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机构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1:48:31

福利机构

福利机构范文篇1

自2**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1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19号)以来,社会力量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以下简称社会办福利机构)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维护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规定,现就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提出以下意见:

一、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重要意义

社会福利社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必经之路,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必须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层次参与福利事业、兴办福利机构,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化服务。目前,我国由社会力量兴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项目的福利机构已经发展到1403家,床位总数达10万余张。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福利事业投资主体和机构种类单一的局面,推动了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并极大地促进了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骨干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到1.4亿,占人口总数的10.98%,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为13**多万。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的老年人数量和社会化的养老需求将持续增长。目前,我国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功能正在逐步弱化,养老机构的床位数量严重不足,居家养老服务还只是处在起步阶段。因此,鼓励和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有利于较快地增加福利服务设施数量,扩大福利事业的覆盖面,对于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日益突出的社会福利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等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历来是慈善事业帮助的主要对象。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需要大力弘扬全社会的慈善意识,为包括慈善资金在内的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投资环境;同时,社会福利事业也是慈善事业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之一,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既是慈善事业的有效实现形式,又可以充分体现慈善事业由政府倡导、社会监督、民间组织运作的特点,因此,鼓励和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是推进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二、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基本原则

1.坚持非营利的原则。各地要根据国家现行政策法规的规定,鼓励和支持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等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社会办福利机构应当坚持非营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2.坚持统筹规划的原则。各地要按照建立以国家办福利机构为示范、以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的总体要求,对于社会力量根据当地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和区域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依法兴办的非营利性福利机构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

3.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各地应当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和福利事业的发展水平及政府的财力状况,结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研究制定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具体政策、条件和程序。

4.坚持政策支持与资金扶持相结合的原则。各地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采取多种形式从政策和资金等方面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促进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健康、有序、规范和可持续发展。

三、制定优惠政策,抓好政策落实,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

国家的政策扶持是发展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保证。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等11部委《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中的优惠政策,保证社会办福利机构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与政府办社会福利机构一样享受同等待遇;并从实际出发,积极研究制定新的优惠政策。

1.各地要将包括社会办福利机构在内的社会福利机构及床位数作为社会发展的指导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在基本建设计划中统筹安排社会福利设施建设。

2.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要划拨供地;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应当采用有偿方式供地的,在地价上要适当给予优惠;属出让土地的,土地出让金收取标准应当适当降低。

3.对社会办福利机构及其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兴办的第三产业,以及单位和个人捐赠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国家给予税收优惠政策,按照现行国家税法规定执行。

4.对社会办福利机构的用电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用水按居民生活用水价格收费;对社会办福利机构使用电话等电信业务要给予优惠和优先照顾。

5.对社会办福利机构所办医疗机构已取得执业许可证并申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疗机构的,可以根据劳动保障部的有关规定,经审查合格后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范围,社会福利机构收养人员中的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在定点的社会办福利机构所办医疗机构就医所发生的医疗费用,按照基本医疗保险的规定支付。

6.老年福利服务机构是社会福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要抓好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97号)中关于“社会力量投资兴办的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以及老年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车船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规定的落实工作。

四、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支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

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打破所有制界限,加大对社会办福利机构的资金投入,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同时,要广开渠道,充分利用公益金、慈善资金和社会捐赠资金发展社会办福利机构。

1.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并加大公益金投入力度,扶持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发展。对于处在建设阶段的社会办福利机构,可以按照规模、投资额等,给予相应的资助;对于正式开业的社会办福利机构,可以按床位数和实际收养人数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也可以在社会办福利机构内安置城市“三无”对象、农村五保对象、低保对象和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并按当地标准支付其生活、照料服务等费用。

2.各类慈善机构通过社会募捐所筹集的慈善资金,可用于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资助社会办福利机构改善设施设备条件和补贴生活困难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的生活、照料服务等费用。

3.社会办福利机构可以接受社会捐赠,对受赠款物的使用,应当尊重捐赠人的意愿;捐赠人没有明确使用意愿的,应当用于改善设施设备和服务对象的生活,捐赠资金的使用情况应当接受有关部门的审计和监督。

4.要鼓励和发动社会各界对社会办福利机构开展捐赠,并对捐赠人予以政策优惠。对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的老年服务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

五、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社会办福利机构的合法权益

民政部门要根据政府宏观管理、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管理体制的要求,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做好指导、协调、扶持和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办福利机构健康发展。

1.要坚持社会化的发展方向,将社会办福利机构纳入当地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规划,引导社会力量多渠道、多形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并严格按照社会福利机构发展规划和设置标准依法审批社会福利机构,使各种所有制的社会福利机构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福利机构范文篇2

一、高度重视我市老龄化现状,加快养老福利体系建设

目前,我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到25.3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57%。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具有数量大、增长快、“未富先老”等特点;另一方面,家庭结构日趋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步弱化,“空巢老人”、高龄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不断增多,对社会福利的需求日益加大;同时,我市的老年福利设施数量少、功能单一,远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的需求。截至20**年,我市共有各种类型的养老福利机构20家,入住老年人1560人,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0.62%,低于全国0.9%的水平。加快养老福利体系建设步伐刻不容缓。

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并将做好老龄和社会福利工作纳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通过加快发展养老事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现以人为本、全民关怀,促进社会和谐进步,有效减轻养老为家庭带来的负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动员社会力量,整合社会资源,扩大社会参与,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有利于解决下岗职工尤其是“4050”人员的再就业,实现不同群体的互利共赢,促进社会稳定。各部门、各单位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养老福利事业的快速发展。

二、总体发展目标

以国家兴办养老福利机构为示范,努力构建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养老福利机构为骨干的养老福利网络。目前,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9.6张,力争到2010年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15张床位以上,之后以每年增加3—5张床位的速度增长。

三、鼓励和促进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的优惠政策

(一)对经市民政部门确认的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市国土部门可根据《划拨用地目录》的规定,以划拨方式供地、并减半征收城镇国有土地补偿费。对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市国土部门应按照《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出让方式供地。

