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8 16:06:49

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范文篇1

关键词:感恩;家庭;教育;校园文化

一、感恩的内涵及意义

1.感恩教育价值内涵。教育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商品,具有“一人消费会妨碍他人消费”的特征。也就是说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某个人占去了学校的一个名额,那势必会影响到另一个人。教育也有一定私用品的性质,如粮食、电力、用水、医疗服务、国家公园、交通工具、高速公路和航道等。教育也是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个人或私营机构提供的。教育很大一部分是政府建设的,而政府也很可能不收费,但是学校也是有容量的,当一个学校的容量达到极限,别的学生就不能进入这个学校,就不能同时同地使用,所以受教育产生了竞争性,所以每一位受教育的学生都应该怀有一种感恩的心情。

2.感恩教育价值的意义。首先,感恩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当中每个人方方面面都会受到不同人的恩泽,比如领导干部的培养,父母的生育之恩,老师的教育指导等等。感恩教育是一种基础教育,对于家庭、学校、社会而言,感恩教育的价值是无法量化的。感恩来自父母的教育,那就是孝心。感恩来自国家的教育,那就是爱国主义。感恩来自社会的教育,那就是文明。感恩对于一个学生在大学阶段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式有着重要的意义。要成为一个人格完整的人,心理健康的人,就必须学会感恩。

二、感恩教育的内容

1.感恩学会爱的反馈。感恩是爱的反馈,在人类社会生活当中,无论是衣食还是住行,无不渗透着他人的关爱,如果不去反馈就会理所当然的认为这是别人应当作的,从另一方面体现出了认得自私自利的本性。而感恩又是一种教化,需要两方面的,需要教育方和被教育方。教育方就是老师,被教育方就是学生。当今社会中总有那么一些人,总是费尽心思去找别人的问题,去抱怨社会以及自己遇到的种种事情,然而这又是一种恶性的循环。没有一种从自身找问题的眼光和宽容处世的态度。只有感恩才可以使人周围充满爱,才可以让人生的道路越走越宽,成为一个完整的成功的人。

2.感恩的不断升级。感恩分为三个等级,“孝”“义”“忠”,这三个等级是逐渐递升的,其范围也是在逐渐扩大。感恩之“孝”,“孝”对于每个人来说是最贴近的一种感恩形式。它是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感恩形式。传统教育中从小教育孩子孝敬父母、孝敬长辈,是人生当中最有爱的反馈的时期,也是形成感恩状态最重要的关键时期。“义”是以“孝”为基础的。“义”就是孟子所推崇的“仁义说”。“义”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如果在一个家族当中一个人没有“孝”,或者说不讲孝道,那么他走入社会当中一定对“义”有所缺乏。说到这里,感恩的层次等级又进一步上升了。“忠”是感恩的一个最高的层次,通俗的说也就是现代社会的爱国主义。“忠”是一个人对国家的认可。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亲人的“孝”。在社会当中没有“义”字讲,那直接对他谈“忠”,谈爱国那是没有意义的,就如同房屋没有根基,直接要盖空中楼阁那是绝对不会实现也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说感恩要从小抓起,从基础培养,从头教育,这个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3.感恩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感恩的教育是具有普遍性的,其内容也包含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处在社会当中,感恩是无处不在的,爱的反馈也是无尽无止的。目前,感恩教育的重点不仅仅是在学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家庭当中学会感恩,把基础打好,那接下来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三、感恩教育的方法与路径

1.充分认识家庭对感恩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是学生形成感恩教育意识的必要环境条件。家庭是学生的第一生活环境,如果从法律意义上讲的话,家长是第一监护人,父母对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一定要注重家庭对学生感恩意识形成的作用。父母与学生有着最亲的血缘关系,是学生的首位老师。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养成一种感恩的心态,那首要责任是父母要负的。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父母自身的感恩意识比较差,总是要求别人做到什么什么事,而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从来不感恩。比如说有些学生家长看到了别人帮助自己孩子但却没有教育孩子去有一个反馈,去感谢别人,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不懂得感恩的心态。第三是缺少一种感恩的互动,感恩是相互的,不是单单一方面的事情。不仅是行动上有所表现,而更多地是用言传的方式告诉孩子,自己对孩子的感恩,同样也去要求孩子给予大人一种反馈。

2.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大学里面可以通过主题班会、阅读,读书笔记等多方面的活动进行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就学校来说,应当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真正意义上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不是像生产商品一样去对待他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一个以家的文化为主体,多种文化共同发展,丰富多彩的大集体,而不是是学校机械化、工厂化。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学校的一份子,学校的主体。这样学生才能主动的去接受教育,去感恩教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把感恩教育充分渗透到学校的各个角落,把感恩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感受到感恩就在身边,从而体现感恩教育的巨大价值。

3.建立良好的感恩评价体系。只有建立一个良好的感恩教育价值评价体系,才能更有力的去实践感恩教育。对正能量的英勇事迹要加以推崇,组织学生学习,对不懂感恩的反面典型要给予道德上的谴责和法律上的制裁。在建立评价制度的要实践放到首位,既要有物质奖励也要有精神鼓励。充分利用好这一健全的评价体系并且要为感恩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从而为感恩教育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门兆红.浅谈高校感恩教育[J].科技探索,2011(9).

[2]陶志琼.关于感恩教育的几个问题的探讨[J].教育科学,2004(8).

[3]张桂权.感恩意识与感恩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4(1).

教育价值范文篇2

关键词:幼教;素质;玩耍

1引言

对于一个人正式的教育就是从幼儿园开始的,这是我们对一个人开始正规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道德底线等方面的教育,这是我们对一个人开始正式进行社会生存技能的培训。因此可以看出幼儿教育在教育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很多的家长也把孩子的起跑线人为的设定在这个地方。由于社会上“双独”的宝宝越来越多,一个孩子不仅是一对小两口的问题,更是幼儿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两个家庭的问题。幼儿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现实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虐幼事件频发,大家关注幼师素质能力建设问题,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人们开始思考怎样对待孩子的教育内容优化问题。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集中到了幼儿教育之中,对于幼儿教育的深层次思考进一步加深,对于其价值思考还是基于对目前幼儿教育现在存在问题的分析。

2幼儿教育的作用

一个人的教育是从幼儿教育开始,它是我们开启孩子学习程序的钥匙,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发育很快,这时候的教育是否得当,对于孩子智力、情商等开发是十分关键和必要的。很多孩子潜能的开发主要源自这个时候的一种教育,只有教育得当,孩子才能更好地开发智力,延展情商。幼儿教学阶段也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快的一个时期,小学前的孩子就具备成人一样的大脑,这时候的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不断提升,对事物具有了自己的一种看法,这是今后一个时期孩子在教学过程中不可弥补的一个教学阶段,一旦错过,将耽误孩子的一生。另外这时候也是孩子感受关怀和爱护的一个关键时期,他们接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们对自己的关心,然后他们也会将这种关心反馈回去,使得他们在感受爱的同时,也学会爱别人,这也是孩子需要在幼儿教育中不断学习的。

