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2 22:32:29

纺织品

纺织品范文篇1

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和欧盟委员会引用的人世报告书第242段规定指的是:中国在加入WTO时承诺的一条关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对中国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可采取不同于WTO有关保障措施协议的特殊保障措施的规定。规定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国代表同意下列规定将适用于纺织品和服务产品贸易,直至20()8年12月31日,并成为中国加人条款和条件的一部分。如一Wll,O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汤盖的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和服装产品自《习VTO协定》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请求进行磋商的成员在提出磋商请求时,应向中国提供关于磋商请求的原因和理由的详细事实声明,并附提出磋商请求成员认为能够证明下列内容的现行数据:

(1)市场扰乱的存在或威胁;

(2)在该市场扰乱中原产于中国产品的作用。

而对市场扰乱的定义,入世报告书第13条“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中第246段是这样规定的:在确定是否存在市场扰乱时,包括是否存在快速增长的进口产品,无论是绝对增长还是相对增长,与对国内产业的任何实质损害或实质损害威胁之间的因果关系,有关主管机关将考虑客观因素,包括:

(l)属调查对象的产品的进口量;

(2)该产品进口对该确叮O进口成员市场中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价格的影响;

(3)该产品的进口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的影响。

可以说,《中国加入WTO工作组报告书》中有关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的规定是一个明显违背WlO基本原则的规定,是套在中国企业头上的一个紧箍咒,时刻威胁着中国产品的正常出口。因为WTO允许各成员采用保障措施时的要求是十分苛刻的,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要求,具体规定如下:对进口数量方面的规定:一成员只有在根据下列规定确定正在进口至其领土的一产品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或相对增加,且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方可对该产品实施保障措施。保障措施应针对一正在进口的产品实施,而不考虑其来源。对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方面的规定:在根据本协定规定确定增加的进口是否对一国内产业已经或正在威胁造成严重损害的调查中,主管机关应评估影响该产业状况的所有有关的客观和可量化的因素,特别是有关产品按绝对值和相对值计算的进口增加的比率和数量,增加的进口所占国内市场的份额,以及销售水平、产量、生产率、设备利用率、利润和亏损及就业的变化。此外,进口成员必须证明进口量的增长与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比WTO保障措施协议和人世报告书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的规定,大家不难发现,WTO保障措施协议要求实施保障措施的条件较高,它必须同时符合三个条件,即进口数量激增、存在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两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另外,WTO保障措施协议规定,针对特殊产品采取的保障措施必须是针对全部进口成员的,不能单独对某一个成员实施保障措施。而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规定只要存在所谓的市场扰乱,就可以针对中国出口纺织品实施保障措施。在具体保障措施的选择上,Wl0保障措施协议和中国入世报告书中有关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也存在较大差异戊VTO允许各成员采用的保障措施包括提高关税或实施配额管理,一般情况下,不主张采用数量限制方法保护进口成员的国内产业,而较多地采用增加关税的方法。韩国对中国大蒜出口实施的保障措施就采用了增加特别进口关税的办法。在实施保障措施后,进口成员还应该考虑给予出口成员适当的贸易补偿。而过渡性保障措施条款则明确规定可以采用数量限制,且不用考虑给予适当的贸易补偿。应该说,美国和欧盟对我国纺织品采用特殊保障措施的做法带有明显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因为,特殊保障措施的设立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产业中的一些幼稚产业或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而美国和欧盟的纺织品和服装产业不属于此。况且WTO纺织品和服装协议早在1994年就制定了逐步放开纺织品和服装数量限制的时间表,在增长率方面的规定如下:在多种纤维协定项下双边协定生效前的12个月的年增长率的基础上,规定每个阶段的年递增系数,两者之和即为一体化的增长率。

三个阶段的年递增系数分别为:

第一阶段,自协议生效日起至生效后的第36个月期间(1995年1月1日1998年1月1日)为不少于16%;

第二阶段,自协议生效后的第37个月至第84个月期间(1998年1月1日2002年1月1日)为不少于25%;

第三阶段,自协议生效后的第85个月至第120个月期间(2002年1月1日2004年1月1日)为不少于27%。

纺织品范文篇2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纺织品范文篇3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纺织品范文篇4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双方争取自身贸易利益的博弈过程,美国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利益,不断挑起贸易摩擦;而中国自身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为美国制造贸易争端提供了机会。就纺织品贸易摩擦的产生而言,背后有其深层次的经济、政治、政策原因。本文首先简介中美贸易争端及其对中国纺织品的影响,然后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背后深层次的经济、政治、政策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纺织品贸易争端;中美;设限;原因;对策

1前言

中国入关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明显增加,并表现出新的特点。在2003年发动1起、2004年发动3起纺织品设限的基础上,美国政府分别于2005年5月自主启动3起、于2005年5月、9月接受业界申请启动6起对华纺织品设限,除此以外还对我24类纺织品进行设限调查,涉案产品2005年对美出口金额超过100亿美元。2005年6月至11月间,我商务部与美方进行了7轮艰苦的磋商,最终达成了中美纺织品贸易备忘录,妥善解决了纺织品贸易争端,但是从长期来看,争端还远未离去。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纺织行业虽然盈利较低,但却是中国最重要的吃饭行业之1,对国内就业形势具有重要的影响。截至2004年中国纺织业直接从业人口已接近1900万,占全部制造业就业人口的23%。与农业密切相关也是纺织业成为中国最重要吃饭行业的1个关键因素。

美国为中国第4大纺织品出口市场,所以,对中美纺织品争端的研究变得非常重要。

近年来国内涌现了大量的相关论文,其中有代表性的有:朱启荣,张旭青,张海森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磨擦原因分析和思考;张媛的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之我见;王世平,赵春燕的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探析;付洪良的无配额时代中美纺织品贸易壁垒及应对措施。

本文在对大量丰富的材料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基础上,对中美正式建立经贸关系以来的贸易争端进行分析,证明美国对华设限并不合理;通过福利分析,证明设限对中美两国都不利;并进1步揭示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最后提出1些应对策略。

2配额时期争端与出口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纺织工业的生产基本上以满足国内衣着消费为主,出口贸易1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平上。中美关系正常化以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掀开新的1页。

1972年~1978年,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从1100万平方码增长到2亿平方码。这1时期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绝对数量较低,而且增长速度缓慢。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后,中美纺织品贸易有了新进展。首先,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开始享有最惠国待遇,同时,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调整纺织品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轻纺工业,鼓励轻纺产品出口。

1979年~1982年,中国对美纺织品出口出现了高速增长的局面,中国向美国出口纺织品服装分别增长到5.5亿美元、10.4亿美元、18.3亿美元、22.2亿美元。与此同时争端开始出现,1979年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进口中国纺织品的7大类商品实行限额,中美展开了第1次纺织品协定的谈判。1980年、1983年和1987年中美分别达成3个纺织品协定,美对华纺织品配额限制品种由最初的8种扩大到87种,覆盖了中国输美纺织品的85%。

