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成效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6 08:43:00

教育成效

教育成效范文篇1

关键词:幼儿教育;家校联动;家庭教育;教育方式

加强学校和家庭之间的联系,建立经常性的双向沟通机制,开展家校共育活动,对提高教育成效具有积极的意义。笔者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以来,一直致力于强化家校联动,共同关心和教育幼儿,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从搭建信息平台、利用家长学校、借助开放日活动、定期开展家访、广泛吸收意见等方面,对家校联动提升幼儿教育成效进行探讨。

一、搭建信息平台,加强家校沟通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幼儿园借助信息媒体平台,能够实现及时便捷的互动,这为家校沟通提供了较好的路径。要通过多种途径,构建立体化的信息平台,强化与家长的沟通交流。首先,发挥校讯通平台的作用。教师可以每天利用校讯通平台发送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和家长进行点对点沟通,随时互通信息。其次,发挥QQ群、微信群等平台的作用。教师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等平台加大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频度,及时回应家长提出的各种问题,适时幼儿园和学生成长方面的内容。

二、利用家长学校,加强家校沟通

一直以来,家长学校在整个家校互动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幼儿园每学期应当定期将家长组织起来,介绍学校的办学现状、办学条件、办学特色,介绍每个班级的工作特点,让家长更多地了解幼儿园、了解教师、了解班级。同时,要强化对家长的培训指导。当前许多幼儿家长年纪轻,教育引导孩子方面的技巧和方法不够。幼儿园要利用家校平台,对他们进行持续性的指导,包括如何和孩子相处、如何为孩子做好榜样、如何和孩子进行交流等。要让这些年轻家长掌握更多的育儿技巧,这对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教师也可以与家长进行单独交流,针对一些孩子的特长、发展潜力、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点对点的沟通,共同制订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

三、借助开放日活动,加强家校沟通

除了平时的沟通交流之外,幼儿园还要借助开放日活动加强家校沟通。开放日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广大家长应当积极参与,幼儿园也要精心组织,以强化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增强联动效果。每学期的开放日不能少于两次,开放日活动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是专题性的。要通过开放日活动,全面展示办学成果,阐述先进理念,开展各种互动活动。在开放日活动中,要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亲子活动。实践证明,开放日活动是幼儿园活动中的一大盛事,广大家长热切期盼,积极参与,每次开放日活动基本达到百分之百的出席率。家长对整个活动给予积极配合,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进一步密切了家校关系。

四、定期开展家访,加强家校沟通

家访是教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生活情况、成长情况,以及和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的重要路径。针对每个学生,教师每学期家访的次数原则上不少于两次,要根据学生的成长情况灵活确定。在进行家访时,教师一定要提高针对性。首先,要准确定位家访的目标任务。要考虑带着哪些任务家访,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一定要将相关问题整理、筛选出来,确保家访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要做好相关的前期准备,包括和家长提前取得联系等。在家访过程中,要坚持正面评价为主,向家长通报孩子在幼儿园取得的进步,和家长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喜悦。同时,要在适当的时机委婉地指出孩子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寻求家长的帮助,共同教育和引导孩子。这方面要做到实事求是,决不隐瞒,也不刻意夸大。要通过家访活动,提高家庭与学校配合的密切程度,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发力。

五、广泛吸收意见,加强家校沟通

幼儿园的办学质量提升,离不开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家长处于不同的角度,对幼儿园工作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幼儿园一定要广泛吸收他们的意见,进一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征求广大家长的意见。除了传统的意见箱之外,幼儿园还要通过电子邮箱、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交流,听取家长的意见。必要的时候,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这样获得的有效信息更多。除了教育教学工作之外,有关环境卫生、文化建设、食品安全等方面,幼儿园也应当广泛征求家长的意见。另外,还要对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专项调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家长的第一手反馈资料。其中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幼儿园要及时采纳;一些反映的问题,幼儿园要认真核查,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综上所述,家校联动对提高幼儿教育成效乃至提升办学质量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幼儿园应当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加强研究并扎实推进。要从搭建信息平台、利用家长学校、借助开放日活动、定期开展家访、广泛吸收意见等方面入手,加强家校联动,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金花.幼儿教育中实现有效家校合作的几点建议[J].甘肃教育,2018(16).

[2]杜龙凤.增强家校互动促进幼儿成长[J].贵州教育,2018(22).

教育成效范文篇2

【关键词】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小学品德教育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随着时展,以及人口流动,农村小学品德教育出现了新的问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现状与问题

1.教师素养有待提升

首先,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容易照本宣科,缺乏艺术性教育。品德教育作为人的素质教育,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求真性,教师要循序引导、举一反三,真正让品德走入小学生的心扉。其次,教案和课件资源比较旧,不能及时通过社会热点或农村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最后,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教师的科研素养有待加强。品德教育需要不断的进行总结,及时发现品德教育存在的新问题,及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教师虽然平时也进行总结,但缺乏持续性和系统性,小学品德教育专门性的研讨会和交流组织次数不够多,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念普及不够深入。

2.缺乏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

小学品德教育不仅是理论教育,更是社会教育。这就需要一定数量且可靠的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农村小学生对品德的认识,践行品德要求。然而,农村地区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往往离学校较远,由于交通不便、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无法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同时,社会生活化实践的开展力度有待加强。品德社会生活化实践是全面提升农村小学生品德素养的重要举措,能让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品德的重要性,践行品德要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诸如爱国主义、革命先烈教育基地,具有远大性和崇高性,必须与日常品德有机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品德。当前农村小学品德教育这种社会化的实践重视程度有待提高、频率不多,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3.缺乏家庭教育的补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有学校和家庭双管齐下,才能促进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当前农村小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负责照料,但是他们文化程度较低,对品德教育缺乏必要的认知,无法开展家庭品德教育。而学生父母由于进城务工,虽然有较低程度的文化知识,对品德教育有所认识,但碍于距离不能时刻进行教育,对小学生应当拥有什么样的品德也不能理解透彻,常常不能把握重点,阻碍了品德教育成效的提升。

二、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成效提升路径

1.加强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学素养

要提升农村小学品德教育的成效,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教学素养是关键。应当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农村小学品德教师的继续教育。一是通过寒暑假对农村小学品德教师进行集中继续教育,重点传授小学品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开展必要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应当将讲授教学与课堂情景模拟有机结合,让农村品德教师在授课时得到专家点评,及时发现授课中的不足,以针对性的改进。二是开展在线教育培训。随着农村教育教学设施的健全和电脑、手机的普及,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教育资源,包括优质公开课、品德教育素材、教案、教育教学理论与教育教学方法等。三是开展多层次的小学品德教育教师研讨会和兄弟院校交流活动,提高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教育教学实效。

