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基地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17:10:11

教育基地

教育基地范文篇1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学校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统一领导学校安全工作。建立了“校长总负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全校上下逐级负责,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学校和每位教师签订安全责任书,具体制定了安全工作的各项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具体职责和责任,确保学校安全工作有序开展。各班主任、后勤人员全力参与组织机构,拟订了安全实施目标和方案,制订了紧急防火、防震逃生疏散预案及防洪防涝防中毒等预案,加大了安全保卫力度。将安全保卫、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安全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之中,做到工作有计划、有要求、有检查。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在学校活动中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使学校未发生一例事故。

二、广泛宣传,加强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学校安全领导小组从成立以来利用会议、广播、黑板报、宣传厨窗、横幅等形式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发动各班广泛开展中队会、知识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并以此为载体全体动员、全员参与,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寓安全教育于活动中,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

学校选编以安全为主题的校本课程,把安全教育纳入课程教学之中;经常开展以安全为主题的主题会议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教育:多次邀请交警支队来校做交通安全知识讲座;邀请市关工委来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消防队的同志亲自指导师生使用灭火器,讲解、观看消防车及消防设备,讲解消防知识,提高防范意识。

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防火、防触电、防溺水、防食物中毒等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广大师生观看“消防安全光盘”、组织学生开展“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防火、防盗及安全教育。

同时,各班也在班内利用黑板报、手抄报、夕会、队会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每学期一期以安全为主题的手抄报、黑板报;每月一次主题队会;每周一次安全隐患排查;时时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再次是家校携手提高安全意识,防范隐患的发生。首先通过加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规范》的管理、使广大师生真正认识到以爱惜学校财产为己任,自觉维护学校安全,使广大师生树立了主人翁意识。另外,我们还通过“家长会”、“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向学生家长讲解学生安全、法制、道德的教育。开展“小手牵大手,共筑安全防护提”的活动,发放明白纸,共做“安全知识问答”试卷。使全教育由学校辐射家庭、社会。

三、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健全管理网络。

多年来,学校安全领导小组认真落实自己的职责,做到了目标责任化、工作制度化、检查经常化,使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校与每位教师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定期召开班主任会议,强调安全意识;对于安全隐患,学校采取“每周两次检查制度”,建立安全隐患台帐,每月一汇总,上报局综治办。如发现电线老化,开关松动等不安全因素,学校及时投入资金进行更新;对于学校各科室,要求做到重点科室专人管,明确责任人。加强安全保卫值班制度,确保师生在校时间的安全。为使学生上学和放学安全,严格执行学生到校时间和学生到校进校园制度,大门口有校领导和传达及专职保安值班,值班时带执勤袖章,值班时间为提前半小时到校,巡查门口上学、放学的安全秩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学,自动排队进校门,放学由班主任带队按学校划分接孩子的区域把孩子交给家长并严格执行分时放学制度,低中高年级分别间隔10分钟,有利的避免了学校门口的拥挤现象,排队离开学校。为了确保学生疏散通道的畅通,在上操、集合、放学时,学校要求各班按划分的楼梯由班主任亲自整队、带队上操、集合。学校领导为确保上操、课间、集合学生的安全,实行领导值班制度,每层楼楼梯口都有领导带班,老师值勤,责任落实到人,防止发生拥挤踩踏事故。加强对门卫的安全防范教育,同时也加强夜间安全、校产的巡视,加强了节假日及寒暑假的安全管理,中层以上干部轮流值班,杜绝一切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坚持安全、防火月检查制度,做到认真检查,不留死角,整改及时,记载详细。配备专职保安,购买钢叉、木棍、警棍等器械;在校园内及楼内安装摄像头、安全应急灯等设备;定期为灭火器换粉。

依法育人,切实维护师生的合法权益,师生平等。我校在依法治校的过程中强调学校对师生的管理合法,符合天理人性;强调教师执教合法,符合教学规律;强调对学生的教育合法,符合师德规范。学校开设悄悄话知心室,对学生开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有效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

四、立足防范,变“堵”为“疏”。

教育基地范文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基地;建设模式

加强实践基地建设是高等师范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当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在师资培养过程中,“人情式”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使实践教学遭遇瓶颈,地方小学在与师范院校合作共建专业实践基地中表现普遍消极。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受阻,严重制约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开展,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如何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是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发展的关键。本文拟探索师范院校与小学开展校际合作共建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效机制,力图寻找既可促进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教学质量,又可提高合作基地的办学水平、促进教师能力提高,实现多方共赢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为师范专科学校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可行性参考。