中国于1984年1月正式加入MFA。中国开始使用MFA机制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中美于1994年、1997年又分别签署了两个纺织品贸易协议。

入关前,中美共签署了5个纺织品贸易协议,美国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增长的限制表现得越来越严格。在第1个中美纺织品协议(1980~1982年)与第2个中美纺织品协议(1983~1987年)中,中国纺织品配额的增长率分别为5~6%、5%,至第4个中美纺织品协议中,配额的年增长率已降为1.63%,至第5个纺织品协议配额年增长率进1步降为了1.57%。

配额时期争端主要有: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当年,美国政府单方面宣布对进口中国纺织品的7大类商品实行限额。原因是尽管当时中国输美的纺织品绝对数量还比较低,但其迅速增长势头将会给美国市场构成潜在威胁,因而要求与中国进行配额限制谈判;1983年初,美国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纺织品进口实施严厉制裁,中国以宣布停止从美国进口棉花、化纤和大豆与之抗衡。结果在1983年达成了第2个纺织品贸易协议;1997年,美方以我国个别贸易企业从事非法转口活动为由,对我国实施1900万美元的配额处罚引发了中美第5个纺织品贸易协议(1997~2001)谈判。

配额时期,由于配额增长率的限制,中国纺织品对美出口增长比较慢,争端也比较少。这1时期,中国纺织品出口的波动较大,1998至2001年,出口年度增长率分别为-6%、1%、21%和2%。美国的行为表现出严重的单方面性。总是先宣布对我国进行制裁然后再和我国谈判。而且美国借以引发争端的理由也不充分。5个中美纺织品贸易协议严重的限制了中国纺织品向美国出口。

3后配额时期争端和出口

加入WTO以来,中国纺织品出口持续较快增长,2002至2004年出口增长率分别为16%、28%和21%。中国纺织品出口在国际市场和美国市场的份额也稳步提高,2004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达到951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16%,占世界纺织品出口市场、美国纺织品市场的比率为23%和17.6%,分别比2001年提高了3.8和3.9个百分点,比1995年提高了7.0和3.4个百分点。从出口市场来看,美国为中国第4大纺织品出口市场。2005年1~5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值是407.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14%,对美国出口金额为67.58亿美元,同比增长70.69%,与1~4月相比增幅上涨了3.73个百分点①。

纺织品范文篇5

金融危机对纺织行业的打击是巨大的,2007年纺织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将完成工业总产值30500亿元,同比增长21.9%,实现利润总额1152亿元,同比增长32%。但在2008年1—10月纺织品工业总产值达到28538.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73%,增速继续下滑。我国纺织企业工业总产值在2003—2007年之间增速都保持在20%以上,在2008年增速跌到20%以内。

第一,具体从出口方面来看,服装出口增速急剧下滑。据海关统计,2008年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1574.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11.79个百分点,增速创2003年以来最低水平。其中,纺织品出口591.4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3%,增速同比略增2.94个百分点;服装出口982.6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8%,增速下滑20.1个百分点。服装出口增速下滑非常剧烈,有向负增长区间发展的趋势。美国是我纺织品服装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日益萎缩。2008年1—10月,我国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229.8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增速比上年同期下滑21.39个百分点。其中,对美出口服装159.17亿美元,同比下降0.94%。

第二,从全行业利润看,2/3企业处于亏损边缘。2008年1—8月,利润总额为739.60亿元,同比增长3.20%,是2002年以来利润增长最低点。尤其是下半年,在金融危机影响下,行业陷入困境,特别是中小企业困难更加明显。有70%的中小企业由于生产不足、资金链断裂、成本上升等多方面原因,平均利润率从上年的1.48%降到0.1%。行业出现就业萎缩局面,2008年1—8月,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同比下降0.36%,相当于有3.84万人少就业。

二、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的选择方向

面临当前世界纺织品市场出现的新态势,我国纺织业只有对外增强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对内利用无配额时代带来的机遇以及多年积累的生产优势,提升产品质量,才能成为无配额时代的真正受益者。

1.深入了解新的贸易形式,把握贸易趋势,抓住稳固市场。我国纺织业应该从全局来考虑市场风险,看到制衡美欧日当地纺织利益集团的强大力量。目前,欧盟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考虑,对我国出口贸易问题态度不明朗。而美国零售商集团一直反对实施新的配额制度,美国内部利益集团角力下的美中纺织品贸易问题仍然存在变数,美国政府内部以及美国国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意见。从日本来说,目前日本对亚洲纺织业的投资近七成集中在我国,2007年我国纺织品出口市场份额中,日本占13.08%,中国香港占40.77%。可见,牢牢把握日本及中国香港市场,规避贸易壁垒扩大欧盟和美国市场是纺织品出口企业的重点。

2.把握全球视角,积极开拓新型出口市场,分散风险。目前我国纺织服装出口仍主要集中于美国、欧盟、日本等传统市场,虽然对非洲、独联体国家等新兴市场的出口有所快速增长,但所占比重仍然很低,不足以抵御和分散因政治和经济因素引起的国际贸易摩擦所带来的贸易环境风险。同时由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对于关税、企业社会责任、环保技术标准等各方面要求很严格,对我国产品检疫程序复杂,因此,我国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加大对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的纺织品市场的开发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从而分散市场风险,增强对贸易环境突变的适应能力。转

3.以科技为依托创新产业集群,推进名牌战略。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和工艺已能满足大批量、中低档产品的生产与出口,而品牌建设的薄弱环节主要集中在面料、设计、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等方面。应加快引进先进技术和专业人才,增强产品创新的自觉性和能力,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品牌建设,形成中、高、低档完整的产品出口格局。从当今纺织品服装技术发展的趋势出发,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创新应当在其各个层面进行加强。在产品创新方面,应当注重纺织品服装的实用性、功能性和环保性;在原材料创新方面,应当着重开发高科技纤维;在生产方式创断方面,关键在于推进纺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4.建立贸易摩擦和预警制度。我国必须加快和进一步完善纺织品出口贸易预警体系的构建,重点从以下两个层面加强:预警机制要注重时效性和实效性;企业本身需要加强防范意识。密切跟踪、监测主要贸易对象国实施的技术法规标准的发展动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三、我国纺织品贸易策略调整中应注意的问题

1.产品开发与创新并举。在产品开发方面,应该发挥本国和本地的文化优势。中国纺织业的优势不仅仅是拥有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底蕴深厚的文化才是我们真正的优势所在。同样为了提高纺织品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我国纺织工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纺织品服装新产品的研发和设计能力,把握市场细分的特点,注重个性化审美的时尚趋势,进一步创立中国纺织品服装品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网络手段,密切关注行业信息动态,掌握国际市场变化脉搏。一方面可以把握时机,积极为自身争取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搞好产品创新和市场开拓。

