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督导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03:05:25

教育督导机构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1

从哲学意义上讲,独立性是指一事物不可被他事物取代,与他事物内涵不雷同、外延不交叉。‘准一定社会领域是指具有自己的问题域与观念系统,及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独立性有绝对独立性和相对独立性之分。独立性是否依靠一定条件而存在,是否随一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是判断绝对独立性和相对独立性的标准。作为社会活动领域的教育活动与周围事物有着广泛的依存联系,它们没有绝对独立性,只有相对独立性,即只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条件下才存在的独立性(以下均指相对独立性)。教育督导即居于此列。

以组织机构为依托的独立性工作通常是以机构的外部独立与内部独立的有机结合来实现的。所谓机构的外部独立,是指通过外在的物质条件(人、财、物等)、法律(制度、规章等)、行政权力等来保障机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不受任何干扰地行使职权;机构的内部独立,是指内在的人员具备能够保障机构有独立行使职权的能力。其中人员素质是蕴于机构独立中的价值判断仁2,。保证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当然需同时具备以上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二、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独立的必要性

我国1994年颁布的公教育督导暂行规定》中将教育督导的性质定位为“行政监督”。既然“督”,就应按照监督学原理,保证督导机构享有充分的独立性。再从国外教育督导的成功经验看,保证督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享有充分的独立性是使教育督导有效发挥职能的重要条件。依督导对象划分,我国教育督导的范畴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督导下级政府(督政),包括政府设置的教育行政机构;二是督导下级中等及中等以下学校(督学)o“督政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一个特点。在我国,地方各级政府被授予对本辖区教育的决策权,人力、物力、财力的统筹权和调控权。因而,建立教育督导机构,了解和监督各级政府的教育工作成为必要之举”l,l。督学是教育督导从建立初始便履行的主要职责。外国及中国历史上的教育督导工作,均以督导学校工作,尤其是教学工作为督导对象。然而当前我国教育督导与教育行政部门及其职能处室的职权范围交错重叠现象严重,尤其在督学方面。这不仅给两个部门的执行人员带来不便,而且也使他们的工作对象接受多头指挥,造成内部管理混乱。

因此,理清教育督导机构与其他相关机构的关系、划清教育督导机构的职权范围,确保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进而提高督导效能成为当务之急。

三、影响我国教育督导独立性的因素分析

督导任务总要由人来完成,教育督导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实践性、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它需要其执行人员经常保持与被督对象的联系,掌握第一手信息。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包括了教育工作的诸多方面:既有下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工作,也有学校的教育工作;既涉及到教育的管理者,包括地方各级政府的有关领导,也包括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及中等与中等以下学校的校长。此外,还涉及到教师、学生、以至家长。督导人员应能精通业务、熟悉政策法规,及时指导被督对象并帮助其解决遇到的间题,切实起到促进教育发展与提高的作用。要以自身的学术权威(由专业权威组织赋予或由其个人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所导致)确立在被督对象心目中不可替代的地位。然而,我国教育督导制度90.年代初才逐渐被广泛落实。在地方督导室,往往是一些没有受过正规督导训练的人担当专职督导员。据有关调查显示:多数地区的教育督导室里都是年龄近退休、身体条件差,甚至人际关系不好、工作水平低的人员141。他们难以承担繁重复杂的督导工作任务,多是以一种应付的姿态,蜻蜓点水般地开展工作,实际效果可想而知而这种效果又大大影响了教育督导在被督对象心目中的形象,使得督导机构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其受重视程度必然降低。随之,便产生了“安置低素质人员一低效工作一不被信服和重视”的恶性循环,使教育督导机构内部独立性难以保证。人员素质的高低是督导机构有无生机活力与独立性强弱的内在条件。因此,要想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职能,必须解决教育督导机构人员素质低下的问题。我们再用机构外部独立条件来衡量一下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同样会发现诸多问题:

1.在物质保障方面,各地方督导机构均直接或间接地依靠同级地方政府的拨款,这就是说,各地方政府的经济实力及对教育督导的认识与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督导机构的经费状况。倘若某地政府缺乏经济实力或对教育督导工作重视不够。那么,这个地域的教育督导经费就难以保障,其工作开展势必受到影响。

2.在法律保障方面,虽然已相继出台了一些关于教育督导的规定性文件,但尚未形成完备的法律法规。尤其对督导职权范围及其范围内的独立性权力没有正式的法律规定。由此造成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及其内部职能单位在工作中经常发生职权交错重叠、多头指挥等问题,大大影响了督导工作的效率。

3在《人事任免上拭教育督导暂行规定》指出,专、兼职督学均由同级地方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予以任免,督导机构只有聘任临时督学的人事权。“教育督导的主体是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及督学,其客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分为直接客体和间接客体,直接客体就是被督导的部门或单位;间接客体是指被督导单位的主管部门或相关部门。例如下级政府的教育土作接受督导时,上级政府部门就成为督导的间接客体,而下级政府在工作上基本是按照上级政府的指示行事,若它的职责行使不利,对于上级政府而言也是一种指导上的失败。显然这种行政关系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使督学在工作中难免产生顾虑。因为监督主体的经济权、职务的任免权都被掌握在间接客体手中。监督的实质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如果监督主体拥有的权力等于或小于监督客体手中的权力,就会使监督主体行使权力时的独立判断受限制,力不从心,最终无法履行好监督职责。

4.在机构的权威性方面,当前教育督导还停留在单纯依靠行政权威开展工作的阶段。教育督导是“一种国家监督,不仅为国家的行政权力所支持,而且是自上而下的,以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为前提进行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督导需要一定的指令性和行政权威性,但不只是居高临下的专制视察。否则其目的就不在于帮助督导对象改进工作,而在于检查和考核下属单位工作的优劣了。这样,由于督导对象多是出于畏惧权威或评比功利的心理而非企盼被帮助提高的心理来被动他接受督导,因而会出现大做表面文章、临时补充检查材料、甚至造假后补等现象。同时,督学自身倚仗行政权力树立起的权威性,自然带有明显的官僚色彩,这又常使被督者感到被动、压抑、以致反感、不合作。因此,教育督导按现代领导理论的观点,应强调弱化行政权威,树立学术权威。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缺乏必要的保障与支撑,已大大限制了督导职能的发挥,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乃是我国教育督导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之举。

四、加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的建议

1.加强内部独立性

目前当务之急,是提高督学素质,建立一支与教育督导任务相适应的教育督导队伍,做到数量足、素质高、结构合理。这是加强督导机构内部独立性,使教育督导工作有效开展的根本保障。

督导机构若想吸纳贤才,其一,要为人才提供可发展的机遇与空间。也就是全国从上到下把教育督导重视起来、当成大事来抓,如此督导人员做起工作才有成就感;其二,应提高督学的待遇,包括物质待遇和社会待遇两方面。从而激励他们工作的热情,并可改变人们传统观念中对督学地位的看法。

与此同时,督学自身更应注重个人专业知识、品行、性格魅力、领导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不断增强实际工作经验和处理督导问题的能力,以令人信服的专业造诣博得督导对象的尊重。

2.加强外部独立性

由上文分析可见,加强督导机构外部独立性的关键,在于以法律规定的形式明确教育督导机构与其他相关机构的职权范围,达到彼此权力无交叉,并且在必要时要有强权。另外,监督主体需有相当程度的人、财、物的支配权,权力行使不受制于监督客体,以保障督导工作的独立进行。笔者试从以下三个探索途径提出不同的独立模式:

(l)由政府授权,督导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隶属于政府领导,与其他部门职权不交叉,在业务上享有独立性。依法保障机构与督学的权力:可自行决定如何开展督导;督学能根据自己独立判断发表意见并呈递报告,任何人不得以行政权加以千涉;有固定比例的经费划拨,政府不可挪用;机构可自行决定兼职督学的管理和任用。

(2)督导机构作为完全独立的社会中介组织,根据统二的教育督导规范,按照市场运作方式,与政府形成服务与委托服务的关系,每次替导费用由政府按市场价格支付,之后两不相千。如此改革,一则使督导机构形成竞争,争相充实自身人员实力,加强服务指导功能,提高督导质量;二则督导机构站在旁观者立场,可以清醒地客观地提出督导意见,并以自己机构与委托方政府的名义向社会公布督导报告,不受外来压力干扰;三则市场机制会无形地监督中介督导机构的公正性,评价其专业性。并且出于维持信誉的需要,中介机构也会减低或杜绝虚假谎报的成分。自前我国中介组织在市场整体规范上还不够健全,但西方一些国家,如美国,已在这面做出很好的示范。

(3)督导机构独立设置,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授权,督导同级政府教育工作与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的工作。鉴于我国督政的特殊性督导任务,启用人大监督具有可行性。因为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拥有最高层次、最具权威的监督权。它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各级政府的各项工作均在同级人大的监督之下,教育督导机构只是行使其中的教育监督权。督导机构的运转经费可按法律规定由地方财政固定拨付,人员可由机构按规定标准自聘。另外,督导同级单位能避免行政权力的压迫感,从而真正实行民主的、平等的教育督导。当前,人大监督权的扩展正在进一步探索中,此种改革有望实现。

论文关键词:教育督导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

论文摘要: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行使程度关系到整个督导系统的运作效果。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的缺乏,严重影响了督导职能的行使。因此,必须明确督导机构独立的必要性及其影响因素;继而提出加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的建议,即加强内部独立性和外部独立性。

科学的教育管理系统是教育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及监督反馈系统三位一体的教育行政系统。其中,在教育管理及其运行机制中建立的监督与反馈系统,其职能是体现教育督导制度。教育督导是施行于教育领域的一种立足于导、以督促导的活动。它着眼于教育工作的过程与整体观照,具有防范性、启导性、劝导性效应。监督与指导是公认的两种基本职能。

我国现代教育督导制度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在近20年的探索与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得以完善,但由于种种原因与条件所限,督导职能发挥的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督导机构缺乏独立性。笔者试以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分析为切人点,来探讨保障督导机构独立性的途径,以期实现提高督导效能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启树.论教育的相对独立性「J」教育管理与实践,1999,(6)

[2]梁爽.我国社会中介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工商研究,1999,(6)

[3]刘淑兰教育评佑与督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胡锐,试论我国当前教育督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时策仁[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7)

[5]向宏业.现代教育督导学「M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20,

[6]刘政,程湘清.人大监督探索[MI.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2,

[7」章剑生.行政监督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2

我国自1986年恢复教育督导工作制度以来,齐地先后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时至2000年,“没有建立县级教育督导机构的县级单位全国还有120个。那么,理论上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是怎样定位的呢?1988年9月国家教委人事部联介发出《关于建立教育督导机构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是行政机构。但事实上,自1988以来,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设立及其性质就五花八门。尽管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建有以政府命名的教育督导机构,但性质却分属行政性质、事业性质、教育行政部门的挂靠科室,甚至极少数的教育督导机构被看成是“二线”机构、“安置”机构。山此可见,当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的定位还没有统。当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名义上属于国家行政性质,教育督导机构属国家行政机关。对此,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做了明确规定,同时还规定教育督导的职能是督学和督政。然而,现实情况又怎样呢?教育督导机构的这种性质和职能是否合理呢?

