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8:35:24

福利服务

福利服务范文篇1

一、深入调查摸底,为实施“星光计划”做好准备

实施“星光计划”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搞好社会资源和需求调查。为此,从去年开始,我们就在环翠区着手对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社区资源进行了深入调查。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市实施“星光计划”既有不利因素,也有有利条件。从不利因素看,虽然随着社区建设和老年事业的发展,我市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不断完善,但与时展和实施“星光计划”要求相比,还存在着“四个不适应”:一是供求上不适应。到去年年底,市区共有养老机构39处、床位1385张,仅占有入住意向老年人的5%,并且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发展,这种供求矛盾还会更加突出。二是服务上不适应。大多数老年服务机构都是七、八十年代建立的,无论内部设施、外部环境,还是服务质量和档次都与当今老年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三是配置上不适应。现有老年服务设施单一功能的多、综合功能的少,低档次的多、高档次的少,不仅适应不了不同层次老年人的需要,而且重复建设,浪费了社区资源。四是管理上不适应。在内部设施配套上缺乏统一标准,在收费标准和服务管理上缺少统一规范。从有利条件看,一是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星光计划”的积极性相当高,实施“星光计划”有着坚实的社会基矗二是现有的服务机构虽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但通过投入资金进行有针对性地改造、强化管理,也完全有可能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服务机构,实施“星光计划”有着良好的设施基矗

在对本地实际情况有了准确把握后,为开阔眼界,借鉴外地先进经验,我们组织各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民政局负责人及环翠区三个街道办事处负责人,前往“星光计划”开展走在全国前列的河北保定实地考察,不仅使他们学到了先进经验,而且在看到差距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大大激发了他们实施好“星光计划”的热情和信心。

二、精心组织发动,稳步推进实施“星光计划”

第一批“星光计划”项目的启动,具有很强的典型示范作用,事关整个“星光计划”的成败。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精心组织、稳步推进”的原则,坚持打成功率。

首先,积极争取领导支持。从“星光计划”开始启动,我们就积极向市委、市政府汇报,赢得了领导的一致支持,并将“星光计划”作为政府行为,列入今年市政府为市民办的18件实事之中,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听劝星光计划”阶段进展情况,集中解决“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星光计划”实施过程中,市及各市、区党委、政府分管领导还定期带领民政、各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和城建等有关职能部门,深入现场督导检查,现场办公,解决问题,确保了“星光计划”的健康发展。

其次,科学制定实施规划。根据“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结合前期调查结果,在充分论证、借鉴各地经验和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我们研究制定了《市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三年规划》,计划到2003年,各市区所有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都要建成符合标准的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在全市形成市、市(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四个层面,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能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的社会化老年服务体系。环翠区政府也以今年一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实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的意见》,计划利用2002年至2004年三年时间,在城区建立区、街、居三级养老机构,健全老年服务呼叫、志愿者服务、老年康复为主要内容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完善组织领导、宣传发动、筹措融资、政策扶持等保障机制。

第三,严密组织实施。主要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宣传发动。“星光计划”是一项民心工程,更是一项德政工程。为使这项工作更具影响力,达到让领导知道、媒体知道、群众知道的目的,我们召开了全市实施“星光计划”动员大会,对这项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同时,召开了实施“星光计划”新闻会,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台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达到了“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第二步是搞好试点。我们在基础设施较好的环翠区进行了试点。试点过程中,从实施方案的制定到项目的规模布局,从建筑风格的设计到管理机制,进行了全方位的跟踪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多方协调、及时解决,确保了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环翠区各街道办事处把实施“星光计划”作为推动社区工作的总抓手,主要负责人亲自出面协调指导,并在资金上给予全力支持。环翠楼办事处为解决“星光计划”用房问题,毅然收回年收租金5万多元的门市房,并投资140万元,建起了多功能的“星光老年活动中心”。部分居委会为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居委会成员自出资金上项目,甚至将自家的设施搬到老年活动室无偿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由于基层实施“星光计划”的热情空前高涨,环翠区已完成首批“星光计划”项目30个,远远超出了原计划的18个,“星光计划”在城区遍地开花。第三步是全面推开。环翠区试点成功后,我们马上组织其它市区及有关办事处、居委会负责人现场参观学习,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在全市形成了一个“比学赶超”的热潮,各项工作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三、强化规范管理,确保“星光计划”健康发展

在加强“星光计划”设施建设的同时,我们本着“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拘形式、讲求实效”的原则,不断强化监督措施,完善管理机制。

(一)加强监督。各市区党委、政府都把实施“星光计划”作为城市社区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对各街道的年度百分考核之中,责成民政部门定期对各街道“星光计划”项目进行检查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街道办事处、民政办公室年终百分考核的主要依据。建立年检制度。对年检达标并投入使用的“星光计划”项目,发给“星光计划”项目证书。对年检不合格的项目,按照有关协议和管理制度严肃处理,使“星光计划”项目时时处于民政部门的监督管理之下。建立政务公开制度。将每月财务收支、政府补贴、福利资助和社会捐赠等情况向社区群众公开,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福利服务范文篇2