3.注意非关税壁垒的运用。一方面由于关税保护的方式日益落后;另一方面,由于非关税壁垒具有隐蔽性、限制性强、针对性强、灵活性等特点,因此,非关税壁垒理应成为保护我国纺织业的主要保护手段。我们可通过建立预警技术和相关法则,注意国内外纺织业市场,发现不利于本国情况即可动用反补贴、反倾销、紧急保障措施制度。

4.扩大企业的自营出口权。对某些具有出口能力和条件的企业可放开自营出口权。同时取消出口纺织品配额许可证管理,择优分配,不搞黑箱操作,提倡公开招标,以提高我国纺织企业出口积极性。加强出口管理,奖惩并存,对某些出口效益好的企业实施奖励,如优先出口退税。

5.在纺织品的国际贸易政策转变中,政府也应同时做好以下配套服务,逐渐从分配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分配职能,转变为提供经贸信息、法律咨询为主导的服务功能。

(1)政府在促进企业联合拓销,共享品牌,树立中国产品形象,形成规模优势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政府在组织企业联合拓销方面要注意:一是组织机构必须是公益性的,不能以赢利为目的;二是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组织不同特色的产品,采用多样的销售方式;三是争取多联络一些进口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直接进入国外商业的采购系统,多接一手订单;四是参展厂商之间要公平竞争。

(2)要重视各层次熟悉WTO协议的法律人才的培养。政府、企业要与高校、科研单位联手培养政府层次的、企业层次的法律人才。通过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利用法律手段来保护我国合法的贸易利益不受侵犯。

(3)建立中国纺织品出口企业联合会,实行中国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随着纺织品出口配额的取消和外贸经营权的逐步放开,届时,中国所有纺织品生产企业无论大小都可以直接从事纺织品有序出口,建立纺织品出口行业自律制度显得尤为必要。否则大量的纺织品蜂拥到国外市场上,极易造成“倾销”印象,引起反倾销调查,甚至可能导致某些发达国家再次对我纺织品出口实行进口限制。

参考文献:

[1]王玥.论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国际贸易的影响[J].现代商贸工业,2009,(5).

[2]郭克莎,王延中.中国产业的结构变动趋势——以纺织工业为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3]赵玉敏.我国纺织工业的未来[J].国际贸易,2005,(6).

纺织品范文篇6

关键词: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抽样

1.纺织品的安全性能

1.1制品外观安全要求

制品外观安全主要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尺寸稳定性。纺织品的尺寸稳定性是衡量纺织品性价比以及穿着效果的重要依据。尺寸稳定性主要是指纺织品在经过洗涤、干燥后的尺寸变化率,洗涤主要包括水洗和干洗。尺寸稳定性越高说明制品越安全。2)粘合衬部位剥离强度。粘合衬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服装,确保服装具有回弹性,且看起来立体有型。国家标准对粘合衬部位的剥离强度有明确的要求,即≥6N/2.5cm×10cm,否则会对衣服的外形与穿着质量造成不良影响。3)起球。服装面料如果起球既影响美观又影响舒适度,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是影响服装质量与性能的重要因素。

1.2面料、辅料安全要求

影响面料、辅料的主要安全因素有:1)有害染料。比如致癌染料、致敏染料、环境激素等等。2)可萃取重金属。重金属超标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特别是儿童,对重金属的吸收能力远高于成人,吸入过量会对身体各个系统造成较大的伤害。3)游离甲醛。甲醛在纺织品的应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助剂的耐久性。4)含氯酚。五氯苯酚及四氯苯酚是纺织品中最常用到的含氯酚,具有较大的毒性。5)挥发性物质和特殊气味。化学品在纺织品的过量残留会导致纺织品的味道刺鼻,闻起来有恶臭味、鱼腥味等其它特殊气味,会对人体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造成伤害。

2.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抽样的重要性

2.1是执行我国纺织品安全标准的具体实践

自1982年起,我国先后制定了纺织品甲醛实验方法标准、PH值实验方法标准等近90项关于纺织品安全的相关标准。近年来,我国与纺织品安全相关的法律规范也越来越成熟,先后颁布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纺织品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测定》等19项法律法规,其根本目的在于严格控制纺织品的质量,减少纺织品污染,促进纺织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较之于过去,我国的纺织品安全标准已经相当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着明显的差距,比如,我国的安全标准存在内容不够详细、专用性不强等问题,因此,政府要不断完善纺织品的安全标准,为纺织品安全提供法律依据。

2.2是确保纺织品安全的重要途径

随着化工产业的不断发展,纺织品印染技术也在逐步提高,各式各样的纺织品可充分满足人们多元化的需求,然而,纺织品中的化学物品残留会给人体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比如甲醛、重金属、含氯酚等等。按照国家的相关标准对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抽样,可有效降低纺织品的安全风险,保障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迎合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安全的消费理念。

2.3是促进纺织品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作为纺织品出口大国,如果不能确保纺织品的安全,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纺织品行业的声誉,不利于纺织品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因此,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抽样是促进纺织品行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只有不断的提高纺织品的质量,确保纺织品安全,我国纺织品产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3.做好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抽样的具体措施

3.1把握好纺织品内在质量抽样的自由裁量权

国家相关规定要求质量抽样要按照百分比进行,在实际的抽样检测工作中,检验人员对抽样批次拥有自由裁量权,目的在于使抽样更具有针对性。原则上来说,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要对哪些容易产生质量问题的品种和款式进行抽样,除非客户指定了具体的面料。在对出口产品进行抽样检测时,外贸发货人的诚信程度也是决定抽样批次的重要衡量依据。

3.2充分了解纺织产品的相关信息

在进行抽样工作前,要充分了解纺织产品的相关信息,比如供货方是否有质量保证书,原材料价格是否合理,该批次产品将销往何地等等。美国对纺织品的阻燃性能有较高的要求,并将燃烧性能分为了三级,分别为常规可燃性、中等易燃性以及快速剧烈燃烧。在对销往美国的纺织产品进行抽样时,要特别注意对易燃性能进行检测,以免因质量标准不同而给企业造成损失。

3.3抽样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

我国对纺织品安全项目检验具有完整的检验规范,检验人员在进行抽样及检测工作时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比如,要依据检验批中颜色、品种的不同随机进行抽样;在对布匹进行取样时,不得在布匹的布端位置进行取样,而是要距离布端2m以上才能进行取样;样品抽取之后必须密封保存等等。有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送样时往往选择有瑕疵的布料、衣物等,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无法反映出纺织品的真实质量,可能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4.结语

