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策略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7 22:49:44

教育策略

教育策略范文篇1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有效策略

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恩亲朋好友给予我们关爱和帮助;感恩祖国给予我们的百般呵护;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鸟语花香……“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足以反映出感恩在人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当今社会中,由于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是三代人心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父辈的百般疼爱和诸事的包办代替,使他们的个人中心意识不断强化,只知道一味的索取和享乐,根本不懂得去感恩。因此,在幼儿园里,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已是势在必行。

一、把感恩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每天早晨,当我踏着朝露走上工作岗位时,迎来一张张充满稚嫩而又透着灵气的笑脸时,我的内心洋溢着无比的自豪与满足。当你为他们做完晨检时,总能看到一个个深深的鞠躬;当你把一碗碗饭菜盛放在孩子面前时,总能听到他们那句:谢谢老师,老师辛苦了。户外活动中,阳阳的皮球滚得老远,佳佳主动跑过去帮忙捡回来,阳阳依然不忘回赠一声:谢谢!孩子们玩得大汗淋淋时,老师为他们轻轻擦拭滚落的汗珠时,仍旧能听到他们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谢谢”。这些看似细碎的生活琐事,却无时无刻地见证着师幼与同伴之间浓浓的感恩情怀。

二、把感恩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在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时,我设计了一节名为《地震了……》的主题活动,通过播放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资料,让幼儿说说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地震了该怎样逃生?地震灾区的孩子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不仅使孩子们懂得地震是怎么回事的知识,知道地震发生后的逃生自救知识,而且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震发生后许多孩子失去了美丽的家园,失去了亲人,成了孤儿,他们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也需要我们小朋友的关爱,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关爱行动,他们纷纷表示要把自己的零花钱捐献给灾区小朋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并以此表达他们的爱心。更重要的是本节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从中体会到给予他人和自己的付出是件快乐的事,是知恩报恩的美德。同时,也让他们知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而心存感恩之心。

三、把感恩教育融入重大节日中

每逢节日来临之际,我们都会做好周密的安排与部署,将当月的主题与节日结合,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向幼儿介绍节日的由来、节日的意义、节日的特色等,同时结合感恩教育,以节日为契机,让幼儿体会爱与被爱的幸福,深入了解这些节日的重大意义,懂得家人和身边人对自己的重要性,对自己成长历程中的帮助,从而学会感恩,明白如何感恩,为什么要感恩,要对什么人感恩,采用怎样的方式感恩。如:三八妇女节时,我们以班为单位开展了“我为妈妈送祝福”的绘画活动,要求幼儿每人画一幅表现妈妈辛苦或爱妈妈的画面,同时送上一句温馨祝福的话,送给妈妈并讲给妈妈听,还要求他们回家后为妈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给妈妈捶捶背,给妈妈端一杯热茶或给妈妈洗洗脚……,体验妈妈与孩子的亲密关系,知道妈妈工作的辛苦,学会关心、照顾妈妈,心存感恩之情……

四、把感恩教育融入家庭生活中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第一站,良好的家庭氛围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言谈举止是孩子最可效仿的榜样。如果他们整天看到的是自己的父母对待老人冷漠、自私,他就不会关心别人,感激别人。现在的家庭往往只重视智力投资而忽略对幼儿感恩品德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做家长的要有一个正确看待问题的态度,懂得学会做人,远比学会知识来的得重要。教幼儿学会感恩,让他们时时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每一个家长从小用心去培养。而孩子的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幼儿在家庭中所受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父母对老人的关心、照顾、尊重、孝顺,家人之间的民主平等,这些充满温情的家庭氛围,对培养孩子的爱心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见,家庭是幼儿感恩教育成长中的一片沃土,而家长正是这片沃土的培育者。俗话说得好:“言传不如身教”要让有幼儿从小学会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团结同伴,父母首先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作为父母,要学会感谢孩子所带给我们的快乐,感谢朋友和社会给予我们的信任和帮助。幼儿期,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时,应以具体的生活事件来激发幼儿的感恩情感。如通过图画故事书中的感恩故事、参加感恩亲子活动、参观孤儿院等活动,这会给幼儿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幼儿意识到生活中有这么多值得感谢的人,这无形中就培养了他们的感恩意识。与此同时,父母自身也要用自己的感恩行为来影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积极做好感恩的表率,当幼儿在家庭生活中帮助了父母时,父母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感谢幼儿的这种施恩行为,让他体会施恩的快乐。父母是幼儿施恩的榜样,这样的示范工作,能促使幼儿更加自觉地去知恩、报恩与施恩。

教育策略范文篇2

关键词:中专;体育教育;资源缺乏

在知识经济现代化的当今时代我国的市场经济面临转型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转换。在此条件下以为社会培养提供技术人才为目的的中专教育更突出其重要性。身体素质是优秀劳动者所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因此中专的体育教育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对中专体育教育模式的改革和策略的优化也成为当下需要探究的重要课题。