事实上,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五花八门很难定位为行政组织,这里所说的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个重要特点是:它是典刑的垂直结构,依靠严格的上下级之间行政权力行使职能,拥有行政权力是行政机关个本质特征,在我国,这点更为明显。我国的教育督导和机构是否拥有权力呢?我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下级机关只对上级权力机关负责,上级机关几乎拥有管理下级机关的所有权力,其中包括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虽然规定了教育督导机构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有督导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力是重叠的。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导对象没有发号施令和直接进行奖惩的权力,只有建议权。由此可见,虽然原则上规定了教育督导机构有行政权力,但这种行政权力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自然很难落到实处,这是其工作力度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与教育行政机关相比,其督导权力较弱,甚至落空。由于没有行政权力,有的督导机构不得以将机构性质定位为事业单位,监督的权力更难以保证;还有的教育督导机构是教委下属科室,教委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督导室的主任和副主任,督政职能基本落空;最后的“二线”机构、“安置”机构也就只剩下迷茫的份了。就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而言,“督政”和“督”更多地依赖于行政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色彩,由于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权力难以保证,所以,直接导致了“督政”和“督”的职能的发挥不力,前面的分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受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属性所限,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还是以“督”为主,没有真正转到“导”上来,由于教育督导机构不直接管理学校,行政权力缺乏相应的保证措施,所以其督导的权力相对较弱,导致其督学的力度不够,教育督导机构没有权力自然很难做好“督”的工作。“督学”和“导”则更多地依赖于学术权力(学术权力是由专业权威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所带来的权力),要以理服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目前的学术权力又相对较弱,要想做好“督学”和“导”,可能有一定困难,但这方面的努力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就学校自身而言,最不欢迎的可能就是行政命令,最需要的则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而教育督导机构在导学的问题上,又偏偏认识不足,同时受自身学术权力所限,在实际导学的过程中很难导到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不受欢迎。

综上可见,没有权力是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完成不力的主要原因,因为权力是职责的保障。由于无权,造成了目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无位、无威、无所作为的现状。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首先应该从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理顺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入手。

二、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及职能的未来走向

从我国的现状看,要想把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定位为行政,理顺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行政的关系,可能难度较大,因为我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欲望都较强,分权难度较大,所以双头行政(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行政)操作起来有困难。那么,要改变现状,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职能该朝哪个方向迈进呢?

1·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应由过去的重“督”转到重“导”上来。

从理论上讲,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督”和“导”自然也为同样的目的服务,但比较而言,只不过“督”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命令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导”是直接帮助发展的有效手段:“督”是消极的,“导”是积极的。由比较可见,“导”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有效、直接的手段,对促进教育发展更具有明显的、现实的意义。而且一般认为,在督导工作中,“督”是手段,“导”是目的,应在“导”的基础上“督”,教育督导应由过去的重“督”转到重视“导”上来,实践中,世界各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各国的教育督导改革都重视“导”的作用,开展积极的建议活动,加强专业性的指导职能。世界教育督导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无疑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职能的未来走向指明了方向。我国的教育督导应该由重“督”转移到重“导”上来,增强自身的学术权力,在导学上下大力气。

2·教育督导机构转变为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其职能相当于教育行政机关的“参谋”、“媒介”和学校的导学专家。

笔者认为如果从转变督导机构职能、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督导机构应从目前无权的行政机关转变为有权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其性质应定位于教育行政机关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单位,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将告别过去的无权时代。当然,它的权力不是来自于国家行政命令,而是来自于其自身的专业权威,这种权力是学术权力(或者称作自然权力),是由专业权威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所带来的权力。教育与评估中介组织应做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参谋”、“媒介”,组织无疑要由一些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通过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反映给上级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对问题的对策研究向上级机关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上级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起“帮督”作用。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要做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帮助国家机关了解基层教育的现状,增强国家机关宏观调控的能力,充分实现教育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同时,在督学问题上,我认为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要不“督”只“导”,通过“导”来“督”,根据检查评估的结果,找出学校的问题,做归因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帮助学校改进提高,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虽然没督,但客观上起到了“督”的作用,在学校,指导永远比监督受欢迎,比监督更解决问题,更具现实意义。国家领导下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是国家机关,在职能上相当于国家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不仅有权、有威、有位、有所作为,而且为的有意义。

3·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向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发展。

社会发展到今天,你时刻能感知到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将是教育大发展的世纪,温州人已经把教育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更有人看好校园内的IT行业,教育与市场已经在不经意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产业已经零星地在变为现实,而且来势汹汹。无论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产业化,教育市场都必将空前繁荣,这必将使教育事业大有可为,教育竞争将异常激烈。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以及学校内部的竞争等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发展无疑是硬道理。发展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竭诚为您服务,这里各方面教育专家云集,他们有能力帮您力挽狂澜,使生源枯竭、行将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他们有能力帮您解决您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使教学效果较差、不受学生欢迎的您走出困境;他们有能力帮助您一起解决最令父母头疼的孩子教育问题,帮助您分析孩子的特长、优势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您的孩子逐步走向优秀。但对您的服务是收费的,因为这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已经是企业,属服务行业。它的服务范围包括:学校教育问题咨询、子女教育问题咨询、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帮助学校打有关教育问题的官司、帮助学校培养优秀教师、自己经营学校、做教育行政机关的智囊(但这时要收费)等等。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的职能角色有很多,如“教育医生”、“教育律师”、“教育参谋”等等。事务所的职能以指导服务为主,事务所的性质已经是服务性企业,那时,事务所的权力完全来源于组织及其个人的学术权力。到那时,事务所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为的有价值,因为他们不但自食其力,而且还纳税,尤为可贵的是事务所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空前繁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及其职能的未来走向应是: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应由国家行政机关转变为国家督导与评估中介机关,再转变为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即企业)。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应由重“督”转为重“导”,然后转变为督政的谋士和导学的专家,再转变为“教育医生”、“教育律师”、“教育参谋”等等。

教育督导、教育立法和教育投入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督政和督学。就督政而言,主要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脸查,评估和指导。凡是人民赋予了权力的地方,人民就有权监督,而且必须监督,这己经是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事实。所以,督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就督学而言,是指对学校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通过此工作帮助学校找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和缺点,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其意义小言自明。做好督学和督政工作是国家和人民赋子教育督导机构的崇高使命。然而,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是否能小辱使命呢?

我国自恢复教育督导制度以来,教育督导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对于确保“两基”工作的贯彻落实和确保索质教育的全而推行,教育督导工作功不可没,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尤其是对于制止乱收费、解决危房问题、切实“减负”等专项工作的督导,教育督导更是成绩卓著。但成绩的背后却掩盖不住问题:为什么极少数的教育督导被看成是“二线”机构少安置”机构?为什么教育督导在教育界日碑不佳?这自然暴露了教育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督政工作没有力度,在实际推行中打了折扣;督学工作实际上做得不够,做得不到位,不受欢迎。笔者认为职能是由性质决定的,所以,对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其职能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做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其职能的末来走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3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教育督导,是指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教育工作进行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

教育督导的对象是指本级人民政府的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本级管辖及其下级管辖的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

第三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的领导,保障教育督导工作的必要经费和工作条件。

第四条教育督导必须依法进行,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代表本级人民政府行使教育督导职权,业务上接受上级教育督导机构的指导。

第六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

(一)统筹安排、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教育督导工作,建立和完善教育督导工作制度;

(二)对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情况进行指导、监督;

(三)对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贯彻法律、法规及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办学效益等情况进行督导;

(四)对教育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向有关部门反映被督导对象及其主要负责人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的情况,并可以提出奖惩建议;

(六)参与审定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七)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研究,总结推广教育督导工作经验,组织教育督导人员业务培训;

(八)受理对教育工作的举报、投诉;

(九)承办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督导机构交办的其他事项。

第七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设专职督学。专职督学包括主任督学、副主任督学和督学,由本级人民政府任免。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可以聘任兼职督学,聘任期为三年,可以连续聘任。兼职督学享有与专职督学同等的权利。

任命专职督学和聘任兼职督学由本级人民政府颁发《督学证》。

第八条专职管学和兼职督学是执行教育督导任务、履行教育督导职权的人员,均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

(二)熟悉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三)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有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

(四)从事教学或教育管理工作七年以上,熟悉教育教学业务,有一定的教育管理、组织协调能力。

第九条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在教育督导中行使下列职权:

(一)听取极督导对象的工作汇报,列席其有关会议,参加其教育、教学活动;

(二)调阅有关的文件、档案、资料;

(三)召开座谈会,进行个别访谈、调查、测试;

(四)对被督导单位进行现场调查;

(五)对被督导对象违反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行为,向教育督导机构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或建议;

(六)对危及师生人身安全、侵犯师生合法权益、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予以制止,或者通知有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听取处理结果的报告;

(七)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教育督导机构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

(八)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十条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在教育督导中,应当主动出示《督学证》,遵守国家的督学行为准则。

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在教育督导中与被督导对象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一条教育督导分为综合督导、专项督导和随访督导。

综合督导是指对一个行政区域的教育工作或一所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全面、系统的督导。

专项督导是指对一个行政区域、有关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的单项或几项教育内容的督导。

随访督导是指不定期地对一个行政区域、有关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工作的随机检查、调查研究等。

第十二条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教育督导机构在实施督导前向被督导对象发出督导通知书;

(二)被督导对象按照督导通知书的要求,进行自查自评,写出自评报告,向教育督导机构报送有关材料;

(三)教育督导机构实施督导;

(四)教育督导机构在督导结束后向被管导对象和有关部门送达教育督导报告。

教育督导报告的内容包括对被督导对象作出的评价、结论,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第十三条被督导对象对教育督导报告无异议的,应当按照教育督导报告的要求办理。被督导对象对教育督导报告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教育督导报告之日起十五日内,向发出教育督导报告的教育督导机构提出书面复查申请;教育督导机构应当自收到复查申请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复查决定,并将复查决定送达被督导对象和有关部门。

第十四条教育督导机构实施综合督导,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督导机构报告教育督导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实施专项督导发现重大问题时,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教育督导结论,提出意见和建议。必要时,教育督导结论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教育督导机构提出涉及本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需要整改的事项,应当责成有关部门、下级人民政府限期改正。

第十六条教育督导结论应当作为对被督导对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十七条随访督导应按照教育督导机构的统一安排进行。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随访督导结束后,应向教育督导机构作出书面报告。