3存在的问题

3.1联想的空间受到压缩。三到六岁的孩子的想象力相对人的一身来说,是十分丰富的。而然国内的幼儿教育起步较早,在很多的时候将一些小学知识进一步下放到幼儿教育之中,使得孩子在幼儿园就开始接受一些提前教育,例如小学的英语,数学加减法运算等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给孩子加餐,这也是现在孩子家长的一种心理,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也正是因为这种幼儿教学的小学化发展,使得更多的孩子失去了联想的空间,他们的思想被完全固化,在孩子的眼里,太阳不是一个简单的恒星,他们将给太阳赋予更多的含义,例如太阳是一个蛋黄派,太阳是一个圆圆的饼。如果你问孩子这样的问题,他们会给出丰富多彩的答案,也许在成人看来,这些千奇百怪的答案是很多都是一种无稽之谈,可能看起来都十分可笑,但是这是基于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基础上的一种联想,一种发散思维,但是现在的幼儿教育对于这方面的抑制相对比较严重,对孩子开展了认识教育是基于一种理性化教学手段,没有注重对于孩子发散思维的一种培养,只是粗暴地将认识教育建立在一种成人视角的教学之中,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联想思维的发展。

3.2超负荷的学习压力使得孩子从小出现厌学的苗头。很多家长需要自己的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驱使家长投入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在孩子的教育上,例如给孩子报一个钢琴班,报一个书法班等等,选择双语幼儿园,从幼儿园开始就对孩子进行英语和汉语的双重教育,这种教育的出发点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失去了更多玩耍的时间,需要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学习之中,学习的压力不断增大,但是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处在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更需要的是玩耍的时间,他们在打闹的过程中将学会更多的生活技巧和社会经验。在玩耍的过程中,他们学习起来更加具有兴趣和积极性,这些在正规的教学之中是不可能实现的,很多家长目前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还是一味地进行教育投资,很多孩子周末、寒暑假的时间都被一些兴趣班所填满,被一些特长课程所挤占,久而久之,这种学习压力使得孩子产生一种厌学情绪,不断对学习失去兴趣,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更加没有积极性,对于学习的抵触情绪不断提升。因此,家长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将适得其反,兴趣班没有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效果,反而使得更多的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

4促进发展的建议

4.1加强幼师素养培训。幼师队伍建设是现在幼儿教育的主要力量,只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幼师的知识能力,提振她们的素质教育的意识,才能不断加强她们在工作中更好地服务现在幼教事业。一方面加大对于在职教师的业务技能培训,加强他们知识结构和能力,另一方面,在新鲜血液注入中,需要进一步提出对幼师培养的整体方案,引入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方式,使得这些准幼师们更好地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知识,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需要升级更新,适应现在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幼师队伍不断得到优化。

4.2教学理念贴近幼儿教育的实际需求。玩耍是幼儿的天性,桌子对面的教育对于这个时候的孩子相对有点严肃,而且有点早,需要不断拓展在游戏中的教育,孩子对于玩耍有着天生的兴趣,在玩中探索认识,能力创新,思维发散的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5结语

教育价值范文篇3

一、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1.教师的素质偏低。幼儿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不仅要有专业的文化素养,还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更重要的是要有耐心,要起到对幼儿的引导教育作用。但是实际上大多数幼师都是一毕业就工作,不仅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也缺乏专业的素养。近几年,社会新闻经常报道幼师虐待儿童的恶劣事件,不仅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影响,而且对幼儿的身心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这些现象的出现都是因为教师自身的素质低,道德品质差,而岗前又没有接受良好的培训,所以,才会做出令人气愤的行为。2.教学方式不恰当。幼儿的心智并不成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都比较弱,因此,不能像对待小学生一样对待他们,也不能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而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开设的课程远远超出了幼儿所能承受的范围,甚至达到了小学的标准,这是不合理的,甚至会起到反效果。幼儿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对他们的教育要区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幼儿教育的关键是保证他们的身心健康,而不是大量的知识摄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分清主次,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学习压力。3.教育资源分配不合理。近几年,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动,给城市带来一定就业压力的同时,自然也带来了教育的压力。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本来就比较短缺,在这样的条件下,压力就越来越大。资源分配也明显不合理,国家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城市幼儿教育上,忽视农村的幼儿教育,这就使原本薄弱的农村幼儿教育雪上加霜。4.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幼儿教育教师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对他们的要求也是严格的。实际上,现有的幼儿教师普遍都是专科学校毕业,专业知识比较薄弱,没有教育幼儿的经验。在教学中,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需要教师去耐心教导,而实际上大多数幼师的能力有限,没有充足的教学经验,教学手段也很单一,不能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质,因材施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幼儿的发展。

二、提升幼儿教育的策略

1.教师要满足幼儿的学习愿望。幼儿的年纪都比较小,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很好奇。他们的思想就像一张白纸,对于他们提出的任何问题,教师都不应该感到奇怪或者觉得问题过于简单没有意义,要耐心地进行解答,满足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因此,教师不能忽视他们提出的任何一个问题,因为也许其中蕴含着他们的某种潜质,一旦被发掘,将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教师也不要随便批评他们所犯下的错,那样不仅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也会打消他们学习的积极性。2.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学习。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爱好和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在学习过程中,有的幼儿接受的程度快,有的幼儿接受的程度慢,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要细心地发现每一个幼儿的不同。有的幼儿在绘画上表现出惊人的天赋,有的就偏爱唱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尊重差异,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个幼儿的潜能,并且将他们的表现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家长一起对幼儿进行教育,这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是很有帮助的。3.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通过组织活动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首先,教师不要限制幼儿说话,要让他们大胆地说、快乐地说,但是不要没有纪律性。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活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语言表达。比如说,讲故事大赛,教师可以安排一些简单、有意义的小故事,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锻炼语言表达的能力。4.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意义。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的培养,而幼儿阶段是习惯养成的最好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在幼儿阶段的教育中,需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各项技能,挖掘他们的内在的潜能。还有一点就是要帮助他们树立规矩和纪律意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旦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将来他们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三、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论幼儿教育的价值

