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证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7:47:13

居住证

居住证范文篇1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保障来沪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本市人口管理,促进人口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市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的申领、发放、使用以及相关管理活动。

境内来沪人员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居住登记,符合本规定要求的可以申领《居住证》。

第三条(载明内容)

《居住证》的载明内容,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公民身份证件号码、户籍所在地、签发日期、签发机关和证件编号等基本信息。

第四条(有效期)

《居住证》的有效期分为1年、3年和5年。

第五条(居住证的功能)

《居住证》具有下列主要功能:

(一)作为持有人在本市居住的证明;

(二)用于办理或者查询卫生防疫、人口和计划生育、接受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险等方面的个人相关事务和信息;

(三)记录持有人基本情况、居住地变动情况等人口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

第六条(信息系统)

《居住证》的信息系统应当实现市、区(县)两级政府及其政府部门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

《居住证》信息系统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等的具体办法,由市信息化委员会另行制定。

第七条(管理部门)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本规定实施的综合协调工作。

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规定在其行政区域内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公安部门负责居住证件的发放及其相关管理。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信息、房地、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教育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与本规定相关的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乡)人民政府设立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受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具体承办居住证件的受理和发放工作。

第二章申领和发放

第八条(受理机构)

申领《居住证》的人员,应当到现居住地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申领手续。

第九条(申领居住证的材料)

申领《居住证》的人员除按照有关规定提供居住登记证明、婚育状况证明和健康状况证明外,还应当根据情况分别提供下列材料:

(一)就业的,提供综合保险证明、稳定就业证明或者投资、开业等相关证明;

(二)作为人才引进的,提供学历证明、专业技术证书、能力业绩证明、稳定就业证明或者投资、开业等相关证明;

(三)投靠亲友、就读、进修等需长期居住的,提供相应证明。

第十条(受理)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收到申领《居住证》的材料后,对材料齐全的,应当予以受理,出具受理凭证,同时将有关材料移送相关行政管理部门核定。

对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告知申领人,要求补齐材料。

第十一条(居住证的发放)

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出具受理凭证后20个工作日内,完成材料核定和制证工作。

对符合申领要求的,经公安部门签发后,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发给《居住证》;对不符合申领要求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应当书面告知申领人。

《居住证》由*市社会保障和市民服务信息中心统一制作。

第十二条(信息的登记和采集)

《居住证》的基本信息由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负责登记;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在基本信息的基础上增加采集与其管理职能相关的其他信息。

第十三条(工本费)

《居住证》工本费的标准,由市财政部门、市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核定。

第三章相关待遇

第十四条(子女就读)

《居住证》的持有人可以在《居住证》有效期限内,为其子女申请在本市接受义务教育,由居住地的区(县)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安排就读。

第十五条(计划生育)

《居住证》的持有人可以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第十六条(卫生防疫)

《居住证》的持有人随行的十六周岁以下子女,或者十六周岁以下的《居住证》的持有人,可以按规定享受本市计划免疫等传染病防治服务。

第十七条(社会保险)

《居住证》的持有人按照本市有关规定参加综合保险或者其他社会保险的,享受相关待遇。

第十八条(证照办理)

《居住证》的持有人可以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在本市申领机动车驾驶证、办理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

第十九条(科技申报)

《居住证》的持有人在本市实施其发明创造专利的,可以申报*市发明创造专利奖;可以按规定申请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参与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申请科技人才计划资助或者科技项目资助,申报科技奖励。

第二十条(资格评定、考试和鉴定)

《居住证》的持有人可以按规定参加本市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评定或者考试、职业(执业)资格考试、职业(执业)资格登记;可以按规定参加各类非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资格鉴定。

第二十一条(参加评选)

《居住证》的持有人可以参加本市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的评选,并享受相应待遇。

第二十二条(其他待遇)

《居住证》的持有人可以享受国家和本市规定的其他待遇。

第四章相关管理

第二十三条(信息变更)

《居住证》的持有人在申领《居住证》时提供的信息发生变化的,持有人应当及时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信息变更手续。

第二十四条(续签)

《居住证》有效期满,持有人需要续签的,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10日之内,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申请办理续签手续。

第二十五条(挂失、补办)

《居住证》遗失的,持有人应当及时到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挂失和补办手续。

第二十六条(注销)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有关部门认定后,由公安部门注销《居住证》:

(一)持有人情况发生变更且不符合《居住证》申领要求的;

(二)持有人未按规定缴纳综合保险费的;

(三)持有人在申领时提供虚假材料取得《居住证》的。

第二十七条(转办常住户口)

《居住证》的持有人符合一定条件的,可以申请转办本市常住户口。

转办本市常住户口的具体条件,由市人民政府另行规定。

第二十八条(服务)

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对境内来沪人员申领《居住证》、查询相关信息、享受相关待遇等提供服务和方便,不得推诿、拖延。

第二十九条(法律责任)

单位或者个人违反就业和社会保险、房屋租赁、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防疫、治安管理等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条(与其他相关规定的衔接)

按照《引进人才实行〈*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申领的《居住证》,在原有效期内仍然有效。

本规定实施后,境内引进人才申领、续签《居住证》的,按照本规定执行。境内引进人才除享受本规定的相关待遇外,还享受《引进人才实行〈*市居住证〉制度暂行规定》规定的其他待遇。

第三十一条(居住登记的办理)

在本市办理居住登记的人员,应当持有效身份证明、在本市的住所证明(包括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证明等相关材料),到现居住地的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十二条(实施细则)

居住证范文篇2

第一条为了大力实施人才强省战略,鼓励优秀人才来我省工作或创业,为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符合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所承担工作所需的学识、技术和能力,在本省居住的非本省当地户籍的境内人员,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申领《引进人才居住证》(以下简称《居住证》)。申领条件由各市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确定。

第三条省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定的组织实施及省直和中央驻浙单位引进人才申领《居住证》的审核。