综上所述,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对提高纺织品的安全性、促进纺织品产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因此,相关企业必须要深刻认识到纺织品内在质量检测抽样的重要性,依据国家的相关标准及具体的抽样需求做好抽样检测工作,促进我国纺织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张海宁 邱晓青 单位:图木舒克纤维检验所

参考文献

纺织品范文篇7

关键词:贸易摩擦;保护贸易政策;综合竞争力

一、美国为什么对我国出口纺织品频频发难

(一)导致纺织品贸易摩擦的国外因素

第一,美国借对中国纺织品的制裁缓解贸易逆差及失业压力。长期以来对华贸易的巨额逆差使得美国国内许多政治势力和利益集团颇为不满,他们声称中美贸易中的巨大逆差有损美国利益因而应对我国输美产品予以设限。而我国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又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产品为主,因此当美国以缩小贸易逆差为理由而采取保护性贸易政策时,作为我国出口重头的纺织品自然是首当其冲了。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取消后,我国对美纺织品出口额剧增。美国却认为是低价进口纺织品大量涌入美国市场造成了美国国内产业工人的失业,尽管事实证明美国国内失业率与贸易逆差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美国政府则声称鉴于“公平”起见,须对发展中国家的进口纺织品采取以抵制政策,因而作为美国纺织品的主要进口国,我国的进口纺织品成了美国国内失业问题的“替罪羊”。

第二,美国对WTO体系下的特保条款和非市场经济条款肆意滥用。根据中国加入WTO时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和《中国加入WTO工作报告书》中做出的承诺,如果世贸组织成员在确定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由于市场扰乱、威胁和阻碍这些产品的有序发展的话,在与中国磋商未果的前提下则可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进行限制,而由于相关文件中对于“市场扰乱”及“威胁、阻碍相关产品的有序发展”的标准没有做出明确规定,美国则擅自将此标准当作“自由裁量权”而加以滥用,对我国的进口纺织品肆意制裁。

在对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确定上,按照WTO的非市场经济条款规定,对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出口产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的界定价格要低于市场经济国家,这也意味着从2008年特保条款到期到2016年我国“非市场经济国家”有效期结束的八年间,反倾销与反补将成为美国限制我国纺织品进口的主要措施。

(二)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中暴露的我国出口纺织业的弊端

第一,出口纺织品同质化严重,单位创汇额低。我国出口纺织品多年以来主要有中低档产品构成,因此在国际市场上难免要走低价竞争的道路,从而给了进口国的贸易保护政策以可乘之机。产品范围的狭窄、营销路径单一使得我国纺织品出口一旦遭遇制裁往往涉案金额巨大,损失惨重。

另外,与我国其他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一样,我国的出口纺织品也有技术附加值与品牌价值低的通病,大多数出口纺织品都是国外品牌的贴牌、定牌生产,只能赚取不到10%的加工费,而自主出口产品质量差,档次低,虽然出口量大,但价值低廉,创汇少。

第二,我国的所谓“非市场经济地位”是导致我国出口纺织品在美国频频遭遇特保调查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的“非市场经济条款”已成为进口方对我国纺织品予以制裁的有力把柄,因而我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的确立将对中美纺织品贸易争端的解决乃至化解与其他进口国的贸易摩擦都意义重大,这也是我国政府外交工作的一项艰巨任务。

第三,出口纺织品行业协会调控能力欠缺。在对美国出口中频频遭与特保与反倾销调查中,我国纺织品行业协会责无旁贷。纺织品出口量增长失控,出口价格失调,在贸易风险之前缺乏相关的预警信息等等,这些都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职能上的不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相比,我国的行业协会起步较晚,机制也欠完善。最典型的就是我国行业协会的双重管理体制即所谓“半官半民”性,使其社会职能不明确,而且我国缺乏与行业协会职权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些都导致了我国纺织行业协会的活动范围受限,执行力度欠缺,从而无法实现对出口纺织企业有效的宏观协调作用。

二、我国纺织品出口如何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第一,从根本上改变增长方式,从量的优势转向以质取胜。要想让我国出口纺织品在国际市场上真正站稳脚跟的关键在于“质”而非量,即提高出口纺织品质量与品牌价值,提高高档产品在出口纺织品中的比例,从而增加单位出口品的出口利润,让种种保护贸易政策无从下手。针对当前我国出口纺织品中贴牌生产比例大,且国内品牌价值低、数量少的现状,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应当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对我国纺织品出口行业结构进行根本上的结构调整,从生产和定价两方面着手对行业结构进行整治。在出口纺织品的生产方面执行统一严格的质量标准,尤其在安全与卫生标准方面向西方主流标准看齐,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在定价方面,必须理顺当前低价竞争的价格体制,通过引入相关的最低工资制度、劳保制度、税收制度等将出口产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在纺织行业内形成定价策略高度统一的“卡特尔”,对个别企业在贸易中追求短期利益的“个人行为”坚决予以杜绝,这样才能够保证在长期中所有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要使我国出口纺织品在海外市场能够稳据一席之地,品牌战略是我国纺织行业的必经之路,我国应通过技术与资金支持在纺织企业中扶持起一批自主名牌企业,通过过硬的质量和高端定价以及一系列完善的营销网络在进口国确立起巩固的市场地位,扭转国际市场上中国纺织品以往粗制廉价的形象。

第二,做好应对反倾销与反补贴的准备。但随着2008年特保条款得到期,反倾销将成为许多进口国尤其是美国制约我国纺织品进口的利器,并且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地位的逐渐被认可,针对我出口纺织品的反补贴调查也很可能会有增多的趋势。面对可能到来的纺织品反倾销浪潮,除了要对出口纺织行业中的价格体系进行整改以外,纺织企业的产权制度也需要得到进一步的理顺,根据欧美的反倾销法,对于倾销的界定取决于一国政府在资源分配和定价中所起作用程度。产权不明晰是当前我国众多国有企业的通病,因而许多大型国有纺织企业须加快股份制改革的步伐,在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前提下,有效地从机制上切断产权上的政企关联,为反倾销的应对打好基础。而与反倾销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对反补贴似乎更为陌生,在应对反补贴方面的人才相当匮乏,相关立法也欠完善,因而当务之急是在纺织行业内大力普及WTO框架下关于补贴与反补贴的法律法规,并尽快在国内培养起一批我们自己的反补贴应诉人才,尽快熟悉与适应国际反补贴应诉规则,为反倾销应诉做好充分准备。

第三,从单一的出口贸易向全球化经营转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贸易体系中区域贸易协定的比例急剧增长,据统计,2005年在自由贸易协定之下的优惠贸易已占到总贸易的一半以上,与此同时,跨区域的双边贸易协定也有所增加,这些都对纺织品贸易有着深刻的影响。区域贸易的一体化对我国这样在纺织品贸易领域具有全球化竞争优势的国家是不利的,区域贸易组织的内部贸易对我国纺织品在这些地区的出口会产生巨大的贸易转移作用,因而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中,应当以合作贸易形式取代单一的出口贸易,通过海外生产及加工贸易的方式绕开区域贸易壁垒,从而利用其内部贸易的优惠安排增大在这些地区的贸易额。