第十八条教育督导机构应当每年向本级人民政府提交教育督导工作报告。

第十九条被督导对象及其有关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教育督导机构给予通报批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由教育督导机构建议有关部门给予处理:

(一)弄虚作假,不如实提供情况的;

(二)阻挠、拒绝教育督导的;

(三)无故不执行教育督导机构、专职督学、兼职督学提出意见的;

(四)对专职督学、兼职督学和提供情况人员打击、报复的。

第二十条专职督学、兼职督学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或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如实报告情况,造成不良后果的;

(二)失职、渎职的;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4

1.建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教育督导机构

衡量一个机构设置是否合理的标准之一,就是考察该机构的层级关系是否清楚,是否符合统一领导与统一指挥的原则,避免多头领导与多头指挥。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虽然在形式上是由人民政府设立的,实际上却是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其初衷是在“督政”时由人民政府指挥,在“督学”时服从教育行政部门指挥,兼顾“督政”与“督学”两方面工作。但在实践中这种情况常使教育督导机构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部门、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很难处理,导致教育督导机构难以有效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鉴于此,应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由教育行政部门代管的体制,推行教育督导委派制,教育督导部门应直接对同级政府负责,同时接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并在政府主管教育的行政首长领导下,与同级教育行政部门协同工作、互通情报。这样,在行政隶属关系上,教育督导机构作为人民政府的一级机构,直接受人民政府管辖;在教育督导业务上,教育督导机构受上级教育督导部门的指导,与教育行政部门并列,教育行政部门以实施和执行为主,而教育督导部门以评价和监督为主。

2.合理划分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行政管理机构的职责

教育督导机构专门负责监控任务,行使国家督导教育的权力,对下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对上进行反馈、参谋,其工作内容是广泛和综合的,但不参与日常行政工作的推动和执行。教育行政机构则专门负责决策和执行任务,行使国家管理教育的权力。由于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的性质、任务、职责范围各不相同,工作的角度、内容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通过划分彼此职责,做到明确分工,各负其责。教育督导机构在督导检查前应与教育行政机构沟通信息,交流工作计划和安排,努力做到在工作内容和时间上不重叠。教育督导机构应主动邀请同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同志参加教育督导检查工作。包括对于口头的或书面的回复意见、督导报告、督导通知书等督导检查的结果,教育督导机构要主动听取同级教育行政机构主管领导及有关职能处(科)室负责人的意见,力求取得认识上的一致,以形成正确的督导意见。教育督导机构和同级教育行政机构对各自了解和掌握的基层工作信息和动态,对一些重大的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的评估与分析意见及准备采取的对策,要定期互通情况,交换意见。

二、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

1.更新思想,确立教育督导新观念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督导表现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目的在于检查和考核学校和教师工作的优劣,造成教育督导人员与学校、教师的矛盾与冲突。借鉴国外教育督导的有益经验,我们应更新教育督导观念,确立督导主体与督导对象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为此,必须改革凭借等级的职位和权力进行督导的旧观念,以合作意识和集体参与代替强制和命令,以权力平衡代替消极的服从;必须改革单纯以检查监督或奖惩为手段的旧观念,用热情的关怀和激励、内行的指导或辅导,真心实意地与被督导者共同研究探索并鼓励其自我改进、自我成长的创新精神。

2.重视教育督导过程中教育督导主客体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教育督导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协调与合作的过程。督导主体只有发动督导对象积极参与,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才能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客观性和结论的科学性、全面性,最大限度地避免主观随意性。现代教育督导不应把督导对象置于被指责、控制的地位,不应用文件、指示、指标等对他们的工作进行简单的干预和限制,不应把督导对象作为检查、评价、调节、纠偏的主体,而应以合作意识、内行的指导或辅导对他们进行帮助和导向。这样,“督”与“被督”之间才会目标一致、情感相通,“督”的导向作用和“被督”的主体作用才能达到最优结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督导人员要广泛听取督导对象的意见,与他们坦率真诚地交换意见,允许不同观点的争鸣,允许不同意见的争论。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认同”感,激发自觉“参与”的积极性,使整个督导过程成为共同探讨教育思想、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教学方法的过程,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建设内行专业的教育督导队伍

1.建立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确定教育督导职务系列

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是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的必备条件。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在我国几乎还是空白,因此,必须尽快建立我国教育督导资格证书制度,对教育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获得资格的程序、在何种情况下取消其资格以及资格获得者的权利与义务等做出明确具体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确定教育督导人员的职务系列。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的设立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应该在充分征求劳动、人事、编制等部门意见的前提下,在不违背政策与职业分工原则的基础上设立。在设立教育督导专业职务系列时,应充分考虑教育督导人员兼具行政与专业的性质,适当兼顾两者的特点,先行试点,待取得经验后再行推广。

2.强化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意识,加强教育督导人员的队伍建设

教育督导专业化是教育督导人员个体专业社会化的连续过程,教育督导人员的信念、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其专业化的内在动因。教育督导人员应对自身从事的督导工作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培养专业意识和敬业精神,以主人翁的态度提高自身专业素质,进而促进教育督导队伍的整体建设。为此,要适当加强对教育督导专业精神的宣传教育,营造教育督导人员专业发展的氛围,为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

3.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重视教育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方式方面,应以有利于工作、有利于教育督导人员的专业发展为着眼点,既可以与高等学校合作搞培训,也可以安排教育督导人员在专业的培训机构接受培训,还可以实行“当地为主”的培训方式;在培训内容方面,应区分不同从业人员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教育基本理论、教育督导理论、教育管理理论、教育政策与法规、教育督导技术与方法等方面的帮助;在培训时间的安排方面,应结合工作实践举办形式多样的短期培训和研修班,并为教育督导人员提供适宜的学习条件,创设学习氛围,鼓励教育督导人员养成边工作边学习、积极自学的习惯,使“工作——学习——研修”一体化,形成良好的学习机制。

四、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

1.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

形成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过程的督导,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过程的每一环节、每一岗位、每一阶段,而对活动的结果则较少注意。其主要目的是,在中小学校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边施教边督导,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工作和调整教育目标;终结性督导即对中小学校教育结果的督导,其主要目的是了解中小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为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奖惩提供依据。这种督导不能改进本期工作,只能提供本期工作结果的反馈信息,但它对下一期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

鉴于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各有优缺点,在对中小学校的教育督导中,要把两种形式结合起来。如果只从结果督导的角度衡量一所学校为社会提供人才的质量,就难以很好的指导学校的发展。因为结果是既成事实,不能改变。因此,教育督导除了考察学校教育活动的结果,还要考察其活动的过程,了解其原有的基础,从而准确地判定督导评估对象的进展状况,对活动结果做出更为客观的判断。

2.静态督导与动态督导相结合

静态督导就是对学校的已有条件和已经达到的实际水平的督导,如,对学校的校舍、设备、经费、现有领导结构、教师的素质、学生的质量等的评估;动态督导就是对学校正在发展的运动状态的督导,如,学校的发展规划、学校现有条件的运用和管理、各项工作的筹划和安排、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师生积极性的调动等。

静态督导是对学校现有办学条件的督导,评价学校的已有成绩;而动态督导则是评估学校在已有条件下是如何运动发展、如何运用已有条件创造最大价值的。静态督导和动态督导在现实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应该结合起来进行。如果不进行静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教育活动的实施背景及其客观价值的大小,就会影响督导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如果不进行动态督导,就难以看出学校的发展和被督导对象的人为努力程度以及积极性的大小。因此,必须将两者结合起来,以获得对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认识。

3.定性督导与定量督导相结合

定性督导是对事物的质的确定,即根据督导者的认识和经验对被督导者的状况从性质上进行分析和评价,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教育过程中那些难以用客观方法定量描述的因素,突出事物的特点,使人们认识事物的性质和特点;定量督导是对事物量的描述,即对教育过程及其结果从数量分析的角度进行督导,其特点是资料翔实可靠,分析客观精确,因而具有较高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也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学校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效用既有许多可测性,又有大量的不确定性。因此,在教育督导中,对于能量化的内容可以做量化处理,而对于一时难以量化的要素,则不必勉强量化,可以只做出定性分析。如果一味追求量化,势必使督导有失科学,并可能挫伤学校领导和教师的积极性。

4.定期督导与经常督导相结合

定期督导是以中小学的教育周期为时限进行的督导,如,学期督导、学年督导等,其特点是系统全面,结果可靠;经常督导则是在学校工作进行中,随时组织专项的督导,如,课堂教学督导、体育卫生督导等,其特点是简单明了,易于推行。为使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正常、持久地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成效,在教育督导的过程中,应将两者有机结合。平时可不定期地进行一些经常性的、小型的单项督导,在此基础上,定期进行全面综合督导。定期督导工作结束后,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布督导结果,帮助学校总结经验,汲取教训,研究改进措施。

[论文关键词]教育督导教育督导制度教育督导机构教育督导队伍教育督导方式

[论文摘要]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只有组建权威高效的教育督导机构,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建设内行专业的教育督导队伍,实施科学合理的教育督导方式,才能有效地发挥教育督导的积极作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与法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教育督导是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进行检查、监督、评价和指导的一种基本制度,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工作不断得到加强和改善,有效地推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依然存在一些明显的弊端———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不合理、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教育督导主客体地位不平等、教育督导方式不科学等,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育督导功能的充分发挥。为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有效贯彻教育方针、政策和法规,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建设,使其与我国的教育决策、执行相协调,以适应教育督导实践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黄崴.现代教育督导引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5

教育督导,顾名思义,就是对教育的监督和指导。不同的社会、时代和文化背景,人们对教育督导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对学校教育的视导和督察,但这种教育督导在本质上与现代教育督导有所不同。在“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我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历来重视教育问题,直接干预教育活动,教育督导是其控制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隋唐以后,教育督导制度直接同科举制度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帮助帝王“督率教官代导诸生”和监督弹劫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简言之,我国古代的教育督导重在“监督”,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而现代教育督导特别是西方教育督导主要重视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旨在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就美国而言,18-19世纪时把教育督导看作是一种“监督”(Inspection),2D世纪以来则把督导理解为“视导”(Supervision),并且不同的时期对“视导”的理解与把握也不同。如2D世纪60年代主要强调教育视导在课程方面的作用;70年代则重视教育视导在管理方面的作用;80年代,教育视导所关注的是对教学的管理,以适应教育法治建设和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需要。这说明把握教育督导的概念要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其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依据我国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近年来出版的教育督导著作大致这样来解释教育督导的概念:’‘教育督导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对教育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手段,也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定涵义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代表本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和学校的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督导的原则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向本级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对这一定义,笔者认为过于偏狭。因为它过分强调了教育督导的行政性,易忽视其专业性;重视.‘督政”,易忽视“督学,’;重在‘.监督”而非“视导”,且缩小了教育督导组织存在的范围,并把督导的目的局限在‘.报告建议,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上。笔者比较赞同黄藏在其所著《现代教育督导引论》中给教育督导所下的定义:教育督导是由教育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笔者所理解的教育督导是一种行政性和专业性并举,但以专业性为重,“监督”和“视导”职能兼具,但以“视导”为主,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奉行民主、科学、法治的工作方式,以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为旨归的专家式管理支持系统。它对上能起到“参谋”和’‘反馈”作用,对下能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既在政府或行政领导身边,又扎根于教育行政和学校之中;既在教育行政部门之内,又能够跳出教育行政部门之外;既明上义,又知下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能掌握教育现状,又能前瞻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并且,教育督导不仅是指各级政府设立的教育督导机构,也包括学校内部建立的督导机制。关于建立学校内部督导机制,湖南未阳一中对此已经作出了很好的探究和实践。