1.中专教育阶段学生特征分析

1.1学生思想不成熟

中专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是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人体肌肉生长和基本身体机能已经接近成年水平,但是在思想认识方面还有不成熟的表现。这个时期的青少年由于心理素质不强、没有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世界缺乏正确认识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往往受到外界的影响而产生行为和反应上的不确定性。而且该阶段的学生具有充足的活力,这反映在体育教育中体现为学生接受能力的失常,导致教育内容难以进行。

1.2男女生体育偏好不同

在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专学生阶段男女生因为身体机能和天性方面的原因对体育的偏好不同。女生较为喜欢活动量适度、体态优雅轻柔、侧重柔韧性、动作轻盈类的体育活动;而男生则偏好于力量、速度等肌肉对抗性的体育活动。男女生在接受体育教育的同时由于体育活动的不同他们所体现的积极程度也不同,这直接影响到体育教育的教学效果。

1.3有潜在的体育热情

青少年在身体发育的同时对游戏交流具有充分的激情。中专时期的青少年由于接受职业教育的压力相比较与其他学生更有释放压力想法。在体育教育中以游戏交流为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的提高,从中产生游戏乐趣和集体活动带来的荣誉感会激发学生对体育教育的热爱。体育教育是一种以游戏为载体的教育,能够充分调动学生释放压力的动力、和积极参与的热情。

2.影响中专体育教育质量的因素

2.1体育教育资源缺乏

中专教育以面向社会、为社会提供优秀的职业化人才为目的,在落后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中专教育对体育的投入非常缺乏。同时在我国现阶段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不完善也是导致体育教育资源不足的原因之一。体育教育资源的缺乏造成一系列体育活动难以开展、体育教育方案难以实施。这直接导致体育教育质量的低下,对开展中专生体育教育和学生全面素质提高造成严重影响。

2.2中专教育对体育教学的忽视

中专教育只是我国教育机构中的一部分,在整体的教育规模中占据很小的一部分,这使得国家在中专教育方面的重视力度不够,造成中专教育中体育教育的缺失。除却体育教育设备外体现在教师资源和体育教育理论的缺乏。中专生体育教育中针对学生主体体育教学起到主导作用,但是由于教育理论、体育设施、教师资源的缺乏造成中专生体育教育程度整体不高。

2.3体育教育模式落后

在以往的体育教育模式中,教育课堂上枯燥无味、教学气氛凝重、整体教育模式僵化,难以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难以达到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的要求。过分乏味、墨守成规的教育方法极大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导致体育教育水平不高。

2.4教育主体的配合能力

在体育资源不完善、教育模式落后、体育教育理念落后的基础上开展的体育教育活动使得身为教育主体的学生兴趣缺失。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专生心理素质不足玩玩难以坚持缺乏兴趣的活动,形成课堂体育教育收效甚微。恶性循环下学生的潜在体育热情不断被蚕食,对体育教育开展的配合能力越来越低。

3.中专体育教育优化策略方向

3.1体育教育资源合理利用

在体育教育资源匮乏时对现有的资源合理利用显得尤为重要。在现有的体育设施、场地下制定合理的体育项目开展能够提高体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在体育课堂上针对教学、随机应变,对难以进行的项目及时变换达到具有相同训练效果的要求,这样也能保证体育教育质量提高。同时学校可以和周边体育场馆、体育机构合作形成科学利用体育资源的态势,提高学校整体体育教育水平。

3.2形成科学的体育教育模式

开展先进体育教育模式、推广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是当下中专教育不可或缺的。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结构陈旧、模式单一难以带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先进的体育教育模式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爱好、特长实施科学的教育方法,形成有针对性、有趣味性的科学教育模式。在教育理念上要改变应试教育中以考试为主的评价体系,形成以学生参与为主,注重课堂接受和活动开展过程的体育新理念。这样在根源上除去旧的体育教育中不合理的部分,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新模式。

3.3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要注重点。在体育教育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和德育的结合,它的合理之处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针对学生思想的不成熟,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中开展能够健全中专生的心智和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他们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更强的接受体育教育的能力。另一方面德育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指引学生严于律己、积极向上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更有助于体育教育开展。

3.4寻求校办企业及其他合作企业的联合协助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条件下校办企业以及学校与其他企业合作的情况经常出现。中专教育主要面向职业技能需求大的企业输送人才,企业具有相对充足的资金,而学校则有比较从组的人力资源,两者间的合作是互利共赢的选择。校办企业与学校财政系系相关,利用校办企业的资金优势与中专学生的技术能力结合,既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能力有解决了学校体育教育资金缺乏的窘况。相对于校办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合作也很可行,学生实习期间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能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情况下增强学校体育教育水平。

4.结论

中专体育教育的优化要从决定中专教育的影响因素着手,要根据当下中专体育教育的现状着手,要从实际出发从中专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身体特征出发探究体育教育优化策略的方向。普及推广科学的体育教育理念是新体育教育模式开展的理论基础,是形成中专体育教育优化的前提。提高中专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提高体育教育水平的内在条件,教育主体接受能力的提高是整体教育水平提高的关键。现有体育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是现今新教育方式过度下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之一。与校办企业和其他企业合作也是解决体育教育资源问题的方法之一,是新形势下积极应对科学合理的方案。这样,在不断的潜移默化中中专体育教育的质量将会稳步提升,以此为基础中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也将逐渐提高。

作者:关红梅 单位:郑州市科技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国红.探索中专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途径[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4,11:121-122+111.