2.多渠道建设小学品德教育实践基地,增强品德教育

体验小学品德教育不仅是理论教育,更是社会教育,需要小学生将品德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因此加强品德教育社会实践是关键。一是继续进行革命信仰教育。这就要求对学校周边的革命先烈的事迹进行挖掘,以充实革命信仰教育。同时组织小学生到本地区比较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革命教育基地参观学习,精选纪录片或者高质量的影视再现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二是广泛加强社会生活化实践教育,通过社会教育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比如带领小学生深入田间采风,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他们不要随意丢弃垃圾,要学会带小方便袋收集垃圾。还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农村养老院敬老,感受传统文化和孝顺观念等。

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与家庭联动,增强家庭教育效果

教师应该加强与家庭的联动,引导父母加强品德教育。首先,可借助微信、QQ等聊天工具,将父母拉入班级群。授课教师定期或不定期提供品德教育的宣讲,包括现代小学生品德素养、小学生品德存在的问题及改进。但要注意小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理解程度,宣讲应当通俗。其次,要经常家访。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及时了解小学生的品德动态,对学生养成的良好品德进行鼓励,对不好的习惯及时进行阻止。最后,加强重点学生的随访。有些农村小学生因为家庭原因或者社会原因,品德有待提高。在加强学校教育的同时,授课教师应当经常随访,探究家庭因素,及时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促使其为小学生树立好榜样。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政府多管齐下,协同合作,尤其需要为农村小学品德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购买教育设施、教育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及引进优秀师资等。

作者:王国顺 单位:湖北省鹤峰五里乡苏区小学

参考文献:

[1]罗建华.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实践的思考[J].学周刊,2017(4):80-81.

教育成效范文篇3

一、爱心的感化作用

教育有时需要强制和命令、有时需要说明、有时需要惩罚,但更需要的是真情和爱心的感化。班主任对学生的爱,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你看,元旦来临,为学生献上一份祝福语和贺卡;面对学生的问侯,回以充满真诚感激之情的礼节;气候变化提醒学生增减衣服;在课间与学生一起玩耍;一起讨论学生关心的话题。。。。。。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当班主任把爱心献给学生的同时也感化了学生。一位学生曾和我说:老师你就像我的妈妈,你关心我的一切。这时的我感到非常欣慰!班主任的爱心就像学生生活环境中的氧气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吸入体内,增加了能量。许多事实表明,正是班主任爱心的感化和陶冶,使自卑者有自尊,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使冷漠者燃起热情,这种师爱是其他教育方式所替代不了的。

二、爱心的激进作用

总所周知:爱使人类普遍具有的心理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想得到周围亲人的关爱和温暖,甚至动物也如此。更何况离开父母的小学生,他们更需要教师的爱,特别是班主任的关爱。许多学生往往把班主任对自己的关怀,爱护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同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人格价值联系在一起,在每个不同的学生心中留下不同寻常的心理分量。越是威信高的班主任,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在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而班主任真正的威信是学生对班主任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也是爱的一种回报。

学生能得到教师的爱就是得到了赞许、表扬和鼓励,就会在他们的心理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从而激起学习的兴趣,接受老师的教导,愿意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积极上进,有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三、爱心的调节作用

教育成效范文篇4

高师院校作为教育系统的“工作母机”,其学生是基础教育师资的主要来源,未来的老师既要具备高尚师德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较强的专业技能,在社会法治进程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又要具备较高的法律素质,加强法制教育,在长远层面上更要通过未来老师的言传身教培养广大中小学生法律意识,促进整个社会法制建设的需要。因此,加强高师院校法制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必须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紧紧围绕“如何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健全法制宣传教育长效工作机制,增强青年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其运用法律能力,积极探索富有高师院校特色的法制教育新方法、新途径、新模式。

一、健全管理体系,明确法制教育职责

院校领导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法制教育,把此项工作列为学校主要工作,并进入学校考核体系。宿迁高师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的法制教育领导小组,分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学校联系社会公、检、法力量,用好社会法制教育资源,聘请市公安局法制处处长为学校法制校长,定期请驻地公安分局领导来校检查指导法制教育。学校制定并实施了《法制宣传教育五年规划》《法制教育工作方案》,细致明确了各部门法制教育职责,形成了组织严密,职责明确的法制教育管理体系。

二、实施规范管理,形成学生守法习惯

法制教育成效要通过学生良好的遵守法纪习惯体现和实现,宿迁高师针对五年制学生年龄跨度大,认知结构复杂,生源素质差异较大的情况,实施严格规范的常规管理,积极推动依法治校工作。健全管理制度,学校将学生管理制度汇集,编印出《学生手册》下发至每个学生,各系各班分别开展了学习《学生手册》活动。每年都开展教学质量月、行为规范月和后勤保障服务月活动。在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后勤保障服务的同时,通过开展校园环境整治周、“两室文化”建设周、文明礼仪规范周加强高师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通过学生会、校团委及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把贯彻学校制度与遵守法律法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形成严守校规校纪、严守社会法制的良好习惯。

三、加强法律教学,增加学生法制学识

宿迁高师结合学生实际,进一步增加法制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正规而系统的法制专项教育。

1.认真抓好法律课程教学与辅导。在教学计划中根据学生成长和专业设置需要,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伦理常识》等相关课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增强法制类课程的教学成效;专门制订并实施了法制教育教学计划,开展了“法律伴随我成长”专题作文竞赛。

2.组织学习单行法律文本。对五年制中前三年学生系统组织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劳动法》等单行法。充分利用校内广播站、电视台等媒体,定期推出法制宣传专题、专刊和专栏,形成全体学生学法的良好局面。

3.积极开设各种法律知识讲座。为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同志为同学们做交通安全专题报告,举行了“文明交通,从我做起”签名活动;为加强《消防法》的学习与应用,学校邀请市安全消防咨询服务部教员为同学们开设“珍惜生命、远离火灾”消防安全知识讲座,向学生家长寄发《创建平安校园告家长书》,动员家长参与学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为宣传普及《禁止传销条例》,邀请市工商局经检支队支队长为同学们开设了《认识传销,抵制传销》知识讲座;为有效防范电信诈骗犯罪,向学生及家长印发了《防范电信诈骗犯罪警方提示》和《告学生家长的公开信》;为实施《治安管理处罚法》,根据学校女生较多的实际,邀请市公安局警官开设了《女子自我防范知识讲座》,开展了全校管制刀具清查活动,联系市公安局、工商局对周边的旅馆、网吧进行了清查和整顿。通过系统的法律教与学,促进学生知晓法律,自觉守法。

