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资产十篇

时间:2023-03-14 07:57:32

集体资产

集体资产篇1

根据《陇南市武都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方案》(武办发〔20xx〕34号)文件精神,我社区高度重视,周密部署,如期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现将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自4月份,街道召开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后,我社区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了工作部署会,研究部署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成立了以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其他社区干部、监委会主任、村民代表为成员的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及时制定了《下黄家坝社区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计划》,全面展开了农村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确立了工作目标,了解了工作范围,明确了时间节点,逐物逐件逐地进行清查登记。在公示确认上,力求最大限度地征求意见,逐定期审核,以防重、漏、错现象发生,力保准确、公平、公正。

二、强化宣传培训重点做到两个到位。一是培训到位。4月16日,街道召开了“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议,社区干部等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4月20日,我社区召开了“农社区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动员部署及培训”会议。通过以会代训的形式,向参加清产核资工作的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了解掌握“三资”管理的政策规定以及开展工作的方法和措施,为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提供了保证。二是宣传到位。利用会议、培训、公示栏等各种形式,最大限度地做好农社区集体经济清产核资工作的意义、目的、内容、步骤、方法、程序等宣传,统一思想,消除顾虑,争取广大农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三、序时推进进度自4月份以来,我社区“三资”清查工作全面展开,对资产、资金、资源进行逐笔逐项清查,清查一项登记一项,做到全面、真实、准确,不遗不漏。清产核资工作小组负责对清查登记的“三资”情况进行逐项逐笔核实,重点核实“三资”的数额、权属、台账与实物、处置与管理等情况。核实结束后,将“三资”情况逐项逐笔在社区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公示期满后,按照有关规定,召开社区民代表会议对“三资”清理结果进行确认。确任结束后,经社区签字盖章后,上报街道“三资”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再经街道办核定同意后,上报区农经局审核。

四、强化督查指导驻社区领导、驻社区干部全程参与我社区的清产核资工作,街道负责培训工作人员也定期下社区监督、指导清产核资工作,根据时限要求,把清产核资登记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时间计划细化到天,确保清理登记工作有效、有序、有力推进。清产核资工作小组则严格按照各阶段、各环节的要求,定期对社区固定资产、债权债务、现金等登记情况进行督查,以会计账为依据,采取以物对账、以账查物、账内账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清理出的社区资产资源,逐笔逐项如实登记,确保整体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规范档案整理,严格按照上级农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三资”清查的要求,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在清查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档案资料,做到内容齐全、归档及时、存放有序、装订成册、方便查找。

今后,我社区将以本次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为契机,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机构、明晰集体资产权属、加强民主监督、规范社区三资管理,促进社区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下黄家坝社区居委会

20XX年8月15日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简农经发〔20XX〕2号文件精神,我街道将2018年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杨柳街道共有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6个,组级集体经济组织49个,其中:开展农村村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经济组织6个,开展组级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经济组织49个;共清理出集体资产34291225.31元,其中:经营性资产3797500元;共清理出集体资源性资产10700.63亩,其中:农民用地8767.74亩。

二、工作举措宣传动员,提高认识,营造氛围。财务清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工作难度大,为了营造良好清理工作的氛围,明确财务清理工作的重大意义,提高对财务清理工作的认识,我街道召开了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此次清产核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扩大了清产核资工作的影响力和知晓度,为清产核资工作的后续开展打下了较好的群众基础。

加强领导,组建工作小组,明确责任。为了加强对清产核资工作的领导和监督,确保此次村社财务清理工作有序进行,我街道办成立了清产核资小组,负责日常工作和业务指导,明确了相关工作职责与要求,为清产核资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因地制宜,制定方案,组织培训。为了使财务清理中具体可行,便于操作和借鉴,就清产核资工作的清理时段、清理范围、清理方法及清理要求、组织纪律、清理兑现、清理终结等各方面作了具体的安排。清理的范围为所有集体资产;清理时段是20XX年12月31日;清理内容和要求: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账内清查与账外核查相结合,做到账账相符、账款相符、账实相符、账据相符、账内与账外相符,制定财务管理办法,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村社账务公开,为了提高清产核资清理工作小组的素质,对工作小组进行了业务培训。

三、主要问题通过对6个村、49个社20XX年12月31日以前的财务进行清理,通过清理发现以下问题:一是资金管理混乱,缺乏规范和有效的内部管理机制,随意购置,任意处置,资产管理意识淡薄。二是单据不规范,白条入账。历史留下来的借支欠款和白条抵库较多的问题,有物无账、账卡不符、账实不符,形成账外资产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等,目前,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三是村财务民主监督制度不健全,监督小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

针对此次清产核资工作发现的问题,我街道办将及时纠正,并在制度层面查找原因,通过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村级资金、资产的使用管理,严格财务纪律,并以清产核资为契机,把工作做细做实,严格把关,全面实行财务管理规范化。

集体资产篇2

“尽管采取了很多措施,但制度不一定都能落实到位。”山东省农业厅经管处经管站科长张克新告诉本刊记者。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的监管部门,经管站对农村集体资产负有清查职责。在清查中,大小贪污案件屡见不鲜,“有的数额涉及上千万之巨”。

为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监管,到2009年底山东省98%的村实行了财务公开,95%的村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80%的乡镇开展了村级会计委托制,90%的乡镇成立了农村审计机构。但这些看上去乐观的数据还没有起到杜绝村干部的作用,仅去年一年,山东省就发现涉及农村集体资产问题资金“3482万元,查处贪污案件83件。

农村集体资产何以监管难?早有专家指出,监管难缘于“集体”概念的模糊。用农民的话说,所谓的“集体所有”就是“都有,人人都没有”。农村集体产糨亟待清晰。

7月底,农业部在石家庄召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会议,要求把摸清农村集体“三资”家底,在全国范围内对农村集体清产核资,作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的前提。清产核资要求各省在三年内完成。

“这也是山东省自身的需求,”张克新说。9月底,山东省农业厅在泰安召开会议,公布将用三年时间摸清农村集体资产底数,并在城中村、城郊村和园中村等经济发达村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

上一次全面清查农村集体资产是在十多年前的1998年。与当年相比,如今的人们更关注清查之后的集体经济组织产权改革。改革目标是什么?

界定“集体”,量化到人

在济南市农业局经管处长范培忠看来,清查农村集体“三资”与农村集体产权改革是一回事。“必须搞清楚到底有多少资产,资产情况到底如何,才能探讨集体产权怎么改法。”

目前,济南市还处于传达省农业厅在泰安讲话精神的阶段,大部分村庄干部尚不知清查村产的消息。“如果要逐镇逐村清查,必须有一个统一方案,目前我们还在等省里的意见,不然清查报告上来,标准不统一也没有用。”范培忠说。

据本刊记者了解,山东省有些地区甚至是市级政府在部署传达清查村产政策。省农业厅目前正在准备向省政府申请,但对于此次清产核资尚没有一份具体的权威指导意见出台。

难处在于农村集体资产的界定,这成了清产核资的首要问题。

根据《土地法》第八条,“集体”共有三种解释:村农民集体、乡(镇)农民集体、村内两个以上农业集体经济组织。而在“集体”概念之外,还有“集体所有”,这种“集体产权”的概念同样也是模糊的。

“有些时候,可能要用到第三方机构才能界定。”张克新说。但他认为,在实践中,依靠一直是农村集体资产监督者的经管站来对集体资产作界定还是可行的。

“即便有些村庄在城市化进程中已经‘村改居’,但其属于集体的资产一直是由经管站在监督。”张克新说,事实上在城郊村、城中村地区,清查村集体资产、实行集体产权改革早已开始。

经过集体产权改革,村集体经营性资产大都建立了股份公司。而其中还有一种新型经济组织叫股份经济合作社,它并非公司,但可以在工商部门注册。“与公司的区别就是,它是一个每个人都有股份的集体。”张克新说。至于这些股权是否可以自由流动,目前由村组织自己决定。这就是所谓的清查资产,量化到人。