教育策略范文篇3

1小学教育的内容设计

1.1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进步和人提高类生活水平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在学校教育中,首要任务就是要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悟人类的经验,掌握相应的技术。这方面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实现,比如学习语文可以使学生掌握人类的语言,进而更好的与人交流。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这方面也得到了各级教育部门、老师、学生及其家长的重视。

1.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认识某种事物或探究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和探究真理的主要动机,在学习知识和探究真理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对学习感兴趣时,可以积极地投身于学习之中,并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相反当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时,学习积极性低,而且学校效果很差。此外,小学阶段培养起的学习兴趣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的学习兴趣。所以,在小学教育阶段,一定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由此可知,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十分重要。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等等。以学习为例,当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时,他就能自觉地按时完成其学业任务,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帮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也是学生获得良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前提。小学阶段是一个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小学教育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帮助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1.4形成健全的人格

掌握一定和科学知识和生活技能固然重要,但是要立足于社会,不断地实现自我,还需要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就是人格结构中各方面都得到平衡协调发展的完整人格。健全的人格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环境;二是能广泛地与人交往,并及时调整和处理好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三是能保持身心的健康发展,保持心理平衡;四是能在学业和事业上不断取得进步,有所成就。未来社会需要一大批智力与人格和谐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学校教育中,也要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

2小学教育策略

个体的发展受制于其所处的环境。所以,在小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应用各种策略以外,比如小红花奖励,还要有效的控制学生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为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因素,生态系统理论把环境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四个子系统。微观系统是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班级和社区等等。中间系统是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比如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教育的一致性程度。如果微观系统之间有较强的、积极的联系,发展可能会实现最优化。反之则会产生消极的结果。外层系统指个体未直接参与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系统,比如儿童的医疗保险、父母的职业和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等。宏观系统指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以及其他文化资源,其实质是一个广阔的意识形态。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学校和社会不仅要为学生的成长营造各自力所能及的良好环境,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更要密切联系,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和沟通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

作者:张金霖 单位:宁夏隆德县神林乡辛平小学

参考文献:

[1]马川银.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J].宁夏教育,2015(10):56-58.

[2]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2):112-118.

教育策略范文篇4

【关键词】家庭;教育;策略

2015年,在新春团拜会上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孩子健康成长最重要的后天环境,人生中的第一所学校,能否把这一代孩子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关系到国家是否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因此,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从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而我所在的学校,地理位置处于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家庭教育认识不足,不懂教育规律,缺乏正确的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和经验,加上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子女教育,忽略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缺少和学校,老师的积极有效的配合与沟通,经常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孩子,家庭教育的不足,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严重阻碍了孩子的全面健康的成长,有鉴于此,以下谈谈我对家庭教育方面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成长氛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甚至细微的一举手一投足往往对孩子具有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对孩子的影响胜过任何语言。首先,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良好家庭氛围。家庭每个成员之间的心理相容、宽容民主、相亲相爱、彼此信任和尊重,就能给以孩子安全感和归属感,使孩子能感觉到“这是我的家”,从而增强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健康而稳定的心理品质。相反,如果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矛盾的家庭环境中,缺乏家庭安全感,就会变得胆小懦弱,多疑,暴躁,没有主见,最终会畸形发展。其次,父母给孩子的爱要张弛有度。有些家长把孩子看作私有财产,对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往往忽视,对孩子的任何事都按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大包大揽,觉得自己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其实是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让其失去生活的能力及思考能力。因此家长要多俯下身子倾听孩子心声,及时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懂得赏识关爱孩子,鼓励孩子,才能不断地促其成长进步。还有,家庭教育应营造文化知识氛围,促进孩子的求知欲望。朝夕相处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父母喜欢学习,经常读书看报,给孩子讲故事,陪孩子做手工,这些活动逐步成为孩子喜闻乐见的自觉行为,就能促使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热爱知识,逐渐养成探索知识、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引导培养良好的品质习惯。

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孩子怎样做人,父母应该为孩子在各方面树立良好的榜样。一是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做一个文明礼貌的孩子。二是引导孩子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阅读是教育的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知识丰富,充满真善美,不但开启孩子的智力,还可以塑造优良的个性品质。三是引导孩子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好习惯。四是培养诚信,明白做事必先做人的道理。因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不讲信用,丧失良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背道而驰,作为家长要以此为反面教材,帮助孩子擦亮双眼,提高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更要在孩子的心灵深处树立一面说话算数、诚实守信的旗帜。

