学生学习的特点,也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需求。虽然目前中职体育课堂上的德育教育仍发展的不尽如人意,但只要我们能够不断挖掘德育教育与中职体育课堂的契合点,持续促进德育教育在中职体育课堂上的应用与实践,那么就一定能够将中职体育课堂的德育教育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康道德.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管理的实践与探索———以重庆市大足职业教育中心为例[J].人间,2016,(02):281.

[2]张国志.浅谈中职数学课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及开展策略[J].中华少年,2016,(6).

[3]胡阳.浅谈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科技资讯,2012,(01):185.

[4]石德梅.如何在中职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中学时代,2012,(0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