一、教育实践基地建设遭遇发展瓶颈

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首先考虑便捷原则,“就近、交通便利,便于师范院校师范专业领导和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与管理,也利于节约实习经费”[1]。基于此,师范院校通过各种途径与目标小学沟通,让其“自愿”签署协议,承接学生的实践教学任务。师范实践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模仿、试做、实操等手段,在小学教师和师范教师双重指导下,学习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活动组织、作业批改甚至学校管理等多方面技能技巧。这就要求师范生的实践活动要深入到小学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但现实情况是由于基地领导和教师态度不积极,师范院校在安排实践活动时不敢做过多或过高要求,在工作开展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实践基地领导缺乏重视

师范院校为了完成实践教学任务,更多的是考虑自身实践教学的需要,较少甚至没有考虑基地的需求,没实现“双赢”。许多基地领导认为是为师范院校提供廉价的实践教学场所,基地没有从中受益,不但增加了工作量,还要承担实习学生的安全及本身教学质量下滑的风险,所以小学(特别是在当地有些声誉的小学)不愿签署基地建设协议。大部分基地是师范院校通过校友、师生、朋友等关系进行沟通,小学碍于情面勉强接受,进行实践教学安排时,基地领导多不会尽心尽力。这样的基地,当关系人还在校时,基地使用可能还比较顺畅,一旦关系人离校,基地也就流失了,难以长久稳定。

(二)教师参与实践指导的动力不足

教师积极性不足的问题在基地小学教师和师范院校指导教师中都存在。由于基地对实习学生指导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安排实践教学任务时,多是安排临时性任务,指派给有关班级的任课老师或班主任,且往往没有给予指导教师相应的劳动报酬或其他形式的表彰。“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学校下拨的教学经费基本只能维持正常的课堂理论教学,没有更多的剩余用于实习基地建设”[2],师范院校能给予指导教师的报酬非常有限,这造成许多承接任务的小学老师认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工作上消极应对。而对于师范院校指导教师来说,由于实习基地态度消极,使他们觉得到基地指导实践教学是一种有求于人的事情,工作难以开展,难免也会产生畏难情绪,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三)基地使用功能单一

师范的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基本上都停留在提供见习、实习场所的层次上,没有更深层次的合作。虽然签署的协议中也有师范院校为基地小学提供服务和帮助,但多数此类条款设定的都比较模糊,比如共同开展课题研究、共同开展教研活动等,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双方对基地建设的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财力保障,教师积极性不高。基地小学为师范院校学生提供见习、实习的场所,小学从中没有受益,这也是教师们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二、新思路:由“人情式”到“共赢式”转变

当前“人情”式的基地建设模式,使小学被动接受师范院校的邀约,基地建设仅师范院校受益,这是制约基地长期稳定发展和高效利用的症结所在。有研究者提到“在教育实践基地建立后需要尽可能巩固、发展双方的合作关系,做到‘双赢’”[3],只有双方都能从合作中获得益,合作关系才能长久维系,基地建设才能得到良性发展,所以在建设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时,可从满足参与单位、教师、学生不同利益诉求的方向进行考虑,寻求利益共同点,采取“共赢式”的方式设计共建模式。

(一)以师范院校、基地小学共同发展为出发点

地方政府的参与可使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获得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能更好地调动各方建设的积极性,使基地的发展更稳定。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具有管理、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职责。教育发展离不开智力支持和优秀师资,而这正是师范院校可以提供的。师范院校可以为当地基础教育出谋划策,为小学师资能力提高建言献策,把促进当地教育的发展作为实践基地建设的内容之一,可使师范院校的智力成果服务于社会,又可获得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提高小学参与建设的积极性。

(二)以师范教师与小学教师共同成长为基础

师范院校专业教师和小学老师能否受益,是基地能否良性发展的基础。教师的受益包括物质奖励和职业发展两个方面,大规模的物质奖励各方都难以做到,但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帮助却是可行的。比如,对师范院校与小学教师共同开展的课题研究给予优先支持、把师范院校教师在基地的工作与挂职锻炼相结合、把师范院校学生的教育实践活动与小学教师的在岗研修相结合等等。此外,将促进在职教师职业成长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建设规划中。

(三)以师范生与小学生共同进步为目标

师范生及小学生是实践教学的施行者和受体,在基地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师范生的实践对象就是小学生,实践的内容涉及教育活动的多个方面,比如课堂教学、活动组织、班级管理等等,而很多师范院校在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时,关注的是师范院校学生,基本没有关注到小学生,许多参与实践活动的小学老师都认为,基地的建设收获最大的就是师范院校学生,这也是许多小学不愿意成为基地的原因。毕竟参与实践的师范生由于经验、能力方面的不足,如果在实践过程中不注意加以引导,在开展实践活动时,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严重的会造成小学教学质量下滑,甚至引起小学生家长反对。因此,在基地建设使用过程中,要统筹兼顾,认真设计实践教学实施计划,要把负面影响转变为正面影响,使师范院校学生和小学生都有收获,共同进步。