(二)对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市规划部门可给予减免5%—10%规划设计等费用的优惠。

(三)对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市建设部门可给予减免30%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减免供热基础设施配套费的优惠。

(四)经市民政部门批准设置的养老福利机构享受政府补贴,补贴资金包括开办经费和运营经费两部分,从市财政、福利公益金和社会捐助款项中解决。

1.市民政部门根据养老福利机构的规模给予下列开办经费补贴:

(1)规模在30—80张床位的,给予一次性补贴1000元;

(2)规模在81—100张床位的,给予一次性补贴2000元;

(3)规模在101—1000张床位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贴5000元;

(4)规模在1001张床位以上的,给予一次性补贴30000元。

开办经费补贴最高限额为30000元,补贴款项专款用于购买炊具、健康器材、文娱器材等养老服务设施。

2.符合下列条件的养老福利机构,可以申请运营经费补贴:

(1)有《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

(2)开业满半年以上的;

(3)床位利用率达到80%以上(含80%)的。

市民政部门根据养老福利机构核定的床位数,对床位利用率在80%以上(含80%)的,给予每名本市户籍人员每月10元的运营经费补贴;对床位利用率在90%以上(含90%)的,给予每名本市户籍人员每月20元的运营经费补贴。

养老福利机构于每年1月向市民政部门提出开办、运营经费补贴的书面申请。市民政部门对养老福利机构申请开办、运营经费补贴的书面申请进行审批。对同意给予补贴的,市民政部门应当与提出申请的养老福利机构签订补贴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养老福利机构在享受上述优惠政策的同时,仍可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国办发〔2000〕19号)规定,享受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

四、工作要求

养老福利机构应当依法保护被收养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开展捐赠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带有政治性等附加条件的捐赠。

享受补贴的养老福利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市民政部门有权终止补贴,必要时可追回补贴资金:

(一)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养老福利机构名称、地址、主要负责人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合并、设立分支机构或解散养老福利机构的;

(三)补贴资金挪作他用的;

(四)年度检查业务考核不合格的;

(五)财务帐目混乱的;

(六)服务质量差,送养人意见较大的;

(七)违反《**市养老服务机构基本规范》,经批评教育不改正的。

福利机构范文篇3

为了进一步规范社会福利机构的涉外送养行为,维护被送养儿童的合法权益,保证涉外送养工作的健康发展,现作如下规定:

一、涉外送养的儿童必须是社会福利机构抚养的丧失父母的孤儿(以下简称孤儿)或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

二、社会福利机构送养儿童,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报送以下证明材料:

(一)社会福利机构负责人的身份证复制件。

(二)被送养儿童的户籍证明复制件。

(三)被送养儿童成长情况报告。

成长情况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入院经过、入院初期的身体状况、在院期间各阶段的身心发育状况及免疫接种情况、性格特征及表现、喜好、与他人交往等情况。

被送养儿童年龄为0-6周岁的,还应提交《被送养儿童成长状况表》(见附件1),此表每3个月填写一次。

(四)《被送养儿童体格检查表》及化验检查报告单(见附件2)。

体检应当在定点医院进行。定点医院应当是地(市)级以上的儿童医院或设有儿科的综合性医院。定点医院由社会福利机构的主管民政部门提出,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核批准,报中国收养中心备案。社会福利机构或其主管民政部门要与定点医院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体检结果有效期为6个月,超过期限的应当重新体检。

被送养儿童是病残的,应提交病残诊断证明、检查报告、治疗情况报告等。

(五)被送养儿童2寸免冠彩色照片、近期全身生活照片。

被送养儿童是病残儿童且病残有外观表现的,还应提供病残部位照片。

(六)被送养儿童是孤儿的,应当提交《社会福利机构接收孤儿入院登记表》(见附件3)、孤儿父母死亡或者宣告死亡的证明、其他有抚养义务的人同意送养的书面意见。

被送养儿童是弃婴的,应当提交公安机关出具的捡拾弃婴报案的证明、《捡拾弃婴登记表》(见附件4)、《社会福利机构接收弃婴入院登记表》(见附件5)。

(七)被送养儿童年满7周岁以上的,应提交儿童有关情况的报告。

(八)被送养儿童是年满10周岁以上的,应提交该儿童同意被送养的书面意见。

三、社会福利机构送养弃婴、儿童,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当地省级报纸上刊登查找弃婴、儿童生父母的公告。自公告刊登之日起满60日,弃婴、儿童的生父母或其他监护人未认领的,视为查找不到生父母的弃婴、儿童。

公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弃婴、儿童的姓名、年龄、性别、身体特征、被捡拾的时间、地点、随身携带物品、公告期限、认领方式,并附1寸入院初期的正面免冠照片。弃婴、儿童入院前姓名不详、年龄为估算的,要特别注明。

四、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审查社会福利机构报送的材料,着重审查以下内容:

(一)报送的材料是否齐全、有效。

(二)被送养儿童的身体发育状况是否达到相应的发育水平;体检结果是否达到涉外送养各项指标的要求,是否患有智力低下、脑瘫及其他潜在性的不宜涉外送养的疾病。

(三)儿童来源是否清楚,身心发育是否健康,道德品质是否良好。

(四)有无其他不宜涉外送养的问题。

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合格后,填写《涉外送养审查意见表》(见附件6),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加盖印章。

五、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查同意后,应当向中国收养中心报送以下材料:

(一)涉外送养儿童名单。

(二)本规定第二条所列材料的复制件。

(三)《涉外送养审查意见表》。

六、被送养儿童的材料报送中国收养中心后,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所报送儿童寄养在家庭的,适时通知社会福利机构解除寄养关系。

(二)如有国内公民申请收养,应当及时通报中国收养中心。若该儿童尚未选配外国收养家庭,优先安排国内公民收养;若外国收养人已同意收养该儿童,则不再安排国内公民收养。

(三)如发生儿童病重或死亡等重大情况不能送养时,应当及时书面通报中国收养中心。

七、中国收养中心为被送养儿童选择到外国收养人后,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发出《涉外送养通知》,由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书面通知社会福利机构。