市、县(市、区)人事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定在本辖区内的实施及本辖区内引进人才申领《居住证》的审核。

省公安部门负责《居住证》的制作及其相关管理。

市、县(市、区)公安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引进人才申领《居住证》的核发及其相关管理。杭州市公安局负责在杭省直和中央驻浙单位引进人才申领《居住证》的核发及其相关管理。

发改委(计委)、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工商、科技、建设、外事办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做好与引进人才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四条《居住证》载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原户籍地、证件号码、服务处所、居住地址、有效期、身份证号码、签发日期等内容。

第五条《居住证》的有效期限由各市政府相关部门确定,期满后持有人可以申请续办新证。

第六条《居住证》具有以下主要功能:

一、持有人在本省的工作、居住的证明;

二、表明持有人在浙江择业就业、投资创办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办理社会保险、职称评审、子女入托入学、购买商品房、购车入户、出入境管理以及其他商务活动等方面与本省当地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持有人可持证办理上述各项相关事务;

三、记录持有人基本情况、居住地变动情况等人口管理所需的相关信息。

第二章申领

第七条申领《居住证》,由本人或用人单位向县(市)以上人事行政部门提出申请。

第八条申领《居住证》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本人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或业绩证明材料;

二、有效的身份证明;

三、在本省受聘地的住所证明;

四、与用人单位签订的聘用(劳动)合同或投资、经营业绩的相关证明。

第九条人事行政部门自收到申请表和申请材料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认定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出具《办理〈引进人才居住证〉通知书》;对不符合条件的,应书面告知申领人。

第十条申领人凭《办理〈引进人才居住证〉通知书》,到相关公安部门领取《居住证》。

第三章管理

第十一条《居住证》信息系统纳入本省户籍管理信息系统。《居住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运行维护、安全保障工作,按照本省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居住证》持有人,因工作单位或居住地等发生变化的,应在30日内持变更材料向原申领机关办理《居住证》相关信息变更手续。

第十三条《居住证》有效期满,需要续办的,本人或用人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0日内,按照本规定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向原人事行政部门和原发证的公安部门续办新证。逾期未办新证的,原《居住证》自然失效。

第十四条《居住证》遗失的,持证人应及时向原申请机关办理挂失和补办手续。

第十五条因中止、解除聘用(劳动)合同,离开当地到省内其他地方择业就业或离开本省的,用人单位要及时收回其《居住证》,交回发证机关注销,同时报告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

《居住证》持有人调入本省落户的,公安机关在为其办理入户手续时收回《居住证》。

第四章待遇

第十六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按有关规定注册工商营业执照,或以技术入股、投资等方式创办企业。

第十七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在本省自主择业就业,可以按有关规定在本省以多种形式从事兼职工作。

第十八条持有《居住证》人员,经本省有管理权限的部门批准,可以以短期聘用、项目聘用等方式,接受行政机关聘用,提供相应服务。

持有《居住证》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用方式担任国有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文化艺术机构等单位的领导职务。

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参加本省组织的国家公务员(机关工作人员)的招考录用。符合本省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资格条件的,可以报名参加公开选拔。

第十九条持有《居住证》人员,来本省从事高新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或创办高新技术企业的,当地政府可给予必要的经费补助、贷款贴息,帮助解决投资立项、融资、土地征用等问题。经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和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省政府浙政[1999]1号文件规定的扶持政策。可参与本省科技项目招投标,申请本省科研课题和科技奖励。

第二十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在本省从事研究开发所取得的技术成果申请国内外发明专利,可由省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给予一定数额的专利申请费补助。属职务发明专利,专利权的持有单位在专利转让、许可他人实施后,可在所得净收益中提取不低于40%的比例,奖励给发明人或设计人。《居住证》持有人在本省的发明专利、科技成果可参加国家和本省科学技术进步奖评选。

第二十一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在本省工作的报酬和待遇与其本人能力、贡献相挂钩,由用人单位与其协商确定工资标准和分配方式。

第二十二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按本省有关规定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可以参加本省专业技术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对《居住证》持有人已在国外取得的与国内相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执业资格,经有关职能部门审核后予以确认。持有《居住证》人员,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享有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学习的同等权利。

第二十三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按照所聘单位工作人员的同类标准参加本省基本养老保险。因终止合同离开所聘单位时,在同一统筹范围内流动的,只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的转移手续;跨统筹范围流动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储存同时转移。转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根据转出地提供的养老保险资料,为其续建个人帐户;转入地未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无法转移的,可将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本人。

第二十四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参加所在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按所在地基本医疗保险有关政策,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离开本省时,已建立个人帐户的,所在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应对其个人帐户进行清算,个人帐户有结余的,以货币形式发还本人。

第二十五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按照规定在本省缴存和使用住房公积金。已在户籍所在地缴存了住房公积金的,原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余额可转入本省住房公积金帐户。原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年限和余额,可以与在本省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年限和余额累计计算。离开本省时,可按规定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帐户存储余额转移手续。

第二十六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在居住地申请子女入托入学。幼儿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阶段,由居住地所在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就近安排到具备相应接收条件的学校就读;中等职业教育阶段,由居住地所在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按照专业对口的原则就近安排。

持有《居住证》的回国留学人员,其子女在语言文字适应期内参加本省升学考试的,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

第二十七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随行的16周岁以下子女,可以按规定享受本省计划免疫等传染病防治。

第二十八条持有《居住证》并在当地居住1年以上的人员,可以按照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办理因私出国商务手续。

第二十九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凭《居住证》在本省内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和行驶证,购置车辆入户。

第三十条持有《居住证》人员,要求取得本省户籍的,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另行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章责任

第三十一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必须遵守国家和本省的法律法规,违者由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二条对持用伪造、涂改等无效证明材料申领《居住证》的,取消其申领资格;对已经骗取《居住证》的,由发证机关缴回《居住证》。