三、树立为国家培养的大教育观。

教育策略范文篇5

关键词:幼儿教育;有效渗透;品德教育

伴随社会发展的步伐,跟随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幼儿教育,已经得到社会及广大家庭的极大关注。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深知幼儿教育在我们人生当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其教学成效。幼儿教育之中的品德教育乃是幼儿教育中极为关键的教育内容,深刻影响着孩子将来的健康发展。而幼儿品德教育又主要包含幼儿园教育及家庭教育两个方面,所以,幼教工作者要通过这两个方面的教育,为孩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通过幼儿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在幼儿园学习活动中,幼儿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组织他们开展学习活动。在组织学习活动时,要将培养目标放在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活能力这两个方面上。另外一个重点是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因为在语言学习活动中可以挖掘出极为充实的幼儿品德教育内容。比如,“爱护环境的好孩子”“学会做家务”“宝宝懂礼貌”等语言教学内容,可以让幼儿感悟什么是真善美,为他们的精神仓库加注新鲜食粮,填充他们智慧的头脑。通过团队合作提升孩子群体生活的能力,这是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所必须遵循的道德及品德原则。所以,幼儿教师必须要利用手中及身边的幼儿品德教育材料,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通过手脑并用完成品德教育的有效渗透。

二、通过幼儿的游戏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在实施幼儿教育活动中,游戏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大家参与游戏的兴致特别高,参与度及参与范围都很大。所以,幼儿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游戏活动是让幼儿快乐生活,使他们的生活能力得到充分锻炼的有效方式。所以,幼儿教师要高度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通过游戏活动充分而有效地进行幼儿的品德教育。例如,适宜幼儿园开展的游戏活动比较多,要求幼儿教师在游戏中正确引导孩子游戏的方法,教会他们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游戏中的注意事项又是什么,等等。然后,幼儿教师要与孩子一起进行游戏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教师以游戏的角色参与进来,和孩子进行有效的互动,能够全面提升孩子的游戏兴致,达到良好的游戏效果。我们要凭借游戏活动的途径,使孩子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让孩子在游戏中展现优良的个性品质,使孩子之间能够相互影响,共同促进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开展。

三、通过幼儿的生活活动有效进行品德教育

如今幼儿园孩子们的日常生活较为充实,这也为他们接受品德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比如,幼儿教师在孩子吃饭时培养他们形成排队等候,吃饭时不说话不打闹,不浪费粮食,饭后自己的餐盘要自己收拾等好习惯;在幼儿休息的时间,幼儿教师要引导孩子养成休息时保持安静状态,不能影响同伴的正常休息,必须按时起床,起床后收拾好被子等好习惯。另外一个比较重要,在幼儿园中孩子有大量的时间与同伴相处,在相处过程中难免会与同伴发生磕磕碰碰,教师必须要正确引导和化解矛盾,使孩子们在幼儿园中能够和睦相处,同伴间能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氛围。要引导学生注意并学习善的举动,意外跌倒有人扶,掉了东西有人帮助捡,不舒服时有人细心照顾,哭了有人安慰等,把幼儿的品德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四、幼儿园和家庭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氛围

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日常生活,均可以成为幼儿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除了这些有效的教育途径,我们还可以从幼儿园环境布置着手,充分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例如,卡通图片是小孩子们的最爱,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些卡通图片来布置幼儿园的不同场所。在教室内,可以张贴与同伴相处时该如何去做的卡通图片内容;在就餐的地方,可以张贴有关就餐时应该遵守的秩序,不能浪费粮食的卡通图片内容等。另外,孩子的家庭教育也至关重要。父母必须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父母自身也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我们不难发现,友爱和谐的家庭环境氛围,一定会给孩子带来幸福愉悦的身心发展;长辈之间的彬彬有礼、友爱谦让,定会让孩子受益匪浅。所以,幼儿园和家庭要共同为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出努力,共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氛围。

总而言之,在幼儿教育阶段就要有效培养孩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协助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这是当下幼儿教育阶段全社会所关注的焦点。幼儿的品德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中之重,所以幼儿园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点内容,高度重视。幼儿家庭也要积极配合,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只有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将来的发展奠定牢固坚实的品德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艳红.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

教育策略范文篇6

关键词:礼仪教育;家庭教育;作用;策略

礼仪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社会交往的日益扩大,真诚、得体、富有魅力的交往礼仪已成为扩大社会交往和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手段。开展礼仪教育,对培养学生的礼仪能力、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提升礼仪教育效果,学校与家庭应该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学生。学校和教师要通过各种活动提升家长的礼仪家教能力,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素养。现结合教育实践,探讨在礼仪教育中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的策略。