八、社会福利机构接到被送养儿童已被同意收养的通知后,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一)复查被送养儿童身心发育等方面的情况,如果情况发生较大变化不宜涉外送养的,应当及时通过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书面通报中国收养中心。

(二)将收养父母的情况如实告诉7周岁以上被送养儿童,并为其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

(三)做好交接被送养儿童收养登记的各项准备工作。

九、收养登记前,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视具体情况确定适当的融和期,以便收养人与被送养儿童相互了解和融和。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在法定工作日和指定的办公地点安排外国收养人与被送养儿童、送养人见面,在确认收养关系当事人的身份无误后,由送养人向收养人介绍被送养儿童的情况和有关事项,并向外国收养人交接被送养儿童。交接被送养儿童时,送养人和收养人应当签订融和期间委托监护协议(见附件7)。

融和期满后,收养关系当事人对收养事宜无疑义的,收养人和送养人应当订立书面收养协议(见附件8),协议一式三份。

十、收养协议订立后,收养关系当事人应当共同到被送养儿童常住户口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依照《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收养子女登记办法》的规定,办理收养登记。收养登记完成后,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将收养登记结果转交中国收养中心,并附收养登记证件的复制件。

福利机构范文篇4

第一条为了加强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审批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

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

第七条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筹办申请。

第八条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核。

第九条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当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条经同意筹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机构,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下列基本标准:

(一)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二)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三)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四)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五)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第十二条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办批准书;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四)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五)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七)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发给《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合格的,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四条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管理

第十五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定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孤儿或者弃婴时,应当经民政业务主管部门逐一审核批准,并签订代养协议书。

第十六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

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应当张榜公布,并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提交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社会福利机构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护理人员、特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其收益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分配使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社会福利机构的资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社会福利机构将其所属的固定资产租赁或者转让时,须经民政部门和登记机关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开展捐赠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带有政治性等附加条件的捐赠。

第二十二条社会福利机构在对外交往中应当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变更章程、名称、服务项目和住所时,应当报民政部门审批。更换主要负责人,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社会福利机构分立、合并或者解散,应当提前3个月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有关部门确认的清算报告及相关材料,并由民政部门报请当地政府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进行年度检查。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擅自执业的;

(三)年检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四)进行非法集资的;

福利机构范文篇5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促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有关法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机构。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社会福利机构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五条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指导全国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是社会福利机构的业务主管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章审批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社会福利事业发展需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

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

第七条依法成立的组织或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个人(以下称申办人)凡具备相应的条件,可以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举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筹办申请。

第八条申办人申请筹办社会福利机构时,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二)申办人的资格证明文件;

(三)拟办社会福利机构资金来源的证明文件;

(四)拟办社会福利机构固定场所的证明文件。

申办人应当持以上材料,向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受理申请的民政部门进行审批。

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申请。并报省级人民政府外经贸部门审核。

第九条民政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根据当地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审查,作出同意筹办或者不予同意筹办的决定,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条经同意筹办的社会福利机构具备开业条件时,应当向民政部门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

第十一条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机构,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下列基本标准:

(一)有固定的服务场所、必备的生活设施及室外活动场地;

(二)符合国家消防安全和卫生防疫标准,符合《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

(三)有与其服务内容和规模相适应的开办经费;

(四)有完善的章程,机构的名称应符合登记机关的规定和要求;

(五)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医务人员应当符合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资格条件,护理人员、工作人员应当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

第十二条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时,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一)申请《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书面报告;

(二)民政部门发给的社会福利机构筹办批准书;

(三)服务场所的所有权证明或租用合同书;

(四)建设、消防、卫生防疫等有关部门的验收报告或者审查意见书;

(五)验资证明及资产评估报告;

(六)机构的章程和规章制度;

(七)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护理人员的名单及有效证件的复印件以及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证明。

(八)要求提供的其他材料。

第十三条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并根据社会福利机构设置的基本标准进行实地验收。合格的,发给《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不合格的,将审查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申办人。

第十四条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应当到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三章管理

第十五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与服务对象或者其家属(监护人)签定服务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孤儿或者弃婴时,应当经民政业务主管部门逐一审核批准,并签订代养协议书。

第十六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

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应当张榜公布,并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在每年3月31日前,提交本年度的工作报告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

第十八条社会福利机构中不具备上岗资格的护理人员、特教人员应当接受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九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加强财务管理,其收益应当按照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分配使用,自觉接受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

第二十条社会福利机构的资产受国家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社会福利机构将其所属的固定资产租赁或者转让时,须经民政部门和登记机关同意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一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开展捐赠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带有政治性等附加条件的捐赠。

第二十二条社会福利机构在对外交往中应当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变更章程、名称、服务项目和住所时,应当报民政部门审批。更换主要负责人,应当报民政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社会福利机构分立、合并或者解散,应当提前3个月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报送有关部门确认的清算报告及相关材料,并由民政部门报请当地政府对其资产进行评估和处置后,办理有关手续。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定期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工作进行年度检查。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民政部门对社会福利机构的审批和年检工作实行政务公开,有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根据情况给予警告、罚款,直至建议登记管理机关取缔或者撤销登记,并按管理权限对直接责任人给予批评教育、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擅自执业的;

(三)年检不合格,限期整改后仍不合格的;

(四)进行非法集资的;

(五)未办理变更手续,其活动超出许可范围的;