三、“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步骤

(一)争取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扶持

市县级政府具体管辖小学,又有一定的制定政策并进行实施的权力,也有一定的财政话语权,且市县所拥有的小学数量基本上能满足师范院校学生开展实践教学的需要,节省师范院校成本,同时市县政府对本区域内基础教育的发展往往也有迫切的需求,易于沟通达成共识。在选定好目标市县后,师范院校需组织精干队伍,对拟合作开展基地建设的区域进行基础教育现状调查,了解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如果是师资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过程中搭配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补充,使结构趋于合理;如果是师资能力不足,师范院校可以提出在基地建设中送训到校,开展师资培训等。总之要找出市县政府最希望解决的教育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并把这些对策融入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中,这样就易于得到当地政府的认可,获得支持。

(二)与政府、小学基地共建管理队伍和师资团队

要让实践基地稳定发展并良好运转,离不开强有力的管理团队和优秀的师资队伍,在取得当地政府支持的前提下,应马上组建队伍,其中管理队伍可设两级:第一级为中心领导组,可由市县分管教育的副县(市)长或教育局长任组长,师范院校分管教学副校长任副组长,师范院校教务处长、各专业系主任及各拟建实践基地的小学校长为成员,指导整个市县的基地建设,并制定有关政策。第二级为实践基地小学工作领导小组,可由小学校长任组长,师范院校专业系主任及小学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两校各学科骨干教师为成员组成,具体承担起基地各项实践教学工作。许多师范院校都会安排学科专业教师承担,学科专业教师在本学科专业领域可能是佼佼者,但指导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却并不一定在行,同样的,小学骨干教师具有丰富的一线教学经验,但如何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参加实践活动的大学生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初次接受指导任务的老师也备感吃力。据问卷调查数据显示,有48.6%的师范院校学科教师和60.5%的小学教师认为自己能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但有些吃力,需要必要的辅导。因此,组建起队伍后,首要任务就是对两校的各学科骨干教师开展业务培训,建立一支能为学生实训提供指导的师资队伍。

(三)共同制定基地建设管理制度和计划

管理团队建立起来后,双方就应根据师范院校的需要和小学的实际,充分利用地方政府给予的政策,着手制定基地建设管理的规章制度。规定各方的责、权、利,有明确工作任务,要使参与人员了解做什么、怎么做。比如,可以制定小学教师在岗研修制度,规定师范院校每学期有责任为基地教师送训到校一次,基地小学老师有免费获得培训机会的权利,同时,小学老师在岗接受培训研修期间,有指导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的义务等。这些条款通过制度规定下来后,即使参与人员变更,其他人员开展工作时也有章可循,能顺利实施。师范院校和小学根据制度规定,结合学校的教学和工作需要,以一学期为单位,把需要在基地中完成的任务,在学期初就列入各自的学期工作计划中,双方人员都能提前做准备,且能提前设计和规划。

(四)充分利用基地资源,丰富工作内涵

师范院校与小学的互动交流越频繁,越能相互了解,联系才会越紧密,才能促进基地的稳定发展。而要高频率地使用基地,就要充分了解双方需求,挖掘基地资源,丰富基地工作内容。比如增加基地开展实践活动,使其既面向大学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又面向师范院校教师、小学教师,承担其教研活动、课题研究、师资培训等任务。甚至是面向家长和小学生,承担起家校联谊,亲子课外活动的任务,有任务就会有活动,基地承担的任务多样,活动就会丰富多彩,各方也能通过活动受益,基地的发展就会充满活力。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学生的教育实践模式来加强与小学基地的长期互动。比如,对于实践基地离师范院校区较近的,可改变原来的阵风式集中见习模式为师徒制的分散见习模式,由基地小学老师带3-5位师范院校学生做徒弟,每周固定的时间(师范院校学生校内无课)到小学基地跟随师父学习,并在师父允许的情况下,参与作业批改、班级管理、课外活动组织甚至是课堂教学活动。

(五)加强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完善反馈和评价机制

实践教育基地各项工作任务实施过程的有效监督和管理,以及及时反馈和准确评价,是基地运行效率的保障,也是基地稳定发展的基础,但由于管理和评价的对象众多,时间跨度长,要做到有效、及时和准确,仅用常规的驻点指导、巡查、座谈等方式,确实难以做到。当前便利的互联网技术为监督和管理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在实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远程监控、指导和管理,同时在实习结束时,利用系统的管理数据,对学生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实践教学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和“突破口”,教育实践要求必须创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共赢式”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使所建设的基地真正做到长期、稳定高效运行,并能更好地培养小学师资。

参考文献:

[1]李斌.对师范院校师范专业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版,2010:114.

