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院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27 10:59:13

福利院工作总结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1

2015年度,我单位在县民政局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按照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服务效果,社会影响力逐步提升。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扎实细致地开展各项学习教育活动

一年来,除坚持每周一的政治、业务学习活动外,按照县民政局的安排部署,我院认真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作风建设等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建立组织,统一安排,召开动员大会,制订了活动方案和学习计划,购买了学习书籍和笔记,分发到每一个党员、职工的手里,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理论文章、上级文件,要求大家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学习,详细记录,写出阶段小结和心得体会。

二、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切实做好收养服务工作

1、全心全意为孤老、残、幼人员服务。我院紧密围绕这个宗旨展开工作,以行风建设、承诺服务为主题,以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树立窗口形象为目标,大力倡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按照养老服务目标:对老人的管理服务从零做起,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树立三种意识,做到四不四勤,注重五轻,尽好六心,落实七点,实现八化,突出九字,力争十个第一。

具体来讲:从零做起就是要求服务人员对老人实行零距离服务;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健康长寿为中心,以身体活动起来、思想活跃起来为基本点;三种意识,即树立以养员为父母、以自己为子女的服务意识,一心为老人、一切为老人的责任意识,宁愿自己千般苦不让老人一时难的敬业意识;做到四不四勤,即对老人的合理要求不推诿、对老人的物品不克扣、对特殊养员不刁难、对残疾养员不歧视,眼勤、嘴勤、手勤、腿勤;注重五轻,即说话轻、关门轻、动作轻、走路轻、搓洗轻;尽好六心,即服务热心、解释耐心、观察细心、护理精心、听意见虚心、对病号不粗心;落实七点,即微笑多一点、嘴巴甜一点、做事多一点、理由少一点、肚量大一点、脾气少一点、效率高一点;实现八化,即老年工作青春化、居住环境宾馆化、居住安排合理化、设施设备现代化、服务管理人性化、医疗保健康复化、膳食安排营养化、文化活动经常化;突出九字,即想新的、凭真的、干实的;力争十个第一,即以院为家作为第一起点、把爱岗敬业作为第一责任、以人为本作为第一原则、把人性化服务作为第一尺度、把养员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养员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养员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把养员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养员的安危作为第一重要、把养员的晚年幸福安康作为第一快乐,从而实现养员及家属满意率高,使福利院真正成为老人养老的天堂。

2、弃婴送养工作进展顺利。我院送养工作在各级的大力支持,此项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截至目前我院共办理弃婴送养24件,已全部按规定程序落实家庭收养,接收社会捐赠收入达15万余元,较好的改善了福利院残疾儿童和弃婴的治疗康复、救助管理,今年10月份与省儿童康复中心取得联系,将残疾儿童送至康复治疗。

3、认真做好来访接待工作。我院先后接待了省儿童康复中心、市民政局领导的康复治疗服务和节日慰问以及其他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热心市民的来访慰问活动等,累计接待来访人员300多人次,接受捐赠物品折价约4余万元,电视台、报纸等新闻媒体来院采访报道,很好地宣传了社会各界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并有力地促进了我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4、结合工作实际,积极做好服务管理。根据工作实际,我院针对在院老人党员多且组织关系都不在福利院的实际情况,经与局和系统党委、县委组织部联系,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每月开展党组织活动。同时我院加强内部的管理,对护理、后勤、安全等工作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落实责任制,对外来人员和在院人员外出作出明确规定,并落实了门卫,要求每位老人外出签字、请假手续,较好的杜绝了安全隐患的发现,一年来未发现一例安全事故,为福利院建设奠定了扎实基础。

5、丰富生活氛围,积极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我院结合节假日,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免费体检和各项文化娱乐活动,特别在老人节期间,我院专门邀请了文化娱乐队到福利院演出,为老人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平时积极组织老人们开展象棋、健身等活动。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2

【导语】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民政局社会福利工作总结》,供您查阅。

20xx年,××市作为一个有128万多人口的县级市,现有老年人13.66万人、残疾人55310人、五保对象5837人,社会福利事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市民政局把“三院”(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工程来抓,不断完善城乡社会福利体系建设,社会福利事业稳步推进。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突出城乡互动,立足“三院”建设统筹一盘棋

加快城乡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有效举措。20xx年,我市制定了社会福利事业三年发展规划,把“三院”建设列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工程,作为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重头戏,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切入点,作为新农村建设“六大工程”之一的“阳光工程”,作为当前和“十一五”时期建设“和谐××”的重大战略来重点实施,计划在近两年内共投资1.3亿元,统筹建设城乡敬老院、福利院、光荣院,以市福利中心为龙头,以农村敬老院为支架,以公办福利机构为主体,以民办福利服务网点为补充,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其中,投资5000万元,按照国家一级福利机构的建设标准,建设城区福利中心;投资800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敬老院的新建、扩建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31个乡镇(街道)各建成一所省级示范敬老院,新增供养人员5000人。市里专门成立了“三院”建设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挂帅,主管民政的副市长文秘杂烩网具体负责,搞好协调;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蹲点一个乡镇,负责一个项目。目前,市福利中心和第一批16个农村敬老院全面通过质量验收,有2个上报为省级优良工程,10个上报为宜春市优良工程。新落成的市福利中心,占地面积50亩,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可入住老人和婴儿300人。

二、精心设计布局,抓好“三院”建设规划一张图

规划是工程建设的龙头。在“三院”建设进程中,我市始终突了规划的先导作用,把好每一张规划设计图的评审关,力求在规划布局上凸显特色。在发展理念上坚持适度超前,提出“一看齐,二超前”目标(“一看齐”本文来源:文秘11491wenmi.com,就是向国有一级福利机构、示范敬老院看齐;“二超前”,就是建设规模、设计布局超前)。我们对21个参与设计单位进行认真筛选,从中选择了4家有经验、有实力的单位负责设计;并组织设计人员赴上海、武汉、九江等地参观,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选址生态化、布局人性化、格调民俗化”的设计理念。在建设标准上坚持高起点定位,在落实省民政厅“八个一”农村敬老院建设要求的基础上,增建一个沼气池、一所医疗所,达到“十个一”的标准。市政府先后召开了三次设计方案评审会,除聘请民政、建筑、设计、土管、规划等部门的专家参加外,市委书记、市长直接把关,几易其稿,最终才确定首批16个敬老院和市福利中心的设计方案,为我市社会福利事业的高起点建设画好了一张高起点的蓝图。

三、强化投入保障,做活“三院”建设资金一本帐

资金投入是工程建设的基本保证。我市在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的同时,多渠道、全方位筹措建设资金。一方面,政府出台资金配套扶助办法。对按期完工的乡镇(街道)敬老院,由市财政按标准进行配套补助,新建面积每平方米补助120元。20xx年,全市共配套资金近1000万元。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各界资助。通过市、乡两级领导带头捐款、向在外创业的本籍人士倡议等方式,发动社会各界资助“三院”建设。在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内,全市共募集资金700余万元,确保了“三院”建设的有效投入。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3

摘要: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适应老龄化需求的方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在中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之后,老年人特别是城镇老年人的经济供养状况有了较明显的改观,但养老问题的另外一个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却日益突出。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必须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继续深入推进社会化,逐步满足福利服务市场的需求。

关键词:福利事业;模式;要求

一、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模式

1.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由于国家财力有限,因此首要的问题是覆盖面窄、保障范围小。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是社会福利发展的终极目标,在国家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国家担保发展社区服务,填补社会福利机构之不足。因此,要发展社会福利机构最根本的是增强国力,这是一个长期任务。

2.对公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组织、职权义务、收容人员的权利与义务等,除了《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在第六章第43条作了原则性规定外,国家没有制定单行法规规范这方面的社会关系。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是公办社会福利机构发展缓慢的又一个原因。因此,国家应加强公办社会福利机构方面的立法,明确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应设立社会福利机构,收容人员的条件,提供哪些保障、解除收容

3.福利院职工待遇有待改革,提取的办法不合理。目前职工收入结构已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奖金收入已占到收入总数的一半左右,如果按标准工资的一定比例提取福利基金,数额会很小;新老企业因年龄结构比例不同,因此在新企业,因年轻职工多,工资总额偏低,因之提取得少,而在老企业则提取得多,这样实际需要与提取额相差太大;在福利基金提取上,可以采取把职工福利分为共享和变动两部分,共享部分主要用于生活方面的需要,变动部分用于发展需要。共享部分按职工工资总额一定比例提取,变动部分从税后利润中提取。这样,经济效益差的单位可保障职工基本福利,经济效益好的单位可以为职工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福利保障;

二、社会福利机构改革

1.加快国有社会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一是要改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实行院长聘任制、职工合同制。对人、财、物使用管理实行权力下放,裁减冗员,引进人才,全面提高福利事业单位人员素质。二是要调整自身定位。按照入住老人的不同需求,实行分级定位。可考虑市级以照顾起居生活、提供康复护理为主;区级以休闲娱乐、体现家居特点为主,街道级则改造成社区养老机构。三是适当放开对自费寄养人员的收费价格。可实行“一院两制”,对自愿入住的老人实行优质服务,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

2.建立政府支撑、依托社会的资金筹集机制。一是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应增加财政对福利事业的投入比例,发挥财政投入对国有福利机构的主渠道作用。二是大力发行社会福利,筹集更多的福利资金。三是设立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专项基金,征收特种税金,形成一种合理的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资金。四是要宣传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合资、入股、购买和租赁等方式参与现有福利设施的改造和扩建;鼓励现有社会福利机构通过依法转让部分土地使用权等方式筹集资金,投入旧设施的改造与扩建。五是探索政府资助、社团经办、企事业单位入股合办、法人承包等福利事业发展的路子,认真执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使管理运行机制逐步朝政府调控、民办公助、法人管理的方向发展。

3.抓好从业人员上岗资格培训,走服务队伍专业化之路。首先要从抓职业道德入手,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其次是加强专业技能和文化知识培训,以高质量的服务和规范化的管理求得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4.转变职能,培育中介组织,实行“政事分离”。政府行政管理部门要把主要职责转向政策引导、宏观调控、服务协调、检查监督和先进示范等方面,逐步把一些具体事务性工作从政府管理行为中分离出去,让中介组织承担,如有关培训、咨询、项目运作等涉及行业性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三、福利院发展要求

1.把福利院当作一个行政村来支持和投入。 单靠民政部门“单打独斗”, 福利院建设很难谋得大发展。各县市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充分考虑到五保老人进入福利院后不能独立享受国家惠农政策,在项目安排上,把福利院当作建设的示范点来对待,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从而形成了齐抓共管、共建共享的新格局。

2.把福利院当作一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科学管理。

福利院虽然是社会公益服务性单位,但事实证明,简单的单向的公益服务,院民往往并不十分满意,甚至根本不领情。如何创新管理、让孤寡老人快快乐乐安度晚年?民政部门总结经验教训,他们把福利院当作一级自治组织,充分突出院民的主人翁地位。福利院院长由院民参与公开选举产生。办好福利院,关键在院长。各县市和乡镇破除传统的考核任免办法,严格按照 “公开竞争,择优选定”的原则,用公开竞选的办法选好福利院当家人。院长一年一竞聘,合同一年一签定,考核一年一兑现。服务人员的工资由院民参与考核确定。全市福利院全面推行“以钱养事、购买服务”新机制。院内大事由院民大会民主集体决策。

3.把孤寡老人当作亲人一样提供热情周到服务。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4

关键词:职工福利费;余额处理;解读

一、税务规定

一是2008年以前执行的福利费标准:《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7号)第六条第三款:“纳税人的职工福利费,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