第三十三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出具假材料、假证明,为申领人骗取《居住证》的,视情节轻重对责任人分别给予调离、辞退或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执行本规定的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索取、收受贿赂或有其他违法失职行为,情节轻微的,由主管部门给予调离、辞退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持有《居住证》人员,可以为随同来本省的配偶及其未成年子女申领《居住证》,并享有相应待遇。

第三十六条持有《浙江省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工作证》人员,可凭证件作为在本省的身份证明,根据我省有关规定享有相关待遇,办理相关的个人事务。如果需要,也可根据个人意愿直接申领《居住证》。

居住证范文篇3

为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的有关精神,切实做好本街道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根据《市居住证暂行规定》、《市居住房屋租赁管理实施办法》文件精神和《区关于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的实施意见》<闵人综字()6号>的工作要求,保障来沪人员合法权益,加强对来沪人员的管理和服务,结合本地区实际,对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保障来沪人员的合法权益,规范街道人口综合管理,促进人口信息化建设,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建设规模适度、管理有效、流动有序的人口环境,推动街道经济和社会发展。

二、工作目标

以居住证制度为抓手,来沪人员综合信息数据库为平台,通过以人为本、属地管理、综合管理的方法,实现来沪人员房屋租赁管理,落实来沪人员居住管理各项措施;探索房屋信息、单位信息、来沪人员信息相结合的“三位一体、互为支撑”的现代社区来沪人员管理的信息化支撑工作新途径。从一定程度上严密防控,遏制来沪人员违法犯罪高发势头;发挥社区作用,加强来沪人员的社会化、信息化管理。最终实现来沪人员标本结合、有序管理的新机制。

三、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

下设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邱建兴兼任。

街道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按照具体实施要求,负责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办公室,负责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的协调和组织实施。

人口办负责街道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和实施,落实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居住证受理点的布建及相关事宜,建立相关工作制度,牵头组织社区综合协管员在相关职能部门的指导下,开展来沪人员综合信息采集和居住证办证的宣传发动工作。

公安派出所负责居住证件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协同人口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做好居住证受理点的布局,指导社区事务受理中心规范居住证的办理程序,并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居住证受理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同时,负责做好来沪人员办理居住证有关材料的审核工作。

房屋管理办事处负责做好对街道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房屋租赁登记备案工作的指导,加强与社区事务受理中心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劳动保障事务所)负责居住证受理点人员、设备的日常管理,受理点按照居住证管理规范和《临时居住证》和《居住证》办理必须的材料和流程,负责来沪人员居住证的受理、发证及办理房屋租赁登记备案等事项。

各居委和来沪人员管理服务站,根据工作职责和要求,在相关部门的指导下负责居住证制度推进的相关宣传、发动和来沪人员信息的采集、维护、录入等工作。

四、工作要求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实行居住证制度,加强来沪人员居住登记,是提高来沪人员综合服务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探索和具体实践,各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要认真谋划,抓好落实,履行各自工作职责,确保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2、做好宣传工作

做好宣传工作,是顺利推进居住证制度试点工作的重要条件。通过宣传,使居住证制度得到来沪人员、社区居民、企事业用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要借鉴先行试点地区好的做法,以上门宣传、针对性宣传为主,立足居委,将宣传工作做到每个用人单位、房东及来沪人员。来沪人员相对集中的地方,开展集中咨询活动,为来沪人员提供服务指导。

①、立足社区38个居委,利用黑板报、宣传画廊宣传和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前期宣传工作。

②、到地区来沪人员集中居住地开展集中咨询活动,发放宣传资料。

③、根据要求制作横幅标语宣传。

④、在来沪人员信息采集工作中,进行上门宣传。

3、开展培训工作

培训工作分两个层次开展,一是各级主管人员进行相关政策、业务规范等培训;二是以点带面,人口办要组织力量,根据统一培训要求和培训教材,对所有社区协管员进行培训。培训工作要覆盖到每一位社区综合协管员、居住证受理点的每一个主管人员、操作人员,使其政策明了、程序清楚、服务周到。

4、加强协调,规范运作

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涉及公安、信息、人事、房地、劳动、卫生、人口与计生等职能部门,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通力合作,以保证居住证制度推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①、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试点推进阶段,人口办定期组织召开相关职能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分析问题,寻找对策。

②、建立信息通报制度。试点推进阶段,受理点每周向居住证工作领导小组报告办证、咨询和遇到的问题等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落实保障

居住证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从构建和谐、平安、加强人口综合管理的需要出发,把居住证工作作为社区实有人口管理的重要抓手,切实加大推进力度,做到三个结合,即推进居住证制度与加强社区建设相结合,与平安建设工作相结合,与完善人口综合管理相结合,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规范工作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质量,探索以居住证管理为核心,与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房屋租赁、社会治安、卫生防疫、计划生育等相匹配的人口综合管理新途径。

二、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的领导,区层面成立以杨杰副区长为组长,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姚志安、区人口办副主任黎仕忠为副组长,区信息委、公安分局、人事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财政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人口办),由黎仕忠同志兼主任,区信息委副主任周列群、公安分局治安支队支队长宋菊生为副主任,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协调、情况汇报、检查督促等工作。

三、工作目标

(一)通过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进一步完善本区来沪人员综合管理的体制、机制,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二)通过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进一步加快本区社区综合协管队伍和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建设,提高对在金来沪人员服务、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三)通过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进一步提高在金来沪人员的登记率、准确率和办证率,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四、主要工作

(一)加快居住证受理点建设。各镇、街道和工业区要按照“一个窗口、一站式服务”的要求,结合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社区居住证受理点的规范化建设,并按照《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居住证受理点建设要求》(沪信息委办〔,落实受理点设备配置,并配备不少于2名经上岗培训合格的工作人员。辖区范围广,距离居住证受理点办证较远的,可设置临时性居住证受理点,以方便群众。

