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6 15:33:40

纺织业

纺织业范文篇1

一、苏浙沪纺织业突出特点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开放性国际大都市中西文化交流交汇点、海派服饰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65.2%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中国轻纺城”全国面料市场“晴雨表”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苏浙沪纺织业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16.5%;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年“波司登”品牌价值达36.18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服装品牌江苏中国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起了“江苏面料”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中国童装、宁波鄞州中国服装、嵊州中国领带、诸暨大唐中国袜业、海宁中国皮革、义乌大陈中国衬衫、义乌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等会展经济为动力把服装业全面推向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步伐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苏浙沪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纺织业进一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分析其成功之处主要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超前理念营造先声夺人、先人一步优势苏浙沪地区纺织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效益好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理念超前、敢于创新一思想解放早行动快如绍兴人“嗅觉”灵敏“钻空子”意识敏锐“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计划经济时代绍兴就发展乡镇集体企业;80年代中后期绍兴人把当时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商品流通不畅当成机遇兴办了轻纺市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绍兴投入400多亿元引进先进无梭织机3万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无梭化”革命;我国加入WTO前后绍兴人又瞄上外贸出口使出货值五年翻了近四番二商机意识强理念新苏浙沪纺织企业营销机制灵活投资决策快捷如浙江纺织服装民企得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CEPA)规定部分原产于香港商品20*年将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后从中觅到了商机纷纷准备到香港开设新厂或直接买厂苏浙沪纺织企业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理念重视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舍得以重资揽才善于以事业用才注重以感情留才积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教育经营管理者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和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引进项目、合资合作等机会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共享、智力交流20*年浙江省组织200家企业经理包专机飞抵东北地区网罗人才其中民营企业就占了87.5%地处绍兴市天龙控股集团、浙江龙盛集团、香港裕福服饰等6家纺织外贸类企业老总奔赴浙江工程学院招揽人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上海纺织工程产学研中心”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合作已初见成效三定位高目标大上海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大国际时尚之都”目标;杭州市从历史、文化、经济角度提出了建设“中国女装之都”战略构想;杭州市余杭区借助“中国布艺名城”、“中国丝绸织造基地”两张金名片倾力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绍兴市正在积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建设江南水乡名城”这些目标都非常鼓舞人心激人奋进

(二)狠抓科技创新营造规模扩张、产业升级优势一大面积进行技术改造绍兴县为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20*年和20*年连续两年开展“技改投入年”活动分别投资65亿元和85亿元助推绍兴县20*年重返全国十强县去年又晋升到第八强;今年又开展了“产业升级年”活动技改投入力争超过90亿元目前绍兴高温高压染色机有三分之一热定型机有三分之二碱减量机有三分之一平网、圆网印花机有40%属于进口主要引自西欧、日本、台湾、韩国等地嘉兴王江泾镇20*年增加喷水织机5600台70%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实现了设备无梭化无锡市要求新上项目一律使用精密纺机目前有精密纺机13万锭占全市纺锭总数1/3二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技术苏浙沪纺织企业借建设新厂机会为全线进口纺纱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与ERP等管理信息系统联接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实时性和准确性许多服装企业装备了CAD和CAM系统配备了吊挂流水线并大力应用新型纺织面料、原辅材料开发花色品种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紧跟世界服装产品流行趋势变化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雅戈尔等公司正在尝试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恒柏集团、步森集团、冠友集团等一些上规模企业普遍应用了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CAD/CAM技术杭州众望布艺有限公司拥有比利时剑杆织机、法国电子印花机共150余台拥有比利时SOPHIS及浙江大学CAD设计系统10套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三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江苏宏源集团通过研究国外先进技术而开发精密纺机、高速弹力丝机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并能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万吨大豆蛋白纤维项目在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竣工投产成为至今为止我国在纤维领域中唯一原创技术地处绍兴钱清镇浙江梅盛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开发纯涤纶仿麂皮系列、弹力麂皮系列等产品其总量85%出口到美国、欧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绍兴县“舒美特纺织”、“二印”、“稽山印染”等3家企业4种产品获万泰生态纺织品认证取得了冲破欧美纺织品市场“绿色壁垒”通行证

(三)创新营销方式营造产品升值、抢占市场优势一积极打造知名品牌企业在实施品牌战略中主要采用了“外联”、“内合”、“前拓”、“后夯”等手段在“外联”上雅戈尔与美国著名服装公司KELLWOOD签订协议合资组建一家衬衫公司将于今年5月份投产运行预计第一年出口规模不少于250万件全部出口到美国在“内合”上绍兴市数家纺织企业强强联合在“前拓”上波司登、阳光等品牌冲入国际市场在“后夯”上杭州市余杭区“华思特”、“紫曼丽”、“艾森”等4家企业总投资1个亿从国外引进国际最先进流水线浙江民营经济壮大过程其实就品牌提升过程从最初无牌假冒到贴牌生产再到自创品牌现在像浪莎、康奈、衫衫等越来越多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打响了自己品牌二拓宽销售渠道有纺织企业采取网络式通过专卖店、专卖柜、地区总、收购商业网点等形式形成对区域内垄断能力和规模经营;有采取直销式组织车队和人员在省级城市超市连锁店、特殊通路和中大型热点、旺铺进行直销;有采取平台式在大城市扶植一至二家资金雄厚、仓库吞吐量大、管理能力强大型经销商或厂家自设中转库形成一个物流平台加强了对终端控制和服务;有采取辅助式在划定区域内由终端业务员联系业务完成要货订单也就将策划、宣传、促销活动、业务与单纯物流完全分离三重视会展载体如上海举办了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即将举办国际高档纺织品面料、辅料及配件展览会和大韩民国纤维服装展览会并将逐步在上海建立面料业高层对话机制适时召开国际纺织面料高层峰会绍兴举办了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即将举办国际纺织、针织机械及印染设备展览会杭州即将举办首届中国(杭州)·纺织新概念论坛;温州即将举办国际服装面辅料及制衣设备采购订货会、国际服装特许经营交易会这些会展活动对于增强纺织行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提高地方知名度将产生强有力推动作用

(四)注重优势互补营造借牌造势、借力推进优势在以上海大都市圈为核心长三角区域苏浙沪三地各有其优势相互之间既有竞争又有合作上海作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实力最强、城市功能最强、辐射能力最强城市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四个中心”又取得2010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为上海经济安装了“加速器”、增添了“辐射源”苏浙两省注重和上海经济全面接轨一方面不遗余力地承接和放大上海要素辐射苏浙两省甘当“配角”争当“名角”利用和依托上海金融、信息、技术等资源加快与上海有序联动、优势互补浙江民营企业把上海作为平台加快进入国际市场步伐;借助上海改善了技术、管理、人才和企业家才能等要素结构获得了更大发展空间目前浙江在上海兴办企业总数有5万家总投资规模达500亿元这些企业带给上海及周边地区不仅资金更重要还发展经济活力另一方面善于捕捉商机、抢占先机苏浙两省把“接轨上海”当作一个常设课题在政策上、行动上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出与上海错位发展思路即挂靠优势产业填补空白产业以绍兴市为例纺织业在上海经济结构调整中属于扩散和转移对象绍兴市则抓住这一机遇积极振兴和发展这一传统产业使之成为全市工业半壁江山同时绍兴市很多纺织品设计都出自上海大专院校

(五)优化发展环境营造凝聚合力、跨越发展优势苏浙沪地区把优化环境作为纺织业做大做强做优和实现跨越发展生命线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如绍兴县出台了鼓励纺织服装企业创立品牌奖励政策对当年新获“中国驰名商标”重奖150万元授予企业有功人员“县长奖”;对获得“国家重点保护商标”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新获“浙江省著名商标”奖励20万元;对获得省级及以上著(驰)名商标本县企业其品牌产业在实施扩产或技改项目时投资总额超过2000万元纺织项目县政府重点扶持;对获得市级著名商标奖励2万元二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如杭州市为打造“中国女装之都”专门成立了由副市长任组长女装发展领导小组制定了加快女装产业发展意见和20项政策性措施举办了杭州市女装产业发展工作新闻会开展了“十强女装生产企业”、“十大女装品牌”和“十佳服装设计师”“3个十”评选活动三营造良好设施环境苏浙沪地区以市场、园区、交通为重点大力优化纺织业发展“硬环境”如江苏省无锡市将建设一个比中国轻纺城更大市场挑战浙江省绍兴市中国轻纺城亚洲霸主地位而中国轻纺城也未雨绸缪计划投资8亿元进行扩容并于3月份动工新市场占地30800平方米门店多达1600个将于2005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杭州市决定在江干、萧山区各建一个女装产业园区在西湖边武林路、杭海路各建一条时尚女装特色街四营造良好信用环境对于成熟投资商来说规范胜于优惠制度重于政策绍兴县积极树立诚信观念努力打造“诚信绍兴”20*年绍兴县外商投资企业突破400家其中近一半外商将资金投向了纺织服装类企业仅引进无梭织机就达近万台