二是2008年以后执行的福利费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12号)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三是福利费余额新旧衔接:国税函[2008]264号《关于做好2007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工作的补充通知》第三条关于职工福利费税前扣除问题规定:2007年度的企业职工福利费,仍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计算扣除,未实际使用的部分,应累计计入职工福利费余额。2008年及以后年度发生的职工福利费,应先冲减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不足部分按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扣除。企业以前年度累计计提但尚未实际使用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已在税前扣除,属于职工权益,如果改变用途的,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额。

二、会计规定

一是根据《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等相关文件规定,对于应付福利费余额处理一般有以下几种处理途径:

第一种,2007年企业不再按照工资总额14%计提职工福利费,2007年已经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应当予以冲回。

第二种,截至2006年12月31日的应付福利费账面余额:(一)余额为赤字的,转入2007年年初未分配利润,由此造成年初未分配利润出现负数的,依次以任意公积金和法定公积金弥补,仍不足弥补的,以2007年及以后年度实现的净利润弥补。(二)余额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

二是根据财政部下发的《关于企业新旧财务制度衔接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8]34号,企业将不再执行《关于实施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有关问题的通知》(财企[2007]48号)如下规定:“截至2006年12月31日,应付福利费账面为结余的,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修订后的《企业财务通则》执行”。而按照[2008]34号新规定:《企业财务通则》施行以前提取的应付福利费有结余的,符合规定的企业缴费应当先从应付福利费中列支。也就是说:先用补充养老保险冲抵以前结余的应付福利费,不再继续按照原有规定使用,待结余使用完毕后,再按照《企业财务通则》执行。

三是对于上市公司以前年度的应付福利费余额在首次执行日的会计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38 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有关规定,首次执行日企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应当全部转入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首次执行日后第一个会计期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规定,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职工福利计划确认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该项金额与原转入的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之间的差额调整管理费用。

三、财税差异协调

会计与税法对同一涉税事项规定有差异时,企业在企业所得税汇算中的原则。根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国务院令第137号)第九条:“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其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同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有抵触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纳税。” 和《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二十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抵触的,依照国务院或者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有关税收的规定计算应纳税款、代扣代缴和代收代缴税款。”规定可知:税法与会计法规有差异时有如下三个处理原则:

第一,税法和会计都有规定的,在纳税问题上会计服从税法,但是不必改变会计记录。即常说的“调表不调账”原则。

第二,只要会计处理同税务规定不一致,就必须调整。

第三,如果税务没有规定,而会计有规定的,会计规定构成税法的组成部分。四、实务处理

实务中,有些企业在2008年以前是按照工资总额提取14%福利费,但是年终汇算清缴时将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做了纳税调增。有企业认为,2008年1月1日应付福利费余额中属于以前提取但是又做了调增处理的这部分,不应包括在上述文件规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

但笔者认为:国税函[2008]264号解决的是按照税法核算形成余额的问题,而对于实际工作中,有些企业在2008年以前是按照工资总额提取14%福利费,但是年终汇算清缴时将超过计税工资的部分做了纳税调增。有企业认为,2008年1月1日应付福利费余额中属于以前提取但是又做了调增处理的这部分,不应包括在上述文件规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等问题,应当按照国税函[2008]264号的规定,转化为税务核算处理,对于“应付福利费”余额中属于以前提取但是又做了调增处理的部分,不能简单地认为这部分不应包括在上述文件规定的“职工福利费余额”中,而是应当根据最后计算出来的税法上的结余来处理,而不论会计上是如何计提的。换句话说,在2008年以前,实际会计处理上是按照工资总额计提的,汇算清缴的时候做了纳税调增,那么税务上就没有欠账了,税务上允许税前扣除的多少就需要与实际支出的相比。如果是允许扣除的多于实际支出的,则形成了结余,这个结余不是会计核算账户中“应付福利费”账户里的金额,而是作为2008年以后税务上职工福利费支出首先使用的金额。

五、案例解析

兴达公司是2005年新成立的企业。企业实行计税工资的税前扣除方式。相关数据如下:

2005年计税工资500万元,会计上实际计提福利费80万元,纳税调增金额为10万元(80-500×14%);而实际使用了30万元;

2006年计税工资600万元,会计上实际计提福利费100万元,纳税调增金额为16(100-600×14%)万元;实际使用50万元;

2007年计税工资为800万元,新准则要求不再计提职工福利费,全年实际使用福利费80万元。税法上税前可扣除的金额=800×14%=112(万元)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5

关键词:福利院 网站模式 信息平台

中图分类号:D6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3)02-0219-02

网络平台是信息流通的重要途径,因此在网络平台上福利信息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方法,但是目前福利院信息与现代网络平台相结合的研究方向上还是空白。据调查,目前佛山市只有南海福利中心具备完善的网站对外交流,而其他的数十家福利院由于技术与资金限制并不具有相关的信息平台,导致了与外界交流不便。我们所要研究的就是为这些机构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让社会的关注更多地流向有需要的地方,让求助信息有效地流向社会,促进福利院的发展与挖掘社会的潜在慈善力量,寻找慈善事业发展的新模式。

1 网站的组成

网站式管理福利院的核心是构建一个完善的福利院信息网站。目前国内福利院多数没有自主的官方网站,社会各界的财物捐赠渠道有限,福利院与外界的沟通方式单一。福利院信息网站通过构建信息模块,爱心捐助模块,交流讨论模块三个功能模块,为佛山各地福利院与外界建立一个有效的沟通桥梁。

1.1 信息模块

即网站负责管理佛山各地福利院信息与数据的主模块。信息模块分为动态信息与基本信息两个类别。基本信息按照佛山市南海区,顺德区,禅城区,高明区和三水区五个行政区域划分,介绍每个区内福利机构的基本情况与联系方式;动态信息则介绍近期佛山市内福利院的新闻动态与各项所需,包括福利院举办的各项活动动态,志愿者招募信息,活动与日常生活的物资需求情况,同时提供高校与社会团体的志愿服务申请。

1.2 爱心捐助模块

爱心捐赠模块主要展示社会各界人士对佛山市福利院的各项捐赠情况,包括物资与现金。通过即时的跟进与反馈捐赠物资与现金的使用情况,使社会对福利院进行有效的监督,维护捐赠的透明度,树立公众的慈善信心。此外,模块内还提供社会志愿与爱心模范人物的表彰与介绍,宣扬社会的正能量。

1.3 交流讨论模块

即网站访客与管理人员的沟通渠道,也是所有公众之间互相交流的互动平台。模块同时提供访客到社会各慈善相关网站的地址链接以及福利院信息网站的相关QQ群,微博,博客等信息,利用现代化的社交平台使公众可以更好的进行交流与接受信息,增强网站的互动性。

1.4 网站的结构设计

在网站的结构设计上,以中国孤儿网与广东敬老院网为样本进行分析,两者皆涵盖区域内各大城市福利院信息与动态,但是在网站的页面板块设计中过于偏向信息的完整,而忽略主页面的精简与信息的侧重。福利院网站采用“抓大放小”的管理方式。摒弃传统福利院网站内容繁多和整体结构不合理的现象,精简主界面的内容与信息资源,同时在网站色彩与图片的选调上达到和谐与自然,提高网站的吸引力[1]。

2 网站的作用

媒体联手NGO是2004年环保NCO对公共政策发挥影响的一个主要因素。在环保NCO对公共政策产生影响的几大事件中,媒体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并在早期深入介入事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当今社会,最快速有效的媒体无疑是网络。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慈善组织,特别是非政府慈善组织与网络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因此,网站在慈善组织中的地位也日益升高。

2.1 佛山市福利院现状分析

当前佛山市福利院中,大体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由政府开办的福利性社会福利院;一是私人开办,由民政部分统一管理的私营福利机构[3]。经过调查显示,大部分福利院由于设备陈旧,人才匮乏以及资金短缺等原因没有达到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于2010年的《老年养护院建设标准》与《儿童福利院建设标准》的要求,在获取社会各界的关注的方面上,通过现代化的网络宣传是近些年兴起的有效途径也是顺应时展的变革需要。目前佛山市只有部分大型福利院机构拥有自己的信息平台(例如:福利院官网),如佛山市南海区福利中心,而大多数小型福利院以及民营机构如街道办敬老院,村镇孤儿院等慈善机构由于资金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难以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平台。

以上状况直接导致了福利机构得不到应有的社会关注,很多社会团体和组织由于无法获得福利院的最新动态从而难以给予适时的帮助。因此,搭建一个福利信息平台是十分必要的。

2.2 非正规福利院网站的弊端

即一些非官方的慈善网站。由于相关审查制度的不完善,网上存在各式各样的非正规福利网站。非正规福利网站在信息审核上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在信息更新上有严重的停滞现象,汇聚大量的广告信息甚至虚假信息,例如在印尼海啸中,网络上出现的以中华慈善会为名义的虚假网站对公众进行的欺骗行为[4]。不仅如此,民间慈善网站没有深入到社会慈善机构中,同时网站组织文化的不明确,资金运作的低效率,管理制度额不完善等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网站的运作与生存,加上网站在管理和设计上存在的种种纰漏,难以给网民与福利院实质上的帮助。

2.3 福利院网站的创新与作用

本福利院信息网站汇总了佛山市五大区福利院的信息与动态,提供给外界一个慈善奉献与交流互动的平台。对佛山市全部福利院进行网站式的管理有利于慈善资源的优化与调配,让每个福利院都可以得到社会的关注与捐赠。公众可以通过网站了解到福利院的最新活动与各项所需,将资源捐赠到最需要的地方,同时通过网站对福利院的跟进,对捐赠物品的具体流向进行报道,有效的对福利院进行监督,避免福利院公款私用等腐败现象的发生[5]。除此之外,福利信息网站还提供志愿者招募,志愿者培训,以及社工招募等信息,高校团体与社会团体可以通过管理网站上申请参与到福利院举办的各项活动。网站提供的QQ群,微博等志愿者互动平台可以进一步增强公众之间的交流。

总体上,网站式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整合慈善资源,降低行政成本,提高福利院的工作效率与服务水平,一方面促使网站成为一个开放,自由,与现实紧密结合的平台,另一方面吸引人们积极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推动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3 网站的运行机制

所谓“创业难,守业更难”,对于一个慈善性质的网站来说,网站的后期运行比建立难得多。本网站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管理。

3.1 福利院网站自身的运行与维护

福利院网站定期与高校团体,社会团体,以及佛山市各福利院的合作交流,对合作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各福利院定期将所需的财物或发生的新闻动态告知给网站管理人员,网站工作人员通过及时地对福利院信息进行更新与,保持网站与福利院的信息一致性。在网站维护方面,网站工作人员根据留言板块上收集的建议与反馈定期地对福利院网站进行系统维护和漏洞修复,保证福利院网站信息的时效性与真实性。

3.2 福利院网站与高校/社会慈善团体的交互

高校团体与社会团体通过福利院网站获悉福利院相关活动动态与志愿者招募信息,可以通过网站进行志愿者活动申请,参与到福利院的志愿活动之中,同时和各高校志愿者机构进行紧密的联系,可以更好地在校园中普及志愿文化与志愿工作。公众可以通过网站获悉福利院的最新需求与动态,与管理网站取得联系后快捷、定向地对相关福利院进行物资以及资金上的捐赠,目前高校志愿团体主要以校区青年志愿者协会对合作福利院进行定向的服务,而社会团体则以企业为单位或者义工联等组织进行活动,通过打造高校/社会团体—管理网站—福利院的志愿互动模式,可以对志愿者团体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福利院进行密切的联系,为慈善事业探索出新的发展模式。

3.3 福利院网站与其他网媒、纸媒之间的结合

同时,福利院网站与其它网络媒体,纸媒以及电视保持紧密的合作,通过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的宣传与推广,让慈善事业得到更好的发展。通过QQ、博客、微博等现代社交平台,福利信息网站让众多热心公众联系在一起,同时重点对QQ群主与微博博主的管理与培训,让公众之间的沟通可以更有效的进行。福利信息网站通过与媒体的合作,以及QQ群和微博等新兴媒介的相互支持,相互联系与相互结合,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管理团队,认同网站慈善事业的理念,发展与管理模式。在河南省兰考县袁厉害事件后,公众对社会孤儿抛弃现象愈发关注,管理网站与现代媒介的紧密合作有助于建立责任性强,透明度高的志愿模式,在媒体的介入下真正的做到阳光,有效,切实的运作。

综上,与其他网络平台一样,本福利网站在起步阶段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推广”——如何让网站被更多人知道,并且在社会中树立起本网站的良好形象,获得大家的信任是首先遇到的问题。由于这是一个免费性质的网站,所以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和技术支持,只能靠一些志愿者或者义工的业余的不全面的知识来维持运行,在如今日新月异却又环境复杂的互联网中显然是不能长久地走下去的。因为没有更新,一些网站做完后,就慢慢消失了,“政府是投入者,建设公益网站是不能收费的,而网站运作需要像企业一样,没有利益就无法生存”[6]。所以网站的成熟还得依靠政府或其他组织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郭庆生.《我国乒乓球网站运作模式研究》.《体育文化导刊》,2012年第6期.