[2]梅德平.影响实习基地稳定的因素及其长效机制的建立———以高等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为例[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24):4.

教育基地范文篇3

一、基地概况

县省级廉政教育基地位于市县乡村,基地于2011年4月命名,占地面积87000平方米,包含纪念馆、红军雕像、红军渡口、红军指挥楼、古场镇等。基地有解说员9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为主题,采取园区参观和展馆参观(图文、实物、多媒体等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干部进行红色革命教育和廉政教育,参观时长大约40分钟,年接待能力150万人次。

二、运行情况

一是发掘优势资源,开展廉政教育。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突出廉政勤政主题,深入挖掘红军精神,激发党员干部艰苦奋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断学习创新、勤政务实,培养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意识。二是丰富教育形式,发挥基地作用。将基地廉政教育与党员干部培训、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红色旅游等相结合,以廉政教育基地为载体,通过开展“5.25”纪念红军长征胜利活动、“七一”主题党日教育活动、“五四”青年教育活动等,吸引党员干部到廉政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开展教育和实践活动。三是积极营造景区廉政文化氛围。通过播放廉政影视片、举办廉洁专题讲座、提供廉政书籍和特色党性教育课等方式,积极构建景区廉洁文化氛围。

教育基地范文篇4

甲方:

乙方:

爱国主义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充分运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生动形象教育和直观教育,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达成共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协议如下:

一、甲方同意将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作为双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共建基地,并在甲方挂牌。

二、甲方应充分利用馆藏、场地、设施以及人才等资源优势,为教育基地开展共建活动提供便利。方便共建单位便捷、高效地利用档案馆的公共资源,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达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目标。

三、乙方根据需要,组织学生/干部职工/部队官兵到档案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共建活动。

四、共建活动内容

1.档案展览,免费参观自治区档案馆主办或合办的各类展览。

2.业务观摩,提供档案整理、裱糊、缩微、杀虫、消毒等操作技术与业务流程的观摩。

3.专题讲座,开办专题讲座及学术报告会等。

4.其它协商确定的相关活动。

五、共建活动应遵守《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共建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

六、本协议时限为五年,从20年月日至20年月日止。

七、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友好协商解决。

甲方: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盖章)乙方:(盖章)

教育基地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

一、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缘由

所谓公共艺术教育实训,是高职院校面向所有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开展的素质教育的环节,通过公共艺术教育实训的校内、校外基地,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艺术活动。公共艺术教育实训教学主要包括:以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活动;以学生了解社会、热爱祖国为目标的社会艺术实践。针对高职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所建立或拓展的场所或途径就是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主要功能为:第一,艺术实践能力的训练,为学生提供艺术实践的能力与素养等方面提升的环境;第二,职业环境的熏陶,“现在的企业特别强调敬业精神、合作能力、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等能力,高职院校学生必须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进行培养。”高职院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缘由有以下三个方面:1.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艺术课程质量提升。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场所的建立,一方面为教学形式的丰富提供了条件,授课教师可以利用场所开展实践教学,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优势能够得以充分发挥,改变以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高,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参与体验,学做结合、实景教学使学习过程变的有意思,知识点更易于被接受。高职院校学生艺术课程的质量得到保证,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由此提高。2.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有助于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高职院校的学生经过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有序的专业实训,艺术素养得到迅速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将品德教育、艺术教育、专业技能的教学相互融合,着眼于高职学生的人文素质、社会化以及个性化发展,培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于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意义。3.改善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训条件增强校园文化艺术氛围。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训条件的改善所产生的作用不仅局限于艺术教学。遍布校园的场所、深入学生的社团组织、精彩纷呈的高雅活动,让艺术活动成为校园生活组成部分,极大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对学生的人文修养、职业素养、认知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能够向正面、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这种精神层面的影响必然会促进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公共艺术教育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策略