教育督导古而有之。我国西周时就有“天子视学”,随后视学制度沿袭发展,又扩至“王亲视学”、“学官视学”,但真正建立起教育视学制度是在宋代。宋代设立了专门的官职与机构,设有提举学事司,“岁巡所部,以察师儒之优劣,生徒之勤惰”。元代设提督学校官,明清时中央任命各省提学官(清称提督学政、学政),民国时(1996年后)改称视学人员为“督学”。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设立督导室或视学室,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教育督导工作被削弱停滞;1997年9月,邓小平提出恢复重建教育督导机构,教育部设立了视导员,着手恢复教育督导制度;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原国家教委设立了督导司,全国教育督导机构随之建立起来;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教育督导规章,教育督导工作逐步规范和发展;l卯7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加强监管部门,教育部在机构改革中将督导办独立设置,以后中编办又批复原国家教委教育督导团更名为国家教育督导团,带动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普遍成立了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强化了督政职能。就国外主要是西方的教育督导而言,其教育督导制度是在18世纪后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引发了个人和社会对教育的极大需求,而由社会团体和个人经办、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的教育不能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国家介人教育,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投人,由此,教育督导制度得以建立。该制度旨在强化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由于各国的政治和文化不同,因此教育督导制度也不尽相同。相对而言,笔者比较推崇英、美的教育督导制度。英国是率先建立现代教育督导制度的西方国家。英国政府自1939年首次任命皇家督学,到现在已形成了相对稳定、比较成熟的中央和地方两级制度并行的全国教育督导网络。女皇督学团和地方教育督导机构并非从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二者相互补充。中央督导不负直接的管理责任,而地方督导组织则重视视导后的改进工作以及对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校长的提拔与任命、教育资源的分配等非视导性工作。女皇督学团面向全国,向教科大臣负责。地方督导机构主要负责本地区教育督导工作,向地方教育局和教育委员会负责。这种两级并行的教育督导网络将宏观督导与微观督导统一起来,可以将“督政”和“督学”落到实处。

英国教育督导的职责和范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现在教育督导的范围已扩大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整个教育事业,涉及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生活、师资培训等各个方面,对整个教育事业产生巨大影响。英国的教育督导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女皇督学团虽设在教科部内,但有其业务上的独立性,督学提出的报告内容教科大臣不得搜改,督学团决定自己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受教科部干预。英国的学校教育具有自由、自治等特性,所以,英国的教育督导机构形成了传统,即教育督导人员不仅是官员,更重要的是专家,是给教育管理部门提专家建议的人。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专业性的,教育督导组织及其人员对教育工作没有直接的权力,但因为信誉及其评价的准确性、建议的适用性、对教育情况了解的透彻性,使之权威性极强,从而能对学校教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1卯7年后教育部将督导办独立设置,并改原国家教委督导团为国家教育督导团,在这一点上似乎与英国的教育督导制度趋同。

因此,笔者认为英国教育督导组织的专业性值得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借鉴和学习。美国的教育管理中没有教育督导概念,教育督导一般称为教育辅导。虽然辅导工作遍及各级各类教育,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辅导制度,也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辅导机构。就教育辅导范围来看,州和学校承担着大部分辅导工作,联邦的作用相对较小。笔者认为这和美国地方分权的教育制度相关。在近2印年的历史进程中,美国的教育督导形成了合作、民主、全面并富于哲学性的特点,强调辅导人员之间、辅导人员和被辅导人员之间相互合作;重视被辅导人员的积极参与;督导范围广泛且注意从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一般教育规律和原则,用以指导教育督导工作和教育活动。总的来说,美国的教育督导不重权力,主要重视专业性,重视教育指导的效果,重视微观方面的视导。因此,美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值得我们注意,可借鉴之处在于:教育督导组织不仅是指政府设立的专门督导机构,同时学校也承担着大量的教育辅导责任,教育督导工作强调合作、民主、全面,这就使得微观督导尤其是督学更实在。另外还有一些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如美国教育协会下属的辅导及课程发展协会以及全国学校评估研究会等都以推动教育辅导或实施教育辅导为宗旨,开展教育辅导工作,这说明除了政府和学校,不妨大力发挥民间学术团体的教育督导作用。无论是督政与督学的偏重之争,还是视导与辅导的称谓之变,论及教育督导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十六.个字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即“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调查研究、指导服务”。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是教育决策、教育执行和教育监控三部分的整合。教育督导是架设在决策与执行之间的桥梁,使教育管理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管理系统如果奉行“决策一执行一监督”单轨运行模式,决策部门或行政机构既管决策、执行,又管监督评价,无异于让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得力,显然难以获得一个准确、真实的结论。管理系统如果奉行“决策一执行”、“监督一评价”双轨并行的模式,则决策正确与否,执行得力与否,就不再是决策或行政机构说了算,“监督一评价”系统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反馈和指导,从而是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二、对进一步完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几点思考

1.关于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定位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人们的认识也很模糊。1卯7年,中编办批复原国家教委督导团更名为国家督导团,带动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也将原有的教育局督导室更名为政府教育督导室。此举意在强化教育督导机构的督政职能,也确为落实我国基础教育依法治教之所需。但据笔者看来,教育督导组织的名称虽然变了,其实质并未有多少变化,各级督导机构似乎处在督政无权、督学又无力的尴尬状态。鉴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后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各级政府进行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监督责任重大,因此,笔者赞同教育督导机构在隶属关系上受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督导组织的指导,人员编制、职数、经费单列,但不赞成将其完全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与教育行政部门并行的权力性行政机构。完全的剥离虽然有利于教育督导主要是督政工作的开展,然而却失去了督导的真正含义,况且与教育行政部门难以协调,也不利于督导目标尤其是督学指导目标的实现。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情况来看,国家和省一级政府的教育督导机构位高权重,应当侧重宏观督政职能;市、县包括学校一级的教育督导机构在督政方面确实勉为其难,应当侧重微观督学指导〕

2从教育督导的范围看,我国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名义上为政府督导室,但仅限于对基础教育的督导,这与当今终身教育思潮影响下正在形成的大教育格局不相适应。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督导的范围和领域,加强对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种类型教育的督导,督导的内容也应涵括管理、课程、师资培训、教学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3.严格选聘教育督导人员,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教育督导工作比一般的教育行政和学校教育工作更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其素质要求和任职条件要高于一般的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任职条件。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政府和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此认识不足,把那些工作水平一般或行将退休的老弱病者安排到教育督导机构中。教育部长卸任以后一般就任国家总督学,一些校长或教育局长二线之后就到督导室,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如此。而国外教育督导人员的选聘条件与操作则非常严格,从学历、教育实践经历、规划和组织才能、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活跃程度、个性品质等各方面考察,公开进行选聘,并且对督导人员的年龄也作了严格规定,一般在曳}一49岁之间。相比之下,我国督导人员的任职标准还待提高,特别是专业知识标准和专业能力标准要提高,并且要限定身体和年龄标准,以引}一45岁之间、身体健康为宜,以便能够承担经常深人基层开展督导工作之艰巨任务。应采用公开招聘和选拔任命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督导人员,并加强对现有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专家型的专业督导队伍,为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4.加强教育督导理论研究,创新督导工作机制。总的来说,我国的教育督导理论研究是比较滞后的,无论是研究人员还是研究成果都较少。在人们对教育督导的性质、任务及其定位等基本问题还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教育督导理论研究来帮助人们橙清认识、统一思想,为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提供认识基础和理论指导。从创新教育督导工作机制而言,应加强教育督导立法工作,着力健全督导程序、督导报告、督导公报等制度,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开展督导工作,使得督导程序科学,督导报告、督导公报权威而公正,并且做到经常化。

5.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学术团体在教育督导方面的作用。教育督导并不仅限于各级政府设立的教育督导机构。湖南来阳一中的研究实践告诉我们,在学校内部建立教育督导机制是可行而且有效的,它能够将“督学”落到实处,变重“结果”为重“过程”,教育指导效果明显。应倡导一些教育学术团体发挥其专业、权威、公正的特点,积极开展教育督导研究,象美国的一些教育学术组织一样,以推动教育辅导或实施教育辅导为宗旨,共同参与政府组织的教育督导工作。

论文关键词:教育督导认识思考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6

从性质上讲,教育督导即行政的监督,其主要任务是对本辖区内(一般指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和指导,促进和保障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教育督导能对依法治教起到良好的监督作用。教育督导的目的在于“导”,而“督”则是手段,是“导”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没有导,就没有督;而没有“督”,“导”也乏力。因此必须通过监督发现问题,通过指导从而解决问题。总体而言,教育督导是督促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履行职责,转变职能,加强领导,创造条件,办好每所学校;督促指导学校贯彻、执行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教育方针和政策,遵循教育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教育督导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引导社会、家长用正确的标准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教育督导是对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监督和指导,是全方位的。它涉及到教育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具体来说,教育督导主要是对教育行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和指导,即全面地督导“政”、“教”、“学”。

改革开放20年来,从督导的实际内容来看,我国教育督导评估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督政”为主的。督政主要是对教育行政及其人员的监督和指导。就学校而言,侧重于对学校的领导与管理、财政与教学设备、教职工与校舍以及政府办学的精神是否得到认真贯彻执行等“行政性”的内容的督导和评估,看他们是否严格执行了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是否有效地对学校进行了科学的管理。督教是对教师教育教学的督导,主要是对其教育教学的态度、教育教学的科学性,以及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的督导。如教师是否认真备课上课,是否深入钻研教材教法,是否尊重学校的教学秩序等。在这方面的督导,侧重于看作为教育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是否具备应有的素质,是否热爱教育事业,有没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甘做蜡烛与春蚕的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否具备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素质,如专业知识是否过硬,教育科学知识是否宽厚,文化知识储备是否充足,是否有组织教学与管理的能力和应有的教育机制;是否能正确地分析、加工、传导教育影响等。督教的目的在于调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它更加合理、科学,且富有教育价值。在督学方面,教育督导应放在学生的成绩与进步、学习态度、表现和自我发展上。