经过这一过程的集体产权,就变成了家庭或个人产权,集体产权在实际上已经退出。然而,由于村改居之后,这些地区目前所有的公共建设仍然由集体资金支撑,所以大多数村集体仍然保留了部分集体产权。

消灭村庄干部牟利空间

“这次清查与1998年有何不同?那就是更多地采取了民主管理的方式。”张克新说。山东省近年来对农村财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做了大量工作。“每一笔开支,都会有民主理财小组审议,通过的才可以入账报销。”正是基于村级会计委托制、农村审计机构等制度的建立,采用民主管理的方式进行清产核资才成为可能。

在泰安市满庄镇已经建起了900多平米的三资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多达十余人。满庄镇每个村的开支、账务,都要到这个服务中心登记。这些做法对于清查农村集体资产,明确权属,建立台账,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清查集体资产,难免要涉及财务问题。张克新说,对村干部来说这无疑是一个考验。更重要的是,如能在民主公开的前提下实现村产清理,落实产权改革,将更大限度地消灭村干部牟利空间。

由于农村集体资产产权模糊,农民对于集体资产,尤其是农村资源状况大都一头雾水,但法律却赋予村委会对村集体资产具有相当的经营权和管理权。信息不对称导致一些村干部可以无偿或象征性地有偿使用集体资产,进行经营性活动,风险由“集体”承担,利益归村干部个人。这也是为什么村委会可以不依赖村民的支持,甚至在与村民利益竞争或对立的结构中仍然生存的原因。

而在集体产权改革中,量化到个人的集体资产,其产权得以明确界定,村干部再想要无偿使用难度极大。

2008年底完成村改居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任务的济南天桥区泺口街道南徐社区,目前就成立了股份经济合作社。南徐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张全广对记者说,现在每个村民都成了股东,每年要开两三次股东大会,日常经营活动由村民选出的五名成员组成理事会统一管理。

南徐社区的公共服务建设全都由村里担负,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经营内容只有一个一租赁村产。“以前还有几家企业,但都关了。”张全广说。股份经济合作社虽然在经营决策权、独立核算、内部管理选择权等方面接轨于独立的市场主体,但大都没有充分的法人资格,在经济活动中一开始就已先天不足。再加上公平性的股份量化导致了新“大锅饭”的出现,经营者缺乏对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为全体股东谋利的动力。

集体产权改革尚无终极目标

“清查村产并非最终目的,我们一直在想清查之后的集体产权改革目标是什么。”济南市农业局经管处科长梁亮对记者说。在他看来,集体产权改革的目的势必是要盘活集体经济,以支撑村级组织建设。农业税废除以来,由于经费紧张,农村组织建设在不少地区成了虚设。

目前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通常采用的社区股份合作制,仅仅是将集体经营性净资产加以量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仍属于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所有,量化到户的集体资产股权主要作为分红的依据,如果无法出售,就和一般意义上的股权有很大区别。股东到底有多少自主的处分权?如何界定?至今尚无规范。

这样一种不成熟的公有制实现形式,在实践中并不能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而随着城乡社会的日益融合,纯企业型市场主体将成为发展方向。集体产权也就面临着更为现实的挑战。

集体资产篇3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后我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广东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规定》和《*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农村(社区)集体资产是指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

本办法所称农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以下简称集体经济组织),是指原生产大队、生产队建制经过改革、改造、改组形成的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包括股份合作经济联合社(或称股份经济联合社,以下简称经联社)和股份合作经济社(或称股份经济合作社,以下简称经济社)。

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资产包括:集体所有的土地和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山岭、荒地、滩涂、水面等自然资源;集体所有的各种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第三条集体经济组织是生产资料属股东集体所有的经济组织,在村(居)党组织的领导和村(居)委会的管理下,依法享有独立进行经济活动的自,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平调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并不得向其乱摊派。

第四条集体经济组织要自觉接受上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的指导、管理和监督,并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村(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领导,将其作为镇(街)领导班子及村(居)民委员会、理事会成员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管理机构

第五条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是本市经联社、经济社两级集体资产的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国家、省、市农村(社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指导和监督集体经济组织财务会计核算、会计人员管理和会计电算化,组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界定和产权交易,开展农村审计、财务公开、民主管理,进行经济收益分配统计等工作。

第六条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负责本镇(街)经联社、经济社集体资产监督管理的具体工作,并对经联社下列重大事项进行审查:

(一)制定和修改的章程;

(二)年度经济收支计划和收益分配方案;

(三)超过控制标准的接待费开支;

(四)土地基金的使用;

(五)村(居)两委及经联社理事会成员的报酬;

(六)土地流转、借入款项、坏账核销、出资额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下同)项目投资、原值50万元以上长期及固定资产处置的民主决策程序;

(七)上级部门规定的其他事项。

经济社的重大事项由各镇(街)根据实际参照确定,可由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进行审查,亦可在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指导下由当地村(居)民委员会进行审查。

第七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成立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管理机构。

第八条股东大会是集体经济组织的最高权力机构,由年满18周岁、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股东组成。股东大会至少每三年召开一次。经十分之一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提议,应当召开临时会议。股东大会的主要职权是:

(一)审议、通过、修改本组织章程;

(二)选举和罢免股东代表;

(三)审议、决定本组织的合并、分立和解散;

(四)审议其他重大决策事项。

第九条股东代表大会代表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经联社股东代表人数应占股东总人数3%左右,但不得少于50人,可按比例由各经济社选举产生。经济社股东代表可由各户推举一名股东组成,但不得少于30人。股东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是:

(一)审议和通过理事会、监事会的工作报告;

(二)选举、罢免理事会和监事会成员;

(三)讨论通过年度经济计划、收益分配方案、土地流转、借入款项、应收款项减免等;

(四)讨论通过单项年租金收入占上年集体总收入10%以上的物业出租、5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固定资产购建、出资额50万元以上的对外投资项目、原值50万元以上的长期及固定资产处置等;

(五)讨论通过10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固定资产购建,10万元以上的非生产性开支等;

(六)其他重要经营管理事项。

第十条理事会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常务决策和管理机构,在当地党组织的指导下,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负责集体经济组织日常资产营运和管理,成员3-7人。理事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筹备、召开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执行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的决议,向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作工作报告;

(二)制订本组织的年度经济计划,财务预决算、经营和收益分配方案;

(三)代表本组织聘任和解雇下属经营机构经理及其他管理人员,签订承(发)包合同,监督承(发)包者履行合同;

(四)管理本资产,向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提出本组织重大经济事项的处理方案;

(五)依法制定和执行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六)决定出资额50万元以下(不含50万元,下同)的项目投资,资产原值50万元以下的长期及固定资产处置,购建50万元以下的生产性固定资产和10万元以下的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审批10万元以下的非生产性开支等;

(七)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第十一条监事会是集体经济组织的内部监督机构,在当地党组织的指导下,由股东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成员不少于3人。应当挑选思想品德好,年富力强,办事公道,责任心强,具备一定财会知识和文化水平,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人参加。村(居)两委、理事会成员、财会人员及其近亲属应当回避,不得参加同级监事会。监事会的主要职责是:

(一)监督理事会执行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的决议、决定;

(二)检查本组织及下属企业、公益事业单位集体资产的管理和财务状况,有权要求理事会对重大承包、转让、经营合同及执行情况作出说明,对大额或敏感开支作出解释。发现疑问又不能得到合理解释时,有权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

(三)享有预决算初审权、财务开支监督权和对不合理开支否决权,未经监事会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同意的原始凭证,不准会计员入账,未经监事会审核同意的财务公布表,不准上墙公布;

(四)参与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验收及土地面积丈量,对土地流转、大项物业出租、大额固定资产购建、大额财产处置等经营管理事项进行民主监督;

(五)列席有关会议,向理事会反映群众意见,提出改进工作建议;

(六)做好活动记录,并向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提交工作报告;

(七)法律、法规赋予的其他职责。

对监事会反映的问题,理事会和上级主管部门要及时作出回复。

第十二条股东大会作出的决定,必须有过半数股东参加会议,并获得到会股东的过半数通过才能有效。股东代表大会作出的决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股东代表参加会议,并获得到会股东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才能有效。