校内实训基地根据公共艺术教育核心教学项目,设立多种实践场所,包括舞蹈房、书画室、陶艺工坊、手工实训室、琴房、管弦乐室、模拟演播厅等以及具有长效性的实践途径的艺术社团。艺术社团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艺术教学丰富多彩的实践平台。实训基地成为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实践教学与培训中心,将这些艺术教育软、硬件手段的结合,提高艺术教育实训水平,为培育较高人文素养的人才打下良好基础,实训基地建设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完善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的硬件设施,包括舞蹈房、乐器、书画工具、陶艺工具等相关设施设备,多媒体报告厅、演出排练厅、模拟演播厅等场所都是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基础设施的物质保证与必备条件。注重营造、丰富学生课外生活的艺术氛围,在校园的教学楼、道路等公共场地或者场所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艺术教育宣传,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艺术氛围中习得艺术知识,提升艺术修养。通过对基础设施的改善,公共艺术教育的总体质量与实训效果将得到提升,学生将更积极地学习人文艺术。高职院校管理者应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规范设立公共艺术教育专项基金,对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教学设备、教学场所等方面进行投入,保障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扎实稳步发展。2.重视“双师型”教学队伍的建设。高职院校要制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采用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艺术教师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来校任教,实践经验相对薄弱,与社会部分脱节。对此,高职院校应制定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培养计划,注重公共艺术教师的实践锤炼,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梯队培养,达到提高教师队伍实践教学水平的目的,确保教师走在美育教育工作的前沿。主要可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现有艺术教师开展人文与艺术素养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社会艺术实践;第二,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激励机制,促进“双师型”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为教师全身心投入公共艺术教育中提供良好的环境;第三,做好公共艺术教育兼职教师的队伍建设,建立稳定、水平高的公共艺术教育兼职教师队伍。3.强调网络平台在公共艺术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在互联网时代,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应与时代同频共振,“依托网络平台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学”,因为其具有快捷、高效、方便、重复观看等特点。一方面,艺术教师可在微课、蓝墨云、中国大学MOOC(慕课)等网络平台进行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富于青春活力的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强,掌握新媒体的能力较快,可以很快通过手机客户端的相关软件学习老师传授的艺术知识。另一方面,充分运用学生经常使用的微博与微信等新媒体进行艺术传播,以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方式推送优秀的艺术作品,对网络平台中的文学、绘画、歌曲、微电影等人文艺术作品,特别是经典的艺术作品要积极转发并做评论。高职院校管理者要积极引导,提供机遇为推进传统文化艺术与网络文化艺术有机的创新性融合,鼓励广大师生自主的创作网络作品、传播优秀的艺术作品。

三、公共艺术教育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模式

高职院校管理者应积极关注社会公共艺术教育资源,如音乐中心、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艺术设施以及文化艺术表演团体。社会公共艺术的资源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准,如果将其引入公共艺术教育的校外实践,使学生有机会在社会活动中参与艺术实践,学习效果将变得高效直观,课堂中模糊的知识概念转化为现实,学生对艺术认识由此达到质的飞跃。为了更好地拓展高职院校艺术实践平台,公共艺术教育校外实践基地需要重视以下三种模式:1.校企合作模式。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整合优质资源,共建公共艺术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满足学生不同类别、不同层面认知的需要,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训,是为了提前让学生了解他们将来从事的行业并热爱行业。首先,学生通过实训了解企业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积累社会经验与践行艺术素养。例如,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组织学生到南京地铁进行实地考察学习,了解南京地铁文化(如珠江路糖果车站名称来历)与发展历程;在高铁站实训时,学生对于高铁候车厅的空间设置、商品的展示设计等方面有直观认识,尤其是“158”雷锋服务站的实训,服务老弱病残等重点旅客,是学生理解与践行人文关怀、体现自身人文素质的机会。行业规范与艺术知识两者相融合,社会经验与艺术素养有所提高,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综合素质得到社会与行业认可。2.校政合作模式。与政府合作开展艺术实训,高职院校应坚持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指导思想。第一,“请进来”是将一些参与政府艺术普惠项目的著名国内外艺术家和学者、拥有专业素质的表演艺术团体邀请到高职院校中来进行授课或展演,通过理论授课、艺术示范、艺术作品鉴赏、艺术演出等,将艺术知识、美育观念有机地贯穿公共艺术教学全过程,推动公共艺术教育发展,陶冶学生情操,增强美感体验,培养其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如“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国家重大纪念日主题展览活动等,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可以此为主题展览提供展出场地,通过这些机会激励青年一代承担立志报国的使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加强爱国主义意识。第二,“走出去”就是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将本校优质的艺术团体或节目推向社会,这是开展艺术实训的一种手段。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政府组织的各类主题艺术活动的机会,如文艺会演、艺术展演、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成果展等,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这需要高职院校树立品牌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培育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项目,既能为学生提供更高端的艺术实践平台,同时也是展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水平的重要方式。3.校校联合模式。高职院校可以“通过互相合作、共享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或资源,共同提高公共艺术教育水平。”一方面,校际之间可以交换利用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进行实训,形成校校的实训基地,校际之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另一方面,校校之间可通过艺术联合巡演等活动促进公共艺术教育的交流,如交通运输类职业院校的“公铁水”艺术教育成果展巡展,借助学校之间的文化交流趋势和平台以丰富,提高公共艺术教育实训的内容和质量,检验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的水平与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紧紧把握校内、校外两个方向,公共艺术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艺术教学质量与艺术素养,促成学校艺术实训特色的形成。高职院校要根据国家政策、社会需求等情况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利用力所能及的艺术教学社会资源,将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作为职业技能教育之外的一项重要的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重庆.对我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思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7