现位于区乡村,区社会福利院是敬养老合为一体的养老机构。全院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200平方米,固定资产420万元,床位120张。现已收养员109名,其中农村五保老人26人,乡村三无老人17人,孤儿1人,自费养员65人,工作人员21人,田园10亩。

本着市民政局局长提出的民政工作要“想新的凭真的干实的九字方针,几年来我区社会福利院在市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按区民政局对养老工作提出的办院要上等级、管理要上水平、服务要上质量、设施要上档次、创收要上效益”要求,把院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岗位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实行院务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规范化。实践使我体会到要想抓好规范化管理首先认识要高,规章制度要全,院内管理要严,岗位责任制落得要实,从根本上要完全解脱敬老院原有的老人三个饱一个倒”旧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社会老人、五保老人、乡村孤寡老人的需要,要把以人为本贯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覆盖管理工作每个细节,院内的设施、居住环境完全适应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保证老人的正常生活。只有不时地加大管理力度才干使养老工作达到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居住宾馆化、庭院花园化、设备现代化、康复疗养一体化。

一、领导重视。

落实“三个代表”体现民政工作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XX年我区民政局把改建福利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立足高标准,着眼社会化,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长远规划,把改扩建福利院纳入了区委、区政府为人民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区委、区政府等五大领导班子亲临福利院进行视察,市、区民政局长、主管科长,乡主管乡长,经常深入福利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没有资金,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我院里争取资金,发明条件,新建高标准养员楼2100平方米,工程投资2205900元,设备投资29万元,新建的养员楼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室内装修达到规范化,家具现代化,地板,地热。每个养员室实现了三通:即通闭路,通电话,通呼叫铃。每个楼层实现了四有:有活动健身室,图书室,医务室,理疗按摩室。同时全院实现了自动给水,装置了电饮水机,保证24小时供应开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用水难,用开水更难的问题。

新建的太阳能浴室将给老人,扩大了食堂、浴室及锅炉房的面积。特别是瘫痪老人提供极大的方便,随时洗浴方便卫生、快捷。

购置了蒸饭车、合面机、豆浆机、肉馅机、切菜机、烙饼机,食堂全部实现了电气化。冰箱、冰柜、消毒柜,灶台、食品操作台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全部实现了白刚化,达到最现代、最卫生、最清洁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主副食操作分开,生熟分开的原则,同时配备了主副食物品库,达到食品存放整齐,干净,卫生,分门别类。

更换了餐桌、餐椅、餐具,对老人的就餐环境进行了重点的装修。餐厅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满足了老人就餐要求,给老人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

福利服务范文篇3

在事先就已经与该单位取得联系的情况下,早上九点,我协会的与会队员全部集合完毕,在相应负责人的组织下,队伍以整齐队列开赴目的地,九点半左右,到达福利院。简单进行布置任务后,队员们迅速展开工作。

我协会的志愿者队员们,在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的安排和帮助下,一部分负责打扫福利院的卫生,一部分则主动与老人交流,照顾老人。由于全体成员的认真努力,上午的志愿者义工活动圆满结束。有的福利院老人迅速与志愿者们成为了朋友,有的老人在队员离开的时候拉着队员们的手流下了不舍的眼泪。

福利院的相关领导同志对我们此次义工活动的表现予以高度评价,并代表福利院,向所有参加义工活动的志愿者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本次活动,还引起了《日报》的关注。