第十三条集体经济组织五分之一以上有选举权的股东或者三分之一以上股东代表联名,可以要求罢免不称职的理事会、监事会成员。理事会应当在收到罢免议案60天内组织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进行表决。

第十四条股东大会、股东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可分别与村(居)民会议、村(居)民代表会议、村(居)委会、村(居)监事会实行一套人马管理,其换届可与村(居)委会同步进行,可连选连任。

第三章财会人员

第十五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根据经济规模和业务量设置财会机构,分别配备会计和出纳人员。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实行委派制,出纳实行委派制或聘任制。会计与出纳人员各司其职,不得互相兼任。

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会人员要接受市、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培训和考核。财会人员必须取得从业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保持相对稳定,无正当理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调换。

第十六条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的主要职责是:执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真实、准确、及时地登记会计账目,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保管会计资料,并向本单位提供有关财务公开的资料;承担本单位资金筹措和使用的财务监督,协助管好用好集体资产;参加本单位各项财务计划的编制和有关生产、经营管理会议;指导和监督集体经济组织所属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向上级管理部门如实反映本单位执行财务会计制度的情况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办理本单位其他会计事务。

第十七条集体经济组织出纳的主要职责是:及时、准确地核算货币资金的收支,做到账款相符、日清月结;保管空白支票和有价证券,确保库存现金的安全;自觉接受本单位会计员、监事会和上级管理部门对货币资金和出纳账册的检查监督;参与本单位各项财务计划的编制,参加有关资产经营管理会议;对本单位有关资金的筹集、使用和财产的保管等工作提出建议;向上级管理部门报告财务收支情况,反映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十八条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和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要支持财会人员履行工作职责。对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并取得显著成绩的财会人员要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不负责任,造成损失或违反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的财务人员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处分。

第十九条财会人员调动或离职时,必须由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派人监交,按规定办理交接手续,编制交接清单,移交人、接交人、监交人要签字盖章,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存档。未办妥交接手续前,财会人员不得离职。

第四章会计核算管理

第二十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严格按照《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和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的有关要求,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使用统一的财会软件进行会计核算。

第二十一条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有效的原始凭证。原始凭证必须具备下列内容:凭证名称、日期、填制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经办人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财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外来原始凭证必须盖有发出单位公章和填制人签章。

严格控制自制原始凭证的使用范围,在确实无法取得外来凭证时才能自制凭证。支出证明单、借领款单、发放款项的签收单等自制原始凭证必须由会计填制,注明款项的用途和未能取得外来凭证的原因,由经办人或收款人、证明人和指定的审批人签章。

第二十二条集体经济组织实现资金收入时,应当使用发票或统一规定的三联根收款凭证,并建立健全票据领用、使用、核销和稽查制度。

收入票据必须由会计填写,交出纳收款。开出的收入票据当月无法收到款项的,出纳要将未收款的收入票据交回会计作废并办理核销。会计每月要填报收入票据的领用、使用和核销情况,交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或有关机构稽核。

第二十三条集体经济组织出纳每月(季)1日前要结清上月(季)账目,编制一式两联的现金、存款报告单,并连同分类整理好的上月(季)收支单据、库存现金、借领款单、银行对账单及其他相关资料向会计报账。会计要对照现金、存款报告单,审核所有收支单据、清点库存现金、核对借领款单和银行对账单,并核销当期开出的所有收入单据。核对无误后,会计、出纳要在现金、存款报告单上签名。

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记账凭证必须填写经济业务的内容摘要、会计科目名称、借贷方向、金额、日期、编号、所附原始凭证张数等,并由填制人和审核人员签名盖章。

第二十四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规定设置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和各种必要的辅助账簿。

手工记账时,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采用订本账,总分类账可用订本账或活页账,明细分类账可用活页账或卡片账。电脑记账时,使用电脑打印账册。

第二十五条集体经济组织会计人员必须定期将银行存款的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核对。按月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并将每月的银行对账单附在当月会计凭证内,以便稽查。

第五章计划管理

第二十六条集体经济组织年初要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按照量入为出、增收节支的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经济收支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固定资产购建与处置、基建投资、经营收支、公益福利开支、股份分红等。

计划的制定要充分发扬民主,由理事会召集有关财务人员、监事会人员参与。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要加强对计划的审查。经镇(街)审查同意后,集体经济组织要召开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才能实施。

第二十七条集体经济组织的生产性与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比例要恰当。原则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占固定资产总额的比例控制在30%以内,资产负债率控制在50%以内。

第二十八条市、镇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机构要加强对计划执行情况的跟踪和监督。经联社实行每月分析报送制度,经济社实行每季分析报送制度,由经联社、经济社每月(季)后10日内将统计报表及分析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经镇(街)汇总后,每季后15日内报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

第六章合同管理

第二十九条凡以集体名义对外发生经济活动的,应当以经联社或经济社的名义,由法定代表人或其书面授权委托人与对方签订书面合同。

合同要符合法律规定。拟定完毕,要提交理事会研究决定,属于重大经济事项的,必须提交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合同正式签订后,要及时公布。,过t

第三十条合同条款应当规范、清晰。重要合同应当征询专业人士的意见,并做好鉴证。

第三十一条合同需变更或期满续约的,要经理事会研究决定。续约或变更条款,应当及时重新签订或补签书面合同,不能在原合同中更改。

第三十二条要及时做好合同签订、变更及其兑现情况的登记工作。所有合同应当由专人专柜统一保管。原则上由档案管理员负责保管合同原件,会计留存复印件。没有档案管理员的,由会计保管合同原件。

第三十三条各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要加强对合同履行情况的监督,定期对合同进行专项审计。

第七章流动资产管理

第三十四条集体经济组织要严格执行国务院有关现金管理规定,集体款项必须存入开设的银行账户,不准以白条抵库,不准坐支,不准挪用,不准公款私存,库存过夜现金不得超过5000元。

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银行存款账户的管理。支票、印章等应当实行专人保管,并做好使用登记。支付款项的印章应当由两人以上分别保管,不准出租出借银行账户,不准签发空头支票和远期支票,不得套取银行信用。

第三十五条因公事暂借款,必须由会计填写借领款单,按程序审批后领取。业务终结应当及时清还,超过30天由会计入账。出差借用款,回单位3天内结清。原则上不得出借公款,股东确因特殊生活困难需要借用的,必须经理事会批准,所借出款必须明确归还日期。

干部年内预支报酬不得超过本人上年报酬总额的60%。

第三十六条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对各种有价证券的管理。建立有价证券登记簿,详细记载有价证券的名称、券别、购买日期、号码、数量和金额等。有价证券由出纳员负责保管。

第三十七条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债权管理,定期与债务人核对债权数额,确保债权余额准确。对逾期一个季度以上的债权,要每季度向债务人发送催收欠款通知书并取得债务人的书面确认。若债务人拒绝进行书面确认,可在债权诉讼时效内,以挂号信形式将欠款通知书寄送债务人并保留挂号信的存根,确保诉讼有效。必要时,应当通过司法程序追讨。

因债务人破产或债务人死亡,经清算后仍无法清偿而形成的坏账,经本组织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确认后方可核销。

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应收款项的减免。有关责任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八条集体经济组织必须建立健全存货的保管、领用制度。存货入库时,由会计填写入库单,保管员根据入库单清点验收,核对无误后入库;出库时,由会计填写出库单,主管负责人批准,领用人签名盖章,保管员根据出库单出库。应当建立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

第八章长期及固定资产管理

第三十九条集体经济组织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工具、农田基建设施等劳动资料,凡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1000元以上的列为固定资产。

第四十条固定资产要设账登记,入账价值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每年应对全部固定资产进行一次实地盘点,核对账实,对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及时按有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四十一条因工作需要由集体购买、干部个人保管使用的财物,做好登记,落实责任,核定费用标准,定额使用。干部离任应当及时将所使用集体物品交回集体处理。