四、开展德育活动,营造普法良好氛围

宿迁高师把法制教育与德育工作有机结合,在德育活动中有机融入法制因素,做到两者统一谋划、统一实施。

1.加强生命教育。打架斗殴、自杀自残、暴力倾向等现象与学生生命教育缺乏关联极大。学校通过班主任、辅导员的积极引导,创建良好班集体,开展专题生命教育,净化社会文化空间,组织学生到社会最底层体验生活,到医院感受生命残缺的不幸,到看守所接受警示教育等活动,让学生懂得人生宝贵、生命珍贵,教育学生学会调整心理,正确处理危机,增强抗挫折能力。

2.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学校开展了每月一个系列的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在每个系列活动中有机渗透法制教育内容。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诵读《弟子规》及书写《弟子规》毛笔、粉笔、硬笔三笔字比赛,利用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学生知书达理、遵章守纪,促进校园和谐。

五、关爱特殊群体,消除法制教育盲区

高师院校学生素质不同,发展状况各异,有品学兼优学生、贫困生、学困生,还有一部分心理一时有障碍的学生,以及经常违纪的学生。对他们要注重教育公平,坚持思想教育不放松,持之以恒地开展针对性帮助,做到爱生如子,耐心施教,积极引导,促进成长。

1.关注学困生成长。学习成绩一时下降或长期不理想的同学很容易自暴自弃,放弃努力,从而成为经常违纪,甚至是违法的学生。我校组织党员、入党积子、学干、团干、优秀团员对学习困难、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结成学习帮扶对子,帮助他们尽快树立信心,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2.关注贫困生成长。贫困生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如果受到不良暗示,受到不公正看待,容易放弃学业,部分法纪观念较弱同学可能因攀比而偷盗。我校通过“奖、勤、减、免、补、缓”等综合措施,对贫困生提供各种帮助。我校每年评选并颁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达60余万元,每年资助学生达3000余人次,资助总金额达近500万元,组织师生对贫困生谈心,帮助他们战胜困难,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教育成效范文篇5

一、明确实践教学目标

实践教学目标是组织实践教学的重要依据。它分为分目标和总目标,分目标依据单个具体的实践科目、实践教学环节制定;总目标是指通过对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实施方式及其相互关系进行整合,建立符合职业技术教育“特色+精品”理念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分目标的集合体。制定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目标时,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基本职业素质、岗位就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培养为模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新理论的应用性及岗位任职的针对性,考虑实施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能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发挥导向作用。

二、优化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化。一是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随着职业技术类院校培训规模的扩大、培训类别的增多,构建不同专业、班次的实践课程体系十分重要。在着眼急需、突出重点、消枝强干的思想指导下,按实践教学规律,优化实践科目,调整学时分配,合理配置实践教学环节,循序渐进地安排实践教学内容,实现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全面衔接。二是编制规范的实验(训)指导书。实验(训)指导书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指南,一份规范实用的实验(训)指导书对教师和学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实验(训)指导书应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项目、目标、要求、内容、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考核标准等各项内容。同时,要强调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估,建立技能测试题库。

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

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提升实践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时期“技能型”人才培训的需要,需要广泛开展教学、学法创新活动,建立灵活多样、富有实践教学特色的方法手段。如: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块式实践教学等。开放式实践教学是指管理开放、时间开放、设备开放、实验内容开放等等,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想练就练”的实践教学环境,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模块式实践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在深入分析每个工种和技能的基础上,按照工作标准(岗位规范),将实践教学项目开发成不同的培训模块,形成类似积木组合式的教学方式。每个模块的课程设置和实践内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为目的,以胜任本职业的能力要求为目标,按需施教,学以致用,干什么实践什么,尽量精简不必要的知识。

四、完善实践教学条件

实践教学条件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物质基础,主要是指各实验(习)场所及其实验设备(器材)建设。一是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性教学和科研的实体,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创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实验室建设应突出针对性,根据实践教学需要,为学员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场境,增强教学时效性,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变“会操作”为“精操作”。二是加强校内实习场所建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体现在动手能力上,教学基础设施较好的院校,应根据岗位的需要建设配套的专业实习场所,满足校内实习的需要。建设时应突出“实用性、针对性、规范性”特点,与实践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专业特色相适应,发挥教学、示范、科研等功能。三是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利用驻地企业与教学相关的设施资源,建立相对固定的社会实践基地,拓宽实践教学渠道。同时,还应建立校际间联系,实现资源共享。

五、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基本保证。一是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训。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不仅应具备“讲师”的教学素养,即良好的仪态,丰富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板书、口语表达、多媒体运用和教学管理能力;还应具备“技师”的专业技能,即会操作维修实验设备、会讲解示范、会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因此,要制定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培养计划,采取短期培训、岗位练兵、送学进修、攻读学位等多种途经和措施,提高其综合素质。二是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充分考虑高学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引进,给予优惠条件,注重从源头上改善队伍结构。三是制定有效的岗位考评制度和激励制度。加强对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督查、考核,鼓励和引导他们积极开展研究,不断提高其综合能力。在职称评定时应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单独评审。

教育成效范文篇6

学校历来十分重视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工作,上个世纪90年代,我校已经开始将以“传统美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青少年道德教育融入学校德育工作,学校还成立了青少年道德教育领导小组。如今,学校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已进入序列化实施阶段,并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下面就我校开展的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作如下介绍。

一、把传统美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上来

“传美”教育是人类文化发生、发展的生命机制。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华根”“中华魂”的教育,是“血统”与“传统”的整合。指出:“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由此可见,开展传统美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学校历来对此也是十分重视。

“传美“教育的主要任务,一是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二是高度重视培养和增强民族凝聚力,从而对社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新邵八中是有着50余年的历史和雄厚的师资,通过对学生基本素质情况的调查、论证和分析,探索新时期学校德育教育的规律,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传统美德教育方法,建立起了有效的运行机制和评价体制,为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学校德育的整体水平,营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和新风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做法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道德规范。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去实现这一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传美”教育与学校德育工作结合

学校德育工作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及组成部分。落实“传美”教育,首要一条就是:更新观念,形成共识,将“传美”教育与学校德育相结合。

1、围绕“三个一切”,体现三“全”的学校“传美”教育模式

学校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和“为生命奠基”育人理念,并以此作为全体教职工的“教育铭”。就是以全方位的育人手段和渠道完善学校的传统美德教育,努力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材。

2、更新德育观念,不断丰富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内容

首先,在教育思想上树立全员教育观。学校成立了德育领导机构,从校党支部——主管德育副校长——政教处——班主任,环环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此外,又以政教处为枢纽形成辐射,构成从教科处、教务处——各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任课老师;从总务处——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从校团委——年级团支部——各班团支部;从学生会——学生值周班的校园德育网络体系,使传统美德教育做到循序渐进,逐级推开。

