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08:28:4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1

一、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化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认识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党在农村的又一重大改革,也是建设现代林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意义十分重大。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将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标志着党从纲领性文件上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总理、回良玉副总理多次深入山区林区调查了解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情况,听取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林权改革的反映和要求并作出重要指示。最近总理又指示,要认真总结试点经验,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入调研,提出相应的政策措施,务必把改革方案做好。回良玉副总理要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一定要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此改革事关重大,务必要强化领导,确保资源管理和生态保护。实施中应试点先行,坚持依靠群众和民主决策。在不断完善方案、加大培训力度、抓好主体改革的同时,相关配套改革要及时跟进,巩固发展其成果。我们各方应形成合力,把这件林业发展的大事办妥、实事抓好。”同时,回良玉副总理在*7年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机成熟,条件已经具备,到了加快推进、全面实施的时候”。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的重要指示。

各地要加强学习,深刻领会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务必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放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局中去定位,放到“三农”工作当前和长远发展的大计中去思考,从提高执行力和行政效能的角度去落实,认真统一思想,审时度势,加大推进力度。

从全国来看,目前已有包括我省在内的14个省(区、市)出台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件,制定了方案,开展了试点。其中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已完成确权勘界颁证的主体改革,正在推进配套改革。从我省的情况来看,目前已有170个县(市、区)启动了改革试点,有63个乡(镇)577个村完成了主体改革任务,10104个村正在开展林改实质性工作,调处林权纠纷3059宗。通过试点,有效地推动了全省林改工作进程。全省累计确权面积1319万亩,确权到了220万户,核发林权证189万份。从总体来看,已进入了由加快试点向全面推开的关键时期。

二、总结经验,积极探索推进林权制度改革的有效途径

根据中央的部署,自去年6月以来,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正式全面启动,按照省林改实施方案的要求,全省上下积极进行宣传发动,大规模开展政策业务培训,深入调查摸底,科学制定方案。同时坚持“先试点、后推开”的工作原则,积极稳妥地加快试点。试点县依据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总结和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这些经验和做法对全面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持高位推动抓林改。10个试点县中大部分县是县长任林改领导小组组长。乡、村两级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由同级党政主要领导担任,各试点县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做好“三农”工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督查。成都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成都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列为推进成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四大类中重点改革项目之一,实行督查督办。广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邻水县进行林改调研,亲临现场为林农颁发林权证。眉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也相继深入丹棱县,指导督促林改工作,明确提出了今年的目标任务。绵阳市委主要领导在常委会上提出要把林改纳入“一把手”工程。宜宾市、广元市的主要领导主持专题会议专门研究部署林改工作。各级领导多次深入乡村进行专题调研,指导改革工作,解决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成都、泸州、眉山等地将林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重点督办事项。兴文、邻水、南部等县还把林改与政府绩效管理、干部任用考核、部门形象测评等挂钩,部分市县形成了“三级书记”抓林改、“三长”挂帅抓林改、林业部门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村组两级具体操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了改革的有序推进。

第二,坚持还权于民抓林改。农民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主人。各地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坚持还权于民,始终做到群众的事情让群众自己做主,分山、分林、分股完全由群众民主讨论、自行决定。各地把林改的主战场放在最基层,通过广泛宣传有关政策,充分发扬民主,切实保障了广大群众在改革中的政策知情权、平等参与权、工作监督权和最终决策权,使改革实施方案真正体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在确定村民小组林改实施方案时,各地严格按照“两个三分之二多数”的原则,依法依规进行表决。在具体操作中还坚持了“四签两不准”,严格做到开村民大会通知有户主或代表签字,参会人员有签到,村民小组林改方案、票决或表决通过后有签名。通过这些办法,农民对改革普遍感到满意。

同时各试点县及时取消了所有限制林农自主经营和流转的“土政策”,允许林农自主销售木竹,自愿以出租、转让、入股、抵押等多种形式流转山林,真正把林木的所有权和林地的经营权“捆绑”起来,把一个完整的物权交给了林农,体现了《物权法》的基本精神,切实维护了林农的合法权益。

第三,坚持积极稳妥抓林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程序复杂,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直接造成林区秩序的混乱和新的乱砍滥伐。各试点县从思想的统一、政策的宣传、方案的制订,到队伍的培训、纠纷的调处、山场的勘界、林权证的登记发放等,都做了大量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如南部在林改工作中结合本区域的特点提出了林改工作“四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动员到位、方法措施到位、工作落实到位。邻水县在林改过程中明确提出要把好宣传关、政策关、民主关、质量关、督查关等“五关”。在林权勘界时,做到了乡(镇)工作组人员、村干部、技术员、林权权利人和相邻权利人“五到场五签字”。其他试点县也总结了很好的经验。这些措施和办法真正体现了农民的事让农民决策,不走过场,不弄虚作假,对历史负责,让群众放心。在积极稳妥推进林改的过程中,各级林业部门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从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到维护林区秩序等各个方面充分发挥了主力军作用。各项安排环环紧扣、工作部署上下联动,确保了整体改革的井然有序,有效避免了因改革引发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在试点阶段,各级林改办发挥了重要的组织、协调、参谋作用,狠抓管理,层层抓培训,制订办法,落实制度,加强宣传,有效推进了各试点县林改工作的进程,经过试点县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共同努力,全省林改试点工作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实践证明,通过林改有效调整了林业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生态得到了保护,农民得到了实惠,大大拓展了“三农”发展的空间,理顺了山区林区发展的诸多关系,明显促进了农村和谐稳定,得到了广大林农的衷心拥护。

按照全省林改工作总体要求,目前,试点工作有序进行,面上推开进展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一是全省林改工作进展不平衡。按照全省林改实施方案的进度要求,到现在还有个别市(州)未出台林改意见,有少数市(州)未正式出台实施方案,有少数县(市、区)未建立林改领导小组,还有相当部分的县(区)林改办人员不到位,组织领导措施不力,工作进展较为迟缓。二是部分地方对林改仍有畏难情绪。一些基层干部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把握不全面,对林改的意义,对为什么改、改什么、怎样改等重大问题认识不足,担心林改会带来集体公益事业失去经济来源,担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会出现更多山林权属纠纷、乱砍滥伐森林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三是部分市(州)对林改工作抓得不紧,等、靠、拖等思想普遍存在,一些市州对基层单位林改工作督促不到位,责任不落实,宣传动员不到位,信息渠道不畅通。这些问题和认识上的误区还有待于在深化改革、加快推进的实践中认真加以解决。

三、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全面推开我省林改工作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今年是林改全面推开的一年,也是全面完成林改任务的关键之年,各地要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加强领导,不断完善措施,力求积极稳妥,加快全面推进的步伐。

(一)强化组织领导,坚持把林改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一把手”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党在农村的一项重大改革和中心工作,已明确写入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央和省委今年1号文件,各级党政必须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林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精心组织,细化方案、落实责任、严格督办考核,千方百计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要积极推广林改先行省区和我省邻水、南部、兴文等地“三级书记”抓林改和“三长”挂帅抓林改的经验,高位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按照事权划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林改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切实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林改办要向党委、政府多请示、多汇报,让党委、政府的领导多了解、多掌握林改工作情况,使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把林改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摆在工作重要日程上。各级林业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当好参谋和助手,争取各方支持,会同各个部门齐心合力,把林改这件大事办实、实事抓好。

(二)加强宣传培训,规范林权改革操作程序。各地要充分运用各种媒体和宣传工具,采取多种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抓好林改宣传工作。宣传要有声势,要进村入户,入心入脑。要通过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使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进一步加大林改工作人员和业务骨干的培训力度,使每一个林改参与人员掌握林改政策和业务技术。要完善林改操作程序,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规范操作,确保林改质量,使本次改革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要进一步加大纠纷调处力度,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及时调处林改中出现的林权纠纷,做到户与户之间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乡,乡与乡的纠纷不出县,县与县的纠纷不出市。要建立好林权档案,严格档案管理,提高林权档案管理科学化、信息化、现代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式下的林权档案管理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2

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林业发展机制,对于构建山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乡是全县重点林区之一,是林改的重心区域,林改成败直接关系到全乡各方面的发展。在全县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乡党委、政府决定召开全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发[2008]10号)和省、市、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经验,安排部署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工作,进一步依托热区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发展机遇,稳步推进,确保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各项任务。

下面,结合我乡林改实际,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林改试点经验,面对现实,团结一致,进一步坚定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农村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党在农村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其地位和作用不亚于过去任何一次社会变革,对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乡当前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因此,我们必须依托热区资源优势,抓住改革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稳步推进××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一)××乡造林和林林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乡属于师宗县重点林产业之乡,是全县100万亩速生杉木林生产基地之一,历届乡党委、政府都把发展林产业作为重点工作来抓,2006年确定“林业立乡、生姜强乡、畜牧兴乡”的战略目标,把林产业的发展放在了首位,提出粮农向林农转变的要求。××乡98%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海拔在737米至2030.5之间,适于栽培多种树木。多年来,××各族群众的造林活动从未间断过,但大规模的造林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部分农户造林。1988年至1996年,部分群众利用世行贷款造林、与县煤炭局林业局联营造林、集体造林和个人造林,共造人工杉木林12万余亩。第二阶段为全民造林。从2006年开始,因为林业经济的凸现激发了全乡群众造林的积极性。2006、2007两年全乡累计采伐人工商品林5万余立方米,实现产值2500多万元,近三年来全乡造林达10万亩,累计造林总面积已达20多万亩,××乡成了储能巨大的“绿色银行”。造林方式和树木品种也趋于多样化,保水珍贵树种逐渐受到重视,今年便料村委会已造珍贵树种红豆杉300亩,还将造200亩。为方便群众购苗,今年在设里村实施三角枫育苗基地建设10.4亩。

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促进林产业循环发展,2007年还招商引资300多万元新建3个木材初加工厂、1个木材深加工厂。在大力发展林业的同时,乡党委、政府还加大对各类林业行政案件的查处力度。近两年来,根据群众举报,共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31起,其中,非法运输木材案22起,偷砍盗伐林木案5起,滥砍乱伐2起,纵火毁林2起,共收缴木材210立方米。

(二)××乡林改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1、七条措施顺利推进林改试点工作

为切实把山林还权于林农、还利于林农、让利于林农,××乡党委、政府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实际、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大胆探索,于2007年8月在坝林村委会开展了以产权到户为核心,以落实林地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处置权、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主要采取了“四到位三认真”的措施。一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任组长,班子成员为组员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工作人员到位。以林业站技术人员为主,抽调工作人员29人,群众92人参加林改工作。三是工作经费到位。省、市、县、乡划拨的经费按时到位。四是宣传培训到位。采取召开培训会、张贴标语、与群众座谈、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明白了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知道了改什么,怎么改。五是认真排查调处纠纷。成立了勘界调纠组,排查各种山林矛盾纠纷15起,其中州市际1起、村委会间3起、组与组之间11起。六是认真勘界确权。在勘界中采取自外而内、内外结合的方式推进,先勘测村与村的山林界线,再勘测组与组的界线,逐户进行宗地调查。七是认真完善痕迹管理。参照县林改办要求,把各种材料规范归档。