1.幼儿教育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幼儿教育是入学之前的基础教育,直接关系到今后教育的发展方向。幼儿阶段所学到的东西,会对幼儿产生深远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会有一定的引导作用。我国的国民素质之所以偏低,与基础幼儿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很多人认为很多事都是孩子长大以后的行为,与之前的幼儿教育无关。其实,正是因为在幼儿时期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之后才会成为问题学生、问题少年,长大成人之后甚至危害社会。国民素质的提升不是一个人决定的,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只有每个人都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损害他人利益的事,国民整体素质才会提升。因此,幼儿教育作为启蒙教育,既是基础又是关键,对提升国民整体素质有重要的意义。2.幼儿教育能够促进妇女就业,提高家庭生活质量和保障家庭和睦。幼儿的身心健康是保证一个家庭幸福和谐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孩子的成长,孩子的身心健康成为教育的关键。很多妇女为了孩子放弃了事业,全身心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因此,提升幼儿教育能够将妇女从家庭生活中解救出来,解决后顾之忧,安心工作,使越来越多的母亲在产假之后继续工作,并有机会参与教育,学到更多的技能,改变妇女的家庭地位,能够经济独立,提升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同时良好的幼儿教育还能有效改善和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能力与亲子关系。很多家长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对如何教育孩子经验不足,没有正确的教育手段,反而会对幼儿教育起到反效果,影响幼儿今后的发展。因此,良好的幼儿教育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同时,能够改善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改变家长的教育理念,促进家庭和谐。很多家庭在幼儿成长后期会出现很多的矛盾,都是因为之前没有做好幼儿教育工作。3.幼儿教育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很多幼儿由于出身和社会环境的原因,一出生就会有心理不平衡的感觉。但是幼儿时期的他们,大脑发育尚未成型,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因此,良好的幼儿教育可以打消他们对社会、对家庭的不满,以积极、健康、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未来的生活,长大之后减少社会犯罪,提升自我价值,帮助这些儿童在认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促进社会公平。4.幼儿教育有利于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科学研究表明,幼儿时期不良的环境和习惯会影响幼儿的大脑结构与发育水平,使幼儿表现出反常的社会行为,这种行为甚至会影响其整个青春期的发展,严重的会诱发犯罪。而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建立健全的人格,改善幼儿早期的不良行为习惯,提高幼儿的社会性和自控能力,降低之后犯罪的可能性,减少社会危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5.幼儿教育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初级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幼儿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其今后的发展,关系到入学后学习的质量。很多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是在幼儿阶段养成的,因此,幼儿阶段的良好教育能够帮助幼儿今后的学习,为其今后的就业增加一份机会。前期的幼儿教育是投资最小的教育,但是未来的回报却是巨大的,在幼儿阶段培养的人才今后可能为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财富,带动经济的增长,增加财政与税收收入。因此,良好的幼儿教育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结语

教育价值范文篇4

首先,马克思主义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压迫并反应了人们对自由的渴望,它以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而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但是,马克思主义是从国外传来的,马克思主义要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必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和中国的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各个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把中国的文化和思想融于马克思主义中,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了我国的实践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从而成为我国的主流文化,统领了其他文化的发展。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盏明灯,给中华儿女建设祖国指明了方向。这个共同理想,昭示了我们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对《礼记•礼运》篇描写的“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继承和发展,在“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里,人们各尽其能,为社会劳动,生产成果和社会财富均为社会成员所共享,也就我们希望实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景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跟古代“大同”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第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一种全新诠释,是本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过程实质上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文化的重要特征就是它的民族性,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支柱,是“维系全民族共同心理和共同价值追求的思想纽带,是焕发人们为共同理想而奋斗、让中华民族秀甲于世界之林的精神源泉”。“天下统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等观念激励着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近代文化以变革社会为主题,呼吁“改造国民性”,“陶铸国魂”则体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特点。当代提倡保家卫国、坚决维护祖国领土完整、提倡发扬传统民族文化等也是对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的深化。虽然,时代赋予了爱国主义新的内涵,但是,其内在的核心没有变。

第四,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也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继承和保守的一面,但是革新的思想在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只有在不断革新中,中华传统文化才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推陈出新,才能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国际发展接轨,才能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儒学文化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契合了改革创新的时代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突出了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是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创新。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日益巩固和发展,我国看到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从而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对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第五,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人们判断道德行为提供了基本准则,属于道德的范畴。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最大特色,其中,儒家提倡的惩恶扬善、言而有信、仁政爱民等都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爱国、诚信、勤劳、勤俭、团结、等观念都是民族思想的闪光。而崇尚科学的风尚则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仁人志士的追求和理想。因而,传统文化是“八荣八耻”重要的理论渊源,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创新和发展。

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必要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而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集散地,承载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双重使命,因此,高校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显著提高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了人的全面发展,显著增强了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先进文明成果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和主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必须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高校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理解与吸收,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二)大学精神的塑造需要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教育部长袁贵仁曾指出,“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即文化。大学的教育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大学传统、大学精神,实际上是大学的文化传统、文化精神。”在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003年度学术年会上曾对“大学精神”做出过这样的阐释:(1)大学精神是大学理念的支柱,是一所大学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活力的源泉和动因,是一所现代大学凝聚力、生产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因;(2)大学精神实质上是大学人的精神,是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而追求真理、探求新知、勇于创新的精神;(3)大学精神是一所大学整体面貌、水平、特色及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的反映,是学校师生需求、理想、信念、情操、行为、价值和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是一所大学的支柱和灵魂;(4)大学精神,作为一种动力源泉,是一种无形资产;大学校风、教风和领导作风,均是大学精神的具体体现。综观以上表述,大学精神可以概括为这样三个方面:第一,自觉的学术精神;第二,永恒的道德精神;第三,敏锐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包含了这三方面的内容。因此,大学精神的塑造需要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当代大学生具有科学的指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资料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的是隶属于这个阶级的。”因而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它是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其他阶级渗透,进而形成全社会的主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人的意识,是一种进步意义的文化。它引导了人们的正确、成功的实践,符合了社会文明的进步、前进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彰显出了巨大的精神动力,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人们思想文化水平的提高,从而成为当前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认同。当代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思想意识都趋于成熟与定格。

(四)高校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阵地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强调:“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要积极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还曾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作为引领和传播社会文化的主要场所,肩负着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双重使命,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因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校的应有之义。而大学生作为高等院校的主要群体之一,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对于我国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进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措施

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在这里,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首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又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正确的方向,也从内容上规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范围。目前,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存在着这样的现状:要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认识不够全面,甚至有的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什么都不知道;要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只停留在理论层面,不能落实到他们的生活和实践中去。因此,系统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涵和实质讲通透,这对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对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承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的建设中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要载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一个以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为指导的高校校园,必定是一个发展向上的高校,如果一个学校没有传承社会主义的文化精髓,那么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就不会是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这就要求高校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通过宣传橱窗、广播、校报、文艺表演等方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达到知、情、意、性、行的统一。