三、结语

伴随着中国纺织品出口走过了一段布满荆棘的道路后,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和大量的销售额已经很难在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了,纺织品贸易竞争的关键所在已经不在于谁掌握有低成本的劳动力,而在于生产中的专有技术、高质量高品位的产品、完善的营销网络和良好的信誉、服务等等。另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区域贸易集团化的浪潮下,仅仅靠一国国内的生产和出口来占据海外市场的难度越来越大了,要想最大限度的避开贸易壁垒、降低成本赚取利润,就得本着“大市场”的理念在广泛地参与各个领域的国际分工与合作,而这些都是新时期国际贸易中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中美纺织贸易争端暴露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软肋,也让我们意识到要想成为在国际纺织品市场上稳若磐石的贸易强国,提高出口纺织业的综合竞争力是必经之路,也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林娟.品牌之路——中国服装业后配额时代的必然选择[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4,(02).

[2]胡元礼,董岳.由欧美设限看中国纺织品出口的发展[J].商业经济,2007,(07).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谭劲松.中国纺织经济[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

纺织品范文篇8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传统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纺织品服装一直是全国首位的出口商品,其出口金额不仅占到出口总值的1/5,而且是我国外贸顺差的第一大来源,这样的巨额顺差成为我国外汇收入和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纺织业为我国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目前我国在纺织、服装、化纤行业工作的人员超过800万,随着入世对我国纺织业带来的发展契机,将会更多地吸收我国的劳动力。而我国的纺织业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世界最大的纺织生产国和贸易国,我国是影响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球纺织服装业的贸易额约为每年3200亿美元,中国的纺织品出口贸易额约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额的1/4。

随着中国加入WTO,一直困扰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配额问题将得到解决。然而,取消纺织品及服装进口的配额限制,对我国纺织业的影响也是双面的。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实现纺织品服装的自由贸易。多年来受被动配额困扰而不能大幅度增加出口的中国纺织服装业,将得以释放。另一方面,取消配额将会对我国纺织业的竞争形式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前的纺织品贸易是在配额庇护之下的“不公平”贸易,现行的全球纺织品服装贸易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是根据配额划分的。我国对欧盟、美国等设限国家的纺织服装出口,也主要由配额决定。一旦取消配额限制,势必导致市场格局的变化。取消配额之后,纺织品市场实现了自由贸易,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2当前纺织品出口压力现状分析

2.1屡遭倾销投诉,国际市场竞争压力巨大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就遭遇越来越多的反倾销调查,中国产品受到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抵制,根据一份来自WTO的年度报告表明:2002年7月1日至12月31日间,在全球149项反倾销案中,中国的出口贸易受到了27项调查,占世界总数18.12%。其中纺织品反倾销案件日趋增加,特别是2002年以来,中国纺织品在全球遭受到的各种贸易壁垒数量之多、涉及面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出口的纺织品,主要采取价格策略,即以低价作为进入市场的方法,将开拓国际市场的希望寄托在低劳动力成本所形成的价格优势上。这种做法不仅造成国外对我国纺织品产品的质量产生质疑,而且使中国产品遭受反倾销的指控。由于反倾销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且反倾销措施可以延续5年之久,又可以在5年到期后经过复审继续维持,因此,若我国出口的纺织品产品被征税后,可以维持10-20年之久,等于被永久地排除在进口国之外。

2.2绿色贸易壁垒削弱了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

绿色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的一种形式,是指那些为了保护人类的生命和健康,保护动物或植物的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平衡等目的而直接或间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贸易的法律、法规、政策与措施,其实质上就是一种新兴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发达国家利用其比发展中国家所拥有的明显得经济与技术优势大力发展环保技术、环保产品,并逐步形成环保壁垒。

近年来国际上纺织品的生产环境要求越来越严格,特别是那些针对产品的环境法规、技术标准对纺织品、服装贸易产生了严重影响。因为纺织行业是高污染行业,产品生产中的印花、染色及后整理等工艺所涉及的污染问题和成品中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有些国家为此出台了标准不一、行时不同的针对产品的环境要求,对国际纺织品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目前,由于我国纺织企业环保意识不强,纺织品达不到国际纺织品环保标准,在日益强化的环保要求下,我国纺织品出口竞争力受到严重挑战。

3.3成本优势减小,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竞争力下降

我国纺织品竞争优势长期集中在原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低廉方面,然而近年来一方面由于棉花价格持续上扬与进口面料增加而使劳动力成本明显提高,另一方面职工工资收入的提高,与此相应的劳动生产率提高较低,使劳动力充明显上升,我国纺织业的成本优势进一步弱化。而我国棉纺织业先进设备拥有量低,自动络筒机仅有30%,而发达国家是百分之百;各种无梭织机占10%,不但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40%的水平,而且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0。由于设备技术落后,我国不但缺乏开发新产品能力,而且难以提高质量和降低成本,不利于提高我国纺织品竞争能力。

3.4其他发展中国家纺织业的兴起加剧我国纺织业国际竞争的压力

就纺织品档次而言,世界市场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发达国家所占据的高档纺织品市场,二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所占据的中档纺织品市场,三是发展中国家所占据的低档纺织品市场。很显然,我国处于第三层次。就竞争力而言,部分发展中国家以其更低廉的成本与更接近欧美市场的优势与我国竞争低档纺织品市场,虽然未影响我国的世界第一大纺织品出口和生产国地位,但已经夺走了相当数量的市场份额。东南亚、南美、南亚、非洲的发展中国家,都有着传统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历史,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纺织品服装生产大国,他们享受比我国优惠的政策,劳动成本比我国低,一直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同时,欧盟的纺织品服装市场受到东欧、土耳其的蚕食,由于他们具有费用低、交货期短、距离近、关税低的优势,挤占了一些我国的传统市场;欧盟的纺织品服装自由化策略也有利于欧洲区域的贸易自由化。因此,尽管我们是全球纺织品第一出口大国,但是面对来势汹汹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我们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正在一步步缩小,利润空间也一步步被打压。

参考文献:

[1]尹翔硕:《加入WTO后的中国对外贸易战略》.[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2]张小华:《欧美“设限”影响中国纺织品贸易》.[J].《中国市场》2005.47.

[3]许瑞超:《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11.

[4]陈世清,程小旭:《我国纺织品贸易障碍及对策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3.