2、八项成效受益林改群众

目前,试点村委会14个村小组615户主体改革工作基本完成,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所取得的成效,一是按期推进工作,收到良好效果。经过近一年的林改工作,整个试点村已完成调查登记577户2976宗,占应调查登记户数的93.8%。二是产权得到了明晰,维护了林农的合法权益。在林改试点工作中,因村制宜、依法依规,按照林改政策,积极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林改路子和经营模式,在均山、均股、均利等方面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严格操作程序,较好地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和林业发展的产权不清、责任不明、利益主体不落实等问题。同时,林权明晰到位,有利于森林资源的管护,提高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力度,各村小组都制订了天然林、水源林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人员。三是群众的造林积极性明显提高。在林改试点期间,紧紧围绕“农民得实惠、生态效益得增长、林产业得发展”的目标,大力调整林产业结构,让林农真正把山当地耕,把树当菜种,群众在承包地和自留山、承包山上大面积植树,树种逐步多样化,造林育林护林积极性提高,已初步形成个人、集体、私人企业等各类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格局,逐步由过去的集体造林、国家补助向集体、联合体等多种形式经济成分并举的多元化格局转变,全乡呈现出空前的造林热潮。据统计,林改以来,全乡新造林面积超过5万亩。四是生态得到了保护。在林改试点中坚持“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基本准则,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好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的关系,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充分依靠群众,及时化解各种矛盾,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确保了森林资源的安全,在试点村初步形成了林农自我实施、自我约束、自我监督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全乡上下造林、护林、营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为推进生态建设,做大做强林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五是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整个林改试点工作始终坚持“公平、公开、公正”民主决策,村民有了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下制订各村林改实施方案。群众民主决策的意识得到增强,民主建设进一步加强。同时,干部群众一起进行各村林地权属的界定,一起调解林改的各种争议和纠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六是促进林业分类经营的实施,有利于商品林的灵活经营。这次林改,明晰了生态公益林、商品林的产权,加强了生态公益林的管护,有利于放活商品林的管理,促进了林业分类经营的实施。同时,为林地、林木的流转创造了条件,有利商品林的灵活经营。七是培养锻炼了一批干部。林改既是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利益的过程,又是一个培养锻炼干部的过程,更是检验干部作风的平台。参与林改的干部们都以群众“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处处显现出无私奉献的精神和真抓实干的作风。大家既是林改政策法规的“讲解员”,又是山林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既是组织实施林改的“指导员”,又是勾图画线的“技术员”,牢固树立一切为了林改的思想观念。自从启动了坝林林改试点村,参与林改的干部就下村蹲点驻扎,工作在林改一线,切实为我乡的林改做出了无私奉献。八是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还山于民、还权于民、还利于民”以及“尊重民意”等林改政策的落实中,工作队员紧紧依靠群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有效拉近了相互间距离,增进了了解,培养了感情,密切了关系。

3、五条经验为全面推进林改做借鉴

在林改试点工作中,××乡还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勇于创新,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为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探出了路子。一是加强领导是关键。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民心工程,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改革是否成功,是否能让群众从改革中真正得到实惠,关键在于加强领导。××乡党委政府自始至终都加强对林改工作的领导,乡、村、组三级都分别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有关单位齐心抓、上下联动合力抓”的工作格局,一层抓一层,层层抓落实,为顺利推进林改工作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二是政策到户是基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又一次重大调整,牵一发而动全局。改革涉及面广,内容多,技术性高,政策性强,必须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结合坝林试点村林改工作的开展,一方面对工作人员采取集中学习培训,使工作人员提高理论、吃透政策,在实地操作中提高技能。另一方面,在群众中采取召开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群众大会,进村入户宣传、田间地头交流、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让群众知道为啥改、改什么、怎么改,做到改革内容让群众知道,改革方式由群众决定,把群众参与林改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通过广泛宣传教育,打好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三是尊重民意是根本。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通过改革,“还权于林农,还利于林农、让利于林农”,因此,我们在试点村开展林业改革工作中,一是深入摸底调查,了解情况,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因村而异制订改革方案,各村小组的方案均经三分之二以上的群众讨论表决通过,不搞一刀切;二是在推进改革工作中,不但严格依法依规,更尊重群众意愿,以群众利益为根本,积极宣传和发动群众,让群众理解改革、关心改革、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全面推进林业改革,做到了坚持原则不变通、执行政策不走样、遵循程序不减少。四是调处纠纷是突破口。山林土地权属纠纷,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的一个难点,包括州市际、村组间和户与户之间的山林权界线纠纷,在推进试点村林改工作中,我们始终以调处纠纷为突破口,边勘测界线、调查宗地,边排查调处纠纷。问题不大,情况不复杂的,当场调结;情况复杂,难度大的,分别做好双方思想工作,找依据,依法依规调处,认真解决林改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做到了在改革中确保稳定,在稳定中顺利推进改革。五是分工协作是重点。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点多面广,情况复杂,工作任务重,时间紧。为使各个工作环节顺利进行,我们加强团结,分工协作。在整体上,业务技术指导组和山林纠纷调处指导组互相配合完成全乡林改工作任务。根据试点村实际情况,又把工作人员分成勘界调纠组、宣传和业务实施组、后勤保障组,各个工作组在林改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分工负责,互相协调,确保完成林改任务。

4、四个困难更坚定林改信心和决心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林改工作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困难,一是思想意识落后。少数领导干部的认识还不到位,畏难情绪和等待观望思想还不同程度的存在,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对新情况、新问题研究还不够多,尤其是改革范围扩大后,如何开展公益林区、天保区集体林的改革,妥善处理生态保护与群众利益的关系研究得还不够深入,对于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二是林权界线情况复杂。集体林与国有林、村与村、组与组之间的林权界线相互交错,情况复杂、矛盾纠纷多、调处难度大。再由于历史原因,部分村寨的林权依据、证据不齐,四至界线不明确,林木权属不清,纠纷多且年代久,调处难度大。三是林改资金困难。××乡林改点多面广,许多村寨在深山远箐里,交通条件不好,勘界、勾图、实地调纠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林改资金有限,困难较大。四是技术力量薄弱。技术人员少,jps定位仪器和微机严重缺乏,勾图跟不上,宗地面积不能及时求算出来。乡党委政府已加大了物资的投入,但是物资的困难依然存在。

同时,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全面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深刻变革,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扩展和发展,也是家庭承包责任制在林业上的丰富和完善,对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此,全乡一定要进一步坚定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勇敢面对现实,正确分析和解决困难,团结一致,切实增强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圆满完成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各项任务。

二、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坚定不移地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落实多种形式并存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次全新的、深层次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按照中央和省、市、县的总体部署和要求,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势推进改革,确保年底前圆满完成全乡的主体改革任务。

(一)严把方向,准确把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林权制度改革全局,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县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相关会议精神,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围绕“发展林业、振兴林区、富裕林农”的目标,进一步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引导林权所有者建立合作经营、科技创新、资源管护和规范流转体系,建立新型林业管理体制和充满活力的林业发展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和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抓好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促进全乡林产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要通过改革,达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目标,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督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同时,要建立起适应林产业发展需要的林业要素市场,建立和完善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有效的森林管护体系,建立起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的林业行政管理体制,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乡村组织和林业部门的工作正常运转,确保森林资源总量稳步增长,确保林区社会稳定,为全乡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的主体改革。我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过先行试点,目前,已进入了全面推进主体改革阶段。推进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尚未明确经营主体的集体商品林及其林地和宜林荒山荒地的“四权”,真正做到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一是要明确所有权。要在稳定完善林业“三定”的基础上,通过均山到户、承包经营、折股量化或股权到户、流转现金到户等形式把集体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明晰到户,进行林权登记,换发、核发林权证,使集体林实现均山、均股、均利,达到“三个60%以上到户”的目标。即:集体林60%以上实现均山到户;剩下40%中的60%以上实现股权到户;剩下的流转拍卖所得,60%以上现金到户。“三个60%”后剩下6%左右用于村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二是要放活经营权。要遵循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相分离的原则,在集体林地所有权性质、林地用途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还权于林农,鼓励林木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有序流转,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建立以林农为主的多元化市场经营主体,开展多种经营,推进林业生产规模化。三是要落实处置权。对已明晰权属的自留山、责任山及外资、民营企业等单位和个人营造的林木及附着物、林下资源,业主依法享有处置权。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可依法继承,可作为资产抵押、担保、入股。既要把权力和利益还给林农,又要把责任明确给林农,凡农户人均占有林地2亩以内的,2年内必须绿化验收达标,超过2亩的,每年每人至少绿化验收达标1亩,否则,到期要收回,重新发包。四是要保障收益权。要依法保护所有者的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采伐处置权、林地林木流转权、森林景观经营权、林下资源开发利用权、林产品收益权和补偿受益权等合法权益。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的各项林业税费优惠政策,取消对林农和林木经营者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对涉及林农的规费,能免则免、能下限收取的原则下限收取,努力做到除国家、省、市、县的上缴外,其余全部返还给林农,切实减轻经营者负担。

(三)突破难点,着力解决好改革中的突出问题

一是勘验好林地四至界限。林地勘界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一项十分复杂、十分敏感、十分重要的工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地勘测,确保每宗山林四至界限清楚、权属关系明确、权证规范统一,不留隐患,切实做到图、表、册一致,人、地、证相符。高质量完成林权登记和发证换证工作。二是要调处好林权纠纷。坚持纠纷调处“下管一级,下调一级”,做到县与县之间的矛盾由市级调解、乡(镇)与乡(镇)之间的矛盾由县级调解、村与村之间的矛盾由乡(镇)调解、组与组之间的矛盾由村委会调解、户与户之间的矛盾由村小组调解,确保95%以上的争议矛盾得到有效调处。村与村、组与组、农户与农户之间的林权纠纷经上一级调纠组调解而不可调和者,收归相关集体所有。三是要加强好保护管理。要切实加强宣传教育,让农民充分了解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义,让农民坚定长期经营林业的信心,引导农民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使农民真正成为保护和发展林业的主力军。要完善和签订承包合同,确定承发包双方林地林木管护、荒山造林和迹地更新、防火防盗防病虫害等责任,将保护管理森林资源的责任切实明确到人到户。要加强指导,完善乡规民约,引导农民组建自我实施、自我约束、在自我监督的森林资源保护体系。要强化林业资源管理,把加强管理贯穿于林权制度改革的始终,努力探索新形势下森林资源管理的新机制。要加大执法力度,特别要防止少数人趁机乱砍滥伐,对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的违法行为要予以坚决打击。四要保障好工作经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周期长、人员投入多、物力耗费大,必须保障好工作经费,按照“多方筹措,分级负担”的原则,把林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四)理清思路,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最终要体现在“明确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上。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要正确处理好“五个方面”的关系,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彻底、不偏向。一是正确处理好历史与现实的关系。改革中要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既要尊重历史,又要照顾现实,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妥善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凡原承包合同依法认定不合法或明显不合理、群众意见较大的,应依法依规予以完善或调整。对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要由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民主决定,凡群众决定不再实行集体统一经营的,要采取家庭承包经营方式,均山到户;由群众要求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的,要转换经营机制,实行股份合作,“均股、均利”到人到户。二是要正确处理好国家、集体和林农的关系。要贯彻“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充分考虑林农的实际,同时要兼顾集体利益,保障山林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集体和农民参与林权制度改革的积极性。三是要正确处理好林权制度改革与各项配套改革的关系。改革的重点是在坚持林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进一步落实林地的经营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其他相关的配套改革应分轻重缓急,循序渐进地逐步完善。四是要正确处理好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关系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大局,必须高度重视,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按时间和程序要求,在抓好当前生产的同时,保证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五是要正确处理好尊重群众意愿与规范操作的关系。改革主体是农民,必须走群众路线,把政策原原本本、不折不扣地交给群众,做到改革的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凡有山林权属纠纷的,在纠纷未协商调处前,严禁发放林权证,严禁下达木材采伐指标,严禁流转,凡违反的,必须追究相关领导的责任。