福利服务范文篇4

金融服务的经济福利效应

近年来,国际机构的相关扶贫与合作项目证实了金融服务对使用者经济福利的正向影响。世界银行扶贫协商小组(CGAP,2004)认为,提供给贫困及低收入人群的金融服务(主要指小额信贷)是扶贫的重要工具,获得储蓄、借贷、保险等金融服务有利于他们掌控日常收支;美洲开发银行(IDB,1997)、亚洲开发银行(ADB,2000)指出持续性地向贫困人口提供多种金融服务能推动金融系统及全社会的进步;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2006)认为金融服务尤其能提高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除国际机构之外,其他许多实证研究也基本支持以上观点。例如Udry(1994)认为人们获得信贷服务,除了能够促进生产以外,对平滑消费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Binswanger&Khandker(1995)运用印度农户的数据分析了获得正规借贷的影响,发现农户获得正规借贷后显著提高了贷款农户的劳动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李锐、李宁辉(2004)估算出了中国农户借贷对收入和福利效果的边际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借款能够增加其纯收入,改善其福利状况。Paul,etal.(2009)运用ADL指数证实了获取微型金融的储蓄和贷款服务在帮助家庭应对健康危机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消费。刘亦文、胡宗义(2010)认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可以缓解收入不平等,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尽管国内外学者做了很多有益研究,但单个家庭金融服务的获得和扶贫之间的系统证据仍然非常缺乏(EdwardAl-Hussainy,etal.2008),因此,要获得更准确的结果必需依赖于合适的计量方法(Pitt&Khandker1998)和质量更高的数据(StijnClaessens2006;EdwardAl-Hussainy,etal.2008)。小额信贷是近年来新兴的金融服务,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影响广泛;保险和汇款同样是较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因此下面主要从这三个方面以及金融抑制角度来具体阐述金融服务所引致的经济福利效应。小额信贷可以为贫困家庭和微小企业提供发展机会,发展小额信贷是提升金融服务水平的力举。但是,学者们对于小额信贷的经济福利效应却持不同观点。许多学者认为小额信贷在减缓收入不平等、缓解脆弱性和扶贫等方面有着振奋人心的积极作用。Littlefield,etal.(2003)认为,小额信贷及它所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了商业贷款。他们通过总结世界各地的调查结果,认为小额信贷在消除贫困、提高子女教育水平、提高妇女儿童的健康水平及女性社会地位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众多国外学者对孟加拉国小额信贷进行了广泛研究,例如,Pitt&Khander(1998)、RubanaMahjabeen(2008)均发现借贷对提高家庭的收入、减缓收入不平等、平滑消费、消除贫困、积累资产都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影响效果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兴趣。孙若梅(2005)通过分析河北易县、南召扶贫社项目的调查数据,得出小额信贷主要通过投入非农经营来增加农户家庭收入,且小额信贷可以改善农户间的信贷分配。张立军、湛泳(2006)通过小额信贷的反锁定模型,证明小额信贷可以通过产业、结构与技术三方面的反锁定来解决农民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增产不增收”问题,降低农民贫困度。刘燕丽等(2008)指出,虽然小额信贷对深陷贫困的农户家庭具有一定的排斥作用,但它有效地帮助脆弱农户抵御了陷入贫困的威胁,这在扶贫和小额信贷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李雅宁、杜志雄(2011)则认为增加小额信贷的贷款次数可以持续显著地提高农户家庭的务农收入水平。然而也有学者持有相反的观点。如JonathanMorduch(1998)对孟加拉国参与小额信贷的1800个农户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获得金融服务并没有显著提升其消费水平,儿童上学的比例也未上升,其影响仅仅体现在降低了农户的脆弱性,而非减少贫困。Coleman(1999)也持类似观点。ThiThuTraPham&RobertLensink(1995)基于越南的数据,对小额信贷能缓解贫困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他们发现参与小额信贷项目并没有显著影响自主创业家庭的利润。因此,小额信贷减贫的作用依然不清晰。当然,也有学者指出,小额信贷影响效应的不确定性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研究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例如存在选择性偏差。Morduch(1998)、Pitt&Khandker(1998)认为这取决于对计量经济学方法的使用。根据FSA(2000)的界定,保险属于金融服务的一大维度。目前学术界对于保险效应的研究并不多见。比较典型的成果如YoungP.,etal.(2006)通过小组座谈和对照组比较的定性研究方式,发现参与保险的人不仅能在遭受疾病时较快地获得治疗,而且能有效缓解疾病所带来的冲击。另外,MichaelR.Carter(2010)也认为保险不仅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农户各方面发展。汇款服务同样也是金融服务的维度之一。目前,汇款额在世界范围内不断增加,已成为低收入国家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汇款服务产生的效应影响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大量的文献表明汇款服务对医疗健康支出(Amuedo-Do-rantes,etal.2007)、减贫(Esquivel&Huerta-Pineda2007)、教育(Hanson&Woodruff2003)、创业(Woodruff2007)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一般来说,正规的汇款服务往往是比较昂贵的,尤其是在缺乏竞争和客户缺乏相应金融知识的情况下。在汤加和新西兰的研究发现,银行普及率的不足不仅减少了竞争,也使得汇款更加昂贵,人们不得不花较大金额来获取支付、汇款服务,大大降低了福利水平(Gibson,etal.2006)。Demirgü-Kunt,etal.(2009)运用墨西哥村级层面的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汇款与银行的金融服务水平以及金融深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并发现银行通过汇款服务,使得家庭可以用汇款收入来购买耐用品和投资于企业。但是汇款服务对于经济福利的具体影响如何,则需要使用汇款等金融服务方面更为详实的统计资料与数据。除了从正面直接测算金融服务的经济福利效应外,一些学者也从金融抑制及信贷配给方面间接考察了金融服务缺乏情况下的福利效果。金融抑制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及农村地区,因此大部分文献主要集中于农户金融抑制的福利损失测算。典型文献如李锐、朱喜(2007)运用biprobit和match模型,采用微观数据分析了金融抑制对农户福利的影响,发现由于金融抑制,农户纯收入、净经营收入、消费性支出和非土地性资产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刘适等(2011)通过模糊聚类匹配的平均处理效应模型也得出了类似结论。DongFengxia,etal.(2010)则运用内生性Switching回归模型发现,金融抑制使生产性投入、农民素质和教育都没有得到有效的使用;若消除金融抑制,农业生产力和农户家庭收入都会得到提高。另外,邱崇明、李辉文(2011)通过实证分析表明,金融抑制对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着“门槛效应”和“时间窗效应”,即在短期内温和的金融抑制能够刺激消费需求,但在长期内对消费需求是有负面影响的。信贷配给产生的负经济福利效应十分普遍。GuarcelloL,etal.(2003)认为信贷配给在决定家庭对孩子人力资本投资上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关系着家庭是否将孩子送去学校接受教育,这就使得信贷配给成为决定儿童脆弱性的重要因素,信贷配给的存在降低了儿童福利水平,从而产生恶性循环,不利于家庭经济福利水平的提升。卢亚娟(2009)利用包含是否受到信贷配给和福利影响联立方程的内生标准函数的Switching回归模型,结合江苏372个农户的微观调查数据,发现信贷配给使得农户无法获得或只能部分获得其所需的资金来进行投资,从而影响了农户收入增加,进而影响农户福利状况。刘艳华、骆永民(2011)经过实证研究也发现,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大于未受到信贷配给农户的福利损失程度。