纺织品范文篇9

关键词:室内陈设环境;家用纺织品;修饰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高,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越来越高。在诸多生活领域中,人们的生活要求开始从外在的物质追求向内在的精神享受转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加强室内陈设环境中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表现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挖掘家用纺织品在室内陈设环境中的表现功能,探索其装饰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更利于探寻装饰室内空间的新路径,进而创设符合人们生理和心理需求,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环境。

1家用纺织品装饰文化

1.1家用纺织品装饰沿革

纺织品是经过纺织加工而生成的产品,包括机织物、针织物和编织物,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纵观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不难看出古人对如何装饰纺织品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用芦苇做垫子,通过砍掉芦苇的棱角,提高垫子的美观度。在奴隶社会时期,人们用图案或符号装饰纺织品的表面,凸显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在封建社会时期,随着审美观念的变化,手工生产力的提高,有更多的图案纹样装饰纺织品的表面,极大满足了古人的精神生活。在新时代的今天,纺织材料质量和纺织工艺水平的提高,使家用纺织品装饰效果显著提升。各种装饰和品类的纺织物数不胜数,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在提高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品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2家用纺织品装饰现状

在古代,家用纺织品的数量有限,大多只是用来遮羞的衣服和铺盖。在改革开放初期,家用纺织品在日常生活中也只扮演随时都可换洗的角色。但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思想观念的解放,家用纺织品行业脱胎换骨,一跃发展成为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的新宠,人们对纺织产品的功能性、环保性、舒适性、美感性等方面提出更多和更高的要求。而就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效果来说,虽然家用纺织品的质量、形式、功能日益丰富,但仍很难满足人们对家用纺织品装饰功能日益提高的期望值。尤其是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思潮环境下,设计理念发生深刻变化,家用纺织品的装饰表现设计脱离了设计师的初衷,并很难用某一层面的设计找寻使用者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和谐关系。

1.3家用纺织品装饰思想

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是室内陈设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人们对室内陈设设计缺乏概念认识,轻视其在室内环境构建中的作用价值。室内陈设设计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它随时代的变化也有了新的样态和内涵。陈设功能和装饰的统一是现代人装饰观念的集中体现。在物质生活日益充盈和精神生活日益提高的今天,家用纺织品的装饰问题不只体现在使用什么材料、结构、图案和色彩上,更体现在采用哪种装饰手法,这种装饰手法蕴含什么样的价值,以及为什么采用这种装饰手法。换句话说,家用纺织品的使用语境不再限于衣着、铺盖和窗帘布艺,而需开发出其与家具、厨具、灯光、墙壁、地板、洗手间等多方面统一协调的设计,以烘托室内氛围和体现文化内涵。总之,家用纺织品的装饰在室内陈设环境创设中占据重要位置,室内纺织陈设品的表现力是室内环境和纺织品相互映衬的结果,不再由纺织品本身的属性而决定。

2纺织品在室内陈设环境中的装饰表现

2.1功能

人是有审美意识的感官动物,能够发现装饰是无处不在的。“装饰”作为一种美化物象的手段,其最大的作用在于帮助人获取视觉美感和心理愉悦。“装饰”指向的对象通常不是单独的某个物件,而是包含这个物件所处的某个环境系统。文章提到的家用纺织品在室内陈设设计中的装饰功能特征,指的是家用纺织品的装饰属性,及其与室内环境的相互作用特点。室内环境的整体氛围和文化内涵可通过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来提升,家用纺织装饰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一种家居观念[1]。家用纺织品可影响使用者对室内环境美感的认知,包括对室内区域作用的划分,与室内其他家具之间的和谐感的塑造等。其中呈现的观念不只蕴含人的创造力和价值理念,更涵盖了人对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以装饰的方式来满足人们的这种追求,往往具有多种静态或动态的表现形式,能够融入使用者的精神世界。换句话说,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具有审美功能,能够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和通往精神世界的桥梁,将使用者的审美诉求影映到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并使之意蕴美感得到实现与完善。

2.2造型

任何艺术都遵循一定的审美规律和审美法则,家纺装饰艺术亦是如此。家用纺织品的造型方式需符合形式美法则,包括图案面积的大小、图案所在的位置、图案轮廓形状的美观性等,都是家用纺织品在室内环境中装饰性的体现。在设计家用纺织品的造型时,设计师首先要考虑到家用纺织品在室内陈设环境中所发挥的功能作用,如能够起到防尘、保暖作用的地毯;能够起到遮挡、保密作用的窗帘;能够起到防尘、挡灰功能的桌布等。此外,人们在选择家纺单品的时候,除了重视功能作用,还重视形态美感。家纺单品的装饰纹样和图案是由点、线、面的简单运用所构建的形态结构,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审美观念。这种结构呈现美感的方式,主要体现在纽扣(点)、虚线(线)、图案(面)、材料拼接(面与面)的使用上。

2.3形色构建

家用纺织品在室内陈设环境中所发挥的装饰性作用,离不开家用纺织品图案形状和色彩的综合运用。图案形状和色彩的设计需符合使用者的审美心理诉求,能够突出室内陈设环境的艺术层次和文化内涵。图案依附于家用纺织品,作为室内环境文化表达的载体,其设计受室内整体设计风格的限制。装饰图案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生活,遵循一定的艺术表达规律。比如平面装饰图案体式的构建,需使用轴心线、对角线、垂直线等多种线法,赋予线与线的平行、交叉和旋转等复杂变化,使图案呈现各式各样的骨骼框架,给使用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色彩作为家用纺织品装饰表现的一个要素,其设计也直接影响家用纺织品在室内环境中的美感效果。为了使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与整体环境的基调相一致,需根据空间的基础色调来选择家用纺织品的色彩。室内空间的色调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和情绪,而家用纺织品作为柔软、舒适、体贴的陈设品,可以在色彩处理上配合面料、造型、纹理的运用提高整体质感。相比于其他陈设品,家用纺织品在室内的各个空间都能得到运用,只要合理使用色彩,保证色相、纯度和明度得当,便能起到调解室内氛围的作用,让人产生温暖感,保持良好精神状态[2]。

2.4美感效果

随着“轻装修、重装饰”的理念在家居室内设计中的广泛应用,突出了家用纺织品作为“软装饰”材料的作用价值,随着其装饰功能的不断挖掘,室内设计发展迈向新的台阶[3]。家用纺织品在室内陈设环境美感创建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装饰性主要服务于使用者的美感需求。也就是说,家用纺织品的美感效果需符合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在家用纺织品装饰设计中,设计师可依托造型、色彩、材质、图案、风格、技术美等多个方面赋予家用纺织品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呈现家用纺织品的美感效果。在设计中,设计师需把握好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多样与统一,对比与调和等关系,使之与整体环境基调相契合,呈现富有特色的美,进而营造意境,传达情感,烘托氛围,增进人的审美体验。比如麻纺织品的质地较为粗糙和生硬,在与人的密切接触中,可给人带来一种亲近自然的感受。配合浓厚文化气息的图案,干净质朴的色彩进行修饰,可以突出返璞归真的美感品味,拉近与人内心世界的距离。