(五)坚持标准,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一是要激活林业机制。要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林业经营主体的法律地位,理顺林业生产关系,确保让经营者有其山、受其益、得其利,充分调动林业经营主体的积极性,激活林业发展机制,让林农把集体山林管理好、经营好和发展好。二是要盘活林业资源。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建立规范的集体林权流转体系,使林农按照“依法、自愿、有偿、规范”的原则,进行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的流转,采取以林权证抵押贷款等方式,盘活森林资源,促进林业生产要素和森林资源的优化配置,推动林业资源经营向资本经营转变,吸引社会资本向林业聚集。三是要增加群众和集体收入。要通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山于民、还利于民,使群众真正成为集体山林的主人,让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增加林农收入,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同时,要让村集体经济组织既减少集体山林管护费用和造林开支,又可以合理收取林木的使用费和参与现有林的收益分成,增加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和基层组织运转经费。四是要转变政府职能。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管理体系和服务方式,培育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社会服务组织,促进林业部门和基层组织转变职能。林业部门要从繁重的育林护林事务中解脱出来,专心研究如何更好地为林业经营者服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宏观指导、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上来;乡镇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指导、协调、服务林农发展林业产业上来;村组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和为村民办实事上来。五是要促进林产业发展。要围绕全县“100万亩生态公益林、100万亩以杉木林为主的人工商品林、1000万立方米的人工商品林蓄积、年均产值2亿元、森林覆盖率达60%”的林产业发展目标,发展××乡的特色经济林,积极引导农户开发林下资源,发展立体经营,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着力形成产业优势,切实增加林农收入。同时,要以木材深加工交易市场为龙头,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公司+基地+林农”产销一条龙的产业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促进林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事关党在农村基本政策的实施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乡党委、政府和林业站必须从林业发展大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极端重要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着力把推进林改作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我乡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由书记、乡长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和村组干部合力抓的良好格局。要层层落实责任,健全完善目标考核体系,切实把各项工作任务分解细化,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同时,配合好挂联乡镇的县处级领导、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一起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抓落实、抓检查、抓进度,及时帮助解决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建立解决林权纠纷的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及时妥善处置。要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

第二,要加大宣传力度。要继续采取召开培训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加大对中央、省、市、县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加快林业发展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发动,讲清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明改革的步骤和程序,讲透改革的法规和政策,切实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让广大林农了解林改、支持林改、参与林改。同时,乡“林改办”要切实负起责任,认真总结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

第三,要扎实稳步推进。林改工作是一项难度大、范围广、政策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参与。乡“林改办”要切实履行好职责,扎根基层,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稳步推进,重点要对林改工作的政策是否把握准确、宣传发动是否到位、改革程序是否规范、工作人员是否就为、勘界工作是否扎实、纠纷调处是否妥当、档案管理是否完善等方面进行自我总结和改进,确保林权制度改革各个环节的工作顺利推进。同时,要建立和完善推进林权改革工作的巡视督导制度、信息反馈制度、情况通报制度、绩效评价制度和考核奖惩制度,将领导和干部职工参与改革的工作情况和工作表现纳入政绩考核,对在改革工作中表现突出、工作出色、成绩显著的,要大力褒奖;对在改革工作中马虎草率、敷衍塞责、作风漂浮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3

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是傣、哈尼、拉祜等多民族地区,幅员面积45385平方公里(是我市幅员面积的3.7倍),林业用地313万公顷(相当于我市林业用地的6.2倍),占幅员面积的70%,集体林地占林地总面积68.1%;活立木蓄积2.25亿立方米,树种以思茅松、咖啡、橡胶等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64.9%,是云南省的重点林区。2006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124.4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亿元。林产工业以思茅松为主原料,生产胶合板、刨花板、木地板,已形成10万吨/年以上的生产规模,其中景谷林业为上市公司。

(一)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

*市集体林改从2006年4月全面启动试点,2007年初全面铺开,共涉及所辖的9县1区103个乡(镇)999个行政村13478个组46万农户191万人口,涉及集体林地3033.8万亩,归纳其林改工作的主要思路是“先行试点,逐步推开;先行主体改革,逐步完善配套改革”。

“先行试点,逐步推开”。2006年6月,林改试点在景谷县民乐镇翁孔村展开。市委、市政府在对试点进行专题调研的基础上,市上四大家举办了林改研讨班,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庚即,召开全市林改工作动员大会,扩大试点工作,在21个乡(镇)中进行试点。在试点的同时,对全市进行宣传发动、现状调查、纠纷调查等改革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完成21个试点乡(镇)确权发证工作,占全市林改面积的20%;完成10.6万农户45.18万人口的主体改革任务,发放林权证10533户。

“先行主体改革”就是明晰产权改革。其步骤是围绕“机构建设、宣传培训、调查摸底、争议处理、制定方案、确权勘查、落实责任、县级自查、输机发证、建立档案”等工序进行。针对林改工作中可能遇到的不同情况和具体问题,全市统一了操作办法。如:自留山按林业“三定”时期划定的稳定不变,核实四至界线进行林权登记,换发林权证;责任山在林业“三定”划定并已承包到户、权属清楚的原则上稳定不变。如原划定不合理,须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2/3以上成员同意,按林业“三定”时的人口基数或现有合法人口基数,制定增减方案,重新划分。此外,对尚未承包到户,已租赁承包经营、生态公益林、“天保”工程集体林、流转集体林、自然保护区、国防林等不同类别都制定统一的林改办法。

“逐步完善配套改革”就是在完成明晰产权改革的前提下,政府采取和制定一系列综合配套政策措施,确保林改成果巩固。配套改革围绕“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四个体系”来进行。“一个平台”就是建立林业信息平台,实现市与县(区)、乡(镇)的林业联网,对林权、林地、林木实施动态监督管理,收集、林业产业项目招商、林地收储、林权流转交易、林权证抵押、市场交易行情等信息,宣传林业政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两个市场”就是建立林权交易市场和木材及林产品交易市场;“四个体系”包括森林资源管理保护体系、林业科技服务体系、林业经营体系、森林资源流转体系。目前,全市建成了2个市场和1个林业服务中心(下设林权登记管理中心、木材及林产品检疫检验中心、林权抵押贷款服务中心、林业调查评估中心、林业科技与法律服务中心、拍卖大厅等),制定出台了《*市农村集体商品林承包金管理办法》、《*市集体林木、林地流转管理暂行办法》、《*市商品材生产管理和木材生产计划分配暂行办法》及《关于集体经济林确权、流转问题的若干意见》等配套改革政策文件。

(二)林改工作的作法和主要经验

一是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机构健全。市委书记、县(区)委书记、乡(镇)书记、村支书等“四组书记”亲自抓林改,任各级林改领导组组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组成林改领导组,下设办公室。从市级各部门抽调42名精兵强将专职从事林改工作。林改办下设立督导检查组、政策法规组、纠纷调解组、宣传组和综合组等工作机构,指派专职技术总负责和工作进度调度员。构建起“市级指导、县(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实施、村组具体操作、农民参与、部门服务”的工作格局。

二是制定方案,明确思路。市上在总结试点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深化集体林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实施方案》,县(区)、乡(镇)、村组也都有相应的意见和《实施方案》,报批后组织实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社一策”,确保林改工作协调一致。

三是资金配套,人员保障。市级财政按每个乡镇10万元、每个村1万元预算安排林改工作经费。2006年为980万元,2007年为5518万元,市委、市政府要求“硬抽人、抽硬人”调集精干队伍搞林改,市林改办从市直部门抽调42人,县乡两级抽调人员9332人从事林改工作。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专门下发了《关于严肃深化集体林权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纪律的通知》,确保人员到岗到位,安心从事林改。

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采取了“召开一系列宣传培训会,组建一支林改宣传队,印发一封公开信,制作一批宣传标语,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发放一本林改工作指导手册,开办一张林改报纸、广电、墙报宣传专栏,开设一个林改宣传网站,出动一批林改宣传车,演出一台林改文艺节目”的“十个一”林改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的林改氛围。

五是依法改革,民主决策。严格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合同法》等法律规定,阳光操作。坚持“一确保、两个2/3、三公示、四公开、五签名”的作法,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依法依规,依靠群众搞林改。对有争议的山林,在纠纷调处前禁止确权发证,禁止森林流转,禁止下达采伐指标;对群众不了解政策的不实施,情况不明的不动手,群众思想统一达不到2/3以上的不表决;林改改什么、怎么改由群众说了算;公榜有异议的不审批;程序有缺项的不审批等等。

六是规范操作,确保质量。制发了《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业务技术操作规范》,下发了《关于认真抓好林改队伍培训的通知》,把林地勘界、确保发证和规范管理作为具体操作的关键环节。

七是调处纠纷,构建和谐。出台了《林权改革权属争议处理的指导意见》,明确争议处理的工作原则、机构、程序和机制,统一制作了调解卷宗、调解申请书、调查笔录、调解协议书、调处登记表和统计报告六个范本式样。纠纷调处把握“尊重历史,照顾现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的原则,做到“户户纠纷不出组,组组纠纷不出村,村村纠纷不出乡,乡乡纠纷不出县”,把矛盾和问题处理在基层,消化在萌芽状态。

八是加强督导,稳步推进。坚持时间服从质量,进度服从质量,制定了严格的质量考核办法,实行林改责任终身追究制。市委把林改工作列为专项督查的重点,各级成立督导组,保证林改稳步推进。

九是建立制度,落实责任。各级林改办内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市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乡,县级四大家班子挂钩联系村,并建立了市、县、乡林改办、工作队和技术人员工作责任制,工作经费乡村包干、技术承包等责任制;严格实行“一周一进度”,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季一促进“的调度制度。

十是及时总结,资料归档。在自查自纠、查漏补缺、“回头看”的基础上,抓好阶段性检查验收,制定了《关于加强全市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档案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档案管理制度,市、县、乡、村建档案室,设置专(兼)职人员。

二、*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的成效及其借鉴意义

(一)林改成效

一是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过去,造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的任务,造林不成活,成活不成林是政府和林业部门最担心的事。现在,造林是农户的愿望和利益,造好树成为农户最操心的事。林权确定给农户后,农民造林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从“要我造林”变成了“我要造林”,很多地方出现了“争山造林、争苗植树”的喜人场面。景东县文井镇的林权刚刚确定,群众即抢时间上山造林,种植了410多万株思茅松、西南桦等树苗。镇沅县按板镇农户抢购树苗自发栽树120多万株,苗木价格一下子从1角多上涨到3角多,还供不应求。在林改试点期间,全市完成新造林近20万亩。

二是农民保护森林的自觉性极大提高。过去,林权主体不明确,偷砍盗伐林木与农民的直接利益关系不大,“林不归我,我不爱林;利不连我,我不营林;责不罚我,我不护林”成为普遍现象。林改后,每宗山林归属明确,山林成了农户自家的财产,“看好自己的山,守好自家的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试点以来,没有发生一起乱砍滥伐林木的事件,超强度违规采脂的现象明显下降,保护生态的意识明显增强。孟连县景冒村群众通过林改,主动从承包地中划出水源林1630亩、防护林1245亩、风景林686亩。景谷县香盐村群众说:“林改后,全村营林造林增加、巡山护林增加,林中无违章采脂、街上无出售松明”。