(六)其他违法行为。

第五章附则

福利机构范文篇6

1984年民政部“漳州会议”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提出要使社会福利事业从单一的、封闭的国家包办体制转变为国家、集体、个人协办型福利事业单位。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逐步实现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福利型向福利经营型、单纯供养型向供养康复型的转变。20世纪90年代民政部明确提出“社会福利社会化”(服务对象的公众化、福利资源的社会化、服务队伍的社会化、服务设施的社会化、社会福利事业管理的社会化)的口号,同时国家了颁布《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民办公助、公办民营”,规定个人可以向民政部门提出筹办福利机构的申请,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相关政策的积极扶持。发展公办民营福利机构,使之成为有自我“造血”功能而非单靠“输血”的实体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我国福利事业的客观要求,是应对福利机制滞后这一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福利社会化的必然结果。

以徐州市养老福利机构为例:据徐州市民政局相关部门人员介绍,徐州在20世纪90年代就逐步贯彻我国福利机构改制的相关方针政策。目前徐州市养老福利机构共有32家,床位2483张,入住老人998人,6家为国办,占总数的18.75%;4家为集体所办,占12.5%;22家为民营性质,占68.75%。其中民营性质的福利机构基本上自求生存、自谋发展、自负盈亏,入住率有所提高,减轻了政府部门的财政负担,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就目前徐州市社会福利院现状而言,大体上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由政府开办的国营福利性社会福利院;二是私人承租,同时由徐州市民政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的民营性养老机构;三是集体共有,同时由徐州市民政部门统一领导和管理的公营性养老机构。

目前政府经营的国有福利性社会福利院和集体共有性福利院,基本上只接收“三无”老人、五保户老人,只有极少数福利性社会福利院开展了自费代养项目。而由私人竞标承租的民营性质社会福利养老机构充分借鉴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采取承包、联合、兼并、租赁、托管、合资合作和股份制等多种形式,调动多方面的社会资源积极参与和兴办养老事业,逐步实现新的经营方式。社会福利院的人事管理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实行法人实体化管理。把福利事业作为产业来办,普遍建立起公平竞争机制和规范化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当前我国养老福利机构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改制后的民营性福利机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已逐渐步入正轨,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这些“瓶颈”限制了民营性福利机构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阻碍了其发展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延缓了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实现进程。

2.1护理员工素质普遍不高

(1)缺乏专业化技能。总体来看,员工工作岗位进入门槛相对较低,即对工作有些责任心,对老人有一定耐心即可。在民营性社会福利院工作的人员大多是非专职人员,其中以中老年妇女为主。她们以前从事的都是其他方面的工作,转行从事养老服务业后,所能提供的服务只能是最基本的日常生活照顾,专业方面的知识很不健全。另一方面,院长仅做必要的信息传达及各部门关系的简单协调工作,平时对护理人员缺乏特别规范的管理。

(2)缺乏对工作的热爱和积极性。护理人员中普遍存在一种对工作的厌倦情绪。他们对自己的待遇略有抱怨,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的积极引导,缺乏个人职业规划,不能自我调节以缓解工作压力。这些消极因素直接导致他们与老人们之间缺乏沟通,产生隔阂,也会导致护理员工之间矛盾时有发生。

(3)缺乏对老人心理方面的专业指导。据统计,当前徐州市福利机构大多只关注老人身体上基本的食宿,但缺乏相关心理护理方面的人员或专家,这也是老人家属比较担忧的。尤其是一些高龄老人,他们的自卑心理和抑郁情绪较为普遍,亟待人们进一步关注。

2.2组织结构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

民营性福利机构大多由私人踩点承租或投资,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构规模普遍偏小,资金和设备力量分散,因此很难建立起较为健全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更难合理设计与适时调整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徐州大部分福利院组织结构过于单一,内部管理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调查显示,大部分福利机构院内管理层一般仅设两层:院长和护理人员。院长独当一面,兼管财务会计、人员调配、保健卫生等各方面。而相关护理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无法参与院内民主制度的管理,这就大大降低了工作的协调性、同步性、系统性及整体性,致使沟通不够顺畅,分工不够明确。组织结构的不完善进一步导致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人员管理与调配的不合理、竞争意识的匮乏。这样的管理模式又会使其陷入过去一些国营福利机构“服务态度差,工作效率低”的怪圈,无法实现有效的绩效管理,无法充分利用现有人力物力资源获得工作效率的最大化。

2.3资金运作缺乏效率

养老服务业属于新兴的公益性服务行业,投入大、收益薄,收效慢,初期基本处于亏损状况,投资回报率不高,自然难以对社会资本形成很强的吸引力。一旦机构经营状况生变,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就将面临严重生存危机,因此大多数潜在的福利民间力量对此持有想做又不敢做的迟疑态度。

目前大部分民营福利院只能提供最基本的食宿条件,老人一般为4~7人一间。除条件较好的部分福利院有电视、供老人们消遣、娱乐,其他福利机构由于资金限制暂时还无法提供如健身、医疗保健等较完备的硬件设施支持。以徐州市FH福利院为例,该福利院于1998年成立,地处徐州市QS社区,隶属徐州市泉山区民政局,占地超过1000m2,是泉山区规模较大的养老福利院。床位110张,入住80多位老人,入住率较高,属民营性福利机构。该福利院的启动资金全部由私人踩点投资,开展自费代养等相关项目。院内设施相对比较匮乏,福利院1年的运作租金需要5~6万元,还有房屋的日常维护、设备的添置及20多位工作人员的工资等花费开销,加在一起是笔不小的负担。另外,一些民营福利机构缺乏对民间捐款的系统筹资,资金运作效率不高,资金用途的相关信息披露也徒有其表,更加剧了资金流通运作的紧张。

2.4养老市场结构不完善

当前我国农村养老观念普遍落后于城市地区,认为在家庭中赡养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再加之经济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及小城镇家庭大多不会选择入住养老院。因此,在福利事业中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的运营模式的变革在农村一些较为偏远的地方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和贯彻,农村的民营福利市场仍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开拓。

