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思想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0 23:19:38

集体主义思想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1

集体主义思想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派生。虽然人是以个体存在和发展为价值取向,但个体人必需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必需把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共同存在和发展就成为集体主义思想的核心。共同存在是类存在的先决条件。原始社会是一种形式上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因为自然环境的险恶,生产能力低下,生活资料的短缺,迫使他们要过集体生活,否则就会葬送自己,葬送群体。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思想蒙昧时期,其集体主义思想都是相当浓烈的。

社会属性是人的二重性的一个方面,正因为如此,在人类政治思想中任何人的政治观点或政治主张都不可能回避集体主义的存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生命力强大之所在。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集体主义思想,在西方可以上述到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国》,在中国可以上述到《礼记·礼运》。对社会主义思想最明确的描述在中国是《礼记·礼运》,在西方是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的《乌托邦》。不过中国的“大同思想”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而是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社会构思。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它从工业革命开始,是西方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集体主义的政治思想。这种社会主义是从托马斯·莫尔开始,经过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英国的欧文(1771-1858年)等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区分的各种社会主义都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流派。如果说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礼记·礼运》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最高社会道德理想,那么,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最大特点是它是作为资本主义初期剥削、压迫、贫困、不平等现象的对立物对未来社会的最高道德构想。

所有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集体主义思想的衍生,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不同形式、不同时期的反映。社会主义思想在农业社会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只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才具有浓厚的夺取权力的政治色彩。思想是时代的反映。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批判,它反映实行社会改造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愿望。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家都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痛苦以及作为这种生产方式基础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它们设想将来民众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方式从资本家手中夺得支配生产资料和管理政府的权力。托马斯·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568-1639年)、法国的梅叶(1664-1729年)、法国的摩莱里(1720-1780年)、马布利(1709-1785年)等等与农业社会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大都希望社会温情脉脉,保持农业社会,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与工业文明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仍然主张社会温情脉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派生物,是人类共同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它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从属于社会集体。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的学说中表述得最为充分和全面。马克思讲的人是抽象的人,群体的人,而非具体的个人。马克思是从社会关系来论证人的本质、人性,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思想只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流派,我们没有理由把社会主义思想等同于集体主义思想。我们同样没有理由否认集体主义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属性。与集体主义思想对立的是个人主义思想,而不是资本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对立的是集体主义思想,而不是社会主义思想。

资本主义思想属于个人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思想是近代才产生的一种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是十五、十六世纪西欧社会的产物。十五、十六世纪是西欧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一时期,是“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是欧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是农奴解放、工业中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取代封建行会制度、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逐渐取代中世纪封建割据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在西欧的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日益重要地位的时期。资本主义作为思想与中世纪相对立,它要求自由,反对控制,推祟理性,反对盲从。它使人们的注意力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到研究自然事物,从天上转到人间,从神祗转向人。它使真理不再与权威结缘,而成为个人理性和独立探索的结果。人们用自然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解释社会、人类和宗教本身。历史不再是上帝救人的历史,而成为人们自身的历史。人成为一切思考的中心。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制度主张个人主义原则,生产资料私有制,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作为政治制度主张民主制度。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业革命开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与资本主义思想相对立的一种政治思想。资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农业社会瓦解时期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社会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2

集体主义思想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派生。虽然人是以个体存在和发展为价值取向,但个体人必需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必需把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共同存在和发展就成为集体主义思想的核心。共同存在是类存在的先决条件。原始社会是一种形式上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因为自然环境的险恶,生产能力低下,生活资料的短缺,迫使他们要过集体生活,否则就会葬送自己,葬送群体。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思想蒙昧时期,其集体主义思想都是相当浓烈的。

社会属性是人的二重性的一个方面,正因为如此,在人类政治思想中任何人的政治观点或政治主张都不可能回避集体主义的存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生命力强大之所在。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集体主义思想,在西方可以上述到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国》,在中国可以上述到《礼记·礼运》。对社会主义思想最明确的描述在中国是《礼记·礼运》,在西方是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的《乌托邦》。不过中国的“大同思想”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而是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社会构思。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它从工业革命开始,是西方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集体主义的政治思想。这种社会主义是从托马斯·莫尔开始,经过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英国的欧文(1771-1858年)等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区分的各种社会主义都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流派。如果说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礼记·礼运》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最高社会道德理想,那么,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最大特点是它是作为资本主义初期剥削、压迫、贫困、不平等现象的对立物对未来社会的最高道德构想。

所有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集体主义思想的衍生,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不同形式、不同时期的反映。社会主义思想在农业社会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只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才具有浓厚的夺取权力的政治色彩。思想是时代的反映。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批判,它反映实行社会改造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愿望。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家都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痛苦以及作为这种生产方式基础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它们设想将来民众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方式从资本家手中夺得支配生产资料和管理政府的权力。托马斯·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568-1639年)、法国的梅叶(1664-1729年)、法国的摩莱里(1720-1780年)、马布利(1709-1785年)等等与农业社会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大都希望社会温情脉脉,保持农业社会,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与工业文明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仍然主张社会温情脉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派生物,是人类共同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它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从属于社会集体。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的学说中表述得最为充分和全面。马克思讲的人是抽象的人,群体的人,而非具体的个人。马克思是从社会关系来论证人的本质、人性,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思想只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流派,我们没有理由把社会主义思想等同于集体主义思想。我们同样没有理由否认集体主义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属性。与集体主义思想对立的是个人主义思想,而不是资本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对立的是集体主义思想,而不是社会主义思想。资本主义思想属于个人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思想是近代才产生的一种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是十五、十六世纪西欧社会的产物。十五、十六世纪是西欧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一时期,是“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是欧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是农奴解放、工业中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取代封建行会制度、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逐渐取代中世纪封建割据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在西欧的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日益重要地位的时期。资本主义作为思想与中世纪相对立,它要求自由,反对控制,推祟理性,反对盲从。它使人们的注意力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到研究自然事物,从天上转到人间,从神祗转向人。它使真理不再与权威结缘,而成为个人理性和独立探索的结果。人们用自然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解释社会、人类和宗教本身。历史不再是上帝救人的历史,而成为人们自身的历史。人成为一切思考的中心。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制度主张个人主义原则,生产资料私有制,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作为政治制度主张民主制度。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业革命开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与资本主义思想相对立的一种政治思想。资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农业社会瓦解时期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社会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3