三、几点启示和建议

通过外出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与建设全市纺织骨干基地要求相比我县纺织业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产业结构、外向程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差距;即使与周边县区相比在发展水平、增长后劲、未来潜力等方面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我县作为全市经济强县之一应当在全市打造“中国棉纺织之都”进程中有更大作为结合这次学习考察立足我县实际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抓紧制定和完善纺织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总体思路上我县应按照“一业特强、多元发展”原则“创造特色抓重点(家纺业、服装业)营造规模上档次制造精品创名牌”力争用三至五年建成行业集中度高、市场竞争力强“中国棉纺织之都”生产基地在产业布局上以湖滨、陈户、闫坊为重点努力打造织布、老粗布(生态布)、毛巾三大纺织产业集聚带在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上积极拉长纺织产业链对化纤、纺织上、下游产业进行战略性改造尽快打破“有布不成衣”和“中档产品、一般价格”局面逐步实现产品结构中高档化和高附加值性20*年—2007年重点抓家纺业2008年—2012年重点抓服装业在资金投入上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着力引进外资同时注重内资吸收和利用

(二)进一步加大对纺织业引导扶持力度要努力营造有利于纺织业发展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充分激发和调动起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弘扬“看准了就大胆试、大胆地闯”创新精神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进行政策介绍、法规宣传、典范推广、信息通报与反馈为纺织企业搞好服务要从政策法规、管理体制、办事效率等方面入手努力做到办事一条龙、收费一窗口建立一条联络热线搭好一个公平竞争舞台提供一套强有力法制保障取消一切不合理审批、核准、许可根治一切“三乱”行为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县人才中心建立人才信息资源库定期各类人才信息为纺织企业搞好人事要合理利用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科技创新基金支持和扶持纺织企业发展大力鼓励和扶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名牌产品建立技术中心加大产品开发力度以多种形式利用外资努力实现资本运作对当年实际投入超过500万美元外商独资项目和1亿元以上内资项目给予“一厂一策”扶持

纺织业范文篇2

【关键词】产业集群;SWOT分析;政府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区和商品棉基地,新疆棉花生产量占全国的1/3,新疆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国内销售量、出口量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新疆拥有如此好的棉花资源,但新疆的纺织业却很落后,棉纺生产规模仅占全国的5.4%。落后的纺织工业使新疆成为一个单纯的原料供给地,不但容易使产业链条割裂,而且利益流失相当严重。因此,必须要把新疆从全国性的棉花基地建设成为全国性的纺织工业基地,延长棉花产业链。借鉴我国其它纺织工业发达地区的成功道路,在新疆建立纺织业产业集群是一条既快又好的出路。

一、纺织业现状

目前新疆的纺织产业尚未形成集群。2006年新疆的纺织企业只有80家,且分布比较分散。新疆的纺织企业多建在棉花产区附近,而新疆的棉花遍布全区,因此新疆的纺织企业分布也比较分散,其中一些大中型企业多集中在产棉大区附近,如乌鲁木齐、石河子、喀什、阿克苏等城市。其次,新疆的各纺织企业间、纺织企业与棉花供应企业间、以及纺织企业与下游企业间关联性不强,企业的各自为政导致了棉花产业链的割裂,不利于新疆棉花产业的长远发展。近几年,由于棉花价格上升,导致纺织企业经营成本增加,再加上企业本身流动资本短缺,企业融资困难,又导致开工不足,重点项目放缓建设等,从这一系列问题可以看出,要加快新疆纺织业发展,实现从棉花基地向纺织工业基地转变的目标,任重而道远。

二、新疆发展纺织产业集群的SWOT分析

现用SWOT(自我诊断法)分析新疆纺织业的现状。

1、优势

(1)原料基地

新疆棉花产量约占全国棉花产量的1/3,占世界棉花产量的8%左右,占全国商品棉交易量的60%和出口贸易量的100%,新疆每年度80%的棉花生产量均需通过国内外市场销售,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除此之外,新疆还是世界和中国最大的手摘细绒棉和中国惟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近几年,由于棉花市场价格大幅波动,一些大型棉纺织企业将投资转向了棉花资源丰富的新疆地区。

(2)区位优势

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这个巨大的市场潜力对内地纺织企业很有吸引力。除此之外,如果从新疆进入周边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运输时间和运输费用。例如从新疆的阿克苏地区进入欧洲市场比从欧亚大陆桥缩短1200公里,运输时间比海运缩短四分之三,运费降低二分之一。落户新疆的山东如意集团也是看中了新疆的区位优势,因为从新疆到欧洲的陆运通道,比从山东到欧洲的海运通道可节约一半的运费。

2、劣势

(1)国有企业缺乏竞争力

目前中国纺织企业是高度竞争行业。国内改制的纺织企业占到90%,国营的不到10%,而新疆国营纺织企业还占到70%~80%。新疆国有及国有控股纺织企业的负债率、就业人数、都高于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纺织企业的平均水平,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只有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纺织企业平均水平的53.4%,且亏损总额占到新疆90%以上。

由于新疆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始终跟不上内地国有企业改革的节奏,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问题不能很快得到解决,体制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造成新疆纺织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的竞争能力逐渐减弱,普遍陷入经营困境,一些企业被迫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1]

(2)纺织人才短缺

新疆纺织企业非常缺乏专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才和操作熟练工。新疆高等院校的纺织工程和纺织机械专业均已停止招生多年。据新疆纺织业协会统计,目前新疆各类棉纺织企业中专业技术人员不超过5%,其中,棉纺织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更低,尚不到2%,精通棉纺织业经营管理的人才更为稀缺。

目前新疆部分棉纺织企业甚至没有专业的产品开发技术人员,因此多年来生产的产品毫无改变,很难应对市场需求,另有一些企业虽然购置了高档、高效的新设备,但产品依然是中低档的老品种,使好的设备无法发挥出应有效益。[2]

3、机会

①国内纺织业梯度转移

《中国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提出了“纺织产业梯度转移”,要把沿海地区的纺织产业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新疆就是重点发展区域之一。“十一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要继续加快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建设,规划总投资15.21亿元,其中申请国家投资7.5亿元,地方投资5亿元。新疆巨资投入棉花基地的建设,将为承接纺织产业向西部转移奠定基础,也为纺织产业集群化落户新疆创造条件。[3]

2006年以来,越来越多的沿海纺织企业开始向西部转移。内地棉纺企业如江苏的华芳、浙江华孚、山东如意等纺织集团公司纷纷到新疆棉花产地投资,棉纺锭数达到28万锭,投资总金额达8亿-10亿元人民币。

②自治区政策支持

新疆纺织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也提出:经过5-10年的发展,实现从棉花基地向纺织工业基地的转变,形成若干具备当地特色,体现资源优势的产业集群,进一步发挥在自治区经济中的支柱产业作用。

另外,从投资环境来看,为了促进新疆纺织业的集群式发展,新疆各地、州政府建立了纺织工业园,并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投资建厂。例如,阿克苏新规划的轻纺工业园区,市政府对前来合作和投资的企业实行电费、税收、土地使用、提供贷款等优惠政策。

③纺织品贸易自由化

纺织行业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产业。自从2005年纺织品贸易实现自由化以来,我国的纺织业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纺织品第一大出口国。2006年我国纺织品出口1439.9亿美元,同比增长25.2%,约占全球纺织品贸易总额的1/4,排名第一。全球纺织品贸易自由化不仅为我国沿海地区的纺织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纺织业带来了机遇。

4、威胁

①国内纺织业集群的竞争

由于目前在国内浙江、广东一带已经形成了一批较为成熟的纺织产业集群,且自2002年我国确立了第一批纺织业集群试点名单以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建立纺织产业集群的热潮,各国各地已建立了众多的纺织产业集群,而新疆纺织产业集群还处于孕育阶段,必然会受到国内众多纺织业集群的竞争。

②周边国家纺织业的竞争

新疆与周边几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相近,且经济结构相似,如巴基斯坦等国也拥有丰富的棉花资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政府的优惠政策,因此,在新疆建立的纺织产业集群,也会被周边国家所模仿、竞争。

三、新疆建立纺织产业集群的建议

由于绝大多数产业集群都是经过历史的沉淀自然形成的,而不是单靠政府造出来的。但也有一些公共政策的制定者认为,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可能通过政府有意识地规划发展生成。当然这其中政府的作用就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1、加大政府干预

政府要加强对集群经济的引导,通过建设工业园区和重点城镇,依靠优惠政策招商引资,引导纺织产业及相关产业向工业园区和重点城镇聚集。利用本地的特色资源和既有的企业基础,有意识地培育和发展纺织产业集群。

建立产业集群的一种有效途径就是建立工业园区。据有关专家测算,一个企业在园区内发展,可以节省公共设施投资10%,节约土地15%,治理污染费用可降低5%。工业园区所产生的区域聚集效应和辐射作用,也使许多地方政府将公共政策的重点放在工业园区,形成一定区域内的科技、知识、资金、信息等优质生产要素的有效集聚。因此,工业园区在创办之初一般采用“政策区”的运行模式,即园区规划选址、生产要素配置、产业布局方式等都较多地依靠政府的行政力量和优惠政策加以引导。[4]

另外,政府还应适当地控制企业的投资规模,避免大型企业垄断市场,鼓励建立中型企业,维护市场有序的竞争秩序。

2、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继续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加快自治区纺织企业建立规范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为重点,建立健全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