第四十二条基建工程必须进行预算。超过5万元的基建工程,应当经理事会集体讨论,按市、镇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并在招投标前五天贴出公告,投标结果应当及时向群众公布。严禁对工程建设项目肢解或以其他方式规避招投标。预算外的基建工程,应当按召开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公开招投标、签订合同等程序处理。

在建工程应当有专人监管,根据进度支付工程款。基建工程完工应当及时组织验收,验收工作由理事会、监事会、工程主管等人员参加。验收通过后将有关资料交会计进行结转固定资产等账务处理,。

第四十三条用于生产经营、管理以及闲置的固定资产须提取折旧。折旧方法一般采用平均年限法,每年按不动产5%、动产10%的综合折旧率每月计提折旧,计入当年有关费用。

第四十四条固定资产发包给承包者经营的,要合理确定承包金,明确义务,并督促承包者及时缴交承包金。承包者不按承包合同的规定交纳承包金的,集体应当向其收取违约金,或经承包合同管理机关裁定,将固定资产收回。承包者损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修复,不能修复的按质论价,由承包者赔偿。

第四十五条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资产原值在50万元以下的,由经联社理事会研究决定;超过50万元的,应当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确认后方可执行。

第四十六条集体经济组织自有土地作价入账、购入土地使用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支付的水电报装增容费、自用土地办证费和开发费等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列为无形资产。

购入的无形资产按实际支付的价款或费用作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自取得当月起在合同或有关制度规定的使用年限内按月平均摊销。

出售或转让价值在50万元以下的无形资产,由理事会研究决定;超过50万元的,应当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确认后方可执行。

第四十七条以集体资产或自有土地进行投资,要进行可行性分析。项目金额在50万元以下的,由理事会研究决定;超过50万元的,要提交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确认后方可执行。

第九章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管理

第四十八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加强债务管理,化解不良债务,减轻集体负担。不得向个人或非金融机构的企业借款,不得为任何单位和个人的贷款提供担保。

集体借款须经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确认。

第四十九条集体经济组织以实行农村股份合作制改革清产核资确认的经营性净资产作为股本,非经营性净资产计入公积金。土地等资源性资产,应当在集体经济组织章程中明确面积和权属,今后改变用途时,土地收益按上级有关政策规定处理。

第五十条集体经济组织的股本划分为集体股和个人股,也可根据需要增设募集股,用于解决特定人员享受股份权益或募集发展资金等问题。

第五十一条集体股属于全体股东共同所有,其收益主要用于社区行政管理费用以及社区治安、环境卫生、人口与计划生育、文体活动、办学补贴、优抚补助等公益性支出。

第五十二条个人股按经确定资格的股东人数分配,可以继承,但不得用于抵押,不得抽资退股,不得转让,以保持集体经济的相对稳定。股东死亡的,其股份的继承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办理;没有法定或指定继承人的,被继承人的股份划入集体股。

第五十三条实行固化暂不量化的集体经济组织,要积极创造条件设置个人股,明晰股值。当集体股收益能满足社区公共开支需求,且有较大盈余时,由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经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审查和镇政府批准,可减持集体股比例,相应增加个人股比例。条件成熟后,集体股要量化到人。

第五十四条集体经济组织提取的公积金、公益金,用于发展生产和集体公益设施建设,可转增股本和弥补亏损,但不能用于福利分配。

第五十五条集体经济组织的土地基金实行专户管理,主要用于发展生产和社会保障。

各镇(街)应当加强对土地流转收益款项的管理,指导集体经济组织设立土地基金专户,督促其及时将收取的款项存入专户。土地基金经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审查同意,并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方可使用。

存入土地基金专户的款项包括集体土地的征收、征用、出让、转让的收入以及一次性收取的租赁期限在10年以上的出租收入。

第十章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

第五十六条集体经济组织的开支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由理事会研究指定一名理事负责审批,确定开支审批权限。在规定审批权限内的开支,由指定的审批人审批;超过审批权限的,在理事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做好会议记录和表决签名的基础上,由指定的审批人签字后执行。财务审批应当坚持回避原则,不得自用自批,指定审批人经手的开支由其他理事交叉审批。

经联社生产性开支,项目总额在50万元以上的,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指定的审批人签字确认;5万元-50万元的,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指定的审批人签字确认;5万元以内的,由指定的审批人审批。经联社的非生产性开支,项目总额在10万元以上的,经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由指定的审批人签字确认;5000元-10万元的,经理事会讨论通过后,由指定的审批人签字确认;5000元以下的,由指定的审批人审批。

经济社的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由各镇(街)结合实际确定。集体经济组织下属单位的开支标准和审批制度由集体经济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参照制定。

第五十七条接待费开支实行总量控制。接待来宾本着热情待客,勤俭节约的原则,不得铺张浪费,原则上,就餐标准控制在每人100元以内。纯收入超过100万元的经联社,接待费要严格控制在上年纯收入5%以内;收益不足100万元的经联社,接待费不得超过4万元。确实需要超过接待费控制总额的,要向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提交报告,经审查同意后方可实施。对不按规定开支,造成接待费超过限额的,超额部分的50%从当年干部报酬总额中扣除。

第五十八条各项支出单据要注明开支用途,有经手人、证明人签名,属购物的还要有验收人签名,经指定审批人审批后方可报销。外来支出凭证应当统一使用和加盖背书章。对不合手续的开支,出纳不得报销入账。

第十一章收益分配

第五十九条集体经济组织在进行年终收益分配决算前应当准确核实全年的收入和支出;做好资产清查,清理各项财产物资和债权、债务;做好承包合同的结算和兑现。

第六十条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总额按照下列公式计算:

收益总额=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其他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支出-管理费用-其他支出。

经营收入是指集体经济组织从事直接生产、提品或劳务、租赁等获得的收入;

发包及上交收入是指承包人因承包集体耕地、林地、果园、鱼塘等上交的承包金;

其他收入是指集体经济组织除“经营收入”、“发包及上交收入”、“投资收益”以外的收入,主要有存款利息收入、违约罚款收入、外币兑换损益、处置生产或管理用固定资产净收益、资产的盘盈收入等;

投资收益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对外投资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经营支出是指集体经济组织因生产、销售、对外提供劳务及租赁等活动而发生的支出;

管理费用是指集体经济组织用于管理方面的支出,包括接待费、会议及旅差费、办公用品费、维修费、书报费、电话费、机动车费、水电费、其他人员报酬、管理用固定资产折旧等;

其他支出是指集体经济组织除“经营支出”和“管理费用”外的支出,包括利息支出、闲置固定资产折旧、处置生产或管理用固定资产净损失、无形资产摊销、坏账损失、资产盘亏和违约罚款等支出。

第六十一条集体经济组织的收益分配要坚持“效益决定分配,盈利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当年收益应当先予弥补上年亏损,提取不少于20%的公积金、公益金后,再根据不同的股权设置形式进行分配。

实行固化量化的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集体股和个人股的比例分配。

实行固化暂不量化的集体经济组织,全年公益福利开支和社员分配总额控制在当年集体收益的70%以内。

第六十二条各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集体经济组织分配的指导和监督。凡是人均直接分配金额超过上年的,必须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审查。不得采取分厂房、铺位、宅基地等形式进行变相分配。未经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批准,村(居)民委员会及理事会成员不得用公款到国外、省外参观考察。

第六十三条村(居)民委员会及理事会成员的报酬坚持与集体经济收益和岗位责任制完成情况相挂钩的原则,年初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制订具体报酬方案。经联社干部报酬由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批后发放,经济社干部报酬由镇或村(居)委会核批后发放。

第十二章财务公开民主管理

第六十四条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公开制度。经联社每月、经济社每月或季后15日内,按照公布地点公众化、公布专栏橱窗化、公布版式标准化、公布内容通俗化、公布程序规范化、热点问题专项化的要求上墙公布。

财务公布栏旁设立意见箱,接受群众监督。

第六十五条集体经济组织按照统一的版式进行财务上墙公布。公布表要有单位负责人、监事会及有关财务人员签名。公布的内容包括:

(一)年初公开:年度经济发展规划、年度财务收支计划、上年度收益分配及固定资产管理;