集体主义思想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派生。虽然人是以个体存在和发展为价值取向,但个体人必需在社会中才能存在和发展,必需把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同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联系在一起。共同存在和发展就成为集体主义思想的核心。共同存在是类存在的先决条件。原始社会是一种形式上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因为自然环境的险恶,生产能力低下,生活资料的短缺,迫使他们要过集体生活,否则就会葬送自己,葬送群体。世界各民族的政治思想蒙昧时期,其集体主义思想都是相当浓烈的。

社会属性是人的二重性的一个方面,正因为如此,在人类政治思想中任何人的政治观点或政治主张都不可能回避集体主义的存在。这是社会主义思想生命力强大之所在。

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一种集体主义思想,在西方可以上述到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的《理想国》,在中国可以上述到《礼记·礼运》。对社会主义思想最明确的描述在中国是《礼记·礼运》,在西方是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的《乌托邦》。不过中国的“大同思想”和柏拉图的《理想国》不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而产生,而是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社会构思。我们现在通常所讲的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对立物的社会主义,它从工业革命开始,是西方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集体主义的政治思想。这种社会主义是从托马斯·莫尔开始,经过法国的圣西门(1760-1825年)、傅立叶(1772-1837年)、英国的欧文(1771-1858年)等到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我们现在区分的各种社会主义都是社会主义思想的一种流派。如果说西方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国的《礼记·礼运》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最高社会道德理想,那么,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一个最大特点是它是作为资本主义初期剥削、压迫、贫困、不平等现象的对立物对未来社会的最高道德构想。

所有社会主义思想都是集体主义思想的衍生,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不同形式、不同时期的反映。社会主义思想在农业社会具有浓厚的道德色彩,只是作为资本主义对立物的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才具有浓厚的夺取权力的政治色彩。思想是时代的反映。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初期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一种批判,它反映实行社会改造消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弊端的愿望。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家都致力于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造成的痛苦以及作为这种生产方式基础的不受限制的自由竞争。它们设想将来民众会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方式从资本家手中夺得支配生产资料和管理政府的权力。托马斯·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1568-1639年)、法国的梅叶(1664-1729年)、法国的摩莱里(1720-1780年)、马布利(1709-1785年)等等与农业社会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大都希望社会温情脉脉,保持农业社会,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与工业文明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仍然主张社会温情脉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

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思想是人的社会属性的派生物,是人类共同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人和社会的关系上,它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强调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从属于社会集体。作为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的学说中表述得最为充分和全面。马克思讲的人是抽象的人,群体的人,而非具体的个人。马克思是从社会关系来论证人的本质、人性,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哲学基础。

社会主义思想只是集体主义思想的一种流派,我们没有理由把社会主义思想等同于集体主义思想。我们同样没有理由否认集体主义思想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属性。与集体主义思想对立的是个人主义思想,而不是资本主义思想,与个人主义思想对立的是集体主义思想,而不是社会主义思想。

资本主义思想属于个人主义思想,但是资本主义思想是近代才产生的一种思想。资本主义思想是十五、十六世纪西欧社会的产物。十五、十六世纪是西欧历史上辉煌的一页,这一时期,是“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的伟大时代。这一时期是欧洲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是农奴解放、工业中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取代封建行会制度、中央集权制的民族国家逐渐取代中世纪封建割据局面的时期。这一时期是资本主义经济形态在西欧的经济生活中逐渐占据日益重要地位的时期。资本主义作为思想与中世纪相对立,它要求自由,反对控制,推祟理性,反对盲从。它使人们的注意力从探索超自然的事物转到研究自然事物,从天上转到人间,从神祗转向人。它使真理不再与权威结缘,而成为个人理性和独立探索的结果。人们用自然原因来解释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解释社会、人类和宗教本身。历史不再是上帝救人的历史,而成为人们自身的历史。人成为一切思考的中心。资本主义作为经济制度主张个人主义原则,生产资料私有制,公平竞争。资本主义作为政治制度主张民主制度。近现代社会主义思想是工业革命开始,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时期与资本主义思想相对立的一种政治思想。资本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思想是农业社会瓦解时期产生的两种不同的政治主张,资本主义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社会主义以集体主义为核心。

把社会主义思想等同于集体主义思想是不科学的。同样,把资本主义思想等同于个人主义思想也是不科学的。我们只能说资本主义思想属于个人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思想属于集体主义思想。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4

关键词:寝室文化;大学生;集体主义;高校

集体主义是规范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个重要的道德原则,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普及的情况下,大学生的数量越来越多,生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特别是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在集体主义观念上有所欠缺,这已经成为当前高校学生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在现在这个越来越讲究合作的时代,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已经势在必行。而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对于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的培养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通过寝室文化建设,可以继续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让高校培养出的大学生将来能够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发展。