文献简评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我们可知:学者们测度金融服务水平主要从直接衡量金融服务的可及性、计算金融包容性水平,以及金融排斥程度这三个方面展开。其中,衡量金融服务可及性和金融包容性水平基本围绕银行机构覆盖程度、存贷款情况和拥有银行账户比例这三个维度进行。国外学者在上述测度方法和维度的基础上对各国金融服务水平进行了横向比较与分析,开创了该领域的研究先河,为后续深入研究金融服务水平指明方向;然而,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存在改进的空间:一方面,除了金融包容性指标(IFI)这一综合性的评价指标以外,其余的测度指标均是从单个角度进行分析,既容易对实际金融服务水平的测度造成误差,又会增加横、纵向比较的复杂程度,不利于分析,并且金融包容性指标(IFI)仍需要依据现实情况进一步去拓展其涵盖的维度;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现目前的测度均以银行为例,但提供金融服务的机构并不仅限于银行,还包括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如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对金融服务提供者的狭窄界定,同样也会造成测度的偏差。就国内相关研究而言,由于国外的统计数据与我国存在差异,因此学者们虽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测度指标进行了若干修改,但同样没有全面涵盖金融服务的所有维度,大部分研究仍然处于借鉴和模仿阶段,尚未构建出能科学测算我国金融服务水平的指标体系。关于金融服务与经济福利之间的关系,多数研究认为金融服务对使用者经济福利有着正向影响,即金融服务水平的提升能够帮助提高收入、缓解收入不平等、平滑消费、降低贫困率等。从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可以发现存在以下三点不足:首先,目前的研究基本选取收入、消费、贫困、生产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来研究金融服务引致的经济福利效应,对经济福利缺乏一个全面、清晰的界定,如何从整体上把握经济福利有待进一步深入;其次,学者们将主要精力和对象集中于信贷服务对经济福利的影响,而对于储蓄、保险等其他基础性金融服务的研究较为缺乏,金融服务的维度尚需拓展;最后,目前的研究并没有详细探讨金融服务对经济福利的具体影响机制,即金融服务是通过怎样的渠道来影响经济福利,这个“黑匣子”是如何运作的也没有得到一致的揭示与认同。总之,由于金融服务水平测度的相关研究兴起较晚,因此真正将宽泛意义上的金融服务水平与经济福利相衔接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尚待进一步深入。

未来研究展望

福利服务范文篇5

一、坚持政府主导,把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作为一项民心工程来抓

针对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老年福利服务设施陈旧、建设资金短缺等现实问题,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把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尽快建立健全老年福利服务体系。一是明确工作思路。坚持做到“一纳入、两转变、三提高”。“一纳入”,就是把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整体发展规划之中,通盘考虑,综合运筹;“两转变”,就是在机构建设上由单一温饱型敬老院为主向多功能福利型福利机构转变,在机构管理上由粗放型管理服务模式向规范型管理服务模式转变;“三提高”,就是提高老年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高老年福利服务场所管理服务水平、提高老年人整体生活水平。二是完善政策措施。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规划》、《进一步加强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建设和管理的意见》等文件,重新修订了《市优待老年人若干规定》,确立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的发展方向,并提供了政策支持。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坚持以各级财政投入为主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采取政府划拨一部分、福利销售筹集一部分、社会捐赠一部分的办法,确保建设资金足额到位;鼓励支持村集体投资、企业投资等多种投资方式,加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建设和完善。2011年以来,全市共投入各类资金1.5亿元,用于老年福利服务设施的改建、扩建、新建。其中,各级政府投资5200万元、福利公益金1600万元、村集体投资7500万元、企业投资560万元、社会捐赠150万元。四是强化工作推动。从2002年开始,市政府就把实施“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星光计划”列为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2011年又将敬老院建设作为为群众办的十件实事之一;2012年,提出用两年时间全面加强基层老年福利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每个市区有一处综合性的福利服务中心、每镇有一处养老服务机构、每村有一处老年人活动场所。市政府先后召开了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工作会议、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工作会议、敬老院建设现场观摩会等,使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工作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完备,有力地推动了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

二、以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建设为基础,构建覆盖城乡、功能完善的老年福利服务体系