市场调查是福利院改革经营最薄弱的一环,管理者往往只知道对自己内部的设施和组织进行建设和调整,对外部的反应、市场的需求不够重视,也不知道怎样去把握市场需求,往往盲目发展,造成资源的局部浪费,养老机构供需匹配矛盾突出。就目前现状来看,50~70岁的老年人年龄段的养老福利市场依然空缺。据笔者的实践调研统计,徐州市大部分民营养老机构接收的都为80岁以上、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但实际上,仍有许多50~70岁左右、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他们需要的不单指物质方面的照顾,他们寻求的大多是精神的慰藉,但很少会有福利机构设计并论证投资此年龄段的老龄福利项目。一般来说,社会的养老资源是有限的,如何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将有限的资源用在最需要帮助的人群身上,并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社区政府和福利机构必须考虑的一个原则性问题。

2.5组织文化宗旨不明确

机构文化是指一个机构内部全体员工所保有的一些特殊的意识、行为和物质产品,包括机构环境、价值理念、模范人物、仪式、文化网等要素。目前,民营老人福利机构尚缺乏机构良性文化的氛围和市场营销理念。民营福利机构的意识文化并未为其机构员工所普遍接受和认同,院内护理人员对机构核心精神理念并没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不少福利机构仍对品牌文化毫无经营意识,几乎未曾关注其品牌意识所能带来的良性效益,这也就意味着失去了一笔本可以充分利用的潜在资源。另外,组织宗旨不够明确,对组织的未来没有长期的远景陈述和规划。这些被忽略的隐性因素也就告诉了我们民营福利机构无法持续而长久地走下去并做大、做强的关键所在。

3完善我国养老福利机构改革的对策思考

3.1提高人员素质,关注老人心理

(1)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技能。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加强养老护理员的应知应会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包括先进的护老思想和观念和专业化眼光(如医疗保健、紧急救护、科学饮食、文体娱乐),还应适当懂得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护理学、老年学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医学的一般理论;借鉴教师等职业资格证制度的经验,尽快建立起养老机构管理者的资格证准入制度,养老机构管理者必须经过相关专业学习,取得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从中、高等院校和社会招聘各类人才,充实到福利院管理与服务队伍中,形成专业人才梯队。

(2)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采取适当激励措施,如加强员工培训,根据工作绩效增加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提高员工福利水平等,树立其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和荣誉感;培养工作人员的工作归属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增加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增强员工与老人及家属的互动,进一步深化尊老、敬老、爱老、服务老人的观念。

(3)积极引导护理人员关注老人心理健康。给予老人足够尊重和理解,做到富有耐心及同情心,使之解除心理压力,进行自我心理修养,加强自我积极暗示,克服消极暗示,让老人真正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积极开展文体娱乐活动,鼓励老人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结识新的朋友,同龄相嬉,乐而忘老,避免偏激与固执的心理倾向;定期邀请相关专家与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帮助老人建立科学价值观、满意感,引导其运用科学的态度来分析对待衰老现象,改变自以为老的观念,确立新的老年意识。

3.2引入现代机制,完善绩效管理

首先,改革组织结构。在考虑福利院扩建过程中,逐步引入现代化企业管理机制,按照管理职能及服务功能合理规划,实行院长负责制领导下的“三层四级”负责制(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和院长级、科级、区主任级、员工级),形成阶梯形的领导与被领导体系。其中管理层可以下设财务会计部、人力资源部、后勤支持部、公关宣传部等。各部门分工明确,同时又相互协调沟通。其次,完善绩效管理。在体制上实行经济技术管理责任制承包;在岗位设……全科论文中心置上坚持因需设岗,一岗多职;在岗位责任上推行百分考核制,在工资分配中实行现行工资制度与岗位工资或效益奖金相结合并与岗位考核挂钩的合理激励机制;在人员使用管理上全部实行聘用合同制,从而较好地实现责、权、利分工明确,管理体系规范科学,定编、定岗、定责、定标准、定流程、定考核细则,修改管理制度与规范(包括院内质量管理“三级查房”制度、“每月考评”制度、年终考核制度),同时实行民主管理,推进政务公开,建立行之有效且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机构绩效评估体系。

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引进ISO质量管理体系。将贯彻体系标准与福利院实际相结合,与院内现有制度相结合,与服务特性和要求相结合,积极采纳员工的合理化建议,及时反馈并解决工作中老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推动管理服务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加强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实行科学化、行业化、专业化管理。增强透明度,扩大对外开放能力,接受各界监督,不断推进福利事业单位正规化、标准化建设。

3.3多方筹集资金,完善监督机制

首先,福利院可以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相关资金的支持,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同时充分利用各种传媒和现代化的宣传手段大力宣传社会福利社会化,向社会开放,广泛筹集由社会各界热心于慈善事业的人士、法人及其他社会组织志愿参加组成,依法登记注册的社会福利基金会所提供的资金,谋求一些相关慈善机关的支持和帮助。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志愿者资源,努力造就相对稳定的专、兼职义工服务队伍。其次,完善社区照顾的支持网络。借鉴国外经验,挖掘和利用社区的资源。并且现代社会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资源共享,要实现资源共享政府可以明文规定社区内的各个机关、团体、学校、医院等和社区实行共建,资源共享,社区工作者也可以动员社区内的单位实行资源对外开放,达到资源共享。第三,走以副养院的路子,建立较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降低投入期成本,控制长期运作成本,降低用人成本,降低风险成本,同时进行严格的投资论证,选准项目,加强管理,为福利院增加额外收入,努力实现“养老服务质量的最优化和服务成本的最低化”。第四,进一步完善资金监督机制。福利机构收到的公益性捐赠财产,利益归属上的复杂性,所涉利益主体的多样性,还有其目的的公益性,都决定对其监管的必要性,而且决定对其的监管必须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并重的双督模式。

3.4深入市场调查,完善养老结构

(1)利用各种传媒和现代化手段加强宣传、舆论鼓励,逐步更新人们的养老观念和旧有体制。大力宣传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把国家鼓励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关注支持、参与和兴办养老机构的号召变成广大人民群众和全社会自觉的行动。