一、寝室文化和集体主义简介

(一)寝室文化的内涵。寝室文化指的是在校园生活过程中,在学生寝室内部所形成的一切文化活动或者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文化氛围。寝室文化因为存在于校园中,而学生就是在校园中生活、学习,所以寝室文化既包含校园文化,也包含家庭文化,是这两种文化的结合。在寝室文化这个概念提出之后,有很多专家和学者对其产生了兴趣,虽然在对寝室文化的具体内涵上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不可否认的是,寝室文化作为一种群体性的文化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内容。寝室文化可以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缩影,寝室文化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学生的生活、学习,甚至是学生人格品质的形成。因此,在校园中构建积极向上、和谐和睦的寝室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二)集体主义的概念。集体主义指的是一切言行要以符合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集体利益为根本出发点的一种无私的思想。集体主义在现代社会中,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是共产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集体主义更注重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强调劳动人民才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整个人类历史的创造者,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集体主义的力量,因此,集体主义认为集体的利益是高于个人利益的,但同时,集体主义对于正当的、合法的个人利益也是保护和维护的。集体主义思想的存在,并不会影响到个人的利益。两者从本质上来看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着想的。

二、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是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文精神的需要。寝室文化是高校校园生活和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寝室生活中,大学生过的是集体生活,因此,大学生不能过于自私,应该保持正确的集体主义思想,来更好的融入和享受寝室生活。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力量,无论是在专业知识上、技术掌握上,还是在道德思想上,都应该具备较高的水平。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可以让大学生认识到集体合作的力量,并认可集体主义精神,从而拥有高尚无私的人格,远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做到维护集体的利益。(二)是保持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要求。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近些年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当代大学生从小所接触到的各种新鲜事物也更加丰富,再加上,现在很多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00后,并且多以独生子女为主,从小到大,无论是物质生活还是精神生活都比较富足。通过在寝室文化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可以利用寝室成员或班集体这个载体,让大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学之间的互助,从而保持正确的价值观,在集体生活中,更好的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三)是规范大学生不良行为的重要方法。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后,在进入一个新的人生阶段的同时,也会继续在各种集体中生活、工作。这个时候,具备一定的集体主义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必须的。校园寝室生活中,寝室文化就像是一种行为规则,可以对大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通过对大学生集体主义的教育,可以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在寝室生活中,大家是一个集体,自己的一些不正确的行为可能会给其他成员带来困扰或麻烦,从而克制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

三、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强化大学生集体主义教育方式方法的策略

(一)提高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的教育。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成年,在培养大学生的目的上,除了要教给学生专业的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以外,更要注重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使得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可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而我们都知道,社会生活是一个更大的集体生活。在这个大集体中生活的人们,需要具备一定的集体主义能力。所以,在学校生活中,就要开始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二)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学生组织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在高校当中,学生组织由于都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相对来说,学生组织更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和支持,而学生组织也是最贴近学生生活,并为学生来服务的。在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工作中,一定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学生组织的力量和作用,坚持“教师指导、信赖学生、依靠学生、学生自主”的寝室工作方针,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尊重学生的想法,为学生组织开展寝室文化的建设和寝室工作的管理提供支持和方便,使学生的寝室文化建设工作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当有寝室成员遇到一些困难时,除了可以寻求父母、老师的帮助,寝室成员、同学、朋友都是可以帮助解决困难的,让学生深刻体会到集体生活和寝室成员的温暖,从而慢慢树立坚定的集体主义思想。(三)把集体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在现在我国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于集体主义应该有更深刻的理解,那就是集体主义应该是团结合作、顾全大局、团队精神等在内的和谐观念。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要想继续强化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应该把集体的评价和个人的评价进行结合,无论是在寝室卫生,还是在寝室的集体活动,作为一名寝室成员,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于寝室这个集体所产生的一些作用,当自己的行为有利于集体时,那么整个集体都是荣誉的,当自己的行为对集体有伤害时,那么自然也会影响到整个集体的利益,所以要时刻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大于个人的力量”,要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自觉的对自己的利益进行调整,进而真正实现个性的发展和集体观念的和谐。(四)重视身边榜样的作用。大学生的寝室文化在净化学生心灵和感染学生感情方面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大学生基本上都已经成年,他们对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但还需要教师正确的引导。所以,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身边榜样的作用。在每个高校中,都不乏一些榜样的例子,可以通过大学生自己身边这些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认识到集体主义精神的价值所在,理解团结互助的强大力量,逐渐的在集体生活中注重自己的一些行为,时刻注意维护集体的利益,树立起集体主义的观念。(五)营造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想要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需要在寝室生活中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通过这个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氛围,让大学生感悟生活、体会集体生活的温暖,从而具备一定的集体主义精神。可以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开展一些有特色、形式多样的寝室活动和集体活动,激发大学生参与的兴趣,让大学生对集体生活充满热情和向往,在培养大学生乐观生活的态度的同时,也起到对大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的教育。需要注意的是,所开展的一些集体活动,一定要是正能量的,渗透着人文气息的,生动有趣,审美标准高的,大学生容易接受和喜欢的。这样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四、结语

在进入高校之后,大学生除了学习的地方以外,待的时间最多的场所就是寝室。寝室是大学生休闲和休息的地方。学生在寝室当中可以开展一些自己喜欢的活动,这些便形成了寝室文化。良好的寝室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寝室文化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在寝室文化建设工作中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更是对当前寝室文化的育人功能的重要体现,因此要选择正确积极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大学生在走入社会之后,可以继续体会社会主义大集体的温暖,在工作、生活中发挥集体主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周惠玉,刘晓明,李昊婷.新时代大学新生寝室文化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3).