其次,在教育内容上,紧扣时代脉搏,将传统美德教育与国情教育和扶贫助学活动相结合。例如,从97年下半年开始,学校结合香港回归、纪念“五四”运动80周年、共和国五十年庆典、澳门回归、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等国家大事,丰富“传美”教育的内容。使学生实实在在地认识所处时代的特征,明确肩负的重任,从而以实际行动为校争光,为振兴中华而读书。

3、各部门协作,抓好传统美德教育的落实

首先,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抓学校“传美”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实。市松坡公园、张干故居、县拘留所、敬老院分别是我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基地,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活动。此外,通过对新生的强化军事训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求索攻坚的美德,激发学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通过“三月文明礼貌月”、“五四”青年节、“九九”重阳节组织学生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服务送温暖,培养学生敬老养老的品德。

其二,校团委与政教处抓传统美德教育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依据中学生的思想素质特点及德育工作要求,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要求各年级、班级将“学”与“创”结合。“学”,既以英模、劳模为榜样,又以优秀同学、伙伴为目标。“创”既争创文明班、先进班,同时掀起创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的活动,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和集体协作的精神。

其三,教科处抓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不定期组织教师共同学习,反复宣传传统美德教育的目的、内容及时代意义,从而推动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

其四,总务处抓校园文化育人环境的创设。几年来,在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上下工夫。在校园内,匠心独具地设计每一处“道德”教育点:校舍、教室、图书馆、实验楼、办公楼井然有序;草地、花圃、石凳、错落其间;“天道酬勤、志存高远、温故知新、明理、慎独、知行、足下起”等名言警句随处可见。这种隐性教育的方式,不仅让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地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时时影响着学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对教育者本身也是另一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再教育,起到激励和鞭策作用。

(二)“传美”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

所谓的心理教育,就是为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而进行的教育工作。心理教育与德、智、体、美、劳五育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的辨证统一的关系。将传美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美教育效果。

1、注重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分析,确保传统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青少年时期的青少年可塑性大,最突出的特点是“向成熟发展”,因而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依据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选择主题、确定目标,分层递进,因材施教。如:对高一新生注重尊师敬长的伦理道德的教育,而对高二、高三学生,围绕爱国爱家的主题,激励学生自觉以天下为己任,求索攻坚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即保证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有序、合理,也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步骤地熔铸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中。

3、重视心理咨询与教育成效的关系,变“堵”为“导”,加强对学生前途理想、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为此,学校专门专门开辟了“心理咨询交谈室”,配备专职的心理辅导员。从而,开辟学校传统美德教育的新途径。

(三)“传美”教育与学科教学的结合

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的教育方法,把观念的更新具体化,促进传统美德教育与教学的结合。

1、遵循现代教学原则,优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为引导学生树立传统美德意识,在教学中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学生道德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选择适当的学科德育切入点,以直接渗透、间接渗透或重点渗透、随机渗透等方式,达到传统美德教育学科渗透“事半功倍”的效果。

2、以多媒体电教为导体,优化教学方法

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把学生看作是盛知识的“容器”,而应把他们看作是正在成长过程中的活生生的人,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为此,我校先后组织全校教师进行学习课件制作及电教多媒体优质课竞赛等活动。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法,不仅增加了课堂容量,扩大了学生视野,大大丰富了思想教育的内容,而且“道德”教育的形式更生动、具体,充分体现了传统性与时代性的结合,为学生喜闻乐见。

(四)“传美”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结合,改革班会课模式

我国中学实施的教育、教学活动,通常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完成教育与教学任务的骨干和得力助手。因此,学校“传美”教育在方法和形式上,应选择好载体,立足于班级,发挥班主任在教育中的优势。

在具体做法上,我校首先以“学”、“看”、“听”、“讲”四途径,着重从感知上探索传统美德教育的模式。

1、学:作为教育者,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自觉学习,不断完善人格的过程;作为教育者,通过正面、规范、递进的传美教育课、主题班会课等途径,学知明理导行;再者,就是所“学”内容也应富有时代气息。如《时代的楷模——李向群的故事》《永远的小平》《敬老养老故事》、《诚信故事》就是当前“道德”教育的好教材。

2、看:眼睛是人类认知世界的窗户。有选择地以当代杰出人物为切入点,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去看,去感知,有利于推进学校“道德”教育进程。”、“百年恩来”、“邓小平”、“背起父亲上学”等优秀影视片,使学生心灵得到了一次次的净化。

3、听:即听报告、听讲座。如:人与自然、鸟类与环境、中华民族礼仪等专题讲座,“师德标兵”报告会、校法制教育课、“服刑人员现身说法教育”专场法制报告会等。

4、讲:就是借助辩论会、演讲会,经验交流会、师生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充分调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以切身经历和体会,感知美德的魅力,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道德”教育与学校团队工作的结合

学校团委、学生会是学校的重要基层组织单位,是积极、活跃、生动、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充分发挥校基层组织的教育优势,多渠道的开展活动,有利于促进区域传统美德教育目标的实现。

1、做:即根据中学生好动,易于表现自我的心理、生理特点,以班队为核心组织学生从小事开始,从身边做起。如:“六个一”活动,要求人人会讲一个“传美”故事,会唱一首弘扬美德的歌曲,会说一句文明礼貌用语,克服一个困难,改掉一个缺点,为集体或他人做一件好事等。

2、写:学校团队以青少年道德教育为媒介,有选择地利用我国不同纪念日的教育功能,发动学生创作“爱祖国、爱家乡”的书画作品及宣传英模事迹的版报、小论文等。让学生以自己的笔墨描绘美好愿望。这些活动,在弘扬革命传统、传播爱国主义的同时培养了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3、创:学校以团队为组织单位,以创建文明校园、树立新形象为契机,使传统美德自然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

4、评:引入评价机制,将道德教育与班级五项达标创优活动结合,调动学生集体协作、争创美德的积极性。通过评选优秀团干、团员,文明标兵、小明星等。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在传统美德教育活动中有了动力和方向。

三、取得的基本成果

我校在推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初步探索了传统美德教育与青少年心理、行为规范养成之间的关系和新形势下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规律;

2、探索了道德学校教育模式,建立起有效的学校教育运行机制;

3、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建立起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传统美德教师队伍;

4、学生的道德素质发生了明显变化。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推出了以传统美德为内容,以学生小作文为体裁的专集。公务员之家

5、学校德育整体水平显著提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和较高的文明水准。行为规范合格率达100%操行优良率大于95%,后进生转化率为82.8%;犯罪率为零。学校组织参加的市级各项活动均获佳绩。