教育价值范文篇5

关键词:素质教育;舞蹈教育;教育价值

关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与推广,是新时期下教育体制改革发展的客观内在要求。诚然,伴随知识经济时代所带来的愈发严峻的竞争压力,重视素质教育,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教育教学发展核心,进而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已然成为了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头等大事。毋庸置疑,教育作为新世纪人类文明与进步的最强音,如何充分体现教育价值,如何更好践行科教兴国战略,挖掘素质教育所需的教育本体价值内涵必须摆在第一位置。作为素质教育形式及内容呈现的舞蹈教育,既兼顾了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德、智、体、美教育功能,又宜于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而这种多元化的教育功能优势,不仅远胜于其他艺术教育的教育价值功能呈现,更契合了新时期素质教育全面普及工作的开展和实施。鉴于此,着力舞蹈教育功能价值研究,并将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具备重要的现实和长远意义。

一、发展人格,完善情操,育德育人

教育的诉求和目标是为了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溯源素质教育对于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五个层面的素质要求不难发现,这种基于受教育者综合能力提升的着力点,恰恰是为了其素质的全面提升,进而为国家培养综合能力优秀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纵观舞蹈教育的德育功能来看,其教育价值中秉承了对艺术教育终极目标的诉求,即发展人格,完善情操,直指人的精神世界追求完美,进而实现育德育人(朱文萍.《论舞蹈在素质教育中所起的作用》[J].戏剧之家,2016(16):213.)。艺术教育重在对本性的追求,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其超强的感染力特质,不仅富含了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而且对于个体的心理及思想道德培育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具体而言,其一是受教育者通过认知和理解舞蹈理论知识,以及对具体动作的领会,可以培养其健康向上的良好心态;其二是受教育者可以从舞蹈教育中汲取更多相关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富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舞蹈艺术,进而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其三是通过潜移默化的舞蹈排练和学习,受教育者可以进一步体悟到合作精神、集体精神,对于培养其自制力意义重大;其四是通过舞蹈练习还可以有效培养受教育者的细致观察力、敏锐理解力,以及认真负责、坚强意志、吃苦耐劳的态度和精神。显然,对于上述个体品质素养的要求,便是艺术本性对于舞蹈教育价值的要求,且这种基于艺术本性的终极目标诉求,无疑强烈地表达了对于发展人格、完善情操的关注。

二、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创造思维

毫无疑问,心理学研究视角中关于人类智力因素的能力阐释,主要集中于对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等的能力认知。结合舞蹈教学的教育功能来看,教育所关注的培养内容,可以通过有效的观察、注意、模仿、交流、合作、表现以及能力内化,最终成为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助力(吕艺生.《舞蹈,面向全体学生》[N].光明日报,2016-7-12.第015版)。显而易见的是,舞蹈教育中关于知识积累、智力开发、思维创造的教育价值实现,就是一个有机整体,而结合当下国人创造性素质缺乏的客观现实,立足舞蹈教育培育人的创造性思维具备前瞻性。不仅如此,结合医学研究还可以发现,舞蹈教育更利于人类右脑的开发,这种以智力和创造力为关注的形象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激发受教育的自身潜能。显然,舞蹈教育虽然仅仅只是艺术教育的一种,但其对个体的素质和能力培育过程,是关注到了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模仿力、感受力、表现力以及理解力等多种能力要素,而这种对于综合能力的关注度,是其他教育形式所无法比拟的。综述来看,将舞蹈教育称为综合性强的艺术教育恰如其分,其不仅培养了受教育的智力,而且在其能力构成要素中,也着力于个体的创造性思维,尤其对于受教育而言,他们可以将知识积累更好地运用于实践,并内化为自身素质和能力。事实证明,舞蹈教育所关注的审美能力以及对于创造思维的诉求,不仅契合素质教育对于个体全面发展的要求,而且对素质教育的更好实施同样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

三、强健体质,锻炼意志,提升信念

毫无疑问,素质教育对于个体的体质及意志要求同样是个体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从舞蹈教育的教育功能来看,其教育价值是契合素质教育理念的。显而易见的是,舞蹈教育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受教育者的形体塑造,尽管从表面看只是关注到了个体体质的锻炼,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讲,体质锻炼与自身的心理意志有着不可割裂的内在关联,即若缺失足够的心理支配能力,缺乏意志和信念支持,那么个体的体质锻炼无疑空有其形。因而,舞蹈教学在其教育功能中,并非仅仅强调个体的体质锻炼,而是更为关注个体的身心全面发展,换言之,就是要做到灵与肉的结合,在体质锻炼中,锤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信念,进而实现身心合一。具体到舞蹈教育的教育价值不难发现,其一是通过舞蹈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受教育者对于身体力量的把控,以及柔韧性、灵活性等个体体质的锻炼和提升;其二是通过形体塑造所呈现出的个体强健体质,在无形中不仅表现得韵味十足,而且还可以极大增强个体的气质,这对于提升个体精神面貌具有积极促进作用。由此不难发现,个体在通过体质锻炼的同时,同样可以收获到精神、气质以及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综合提升,这对于提升个体信念意义重大。

四、情感宣泄,感知美育,健康身心

从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来看,受教育者在进行舞蹈教育过程中,伴随音律所呈现的动作,既包含了其精神美感的体验,又兼顾了其生理愉悦的享受功能,而这种身心结合所表现下的种种体验,对于个体幸福感的获得无疑是最真实的。可以说,对于每一位舞者而言,他们情感宣泄的最佳方式,就是将自身置于音乐与律动所建构起的美妙精神世界中(吕静.浅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J].艺术品鉴,2016:283.),而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当舞者置身于此时,其机体活力不仅会得以极大提升,而且在情感高潮中更利于其感知美、体验美。毫无疑问,美的欣赏和创造是相辅相成的,尤其对于舞蹈教育中的受教育者而言,他们对于美的创造来源于全身心的对于美的体验和感受,而创造的实现更离不开其情感宣泄的氛围营造。毫无疑问,舞蹈教育中关于美育的价值,就是一种理想,一种情操,一种素养,一种发于内在的品质呈现,这种种对于美的解读,对于个体的全面发展无疑极其重要。回看素质教育对于美的要求表达可知,其所要求的个体之“美”,是内外兼修的综合体,也就是说,不仅要求个体会发现,会体会,而且还要学会和懂得如何去欣赏,去创造。因而,舞蹈教育中的美育价值与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统一的。综述而言,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关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个体素质要求,是新时期下教育事业核心发展理念的最直观表达。因而,对于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和实施,对于更好培育国家建设和发展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如何推进和落实极为关键和重要。结合本文研究情况进一步分析,舞蹈教育不失为当前素质教育全面推广和实施的最佳途径。就其教育价值而言,其一是德育层面上,舞蹈教育体现了发展人格、完善情操、育德育人的价值功能;其二是智育层面上,舞蹈教育体现了积累知识,开发智力,创造思维的价值功能;其二是体育层面上,舞蹈教育体现了强健体质,锻炼意志,提升信念的价值功能;其四是美育层面上,舞蹈教育还进一步体现了情感宣泄,感知美育,健康身心的价值功能。因而,本文研究认为,新时期下素质教育的全面普及工作,必须要关注到舞蹈教育功能的多元化优势,在展开关于舞蹈教育价值研究的同时,立足于实践,真正促使素质教育与舞蹈教育的有机融合与健康发展。