选择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企业逐户进行分析研究,制定改革重组方案,通过采取向国内外招标等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鼓励和支持外资企业、民营资本、社会法人资本对国有企业进行参股、控股和整体收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争取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企业尽早完成股份制改造,[5]进入市场同各种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3、注视纺织人才的培养

针对目前新疆纺织业人才短缺的状况,应积极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产、学、研相结合。创新是一个产业集群能不断发展壮大的源动力,而人才则是创新的载体,因此,要在新疆建立纺织产业集群,就一定要加强对纺织业人才的培养。

首先要恢复各大高校的纺织专业,以及相关课程,培养纺织专业人员。其次,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为各纺织企业和纺织学校、纺织研究所建立联系,鼓励大学和相关的科研院所直接参与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再次,新疆各纺织企业也应该多从内地引进纺织人才、技术工人,对企业现有工人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对新招聘的工人也应该制定就业前培训课程,提高企业工人的整体素质。最后,纺织行业协会要组织各企业定期交流,以及与内地先进纺织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组织人员观摩学习等。

4、积极招商引资

在如今国内纺织业向西部梯度转移的大环境下,新疆自治区政府要抓住机遇,扩大对外宣传,充分发挥本地优势,积极地吸引国内外企业到新疆投资建厂,并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企业上大项目,带动本地纺织企业,从而促进纺织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

5、完善区内服务体系

产业集群不是孤立地发展的,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服务体系做支撑。首先,政府应该鼓励并引导市场调查机构、技术咨询机构、知识产权事务中心、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各种咨询机构和中介服务机构进驻产业集群内部,参与集群的发展。第二,加快建立大型的客运总站和物流中心,为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物流服务。第三,举行各种博览会,洽谈会等扩大本地产品知名度,在大中城市建立纺织品集中市场,为企业打开国内外市场。最后,建立发达的信息网络,搭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快捷、准确、便利的信息服务。

参考文献:

[1]制约新疆纺织工业发展的体制与机制问题的研究.课题组.加快新疆纺织工业体制与机制改革的对策和建议.决策咨询通讯,2005.6.(70).

[2]新疆纺织工业工作会议部署行业工作重点“十一五”发展规划助力新疆纺织升级进一步发挥纺织工业的支柱产业作用.记者徐峰马杰.中国纺织报,2006.3.1,001.

纺织业范文篇3

近年来,纺织业产值总体保持稳定增长,但大企业依然不多。2014年末的15家规上纺织企业中,产值超2亿元的4家,1亿元到2亿元之间的1家,其余10家均未超亿元。从效益看,行业形势也不理想。2013年,该行业亏损350万元。2014年,该行业利润略超1000万元,但从15家规上企业看,利润为正的共7家,其中银田化纤有限公司利润达1443万元,其余6家利润最高的一家仅为297万元;8家依然为亏损状态,亏损额最高的民盛纺织达576万元,8家企业总亏损额为1168万元。

截止今年5月底,规上纺织企业共14家,比2015年末减少1家。纺织业完成产值4.2亿元,同比下降7.9%,产值前三分别为常山纺织、云泰纺织和富山纺织。行业利润为200万元(去年同期-54万元),其中盈利8家,亏损6家。利润前三分别为银田化纤、和鑫线业和云泰纺织。

当前纺织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了解,纺织企业目前面临以下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流动资金紧张,主要是融资不易、成本上升等因素造成。企业表示融资缺口一般在20%-30%,少数企业存在一定的民间借贷,下阶段融资形势可能会更紧张,同时用工成本、生产成本比去年上升10%左右。二是订单不足,主要是市场需求疲软造成。当前和下阶段订单总体以1-3个月内的短期订单为主,由此也带来开工不足,设备利用率多数在70%-90%之间(少数企业如常山纺织高于90%)。三是投资意愿下降,仅有极少数企业表示可能会开展生产过程智能化等技改(如常山纺织)。主要是企业考虑宏观经济下行带来的风险,同时企业也反映研发支撑不足,缺乏高端人才和运作经验。

关于纺织业下阶段发展的建议

纺织业范文篇4

县纺织企业用工的现状如何?招工难”留人难“症结在哪里?怎样缓解这些矛盾?带着这些问题。会同县劳动和社会保证局、各乡镇妇联、劳动服务站,历时一个月。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一、基本状况和突出问题

现有员工3074人,1齐装满员率低。县共有纺织企业(含印染企业)14家。根据调查的资料统计。其中女性员工2455人,占员工总数的79.86%岗的员工中,合同期限在一年内的高达883人,占员工总数的28.73%还有很大一局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年内终止、解除合同的315人,占员工总数的10.25%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尚有612个岗位无人上岗。

从绝对值来看,2工资水平不高、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严重。14家企业年度应支付工资总额为3810.8万元。年度累计拖欠工资687.4万元。14家企业员工月平均工资1033元。不算太低,但这是员工在延长劳动时间后的报酬,如果按每月劳动29天、每天8.5小时计算,每小时的工资为4.19元,换算成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间(167.36小时)员工的月工资仅为702元。挡车工的平均工资约800元,换算后仅543元。企业滥用职权、依据土政策罚款、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见不鲜。

如遇加班,3违法延长工作时间和取消法定节假日较为普遍。从14家企业正常劳动时间的调查统计可以看出。大部分为28天以上。日工作时间为812小时。时间可能还会延长,个别企业甚至达14小时。员工在节假日上班和加班后,还基本上得不到法定规范的工作报酬。

噪音、粉尘超标和不符合规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的员工的比例很大,4工作环境欠优。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特别是技术含量不高、设备较为落后的条件下尤为突出。县的纺织企业。少数企业甚至高达80%工伤事故发生频繁,年内工伤高达2617人次,平均每三个多小时就有一个人发生工伤。

年三季度我县有剩余劳动力15295人,5社会保证福利情况令人担忧。根据调查的数据统计。

这些劳动力恰恰是纺织企业所急需的但根据问卷调查,6劳动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调查资料统计。其中女性劳动力7470人。绝大多数人不愿到外地就业,特别不愿到纺织企业就业。这样,就形成了一边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一边又找不到合适劳动者的怪圈。

二、主要原因分析

企业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最宝贵资源。熟练纺织工可能欠缺,对于我县来说。但决不会招不到一般员工。造成纺织企业”招工难“留人难”主要原因在于:

资金缺乏导致劳动维护的措施跟不上,1企业先天缺乏。自古就有“男不进矿、女不进纺”说法。技术装备较差。个别企业甚至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不采取措施,使得劳动条件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让很多人望而生畏。特别是年轻女性,劳动力流动频繁的今天,哪个行业都可以找到一份工作,更不想涉足纺织行业。

导致企业招工更加困难。由于企业用工自身缺口大,2行业竞争无序。随着外地纺织企业的迅速扩张。员工在企业间无序流动。加之熟练工的攀比心态,经常出现工人今天来、明天走的局面,老板无所适从,也使企业不能按计划正常安排生产。

必需千方百计降低生产利息。物化利息受市场制约,3报酬水平过低。由于纺织行业竞争激烈。企业要想生存发展。企业只能从管理利息和人力利息上想办法。纺织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降低人力利息往往是企业的首选对象。一旦这个“度”掌握不好,就会形成“待遇过低—开工缺乏—效益低下—降低工资水平”恶性循环。

雇佣思想十分明显,4劳动执法不严。执法不严的直接后果是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不到保证。就企业而言。由于企业不能提供有效的社会保证。做一天算一天,和企业总是离心离德,难以和企业捆在一起。从而,加大了劳动力的流动性。

不能有效调动员工积极性的调查中我发现,5管理机制欠缺。纺织加工企业的性质。如果没有较完善的奖励机制。许多企业对如何应对加班和空闲,如何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方法简单,吸引力不够。另外,一些企业在后勤和平安保证方面缺乏考虑,员工的食宿难以统一管理。而从事纺织工作的员工又多是一些年轻女性,平安保证跟不上势必会影响她安心工作。

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已较为适应外面的环境,6劳动力的心理原因。由于我县的工业起步较迟。外出打工致富的家庭比比皆是多年来。随着广东沿海地区劳动保证体系的完善,待遇的进一步改善,大都不愿再回乡务工;而新增劳动力受此影响,也认为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因此不太愿意到外地打工,更愿意到外面世界去闯一闯。

三、思考与建议

认识落实劳动保证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依法办企业,1进一步加大宣教力度。首先。引导企业经营者从依法办企业的高度。就必需切实保证员工的合法权益,否则就是违法经营。引导企业经营者用长远的眼光来经营企业,与员工建立互惠、互赢、和谐的劳动关系,以此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其次,要引导员工知法、懂法、用法、守法,时刻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教育员工树立遵守劳动合同的意识,切实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不能把企业当菜园子,想进就进,想出就出。第三,要通过基层党政组织和群团组织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引导广大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从县域经济的大局和长远考虑,投身纺织行业,以解企业用工缺乏的燃眉之急。

促进企业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2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企业。不会在法律法规上玩火的要加大劳动执法的力度。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害企业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的人和事,要依法进行严肃查处。要通过严格执法,使企业的劳动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工资报酬、劳动平安卫生、社会保证逐步规范到法制的轨道。范文目录网