教育成效范文篇7

1完善“三位一体”的考评程序体系

随机考评、学期考评、年度考评,是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进行的简易考评,实质是把考评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中去,达到教育活动与考评的统一。比如,一项大型学生教育活动结束后,及时召开该项活动的总结会;一件事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事件发生处理后,及时讲评处理事件情况,总结得失,表扬先进,批评落后。随机考评重在考评各单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的情况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作用发挥情况,并注意分析总结,找出规律性,提高工作水平。随机考评的情况应当作为年终考核成绩的部分内容,作为评定一个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日常表现的依据。学期考评。学期性是高校工作的特点,一个学期结束标志着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阶段完成,需要以学期为时间阶段对工作进行总结。学期考评就是由学校、二级学院(系)、学校的职能部门,结合学期工作总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作的考评。年终考评。是学校、二级学院(系)及学校职能部门结合年度总结考核,对本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的周期性考评,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的特点,是考评程序体系中的主要构成部分。

2运用“五位一体的考核法”

考核主要可归纳为五种,可以综合运用。

2.1听取述职汇报该方法包括两项内容,一是听取述职,即以一定的形式,组织由特定对象参加的会议,由被考评者对自己一定时期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总结述职,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明确方向。一般情况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年度考评时采用此方法。述职要区分层次,思想教育工作者中正处级以上的干部应当在学校或者二级学院组织的考核会议上述职,其他教育工作者在本单位、本部门组织的年度总结考核会议上述职,以便考评者对其考评。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一是听取汇报述职与实际考察相结合,重在检查汇报与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二是听取汇报述职与询问相结合,对汇报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展开询问,通过询问了解单位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握熟悉情况,防止照本宣科,并通过询问加深对汇报内容的理解。

2.2实际走访考察就是考评组织者直接深入到被考评对象的师生中,参加实际教育活动,考察被考评对象对教育活动的组织领导能力、组织严密科学程度和取得的实际效果,倾听学生的反映。还可以走访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单位,如社会实践基地,通过亲自到几个实践基地考察,亲眼查看实践基地的建设情况,了解实践基地的使用情况,掌握被考评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考察走访与听取汇报相印证,最大限度地掌握真实情况。该方法具有真实可靠性强的优点,但由于受考评时间的限制,不可能对考评内容涉及的对象逐一实地考察,只能采用抽查方式,因而考察范围受到限制,容易产生以偏概全的错误。

2.3进行座谈访谈就是由考评组织者召开不同类型人员参加的座谈会,或者与被考评单位的有关人员单独交谈,直接听取座谈访谈人员对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这是考评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考评组织者与被评单位的群众直接见面,获得的信息比较详细,不受文字能力的限制;且参与人员广泛,身处不同层次,能从不同角度反映情况,便于间接广泛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情况。使用该方法时要注意:一是要科学确定参加座谈访谈人员的范围,注重代表性,尽量有多层次人员参加,并由考评组织者确定;二是预先确定座谈访谈的主题和内容,向参加人员通报,以便于有准备,防止漫无目标、海阔天空;三是座谈访谈宜采取自由松散的形式,考评组织者灵活控制座谈访谈的形式,以便使参加人员精神轻松,消除紧张不安心理。

2.4问卷试卷调查问卷调查就是考评组织者将考核的部分内容印成问卷发到被考评单位的师生中,填写回答内容后再收回。通过该方法了解师生对本单位思想政治教育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评价。试卷调查是将考核部分内容印成试卷,组织部分师生参加答卷测试,通过测试了解被抽查人员某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从而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单项效果。该方法的优点是不受空间限制,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信息资料,通过试卷测试可以较真实地得到被考评对象某方面素质的实际状况。使用该方法要注意:一是精心设计问卷、试卷,尽量避免提一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二是问卷探求人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且见诸文字,因此要建立起考评组织者与问卷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由考评组织者亲自发放、收取问卷,一般不要由被考评单位代劳;三是不论试卷还是答卷,都应采取无记名形式;四是问卷结果可以作为考评的参考资料,不宜用作评定成绩。

2.5实行民主测评是由考评组织者组织被考评单位的师生对考评单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成绩予以评定,它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是广大师生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评判的主要形式之一,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调动师生关心和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由于在较大范围内听取师生的评价意见,因而增加了评价的真实性。

教育成效范文篇8

情感上愉悦地接受是使教育内容转化为学生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动的先决条件。学生自觉自愿地接受和进入,主客体双方形成了情感上的交流,才能充分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只有采取多种学生乐于参加、乐于接受的形式,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显示自己的才智,通过具体、生动、真实、形象的音乐艺术活动,进行生动的艺术创造,体验艺术表现的乐趣,获得确证自身创造力的自我实现的喜悦和满足,这样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人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力和思想教育效果的深刻性。我校于2009年开展了以“兴趣”为导向的农村高中音乐课程教学研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共开设了形体与舞蹈、吉他弹唱、歌唱与表演、二胡、播音与主持、等五个兴趣选修项目,学生任选一项进行学习,每个项目的人数控制在25人左右,采取“兴趣引领,快乐参与”的教学宗旨、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基础、发挥教师专长、充分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通过研究发现,学生兴趣进一步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满意率达到100%。因教学形式新颖,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蔚然成风,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和兄弟学校的充分肯定。

二、艺术教育可以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纪律性

艺术教育是一场立体的全方位的综合性的活动,如大合唱、集体舞、器乐演奏等群体艺术要求参与者之间密切协作和配合,这无疑也会增加集体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纪律性与合作性。集体音乐活动相对于个体音乐活动所显示出的巨大力量和气势,也势必会使参与者深刻体验到集体和社会对自身的强大影响,激发其自尊和自爱,使每一个学生进一步确定自身价值及其在集体中的地位,自觉维护集体稳定的秩序。在我校开展的校园艺术节活动中,通过以班为单位申报节目,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有的学生表演才艺,有的学生献计献策,有的学生跟踪服务,有的学生还从家里带来音响设备等等,显示出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了学生的凝聚力,组织纪律性明显增强。这样,不仅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完善”的良好团队意识。

三、艺术教育的情感性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在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学生的精神负担大大加重,持续紧张的学习生活和各种消极情绪的积累难免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现象。艺术教育是反映情感、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的有效活动方式。聆听清新、舒缓、和谐、愉快的旋律,可以使人镇静,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紧张的情绪,获得心理的平衡。同时,通过参与如果在音乐课上聆听一首清新、舒缓、和谐、愉快的旋律,则可以使人镇静,在不知不觉中放松了紧张的情绪,获得心理的平衡。例如,在欣赏歌曲《从头再来》,让学生明白失败乃成功之母的道理,欣赏民歌《草原之夜》时,那优美的旋律让人仿佛置身于宁静的夜晚,享受着草原美丽的夜色,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四、艺术教育的实践性实现实践育人

