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4 01:56:20

国有资产

国有资产范文篇1

一、清理整治目的

通过对县内各类国有资产进行全面清查,摸清全县党政机关及各类国有企事业等单位国有资产现状,分析解决国有资产在运行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水平,切实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二、清理整治范围和内容

清理整治范围:各单位所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可以依法处置的国有资产、非经营性国有资产转为经营性国有资产和依法可以处置的其他国有资产。

清查主要内容:资产名称、资产管理使用主体、资产所在位置、资产面积或体(容)积、资产出租或转让协议(合同)、租金或费用情况、抵押或担保情况、房地产权证及持有人、是否存在法律纠纷或私人侵占等问题及其他相关资料。

三、组织领导

(一)为确保本次资产集中清理整治工作顺利进行,成立全县国有资产集中清理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国有资产清理过程中的重大事项和问题进行研究,作出决策。各乡镇、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做好本地、本系统国有资产清理工作,积极落实领导小组各项部署和决策。

(二)从县公安、纪检(监察)、审计、住建(房管)、财政(国资)、国土等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办公,组建国有资产集中清理整治工作办公室,负责执行县领导小组各项部署。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县国资局。

(三)领导小组实行工作例会制,原则上每两周召开一次例会,及时协调处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四、工作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201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召开全县国有资产清理整治工作动员会。各单位根据会议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制定本系统工作方案、成立相应领导小组;根据本方案要求如实填报有关资料,并于3月31日前上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二)单位自查阶段(2012年4月1日到4月30日)。各单位要全面、准确地清理排查本系统在用或闲置资产,确保不少报、不漏报,于4月30日前将自查书面报告及《县国有房屋建筑物、场地清查统计表》(见附件1)报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各国有企业须加报《县国有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同时报送电子版。书面报告实行零报告制度。

(三)全面督查和重点检查阶段(2012年5月1日至7月31日)。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乡镇、各部门上报数据进行实地核查。主要核查位于旧城区的原县直行政事业单位的办公场所及位于各乡(镇)村的粮食、供销、商务、卫生、教育、财政系统以及已经撤并的乡(镇)政府等长期闲置的办公场所和经营场所等资产;对《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管理暂行办法》(五政办〔2009〕78号)、《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五政办〔2009〕79号)和《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招租管理办法》(五财〔2011〕127)等政策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四)规范管理阶段(2012年8月1日—8月31日)。

1、各乡镇、各部门办公用房屋、土地、设备及交通工具等非经营性资产仍归各乡镇、各部门占有和使用。各单位应加强办公用房、办公设备、交通工具等资产的日常管理,建立台帐,完善制度,及时更新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定期向县国资管理部门报告国有资产变动、使用、结存情况,县国资管理部门要及时监督检查。

2、各乡镇、各部门出租房屋、商业门面、经济实体等经营性资产符合移交规定的,必须移交县国资管理部门管理,其余由各单位经营管理,但必须严格按照《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招租管理办法》(监察局、财政局五财〔2011〕127号)规定程序操作,各单位不得擅自进行出租、出借、兴办经济实体及对外投资。各单位负责申报、签订经营合同、上缴收入、维护资产安全、物业管理等工作。县国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招租程序及底价,会同县招投标管理局组织公开招租和投标竞价,制定统一的合同文本、审核和鉴证经营合同,管理国有资产收益专户资金,按照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规定,缴入财政专户或者国库,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3、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各乡镇、各部门上报的资产自查报告进行会审,并结合县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实地核查情况,形成书面材料报县政府研究。

(五)移交处置阶段(2012年9月1日—12月31日)。各乡镇、各部门土地和建筑物实行产权证集中管理。各单位要对“两证”进行清理,已办“两证”的,要对“两证”及相关原始资料进行清理核对,保证实物与“两证”相符;未办理“两证”的,在全县动员会后30日内,单位区别不同情况会同住建(房管)、国土等部门办理变更产权登记并尽快移交。原则上,今后各单位不再持有国有资产不动产权证书。

各单位要确保所移交的国有资产无任何遗留问题,保证产权清晰,如存在产权纠纷等问题的,由原单位处理结束后移交。租赁期限未到期的,连同租赁协议等与县国资管理部门办理交接和资产划转手续。对可以依法处置的国有固定资产,由县国资管理部门会同县招投标管理部门严格按照国有资产处置程序及时进行处置。

五、工作职责及要求

(一)各乡镇、各部门要认真全面清理本地、本部门资产,做到不少报、不漏报;如实提供相关资料、证件和有关情况,并负责处理应移交资产存在的遗留问题。

(二)县国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清理登记工作,收集有关资料并整理归档,进一步充实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会同招投标管理部门负责资产处置过程中的资产评估、公开拍卖及资产处置价款的及时入库工作。

(三)县住建、国土等部门负责提供相关建筑物、土地等资料,协助处理资产移交、产权界定、房地产权证明等工作。

国有资产范文篇2

[关键词]:国有资产监管、保值增值考核指标、审计监督

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⑴该条例的公布,标志着国家对国有资产的监管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从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企业重大事项管理等几个方面规范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该条例也同样适用于对报业的资产监管。

根据《条例》,“企业国有资产,是指国家对企业各种形式的投资和投资所形成的权益,以及依法认定为国家所有的其他权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而目前,报业国有资产监管的手段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漏洞,给少数别有用心的人造成了可趁之机,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情况还较为严重:譬如笔者曾参加了对报社原办公司的清理审计工作——报社曾在1992年—1994年全国兴起大办公司热潮时,投资开办了数十个下属公司,但清理审计时却发现,除仅一家公司盈利6万元外,其余全部亏损,且诉讼缠身,净亏损额加上法院扣划损失共计348.28万元;90年代斥资1000多万元兴建的九江新闻大厦被查明施工单位虚报造价,且至今闲置,不仅不能带来任何效益,每年还要支出不菲的人员工资、管理费、养护费等;在审计中,还发现九江新闻培训中心原主任侵吞公款,涉嫌经济犯罪,已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从被审计期间看,在1990—2000年仅10年时间,国有资产流失金额便高达数百万元之巨,而审计范围还未全面铺开。凡此种种,令人震惊。(注:引自江西日报社《审计报告》)由此可见,报业资产监管势在必行。如何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搞好国有资产的监管工作,堵住国有资产流失的黑洞?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清产核资,搞好国有资产的登记工作

全面清查、核实国有资产。具体来说,就是对各类国有资产,包括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递延资产以及其他资产等进行全面清查和登记,查清国有资产价值总额;对单位占用的国家资本,包括所有者权益和未分配利润,要进行全面核实,以明晰国有资本金确切数额。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搞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前提。只有把这项基础工作做好,才能掌握第一手的准确数据,才能为下一步实行规范化管理创造条件。譬如报社每年都举办类似“记者节”、“读者节”、“某某论坛”之类的活动,经常收到诸如照相机、摄像机、手提电脑之类的赞助品,价值不菲,而这些赞助品并没有履行严格的登记手续,结果被一些干部当作私人物品使用,甚至离职后都未交回,国有资产化公为私,造成流失。因此必须加强国有资产的清查工作,严格将其登记备案,以摸清家底,做到心中有数。如果国有资产所有者弄不清基本情况,掌握不了资产的真实状况,要想实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不可能的。

二、进行产权界定

因工作需要,国家曾给报社提供了一些房产用于办公、培训与宣传,但其产权并不明确。报社虽然迄今为止仍在使用这些房屋,但房屋产权权属有的手续不齐全,有的甚至根本就没有办理任何手续。而且与房屋产权紧密相联的土地权属亦是模糊不清,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不知是属于行政划拨还是属于出让性质。这就给今后留下了隐患,也使得居心不良的人有空子可钻。因此,当务之急是对其进行产权界定,明确划分包括房产在内的产权归属,从法律上明确国有资产的产权归属方。如果手续不全,一定要将该办的各项手续补齐,以杜绝觊觎者的非份之念。

三、严把“评估关”

对拟用于投资、合资、合作的国有资产,应多方考察后,选择资信好的评估机构对其进行全面评估,在评估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国有资产评估的有关法规,严把“评估关”,特别要注意防止“少评”、“漏评”和“私评”,并严格防范个别人员私自左右评估结果,将国家财产用于人情交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四、建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指标考核体系⑵

基本公式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期末国有资产总额/期初国有资产总额)×100%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于100%为保值,大于100%为增值。

通过建立指标考核体系,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能够促使经营者花大力气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效益,使国家宝贵的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促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此外,根据科学合理的业绩考核体系,可以实行优胜劣汰机制,选拔出优秀的人才来进行报业资本化、市场化运作,真正将报业做大做强。

五、大力搞好报业内部控制建设,强化会计监督

必须高度重视报业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报社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报社内部涉及会计的所有人员,保证报社内部涉及会计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严把“核销关”,对在账面上长期挂账的大额广告费欠款,应按照“少核销,多挂账,慎剥离”的原则慎重处置,按规定从严掌握呆坏账核销标准,符合标准的予以核销,暂不符合标准但确属不良资产的则实事求是地作挂账处理,继续催收,以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六、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实行规范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审计制