二、中国教育督导体制及发展

(一)我国教育督导体制下的教育督导机构模式

我国现行的地方教育督导体制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教育督导机构设立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隶属于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编制,但比教委的其他职能部门地位略高。它虽然直属教委领导,但与此同时又是由政府授权,享有代表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的权力。故其权力同时来源于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

2.督导机构就是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的一个职能部门,权力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

3.督导机构作为与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平行的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由教委或教育局领导兼任。

(二)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组织模式的未来发展

从我国现行教育督导机构组织模式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督导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结构,各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立了教育督导机构,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帮助教育行政领导了解学校情况、改进工作作风、顺利推进政令、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科学化的教育督导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突出表现在教育督导机构的权力来源和隶属关系不甚明确,导致教育督导机构的独立性差或没有独立性,不利于更有效、更顺利、更有力地开展工作。上述前两种模式在我国教育督导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其教育督导机构受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其职责也由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决定;第三种模式所占比例较小,其教育督导机构的负责人本身就是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但不管哪种情况,教育督导机构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控制之下,不能很好地行使自己独立的权力,也就很难有效地发挥教育督导应有的功能。因为教育督导是代表政府对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督导,并将信息反馈到政府部门,以便使政府调整、改进教育工作,而现有督导模式反映出的是自己督导自己,自己对自己做出的决策加以评判、否定,其效果难以尽如人意。为了促进教育督导机构模式未来的发展,必须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首先,对于教育行政部门的督导。教育督导应代表同级政府部门对教育行政部门进行督导,即教育督导机构与教育委员会平行为直属政府领导的独立职能部门,其权力来源于政府主管部门。教育督导机构的领导和成员应由专门人员组织,不挂靠任何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采取这种方式,可以使教育督导者从相对独立的高一级层次和角度来审视各地方的教育行政工作。如对上级政府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科学化管理的程度,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解决问题的督促建议、指导等,这样,督导者工作的客观性大大增强。如果发现的问题是由于政府部门决策所致,则可以向政府部门及时反映并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向政府部门提出建议,以便做出恰当的调整和改进,使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得到提高。这样,教育督导机构对教育行政工作的督导作用就能真正发挥出来。这一过程需要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与教育督导人员的密切配合。行政部门领导虽然是督导人员的上级,但应该虚心听取督导工作者的汇报、意见和建议,并正确取舍。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应接纳教育督导工作,配合教育督导人员的工作,将自己部门的工作如实地展示出来,不怕暴露问题,着重解决问题,而不应当持消极态度或应付了事。缺乏这三者之间的配合,教育督导工作同样不能有效地开展并取得好的效果。

其次,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督导。学校教育督导机构应代表学校领导对学校各部门工作、教师的教书育人和学生的学习进行全面督导。在行政关系上与学校各直属部门同级,但对各直属部门的工作又具有督导的功能。采用这种方式本质上与前者没有什么区别,只是从学校教育这个微观领域进行分析,并说明学校教育督导机构的权力来源和工作范围。学校教育督导工作效果的好坏,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学校领导、各职能部门、教师、学生与教育督导人员的配合情况等。这反映了学校教育督导工作的复杂性、重要性和艰巨性。总之,教育督导工作的设置不管采取哪种模式,首要的是其独立性问题,这种独立性的不强甚至缺乏的教育督导机构则等于形同虚设,教育督导就缺乏实际意义。

三、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几点看法

(一)形成督导队伍合理的人员结构

教育督导的主要内容决定了教育督导工作的全面性、综合性,从而对教育督导人员结构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1.要有合理的职业结构

教育督导队伍中应有对教育的政、教、学方面都较内行的人员,这样,在教育督导工作中,既有人专门对教育行政工作进行督导,也有人专门对教育活动特别是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的督导,使教育督导的各项任务得以顺利实现。

2.要有合理的专业结构

在教育督导机构组织特别是学校教育督导机构中,应该有各种专业的督导人员,而且应该对本专业造诣较深和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在督导中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及时加以正确指导。

3.要有合理的年龄结构

教育督导的对象不仅是多专业的,而且还是多年龄层次的,因此,督导人员也应该老、中、青相结合,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实现优势互补,以使教育督导工作更和谐、更有效地开展。

四、进一步加强教育立法,强化依法治教的意识

教育督导是政府依法监督教育的行为,因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国自恢复教育督导制度以来,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是进行各级督导机构的建设和对基础教育的督导检查,与此同时,规范督导行为的立法工作也有一定的进展。1991年,国家教委在总结督导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主任会的形式了《教育督导暂行条例》,对教育督导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明确的阐述。随后,地方各级政府在教育督导的工作实践中,陆续出台了相应的地方督导法规,以规范保障督导工作的健康发展。1995年《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教育督导和评价制度,为加强教育督导法规和规章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但是,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意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必须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管理观念和模式,建立健全教育行政执法职能工作部门,提高教育行政执法队伍的素质和水平,不断增强教育行政部门自觉履行教育行政执法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要制定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规范。现行教育法律法规中,涉及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规范不多。即使有,内容也大多含糊不清。为此,国家权力机构和行政机关应该制定和完善教育法律法规的具体执行规范,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这是保证教育行政执法正确、及时、合法的重要环节。

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职能,是政府对教育工作进行宏观管理的重要手段。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事业伴随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督导制度。但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我们深信,经过深化改革,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定能真正地走上健康、协调、稳步的发展之路,定能更好地发挥其促进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提高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教育教育督导法制建设

论文摘要: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育中的政、教、学三个方面应该是教育督导活动中督与导的对象。而要使教育督导工作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建立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和权力的教育督导机构,一支人员结构合理的督导队伍,并采取恰当的督导策略,加强教育督导过程中的心理分析。

教育督导是教育行政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经常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督导活动,是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工作和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朱勃编译.比较教育——名著与评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2]吴文侃.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

[3]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编著.新中国教育行政管理五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7

论文摘要: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

育行政监督机制。当前要使教育督导对教育中政、教、学三方面的督和导工作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督导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建立一个具有相对权力的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一支人员结构合理的督导队伍,加强教育督导自身法规制度的建设,强化督导工作者心理学知识学习及应用。

教育督导在国际上已作为一种普遍通行的强制的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的科学管理之中,而且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现代教育制度日臻完备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式的教育督导制度是清朝末年开始的。到1949年,教育部专职督学人员始终在30一40人左右。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督导也曾一度恢复,但在“”时期又几乎不复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恢复重建教育部独立的督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同年,以教育部设立督导司为标志,中国的教育督导制度正式恢复重建了。2000年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国家教委教育督导团更名为国家教育督导团,明确了我国教育督导“督政”和“督学”相结合的职责,提出教育督导的任务是要“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中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的现状

1、主在成绩:

自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制度以来,经过十儿年的努力,教育督导工作已初步打开了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l)各级领导提高了对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为这是完善教育管理休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加强教育事业管理,依法治教的必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强七督政和督学,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各地根据自己情况,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目前,我国中央、省、地、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网络已基本形成,主要有三种机构设置形式:一是教育督导机构设立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隶属于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编制,但比教育委员会的其他职能部门地位略高,它虽然直属教育委员会领导,但同时又是由政府授权、享受代表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的权力。权力同时来源于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二是教育督导机构就是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的一个职能室,权力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三是教育督导机构作为与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平行的机构,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或山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领导兼任.前两种模式在我国教育督导中的比例较大,第三种模式相对少一些.从这些模式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但各地政府都已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立了教育督导机构,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帮助教育行政领导了解学校情况,改进工作作风、顺利推行政令、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队伍.各地重视督学队伍建设,坚持督学的任职条件,严格遴选.1987年以来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督学岗前培训班,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举办了县(区)督导培训班,通过培训和督导实践,提高了广大督学的政治、业务水平,涌现了一批热爱教育督导事业,熟悉业务,勤奋工作的先进人物。而且在第五届国家督学会议_L首次对全国督导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至20(X)年底,全国共有教育督导工作者35217人,专职督学8631人,兼职督学21178人。

(4)拓宽和深化了教育督导内容,初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的新路子.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突出强调了教育督导的行政监控的本质职能,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握好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着重监督执法;强调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立足于“既督学,又督政”,既要督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又要督导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要以宏观督导为主,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等。

(5)制订了关于教育督导工作的一些法规与制度。国家教委制订了《教育督导暂行条例》、镶关于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指导纲要》.不少地方也制定了有关督导工作的法规与制度。如深圳、厦门等市人大通过了《教育督导条例》。教育部也将积极推动《教育督导条例》的颁布。工作做的好的地方,督导一〔作制度比较健全,已初步做到有章可循,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6)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除重点进行“两墓”、“两全”督导检查以外,还开展了落实义务教育经费、解决拖欠教师工资、控制辍学率、加强德育工作、改造薄弱学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开展了对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等督导评估工作和学习贯彻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专项督导检查。评估方法也不断改进,如上海市探索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北京市组建社区督导网络,对社区各类学校进行常态监督。

(7)注重督导实践经验总结,使督导与科研相结合。各地积极开展了关于教育督导评估理论课题的科学研究,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类型的督导评估方案,一些省市还撰写、发表许多论文和编辑出版了一些教育督导的著作,初步探讨了教育督导评估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广大督导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上、科研上的服务,收到了一定效果。

总的来看,这儿年的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成效表现在:第一,推动了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促进了地方增加教育投人,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第二,推动了《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加强了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意识,纠正了一些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如北京市连续三年检查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已经形成了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第三,促进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在督导检查中及时纠正了一些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第四,及时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报告教育工作情况,为领一导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五,在教育督导实践中,各级督导机构发挥了职能作用,也使督导队伍受到了教育和锻炼,进一步证明了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必要性,增强了教育督导的权威。

2、主要问题:

10多年来,教育督导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只是初步打开了局面,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对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意义的认识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在教育督导工作进展和效果方面,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第二教育督导机构还不太健全.全国已有975%的地(市)和97.77%的县(市、区)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但仍有极少部分地(市)和县(市、区)没有建立.有些地方的教育督导机构因为权力来源、隶属关系不明确,导致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差或没有独立性,不便于更有效更顺利地开展工作。第三,督学队伍数量不足,少数督学的政治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督导工作的需要。第四,有关教育督导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制度尚不健全.督导工作极需制度化、规范化.第五,教育督导机构的工作与其他教育行政职能部门、教研、科研等单位的分工,在有些地方还不够明确,工作还不够协调,特别是在县一级如何把分工与配合的关系理顺,合理地组织好教育督导工作,还需要通过试点,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第六,与督学相比,督政工作显得力度不足。对_L级政府的督导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即在落实教育投人方面的督导多,对政府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与决策、教育执法等方面督导少;间接督导多,直接督导少。这既有督导部门不够主动的原因,更有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督导体制不够完善的原因。