(二)加快组建、整合社区综合协管员队伍。根据市编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来沪人员管理体制的意见》(沪编〔〕143号)精神和本区加强来沪人员综合管理工作的需要,坚持招聘与整合相结合,全区扩充100名社区综合协管员充实队伍。要通过公开招聘考核,择优录用一批年龄较轻、综合素质较好的人员。同时,对原有的社区保安队、来沪人员管理服务队、房屋租赁治安管理、外来劳动力管理、来沪人员计生管理等管理队伍进行整合。

(三)加强人口综合信息采集与利用。要针对来沪人员不同类型、不同特点,抓住难点,突出重点,通过逐户、逐门、逐人地毯式清理等办法,全面采集、梳理、掌握来沪人员信息,确保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确保登记率达90%以上、准确率达95%以上。同时要按照“来有登记,走有注销”的原则,实行人口综合信息动态管理与综合利用。

五、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月中旬~3月底)

区、镇两级要成立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具体负责居住证工作的组织实施。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本区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意见。各镇、街道和工业区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细化工作方案(工作方案及领导小组名单报送到区人口办)。召开各镇、街道、工业区和有关职能部门等单位参加的工作动员部署会,做好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的宣传,争取来沪人员主动参与。落实居住证受理点设置和工作人员配备,完成社区综合协管员招聘和上岗培训工作。

(二)全面实施阶段(4月1日~4月下旬)

主要做好各类来沪人员综合信息采集工作。根据《通知》要求,区公安分局要负责来沪人员的居住登记;劳动保障局要负责来沪人员的就业登记管理;房地局负责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的登记备案,并配合公安分局搞好租赁房屋内来沪人员的居住登记,提供相关信息;人事局负责区内人才申领居住证的信息采集及相关管理。

(三)总结验收阶段(4月下旬)

各镇、街道、工业区和有关部门要根据“边实施、边总结完善”的原则,认真做好实施居住证工作小结(4月16日前报送至区人口办),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区人口办将对各部门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做好迎接市人口办和有关部门的考评验收。

六、责任分工

区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承担起来沪人员居住证办理的组织实施工作,及时掌握在金来沪人员办理居住证的进度,及时帮助街道、镇(工业区)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规范采集各类信息;督促各街道、镇(工业区)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按时保质完成居住证的办理。

区人口办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结合本区实际,细化居住证分类管理政策,完善和落实人才类、从业类、投靠及其他类居住证不同的待遇政策,努力形成管理工作与来沪人员之间的良性互动。

区公安分局要加强对公安派出所居住证等相关业务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协助抓好对社区综合协管员及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各派出所要主动指导各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规范居住证办理程序;加强对社区综合协管队伍的日常管理,规范人口基本信息的采集内容。

区信息委要负责居住证受理点软件和硬件配套建设。加强对居住证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确保居住证办证工作的顺利推进。

区房地局要会同各镇、街道、工业区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未建立的在居住证受理点)设立居住房屋租赁合同登记备案窗口,做到当场发放登记备案证明或信息记载通知书,为居住证审核及相关税收的征管提供信息支持。

区民政局要督促有关镇、街道、工业区全力抓好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建设,指导做好服务窗口和服务规范等工作。

区财政局要根据区政府的要求,对社区综合协管员队伍建设的经费根据实际需要及财力许可予以支持。

各镇、街道和工业区人口办要积极履行来沪人员管理的具体职能,牵头组织社区综合协管员队伍开展以采集人口基本信息和督促来沪人员办理居住证登记、了解社区房屋租赁情况和建立房屋租赁台帐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实有人口综合事务协管工作。

其他相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加强对相关队伍、相关业务的指导和督促检查,帮助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困难,不能解决的要及时向上级报告。

有关居住证办理的进展情况,区人事局和各镇、街道和工业区要按规定,每月向区人口综合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1次。

七、具体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居住证制度,搞好来沪人员居住登记,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构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实践,是加强对来沪人员综合服务和管理的一项重要举措。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真谋划,全力以赴,确保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取得成效。

(二)紧密配合,形成合力。实施居住证制度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要树立“一盘棋”的大局观念,在充分履行自己职责的基础上,加强彼此间的协作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居住证范文篇5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政策留人、制度管人”的要求,建立居住证制度,加强流动人口分类服务管理,为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打下坚实基础,为推动*经济社会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二、实施居住证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居住证制度,出台与之相配套的政策体系,可以为有效稳定外来劳动力、吸引和集聚更多的优质劳动力资源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二)实施居住证制度,有利于整合各类资源,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有效管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施居住证制度,能基本解决流动人口最迫切需要的就学、住房、就医等问题,也是政府执政为民、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具体实践。

三、居住证类型和申领条件

居住证分为《*省临时居住证》和《*省居住证》两类。

(一)*省临时居住证:年满16周岁、拟在本市区居住30日以上的非本市区户籍的流动人口办理居住登记时,公安机关应当发给《*省临时居住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不要求领证的,可以不发证:

1、未满十六周岁的;

2、拟居住三十日以下的;

3、按照《条例》第八条规定办理居住登记的。

(二)*省居住证:流动人口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申领《*省居住证》:

1、持有《*省临时居住证》,连续居住满3年;

2、有固定住所;

3、有稳定工作;

4、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5、已在本市区缴纳社会保险费3年以上的;

6、无违法生育子女行为;

7、无违法犯罪记录。

荣获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市级以上有关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或当选为居住地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或经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属于投资创业或引进人才的流动人口,可以直接申领《*省居住证》。

四、居住证政策待遇

(一)持《*省临时居住证》的流动人口可享受以下待遇:

1、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享受政府部门组织的劳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维权意识等方面基本常识的培训。在技术职称的评定、劳动资格证书的取得等方面,享有与本地居民相同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2、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流动就业人员,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关系后,可根据有关规定,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予以保留或随同转移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储存额;省外人员无法转移的,按有关规定一次性支付个人账户储存额。