为监督检查报业国有资产的经营使用情况,审计部门应每年定期对国有资产经营者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对离任者还要进行离任审计。审计侧重点在于审查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国家投资是否达到保值增值?是否存在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国家应分得的利润是否及时、足额上交?如果发生亏损,应分析亏损的原因——经营者是否严格履行了其职责?是否存在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现象?经营者应承担哪些责任?审计结束后,提交正式审计报告,反映所存在的问题,敦促整改。如果是离任审计,必须贯彻“先审计,后离任”的原则,不审计清楚,不得离任就他职,以明晰责任。

七、规范采购体制,大力推行集中采购与招投标管理

物资、设备采购中“回扣”现象由来已久,采购环节中收受回扣和贿赂,损公肥私的现象相当严重,不仅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而且败坏了社会风气,腐蚀了一些意志薄弱的干部,结果造成一些干部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邪路。因此,要规范采购体制,就应大力推行报社集中采购,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提供同质产品的前提下,由价低者当场中标,这样可使一些想搞歪门邪道的人无隙可趁,既为报社降低了采购成本,又保护了干部,使其不致滑向违法违纪的深渊。

八、严格挑选合作伙伴,精心呵护无形资产

报社有着良好的对外公众形象,尤其是党报,在公众中享有很高的威信。这是一项极富价值的无形资产。有些人看中了报社这块“金字招牌”,就利用这一点,以与报社的下属公司合作经营的名义,骗取了报社的信任,然后带着报社下属公司的印章到处签订合同、大肆对外担保,贷款,甚至行骗,然后逃之夭夭,结果报社与其合作不但没有赚到分毫利润,反而背上了沉重债务,惹上了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诉讼官司,最后还被法院判令强行划拨款项还债,不但经济上蒙受损失,且损害了报社的形象,。因此一定要严格考察意向合作者的资质与资信,对不诚信的企业,应坚决拒绝与之合作,以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九、加强诚信教育

国有资产范文篇3

近来,有人在东北三省进行调研后发现,国有资产因为不能转让而造成的流失十分严重,但又不敢去动,不愿去动,不能去动,即所谓的“三不”心态。之所以不敢动,是怕担国有资产流失的责任,怕职工上访影响社会稳定,怕丧失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之所以不愿动,是因为管理机关不愿失去权力,企业老总不愿失去舒适而丰厚的在职待遇,职工不愿失去虽然不尽如意但又聊胜于无的饭碗;之所以不能动,是因为无法解决已经成为空壳的国有企业的职工安置和财务包袱问题。“三不”心态反映了国有资产转让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在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市场经济发育不好的地区。本文试图对国资转让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关于国有经济的进退,理论界有争议,需要理清思路,统一认识

关于国有经济的“进”与“退”,理论界一直有着不小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从制度安排来讲,国有企业不可能比非国有企业更有效率。国有企业的独特功能和独特价值是要干非国有企业不能干、不愿干或无力干的事情。因此,国有资本要从该退出的经济领域中坚决退出来。另一种观点认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种经济理论能够证明某一种所有制在资源配置上的绝对优劣,同一种所有制但不同的运行机制,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只主张所有权改革,而忽视运行机制改善对于提高国有企业效率的作用的观点,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按照产业的不同性质,非营利性、非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原则上不应当退出,要退也只是退出一部分股权或退出直接经营。国有经济可以退出的领域,只能是不具备比较优势的营利性。竞争性领域。而且,由于目前国有资本在规模上和技术水平上还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民有资本还不足以置换庞大的国有资本,以及经济发展对国有经济还有一定的依赖性,因此,竞争性领域的国有资本也不必要安全退出,并且也不可能完全退出。比较上述三种观点,笔者认为第三种观点更全面,更有道理。

根据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及我国国有企业的实践,国有经济应定位于市场失灵的方面。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体现在国有企业的数量上,而体现在国有资本的基础性作用和对其他社会资本的影响力上。因此,国有资本要从该退出的经济领域中坚决的退出来。

二、产权转让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亟待健全法律体系

我国在国有资产转让方面制定了一些法律法规。如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试行)》;1986年颁布的《关于企业兼并的暂行办法》、《关于出售国有小型企业产权的暂行办法》;1991年国务院颁布的《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上市公司股权转让方面的规定反映在1993年颁布的《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2002年证监会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等文件里。为了规范向外商转让国有股权,2002年,证监会、财政部和国家经贸委联合《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尽管制定并颁布了上述不少法律法规,但还很不完善,法律法规本身及其施行中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①这些规范的法律效力层次较低,大多属于部门法规,不能上升到法律的层级。②由于机构撤并、调整,或因为经济环境发生变化,上述法规有的已经过时,需要更新;有的规定过于简单,缺乏可操作性。③某些并购行为并不依法进行,随意性强,尤其在债务问题、下岗人员安置、企业资产评估等方面表现明显。④现行法律法规对国有企业规定得较详细,对非国有企业则一笔带过。⑤缺乏反垄断法,不利于促进竞争。⑥在法律法规的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好的倾向,一是地方保护色彩较浓,二是权大于法,有些时候法院出于行政压力而偏袒某一方。针对上述法律法规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①提高产权转让的法律层次,由全国人大制定一部统一的《产权转让法》,就产权转让的管理、产权转让的条件、转让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转让的程序、转让收入的管理和使用以及向外商出售国有产权等问题做出规定。②规范政府行为,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发挥政府部门规划、指导、协调、监督和保障的作用。对产权转让中不正当的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要坚决打击,积极采取法律手段保障产权转让的顺利进行。③进一步明确非国有经济的企业并购行为的有关政策、法规,鼓励某些产业的非国有经济与国有经济之间、非国有经济之间的企业并购行为。④建立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筹集职工失业保险基金和职工养老基金,以减轻并购企业的负担;培育发展劳动力市场,实现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减轻并购企业的职工安置和再就业压力。⑤完善中介机构相关法规,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在企业购并中的积极作用。⑥为了有效地规范外资购并行为,反对经济性垄断,应当尽快制定《反垄断法》来限制和阻止垄断的形成。

三、产权转让市场主体的行为不规范,需要对其做出规定

产权转让市场主体包括政府部门、产权转让市场以及中介机构。这些主体的行为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转让审批“政出多门,各行其是”,缺乏统一的协调和管理;二是政府的行为非理性,不是从培育市场环境入手,而是关心每个具体交易项目、交易价格;三是交易市场具有双重性,既是交易的裁判者、信息场地提供者,有些又从事产权交易经纪业务,市场定位发生偏差;四是有些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对产权进场交易认识不足,场外、私下交易仍有发生;五是资产评估、产权经纪公司等社会中介机构素质不高,诚信度不够。针对这些问题,建议:①明确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为国资转让的监管部门。最近出台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对此做出规定。②政府的职责是制定转让办法,规定转让程序,并对转让行为进行监督,而不是干预具体的转让项目。③规范产权交易市场的行为,把其定位于产权转让的撮合者、产权交易信息中心、政府监控国资转让的一只眼睛。④制止国有资产的私下交易,一律进场交易。

四、转让客体特殊,需要多方面创造条件,促使转让成功。

转让客体就是国有资产。在产权转让中,国有资产是商品,但又不是一般的商品,有很大的特殊性。表现在:一是不可搬运,只能依附于一个企业,置身于固定地方发挥作用,创造效益;二是交易价格不好确定,资产评估得出的价格只是一个参考价,但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块资产的价值会有相差悬殊的认识,这样转让价格不好确定;三是国有资产依附于企业,但企业状态千差万别,有的企业包袱很重,有大量的富余职工,有显性的或隐性的债务,沉重的包袱大大妨碍了国有企业的并购和重组,使有意并购国企的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望而却步。四是资产评估一般不考虑企业的无形资产,比如知识产权、品牌效应和客户网络等,这样资产评估反映的只是国有资产在某一时点上的静态价值,不能客观地反映企业资产的全部价值。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为国有资产的转让创造条件。首先,对大部分国有企业进行多元投资主体改制,使之股份化,其中的资产可以量化,可以转让。其次,政府应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城市居民有基本的失业救济和养老金。在此基础上,才能改变国有企业职工身份,建立全社会的人力资源流动机制。第三,政府应对国有企业原来的经营者给予一定的补偿,使其体面地实现角色转换。具备条件的,可能很快地由一定级别的国家干部转变为企业的股东或职业经理人。第四,要对国有资产进行评估,但评估结果只能是参考价,真正的转让价应该通过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来发现。

五、国有资产场外交易大量存在,需要全部纳入市场,并尽量扩大产权市场的范围,直至建立全国统一的资产交易平台

国有资产范文篇4

第一条为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了解掌握企业国有资产营运等情况,建立全国国有资本金统计报告工作规范,依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及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是指企业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根据统一的报告格式和填报要求,编制上报的反映企业年度会计期间资产质量、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等企业国有资产营运基本情况的文件。

第四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本办法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并依据规定向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务院国资委)报备。

第五条凡占用国有资产的企业应当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国家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在做好财务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国家统一的要求,认真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如实反映本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及其营运情况。

第二章报告内容

第六条国有资产年度统计报告由企业会计报表和国有资产营运分析报告两部分构成。

第七条企业会计报表按照国家财务会计统一规定由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情况表及相关附表构成。企业会计报表应当经过中介机构审计。

第八条国有资产营运分析报告是对本地区、本部门或者本企业占用的国有资产及营运情况进行分析说明的文件,具体包括:

(一)国有资产总量与分布结构;

(二)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分析;