(二)每月公开:债权债务、现金管理、财务收支、干部报酬、征地款管理、资产负债及监事会理财监督结果;

(三)每季公开:基建工程款支付、集体资产租赁发包及农村医疗、养老、计生等保险;

(四)及时公开: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一事一议”筹资及其他重大经济财务事项等。

除上墙公布外,集体经济组织每年春节前应当召开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公布本组织上年度财务收支执行情况和本年度经济发展计划,听取群众意见。有条件的地方,应当积极采取广播电视、印发财务资料、电脑触摸屏、网络等多种形式进行财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上墙公布的财务资料应当及时做好归档工作。

第六十六条经联社监事会每月、经济社监事会每季至少活动一次,监督、检查本组织的财务经济活动,向理事会反映群众意见和建议。

监事会人员的报酬,可按当地情况实行误工补贴。

第六十七条各镇(街)应当建立和健全监事会集中活动和学习交流制度,每年组织不少于一次集中活动,加强对监事会的指导培训,提高监事会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理事会应当积极支持配合监事会执行其职责。

第六十八条监事会应当自觉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指导、协调和当地党组织的领导,根据法定的职权和程序开展民主监督活动。未经同意,不得擅自复印或带走财务资料;不得借审查财务之机,隐匿、删改、毁损财务资料;不得散布未经证实的财务信息。

监事会在行使监督权、否决权过程中,如有争议,应当由当地党组织调解;调解不了的,可将争议事项书面报请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协调或裁决;如有必要,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可建议当地党组织提交股东代表大会讨论决定。

凡是、处事不公、故意扰乱集体经济组织正常运作,或无正当理由连续三次不参加活动的监事会成员,当地党组织可提议股东代表大会罢免。

第六十九条集体经济组织股东对财务账目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有怀疑的,可由10人以上(含10人)的股东联名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联名委托书委托监事会或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查阅审核有关财务账目。

监事会或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应当在接受委托之日起30日内完成查阅审核工作,并将查阅审核的情况和结果在公布栏张榜公布。

第十三章财务档案

第七十条集体经济组织的财务档案包括各种合同、协议、财务计划及收益分配方案、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财会人员交接清单、财会档案销毁清单以及电算化备份数据等。

第七十一条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形成的财务档案,应当由财会人员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财务人员保管1年。期满之后,应当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综合档案室保管。对经常使用的财务档案资料,财务人员应当复印存查。

对存储在计算机中的财会数据,必须定期以光盘或移动存储设备等介质进行备份,并按季度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备案。

第七十二条集体经济组织保存的财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不得在会计档案上涂划、拆封和抽换。

第七十三条财会档案的保存期限:月份和季度会计报表、上墙公布的财务资料保存5年,各种会计凭证、账簿、财会人员交接清册保存15年,产权所有证、契约、年度会计报表、财会档案销毁清单永久保存。

第七十四条各种财会档案保存期满需要销毁时,由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开列会计档案销毁清单,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批准,并由上一级派人逐项清点核对,监督销毁,由监督人在清单上盖章证明并归档。

第十四章财务检查与审计监督

第七十五条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每年组织一次全市性财务检查。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每年实施两次财务检查。财务检查的内容包括: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情况,执行财经法规、制度的情况,财务公开民主管理情况,上一次财务检查整改情况以及其他需要检查的情况。

第七十六条各镇(街)要建立健全财务检查报告和整改制度。财务检查结束后,将检查的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整改意见等向被检查单位反馈,并及时向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报送全镇(街)检查总结。被检查单位要根据整改意见进行整改,并及时向镇(街)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上报整改情况。

集体资产篇4

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为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而团结奋进。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建议资料,欢迎参阅。

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简称“三资”)管理涉及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事关农村稳定和农业发展大局,随着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农村集体资金往来多元化、资产利用多样化、资源开发产业化、资本收益隐形化的趋势明显,对加强“三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由于工作关系下乡驻村3年多时间,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有了切身感受,“三资”管理也是目前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之一。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公款私款难分、不分,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由于检查严格,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非常松散,坐支或账外结算的问题突出,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

(二)资产管理不规范。未建立完整的资产管理台账,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倒闭后集体企业资产、社会捐赠资产等,未纳入会计核算账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在账外。有的房屋资产产权不明,管理乏力。有的办公设备等资产轻易购置、随意处置,账实不符。

(三)资源管理不健全。经过多轮对外承包后,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性质,有的资源价值缩水,有的长期被私人占用,损害了集体利益。(四)资本收益不公开。有的村集体以三资形成的股权收益以其他费用直接冲抵承包款和租金;有的收取后,私自保管,长期不报账;有的资本收益使用无计划,存在着“小金库”和“寅吃卯粮”的现象,集体利益得不到保证。

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成因

(一)乡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认为实施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村民实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资情况复杂,不愿意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虽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乡镇工作繁杂,往往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承担多项职能工作。

(二)农村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培训不力,会计人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更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农村三资管理的不规范。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是群众监督乏力。分散的家庭经营使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热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审计等外部监督乏力。各地普遍未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纳入有关部门常规审计范围,也未实行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只有在一些专项检查中才会被涉及,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

上述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将导致农村三资的体外循环,容易造成集体利益流失,不利于维护农村稳定,不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不利于促进农业发展,应当引起相关部门足够的重视。为解决上述几个问题,笔者提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在进一步强化部门责任的同时,要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极少数乡镇党委不够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相关的三资管理部门,在村集体指定专人对村集体三资进行管理,并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在农村“三资”管理中的职责。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财政部门主要对农村“三资”履行会计指导服务和财政监督职能;审计部门应将农村“三资”管理纳入常规审计范围,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合同要鉴证,统一使用规范文本)、农村“三资”年度检查制度、保值增值的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产权改革办法、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由乡镇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推进三资管理网络化,改进管理手段。积极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全面推行农村财务电算化管理,实施农村会计记账电算化,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农村“三资”管理手段现代化。各乡(镇)接入网络端口,通过网络开展农村“三资”会计核算,建立村级财务电子账簿。全面提高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的科技含量和水平。

(四)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加大惩治力度。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

集体资产篇5

关键词:三资管理;集体资产

中图分类号:F30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18—1

1 认真开展清查工作,摸清“三资”底数

1.1 突出三大关键环节,实现了“三资”保值增值

突出登记汇总,成立了县、乡、村清查工作组,大力开展“三资”宣传,扎实做好15个乡镇、219个行政村、439个核算单位、534个自然屯的“三资”登记和汇总工作,做到了不留死角、数据真实准确;突出公示监督,及时将“三资”清查结果进行公示,向群众亮家底,接受监督;突出立卷归档,将“三资”清查结果登记造册,立卷归档保存,并输入电脑实行信息化管理。通过开展全面的清查活动,农村集体资金由清查前的1.021亿元,增加到1.0225亿元,增加了15万元;农村集体固定资产由清查前的4053万元,增加到4151万元,增加了98万元;农村集体耕地面积由清查前的79万亩,增加到107万亩,盘盈了28万亩;农村集体林地面积由清查前的95万亩、价值1.493亿元增加到155万亩、价值2.12亿元,盘盈面积60万亩、新增价值6273万元;清理村集体资产、资源流转合同9726份,流转金额1.1亿元,废止25份不合法合同,完善256份不规范合同,新增村集体收入235万元。

1.2 坚持三个确保原则,做到了“三资”清查有序推进

在开展“三资”清查工作中,我们的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农村“三资”管理的政策法规,确保村级组织核算主体地位不变,“三资”处置的决策权、审批权不变;及时公布清查结果,确保村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确保在民主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与村集体签订“三资”委托合同,我县的“三资”清查工作得到了镇村干部的积极配合,赢得了群众的大力支持,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1.3 强化三项工作举措,确保了“三资”清查取得实效

强化指导检查。抽调人员成立了219个驻村指导工作队,对“三资”清理工作进行指导,严把工作进度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强化案件查处。对侵害集体资产的违法违纪案件严厉查处,通过县纪委共查处案件28件,审计资金570万元,其中违纪资金82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5万元;强化验收总结。组成3个检查验收组,对清查工作进行量化和细化,逐乡逐村逐项地开展验收总结,对不合格的,实行查漏补缺回头看,并责令限期整改,直到验收合格。