使劳动卫生设施尽快符合国家规定,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方面。加大企业劳动卫生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员工发明平安、舒适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企业要根据经济发展、企业效益、物价上涨等因素,逐步提高职工的工资待遇。政府也要加大劳动力培训的投入,把短缺、急需的人才培训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划,制定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进行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直接为县域企业输送专业人才。

纺织业范文篇5

广东省从2007年起就逐步推行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与全球倡导的低碳经济的理念是相一致的。此后,众多学者对广东省转型升级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如罗必良(2007)[8]、王月琴和张鹏等(2009)[9]、朱卫平和陈林(2011)[10]等。纺织业作为广东的优势传统产业,在广东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刘森(2008)分析了广东省纺织业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的模式[11];毛蕴诗,熊炼(2011)通过对纺织企业广州互太和台湾纺织业低碳运作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围绕价值链进行低碳运作,实现成本降低可以达到附加值提升的效果[12]。已有的诸多研究为本文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关于在低碳经济下,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问题研究不够深入。本文拟从广东省纺织业的碳排放量和所处产业生命周期阶段来论述其转型的路径。

二、低碳经济下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全球气候和环境变化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10年前,以绿色能源为主的低碳经济发展还不为人们看好,被认为成本过高,技术不成熟,难以迅速开展,而且全球对石油依赖日深。但是油价持续走高,应对气候变化呼声渐多,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催化剂。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召开,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呈现在世界人民面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倡导低碳消费也已成为世界人民新的生活方式。为了占领世界产业发展趋势的制高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低碳经济,把发展新能源、新的汽车动力、清洁能源、生物产业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奥巴马在2008年上任之后就在美国国内积极推动气候立法,令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ACES)。欧盟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英国在2009年7月公布的低碳转型规划中,明确提出企业要最大限度地抓住低碳经济这一发展机遇,在经济转型中确保总体经济资源和利益的公平分配。日本则制定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新成长动力产业。韩国知经部也在2011年推出了577战略和绿色成长计划。因此,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低碳经济是广东省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益、高效率的绿色经济。广东省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同时也是我国的制造业大省,广东省的GDP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首位,2011年广东省GDP总量是5.321万亿元,占了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3%。但是,高速增长的制造业背后,是大量的能源消耗。2011年广东省能耗总量达到2.41亿吨标准煤,原油占到全国消费总量的33.98%,如图1所示。但是,广东省本身能源匮乏,对外依存度十分高。2011年广东省能源生产量仅仅为4846.76万吨标准煤,剩余的能源缺口即约9成的一次性能源需要外部供应,电力长期依靠西电东送和长江三峡水电站供应,100%的煤炭和86%的成品油也多是从省外调入或者直接从国外进口。这对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来说,是一个相当严峻的问题。此外,虽然广东省每万元GDP仅消耗0.79吨标准煤,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为全国最低水平的省份。但是,由于我国单位GDP能耗远超英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甚至超过了印度这类发展中国家,所以,广东省能源效率依旧不高。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能源效率分别是我国的2.5倍、4.9倍、8.7倍。因此,广东省的能源效率远不及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要发图22002年-2012年广东省纺织业的总产值和销售额(亿元)展低碳经济,解决能耗总量、能耗效率问题是重点之一。因此,广东省必须发展低碳经济。低碳经济不仅有助于解决能源匮乏的问题,减少对进口能源的依赖,巩固能源安全,还能够减少碳排放量,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发展低碳经济还能够推动产业创新和科技进步。

三、广东省纺织业的发展概况

作为广东省的优势传统产业之一,纺织业在广东省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市场占有率上,相对于国内或国际其他区域的纺织业,广东省纺织业都有着绝对优势。但是,广东省纺织业也面临着碳排放量大和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等一系列问题。

(一)广东省纺织业的优势

1.规模不断扩大,集群优势明显纺织业是广东省的九大优势传统产业之一。近10年来,广东省纺织业的企业数、总产值、销售额、利润和就业人数等都不断提高,特别是在2010年达到最高峰。2010年广东省纺织业的总产值和销售额是2006年的2倍多,分别达到了2325.59亿元和2226.6亿元,如图2所示。2010年全国纺织业总产值增长率24.1%,广东省纺织业总产值增长率36.46%,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国内的其他纺织业大省,如山东(18.48%)和浙江(18.82%),见表1所示。另外,广东省有着雄厚的纺织产业基础,也有着产业集群的优势,拥有部级即南海区西樵镇纺织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在广州、深圳、佛山、东莞、中山这条黄金走廊上,已基本形成了一个在中国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先进、配套最完善的纺织服装生产加工基地。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在企业链上的完整程度方面已经日臻完善,在对外辐射方面,如营销渠道、市场占有率等,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广州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轻纺工业城市和南派服装的代表,与上海、宁波、大连并称“中国四大服装名城”。广州流花地区服装市场、虎门服装市场早已2.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005年以来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大力开拓拉美、中东和非洲等新兴出口市场,在保持出口额年均增长超过30%的同时,实现了出口贸易方式由加工贸易向一般贸易为主的转变。广东纺织服装出口从1995年起连续9年高居全国榜首,每年的生产贸易出口均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虽然2009年和2010年广东省纺织业总产值比浙江和山东低,但其出口额却远远高于浙江和山东,如上表1所示。另外,全球纺织品和服装贸易日新月异,贸易额在不断增加。随着各国取消进口纺织品和服装的配额,世界纺织品和服装的贸易进入后配额时代。广东省纺织业是典型的外向型加工工业。长期以来,欧美市场一直是广东省纺织品服装出口的重要市场,配额的取消使广东省在纺织品生产上的成本优势充分发挥,大大扩大了出口贸易市场空间。如表2所示,就服装市场而言,2008年中国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了18.13%,而广东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是4.97%。

(二)广东省纺织业的劣势

1.碳排放强度高利用广东省纺织业2007-2011年的总产值和能源消耗总量可以计算出其能源消耗强度,分别是0.49、0.46、0.42、0.37和0.36吨标准煤/万元。通过二氧化碳的碳排放系数(吨/吨标准煤,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推荐值为0.67),即可计算出广东省纺织业的碳排放强度。同时,为了进行比较,本文也计算出广东省其他行业的碳排放强度。通过图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纺织业的碳排放强度虽然在下降,但是其数值仍然高于烟草加工业、食品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所以,广东省纺织业是个高碳产业,对环境的污染比较严重,必须进行转型升级。2.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判断产业生命周期阶段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拟合曲线分析法、计算判断法和经验对比法,其中拟合曲线分析法中主要包括龚柏兹曲线拟合法和皮尔曲线拟合法。

四、促进广东省纺织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广东省纺织业要实现由高碳行业向低碳行业的转型,必须依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带动,加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对纺织业的渗透和耦合。同时,广东省纺织业处于产业生命周期的衰退期,必须同步推进广东省纺织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一)加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发展

耦合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的现象。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发展,是广东省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纺织业经济转型的最佳路径。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之间的关系并非此消彼长的相对关系,而是一种互相促进、相互发展的良性耦合发展关系,两者的耦合关联度为0.999。但是,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协调度只有0.5998(本文作者参考熊勇清,李世才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研究》一文中的方法,计算得到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关联度和耦合协调度),属于勉强耦合阶段,即广东省的电子信息产业与传统纺织产业的耦合关系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其技术、产品、政策配套还未成熟完善,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对纺织业的技术渗透以及改造还处于萌芽阶段。因此,要加强电子信息产业对广东省纺织业的渗透、耦合和改造,必须构建更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对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如广东佛山的西樵纺织南方技术中心就属于全国第一家社会性、公开化的产品研发服务机构,该中心与中国纺织工业协会、西安工程大学等10多家纺织专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密切合作,开展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耦合效应。因此,需要构建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与纺织业的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广东省政府应该积极搭建促进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纺织业耦合发展的公共平台。同时,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大力发展,纺织企业技术需求越来越复杂多样化、相互交叉,政府应鼓励采取多种模式,在纺织产业集群内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中心,强化信息服务、产品开发、设计示范、培训服务等功能,搭建两者关键共性技术和行业技术支撑平台,对一些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瓶颈的突破。