(三)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

(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五)其他需说明的事项。

第三章编制范围

第九条应当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企业包括:由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设区的市、自治州级人民政府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具有法人资格、独立核算、能够编制完整会计报表的境内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

第十条国有参股企业的国有资产及投资收益依据合并会计报表的规定,纳入国有投资单位的国有资产统计范围,原则上不单独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但对于重要参股企业,应当根据国有资产监管需要单独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重要参股企业的标准或者名单由相关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确定。

第十一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基本填报单位的级次为:大型企业(含大型企业集团)为第三级以上(含第三级)各级子企业,第三级以下子企业并入第三级进行填报;中小型企业为第二级以上(含第二级)各级子企业,第二级以下子企业并入第二级进行填报。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组织做好总部及各级境内外子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编制工作,并编制集团或者总公司合并(汇总)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以全面反映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并与所属境内外子企业的分户国有资产统计数据一同报送同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或者主管部门。

第四章组织管理

第十三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范、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照企业的财务关系或者产权关系分别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各有关部门应当编制本地区、本部门所监管企业的汇总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并与所监管企业的分户国有资产统计数据一同报送国务院国资委。

第十五条国务院国资委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制定全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

(二)统一制定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格式、编报要求和数据处理软件;

(三)负责所出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具体组织实施;

(四)负责收集、审核和汇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并向国务院报告全国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

(五)组织开展对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质量监控工作,并组织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编报质量的抽样核查。

第十六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负责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指导下一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开展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

(三)负责收集、审核、汇总本地区管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营运情况;

(四)负责向国务院国资委报送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五)组织开展对本地区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质量的核查工作。

第十七条各有关部门在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履行下列职责:

(一)依据统一的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负责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负责收集、审核、汇总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三)负责向国务院国资委报送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四)组织开展对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报告质量的核查工作。

第十八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具体负责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并与国务院国资委建立相应工作联系。

第十九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相关数据资料的管理,做好归档整理、建档建库和保密管理等工作。

第五章编报规范

第二十条企业应当在全面清理核实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并做好财务核算的基础上,按照统一的报告格式、内容、指标口径和操作软件,认真编制并按时上报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表相符。

第二十一条企业应当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和统一的编制要求,编制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做到内容完整、数字真实,不得虚报、漏报、瞒报和拒报,并按照财务关系或产权关系采取自下而上方式层层审核和汇总。

第二十二条企业应当在认真做好总部及各级子企业分户报表编制范围与编制质量的审核工作基础上,编制集团或总公司合并报表,并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统一规定,做好合并范围和抵销事项的审核工作,对于未纳入范围和未抵销或者未充分抵销的事项应当单独说明。

第二十三条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企业编制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

企业财务会计等人员应当按照统一规定认真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如实反映本企业有关财务会计和国有资产营运信息。

第二十四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强督促指导,对企业报送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项内容进行规范性审核。审核内容主要包括:

(一)编制范围是否全面完整;

(二)编制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是否符合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编制要求;

(三)填报内容是否全面、真实;

(四)报表中相关指标之间、表间相关数据之间、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之间、报表数据与计算机录入数据之间是否衔接一致。

第二十五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审核工作,确保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项数据资料的完整和真实。凡发现报表编制不符合规定,存在漏报、错报、虚报、瞒报以及相关数据不衔接等情况,应当要求有关企业立即纠正,并限期重报。

第二十六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采取自下而上、逐户审核、层层汇总方式收集上报。企业应当将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经企业负责人、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和报告编制人员签字并盖章后,于规定时间内上报。

第二十七条中央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应当遵守财务决算报告工作的相关规定。

第六章奖惩

第二十八条授意、指使、强令企业财务会计等人员编制和提供虚假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还应对企业负责人给予纪律处分;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九条对于玩忽职守、编制虚假财务会计信息,严重影响国有资产统计报告质量的,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处理外,还应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纪律处分;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三十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工作组织不力或者不当,给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的,应当给予通报。

第三十一条省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各有关部门应当认真做好本地区、本部门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总结工作,对在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七章附则

国有资产范文篇5

关键词:国企混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背景下,国有企业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为其注入了诸多活力,实现了企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同时也更好地保障了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并提高了资产收益。但也由于改革影响,导致国有企业改革中面临着更多的困境,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出现了不合理情况,导致资产流失现象严重。随着国企混改的进一步深化,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只有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才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本支持,进一步推动企业的改革升级,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奠定良好基础。

一、国企混改分析

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要是指国有、集体、非公有等资本出现了交叉持股现象,并且相互融合,进而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体制,这是我国基本经济发展并形成完善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方式。当前阶段,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对象主要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在公有制经济当中引入非公有制经济,能够实现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这样不仅能够在国有企业中引入非公有资本,从而对国企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为企业经济注入发展活力,并且有效完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这对于提升国企经济发展水平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当前面临激烈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与此同时,通过引入非公有制经济,也能够为这部分经济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与空间,以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实现经济结构优化的同时,提升我国的综合经济发展实力。由此可见,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与快速进步的关键。基于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的发展压力也越来越大,只有促进自身的混改与升级,才能够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真正地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但是由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导致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的改革变动,再加上国有资产数量庞大且结构复杂,导致改革当中对于这些资产的处理也缺乏合理性,甚至出现了资产被贱卖的情况,导致资产流失严重,这不仅会对国企改革产生严重制约,也会导致国家利益受到损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

二、混改背景下国有资产管理现状

在国务院所颁布的关于国有企业混改的意见当中,提出了要对混合所有制改革进行分类推进,以营造出国有企业混改的良好环境。在此发展背景下,国有企业的资产便属于了不同所有者,而且在混改过程中,国有企业还引入了非公有制资本,这样便形成了新的国企发展形势。因此,对于国有资产的配置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国有资产数量庞大,而且结构复杂,再加上混改的深化,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出现了效率低下的问题,而且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对于资产的使用缺乏规范化,管理者对于资产使用及管理的决策也存在较大的随意性,由此导致国有资产出现了严重的被侵占问题,无论在体制上还是经营上都出现了严重流失,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沉重损失。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体制性流失,主要是指由于企业内部的治理机构不够完善,而且改革制度不够健全,对于混改的实施缺乏有效的制度规范和约束,导致企业当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分离的情况,这样就导致国有资产的使用者和所有者也出现了分离,在具体应用国有资产时,难以实现对双方利益的考虑,进而导致资产的使用效能无法最大化。一些管理者为了短期业绩,对于资产的使用决策较为盲目,由此使得资产流失严重。再加上其对于资产保护的意识匮乏,导致国有资产出现被随意处置和浪费的情况,既无法保障资产的现有价值,更不能实现资产的有效增值。要想改善此种现状,就必须要针对企业内部强化监督与管理,在政策的制定及操作程序的规范方面强化改革。另外一种是经营性流失,主要是指在混改过程中国有资产表现出了不同的流失方式,例如产权转让、资产重组或者股权分割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产流失。在改革之前,对于国有资产的价值评估不正确或者不评估便进行入股处理,而在改革之后,由于股权结构出现了变化,导致企业实际的经营控制权出现变化,被掌控到了非公有制股东手里,这部分主体为了实现效益最大化,所采取的经营决策和投资对于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考虑不周到,甚至出现随意折现的情况,将国有资产低价转让,进而导致资产流失严重,而且也不能够真正地为企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最终只会对企业发展造成制约。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资产大部分都分布在国有企业当中,可以说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如果出现资产流失,必然会导致国家经济发展受到损失,也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无论是哪一种资产流失情况,都给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及保值增值造成了严重制约,在此种背景下,加强对国企混改过程中的国有资产监督与管理,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尤为重要,这不仅是促进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要求,更是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国民经济水平提升的关键。

三、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措施

国有资产的合理使用是促进其保值增值的关键,更是保障我国经济长远发展、长治久安的关键,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实现资产的科学规划与监督管理,提高使用价值。

(一)构建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

在混改背景下,国有企业要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就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治理机制,形成统一化的管理模式,这样才能够保证内部运行的高效性,从而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首先,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建立完善的公司章程,并基于此作为核心进行治理制度的建设与完善。在章程当中要对公司内部的股东、董事、监事、管理等各个层级所应当承担的职责与义务进行明确,以便于在内部运营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找到责任部门,进而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其次,建立健全内部治理机构。对于内部治理工作开展,企业应重视对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等工作的开展,尤其是针对内部的财务工作,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建立起信息化平台,并且由专门的网络中心对这些业务的开展进行统一监督与管理。这样便能够收集企业运行当中所有的财务数据,进而实现对这些信息的合理归纳,并且能够充分明确各项资产的来龙去脉,以实现对国有资产的科学监督管理。最后,针对涉及国有资产的企业产权,应当进行明确标记,而对于不属于国有资产的部分也应当做好记录,这样可以在实现科学管理的基础上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从而促使其能够尽心尽责服务于企业发展。