完善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是构建老年福利服务体系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按照因地制宜、布局合理、方便实用的原则,大力兴建以城市老年公寓、农村敬老院和城乡老年活动场所为主体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十五”期间,各级先后投资4.5亿多元,改造镇级敬老院56处,兴建老年公寓8个、社区服务中心3个、服务站点35个、社区老年“星光计划”项目67个、各类老年活动场所1800多个,初步形成了市、市(区)、镇(街道)、社区四个层面的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老年服务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是以农村敬老院为载体,切实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2011年,市政府提出敬老院建设两年规划,加大敬老院改扩建力度,力争敬老院面貌“一年大变、两年质变”,增加床位5000张以上,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五保对象凡是愿意进敬老院的能够全部收住。全市、区各级采取新建、扩建以及利用闲置校舍、办公楼改建等方式,不断提升敬老院的硬件水平和服务水平,逐步实现由过去单纯“吃有粮、穿有衣、住有房”的传统温饱型敬老院,向“吃讲营养、穿讲质量、住讲环境、医讲保健”的多功能福利型敬老院转变。目前,全市64处敬老院中,已动工改扩建56处,竣工16处,投入各类资金6240万元,年内将全部建设完工。2011年市委、市政府发出倡议,倡导每个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一处敬老院,参与其建设和管理服务,通过物质帮助、智力支持、技术服务等形式,帮扶敬老院改善条件和环境。到今年4月份,各联系单位已为敬老院提供帮扶款物100多万元。

二是以城市社会福利机构为依托,努力提高社会化养老水平。为满足老年人的需要,我们改变社会福利机构只为部分特殊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传统观念和做法,将服务对象扩展到更多的老年人。今年,我们将投入资金2000万元,搬迁新建市社会福利院,在确保为优抚对象提供服务的前提下,将其建成以老年人养老、康复为主的综合性社会福利院。环翠区社会福利院在确保为城市“三无”对象提供福利服务的同时,面向全社会老年人提供养老和休闲服务。、、三市将综合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的建设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经济技术开发区村投资1.5亿元兴建老年公寓,设立高、中、低档房间500间,床位1000张,年底投入使用。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正在规划建设一处规模较大的老年公寓。届时,全市社会福利机构将达到11个,床位数达到4600张,社会化养老水平将明显提高。

三是以实施“星光计划”为契机,不断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老年人社会服务需求层次的提高,我们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立足社区,以点带面,全面实施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星光计划。以街道和社区为重点,新建和改扩建一大批社区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逐步形成了每个街道有服务中心、每个社区居委会有服务站、每个生活小区有若干服务点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社区托老和日间照料、文体娱乐、医疗康复、图书阅览等多方面服务。近年来,全市建设“星光老年之家”、老年活动中心和体育健身场所共281处。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老年人活动场所建设逐步向农村延伸,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新建和改建相结合,全市80%的村(居)都设立了老年人活动室,促进了农村“六个老有”的全面落实。

三、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在发挥各级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我们还注意广泛发动社会力量,积极挖掘民间资源,大力兴办老年福利服务设施,促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一是投资主体多元化。我们采取政府、集体和个人等多渠道投资方式,形成社会福利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政府投资为主的敬老院改扩建中,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集体及经济组织主动投资兴办敬老院和养老机构。目前,全市共有村办敬老院或老年公寓8处,企业投资建设的敬老院4处。

福利服务范文篇6

一、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为人民提供良好的保障机制,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动员、组织、指导和支持社会力量和依靠人民的力量,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是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在新时期最有效的途径,有利于促进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利于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缓解社会福利供给与社会养老需求矛盾的最有效办法,也是深刻挖掘社会资源融入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快捷之路。

从我市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民政部门要应对老龄社会带来的社会需求,引导全社会多方面力量瞩目社会化服务的市场,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

第一,建立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大势所趋。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特别是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和老龄社会的到来,以前由机关和事业单位承担的多种福利服务向社会转移,社会福利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我市是老工业基地,更需要加快发展和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通过全社会参与社会化服务市场,才能建立更有效的社会福利服务保障体系。

第二,社会福利社会化是迎接人口老龄化,建立健全老年人福利服务体系的迫切需要。我市高龄化趋势愈加明显,这对社会提出了多层次、多形式的福利服务需要,提供了发展福利事业的广阔市场。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文化的多样化,特别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人们的经济形式、就业渠道、生活方式、生活需求日趋多样化,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家庭观念和家庭功能也正在发生着变化。这种趋势对增加社会福利设施、拓宽福利服务领域、提高福利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我们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机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条件将日趋成熟,基础将更加坚实。特别是随着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将使政府更加关注社会福利事业社会化,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设施的建设和完善。

第三,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是适应现代化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在现代化进程中,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口迁移日益频繁,家庭规模逐步缩小,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特别是四二一(两个中年人,赡养四个老人,抚育一个孩子)家庭结构的出现,家庭养老、育幼的压力增大,使社会养老、育幼的需求急剧增加,需要提供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的社会化服务。因此,只有通过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社会福利社会化是迅速缓解目前社会福利服务供需矛盾的有效手段。据统计,我市现有各类福利机构对于越来越多的老年群体来说,所占比例是很微小的,按国家要求的1%有较大差距,供需矛盾很大。尽快完善我市各类福利服务机构和设施,是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现在,仅靠国家办社会福利机构和设施发展缓慢,难度较大,只有依靠、倡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事业,坚定不移地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路子,才能在短时间内兴办更多的福利服务设施,减少政府的压力,尽快缓解社会福利服务的供需矛盾。