(二)同步推进广东省纺织业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提升

纺织业范文篇6

[摘要]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份以来一直不断上升,而这对南通的纺织业产生很大影响,本文在分析了南通纺织业当前的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人民币汇率上升对南通纺织业的不利影响后,并以此为根据,尝试性的分析研究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关键词]纺织品人民币升值南通纺织服装回顾2007年南通纺织品的出口状况,其成果固然令人欣喜而振奋。据统计2007年上半年,南通地区出口纺织品6015批、1。04万米,货值1。37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25。0%、28。6%和26。0%。但随着人民币当前和今后的不断升值,必将使南通纺织品出口面临严重考验。到2008年初南通纺织产品的出口增幅明显下降。这使得越来越多的南通纺织行业人士开始关注由此带来的影响。一、南通纺织业现状南通的纺织业发展由来已久差不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现今南通更是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其纺织工业的销售占全国纺织工业销售的3。5%左右,纺织业已成为南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经济支柱产业。据统计,南通有出口企业650多家,共10大类100多个具体纺织品种类出口,产品已走向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当中纺织服装出口量最大。2002年,纺织服装出口达11。67亿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6%;2003年纺织原料及其制品出口创汇14。44美元,占全部出口总额的43。96%;其中服装出口就达到9。9亿美元,占纺织品出口总额的69%;2004年纺织品出口创汇18。94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43。6%;2005年纺织品出品22。32亿美元,占全年出口总额的43%。2006年纺织品出口24。58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42。8%。可见南通的纺织业是南通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的成败对南通的国际贸易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是在南通纺织业繁荣发展的水面之下,也存在着严重的总问题。近来物价指数的上涨导致纺织原料价格上涨、纺织工价提升、纺织设备维护成本上扬、运输等成本也不断上涨;非凡是近来国家对出口退税的调整使得纺织业的总体利润下滑。在南通,纺织业企业的平均利润只有5%左右。南通的纺织出口中小企业众多,它们的利润水平基本上是出口商品中最低的。其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首先是加工贸易为主,自主生产出口为辅。加工贸易只能收取工缴费,而没有附加经济价值,难以提高企业产能和技术,更不能创建自己的品牌特色。这些从事加工贸易的企业年出口额多在200万美元以下,有时为了争夺订单许多企业相互压价,使得本来就狭小的利润空间更加窄。其次是市场开拓能力薄弱,出口方式简单低级。受观念、资金、地域、技术治理以及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南通纺织业的中小企业一般都是从国内或国外的外贸中间商接单,而缺乏主动走向国际市场的动力和胆识,很多企业一旦失去中间商就陷入经营困境。最后是装备水平和创新能力不高,纺织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不仅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距离,就是与国内的苏南和浙江及山东相比也相距较大。以棉纺织业为例,发达国家清梳联合机占有率达50%以上,江苏为30%,而南通不足20%;发达国家的自动络筒机占有率为90%以上,江苏为33%,而南通仅为20%。装备水平造成产能和生产效率低下,甚至抵消了劳动力成本低的优越性。自主创新能力低,在国际国内买方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除了南通的萝莱家纺,基本上还没有一个有特色的品牌,对新技术、新理念接受慢,把握市场机会能力慢反应不快,产品附加值不高。二、人民币升值对南通纺织业的影响人民币的升值给国内出口行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非凡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导向型产品受到的影响也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著。而纺织行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成本导向的出口,在人民币升值压力下,其受到的影响是很多的。南通作为全国的纺织基地之一,而其纺织品的出口也是其支柱产业之一,在全国也占一席之地。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南通的纺织业正在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具体表现为:1。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提高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纺织业产品出口价格相对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也降低了出口纺织产品在国外市场的价格优势,南通的纺织出口企业正在经受着这样的冲击;同时纺织业出口还会受到出口收入转化成人民币时的汇兑损失,也就是所谓的汇兑损失。举个例子,假如原来100元出口的商品,当汇率上升5%后,其在国外的价格就相应上升5%,这对纺织业产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将有较明显的影响,因为价格相对提高了;但假如保持外币表示的价格不变,那么出口利润就得相应减少。据有关部门测算,当人民币升值1%,纺织行业利润将减少2%,2006年南通的纺织品出口额约为24。58亿美元,假如按照利润率为5%来算,当人民币升值1%,那么南通纺织业出口利润损失就会越过亿元了。而人民币自2005年7月21日以来,就一直呈上升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将一直保持,其稳定期也难以估算和预期。可见人民币升值给南通纺织业的压力是巨大的。而且纺织业作为南通的主打出口行业,这对南通整个经济的发展也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压力。2。人民币升值导致纺织业外贸资转移南通作为最早的十四个沿海开放市场,其吸引外资的力度很大,在南通经济中也占很重要的一部分。外资中,很大一部分是集中在纺织项目的投资上,这些纺织在中国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而这当中,尤以纺织工业吸引的外资的规模和金额最大。仅日本就有150多家纺织企业在南通兴业,如闻名的东丽、帝人等日本公司在南通投资都是过百亿人民币。这些外资纺织企业都是用美元标价原料而用人民币支付当地职工工资和当地费用的,工资及费用占成本的比例很大(纺织业都是劳动密集型)随着人民币的增值,南通的外资企业生产成本必然加重;另外,外资企业的产品一般都出口,人民币的升值必将提升出口产品的价格,从而与外商当时投资利用中国低价劳动力形成的出口低价商品的初衷相背,进而增加出口压力。这些都将使得外资纺织企业面临利润减少,而可能转移投资到成本更低的如印度等国家和地区来规避风险。可见,人民币的升值必将降低外资纺织品的出口竞争优势。如是人民币值进一步上升,很难预计会有多少外贸会发生转移。3。人民币升值还将导致国内纺织企业竞争在外销产品国外市场压力不断加大时,不少出口型企业会把目光转向国内市场来求得生存和发展。2005年开始,南通很多纺织企业迫于人民币升值的形势已经开始将目光转向国内市场。这必将使国内的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到2007年南通有70%的纺织生产企业加大了国内市场的开发和产品销售,而这此企业大都是出口导向型企业。而国内市场的纺织品早已处于饱和状态,假如原来重点出口纺织品的企业转而加入国内纺织品市场,这必然会造成国内企业间的纺织产品恶性竞争,而价格战是最快最直接的方法,而价格的竞争必将榨尽参与企业的利润。由此可见,对于南通的纺织业来说,今后的国内纺织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和残酷。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这种现象和趋势还会进一步恶化。4。影响行业就业情况纺织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南通的纺织企业吸收了南通及周边的大量的劳动力。这为南通的就业减少了很多压力。而人民币不断的升值会使纺织业出口成本越来越高,出口价格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必然使部分利润小、经营治理不当的中小企业面临经营的困境,不得不大量裁减用工,从而使部分工人下岗别求职位。另一方面,纺织业要能应付人民币升值就不得不进行治理革新、技术改造,而新技术和新治理经验的改造与推广,必然能带动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以降低成本应付人民币升值。但是这又会使得纺织业对纺织职工的需求减少,从而对就业的前景产生重要影响。据南通政府部门统计,南通有近三成的企业正在进行技术和治理的革新,引进新的效率更快,更节省成本的先进的纺织机台。而这正让一些企业在计划载减员工。

三、南通纺织业应对的措施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是不容置疑的,而且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存在着重要影响。由此可见,南通纺织业的企业不能轻易退缩,要迎难而上。多方共同出力,共同探讨合理的解决方法,以此来化解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样才能求将来更好地发展。1。积极规避汇率风险人民币升值的最直接影响也就是在收汇时由于币值增加而导致的收汇损失。那么,我们可以采用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来改变这种状态,以使影响和损失低到最低。首先,要保证及时结汇,减少结汇时间夸度,这就要求我们订立外贸合同时,注重结算方式的合理应用,尽量多选择即期付汇方式,以减少结汇的时间跨度;其次,注重与外商进行价格谈判,把今后人民币升值后提升的成本通过协商提高产品价格消化之或争取与外商共同分担或按一定的比例来进行分担;再次,建立外汇收汇台账,及时催收货款,减少汇率损失,因为收汇时间越长,其导致的外汇结算损失将会更大;接下来,要注重能过合理贸易操作来分解风险,如采取低风险的贸易方式、灵活多变的结算方式、适当采用外汇远期买卖、套期保值等手段来分散外贸风险;最后,对于新合同必须考虑汇率变动因素,通过增设附加条款往返避和降低汇率风险以及引进或培养国际金融及外贸专业人才。2。积极实施出口扩张战略南通的纺织业发展离不开向国外扩张市,因为国内纺织品市场趋于饱和是不争的事实。虽然南通纺织品出口量很大,但市场相对很集中,而日本占了很大一部分。这不利于纺织品出口风险的防范,非凡有专家指出当前日本和美国出现经济衰退。而作为劳动密集型和低成本导向型的纺织品在非洲和拉美等地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些市场对南通纺织业来说还大都是未开发的或开发初期的市场。资料显示,非洲和拉美等地区对南通的中低档产品有很高的需求量,相信只要合理开发,南通纺织业一定能占领这些海外市场。为此,南通纺织业企业除了要提升出口产品档次和创设产品品牌开拓和维护日本、欧美市场外,还应大力拓展其他国际市场,积极实施出口多元化战略,在努力保持传统的日美市场的基本上,要力争开发新市,以此来取出口多元化发展,分散风险。3。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南通纺织服装出口企业出口的产品大都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经别人做贴牌、定牌生产。而这类产品除了正常利润外没有经济附加值,而大量的利润被客户所得,这样使得相应的生产企业不仅不能创立自己的品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而且由于在利润空上很少有回转的余地,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企业将处于很艰难的境地。而当前,欧美对中国商品的反倾销正风头正劲,所以纺织品以低价位和高数量来竞争只会给欧美国家对中国纺织品设限提供有力借口。而品牌、高附加值、高科技对是今后纺织服装发展的关键所在;这也是增加纺织品经济附加值的最有力的方法。品牌纺织品的出口价格往往是加工生产的无牌产品的几倍到几十倍,可以发展自主品牌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而且能使企业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来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据研究,国内企业只有当年利润越过2000万元时,才具备创立自主品牌和自我设计能力的资金基础,所以南通有一定实力的大型企业应加强自主研究开发的意识,不断提高自己在出口产品中的技术含量,以创立自己的品牌非凡是国际知名品牌。加快从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向高层次的质量和品牌竞争转变。此外,中小纺织企业可以考虑走创特色之路,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档次,在不断细分的纺织品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4。政府应给予纺织业适当的支持政府部门应是南通纺织业发展的有力支撑,其可以给出这样的支持:组织培训纺织企业和纺织品进出口相关人员参加出口关税、汇率知识和实务知识的专题培训班,总结一些企业在规避设限和汇率风险上的成功给验并加以推广;加强自律,通过牵头组织进出口商会、协会等组织,促进纺织行业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经营,避免无序竞争,集约利用资源;加强服务,在当前纺织行业非常时期,政府部门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联系,支持力度上不减,优质服务上加码,多听取纺织企业的意见与建议;出台相应政策支持,鼓励纺织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和发展战略,促进纺织企业实现从贴牌加工到自创品牌的飞速发展,选择确定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品牌,集中力量重点培养,争取培育出一批南通纺织品牌,积极应对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复杂环境中的考验。参考文献:[1]黄先海:纺织产业升级的特征及启示[M]。中国工业经济,1998(7):30~33[2]刘强:南通纺织工业的战略抉择[D]。南京:南京航天航空大学,2000[3]南通海关数据(2005到2007的部分数据)[4]南通对外贸易促进委员会数据[5]林素钢:人民币升值对南通纺织业的影响和对策分析江办纺织