[2]李凡.《中国基层民主发展报告》.中国知识出版社2005年版.

[3]马威,高媛.《目前我国小城镇社会福利院存在问题及对策》,《乡镇经济》,2005年第11期.

[4]程刚.《网站假冒中华慈善总会诈骗印度洋海啸捐款》.《中国青年报》,2005年1月5日.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6

同志们,当前全县形势很好,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县委、县政府相信,只要全县上下振奋精神,团结一心,加压奋进,扎实苦干,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一定会取得明显成效,我们的既定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10月工程开会发言稿,供大家参考学习。

10月工程开会发言稿1同志们:

月日,我和市民政局张局长一起参加了孝感市在安陆召开的农村五保“x工程”现场会,参观学习了外地的先进经验。为迎接省“x工程”检查验收,学习借鉴外地经验,我们组织召开了这次会议,其主要目的是总结前段实施“x工程”的经验,分析问题,研究措施,进一步加快我市“x工程”的建设进程。刚才,我们又参观了刘家隔镇两所福利院现场,学习了刘家隔人民政府先进经验介绍,听取了各乡镇场分管领导的表态性发言。应该说,我市“x工程”建设和发展成绩是喜人的。下面,根据省市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想强调以下几点:

一、总结成绩,正视问题,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我市自去年实施“x工程”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上级统一部署,全力实施“x工程”。通过努力,我市农村福利院集中供养率不断上升,老人生活不断改善,供养能力不断增强,服务质量不断优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全市共改扩建农村福利院34所,集中供养五保老人2117人,集中供养率达70%。先后出现了刘家隔、马鞍、新河、田二河、垌冢、沉湖、湾潭、里潭、杨林、西江、麻河、马口、南河、脉旺、分水、回龙、仙女山办事处、三星垸农场等集中供养人数相对较多,生活环境舒适优雅、内部管理规范有序、整体建筑各具特色的农村福利院,其中三星垸农场、刘家隔、垌冢、马鞍、回龙等地的纯五保集中供养达80%以上,达到了省20x年预期目标,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这些乡镇并不是财力比别的地方雄厚,也不是市民政局对他们的扶持格外偏心,而是他们做到了“四有”:

一是领导有力。应该说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x工程”,并下发了会议纪要,市里成立了专门的“x工程”领导小组,专门负责该项工作的落实。马鞍、刘家隔、垌冢、田二河、马口、新河、南河等乡镇领导积极响应市委、市政会号召,敢为人先,把“x工程”作为一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际行动来抓,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切实维护五保老人合法权益。西江、杨林、湾潭、麻河、里潭、回龙等乡镇领导则后来居上,认真借鉴前者经验,认真推进“x工程”,领导的重视为“x工程”在汉川全面展开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是措施有效。首先是搞好调查摸底。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这些乡镇组织专班对当地的集中供养对象和五保资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清了自己可供利用的闲置资源情况和五保对象底数。其次是制定工作方案。未雨绸缪,这些乡镇在充分考虑到资源与人员的优化配置基础上,按照以改扩建为主,新建为辅的总体思路,遵循因陋就简,量力而为的原则,根据所需床位,资金等实际情况制定了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第三抓紧时间落实。我市去年在马鞍、刘家隔、新河等地试点成功后,其他乡镇借鉴这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克服困难,狠抓落实。尤其是西江、杨林、麻河、里潭等地不等不靠,边建设边筹资,为福利院早日建成煞费苦心,形成了后来居上的良好势头。

三是筹资有方。这些乡镇采取政府拨一点、部门帮一点、乡镇筹一点、社会捐一点的办法,多途径多渠道融资,为“x工程”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四是管理有序。这些乡镇在实施“x工程”的过程中,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不断增加入住人数、强化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刘家隔、马鞍、新河、马口、垌冢等地已形成了各有特点的管理模式,为吸引院民入住,增加入住率,积累了很好的经验。

总之一年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市“x工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氛围。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实现全省今年集中供养率达80%的目标,我市任务还相当艰巨,形成不容乐观。一是总体进度不够快,工作开展不平衡;二是供养经费少数地方还未真正落实到位,改扩建资金筹措渠道窄;三是少数已竣工的福利院由于管理跟不上,导致福利院入住率位低,床位空闲多,形成资源严重浪费。这些问题解决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全年工作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整个“x工程”的成败。因此,各乡镇要进一步提高对实施“x工程”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针对问题,有的放矢,克难奋进,切实把这项“民心工程”抓好抓落实。

10月工程开会发言稿2根据省政府要求,今年全市五保对象供养率要达到80%。为此,省民政厅组织专班将在11月初对全省的“x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拉网式检查,逢院必到。主要是查看福利院床位数量和院民入住情况。现在离11月只有几天时间,为确保按期完成任务,迎接检查,各乡镇场一定要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加快工作进度,以最扎实的工作迎接省里的检查。

(一)因地制宜,加快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扩大福利院规模,及时组织五保对象入住是推进“x工程”建设的基础和关键。目前,我市已建成农村福利院34所,通过近期督办,又有3个乡镇选择到合适地点,动工兴建福利院,另有三个乡镇已作好规划,准备动工,应该说总的势头是好的。在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扩大规模和适度建设的关系。要在充分挖掘现有福利院供养潜力,尽可能减少办公用房,尽量提高住房和床位利用率的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和因陋就简的原则,以旧房改造,配套设施改建为主,以整洁、适用为基础要求,以方便老人生活为目的,因地制宜适度建设,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忌贪大求洋,搞“面子工程”、“政绩工程”,造成福利院债台高筑,留下隐患;二是要处理好加快进度和确保质量的关系。各乡镇要尽可能赶在省“x工程”检查组来之前完工,并声带组织院民入住。因为这次检查直接与省政府每年5000万元的“x工程”建设补助款挂钩,而检查的重点则是院内床位数及入院人数。床位多、入住人数多,上级配套的补助经费就多,争取到上级的补助经费多,我市福利院才有更强的资金实力作后盾,进一步发展壮大,我们的五保老人今后的生活才更有保障。因此,各乡镇这段时间一定要把增加福利院床位数,提高福利院院民入住率做为当前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想尽一切办法,拿出一切措施,按照市民政局的要求将床位数和人数落实到位,以切实达到“x工程”建设的目的,使之真正成为一项“福民工程”。三是要处理好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的关系。任何事情都要辩证地看,我要求搞高入住率,并不是要求大家强行将五保老人赶入福利院。在组织五保老人入住的过程中还要从五保老人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尊重本人的意愿。许多乡镇反映有的五保老人不愿入住福利院,我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些老人由于其亲友关系密切,生活确有保障而不愿入住;有些老人是因为现在身体还硬朗,可以自收自支,平时生活散漫惯了,怕到福利院受约束而不愿入住;更多的老人则是担心福利院办不长久,现在尽管生活困难,但亲戚及村里还有人照顾,到了福利院后,生活失去依托,一旦福利院垮台,他们将无处可去,因此不愿入住福利院。由此可见,只要福利院办得好,工作做到位,绝大多数五保对象还是愿意入住的。我们组织老人入院时,一定要针对不同老人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这方面我觉得刘家隔镇和马鞍乡两个地方的做法值得推广。两个地方的五保对象之所以争先恐后的入住,主要一是宣传到位。老人入院后,吃穿住医葬全有保障,其政府承诺,就是政府不发工资,福利院院民生活也绝对有保障,消除了老人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实行人性化管理。五保老人多年独居,性格孤癖,疑心重,心眼小。针对这些特点,两地选择了有能力、责任心强、富有爱心的优秀同志担任院长,他们凭借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和爱心,能与院民交心谈心,打成一片。同时,实行人性化管理,组织老人互帮互助,切实为老人解决实际问题,让其感受到福利院这个大集体的温暖。是人都有好胜心,尤其是老年人,两地就是根据他们的这个特点,充分发挥老人的个人特长,适时给予鼓励、支持,让其在院民中树立自己的地位,以此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视院如家,对院里的事务有一种责任感和荣誉心,自然而然,福利院对老人就产生了凝聚力。我之所以强调这些,是希望在座的各位“x工程”的实践者也能和两个乡镇福利院院长一样,对五保老人实际人性化管理,对确实不愿入院的老人,我们要尊重其意愿,允许其分散供养;而对只是思想上有顾虑的老人,我们一是要想办法做好其思想工作,消除其后顾之忧,组织其入院居住。

(二)筹措资金,加大投入。“x工程”建设资金存在缺口,这是我们大家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前期投入中,资金筹措的主要是依靠乡镇场人民政府。乡镇场人民政府资金投入方式是无偿划拨闲置资产,并在建设经费、帮工投劳方面给予支持;其次是民政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安排的一部分配套资金。但仅这两项投入是极为有限的,我们要拓展思想,拓宽渠道,充分利用一切有利因素,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这一点我认为湾潭乡的方法值得借鉴。湾潭乡通过孝感市慈善总会搭桥,由宇济房地产开发公司总经理余汉江主动捐资90万元,兴建了一所福利院,社会反响很好。各地可能组织专人专班,充分利用社会爱心,到本地在外企业家、相关部门进行募捐,并采取冠名、树立功德碑等方式,给予褒扬,树立其良好公众形象,增加“x工程”的社会吸引力和关注度。

(三)落实政策,强化保障。落实农村五保供养政策,保障五保对象基本生活是实施“x工程”的主要目的。我们一是要认真落实五保供养经费,从中央转移支付资金中列支的政策。从去年起,我市五保供养经费已实现单列。今年头三个季度,根据各乡镇场上报花名册,市财政已按分散供养每季200元,集中供养每季300元的标准下拨到乡镇财政所。各乡镇要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按照将经费发放到位,严禁以任何方式苛扣五保老人的生活费,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对新增的集中供养人员,各乡镇要迅速上报到市民政局,再由市民政局报市财政局,以便适时调整供养经费。这次检查结束后,市政府将组织市财政、市审计、市民政到各乡镇场对五保供养经费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请各地完备好手续,迎接审计;二是要认真落实好“x工程”配套政策。各乡镇要严格按政策要求为福利院按人均0.5亩耕地或1亩山林的标准,调剂划拨必要的生产经营用地,支持乡镇福利院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以弥补供养经费不足。最起码要让福利院的蔬菜达到自给。这点马鞍乡做得比较好,他们将原惠湾中学的一片桃林、一片松柏林及院内的所有装置的耕全部无偿划拨给福利院,今年光桃林一项就收入3000元,春夏秋冬四季蔬菜基本达到自给,这点也值得推广。各部门要对改扩建、新建的福利院要减免各种配套费用;对福利院直接从事的生产经营项目,要按国家有关政策减免各种税费;对五保对象就医就学要减免有关费用,对五保享受农村全作医疗、大病救助要给予优先照顾。