二、排除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障碍性

就现状而言,在社会福利社会化的道路上,还存在不少矛盾和困难,应着力排除。

(一)思想观念的障碍。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政府包揽社会福利事业的陈旧认识尚未完全清除,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氛围没有完全形成。对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搞社会福利是政府的责任,不能向社会开放;认为对社会民办福利机构难以管理,致使社会化工作拓展不开。保守的思想、懒惰的思想、等靠要的思想、观望的思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思想障碍一直束缚着手脚,缺乏超前的意识和思维,抱残守缺不思进取,缺乏改革创新的气魄和大局意识,导致社会福利社会化工作开展的参差不齐,流于形式。认为社会福利事业是花钱的事,没有认识到社会上蕴藏着巨大的潜力,还没有从政府包办社会福利事业的旧观念中转变过来,存在单纯依赖政府拨款的思想,没有确立多种投资主体参与、社会福利社会办的新理念;没有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职能作用,没有确立宏观管理、行业管理的新思维;没有从因循守旧、安于现状、只服务于三无对象的旧观念中转变过来,存在等待观望思想,没有确立面向社会服务,开拓创新,敢破敢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

(二)政策上的障碍性。200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部委的《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尽管国家和地方都制定了加快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优惠扶持政策,但到基层落实到具体事情上,相关的优惠政策还不能及时到位,导致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迟缓,数量少,积极性不高。

(三)资金的障碍性。我市的财政拨付能力有限,虽然政府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但是国有福利机构的发展仍受到阻滞,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处于我市养老行业龙头地位的市老人公寓排队等待入院的现象经常发生,资金的障碍性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

三、实现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可行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向我们吹响了实现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进军号角。在这样的大好机遇下,只要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市场化运营、社会化管理,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是完全可能的。

(一)需要政府的扶持拉动。政府扶持保护政策是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最为关键的因素。一是优惠政策是完善城市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必然结果。各级政府首先要制定好优惠政策,在税收、土地、城建、金融、水电管理和交通等部门对举办社会福利事业的单位个人在政策上给予相应的优惠,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采取合资、合作、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形式创办各类社会福利机构,构建和谐社区,调动了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极大地缓解了社会福利服务供给不足。二是政策法规是建设社会福利服务保障体系的必然保证。各级民政部门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不同层次福利机构建设标准和服务标准等法规,对福利机构的性质、宗旨、权力、职业资格、管理体制、服务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以保证民办福利机构和服务对象双方的合法权益。三是加强管理是建立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必要手段。政府宏观管理、社区组织承办、各类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系是我们现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一种重要管理办法。目前,在社会福利事业的管理体系中,政府的主要任务是制定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规划、制定出台政策、参与筹措并分配资源、提供示范性服务以及评估、监督和管理社会福利事业单位。社区组织的任务是成为社会福利事业的行为组织者和政府的助手,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福利机构、福利组织、服务对象的队伍,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各级政府要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真正实现从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要转变福利机构运行机制,建立运行机制市场化。

(二)需要社会力量的参与支持。社会福利社会化不仅仅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机制创新的直接体现。我们要通过这种创新机制,宣传、引导、鼓励社会各界多方面支持和奉献兴办福利事业,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动、激活各个领域的可利用资源,使社会福利社会化这个市场在资本的运营中引起瞩目,形成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社会上有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例如我市的金龙集团,永和实业集团公司,一向热心公益事业,如果政府在政策上给以引导,保证其投入资金使用的可靠性,他们便会积极参与到社会化的发展建设中来。

(三)需要福利事业单位的自身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国有福利事业单位实施市场化运作、社会化生存已成为必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社会福利事业的关心和重视,使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出台了一些政策,福利事业单位抓住了发展机遇,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得到了提高,思想观念和服务理念得到了升华,市场竞争意识明显增强,各类民办养老机构风起云涌,福利事业社会化、市场化运作已有显现;树立市场观念、市场意识和忧患意识,以自己的良好服务占领市场开拓市场,以市场创造效益。比如:市民政局利用福利公益金,改造和扩建了市光荣院、市社会福利院、荣复军人医院等,扩大了收养能力,改善了收养条件,为孤残老幼营造了温馨家园,为社会福利社会化奠定了基础。

福利服务范文篇7

几年来我们区社会福利院在市区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本着市民政局局长提出的民政工作要“想新的、凭真的、干实的”九字方针,按区民政局对养老工作提出的“办院要上等级、管理要上水平、服务要上质量、设施要上档次、创收要上效益”的要求,把院里的基础设施建设、岗位制度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职工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实行院务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目标管理规范化。实践使我们体会到要想抓好规范化管理首先认识要高,规章制度要全,院内管理要严,岗位责任制落得要实,从根本上要彻底摆脱敬老院原有的“老人三个饱一个倒”的旧的运行管理机制和管理模式,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社会老人、五保老人、城市孤寡老人的需要,要把以人为本贯穿管理工作的全过程,覆盖管理工作每个细节,院内的设施、居住环境完全适应老人的心理和生理变化,保证老人的正常生活。只有不断地加大管理力度才能使养老工作达到管理科学化、服务规范化、居住宾馆化、庭院花园化、设备现代化、康复疗养一体化。