2 打造服务平台,创新“三资”管理

2.1 加强中心场所建设

在全县15个乡镇设立了“三资”服务中心大厅,面积超过100平方米的达到13个;统一安装了234台触摸屏、16台电脑、20个“两章”保管柜、16台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16台数码相机、16个移动硬盘、16台传真机等设备;统一配备了河南谐农“三资”软件和监控设备,提高了“三资”服务中心的办公条件。

2.2 加强各项工作保障

任命农经站站长为中心负责人,负责各乡镇农村“三资”服务工作;选配乡镇农经站具备农村会计和农村审计从业资格、熟悉农村会计业务及熟练操作微机的高素质人员聘为“三资”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开展各项业务。

2.3 加强中心业务管理

开设中心服务窗口,在大厅设立了资金服务、资产资源服务和土地流转服务三个窗口;实行电子信息服务,共安装乡镇触摸屏15台,村级触摸屏219台,通过电子触摸屏,免费为群众提供涉农文件、政策信息、村务公开、生产致富等便民服务;规范档案管理,各乡镇“三资”服务中心统一设置了三资清查台账档案、三资协议档案、两章使用管理登记及审批手续档案、农村集体重大事项管理档案,提升了中心业务水平。

3 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三资”运行

3.1 严格操作流程

制定“三资”管理流程图,主要有村务公开流程图、财务收支及报账流程图、固定资产、产品物质处置流程图、集体资产、资源发包流程图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流程图等,严格按照“4+2”工作法操作,即党支部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实行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3.2 健全工作制度

为了规范中心工作,我们制定了10余项“三资”管理工作制度,包括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三资”服务中心制度,审计监管、招投标、评估经营、“两章”管理等制度,做到了有章可循,按制度运行管理。

3.3 强化各级监督

集体资产篇6

一、基本情况:

北底乡东垴头村,集体经济组织数:1个;成员户数:402户;成员数:1206人;土地面积:4223.85亩;耕地:1933.95亩;林地1.8亩;建设用地831.45亩;未利用地1189.8亩;未承包地6亩;资产额6706554.82元;负债额6626002.95元;清产核资新增资产18000元;核销资产额193075.4元;2018年收入2443940.6元;补助收入44964元;支出2140822.72元;收支结余303117.88元。

二、工作措施:

1、成立组织,加强领导。

我村按规定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在党的领导下,成立了工作组,明确职责,确保清产核资工作规范有序开展。

2、积极宣传,认真学习。

我村利用广播、发放传单、宣传手册、微信等进行宣传。

支村两委、村民代表、监督委员及相关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了解相关政策,进行了业务培训,制定了本村《东垴头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实施办法》,明确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和时间要求。

3、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在工作中,严格按照既定方案操作,从清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数据填报、数据录入,一一按章办事,有疑开会商议解决。

三、清产核资中存在的问题

1、资源性集体资产管理存在不足;

2、债权、债务不清理

3、固定资产构建时间不明确

4、相关经验不足,反复理不清

5、相关人员素质不足,专业知识缺陷

6、相关制度未制定,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拖延问题严重

四、整改及落实

对照上述问题逐项落实后改正。

集体资产篇7

关键词:农村集体资产;概念;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农村集体资产的概念、范围与归属

1.农村集体资产的概念。资产的概念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资产与会计学中的财产含义大体相同。它是指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到生产经营活动中的财产,包括由于过去的活动形成的,现时拥有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并且在未来能够产生效益的经济资源。这类资产一般称为经营性资产,其特点是具有增值的要求。广义的资产既包括经营性资产,还包括非经营性资产和其他经济资源。

2.农村集体资产的范围。农村集体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所谓经营性资产,是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集体资产。所谓非经营性资产,是指非生产经营单位如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的农村集体资产。所谓资源性资产,是指法律规定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山岭、荒地、水面、林木等自然资源。

3.农村集体资产的归属。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拥有的集体资产,归农村范围内全体农民集体所有,由镇(乡)、村民大会[镇(乡)、村民代表会议]或者代表镇(乡)、村民的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法律还规定,农村集体资产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侵占、哄抢和私分。根据上述规定,农村集体资产归村范围内全体农民集体所有,由镇(乡)、村民代表大会或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行使集体资产的所有权。

二、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的内容和要求

1.产权管理。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管理,首先要依法确认和维护集体经济组织的财产所有权,这样才能保障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的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为此,农村集体资产的产权管理必须逐步形成制度化、规范化。

1.1产权登记。产权登记的对象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二是占有、使用农村集体资产的企业和单位。这些组织和单位进行产权登记的前提条件是必须经过清产核资和产权界定,彻底把集体资产家底和所有权归属搞清楚。产权登记分为初始产权登记、变动产权登记和注销产权登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占有、使用集体资产的企业、单位均要按照规定办理产权登记手续。

1.2产权登记年度检查。这是检查掌握产权登记情况和集体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产权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年检的对象与产权登记的对象相同。检查的内容为:一是产权登记办理情况;二是资产所有者权益变化情况;三是集体资金收缴、使用情况等。

1.3产权流转管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资产产权以各种形式流转是经常发生的。产权流转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盘活资产存量,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流转形式大体有拍卖、出售、转让和兼并等。

2.集体资产经营责任管理。认真抓好和切实改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努力提高集体资产的营运效率和效益,争取集体资产增值的最大化,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根本目的。从当前实际情况看,抓好和改善农村集体资产经营,重点要落实以下三项资产经营责任管理:

2.1投资责任管理。投资项目一经确定,要明确专人负责,对工程设计、土建、选购设备、工程进度、质量等都要建立责任制,工程完工后及时组织审计。

2.2资产占用责任管理。要根据农村集体资产的不同经营方式,分别建立相应的资产占用和经营责任制,强化对责任人的考核,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2.3待处理资产盘活、利用的责任管理。通过清产核资和企业改革,目前还有一定数额的闲置和待处理资产,必须落实责任抓紧处理,避免和减少损失。为此,一要全面清理,登记造册,掌握实数;二要明确分工,责任到人,把盘活这部分资产的任务、时间、措施落到实处。

三、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措施

1.健全管理机构。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尚不十分健全之前,农村应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管理机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和实施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各项制度;审查批准财务年度预、决算;掌握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状况并作出对策;研究决定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特别是集体资金收缴、使用管理中的重大问题等。

2.规范会计核算。这是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为此,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规范核算,并定期开展财务汇审活动,杜绝记账不及时、呆死账长期不报损、会计科目设置不规范、审批手续不全等问题的发生。同时,根据改革形势的变化,认真改进完善,确保核算规范。

3.落实工作重点。根据目前集体资产管理的现状,要重点抓好以下三项工作:一要在资产流转过程中,必须严格把好资产评估关,防止集体资产的流失。二要认真处理待处理资产。这部分资产如不抓紧处理,将会受到损失,一定要认真排队,全面清理,落实专人,组织处理。

4.建立审计制度。镇(乡)级集体资产管理机构要依照有关政策、法规,建立审计制度,认真抓好农村干部离任审计,热点问题专项审计,专案审计等工作,切实维护农村集体利益,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

5.强化民主监督。组织农民参与管理和监督,既是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管好农村集体资产的有力措施。对财务公开的内容,要突出集体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并要增强集体资金收缴、使用情况的真实性和透明度,以更好地接受群众监督,依靠群众把农村集体资产管好。

6.实行增值考核。农村集体组织将集体所有的资产发包给承包人经营时,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在农村干部的报酬考核中,应把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指标量化,纳入考核意见,明确职责。不断强化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手段和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农村集体资产流失,确保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保值增值,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钟甫宁.世纪之交的中国农村经济[M].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2]李延龄.农业综合开发[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张佑才.实现农业综合开发的历史性转变[J].中国农村经济,2000(2).