[2]吴学敏.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理念与策略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3]杨彦宝.农林类院校公共艺术教育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教育基地范文篇6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影响范围,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等十部委《关于加强和改进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的意见》和自治区党委印发的《广西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细则》的精神,特制定我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管理办法:

一、工作职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要主动接受和争取上级考核单位的监督指导,由局(馆)长任责任人,安排专门领导负责基地教育工作,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纳入领导的议事日程和本单位工作规划之中,编研利用处负责教育基地的具体工作。

二、主要任务:发掘馆藏档案史料,用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料面向全区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史为鉴,鉴往知来”。

三、采取的形式:教育基地要采取实物、照片、图表、声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展览、知识竞赛、入队入团仪式、讲座、征文、播放记录片等活动,积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对青少年进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

四、基地要有档案史料陈列室和教育活动场所,内部环境整洁优美,工作人员素质良好,做到完备的场所、基本的设施和良好的管理。

五、基地要有一套介绍基地教育内容和反映基地全貌的文字、画册、折页或音像资料,设有参观导游图、标志牌、观众意见簿等。

六、配备讲解员1-2名,要求口齿清晰、讲解流利、仪表大方、举止得体、服务耐心周到,对不同对象、不同年龄的参观者提供分层次的免费讲解。

七、基地管理人员要对每次宣传教育活动进行周密的安排,如展版、展品的摆放、清点、收藏以及日常宣传品的保护等。

八、基地要配足安全保卫人员,参观安全有保障,档案史料保护做到位。

九、抓好档案史料的征集工作,有一定数量的展品,包括文物、图片、史料、陈列文字说明等,丰富展出内容。

十、有科学的发展计划及工作思想,每年从档案业务经费总额中抽出一定资金投入到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使这项工作保持经常性。

教育基地范文篇7

为进一步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学用工作,实现学习与应用的有效衔接,切实增强党员素质和群众致富能力,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建立一批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开展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着眼于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依托远程教育站点的建设和远程教育学习培训的开展,建立一批有一定针对性承担不同培训实践任务的教学实践基地,实现所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习应用效果。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农民群众致富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建设标准

一是要有一定的产业特色。各镇乡(办事处)要结合本地实际,围绕工农渔业产业发展状况,选取具有产业特色,发展前景广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点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并且所选的点要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

二是要有良好的教学环境。所选基地要有一定数量的实习项目,能进行一些专业研究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等,能完成所承担的教育实践任务。同时其所在地的远程教育站点要做到设施配备完善,场所建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管理人员操作熟练等要求。

三是要有统一的基地标牌。教学实践基地要结合远程教育和基地内从事的主要产业活动制作合适的标牌,如“**县文旦种植教学实践基地”。制作的标牌要符合远程教育VIS视觉识别系统(标牌由县远程办统一制作)。同时可配有基地创建的基本情况,从事的主要产业,基地所发挥的效果等相关的文字记录及介绍。

四是要有相应的教学队伍。县里将依托各级政府涉农部门和党校、电大等相关力量,从教学科研人员、农业科技人员、科技致富能手等方面专业技术人员中组建专家团。通过教学辅导专家团,开展送教下乡、函授辅导等教学活动。各镇乡(办事处)要配齐配强站点操作管理人员队伍、教育辅导人员队伍、农业技术辅导人员队伍等,确保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同时有专人对所学内容进行辅导和操作示范。

五是要有科学的教学计划。要结合本地情况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学习,要根据节目播出内容,结合本地党员思想实际和群众的生产生活实际,按时组织不同对象,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学习。要注意了解党员干部群众的需要,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增强学习培训的针对性、趣味性、系统性。

三、申报要求

各镇乡(办事处)要结合本地实际,选取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有较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点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并认真填写《**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申报表》于4月16日前报县远程办。城关、坎门、陈屿、楚门、清港等地要报二个以上,其余乡镇报一个以上。县远程办将根据各地推荐上报情况进行考核验收。最后,由县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领导小组综合有关情况进行研究,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授牌命名。