(二)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对于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使用与管理,必须要加强约束,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以确保对资产的监督与管理有法可依,并充分发挥出国有资产的应有效能。当前,关于国有资产的应用与处置已经有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但是对于尚未作出法律规定的地方,在具体的企业混改当中仍旧会出现监督管理不到位的情况,这样就会影响到国有资产的科学应用,给国家带来资产损失。对此,在国有企业运营当中,法务部门应当加强对资产管理的使用记录情况,对于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法律空白,法务部门应当做好相关统计,尤其是对于存在资产管理争议的地方要做好记录,并且向立法部门进行反馈,以促进这些方面的法律规范完善与补充。只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才能够对企业混改过程中的国有资产使用流程进行规范,避免出现违规使用情况,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资产损失。另外,对于国有资产当中能够增值的部分,企业应当建立相关的激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为资产增值进行服务,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能,并更好地满足企业的改革发展要求。而对于违规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则要对相关责任人按照法律法规进行惩处,以确保资产管理水平最大限度地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后续企业发展对于资产的合理规划与使用。

(三)优化国有资产结构

随着国有企业混改的深入进行,对于国有资产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改革背景下,如果缺乏完善的资产管理结构,就会导致资产的安全性及稳定性受到影响,而且收益也无法提高,进而影响到左右资产的增值保值效果。对此,要想保证国有企业的顺利改革升级、深化发展,就必须要对现有的国有资产结构进行优化和完善,以确保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多效能支持。首先,针对企业内部的股东持股情况进行优化和完善,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的发展情况,可以划分为普通和重大两类事项,如果是针对普通事项进行表决,所有股东都能够参与到其中进行持股表决,而对于企业发展中遇到的例如企业合并、重组、分立等情况则需要对股东的表决权进行限制,对于持续比例不符合表决要求的则应当去除其表决权,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企业发展符合大多数股东的要求。另外,对于国有资产的使用及管理中,可以设立特殊股东,并且给予其特殊表决权,确保其能够针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及管理作出正确表决,从而提高资产使用的合法性与可靠性。除此之外,在当前混改的背景下,国有企业还要实现股权多元化发展,注重对非公有制的股权占比进行一定提升,这样可以充分激发这部分经济的发展活力,在保障混改成功的同时也更好地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四)加强企业混改监管

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的发展必然实现变革,这样就会融入更多新的发展资本,对企业发展与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但与此同时关于国有资产的使用与管理也面临着更复杂的环境。对此,国有企业必须要注重在内部运营过程中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机构,注重强化对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以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对于监督机构的成员选择,可以从财务、人力、资产运营等部门抽调专业人员,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而且这个部门应当保持充分的独立性,这样可以更好地保障其后续的监督管理效果。在使用国有资产的过程中,要由监督小组对使用方案、使用主体、使用流程进行合理审批,并且要做好相关的监督与登记工作。如果发现国有资产的使用无法实现效益最大化,则应当及时停止这种使用行为,以免出现更多的资产流失,实现从源头上对于资产流失的遏制。另外,在对国有资产进行使用的过程中,监督人员应当注重对资产去向的跟踪,并且对具体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与控制,规范使用流程,从而保障资产使用效果。监督人员还要不定期地开展相关的抽查审计工作,从而对国有资产的用途进行明确,并且统计资产使用为企业发展带来的效益,以实现对后续资产使用的合理优化调整,保障国有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值增值。

四、结语

随着当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但由于国有资产的特殊性,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资产流失的情况,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对此,必须要针对国有资产的使用加强监督与管理,针对国有资产结构进行优化与完善,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且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以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在提升国有资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我国的国民经济长远稳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代莹莹.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审计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9(06):169.

[2]陈海波.混合所有制下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商论,2021(13):120-122.

[3]侯霁珣.“承包+混改”新模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21(06):110-111.

[4]李峰.浅析资产重组对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J].财经界,2021(14):33-34.

[5]廖志超,王建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程度对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影响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126-135.

[6]温友艳.混合所有制公司治理中的法人独立人格———基于某公司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区域治理,2019(47):105-107.

[7]梁艳,蒙圻,唐勇.论公立医院非创收部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思考———以某大学直属综合医院为例[J].现代医院,2020(06):863-866.

[8]沙乃强.关于做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财会学习,2020(17):276-277.

[9]程莹.探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如何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J].财经界,2020(16):237-238.

国有资产范文篇6

为做好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准确评价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度全市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总结2010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及2011年度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研究、布署2011年度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下面,我结合市国资委的工作安排,就进一步做好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国资监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加强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以及《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国家政策法规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国有产权有序流转、提高国有资本运营效率、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的国资监管工作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都曾专门听取我市国资监管工作汇报。市经委(国资委)三定方案中,专门设置国资管理办公室和三个国有企业监事会具体负责监管工作,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程度。去年,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阜政办[2011]70号),对加强和规范我市企业国有资产管理,防范国有资产营运风险,规范产权转让的行为等提供了法规依据。

2012年,市国资委将在去年工作开展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外派监督工作。向国有企业派出监事会,从体制上、机制上加强对国有资产实施直接有效监管,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是监督企业负责人经营管理行为,防治腐败问题发生的有效措施,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个主要形式。结合我市的实际,下一步由市国资委代表市政府向市属国有企业派出3个监事会。第一监事会负责监督市属国有工业企业,第二监事会负责监督建委口和交通系统国有企业,第三监事会负责监督农委口和商务办口国有企业。

(二)强化产权监督管理。国有产权转让是国有资产流失的多发环节,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一是要做好产权登记、资产评估、产权界定、纠纷调处等产权管理的基础工作;二是要加强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督管理,企业国有产权转让和重大资产处置行为,要严格按照《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履行转让、批准程序,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透明交易;三是坚决查处企业改制中隐匿转移、侵占私吞国有资产和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的各种违纪违法行为,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有序流动。

(三)加强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业绩考核是实施国资监管的重要抓手,对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业绩考核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出资人考核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重要方式,也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的重要举措。市国资委将研究制定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依据绩效考核和评价结果,决定企业负责人的奖惩。制定并稳步推进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根据市情,合理调整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保持企业负责人的薪酬水平与职工收入水平的合理分配。

(四)加强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工作。为切实履行出资人对国有资本的收益权,必须加强对企业国有资本的收益管理工作。具体操作分工中,国资委负责收益收缴的管理,财政部门负责收益收缴的监督和资金管理。国有资本收益纳入预算管理,由国资委会同财政部门提出分配使用方案,用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收益的收缴可因企而宜,对困难企业可采取缓缴和减缴的灵活政策,以保证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建立我市国有资产监管的法规体系。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制度体系,是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依法监督管理国有资产的前提和基础。市国资委机构组建完成后,将尽快制定《市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市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规则》、《市市属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市市属企业国有资本收益管理暂行办法》、《市市属企业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市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逐步形成切合我市实际的国有资产监管法规体系。

二、2010年度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情况

由于2010年的统计报表的数据处理软件加挂了与财政部《2010年度企业财务会计决算报表》数据提取与自动生成功能。我委主动与市财政局协商,并组织了有关人员具体学习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编制方法,重点学习了与财务会计决算报表软件不一致的地方。在省国资委统计评价处的大力指导下,经过市县财政工作人员和有关企业财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工作任务。

(一)汇编国有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纳入汇编范围的国企117户较上年128户减少了11户。户数减少的主要原因:一是各级政府继续加大国企改革的力度,对部分企业实行破产、重组、合并、撤销、改制,国有资本大部分已退出竞争领域;二是部分基层小企业经营效益不佳,处于停产状态不能编制完整的会计报表,按照要求这部分企业作歇业处理,不予编报。截止2010年末全市国有企业从业人员14989人,实际发放工资总额1.13亿元。全市国有企业资产总额56.24亿元,较上年资产总额42.56亿元,增加了13.68亿元,增值率32%;负债总额53.75亿元,较上年负债总额34.71亿元增加了19.04亿元,增加了54%;所有者权益合计为2.49亿元,较上年度7.85亿元,减少了5.36亿元,减少了68%。

(二)2010年度经营业绩有所提高

2010年度,我市国有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税后净利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经营业绩有所提高。全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1.93亿元,较上年90.26亿元增加了1.67亿元,增加了1%;实现主营业务利润11亿元,较上年度12.43亿元,减少1.43亿元,减幅为11%;利润总额0.4亿元,较上年-0.9亿元,增加了1.3亿元,增幅为144%;税后净利0.27亿元,较上年度-1.09亿元,增长了1.36亿元,增幅为124%。从以上指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市国有企业在2010年度经营业绩有大幅度的提升,很好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实力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三)国有资本及权益锐减

2010年,年初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4.53亿元,本年度国有资本及权益增加0.78亿元,其中经营积累0.30亿元,本年度国有资本及权益减少7.21亿元,年末国有资本及权益总额为-1.89亿元,国有资本及权益锐减的主要原因:一是金种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本年度国有资本及权益减少2.33亿(该公司在2010年进行股改时所致,一方面股份公司的国有大股东――金种子集团以所持的部分股权偿还了其占用股份公司的资金,二方面股改时对流通股股东进行了配送股);二是种子酒总厂本年度国有资本(所有者权益)减少4.23亿元,调减原因是因为前期酒厂代为核算金种子集团的各项长期投资事项,06年10月份,金种子集团财务部成立,原来由酒厂垫付的投资及投资收益都剥离到金种子集团财务部帐上,所以导致长期投资减少4.04亿元,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减少4.07亿元。

(四)积极履行各项社会义务,构建和谐

2010年度,我市国有企业不但较好地实现了提高经营业绩的目标,而且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其中上缴国家各项税收及附加1.18亿元,为职工支付职工医药费467万元,支付职工住房费用32.61万元,缴纳各项保险5537万元。全年实际发放职工工资总额1.13亿元,提取职工福利费0.18亿元。以上这些指标反映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的同时,也很好的履行了企业作为社会公民的职责,从而也为构建和谐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企业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2010年度,我市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了提高。