作者: 刘娉婷 单位:成都市文化艺术学校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面向全体学生[N].光明日报,2016-7-12(第015版).

[2]吕静.浅析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J].艺术品鉴,2016:283.

教育价值范文篇6

家庭是爱的摇篮、时代在发展,现代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不需要照顾弟妹,没有机会去关心呵护比自己更小的孩子,家里好吃的好玩的都独享,不知道谦让,在家里地位是重中之重,祖辈、父辈的爱都集中在他们身上,爱只需吸纳而不需要付出。去年,经过调查发现,仅在农村家庭中就有60%的孩子不懂得体谅父母,近55%的孩子随便乱花零钱,不珍惜父母们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粮食和血汗钱。针对此现象我们可以开展一个“说好几句话”的活动。第一句:每天早晨起床后:“爸爸妈妈,早上好!”第二句话:每次上学离家时(或进校门时):“爸爸妈妈,我上学去了,再见!”第三句话:每天放学回到家里:“爸爸妈妈,我回来了!”第四句话:每天晚上睡觉前:”爸爸妈妈,晚安!”通过这样一个活动,有力地培养了孩子尊敬长辈,礼貌处事的态度,同时曾进了孩子与大人之间主动沟通能力,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感受到了家庭的温馨与谐和!

二、以爱为本,体验老师爱的真诚

幼儿的心灵干净得像张白纸,但是她们也是有自己一套判断标准的,只有教育者的真诚才能感染幼儿,、耐心教育,讲究艺术,是养幼儿良好社会性行为的有效途径,在要求幼儿做什么,不做什么,常会发生“危机”,即幼儿任性,无理取闹等,这就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耐心地教育。说服并不等于说教,向幼儿一本正经地说大道外,幼儿不爱听也听不懂,要使说明有成效,就需要讲究教育艺术。幼儿是他们自身情感的主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会表现在脸上,在正确耐心的教育下,幼儿可以逐步做到情绪稳定,并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境。有些不耐心的老师遇到孩子闹脾气就束手无策,甚至打骂孩子,将问题推给孩子家长,这都是不正确的、孩子想得到的是真诚,他们有时对老师的尊敬大于对家长的服从.老师与幼儿间的问题一旦交给家长,孩子便不再信任老师,产生恐惧老师的心理,那教育工作就真的失败了,也许孩子的性格也会从此扭曲,变得胆小怕事!凡为教育者皆知“教无定法”,教育学生不能搞翻版,要因人而异。我在幼儿教育工作的实践中深切体会到,除了“教无定法”外,还应符合幼儿教育特点,做到“教无定时”。幼儿的生活即课堂,学习、玩耍无明显界线,学也是玩,玩也是学。因此对婴幼儿的教育应针对具体情况,灵活安排时间。幼儿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幼儿的兴趣是丰富广泛的,幼儿的好奇心是永无止境的。因此对幼儿的教育应随时随地进于;,而不受时间限制。只要幼儿感兴趣,就应及时利用他们的求知欲、注意力,让其感知、理解和记忆,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组织幼儿户外散步时,我经常引导幼儿注意周围所见事物,进行认知教育,遇到年长者,让幼儿说:“爷爷好!”、“奶奶好!”,进行礼貌教育;有时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感知活动,有些东西可以让幼儿摸一摸,闻一闻,加深感性认识。随机应变地进行补充、扩大教学内容,多渠道,多方位地进行教育。

三、以爱为本,体验自然爱的真挚

教育价值范文篇7

在社会生产力合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使得人们的工作时间有效地缩短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如何充分的发挥闲暇时间,各种休闲话题和休闲生活方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这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上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不相配套。因此,本文将从闲暇体育教育的内涵着力点,就如何实施闲暇体育教育做出分析。

1.闲暇体育教育的内涵分析

在教育学理论中,闲暇体育教育指的是,人们有目的的在闲暇时间从事的体育教育活动。如何获得学生闲暇体育教育效果,要通过合理地进行闲暇体育教育目标的确定、教育方法的选择。由于进行闲暇体育教育落实是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影响的,因此在进行这一教育活动的时候,要更多的重视学生内在因素的确定,落实闲暇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自我判断能力发展的功能。

鉴于闲暇体育教育的功能,在现代教育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进行闲暇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体进行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首先,闲暇时间人们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的生命质量,因此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决定意义,这就使得拥有自由时间的人们,成为了闲暇体育教育的主体价值对象,也是现代体育教育对象的价值取向。其次,人们要从小就要获得优秀的闲暇体育教育,掌握在闲暇中促进个人发展和生命质量提高的知识和技能。

2.实施闲暇体育教育的意义

我国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对中小学生进行的减负,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把学生失去的闲暇时间或者闲暇体育教育寻找回来,给学生以财富般的自由支配的活动时间;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以实现学生的社会性和发展的历史性的有机结合。教育对象素质充分发展的内涵,也包含着教育对象的审美能力和意志品质的发展。个体的闲暇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是塑造一个人的个性的重要条件。正是在这样的认识下,相比学校体育课堂上的封闭式教学,具有业余、课外体育活动的闲暇体育教育活动,是实现和促进教育对象,全面发展他们的个性、技能、优势的基本保证。

3.研究和落实闲暇体育教育的措施与原则

3.1制定闲暇体育教育的政策法规

目前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落实的过程中,例如课外活动等形式知识学校教育与体育健康课程的延伸与补充,对于有目的有组织的闲暇体育教育目标,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闲暇品位、闲暇行为习惯、闲暇价值观念等。因此,如何构建闲暇教育教学结构,适于马克思主义高质量闲暇社会的理念。可以从闲暇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闲暇态度、社会性闲暇行为和闲暇价值观着手,给予学生发展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提高学生在闲暇体育教育中,实现自我修养和各种闲暇决断能力的发展,通过对人的发展的更高目标的认识,提高个体在从事闲暇活动时的愉快体验。