一、领导重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年我们区民政局把改建福利院作为社会福利事业的一项重大改革,是落实“三个代表”体现民政工作执政为民的重要举措,本着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立足高标准,着眼社会化,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解放思想,真抓实干,抓基础设施建设,抓长远规划,把改扩建福利院纳入了区委、区政府为人民办好的十件大事之一。区委、区政府等五大领导班子亲临福利院进行视察,市、区民政局长、主管科长,龙山乡主管乡长,经常深入福利院,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在没有资金,没有条件的情况下帮助我们院里争取资金,创造条件,新建高标准养员楼2100平方米,工程投资2205,900元,设备投资29万元,新建的养员楼分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层次老人的需要,室内装修达到了标准化,家具现代化,地板,地热。每个养员室实现了三通:即通闭路,通电话,通呼叫铃。每个楼层实现了四有:有活动健身室,图书室,医务室,理疗按摩室。同时全院实现了自动给水,安装了电饮水机,保证24小时供应开水,从根本上解决了多年来用水难,用开水更难的问题。

扩大了食堂、浴室及锅炉房的面积,新建的太阳能浴室将给老人,特别是瘫痪老人提供极大的方便,随时洗浴方便卫生、快捷。

食堂全部实现了电气化,购置了蒸饭车、合面机、豆浆机、肉馅机、切菜机、烙饼机,冰箱、冰柜、消毒柜,灶台、食品操作台按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全部实现了白刚化,达到了最现代、最卫生、最清洁的要求,并严格执行主副食操作分开,生熟分开的原则,同时配备了主副食物品库,达到食品存放整齐,干净,卫生,分门别类。

对老人的就餐环境进行了重点的装修,更换了餐桌、餐椅、餐具,餐厅宽敞明亮,冬暖夏凉,满足了老人就餐要求,给老人提供了良好的就餐环境。

福利服务范文篇8

为加强街道办事处残疾人托养中心(以下简称托养中心)及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福利中心)的管理,保证中心安全、有序运行,现就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如下:

一、街道办事处对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进行领导和监督,成立领导小组,负责检查指导和监督工作。

二、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负责管理日常事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等。日常管理包括积极组织院民参与伙食、内务、卫生等方面的管理;抓好院内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检查督促工作人员忠于职守、尽职尽力。安全保卫工作包括夏季要做好防暑降温,冬季要做好防寒保暖,搞好换季衣被等物品的收发保管,以及防火、防盗工作。管好、用好各种电器设备。24小时值班巡逻,每周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医疗卫生要求有上岗证的专业医务工作者进行日常护理,按要求进行操作,不得出现安全事故。

三、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财务管理由办事处经管中心负责。经管中心负责管理托养中心和福利中心的财务收支及对接收的款(物)、地方财政拨款、在银行开设帐户,留存经管中心和托养中心双方印鉴,对资金实行双重管理,任何一方都不得单独调配资金。现金管理要严格坚持收付合法、钱账分管、收付两清、日清月结的原则。不准坐支现金,不准挪用公款,不准公款私存,不准白条抵库,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不准用银行帐户代其他单位和个人存入或支取现金。不准保留帐外公款,即不得设置“小金库”。禁止购买外单位或个人推销的各种物品,高价购买物品获取个人利益。否则,除谁购买谁付款外,还要追究当事人和负责人的责任。健全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要定期盘点,其主要是:清查资产、界定资产所有权,重估资产价值,核实资产、登记产权,盘亏的及时查明原因。达到帐实相符,以防造成人为的流失。任何人不得无偿使用和转借。要逐项逐件造册登记,建账立档,定期清点;严格票据管理。帐、表、簿、据由经管中心实行统一归档管理,发放时详细登记,用完后存根如数交回。票据存根与记帐联逐笔核对,对缺号收据及时查明原因,视情节轻重追究有关人的责任,票据不得外借。发放物资要有清单,财务人员虚心接受办事处经管中心的业务指导,安排的工作要及时完成,上报的数字要真实、可靠,不得虚报、瞒报、漏报,做到有据可查。

福利服务范文篇9

一、五定责任制具体内容:

1、定组定员。即把中心整个护理工作分设四个专业组:介护组(特级、一级),自理介助组(二级、三级、弃婴),保洁组,自请专护组。然后根据各专护组的工作要求和工作量,合理配置护理工作人员人数和选聘专业组长。

2、定任务定基数。即是根据护理人员配备比例和等级护理要求,合理确定各专业组任务基数。

3、定工作目标。对各专业组提出不同的工作目标要求。一是各护理组必须按护理等级的流程进行规范服务。二是按各人护理岗位职责做好份内工作。三是防止老人褥疮和护理事故发生。四是老人和家属对护理服务满意率达到96%以上。