1、企业获利能力显著提高。2010年,销售净利率为0.01%,比2005年销售净利率-1.21%,提高了1.2个百分点。2010年度净资产收益率为5%,较2005年净资产收益率--11.53%,提高了16.53%。表明了我市国有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了较大程度上的提高。

2、企业资产利用水平得到提高。反映国有企业资产运营效率的总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2010年相对于2005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2010年总资产周转率为1.64倍,2005年为1.57倍;2010年流动资产周转率2.74倍,2005年为2.54倍。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企业的资产周转速度明显加快,资产的利用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六)存在的问题

1、企业偿债能力有所减弱。从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来看,企业资产负债率,2010年为95%,2005年为81.56%,说明了我市国有企业的偿债能力减弱,财务状况不容乐观。

2、企业发展潜力较小,形势严峻。从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来看,企业销售增长率,2010年为1%,2005年为25.18%,资本积累率2010年为-68%,2005年为12.78%,说明了我市国有企业发展潜力较弱。

综上分析,我们认为,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我市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意识得到了加强,市场竞争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锻炼了一批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创新意识和市场开拓意识的企业家队伍。但是国企经营状况不佳的形势仍很严峻。

三、下一步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一)提高对国有资产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首先,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是国资委履行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职责的需要。总理在2003年2月24日十六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意见的说明》中明确指出:“今后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监督,主要由国资委负责,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多头监督问题”。《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35条也以行政法规形式明确规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所出资企业财务进行监督”。其次,开展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了解国有资产分布与营运状况,是制定和贯彻国有资产监管政策的基本依据,是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与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产营运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保值增值考核、绩效评价、业绩考核、收入分配、领导人考核等各项监管工作的评判依据。因此,国家和省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国资委内设统计评价局,省国资委内设统计评价处,专门负责对所出资企业的财务监督和国有资产的基础管理工作。

(二)加强对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组织领导。组织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是各单位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监督管理和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基础工作。因此,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统筹安排,狠抓落实,切实把国有资产统计工作当作国有资产基础管理的一件大事来抓,确保按时保质完成2011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各项工作任务。

(三)理顺工作关系,落实工作责任。各县(市、区)国资委、各市属企业要从国资监管大局出发,结合本单位实际,根据资产关系制定工作方案,层层落实任务,明确责任。探索多种有效途径,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体系,建立工作联系渠道,落实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任务。

(四)认真做好业务培训,准确掌握填报方法和要求。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涉及面广、专业性强、工作量大、技术要求高。我们法规与财务管理科的同志对填报要求做详细的讲解,希望大家认真学习。回去后,希望各单位认真组织做好报表内容、指标口径、填报方法、软件操作和报送方式的业务培训工作。对工作力量较薄弱的应做好重点帮促和指导,以推动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

(五)严格工作规范,统一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国资委、各市属企业要加强对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的规范管理和检查指导,按照市国资委的要求,认真组织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布置、培训、填报、审核、汇总和上报等各项工作,确保编报质量。一是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的口径,在全面进行财产清查、债务债权确认等工作基础上认真组织做好年度财务决算,以确保全面、完整、真实、准确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二是严格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内容、指标口径和操作软件等要求,如实编制、录入、汇总和上报报表,做到报表信息填报真实、准确,上报及时、完整。三是集团型企业应当按规定将各级子企业纳入合并范围,在充分抵销内部交易与内部往来的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层层合并,编制集团公司合并报表。

(六)加强数据审核,确保编制质量。做好数据审核工作是提高国有资产统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手段,各单位应在基层企业(单位)完成年终决算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的审核工作。审核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审核报表编报范围及内容是否齐全,填报内容是否真实,填报方法是否符合国家统一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报表编制要求;二是审核报表中相关指标之间、表间相关数据之间、分户数据与汇总数据之间、报表数据与计算机录入数据之间是否衔接一致;三是审核报表数据年度间的重大变动是否合理、真实;四是审核上报材料是否齐全和规范。凡发现报表编制不符合规定,存在漏报、错报以及相关数据不衔接等情况,应立即纠正,并限期重报。五是对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审计工作进行监督。

国有资产范文篇7

能促成《国有资产法》早日出台。通过建立起比较完善有效的法律制度,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上午的国有资产法(草案)调研(部门)座谈会到此圆满结束。通过这次调研。对于维护好国有资产权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加速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将起到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此,提议我再次以热烈的掌声对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同志一行,以及陪同的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表示衷心地感谢!

此召开国有资产法(草案)调研(部门)座谈会。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今天上午。非常荣幸地迎来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同志一行,以及陪同的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莅临我市进行国有资产法(草案)调研工作。提议,让我用热烈的掌声真诚欢迎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同志一行,以及陪同的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的来!

给大家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同志一行,首先。这位就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志(亦是调研组组长)这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巡视员同志,这位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经济法室副处长同志。同时,还要给大家介绍陪同的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领导,这位是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同志,这位是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法规二处处长同志。

以及市人大法委的领导和市国资委、市委组织部、市财政局、市交通局、市规划和建设局、市城管局、市政府法制局、市工商局、市管委会等9个市级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市参加今天上午调研座谈会的有: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

并认真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领导的提问;三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领导作指示。注:此询问调研组领导对议程安排还有什么指示,今天上午的调研座谈会议程主要有三项:一是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领导汇报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情况;二是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提供的调研参考提纲发言。如没有,即开始调研座谈会的第一项议程;如有,重申后再开始调研座谈会的第一项议程)

请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领导汇报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情况…现在进行调研座谈会的第一项议程。

请市级相关部门负责人按照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提供的调研参考提纲发言,现在进行调研座谈会的第二项议程。并认真回答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调研组领导的提问…

国有资产范文篇8

经省政府同意,我们召开全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传达学、吕祖善省长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国资监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总结回顾**年的国资监管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年的工作任务。省委、省政府领导对国资监管工作一直十分重视,会前,书记、吕祖善省长和省领导章猛进多次听取省国资委工作汇报,并作了重要指示。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落实。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年全省国资监管工作主要情况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国资系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八八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决策部署,以发展壮大浙江国有经济为目标,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国资监管工作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据快报统计,全省11个市本级监管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17.5亿元,同比增长19.3%;实现利润42.1亿元,同比下降5.6%;上缴税金41.5亿元,同步增长6.9%。截至**年底,全省11个市本级监管企业资产总额2520.9亿元,同比增长16.1%;所有者权益888.3亿元,同比增长17.2%。省国资委监管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利润总额123.2亿元,比上年增长14%。至**年底,省属企业资产总额2771.8亿元,比上年底增长14.9%;所有者权益为709.8亿元,比上年底增长8.8%;上交税金105.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净资产收益率为6.8%,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

(一)全省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1.全省国资监管组织框架体系基本建立。截至**年底,全省有10个市单独组建了国资委,共有机关行政编制260余人。目前,各市国资监管机构的监管对象和监管范围基本明确,人员基本到位,国有资产出资人与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及企业的职责和关系正在理顺。积极探索了县级国资监管的有效形式,义乌、淳安、临海、慈溪、乐清等部分县市单独组建了国资监管机构。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市、县国资监管机构的指导和监督工作。省国资委加强了对各市国资委的指导和考核。去年,我委按照国务院国资委15号令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各市国资监管工作指导监督实施办法》和《各市国资委年度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了各市国资委主任每季工作例会制度。各市也进一步加强了对县级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杭州开展了健全县级国资监管体制的专题调研,建立了市、县之间的工作联系机制。湖州建立了县区国资办主任工作例会制度。台州对所辖9个县、市、区开展了县级国资监管体系运行模式的调研,研究形成了理顺县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意见。

2.全省国资监管制度框架体系基本建立。为实现依法监管和科学监管,省国资委成立以来,先后制定了30多个国资监管规范性文件和44个内部规章制度,建立了国有产权代表、财务、内部审计和专职监管人员等4个报告制度,构建了企业改制、清产核资、产权处置等7个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以产权管理为核心、以授权经营和绩效考核为重点、资产评估转让处置较为规范、企业改制制度较为健全、财务监督管理逐年加强的国资监管制度新体系。各市也针对国资监管工作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结合地方实际,建立和健全国资监管的制度体系。嘉兴已经形成了专项制度与综合制度相结合、一般制度与重点制度相结合、制度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三结合”的制度建设架构。杭州去年共制定15个政策文件,初步形成了国资监管的政策法规体系。绍兴先后制定了资本经营预算、产权管理、国有资本收益使用管理等多个文件,其中《绍兴市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以市长令的形式。舟山结合地方实际,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建立国资监管新体制的实施意见》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法》等制度。淳安制定了企业重大事项报告、收益收缴管理等3项制度,积极探索县级国资监管工作。