[2]刘艳.浅析新时代大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J].黑河学刊,2020(01).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5

一、指导思想

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依据,以《中学德育大纲》和《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标准,结合我校实际,以“先进班集体”的创建为契机,通过“先进班集体”的创建活动,加强学校的思想道德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批精干的德育教育队伍,探索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使我校班风、学风更上一个台阶,从而把班集体构建成健康、和谐、洋溢文化气息的精神家园,把我校办成珠晖区一个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名校。

二、精心组织制度健全

1、精心组织认真考核

我校历来重视班级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了由校长、书记负责,政教处选拔、考核班主任工作实绩的长效机制,组建了一批得力、精干的班主任队伍,做到组织落实。学校开展“先进班集体”创建活动后,一是建立了班级创先考核评审小组,由校长担任创先考核小组的组长,书记和分管德育的副校长为副组长,全体校务会成员、年级组长参与的创先考核小组。二是加强创先的组织领导。由政教处牵头,各职能部门协调参与,对创建评审班级进行定期的检查(每学期不少于两次),加强了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督查。三是在创建周期满后,由创建评审小组根据“先进班集体建设考核内容与标准”,采取查、看、问、测等方式对班级工作进行考核评价。根据考核的结果,对符合“市中小学先进班集体建设考核内容与标准”的班级,授予学校“学校先进班集体”称号并予以表彰。并从中选出最优秀的班级参与“区优秀班集体”的创建和评选。这样就做到了班级建设和班主任队伍长效考核机制与组织的落实。

2、制度健全评价客观

我校在班级管理和班主任队伍建设上,立足制度规范,评价客观。根据我校实际,我校对班级、班主任工作制定了《珠晖区一中班主任工作管理制度》、《珠晖一中和学校纪律卫生工作制度》、《年市珠晖一中先进班集体评选方案》、《珠晖一中优秀班主任评选办法》、《珠晖一中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积极分子、文明示范生评选办法》、《珠晖一中班级管理、养成教育评价量化细则》、《珠晖一中温馨寝室评比细则》等制度来规范班级管理和班主任工作。通过这些实际可行、操作性强的制度有效的做到了有据可依,有章可行。班级管理、班主任工作考核实现了制度化,常规化。在这些制度的管理下,也涌现了许多像194班这样优秀的班集体,培养了一大批像彭盛斌这样优秀的年轻的班主任老师。

三、强化班主任队伍建设

我校班主任队伍建设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做了以下工作:

1、是加强对班主任的队伍的培训

首先是班主任队伍的校内培训工作。通过班主任例会、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班主任政治学习的等形势多样的形式对班主任,特别是我校充分利用班主任经验交流会的方式对班主任、班主任工作进行培训,每年我校都组织全校班主任进行一次班主任经验交流,通过优秀班主任的经验介绍,班级管理典型案例分型对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效果不错。二是校外培训。每个暑假我们都指派一定数量的班主任参加市、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并进行考核,年下半年我们有指派王润华主任、肖美华老师参加了省班主任工作培训。三是邀请专家到我校进行班主任培训工作。在年下半年,我们就邀请了著名教育学者王岚教授对我校班主任工作进行培训。四是班主任网络培训,我校借助“国培班主任培训”这一网络平台,对我校中青年班主任工作进行了培训。

2、目标明确内容具体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的好坏,班主任是关键人物,因此每学期开始,政教处都要对新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培训,主要是如何管理学生的方法,如何抓班级的各项工作,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抓后进生转化,如何做家访等使班主任在较短的时间内适应工作,进入角色,为抓好班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3、榜样示范争创先进

我校在开展班主任队伍建设工作活动中,采用了榜样示范法,采用评优树先、德育工作中的先进人物形象去教育和影响一些班主任、影响一些班级,达到教育培训目的;采用情感熏陶法,用班主任的示范作用即以教育者的高尚品德和情感陶冶受教育者,这也是班主任培训教育的重要形式;自我教育法,采用参与班级管理,发现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引发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来激励班主任创新班主任工作方法,提高班级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4、激励机制提升品牌

我校历年来就有在班级评优、班主任任评先传统,通过有针对性培训,提高班主任管理能力和水平。通过创先争优,评选优秀班主任、优秀班集体来提升我校办学水平,激励班主任勤管班、带班。特别是这次区、市“优秀班集体”的创建活动极大的调动了班主任工作的激情,在班级管理中花心思、动脑筋。二是在学校经费极其紧张的条件,学校尽其可能的提高班主任待遇。三是在年底的评优评先工作中,对获得区市优秀班集体的班级班主任予以表彰和奖励。自年来我校的班风、学风和校风有了很大的提高,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和周边群众的表扬。学校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新阶段。班主任队伍的战斗力较以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四、转变办学思路培养优秀班集体

班集体是学校根据教育和管理的需要而组织起来的基层集体,是学生置身其间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一个功能健全的班集体,不仅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且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很多人在离开学校生活多年之后,仍念念不忘当年的班级。可见班集体对学生个体影响之深远。根据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新环境,我校在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培养什么样的班集体的问题上,结合市“先进班集体建设考核内容与标准”进行了思考和有益的探索。

1、以集体主义精神凝聚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集体”是一种“精神共同体”。它不是人员的简单组合,而是相互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可分割的整体。集体主义精神以其强大的凝聚力,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目标聚合为集体共同的思想、情感和目标,从而强有力地支撑起班集体这座大厦。其关键在于有效地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思想教育需要灌输,但不能仅靠灌输,更不能靠说教。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就是组织集体活动。一个新的班集体组合之后,最迫切需要的就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并赋予积极的意义和高尚的情趣,造成融洽向上的集体心理气氛,从而催化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其自我教育的自觉性。这次参评市优秀班集体的我校194班,就是集体教育的结果。该班班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班级的荣誉感,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学生的情感态度在这次市优秀班集体的创建、评选考核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更远的获得优秀班集体如190班、195班、198班都具有这样的特性。