(四)规范管理,完善机制。建立“x工程”的长效发展机制,必须切实加强管理,提高办院质量,发展院办经济,增强“造血功能”,这是福利院健康发展的长远之计。要实行规范管理,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通过公开招聘,分平竞聘,把热爱福利事业,乐于无私奉献,善于经营管理,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到福利院管理人员之中来,选好配强福利院院长及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宗旨观念,强化服务意识,健全管理制度,规范服务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力争做到院民起居上有人护理,膳食上合理搭配,医疗上防治有方,娱乐上健康有益,服务上热情周到。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实行定期公布,民主理财,民主监督,积极推行院务公开。要加强院容院貌建设,配备必要的生活设施,营造良好的供养环境,切实提高福利院供养水平,让五保对象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要积极发展院办经济,以院养院,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建设生产基地,并采取自营、承包经营等多种形式,开发利用生产基地,通过开展生产经营,力争蔬菜、鱼肉蛋自给,弥补经费不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也让那些有一定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的院民发挥作用,创造财富,真正做到“老有所为”。

10月工程开会发言稿3“x工程”实施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责任大,任务重,事关五保对象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各乡镇办事处要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实施农村五保“x工程”摆到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把“x工程”纳入政府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到岗,任务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市政府将把“x工程”作为考核乡镇政府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对于工作不到位,责任不落实的地方,将予以通报批评。市直相关部门也要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民政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管理监督的责任,积极主动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当好参谋;计划部门要把“x工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部门要确保五保供养转移支付经费落实到位,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x工程”建设;卫生部门要积极支持乡镇福利院设立医务室或医疗点,优先把五保对象纳入农村合作医疗范围;教育部门要为上学的五保对象免除学杂费;建设、土地、工商、税务等有关部门,要配合民政部门把实施“x工程”中应享受的建设生产用地划拨、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落到实处;工会、共青团、妇联、老龄委等部门也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配合做好“x工程”工作,努力形成政府总揽、民政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同志们,实施农村五保“x工程”是一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战略举措,得民心,顺民意。希望全市各乡镇党委、政府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省、市有关指示精神,克难求进,扎实工作,努力实现全市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目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省“x工程”检查验收,为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快我市小康社会建设步伐作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10月工程开会发言稿4同志们:

今天这次全县招商引资调度会,主要是认真总结今年以来的招商引资情况,分析形势,找出差距,研究对策,落实责任,动员全县上下奋战四季度,坚定不移地完成和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任务目标。刚才,8个乡镇和开发区的负责同志分别汇报了前段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下一步工作打算。下面,我根据县委、县政府研究的意见,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正确分析当前形势,增强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的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各部门按照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这一主题,狠抓招商引资这个关键,努力克服非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全县招商引资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1-9月份,全县共新引进各类项目123个,其中工业项目63个,房地产项目7个,商业项目18个,其它35个,合同引进资金49.78亿元,实际到位资金5.76亿元,占全年招商引资计划的32%;续建扩建项目53个,其中工业项目37个,共计划追加投资13.1亿元,实际到位资金7.24亿元,占全年招商引资计划的40.2%;1-9月份全县新引进项目及扩建项目共到位资金13.5亿元,占全年招商引资计划的72.2%。

总结1-9月份的招商引资工作,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重点工程进展较快,一批大项目相继开工。

大鲁阁项目投资总额2800万美元,主要从事高档化纤织物面料的织染及后整理加工等业务,该项目一期规划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计划年底正式投产运营。济阳热电厂,一期工程投资1.5亿,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11月底可供热试运行。青岛广源发集团100万吨沥青项目,总投资1.5亿元,年销售收入可达15亿元,一期10万吨正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近期可正式启动。今年7月17日,大鲁阁、钛白粉、新得康胶囊、金马运输车等10个项目同时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县的招商引资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尤为可喜的是,山东三箭集团计划总投资24亿元进行的澄波湖公园暨周边开发项目建设,已于9月25日正式签订协议,一期工程近期即可破土动工,这将是拉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标志性工程。全县上下关注的国道220线拓宽、黄河大桥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可望近期开工建设。管道天然气、国美纺织、盛元纺织、三聚氢氨、旺旺集团、万斯达、达利食品、含章造纸、元首针织等新建、续建和扩建项目进展都较为顺利。这些项目的建成和投产,必将有力地拉动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2、招商引资领域不断扩大,外商投资趋于多元化。

今年以来,我县进一步拓展招商引资领域,加大了对能源、交通、环保、教育、房地产等城建基础设施领域的招商,成效显著。济阳黄河大桥的立项招标、污水处理厂、热电厂、管道天然气、澄波湖公园综合开发、御景园、富豪新村、华凯苑、齐鲁置业等项目的相继开工建设,使我县的城市面貌和承载能力大大增强,硬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逐步打破了基础设施不配套的瓶颈,步入了以商招商、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目前,外来客商投资已涉及工业、环保、交通、能源、通讯、房地产、教育、旅游、商业等行业,外商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一方面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干部群众直接体会到了招商引资带来的好处,感受到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这必将进一步激发干部群众参与招商引资和创业的热情,有力地促进我县各项事业的更快发展。

3、外来客商投资信心普遍增强,追加投资活跃。

今年1-9月份,全县实际到位资金13.5亿元,其中续建项目追加投资7.24亿元,占全部实际到位资金的55.7%。这表明外来客商的投资信心较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硬件建设得到加强。通过加大城市基础设施的投入,大大改善了硬件环境,城市功能更加齐全、完备。济北开发区内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并且经营机制灵活,经营成本相对较低,提高了获利水平,增强了对客商的吸引力,特别是随着济北开发区的升格,这种势头将更趋明显。二是我县软环境建设成效显著。亲商、爱商的社会氛围已初步形成,侵商、扰商事件已基本杜绝,各级各部门的服务水平、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特别是行政审批中心和发展环境投诉中心的成立,使我县软环境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进一步增强了外来客商的投资信心;三是随着济南城市发展新规划的公布与实施,特别是“北跨”战略的提出,提高了济阳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极大地增强了投资商对发展预期的信心。

一分为二地分析判断形势,对今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应该给予肯定。但对存在的问题和差距也同样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从统计数字和平时掌握的情况看,今年以来,无论是招商的数量还是招商的规模,无论是从点上还是从面上看都不理想。县委、县政府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应该说,这次会议不是一次总结成绩的会议,而是一次找问题、找差距定措施、促发展的会议。那么,我们的差距到底在哪里呢?我认为重点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思想认识上有差距。其表现形式:一是“与已无关”型。有的单位和部门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树的不牢,认为自己不是经济部门,业务工作是硬任务,招商引资是软指标,发展经济与已无关;二是“畏难发愁”型。有的单位的主要领导对招商引资存有畏难发愁情绪,对外无关系、对上无门路,招商引资无从下手,束手无策,怨天忧人,消极等待;三是“被动应付”型。对安排的招商引资任务,被动应付,推一推,动一动,拨一拨,转一转,慢慢腾腾,皮皮沓沓,满足于小打小闹,工作标准低,认为有个项目撑着就可以,没有大目标,总爱与差的单位比,结果越比越满足,越比越懈劲,越比越停滞不前。四是“夜郎自大”型。对已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盲目乐观,总认为本地、本部门招商引资已经不错了,已经走到了前头,没有招大商、大招商的气魄和胆识。

第二、工作开展上有差距。从周边来看,无论是与前段我们参观的邹平、茌平、高唐相比,还是与近期参观的德州的一些县市相比,我们都有很大的差距。人家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又有普天盖地的小项目,可谓是比着干,争着上。德州在全省是欠发达地区,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无论是他们的开发区建设、招商引资、民营经济,还是小城镇建设,到处热火朝天,热气腾腾。从全市对我县的任务来看,我们也仅仅是完成了任务,与市内的几个县区比,我们无论是项目数量、规模、效益都有很大的距离。从县内来看,县直与县直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县直与乡镇之间也都有差距。有的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全年任务,有的还是一无所有,无任何实绩。今天我们通报的招商引资无实绩的县直部门有19个。这里还不包括有些部门和单位瞒报、虚报和重报现象,扣去这些水份,实际效果可能还要差。

第三、招商能力上有差距。目前,多数单位在招商引资的路子上存在思路窄、招数少、不得法的现象。有的属于对县情吃不透,没有充分的依靠和挖掘我县存在的自身优势,充分利用我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土地宽满等优势实行项目招商;有的属于对我县优惠政策吃不透,掌握不了项目洽谈技巧,招商引资的“本领”需要进一步增强;有的则属于坐门等客,而不能主动出击,致使招商引资工作迟迟没有明显进展。

经济发展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大家应该清醒的看到,省委工作会议之后,全省各地加快发展浪潮汹涌激荡,各县市都在对比、在反思、在谋划、在行动,竞争愈演愈烈。对我们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前有标兵、后有追兵,我们必须找准坐标、定出目标,要有一日无功、三日不安的责任感,要有只争朝夕,奋力赶超的紧迫感,要有居安思危、如履薄冰的危机感。

10月工程开会发言稿5从现在到年底,还有两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从目前情况看,我们招商引资的成果不容乐观,离完成全年的任务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形势非常严峻。因此,我们一定要针对当前我县招商引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振奋精神,大干四季度,再掀招商引资新高潮。

1、认识要再提高。

实施开放引进战略,我们已经喊了很多年,招商引资对于加快我县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点大家也有了比较一致的认识。从我县的情况看,支撑我县财政的主要是我们近几年引进的企业。可以这样说,没有招商引资,我们现在连吃饭都很难保证。从我们前一阶段参观的邹平、茌平、高唐和近期参观德州的几个县市来看,哪里的招商引资搞的好,哪里的经济发展就快,哪里的知名度也就高,这是说必要性。再说可能性:我们面对着双重的产业转移;我们具有独特的优势条件。近几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大力招商引资,各地都有各地的“招数”,这就使得各地优惠政策和优质服务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在这方面我们已没有优势可言,如果我们不再提高认识,抢抓机遇,就必然在这一段经济发展竞争中站不稳脚,争不得主动,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就会越拉越大,就会被人家远远地抛在后面。因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和压力感,把这项工作摆到突出位置,作为全局工作重中之重,下大气力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2、任务要再明确。

今年,市委、市政府分配给我县的招商引资任务是18亿元。年初,我们已将这一任务指标分解到各镇各部门,并与各单位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在这里我再强调一点,对于责任书上所分配到各单位的任务,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去完成,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责任状就是军令状)。要叫响“一把手工程”这一口号(德州叫天字号工程),各单位的“一把手”是招商引资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负总责,希望各单位对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总结前一阶段招商引资工作中的得失,落实好每一位领导和干部职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责任,做到从领导到一般人员人人肩上有指标。在明确任务的同时,还有个招商引资的重点问题。在三次产业中,要以引进工业项目为主,在工业项目中要以引进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能源消耗型项目为主;在经济成分上要以引进外资、民营企业为主;在地域上要以引进省外,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项目为主。

3、力度要再加大。

从现在到年底的这一段时间内,全县要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工作特别是招商引资工作。县级领导要充分利用年前这一有利时机,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几次大型的招商活动,并确保活动取得实效。要建立专门的招商引资队伍,这支队伍要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宏观政策和专项政策有较详细的了解,对我县的各项经济政策精通明白,对国际国内经济运行的惯例、规则、法规、运作方式要清楚,还要加强对项目论证、谈判技巧,立项程序的学习,使自己成为懂政策、会谈判、头脑灵活的招商引资行家里手。当前,各乡镇各部门的工作已接近收尾阶段,要收好这个尾,关键要抓好招商引资和引进外资。因此,各单位一把手要上第一线,要把业务工作交给副职主持,亲自带领精兵强将,出去跑、盯、靠,不达目的绝不收兵。