3、全省国资保值增值责任体系基本建立。省国资委在总结前些年对省属企业授权经营考核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授权经营考核办法,规范了经营业绩考核流程。研究制定了省属国有相对控股和参股企业业绩考核办法。对非授权经营企业经营班子成员收入分配也实行了审批管理。探索建立了以财务指标为主要内容的企业考核评价体系,国有资产保值责任在企业层面得到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各市国资委也普遍对所出资企业实施了业绩考核,并积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的考核方式和方法。宁波制定了年度经营效绩考核等办法,并将“四好班子创建”内容纳入考核范围,建立了经营者风险抵押制度。温州对近三年监管企业主要负责人年薪收入和职工工资情况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主要负责人薪酬收入进行测算分析,制订经营业绩考核的具体办法。绍兴积极探索建立以企业财务预算管理为基础,经营目标责任制为抓手,业绩考核为核心,薪酬分配为动力的“四位一体”的经营业绩考核体系。

(二)全省国有企业改革成效明显

**年是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不断加大,成效更加突出的一年。各市结合地方实际、积极探索、深化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杭州积极推进市政公用行业改革。公交、燃气、供排水、垃圾处理等国有企业改革都已形成总体改制方案,并以市场化为目标推进股份制改革。按照“主辅分离”的原则,公交集团、水业集团等单位共完成20多家辅业的改制。宁波以培育和发展政府投资公司和港口为重点,对市属企业进行了大力整合。通过增资扩股、重组、变更等方式成立了原水集团、国投公司和土地资源投资公司,对效益低下的2家企业进行清算划转。同时,通过吸引民营资本、境外资本等方式对自来水、公交、煤气等公益性企业进行改制,实现了产权多元化,提升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嘉兴按照横向跨度收缩,纵向层级收缩,点上股权比例收缩的思路,对市属171家国有企业进行了分类排队,明确提出了到**年底前,使国有资产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国有经济的结构和布局更趋优化。到目前为止,已完成改革17家,正在进行的15家。丽水完成了市建筑工程公司等3家重点企业的改制工作,召开了全市企业改制工作座谈会,对规范推进改制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同时,各市普遍对上一轮改制遗留问题进行了有效的处理。部分国资监管机构还牵头做好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金华全力以赴做好“金信公司”的清理整顿和地方金融机构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衢州制定了经营性国有资产整合方案,盘活存量国有资产,推动相关产业行业发展平台建设。

新一轮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自**年6月启动以来,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通过改革重组,省属国有营运企业资产进一步整合。整个省属企业改革方案落实后,省属企业将从省国资委成立时的27家,减少到17家,减少37%。改革重组加快了国有资本加快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一批企业集团在新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经营活动,企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高。二是通过改革重组,省属企业产权结构进一步优化。按照改革总体方案和改革基本思路落实后,省属企业将有35%成为产权多元化或民营企业,省属企业三级以上子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的户数呈现了逐年增加的趋势。三是通过改革重组,省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得到初步完善。去年12月21日省委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今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省属国有企业负责人会议,都专题听取了省国资委关于改革工作情况的汇报。在听取汇报后,书记、吕祖善省长都充分肯定了省属企业改革的成果,对省国资委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全省国有企业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开展以来,省国资委与省相关部门密切协作,在各市国资监管机构的积极配合下,以重点企业、省属企业为主线,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有序地推进全省股改工作。截至去年7月底,我省应由省国资委牵头负责做好股改的17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全部顺利通过股改程序,提前5个月全面完成了国家要求的任务,在全国各省市率先完成了股改工作。从股改实际反映的情况看,我省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股改方案均一次性顺利通过相关股东大会表决,平均总体赞成率为98.10%,其中流通股股东赞成率达89.26%,市场反映较好,维护了浙江板块的良好形象。

(三)积极探索国资监管有效方式

国资监管体制改革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完善。为实现科学监管、有效监管,全面履行出资人职责,全省各级国资监管机构普遍建立了班子成员联系企业制度,通过广泛的调研,了解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存在困难和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和制度,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努力探索具有浙江特色的国资监管工作新路子。

一是开展了清产核资,在摸清企业家底的基础上,制定了加强企业资产监管的措施。省国资委在完成9年来的首次清产核资工作后,**年,为了防止前清后乱,研究制定了省属企业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制度和资产减值准备财务核销工作规则,指导和督促企业做好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防止形成新的账外资产。去年,杭州、宁波、湖州、绍兴等地在全面完成清产核资的基础上,针对清产核资中发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加强企业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为强化财务监管奠定了基础。

二是积极探索加强国有产权监管的有效方式。**年,我委对“阳光工程”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完善,建立了由35家中介机构组成的中介机构资料库,建立了30名专家组成的评标专家库,制定了《委托审计(评估)报告验收办法》。到**年底,我委共核准资产评估项目166个,净资产评估值总额101.98亿元,评估增值86.18%。共完成省属企业国有产权挂牌交易转让76项,挂牌成交价15.03亿元,增值12.02%。全省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严格规范国有产权交易行为,除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国有产权一律实行进场交易,确保产权转让的“公平、公开、公正”。杭州、宁波、温州、嘉兴等地也制定了具体的国有产权交易管理办法,着力规范国有产权转让行为。湖州通过实施国有资产处置的“阳光工程”,全年完成国有产权交易项目18项,挂牌成交增值25.47%。台州制定了相应方法,建立了国有资产评估的专家评审制度。

三是积极探索服务企业的有效监管方式。嘉兴针对企业建设资金紧缺的实际,进一步加强了融资服务,加大了市属企业与国家开发银行的金融合作,积极探索企业债券、信托产品和BT等融资新途径,保证了该市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湖州着力构建企业投融资平台,加大企业融资服务力度,编印了国有投资公司融资项目推介书,向省政协港澳委员进行宣传和推介,并成功举办了香港融资项目推介会。宁波加大了监管企业的审计监督力度,开展了2家企业的财务收支审计和1家企业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审计,加强了企业财务管理,有效防范了国资流失。

(四)全省国企党建工作继续加强

全省各级国资监管机构一直把国有企业党建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通过加强企业党的建设、组织建设、廉政建设、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促使企业进一步强化政治责任、经济责任意识,激发企业搞好、搞活、做强、做优的内在动力,使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国有经济真正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一是加强了党建工作的制度建设。省国资委先后制定了省国资委管理企业领导人员的任免工作程序和选拔任用管理制度、考察任用工作流程等5项制度。杭州将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考核纳入经营业绩考核体系,使其与生产经营、保值增值目标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开展国有企业“四好”班子创建活动。省国资委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上,调整充实了部分企业领导班子,建立企业后备人员队伍。**年共对16家集团公司69人次领导人员进行了调整配备,配合省委组织部对6名正职人选进行了调整充实。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结构进一步合理。目前省属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平均年龄有所下降,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由**年底的58%上升到去年底的68%,高级职称由48%上升到63%。杭钢集团还被评为全国“四好”班子建设先进单位。绍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10名董监事人员,建立了市直国有企业董监事人才库,为下一步调整、充实企业董监事队伍创造了条件。三是开展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着力培养和提高国有产权代表队伍与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五个能力”。去年5月,省国资委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全省首次集中培训,181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和国资机关干部参加了培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温州举办了全市国资系统企业领导干部培训班和中青年经营后备人才培训班。湖州在浙江大学举办首期国企高管人员研修班。去年以来,全省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还切实加强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加强和完善惩防体系,在全省国资系统开展了以国有产权交易为重点的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

同时,去年一年来全省各级国资监管机构积极做好维稳工作。通过规范改制,推行改制企业“职工安置”和“资产真实、完整进入改制”的“双承诺”制和加强维稳检查,做好维稳机制建设和矛盾纠纷调处等工作,切实维护了企业的稳定,继续保持了全省国有企业总体稳定的局面。

回顾去年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国资监管体制还没有完全理顺,出资人职责尚未完全到位;深入调查研究不够,对企业的信息特别是财务信息掌握还不够及时;对出资人职责的认知程度还需要一个过程,机关干部素质还不适应,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效果。

二、**年全省国资监管工作总体安排

今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框架基本建立后,深入推进国资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的重要一年。全省国资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国资监管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作风建设,继续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继续加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着力提升国资监管工作水平,着力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与控制力,着力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实现国有企业又快又好发展,加快建设和谐国资机关与和谐国有企业,为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全面建设“平安浙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年工作的总要求是:加快发展,深化改革,强化监管,促进和谐。

加快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突出发展、增强活力”为总揽,以“改革、调整、监管”为抓手,为国有企业发展创造条件。

深化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加大企业资源调整重组力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按照新《公司法》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理顺母子公司关系。

强化监管。加快建立与多元产权制度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运作绩效考评体系,进一步规范企业收入分配行为,进一步加强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建设。全面修改完善公司章程,加快企业财务集中管理和控制,规范企业对外投资行为,严格控制企业对外借款和担保,推进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信息化。

促进和谐。根据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针对国资监管和国企改革发展的特点,构建勤奋学习、充满活力、诚信友爱、安全有序的国资机关;指导和促进企业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做精,以企业的快速发展来促进和谐企业建设,以强化国资监管来促进和谐企业建设。

根据上述工作总体要求,今年要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企业发展主题,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

**年,要进一步突出发展主题,以发展来巩固改革成果,以发展来引领改革深化,以发展来促进和谐企业建设。重点是做好“三个落实”:

1.落实好国企总体发展战略。《省属国有企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经省政府领导同意后已正式印发。今年,省国资委将根据规划,逐项落实。要以规划为导向,加大省属企业资产和产业结构布局调整的工作力度,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聚,加快形成能源、交通、现代商贸物流、中高端化工、优特钢铁、建筑业等六大优势产业板块,提高国有资产的集中度和有效性,优化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进一步增强省属企业的带动力和控制力。各市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进一步重视国企总体发展战略的研究。已经制定企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杭州、宁波、湖州等地,也要切实抓好规划的落实工作,做好市属国有企业的结构调整,助推企业发展。尚未制定规划的各市,应抓紧调研,明确思路,尽早出台规划。