3.2全力开发闲暇体育教育资源

要通过各种社会力量的动员,进行闲暇体育资源的开发,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闲暇体育教育制度,全面拓展当前已有的闲暇体育教育机构,比如,各种以成人体育教育培训、老年体育教育培训的教育部门;以学校体育教育为主的各种课内外组织形式,以各个社区为中心的各种综合教育服务部门;社会以及各个单位举办的闲暇体育教育组织活动等。学校在举办和开展闲暇体育教育活动的时候,要承担两个方面的任务,首先要把学生主体价值的开发,学生社会行为的规范进行全面的分析;其次要在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现有闲暇体育教育资源的开发,提高学生良好的闲暇价值观和行为活动的方式。

3.3开展闲暇体育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在进行闲暇体育教育的落实和开展时候,首先闲暇体育教育的设计和落实安排要坚持系统规划,科学的安排。其次根据当前我国学校体育身体素质达标教育模式的影响,学校在进行闲暇体育教育时候要实现对三个群体的关注,即让大部分学生体验闲暇体育带来的乐趣,大多数学生具备实际意义的闲暇时间,大部分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闲暇态度、价值观念以及活动方式;再次,闲暇体育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新能力为主。根据个性发展、特长增进的原则来进行涉及,以更好地实现闲暇体育教育组织的优化,帮助每一个教育对象发展更为明显的个性、特长等,借此来提升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和观念,从更为科学的角度追求闲暇体育教育的意义和内涵价值。

教育价值范文篇8

关键词:教学价值;程序设计;愿景

1引言

教学是一种具有价值负载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价值可以从个体与社会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以个体为主体的教学价值是指主体的教学需求经过教学过程得到满足,从而形成的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利益关系,这里的客体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师生的内心世界等;以社会为主体的教学价值是指社会从教学活动中获得的利益。多元性是教学价值的主要属性,不同历史阶段、不同教学主体、不同教学环境甚至教学主体的不同需求等都决定了这种多元性属性。教学价值的任何一种取向都不能成为教学活动的唯一目的。

2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

1981年,在洛桑举行的第3届世界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上,A•P•Erhov(伊尔肖夫)在其报告“程序设计——人类的第二文化”中提出了“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的观点。伊尔肖夫指出,在现代,人们除了“必须具有的读、写、算传统意识和能力外,还应具有程序设计这种第二种文化”。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程序设计实质上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指计算机程序设计本身;第二层是指有序地安排现实生活。然而,人们对程序设计往往只有狭隘的第一种认识,并没有真正意识到“人类生活在一个程序设计的世界中”:社会的组织结构、知识的学习方法、科学的探究发现等都是面向程序的,甚至平常我们做事时也不知不觉地把事情分成许多小步骤,然后再按步去完成,正如编程时总是将大问题分割成小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时相对独立的模块,然后一个模块一个模块地解决一样。这种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思维和方法可极大地培养学生的生涯规划能力和生存能力。但是在程序设计的教学活动中,人们往往带有强烈的唯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倾向,更关注的是程序设计课程中复杂的知识与技能,这种唯技术中心的教学完全忽略了对主体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工作中,人们善不善于编排与执行自己的程序,是能否高速有效地完成任务之关键。我们理应将程序设计的结构化思想向人类生活作深层次的迁移。帮助学生培育一种程序设计意识与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生活算法”应贯穿在程序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总之,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应该有两个很重要的方面:技术取向的教学价值和大众文化取向的教学价值。因此,程序设计课程应包含技术取向的内容和大众文化取向的内容两个方面,轻视任一方面都是片面的。

3程序设计课程愿景

课程愿景代表了课程想要达到的目标。程序设计课程的愿景是这门课程教学价值的实现。引入愿景式的思考方式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程序设计的教学价值。3.1人文愿景。课程的人文愿景是指知识要摆脱技术的约束,在对课程知识的领悟、课程评价手段等方面,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感受到课程知识的生动与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到遨游在课程知识海洋中的自由与幸福。当确立了这样一种主体与课程之间的关系时,课程才能真正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生活的资源。程序设计课程的人文愿景要求我们应不受限于编程语言和高质量的程序,偿试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语言,努力挖掘程序设计知识内在的思维与美学价值以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同时感受到程序设计的美,体验到学习程序设计时的愉悦。3.2文化愿景。任何教育总是在追寻一定的文化愿景。课程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是文化造就了课程,因为文化作为课程的母体决定了课程的品性,如果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另一方面是课程在形成、精炼着文化,因为课程作为文化发展的媒体或手段为文化的创新与增殖提供了机制,若离开课程,文化会成为一潭死水而最终枯竭。程序设计课程的文化愿景第一要关注优秀文化的发扬光大和传承;其次要加大各国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文化之间的交流。3.3生态愿景。课程的生态愿景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各种资源之间的交融;其次是资源种类的多元共存。程序设计课程中,资源的供给不能单一化,要做到:基础与高深兼顾、重点与边缘交融,要充分利用超媒体技术形成课程资源多元共存的局面,通过资源的交融,使程序设计课程更为丰富且有价值。

4结语

课程愿景昭示了人们对于美好课程的殷切期望。美好的课程愿景应充分体现课程与社会、课程与学生、课程与文化、课程与课程、课程与国家等诸多矛盾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美好的课程愿景不仅要从广度上更应从深度上丰富课程、解放课程、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小威廉姆E.多尔等主编,张文军,张华等译.课程愿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教育价值范文篇9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幼儿教育;应用价值

一、关于游戏教学方式有效运用在幼儿教育之中的价值体现

(一)根据相关的研究资料和数据显示,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之中若有效应用到游戏教学的这一方法,其能够将教育和游戏两者之间的教育价值充分的挖掘出来,并在整合充分的基础上,为优秀的幼儿教育的这一教学目标达到提供条件。

(二)由于教学同游戏相比,自身所具有的某些内涵价值是不相同,因此,可以说它们是分属于两种不同性质的项目表现,由此在幼儿整个的发展教育中各自起到不同的作用。

(三)我们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将幼儿的教育活动主要划分成了以下三方面的典型特征:1.在传统的幼儿教授过程之中,相关的教育工作是在国家出台的有关幼儿教育大纲的总体要求下而实施的教学内容,这样的一种教学内容均是在有计划、有目的以及经过精心安排等情况下制定而成的,并没有遵循幼儿自身的实际喜好表现进行,因而幼儿在传统的教育中逐渐成为了被动方,他们被迫接受了各种形式的教育内容。2.幼儿教育的发起人主要是幼儿教师,其对于幼儿的功利性目标以及认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教育活动便是教师将重要的教育知识和基本技能有效传授给幼儿的过程。3.较强的强迫性是传统教学方式的一大特征,教学过程中的纪律性是幼儿教师过于强调的话题。