三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通过林改,农民由种粮为主转向种树、发展特色经济林、开发林下资源等方面,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广大农民做到了耕山有责、务林有利、致富有门,林改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人工了最直接的就业机会,林农依托森林资源发展林业生产,开展多种经营,大幅度增加了来自林业的收入。景谷县翁孔村南落村民小组有23户人家,过去有七、八家农户无脂可采,守着林子却没有收入,林改使家家户户都有了承包的林地,仅采松脂每户每月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孟连县景信乡林改后人均林业收入851.19元,人均增加231.02元。同时,通过林改,进一步做好管好用活农村集体商品林土地承包金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壮大了村、组集体经济,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四是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林改是近年来农村老百姓最满意的事情。一方面,广大农民从关心自己当前的长远利益出发,积极参与林改,充分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的政治文明建设。另一方面,在林改过程中,广大基层干部坚持体察民情、尊重民意、维护民利,积极帮助群众排忧解难,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架起了干群“连心桥”,进一步融洽了干群关系。林改期间,没有发生因林权纠纷引发的群体性上访事件。墨江县通关镇和镇沅县按板镇,林改外业确权勘界工作结束后,村民兴高采烈地签字认可,并自发杀猪、宰羊,拿出自家的鸡、鸡蛋、农特菜,邀请工作队员与他们吃大锅饭,同欢庆,以淳朴的风俗回报林改。景谷县勐班乡安乐村的芒乃、芒勒两个村民小组之间有一起长达44年的林权纠纷,经过林改工作队员耐心细致的调解,多年的恩怨迎刃而解。全市在林改中解决了1万多起林权纠纷。

五是促进了农村的民主法制建设。各县(区)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土地承包法》等规定的程序操作,确保改革的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充分尊重农民的民主权利。同时,借助林改,修订村规民约,完善村务公开制度,村民自治、民主管理的氛围浓厚,推动了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景东县文井镇开南村以林改为契机,对村规民约进行修改调整,增加了护林、造林等相关内容,增强了林农的林权主体地位。

六是夯实了农村产业发展基础。林改激活了广大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促进了林产业的发展。林改期间,孟连县景冒村农民在林下种植砂仁3200亩,亩产值在1000元以上,预计产值达320万元,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砂仁专业村”。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4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年10月顺利通过部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部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20**、20**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年11月初至20**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5

今天,省林业厅――带领省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组一行深入我县进行林改检查验收。首先,让我们用掌声对验收组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各级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简要汇报三个方面

内容:

一、――县林改工作基本情况

――县地处福建东北部,被誉为“中国太子参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10月顺利通过部级生态示范县试点建设预验收。全县辖7乡2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总人口10.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户8.8万人。土地总面积81.5万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66.7万亩,有林地面积50.8万亩,森林覆盖率62.3,活立木总蓄积量48.8万立方米。2005年全县实现林业经济总产值16911万元,其中林业第一产业产值5679万元,比增38.6%。

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来,我县根据县界勘定结果,及时调整了林地区划范围(其中石洋乡1799亩集体林地被划入邻市辖区),并考虑到部级生态示范县建设的需要,将村、镇周围的25997亩商品林先后界定为县级生态公益林。经重新核对统计,全县林业用地实有面积66.5万亩,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4.6万亩(省重点生态公益林面积22.0万亩)、占37;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8.4万亩、占57.7;暂不列入应明晰产权商品林面积3.5万亩、占5.3;全县林权应登记发证面积63.0万亩,占94.7%;商品林面积1000亩以下的行政村20个,有改革任务的行政村96个。截至2005年11月30日,全县共完成集体商品林产权明晰面积36.3万亩,占应明晰产权面积的94.6%;完成林权区划申请登记面积62.9万亩,占林权应登记发(换)证面积的99.9%;完成电脑录入面积62.8万亩,占符合条件申请登记面积的100;已发放林权证25本,面积2.4万亩。经县林改检查验收组的严格检查验收,96个有林改任务的行政村中,合格村45个,基本合格村51个,合格率为100%;9个乡镇中,有3个乡镇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基本完成改革任务,林改受益农户20071户,受益面达90.5%,乡镇的综合满意率在96.3-100%之间,全县的综合满意率为97.5%。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协调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三年来,切实做到部署及时、措施有力,大胆探索、全面推进,切实从组织上强化领导、从队伍上加强建设、从检查上深化监督、从工作上注重协调、从物质上做好保障,确保了林改工作稳步有序有效推进。一是成立了县、乡、村三级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组建了村级林改监审小组,并根据各级领导班子的变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从组织领导上确保林改工作扎实推进。二是组建了村级林改工作队。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负责组织、部门搞好服务、村具体实施”的工作机制,从县直各部门、各乡镇抽调了301名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建了116个林改工作队,深入各乡镇、村组织开展林改工作。三是深化检查监督。县人大开展专项执法检查,强化人大代表监督工作。县政协组织委员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森林防火”专项调研,对林改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四是认真传达贯彻上级精神。每次省、市林改会议后,我县及时进行传达,并按要求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据统计,2003年6月以来,全县先后11次召开林改专题会议或结合农村工作会议传达省、市林改有关精神,确保了林改工作能够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五是多方筹集经费。三年来,我县通过采取上级补助、县财政专项列支和乡镇配套相结合的办法,共投入林改专项资金36万元(其中省市补助13.4万元、县财政投入11万元、乡镇级配套11.6万元),确保了林改工作的正常运转。同时,县直有关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大力协作配合,形成了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深入开展。

2、明确目标责任,健全督查机制。按照先紧后松的指导思想,县委县政府及早安排好年度林改任务(2003、2004、2005年分别安排20%、60%、20%的林改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按照年度任务,采取并落实一系列工作措施,建立健全督查机制。一是县政府在每年年初的全县农村工作会议上,以责任书的形式将林改任务下达给各乡镇,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年度经济量化考核内容。二是各乡镇实行分管领导挂片、干部包村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将林改任务分解落实到村、责任落实到人,将林改工作列入乡镇领导干部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三是林业部门组建林改督查组。县林业局6名副科级领导各负责1-2个乡镇的林改督查指导工作任务,业务科室干部负责乡镇林改技术检查指导工作任务。四是将林改列入县效能督办项目实行一旬一报、当月通报制度,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五是开展专项执法监察工作。由县纪委、监察局、县效能办、县林业局联合组建成立林改执法监察工作小组,深入各乡镇各村,对林改进展情况、规范操作情况进行执法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纠正意见或限期整改。

3、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改革氛围。为了使林改工作深入人心,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县乡两级坚持舆论先行,通过广播、有线电视、黑板报、公开栏、标语、365服务中心等宣传渠道和发放林改材料、入户动员讲解等宣传方式,把林改政策法规、目的意义、改革内容等宣传到位,讲解到位,积极营造良好的改革舆论氛围。据统计,三年来全县共印发《致全县林农的一封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学习培训提纲》、《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回答》、《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学习培训材料》等各类宣传材料5万多份。通过宣传发动,进一步统一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真正做到让各级干部知道,让广大农民群众知道,使广大林农真正关心改革、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齐心协力共同推进林改工作。

4、夯实基层力量,严格规范操作。为了更好地摸索出一条符合我县实际,加快林改的路子,我们通过试点先行、夯实力量、创新技术、加强培训,促进了林改工作依法依规,规范操作,提高了工作质量。一是认真开展县级试点工作。2003年6月25日,我县选择城郊乡下村开展县级林改试点工作。通过总结林改经验,制定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同时结合东林乡山岭村试点工作,形成材料汇编,向全县推广。二是充实基层工作力量。从县林业局抽调8名专业技术干部,充实到相对薄弱的基层林业站,协助外业区划等技术服务工作。结合全县生态公益林护林员调整,从待业的林业院校毕业生中选聘10名熟悉电脑操作的,作为专职护林员充实到基层林业站,参与林改材料的整理录入。三是搞好技术创新。鼓励和支持原林业站站长吴国华同志利用业余时间,钻研开发了林权数据自动处理模块软件,加快了我县林改内业材料整理进度。四是举办多层次、系统化的技术培训班(内容涉及地形图判读勾绘、法律法规知识讲座、林改方案编制、各类表格填写、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应用以及检查验收等各个方面)。据统计,全县共举办林改培训班10期,培训人员达380多人次,印发林改指导性材料(如《――县林改业务培训材料》、《――县乡镇林改工作队工作提纲》和《――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等)460多份。五是抓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改工作。各乡镇先选择两个群众基础好、产权明晰、形式多样的行政村作为示范村,强化内外业质量管理,以点带面,推动其他村林改工作开展。

5、尊重群众意愿,选择合理模式。按照省、市林改的政策要求,结合我县集体林地经营的实际状况,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对改革采取了区别对待的做法。一是对产权明晰、相对独立的林业经营区、生态公益林和83年林业“三定”时核发无误的自留山进行巩固登记。二是对已落实承包、租赁、合作、转让经营的山林,符合林业法律、法规、政策的,予以确认登记;程序不够规范、手续不完备的,在尊重历史事实、依法依规、协商解决、补充完善的基础上,给予确权登记。三是对一些权属存在争议、千米以上无人承包的荒山、城镇建设预留地等暂不进行产权明晰。四是对集体经营的商品林,根据实际林况并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选择适宜的明晰产权与经营形式。主要有:①划定自留山。对四至清晰明确,小块分散的个私林、农民长期经营的竹林、经济林和集体荒山迹地,划定为自留山,原则上按户划块,面积掌握在全村林地总面积的5-20%之间。②落实单户承包经营。按照个人谁造谁有、集体山林均山到户的工作原则,落实家庭单户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③落实联户承包经营。对一些集中连片、难以分割的集体山林、荒山迹地以及村民合造、合股共有林,通过公开投标、公平竞争或林地租赁的形式,由若干户(30户内)为单位,推选委托人与村委签定林木林地承包或租赁合同,确定每年或到期采伐时上缴林木承包基数或林地使用费。目前,我县林权区划登记面积63.0万亩,除了24.6万亩生态公益林按原有权属落实承包经营或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外,其余38.4万亩商品林基本划分为四种经营类型,其中自留山经营6.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2,承包经营(包括租赁经营)26.4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9.7,村集体统一经营2.1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3.1,其他经营(包括转让、股份合作、划拨等)3.8万亩、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5.7。

6、强化自查验收,确保改革质量。为扎实推进林改工作,确保改革质量,我县在林改工作中强化自查验收。2004年7月14日制定出台了《――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办法》,随后,选择东石乡太阳村和富财村开展县级检查验收试点工作。通过补充完善,形成《――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材料汇编》,下发到各乡镇和相关部门,供参检人员学习,以便统一规范操作。同时,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县林业局局长和县纪委常委、监察室主任任副组长、4名县直部门副科级领导、1名高级工程师和7名林改专业技术人员为成员的县级林改检查验收组和4个林改检查验收小组。2004年11月初至2005年11月10日,验收组深入全县9个乡镇112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进行检查验收,重点审查了96个林改任务村的所有林改材料,抽查了初审材料的整改情况,共走访了干部群众2083人,占验收单位(村、社区)总户数的9.4%;共抽查宗地791宗、面积4.7万亩,分别占验收单位申请登记总宗地数和面积的10.8%和7.5%。2005年11月11日开始,林改检查验收工作重点转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责任状”的综合考核评定,主要是查阅各乡镇有关林改工作的文书档案和经费收支情况,并随机抽查两个整改村,对整改情况进行核实。通过考核评定,3个乡镇被评定为全面完成改革任务,6个乡镇被评定为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全县林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二、林改工作主要成效

三年来,我县通过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区群众发展林业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1、稳定了山林权属,增强了林农发展林业的信心。通过改革,落实了自留山政策和“谁造谁有”政策,基本实现了“耕者有其山,权利平等”的改革目标;明晰了产权,落实了经营主体,有效保障了林农的合法权益;颁发(换)了林权证,让林农吃了“定心丸”,增强了他们管好自家林,大力发展林业奔小康的信心。林业生产逐渐形成责、权、利相统一的良性发展局面。如石洋乡五蒲村农民郑兴旺,2003年底在县林业局的指导帮助下,投资25.5万元,在自留山和承包的林地上种植木瓜85亩。2005年初步投产,收入5.6万元。今年计划再筹资30多万元,扩大种植至200亩,全部木瓜投产后,每年可稳定收入60万元以上。