4、方法要再改进。

近几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我们也探索出了一些成之有效的路子。但面对新的形势,我们要在招商引资方式和策略上有所改进,学习和利用多种招商形式,实行全方位招商。要善于广泛收集和捕捉各地大企业、大财团的信息,变坐门等客为主动出击,实行登门招商;通过发函、登门拜访、聘请招商顾问、召开招商新闻会等方式,借助他人委托招商;利用一些贸易洽谈会、招商会、博览会、交易会等形式,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财团的联系,组织好专题招商;抓好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兑现好各项优惠政策,促使外来企业尽快发展壮大,用他们的现身说法,吸引外来客商,实现以商招商等。从近几年我县及外地招商引资实绩看,各地外商区域扎堆和行业扎堆现象比较突出,例如我县的台资企业、房地产企业等,我们要瞄准一些重点区域和重点行业,实现重点突破。近期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台资项目和江浙沪闽等地区的民营项目上(济南的腾笼换业项目也可有选择的争取),尤其要努力把我们的台湾工业园做大做强(获取信息要准,出去要快,人员要精,洽谈时要知己知彼,比较灵活。谈成后要抓好项目跟进)。

5、考核要再严明。

在对招商引资的考核中,有的单位存在有虚报现象,以致于影响了考核结果的准确性。今年不论是哪些项目的考核,一定要严格制定考核标准,从严把握考核尺度,真正通过考核,公平地体现各单位工作成绩的优劣,调动方方面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要对引进项目实行申报制度,及时将引进的项目报告给考核部门备案。县委督查室、县招商局要建立项目档案,一个项目一套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掌握引进项目的进展情况。要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调度,坚持跟踪服务,在谈的项目促签约,签约的项目促开工,开工的项目促投产,投产的项目促管理,保证引进一个,成功一个。要制定严格的考核方案和细则,增强考核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规范、公正的考核评价体系。要严格奖惩、落实兑现。年终,我们将通过考核,对各单位的招商引资工作落实奖惩,该奖励的奖励,该处罚的坚决予以处罚。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经济上重奖,使用上重用;对工作飘浮、完不成任务的,经济上要实行处罚,使用上也要有说法、有体现,以真正体现凭政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通过鞭策先进,激励后进,形成人人争先恐后,不甘落后的竞争局面,促进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7

一 发展阶段

1.在艰难中诞生

清宣统二年(1910年),福州工艺传习所始设福建农事试验场,同年,福安县茶商成立茶叶研究会,这是福建省最早出现的科研机构。腐败的清政府对科学技术并不重视,福建的科研机构更是凤毛麟角,屈指可数。1933年福建学院内成立农林研究所。1935年,省政府建设厅在福州建立农林改良总场和矿产事务所(仅办3年),在福安建立茶叶改良场。1939年,创办福建省自然科学研究所(次年改称福建省研究院,设工业研究所、农林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社会科学研究所、土壤保肥试验区等),并制定出与经济建设相配套的计划。同年,在连城的作物改良场改建为福建省农事试验场(附设畜牧兽医所和园艺试验区)。民国29年,建立福建省地质土壤调查所。民国31年,国民政府财政部贸易委员会接管设在武夷山的福建茶叶示范场,建立第一个全国性茶叶研究所(抗战胜利后停办)。1939年福建农业试验场成立,场址在连城县,后迁至永安县西营坡,该场设总务课、技术课,技术课下设作物、园艺、病虫害、畜牧兽医和农艺化学五个组。一九四O年畜牧兽医组改为畜牧兽医所,一九四一年园艺组改为园艺试验区,作物、病虫害、农艺化学三个组均扩充为课。1942年旧省府与中国茶叶公司合资在崇安赤石建立福建茶厂,后改为财政部贸易委员会茶叶研究所。1946年,福建农业实验场迁至福州王庄,扩建为福建省农业试验总场,成为福建省农业推广的总枢纽。总场下辖崇安茶叶改良场和清流、南平、长乐、漳浦分场。至1949年,福建省科学研究机构仅存福建省研究院和福建省农事试验总场,以及厦门大学海洋所等高等院校的少数研究所(室)。

2.在曲折中成长

新中国的诞生,给科研机构带来了蓬勃发展的生机。1952年,福建省农事试验总场改组,成立省农业试验场。同年,卫生部门成立血吸虫、鼠疫等防治研究机构。1953年,成立福建省工业厅综合试验室(1957年改名为福建省工业研究站,进行造纸、食品发酵、陶瓷等研究工作)。1956年,在省农事试验场的基础上建立了福建省农业科学研究所,进行亚热带作物、畜牧兽医、蚕桑、水产、海水养殖以及水利灌溉等研究工作。1957~1959年,相继建立省一级的农、林、水产和工业、交通、农机化、医药卫生等16年科研机构,以及情报、计量等科技服务机构。在“全民办科学”和“”的背景下,在各地区、各县和500多个公社设立农科所,在沿海各地、县设立14个水产实验所。据1959年统计,全省县级以上专业科学研究机构达286个,科研人员800多人。

1960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并与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了一批尖端技术科研机构,如原子能、物质结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放射医学、数学、力学、高分子等16个科研机构。1962年根据精简精神撤销了中国科学院福建分院,将海洋研究所、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和微生物研究所划归中国科学院华东分院管辖。同年,省农业科学研究所扩建为省农业科学院,林业、水产、气象等科学研究所也得到加强。此后,又陆续建立热带作物、水土保持、畜牧兽医等研究所,加强地区(市)一级农科所。在工业方面则调整充实了轻工、化工研究所,保留机械、交通、建筑、水利电力、地质、邮电等6个所,合并燃料、冶金所为重工业研究所。1965年,省、地(市)属独立科研机构共33个,科研人员1582人,相当于助理研究员以上者100人,相当于副研究员以上的26人,在福建省的中国科学院和华东分院所属的科研机构有9个,职工数达967人。

在“”期间,福建的科技事业毁于一旦,全省33个独立科研机构只剩下4个,科技人员大部份下放劳动,大量的科学仪器、设备被毁坏,大量的图书资料散失,经济损失严重。福建农业科学研究院改为福建省农业试验站,华东分院在福建的科研机构下放至省、市各有关部门。

3.在改革中壮大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后,科研机构逐渐恢复,科技人员陆续归队。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开拓新技术研究领域,新建电子、光学、计算机、环境、亚热带园艺植物和抗癌研究等一批科研机构。1979年,省属独立科研机构37个,科研人员1483人;1983年增加到50个,2751人。至1990年,省属独立科研机构达66个,科研人员达3669人。同时,各科研机构都创办科技开发实体,进一步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

改革开放带来了科学的春天,福建的科研机构在扩大自,实行所长负责制;改革拨款制度,对科研机构实行分类管理;放活科研机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放活科技人员,促进科技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实行技术职务聘任制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开展科技体制改革试点的基础上,1985年以来积极推行所长负责制,实行所长任期目标责任制。开展省属科研机构“三包三挂”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同时改革拨款制度,增强了科研机构“两自两力”的能力。全省省属科研机构的事业费均划归省科委管理。对社会公益、农业等科研单位实行事业费包干管理;对从事工业技术开发型的科研单位的事业费削减已基本到位,大大增强了这些科研单位的动力和活力。并且,科研机构以多种形式长入经济,以科技振兴企业、以科技振兴农业。许多省属科研机构进入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发展成为行业技术开发和服务中心。省农科院、福建农学院组织了大批科技人员分赴南平、三明两地区开展技术承包,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当地干群的好评。通过经济利益推动科研机构科研成果向生产领域转移,提高科研机构的自我发展能力。至1995年,省属19个开发型科研机构创收都在30万元以上,其中8个在百万元以上,最高的所年纯收入达350万元以上。

二 基本现状

1.公益型科研院所

福建现有独立核算的公益型科研院所数量为:各厅(局)主管的有26个院所(中心),农科院(下属13个所、室)和省社科院。我们以2000年省直单位预算测算表为依据,认为根据预算外收入的情况,可以把省属公益型科研院所分为四类:第一类为没有预算外收入的科研机构;第二类为略有预算外收入的科研机构;第三类为预算外收入占预算内收入一半左右的科研机构;第四类为预算外收入等于或超过预算内收入的科研机构。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从预算外收入情况分析该科研机构走向市场的潜在能力。

2.开发类科研院所

福建省现有列入体制改革的开发类科研院所有福建省光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纺织工业研究院、福建省机械研究所、福州木工机床研究所、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福建省二轻工业研究所、福建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福建省煤炭工业科学研究所、福建省粮油科学技术研究所、福建省冶金工业研究所、福建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等14所省属开发型科研机构。主要分布在光电子、机械、化工、交通、建筑、建材、冶金、轻纺、煤炭等众多领域。14家开发类科研院所成立时间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半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成立的,另外一半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从他们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其中历史最长的已经有接近半个世纪了,最年轻的也有二十年了,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都是依托各自的行业建立、发展起来的,特别是近二十年以来,他们始终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而逐渐成长。

(1)组织结构规模偏小,人员结构不合理。根据收集的资料来看,福建省现有的14家开发类科研院所拥有总编制数为1200人,平均每家拥有不到100人的编制限制。而实际情况是,由于国家自1984年以来对事业单位实行的减拨事业单位经费的改革政策近年来已经实现了停拨到位,这就使院所不得不缩小编制,加上惨淡经营的形势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人员不断外流,事实上14家科研院所只拥有在编在职专业技术人员483人,加上外聘的技术人员83人,14家科研院所拥有的技术人员总共还不到六百人。这样看来,其他的行政人员超过了技术人员的比例,显得极其不合理,致使在行政上的花销过多,另外一方面也使得在科研方面的投入比例降低。

从图一我们可以看出,“十五”期间,各个院所的科研投入水平普遍处于较低的水平。冶金所、机械所、轻工所、花卉中心、化工所、光学所等院所科研支出的变化规律拥有共同的特点,每年都是在不断的波动之中,其中轻工所、花卉中心、化工所和光学所四所在波动中有所增加;冶金所和机械所则相反,有所下降;交通所是唯一一家投入水平较高的院所,其投入水平远远超过其他院所。

(2)技术性收入水平较低,收入结构单一,市场能力比较薄弱。一如上面所提到的我省的开发类科研院所的规模较小,他们的成立都是依托各自的行业领域,至于他们后来的发展空间更是有赖于各自行业的发展状况。我省的14家开发类的科研院所除了少数几家依托目前较为强劲的行业发展势头而拥有较为可观的经营收入之外,其余的院所的经营性收入则处于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而从他们的收入结构来看,我们还可以发现,院所的收入过分依赖其所属的行业所拥有的特有资源,这就导致经营性收入结构过于单一,只有一两项的来源。过于依赖行业的垄断资源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院所在技术研发上难有所突破,最终在市场能力建设上没能投入更多,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例如有些院所的经营性收入纯粹是靠其所拥有的行业检验(检测)或者认证资格而获得,在技术转让和成果产业化等代表开发类院所市场能力水平上则很少有大的收入。

如图二,在“十五”期间,交通所的技术性收入水平明显高于其他院所,远远超出其他院所许多,而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而大部分院所则处于0-200万元的收入水平。二轻所、化工所、电子所、冶金所和建科所变化规律趋于一致,总体都处于下降的趋势。其中二轻所、化工所、电子所三所都是在2002年上升以后,逐年发生下降,但总体保持在一定范围之内,而电子所和冶金所则基本处于不断下降的势头。