3、其随行的7周岁以下子女可与当地儿童享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疫苗。

4、其符合《*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浙政发〔20*〕69号)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的免费政策。

5、已婚育龄夫妇可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办理生育服务登记。

6、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法律援助待遇。

7、符合公安交警部门的相关规定的,可申请办理驾驶证以及本地机动车注册登记手续(除摩托车外)。

8、可申请租住政府提供的住房或流动人口集中居住点住房。

(二)持《*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除可享受《*省临时居住证》的待遇外,还可享受以下待遇:

1、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就业惠民创业富民工作的意见》(台政发〔2009〕9号)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补助。

2、已建立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在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不再在*就业的,根据本人要求和提供的有效证明材料,其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缴存余额(包括单位为其等额缴存部分)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3、持合法生育证件的育龄夫妇,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可享受生育救助政策。

4、对患有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和治疗费用。

5、可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当地各种荣誉称号评选,享受相关待遇。

6、持《*省居住证》2年以上,并符合《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加快市区人口集聚的意见(试行)》(台市委办〔20*〕39号)规定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居住地落实非农户口。

五、实施时间:

自之日起实施。

居住证范文篇6

一、居住证的种类、有效期限

(一)居住证分《省临时居住证》(暗红色)和《省居住证》(绿色)两类。居住证主要载明持有人的姓名、性别、民族、出生日期、公民身份号码、户籍地址、现居住地址、政治面貌、婚姻状况、计划生育、社会保障、预防保健、随同的不满16周岁人员、租住房屋等信息。

(二)《临时居住证》有效期为6个月至3年,具体期限根据流动人口拟居住时间确定。《省居住证》有效期为9年。居住证持有人需要继续居住的应当在证件有效期满前1个月内办理换领。

(三)居住证作为持有人的居住证明,在省范围内有效。

二、居住证申领对象及条件

(一)居住登记。在居住3日以上的流动人口,应当在到达居住地3日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或负责登记的单位办理居住登记;负责登记的单位应当在其办理登记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将登记情况报送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对报送要求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其中16周岁以下人员由监护人代为申报(申报后由受理单位发给受理回执);居住在具有本地户籍的亲属家中的流动人口,且居住时间在15日以下的,可以不办理居住登记。

(二)临时居住证。已满16周岁人员,拟在居住30日以上的,应当在到达居住地10日内向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领《省临时居住证》。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当事人不要求领证的,可以不发证:

1.未满16周岁的;

2.拟居住30日以下的;

3.按照《条例》第八条办理居住登记的。

(三)居住证。居住人员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可以自愿申领《省居住证》。

1.持有《省临时居住证》,连续居住满3年;

2.有固定住所;

3.有稳定工作;

4.具有初中或相当于初中毕业以上学历;

5.无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生育的;

6.在本县企事业单位工作期间按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7.无犯罪记录(过失犯罪的除外)。

荣获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市级以上有关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或当选为居住地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或经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属于投资创业或引进人才的流动人口,可以直接申领《省居住证》。

三、申领居住证须提交材料

(一)《省临时居住证》

1.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3张;

2.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

3.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信息表。

(二)《省居住证》

1.《申领居住证申请表》及身份证复印件、近期正面免冠一寸照片3张;

2.学历证明(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或相应证明材料);

3.省临时居住证;

4.劳动保障部门出具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证明;

5.流动人口婚育证明及婚育情况声明书;

6.常住地和居住地公安部门出具的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

7.能证明固定住所(房产证、住房承租合同或用工单位证明)和稳定工作(劳动合同)的相关材料;

8.常住地和居住地计生部门出具的无违反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或政策规定生育的证明;

9.随行的7周岁以下儿童,须出具常住地或居住地医疗机构办理的预防接种证明(没有证明的,可到当地卫生院补办)。

四、居住证办理

(一)办理《省临时居住证》,由本人或单位持相关资料,向现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居住地的公安派出所接到申请后,对材料齐全、符合申领条件的,应当当场办理发证;对材料不齐全的应当当场一次性书面告知须提交的材料。

(二)办理《省居住证》,由本人或单位持相关资料,向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申请,由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审核后出具回执,并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核发《省居住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当面告知申领人,并说明理由。

(三)居住登记和居住证的申领、变更登记一律免费。

五、居住证注销

流动人口提供虚假材料等欺骗手段取得《省居住证》的,或其已不再符合申领条件的,由公安机关注销并收缴其持有的《省居住证》。

《省居住证》被注销后,持有人仍继续居住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申领《省临时居住证》。

六、居住证项目变更

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证有效期内,居住地址、服务处所等登记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当自变更之日起10日内到现居住地公安派出所办理变更登记。

七、居住证的换领补领

《省临时居住证》、《省居住证》证件有效期满,持有人需要继续居住或者证件因严重损坏不能辨认的,证件持有人应当及时到现居住地公安机关换领新证;领取新证时,应当交回原证。《省临时居住证》、《省居住证》丢失的,证件持有人应当及时在现居住地公安机关补领新证。

八、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的待遇

居住证作为持有人在本县居住的身份证明,可享受以下待遇:

(一)《省临时居住证》

1.享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提供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等就业服务,享受政府部门组织的劳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维权知识等方面基本常识的培训。在技术职称的评定、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等方面,享有与本地居民相同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

2.在本县企事业单位工作期间,享有与本县居民相同的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的权利和义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流动人口,在终止或解除劳动合同后,可根据有关规定和本人意愿,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给予保留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或随同转移基本养老保险关系、个人账户档案和储存额。已建立并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在与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关系不再在本县就业的,根据本人要求和提供的有效证明材料,其个人住房公积金账户内的缴存余额(包括单位为其等额缴存部分)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3.已婚育龄夫妇可免费享受国家规定的基本项目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符合政策生育第一个子女的,可以在现居住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办理《生殖健康服务证》。