一、悟中思:提高家长家庭礼仪教育意识

要想有效开展礼仪教育,家长需要具备一定的礼仪素养。只有懂得礼仪、践行礼仪,家长才能做到言传身教,给孩子正确的礼仪示范。(1)“感悟课堂”,听中认知。“感悟课堂”是学校为家长开设的礼仪教育专题讲座,邀请家长自愿参加。有特邀礼仪专家开展礼仪教育讲座,也有客座专家讲授家教经典案例。“感悟课堂”能让家长的礼仪教育更具针对性。(2)“书香家园”,读中感知。“书香家园”是学校为家长组织的礼仪书籍阅读活动。教师将家长推荐的家庭礼仪教育书籍打印出封面和内容简介,布置成“好书推荐墙”供家长阅读。同时,学校提供一些家庭教育书刊,鼓励家长借阅,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赏识教育》《挫折教育》等。家长可以将自己的“读书心得”在班级QQ群、家园栏等平台上分享。(3)“家长论坛”,答疑解惑。“家长论坛”是为帮助家长解决家庭礼仪教育中的问题而建立的交流平台。开展活动前,教师向家长征集在家庭礼仪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开展论坛活动时,先由一些家长提出事先甄选的共性问题,然后让所有家长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最后教师进行小结,总结出最科学的解决方案。(4)“孩子活动”,观中思索。“孩子活动”是为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中的礼仪行为表现及教师如何开展礼仪教育而创设的展示活动。活动形式包括礼仪半日观摩、礼仪活动视频观摩等。礼仪半日观摩是让家长在一个半日活动中观察孩子和教师的礼仪行为,活动视频观摩是向家长展示教师如何组织孩子上礼仪课,以便家长学习和借鉴。

二、动中行:以行动促进亲子礼仪行为

家庭礼仪教育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强化家长的礼仪行为。教师应引导家长参与礼仪教育活动,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家长真正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1)“礼仪竞赛”,创学习氛围。“礼仪竞赛”是针对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视的礼仪常识举办的竞赛活动,如“礼仪安全知识竞赛”“礼仪歌曲合唱比赛”“礼仪故事剧”“礼仪故事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促使家长身体力行地学习礼仪常识,创设人人学礼仪的良好氛围,促使学生参与到礼仪学习中。(2)“爱的行动”,组榜样队伍。“爱的行动”是家长与孩子组成礼仪行动队,一起去爱周围的人、周围的事物的活动。礼仪行动队走出家庭和学校,走向社区,宣传“尊老爱幼”“与人为善”“爱护环境”等礼仪精神。有的家长和孩子共同捡草地上的垃圾,有的家长带领孩子撕掉影响环境美观的“小广告”……在“爱的行动”里,家长做到了以身作则,从身边小事中教育孩子。(3)“星星之家”,争礼仪之星。“星星之家”是让家长评价自己孩子在家中的礼仪行为,并有机会参加每月一次的“礼仪之星”评选活动。教师每月初发给家长一张“家庭礼仪评价表”,家长每天按表格上的内容评价孩子的礼仪行为,月底再交给教师,并可参加“礼仪之星”评比。“星星之家”为家长打开了评价孩子的大门,家长开始注意孩子的礼仪行为,通过评价引导孩子的礼仪行为。(4)“礼仪助教”,展家长风采。“礼仪助教”是从事各行业的家长用工作中的实际礼仪行为为孩子搭建集体教学活动的平台。如请当交警的爸爸用语言、动作宣传示范交通安全知识,请从事电话接听工作的妈妈用声音和语言为孩子上生动的“接听电话礼仪”课。学生只有了解并学会运用生活中的礼仪,才能取得礼仪学习的实效。

三、议中展:拓展家庭礼仪教育实践经验

一些家长在家庭礼仪教育实践中有许多收获,学校可以借助多种渠道对他们的实践经验进行讨论、展示和推广,供其他家长借鉴。(1)QQ讨论组。教师可以为存在相同礼仪问题学生的家长组建一个讨论组,让大家针对孩子的礼仪问题进行讨论,发现礼仪教育中的不足之处,群策群力,共同解决。(2)礼仪沙龙。教师可以每学期组织一次礼仪沙龙活动,在活动中家长们可以如朋友般翻看孩子的成长档案,交流孩子的情况,说说自己是怎样开展礼仪教育的,怎样解决教育中的困惑等。综上所述,悟中思、动中行、议中展的家庭礼仪教育指导三部曲只是一个基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礼仪行为发展情况及家长开展的家庭礼仪教育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方法,形成家长、教师、学校三位一体的礼仪教育共同体,培养学生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能力,让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章中林.家庭礼仪教育不应缺位[J].辽宁教育,2012(22).