(四)相较于传统的教育模式而言,某些相反的意义及特征存在于游戏教育方法之中。游戏教育对于幼儿在教学在的体验过程,甚至是体验感受等都格外重视,其中,我们所倡导的自主权及主动权均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得到了体现。可见,整个的游戏教育环节结束后,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模式无法比拟的,而这也正是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重要的价值体现。

二、关于幼儿教育中怎样应用好游戏教学手段和措施

(一)在学前儿童的游戏教学中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游戏体验,如:胜任感、自主性和兴趣性等。幼儿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年龄来进行游戏教学的设计工作,以便进一步提升幼儿的游戏水平、游戏体验以及知识的积累。

(二)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需要设计一些专门的教学游戏。在幼儿园所有游戏当中教学游戏应当占据其中主要位置,众所周知,幼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隐藏在教学游戏中,对幼儿好玩的天性,对游戏的好奇心的利用是游戏教学发挥作用的原理,幼儿教师应当充分的结合和利用教学因素和游戏因素之间的关系,以便在满足幼儿活动要求的同时,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以致在游戏中幼儿便可以获得对游戏的体验。

(三)文章案例的分析:幼儿教师可有必要利用经典的故事或者俗语将一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游戏设计出来,类似于《蚂蚁搬家》的形式,首先需要确定的是游戏教育的方向,是爱心分享,还是感恩一类的。选择了蚂蚁搬家这个题材后,幼儿就应在幼儿教师的指引下将蚂蚁窝和房子搭建出来,粮食可以用皮球或积木等玩具代替,此过程中需要将动作和儿歌相结合,譬如幼儿可以一边模仿蚂蚁爬行的动作一边清唱儿歌,适当的加入音乐,有利于教学氛围更加和谐、轻松。通过这样的游戏教学,幼儿能够通过自我体验将学习能力增强,发展多元化智力的目标得到促进,在简单的游戏氛围执行中,就能够将教学目标完成。

(四)尽可能的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幼儿教师应当提出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明确教学操作的流程。只有做好这方面,才会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任务,取得教学效果。

(五)在学前幼儿教学中会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划分为三个年级,通常是大班、小班和中班。如:对于大班中的孩子,这时候他们对游戏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过于简单的游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了,因此,为他们量身打造的《我是小警察》的游戏在合适不过了,但在具体的操作中,由于教学目标的笼统、模糊,幼儿难以理解,实践起来的难度远比想象中的要大。后来经过与其他幼儿教师的沟通探讨,反复的改正教学操作流程,让儿童在游戏中学会交通信号,遵守交通规则等教学目标代替了原来的使幼儿在游戏中掌握交通手势或动作的任务,这样一来,不但明确了教学目标,还增强了可操作性,显著的提高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

(六)在游戏教学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一颗细腻的心思,需要将游戏中显露的问题利用充分,尽可能的改善教学活动。教学内容设计完成后并不会一成不变,教师应当根据具体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并总结,再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以防在下一次的游戏中这样的问题发生第二次。同时,幼儿的情绪是不定的,在游戏教学环节中会出现很多不可控的情况,这要求幼儿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快速的应急反应以及事件的预估能力等,尽可能的避免游戏教学的单一、乏味,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降低幼儿之间发生争吵的机率,幼儿教师自身的职业素养也应当不断提高,才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七)在教育活动中存在有很多教育意义,因而难以形成可观察的行为,例如:能力、思想品德以及情感的抒发等教学目标的制定,因为幼儿教师必须灵活的利用好这些重要元素,但却不意味着非得在遵守教育部门所下发的相关规定基础上,其中的一些规定是能够灵活变动的,只要是在不影响基本原则的情况下。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在游戏教学整个的环节中,幼儿教师都需要仔细地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具体表现,并询问他们的感受,保证学生的参与率,游戏教学方法是一个能够长时间运用的模式,只有长期的游戏经验积累,儿童才可以在不同的游戏中产生不同的体会和领悟,教师的教学计划也就显得有意义。

三、总结

综上所述,幼师应当根据幼儿不同的成长特点,在教学中适当的采用游戏教学的手段,对于幼儿的成长而言是具有一定意义的。根据笔者相关的走访的调查,国外发达的国家对于幼儿游戏教学模式的应用已经非常的有经验,使得该手段价值的体现过程已经发展的相当成熟。而在国内虽然早就有相关学者在强调游戏教学法的重要性,但是其真正想要实施起来的难度却非常的大,这是因为国人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严重限制,使得幼儿教师们在思想上难以充分的认识到游戏教学对于幼儿整体发展的重要价值。因此,针对这样的情况,笔者认为无论是国家教育部门,还是幼儿教育学校都应当鼓励和引进现代化游戏教学模式,并且在前文中已经详细的对了游戏教学作用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进行了阐述,其不仅仅是对幼儿的智力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还促进了幼儿教师整体性教学水平提升,并在最终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金惠 单位: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金顶镇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张晓雁.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J].学周刊,2016,25:240-241.

[2]邵小佩.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2.

[3]范元涛.幼儿园教学游戏化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褚夫荣.幼儿教育中游戏教学的价值分析[J].新课程(上),2014,08:15.

教育价值范文篇10

关键词:体育教育;运动康复训练;身心康复;肢体障碍

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肢体障碍的的大学生作为特殊人群,开始备受关注,伴随着人权意识的提高和高等化教育在社会上的普及,还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生理上存在缺陷的特殊人群开始进入大学的校园里进行学习,在教育的公平性和教育机会均等的情况下,让每个人都能在大学的课堂里好好学习已不再是一种奢望,而是可以实现的。残疾人体育教育发展程度代表着社会文明程度及以人为本、生命关怀等社会理念。实施“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模式”,尤其是实施“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愈发重要。在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明确的指出“教育与康复相结合”。在这种观念提出来以后,对整个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因为要使用这种模式,就会对特殊教育学校提出很高很高的要求,并且很多的特殊教育学校并没有开设专业运动康复医学与体育锻炼相结合的项目,而且要在一个学校增添一项新的专业项目,必须要符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和体育课的课程床标准,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个发展的更好,才能更好的实现课程的具体体现和落实。肢体障碍指因肢体器官损伤或功能缺陷而导致的肢体活动困难,如下肢截肢者行走能力降低,使个人日常生活和参加社会活动等受到限制。体育教育对他们来讲只是“自由活动”的一种形式。