2.落实好国企旗舰培育战略。国有大企业、大集团是我省国有企业的领头羊、是我们国有企业的旗舰。省国资委今年将以落实“双千工程”为抓手,继续择优培育一批对全省经济具有明显示范、影响和带动作用的省属国有大型龙头企业,首先培育和推动交通、能源等企业打造资产总值超千亿元的集团公司,培育和推动物产等企业打造销售收入规模超千亿元的集团公司,增强省属企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同时,在此基础上,还要大力培育3-4家资产规模或销售收入五百亿以上的大企业集团,培育若干家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大企业集群。各市要结合地方实际,坚持“企业主体、市场主导、企业自愿、政府推动”的原则,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的要求,通过资产重组、联合、并购等市场化手段,培育和发展一批在地方乃至全省有影响的龙头国企,打造国企新形象,增强国企对地方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带动力。

3.落实好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战略。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国有企业人才、管理、装备等创新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进步与创新,努力掌握赢得市场竞争的“法宝”。通过大力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有企业的创造力。要积极推进节约型企业建设,特别是冶金、化工、电力等行业企业,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积极探索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加快转入低投放、低排放和高效率的集约型增长轨道,为全省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改革的步伐永不停息。改革的实践将直接决定国有企业未来的状态和发展前景,唯有坚持改革不停步,才能不断促进国有经济形成合理的结构布局,焕发企业的生机和活力。

1.因地制宜推进产权多元化改革。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除了涉及国家安全和国家产业政策禁止外资、民营资本投资的企业外,其他国有企业要逐步改制为多元股权的公司,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和所有制经济。要按照“三宜原则”来推进改革,结合地方实际,不搞“一刀切”,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实现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对于一般性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只要企业能做大做强,可以加大公司内部改革,继续做大做强,而不是一味的退出。要积极培育和推进国有企业上市,按照“激活资源、优化配置、开放产权、有序流动”的要求,按照“企业自愿、国资推动、规范操作”的原则,引导支持企业运作上市公司,推进核心资产证券化、有效资源市场化。对于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可以争取境内外上市,争取整体改制或主营业务上市,不具备整体上市条件的也要将优良主营业务资产逐步注入上市公司,进一步把上市公司做优做强。积极研究国有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后的新情况,完善国有上市公司国有资产评价体系,创新国有股权合理运作模式,防范国有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风险,支持上市公司金融创新,推进股权并购,使优质资产向上市公司集中。

2.继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引导督促国有企业按照《公司法》要求,进一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健全法人治理结构。以形成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有效运行和制衡机制为目标,今年省国资委将做好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建设意见》和《省属国有独资、绝对控股公司董事会职工董事管理办法》两个重要制度的落实工作,对建立规范的董事会、监事会进行探索。各地可以结合实际,积极探索设立职工董事、派驻监事会的途径和办法。全面修订和完善国有企业公司章程。根据新《公司法》、《证券法》等要求,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区分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情况,分别制定相对统一的参照范本,更好地明确出资人、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之间的职权利,确保公司章程符合现行法律法规和政策。探索建立符合市场要求的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管理制度。可以通过市场化方式,面向社会公开选聘企业高级管理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管理者逐步实现全面的契约化管理,打造国企业职业经理人团队,促进企业形成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真正分离,让职业经理人承担法人财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全面负责企业经营管理。同时,促进企业建立法律顾问制度,依法维护出资人、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防范和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3.切实维护好企业稳定。正确处理好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在指导思想上,要从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企业的高度出发,使广大国有企业职工共享改革的成果,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在政策制定上,要把维护职工权益、确保职工再就业等作为改革政策的必备要素,认真研究企业改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和完善改制政策和配套措施。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严格履行民主程序,实行公开透明、阳光操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国有产权转让的监管,要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通过多种形式向职工广泛宣传改革政策,使职工理解和支持改革。在应急处理机制上,要进一步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制定和落实应急预案,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同时,各市国资监管机构和国有企业还要认真处理好国有企业改制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做好相关的工作。

(三)深化国有资产监管,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年,要以授权考核和企业内审为两大抓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资监管体系,不断创新国资监管方式,在企业层面真正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主体和行为主体。重点抓好“四个强化”:

1.强化企业财务监管。以有效解决出资人与所出资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为目标,全省国资监管机构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财务监管体系,重点建立以专职监管、内部审计、国有产权代表报告和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为核心,四位一体的财务监管体系,形成全方位监管的态势;全面加强财务预决算管理,继续做好财务快报、财务核销、统计分析、绩效评价、数据管理等基础性工作,建立完备的信息数据库;切实落实国有企业对外投资、担保、借款制度,国有企业原则上不得为本企业之外企业提供借款或担保,国有企业也要加强对所属企业投资、担保、借款的管理和监督,层层落实责任,严防资金风险;全面开展企业财务人员的新会计准则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基本素质;继续完善对所出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完成工效挂钩指标体系从复合指标挂钩向单一的利润指标转变,调整工资总额管理的方式,实行二次审批,进一步合理确定未实行工效挂钩企业工资总额的水平,对所出资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实行全覆盖;全省国资监管机构要做好财务快报工作,及时编写经济运营分析资料,确保全省国资监管系统统计分析资料的实用性和权威性。同时,尚未完成和开展清产核资的各市,要抓紧这项工作,为履行监管职责,强化财务监管奠定基础。

2.强化经营业绩考核。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多元产权制度的年薪制与中长期激励相衔接的激励约束机制,探索存量保全、增量搞活的激励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完善考核方法,考核指标要少而精,突出关键绩效指标,确定分类考核机制、价值创造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企业建立起“重业绩、讲回报、强激励、硬约束”的工作机制;针对国有独资、国有绝对控股、相对控股、国有参股等的不同企业形式,探索和完善相应的业绩考核办法,适应股权多元化改革的要求;探索以盈利能力、股票市值为核心的国有上市公司价值评价办法,进一步调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做好非授权经营企业领导人员的收入分配工作。目前,各市国资监管机构经营业绩考核工作大多都处于起步和试点阶段,今年,省国资委将开展这方面的专题调研,加强对各地经营业绩考核工作的指导。

3.强化企业内部审计。进一步加强对国有企业内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督促企业建立和完善内审机构,配备人员,完善制度,进一步夯实内审工作的基础;指导和督促企业加强企业内审成果运用,充分发挥企业内审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决策管理科学化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审计工作层次,充分发挥审计在“三位一体”监督机制中的基础性、建设性作用;突出审计工作重点,督促企业内审机构落实企业资金流动重大问题报告制度,强化对企业资金流动全过程的内控监督。各级国资监管机构要进一步加强与政府审计之间的协作,引导企业自觉接受审计监督,确保审计反映的问题得到有效的整改。

4.强化企业产权监管。认真贯彻国务院国资委3号令和省政府有关文件规定,促进采取进场公开交易方式实施产权转让和增资扩股,对协商作价和定向增资要按照政策严格控制,通过公开操作来避免改制风险和后遗症,有效实现国有产权规范流动和保值增值。去年底,国务院国资委和财政部发出《关于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有关事项的通知》,重点对协议转让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强调,重申了3号令关于协议转让的两个条件,同时对所出资企业协议转让事项的批准权限进行了调整,地方企业一律由省级国资监管机构批准,并要求各省不得自行扩大协议转让范围,不得下放或分解批准权限。对此,省国资委要求,各市要认真按照《通知》要求,做好协议转让的条件审查和逐级报批工作。今年,省国资委将进一步加强对全省国有产权交易的监督检查,组织开展一次全省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各市国资监管机构、各省属企业的国有产权政策法规、产权制度执行情况以及省属企业产权转让审批程序调整以来的执行情况。同时,各地要探索和完善国有资产审计(评估)公开招投标的“阳光工程”,健全内部工作流程,改进考核办法,建立中介库和评标专家库,实行中介机构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把好产权转让的第一道关口。积极培育和加强地方产权交易平台建设,更好地发挥产权转让交易平台的作用。

(四)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努力推进和谐机关和谐企业建设

**年,要继续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努力构建和谐机关、和谐国企,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管理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建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重点抓好以“五项建设”:

1.加强企业党的建设。以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长效机制为重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方法,指导企业抓好党建工作、统战工作和群团工作,努力保持思想稳定,为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日前,省委组织部、省直机关工委、省国资委党委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省直和部属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浙组(**)47号),对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要求,各市国资监管机构可以对照研究,探索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的办法;各地要结合实际,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改革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鼓励党务工作者爱岗敬业,在国有企业营造奋发向上的良好氛围。