2、以和谐的人际关系陶冶学生

班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人不是物。人际关系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进行机械的操纵。人际关系是以人的情感与心理的沟通为基础的,所以班集体管理是人心的管理。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是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的标志,对学习与生活其间的集体成员具有特殊的激励和陶冶作用。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人们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得到温暖,缺陷者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既可促进成员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可增强班集体的内在活力,极大地提高集体活动的成功率。我们学校在班主任这项工作涌现了如肖美华、许克红、张才金、胡友贻、鈡彦远、许凤娇等一大批爱岗敬业、工作扎实的班主任老师,他们爱班级、爱学生。和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间关系,都让这些老师带的班级特别的优秀。

3、以科学的班级管理规范学生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集体要维护自己的统一,必须有一定的行为准则与判断标准,这就是集体规范。在班级管理中,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学习和遵守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同时还要以此为依据,根据班级实际情况,在全体成员的参与下,制订若干合理而且可行的具体条例与规定,如班级公约、课堂常规、学习纪律、卫生公约等,以引导和规范集体成员的日常道德和学习行为习惯。

总之,学校在优秀班集体的建设中,重视整体,尊重个性,重视科学,注重成效,以点带面,从一个个班级的建设,来带动学校的建设和发展。让学生的各项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6

雷锋的“螺丝钉”精神是非常高尚的,也是需要我们青年在新的历史阶段大力弘扬的。

要弘扬“螺丝钉”精神,首先,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继续同“惟我至上”、一切从个人利益出发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作持续的斗争。在我们今天的社会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资产阶级思想、封建主义思想还存在着,上述否定集体主义原则、否定雷锋主义的鼓噪,也还去之不远,对社会造成的消极影响也还遗存着。在“惟我至上”的个人主义影响下,确有一部分人,也包括青年,个人主义恶性膨胀,只要自由,不要约束,只要个人权利,不要集体意志,只讲索求,不讲义务、奉献的思想倾向还十分严重。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大力弘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学习和掌握蕴含其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内核,克服和鄙弃个人主义,真正建立我们的无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弘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对于青年来说,还要处理好服从整体需要与张扬个性、努力成才之间的关系。

集体主义道德原则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但决不是只顾国家、集体利益,不顾及个人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离开每个具体劳动者的利益,所谓为大多数人谋利益,只能是一种空谈。集体主义强调个人服从整体、大局,但也决不是要抹杀个性、压抑每个人的创造性和特长;离开了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和独特创造力,整体就会缺乏活力,大局亦会处境不佳。集体主义在强调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要服从整体需要的同时,不仅承认和维护个人利益,还提倡每个社会成员根据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来发展自己,并为个人发展个性和特长,为个人的成长成才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尤其是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成长成才条件,甚至大张旗鼓地加以奖励。

明白了以上道理,就不难处理发扬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同个人努力成才之间的关系了。努力奋斗、刻苦学习,使自己成为能做出更大贡献的各式各类的人才,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向我们发出的呼唤,是时代的需要、人民的希望,我们决不能辜负人民、有负于时代。雷锋发扬“螺丝钉”精神的过程,也是他刻苦钻研、岗位成才的过程。他为我们树立了又红又专、努力成才的榜样,向我们揭示了青年成才的正确道路。我们新世纪的青年也要雷锋那样,胸怀全局,放眼整体,立足本职,岗位成才。要像他那样爱岗敬业、勤奋工作,服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需要,甘当“螺丝钉”,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力争为整个“机器”尽到应尽的职责,做出更大的贡献。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在从航运大国走向航运强国,我国有90%左右的运输量是由海运承担着。因此,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综合性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大大提高。促使我们要加强和改进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便培养高素质人才来弥补这种需求,推动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重要行业之一的航运业是具有极高的经营风险的,因此,对船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身心素质等要求非常高。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研究航海类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高素质航海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又显得至关重要。

1.1有助于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作为当代大学生,为了促进个体和谐必须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加强和改进,特别是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到对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教育的贯彻。”[3]因此,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方面的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扩大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的同时,腐朽的西方思想也在侵蚀我国。在国际环境中工作的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极易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因此,他们更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变得日益突出,任务更为艰巨。

1.2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更需要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做支撑,因为他们一般都在海上工作,工作地点漂流不定,有可能远离祖国,同时又要面对各种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具备相互协作的意识和良好的集体主义思想是海员工作的一个重要要求,因为它可以保障工作的顺利进行。海上专业学生最明显的特征是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总书记指出:“要让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艰苦奋斗的精神的弘扬共同进行,争创佳绩。”[4]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在海上工作即将面临环境艰苦、生活单调、内心孤独等问题,因此具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是完成任务的重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最主要就是对其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主旋律教育;实施半军事化管理制度,严格有效地进行系统管理;平时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有航海特色的活动培养其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1.3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我们会对航海类专业大学生开展各方面的课程来提高他们的素质,其主要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能力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5],而思想政治素质是其核心部分。它直接关系着整个人才素质的高低,这是由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复杂性与专业性决定的。和谐的思想是和谐的个体的前提,它有助于推动个体的和谐发展。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思想,激发学生为航海事业奋斗的精神的重要保证;它有助于深化其专业思想,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自觉性地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助于保持健康身心,强化内心,以此来克服由训练艰苦,性别比例失调等带来的种种问题;有助于提升自身素养,从容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所带来的考验。

2加强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建设的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深深影响着整个人才培养的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还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树立科学发展观并把它放到实践当中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角度出发,采取比较实际有效的措施来加强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建设。