组织学生深入农村生活实际,充分体察民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接触社会,了解劳动人民的真实劳动,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感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切身体会党的富民政策,增强对未来的信心,激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学生人生航标的确立。另外,学生通过艺术实践表演,将美好的情感传达给观众,同时自己在表演过程也受农到教育。这样,学生通过艺术教育活动,既服务了社会,又为学生提供了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的窗口和走向社会的桥梁。如我校于2012年9月份开展了”绿色华容、美丽家园“为主题的广场音乐会,其中学生自编自演大型歌伴舞节目《在希望的田野上》具有强烈的冲击力,让学生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不断创新,人民生活幸福,祖国繁荣昌盛的局面,进一步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学生会、团委会表演的小品节目《环保意识不能少》主要讲述的是学生甲乱丢香蕉皮导致学生乙踩到香蕉皮摔倒摔伤后同学们实施急救的故事,小品在娱乐中受教育,在故事中受感动,他们不仅感受了音乐的魅力,更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体现了当代青少年的精神面貌。音乐是一门兼具自然属性和人文社会属性的情感艺术。

五、结语

教育成效范文篇9

一、革新思想观念,深化教育改革

观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观念,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让先进的教育思想牢固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加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我校采取集体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人人钻研业务、学习业务教育书籍。全体教师做到了:一读(坚持每天阅读有关教育信息、经验文章,名师教育专著,新课程理论等);二写(每天坚持写笔记,每课写教学随笔或反思);三上(每学期至少上一节观摩课)。做到了四会,即:新课堂教学模式理念会应用;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观摩会评价;教学风格会创新。通过这些手段加速了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的转变。全新的思想教育和积极的学习改变了我校教师的精神气质和教学品位,增长了教师的职业智慧。如今,教师自己学习已成了我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校在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学生管理。学校注意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并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弘扬爱国、爱家、爱校思想,坚持每周升一次国旗,并在升旗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每日“红领巾广播站”及时播报好人好事,重要信息。学期初,修订了“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日、周托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安全注意事项”还制定了“流动红旗班评比制度”,“课间操抽查评比制度”,“卫生检查与评比制度”“放学路队管理制度”等。长期的坚持使学生得到了积极的锻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二、创建优美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校园建设是学校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改善办学条件,创设优美的育人环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今年,我校在县政府、教育局、中心校及南关村村委会的鼎力支持下,建起了新式餐厅,三层宿舍楼,厕所,加固了东院宿舍楼,硬化了整个操场,彻底解决了学校风天满园尘土飞扬,雨天遍地泥水淤积的状况,从而使我校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在各教室硬件设施配备到位后,又进行了整理布置。达到了教育技术装备规范化、现代化标准,学习活动环境温馨舒适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造了物质条件。十一月份,顺利通过山西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评估验收,评估组的各位领导对我校的档案管理、基础设施、教学活动等给予了高度评价和一致肯定。同时,幼儿园接受了市教育局等级达标验收,我园以达标的硬件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规范的园务管理,优质的保教质量被评为一类园。

校园环境犹如一个人的仪表,它不仅能反映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办学思想和目标,对小学生身心的愉悦、情操的陶冶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校园建设上又制定了三个目标:校园绿化、环境美化、卫生经常化。春季,我们在校园花池内补植数种名贵花木,更新标语牌。秋季,各班教室门边贴有图案美丽、语言凝练、造型美观的班风牌,教室外墙挂有经典字画,各班教室积极创设班级文化建设,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师生共谋,群策群力,亲自动手,发挥各自优势,布置出了一个个漂亮而具有浓浓文化气息的教室。并且充分发挥教室每一面墙壁的多功能作用,教室空间的有效利用,为班级管理学生多元化评价,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三、优化教育管理,增强办学活力

“以管理促质量,向管理要质量”已成为我校领导的共识,并得到全体师生的认可和拥护。本学年我们在管理方式上提倡合作性,研究性,竞争性。规范教学行为,增强制度化调控、评比、导向的力度,实行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民主化、制度化。从校领导到一般教师,有老教师到年轻教师,全校上下你比我赛,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蒸蒸日上的景象。

1、严格制度管理。严格的制度是搞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为了加强管理,我校继续实行集体办公制度和签到、查课制度、会议制度,各项活动评比制度等,有专人负责检查登记,并进行量化打分,将结果纳入教师年度评估考核中。

2、坚持集体备课制度。为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教研组为单位,采取同级集体备课形式,集思广益,各抒己见,研教研学。在研讨中,获得别人对教材的独到见解,听取别人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不断提升自己研读教材的水平。教师备课要求做到“五全一有”。所谓“全”就是环节齐全,有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具准备、教学过程。教学步骤;一有即课课有教学反思。并要求做到:每上新课之前,同年级同学科的备课进行交流,批注,取长补短,拓展教学空间。各教研组长定期对备课进行认真检查与指导,并做到查后有登记,及时了解备课情况及教学进度,做到问题当面指出,经验当众推广。

3、坚持说、讲、评一体化。开学初,青年教师率先做“课改”的先行者,开展了课堂新模式赛教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取经后,做好校级培训,进行示范课,观摩课,研讨课;教研组内,校内的优质课赛讲;老教师的家常课;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大比武活动,随机的推门课等,一次次的高质量讲课,一位位精彩到位的点评,给教师充分提供展示个人成果和才华的机会,使他们在繁忙的工作中能品尝成功的快乐。从而锻炼提高他们的执教水平。本学期,我校李妮、王莉、刘瑞荣、王芬、尉章丽五位老师参加了中心校名师赛讲活动,全都荣获“教坛名师”称号。孙红梅、王莉、赵萍老师被评为“市级语文学科教学能手”;张丽芳、武亚妮老师被评为“运城市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卢美娟、阴良娟老师被评为“市级学科带头人”;马秀花老师被评为“省级语文学科带头人”;文运芳老师参加了市级课件制作大赛;武亚妮、刘英老师所写的教育论文在部级刊物上发表;武亚妮、孙红梅、赵萍老师荣获部级论文奖;姚丽老师荣获运城市“安全与我同行”主题征文大赛优秀辅导奖。孙红梅、李妮老师在市班主任才能展示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好成绩。此外,在中心校组织的多次各年级学科统考中,我校各班班容量较大,且频频取得优异成绩,走在中心校前列。