4.持合法生育证件的育龄夫妇,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可享受生育救助政策。

5.随行的7周岁以下子女可与当地儿童一样享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规定的疫苗。

6.符合《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外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安政办发〔2010〕11号)规定的,义务教育阶段享有与本地居民子女同等的免费政策。

7.根据驾驶人申领和使用规定,可报考相关机动车驾照。

8.对患有结核病、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的,根据政策减免相关检查和治疗费用。

9.与本地居民同等的法律援助待遇。

10.符合当地公共租赁房租住条件的,可申请租住公共租赁住房。

(二)居住证

除可享受持《省临时居住证》的待遇外,还可享受以下待遇:

1.与本县居民同等享受政府提供的职业技能培训补助。

2.患有结核病、血吸虫病、艾滋病等传染病的,享受国家规定的免费检查和治疗费用。

3.符合相关报考条件的子女,可申请就读本县所属的中等职业学校。

4.其就读中、小学子女可按规定参加本县城镇居民医疗保险。

5.持合法生育证件的育龄夫妇,在现居住地生育子女的,并参加我县孕妇系统管理的,可享受生育补助政策。

持《省居住证》5年以上,并符合有关规定的,可根据本人意愿,在居住地落实非农户口。

6.持《省居住证》12年以上,所在家庭符合居住地生活援(救)助条件、且未享受户籍所在地待遇的,可申请纳入困难群众救助范围。

7.可根据相关规定参加各类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评选,并享受相关待遇。

8.荣获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市级以上有关部门授予的各种荣誉称号,或当选为居住地各级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或经居住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定,属于投资创业或引进人才的流动人口,可以据本人意愿,在居住地落实非农户口。

九、其他规定

居住证范文篇7

一、指点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点,认真贯实科学发展观,依照年全国情况法律工作大会暨情况应急治理工作的要求,加大情况法律力度,出力处理风险群众健康和影响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以维护饮用水源平安、增强重金属污染企业情况监管和重点行业企业情况风险及化学品反省为重点,严厉打击情况违法行为,保证情况平安,维护社会不变,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进供应情况保证。

二、组织指导

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证群众健康环保专项举动指导小组担任全区环保专项举动组织指导和协调工作,区做事处置管指导任组长,区环保分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区监察室、环保分局、工商分局、安监分局、城管法律分局、区宣传办、区经贸办、司法所、病院、农办、水利所、供电公司等单元指导构成。指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环保分局。各有关单元要实在增强沟通协作,合力打击情况违法行为,保证专项举动获得实效。详细分工如下:

区监察室:增强法律监察,包管国度有关环保司法律例的准确施行。

环保分局:担任本次举动的组织协调,加大法律反省力度,实时发现和查处违法排污和其他情况违法行为,协助组织辖区内有关企业参与市一致组织的情况平安培训。

工商分局:担任协助执行县政府对违法企业下达的取缔封闭决议,依法撤消营业执照;查处取缔无照运营行为。对司法律例明白规则须经环保行政主管部分审批后方可处理工商注销却未处理前置审批手续的,不予核发营业执照;对运营局限中含有须获得环保行政主管部分前置答应审批手续方可运营项目标企业,年检时要求其提交有用的环保审批前置答应文件,不然不予经过年检;依法共同环保行政主管部分对情况违法企业的监管。

安监分局:担任风险化学品生产运营单元的平安监管;依法查处无证生产运营风险化学品的违法行为。

城管法律分局:担任查处建立施工噪声、城区商铺、饮食文娱行业的噪声及油烟等污染扰民问题。

区宣传办:担任对全区环保专治举动的宣传报道工作,充沛应用电视、播送、报纸等媒体及各类方式实时宣传报道专项举动状况,营建优越的言论气氛。

区经贸办:担任组织协调全区洁净生产工作施行,洁净生产技能、工艺推行及全进程节制。

司法所:担任协调环保法制的宣传与教育运动,为开展专项举动营建优越的法治情况,对群众维护情况权益的行为供应需要的司法援助。

病院:担任对医疗机构内部医疗废料搜集、输送、储存、措置运动的监视治理,增强对病院污水处置的治理。

区农办:担任增强对乡村、农业污染源的管治,增强对农作物化肥、农药运用的科学指点;共同有关部分对达不到环保要求的规划化养殖场执行管治或整理。

水利所:担任对城区内河的清淤引导以及合理调剂内河水闸,在保证农田用水和水利设备平安的状况下,合理应用外江优质水源增补到内河,以添加内河水情况容量,加强内河的自净才能,改善内河水质。重点整治饮用水源各河段堤外的违章修建。

供电公司:担任协助县政府依法对违法排污企业施行限电、停电办法;共同区做事处及有关部分清算整治重污染行业。

三、整治重点及目的

(一)开展环保督察举动,稳固积年专治效果。重点反省年环保专项举动以来被查处的施行情况违法行为的企业的行政处分执行状况,重点反省取缔封闭、停产整理、限日管治等行政处分以及限日矫正办法落实状况。对不依照行政处分决议书实行停产、恢复管治设备正常运用等行政处分决议的行为进行整治,催促执行;对拒不执行行政处分决议的企业,实时向市专项举动指导小组办公室报送有关状况,挪动人民法院施行强迫执行。

(二)增强饮用水源维护工作,保证人民群众饮用水平安。重点清查饮用水源维护区违法排污行为,经过加大饮用水源情况平安隐患排查、整治和水质监测力度,避免形成饮用水源地污染,保证居民饮用水平安。