2、提高了林农护林防火的主动性,森林资源得到进一步保护。通过改革,广大林农在取得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同时,也落实了管护责任,农村长期以来存在的护林难、防火难等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过去,由于森林资源属于村集体所有,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不高,发生森林火警火灾时,往往是林业干部、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冲锋在前,村民很少自觉上山扑火。改革以后,村民护林防火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基本做到了“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如今年春季,由西洪村引发的森林火灾蔓延到邻村东阳村界时,东阳村全体在家青壮年村民均第一时间主动赶到了现场扑火,这在过去是很难想象的。据统计,2005年1-11月份,全县共发生乱砍滥伐等林政案件45起,比上年同期减少11.6%,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

3、盘活了林业资产,促进了村集体和林农双增收。为确保基层组织正常运转,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在促进林农增收的同时,注意解决村财增加的问题。首先,通过改革,产权明晰、利益到人,解放了林业生产力,林农敢于投入,舍得投入,愿意投入,从林业经营中得到的收益明显提高,脱贫致富信心更足。其次,通过改革,落实集体山林承包、租赁和转让,村集体可以从林地使用费和现有林承包经营分成和林木转让款中,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我县许多村财空白村,通过林改,盘活了林业资产,每年获得3000-10000不等的收入,这些收益,村集体除了用于维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外,主要用于村道、自来水、村办公楼等方面的改造。部分村财收入较多的村,还加大了农村文化、医疗卫生、教育、养老等方面投入,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4、激活了林业经营机制,加快了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为了确保林改成果与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对接,针对目前存在的农户发展林业经营规模偏小、经济效益无法得到发挥等诸多问题,我县按照“稳定体制,放活机制”的思路,积极引进林业加工企业,开发山区优势资源,同时鼓励企业以联办或定向收购等形式建设原料林基地。既让广大林农增加了收益,又解决了加工企业有资金、有市场、无原料的问题,实现了双赢,促进山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以我县2005年引进的竹浆粕项目为例,该项目依托我县和周边地区丰富的竹林资源,年加工竹浆粕2.5万吨,年需竹材原料几十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吨竹子的市场收购价可达400元左右。据推算,仅此一项,可带动农民人均增收450元,户均增收1800元,并可带动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5、缓解了农村长期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我县在整个林改实施过程中不回避矛盾,不绕过困难,严格落实“谁造谁有”政策,稳妥地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有效地化解或缓解了农村长期存在的矛盾纠纷,促进了农村社会安定稳定。如北山村林农雷春美1992年向村里租赁一片500亩的山场进行造林,由于该山场遗留有原来村里的部分林木,后来村里未按合同执行,双方引起争执,一度影响该村林改工作开展,该造林户也多次向县林业部门反映。后来,经林业部门实地调查核实,理顺了双方的利益关系,将分成比例由7:3调整为6:4,重新签定了合同,村里满意、造林户满意、群众也满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全县尚有30067亩商品林未明晰产权关系,特别是我县存在20179亩争议山林有待调处登记;二是县界勘定时我县石洋乡1799亩山林被划到邻市行政辖区内,其中,该乡水头村村办林场全部被划走,群众反映强烈;三是许多村在宗地区划上,存在区划面积过大、联户登记户数偏多的现象;四是配套改革工作滞后,影响改革效果。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虽然已基本完成,但许多工作尚待进一步完善,林改的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下阶段,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抓好整改落实,巩固林改成果,提高林改效益。

一要加强林权发证工作。在完成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再次组织技术人员、包村干部和村民,对林权申请材料进行复核,确保在发证过程中切实做到不错、不漏、不假、不重。

二要继续加强组织领导。两年内机构不撤、人员不散、工作不停。进一步深化改革,巩固改革成果。进一步发动广大林农群众,认真总结林改中成功的作法和经验,不断完善欠妥之处。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方式、创新的思维,在前进中解决问题。

三要建立林权管理交易平台。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制为基础,组建县级林权管理交易工作机构,履行林权登记、变更、交易等管理职能,为森林资源转让、流通、管理提供服务平台。

四要加快三个服务中心的建设步伐。面对林改后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机遇,及时转变观念,发展森林资源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竹检尺等中介机构服务,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为林农提供更多优质、高效、便捷的服务。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6

刚才,县长就全面推进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县长的讲话既高屋建瓴,具有宏观指导性,又符合基层实际,具有很强实践性、针对性,与会的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加以学习,并结合各部门工作实际贯彻好、落实好县长的讲话精神。下面,我就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工作强调几点意见。

一、全面把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重点、方式

我县地处“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腹心地带和长江上游地区,既是天保工程实施区又是*雪山部级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分布区,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的98.24%,仅余1.76%的商品林也属天然林,如果不将上述林地纳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围,将无法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的改革目标,无法与下一步的林改后续政策相对接,为此全面把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范围、重点、方式,对于我们开展林改工作关系重大,我们要切实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确立经营主体,明晰林地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完善配套改革、健全服务体系、强化科技支撑、转变管理方式,充分调动农民和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善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同时在改革中要认真处理权、责、利的统一,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落到实处。根据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我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决定分两批推进,第一批推进金沙江片区*镇、*乡、*乡三个乡(镇)。其中,*乡集体林面积20.65万亩,*镇集体林面积32.67万亩,*乡集体林面积63.57万亩,*雪山保护区内集体林面积67.82万亩。三个乡(镇)集体林总面积184.71万亩,占全县应改面积的55%;第二批推进澜沧江片区*镇、*乡、*乡、*乡四个乡(镇)。其中:燕门乡集体林面积21.82万亩,云岭乡集体林面积53.98万亩,升平镇集体林面积26.75万亩,佛山乡集体林面积48.19万亩。四个乡(镇)集体林总面积150.74万亩,占全县应改集体林面积的45%。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面大、任务重,在具体林改过程中,各级各部门要准确把握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范围、重点、方式,确保林改工作顺利推进。

二、切实保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组织到位

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切实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为一项惠民利民的农村深层次改革,提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关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对做好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做了大量的政策和县情调研工作,及时成立了××县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全县副处级领导干部及各部门干部职工充实到林改工作队伍,为林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组织保障,各级党委、政府也要形成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责任制。按照“县直接领导、乡(镇)具体组织、村组操作实施、部门指导服务”的要求,县、乡、村三级都成立由党政一把手挂帅,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同时要认真制定协调工作组、驻村工作组、技术指导组及办公室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真正把林改工作责任落实到了各责任主体,把任务分解到了人。

三、强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措施

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大林改宣传力度,要充分借鉴拖顶林改试点工作的成功经验,继续采取召开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进行宣传发动,要积极动员老党员、老干部、老组长参与林改工作,各乡镇、各工作队要挖掘林改工作中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认真总结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塑造工作典型,激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投身林改事业的热情,要通过广泛、深入、细致的宣传发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努力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浓厚氛围。同时要认识组织好林改业务培训,要采取以会代训、集中培训等多种方式分级组织好业务培训,使各级干部队伍和林改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林改业务技术和政策要求。

四、把关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环节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仅政策性强,而且涉及面广、工作环节多、要求新,从宣传发动到建档备案,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工作相互影响、紧密相联,上一阶段和环节的工作出现问题就会直接影响下一阶段下一环节的质量和效果,责任如山,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落实县、乡、村一把手负责制,层层分解任务、分解责任,做到定目标、定人员、定责任、定进度,同时要严明纪律,严禁徇私舞弊、以权谋私、违规操作、各行其是的不良现象。对在工作中不负责任、工作放任散漫的,县委、县人民政府将对责任人进行行政问责,各纪检监察部门和县林改办要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在具体工作中,一要把好把好调查摸底环节。要采取民政、档案部门配合查阅历史档案、知情干部群众指认、山证核对、相邻山主对证等方式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对自留山、责任山、共管山等集体山林进行全面调查,分类摸清村、组的山林和林权情况,准确掌握试点乡的林地面积、户数、人口等相关数据。按照林改界线认定表,组织村民小组共同认定山林界线,并形成书面材料,双方签字盖章认可后,对调查摸底情况进行了张榜公布;二要把好方案制定环节。要根据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制定乡、村、组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在制定村民小组林改方案时,采取先将拟定方案报村级领导小组初审,提出修改意见继续补充完善后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户主)会议,由三分之二以上参会人员表决通过后,报村委会审核批准实施,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可行性。村民小组的林改方案实行一村一策,由群众充分讨论后决定,不搞“一刀切”,不强求全县统一。

五、突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重点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过程中要重点突出两个方面的重点,一是要突出抓好林权勘验这个重点,要充分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把“二类调查”村级森林资源数据作为村级山林面积的控制数,以林班小班面积、蓄积量作为村级山林面积分山、分股的依据,精心组织林权勘验工作,明晰林木林地权属。二是要突出抓好纠纷调处这个重点,努力维护基层稳定。要正确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切实防止因确权到户而放松管理,出现乱砍滥伐现象;防止借改革之机与民争利,突击流转,乱征滥占林地行为的发生;防止因工作不到位引发新的纠纷,出现群体性械斗和上访事件。对引发的林权争议,将实行辖区负责制,要妥善处理,要以案结、事了、人稳为原则,尽量让争议双方协商解决,最大限度地将林权争议解决在最基层,把各种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做到户与户的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的纠纷不出乡镇,乡与乡之间的纠纷不出县,同时要认真做好矛盾纠纷的调处工作,要做到既尊重历史又照顾现实,按照政策、依据证据、规范调处的程序,本着有利于改革、有利于林业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依法进行调处,确保改革不留隐患,努力维护我县和谐稳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六、认真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归档发证工作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要求严、标准高,在具体立卷归档工作中,一是要严格规范林权纠纷调处档案资料管理,做到资料齐全,有据可查;二是严格制定方案、规范程序、规范各类表格、规范林权勘验和分山结果公示等制度,做到登记内容统一、操作程序统一、业务标准统一、痕迹资料统一;三是制定林改档案管理办法,将林改资料按归档范围、内容、方法和分级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和明确;在林权证信息录入和制证发证工作中,要认真做好林权信息录入工作,确保各项数据真实、准确,为林改后续改革奠定数据保障。

七、妥善处理好几个政策性问题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林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政策性强,需要花大力气、下真功夫。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按照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在具体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政策性方面的问题:

一是依法合理地确定林权归属,要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杜绝未经林权所有者同意,将对已划定的自留山、责任山收回,打乱重新分配的现象;要妥善处理原林权证书或林权凭证上记载的面积与现实面积不符的问题,如有与现实面积不符的,应以本次勘定界线范围内实际测量的面积为准;要坚持集体民主决策,合理确定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山林的权属和经营机制问题,对村集体组织保留的集体林地,一切管理经营方式,都要按两个三分之二的原则表决通过,同时必须明确经营管护的责任,完善收益分配、使用和监督制度。

二是妥善处置国有林与集体林界线不清的问题,在未得到省级明确处置意见前,处置国有林与集体林界线不清问题时,首先确定以林业“三定”图表资料及当时颁发的林权证作为主要依据,以1990年前后绘制的《国有林分布图》作为参考依据。其次各乡(镇)要严格按界定依据和遇事报告制度,对能够界定的林地尽量完成界定。

三是妥善处置好“三区”林改、共山核权发证的联户发证等问题。要严格遵守天保工程区、自然保护区、公益林区等“三区”林改政策,在天保工程实施期间仍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但要以均股、均利等形式确权到户,对于集体商品林,有条件的地方要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地位。

四是对于多村组共山问题,要依法经群众表决同意后,按群众意愿维持现状,不再实行分山,采用多村组联合申请的方式办理林权证,并通过均股、均利方式落实产权。但对大多数村民要求均山到户或确权到村民小组、且有条件并符合规定的多村组共山,要依法予以确权。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7