3家用纺织品对室内陈设环境的作用

3.1重塑环境空间

家用纺织品的装饰作用体现在完善和优化第一次室内空间装饰设计,它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可塑性,能够根据审美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改[4]。值得注意的是,当家用纺织品在室内空间具有较大的覆盖范围时,其装饰效果就会受到室内空间的约束。但基于本身的灵活性和可塑性,家用纺织品可通过调整尺寸大小,改变图案和色彩内容,更换面料质地,重新塑造室内环境空间。比如在狭小的空间,可通过贴有自然感的纺织物壁纸,挂有远景图案的纺织画等方式改变空间视觉感觉,不仅能降低小空间对人的心理的挤压效果,还能拉近与人内心世界的距离。再比如在空旷的空间,可通过大量使用纺织物地毯、纺织物壁纸等方式,配合其他装饰物件,减少大空间的空旷感。尤其是利用一些富有文化气质的纺织品,还能突出整个空间的文化氛围。

3.2烘托光影氛围

在室内设计中,设计师最易忽视对光影氛围的设计,导致室内美感效果差强人意。光是生命体不可缺少的自然要素,能够直接作用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家用纺织品的装饰表现。基于光的散射、折射等功能,可以对物体的材质、造型、色彩等造成巨大影响,使之产生各种各样的视觉效果。也就是说,光可以赋予家用纺织品别具一格的艺术表现力。比如在镂空的纺织品设计的造型中,光能穿过纺织品在平面上形成与纺织品造型结构相对应的影像,给人以缥缈感和神秘感。再比如在麻料的纺织品的装饰设计中,部分光投在纺织品的表面会被吸收,使人感到纺织品的表面不再那么粗糙。此外,光本身有非常多的变化因素,任何一次变化都能改变纺织品在室内环境中的装饰效果,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比如冷光源投射在纺织品上,可突出纺织品的造型特点,使人的视觉更多关注纺织品的形象。暖光源投射在纺织品上,可突出纺织品的质地特点,使人的视觉更多关注纺织品的气质。

3.3赋予生态内涵

家用纺织品作为“软装饰”必不可少的物件,其材料大多具有环保性,且具有回收再利用价值。天然纤维材料的家用纺织品的环保优势明显,对人和物的伤害是最小的。化学纤维材料(合成纤维材料和加工天然材料)的家用纺织品,对人和物的伤害和对环境的破坏较天然纤维材料的家用纺织品大。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然生态意识不断提高,对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也就有了更多和更高的环保要求。因此,将室内环境设计与自然生态理念相结合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在家用纺织品的装饰设计中,必须赋予家用纺织品生态内涵。比如考虑到生态性、功能性和舒适性的要求,可使用竹纤维纺织品装饰室内环境,依托竹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和杀菌性优化室内生态,降低室内光环境中的污染指数。

4家用纺织品在室内陈设装饰环境中呈现的效果

随着“软装饰”设计理念的盛行,室内陈设环境中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日渐显著,并呈现出非常多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一是适配性效果。家用纺织品相互之间、家用纺织品与室内其他陈设品之间、家用纺织品与室内空间环境之间具有配套性。在整体环境装饰基调的限制下,在造型、色彩、图案、纹理、材料等方面上,找寻与整体环境风格相适应的艺术手段,使之形成符合整体风格的特定艺术表达形式,进而更好地发挥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比如使用统一格调的床单、被罩、枕套、靠垫等装饰卧室环境。二是适境性效果。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表现满足室内环境的使用功能,能够突出室内环境的主题氛围。如家用纺织品可助力卧室发挥卧室的休息功能,营造温馨、恬静、舒适的氛围。再如家用纺织品可助力客厅发挥接待客人的功能,营造和谐、亲切、轻松的氛围[5]。三是适心性效果。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表现能够迎合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不同年龄、职业、文化和性格的群体具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每个使用者都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选用家用纺织品来装饰室内陈设环境,以此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满足。四是美感性效果。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表现最直观的效果是突出室内陈设环境的美。使用者通过家用纺织品的造型、样式、色彩、质地等表达个性化的审美追求,从中收获审美的愉悦感和精神上的享受。

5结语

综上所述,纺织品在室内陈设中有较为广泛的应用,其所发挥的装饰性作用,随着经济、科技、审美的提高变得日益显著。现代家用纺织品的装饰性表现可通过功能、造型、形色和美感的设计提高艺术层次,依托家用纺织品重塑环境空间,烘托光影氛围和赋予生态内涵的功能,丰富功能和文化内涵,进而满足人们持续提升的生活品质需求。

参考文献:

[1]严黎.纺织装饰艺术与室内环境[J].棉纺织技术,2021,49(12):114.

[2]徐颖.论纺织品在室内环境设计中的运用艺术[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124-125+77.

[3]王欣.浅谈现代家纺产品的装饰性[J].国外丝绸,2008,23(06):15-16.

[4]谷晓龙.室内环境中纺织品的装饰性表现研究[J].现代装饰(理论),2015(04):23.

纺织品范文篇10

关键词智能纺织品研究进展

一、概述

所谓智能纺织品是指对外界刺激具有感知能力或兼具反应能力的纺织品。其中,对外界刺激具有感知能力的纺织品主要指光导纤维纺织品以及导电纤维纺织品;对外界刺激兼具反应能力的纺织品主要指形状记忆纺织品、变色纺织品、防水透湿纺织品、蓄热调温纺织品以及吸湿放热纺织品。由于这类纺织品具有较高的附加值,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

本文根据现有资料及信息,对己开发成功或正在设计、研制、开发的智能型纺织品作简要介绍,期望引起同行对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关注。

二、各类智能纺织品

(一)光响应类纺织品

这类纺织品主要由自发光纤维所制得。自发光纤维,是一种刚刚兴起的功能性纤维,目前仅在日本、美国有小批量的生产,一般是在合成纤维生产过程中加入少量的蓄光剂(主要成分为氧化铅和一些稀土元素,平均粒度在2μm~3μm)。产品经光线照射10min~20min,即可持续发光8h~10h,颜色多种多样,有黄、绿、蓝等。如美国Beaverindustries和Glo~Tech两大公司就分别以Glosafety和Glo~Tech商标名出售其自发光产品。

变色纺织品是一种能随环境和温度而自动改变颜色的纺织品,在阳光下鲜艳夺目,在绿荫下柔和自然,在室内朴素淡雅,其原理是纤维和纺织品采用光敏染料染色。如士兵穿上它,在树林里变成绿色,在草原上变成草黄色。在近红外夜视仪、激光夜视仪、电子形象增强仪、黑白胶片和彩色胶片等器材和侦视技术面前会产生错觉,不易被敌方发现,以达到隐蔽自己、迷惑敌人的目的。