教育基地范文篇8

关键词:残疾人;创业孵化;特殊教育院校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潮流中,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应运而生。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是指“以培育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为目标,通过搭建创业服务平台,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参与创业赛事和实施创业项目”[1]。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的出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它既是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经济组织,也是一种新型的教育组织。该组织通过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共享服务空间、经营场地、政策指导、资金申请、技术鉴定、咨询策划、项目顾问、人才培训等多类创业的服务,在保障每年800多万普通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普通高校的创业孵化建设如火如荼,快速发展,但承担着培养残疾人成才的特殊教育院校创业孵化机制发展还很缓慢,本文通过开展残疾人(视障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研究,积极探索建立残疾人创业就业孵化机制。

一、残疾人创业孵化建设的必要性

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可补齐短板,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以创业带动就业。在进行中的视障残疾人就业创业孵化状况问卷调查中,有创业意愿的残疾人占91.67%,希望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占83.33%,创业存在的障碍中管理经验不足和资金缺乏占到83.33%,在是否有过创业孵化经历一项中为0。以上数据显示,残疾人(视障生)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还远远落后于普通高校的孵化基地建设,而疾人的创业孵化需求却很强烈。

二、残疾人孵化基地建设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残疾人孵化人数较少和孵化基地建设资金投入较大之间的矛盾突出。现阶段很多特殊学校在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规模方面存在不足之处,通常学校的整体残疾人数是较少的,但是孵化基地的建设投资需求却很高,大部分学校都无法负担起相对较高的资金投入。以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目前在校残疾学生360余人。其中视障学生113名,而学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预算投入需520余万元,而这笔投入需要学校自行解决,以学校目前的财力,无法单独完成此项工作。(二)孵化基地的建设机制不健全。普通高校的孵化基地建设可以吸取政府、企业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并能获得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而特殊教育院校的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在政府和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明显不足[2],企业的参与意愿也较低。得不到政策及资金方面的支持就造成了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面临很大的困境,为其建设增加了不小的难度。由于这些方面的欠缺,导致特殊教育院校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发展滞后,残疾大学生难以享受到社会发展带来的红利,无法享受到国家及政府提供的优惠扶持政策。

三、残疾人孵化基地建设机制的对策措施

(一)多部门联动,合力推进特殊教育院校创业孵化基地建设。为确保残疾人孵化基地能顺利建成,则首先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包括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可由特殊教育院校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给予政策帮扶,让初创残疾人最大程度用好、用活相关优惠政策,享受国家相关补贴。国家和省级残联组织和引导有能力的残疾人创办企业或是推荐有技术专长的残疾人在孵化企业就业,并给予相关扶持。发改、国土、规划等部门结合地区的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快对残疾人孵化基地的审批、建设工作。(二)以点带面,渐次发展。在建立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期间,可先在现有孵化基地中筛选一批前景好,便于残疾人工作的项目或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和创业。适时让这些企业享受孵化单位和残疾人企业的双重优惠,以促进发展,这些孵化基地可以园区形式出现,也可以企业形式出现,分批次、有计划逐年递增,最终在地区中心城区每市应有一至三家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以便于残疾人创业、就业。同时可积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对基地建设方法的学习,去一些建设运行取得良好效果的基地进行参观并吸取其创办经验,及时对创办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改进,以确保其规模能进一步扩大。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运作方式可采用政府主导、社会投资和多元合作等方式。(三)提高融资能力,保障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良性发展。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是一项人才工程,也是重要的民生工程[3],特殊教育院校的孵化基地建设的民生意义更加突出。与此同时要积极探索创业孵化基地的可持续发展,确保其具备较强的生命活力,能长时间开办,进而可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创业及就业机会,同时为社会减轻一定的负担。在政府、各级残联提供的公益性保障资金外,要积极探索市场运作,充分利用和发挥残疾人就业保障政策作用,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支持,实现企业、残疾人、高校等多方受益,从而保障特殊教育院校创业孵化基地的正常运转和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羽,王兵,杨东林.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143-146.

[2]席宁.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模式发展瓶颈与应对[J].商贸人才,2018(10):186-187.

教育基地范文篇9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87周年,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即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在这具有双重纪念意义的历史时刻,我们高兴地迎来了中共运城市委党史研究室、共青团运城市委、运城市军分区政治部、运城市老区促进会联合为我市赵家庄乡新兴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举行授牌仪式。在此,我谨代表中共*市委向各级各部门和各位领导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新兴村党支部、村委会表示热烈的祝贺!