这次全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非常重要。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研究部署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好这次会议,对于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促进我省林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这次会上,林业厅、财政厅、监察厅、档案局的负责同志就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工作作了安排,沐川县、珙县的负责同志交流了经验。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大意义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中央*3年颁布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要求“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福建、江西、辽宁、浙江等省率先开展试点,取得了显著成效,深受农民欢迎,得到中央肯定。去年和今年中央两个一号文件,都对加快推进这项改革提出了要求。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23个省区市启动这项改革。我省于*4年7月开始在乐山市沐川县进行试点,取得了初步成效。全省已有近50个县开展这项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省政府最近出台了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决定在全省推开这项工作。

(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深化农村改革、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我省和全国一样,在林业改革上也经历了较长时期的探索。从时期分山分林到户,农业合作化和时期山林集体统一经营,到改革开放初期实行林业“三定”,即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这些改革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林业发展,但是没有触动林业产权这个根本。由于农民对集体林地林木的处置权和收益权未能真正落实,农民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造林难、护林难、防火难、投入难、科技兴林难以及“大资源、小产业”等问题突出,致使广大林农守着“金山银山”过紧日子。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兴林富民为目标,通过“明晰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规范有序、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耕地延伸到林地,是一次真正触动产权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农业发展空间的进一步拓展,有利于推进我省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转变。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促进我省向现代农业跨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多山省份,山区林区占国土面积的70%以上。作为大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向现代农业跨越的进程中,林业肩负着重要责任。一方面,提高现有耕地产出率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而且耕地还在以每年40万亩左右的速度减少;另一方面,比耕地面积大四倍多的林业用地产出率极低。发展现代农业,既要继续挖掘耕地的潜力,同时也要做好山区和林地的文章,加快发展林业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潜力在山、希望在林”。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产权,使广大林农真正成为山林的主人,把山当田耕,把林当粮种,在林地上实行集约经营,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林业资源。通过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依法规范流转,还可以促进资金、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林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浙江省临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竹业年产值增加一倍多,涌现出10个超千万元乡、100多个超百万元村;江西省赣南市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林地使用权依法有序流转,大力发展脐橙规模种植,赣南脐橙在国内外市场可与美国新奇仕橙相抗衡,都显示出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巨大活力。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构建和谐*的有力保障。我省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全国重点林区和林业建设的重点省区。全省林业用地面积2280万公顷,居全国第四;林木总蓄积16.44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二。独特的生态区位,决定了我省肩负着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历史使命。同时,我省也是南方重点集体林区,集体林业用地1046万公顷,占全省林业用地面积的半壁河山,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大力造林护林,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24.23%提高到30.27%,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大农民群众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最直接的建设者、守护者和参与人数最多的群体,要巩固和发展生态屏障建设成果,就必须进一步调动农民群众的热情。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明晰山林产权,让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就能使农民群众对山林有实实在在的拥有感,自觉自愿地“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投身生态环境建设。同时,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密切干群关系,把农民群众的问题解决好,把农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还可以减少林权纠纷,维护林区社会稳定,促进林农之间的和谐,促进林农与森林资源之间的和谐。这就能为构建和谐*奠定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度重视。在去年9月1日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综合改革工作会议上,总理指出:“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有利于调动农民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利用和保护好林地资源,要在试点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今年大年三十在辽宁农村给农民拜年时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土地承包经营在林地上的实践,一定会受到农民欢迎。你们这里先行一步,将来要在全国推行。要相信它的效果。今年4月在江西考察时又强调:“中国70%是山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如同家庭承包一样,在山区林区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回良玉副总理也指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应发展规律,顺乎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是加快林业发展、振兴林区经济、富裕广大林农的根本途径,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必将载入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史册、中国林业改革发展的史册。”中央领导的这些重要指示,为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这项改革。

二、把握关键,积极稳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根据中央部署,省政府《关于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作出明确安排:全省用三年左右时间完成改革任务,今年加快试点,明年全面推开,后年全面完成。各地要按照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内容、范围与方法,先试点、后推开,有步骤、分阶段,积极而稳妥地推进。改革过程中,务必把农民是否得到实惠、生态建设是否加强、林业产业是否发展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确保达到优一方生态、强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和谐的目的。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农民意愿。整个改革都要把握好“农民得实惠”这个根本,让农民得利、让农民受益,对农民该给的利益要给足,该减的负担要减够,该搞好的服务要搞好,使之成为惠及千家万户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要让农民成为改革的主体,从方案设计到组织实施,直到检查评估,都要严格坚持“三分之二多数同意”的原则,经过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对过去已划定的自留山、已分到户的责任山,不得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收回;自留山、责任山被收归集体统一经营,多数群众要求归还的,应归还农户经营;对集体统一经营效果较好、群众满意不愿再分的山林,可以实行均股均利到户到人,继续由集体统一经营,但要转换经营机制,明确经营主体,实行独立核算。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我省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森林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要求差别较大,即使在同类地型的区域内,不同地区的森林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改革中一定要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对集体林分布比较集中、人均面积较大、农民对山林依赖性较强的山区,原则上要分山分林到户。对集体林相对分散、人均面积较小的丘区和平坝地区,可以均股均利到户。在遵循全省统一部署的前提下,市州对县市区、县市区对乡镇,乃至乡镇对村,都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推进改革。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守住“生态受保护”这道防线,绝不能因改革引发乱砍滥伐、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三是坚持依法规范操作,确保公开公平公正。改革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森林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办事,做到依法改革。各地要根据省政府《意见》,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把改革任务落实到每一个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山头地块,严格履行报批、备案等程序,规范操作。切实维护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坚持进度服从于质量,做到改革内容、程序、方法、结果四公开,实现全过程“阳光操作”。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林权纠纷,要按照“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依据相关法规和政策做好调处工作,做到户与户纠纷不出组,组与组纠纷不出村,村与村纠纷不出乡,乡与乡纠纷不出县,县与县纠纷不出市州。对有纠纷的山林,应先调解后确权,一时难以达成一致意见的,不能急于求成,不得核发林权证书。对借改革之名强行低价流转山林、套取集体资产等侵犯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务必严肃查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政策的连续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办法可以随着实践发展不断完善,但改革方向和基本政策不能随便摇摆,切实稳定农民的经营预期。改革过程中既要鼓励探索创新,又要尊重历史,不能简单地推倒重来。在林业“三定”中责任山、自留山已“两山并一山”的,应保持稳定。上一轮承包到期后,原承包合同基本合理且执行较好的,可直接续包。对集体林权已经流转且程序合法、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要切实加强林权档案管理工作,做到改革推进到哪里,档案工作就跟进到哪里,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和系统,为改革留下经得起检验的历史记录。五是着眼于发展,加强林业产业培育。不抓生态建设,改革就会迷失方向;不抓产业发展,改革就会丧失活力。要把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促进我省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机遇,在改革过程中统筹好林业产业发展。要超前谋划,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对制约林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积极寻求解决办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优化林业产业发展基础。要适时启动配套改革,从采伐、运输、林权流转、金融和税费扶持政策、生态效益补偿等方面着手,构建促进林业产业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林业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要坚持科学规划,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科技进步为支撑,以精深加工为重点,积极培育带动农户多、综合效益高的林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广阔的木竹加工、林产化工、生物质能源和森林旅游产业。要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发展检验改革,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山头绿起来,产业活起来,林农富起来,农村经济壮大起来。

三、加强领导,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顺利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林业生产关系的一次重大调整,是牵动“三农”工作全局的一件大事。各级政府一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这项改革提上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实施,务求取得成功。

(一)落实工作责任。省政府已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省这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各市州和县市区也要尽快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坚持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组建专门的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健全制度,做好方案制定、业务培训、实施指导、政策咨询、矛盾调处等具体工作。通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在全省形成“省统一部署、市州加强指导、县市区直接领导、乡镇组织、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格局。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摸清林情,了解民意,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部门配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履职尽责,紧密配合,形成改革合力。林业部门要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认真做好改革的各项基础工作和服务工作,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财政部门要把改革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按进度足额拨付,保证改革所需。监察部门要对改革实施全过程监察,严肃查处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违法违规案件,确保改革依法依规操作。档案管理部门要把林权改革档案的收集是否完整、整理是否规范、保管是否安全、利用是否方便作为重点,加强对基层林权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发展改革、国土资源、农业、司法、民政、工商、地税等部门和银行要通力合作,共同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搞好服务。这里特别强调,改革过程中要坚决杜绝乱收费、乱摊派行为。除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涉林收费项目外,各地和相关部门自行制定的收费项目一律取消;对国家和省政府规定的涉林收费项目,也必须严格按规定的标准执行。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8

同志们:

刚才,××书记从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进行了深刻阐述,就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重要意义,对深化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作了总动员、总部署。××书记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请同志们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我县是××省林业大县之一。全县林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77.7%,通过长期的核桃产业化发展,核桃已经成为山区农民的支柱产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充分发挥林业这块大资源的作用的过程中,逐步暴露出了体制、机制方面不利于林业发展的诸多制约因素。为了解决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切实贯彻落实上级有关精神,县委政府决定,在我县全面铺开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为顺利开展好我县改革工作。下面,根据全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讲几点意见:

一、我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回顾

我县于2006年4月至6月开展了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州林改领导组及指导组的领导和指导下,根据州委、州政府的安排,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在每个乡镇确定了一个村进行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分别是苍山西镇光明村、漾江镇抱荷岭村、富恒乡密马村、平坡镇高发村、顺濞乡瓦窑村、龙潭乡龙潭村、鸡街乡鸡街村、瓦厂乡瓦泥午村、太平乡罗士登村。9个试点村涉及130个村民小组,已涉及的林地面积102966亩。其中:自留山33586亩,责任山28580亩,集体林23716亩,退耕还林地2480亩,“四荒”山13760亩。

2006年4月26日,召开了全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培训会,会后,县乡两级成立了领导组、指导组和工作组,村级成立工作小组。全县共抽调了250多名县乡工作人员参与此次改革试点工作。工作组于4月29日进驻试点村组。三个多月来,采取县、乡、村、组四级联动,工作组工作人员扎实工作,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丰富的经验和成绩。

(一)试点工作的组织机构、领导到位。县级成立了林改工作领导组,负责全县的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组建指导组和驻村工作组,指导和协助乡村开展试点工作;乡镇成立了林改领导组和工作组,负责本乡镇的林改试点工作;村组组建工作组负责本辖区内的林改工作。

(二)工作组工作扎实到位。县委、县政府把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县对乡“三文明”考核内容。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制定驻村工作组工作职责、工作制度、工作纪律,保证驻村人员到位,安心工作。遵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各乡镇、村、组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并严格进行报批。试点村的林改方案的制定坚持“两上两下”的办法。即村组方案初步拟定后送县乡林改办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组继续补充完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户长表决通过后,再报乡镇政府审核,县领导组审批,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工作组成员进村入户,与人民群众同吃住,工作有广度又有深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精神,使这次工作队又成了一支我们的党在农村的宣传队。

(三)宣传、培训工作到位。县、乡、村层层召开会议,宣传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林业发展改革的政策精神,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标语、黑板报、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并在《漾濞时讯》上开设专栏,对相关的政策和主要做法进行宣传,使广大农户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变“要我改革”为“我要改革”。实行层层业务培训,县领导组培训指导组、县驻村工作组及各乡镇领导小组,指导组培训各乡镇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各乡镇领导小组和县驻村工作组培训村民小组林改工作人员,使参与林改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林权制度改革的内容和政策,确保了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宣传工作做到“六个一”。即开好一个大会,县、乡、村、组层层召开林改动员大会,把林改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由县文体局、团县委牵头,精心编排一台与林改相关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乡镇、试点巡回演出;编写《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至每家每户;编印一册林改政策问答(林改政策100问)发至每个乡、村、组;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在县有线电视台和《漾濞时讯》开设一个宣传林改工作的专栏即三级干部谈林改。