(2)细分市场,根据老年人群不同层次的困难和需求来设置社会养老保障项目的对应点,使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满足不同层次顾客的特殊需求,从而赢得市场,取得竞争优势。养老机构的规划设计要遵守科学化、多层次、人性化的原则,为适应不同收入群体的社会养老需求,跟上社会发展步伐。由于老年群体的收入存在差异,所以在建设养老机构时要在收费标准、设施投资上加以区别和考虑,不能一味地追求高标准、高档次。

建立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必须以充分保障原有的最基本保障为前提,对政府必须保障的“三无”对象和收入有限的老人仍应予以基本保障服务,大力建设普及型、收费低的养老机构,吸纳大量中低收入老年群体。

尝试建造少量设备先进、服务一流的具有示范作用的养老机构,以满足经济条件较好、支付能力强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可以考虑在机构的统一管理下,根据不同生理、心理情况,合理划分出低龄健康老人区、高龄和病弱老人护理区及临终关怀区。

多样化的养老需求,需要多样化的服务项目来满足,增加适合老人需求的新兴服务项目,限制或取消一些不适合现代老人生活方式的服务项目。

3.5树立组织文化,强化品牌意识

第一,建立机构文化。努力营造良性的机构文化,使市场营销的理念和措施能够为机构员工所接受和认同。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的创造力,建立以人为本的养老福利文化,树立一种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观。同时充分利用好机构文化这一潜在资源,适当加大福利机构公益宣传的投入,提高组织的知名度,将品牌优势转变为推动福利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资源和前进动力。第二,实现观念更新。由于养老机构长期以来是政府办的福利事业,所以福利性、计划性已在人们的思想中根深蒂固。所以建立养老机构市场化运行机制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市场观念、效率观念、竞争观念、危机观念和以人为本的质量观念。第三,民政部门应积极和引导各福利院逐渐树立起本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运用这些隐形的因素,充分调动院内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工作自豪感、工作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进一步推动工作效率的提高,从而获得长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史铁尔.国有老人福利机构市场营销策略[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

2严浩.中国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的趋势与展望[J].社会福利,2004(4)

3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发挥窗口示范功能[J].社会福利,2005(7)

4魏建军,钟杰.浅谈福利院养老人员心理问题与干预[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2)

5胡先进.社会福利院建立ISO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的思考[J].中国民政,2003(5)

6马威,高媛.目前我国小城镇社会福利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乡镇经济,2005(11)

7宋海霞.中英城市社区照顾体系比较研究[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4(8)

福利机构范文篇7

一、提高认识,强化责任

为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理念,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各敬老(福利)院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指导、监督、检查和服务,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组织人员认真进行了各敬老(福利)院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安全排查工作,做到不留死角,并与各敬老(福利)和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机构院签订消防安全责任状。使我区敬老(福利)院和社会福利养老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工作从组织上、制度上落到一实处。

二、全面排查,消除各类安全事故隐患

5月中旬,我局全面开展全区5敬老院1所福利院和10所民办养老服务机构进行安全大排查。重点是做好各敬老(福利)院和民办养老服务机构的“检查防范及整改工作”。检查养老福利机构消防器械设施配置是否完整,消防器材是否过期损坏,有无使用大功率电器,消防应急灯和疏散指示灯标志是否配备,用电、用气设施设备是否规范,完好无损,有无外露、外泄,防火灾。岗位人员管理,查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值勤值班执行情况。要求各养老福利机构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按时巡查,及时掌握安全动态。从源头抓起防止各类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养老福利机构供养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对存在问题的整改

福利机构范文篇8

一是查资质、抓规范。依照《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要求,重点查看《社会福利机构批准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食品卫生许可证》、《消防许可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是否齐全,督促资质不全的民办养老机构尽快完善手续,并对相关证照进行统一规范,张贴公布。

二是查制度、抓管理。重点查看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职责、日常财务管理、饮食卫生、安全防火、值班陪护、行业规范等制度落实情况,督促制度不健全、登记统计不完备,尤其是日常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的单位立即整改,同时将制度落实情况纳入区社会福利机构长效机制建设。

三是查服务、抓质量。重点查看与入住老人收养协议签定、一人一档建立、卫生保健是否到位、有无侵犯老年人的个人权益等方面情况,对入住老人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文化生活等服务项目,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问询,并将服务保障好坏直接与相关优惠政策挂钩。

福利机构范文篇9

一、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努力营造有利于养老福利机构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吸引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养老福利事业,逐步建立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元化、多层次的老年社会福利体系,为构建和谐长沙和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基础。

(二)目标任务

通过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大力新建、改建和扩建市、区县(市)和乡镇三级社会福利机构,形成以养老服务为主要功能覆盖全市城乡的公办社会福利服务体系;通过政府主导,大力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力争到“十二五”期末,全市各种所有制形式的养老服务机构床位数达到每1000名老人30张以上,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床位数和服务的老人数分别达到总床位数和入住养老福利机构老人总数的50%以上。

(三)基本原则

1、整体布局科学化。综合分析全市人口分布和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依据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等情况,编制全市养老机构建设规划,合理布局,科学指导。

2、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要求,促进城乡养老服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投资主体多元化。充分利用国家、集体和个人投资以及引进外资,推广公办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经营模式,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兴办养老机构,形成养老机构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格局。

4、运作机制市场化。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参与养老福利机构的运营管理,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市场化运营模式。

二、工作措施

(一)市本级养老福利机构要在“十二五”期间建设成为行业示范性窗口单位,增加床位,完善设施,改进管理,提升服务水平,发挥典型辐射作用,全面带动并提升全市养老服务行业整体水平。

(二)各区、县(市)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建设好区、县(市)级社会福利中心,面向社会为城乡老年人、残疾人提供收(寄)养、康复等福利服务,充分发挥其基层民政工作平台功能、社会救助功能和养老服务功能。

(三)积极完善乡镇敬老院的服务功能,扩容提质,将其建成集院舍住养、社区照料和居家养老等多种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中心。