教育策略范文篇7

(一)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

目前,许多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不够充分或者存在误区,导致教师在实际的教育惩罚工作中采取了错误的惩罚方式,使教育惩罚失去其应用的价值,如果教师反复使用错误的惩罚方式,会对学生再次造成伤害。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惩罚和体罚是一个概念,当学生犯错的时候,教师本来可以采用较为轻微的惩罚方式,但是却采用了对学生心理造成伤害的体罚这种方式,致使学生身心受损,容易出现反抗的心理。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将惩罚和奖励对立起来,比如当学校举行一个活动时,一些同学表现比较优秀,为班级赢得了荣誉,而少数同学的表现较差,教师特别表扬表现优秀的同学,批评表现较差的学生。

(二)变相体罚的现象严重

变相惩罚是教育中明令禁止的问题,然而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受教师素质和学生的影响,变相体罚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令小学生的心理蒙上阴影。一些教师无视政策法规,变相体罚学生,并禁止学生向家长和学校说明,甚至利用退学的理由威胁学生,学生被迫忍气吞声,使这种现象更加严重。

(三)心理惩罚程度过重

心理惩罚是惩罚的另一种方式,通过某种行为或语言对学生心理造成压迫或伤害,属于精神惩罚范围,通常表现为一些让学生难堪的语言和行为以及对班级内学生的不对等待遇。目前,大多数教师的素质已经得到极大提升,但是仍然存在教师素质低下的现象,在开展教育活动中,带有谩骂、侮辱性质的言行时常出现,对学生构成精神虐待。

(四)适度性把握不够

教师对惩罚的度把握不够好,在本可以采取教育方式教导学生的事情上采取惩罚性的手段,导致学生对教师产生畏惧心理,在今后的对此类事情的态度发生转变,不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阻碍,还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和与教师和谐关系的建立。

二、促进小学教育惩罚的实施策略

针对小学教育中惩罚出现的问题,从教师、学校、政府三个角度探讨促进教育惩罚更好实施的策略,形成教师、学校和政府三方通力合作的合作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教育惩罚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加快现代化教育的开展进程。

(一)教师要合理使用惩罚策略

只有让教师充分认识到到合理使用惩罚的重要性,才能使教师彻底转变教育观念,重视惩罚的应用策略,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首先,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惩罚观念,明确惩罚不等于体罚,认识到惩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对学生起一个警示和行为纠正的作用,而不是为了维持课堂秩序或者提高教学成绩盲目地对学生开展惩罚教育。其次,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与道德修养,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为教育惩罚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学校要加强管理

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将教师的教育策略与教育成果纳入绩效考核之中,约束教师的部分行为。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的时候,要注意必须符合法律法规,以教育为规章制度制定的出发点,通过引导的办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惩罚的实施过程使之程序化,防止教师滥用惩罚教育的方式。学校要建立奖惩机制,对惩罚教育的方式应用得当且效果明显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学校要加强对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引进,扩充师资力量,定时对教师的专业程度进行考查。

(三)政府需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政府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教育惩罚上升为法律内容,制定惩罚的实施原则,为教师开展教育惩罚活动提供依据。政府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对恶性事件进行报道,通过舆论监督促使教师合理运用惩罚制度,对教育者形成一种舆论压力,为教育惩罚的应用创造一个较有压力的氛围。

三、结束语

教育策略范文篇8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

1前言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儿童、青少年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必要途径。但现如今大多数扶贫工作还处于“输血式扶贫”阶段,离“造血式扶贫”还有很大差距。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有必要将现代职业教育资源作为一个精准扶贫的重点,通过职业培训、专业教育、技术指导等手段让农村地区脱贫致富。

2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

2.1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理念有待深化。综观大部分的贫困地区,虽然导致贫困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是自然环境导致的,有的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的,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当地居民的教育观念落后,当地的教育资源匮乏且教育水平也较低。一直以来,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与当地的经济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一个地方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那么这个地方的经济水平也不会高了。从宏观来看,深化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水平能促进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个地方的贫困现状可以通过教育水平的提高得到缓解。从微观来看,针对个人而言,教育可以拓宽眼界、增强自身本领、提高技能技术,这样就能拥有致富能力,从而脱贫致富。2.2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效果有待提升。职业教育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关系是密切的,职业教育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帮助也是最直接的。在实施职业教育时,一方面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还要结合当地学生的文化程度选取最适合的教育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然而部分职业学院和培训学校在开展职业教育培训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对学生也没有进行学情分析,因此导致人才培养的质量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这样就使得职业教育扶贫效果大打折扣。2.3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力度有待加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实最艰难的部分就在农村地区,贫困山区如果没有脱贫致富,那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达成。现如今政府推出了发放学生营养餐、“一免一补”、针对贫困学生发放补助等一系列扶贫助学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往往有普惠性质,针对性和精准性相对较差。除此之外,一些偏远的农村和山区部分老师缺乏积极向上的道德观、人生观,还有一部分乡村教师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教学教育培训,如此一来就削弱了教学效果,也制约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的发展。