(3)政府的政策支持。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就开始酝酿的以试点为探索的公共事业部门的改革,于1984年在全国展开,科技领域的公共事业作为排头兵率先迈开了步伐。福建省也于1984年开始实行以减拨事业单位经费为目标的管理体制的改革,到“十五”期间所有开发类的科研院所已经实现事业单位经费停拨。也就是在“十五”期间福建省推行了开发类科研院所的企业化转制的改革,2001年以光学所、微生物所等为试点展开了企业化转制的改革,设想力图通过两年的探索,在2003年出成果,2004年进行总结改进并在所有院所中展开推广,最终在2005年顺利完成改革。在这个阶段,虽然停拨了事业单位经费,但为了帮助改革的推进,专门设立了科技体制改革的专项经费,对于每个转制的院所给予改革过渡期间的一定经济资助。此外,在科技厅的组织协调下,各个相关部门还针对改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配套政策,主要集中体现于闽政办[2000]91号、闽政办[2002]178号等文中。但实际上改革过程中碰到了种种的困难,在试点经验上存在分歧未能展开推广,之后也尝试根据院所的意愿申报改革的方案,但最终都未能在改革道路上有所实质的推进。如今,科技厅以软科学计划立项的方式,成立“福建省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的试点和模式探讨研究”课题组,旨在通过理论研究和实地的调研,总结以往院所的改革经验,客观剖析改革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借鉴省内外的各类科研体制改革的成功例子,为当前的改革提供和创造各方面的对策和条件。

从图三我们可以看出,冶金所、纺织所、机械所、木工所、粮科所、光学所、煤炭所、建科所、交通所、二轻所等院所的财政拨款曲线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都是在2002年下降的情况下,以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这与财政上对改革的专项支持有关。

三 功能作用

我省科研机构是进行应用基础和开发性研究、发展技术创新、提供市场化科技成果开发的一支重要力量。当前,我省正积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步伐,科研机构作为我省重要创新源和提供技术成果的重要基地,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上规模、高质量发展方面正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1.推动“产、学、研”联合,促进技术成果商品化

为了落实“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充分发挥产、学、研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推进多层次、多形式科研、设计与生产的联合,省政府了闽政[1987]54号文件,提出了鼓励科研机构、设计单位进入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鼓励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兴办多种形式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的政策和优惠措施。对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技术成果,在进行技术转让、技术咨询等取得收入时,暂免征营业税;对“产、学、研”联合开发的新产品,申报各类计划项目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给予支持。产、学、研的结合不断加强,打通了科技与经济相连的直接通道,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发展,带动了传统产业升级,进一步促进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提高了科技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在此基础上,逐步放开搞活开发型和技术服务型科研机构,使其面向经济、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与经济结合,促使这类科研机构由事业法人转向企业法人,走自我发展之路。至1999年底,所有开发型的科研机构,创办经济实体,实现了大多数科技人员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的目标。省机械研究院等共创建、承包科技企业14个,其中有1 个科技型股份制企业、2个高科技股份制企业、2个高新技术企业。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创办的“福建省武夷预应力工程公司”,面向国际、国内市场,服务社会,产生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并在住宅结构体系的研究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省纺织工业研究所创办的股份制科技企业,专门从事对聚酯废料瓶的回收利用,开发产品用作纺织品原料,年处理废料瓶3000吨以上,生产各种纤维1万多吨,实现产值1亿多元。

公益型科研机构也积极探索长入经济建设的路子。省微生物研究所等公益型科研机构共建立17个科技型企业,其中2 个中外合资科技企业、3个股份制科技企业。省微生物研究所投入425万元购买土地,成立中外合资的福建省科瑞药业有限公司,开发生产环孢素强效免疫抑制剂,市场前景良好。

2.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企业逐步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科研院所的发展壮大,大量科技人员奔赴经济建设的第一线,企业科技力量不断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全省技术创新的主体。表现在:第一,企业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是全省科技活动人员的主体。如2003年,在全省科技活动人员中,企业占58.2%,是从事科技活动人员最多的一个群体。第二,企业资金是科研经费筹集的主要来源。如2003年,全省共筹集科研经费83.81亿元,其中企业资金60.57亿元,占72.3%。第三,企业科技成果在全省科技成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2003年企业专利申请数为1677项,占全省职务发明专利申请数的87.2%,专利授权数为1298项,占全省职务发明专利授权数的92.8%。第四,高新技术企业是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全省已建立福州、厦门两个部级高新区和泉州、漳州、莆田、三明、南平五个省级高新区。至2004年底,全省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0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32%。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技人员的地位得到显著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与所承担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及成果转化的效益挂钩,同时,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企事业单位纷纷对做出重大科技贡献、取得重要科技成果的科技人员实行重奖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省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如2003年全省科技活动人员每百人专利申请数为10.1项,是1987年的5.9倍;每百人专利授权数为10.1项,是1987年的12.5倍。2000年以来,全省共有10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66项成果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奖。这些成果大多数已向生产部门转化,有的已形成了产业。

3.民营科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建立和完善了技术市场体系

民营科技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实行“双放”政策、引导科技人员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施展才华、建功立业的重要舞台。民营科技企业以灵活的机制和紧贴市场的活力,成为我省发展市场经济、推动科学事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一支有生力量。我省民营科技企业从1985年开始起步,目前全省企业数已超过3000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近1160亿元,相继建立了独具特色的德化陶瓷、惠安石雕、漳州金峰、龙岩新罗等4个省级民营科技园区。在全省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民营科技企业占80%以上。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省经济新的增长点。

在科技体制改革过程中,我省建立和完善了科技市场服务体系。第一,通过鼓励发展技术贸易机构和技术中介组织,建设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市场体系。至2003年,全省经登记及年检合格的技术贸易机构1327家,从业人员达11182人。第二,开放技术市场,通过经济利益加强了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系,促进了技术市场的繁荣和发展。2004年全省登记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与技术咨询等各类技术合同共5656项,合同成交总金额14.13亿元。第三,通过加强技术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建设,推动信息市场与技术市场的重组,逐步形成了多功能、高效率的科技服务体系。以“东南技术市场”网站为主干网的技术市场交易(信息)网络,已覆盖全省九个设区市,其中有22个县(市)还建立了技术市场交易(信息)网站或网页,发挥了其作为全省技术市场主干网的作用。

四 科研机构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思想认识上存在落后、偏差等根本问题。对改革的态度和对改革的具体问题上,院所、监管部门和改革工作主持部门都存在思想认识上的不足,这些认识有的严重落后是不可取的,有些是不同主体之间的认识偏差还需给予指出改正。院所方面大部分对保留事业单位编制仍抱有幻想,怀有保持停滞不前状态的思想。14家院所中有8家选择继续保留事业单位性质,实行企业化运行机制,占到一半以上;4家选择整体转为企业或整体进入企业,其中按企业的性质又分为民营、国有、职工按比例持股、混合所有制等;另外还有2家没有明确表态。监管部门方面也存在把科研院所等同于国有企业改革的认识问题,致使院所难以接受,政策迟迟执行不了。如改革过程中碰到的资产处置问题,各方面理解不一,发生了严重的分歧,使改革道路难以前行。

(2)科研机构设置、布局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我省科研机构在数量、规模、布局、结构、运行机制上还不能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体现在:2002年我省国内生产总值为4682.01亿元,占全国的4.47%,居全国各省市的第11位。但我省地市级及以上研究与开发机构数仅占全国的2.51%,从业人员仅占全国的1.0%,平均每个机构拥有从业人员55人,仅为全国平均数的40.7% 。我省科研机构的学科、领域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我省确立了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油化工三大支柱产业,但我省政府部门属科研机构在这三个领域的研究力量不强、学科优势不明显、介入程度不高;就农业科研机构来看,由于多个厅局和多个地区都建立了自己的农业科研单位,造成农业科研单位的功能交叉重复严重,造成科技资源和人才的浪费。我省是食用菌大省,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出口占全国的50%以上,但全省尚无一家专门的食用菌研究机构,其研究力量还分散在省农林大学、省农科院、省轻工所等,没有形成合力;再如在农业产业技术研究领域,我省的科研力量主要集中在产中研究环节,而产前的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的生产技术研究、产后的农产品运输、储藏、保鲜、加工技术研究等机构却没有。

(3)院所的职能分工不明确、定位不清,科技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在一个区域创新体系中,各科研机构应按照各自的优势,在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中间实验、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创新环节合理定位,适当分工,互相配合,协同发展。但由于科研经费不足,我省的科研单位往往是有钱项目都要上,不论是应用基础研究,还是技术开发,造成职能分工不明、定位不清,不能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制约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

科技信用体系是实施科技评价、进行科技活动监督的重要工具。我省的科技评价制度还不完善,评价标准单一、指标不尽合理,科技信用体系尚未建立起来,已经成为影响科技创新的一大问题。如一些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科研浮躁、学术浮夸以及急功近利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为“求量不求质”,造成科研成果、学术论文的质量下降,另一方面表现为对科研成果和论文不恰当地吹捧,追求奖励多、注重实效少,甚至是片面地追求表面化的创新,脱离实际。

(4)院所的“婆婆”多,科技人才断层,队伍不稳,人员外流严重。这是现行的由科技厅和主管厅局双重管理的体制产生的弊病。以中医药研究院为例,行政、人事关系归中医学院,经费归科技厅,业务工作归卫生厅,基建归教育厅,药品的开发、研制归药监局,共有5个婆婆管着。这种多头管理、交叉管理的模式,导致该院在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我省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改革范围内的14家开发类科研院所,分属于12家主管部门,而他们的主管部门也分为两类,一类属于行政机关,另一类为国有企业,因此对他们的监督管理也隶属于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资委两类。由于对院所的管理和监督上存在区别,致使在改革问题上要涉及到更多部门之间的协调,给本已难度不小的协调工作增加了更大的障碍。例如在改革的政策问题上院所之间很容易进行相互的对比,因此,如何在既要体现一视同仁、公平对待,又要根据院所的各自情况,探索出不同的改革路径就变成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为了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卢展工书记在对改革的指导思想的阐述过程中,也由最初的“一所一策”改成“因所制宜”。而在改革实际过程中,也碰到了诸如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资委对同一问题的有不同规定做法,这对于改革的协调上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和考验。热带作物研究所地处偏僻的农村,科研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因此,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进所的科研人员大量外流,1990―2001年期间,调出30人,其中大学本科生19人,大专生11人。人员外流造成了科技队伍断层,研究工作难以为继。亚热带植物研究所自1990年以来,累计调出、辞职的科研骨干32人,1997年至今无新生力量补充,人员结构老化严重。农科院1990年以来,共流出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50多人,其中现已成为博士的有14人,硕士有30多人,年均流失10余人。

(5)科研竞争力弱,科研课题立项难。虽然我省对科技事业的投入每年都在增加,但由于多渠道经费体制尚未建立,大多数公益类科研机构的经费来源是财政拨款,扣除人头费后所剩无几,无力进行科研条件的改善和科研项目的研究,无法满足科研院所的科研发展需要。据统计,我省40个公益型科研院所中,从1990年到1995年购买价值在5万元以上、1995年-2000年购买价值在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其中有七个所的记录为0;从按科技人员人均仪器设备总值来看,多数仅为1至3万元,造成了许多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仪器还在使用的现象。亚热带植物研究所是我省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研究所,然而,由于科研条件渐显落后,科技队伍研究和开发实力下降,所取得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日趋减少;热带作物研究所由于条件艰苦,也同样遇到科研课题立项难、筹集科研经费更难的情况。这说明条件的落后和科技研究、开发实力下降,导致了科研竞争力的弱化。在当前实行课题专家评审和公开招投标的背景下,没有竞争力的科研院所,其生存必然是十分艰难的,可持续发展就更谈不上了。

2.问题原因分析

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分析有如下的原因:

(1)多数科研院所存在双重管理的体制。在所调查的院所中,除了科技厅直属研究所、农科院和社科院外,其余院所都属于双重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下运行的科研院所,在发展的过程中,涉及到人、财、物等方面的问题时,必然出现两个“婆婆”互相推诿的局面。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改变产生这种状况的管理体制。

(2)科研院所的研究与开发与经济建设结合不够紧密,自身“造血”功能有待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与经济建设“两张皮”现象,长期以来是我国科技事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过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这个问题已经在较大程度上有所解决。但是,对于许多科研院所而言,由于计划经济的“烙印”还比较深,因此在科研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经济建设结合不紧的问题,导致一些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还有一定困难,致使科研院所的“造血”机能不强。

(3)科研院所课题立项难,获得的科研课题少,归根结底在于科研竞争力的弱化。其原因比较复杂,总体上说有几个方面,其一,科研人员研究实力不强;其二,研究设备老化,不适应科研工作要求;其三,科研选题不当,导致在课题申报的竞争中落选;其四,科研活动中存在不正之风的干扰,产生了不公平竞争。从科研院所自身角度看,应该在增强队伍的研究实力上多下功夫,包括建立各种机制,改革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有效地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研究设备除了加大投入、升级换代外,应该把着眼点放在建设重点实验室上,同时开放各个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重点实验室,提倡“设施共建,设备共用”,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设备的效益,避免资源浪费。

(4)科研院所重复设置,导致科技力量、财力和物力分散。我省科研院所重复设置的现象比较严重,农业科研机构和水产科研机构尤为如此。这种重复设置,分散了有限的财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对科研设备和课题经费的投入。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8

关键词:福利成本;成本管理;成本制度

一、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现状及问题

(一)目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的概况

1.目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它成立于2011年9月,也是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特大型能源建设集团,主要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所属15个省的电力勘察设计、施工和修造企业组成。同时它也是集电力和能源规划咨询、工程承包、勘测设计、装备制造等于一体的完整业务链的特大型骨干企业,是我国和世界能源建设的主力军,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具竞争力和最具品牌影响力的电力和能源建设企业。

2.目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模式

(1)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

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前提下,生产组织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消费者的行为变得更加多样化并且充满了选择性,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仍然沿用传统的以追求规模经济为目标的大批量的生产模式,这种模式无法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由于缺乏对价值链的分析,企业在战略决策过程中存在诸多的不适应性,这些弊端阻扰了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因此,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企业需要及时地总结相关成本信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统一进行调控,通过有弹性的生产方式,提高产品生产的效率和灵活性,从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

(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

1.人工成本产出水平较低,投入产出比例失衡,人工福利成本管理效率低;

2.员工福利费支付或发放不合理,扩大了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3.企业职工各项成本福利费用边界模糊,福利费发放秩序紊乱。

(三)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1.人员结构不合理,总量偏大,人工福利成本管理效率较低;

2.缺乏人工福利成本投入产出意识;

3.没有建立科学、系统、健全的人工福利成本管理体系。

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问题解决对策及建议

(一)宏观方面

1.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的目标方面

合理控制员工福利成本费用的增长,避免员工福利成本费用的不合理开销和支出,理应成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目标的主要方向。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福利成本管理的理念,明确其希望福利计划达成的目的,提前明确处理福利问题需要采取的措施,根据企业的战略要求逐步进行调整,在明确的福利理念框架下,对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和判断,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其次也需要仔细审视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企业需要将现实的情况和最终要求进行比较来找出其关键差距,通过审视企业当前的管理措施和健康状况,才能找到现有方案中无效的部分,从而采取必要合理的措施解决其发现的问题。

最后企业应该了解其自身的健康风险,如风险的数量、种类和程度,识别并且区别对待这些风险,然后采取有效措施来规避这些风险。

2.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的体制方面

体制是并行于制度以外的一种运作方式,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必不可少的规范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我们可以将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有机的衔接起来。

(1)在政府福利制度与政策的总体框架下,政府应该积极推进职工福利管理体制方面的建设,既要增强福利管理体制的公平性、可持续性,也要坚持福利管理体制多层次、保基本、全覆盖的方针,通过不同的相关规范性举措对福利管理的具体内容、对象有针对性地加以展开与实施,从而建设成全面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2)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政府也需要通过市场化的途径解决职工福利待遇问题。为了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国有企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国家需要大力推进相关企业职能改革。对于那些目前仍承担大量集体福利职能的机构或部门,国家应当逐步加快推进福利部门的改革进程,将企业内设的福利部门分离出去并由国家统一管理,采取一些必要措施,运用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妥善解决员工的福利待遇问题。

3.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的制度方面

社会福利制度是社会经济制度中的附属制度,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我们应该根据具体的国情构建起相关的福利制度,我国目前的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基本实现了补缺型福利制度的建设,因此需要努力向普惠型福利制度方面过渡,从而构建起能够满足公民基本生活要求、提升生活水平的适度普惠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我们可以从如下两方面来加强国有企业福利成本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设:

(1)政府的介入是现代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通过政府机制,最大限度地加强与实施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的制度方面建设。

(2)社会福利政策是对社会福利制度的具体实施而制定的规则,政府也需要建立起具体、明确、合理的社会福利政策。在立法的基础上,将社会保障制度化,政府除了需要满足广大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基本就业等基本生活福利要求,也需要通过社会救助等政策方式对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生活资料或救助金,以保障其基本的生活需要,不断改善其生活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企业也应当参照其历史一般水平,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科学控制员工的福利费,同时力避那些无序增长的福利性收入扭曲劳动力市场上真实的人工成本和价格。

(二)微观方面

1.优化人员管理结构,精简人员,提高福利成本管理效率

企业机构臃肿,冗员太多,会造成人浮于事的现象,同时也会出现人工成本无效益增长和人工成本投入不合理的现象频发。因此,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应建立和完善定员定额、定岗定编的管理运行机制,按照精简增效的办事原则完善组织结构,重组生产要素,确保各类人员配备合理,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与福利成本管理效率。

2.加强人工福利成本投入产出意识

没有树立起投入产出的管理意识,工资使用总额、人均工资增长幅度也没有更好地与经济效益挂钩,导致了工资总额增长幅度高于利润增长幅度、人均工资增长幅度高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因此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需要加强人工福利成本投入产出意识,加强经营绩效的分析研究,建立与其相应的福利成本管理体系,促使人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利润增长幅度。

3.建立科学的人工福利成本管理体系

(1)建立人工福利成本基础管理体系;

(2)建立人工福利成本控制监督体系;

(3)建立人工福利成本管理配套体系。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人工福利成本优势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而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转型过程中的国有企业尤其面临着巨大的人工成本挑战,因此,国有企业应该重视人工福利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福利成本管理意识,提高福利成本管理水平和效率,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经济社会中获得优势,从而取得长足发展。

三、结论

企业福利成本管理主要是指企业、个人或其它组织充分动员和组织企业全体人员,在充分保证企业相关产品质量的大前提下,对企业经营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合理、科学的福利成本控制与管理,目的是以较少的成本开支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而良好的福利制度不仅是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也是其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国有企业职工福利成本管理的社会化改革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资源充分利用,也有利于管理方式向市场化转变,从而促进国有企业行政体制的发展。因此企业应该注重福利制度的管理及优化建设,妥善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企业的关怀,获得归属感和满足感,从而安心努力勤奋工作。(作者单位:广西民族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 Harri Jalonen,Pekka Juntunen.Enabling Innovation in Complex Welfare Service Systems[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counting Studies,2011,4(4):401-418.

[2] Claudio Andre Gondim Nogueira.Tax Incentives,Competition and Welfare[D].Fortaleza:University of Fortaleza,2012.

[3] Noralv Veggeland.New Law-Making and Regulatory Welfare Trade-offs-The European Union and Scandinavia Cases[D].Lillehammer:Lillehammer University College,2011.

[4] 陈剩勇,曾秋荷.国有企业-双轨制-用人制度改革-目标与策略[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2(01):05-25.

[5] 丁东艳.国企改制中职工权益保障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6] 胡凤.国有企业改制中的成本效益分析[D].贵阳:贵州财经学院,2009.

[7] 李甜.社会福利制度的转变-从单位福利到社区福利[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1(15):09-15.

[8] 李晓东.职工福利-剩余索取权分享与国有企业的社会成本问题[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学报,2010(20):76-96.

[9] 孙明慧.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安置经济补偿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

[10] 宋士云.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与转型[J].聊城大学学报,2010(50):86-92.

[11] 谭德明.国有企业改制成本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08.

[12] 田中禾,孙权.我国职工福利费的改革及会计规范[J].兰州大学学报,2010(23):15-17.

[13] 王爱君.论我国企业职工福利制度[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0(02):64-67.

[14] 王延中.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报,2010(2):50-59.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9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民政部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职能部门,能最大程度的体现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当前随着白潮的日益临近,特殊群体需求越来越多,社会福利机构建设要主动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总体规划,加大投入力度,吸引社会资金,动员社会力量,加快推进福利事业发展进程,适度普惠更广大的人民群众。

一、**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一定发展,有效地改善了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目前全县共有社会福利院21所,其中由政府主办的城镇福利院1所,乡镇主办的农村福利院20所。农村福利院床位数2082张,收养人数2082人,城市福利院床位数89张,收养人数69人。

(一)福利机构建设投入不断增加。1985年以来,全县以城乡福利院建设为龙头,大力改建、扩建和新建福利院,扩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加人员容纳量,扩大福利院社会覆盖面。20xx年,县政府出台“福星工程”优惠政策,各乡镇政府无偿划拨闲置房产,解决配套生产基地。20xx年,全县共利用学校等闲置房产12处,改、扩建福利院17100平方米,划拨生产生活基地387亩,县乡镇累积投入“福星工程”资金352.3万元,全县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1%,肉食、蔬菜等全部实现自给,年创院办经济收入达到120万元,集中供养标准达到年人平1200元。据统计,县社会福利院固定资产由1985年的21万元增加到目前的957万元,年供养金由1985年的5万元增加到21万元。农村福利院由1985年的550张床位数发展到现在的2082张,收养人数由345人发展到2082人,集体供养金由9.2万元增加到312万元。

(二)服务管理质量不断提高。**县历来十分注重福利院内部管理,县社会福利院在1995年就达到了省二级标准,1999年第二次被确定为省级二级福利院,之后,省级福利院评定标准升格,从设施设备、内部管理、医疗和康复、组织建设等方面共制定了35项考核标准,考核指标一百多个,许多原已达到一级的福利院按新标准还达不到二级,而县社会福利院20xx年搬迁到新县城后,抓住县城东迁的机遇,狠抓内部管理,对照标准抓完善,于20xx年被评为省级二级福利院,第三次达到省级二级福利事业单位标准,成为全市两个达省二级标准福利院之一。全县乡镇福利院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先后有6所乡镇福利院迁建,目前已有14所乡镇福利院实现了“住房楼房化,环境优美化,设施配套化,管理规范化,服务优质化”的标准,达到市级先进标准。茅坪镇第二福利院跨入省“百强福利院”行列,成为全县最高规格的农村福利院。

(三)自主办院的氛围不断浓厚。全县的社会福利院坚持“入院自愿,出院自由”的原则,收养无依无靠、丧失劳动能力的孤寡老残人员、无人照顾的孤儿等。多年来,**县采取政府扶持,自主办院的思路鼓励城乡福利院发展农副业生产,增加院办经济收入,弥补供养资金不足,切实改善和提高特殊群体的供养水平。县社会福利院平均每年生产蔬菜一万多斤,出栏狌猪40头,确保了老人每天有肉吃,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农村社会福利院在1999年经济创收产值就突破100万元,创纯收入28万元,人平达到780多元。20xx年,农村社会福利院院办经济创收102万元,纯收入31.3万元,仅生猪出栏收入12.6万元。20xx年,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566人,占五保总人数的38%,财政支付的供养金达到67.92万元,人平达122.26元,人平生活费达到千元以上。20xx年,全县五保供养人员经费由财政统一发放,分散供养人员标准提高,提高到人年平800元,集中供养的提高到每人年平1200元。20xx年全县集中供养的五保老人达到2082人,供养金额达到312多万元,人平比1985年增加1211元,增长4.2倍。