(四)大力引导、扶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兴办养老福利机构,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等多种方式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和支持企业事业单位、慈善机构、社会团体、个人等社会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

三、扶持办法

凡依照民政部《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举办并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编制部门等依法注册登记的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老人护理院、老年活动中心(站、室)、社会福利中心、敬老院、托老所等城乡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均可纳入扶持范围。

(一)政策扶持

1、资质审批:凡新办事业单位性质的养老福利机构,应到编制部门进行登记;凡新办社会办非企业的养老福利机构,应到民政部门办理有关登记;凡新办营利性质的养老机构,应到工商部门进行登记。

2、规划立项:对符合城市规划和用地条件的新办福利机构项目,规划、发展改革部门应依法优先核准、备案、审批、立项。

3、建设用地:国土资源部门优先安排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用地。对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采取行政划拨方式供地。养老服务机构用地不得改变用途,不得变相进行商品房开发。因城市规划确实需要改变用途的,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乡镇、村公益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用地经依法批准可使用集体所有土地。由公共财政投入且闲置的房产等公共设施,经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批准可按政策规定改造为养老服务机构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将闲置厂房、民用服务设施按政策规定改(扩)建成养老服务机构设施。

4、医疗服务:鼓励福利机构开展老年人护理、康复、医疗服务,支持养老机构申办护理院、康复院等医疗服务机构。福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举办的医疗机构可以申报定点医疗机构资格,达到定点资格标准的,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5、税收规费

(1)按照国家现行有关税收政策,对经民政、财政、税务部门审查认定的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公益性养老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暂免征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自用房产、土地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免收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白蚁防治费、房屋产权登记费、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及职业病防治检测检验费、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各类证照费、新型墙体材料专项资金、散装水泥专项资金、防洪保安资金、价格调节基金以及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的社会公共文化设施资金等收费和基金。养老服务机构确有困难,依照《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规定》,可以到所在地残联申请减免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府主办和特许经营的供水、供气、通信、有线(数字)电视等经营单位,应为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提供优质服务和收费优惠,其中用水、用气(燃料)等与居民用户实行同质同价,用电按当地最优惠的价格收费。免收有线电视开户费、城区普通宽带一次性连接费,优惠收取采用光纤接入或者接入距离较远等成本较高的宽带一次性连接费,通信费、收视费按当地最优惠价格收费。

(2)养老福利机构可按规定接受国内外组织和个人的捐赠。捐赠款物必须全部用于改善收(寄)养人员的生活和设施,并接受捐赠人和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个人通过非营利性社会团体和政府部门向福利性、非营利性养老机构的捐赠,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前准予全额扣除;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社会力量对养老机构等进行捐赠的,企业在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所得税前扣除。

(3)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财政、物价主管部门规定的收费项目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养老福利机构强制收取任何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强行要求养老服务机构提供各种赞助或接受有偿服务。

6、培训用工:加强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纳入城乡就业培训体系,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按照职业标准组织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等相关职业的技能培训,经职业技能鉴定合格的,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持证上岗。符合条件的人员可按照规定申请享受职业培训补贴和鉴定补贴。持证上岗的就业困难人员可按照相关规定申请享受就业补贴。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人员工资水平,实行岗位津贴制度,落实社会保障待遇,促进养老服务队伍稳定。

7、金融信贷:金融机构要扶持养老服务业发展,在符合市场原则的前提下,对养老服务机构及其建设项目积极提供融资便利及优惠利率。对经论证前景好、规模大的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财政部门要给予适当的贷款贴息。

(二)资金补贴

1、建设补贴

市级社会福利院:由市财政(福彩资金)投入。

区、县(市)级福利中心:对新建成200张床位以上,经验收合格的,在积极争取中央、省等上级部门投入的同时,市财政(福彩资金)给予每个福利中心100万元的资助。

乡镇敬老院:对改扩建新增100张床位的乡镇社会福利中心,由省市县三级共同安排资金予以补助(市级财政在福彩资金中安排)。

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为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对新建成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经验收合格投入运营后,按每张床位一次性给予最高4000元的建设补助,补助总额限额为200万元;对利用原有设施改建的养老福利机构,按每张床位一次性给予最高2000元的建设资助,补助总额限额为100万元。养老福利机构建设补贴专项经费列入财政年度预算,各区、县(市)按1︰1予以配套,有条件的区、县(市)可适当增加配比。

2、运行补贴

(1)为稳定养老福利机构的运营和持续发展,对我市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敬老院除外),经相关部门评估后,按入住满3个月以上本市户籍实住60周岁以上老人数,每月分别给予全护理100元、半护理80元和自理60元的日常运行补贴。市本级公办自收自支的养老福利机构和经市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养老福利机构所需经费由市财政承担,其他福利机构由区、县(市)财政承担。

(2)社会办养老福利机构接收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对象的,财政按政策给予补助。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其享有的政府购买服务可在养老机构使用。居家养老政府购买服务补贴与运行补贴不重复使用,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给予补贴。

(三)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1、未经依法登记的;

2、未经批准,擅自变更机构名称、地址、负责人的;

3、未经批准,擅自合并,或改为他用的;

4、年度验审不合格,在限期内不予以整改的;

5、管理服务质量差,入住老人及亲属投诉率高的;

6、屡次违反养老服务行业规定和职业道德的。

四、组织领导和规范管理

(一)加强对社会福利事业的领导。各级政府要从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合理制定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规划,切实将福利机构的数量、布局、规模、用地等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把扶持福利机构发展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根据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安排一定的养老服务工作经费。要建立政府领导牵头,财政、发展改革、民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规划、卫生、国土资源、税务、老龄等部门参加的养老服务发展领导协调机构,制定落实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加强督促检查,及时研究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问题。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协作,努力形成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整体合力。

(二)建立健全养老福利机构的管理体制。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研究制定养老福利机构分类管理的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力量兴办、中介组织参与的管理体制。要成立养老福利机构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协调、管理等职能。逐步实行对社会福利机构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培训持证上岗制度、年检制度和等级评估制度,提升养老福利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水平。