(四)指导、协调工作到位。试点工作展开后,县领导组不定期深入各乡镇进行调研指导,激励先行,鞭策后进,对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各指导组经常到各挂钩村进行工作指导;建立定期汇报制度,全面掌握全县林改工作动态,交流工作经验,推动林改工作。

目前,所有试点村已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落实到法人、到地块,个别试点村和自然人已填写林权登记表格,并已经进行张榜公布,试点工作基本结束。在试点工作中,由于原林业“三定”时,界定到户的林地四至界线标注不清,权属界限争议比较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扎实开展工作,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二、把握政策,开拓创新,有效推进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这次改革的核心是林业产权制度,重点是集体林的制度改革。同时,进一步明晰“两山到户”、“四荒拍卖”、退耕还林的产权;落实公益林、商品林的区划;理顺林业改革中的基础环节。这次改革涉及到家家户户、每一个人,在改革中出现的矛盾和困难会很多,我们的工作队必须把握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及政策。

(一)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

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两个《决定》,建设我县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用足用活现行国家林业政策,从改革和完善不能适应林业发展的机制入手,破解我县林业发展中的制约因素,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效加快林业发展,促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

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把握好四个方面的政策。

1、林地使用权确权期限及规定。(1)首次到户的期限。在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中,首次确权认证的林地使用权时间为70年。(2)换证确权及期限。对已明确林木所有权、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到户的,要重新确权发证,按70年减去已承包或使用年限来确权发证。

2、林地、林木使用权的确权。(1)退耕还林工程林地的确权。在集体林地上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并取得合法的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给予认可,但该林地面积应该纳入均山的范围。面积大于本户均山的部分的,应该向村组集体以出让方式确权或以该户全部退耕面积以出让方式确权。(2)责任山的确权。“两山”到户时的“责任山”承包合同已经超期。各组的这部分集体林地,原则上可由原责任人确权。采取补缴出让金的办法或其他形式,无论哪种形式,经过组(社)讨论,三分之二以上户长同意后给予确权。(3)公益林的确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区划界定的公益林,要参照这一次改革给予确权发证;县境内的320国道(顺濞河段)面山的集体林,在这次改革中可以均山到户,但要纳入生态公益林进行管理和补偿,禁止改变用途和采伐林木;苍山西坡自然保护区范围内自留山、责任山可以确权,但纳入国家重点公益林管理,禁止采伐和改变用途,由国家统一标准补偿;乡、村、社集体林中的水源林、风景林、防护林等应当纳入公益林管理,不提倡均山到户,但要股权到户,采取承包管护等多种形式落实收益权;天保工程区的天然林部分,可以给予确权,但按照天保工程进行管理。(4)开荒造林的确权。未取得林地使用权证,在集体林荒地上种植核桃等经济林果或其他林木的,可以补办确权手续。(5)开荒种植非木本植物林地的确权。未办理林地使用权证,在集体林地上轮作粮食作物等的非绿化行为的集体林地,可无偿收归集体进行均山到户;已经在集体林地上进行非农建设的,报经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按照非法占用林地处罚后,无偿收回并进行均山。

以上可以补办林地使用权手续的,应当向社组集体补缴林地使用权出让金,补缴标准由乡镇人民政府制定,也可参照这次改革中公开拍卖的价格,也可通过评估机构评估或者社组成员会议协商确定。

3、改革的基准日。2006年1月1日零时起。无论集体林均山到户或股权到户或收益到户,户数和人口都必须以2005年12月31日24时前的户数和人口为基准数。

4、林地林权纠纷调解责任。县与县之间的争议由州人民政府负责调解;乡与乡之间的争议由县人民政府负责调解;村与村之间的争议由乡人民政府负责调解;村组与村组之间的争议和农户与农户之间的争议由村民委员会负责调解。

(三)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我县是全省的重点林业县之一,林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林业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8.77%,林木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69万立方米。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我县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日益显现,特别是部分集体山林不同程度的存在归属不清、权责不明、经营机制不活、利益分配不合理、产权流转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林业发展和林农增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再不进行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林业发展之路将会越走越窄,林业包袱将会越背越重,矛盾纠纷将会越积越多,林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艰难。只有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起“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才能更好地解放和发展林业生产力,加快林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出发,站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积极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进改革。

1、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积极性的根本举措。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县的很多地方集体山林没有落实到“人”,管理粗放,成为“无主山”,效益不高,有的地方在没有经过农民同意的情况下,将原来划分给农户经营的自留山和分包到户的责任山收归集体,或者转让给其它个人和经济组织,随意打乱原有的承包关系,有的甚至损害了林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这些问题使群众对山林的经营管理缺乏热情,一些地方只砍不造,或造而不管,甚至存在掠夺性经营的现象。因此必须通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明晰使用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确保收益权,真正做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让农民群众更多地从林业经营中得到实惠,从而调动社会各方面造林的积极性,真正形成“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的良好氛围,促进林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2、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破解当前林业发展难题、加快林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县林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经营规模小、资金投入不足、管理粗放、森林质量不高、林地产出偏低和山林火灾不断等,林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要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和优化生态环境,出路就是加快林业产权制度改革,通过改革来调整林业生产关系,合理配置林业生产要素,激发林业发展动力。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化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改革中破解难题,加快发展。

3、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山区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4%。要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就必须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大力发展股份林业、民营林业、个私林业,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和支柱产业,形成市场带企业、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市场化开发、产业化经营的山区资源开发格局,做大山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

(四)把握重点,开拓创新,有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林业改革,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核心内容,是我县整个“三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繁荣山区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各乡镇和县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学习《县委、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吃透改革政策,突出改革重点,开拓创新,扎实有序地推进我县的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

1、政策理解要到位。这次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精神、政策,大家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才能用足用活各项改革政策,也才能在实践中开拓和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把工作落到实处。

2、人员培训要认真。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一次政策性、法律性和业务性都非常强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需要一批有责任心、事业心和吃苦耐劳精神的人员,更需要一大批了解法律、懂得政策、熟悉业务的“明白人”。组织培训是提高工作人员政策法律水平和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也是此次改革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工作中,要搞好培训工作,通过组织培训,使行政线的领导干部准确掌握林改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工作原则、主要内容和程序步骤,全面掌握林改政策和法规,成为林改工作的“明白人”,发挥好林改宣传者、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的重要作用;使业务线的技术人员做到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和要求,全面提高具体操作的业务水平,为提高林改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3、具体操作要灵活、依法。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是林区利益格局的大调整,涉及到林区各方面利益,而林业又是较脆弱、生长周期长、经不起半点折腾的产业。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注意方法,求真务实,始终做到坚持“政策统一、群众决策、操作灵活、不离原则”的办法,灵活扎实地搞好各项业务工作。同时要严把“四关”。一是严把方案确定关。林改方案是林改工作的基础,在林改方案的制订上,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在方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的确定上,要坚持“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和“山上要绿起来,林业要活起来,林农要富起来”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在方案内容的确定上,要坚持深入基层调查摸底,广泛征求各方意见,方案初步拟定后,还要分片召开乡镇的乡、村、组三级干部、林农代表及山林经营者座谈会,对方案内容进行认真修改;在利益分配的确定上,要坚持从大局出发,确保大多数林农的利益;在村级林改方案制定上,还是坚持“两上两下”的原则。即村级方案初步拟定后送乡林改办审核把关,提出修改意见,然后返回村级继续补充完善,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由三分之二以上代表票决通过,再报乡镇政府审批,以确保方案的可操作性和严密性。二是严把纠纷调处关。要严格执行矛盾纠纷调处分级负责制,灵活处置各种矛盾和纠纷,把纠纷和矛盾消除在基层。三是严把权属确权关。要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严格工作程序,严明工作纪律,由工作组按照合法程序把好确权关,再由专业人员用1:10000地形图进行勘界勾图,并由权属法人当场签字认定。按照“3+2”形式(“3+2”即乡镇、村、林业站各1人,相邻权属人)认可。

(五)集中精力,加强领导,如期完成改革目标

这次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土地家庭联产承包后农村经济改革的一件大事,各级各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加强对林权制度改革的领导。严格按照州委州政府提出的“县级直接领导,乡镇具体组织,村组操作实施,部门指导服务”的要求组织实施。

1、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组。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另下文)。领导组全面负责全县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直接领导、协调和监督工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林业局,负责这次改革的日常事务。县委县人民政府将派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指导组和工作组,负责指导、督促、检查各乡镇改革工作。同时,各乡镇人民政府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长亲自挂帅,具体负责组织本辖区集体林权改革工作,并抽调精干人员组成驻村工作组。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也要成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实施本村的林权改革工作。各村民小组要组建由村民小组长、原林业“三定”时的社长和村民代表3人以上组成的工作组,负责本村民小组的改革工作。

2、组建工作组。根据应该参加这次改革的村、社数量,在县级成员单位中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具有比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业务能力的干部,保证每个村不少于2人,并且通过统一培训后上岗;各乡镇人民政府要集中精力抓好这次林改,派出工作组人员的数量保证每个村不少于2人,有一名副科级领导干部任驻村工作组组长。

3、林权制度改革的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全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在县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直接领导这次改革工作。各乡镇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组织本乡镇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实施。这次改革具体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和开展培训阶段(时间:2006年7月至8月中旬)。一是调整充实和完善县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机构。乡镇尽快成立村、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各乡镇指导组和驻村工作组。派驻村工作组到村。二是宣传发动。县、乡镇、村组层层召开会议,宣传中央、省、州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精神,安排部署具体工作。及时把“致林农的一封公开信”发放到每户林农手中。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标语、黑板报、简报、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农户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三是业务培训。实行层层业务培训。县领导组负责培训指导组、县级驻村工作组。各乡镇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各乡镇派驻村的工作组和村“两委”班子及相关人员。培训时间2至3天。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林权制度改革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和改革方法步骤及具体的业务。参加全县林业改革的县乡村组干部群众都要全面、准确的理解和掌握林业改革的内容与政策,做林改的“明白人”,确保按时按质完成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调查摸底和制定方案阶段(2006年8月中旬至9月底)。首先,在乡镇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导组的指导下,驻村工作组和“两委”班子人员要深入村民小组、深入到农户家中、深入到山头地块,摸清林地性质、两类林的区划和林地林木权属情况,逐村逐组逐户澄清现有集体山林的经营管理现状,了解群众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想法和意愿。以户为单位,对已明晰产权的自留山、责任山、“四荒”山、退耕还林地和已合法流转的林地,分别用《林权调查申请表》逐户逐块进行造册登记,全面澄清集体统一管理商品林的面积、树种等基本情况。其次,制定改革方案。在摸清林情地情、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的基础上,遵照“一村一案,一组一策”的原则,各乡镇、各村委会和各村民小组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本乡、村、组实际的改革工作实施方案,按程序报批和实施。县级方案报州政府备案,乡镇方案报县人民政府审批,村组改革方案由乡镇审批。各村和村民小组的改革方案要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户长会议通过。

第三阶段:组织实施和确权发证阶段(时间:2006年10月至11月)。按照批准的改革方案组织实施。首先纠纷调处。在调查摸底过程中出现的林地林木权属争议,按照现行林业法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本实施意见的“调处责任”,妥善处理好纠纷。其次,张榜公示。通过摸底调查、纠纷调处后的林地林权情况,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分别在村委会和组内逐户逐块进行张榜公示,内容为:经营方式、四至界线、林地面积、树种、林种等内容,公示时间不少于10天,对有异议的要及时处理核实。实行一榜公示二榜定案制。第三,签订经营承包合同。对责任山、股权到户的集体山林,由集体经济组织与承包经营户签订县级以上统一印制的经营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签订承包经营合同书的林地面积与实际登记的面积必须一致、四至界线清楚、图表相符,并山主签字确认。第四,确认权属核发林权证。在签订承包经营合同后,由承包经营者和自留山主分别填写《林权登记申请表》,由驻村工作组和村委会分别填写《林权证发放登记表》、《受理林权登记申请登记表》和《林权登记台帐》,通过工作组、村、社和乡镇以合法程序将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分别落实到农户和法人,经逐级审核后报县改革领导组办公室核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林权证》。