集体资产篇8

一、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干部思想认识。一是加强对街、村两级干部的政策培训。《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后,区里组织街、村两级干部认真学习该办法以及《区村帐街道暂行办法》、《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等规定,并将文件内容汇编印发到人手一册,由有关职能部门结合农村具体工作实际分别授课,深入浅出地开展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的教育,使广大基层干部认识到加强这项工作,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有利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和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有力地提高了加强村级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二是加强对村民主理财人员的业务培训。年村委会换届后,民主理财人员按照省市有关规定进行了相应调整,为了提高民主理财的业务水平,我区及时举办了农村民主理财业务培训班,全区8个街道(除仙林街道)56个村近320名村民主理财人员和村报帐员分三期参加了培训,重点对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内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组织统一考试,成绩合格的人员领取了民主理财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

(二)认真清产核资,摸清集体资产家底。由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组织各街道经管站及村委会,对全区村级集体资产进行了逐一清查核实。为了做好此项工作,清查前各街道相继成立了由街道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的村级集体资产清查领导小组,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由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报帐员和村民理财小组人员参加的资产清查工作小组。清查时全区统一制作了集体资产清查盘点表、债权债务清查表,清查核实清楚后,清查人员、村支部书记、街道经管站负责人都要在清查表上签字以示负责,村委会主任作为第一责任人,对清产核资结果做出书面承诺,确保做到不重不漏。最后把清产核资结果逐项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一星期后如群众无异议再逐级上报。经过清查核实,全区56个村(涉农社区)实有村级集体资产总额42967万元,其中村级债权总额11728万元、长期投资5303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3925万元,村级债务总额9222万元。核销无效债权644万元,核减债务856万元,盘盈固定资产1758万元,盘亏固定资产844万元。清查土地面积13.33万亩,其中工业用地4302亩、商业用地2290亩、农业用地109260亩。

(三)突出管理民主,从源头上预防腐败。针对村集体资产经营、处置中存在的独断专行、暗箱操作、资产流失等问题,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操作程序,加大对这项工作的监督指导力度,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一是资产评估。凡涉及集体资产拍卖、转让、出售等资产处置行为的,由村(社区)委托具有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资产评估,否则不允许处置,从而有效避免了村级集体资产的流失。二是公开招标。对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转让、出售等重大经营行为实行阳光操作,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确定承包、租赁经营者或资产受让方,防止街、村干部利用职权干预农村集体资产的处置。三是集体讨论。对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处置等由村(社区)召开两委会全体成员会议集体研究,并进行会议记录,所有参会人员在会议记录上签名,应参加会议三分之二以上人员同意后方可通过。四是民主审议。由村(社区)召开有民主理财小组全体成员和有关村民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专题审议,并进行会议记录,三分之二以上参会人员同意后报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五是街道审核。村(社区)将集体讨论的结果及资产处置合同(协议)草案报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审核,街道分管领导签署意见;重大资产处置事项还经街道工委和办事处集体研究审核。六是村务公开。村(社区)定期或不定期将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投资和资产处置结果在全体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上公开,并通过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接受全体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监督。

(四)建立健全制度,实现规范管理运作。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要保证。各街道认真贯彻《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各项资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资产台帐制度。村委会对集体资产包括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资源性资产进行清产核资,登记造册,并建立资产台帐。迈皋桥街道还对村级所有资源性资产现状进行实地摄影,并刻录到光盘,建立了图片档案资料。二是建立产权登记、年检制度。清产核资工作结束后,各街道统一组织村(社)到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办理资产产权登记(没有办理过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的村)和产权登记年检(已经办理过集体资产产权登记的村)。全区56个村(社)共核发集体资产产权登记证35份、办理资产产权登记年检21份。三是建立合同协议审核制度。村委会所签订的各类经济合同协议都由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负责审核,有些街道还聘请法律顾问对合同协议的每条条款进行审核把关。每份合同协议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都要备份存档,并及时对合同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督查,尤其是对合同协议执行不力的要督促其履行合同。年共清理各类经济合同937份,合同金额3.17亿元,其中通过法律顾问修改完善合同300份。四是建立审计监督制度。失去监督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加强审计监督是防止资产流失、预防腐败的有效手段。对全区56个村(涉农社区)和占用集体资产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任期内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被审计单位资金总额达4.17亿元,出具审计报告91份。迈皋桥街道还专门开展节支增效专项审计,节支增效金额达43万元。

(五)明确工作职责,加大违规查处力度。进一步明确职责,建立领导责任制和部门负责制。把各街道党政主要领导作为本地区集体资产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全街道范围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资产的处置负总责。把各村(社区)书记、主任作为本地区集体资产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本村(社区)的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资产处置,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督促检查和审计监督。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地区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等重大经营行为的审核及合同内容的审定,督促村(社区)认真履行合同,指导村(社区)开展民主理财、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作为全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产权登记以及对街、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进行督查。在落实责任制的同时,加大对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由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牵头,会同区监察、审计、民政、财政等职能部门对各街道贯彻《区农村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联合检查,通过检查监督来进一步促进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规范。

二、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已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为群众监督集体资产处置提供了制度保障,并把村级集体资产经营、处置的决策权通过一定形式交给群众,这从根本上保证了群众真正拥有集体资产的知情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满足了群众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要求和愿望,维护了群众的民利和合法权益。

(二)增强了基层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根据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对农村集体资产的发包、租赁、拍卖、转让、出售等重大经营行为实行阳光操作,增强了决策的透明度,消除了群众的疑虑,彻底改变过去村书记、村长主要领导说了算、随意性较大、操作不透明的现象,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三)促进了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由于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各街道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招待费、汽车使用费、福利费等非生产性开支标准,村级非生产性开支明显下降。推动了村级财务公开,增强了村级经济的透明度,有效维护了农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

三、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尚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已经取得初步成效,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在机构改革中,我区街道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公室被撤销,集体资产管理职能并入到经济科,因为缺乏专人专职负责,村集体资产管理运行监管力度有所欠缺。二是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难度加大。由于受到市场风险大、发展空间小等因素影响,某些村干部怕失误,不敢投资,群众怕风险,不想投资,近郊农村大量货币资金无法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农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工作面临较大瓶颈。三是农民群众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的参与度不高。由于村级集体经济分配机制改革滞后,目前大多数村级集体的利益主要通过公益、福利形式来体现,农民群众直接得到的收益较少,在集体资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不高。

四、对我区规范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队伍,是搞好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根本保证,建议在街道一级建立农村集体经济监管队伍,实现专人专职,从而保证集体资产管理机构与人员的稳定。

二是稳步推进村级集体经济股份制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资产所有制的实现形式,对集体净资产总量较大、经济收入稳定的村,可以通过资产量化折股到个人的办法,把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为“产权明晰,集体共同占有”的社区集体经济股份制经营实体。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运行体制、经营机制和分配方式,做到资产存量清楚,价值总量真实;产权主体明晰,股权量化合理;组织机构健全,监管体系完善;经营机制灵活,保障措施完备。

集体资产篇9

一、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平台组建意义和工作目标

(一)组建意义。为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做到群众明白、干部清白,确保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公平、公开、公正、透明,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有效减少因集体资产交易不够公平、公开而造成群众上访事件发生,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大资产管理力度,引导集体资产逐步走向市场化管理;增加集体资产收益,实现收益最大化,不断提高群众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二)工作目标。通过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以中心为依托,以信息化为载体,丰富和创新网络服务手段,提供各种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及时了解掌握资产动态,以促进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从而实现资产增值、群众增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制定资产交易制度,强化集体资产管理,将街道、各村(社区)集体资产纳入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管理和交易,实现民主议事程序规范化、合法化、透明化,达到经济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二、纳入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管理和交易的资产范围

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在资产所有权不变,信息、招租主体不变,签订合同主体不变,追收投包款、租赁款责任不变,收益分配制度不变的前提下,所有资产纳入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管理和交易。包括:街道、村(社区)两级所有经营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

三、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功能

(一)台帐动态管理;

(二)交易信息;

(三)资格审查与组织交易;

(四)组织合同鉴证;

(五)审核监督;