(三)强化养老福利机构的监管。要严格按照规划和福利机构建设标准建设养老福利设施,养老福利机构建成后,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挤占。对擅自改变福利机构的使用性质,或利用福利机构房产从事核准服务范围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的,有关部门有权中止、收回其享受的优惠政策,违反法律的,应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福利机构范文篇10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的社会福利机构是指国家、社会组织和个人(以下简称申办人)在我市境内举办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和弃婴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机构。

第二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坚持社会福利性质,保障服务对象的合法权益。

第三条社会福利机构的主管部门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各县区民政部门对辖区内的社会福利机构负有监管责任,应加强监督管理。

第四条经各级民政部门审批认定的社会福利机构其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第五条社会组织和个人兴办以孤儿、弃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共同举办;社会福利机构收养孤儿或者弃婴时,应当经民政业务主管部门逐一审核批准,

第六条社会办福利机构在规划、建设、税费减免、用地、用水、用电、煤气、暖气等方面与政府办社会福利机构同等享受国家有关优惠政策。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唐山市行政区域内所有的社会福利机构。

第二章设置与审批

第八条社会福利机构的设置,应当符合社会福利机构设置规划和社会福利机构设置基本标准。

第九条申办社会福利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社会组织必须具备法人资格;个人必须具有合法身份,并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合法身份证明。

(二)建筑设计、安全防火和卫生防疫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有消防、卫生防疫、电力等部门出具的验收报告。

(三)注册经费按床位总数计算,每张床位不低于2000元;并具有验资报告。

(四)具有一定的规模,具有与业务性质相适应的文化、娱乐、康复医疗设施和工作环境。

(五)具有与开展服务相适应的管理和服务人员,服务人员与生活能够自理的服务对象的比例为1:4-7,与生活不能自理的服务对象的比例为1:1.5-3。

(六)服务和管理人员身体健康有相关证明,具备一定专业技术水平。

(七)有合法的经费来源。

第十条申办社会福利机构,申办人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书。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附机构的章程)

(三)机构设置与设施报告(包括单位建设规划和图纸、名称、组织机构、所有制形式、房间和床位设置情况、服务对象、服务范围、服务设施、娱乐场地、健身场所、康复室、医务室等)。

(四)土地合法使用证明或房屋权属证书(租赁房屋必须出具租赁期限五年以上的房屋租赁合同)。

(五)资金来源及银行出具的资金状况证明。

(六)若由双方以上合作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机构的,应提供合作方共同签署的法律文书。

(七)非唐山市户籍的申办人除提交上述材料外,还应提交户籍所在地街道办事处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出具的介绍函。

第十一条社会福利机构的审批

(一)举办全市性的社会福利机构必须经市局主管部门受理并审批。社会组织和个人申请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申办人在提供以上材料后,报所在县(市)区民政部门审批,县(市)区民政部门批准后,十日内报市民政局备案。

(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组织和个人,华侨以及国外的申办人采取合资、合作的形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向市民政局提出申请,报省民政厅主管部门受理审批。

(三)民政部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所报文件进行审查。对符合设置规划和条件的,填报社会福利机构审批表,由各县(市)区民政部门发放《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对不予批准的,审批部门应当书面告知申办人。

第十二条申办人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后,应当到相应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

第十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变更名称、场所、负责人及性质的,应当按照设置审批程序,报审批部门批准,并报市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社会福利机构歇业或者因为其他原因终止服务,应当向主管部门提交歇业或者终止服务的报告,清理债务完结的证明或清算组织负责清理债权的文件,妥善安置服务对象。经批准后,交回《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正本、副本及公章,并到相应登记管理机关注销登记。

第三章服务与管理

第十五条社会福利机构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劳动用工制度,并与所聘用的工作人员签订用工合同。

第十六条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有关部门规定的健康标准,无任何传染病史。

(二)热爱本职工作,遵纪守法,无任何劣迹史。

(三)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

(四)必须坚持持证上岗。

第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服务标准,并实行财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

第十八条社会福利机构必须与服务对象或家属(监护人)签订服务合同,并认真履行各自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第十九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开展服务,并坚持心理援助与生活援助并举,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并重,行政性管理与专业化服务同步的原则。

第二十条社会福利机构要按个案建立服务对象健康档案,有条件的福利机构要对服务对象健康状况实行计算机管理,并建立个案软盘档案。要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体检,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对患传染病的服务对象,应当及时采取隔离措施,并报告防疫部门。

第二十一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卫生消毒制度,定期消毒餐具、清洗被褥和衣服,达到基本无"四害"标准。

第二十二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建立安全防火制度,配备必要的防火、灭火器材,指定专人负责安全防火工作。

第二十三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配置文化体育活动设施,组织开展有益于服务对象身心健康的文化体育活动。

第二十四条社会福利机构应当严格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的规定开展捐赠活动。不得接受任何带有政治性附加条件的捐赠。

第二十五条民政部门负责对社会福利机构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及财务状况进行管理、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六条社会福利机构每半年要向县区民政主管部门上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情况报表。经汇总后,各县(市)区民政部门上报市民政局。

第二十七条社会福利机构实行年度检查制度,社会福利机构按审批部门的要求,填报相关表格,持《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副本,到审批部门办理年度检查登记。

审批部门应将年检结果在媒体上公布,让全社会更好地了解我市社会福利机构的建设情况,以便于服务对象根据情况选择适合自己需要的社会福利机构。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社会福利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主管部门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警告、责令补办有关手续、限期整改或取缔等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违反国家关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权益保护的法律规定,侵害服务对象合法权益的;

(二)未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擅自开业的;

(三)申请领取《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隐瞒真实情况,弄虚作假的;

(四)未办理变更手续、擅自改变社会福利机构用途或活动超出许可范围的;

(五)伪造、涂改、出租、转让《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的;

(六)管理混乱,造成责任事故的;

(七)拒不接受主管部门监督检查和指导管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