3关于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的策略探究

3.1通过贫困识别机制精准定位扶贫对象。要想精准扶贫,就必须要精准定位扶贫范围和扶贫对象。需准确掌握每一个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和贫困学生的学习状况,确保在识别贫困对象的时候不出现偏差和遗漏。同时,职业院校应及时建立一套关于贫困学生的识别机制,甄别出贫困对象,建立贫困学生档案,了解贫困级别和导致贫困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有针对性的帮扶策略,从而帮助贫困学生的真正脱贫。3.2通过教育信息化提高精准扶贫质量。教育信息化是教育行业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如果贫困地区放慢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即便通过职业教育实现了教育脱贫,那么也有可能因为信息化的滞后而“返贫”。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教育行业的发展趋势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因此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和方式,将精准扶贫和教育信息化有机结合起来,使教育信息化成为推动精准扶贫的重要手段和途径。3.3通过联动机制促进多方参与职业教育扶贫工程。要想保证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顺利推进,必须通过联动机制构建专业的教育扶贫机构,整合相关行业机构的资源和力量,增强各部门职业教育扶贫的沟通,对职业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另外,还要积极创建职业教育合作办学机制,让政府、职业院校、相关行业和教育机构共同承担脱贫攻坚的社会责任。对实现脱贫致富的人员给予奖励,这样就可以充分调动贫困对象参与扶贫工作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职业教育扶贫工作合力。3.4通过高质量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提升精准扶贫效果。教育扶贫效果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水平的高低。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一方面需要加大各个地方现有师资的职业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村职校教师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另一方面,邀请有经验的兼职教师和职业教育专家形成一支强大的流动师资队伍,对口支持贫困地区职业院校,满足不同地区的多元化职业教育需求,给贫困地区学生传递先进、前沿的知识理念和技术。

4结语

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可以丰富贫困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探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可使贫困家庭早日脱贫致富,也可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参考文献:

[1]朱爱国,李宁.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策略探究[J].职教论坛,2016(1):16~20.

[2]颜涛.湘西教育精准扶贫的路径和评价机制分析[J].知音励志,2016(5):34~35.

教育策略范文篇9

关键词:美术教育;现状分析;指导策略

幼儿美术教育是幼儿园五大领域中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美术教育受到了更高的重视,对传统的“临摹”式的美术教育都有了一定的改变,那现在的幼儿园美术教育是怎么样的姿态呢?笔者为你细细道来。

一、小班美术教育的目标

《指南》中指出小班孩子要喜欢观看花草树木、日月星空等大自然中美的事物。乐于观看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形式的作品。经常涂涂画画,粘粘贴贴,并乐在其中。

二、小班美术教育的现状

在课改的大背景下,幼儿美术教育无论是从教学内容,或是教学方式上都做出了很大的改进。下面以本班的美术教育为例,来谈谈小班美术教育的现状。(一)小班美术教学活动内容。小班开展的美术教学活动内容主要有涂色,简单绘画,简单线描,印画,添画,手工制作,棉签画等。(二)小班美术教学活动方式。随着课改的深入,在实施美术教学活动时,我始终本着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原则和孩子共同学习绘画技能。打破传统的教师范画,幼儿临摹的错误观念。(三)师资力量和美术资源。美术是一门单独的学科,虽说幼儿年龄小,所需要学习的美术技能不是很多,也不需要很深入。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一些独特的美术技法,比如撒盐画,水墨画,水油分离,刻板画等带有特殊技法的有难度的绘画方式,很多幼儿园老师并不了解。现在很多的美术创意培训机构收费颇高,正是因为美术活动所消耗的材料很多,费用很高。还有一些特殊的工具。这些都是消耗品。因此美术资源的欠缺也给开展美术活动带来了不便。(四)幼儿表现。美术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就是幼儿操作环节。大多数的孩子对美术活动是十分感兴趣的,但也有一部分孩子在美术活动时会全程乱涂乱画。针对这一现象,笔者就选取了三次小班美术教育活动,分别是印画类,添画粘贴类,涂色类,划分成了三种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成了图表。从图表的统计可以看出,第一种借助工具印画的美术活动最受幼儿喜欢,而单一死板的涂色类活动则容易让幼儿失去兴趣。