(六)档案管理。

四、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任务

(一)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动态管理台帐。指导督促各集体经济资产信息录入电脑系统与资产变动情况及时进行变更登记,建立镇村两级资产登记台帐,进行动态跟踪管理,实时反映资产变动情况。

(二)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交易信息机制。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将集体资产交易信息在公示栏公示,也可在媒体、网站上。

(三)资产交易工作。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制定集体资产交易方式和工作流程,组织开展交易工作。街道集体资产交易审核小组按照有关规定审核集体资产交易方案、资产交易方的资格和条件,监督交易程序与执行步骤是否依法依规,确保集体资产交易按民主议事程序公平、公开、公正进行。

(四)建立和完善集体资产交易档案管理。街道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各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站要做好相关文件、方案、表格、电子文档等建档立册工作。

五、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实施步骤

2014年6月30日前,完成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

(一)准备发动阶段(4月上旬—4月中旬)

1.准备阶段(4月上旬—4月中旬)

成立街道、村(社区)二级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交易服务中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街道集体资产交易审核小组;制定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方案;组建香山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落实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拟定和完善交易管理办法及纳入管理交易的通知等相关指导性文件,指导街道开展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

2.宣传发动(4月中旬—下旬)

街道顺序召开书记恳谈会、街道、村(社区)两级干部动员、监管交易服务平台信息员培训大会,各村(社区)召开村干部、村民代表、党员代表座谈会或动员会,传达上级推行组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工作相关文件精神,明确实施流程,组织部署工作。此外,充分利用电视、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二)组织实施阶段(4月中旬—6月上旬)

1.4月中旬—5月上旬,完善街道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办公场所和办公设备,人员配备到位。各村(社区)相应组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站,作为主持本村(社区)集体资产交易工作的常设工作机构。制定相关表格,开展调查摸底研究和清产核资工作,对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进行归类汇总。

2.5月上旬—5月中旬,指导督促各集体经济资产信息录入相关电子文档,建立镇村两级集体资产登记台帐,进行动态管理。

3.5月下旬—6月上旬试运行相关信息平台,交易信息,指导集体资产按相关规则和程序通过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进行交易,完善集体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和交易档案管理;建立交易信息公开制度,将交易完成后签订的合同信息在村务公开栏公开。

(三)验收总结阶段(6月中旬—6月下旬)

街道镇村两级集体经济组织认真做好各类资料的归档工作,以备检查验收。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上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验收和总结工作,并将工作总结上报区领导小组。

六、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组建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开展组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工作是街道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充分保障该项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认识,做好监督

提高组建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中心的思想认识,规范街道、村(社区)两级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的管理机制和服务模式,监督交易程序与执行步骤的依法依规;指导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服务按相关规定和程序公平、公开、公正进行交易。

集体资产篇10

为进一步规范本区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处置行为,稳妥做好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处置工作,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建制村、队的撤制条件和集体资产处置的适用政策

根据市政府有关文件规定:被征地单位的土地被全部征用的或者征地后剩余的实际面积,按实际农业人口比例计算,人均不足0.2亩的,可以撤销被征地单位建制,但经市人民政府另行批准的除外。

凡在本区行政区域范围内年9月1日起,经区(县)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建制的村、队,其集体资产处置时,应当按照《市人民政府关于<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暂行办法>的通知》(府发〔〕34号)、《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农委关于〈市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暂行办法〉补充意见的通知》(府发〔〕55号)以及《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农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府办[]3号)文件及本意见办理。

年9月1日之前被批准撤制并资产已处置的村、队,其集体资产处置不能按上述市政府文件和本意见追溯并重新分配。

二、撤制村、队资产处置工作的组织领导

符合撤制条件的村、队,由所在镇政府依据区有关职能部门的审核意见,向区人民政府提出撤制村、队请示,区人民政府下达撤制村、队批文。

撤制村、队所在镇(含工业区,下同)应建立撤制工作领导小组。撤制工作领导小组由镇主要领导任组长,镇政府办公室、镇集体资产管理、财政、土地、监察、审计、等部门的负责人和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的负责人为小组成员,负责指导、规范、协调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处置工作,并负责审批及上报撤制村、队的集体资产处置方案。

撤制村、队,应当建立撤制工作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负责人牵头组建,由村党支部、村(队)集体经济组织管理人员和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组成。其中: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代表由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撤制工作小组根据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的授权,负责处置村(队)集体资产的具体工作。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总体方案,经镇撤制工作领导小组审核后,应当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后报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备案。

村民会议应由本村十八周岁以上村民过半数参加,所作决定应当经到会人员过半数通过。村民代表会议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出席,所作决定以全体村民代表过半数通过。

三、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的工作程序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工作应按如下程序进行:建立镇撤制工作领导小组(村撤制工作小组)召开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会议(宣传有关政策、撤制决定、工作程序)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确认清理入社原始股金、确定分配对象、清理核实分配对象的农龄制订资产处置方案和股权管理章程村务公开、征求成员意见向上级部门报批经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确认后进行股权量化或货币分配资料归档(由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负责)。

整个工作程序中有两个环节必须报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第一个环节是资产评估结果经集体经济组织确认后,必须报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鉴证备案;第二个环节是集体资产处置总体方案必须上报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后方可兑现。

四、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界定与评估及确认

撤制村、队处置集体资产前,必须严格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界定和资产评估,认真核实撤制村、队的集体资产,不得弄虚作假,。

产权界定中,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所属企业中由各级政府以调拨款物等形式所形成的资产,以及土地非农化的增值资金和享受国家有关扶持政策形成的集体资产等,先界定到镇集体经济组织名下,然后由区、镇两级集体资产管理部门按有关国家政策界定其产权归属。对界定给镇集体经济组织的所有资产,可用于发展镇集体经济和社会公益事业;凡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各类法人和自然人的投资资本及其投资收益,应当界定给原出资人。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评估,必须由取得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进行。受委托的资产评估机构应当依法对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价值进行评定和估算,并提出资产评估结果报告书。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评估结果报告书,首先交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审核,并向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提出书面审核意见;然后由村、队集体经济组织确认,确认书由村、队撤制工作小组组长签名并加盖撤制工作小组公章;最后报区集体资产管理部门鉴证备案。

五、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的分配对象和分配依据

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中可以享受分配的对象是:自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之日起至批准撤制之日期间,户口在村、劳动在队(含在镇、村集体企业务工和从事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其参加劳动累计三年以上(含三年)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分配以参加劳动时间为依据,参加劳动时间以年度为计算单位,不满半年的按半年计算,满半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

六、撤制村、队集体资产的处置顺序及补偿办法

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有条件继续生产的,其集体资产在按照规定提取统筹金后,应当主要以股权形式全部量化到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以股份制、合作社等形式发展经济。

在处置撤制村、队集体资产之前,应当进行当年收益分配。

撤制村、队的集体资产经评估确认后,按以下资产处置顺序补偿:

(一)按5%至10%的比例从资产总额中提取统筹基金,用于解决撤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统筹基金由撤制村、队所在的镇集体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二)征地建设单位支付的青苗、树木、花卉等补偿费,属于集体部分的列入当年收益分配。

(三)征地建设单位支付的农田基本设施、道路、仓库、场地、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的补偿费,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处置。

(四)撤制村、队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加入合作社的原始股金,应当按照股金原额退还,原始股金的红利分配可以按原额10倍至15倍的比例,以现金方式兑现。

(五)依法取得的土地补偿费:撤制队按40%归队所有、30%上缴村、30%上缴镇;撤制村按50%归村所有、50%上缴镇。上缴村、镇的土地补偿费作为村、镇集体经济组织的公积金收入。

(六)以上各项处置后的剩余资产,如有经济实体,并有条件继续组织生产的,可以股权形式全部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资产额度较小、且不具备组建新的经济实体条件的,可以货币形式量化,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个人。

七、附则

(一)撤制村、队集体资产处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工作,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各镇应稳妥开展这项工作,成熟一个,撤制一个。在具体实施中根据本意见制定具体实施细则。撤制村、队因资产界定、处置等引起的纠纷,由镇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