2.1相关部门要树立牢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所在,只有树立牢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具体来说,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中,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是我们培养的群体,所以我们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首先,领导要足够重视。学生是学校培养的对象,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败与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密切相关。作为学校领导在口头上、文件中显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往往是不够的,必须把它落实到行动中去。例如,保障思想政治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尤其对于开销较大的航海类专业更应如此。首先,应加强航海特色素质教育活动基地的建设;提高学工干部的生活待遇,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有利的条件。其次,加强完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6]为此,建设和完善一支具有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应成为高等航海院校的主要任务。完善学生工作的干部队伍要注意以下几点:一,严把队伍入口关,并注重平时对学生的培养。高校航海类专业政工干部应该是优秀的硕士生,并注重加强平时对其各方面的培养,保证队伍的质量。二,充实政工干部队伍。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为学生足额配备政工干部,尤其像航海类专业大学生,更应如此。因为他们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产生不稳定思想,所以这样可以避免工作人员超负荷运转、效果不佳等一些负面影响。三,提高学工干部的待遇。长期以来学工干部在待遇上是相当不足的。要切实提高学工干部在生活上的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调动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再次,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学工系统是学校的有机组成部分。航海类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学工干部的职责,也是全校各个系统的职责。为此我们要摒弃那种片面认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学工干部的职责,幻想通过一些个别行为来达到良好的效果完成目的的想法。以此来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更进一步地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提升具有航海特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做了专门的规定。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央的规定,推进教材建设,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来源与核心阵地。在教材建设中要注意做到与时俱进,深入到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些最新理论成果。由于多种原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队伍并不完善,尤其是青年教师的素质与积极性不高。“应教育、关心、帮助青年教师坦诚面对现实,努力创造条件争做时代的开拓者,增强忧患意识,迎难进取,为社会多做贡献。”[7]提高“两课”教师的地位与工作待遇,使他们可以安稳地工作。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伴随海洋开始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伴随海洋开始的斗争史。学校要寓航海特色教育于“两课”教育中,可以把航海史与中国革命史、航海与当代国际政治经济、船员职业道德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效的结合起来。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8

论文关键词:女权;女性;文化差异

Feminism到底是什么?女权还是女性?一般来说,Feminism对于西方是女权主义,在中国就是女性主义。Feminism由女权主义变为女性主义,温和、委婉了很多,似乎少了许多政治因素,多了许多文化内涵。可是,“女权”还是“女性”不仅仅是用词的不同,而且在翻译的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差异。中西不同的哲学思维、家庭观念、个人价值、历史和现实发展,直接导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对Feminism不同的理解。本文试图从社会文化角度探求中西女性主义境遇差异的根源。

一、哲学层面上:中西二元对立与阴阳调和

二元对立是西方哲学传统思维模式。西方哲学强调天人相分、主客相分、二元对立。在两性关系上,女性处于客体的位置,女性被迫站在与男性截然对立的关系上。整个的思维模式也让女性习惯在两极模式中审视自己及与男性的地位关系。当意识到自己的不利地位时,她们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女权运动。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西方女权主义者给予了无情的批判和反抗,试图从根本上对男女秩序进行颠覆。

中国传统哲学强调天人合一,阴阳调和。虽然也强调事物的对立面,但更强调其相互转化性。老子的“福祸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就很明显体现了这一点。在两性关系上,中国传统文化男尊女卑观念也根深蒂固。《周易》就从天地、乾坤、阴阳等天人秩序来论证男女尊卑、贵贱的关系。汉儒从阴阳五行论证了“三纲六纪”、“男尊女卑”的合理性,从“道不变,天亦不变”来论证秩序的永恒性。宋明理学的“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将男女不平等制度当做天经地义的绝对真理。但中国哲学更强调天人合一,阴阳中和。董仲舒认为阳贵阴贱,阳尊阴卑,同时也讲阴阳调和,认为阴阳中和是阴阳运行之道。“起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生,养长之不至于和之所不能成。成于和,必生于和,始于中,止必中也。中者,天地之始终也;而和者,天地之所生成也。夫德莫大于和而道莫正于中。中者,天地之美达理也,圣人之所保守也。”…因此中国妇女意识到自己地位低下,备受压迫时总是以和为贵,逆来顺受,很难奋起反抗,向男权社会发难。

二、家庭观念上:中西家庭对抗与“家天下”的差异

西方家庭成员以对抗为主要特点。古罗马“家庭”即“奴隶”的意思,家长就是奴隶主。德国学者缪勒利尔说:“在那里,家长也是全家财产的所有者,是她的妻子的身体与灵魂的主人……他的妻子、儿子和他的牲畜一样没有提出反对的权利。家庭之于个体的希望和快乐,正如坟墓般的土牢一样。”《马太福音》中耶稣在差遣十二门徒出去传道时,明确告知他们说:“我来,是叫人与父母生疏,女儿与母亲生疏,媳妇与婆婆生疏。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强调“家天下”、“家和万事兴”,以家为本位,家国同构。儒家思想“修身齐家平天下”成为每一个人(男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家国观念中,家国是第一位的,个人是第二位的。小家要服从大家(国)。在这种服从中,就表现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女性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处在最底层的无权地位。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女性虽然处于无权地位,但中国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将忠、孝视为至上的美德。儒家将孝作为一切德行的总纲。孝亲观使女人成为母亲后,可以利用母亲的名义得到一定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女性诸多不满情绪,相对于西方家庭中男女两性直接对立,矛盾要缓和一些。