二、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督导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我国恢复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不长,人们对教育督导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如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就认为督导部门是安置干部、解决待遇问题的单位,甚至可有可无。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督导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国及各省的权威期刊要经常刊登教育督导的文章与信息,教育报刊应设教育督导专栏,教育督导的刊物,要在提高办刊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其范围,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督导,进一步关心和支持这项新的事业。

2、教育督导要紧紧围绕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目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工作。(l)继续做好“两基”督导检查工作。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将“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两基’旧标的实现和达标后的巩固提高。(2)开展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导检查和调查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进人攻坚阶段,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也不断出现。督导部门要关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小学乱收费、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等等,通过调查研究、指导督查,促进问题的解决。(3)建立保障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实施素质教育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督导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所以,必须建立适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机制和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

3、必须进一步加强督导机构建设.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督政”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首要和重要的任务。所谓“督政”,就是督促地方政府依法治教.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随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管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这就需要相应的教育督导机构特别是能建立与教育委员会平等的直属政府领导的独立职能部门,权力来源于政府主管领导,督导机构的领导和成员由专门人员组成,不挂靠任何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

4、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自身的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自身必须有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制度。19引年《教育督导暂行条例》对于全国教育督导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督导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教育督导战线迫切需要国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以进一步从法的角度来推动、规范这项工作。同时应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督导公报制度、评估制度、举报制度、表彰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5、形成合理的教育督导队伍人员结构.由于督导人员是直接从事教育督导活动的专业人员,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督导工作的成败与否。因此,应对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做出严格规定,在督导人员中引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聘,努力建设由行政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年龄和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督学队伍。

6、强化督导工作者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心理活动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中,并呈现出规律性,教育督导也不例外。所以在督导工作中,教育督导工作者在遇到重大问题、复杂情况时,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随时注意疏导、排除心理不适,才能保证教育督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对违背教育方针、政策、法律的领导或教师督导时,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分析知识,对他们进行将心比心、晓之以理、细致人微的教育与引导,使他们愿意接受、敢于纠正,使教育督导工作富有实效性与合理性。

7、拓宽教育督导的工作范围.现阶段,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范围主要是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工作空间很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中小学继续教育、学校体卫艺工作和安全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延伸,向社会力量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扩展。

参考文献:

[1]蒋乱洁.论教育督导[J].唐都学刊,2001(10).

[2]刘冬梅.发达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王湛.与时俱时,求真务实,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取得新的发展[J].人民教育,2oo2(4).

[4]陈至立‘努力开创21世纪教育督导工作的新局面[Jl.人民教育,2000(12).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8

论文摘要:文章从教育誉导的涵义及其历史沿革、教育督导的地位与作用等既定认识出发,提出了对教育督导的理解和看法,并结合我国教育誉导现状,就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作出了一些思考。

关于教育督导机构隶属所涉及的问题是:教育督导室是直接隶属于各级人民政府还是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事实上,该命题必然牵涉到教育督导机构的体制、地位、性质及其职能的确立,并直接影响其作用的发挥。印象中的教育督导室似乎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养老机构,总是被一些退居二线或认为不太中用的.‘闲”“老”人员把持着。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印象?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其一是我们自身对教育督导这一领域的浅白无知;其二是我国现行教育督导制度本身确实有待进一步完善。那么,什么是教育督导?它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教育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新时期,我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如何完善和发展?本文将就以上的问题展开分析。

一、对教育督导及其历史沿革的认识

教育督导,顾名思义,就是对教育的监督和指导。不同的社会、时代和文化背景,人们对教育督导的理解和把握不同。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对学校教育的视导和督察,但这种教育督导在本质上与现代教育督导有所不同。在“官师合一,政教合一”的我国古代社会,统治者为维护自身的统治,历来重视教育问题,直接干预教育活动,教育督导是其控制教育的重要手段。特别是隋唐以后,教育督导制度直接同科举制度联系在一起,主要是帮助帝王“督率教官代导诸生”和监督弹劫考试中的舞弊行为。简言之,我国古代的教育督导重在“监督”,主要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而现代教育督导特别是西方教育督导主要重视对学校教育的指导,旨在提高教育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就美国而言,18-19世纪时把教育督导看作是一种“监督”(Inspection),2D世纪以来则把督导理解为“视导”(Supervision),并且不同的时期对“视导”的理解与把握也不同。如2D世纪60年代主要强调教育视导在课程方面的作用;70年代则重视教育视导在管理方面的作用;80年代,教育视导所关注的是对教学的管理,以适应教育法治建设和社会公众对教育的需要。这说明把握教育督导的概念要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其内涵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

依据我国国家教委1991年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近年来出版的教育督导著作大致这样来解释教育督导的概念:’‘教育督导实质上是一种行政监督和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国家对教育实行监督和指导的有效机制和有力手段,也是现代教育管理体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定涵义是指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授权给所属的教育督导机构和人员代表本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和学校的工作,依据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按照督导的原则和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并向本级和上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教育工作情况,提出建议,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对这一定义,笔者认为过于偏狭。因为它过分强调了教育督导的行政性,易忽视其专业性;重视.‘督政”,易忽视“督学,’;重在‘.监督”而非“视导”,且缩小了教育督导组织存在的范围,并把督导的目的局限在‘.报告建议,为政府的教育决策提供依据”上。笔者比较赞同黄藏在其所著《现代教育督导引论》中给教育督导所下的定义:教育督导是由教育督导组织及其成员根据教育的科学理论和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以期促进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提高的过程。笔者所理解的教育督导是一种行政性和专业性并举,但以专业性为重,“监督”和“视导”职能兼具,但以“视导”为主,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奉行民主、科学、法治的工作方式,以提高教育效率和教育质量为旨归的专家式管理支持系统。它对上能起到“参谋”和’‘反馈”作用,对下能起到“监督”和.‘指导”作用;既在政府或行政领导身边,又扎根于教育行政和学校之中;既在教育行政部门之内,又能够跳出教育行政部门之外;既明上义,又知下情;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能掌握教育现状,又能前瞻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并且,教育督导不仅是指各级政府设立的教育督导机构,也包括学校内部建立的督导机制。关于建立学校内部督导机制,湖南未阳一中对此已经作出了很好的探究和实践。

教育督导古而有之。我国西周时就有“天子视学”,随后视学制度沿袭发展,又扩至“王亲视学”、“学官视学”,但真正建立起教育视学制度是在宋代。宋代设立了专门的官职与机构,设有提举学事司,“岁巡所部,以察师儒之优劣,生徒之勤惰”。元代设提督学校官,明清时中央任命各省提学官(清称提督学政、学政),民国时(1996年后)改称视学人员为“督学”。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在各级教育行政机构设立督导室或视学室,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教育督导工作被削弱停滞;1997年9月,邓小平提出恢复重建教育督导机构,教育部设立了视导员,着手恢复教育督导制度;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原国家教委设立了督导司,全国教育督导机构随之建立起来;1991年4月,原国家教委颁布了(教育督导暂行规定》,各省市也相继颁布了一系列教育督导规章,教育督导工作逐步规范和发展;l卯7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依法治国、加强监管部门,教育部在机构改革中将督导办独立设置,以后中编办又批复原国家教委教育督导团更名为国家教育督导团,带动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普遍成立了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强化了督政职能。就国外主要是西方的教育督导而言,其教育督导制度是在18世纪后才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机器大工业生产引发了个人和社会对教育的极大需求,而由社会团体和个人经办、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的教育不能适应工业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国家介人教育,加强对教育事业的管理和投人,由此,教育督导制度得以建立。该制度旨在强化国家对学校教育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由于各国的政治和文化不同,因此教育督导制度也不尽相同。相对而言,笔者比较推崇英、美的教育督导制度。英国是率先建立现代教育督导制度的西方国家。英国政府自1939年首次任命皇家督学,到现在已形成了相对稳定、比较成熟的中央和地方两级制度并行的全国教育督导网络。女皇督学团和地方教育督导机构并非从属关系而是合作关系,二者相互补充。中央督导不负直接的管理责任,而地方督导组织则重视视导后的改进工作以及对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校长的提拔与任命、教育资源的分配等非视导性工作。女皇督学团面向全国,向教科大臣负责。地方督导机构主要负责本地区教育督导工作,向地方教育局和教育委员会负责。这种两级并行的教育督导网络将宏观督导与微观督导统一起来,可以将“督政”和“督学”落到实处。

英国教育督导的职责和范围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现在教育督导的范围已扩大到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整个教育事业,涉及学校管理、课程、教学生活、师资培训等各个方面,对整个教育事业产生巨大影响。英国的教育督导工作是相对独立的。女皇督学团虽设在教科部内,但有其业务上的独立性,督学提出的报告内容教科大臣不得搜改,督学团决定自己的工作程序和方法,不受教科部干预。英国的学校教育具有自由、自治等特性,所以,英国的教育督导机构形成了传统,即教育督导人员不仅是官员,更重要的是专家,是给教育管理部门提专家建议的人。其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专业性的,教育督导组织及其人员对教育工作没有直接的权力,但因为信誉及其评价的准确性、建议的适用性、对教育情况了解的透彻性,使之权威性极强,从而能对学校教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我国1卯7年后教育部将督导办独立设置,并改原国家教委督导团为国家教育督导团,在这一点上似乎与英国的教育督导制度趋同。

因此,笔者认为英国教育督导组织的专业性值得我国教育督导机构借鉴和学习。美国的教育管理中没有教育督导概念,教育督导一般称为教育辅导。虽然辅导工作遍及各级各类教育,但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辅导制度,也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教育辅导机构。就教育辅导范围来看,州和学校承担着大部分辅导工作,联邦的作用相对较小。笔者认为这和美国地方分权的教育制度相关。在近2印年的历史进程中,美国的教育督导形成了合作、民主、全面并富于哲学性的特点,强调辅导人员之间、辅导人员和被辅导人员之间相互合作;重视被辅导人员的积极参与;督导范围广泛且注意从教育问题的研究中发现一般教育规律和原则,用以指导教育督导工作和教育活动。总的来说,美国的教育督导不重权力,主要重视专业性,重视教育指导的效果,重视微观方面的视导。因此,美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值得我们注意,可借鉴之处在于:教育督导组织不仅是指政府设立的专门督导机构,同时学校也承担着大量的教育辅导责任,教育督导工作强调合作、民主、全面,这就使得微观督导尤其是督学更实在。另外还有一些全国性的学术团体,如美国教育协会下属的辅导及课程发展协会以及全国学校评估研究会等都以推动教育辅导或实施教育辅导为宗旨,开展教育辅导工作,这说明除了政府和学校,不妨大力发挥民间学术团体的教育督导作用。无论是督政与督学的偏重之争,还是视导与辅导的称谓之变,论及教育督导的作用,笔者认为可以用以下十六.个字作一个较为全面的概括,即“监督检查、考核评价、调查研究、指导服务”。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是教育决策、教育执行和教育监控三部分的整合。教育督导是架设在决策与执行之间的桥梁,使教育管理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管理系统如果奉行“决策一执行一监督”单轨运行模式,决策部门或行政机构既管决策、执行,又管监督评价,无异于让其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决策是否正确,执行是否得力,显然难以获得一个准确、真实的结论。管理系统如果奉行“决策一执行”、“监督一评价”双轨并行的模式,则决策正确与否,执行得力与否,就不再是决策或行政机构说了算,“监督一评价”系统可以提供客观、真实的反馈和指导,从而是管理更加科学有效。