纺织业范文篇7

绍兴纺织产业具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在隋唐历史记载中,对绍兴做出了这样的评价“: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因此,绍兴市也被誉为“纺织之乡”。当前柯桥中国轻纺城市场就位于绍兴市,该市场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纺织产品交易市场,并且这座市场所具有的纺织指数甚至可以作为纺织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经营管理乃至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从当前绍兴市纺织业发展规模来看,直到2009年底,绍兴市拥有的纺织企业达到了6.5万家左右,这些企业为社会创造了64万之多的就业岗位,在这些企业中,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了2354家,企业职工是绍兴市纺织从业人员的一半左右,实现工业总产值1311亿元,销售收入则达到了1284亿元。2013年,柯桥区纺织业收入达到2006亿元,创造利润为95.8亿元,这两项数据分别提升了5.2%与9.9%;从产业结构方面来看,绍兴市纺织业起步于化纤原料。以此为基础,绍兴纺织产业经过长时间的横向拓展与供需衍生,从而形成了系统的纺织上下游产业链。上游产业包括原材料的制作,中游产业包括印刷与纺织等,下游产业主要是服装的生产与加工。这些产业共同构成的产业链逐渐整合与汇集并形成了如柯桥中国轻纺城、诸暨大唐袜业、嵊州领带市场等产业集群;从空间分布方面来看,当前绍兴市纺织产业格局可以用“一个主题园区、七个特色民镇”来做出概括。其中主体园区指的是滨海工业园,特色民镇包括立兰亭、杨汛桥、齐贤等。这些城镇依托绍兴市在纺织产业方面的整体优势明确了自身特色,并构建了包含无纺布、家纺、针织等产业在内的全方位格局;从产业优势方面来看,绍兴市具有5万以上的专业纺织技术人才,并且拥有CDA推广中心以及科研中心等。同时,绍兴市内所具有的民族资本十分活跃,并且企业之间所具有的竞争意识十分凸显。总而言之,绍兴市纺织业代表着我国当前纺织产业的水平,同时影响着我国纺织业的发展方向。

2绍兴市大学生创业政策现状

绍兴市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与服务水平不断提升。2015年,绍兴市成立了专门负责指导与管理大学生创业的领导小组,并以解决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出发点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另外,绍兴市在2013年出台了推动大学生就业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实施办法》,这一文件中规定,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两年之后,在自主创业过程中如果资金不足,在符合申请条件与申请规定的前提下可以对30万元以下的担保贷款进行申请。之后,绍兴市不断放宽相关标准,其中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申请创业贷款以及专项投资资金的年限从两年放宽到5年。另外,绍兴市在大学生创业方面的指导工作还包括组织业内专家对创业项目等作出评审,这一评审过程是发现大学生创业问题与解决大学生创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绍兴市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提供创意指导、创业教育与导向服务的重要手段。虽然当前绍兴市在许多创业支持政策方面都仍旧按照原有办法进行相关工作的开展,但是在户籍限制、小额贷款以及创业基金方面都已经获得了很大突破,这对于推动绍兴市创业政策的优化、绍兴市创业氛围的打造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绍兴市高校应当抓住机遇,依托纺织业优势来对大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创业教育指导,并有必要在构建创业基地的基础上引导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活动,从而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发现大学生创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作出有针对性的引导以促进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

3大学生创业支持项目发展对策

高校引导大学生依托绍兴市政治优势以及绍兴纺织业产业优势、人才优势等,在大学生创业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成效。但是大学生创业支持项目仍旧需要进一步开展教育思路、引导思路与实践思路的拓展,从而在对绍兴市政府扶持政策与绍兴市纺织产业优势做出充分利用的基础上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坚实保障。

3.1做好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的调研工作

绍兴纺织产业背景有利于大学生创业。对于绍兴大学生而言,绍兴的纺织产业已经具备了完整的纺织产品生产链,形成了相对固定的产品销售渠道和较大的销售市场,具有了充足的产业链上各产业节点的技术技能专家,具有政府的政策支持,具备了较好的创业环境、创业资金、创业人才,这些产业背景能够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创业,提高创业成功率。绍兴大学生应当依托纺织产业开展有效的创业实践。而为了提高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的针对性,高校有必要对纺织业创业环境做出调研,其中需要重点了解的内容包括以下多个方面:了解、收集绍兴纺织产业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各类要素,分析并且制订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开展创业实践的计划,选择具有创业潜力并且有志于创业的学生开展创业实践,与创业学生一起到纺织企业调研,了解纺织产品的种类、价格、销路、利润、市场需求、新产品研发方向,了解纺织产品内贸流程、外贸流程、外销国家和地区的产品种类和需求量,了解企业的部门组成、人员组成、管理结构、制度建设要求,选择与纺织产业相关联的业务组建创业实体,根据纺织业务需要组建公司成员,依据创建公司要求,制订建立创业实体的工作流程。

3.2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

对于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大学生而言,解决资金问题是确保成功创业的必要前提,同时也是确保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拓宽大学生创业融资渠道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方面,首先,应当开拓专项资金扶持政策。虽然绍兴市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创业颁布了许多扶持政策,并且在融资渠道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资金短缺仍旧是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自主创业的重要瓶颈。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申请创业贷款之后需要担保服务工作者对大学生所开展的创业项目作出考察,并在与银行协调的基础上发放贷款。这种扶持政策已经具有了很多成功案例并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而高校以及高校引导大学生开办的创业实体应当在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通过对绍兴市扶持政策作出积极探索,并与贷款担保服务机构构建合作机制来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好的融资渠道环境;其次,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还需要推动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在构建创业实体以及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发现,大学生创业的初期阶段是融资成本最高的阶段,而如果得到资金并进行长时间的经营,融资成本将能够逐渐降低,这对于大学生创业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着有利作用。当前绍兴市大学生依托纺织业开展创业的资金来源渠道主要是政府扶持资金、金融机构贷款以及自筹三种,虽然这三种融资渠道能够为大学生创业初期提供很大帮助,但是这些创业渠道所具有的局限性也十分明显。所以高校以及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有必要对创业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做出改进,并通过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以及开展合作融资来为创业企业提供更多渠道。另外,高校应当重视总结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并有针对性有重点地指导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资金周转效率与使用效率。而大学生所创办的实体企业应当积极与银行机构开展沟通与合作,并争取更多的信用担保渠道。而对于具有知识产权和先进技术的创业实体,高校应当鼓励毕业大学生优化融资渠道,采取并购、风险融资等方式来获得更多发展资金。

3.3在高校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构建创业氛围

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氛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提升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创业氛围的打造与优化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特征的工程,这项工作的开展会受到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高校要构建良好的创业氛围,就必须与大学生依托纺织产业创办的实体企业进行合作,从而在企业与高校之间打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在合作过程中,高校需要强化创业教育,而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则应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实践,通过组织学生了解创业难点与企业管理难点来切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水平。另外,高校也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办创业实体,并将创业实体当作开展创业教育实训的重要阵地,在此过程中,高校所具有的师资力量将能够成为重要的后盾,并为大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构建保障,同时,学生对自主创业也将不仅仅停留在意识方面,而会产生依托区域产业优势开展创业实践的动力。为了强化高校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素养,高校还有必要加强与毕业生创业实体企业之间的项目合作,从而构建校企双赢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

纺织业范文篇8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浙江纺织业影响对策

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这一变化预示着:今后中国的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深化,人民币有望继续升值。有业内人士估计,人民币将可能升值10%。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资本成本和收入的提升将长期改变我国的经济结构,重新赋予行业不同的成长速度,并使不同行业的企业业绩出现分化。对于纺织业,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不可小视。据研究,如果人民币升值5%~10%,纺织业利润率将下降10%~60%。特别是出口依存度较高的服装行业受损更大。浙江作为一个纺织服装大省,其纺织行业在这次汇率升值调整中可谓影响甚大。