三、个人价值追求上:中西个体性与集体性的差异

西方强调个体性价值的实现,强调自我认识和自我发现。古希腊罗马城邦文化,西方私有制易形成个体独立。文艺复兴时期更是张扬人性、个性的时代,个性解放成为一种鲜明的时代倾向。个人价值的追求在西方文化中源远流长,已渗透到西方文化的血液中,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这种个人主义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集中表现为追求个人自由和平等。为了实现自由和平等,他们不惜任何代价去争取。受这种个人主义传统的影响,西方女性能自觉地站在自我的立场,反思和反抗父权文化的压制。当认识到自己地位低下时,她们奋起反抗,发动轰轰烈烈的妇女运动,大胆地向男权世界争取属于自己的权益。

中国文化是一种集体文化,强调集体利益,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忽视个人价值。“中国文化重人,并非尊重个人价值和个体的自由发展,是一种宗法集体主义人学,是一种以道德修养为宗旨的道德人本主义。”4家国思想和集体主义思想深入骨髓,作为一种集体无意识已通过基因一代又一代地得到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人自一降生就被纳入到家族伦理中,个人身份消解在人伦关系中,以关系而不是个体本位的人生观很难让性别突出为社会身份的中心。中国女性在这种集体主义思想熏陶下,以“三从”、“四德”、“三纲”、“五伦”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将男人视为“天”。女人自我在温顺贤淑下,消解在男人的世界及人的世界里。这种集体主义思想极大地压抑了人尤其是女人作为个体的自我个性的发展。传统文化的“男尊女卑”价值观念被中国妇女普遍接受,而且内化为她们自己的需要。

四、历史现实上:中西不同的妇女解放运动

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可以追溯到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运动中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和“天赋人权”等主张。当时许多女性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革命活动,在和男性一起争取权利的奋斗过程中,逐渐意识到她们所争取的权利实际上是给予男性的权利,女性不在权利的范围内。1791年法国妇女领袖奥伦比·德·古日发表了《女权宣言》,《女权宣言》参照《人权宣言》中的“天赋人权”精神,力争“妇女生来就是自由人,和男人有平等的权力,应该同男人一样享有各种权利”。尽管当时古日要求的平等权利还仅仅局限于婚姻、家庭、生育等方面,但她的论争在促进妇女解放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随后在1792年,英国的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发表了《为女权辩护》,主要针对女性应该与男,性受同样的教育,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从而使女子与男子在社会、生活、职业等方面达到真正的平等,指出传统的女性教育就是培养女性如何取悦男人,传授给女性的不是真正的知识和真理,而是要把女性培养成男性的附属品。现代意义上的西方女权主义运动,主要的还是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两次大的妇女运动浪潮。第一次妇女运动浪潮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在法、英、美等国展开的妇女解放运动。这一时期的妇女运动主要要求改变妇女在政治、教育、就业和家庭中的不利地位。第二次妇女运动浪潮是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的废奴运动、反战运动和学生运动为契机兴起的。HTtP//:

可中国从来没有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女权运动,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的发起者和领导者都是些具有启蒙思想的知识男性。这也决定了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男女协同作战,与民族解放、国家存亡交融在一起。19世纪60年代初到19世纪末,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一些接受过西方先进思想的男性,如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以西方自由民主等思想为参照,思考中国妇女地位,认识到要改革必须先解放“奴隶的奴隶”——妇女,将妇女解放纳入到向封建礼教发难的行动中,将男女平等思想融入到政治、经济、教育、婚姻等各个方面,为妇女思想解放做了积极贡献。随着中国民族革命进程的发展,妇女解放运动也不断发展,妇女权利也通过立法等制度形式得到保障。新中国成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一条规定:“废除包办强迫,男尊女卑,漠视子女利益的封建主义婚姻制度。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利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上世纪50年代后,在“妇女能顶半边天”的口号下,中国妇女广泛走向社会,参加各种社会生产。而西方妇女为争取各种权利进行了各种游行、抗议,许多人还进过监狱,相比之下,似乎中国妇女权益的获得是那么的轻而易举。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9

关键词:农民工;社会道德;道德建设

我国现在正经历着历史上最深刻的经济关系、社会关系的变革,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回溯历史,中国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走过了相当于西方约300多年的路程,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时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有一亿多农民进入城市,两亿多农民进入城镇,总数达三亿多人。这样的社会变化亘古未有。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四个“化”和四个“深刻”。所谓四个“化”,就是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所谓四个“深刻”,就是我们面对的是经济体制深刻改革,社会关系深刻变动,利益结构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四个化和四个深刻,对社会道德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西方文化的强势进入。西方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深刻地影响着人们。比方说西方思想强调个性,自我,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有些人错误地认为发展个性就应该削弱共性乃至人性,强调自我就应当贬低集体,于是道德上就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个性与共性,自我与个体,相互依存,应当是共同进步,不能只强调一方而贬低另一方。

二是市场机制,利益结构的深刻调整。这一方面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展了经济,也满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但另一方面又容易诱使某些人物欲膨胀,出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

三是城镇化,工业化深刻改变了城乡的二元化结构,使大量的农民进入城市。这样,原来的血缘,亲缘,地缘的联系都开始淡化,人们的道德观念,特别是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变化。一个离开了自己熟悉的土地的农民会感到很茫然,在城市,甚至路该怎么走,垃圾往哪里扔都不知道;在公共场合不能大声喧哗,但在农村高声说话根本不算是问题;低声说话,反倒会引起别人猜疑。从农村到城市,人与人的关系更是明显不同。

在以上的社会背景下,新世纪新阶段农民工道德面临三个非常深刻的转变;一是从小生产者的观念向近代大工业观念的转变;二是从“质而少文”向“文质彬彬”的转变;三是从自私利己的思想向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的转变。