4、扎实开展教研活动。有效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我校的教研工作不仅扎实,而且是有特色的。学校采取教研组长负责制来落实常规教研工作,校领导和教研组长在全面分析学情、校情、师情的基础上,制定出本学期的教研课题和教研计划。这学期,我校“学校的教学方式特色”之课题得到省教科院课题组的批复,并被确立为特色实验校。我们围绕大课题,确定小课题,每周一的第一、二节课是各学科集中教研活动时间,做到了组织有计划,人人有专题,周周有活动,并要内容、人员、时间、地点四确定,活动前要研究,活动中有记载,活动后有小结。

5、构建课堂新模式。我校根据中心校倡导课堂教学模式及诠释征求意见稿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结合课堂实际,围绕教学模式初步探索,不断实践。学校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新理念,开展“课堂新模式”实验公开课活动。并采取课改优惠方案,解除教师们的后顾之忧,大大激起了教师们勇于探索改革的热情。

四、以活动促发展,打造特色学校

经典诵读可以修养身心,增加智慧,可以让人认识美、领略美、欣赏美、享受快乐,感悟人生,陶冶情操。我校以科研为龙头,以经典教育为基调,以各项活动开展为途径,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创建真正意义上的、得到社会认可的特色学校,我们制定了特色工作总目标、阶段目标,成立了学校特色教育领导小组。力求学生多诵读雅言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永恒经典作为孩子终生可以去消化、理解、受益的的文化精神储备。

1、全校师生人手一本《弟子规》校本教材,每天早读前10分钟为诵读《弟子规》时间,周一、周三、周五语文老师负责,周二、周四数学老师负责,使学生每天诵读,日日接触,并把每天诵读内容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板报,让学生耳濡目染经典文化,并内化为自身的行动。

2、利用课间操时间,全体师生共同学习《弟子规》。每页内容分两天学习,有普通话标准的老师轮流领读、学习,通过赛读,抽读理解等形式,使全校学生学习《弟子规》热情高涨。

3、为了加强校园经典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在教学楼三层楼道的墙壁上都张贴了《弟子规》板面,并在校园各个醒目的位置张贴了书香校园的警示语、口号等,营造了一种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4、为创新诵读形式,我校部分教师齐心协力,编排了一套《弟子规》操,把诵读活动科学地融入广播操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感受传统文化,使诵读活动丰富多彩。

5、为了深入践行《弟子规》,我校自去年以来先后举行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弟子规》情景剧表演,《弟子规》操比赛等活动,极大地推进了德育工作的进展和素质教育进程。

6、多样兴趣小组活动有序开展。每周六第三四节课为兴趣小组活动课,配备了专职教师,认真辅导训练。现已成立“书法”“舞蹈”“绘画”“诵读”“腰鼓”等兴趣小组。一年来,参加兴趣小组的同学越来越多,学生的各项特长都得到了有效开发和发挥,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年,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演讲比赛中,我校5名学生参赛,并取得了三名获一等奖,两名获二等奖的好成绩,更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精彩而动人的演讲,打动了会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感动流泪;在中心校组织的读书笔记展示活动中,我校16名学生参赛,11名学生荣获前15名,六级四班的景一凡同学取得了中心校第一名的好成绩;吴佳一同学被评为市级优秀少先队员;在第25届运城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14名同学参赛均获奖,卫永洪、吕小英、秦瑛老师荣获优秀辅导奖;胡梦雨同学荣获“安全与我同行”征文大赛奖。在中心校组织的第二届冬季小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会中,我校取得了团体冠军;庆元旦特色活动展示中,我校以丰富多彩的活动赢得了家长和学生们的称赞。

五、强化电教意识,全面普及应用

我校把信息技术教育纳入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中。在依靠制度评价使教师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开展多种活动,检测教师应用情况,提升应用能力。我校50岁以下教师在县上信息技术能力考试中,成绩全部合格。

1、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校3——6年级各班每周开设一节信息技术课,学生从熟练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到掌握操作系统的简单使用方法,学生的兴趣很浓,应用能力很强。这学期,32名学生参加了市组织的“小学生网络作文大赛”。

2、坚持“实名制”上课,“一帮一”模式形成。根据实际,安排了“实名制课表”。每周安排62节多媒体课,并开足开全课程。所有节课的66名教师中,63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教师使用率达到95.5%。并且每节多媒体课都由专人登记、落实“实名制”上课情况。同时,根据年龄稍大的教师在这方面接受较慢的实情,“一帮一”帮扶模式形成,共有10名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成对子。

3、搭建交流平台。现在,我校校本资源库初步规范形成,有学校资料,教学光盘、卫星接收下载资源,校本资源等,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选择各类资源。此外,每位老师都建有自己的博客,老师们经常在博客上、会友聊天、写教案、日志等,促进了老师之间的交流。在今年县上组织的“电教新秀”评选活动中,我校的孙红梅、赵萍老师脱颖而出,特别是孙红梅老师被县上推荐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电教能手评选活动,并受到评委们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六、注重细节管理,规范寄宿发展

一位智者曾说:“把简单的事都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都做好就是不平凡”。根据寄宿生的特点,我们从细微处入手,注重每一件小事的落实。首先强调的是寄宿生的安全。未经生活老师的许可,坚决不准出校门,有事请假写假条,家长接送要签名;其次是合理安排学生的吃住,每位生活老师负责管理四个宿舍48名学生,监管学生的一日三餐情况和睡觉卫生等情况;其次是对学生纪律方面的要求。我校每周对宿舍不定时检查评比,学期末评选“优秀宿舍”和“优秀周托生”。今年,我校为每位学生购置了铁皮柜,学生就可安全管理自己的东西,为每层楼道安装了一台电视,为每位学生添置了一个塑料凳子,可让学生学习、看电视、洗漱时使用。

七、确保学校稳定,创建安全校园

教育成效范文篇10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职业体验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事业的总目标。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使学校劳动教育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劳动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重要载体,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1],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认知世界、自我提升,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因此,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他们对劳动创造幸福的理性认知和实践自觉尤为重要。职业是劳动的重要载体,学校在设计劳动教育活动时,应当结合职业生涯规划,整合校内教育资源,立足劳动实践性的特征,面向真实世界,搭建学生劳动实践的平台,帮助学生感性认知各种职业的基本概况。而职业体验作为提升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重要方式,也可以让学生获得对社会各行各业的认识,寻找自己的职业兴趣,培养自己的专长,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人生规划。福建省厦门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厦门二中”)多年来定期开展“无物业周”校园职业体验劳动,其设计立足校园岗位,让学生直接参与职业工作。通过职业体验,学生了解工作岗位特点和相关行业,掌握劳动技能,逐渐形成职业生涯规划,为未来职业选择奠定基础。将劳动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拓宽了劳动教育的内涵,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补充。开展校园职业体验劳动教育,时空受限小,实践机会多,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和可复制性。