(二)热调节类纺织品

温度调节方面主要可分为凉爽功能纺织品、保温功能纺织品和自动温度调节纺织品三大类,分别介绍如下。

1、凉爽功能纺织品

凉爽功能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杜邦公司用于生产cool-max织物的四沟道(Tefrachannel)聚酣纤维,它具有优良的芯吸能力,是将疏水性合成纤维制成高导湿能力的纤维。可将皮肤上的汗用芯吸导到织物表面蒸发并冷却,有实验证明在30min内,湿度的去除百分率,棉织物为52%。而cool-max为95%。

2、保温功能纺织品

目前这种类型的纺织品主要包括积极保暖和积极产热两方面的功能。Toyobo和Mizuno两大公司正在联合推广一种“breath-thermo”产品,属于一种包含有交联聚丙烯类的涤纶纤维。所应用的这种化学物质还因为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经常被用做医用干燥剂。

Tomy公司的“Warmsensor”机织物包含有特殊的陶瓷粒子,结构由吸收、绝缘、隔热三层组成。与普通机织物相比,其内部温度要高出2℃~3℃,Asics公司已将其用于运动内衣、内衣、滑雪服中。由Maldemnills生产的“Porlatech”是内置锂电池的服装。其中热盘可以连续维持5h,以保持服装内的温度。Goldwin公司目前已开始向市场推广这类产品。

在1998年冬季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上,200名瑞士运动员和300名记者就穿着了Descent的“Mobilethermo”夹克,这种夹克内置了加热体系。从而保证了内部温度控制精确性。Mitsubishirayon公司生产的“Thermocatch”热绝缘体系属于聚丙烯睛纤维。但是其中心为具有光热转换功能细微的陶瓷粒子。其表面为氧化锑。据报道在普通的纤维中仅仅混入10%该纤维,就可将服装内的温度提高2℃~8℃,快干、良好的导电性能也是其突出的功能。

与Descente一道,Unitika公司也成功生产出一种产热纺织品So1ar&microtype,它是在聚酰胺纱的截面中加入ZrC而形成的,与普通的聚酰胺产品相比,至少可以将内部的温度提高2℃。这些纺织品可用于运动服装。用65dtex/15f和130dtex/32f纱所制成的服装,在1998年的奥运会上,已经被西班牙、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国家队运动员穿着。

3、自动温度调节纤维及其纺织品

自动调温纤维和纺织品既不同于传统纤维和纺织品,也不同于其他高保温纤维和纺织品,它是一种具有双向温度调节作用的、以改善舒适性为主要目的的新型材料。关于温度调节智能纺织品最重要的就是outlast纤维。它是70年代末80年代韧,由美国航空航天局空间研究项目的成果,其技术的关键就是应用了一种微胶囊包裹的相变材料—PCM,它是一种在确定的温度范围内可改变自身聚集状态的材料,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以微胶囊的形式加入到纺织纤维的基质中。当到达相交温度时,相交材料通过不连续的升温来防止服装内温度波动范围过大。相变过程的能量贮存于PCM中以提高其热容量。当环境温度下降时,又会释放出其贮存的能量。(三)热适应性与可逆收缩性纤维及其纺织品

Vigo等将聚乙二醇与各种纤维,如:棉、聚酯或聚酰胺共混物结合,使其具有热适应性与可逆收缩性。所谓热适应性,是赋予材料热记忆特征:温度升高时纤维冷却;温度降低时纤维发热。热记忆效应源于结合在纤维上的相邻多元醇螺旋间氢键的作用,温度升高时,氢键解离,系统趋于无序,线团松弛,过程吸热;当环境温度降低时,氢键使系统更为有序,线团压缩,过程放热。所谓可逆收缩性,是指形状记忆功能,湿态时收缩,收缩率可35%,干态时恢复到原始尺寸。如压力绷带,在血液中收缩,伤口上所产生的压力会止血,绷带干燥时压力消除。

(四)结合电子技术类纺织品

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处于基础研究阶段,故本文只简要介绍三种。

1、带传感器的导电纺织品

意大利Pisa大学将聚吡咯涂层在莱卡纤维表面制成的织物,在受到外力拉伸后产生伸缩,聚毗咯的导电性能产生变化,记录和分析电信号的变化,可探测出手指运动情况(见图1)。

图1智能手套的电信号输出

2、音乐茄克

飞利浦公司和Levis公司合作生产,包含—个简易的网络系统,依靠埋入衣料内的光纤将随身携带的电子产品连接起来,并且通过置入织物的软键盘,实现对手机和播放机的控制,在衣领内有一个微型麦克风和一对可随意调节左右声道的立体声耳机,可以与外界对话和收听广播。可见,纺织面料把织造技术与柔性触模界面技术结合在一起,计算机也设计成为了服装的一部分。

3、智能衬衣

智能衬衣(如图2所示模型)可被作为连接身体与环境之间的媒介,与织物一体化的传感器能够检测或显示监控环境和人体生理的一些重要指标,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建议合理的运动量,同时,智能卡记录了穿着者的训练计划,能够感知穿着者的疲劳程度,或建议你继续运动,或建议你改天再训练。当婴儿或老人佩带时,如果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形,可以及时提醒父母或看护人员,以避免意外发生。高级智能服装将集成无线遥控技术、GPS全球定位系统、温度传感器和保暖材料。情感服装具有测试人的情绪的功能。根据人的情绪,服装将发生颜色的变化或释放香味。该服装甚至能够记忆你曾经度假的地方,营造环境的气氛、声音甚至气味。躺在智能医用床单上的病人可以听音乐、看VCD、上网或读书。

图2智能衬衣模型

三、开发与展望

智能型纺织品是继功能纺织品之后出现的又一种类型的高科技纺织品。它在增加服装舒适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改善人们的劳动条件、满足某些特种行业和特种场合的需要等方面正在和必将继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能增大产品附加值,引起人们的兴趣,促进消费,有助于推动纺织行业的发展和振兴。智能型纺织品的开发不仅需要纤维、纺、织、染、整、剪、裁、缝的紧密配合与协作,更需要多学科的互相渗透、交叉相融合:愿更多的纺织行业和其他有关行业的产、学、研人员投入到这一崭新的领域里来。

参考文献

1.李青山,王庆瑞.智能纤维织物系统的研究与开发.纺织科学与研究,2002;13(4):8~11

2.R.R.Mather,王潮霞.智能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新纺织,2003;(3):32~34

3.周小红,练军.智能纺织品的研究现状及应用.上海纺织科技,2002;30(5):11~13

4.魏征.防护服用新型智能纺织品.中国个体防护装配,2002;(5):27~28

5.陶肖明,张兴祥.智能纤维的现状与未来.棉纺织技术,2002;30(3):139~144