(三)加大重金属污染企业情况监视力度。重点加大对电镀、线路板等发生有毒有害物质或排放重金属污染因子的企业以及涉铅、镉、汞、铬、砷等企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歹意偷排、超标超量排污、屡教不改、迎风作案行为。对属于《财产构造调整指点目次(年本)》裁减类的掉队工艺配备和生产才能的企业,一概报请市县政府责令破产、封闭;对饮用水源一级、二级维护区内的重金属排放企业,一概报请市县政府责令撤除或封闭;建立项目没有情况影响评价审批文件的,一概不得开工建立;曾经建成投入生产但环保“三还”验收不及格的,一概中止生产;对没有管治设备或管治设备运转不正常招致超标排放的,一概停产整治,整治后仍不克不及到达要求的,报请市县政府予以封闭;对将风险废料供应或托付给无运营答应证的单元从事运营运动的,一概责令中止违法行为,限日矫正,依法赐与高限处分;对存在严重情况污染问题、严厉影响群众健康的,一概挂牌督办,追查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

(四)开展重点行业企业情况风险及化学品专项反省。经过反省具体把握重点行业、企业情况风险防备办法,周边饮用水源地等情况敏感区域,化学品生产、储存的品种数目等状况,树立重点行业情况风险和化学品档案及数据库,增强情况应急治理平台建立。

(五)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情况影响评价法》及相关环保司法律例执行状况的反省。不契合国度财产政策、区域总体规划、洁净生产要求的建立项目不予审批;在饮用水源维护区内制止新、扩、改建一切污染项目。

(六)增强情况污染胶葛和矛盾的排查、调处和化解工作。进一步加大信访案件特殊是重信重访案件的查办力度,查办后果,实时化解污染胶葛,将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底层,处理在萌芽形态,准确指导群众来访、复议或诉讼,赐与司法援助。

(七)加大对规划以上病院的情况监视反省力度。排查和监察规划以上病院医疗废水处置设备,保证医疗废水达标排放;进一步标准医疗废料的搜集、运输、储存和措置工作,果断根绝医疗废料的分散和流掉,保证情况平安。

(八)开展餐饮行业专治。重点清查整治居民密集区域餐饮企业的情况违法行为,严厉打击无证照运营、超局限运营、不装置油烟管治设备、不正常运用甚至闲置撤除油烟管治设备等行为,处理群众反映激烈的油烟问题。

四、组织施行

(一)发动部署阶段(4月上旬至5月上旬)。结合年省、市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证群众健康环保专项举动要求,制订详细施行方案,具体发动部署。

(二)集中排查和整治阶段(5月中旬至10月)。具体排查饮用水源维护区、重金属污染企业、重点行业企业、触及化学品企业及居民密集区域餐饮行业企业,对情况违法行为依法从严赶快查处。对屡教屡犯并经限日整改、限日管治仍未能到达环保要求的违法企业,撤消答应证并报请市县政府施行封闭。6月下旬前,完成饮用水源维护区放哨专治工作环保后督察工作;7月下旬前,完成重金属污染企业的监察工作;8月下旬前,完成重点行业企业、触及化学品企业及居民密集区域餐饮行业企业专项反省工作。还,按上述工夫要求将阶段性整治状况报送市环保专项举动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

(三)总结进步阶段(11月)。

11月1日前,各部分结合职责对专项举动进行总结,并将总结报区环保专项举动指导小组办公室。11月10日前,专项举动指导小组办公室将全区专项举动总结报区做事处及市环保专项举动工作指导小组办公室。

五、工作要求

(一)坚持属地治理、明白工作责任。增强与市有关部分间的协调,完美部分联动准则。指导小构成员单元要明白任务,落实责任,通力协作,树立健全按期协商、结合办案和情况违法案件移交、移送、移办及传递准则,合力打击情况违法行为。

(二)普遍宣传,营建整治气氛。充沛应用各类新闻媒体,接纳多种方式,普遍宣传环保专治举动的意义,营建震慑违法、鼓舞守法的浓重气氛,曝光一批典型情况违法案件和违法企业名单。充沛发扬“12369”环保热线的效果,疏通投诉渠道,积极鼓舞群众参加和支撑环保专治举动,实时奖励表扬告发情况违法行为有功人员。

居住证范文篇8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劳动保障部第28号令《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和《*市居住证暂行办法》,市公安局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建立了“*市居住证/劳动就业登记网上申报系统”,从本通知实施之日起正式投入使用。为方便广大用人单位使用该系统为员工申办居住证和办理劳动就业登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市居住证/劳动就业登记网上申报系统的使用范围

凡在我市依法成立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招用劳动者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下统称用人单位)都可直接登录该系统同时申办居住证和办理劳动就业登记。

二、*市居住证/劳动就业登记网上申报系统的操作流程

(一)网上立户。用人单位凭组织机构代码证或者工商注册登记证明复印件(验原件)到所辖地居住证受理机构或劳动保障部门业务窗口领取网络系统登录密码,并领取《*市居住证申请表》。已参加社会保险的用人单位,可同时提供本单位社保号,方便用人单位就业人员的录入工作。

(二)信息采集。被招(聘)用人员需要办理居住证的,用人单位应当指导被招(聘)用人员如实填写《*市居住证申请表》。

(三)系统登录。用人单位在互联网上登录“*市政府在线”点击“*市居住证综合信息网”或直接登录“*市公安局主页”和“*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网上办事大厅”,都可登录“*市居住证/劳动就业登记网上申报系统”,然后录入组织机构代码或者工商注册号,并录入系统登录密码完成系统登录。

(四)信息录入。用人单位登录系统后,录入被招(聘)用人员的个人基本信息、就业信息和居住证信息。

(五)信息保存。用人单位对所填报的电脑信息资料经核对无误后,点击保存。

(六)信息上报。用人单位对所保存的个人信息资料,点击上报。

(七)信息打印。点击劳动就业管理,打印办理劳动就业登记需要打印的资料;点击居住证管理,打印申请办理居住证人员名单。

用人单位完成网上申报流程后,申办居住证的,携带相关资料到所辖地居住证受理机构办理;办理劳动就业登记的,携带相关资料到劳动保障部门业务窗口办理。

三、用人单位办理劳动就业登记和申办居住证的职责

用人单位是办理劳动就业登记和申办居住证的责任主体。用人单位应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积极使用“*市居住证/劳动就业登记网上申报系统”做好劳动就业登记和居住证申办工作。