二、对进一步完薯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几点思考

1.关于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定位问题,一直存有争议,人们的认识也很模糊。1卯7年,中编办批复原国家教委督导团更名为国家督导团,带动各级政府在机构改革中也将原有的教育局督导室更名为政府教育督导室。此举意在强化教育督导机构的督政职能,也确为落实我国基础教育依法治教之所需。但据笔者看来,教育督导组织的名称虽然变了,其实质并未有多少变化,各级督导机构似乎处在督政无权、督学又无力的尴尬状态。鉴于我国上世纪80年代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后教育管理权限下放的实际状况,加强对各级政府进行依法办学、依法治教的监督责任重大,因此,笔者赞同教育督导机构在隶属关系上受各级政府的领导和上级督导组织的指导,人员编制、职数、经费单列,但不赞成将其完全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剥离出来,成为一个与教育行政部门并行的权力性行政机构。完全的剥离虽然有利于教育督导主要是督政工作的开展,然而却失去了督导的真正含义,况且与教育行政部门难以协调,也不利于督导目标尤其是督学指导目标的实现。就我国目前的教育管理情况来看,国家和省一级政府的教育督导机构位高权重,应当侧重宏观督政职能;市、县包括学校一级的教育督导机构在督政方面确实勉为其难,应当侧重微观督学指导〕

2从教育督导的范围看,我国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名义上为政府督导室,但仅限于对基础教育的督导,这与当今终身教育思潮影响下正在形成的大教育格局不相适应。应当进一步拓展教育督导的范围和领域,加强对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种类型教育的督导,督导的内容也应涵括管理、课程、师资培训、教学等教育的各个方面。

3.严格选聘教育督导人员,加强督导队伍建设。教育督导工作比一般的教育行政和学校教育工作更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其素质要求和任职条件要高于一般的教育行政人员和教师的任职条件。然而长期以来,一些政府和行政部门的领导对此认识不足,把那些工作水平一般或行将退休的老弱病者安排到教育督导机构中。教育部长卸任以后一般就任国家总督学,一些校长或教育局长二线之后就到督导室,从中央到地方,莫不如此。而国外教育督导人员的选聘条件与操作则非常严格,从学历、教育实践经历、规划和组织才能、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想活跃程度、个性品质等各方面考察,公开进行选聘,并且对督导人员的年龄也作了严格规定,一般在曳}一49岁之间。相比之下,我国督导人员的任职标准还待提高,特别是专业知识标准和专业能力标准要提高,并且要限定身体和年龄标准,以引}一45岁之间、身体健康为宜,以便能够承担经常深人基层开展督导工作之艰巨任务。应采用公开招聘和选拔任命相结合的方式确定督导人员,并加强对现有督导人员的培训工作,着力打造一支专家型的专业督导队伍,为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人员保障。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9

1、主在成绩:

自恢复、重建教育督导制度以来,经过十儿年的努力,教育督导工作已初步打开了局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l)各级领导提高了对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认为这是完善教育管理休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加强教育事业管理,依法治教的必需,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因此强七督政和督学,建立教育督导制度是十分必要的,也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2)各地根据自己情况,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目前,我国中央、省、地、县四级教育督导机构网络已基本形成,主要有三种机构设置形式:一是教育督导机构设立在教育行政部门内,隶属于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编制,但比教育委员会的其他职能部门地位略高,它虽然直属教育委员会领导,但同时又是由政府授权、享受代表政府对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进行督导的权力。权力同时来源于政府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二是教育督导机构就是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的一个职能室,权力来源于教育行政部门。三是教育督导机构作为与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平行的机构,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负责人或山教育委员会或教育局领导兼任.前两种模式在我国教育督导中的比例较大,第三种模式相对少一些.从这些模式中可以看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虽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组织机构,但各地政府都已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设立了教育督导机构,对教育督导工作的开展、帮助教育行政领导了解学校情况,改进工作作风、顺利推行政令、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初步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督导队伍.各地重视督学队伍建设,坚持督学的任职条件,严格遴选.1987年以来国家教育委员会举办督学岗前培训班,同时省、自治区、直辖市也举办了县(区)督导培训班,通过培训和督导实践,提高了广大督学的政治、业务水平,涌现了一批热爱教育督导事业,熟悉业务,勤奋工作的先进人物。而且在第五届国家督学会议_L首次对全国督导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进行了表彰,至20(X)年底,全国共有教育督导工作者35217人,专职督学8631人,兼职督学21178人。

(4)拓宽和深化了教育督导内容,初步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督导的新路子.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突出强调了教育督导的行政监控的本质职能,坚持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握好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着重监督执法;强调更新观念,树立服务意识,立足于“既督学,又督政”,既要督导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工作,又要督导下级政府的教育工作,要以宏观督导为主,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等。

(5)制订了关于教育督导工作的一些法规与制度。国家教委制订了《教育督导暂行条例》、镶关于中小学校督导评估工作的指导纲要》.不少地方也制定了有关督导工作的法规与制度。如深圳、厦门等市人大通过了《教育督导条例》。教育部也将积极推动《教育督导条例》的颁布。工作做的好的地方,督导一〔作制度比较健全,已初步做到有章可循,趋向制度化、规范化。

(6)开展了多方面的教育督导评估工作.除重点进行“两墓”、“两全”督导检查以外,还开展了落实义务教育经费、解决拖欠教师工资、控制辍学率、加强德育工作、改造薄弱学校、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等情况的专项督导检查,开展了对普通中小学校及幼儿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等督导评估工作和学习贯彻同志《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的专项督导检查。评估方法也不断改进,如上海市探索发展性督导评估的理论和实践,北京市组建社区督导网络,对社区各类学校进行常态监督。

(7)注重督导实践经验总结,使督导与科研相结合。各地积极开展了关于教育督导评估理论课题的科学研究,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制定了各种类型的督导评估方案,一些省市还撰写、发表许多论文和编辑出版了一些教育督导的著作,初步探讨了教育督导评估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为广大督导工作人员提供了理论上、科研上的服务,收到了一定效果。

总的来看,这儿年的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成效表现在:第一,推动了地方政府进一步落实教育的战略地位,促进了地方增加教育投人,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提高教师待遇,改善办学条件。第二,推动了《义务教育法》的贯彻、落实。加强了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增强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意识,纠正了一些违反《义务教育法》的现象。如北京市连续三年检查义务教育的实施情况,已经形成了制度,收到了良好效果.第三,促进了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把德育放在首位,加强学校管理,优化育人环境,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在督导检查中及时纠正了一些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第四,及时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报告教育工作情况,为领一导决策提供了依据.第五,在教育督导实践中,各级督导机构发挥了职能作用,也使督导队伍受到了教育和锻炼,进一步证明了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必要性,增强了教育督导的权威。

2、主要问题:

10多年来,教育督导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只是初步打开了局面,发展很不平衡,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第一,对建立教育督导制度的意义的认识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在教育督导工作进展和效果方面,地区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第二教育督导机构还不太健全.全国已有975%的地(市)和97.77%的县(市、区)建立了教育督导机构,但仍有极少部分地(市)和县(市、区)没有建立.有些地方的教育督导机构因为权力来源、隶属关系不明确,导致教育督导机构独立性差或没有独立性,不便于更有效更顺利地开展工作。第三,督学队伍数量不足,少数督学的政治理论素养、科研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字能力难以适应现代化督导工作的需要。第四,有关教育督导的政策、法规不配套,制度尚不健全.督导工作极需制度化、规范化.第五,教育督导机构的工作与其他教育行政职能部门、教研、科研等单位的分工,在有些地方还不够明确,工作还不够协调,特别是在县一级如何把分工与配合的关系理顺,合理地组织好教育督导工作,还需要通过试点,在实践中摸索经验。第六,与督学相比,督政工作显得力度不足。对_L级政府的督导存在“两多两少”的现象:即在落实教育投人方面的督导多,对政府教育思想、教育管理与决策、教育执法等方面督导少;间接督导多,直接督导少。这既有督导部门不够主动的原因,更有现行行政管理体制和督导体制不够完善的原因。

二、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建议

1、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督导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我国恢复教育督导制度的历史不长,人们对教育督导的认识还有一定差距。如有些地方领导干部就认为督导部门是安置干部、解决待遇问题的单位,甚至可有可无。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教育督导工作的宣传力度,全国及各省的权威期刊要经常刊登教育督导的文章与信息,教育报刊应设教育督导专栏,教育督导的刊物,要在提高办刊质量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其范围,以便使更多的人了解教育督导,进一步关心和支持这项新的事业。

2、教育督导要紧紧围绕教育的中心任务和改革发展目标,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做好工作。(l)继续做好“两基”督导检查工作。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两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继续将“两基”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确保“两基’旧标的实现和达标后的巩固提高。(2)开展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督导检查和调查研究.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进人攻坚阶段,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也不断出现。督导部门要关注这些热点、难点问题,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中小学乱收费、中小学过重课业负担等等,通过调查研究、指导督查,促进问题的解决。(3)建立保障实施素质教育的机制。实施素质教育涉及各级各类教育,是我国教育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也是督导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所以,必须建立适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机制和全面的、科学的、有效的督导评估机制。

3、必须进一步加强督导机构建设.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我国,“督政”已成为教育工作的一项首要和重要的任务。所谓“督政”,就是督促地方政府依法治教.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随着“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的不断完善,地方政府管理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责任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这就需要相应的教育督导机构特别是能建立与教育委员会平等的直属政府领导的独立职能部门,权力来源于政府主管领导,督导机构的领导和成员由专门人员组成,不挂靠任何部门,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

4、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自身的法制建设.教育督导与评估自身必须有一系列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及制度。19引年《教育督导暂行条例》对于全国教育督导的恢复和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督导形势的发展与变化,教育督导战线迫切需要国家制定《教育督导条例》,以进一步从法的角度来推动、规范这项工作。同时应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建立健全督导公报制度、评估制度、举报制度、表彰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等。