一、人民币升值对浙江纺织业的影响

(一)消极影响

1.“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未能打破,纺织品出口额增速出现下降趋势

一方面,将持续“跑量为主”的经营模式。2006年1~4月,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出口有实绩的企业为5488家,比上年末增加394家。其中,私营企业2789家,外商投资企业1940家,集体企业411家,国有企业340家,个体工商户9家。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纺织品服装22.47亿美元,增长35.4%,私营企业出口20.8亿美元,增长64.4%。但是,数量增长快于价格增长,浙江省纺织品服装同期出口价格指数为1.05,数量指数为1.24,即出口平均价格增长5%,出口数量增长24%。征税纺织品出口价格指数为1.07,数量指数为1.15。

另一方面,以“跑量为主”的经营方式使浙江纺织企业出口额增速大为下降。2006年2月,浙江省共出口纺织品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下降5.3%。其中,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7.8亿美元,下降2.3%;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6.2亿美元,下降8.9%。据宁波海关统计,2月份,浙江省纺织品共出口143个国家,其中对67个国家的出口增长率是下降的,其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87.3%。浙江省对欧盟和美国的纺织品出口下降幅度尤为明显,其中,对欧盟出口3.7亿美元、对美国出口2.5亿美元,分别下降11%和7.6%。

2.缺乏自主品牌、产品附加值低和科技创新能力弱的缺点在短时间内难以克服

浙江纺织服装企业生产的产品大多品种档次不高,产品附加值只有国外先进国家的几十分之一,且创新品种少。像万事利、杉杉这样有独立品牌的企业极少,多以贴牌经营为主,企业利润非常微薄。据业内人事透露,生产一件服装获得的加工费在1至2个美元之间,其中还包括各种运营费用,平均利润率仅在3%-5%,即使当地的龙头企业如悦莱春、华诚茂麓,其利润率也不过10%。而大多数贴牌企业多以美元结算,如果人民币升值10%,则预计有50%的企业难以继续经营。

由于缺乏优秀的服装设计师,企业产品开发也多采用借鉴和组合,导致产品缺乏个性,产品价格无法提升。大企业借鉴和组合欧、美、韩、日及中国港、台地区的设计,中小型企业则多是盯着大企业新产品的出笼,进行模仿。人民币升值使中小企业利润空间缩小,企业无力花大量财力和人力进行新产品的研发。这势必导致大多数省内中小纺织企业的上述弱势将仍在一段时间内持续。

3.劳动力成本上升,原材料价格并没下降

纺织业是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浙江省又是一个人口大省,劳动力成本比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低廉。人民币若持续升值,由于工资具有刚性,实际工资必然上升,势必引起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难以继续维持(目前劳动力成本约占出厂价的30%),迫使许多沿海纺织生产企业迁至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内陆地区,从而将打破浙江省纺织业的优势格局。

原材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供需关系。短期人民币汇率的变化对原料价格有影响,但长期看供需关系是原料价格的最终决定因素。中国进口了世界30%的纺织原材料,其中浙江省占绝大部分。因此人民币升值未必意味着纺织原材料进口成本的降低,相反可能引起美元计价的纺织原材料价格的上涨。

4.增加了纺织出口合同签订的汇率风险

中国贸易促进会统计,全国最大的纺织重镇绍兴,目前已有20%纺织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其他多数企业则勉强维持。人民币升值引起的出口合同汇率风险激增是造成这种局面的一项重要原因。人民币升值2%,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8%;若人民币升值10%,则意味着企业拿到的货款折合成人民币仅有原来的90%。其实人民币升值2%,浙江的纺织品企业的平均利润率只有5%~10%。如果一年内人民币升值5%,50%的纺织品生产企业都将遭遇经营困难。浙江有许多出口贸易依存度超过50%的小城,这种风险对于浙江大多数纺织企业来说是无力承担的。

(二)积极影响

1.有利于纺织业的结构调整

浙江省一些纺织产业已出现产能过剩,绍兴目前的放丝能力超过250万吨,织造能力50亿米以上。人民币升值后,低附加值的产品出口将会受到限制。要继续发展,企业不得不转变竞争方式,一方面将更加关注国内市场;另一方面将努力转变出口结构,增加高附加值产品所占的比重,提高产品科技水平,理性研究市场,生产市场所需的纺织品,从而加速浙江省纺织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新一轮调整。此外,人民升值导致的进口成本降低,有利于省内纺织企业利用境外知识、技术、先进设备等,降低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本。

2.可缓解纺织品行业恶性竞争

在近一年的汇率调整后,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认识到,汇率的调整有利于国内纺织品贸易的有序化。在汇率未变之前,国内纺织品企业为抢订单,都向国外客商报极低的成本价。国内纺织品出口企业面临的不单是汇率问题,更多的是行业内的恶性竞争。人民币升值后,很多外贸企业不再采取单一报价方式,而是综合情况进行报价,将汇率、原材料上涨等不确定因素考虑在报价之内。另外,一些企业不再只生产出口量大、利润低的产品,不再盯住同样的客商,而是更多地考虑生产高端产品,寻找高端客户,做差异化竞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纺织品行业的恶性竞争。.有利于减少贸易摩擦和改善贸易环境

浙江纺织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主要依靠低价格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出现贸易摩擦在所难免。当前,浙江纺织企业在全国同行业中遭受倾销立案调查最多。从短期看,人民币升值后纺织品的出口价格虽然会有所提高。但由于其出口价格已非常低,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相当高,即使适当提高价格,仍具极强的竞争力,这也有助于减少遭受低价倾销的诉讼。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调整逼近3%,说明人民币正在向真实汇率回归。对浙江纺织企业而言,这意味着今后必须调整其低价竞销战略,以从提高质量、款式、功能和售后服务等方面取胜,提高其在国际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增加产品附加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而这些显然有助于减少国际贸易摩擦。

二、应对升值影响的对策

(一)积极应对,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

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在所难免,一些企业常常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既要考虑汇率调整带来的结汇损失因素,又得考虑为了保持出口量,在与客户谈判中暂时将其“忽略”掉,如果过分担心损失,企业将无法接单。

在这种压力下,浙江省纺织出口企业应积极应对,摆正心态,减少低价出口的纺织品比例。应认识到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会对纺织出口增长不利,但长期而言,对解决纺织出口产品结构失衡却是有益的。纺织出口企业应该解决客户的后顾之忧,保证道路顺畅和纺织品的海外市场份额,只有这样才能安全又平稳地渡过这一调整时期。

(二)实施进口战略,加大利用境外先进知识的力度

人民币升值给浙江省纺织企业带来了出口压力,但同时也降低了利用境外先进技术的成本。因此,要从“借力”发展和开放促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像抓出口一样,研究和实施进口战略,要系统地扩大纺织科技设计人员出国留学培训的力度,引进专利、先进的生产流水线等。通过利用境外先进知识,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提升浙江纺织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冲出产业结构落后的现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三)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此轮人民币升值,不管是国外企业设置的贸易壁垒还是美国、欧盟等玩的“把戏”,都应成为改变现状的动力,提高浙江纺织出口品的附加值和自主创新能力。具体措施是:1.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型纺织业技术创新示范体系,加速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2.推广建设纺织业集群创新服务平台,为新产品研发能力弱、技术管理水平低的中小纺织企业提供全面的创新服务,提升中小纺织企业创新能力和技术、经营和管理水平,加速纺织业集群出口产品的结构升级;3.引导骨干纺织企业加大力度研发新产品,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发挥骨干企业的创新带头作用。

(四)加强品牌建设

纺织业要加强自主品牌建设,重点支持、大力培育一批在品牌设计、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渠道建设方面的优势企业,鼓励纺织各产业集群区打造行业品牌,争创自主品牌的市场环境,形成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使浙江省纺织服装自主品牌产品出口比重明显提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国外频繁以反倾销、特保等措施对浙江省纺织企业施压,才能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出口的多元化,完成由产品输出到品牌输出的过程。

(五)适当涨价,提高纺织企业的议价能力

议价能力强的纺织企业在谈判中可以适度提价,部分传递升值带来的压力,从而部分抵消人民币升值的负面影响。浙江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好评,人民币升值引起纺织品价格的适当抬高,国外企业通常可以接受,但加价必须与国家汇率相匹配。这样既可适当地把部分风险转嫁给交易外商,将人民币升值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又能防止客户流失。但目前也有少数国外纺织品买家向印尼、越南、孟加拉国等国转移订单,由于劳动力廉价,这些国家一直与中国纺织业争夺客户。所以,浙江纺织企业在加价时应考虑客户的接受能力,在保证销量稳定的前提下适度提高产品外币标价。

(六)增加金融衍生避险工具品种,积极运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据浙江省统计局消息,目前浙江纺织企业使用的汇率避险方式主要有:贸易融资、运用金融衍生品、改变贸易结算方式、提高出口产品价格、用非美元货币结算、增加内销比重和使用外汇理财产品等,其中约31%的浙江纺织企业使用贸易融资。另据调查显示,2005年运用金融衍生品的浙江纺织企业比2004年同期只提高约1个百分点,远期结售汇工具的使用在金融衍生工具中高达91%。

企业利用金融衍生避险工具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企业避险意识和能力弱;2.部分商业银行过分强调风险防范,推出较长期限(1年期以上)远期结售汇工具的积极性不足,工具品种单一,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不合理,难以满足企业的避险需求。

因此,浙江纺织企业要增强避险的意识和能力,积极运用金融避险工具;同时,商业银行也应向企业提供更多的咨询和信息服务,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外汇金融衍生避险产品,拓宽企业避险渠道,使避险产品定价市场化。

[参考文献]

[1]裘明军,阮明锋.绍兴纺织业聚集效益分析[J].经济师,2005,(3).