(一)认真核对员工的个人信息,如实申报所招(聘)用人员的劳动就业信息和居住证信息,保证所填报信息的真实性。

(二)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和与劳动者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应当及时为员工办理就业登记手续。未办理劳动就业登记的,劳动保障部门将按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三)用人单位应当及时为需要申办居住证的员工申办居住证。有违反《*市居住证暂行办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将根据《*市居住证暂行办法》予以处罚。

本通知自20*年*月*日起施行。

居住证范文篇9

一、申领引进人才《市居住证》的跨地区流动人员(以下称“申领人”)在沪工作期间,其人事档案应调入本市管理。根据人事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其申领人的人事档案由用人单位或其上级主管部门按权限商调、管理;不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其申领人的人事档案由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商调、管理。

二、具有人事档案管理权限的用人单位,在提交居住证申办材料前,应查阅申领人人事档案,核实相关信息,确保居住证申办材料的真实性;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受理居住证申办材料后,应协助用人单位向申领人原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发函调档,在查阅申领人人事档案后,对居住证申办材料核实无误的,受理部门应在《申领〈市居住证〉受理情况登记表》上填写档案核实情况,签署受理意见;对申办材料有疑问的,应中止办理,并提交审核部门进行核查。居住证受理时间从人事档案调进人才中心之日起计算。

三、各档案管理部门应按照人事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做好申领人在沪工作期间的学历、职称、培训、工作经历、业绩、表彰奖励等档案材料的收集归档工作,做好档案整理、保管、利用等其他管理工作。

四、申领人在《市居住证》有效期满后,不再续办、被注销或者因其他各种原因不再办理《市居住证》的,申领人工作单位或本人应及时办理人事档案转出手续,市、区县人才服务中心应按规定及时将申领人人事档案转往其原人事档案管理机构。

居住证范文篇10

为保证适龄儿童依法入学,现对2009年*区小学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为指导,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市区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调整我省义务教育阶段收费政策的通知》(浙教计〔20*〕60号)等文件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新《义务教育法》,规范学校办学、招生行为,着力于办好每一所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招生对象和条件

1、年满6周岁(20*年8月31日前出生),居住在*区、具有*区户籍,需在*区小学就读的适龄儿童;

2、年满6周岁(20*年8月31日前出生),持有居住证(流动儿童第一监护人双方在市区居住),并能提供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目前仍在市区从业的证明材料(即适龄儿童父母至少一人或法定监护人与我市用人单位签定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需在*区小学就读的流动儿童。

三、招生计划

*区小学招生计划:(见附表)。

四、报名时间、报名点安排及注意事项

1、报名时间:6月6日至7日(周六、周日)两天。

2、报名点安排:市区常住户和办有市区居住证的适龄儿童按实际住址(以适龄儿童监护人房产为准)所属社区分别到各报名点进行报名登记(见附表);未办理市区居住证的流动儿童到*区阳光小学报名登记;*区范围内其它乡镇的适龄儿童到所在乡镇中心小学报名登记。

3、注意事项:

(1)报名须带证件:

常住人口:户口本、预防接种证、房产证(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有若干套住房的,单身公寓和无住宿条件的商业用房除外,需按实际居住处提供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无房户须提供房屋租赁证)。

流动人口:户口本、预防接种证、房产证(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有若干套住房的,单身公寓和无住宿条件的商业用房除外,需按实际居住处提供房产证)或房屋租赁证(无房户须提供房屋租赁证)、居住证(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双方在市区居住),并能提供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目前仍在市区从业的证明材料(即适龄儿童父母至少一人或法定监护人与我市用人单位签定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

(2)必须携带报名对象前往报名。

(3)家长必须按要求如实填报报名表。

(4)学龄儿童必须与监护人同户,要求房户合一。

(5)市区小学报名对象必须是5月31日前具有市区户口、居住证的适龄儿童,持有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必须提供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目前仍在市区从业的证明材料(即适龄儿童父母至少一人或法定监护人与我市用人单位签定一年及以上劳动合同或取得工商部门的营业执照)。

(6)市区学校范围内: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持有片区内房屋产权的,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适龄儿童(合法生育的多子女家庭除外)在片区内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读。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确无房产,租住房屋的,所租住的房屋应为家庭唯一居住地,并持有合法有效的房屋租赁手续。同一套房产只能有1位适龄儿童(合法生育的多子女家庭除外)在片区内的小学一至六年级就读。

五、新生录取

1、报名结束后,教育行政部门将组织学校对有关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根据各小学招生计划及生源分布情况,进行统一招生划片。划片依据为学生实际家庭住址(学生实际家庭住址以适龄儿童监护人房产为准,适龄儿童第一监护人有若干套住房的,单身公寓和无住宿条件的商业用房除外,需按实际居住处提供房产证)。

2、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入学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1)委托监护的“零门槛”落户儿童;(2)办理居住证的流动儿童;(3)不能提供房屋租赁证和临时租住的无房户;(4)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报名登记手续的以及提供虚假证件的适龄儿童;(5)同一套房产有1位以上的就学对象(合法生育的多子女家庭除外)在片区内小学一至六年级就读的适龄儿童。

3、未办理居住证的适龄儿童,安排在阳光小学就读。

4、*区其它乡镇户籍的适龄儿童划归户籍所在乡镇小学就读。

六、保障措施

1、为加强对小学招生工作的领导,确保小学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小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先福

副组长:缪宏飞、诸葛翔、王勇

成员:姚宏光、叶龙、许建芳、各小学校长

2、严禁不足龄儿童进入小学一年级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