三、小班美术教育的指导策略

根据小班美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教学活动内容的选择,作画方式,教师指导,幼儿个体差异性,师资和资源等方面,笔者给出了以下五点指导策略。(一)教学活动内容选择源于生活。小班的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比较欠缺,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一定要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内容。比如说我们在春天的时候开展的主题活动桃花开了,桃花在幼儿园中就有,充分利用幼儿园环境作为教育资源,采用印画的方式,借助辅助气泡膜和木头积木来印画桃花,选材来源于生活,效果颇好。(二)充分发挥幼儿想象力,激发创作兴趣。黑格尔说:“想象是艺术创作中最杰出的艺术本领[1]。”爱想象是幼儿的天性,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比如手印画中,你觉得你的手像什么?有的孩子说小手像章鱼,有的孩子说两只小手在一起像小鸟。这时孩子们已经有了丰富的想象,再来作画,所呈现的作品一定是丰富多样的。(三)选择适合小班幼儿的作画方式。美术教育活动的形式从使用的工具材料上区分,可分成蜡笔画、彩色铅笔画、粉笔画、彩色水笔画、手指画、棉签画和水彩画等。[2]如此多的种类,并不是所有的种类都适合小班的孩子来学习,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作画方式。比如根据前面的调查表可以发现,小班的孩子最喜欢的就是借助辅助工具的印画,既简单,又有好看的效果,满足了他们的心理特点。所以印画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单一刻板的涂色有趣的多。(四)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满足幼儿的创作需求和个体差异。小班的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度高,东西越多,越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单一的材料无法满足所有幼儿的兴趣,丰富多样的操作性强的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美术活动中所准备的材料可以丰富多样,比如桃花可以印,可以画,可以用皱纹纸粘贴……丰富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的创作需要,激发他们创作的空间,当然这也为幼儿的个体差异提供了可选择性。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选择印桃花,简单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可以选择画桃花或者粘贴桃花。(五)重视活动过程,正面评价幼儿作品。旧的传统观念是教师要通过一节课就教会幼儿画树或画花等,目的性强。学得好不好就看幼儿画得像不像,在课改的背景之下,我们已经认识到在美术教育活动中不能一味地追求表现技能和标准化的活动结果。[3]3-4岁幼儿处于涂鸦阶段。此时教师应该耐心指导,而不是批评教育,首先肯定他绘画的积极性,其次在讨论绘画内容方面的欠缺。

四、结语

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就是它没有对错,它是最富有创造性的,是能够激发幼儿无穷想象的。教育家德廖莫夫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写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4]在课改的背景之下,我希望美术教育之路能够越走越好,越来越贴近幼儿,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每个孩子都喜欢画画。

参考文献

[1]瑜青.黑格尔经典文存[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

[2]崔勇利.金华市区幼儿园美术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11

[3]王玲.自由表达快乐创造———小班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探索[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03):165-166+169

教育策略范文篇10

[关键词]礼仪教学;综合素质;教学效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道德建设成为大众广泛关注的话题,建立“平等、和谐、诚信、富强”的社会是每一个公民肩负的责任,而青少年作为新生代的力量,对青少年开展素质教育则是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一环。因此,在职中教学中,学校应注重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学生为人处世的能力,教师作为学生人生的启蒙老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对学生开展良好的德育教学。

一、让师生意识到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一)改进教师的教学理念

在实际的职中教学中,部分教师忽略了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导致学生无法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与人生价值观,使学生很容易被社会中一些不良的风气所影响,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导致学生走上歧途,不仅没有肩负起中国公民的责任,甚至会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伤害。所以相关教师需要改进原有的教学观念,在教学中不能只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应认识到道德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肩负起引导学生成长的责任,在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使学生在无意识中接受礼仪教育,并逐渐发现接受礼仪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教师应采取有效的策略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礼仪素质的参与积极性,对促进学生建立良好的素质基础有良好的影响。

(二)提高招生中对于学生素质的要求

建立良好的教学氛围是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催化剂”,职中学校不应该为了增加生源,就降低入学的门槛,甚至对学生的入学没有任何的限制要求,这样很容易导致一些不良风气的学生进入学校,对身边的学生造成影响。而中职生由于年龄较低,没有正确的是非观,使相关学生也开始接受一些有不良的风气,从而影响学校良好教育的开展。因此,一些职中院校可以采取稍微降低录取分数线的要求,提高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对生源进行良好的“过滤”,这样对招生工作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提高对学生的素质要求,可以有助于促进学校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提高自身的为人处世能力。

二、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中的应用

由于礼仪教育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哲学性,会导致一些学生无法在课堂中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从而对学习效率的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逐渐应用于多个领域,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技术的一种应用,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课堂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教师的教学质量。在开展礼仪教学中,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设备导入适合的教学资源,学生通过对所导入的资源进行有效地分析与思考,并配合教师的讲解,有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到其中所包含的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替代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理解的方式。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礼仪教学课堂中,从中汲取有效的知识,在提高自身礼仪知识基础的同时,也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导入“曾子避席”的故事,是一个出自《孝经》且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坐在孔子身边,孔子就问曾子:“以前的圣贤之王有着至高无上的德与行,以精妙的理论教导天下之人,使人们和睦相处,但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意识到老师准备指点他一些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从坐着的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传授给我。”通过这样一个案例的导入,让学生分析曾子的行为动作,学生就可以体会到“曾子避席”所包含的礼仪知识。

三、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

教师在学生心中是博识多才、一丝不苟的形象,所以在学生的眼里,教师的一些言行都是值得去学习的。因此,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学生做好表率,这样学生受教师的影响,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进行学习,懂得尊师重道的意义。另外在学习生活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礼仪的渗透,如学生出现一些与人交际的错误行为,对他人造成一些身心的伤害,教师不应直接对学生进行严厉地批评,这样可能会造成反面的效果。反之,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并诚恳地向他人道歉,这样对培养学生的礼仪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职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两极分化较为严重,而且综合素质不佳。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重视对中职生进行有效的素质培养,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修养,这对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以及为人处世能力的锻炼都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超.刘永兴.中职生礼仪教育策略探讨[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