二、**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存在的问题

**县社会福利事业近年来虽然有所发展,但与其他先进城市相比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为老服务的设施设备与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相差甚大。

1、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县60岁以上老龄人61946人,占总人口的15.99%,其中65岁以上老龄人40936人,80岁以上老龄人7117人, 90岁以上老龄人751人,100岁以上的6人;空巢和独居老人21299人,占老人数的34.4%。今后一个时期,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态势,我县的老年人数量和社会化的养老需求将持续增长。特别是城镇老龄人口逐年增加,目前共有60周岁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5600多人,而全县的城镇福利院仅有一所,只能容纳城市鳏寡孤独等“三无”人员70人,预计到20xx年,**县城镇供养、收养、托管老年人将达到近400人,现有福利 院基础设施服务功能不全,已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和城市化发展进程所带来的社会福利服务供需之间的矛盾将日益突出。

2. 福利设施档次低。现有的福利设施特别是农村福利设施多数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修建的,房屋质量、设施水平、功能设置、活动场地等方面有很大缺陷,如住房内未设卫生间,对体弱多病的老人极不方便,缺少医疗康复室和活动场地等,多数只能提供吃、住等简单服务。在消费结构和老年人爱好情趣不断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以前所建的设施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难以适应现时社会养老的需要。

3、“社会化” 程度较低。一是从福利机构的办理模式来看,全县的21所社会福利院均由各级人民政府主办,其中城镇福利院由县级人民政府主办,农村福利院由乡镇级人民政府主办。全县没有一家社会办的福利机构,国办福利机构单纯强调政府对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作用,造成政府完全把社会福利包下来,使社会动员严重不足,行业组织、民间组织等中介组织缺失,社会福利的“社会性”完全没有显现出来。二是从服务对象看,国办福利机构仍以城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者抚养人的“三无”老人为主,如县社会福利院收养的老人中80%以上为“三无”公费老人,农村福利院绝大部分都只收养“五保户”。由此可见,全县社会福利事业的社会化程度较低。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全县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老龄问题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当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为”为目标,加快社会福利机构建设。

1、坚持发展的观念,加大社会福利社会化的前进步伐。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因此,首先要确定社会福利“社会化发展”的发展方向,社会福利社会化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福利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应逐步将政府投资模式变为政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立足投资主体多元化,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投资渠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办福利事业,整合社会资源,挖掘社会潜力,满足全社会老人多层次的养老、安老需要。一方面要加快国有福利机构的转型步伐。国有社会福利机构要改变过去面对“三无”老人、“五保户”等传统服务对象的观念和运行机制,要从依赖国家包办、包管向依靠市场、面向社会、自主经营的方向转变。二是积极探索社会福利机构“民办公助”和“公办民营”的新路子。政府扶持社会福利机构,可以抵消养老服务机构的部分经营成本,这样养老机构可以拿出更多的资金改善养老机构的环境条件,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老年人享受低价高质的福利服务。

2、坚持以人为本,增强福利机构的服务能力。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最大程度地满足人的各方面需要成为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建设是第一步,管理和服务是长期的任务,福利机构建设要在增强服务能力上下功夫。一是要逐步增强服务功能。按照产业化思路和市场经济规律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完善福利机构设施,改善供养条件,增强服务功能。通过改革将国办福利机构办成示范性、窗口式的单位,充分发挥国办福利机构在社会福利事业中的骨干和示范作用。二是要提高服务能力。就是在管理理念上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践行“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乡镇人民政府要强化责任主体意识,加强对福利院的管理,有条件的地方,要相应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他们的供养标准。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奉献爱心,凡社会捐助给福利院的款物,一律不得冲抵财政资金。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福利院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及时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要积极开展对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业务和综合素质培训,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有责任心、有爱心,要开展亲情服务,像对待自己的父母长辈一样对待福利院的老人,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福利院的孤儿,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要切实实现从关心事到关心人、从满足人的低层次需要向满足人的高层次合理需求转变。要解决好“三孤”人员看病难的问题,继续资助他们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将他们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

福利院工作总结篇10

关键词 城镇化 高职教学 服务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0 概述

当前,全国正掀起新一轮城市化建设热潮,其中农村城镇化是最为主要和关键的部分,农村城镇化进行的成败与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城市化进程的成败。早在201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就选择了一批重点小城镇,开展综合改革建设试点。然而,作为农村城镇化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职业教育,即人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至今还鲜被人们重视。因此,从职业教育的角度探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籍以促进职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城镇化建设的品位、层次和承载力,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 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重点及存在问题分析

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转移农村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全民素质。作为福建省首批21个试点小城镇之一的永安市小陶镇,镇区内自然环境优越、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交通十分便利。然而,资料显示①:小陶镇2009年末城镇化水平为14.1%,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1.3 :68.7 :10.1,与全省的9.8∶48.7∶41.5(2011年)差距巨大,农业人口数量庞大,第二产业总量偏小,第三产业比重严重不足,城镇化基础十分薄弱。为此,结合小陶现有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将小陶镇发展规划定位为“宜农、宜旅、宜居、宜创业的山水田园城”的区域次中心城镇。总体目标为:经济集约发展,社会关系融洽,生态环境良好。在产业发展上,注重对科技型、环保型产业的引进与培育,积极发展房地产、旅游、教育、文化、商业服务等高层次第三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型的城郊型农业。

为进一步探索集团化办学的可能性,我们将研究范围扩大至永安市。永安市地处闽中偏西,为福建省重工业基地之一。其“十二五”规划目标为②:集“园林城、汽车城、物流城、智慧城、幸福城”为一体的海西区域中心城市,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转型升级汽车及机械零部件、纺织、林竹、矿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改造提升建材、化工及化纤等重点产业,积极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省级“生态示范县(市)”、“海西山地绿色生态旅游带”、“ 海峡西岸绿色生态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依据区域发展目标,永安市内的职业院校要把汽车及机械零部件、纺织、林竹、生态现代农业、生态旅游、新材料、新能源、环境保护等作为专业发展重点,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规模。

2 职业院校在城镇化建设中服务能力分析

职业院校应根据地方经济和城镇化建设的需要,调整专业设置,重新规划人才培养规格、数量及层次。现具体以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和永安市小陶镇为研究点,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职业院校在城镇化建设中应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已具备的能力与不足、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等,并为城镇化建设对福建省高职教学发展影响的研究提供借鉴。

永安市内现有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市第三技校、永安市技工学校、永安市职业中专学校(含原部级重点中专学校——永安市农业学校)等中高职学校,它们在城镇化建设中所能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如表1所示(表中黑体字为地级市——三明市内的职业院校)。

通过上述分析,从表面上看永安市内现有中高职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基本满足“建设集‘园林城、汽车城、物流城、智慧城、幸福城’为一体的海西区域中心城市,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攻方向,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十二五”规划目标,实际上存在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主要表现为:

(1)政策法规不完善,办学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尽管国家和地方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都非常重视,并出台了许多政策倡导和支持“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的配套完善不够,对企业缺乏必要的引导和约束,使得“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在多数中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中难以得到落实,校企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厂中校”或“校中厂”) 难以建立,企业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高水平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建立、外聘兼职教师承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能力培养、合作开发科研项目方面发挥的作用不够。

(2)办学规模不足,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艰巨。以永安市小陶镇为例,从2010年-2020年十年间,镇区人口要增加15000人,若按40%计算拟培养的初中高级职业技术人员,总量为6000人,年均需培训和引进600人(尚不包括原有非农人口的职业培训),但小陶镇现有的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艰巨。

(3)专业设置针对性不强,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现有永安市内中高职学校,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山地绿色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工程等专业无开设或开设规模小,办学能力弱;三次产业人才培养比例与市场需求不接轨,从全市范围来看,在第三产业的就职人数偏多,从事第二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技术工人数量严重不足,且中高级技术人才尤其短缺。

(4)职教方法缺乏创新,各类教学资源整合效果不佳。目前,永安市内各种形式职业教育的办学方法还比较陈旧,各自为战,普高、中职、高职、本科相互间缺乏融合、渗透,教学体系脱节、重复现象较为严重,与国内职业教育发达地区和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存在差距,这既不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职业人才的培养。

3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

(1)切实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③加快建立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人的需求规律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创新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通体系——先在永安市第二中学(位于小陶镇)部分班级试点,总结经验后全面推广;要按照《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实施意见》(闽教高〔2012〕108号)精神,加强现有4所中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对口专业的课程衔接体系。

(2)积极拓展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和途径。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永安市的职业院校可发挥区位优势和行业优势,吸收区域内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福建中化智胜化肥有限公司、福建海峡科化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纺织化纤集团公司、福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永林集团股份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福建省第一建筑工程公司等大型企业组成行业型职业教育集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工学结合教学过程实施、职业教育质量评估等关键性教学活动,真正培养符合企业标准、“零距离”上岗的中高级技术人才。同时,职业学院为企业“订单式”培养技术员工、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共同开发各类科研项目,实现互利共赢的良好局面。此外,应充分发挥区域内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优势,进行区域型职业教育集团办学改革试点。同时,积极引进区域著名院校和企业的教育资源成立混合型职业教育集团,以提升区域内职业院校的办学能力,为城镇化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坚持多元办学方式。小陶镇现有教育设施包括幼儿园1所、小学8所、中学(永安市第二中学)1所,无职业院校。资料①显示,近期(至2010年)小陶镇域人口为30000人,镇区人口规模不足10000人;远期(至2020年)镇域人口为32000人,镇区人口规模将达到25000人,城镇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十分繁重,且职业教育基础十分薄弱。建议近期永安市境内职业院校可在小陶镇设置教学点,远期可设立分校或独立的职业院校。此外,还应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短期与长期、订单式与定向培养、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等多元的职业办学方式,也是扩大职教规模的有效途径。

(3)加大专业设置和调整力度。高职院校应密切结合自身办学条件和国家、福建省及当地产业发展导向,调整和加大对人才紧缺专业的办学力度,永安市的职业院校要有针对性地在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绿色生态现代农业、山地绿色生态旅游、生态环境工程等方面进行大胆尝试。例如:要以福建三明(永安)埔岭汽车工业园建设为契机,重点加大对机械制造、模具、汽车维修、机电等专业的建设力度,大力培养从事第二产业(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的技术工人,特别是高级技术人才。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根据“美丽中国”建设的构想,分别于2011年、2012年在全省高职院校中率先开设了新能源技术和水土保持专业,“十二五”期间将进一步加强与本科院校联系,力争在人才培养方面有所创新,生态建设领域有所成就。

(4)不断加大各职业院校技术服务水平。区内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技术服务。如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依托学院设计所、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华远计算机公司、华大建筑装饰公司、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技术实体,为区域乃至全省水利、建筑系统开展技术服务,取得良好成效,促进了城镇化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教师。

4 结语

课题组立足于福建省城镇化建设的实际,立足于福建省高职教学发展的变革与创新,通过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职业院校在城镇化建设中所能承担的社会服务功能、已具备的能力与不足、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等分析,由点到面,提出福建省高职院校在办学规模、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调整、教育观念、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方面应进行探索和创新的内容。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对建立适应福建省城镇化发展要求,在全国有一定示范作用的高职办学体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注释

① 项目组.永安市小陶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总体规划.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