2.加强企业班子建设。以“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为主线,突出加强和规范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的管理。树立杭钢集团全国“四好”领导班子创建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创建活动,在全省国有企业深入开展“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同时,按照《全省国有企业“四好”领导班子考核办法》,在全省范围内组织一次评比表彰活动。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调整配备,进一步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创新企业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机制和管理办法,积极探索通过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市场中介机构推荐等多种方式选拔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探索和建立企业领导班子考评体系,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科学有效的考评体系,会同组织部门加强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工作。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十一五”规划,明确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和措施;引导企业更新人事管理观念,树立人力资源战略管理观念,形成引得人才、留得住人才的企业环境;加强校企、研企合作,实现开放、联合、共建、高效的运行机制,把人才链、技术链、产业链三者合一,为优秀科研、管理人才到国有企业创业创造良好环境;推进和深化以人事、用工、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任和竞争上岗制度的,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加快与市场接轨的步伐,开展各类继续教育和培训,全面提高企业领导人员和各类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从而为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人才支持。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切实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组织领导和责任分工,认真抓好企业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的落实;继续着力搞好国有企业惩防体系的落实工作,积极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企业效能监察,提高制度执行力;切实加强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资产处置、对外投资、借款担保、项目采购等重点环节的监督,加强对企业领导班子执行廉洁自律规定的监督检查;坚持实行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人员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任前谈话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5.加强和谐企业建设。去年11月以来,省国资委对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制定了《推进和谐企业建设的意见》,并征求了各市和省属企业的意见,目前,该意见已经印发。构建和谐企业,是全省国资系统贯彻落实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也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各地要按照《意见》要求,按照改革求和谐、发展固和谐、民主促和谐、文化育和谐、党建推和谐的总体思路,认真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不断提高全省和谐国企的建设水平。

三、努力提升国资监管工作能力和水平

国资监管工作任重道远。做好今年以及今后的各项工作,必须进一步增强信心、更新观念、把握定位、提高素质,努力提升国资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一)坚定信心,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责任感

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全省国资监管组织框架已经基本形成,国资监管工作正逐步进入正轨。同时,作为一项探索性和挑战性都很强的工作,国资监管工作又是一项开创性的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很多、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同时,社会上对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出资人职责履行能不能到位也有各种争论、疑问甚至责难。对此,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发展壮大经济,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信心。“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只有统一思想,才能增强信心,只有增强信心,才能有所作为。首先,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搞好国有经济的重要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没有国有经济,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也就没有我们党执政以及整个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和强大物质基础。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就必须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二是省委、省政府对国资监管工作历来十分重视,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坚强后盾。省国资委成立以来,、吕省长等省主要领导,每年都听取国资委工作汇报,对国有改革和国资监管工作十分关心。对省属企业改革和国资监管中的重大事项,都由省委财经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决定。各市党委、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国资监管和国有经济的发展也十分重视。各市国资监管机构要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不断促进国有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做好国资监管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实践已经证明,国资委有能力履行好出资人职责,从中央到地方组建国资委,推进国资监管新体制改革是完全正确的。从我省的情况看,国资委组建后,从省国资委直接监管的省属企业来看,企业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同样大幅度增加。**年与2003年相比,资产总额增加1050亿元,增幅60.9%;销售收入增加829亿元,增幅67.7%。省属国有企业利润总额增加39亿元,增幅45.6%;上缴税金增加33.4亿元,增幅46.1%。同时,我省国资监管工作也得到了国务院国资委的充分肯定。

(二)锐意创新,加快构建浙江特色国资监管新体制

从我们面临的内外部形势来看,国资监管工作既面临挑战,又充满机遇。我们要客观分析、研究对策、乘势而上,加快构建浙江特色的国资监管新体制。如何加快构建国资监管的浙江特色,我们认为有二个途径,一是通过促进浙江国企发展来凸显特色,二是通过监管手段创新来创造特色。

民营经济发达是浙江的显著特点。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浙江,通过推进改革和加强监管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实现国有经济在与民营经济的竞争中发展壮大,实现两者的共生共荣、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格局,就是中央“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在浙江的成功实践,就能够凸显浙江国资监管新体制的特色。因此,各地要加强监管,努力促进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不断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为当地整个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同时,在国资监管实践中,要因地制宜,敢为人先,大胆创新,积极探索符合省、市实际的国资监管工作新路子、新办法,在不同的业务领域形成各自不同的创新,走出自己的特色,也就形成了浙江特色的国资监管新体制。

(三)科学监管,努力为国有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加强国资监管的目的,是促使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要准确把握定位,严格按照出资人定位履行职责,实现科学监管和有效监管,为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必须遵循企业发展的规律。企业的发展有着自身的规律。搞好国有企业,就必须遵循企业发展规律,通过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激发国有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必须加强分类指导,因企制宜加强监管,我们监管的企业分布领域广,既有基础性、战略性行业,也有一般性竞争领域和完全竞争领域,要针对企业实际,探索创新监管方式,激发和调动不同行业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必须放眼长远,从宏观和战略高度研究企业发展问题,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处理好短期效益和长期回报的关系,不计较一城一池、一时一地的得失,从而切实增强企业发展的后劲。

二是必须以产权监管为主要手段。要正确把握定位,以产权监管为手段,当好出资人,管好但不管死,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国资委是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履行的是所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股东”职责;国资委的工作重点不是监督管理国有企业的具体运行,而是从保全资产角度,实现资产投资效益最大化的角度,去促进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的董事会建设;逐步淡出行政审批的监管理念,充分尊重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国资委只当裁判员、不当运动员,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必须提高出资人工作效率和效果。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市场瞬息万变的,商机转眼即逝。出资人运转效率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企业的决策的效率。进一步提高出资人工作效率和效果,一是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树立服务优先的观念,寓监管于服务,重心向下,服务企业,服务发展。二是做好出资人事务公开工作,实现出资人事务的阳光、透明操作,主动接受企业和社会的监督。三是制定科学的出资人事务工作流程,在严格按照流程办事,把好关口的同时,缩短办事时间,提高办事效率。对于特别重大的,可以特事特办。四是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和完善国资监管机构的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和完善政府门户子网站建设,逐步推行网上办事和网上审批,进一步提高出资人工作效率和效果。

(四)以人为本,不断提高国资监管队伍素质

国有资产范文篇9

一、镇政府及所属单位的资产、资源以本次“三资”清理核准的明细为主要依据入账。凡与现账目金额不符的要作相应的账务处理,保证帐帐、帐实相符。账务处理后镇财政记账中心和各单位分别建立明细帐。调整后的资产、资源统一纳入镇级国有资产管理。

二、凡本次清理出的固定资产被他人无偿占有或闲置的资产,以各单位为主组织专班对占有者做工作,限期收回,并从法律上明确资产权属关系。

三、原各单位签订的资源性资产租赁和发包的全部合同由产权交易中心根据明细建立电子档案,并统一制发、签订新的合同文本。

四、各单位还未发包和已到期的资源性资产今后一律通过镇产权交易中心统一代管。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组织招标或公开发包。

五、资产招租和发包由镇政府委托镇产权交易中心面向社会公开招标。

六、资源性资产发包收益分单位实行专户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年终由镇财经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安排专项支出到相关单位。

七、凡资产变卖或处理由所属单位向镇政府写出书面报告,经镇政府研究同意后送产权交易中心交易。镇产权交易中心按规定通知记账中心对该资产做相应的账务处理。

国有资产范文篇10

一、高度重视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工作

国有资产统计是国民经济统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国家宏观决策的基本依据。通过加强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供内容全面、真实准确、编报及时的数据资料,使各级政府能够全面了解国有资产的存量、分布、结构和效益情况,为进行国有经济调整,实现国有资产优化配置,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提供依据。因此,各县(市、区)政府、各有关部门、各企业要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积极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按时高质量地完成本县(市、区)、本部门和本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工作任务,并按规定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二、明确责任,建立和完善工作体系

建立有效的工作组织体系是做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的保障。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工作要遵循统一规范、分级管理、内容完整、编报及时的原则,按照企业的隶属关系、财务关系、产权关系分别组织实施。市国资委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全市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政府和省国资委报告全市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各县(市、区)政府要指定一个部门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级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本级政府和市国资委报告企业国有资产运营情况;市政府有关部门要明确专门处室负责布置、收集、审核、汇总本部门所属企业的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向市国资委报送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各监管企业要明确专门机构负责编制并直接向市国资委报送国有资产统计报告。

三、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的编报范围

凡我市具有企业法人资格、独立核算的境内外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都要编制国有资产统计报告。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包括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和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月份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快报表和简要财务情况说明构成;年度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由企业财务决算报表和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两部分构成。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财务决算报表由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现金流量表、资产减值准备及资产损失情况表、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增减变动表等报表构成;国有资产运营分析报告主要包括国有资产总量与分布结构,企业资产质量、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分析,国有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及其原因分析,以及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等。

四、认真做好企业国有资产统计各项工作

国有资产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各县(市、区)政府指定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监管企业要落实工作责任,明确编报范围和工作程序,按时布置、收集、汇总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告,确保编制质量。一是要督促企业严格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在全面进行财产清查、债务债权确认、内部往来核对、损益及时结转等工作的基础上,以年终决算结果为依据,认真组织编制2005年度企业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表相符,完整、真实、准确地反映企业年度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国有资产运营情况。二是按照统一的报表格式、内容、指标口径和操作软件等要求,如实编制、录入、汇总和上报国有资产统计报表,做到报表信息填报真实准确,上报及时完整。三是集团型企业要按照规定在内部交易与内部往来充分抵销的基础上,将各级子企业的会计报表自下而上逐级合并,编制集团合并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