一、指向职业体验的校园劳动教育内在意涵

(一)以劳养德,培养品德高尚的时代新人

开展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应当正确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2],领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做到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的思想观念[3]。通过校园职业体验,每位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一项劳动的重要性,要热爱劳动,尊重每一位劳动者;认识到每一个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要自觉维护他人劳动成果,反对浪费,养成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增进对学校的了解,理解每一位员工对他们成长的付出,培育良好师生感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

(二)以劳增智,培养追求创新的时代新人

劳动是开发青少年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桥梁。社会需要创新型人才,学校要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维、创造的能力,充分扩展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校园职业体验,学生能够掌握相关岗位的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学校还可以组织师生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探究劳动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劳动实践中实现创新。同时,适当的体力劳动可以缓解学生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放松学生身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应对挫折的能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以劳润心,培养心理健康的时代新人

中学阶段,学生学业压力逐渐增大,学生劳动次数不断减少、劳动观念不断淡化,这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产生较大冲击。劳动教育能培养学生宽广的心胸、乐于奉献的精神和开拓进取的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增进学生与外界的情感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学校在设计劳动教育时,应当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研究劳动教育项目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引导作用和方式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劳动教育,达到以劳润心的成效。通过校园职业体验劳动,学生认识职业,思考未来,增强自我责任感和发展的内动力,不断增强自信心,防止或减缓自悲心态、懒惰恶习的形成。校园职业体验劳动也有助于促进个体的情感交流、协调人际关系,进而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使学生在和谐友善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二、指向职业体验的校园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一)建立长效机制,促使活动开展常态化

一是建立活动规划与落实机制。厦门二中成立学校劳动教育领导小组,健全组织,明确职责;将“无物业周”职业体验劳动教育活动、“劳动月”劳动技能大赛列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劳动教育。二是建立宣传学习认同机制。首先,召开专题研讨,分析“无物业周”校园职业体验劳动教育的意义和成效,讲好学生在“无物业周”活动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让所有师生认同这种劳动教育形式,避免简单应付、“一阵风”等现象。其次,广泛宣传“无物业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事迹,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成果,让学生及时收到正面反馈,激发学生参与热情。最后,充分利用“劳动月”契机,通过主题班会、黑板报、年级宣传栏、集会等方式,宣传劳动教育的重大意义及成果,弘扬劳动精神,营造良好舆论氛围。三是建立多元劳动教育评价机制。学校建立校园劳动卡任务制度,设计多样化的劳动项目,充分给予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的空间;规定每学期至少要完成的劳动项目数量和劳动时长,让学生享受劳动成就感、获得感;将劳动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劳动过程及成果评价量表,从劳动成果、劳动技能、劳动态度与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开展评价;实行多途径评价,将学生自我评价、生生评价与教师评价相结合,将展示评价、分享评价、竞赛评价与表彰评价相结合。

(二)整合学科资源,有效促进五育融合

劳动教育能联结德智体美“四育”,是“五育”的统领,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功能[1]。劳动教育可以锤炼身体,磨炼学生意志,丰富人生阅历,提升道德水平,增强自我发展的内动力;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创造物质世界和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4],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劳动的过程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再将经验转化为知识的过程,是增进智慧的过程。系统的劳动教育应当整合劳动教育课程、学科课程和劳动主题活动,以达到劳动教育全渗透、增加专业性知识、提高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要求。在语文、英语、历史、政治等课程中,教师可以将勤劳、节俭、艰苦奋斗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渗透于教学中,促使学生树立劳动光荣的价值理念,为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中,教师要融入实践创新教育,如分析洗衣服中的物理和化学知识、探讨运用学科知识提高生活中某一劳动项目效率等。通用技术、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美术等课程中,教师要着重加强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

(三)开展技能比赛,营造优良劳动风气

技能竞赛具有展示、选拔、增强荣誉感等功能,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动力。学校在开展劳动教育过程中,要重视搭建劳动技能竞争平台,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等能力,让学生在竞争中获得劳动的喜悦与荣誉。学校将每年的5月定为“劳动月”,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劳动技能比赛,如图书整理大赛、垃圾分类大赛、书桌整理大赛、洗衣服能力大赛、创意插花大赛、宿舍美化大赛等,并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以此展示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激励学生互相比拼劳动技能,促使他们树立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理念。

(四)开展课题研究,助推创新能力发展

一是发挥德育骨干力量,调动全体教师积极主持或参与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厦门二中积极借鉴外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有效经验,在学校现有劳动教育实践基础上,开展劳动教育课题研究,力求在劳动技能指导、劳动兴趣培养、劳动主动性激发、学科融合、劳动教育机制、劳动创新等方面有所突破,提升学校劳动教育水平和成效。二是发挥科技创新骨干教师力量,组织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校园劳动中存在工作效率低、打扫难的角落、劳动工具落后、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学生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探究解决方法、设计新的工具,在劳动实践中实现创新。

三、指向职业体验的校园劳动教育实施成效

(一)校园职业体验劳动教育项目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

厦门二中充分调动校内食堂、图书馆、油印室、功能教室等各类劳动场地和工作岗位,研发劳动实践指导手册,合理分配任务,并配置相应的劳保物资,为学生提供多样的劳动实践平台,践行多岗位的职业劳动体验。表1呈现了厦门二中校园职业体验劳动教育项目。

(二)劳动教育研究成果显著

在学生层面,学生在劳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促使他们利用学科知识思考解决问题的措施,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养护绿化过程中,学生发现草地生长状况不佳,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学生将这一现象作为课题研究内容,经分析得出两点主要原因:绿地大型乔木种植过密,导致底层光照不足;物业人员清理枯枝落叶不及时,加重光照的缺乏。在找出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学生建议将乔木下的草地更换为耐阴的灌木。在教师层面,劳动教育科研也是硕果累累。学校各教研组定期开展学科与劳动教育融合专题研讨,并开设与之相关的主题观摩课。学校负责的省级课题“学科融合理念在劳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顺利结题;多个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市级、校级课题有序开展,教师在学术刊物上发表多篇劳动教育研究成果。

(三)以劳育德作用影响深远

实行“无物业周”活动以来,学生通过劳动实践增强了劳动技能,从中体验到劳动的快乐。学生深刻认识到学校每一个岗位都至关重要,对每一位物业工作人员的态度更加尊敬。学生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成果都来之不易,厉行节约、爱护校园环境成为每位学生的自觉行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1-08-02].

[2]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7)[2021-08-02].

[3]魏进平.新时代“劳动”的多维审视[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