第一,中国过去几千年一直以小农经济为主体,如今绝大多数中国人身上也必然或多或少沿袭着农民的道德意识和习惯。正如马克思所说,小农进行生产的地盘是小块土地,每一个农户都是自给自足的,都是直接生产自己的大部分消费品,因而他们所取得的生活资料多半是靠自然交换,而不是跟社会交往。他有一个很生动的比喻——小农就好像一袋马铃薯是由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所集成的。过去中国实际上也是这样的,但是现在形势变了,这种状况已经或正在改变,小农的生活习惯,思想意识,生活方式以及他们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他们的思想观念都在改变。从道德层面上讲,无论是农民或是农民工,原来他们都很淳朴善良,但是,现在需要把这种道德观放到一个更宽广的范围之内,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上。比如有的人可能对乡亲们很讲诚信,可是跟陌生人打交道就不一定能做到了。有的人横穿马路,闯红灯,不守交通秩序,无非是想少走几步路。有的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这只是个习惯问题,自以为并没有危害他人。但是这些思想和行为,却违背了社会公德,影响着社会风气。所以今天小农意识要改变,向进步的、工业化的意识方向转变。

第二,孔子说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过去多数人受教育少,文化水平较低,不懂礼仪,粗率少文,有人甚至以“大老粗”自居。现在随着全社会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素质也在大幅度提高。西服穿在身上皱皱巴巴,三杯酒下肚就大呼小叫,这些缺乏公德的意识和行为都要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集体主义思想范文篇10

由于高一新生刚从初中升上来,而且一部分是从农村来的,环境发生变化并且容易将以前的坏习惯带到新学校,为引导学生适应环境,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需要一个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他们.因此,再指导班主任潘老师的建议下我,我收集班委会和全体同学的意见后,经多次修改,制定了班级量化考核和加减分细则,使班级管理有了明确依据,做到了奖惩分明。

二、班级建设方面

我们注重集体主义思想的树立和班干部的培养.从一开学,我就比较注意向学生灌输集体主义思想,让他们意识到人人都是班级体的人,班荣我荣,班损我耻,从而使他们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班级建设与管理中.同时建立了班委会,并对班干部进行管理与指导、注重培养得力的助手,使一些工作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发挥了作用。

经历了一个月的实习生活,让我初尝了身为一名教师的酸甜苦辣.回顾和学生们一起走过的日子,不禁想起自己的中学时代,也深感如今的学生比我们过去多了一份顽皮,一份灵活,一份大胆.学生的能力一代比一代强,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要想在学生中树立起好老师的形象,还需要走一段不寻常的摸索之路。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也是学校管理的中间力量和骨干分子,对良好班风和校风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个班主任又怎样使自已的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上档次呢?实习期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有这样一个认识,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质上是一个与学生实行心理沟通的过程,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做到有的放矢,方法得当,才能达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提供帮助指导、学生对教师的工作给予配合支持的目的,从而收到好的教育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切合学生心理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一些尝试下面谈谈本人在实习班级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一)、奖惩适当

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班主任,时刻应该用爱去开启学生的心灵,很多时候我们的一个笑容,一个课余诚恳的交谈,有时是一个眼神,一句鼓励的话,都会对学生产生长久的影响,你爱的奉献会得到爱的回报,但我们细想一下,这样的学生有多少,真正能感悟到你老师的爱的学生,绝对孺子可教也.常有的是你对他的宽容增加了他的放纵,淡薄了纪律的约束,这在实习中我也是有所体会的.今天我们面对的不是几个学生,而是六十五人的班级没有严明的纪律,如何有良好的班风?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惩罚也是一种教育手段.

当然,惩罚特别要慎重,我认为当我们惩罚学生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首先一定要注意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护好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好的就是好的,错的就是错的,不要一错百错,全盘否定;②惩罚的目的是警示学生什么不可以做,做了会有什么后果,不是为惩罚而惩罚学生,而是为教育学生而惩罚学生,换句话说,惩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③谁都会犯错误,但不是谁都会改正错误,受惩罚不要紧,要紧的是改正错误,关键不是惩罚,关键是接受教训,改正错误。

(二)、组织开展活动的魅力

良好班集体的建设必须依靠活动来实现,活动可以产生凝聚力,密切师生关系,使每个学生发挥主体的积极性,这时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健康的竞争心理教育是行之有效的;在我班,凡是学校组织的活动,班主任和我都给予高度的重视,如校园同期声合唱比赛,班主任与我都亲身参与当中,开动员大会,一起与学生训练.告诉他们不用把名次的好坏,放在第一位,只要我们尽力了就行了.心理学等理论告诉我们:在竞赛活动中,一个人的目标期望水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只有中等水平的期望值才能使参赛者保持最佳的竞技状态,对于我们每个同学来讲,活动的目的不是拿名次,而是看我们如何对待竞争,是否有参与意识,是否全身心投入了,是否能做到问心无愧.在活动中进行教育,同学们易于接受也能很快转化为行动.抓住活动这个最佳的教育时机,精心设计教育内容,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三)、主题班会

经过一个星期的准备,在第一周的周三我主持了新学期的第一次班会,这也是我主持的第一次班会.这次班会的主题是安全教育与新学期新打算.在班会上,同学们积极发言,让我深深的体会现在的中学生已经有了很丰富的安全常识.例如,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交通安全,地震、台风来袭需要注意哪些等等,他们都回答的头头是道.班会的另一个要点是新学期新打算,让一些学生上讲台说出他们上学期的不足之处和这学期的计划.这不仅让学生自己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改正,更让学生在学期初就定下新学期的大体计划,更有目的地进行学习.这也培养了学生上讲台的心态.虽然没有每一个学生在班会上都发言,但是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新的计划、新的打算.每一个学生都对上台发言的同学都深有感受。

四、学生思想及学习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