4、定基本报酬。各专业组凡完成以上任务基数,达到工作目标要求,每人可得基本报酬;即中心确定的工资加上基本福利。

5、定考核奖惩。如超出护理任务人数的护理费收入部分作为绩效奖金,由组长根据组内人员的表现按月进行奖励。凡完不成任务基数则采取减员或相应扣除所得报酬。凡受到处罚的人员,其处罚金和涉及的扣款,在当月超收奖金中予以扣除。

二、五定责任制实施的基本原则

在五定责任制实施过程中,该中心注意把握好以下原则。

1、奖金总额控制原则。中心以07年度局核发给中心的奖金总额为基数,根据护理人员的奖金实发数额为依据,把50%的奖金额度分解到各专业组,落实到具体业务中。这样既不会突破局核定计发的奖金总额数,又结合每人工作绩效拉开了奖金差距。

2、多劳多得的原则。五定责任制中合理确定基础任务后,超基数部份才能获得奖金分成,工作做得越好越优,他的业务量才能越大,业务增加,在不增加人员的情况下,每个人工作量增加,工作量越大,奖金分成越多。

3公开透明原则。五定责任制在职工会上予以公开,每月月底有财务会计会同护理科和各护理组按实结算,结算兑付情况进行公布。

4、坚持标准确保质与量统一原则。为了防止为获得奖金只追求量的增加,而影响服务质量,由质监科、护理科对各护理组的工作流程和规范进行经常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同时对各护理组的工作量作了最高工作量的限制,寄养人数达到上限时必须增加护理人员。在五定责任制运作下确保服务质量。

5、奖罚分明的原则。对专业组超额绩效奖每月底及时结算兑付。对局系统确定的工作责任制的26条扣分内容和中心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适时检查,凡违反制度一经发现在本月绩效奖结算一并扣除。

三、五定责任制的实施带来五大明显变化

一是长期形成按人员性质平均分配的思想观念得以冲破。刚开始有人认为,事业单位报酬分配是上级规定的,对五定责任制存在疑虑,通过层层发动,个别谈心,统一思想,认识程度不断提高,都能自觉地融合到五定责任制中,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

二是工作责任性、主动性、积极性得到了发挥。实施五定责任制后,工作责任性得到了不断加强,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跟既得利益挂勾,为了使老人安心入住,更精心搞好服务,更主动接受介护老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样既提高了个人收入,又减轻了中心增加人员的成本。

三是专业组之间,护理人员之间拉开了分配距离。多劳多得,做好做优多得,已形成大家的共识,改变了原来做多做少一个样,做好做差一个样。经过几个月的实践,护理组之间,护理员之间绩优奖的收入差距已拉开了好几百元。

四是老人满意度不断提高。因为老人满意度是考核护理人员的重要指标,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性、主动性、积极性在不断增加护理工作量的同时不断提高了服务质量,老人对服务满意度不断提高。

福利服务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实施“农村星光计划”的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为载体,以满足农村社区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以村集体经济自筹、福利公益金资助和地方财政补贴为筹资渠道,结合农村社区建设,充分依靠乡镇政府的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社会参与,大力挖掘和整合农村社区资源,加快农村社区“星光老年之家”建设步伐,为农村社区老年人提供电视教学、文化娱乐、健身康复、生活照料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逐步实现广大农村社区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助、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项目分配

从2008年开始至2010年30%的村建设有“老年星光之家”,2008年达到65家,2009—2010年各达到100家,具体任务分配见附表。

三、项目标准

“老年星光之家”项目要严格按照《浙江省“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实施方案》(浙民福〔2007〕94号)规定要求,严格质量标准、完善服务功能。项目申报标准:

1、使用面积一般不少于100平方米(实际用于为老服务项目面积)。

2、具备三项功能。

教育功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教育、学习场地和设施。如电视收看、老年电大、书报阅览、书画、电脑等。

活动功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文艺活动等活动场地、项目内容和设备设施。包括、健身器、乒乓、门球、台球、篮球、茶室、舞厅、室外健身场、聊天、排练厅等内容。

服务功能: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应急援助、生活照料和上门服务。包括应急援助组织、上门服务电话、日托、送(配)餐、家政、医疗、家电维修、陪护、法律援助、殡葬服务等内容。

3、统一名称和标识:项目名称为××乡(镇)××村(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标识按照城市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标识设置。(由市统一设置)

四、具体要求

1、合理规划布局。要根据当地农村新社区建设总体规划、老年人口分布特点、交通地理环境及养老服务需求,合理安排、科学布点。要充分利用现有老年活动场所和行政村中闲置的村公共用房等进行改扩建,并根据老年人生理特点和安全需求,规划建设规模,规范服务项目,完善服务内容,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整合。

2、明确责任分工。乡镇民政、老龄部门负责对“星光计划”工作部署、分级落实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以及项目审核、申报、实施、监督和管理。按照实施农村“星光计划”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指导农村基层老年人协会加强对农村“星光老年之家”的日常运作和管理,并将这项工作列入星级老年活动中心(室)创建活动和基层老年人协会规范化建设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