第三阶段:检查验收和总结完善阶段(时间:2006年12月份):一是做好总结。县集体林权改革工作领导组办公室、各乡镇、村、组要认真总结改革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和查找存在的问题,搞好对照检查,及时查缺补漏,并写出书面总结。二是检查验收。县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组负责验收各乡镇的改革工作并抽查到村。县赴各乡镇指导组和乡镇领导组负责验收到村抽查到组,各村负责验收到村民小组。各乡镇和村委会完成改革工作后,向上一级提出书面验收报告,按程序进行验收。三是检查验收的办法和标准:除了听取汇报外,主要是查“五卷”、看痕迹。是否按照“五卷”实事求是地做好痕迹管理和规范归档工作。“五卷”即:县、乡、村组机构卷;各级会议记录卷;方案、表决、结论卷;调查摸底情况及调处、解决纠纷情况卷;确权情况卷。验收最后标准是林地林权证与面积等是否做到“三个相符”,即:山与证是否相符;四至与面积是否相符;面积与“二调”面积是否相符。是否勾绘出到户图纸。

三、明确责任,狠抓落实,确保改革工作顺利展开

(一)切实加强领导。全县各级党政组织和有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本着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领导。要严格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乡镇和村都要分别成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抽调精兵强将参加林改工作。各村民小组也要成立林改工作小组,要推荐那些党性强、工作负责的老党员、老干部、老组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加林改工作。

(二)明确责任,实行奖惩。县委、政府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县对乡镇“三文明”考核内容。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实行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做到定目标、定责任、定人员、定进度,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这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纳入各级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这次改革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县委、县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负责任、完不成任务的单位和个人,严肃追究相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县、乡、村要建立严格的考核与激励机制,一级考评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林改工作列入年度目标考评,作为考核乡镇、县直部门和工作组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在林改工作中,如因工作失职而造成不稳定因素或拖全县后腿的,县委、政府将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要通过宣传发动,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变“要我林改”为“我要林改”。宣传、广电部门和各乡镇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采取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讲清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讲明改革的步骤和程序,讲透改革的法规和政策,使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广大农民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具体工作要做到“六个一”。即开好一个会,县、乡、村、组层层召开林改动员大会,把林改政策宣传到户、到人;由县文体局、团县委牵头,精心编排一台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乡镇、林场巡回演出;编写《致全县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发至每家每户,编印一册林改政策问答和《林改文件汇编》发至每个乡、村、组;办好一份林改简报;在县有线电视台和《漾濞时讯》开设一个宣传林改工作的专栏。二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涉及各个方面,内容多,任务重,单靠林业部门难以完成这项工作,全县上下都要从大局出发,自觉服从林改的总体安排,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推动工作开展。三要制定《漾濞彝族自治县维护林区稳定工作预案》,出台《关于林改期间切实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维护全县社会稳定的意见》和《漾濞彝族自治县党员干部影响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责任追究办法》,明确在山林产权未明晰之前暂停一切林地林木流转。林改过程中,要确保全县整个林区社会稳定,杜绝群体性事件发生,使整个社会呈现出稳定祥和的喜人局面。

(三)严明纪律,规范操作。一是制定驻乡镇指导组、驻村工作组的管理办法,严明学习、工作、生活纪律,加强对工作队员的管理。二是县、乡工作组和村组干部在工作中必须公道办事,禁止徇私舞弊,以权谋私,严格按程序开展工作,不得违规操作,更不得各行其是,另搞一套。三是坚决防止出现借林权改革之机乱砍滥伐林木、乱开滥垦林地降低林分质量的问题;坚决制止未经规划设计和林业部门批准擅自改造低产低效林。对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有关法规、政策规定的,当地政府和林业站依照“林业行政执法委托事项”依法处理。四是重视痕迹管理。召开群众会议须进行会议签到。各类材料、表格、记录必须做到字迹清晰、内容详实、规范整洁,便于查阅和保存。各类调查表格需由参加的人员签名,实行长期负责制。建立完善发、换林权证档案资料的管理制度。五是加强集体资金管理。集体所有的山(林)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后回收的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县林业、监察、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回收资金收支管理的监督。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9

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突破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一直处于探索之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集体林产权虚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和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林地蕴藏的巨大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

作为一个多山的国家,我国的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69%,其中林业用地面积为2.8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27%。长期以来,林业一直是国民经济链条上的弱势产业。18亿亩耕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43亿亩林地却没有解决13亿人的用材问题,更没有满足社会对生态的需求。“林业弱、林区困、林农穷”的现状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我国“三农”问题的新瓶颈。

同时,占我国总人口56%的山区人口,其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及农业税减免政策后,粮农负担得到缓解,愈发显出林农负担较重。比如江西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前,农民出售木材仅运销环节的税费就占到木材销售额的56%。

在此背景下,在保持林地集体所有制不变的前提下,把25亿多亩集体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让农民依法享有对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显然成为挖掘“三林”潜力,发展林业、振兴林区、富裕林农的根本途径。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2006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深入福建、江西、辽宁、云南等地区考察指导,多次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要指示。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国家“十一五”规划,以及近几年的“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了部署。中央提出,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承包期为70年,期满可以续包。

专家纷纷指出,这是这次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与以往历次林权制度改革相比的突破所在。这项改革,把林地的使用权交给农民,确立了农民对山林使用权和经营权的法律地位,让百姓吃下了“定心丸”。由此,作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林地上的拓展和延伸,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为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一大丰富和完善,更是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农民意愿、符合农村实际的改革与创新。

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丰富和完善

从2003年起,国家在福建、江西、辽宁等地率先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5年来累计已将8.78亿亩林地分到农民手中,占全国集体林地的34.5%。在先行改革的江西、福建等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使当地山区林区乃至整个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林改后,农民成了山林的主人,开始敢于向山上投资,舍得向林业投入,造林育林护林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林农的收入水平明显上升。在福建南平、三明等地,主要林区农民的林业收入已经占其总收入的50%。

用江西省武宁县长水村村民卢位宝的话说,集体林权改革让他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1989年双亲离世,给他留下近万元的债务,他只得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一去就是10余年。2003年,得知林改后卢位宝回到家乡,分得了300多亩林地。3年后,通过木材销售和加工笋干,收入达到7万元,并很快成了“有车一族”。

截至目前,全国有5个省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主体改革任务,正在积极推进配套改革;14个省区市的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他省区市也正在进行试点。全国已确权到户的林地面积12.7亿亩,占集体林地的5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范文篇10

一、检查依据

本次验收按照《*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实施办法》、*林改办发〔2009〕3号、*府函〔2009〕87号规定的程序、内容和标准进行。

二、验收需提供的主要资料

(一)各村林改工作验收申请;

(二)村自查所有汇总表格;

(三)各种档案资料;

三、验收时间

2009年5月11日-25日。

四、检查的村数量

全镇涉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村共23个,按照《*县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检查验收实施办法》规定,应组织人员全面验收。

五、检查内容

(一)组织实施情况。

主要包括成立林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林权管理机构建设情况;召开相关会议和印发相关文件的情况;落实工作经费和相关资金的情况;开展相关培训和政策宣传的情况等。

(二)方案制定情况。

主要是集体经济组织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制定情况。具体包括改革方案内容是否符合法律和有关政策的要求;是否经过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等。

(三)实地勘界情况。

主要是包括工作组织情况(勘测队伍)、实地勘测宗地面积和四至界线是否准确、勘界资料是否完整准确、林权公告资料是否齐全等。

(四)承包合同签订情况。

主要包括承包经营合同是否依法签订;是否按照政策要求落实双方责任;合同内容是否依法规范完整;检查合同签订份数、面积,并依此计算确权到户率。

(五)林权证核发情况。

包括林权证发放数量;林权证相关内容填写是否准确、无误,是否符合政策规定;人、地、证、图、表、册是否相符等。

(六)林权纠纷调处情况。

主要包括建立纠纷调处机制情况;林权纠纷发生的件数、面积和已调处纠纷的面积、案件件数;林权纠纷调处档案建立情况等。

(七)林权档案管理情况。

主要是林权档案建立和管理的情况,是否按照*府办〔2007〕264号及*林改办〔2009〕3号文件的管理要求和规定执行。林改专门档案和改革方案、林权登记以及村民(代表)会议记录、决议等有关林改资料是否齐全、完备,是否专柜保管和移交。

(八)群众满意情况。

主要是改革政策、程序、内容、方法、结果公开情况;农民对改革政策的理解与参与情况;农民满意程度等情况。

六、检查验收人员组成、分组情况及检查要求

检查验收组由镇林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镇林改办成员、驻村干部共同组成。依据《*县村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检查验收标准与评分表》,对村组的林改工作进行量化评分,考核总计分*到90分以上(含90分)的评定为合格,80-89分(含80分)的评定为基本合格,*不到80分的评定为不合格。村组自查合格后报县林改办申请县级验收。验收组分三个小组,分别对全镇林改工作验收。验收组人员及负责验收村如下:

*

七、检查程序

(一)自查程序。

乡镇对开展林改工作的村、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范围覆盖本乡所有有林改任务的村,不留死角。对发现的问题要定时、定人、定责认真整改。

(二)验收程序。

乡级自查合格后,乡镇人民政府要向县林改领导小组提交验收申请。由县组成检查验收组,对申请乡镇进行检查。

(三)市级复查。

市人民政府或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依照省检查验收办法,在市范围内对完成自查的各县进行复查。

(四)省级抽查。

县验收合格后,在向市人民政府或林改领导小组提交受检申请的同时,抄报省林改领导小组。由省、市组成联合检查组进行检查。检查组对受检县林改工作总体情况做出评估。

八、检查方法

(一)确定样本及抽样比例。

县检查验收小组对全县各乡镇的组织实施、档案管理情况进行全查,对每个乡镇所涉及林改的村社的实地勘界、发证、纠纷调处、群众满意等情况,进行全面进行检查。通过各项检查结果的汇总分析,评定受检乡镇改革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省、市复查和抽查均采用随机抽查20%的乡镇,在被抽取的乡镇中,随机抽取2个村进行质量检查。通过抽检指标结果进行汇总分析,评定受检县改革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不论省抽查,还是市复查,被抽中村的外业勘查宗地数至少要占到检查村宗地数的5%。

(二)抽样方法。

在被查县范围内,按乡面积从小到大依次排序,构成一个闭合环,按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抽取检查乡。并依同样方法抽取村。

(三)检查方法。

1.听取县、乡、村林改小组和驻村工作组对该村林改情况介绍,了解受检村基本村情、民情和林情,掌握林改总体情况。

2.查阅林改成果资料档案,确认合同手续是否齐全、程序是否合法、面积量算是否准确。

3.对照林权登记发证材料,外业勘验和内业检查相结合,看图、表、册、人、地、证是否相符。

4.通过召开座谈会、入户调查、发放调查表等形式,了解林改是否得到村民的拥护,村民对林改是否满意,是否促进了村民增收。

5.通过听、查、看、访,在全面掌握各村林改情况后,逐项对照林改综合检查标准进行测评打分。

九、验收报告内容

1.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基本情况;

2.检查工作开展情况;

3.检查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