[2]蔡晓洁.中国纺织企业如何走出困境[J].甘肃农业,2006,(3).

[3]陈立平.人民币新汇率下浙江纺织品出口之应对策略[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1).

纺织业范文篇9

[关键词]纺织业出口因素发展对策

一、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及出口影响因素分析

纺织业为我国传统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生产大国。同时,我国纺织品和服装出口量居世界第一,在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据海关统计,2007年全国纺织品服装进出口总额达到1898.4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额的8.7%。其中,出口1712.1亿美元,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4.1%;全年实现顺差1525.7亿美元,增长21.2%,占全国货物贸易总顺差的58.2%。我国纺织品出口地区多达二百多个国家,其中大部分输往欧美市场。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金额最多的五大国家和地区是: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和香港,经过2005年的高速增长和2006年的平稳过渡后,2007年我国对欧盟和美国的出口增长速度逐步放缓(数据来源: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

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影响一个国家出口需求的因素很多,但就某一行业的出口影响因素而言,主要包括输入国的收入、汇率变动、出口退税和外商投资情况,还有其它包括当地的物价指数等因素。王晓红等认为汇率是影响出口重要的因素之一,它通过相对价格影响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当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外价格不变时,汇率变动对该商品的相对价格和竞争能力就有重要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能够使得国内各经济部门,因外资流入而产生国内经济实力的变动,并由此而促进出口增长。李波在对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数据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对促进我国对外贸易尤其是工业制成品出口有重要的作用。兰宜生对中国东、中、西部的外贸依存度及进出口与GDP做了回归分析,认为外贸依存度越高,进出口增长受GDP的影响越大。另外,我国于1985年开始对出口贸易实行退税优惠,这对我国纺织品的出口产生了影响。许多学者,如隆国强认为,出口退税作为一项调节和促进出口的政策措施来说,起到扩大出口规模的作用,并由此来增加外汇收入和国民经济的增长。

二、纺织业出口因素影响的实证分析

1.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根据上述分析,本文采用汇率(N)、外商直接投资(FDI)、输入国GDP和出口退税额(D)作为影响出口额(EX)的主要因素,搜集整理了2001年~2007年的相关数据(见表1)。外商直接投资所带来的效益一般要到第二年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外商直接投资额选取的是提前一年的数据。日本、香港、美国、欧盟、韩国是我国纺织品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但对香港主要是转口贸易,因此不考虑其GDP的影响。另外,由于纺织业出口中包含纺织产品和服装出口,并且退税率不同,因此分别计算纺织品和服装的退税额,然后合计为总的退税额。

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商务部网站,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网站,中国第一纺织网。由作者整理。

2.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结果

本文旨在研究纺织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与出口额之间的关系,因此,构建如下出口模型:

EX=F(FDI,GDP,D,N)

根据数学原理,取对数后可消除指数影响,使变量之间保持线性关系,本文采用对数的形式作为具体的出口回归方程。

Ln(EX)=p+p1Ln(FDI)+p2Ln(GDP)+p3Ln(D)+p4Ln(N)+W

其中p是待估系数,W是随机干扰项,代表影响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其他因素,p1、p2、p3、p4为各影响因素的弹性系数。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第一步:变量间相关性分析,得到下表:

汇率(N)通过不了显著水平5%的检验,说明汇率变化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影响不显著。分析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汇率是相对美元而言,对其它各国货币的变化不是同向的,相对美元的汇率变化会导致对一国出口需求的变化,即对出口市场的重新选择,对美元升值,可能会导致对贬值地区的出口量的增加,因此对总出口量的变化影响不显著。

第二步:基于以上分析,剔除汇率变量,模型其它参数保持不变,得到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

(1)如外商直接投资FDI,国外收入GDP,出口退税D与我国纺织品出口同向变化。每个回归系数,包括常数项,都通过了5%水平的t检验,而且该方程的F=2040,这表明模型的线形关系较强。R=1且调整后的R2=0.999,也表明该模型具有相当高的拟合度。因此,该模型方程为:

Ln(EX)=0.105Ln(FDI)+0.677Ln(GDP)+0.238Ln(D)-15.914

(2)通过方程可以看出,输入国的GDP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最为显著,通过了显著性水平的t检验,弹性系数为0.677,表明GDP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使我国纺织品出口额增加0.677个百分点。因此,出口地区的选择对我国纺织业出口影响很大。出口退税的影响较显著,弹性系数为0.238。说明出口退税越多,越能鼓励出口。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也较为显著,弹性系数为0.105。吸引更多的外资投入纺织业,将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1.积极开拓多元化市场

长期以来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这使我国纺织品出口依赖性和不稳定性增强。受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美国从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的纺织品及服装的数量几乎翻了一番,而从中国及亚洲国家进口的此类产品却下降了一成。因此,我们只有在巩固原有欧美高端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大力发展与中亚、非洲、拉美及东欧国家的贸易往来,从而降低市场过度集中带来的风险,才能促进我国纺织品贸易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2.努力培育自主品牌

目前我国纺织品贸易中50%以上的服装出口为来料加工,30%左右由进口国提供商标、款式进行复样加工,自己的品牌仅占10%左右。出口的纺织品大多属于定牌生产或牌生贴牌生产,纺织品出口企业的竞争力较弱,盈利能力普遍较低。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改变以产能扩张为主的发展模式,大力培育和提升纺织品自主品牌,依靠技术和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注重质量认证,突破贸易壁垒

近年来欧盟对纺织品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提出越来越严格的生态要求,陆续的包括禁用染料和其他化学品的法规已形成欧盟所有成员的统一行动。所以纺织企业一定要根据产品最终输出国的不同,适用不同的产品质量标准,在生产过程中把好质量关。纺织品出口企业应积极开展绿色纺织品、生态纺织品的生产和认证,以适应世界消费潮流和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4.构建纺织业产业集群

纺织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的产业,只有实现了规模经济,才能真正实现低成本优势。我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企业数量众多,但是大多数纺织企业的规模和研发水平都比较落后。因此需要纺织品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互相合作,通过跨行业、跨地区的兼并重组和优化组合,推动产业集群形成,形成规模效应。

四、总结

随着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加剧,我国纺织企业要积极面对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主动调整产品结构、市场结构、企业结构,使出口产品由传统的低附加值转为高科技、高附加值,由传统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综合竞争优势,借市场的力量培育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晓辉叶培培:广州市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J].江苏商论,2005,(3)

[2]李波:我国出口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

纺织业范文篇10

[关键词]出口退税率纺织业回归分析

一、我国纺织业出口现状

纺织业是中国的传统行业,也是中国对外依存度最高、实现国际化最早的产业之一。近20年来我国纺织服装类产品的出口在全球的地位逐渐上升,中国纺织品的出口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440亿美元,同比增长25.2%,占全国货物贸易出口的14.9%。纺织品的出口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然而,自2007年以来,受国际经济形式,以及国内政策环境的变化,纺织行业出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出口增速开始放缓甚至有下降趋势。为了减轻纺织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2008年7月30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通知,自2008年8月1日起,部分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10月21日又联合下发通知,决定自11月1日起再次上调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至14%。3个月内两次上调纺织品退税率,表现了国家对纺织行业的重视,有助于市场信心恢复,对于支持纺织企业和产品出口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二、建立数据模型进行回归分析

1.构建模型

通过经济理论分析,笔者认为,纺织业的出口会受到其总产值、出口退税率,以及汇率的影响。因此,本文将计量模型构建为:

其中,EX代表纺织业当年的出口额,为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分别为:Y——纺织业当年工业总产值,r——当年的平均汇率,T——当年的出口退税率,μ为误差项,它体现了EX的变化中没有被以上解释变量所解释的部分,即除以上解释变量外其他所有对EX产生影响的因素的综合体现。样本区间为1990年~2007年。

2.回归分析

用Eviews软件对上面构建的计量模型进行OLS估计,结果如上表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R2=0.954341,模型对样本的拟合较好。DW值为2.126715,表明变量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n=18,k=4,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下,临界值Fα(3,14)=3.34,在表2中得到的F=97.54053,明显显著,说明“纺织业工业总产值”、“汇率”和“出口退税率”等变量联合起来确实对“纺织业出口额”有显著影响。给定显著性水平α=0.1,与

对应的t统计量值分别为15.76627,1.821687,1.060812,临界值只有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出口退税率”变量对“纺织业出口额”的影响并不显著。

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