1.“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的教学现实意义

1.1在实现“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课程的整合时,我们必须要有“医学康复、心里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还要从学生的各个方面建立比较完善的学生健康档案,这个档案必须包括以下方面: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心里评价等,因为只有这样建立的肢体障碍学生的健康档案,我么才能从各个方面掌握肢体障碍大学生的各方面指标,才能正确的把握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这样有利于我们课程更好更快的发展,为肢体障碍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提供更加良好的基础。1.2在实施这个课程的同时,我们还可以加强对各种项目和各种课题的研究,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课题的研究,我们可以取得相关基础测试体质的健康数据,为教学提供更加科学的研究依据。例如,辽宁的一所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就研究了这样一个课题———《肢体障碍大学生体制健康评价标准构建研究》。正是因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就使得了这所学校的这项课程开设的特别好,也很是受学生们的欢迎。1.3根据“医学健康、心里评价、体育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所提供的健康档案,学校依据这些对肢体障碍大学生进行残疾分类,对其不同的类别,不同的的残疾程度,给每个学生制定一合理的运动方案和康复训练计划,这样既不会让学生进行盲目的训练,也会给学生带来很多很多的益处,这样肯定是会让学生们追捧的。1.4正是因为我们拥有着这样三位一体的专业团队,我们才能更加有效的改进对于肢体障大学生体育教育的培养方案,从而制定一个更适合于肢体障碍大学生体育测试的评价标准,因此,有这样一个非常专业的团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对肢体障碍大学生进行体育教育,同时还能推动残疾人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

2.“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的实践价值

从某些意义上来说,残疾人运动从一开始来说就非常特殊的意义。因为残疾人要锻炼,必须超越自身的缺陷,同时还需要运动者有着较强的意志,掌握很好的技能,通过技能的较量,向自己生命的潜能发起最大的挑战,从各个方面展示人的创造与价值,同时还能够很好的促进自己的康复,陶冶自身的情操,增强自己对于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推动平等参与等等。而且在这样的特殊学校进行这样特殊的教育,我们必须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因为涉及到教育的特殊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把握好这一环节,有效的利用我们所用的专业团队进行相关的理论学习,对“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干预模式”进行体育教学,而且在进行教育教学时,要时时刻刻观察好肢体残疾青少年的健康状况,探索体育锻炼态度、锻炼水平对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比肢体残疾青少年与健全青少年的体育锻炼水平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进一步说明体育锻炼对肢体残疾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3.“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1由于肢体障碍的青少年在运动方面是非常不好的,因为他们的运动功能是受损了,造成他们的运动功能低于一般的正常人,对一系列的事物没有很高的接受能力,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都低于一般的正常人。人格因素、残疾年限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肢体障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且在某些时候,肢体障碍人群往往有着内向、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的人格特征。那么,我们为了解决和改善这一不好的状况,我们可以成立了以“康复治疗、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教室”为主的专业导师团队,正是因为这样三位一体的专业导师团队的存在,才能在这个特殊教育的教育路上越走越远,而且在教育教学上能够形成统一的思路和战线,让所有的专业交叉融汇,同时还能够推进“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的教育教学模式。3.2在教育教学的同时,必须要有一名最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在进行体育锻炼与康复训练的时候,时时刻刻对这类特殊人群的各个方面进行监测,比如:肢体障碍学生的情绪、心理情况的承受能力等等。而且在教学的同时,应该根据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定时的作出初心理健康检测,进而对残疾的心理状况做出合理的评价,在作出评价的时候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这些方面———心理健康状况、行为习惯、目标态度、行为认知、情感体验等等。3.3同时,有了相应的心理健康教室以后,我们还应该有一个康复治疗师。毕竟我们的课程是“体育锻炼与康复训练”相互结合的。当我们有了康复训练教师以后,我们就可以定期的对学生进行体检,从而得知学生身体各个方面的情况,进而对每个学生制定“一对一”的康复方案,这样我们就可以从最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快速的康复,并时时刻刻的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全程监控。3.4针对肢体障碍学生的体质个性差异进行相应的教学评估、教学诊断、教学评价。在医学康复、心理测评的指导下进行肢体障碍体育教学。3.5残疾人体质差异可以通过评价工具进行全面测评,研制形成的测量数据可以改进体育课授课方式,提升、增强残疾人体育教学成果,促进残疾人身心全面发展。

4.“体育教育与康复训练整合”具体教学方法

4.1数据采集法:在大学里,每年的春季学期都有一个大学生体能素质检测,这个测试不仅仅只是对体能的测试,同时也是督促学生们主动锻炼身体的动力。在这样的检测里,一般都有立定跳远、50米、100米、800米、1000米、引体向上等等。虽然在这些测试里,有些不太适合这样的残疾人群,但是进行一些适合的体能测试,收集一系列的数据,都是能够很好的帮助残疾人群进行康复训练。4.2问卷调查法:通过制定一系列的问卷,让这类人群来回答,通过他们的答卷程度来判断他们的心里健康状况,进而可以掌握这类人群的情绪动向,以此来制定更加合理、更加适用的康复计划。4.3观察法:在这类人群进行体育锻炼时,我们时时刻刻对他们进行观察,及时发现他们不适应的体育锻炼项目并及时的进行改正,在观察残疾学生体育锻炼的情况时,我们还要及时发现适合残疾学生的锻炼方案,并找到适合残疾学生的教育教学方案。4.4个体研究法:针对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体育锻炼方案和康复训练方案。4.5经验总结法:定期总结研究心得体会和经验教训,以教育理论为支撑,不断提高研究的应用价值和学术水准,体现研究成果的可操作性和指向性。

5.结束语

经过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只要把“体育锻炼与康复训练”相结合,并找到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法,那些肢体障碍的大学生和青少年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帮助,也可以让他们成为体育锻炼中的一员。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让这些残疾人重返体育课堂,还可以很好的提高他们自身的各方面能力,更好地改善身体机能。给他们一个健康生活理念的同时,还能让他们身体和心理都达到一个健康的状态,让残疾人也能更好地融入社会,跟其他正常人一样开心快乐的生活。同时,这样的教育教学方式也是体育课程上的一个大变革,颠覆了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方式,让这些残疾人在锻炼身体的时候,也得到了一定的康复训练。这样就可以让这些人更有信心、更加自信的去和其他人交流,让残疾人真真正正的回归到社会中来。

作者:宋杰 龚晓飞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

参考文献:

[1]张晓辉,刘书芳,廖八根.不同训练方法对运动员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康复的影响[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4(06).

[2]曲绵域.运动损伤后的康复训练问题(第二讲———上)[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19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