5、形成合理的教育督导队伍人员结构.由于督导人员是直接从事教育督导活动的专业人员,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督导工作的成败与否。因此,应对督导人员的任职条件做出严格规定,在督导人员中引人竞争机制,实行公开招聘,努力建设由行政管理型和专家型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数量足够,素质较高,年龄和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督学队伍。

6、强化督导工作者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及应用。心理活动存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中,并呈现出规律性,教育督导也不例外。所以在督导工作中,教育督导工作者在遇到重大问题、复杂情况时,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随时注意疏导、排除心理不适,才能保证教育督导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对违背教育方针、政策、法律的领导或教师督导时,应该掌握一定的心理分析知识,对他们进行将心比心、晓之以理、细致人微的教育与引导,使他们愿意接受、敢于纠正,使教育督导工作富有实效性与合理性。

7、拓宽教育督导的工作范围.现阶段,我国教育督导工作的范围主要是中等和中等以下教育,工作空间很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向中小学继续教育、学校体卫艺工作和安全工作、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延伸,向社会力量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扩展。

论文关键词:教育督导现状建议

论文摘要: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行政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

育行政监督机制。当前要使教育督导对教育中政、教、学三方面的督和导工作顺利进行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教育督导重要性的认识,明确新时期的工作重点,建立一个具有相对权力的教育督导机构,建设一支人员结构合理的督导队伍,加强教育督导自身法规制度的建设,强化督导工作者心理学知识学习及应用。

教育督导在国际上已作为一种普遍通行的强制的手段,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教育的科学管理之中,而且已经愈来愈成为一些发达国家现代教育制度日臻完备的重要标志。我国正式的教育督导制度是清朝末年开始的。到1949年,教育部专职督学人员始终在30一40人左右。新中国成立以后,教育督导也曾一度恢复,但在“”时期又几乎不复存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1986年《义务教育法》的颁布,为恢复重建教育部独立的督导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契机,同年,以教育部设立督导司为标志,中国的教育督导制度正式恢复重建了。2000年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国家教委教育督导团更名为国家教育督导团,明确了我国教育督导“督政”和“督学”相结合的职责,提出教育督导的任务是要“保障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教育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蒋乱洁.论教育督导[J].唐都学刊,2001(10).

[2]刘冬梅.发达国家教育督导制度的比较与启示[J1.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3).

[3]王湛.与时俱时,求真务实,推动教育督导工作取得新的发展[J].人民教育,2oo2(4).

[4]陈至立‘努力开创21世纪教育督导工作的新局面[Jl.人民教育,2000(12).

教育督导机构范文篇10

一、教育督导工作面临的形势

(一)教育督导工作成绩显著。我区教育督导制度恢复重建以来,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教育督导部门在保障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开展对下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教育情况的督导检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在开展“两教”工作、实施“两基”攻坚、推进“两基”巩固提高等工作任务方面,发挥了政府督导的重要功能,为推进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区督导机构基本健全,督学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建立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三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机构。教育督导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教育督导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年,自治区成立了教育督导团,自治区主管教育的领导任总督学。聘任了一批年富力强,熟悉业务的政府督学。全区已经拥有1360多名专、兼职督学和特邀督导员,形成了一支政治上强、业务上精、工作严谨、作风民主、服务基层、管理型与专家型相结合的政府督学队伍,保证了教育督导工作有效开展。

(二)教育督导工作任务艰巨。当前,我区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教育发展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在各级人民政府不断加强教育工作,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人民群众要求享受良好教育资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基础教育既面临着“两基”攻坚和巩固提高的艰巨任务,又面临均衡发展的要求。面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的要求和学校安全管理等方面越来越重的工作任务,各级人民政府及教育部门急需建立规范的监督和沟通制度,建立科学的督导评估体系和有效的指导手段。作为政府的教育监督部门,教育督导将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面对教育的新形势和新变化,我区目前的督导工作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地改进、完善、开拓、创新。

二、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

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我区教育督导工作要坚持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执行法律法规为根本,以积极开展督政督学,督导推进“两基”攻坚和“两基”巩固提高为中心,以理顺督导体制和创新工作机制为关键,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督学队伍为基础,不断推进依法治教和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促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育科学管理,努力构建适应我区教育发展的现代教育督导制度。

教育督导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督导推进“两基”攻坚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根据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规划目标和自治区“十一五”期间基础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力度,监督和指导各地落实规划目标。

——对“两基”攻坚县实行督导检查。到年底,要完成对28个“两基”攻坚县的督导检查任务。各级政府督导部门要按规定的程序做好这些县(市)的过程性督导、预检、正式验收和两年一轮的复验工作。

——对“两基”巩固提高实施督导检查。年以前完成“两基”的65个县(市、区)人民政府,每年要以县(市、区)为单位,组织“两基”巩固提高自查自评工作,在此基础上,地(州、市)进行复查,自治区进行抽查。已完成“两基”的各级人民政府(行署)要做到“两基”工作机构不撤、人员不少、经费不减、工作不停。

——建立和完善“两基”巩固提高和实施普通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督导检查机制。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针对本地实际,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制定本县(市、区)“两基”巩固提高和中小学校标准化建设工作规划和实施意见,每年进行自查自评。各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部门要根据各县(市、区)巩固提高规划目标,按照自治区“两基”年检和复查验收程序的规定要求,在各县自查自评的基础上,进行督导检查。自治区将根据情况对各地(州、市)不少于四分之一的县(市、区)进行抽查。

(二)建立督政工作长效机制。根据国务院和自治区的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对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在全区开展创建“教育强县(市、区、)”活动。通过督政,进一步督促各级人民政府(行署)依法履行教育工作职责,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两基”攻坚、巩固提高和“双高”(高水平、高质量)普九,保证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的贯彻执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开展同级督政。根据《自治区教育督导办法》的规定,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部门要逐步建立和开展对同级人民政府(行署)有关职能部门执行教育法律法规和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的督导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教育职责。

(四)开展对学校的督导评估工作。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部门要建立健全对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含民办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机构)的督导评估制度。从办学方向、办学条件、教师队伍、教学质量、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督、检查、评估、指导”。积极探索和引进先进的教育督导理念、方法,研究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的新型评价模式。

(五)开展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各级督导部门要积极开展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实施情况、加强薄弱学校建设情况、教育经费依法增长及税费改革后农村转移支付资金按规定用于义务教育的情况、教育经费管理使用的情况、教育费附加和人民教育基金的征收管理使用的情况、德育达标和学校安全管理情况、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实施“双语”教学的情况等专项督导检查。

(六)开展对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活动。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开展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有关问题的调研,提出合理化意见,为人民政府(行署)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三、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措施和办法

(一)依法督导。各级督导机构要依据《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规定,认真贯彻落实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督学行为准则》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原国家教委《教育督导暂行规定》的实施办法,严格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决定》、《新疆维尔自治区教育督导办法》及有关法律法规,依法开展教育督导工作。

(二)实行督政与督学相结合。督导工作要把督促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执行法律法规、履行教育职责作为督导工作的重点。同时,以督学为基本职能。

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地(州、市)人民政府(行署)的督导工作,要坚持督政与督学并举,侧重督政;县(市、区)人民政府的督导工作,要以督学为主,兼顾督政。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部门要突出督导工作重点。

(三)建立教育督导报告的公布和使用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机构的督导报告,依法向社会公布。教育督导机构向被督导单位和有关部门提出的督导评估意见,被督导单位要在限期内认真组织整改,对经复查仍未改正的,教育督导机构要向其上级主管部门提出处理建议,其上级主管部门要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督导机构。督导报告应作为人民政府(行署)和教育部门教育决策及干部考核和评价学校的重要依据。

(四)建立人民政府督学列席会议和教育系统重要奖惩事项的会签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行署)研究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和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应有同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部门的主要领导参加。对教育系统的相关奖惩事项应听取同级人民政府(行署)督导部门的意见,并保证督导报告的运用。

(五)建立教育督导检查评估管理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行署)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教育督导、检查、评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加强统筹协调,避免多头、重复检查评估,减轻督导对象的负担,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六)加强对义务教育发展状况的监测,实行“两基”工作统计年报制度。根据自治区《关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评估验收办法》和《关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复查评估意见》的要求,建立“两基”工作情况统计年报制度。加强对“两基”攻坚和“两基”巩固提高状况的监测分析,为各级人民政府(行署)和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七)教育督导采取综合性督导、专项督导及随访检查相结合,终结性督导与过程性督导相结合的办法。教育督导工作要积极探索和研究“督政”、“督学”的新理念和新方法,提高教育督导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导向性、预见性”,充分发挥督导工作的“督查”和“指导”功能。

(八)建立教育督导工作激励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行署)要对执行教育法律法规、落实教育方针政策,履行教育职责,实施“两基”攻坚、巩固提高工作成绩突出的下级人民政府(行署)及单位、个人和教育督导先进单位、个人,根据不同情况,分别予以表彰奖励。

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督导结果对教育工作先进县授予“教育强县(市、区)”称号,并给予奖励。

四、完善教育督导机构,加强督导队伍建设

(一)建立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团,创新教育督导机制。各级人民政府(行署)要成立由分管领导任总督学,教育部门主要领导任副总督学,并组成由专职督学和兼职督学为成员的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团(虚设机构),各级教育督导团办公室设在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室。

(二)落实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机构的编制和人员。教育督导机构是代表各级人民政府(行署)行使教育督导职能的专门机构,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教育督导机构的人员编制、领导职数要按照自治区编办的有关规定核定。各级人民政府(行署)应在有利于教育督导工作的前提下,确定教育督导机构设置、编制性质。

(三)加强政府督学队伍建设。各级人民政府(行署)要按照督学任职条件严把入口关,努力建立一支政治、业务素质高,结构合理、勤政廉洁,管理型与专家型相结合,能履行教育督导职责的督学队伍。要建立督导人员培训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行署)要根据督导工作需要,开展法律法规、教育政策、督导理论和业务实践等方面的培训。未经培训的督学要分期分批接受培训。各级人民政府(行署)及其教育行政部门要为督学参加培训、学习考察提供条件。

(四)完善政府督学聘任制度。自治区人民政府总督学、副总督学和督学(专、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导员),由自治区人民政府聘任并颁发聘任证书。地(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行署)督学(专、兼职督学和特约督导员),由同级人民政府(行署)聘任并颁发督学证书。

五、加强领导,切实推进督导工作顺利开展

(一)教育督导工作要列入各级人民政府(行署)的重要议事日程。各级人民政府(行署)每年至少听取一次教育督导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教育督导工作重大问题。各级人民政府(行署)分管领导要定期指导教育督导工作,参加教育督导活动。各级人民政府(行署)及教育行政部门,要安排专项督导经费,提供必备的工作条件,确保教育督导工作正常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