同志们,新兴村地下县委旧址、新兴村革命老区纪念馆是我党在*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保护好旧址、宣传好旧址、利用好旧址是一项具有十分重要现实意义的工作。

去年七一前夕,市委在新兴村召开了纪念建党86周年座谈会暨*市党员干部教育基地揭牌仪式。市政府组成部门和各乡镇主要负贵同志也在县委旧址举行了任前宣誓。去年的宣誓和今天的挂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年一代重温*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铭记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就是要让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行使好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就是要让广大青年充分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不怕艰苦、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为*的小康社会建设再立新功。

今年是我市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的关键之年。年初,市委已经提出全市工作的总体要求,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到更加突出位置,以富民强市为主旋律,以落实民生指标,提升幸福指数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为着力点,以民生为本、民富为纲、民享为先、民安为基、民强为重,紧紧扭住七个“千方百计”不放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要加快发展,离不开各级领导班子的不懈努力,离不开全市5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万多名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此,我对全市党员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提几

点希望和要求:

一、加强党的宗旨教育,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和为民谋利的政绩观,增强公仆意识,自觉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每做一项重大决策,每干一件重要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都要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都要对得起党和人民;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要经常深入基层调研,听民声、察民情、解民意,时刻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长期得到实惠。

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要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党员先进性教育成果,使基层党组织始终保持先进性、充满生机和活力。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开展党建工作,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要高度重视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城市社区党建工作,做好企业、机关、学校党建工作,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要认真做好各个阶层先进分子的入党工作,积极探索党员管理工作新机制、新方法,努力开创基层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三、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各级干部的整体素质。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扩大和发扬民主,一把手要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当好班长,带好队伍。健全完善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具体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成员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更好地领导和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要全面推进目标管理责任制,科学制定目标,严格考核奖惩,逐步建立健全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创造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让那些埋头苦干、政绩突出而不事张扬的干部,让那些德才兼备、勤奋工作、业绩突出的干部,在政治上得以荣誉,岗位上得以重用,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

四、充分发扬优良传统,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充分认识干部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上来,统一到落实民生指标、提升幸福指数上来,统一到建设现代化区域性工贸中心城市上来,转变作风抓落实,集中精力办实事,不断在转变作风中推进发展,在推进发展中进一步转变作风,把全市的各项事业又好又快推向前进。

教育基地范文篇10

为了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推进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20*年省级职业教育专项补助将继续加大对中职省级重点专业、重点实习实训基地和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的支持。为做好建设项目备选学校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的基本条件

(一)省级重点专业

1、专业设置要适应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

2、注重专业建设,专业特色鲜明,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有力度,注重加强产教结合和校企合作,质量和效益比较高,骨干示范作用显著。

3、重点专业在校学生一般不少于500人(个别专业除外),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社会在未来几年有相对稳定的人才需求。

4、专任专业教师不少于6人,90%以上专任专业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具备“双师型”教师队伍。

5、专业实验实习实训条件配套,设备装备水平比较先进。

6、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对学校专业建设高度重视,在政策和经费投入方面支持力度比较大。

7、具有相适应的办学条件。学校发展有潜力、有活力。

(二)省级重点实习实训基地

1、基地建设要适应我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与学校的骨干专业、品牌专业、特色专业相配套。

2、专业实习实训设备总值一产、三产类专业不低于50万元,二产类专业不低于100万元。

3、基地建设坚持通用、实用的原则,坚持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具备加强学生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的基础条件。

4、具备“双师型”教师队伍,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课教师动手能力较强。

5、地方政府及教育部门重视基地建设,在政策和经费投入方

面支持力度比较大。实训基地建设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多渠道筹集建设经费。

6、具有相适应的办学条件。学校发展有潜力、有活力。

(三)县级职业教育中心

1、该县(市、区)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并把县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放到与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

2、办学规模较大。在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加强职业培训,初步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学生人数达1200人以上,取得较明显的办学效益。

3、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和教学实训场所及设备,专业教学和实训条件基本满足办学需要,基本具备“双师型”教师队伍。

4、建立了学生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5%以上,县域内职业教育需求较大,学历教育招生规模持续增加,每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规模大约在2000人次以上。

5、学校建立了家庭贫困学生资助制度,采取多种形式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6、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办学特色鲜明,质量和效益高,骨干示范作用显著。有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专业。注重改革创新,注重总结和提供学校在办学、教育教学、学校管理等方面的经验。

二、申报材料

1、市、县教育局的报告;

2、申报学校“十一五”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3、申报学校的项目申报书和办学情况一览表(表样见附件1、2,填写附件2请参照附件3所列指标内涵)。

三、申报纪律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